小学必积累的名人名言

2024-11-27

小学必积累的名人名言(精选12篇)

小学必积累的名人名言 篇1

1)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2)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3)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5)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6)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7) 亲者痛,仇者快。(朱浮)

8)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9) 打破沙锅问到底。(吴昌龄)

10)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

11)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1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1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14)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

15)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

16)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红楼梦)

17)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红楼梦)

18)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19)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0)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红楼梦)

小学必积累的名人名言 篇2

在教学中, 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 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以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 延伸到课外巩固积累方法。课内指导积累方法主要从字、词、句、段、篇这几个方面开展;课外巩固积累方法, 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写话中进行积累和运用, 将积累习惯的养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还没有养成一定的习惯, 学生对于积累方法的掌握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教师要耐心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以课堂为主阵地,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从字开始, 进而展开词、句、段、篇的积累, 并锻炼学生将所积累的词句运用到说话、写话、日记当中, 让学生积累的知识活起来, 动起来。在开展的活动中,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 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内积累

课堂教学奠定积累基础。在小学阶段, 学生学习文质兼美的课文二、三百篇, 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 又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认真地学好这些课文, 会为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在学文中扎实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勾画出来, 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读给同桌听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方法,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结合书中“词语花篮”等内容,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并将词语整理抄写下来。也可以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并且坚持让学生在每学习一篇课文的基础上最少背诵其中的两到三个句子, 每篇课文的学习都让学生留下自己的印迹, 或字、或词、或句子, 让学生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的同时, 也习得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积累, 语言的积累,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在朗读中促进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 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 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 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在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 采取多种读的方式, 或自读, 或同桌互读, 或小组内读, 或分角色读等, 让学生随着文中的内容或赞美、或惊奇、或伤心, 在读中感悟,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

(三) 在背诵中深化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 重视背诵的指导, 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 加强背诵检查的力度,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背诵的检查;并动员家长也参加到背诵的行列中, 请家长协助教师, 检查孩子的背诵情况;教师不定期地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抽查, 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背诵对对碰、接龙的游戏,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去背诵, 去积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背诵积累的习惯, 每天早晨的7:30到7:40的晨读时间, 学生都会诵读古诗, 每周至少背诵两首古诗, 一学期下来学生至少也能背会30多首古诗。坚持下来, 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的古诗会有三、四百首。在诵读中积累了知识, 发展了语言, 也培养了学生积累的良好习惯。

二、课外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和背诵篇数, 列出了背诵推荐的篇目, 这些规定为加强课外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 我们班级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指导学生读好书, 多读书, 并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摘录好词语、好句子、好段落, 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体会和心得笔记, 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报告会、朗读会和读书知识竞赛会。同时, 每名学生每周背两至三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摘录下来的好句子, 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

(一) 课外阅读促积累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 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对主动阅读的学生给予奖励, 每周都会评出班级的阅读之星, 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选择好课外读物的同时, 也教给阅读方法, 促进积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的活动中,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评价, 家长也参与其中, 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语言, 并把习得的语言运用到写话中, 把积累习惯的养成真正地落在实处。

(二) 社会实践促积累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并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 学会了品味生活, 语言才回富有灵性。在十一放假期间, 班级学生都写出自己的生活的点滴收获, 有的学生去苹果园, 写出摘苹果时的喜悦;有的学生去公园, 写出公园的美景;有的学生去郊游, 写出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时的愉悦心情。二年级的石文鑫同学的《十一见闻》写道:“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 公园里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 妈妈带我去玩蹦床, 这时又见淡淡的阳光照遍大地, 花呀, 青草呀, 树叶呀都带着点点露珠, 闪闪发光, 这种美丽的景色只有早起的人们才能感觉到。”虽然他们的文章的内容不长, 但他们能把积累的词语准确地运用到文章中去, 并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令教师和家长都倍感欣慰.

(三) 班级活动促积累

教师在引导学生机智、灵活地积累语言, 有意识地去开拓。可以利用班队会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让学生去学习、展示、主持、表演。特别是在学校开展的“诗词品文化, 歌赋润素养”的活动中, 二年级小学生运用快板、舞蹈、歌曲等多种形式对古诗文进行创作表演, 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积累的过程生动有趣。

总之,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 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 同时也习得学习方法, 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学习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潜能得到了发挥。学生逐渐养成了积累的习惯, 能自主地进行积累活动, 同时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高效。

小学生必会100句名人名言 篇3

1、八荣八耻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译: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3、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译:要成就大事就要和有忠心诚信的人共谋,治学要摆脱前人桎梏,另辟蹊径。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译:在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的本质。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译:(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

7、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但丁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译: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0、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1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译: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译: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1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译: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

1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佚名

译: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男子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16、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译: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原意是不能因为个人的祸福而置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

18、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译: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20、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2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22、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4、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25、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达尔文

26、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

27、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何塞·马蒂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3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泰戈尔

3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33、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34、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巴斯德

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7、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3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40、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41、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4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4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44、学无止境。——荀子

4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47、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48、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49、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5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55、生活永远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糟。——莫泊桑

5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贝多芬

57、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

58、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59、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孟德斯鸠 60、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61、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爱迪生 6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3、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64、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 6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6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6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6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69、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70、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7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亚里士多德 7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73、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 74、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

75、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7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7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80、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81、失败乃成功之母。——牛顿

82、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8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赫胥黎 8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85、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林则徐

86、不要问你的国家能够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可以为国家做些什么。——林肯 87、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莎士比亚 8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89、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9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91、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居里夫人 9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94、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

9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96、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竭。——富兰克林 9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小学生必背名言 篇4

2、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5、真理不是一种铸币,现成的摆在那里,可以拿来藏在衣袋里。

6、求人帮助的时候,求穷人比求富人容易。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10、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11、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1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3、人的一生可能燃一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一烧起来!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1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一騷一数百年。

1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8、独目鱼跳跃龙门,半边月照满乾坤。

作文积累素材小学名言 篇5

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4.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5.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6. 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美)德沃金

7.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

8.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战国)管子

9.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10. 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11. 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美)莫尔兹

12. 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英国)达雷尔

13. 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日)日莲《立正安国论》

14. 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地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迈克尔·D·贝勒斯

谈小学快速习作材料的积累 篇6

关键词:快速习作,材料,积累

积累写作材料是进行快速习作特别重要的一环。为了达到“40分钟内完成400字以上”这个快速习作目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写作基础, 在善于观察、重视阅读、创设情境方面进行材料积累训练, 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一、激发观察情趣, 做生活有心人

春花秋月冬雪、繁星苍穹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源头盛而文不竭。”习作题材来源于生活, 没有生活素材, 习作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较好地解决学生习作写什么的问题, 使学生获得更多素材, 达到快速习作目的。

(1) 观察要选择好对象。学校要举行几天运动会, 比赛的项目十几种, 每一场比赛我们不可能都写进作文, 也不可能都去观察, 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运动会之前给学生指导, 事先选好观察对象, 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项目或比赛中的关键人物进行观察。如在《比手腕》比赛中及时引导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观察力, 比赛中同学们要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队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周围环境, 也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到脑海里。”这样, 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

(2) 观察要全面细致。既要进行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 又要进行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观察, 还要把观察对象放置在它所处的背景中去观察。苏东坡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学校校园, 倾盆大雨与阳光明媚时看到的情景不一样, 心情愉快与郁闷烦躁时写出的文章也不一样。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细节, 抓住它各个方面、各个阶段隐蔽的特征, 还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3) 观察要把握特点。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 万事万物, 都有自己不同的地方, 在引导学生观察时, 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找出此事物与众不同的方面进行说话。既要观察事物的共性, 更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殊性, 要抓住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所在。如写《妈妈》,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妈妈, 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都承担着教育子女、孝敬公婆的共性, 但每个妈妈的长相、性格、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工作的态度又各不相同。只有经过认真观察, 才能写出性格迥异、特征分明的妈妈。当某一事物成为习作对象时, 就要善于发现并观察它独有的特点, 然后紧紧把握这一特点, 对事物进行说明或描述, 这样才能说得准确、简洁, 描述得生动逼真、富有特色。

快速习作要求学生每学期习作不低于30篇。每星期, 要求学生回家写观察日记。观察日记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写花草树木, 根据节日的不同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家庭的不同、身边的人和事去描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材料的道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又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 加上教师写作方法的指导, 写起文章速度就快多了。

二、阅读积累素材, 打好习作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快速习作必备的基本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

(1) 培养学生精读课文的习惯。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 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独具匠心。教学中, 紧紧抓住课堂时间, 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采取不同的形式读。通过阅读, 使学生掌握字词的意义, 能恰当地遣词造句, 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写出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的作文来;通过阅读, 使学生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 作者抒发的感情及写作方法, 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2) 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倡导课外阅读, 让学生开阔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习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上, 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 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 布置少量作业或有时不布置作业, 让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看课外书, 第二天谈读书心得。对于自习课上写作业快的同学, 引导他们利用班级图书角进行读书, 并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交流会, 时间久了, 班内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阅读过程中, 教师最初要指导学生有重点地动笔圈、画, 随着学生读书数量增加, 摘、记也成为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项。积累本除了把优美的成语、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抄下来外, 课外书中的有趣事件、精彩片段也都记录下来, 并安排一定的时间交流。对于书读得多, 摘抄得棒的学生, 期末评为读书之星或小博士。这样快速习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 成为写作材料, 使文章锦上添花。

(4) 培养学生背诵精美范文的习惯。这一点对于快速作文非常重要。因为学生要进行快速行文, 必须能写各种题材的作文, 这就要求学生分类背诵精美范文,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每类至少能背诵两到三篇典型的文章。为了避免学生写作文出现雷同的现象, 教师对学生背诵的范文不作统一要求, 让他们在父母的指导下, 找书找材料, 背会后家长签上字作为证明。一学期下来, 最多的达到背五十多篇, 最少的也达到20篇。这样,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也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 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同时在背诵精美范文时, 要注意典型、准确、新颖, 并要不断丰富更新, 不断翻阅记忆, 积累材料越多, 作文速度就越快。

三、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习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 为学生进行快速习作提供了直接素材。心理学认为, 只有亲身参与的事情, 印象才深刻, 也最有向人叙述的价值。因而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利用迁移, 诱发叙述写作的兴趣, 从根本上讲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兴趣。比如, 在给学生指导“有趣的斗蛋比赛”时, 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课一开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斗蛋比赛。比赛规则是:凡是擂台下手中有完好无损的熟鸡蛋、鸭蛋、鹅蛋的人员都可参赛。每个参赛选手上台后, 首先介绍自己蛋的名字, 然后与对方相斗, 获胜者便暂时成了擂主, 谁在这次斗蛋赛中打败对手的次数最多, 谁便是这次斗蛋比赛的冠军。好, 比赛开始。”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 学生跃跃欲试, 很快进入到比赛的相斗中。选手相斗前, 我以裁判员的身份挑逗他们。比赛中, 我故意加入到暂时获胜的同学之中, 与他一起高兴, 用语言激台下选手上台, 把比赛推向高潮。在教师设计的整个活动情境中, 学生被深深吸引, 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 在第二课时将兴趣引导到写作上。学生亲自经历了事情的发展过程, 掌握了记叙活动的方法, 很快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有了科学的素材积累方法, 才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取之不尽的生活材料。同时, 还要注重快速审题、构思、行文、评改等几十种快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这样, 到小学毕业时, 每个学生都能达到40分钟内完成400字以上的习作目标, 并且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做到有中心, 有条理,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 书写规范整洁。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必背名言名句 篇7

2) 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3)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4)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爱迪生

5) 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雨果

6)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

7)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8)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9)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1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1)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12)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13) 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14)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小学生必背名言警句汇总 篇8

珍惜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罗懋登

求知、读书、勤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笨鸟先飞早入林。皇天不负苦心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一钱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刘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团结互助 人心齐,泰山移。水涨船高,柴多火旺。独脚难行,孤掌难鸣。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

爱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以天下为己任。——孙中山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勤俭、美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清·金缨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清·梁启超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 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劳动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立志、做人

言必行,行必果。——《论语》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未穷。有志者事竞成。——《后汉书》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刘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友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学习

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业精于勤,荒于嬉。

1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珍视友情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立志勉励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7、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

为人处事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9、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言必信,行必果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警戒辩证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前车覆,后车戒。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9、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探究 篇9

1 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多样化的体验过程, 积累探究性经验

例如:在课堂教学“圆的周长”时, 教师按以下三步进行教学: (1) 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有纸片圆、布片圆、钟面上时针转动形成的动态圆。问:能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吗?怎么量? (2) 猜一猜, 圆的周长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有怎样的关系?根据测量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 (3) 当学生初步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或直径只有商才存在一定的规律后, 教师才出示表格。学生当无法利用绕绳、滚动的方法测量时, 自然诱发了重新探索的欲望。尤其是无法直接测量时针转过的圆的周长时, 学生自然转入探索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性与探索性。更巧妙地是教师没有直接呈现例题的表格, 而是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然后动手测量、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 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时空, 各个小组测量、收集各圆的周长、直径或半径, 通过对周长和直径或半径的长度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后, 找到了它们之间只有除法才存在规律。这时出示表格, 通过填表, 不同的研究对象得到相同的结果, 从而得出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或“圆的周长总是半径6的倍多一些”的结论。整个过程中, 学生自己猜想、自主操作、主动思考、交流互动, 真正经历了有效地探究过程。

2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 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原始、初步的经验。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有时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 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 使得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因此, 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使学生充分积累“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学生学习《年、月、日》时, 掌握年、月、日的时长不像“分、秒”那样可以现场体验。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 请学生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 描述一下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说:“今年春节到明年春节是一年。”“今年5月7日是我的生日, 再到明年的5月7日, 我长大了一岁, 也就是又过了一年。”“我爸爸这个月发工资到下个月再领工资就是一个月。”“今天这时到明天这时就是一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年、月、日的经验构成了其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

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 把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 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以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

3 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与思考的过程, 积累有效操作的活动经验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 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经验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 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中逐步获得, 是在“做”中积累的。

以《三角形内角和》为例, 可以安排以下操作活动: (1) 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 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 发现正好形成一个平角; (2) 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通过折叠的方法, 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 发现正好形成一个平角; (3) 通过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方法, 发现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大约是180° (忽略测量的误差) 。三个操作活动, 让学生得出直观视觉印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过程, 学生费时不多, 但是亲自动手试一试的操作活动让他们获得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尽管类似于这样的感知明显带有个体认识的成分, 并且还存在原始、肤浅、片面、模糊的特征, 但这类直接经验的获得, 是构建个人理解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4 引导学生经历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

教师不应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 而要不断升华、不断提炼直到领悟最终的精华。因此, 教师要尝试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比较, 揭示出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 让学生获取具有概括性、普遍性的数学概念。

例一个长方体鱼缸长25cm, 宽20cm, 水里有一个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 此时水深15cm, 如果将正方体从水中拿出, 问水深多少厘米?

分析:这个问题要考虑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此外, 还必须理解降低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正方体的体积。但是由于题目没有直接给出长方体的高, 所以可以考验学生对公式是否有着进一步的认识,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进一步变形: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 , 此时底面积=长×宽, 根据图形的变化, 底面积也会变化, 因此考验学生对公式能否有理解上的提升。

解法: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1000 (立方厘米) , 即下降部分水的体积。

下降的高=正方体体积÷底面积=1000÷ (25×20) =2 (厘米) , 从而求得将正方体从水中拿出后水深为15-2=13cm。

许多数学问题在貌似不同的数学情景背后, 往往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型。因此, 抽象、概括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形成一般化的认识, 积累了具体问题抽象化、形式化的经验。

5 引导学生经历反思推广的过程, 积累情感、思想性经验

学生经历或参与了数学活动, 并不是就能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数学活动经验仅有积累是不够的, 还需要经过反思、抽象、概括等数学化、逻辑化的提升, 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 “如果没有了反思, 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

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成功、失败都是经验。”在上述数学活动中, 当学生发现最初选择的方法不太合适的时候, 教师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错误经验, 因势利导地把它提升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结论为什么会与猜想不一致?”在失败的经验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和弊端, 进而调整思考的方向与方法, 反思方法的合理性, 感受验证过程的严谨性, 这将是十分有益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 一堂有后劲的数学课, 与执教者丰富的数学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底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视野有多宽泛, 创造的空间就有多大, 学生的发展就会有多高!教师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的高度出发, 注重积累并适时提升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由表及里获取理性的数学经验, 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摘要: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双基”改为“四基”, 引发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或多或少拥有一些日常生活的经验、动手操作的经验等, 但这些经验往往是不系统的, 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操作、观察、反思等数学活动,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名言警句积累 篇10

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4. 人生是一所学校,在那里比起幸福,不幸是更好的老师。——弗里奇

5.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8. 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周恩来

9. 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富兰克林

10. 预防胜于治疗。——狄更斯

1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3.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14. 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巴尔扎克

小学四年级名言与名诗句积累 篇11

1、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2、知识是灵魂的食粮。——柏拉图

3、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卢克莱修

4、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苏格拉底

5、知识是青年人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富,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第欧根尼

关于“成功”名言

1、天下绝无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拿破仑

2、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爱迪生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失败乃成功之母。——牛顿

关于“勤奋”名言

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3、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泰勒

4、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5、常用的钥匙最光亮。——英国谚语

关于“时间”名言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3、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 德

4、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5、时间是审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莎士比亚

关于“读书”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关于“做人”的名言

1、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丘

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4、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关于“思考”名言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2、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

3、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关于“友谊”的名言

1、患难见真情。—— 伊索

2、朋友丰富人生。—— 林肯

3、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培根

4、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 爱默生

5、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关于“理想”的名言

1、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 莱

3、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4、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关于“学习”的名言

1、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3、活到老,学到老。—— 谚语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关于“诚信”的名言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2、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4、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关于“错误”名言

1、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2、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因此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

3、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从美德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还要多。——美国谚语

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5、改过迁善从不嫌迟。——托尔斯泰

励志古诗词名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1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1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14、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1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1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2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3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3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2、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篇12

一、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经验

问题解决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个环节。“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就是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引领、组织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的过程中,强化数学问题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思维经验, 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1.夯实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经验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数学问题应该既是学生真正有疑问、感到困惑的问题,又具有数学思考的价值,它存在于“学生现在在哪里”和“学生能够到哪里”的区间之中。实际上,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1)唤醒经验“,领着”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起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需求,产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强烈愿望。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开始,教师设计了“投飞镖”活动,标靶的外圈6环,中圈8环,内圈10环,3名同学每人投掷1次,可能会有多少种结果?学生在活动结束后,马上发现了可能有4种情况:10环、8环、6环、0环。接着,开始第二轮投掷,还是刚才的3名同学,每人投掷2次,在投中的情况下一共会有多少种情况?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唤醒了已有的经验———四年级学习过的搭配规律,同时也对投中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零散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对本节课学习的“一一列举”策略产生了需求,“怎样进行一一列举?”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

(2)摸透心理“,顺着”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生具有典型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摸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具有“挑衅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产生一些“争议”,在相互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开始,教师设计了“抽奖”活动:一次摸2个球,同色你赢,奖励5元奖品,异色你输,付5元摸奖费。如果是你,你会去试试吗?四年级的学生对概率有一定的直觉经验,但是这种直觉经验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是正确的。所以,在开始时学生就呈现出了两种态度:一种是可以试一试;另一种是不了解摸奖的情况不能试。 对于这样的“争议”,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是我们应该采纳的意见?为什么呢?帮助学生认识到 “不完整信息”(没有告诉我们摸奖球的数量)对于这个活动的影响,同时让学生主动质疑和追问:怎样才是公平的呢?不仅顺利地导入新课,切入教学主题, 同时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了核心数学问题, 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把握生成“,逼着”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实际教学中教师教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和想法,迅速聚焦并重组,“逼着”学生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升和毫升”一课开始,出示 “一杯水的量大约有多少?”的现实问题,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大约250克”的重量估计,接着追问:能用毫升来表示吗?这杯水有多少毫升呢?这时学生提出需要了解“1毫升有多少”,教师迅速用量杯展示“1毫升”的水。学生新的疑问又产生了:用毫升来估计一杯水的量,该怎么办呢?接下来需要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这样,在学生生成的问题中,教师迅速把握住了“1毫升有多少”这一核心问题,进而在下面的教学中“逼着”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逐步发现10毫升、20毫升、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的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为进一步认识“毫升”建立正确的数学直观。

2.理清分析和把握数学问题的经验

在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和列表等活动分析和把握数学问题的逻辑关系,大胆猜测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合情推理的主要方式是归纳和类比, 归纳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类比则是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出与其相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或者类比提出猜想,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1)归纳猜想,在“留白”中洞悉问题特征

学生分析问题往往容易受到“前经验”的干扰, 所以在进行归纳猜想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误判”。对此,教师应该在表明同意与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留白”,试着建议学生去展开分析,找一找可以确信的依据,只有这样归纳猜想的过程才能充分体现思维的含量。例如: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在学生分析倍数关系的替换时,能够较快地发现替换后,杯子个数变了,果汁的总量没有改变。随后在分析相差关系时,很多学生受“前经验”的影响,出现了暂时性的分析“困难”,教师没有急于评价,也没有暗示方法, 而是耐心地让学生再在稿纸上画一画,同时小组讨论:替换时(“大杯换小杯”或者“小杯换大杯”)是怎样换的?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与前面的替换是一样的吗?学生在画一画、议一议、辩一辩的过程中逐渐弄清了相差关系与倍数关系的异同,进一步明确了 “把两种未知量转化为一种未知量”的难点,感受了 “化归”的数学思想。

(2)类比猜想,在“思辨”中理清问题脉络

类比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其结果具有或然性,是否正确需要经过严格的证明或实践检验。因此,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的分析要让学生经历 “思辨”的价值诉求,从中梳理问题的脉络,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一课时,学生在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后,利用整数乘法计算快速、有序、没有遗漏地找到了36的因数。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找出3的倍数,教师适时追问: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这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快速回忆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以及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思维活跃了,探究的欲望自然产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辨中,学生会做出猜想:整数(0除外)和3相乘所得的数是3的倍数。对于这个猜想, 教师马上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操作、验证,逐步有序地找到100以内3的倍数。

3.完善验证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在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中,学生提出猜想后,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演绎证明此猜想为真;或者寻找反例说明此猜想为假,并且进一步修正或者否定此猜想。从演绎证明和举反例两个方向上去逐步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演绎证明,在“逻辑”中校正思维方向

演绎推理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它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 、 一贯性,它最典型 、 最重要的应用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 。 除了传统的培养演绎推理能力的一些 “ 三段论 ” 判断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新形式,丰富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途径 。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 “ 三位数乘两位数 ” 一课时, 教师设计这样的一组题(如下图),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

先请学生观察竖式一,自己尝试推理。推理一: 看尾数,因为6×8=48,积的个位上的数是8,现在个位上的数是4,所以竖式错误。推理二:估算1,因为398 >300,26 >20,300 ×20=6000,398 ×26 >6000, 而积现在是3184,所以竖式计算错误;估算2,因为398≈400,26≈30,所以400×30≈12000。现在积是3184,所以竖式错误。这时,教师再出示竖式二,让学生找出竖式中存在的错误:用十位上的2×398,要注意积的数位对齐。最后呈现竖式三,小结计算方法, 强调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设计,先让学生关注整体,从整体(估算)中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在局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症下药,正反兼施,切实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2)寻找反例,在“质疑”中完善认知结构

举反例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揭示猜想中的不合理部分,有助于对猜想的修正和继续证明。因此,我们要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学会 “质疑”,寻找反例,不断对猜想或者结论进行剖析, 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一课,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认识到教材中“间隔排列” 的规律后,教师没有马上进行小结,而是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和圆片,按照间隔排列的规律排列, 如果要摆10个正方形,圆片最少需要多少个?最多需要多少个?在学生充分动手摆一摆后,教师让学生呈现与教材中“间隔排列”规律(两端都是正方形)不一样的情况:(1)两端都是圆片(圆片11个),(2)两端不同(圆片10个),(3)摆成封闭图形(圆形)。最后,展示生活中“间隔排列”的现象,再小结“间隔排列”的规律。这里虽然没有让学生寻找反例(主要考虑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是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植树问题)的规律,丰富了规律的外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经历数学活动的阶段中累积实践经验

史宁中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者间接经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大致需要经过经历、内化、概括和迁移的思维过程,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相应地处于模仿、思辨、 模型和实质四个层次。对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抽象联想、概括总结和迁移应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水平,积累各种实践性经验,建立一定的数学直观。

1.模仿阶段,在“观察”中累积直接经验

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起始阶段,需要对学习对象进行数学观察。数学学习中的观察是有意识地对数和形(平面和立体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进行感知,获得事物表象的认知活动。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学生在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教师适时让学生小组内互相指指说说。接下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已经有研究长方体特征的“经验”,教师放手让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自己研究,并且填在作业纸上。学生很快地完成了任务,不仅用眼观察,还能用尺子量,这样在操作中感知了正方体的特征,为后面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思辨阶段,在“抽象”中重组认知经验

当学生在数学观察基础上,对数学知识技能有了初步的认知后,需要对头脑中已存事物的表象重新组合、再加工,也就是抽象出事物的共性特征,包含“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两个重要方面。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一课,在学生观察认识圆柱的特征后,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让学生制作圆柱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如何准确把握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二者如果能够切合,那么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就能够顺利连接起来,反之则不行。这时,引导学生思辨交流,准确找到圆柱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数学活动,很好地实现了认知经验的重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模型阶段,在“概括”中凝练间接经验

学生亲历数学活动过程获取的数学经验是直接经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是面对抽象程度高、应用程度广的间接经验。为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帮助学生在获取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与之相似或者同类的间接经验,概括出数学模型,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数学化”的知识经验。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教师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际问题:苹果的总重量÷筐数 = 平均每筐苹果的重量,投篮投中的总数÷人数 = 平均每人投中的数量……在相关生活实例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出数量关系的共同点,形成总数÷份数 = 平均数的数学模型。并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逐渐感悟到: 移多补少的策略主要用于解决几个小数据的实际问题;而对多个较大数据求平均数的实际问题,使用总数÷份数 = 平均数这一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更简便。

4.实质阶段,在“迁移”中验证知识经验

尝试迁移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是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应用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进行知识迁移,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全面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完比例知识后,教师设计了“测量物体及影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测量学校里4棵大树的树干高度,接着测量在同一时间段每棵大树影子的长度,做好记录。然后利用学过的比例知识计算同一时间段树高和影长的比值,运用这个比值和影长来估测学校里其他大树的高度,最后再实际验证估测的结果。整个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在迁移运用知识经验的同时,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抽象,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个性化的直接经验;通过推理,验证更多的猜想,积累正确思考问题的经验;通过建模,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最终建立更高层次的数学直观,形成数学逻辑经验,实现2011版课程标准中“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同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导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上一篇:工作总结和任职感想下一篇:电影传染病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