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2024-09-08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共8篇)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篇1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同研(2005)072 号(2005 年 6 月 20 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 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研究生的管理。第三条 研究生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体魄。

二、权利与义务
第四条 研究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培养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培养资源;

(二)参加社会服务、助教、助研、助管和其他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在校内组织、参 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 历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可根据相关规定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 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五条 研究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三、入学与注册
第六条 学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研究生新生,应当持《同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

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日期来校报到及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当 事先凭有关证明向所属学院(系、所)请假,假期一般不超过两周。若特殊原因需超过两周 者,应当事先经研究生院批准。第七条 新生入学时应按要求缴纳学费。缴纳学费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招生规定、体检标准等对新生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方予以注册并取得学籍。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按有关规定申请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助,在办理有关手续后注 册。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则取消学籍。情节恶劣的转有关部门 追究。第八条 新生在复查中,发现患有不宜在校学习的疾病,但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 医院证明,短期内经过治疗可达到健康标准者(包括因怀孕不宜继续学习者),暂不予注册,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欲提 出入学者,应当在下学年开学前一周,向所在学院(系、所)以书面报告形式申请入学,经 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证明,符合体检要求,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人学手续。第九条 新生有下列情况之一,取消该生入学资格: 1.非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而未请假或请假逾期两周的; 2.在健康复查中发现患有无法坚持学习的严重疾病,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的; 3.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考取研究生者,或其他原因入学复查不合格的; 4.保留入学资格期满的新生未按规定申请入学者,或虽申请入学但经复查仍不合格 的。5.超过两周未能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履行入学手续的。第十条 在学研究生每学期开学时应按学校规定到校办理注册手续。未经注册者,不

能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因故不能按期到校注册者,应当履行请假手续(病假须凭医院证明),否则按旷课处理。第十一条 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具有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四、纪律与考勤
第十二条 研究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校、学院(系、所)统一组织的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应当请假。未经批准擅自缺席者,除批评教育外,按《同

济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第十三条 研究生要按规定参加所修课程的考核,严格遵守考核纪律。对违反考核纪律 者,按《同济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第十四条 研究生应当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参加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专门 技术训练,遵守论文答辩和实践考核的规定。第十五条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出国(境)进修、自费留学、探亲、旅游等,按《同济大学 研究生出国(境)管理规定》办理。第十六条 研究生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参加教育培养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

假并获得批准。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缺席者,按《同济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分条 例》有关规定处理。因病请假的,在校期间凭校医院证明,外出期间凭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证明。病假两周以 内、事假一周以内,由学院(系、所)批准;病假超过两周、事假超过一周的,应当经

经学院(系、所)批准并报研究生院备案。一学期内连续病假或事假累计不得超过六周,超过者应 当办理休学手续。

五、休学与复学
第十七条 研究生因病或因事需要分阶段完成学业的,应当申请休学。第十八条 研究生申请休学或者学校认为应当休学者,经学校批准,可以休学。休学研 究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离校,学校保留其学籍。研究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研究生待 遇。第十九条 需要休学的研究生,应当由本人申请,导师和学院(系、所)审核同意,经 研究生院批准后休学。因病需要休学的研究生,还应当提供经指定医院就诊、确需休养并在 短期内可以治愈的证明。研究生因病休学期间的医疗费,按《同济大学医院学生医疗就诊暂 行办法》办理。第二十条 研究生因病休学、以学期为单位,期满后仍不能复学的,应当继续申请休学,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学年。因病休学期满的研究生,应当在开学前一周,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证明,向所在学院(系、所)提出复学申请。经校医院复查合格,由研究生院发出复学通知,办理复学手续。第二十一条 研究生因事休学、以学期为单位,一般为一学年。期满后仍不能复学的,只要符合最长修读年限的规定,就可申请继续休学,但最长不得超过两学年。因事休学期满 的研究生,应当在开学前一周,向所在学院(系、所)提出复学申请。由研究生院审核合格 后发出复学通知,办理复学手续。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因病、因事休学累计不得超过两学年。

第二十三条

非应届毕业研究生要求自费出国(境)留学,应当向学校申请退学。退学

后一年内因故不能出国(境)的,可申请复学。第二十四条 在学研究生规定学制的最后一学年为应届毕业研究生,学校不受理应届毕 业研究生和延期答辩的研究生因事休学申请。第二十五条 研究生在休学期间违法、违纪,《同济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分条例》 按 在复学后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第二十六条 被取消学籍、退学(不包含自费出国(境)申请未成行者)、开除学籍的研

究生,不得申请复学。

六、转学与转专业
第二十七条 研究生因特殊需要转学或转专业的,应当经研究生院审查批准,并报上级 主管部门备案。

七、退学
第二十八条 研究生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应予退学: 1.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因病休学累计一学年,或因病、因事休学累计两学年仍不能复学的; 2.休学期满申请复学,经学校审查不合格的; 3.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中期 考核不合格

或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位论文的; 4.无正当事由超过四周未注册或超过四周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履行注册手续的; 5.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6.本人申请退学的。第二十九条 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按自动退学处理: 1.出国(境)逾期不归的; 2.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不参加教育培养计划规定的活动超过四周的。第三十条 退学的研究生,应当在一周内办理退学离校手续,其档案、户口退回到原单 位所在地或生源所在地(本、专科入学前户口所在地)。退学的研究生,可按已具有的高等教育毕业学历和就业政策就业。在退学后三个月内没 有接受单位的,其档案、户口退回到原单位所在地或生源所在地(本、专科入学前户口所在 地)。第三十一条 在学期间因意外死亡、失踪或病故者,按自动终止学籍处理。

八、奖励与处分
第三十二条 学校和各学院(系、所)定期对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或者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锻炼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和奖励。表 彰和奖励采取发给奖状、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学金等多种形式。第三十三条 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研究生,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根据《同

济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第三十四条 被开除学籍的研究生,应当在一周内办理离校手续,其档案、户口退回到 原单位所在地或生源所在地(本、专科入学前户口所在地)。发给学习证明。第三十五条 研究生的鉴定、奖励、处分等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九、毕业、结业、肄业与就业

第三十六条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 2--3 年,修读年限 2--4 年。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修读年限 3-5 年。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因特殊原因未能在学制 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研究生,需经本人申请,学院(系、所)审核,报研究生院批准,可 在规定的修读年限内适当延长学习期限。其中,在职研究生延长学习期限不超过 1 学年的,由学院(系、所)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延长学习期限超过 1 学年的,由学院(系、所)审核,报研究生院批准。被批准延长学习期限的研究生,相关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七条 在学制年限内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研究生,经学院(系、所)审核,研

究生院批准,可以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但学制 2.5 年的研究生入学后的注册时间不应少 于 1.5 学年,学制 3 年的研究生入学后的注册时间不应少于 2 学年,其中硕士研究生的论文 阶段时间不得少于 1 学年
,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阶段时间不得少于 2 学年。提前答辩的研究生 如需要列入教育部当年就业方案(就业方案包括出国(境)、考博、就业等),应当在规定时 间内,将本人的就业方案报校学生就业管理部门。第三十八条 研究生在规定的修读年限内修完教育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 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第三十九条 研究生在规定的修读年限内修完教育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但毕业(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第四十条 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研究生,发给肄业证书。第四十一条 研究生毕业时,各学院(系、所)要做好毕业鉴定,鉴定内容包括德、智、体三方面。

第四十二条

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按照教育部有关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文件、《普通高

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及学校研究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执行。第四十三条 研究生申请延期毕业,应当在离正常毕业三个月之前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1.如申请延期不超过一学期的,按当年正常毕业时间落实就业计划。2.如申请延期超过一学期的,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

十、附则
第四十四条 港澳台侨研究生、留学研究生的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 200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原《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 定》同时废止。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篇2

学籍管理包括学生的入学、课程注册与考核、成绩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奖励与处分等,记录了学生的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等。可见,学生学籍的内容事关学生在学校的点滴记录。学籍管理记录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学籍管理是否到位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能否配套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籍管理机制与模式,对于河北开放大学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等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对之认真加以研究。

二、河北开放大学学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学籍管理观念没有跟上来

学籍管理涉及到了学生的入学与注册、课程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奖励与处分等,记录学生的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等。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体制,能有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此外,学籍管理体制是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的基础,关系到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善等等。但目前河北电大正处在向河北开放大学的转型期,学籍管理参照以前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体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籍管理观念和意识还远远没有跟上来。如何树立先进的学籍管理观念,更好的服务开放大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任务。

(二)学籍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众所周知,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否合理有效,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学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就现学校学籍管理的情况来看,学籍管理手段存在着较为落后的现象。学籍管理大多是以手工管的方式理方来管理,在信息反馈方面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籍管理的效率低。此外,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重复劳动使学籍管理工作量加大了,准确性也不是很高,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我们开放大学发展的需要。

(三)学分管理存在着问题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我们知道在开放大学环境下学分制代替了学年制。所谓学分制它是允许学生自主的选择课程,把以前的指令性换成现在的指导性。这种自主的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学籍管理的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自主选择课程一部分学生在选课时不是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规来选择,就有可能存在着漏选、错选、甚至是多选的情况。河北开放大学学的分制存在着教学计划弹性不够、选课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过程仍保留着学年制做法等问题。为此我们学籍人员就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来整理、核对、修正这些学生选课的数据。再加上每个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尽相同,会使课程注册的工作较为繁琐,这就在某些程度上制约了学分制的发展。

三、完善新形势下河北开放大学学籍管理体制的措施

(一)增强学籍管理观念和意识

学籍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学校的很多部门,如果每个部门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流程不是很了解,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够按照学籍管理的要求来办管理的效率就会低。河北开放大学环境下,就需要制定出一套符合电大教育实际的学籍管理规定,除此外,我们还要建立相关的学籍管理制度,在查询网站上增加学籍制度的文件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查询。为了增强学籍管理观念,要利用空余时间、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学籍文件精神,并把相关学籍管理和专业规则中的精神及时告知学生,增加他们对相关内容的了解。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籍管理的文件公开化、详细化、深入人心。

(二)创新学籍管理手段

随着开放大学的推进,学籍管理手段要创新。我们对学生信息核对和修改系统、学生选课系统、考试信息系统、毕业生信息核对系统进行了完善,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学籍相关软件的操作、熟悉业务流是完善学籍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为了使学校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更早适应新的学籍管理手段,我们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人力度,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联合开发部门在学校开展相关管理部门的培训,对培训情况进行的汇总和分析,通过创新学籍管理手段,提高了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完善学分管理

在学分制下,学生能够自主选课。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不是特别了解,在选课时就有可能存在着漏选、多选、误选等情况。完善学分管理很重要,因此不能够把这个学分工作就这杨简单的让给学生来做,完善科学的选课制度十分必要。我们可以规范辅导员辅助制度,在每个专业中找多位专业教师进行专门的辅导,把他们的联系方式公开化。并且在学校网站上对每个专业有哪些课程有一个详细介绍,对课程学习的性质、内容及相关要求进行说明,让每位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设置有个详细了解,再加上有专业辅导员的辅导选课。教学点的管理人员对学生选课信息进行仔细核,对学生的选课结果如发现存在错误可以及时的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河北开放大学以的教育本质是让每个人都享有终身教育的权利,在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对象等等方面多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建立一个较为开放式的管理体制。面对新环境,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当前学籍管理工作在适应新情况下出现的新特征、新问题,并认真把握学籍管理的方向,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籍工作中,为建立河北开放大学提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高林琴.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山学院学报》,2011(06).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篇3

关键词:开放大学;学籍档案;创新

在当前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和教育手段日益更新的今天,开放大学只有在学籍档案方面对管理和服务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优化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对服务进行深化和拓展。

一、从管理方面探究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1.对管理流程进行创新。在准备阶段,制订毕业审核方案,对毕业生成绩的发布和审核的时间以及毕业审核报告的形势和毕业审核通知的发布等均需做好准备,并及时保存文件、方案、通知等。到了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初审、复审以及终审,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校对,并制作和发放毕业证书。但是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严禁存在任何错误。在上报环节,主要是整理好学生数据之后及时上报到有关主管部门。而在存储环节,要根据建档要求,将毕业生的成绩单清晰地打印出来,并贴上照片,按照要求将其整理归档后送交档案室进行保存。

2.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在学籍档案管理中,注重管理流程创新的同时还应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尽可能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确保所建立的考核机制将工作目标作为管理的核心,从而更好地评价工作完成的情况,并不断完善现有管理机制,明确档案管理的目标和方针,确保档案管理成效的评价更具多元化,从而更加灵活地考核管理的成效。

3.从管理技术上进行创新。这里主要是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地摒弃传统的手工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学籍档案信息系统,集检索和编研以及统计为一体,提升学籍档案工作效率与信息开发效益,传播各种信息资源,这对提升学籍档案的使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将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目标,加强建设的力度,着力提高学籍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而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学籍档案网络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和开放式的学籍档案管理平台,使其更好地对有关信息进行检索,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二、从服务方面探究开放大学学籍档案服务的创新策略

开展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要想优化管理,就需要将管理上升到服务的层次上来,因而在注重上述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促进服务的创新。

1.在服务意识方面进行创新。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意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应给广大师生和社会上的一些学籍档案信息的发布等提供支持。由于学籍档案中所记录的内容较为重要和特殊,因而其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和神秘感,所以在学籍档案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方面难以形成一定的氛围,进而对其加工和利用的难度较大。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客户第一的意识,尽可能地开放学籍档案服务平台,满足不同群体客户的需求,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籍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2.在服务模式方面进行创新。主要是对归档材料实施数字化的处理,尤其是易损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材料,应加强对其的数字化处理,并及时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存储中心,将档案数字材料存入数据库中,从而促进学籍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平台,完善其检索功能,就能使客户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另外,高校要不断完善学籍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网络备份,从而确保数据资料的安全性。

3.在服务手段上进行创新。首先是制作网页,并将学籍档案信息及时录入,以便于对学籍档案信息进行检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其次是建设电子文档中心,对各种学籍信息进行归档处理,方便客户对电子文件的查询和利用,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的共享。再次是加强对资源的整合,打破传统的独立格局,将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开放和更具共享性,实现对学籍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尽可能地将系统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籍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加强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服务手段上赢得客户的认可和青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大学的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还应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上转移到服务理念上来,并对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玉萍.论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3):49-51.

[2]刘新喻.做好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62-164.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篇4

(校长办公会2002年7月10日修订并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和完善我校研究生的学籍管理,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我校注册的全体硕士、博士研究生。

第三条研究生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遵守宪法、法律和我校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及其它有关证件,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入学报到。凡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提前向研究生处请假,并需得到批准。

第五条 新生报到后,学校要按照规定对新生进行身体、政治、业务方面的复查,复查合格者,方准予注册,并取得学籍。在复查中发现有严重问题者,经调查核实,报校长批准,取消入学资格,退回原单位。

第六条在体检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不能坚持学习者,经县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在短期内可以治愈的,经校医院确认,由研究生处报分管校长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回家或回原单位治疗。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不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

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须在下学年开学前向研究生处提出入学申请,经复查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第七条新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入学资格:

(一)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超过两周不报到者;

(二)入学复查不合格者;

(三)保留入学资格期满的新生未按规定申请入学,或虽申请入学但经复查不合格者。

第八条每学期开学时,在校研究生要按时注册。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须向研究生处请假,不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不按时注册者,按旷课处理。

第三章 纪律与考勤

第九条研究生要按时参加培养计划规定和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请假。未经批准擅自缺席者,按旷课处理。

对旷课者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参照《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条例》有关条款)。

第十条研究生必须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习规定的课程。按规定参加所修课程的考试(考查),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第十一条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参加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专业技术训练,遵守各培养环节考核的规定。

第十二条在学期间学校不受理研究生请假出国探亲。出国进修、留学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三条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提倡晚婚。研究生在读期间因怀孕生育者,必须休学。

第四章 休学与复学

第十四条研究生因病不能坚持学习,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可申请休学。休学申请须经导师同意并报学院主管领导审查后,报学校批准。其他情况,一般不批准休学。

第十五条休学期满,可于学期或学年开始前申请复学。复学时须持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并经我校卫生院复查证明已痊愈的方准复学,复学手续与休学手续相同。研究生复学后学习期限应顺延。第十六条休学一般以一学期为限,期满后仍不能复学者,可申请继续休学,但休学时间累计不得超过一年。休学期满未申请继续休学或休学时间超过一年者应予退学。

第十七条经批准休学的研究生应离开学校,回家或回原单位治疗。其往返路费由本人自理。休学期间医疗费用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休学期间,普通奖学金停止发放,学费免交,学校不向所在学院划拨培养费。

第十八条研究生休学期间违法乱纪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复学资格。给予退学或其它相应处理。

第五章 转学与转专业

第十九条 学校一般不受理研究生转学、转专业。如确有特殊情况必须转学、转专业的,须经转出和转入双方培养单位批准。

第二十条经批准转学的,一般应在本地区本系统进行。个别无法解决的,可转到外地专业对口的培养单位,接受专业必须符合培养研究生的条件。研究生转学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培养单位同意后,报天津市教委审批(跨省者须两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抄送转入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

第六章 退学

第二十一条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学:

(一)休学期满不办理复学手续者;

(二)休学期满申请复学经审查不合格者;

(三)未按学校规定完成学习任务者;

(四)经过中期考核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或学位论文工作中明显表现出科研能力差者;

(五)经过指定医院确诊,患有精神病、癫痫病以及患有其它疾病不能再继续学习者;

(六)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者;

(七)因违纪受到退学处分者;

(八)符合学校其他文件所规定的退学条款者;

(九)本人申请退学,经说服教育无效者。

第二十二条研究生退学由学校发给退学证明。学习满一年及一年以上,完成培养计划要求且成绩合格者,发给肄业证书;学习不满一年者,发给学习证明。未经批准擅自离校的,作自动退学处理,不发给肄业证书和学习证明。

第二十三条研究生退学后的善后问题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入学前为在职人员的,退回到原单位。

(二)入学前为应届毕业生,因学业成绩不及格退学的,由学校负责,原则上在其来源省(入本科学习前的户口所在地。后同)安排、推荐就业,报天津市教委审批,办理派遣手续;

(三)其他研究生,退回其生源所在地。

第七章 奖励与处分

第二十四条学校要定期对研究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对于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应予以奖励和表扬。奖励和表扬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奖励与表扬的形式有:通报表扬,发给奖状、证书、奖章、奖品、奖学金,授予荣誉称号等。具体办法见《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

第二十五条对犯有错误的研究生,学校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纪律处分。

具体办法见《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条例》

第二十六条对犯错误的研究生,要严格要求,热情帮助。处理时要持慎重态度,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处分要适当,允许本人申辩。

第二十七条对研究生作出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由学校审批,报天津市教委和教育部备案。其中有特殊情况,须报天津市教委审批。

第二十八条 研究生被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后回其生源所在地。对勒令退学者发给学习证明,开除学籍者不发给学习证明。

第二十九条研究生的鉴定、奖励、处分等材料一般应归入本人档案。

第三十条被取消学籍、退学、勒令退学、开除学籍者,不得申请复学。

第八章 毕业与就业

第三十一条研究生按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第三十二条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博士生、硕士生为三年,在职兼读为三至五年,一般不能延长。因特殊原因变动学习年限按照《天津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天津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研究生毕业时,由各学院负责组织做好毕业鉴定。鉴定内容包括德、智、体三方面。第三十四条研究生通过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但毕业(学位)论文未能通过者,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第三十五条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结业证书由研究生处按规定统一印制或购制。肄业证书、学习证明由研究生处印制。

第三十六条毕业和结业研究生依据国家和学校有关就业规定参加就业选择,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协助推荐就业。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学籍管理,除定向、委托合同另有规定外,按本规定执行。在职兼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籍管理由学院和学科根据培养要求和学生工作岗位的特点,参照本规定,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自行掌握。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 篇5

(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兰州大学章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兰州大学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的学籍管理。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 新生须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按规定日期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的,须在规定的报到日期前向所在学院出具有关证明、办理请假手续。

新生病事假不得超过30日;无故逾期15日不报到或病事假超过30日不报到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四条 学校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经审查,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新生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条 新生自学校规定的入学报到之日起30日内,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逾期不再受理。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具 有学籍。

新生有以下情形之一,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一)因病或生育不能坚持学习的;

(二)创业;

(三)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执行支教、援外等国家任务的。

新生申请保留入学资格,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由学校审核批准。新生因病、生育、创业可保留入学资格1年;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保留入学资格至退役后2年;执行国家任务的根据任务期保留入学资格。

新生保留入学资格期满前,持有关证明申请入学,经学校审查合格后办理入学手续。审查不合格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期满不办理入学手续且未有不可抗力因素延迟等正当理由的,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六条 新生入学后,由学院在90日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复查,包括新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

(二)录取手续及程序等是否合乎国家招生规定;

(三)所获得的录取资格是否真实、合乎相关规定;

(四)本人及身份证明与录取通知、考生档案等是否一致;

(五)身心健康状况是否符合报考专业或者专业类别体 检要求,能否保证在校正常学习、生活;

(六)专业水平和素质是否符合录取要求。

复查不合格或者无故不参加复查的,由学校根据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学籍注册资格。

复查中发现新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取消学籍注册资格;情节严重的,报请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复查中发现新生身心状况不适宜在校学习,经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需要在家休养的,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保留入学资格。

新生经复查合格的,填写《兰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登记表》,办理注册登记后即取得学籍。

第七条 新生被取消入学资格后,其档案、户口、组织关系等按国家相关政策执行;与学校签有协议的,按协议有关条款执行。

第八条 研究生须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按时注册的,须事先办理暂缓注册手续。未办理暂缓注册手续或不按时到校注册的,按旷课处理。未办理暂缓注册手续且逾期30日未注册的,按照自动退学处理。

第九条 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有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研究生,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三章 课程考核和成绩管理

第十条 研究生须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 各项教育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学籍档案。

第十一条 研究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记分、证明等管理参照《兰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学制、最长学习年限

第十二条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2至3年;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至4年,直博生基本学制5至6年。

第十三条 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下同)为基本学制基础上增加1年;博士研究生(含直博生)最长学习年限为基本学制基础上增加3年。女性研究生在读期间因生育可在最长学习年限基础上再增加1年。

第十四条 研究生须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须结束学业,并办理离校手续。

研究生学习年限超出基本学制者,以每半年为期延长学习年限,直至注销学籍(毕业、超学习年限清退等)。

第五章 转专业、转导师、转学与分流培养 第十五条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1次。研究生申请转专业不得变更培养方式。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

第十六条 研究生申请转专业,须经拟转出和转入双方的导师、学位授权学科负责人、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校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其中,跨一级学科转专业,须通过拟转入专业的研究生业务考核。定向委托培养的研究生要求转专业,还须征得定向委托培养单位的同意。第十七条 因导师工作调动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继续指导的,研究生可以申请转导师。研究生在同一专业内转导师,须由原导师、拟转入导师和学院同意后,报学校批准;跨专业转导师,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相关要求执行。

第十八条 研究生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或处于基本学制最后1年的;

(二)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线高于本校、本专业的;

(三)由硕士培养层次转为博士培养层次的;

(四)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五)处于休学、保留学籍和超基本学制的;

(六)应予退学的;

(七)无正当转学理由的。

第十九条 符合转学条件的研究生申请转出本校,必须经过导师和学院同意,并经学校校务会议研究同意后办理转学手续。

第二十条 录取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研究生可申请转入本校。研究生申请转入本校,须经拟转入专业导师和学院同意、研究生院审核,并经学校校务会议研究同意后办理转入手续。第二十一条 对于不能继续按照博士层次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书面申请、导师和学院同意、学校审批后可转为硕士层次进行培养。

第六章 休学与复学

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申请休学:

(一)因病或生育不能坚持学习,经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确实需要休养或需要较长时间治疗的;

(二)创业;

(三)有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导师和学院认为应当休学的。

第二十三条 研究生休学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报学校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定向或委托培养的研究生还须提供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的同意证明。休学一般以1学期为限,期满后仍不能复学者,可以继续申请休学,但原则上累计休学时间不得超过2学期。

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休学须办理离校手续。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但不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研究生因病休学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和甘肃省有关政策执行。

第二十五条 研究生休学期满,应于新学期开学前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学校复查合格后方可办理复学手续。因病休学的研究生应同时提供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痊愈证明,确认能坚持正常学习的,经学校批准后方可复学。

第二十六条 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期间有违纪违法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复学资格,注销学籍。第二十七条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学校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2年。

第二十八条 研究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跨校联合培养项目,在联合培养学校学习期间,学校保留其学籍。

第二十九条 研究生保留学籍期间,与其实际所在的部队、学校等组织建立管理关系。

第七章 请假和出国留学

第三十条 研究生必须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活动,不得随意离校。研究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须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

请假须由研究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导师同意。请假在15日以内的,由所在学院批准;请假在15日以上30日以内的,学院须报研究生院备案;请假在30日以上60日以内的,须经研究生院审批。请假时间不得超过60日。

研究生请病假须同时出具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证明。请假期满研究生须按时到学院办理销假;如需续假,应办理续假手续。

第三十一条 因培养工作需要,研究生拟到校外单位进行实习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须经导师、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备案,方可离校。

第三十二条 研究生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校或无故不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学校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三十三条 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办理相关手续后,学校保留其学籍。研究生申请自费出国留学,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定向或委托培养的研究生需同时提供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出具同意其自费出国留学的书面证明),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办理离校和其他手续。研究生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学校为其保留学籍1年。保留学籍期满30日未返校者,学校取消其学籍。

第八章 退学

第三十四条 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予以退学:

(一)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二)经考核认为不宜继续培养的;

(三)休学、保留学籍期满,逾期30日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四)经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五)未经批准连续15日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

(六)超过学校规定期限30日未注册又未办理暂缓注册手续的;

(七)本人申请退学;

(八)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第三十五条 对研究生的退学处理,由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由学校研究决定。学校在做出退学处理前告知研究生本人认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研究生有权进行陈 述和申辩。学校对退学研究生的处理决定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本人。

第三十六条 退学的研究生,须按学校规定期限办理退学手续离校。退学的研究生,按已有毕业学历和就业政策可以就业的,由学校报甘肃省毕业生就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没有聘用单位的,档案、户口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者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三十七条 退学的研究生,其学籍自动取消。

第九章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三十八条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且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学校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第三十九条 研究生达到毕业要求,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须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学校批准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答辩者可提前毕业。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申请须在毕业论文答辩前90日以书面形式提出。

第四十条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且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合格,但未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第四十一条 研究生因退学等原因中断学习,学校发给肄业证书或者学习证明。

第四十二条 研究生自结业之日起2年内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可申请颁发毕业证书。结业转毕业的申请,须在毕 业论文答辩前90日以书面形式提出。毕业证书的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

第四十三条 学校执行研究生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制度,由研究生院负责具体落实。研究生在校期间变更姓名、出生日期等证书需填写的个人信息的,应当有合理、充分的理由,并提供有法定效力的相应证明文件。

第四十四条 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取得学籍的,一经查实,取消学籍;已发放学历证书的,学校依法予以撤销。

第四十五条 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章 学籍处分

第四十六条 对违纪研究生的处分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兰州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研究生对依据本办法做出的处理或决定有异议的,可按照《兰州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办法》申诉。

第四十七条 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研究生,学校可为其发放学习证明;学校将其学籍处分材料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同时报甘肃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备案;本人档案、户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对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以及在校接受非学历教育的研究生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研究生的学籍 管理参照《应征入伍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保留入学资格及退役后入学办法(试行)》及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兰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修订稿)》(校研字[2006]83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江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篇6

时间:2008-6-25 0:00:00 点击数: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学[2005]6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本细则适用于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被我校录取的接受学历教育的研究生。

一、入学与注册

(一)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及通知书上要求提交的有关证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校报到,交纳培养费、住宿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事先向所属学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延期报到。请事假一般不得超过两周;请病假不得超过一个月。因特殊原因暂时无法按时交纳培养费,必须办理缓交手续,否则不予办理报到手续。

(二)新生报到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新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经分管校长批准,取消入学资格: 1.未经请假或请假未准或请假逾期而不报到;

2.入学前隐瞒或录取后发现有严重政治问题或道德败坏; 3.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在报考过程中有徇私舞弊行为;

4.健康复查不符合招生体检标准或隐瞒不符合招生体检标准的既往病史;

5.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在推迟入学期满后未按规定申请入学,或申请入学但复查不合格; 6.未按学校规定或约定交纳培养费、住宿费及其它相关费用。新生取消入学资格后,档案材料退回原单位或家庭所在地。

(三)复查合格者取得学籍,由学校统一发给研究生证、校徽,并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持研究生证到所属学院办理注册手续。(四)新生有下列情况之一,本人提出申请,经研究生部主任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推迟入学: 1.因故不能在两周内到校报到,经查实确系特殊情况;

2.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确因身体原因在一个月内不能到校报到; 3.在新生体检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在一个月内不能痊愈; 4.应届毕业生,因某种原因未按期获得毕业证书。5.其他原因

推迟入学以整学期计,最长不能超过一年,因参加志愿服务西部等特殊计划的研究生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新生在推迟入学期间,不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

(五)推迟入学的新生,需要复学时必须在推迟入学期满前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入学申请,经学校同意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因身体原因推迟入学者,还需附校医院复查合格证明书。

(六)每学期开学时,研究生要按时返校,按学校规定交纳培养费、住宿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后,持研究生证及交费收据到所属学院办理注册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须事先向所属学院及导师请假办理暂缓注册手续,不请假或请假未获准,按旷课论处。逾期二个月未按学校规定或约定缴纳相关费用者视为自动放弃学籍。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二、学制(一)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5年。

(二)研究生必须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如因客观原因需提前或推迟毕业,必须经导师同意和所在学院批准,提前一学期向研究生部提出申请。

(三)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年;最长不能超过3年(在职委培硕士研究生不能超过3.5年)。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能少于3年;最长不能超过4.5年(在职委培博士研究生不能超过5年)。硕士生超过2年、博士生超过3.5年学校不负责在学习和科研中所发生的费用,如科研费、普通奖学金等。

(四)因病休学或停学的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按休学或停学时间往后顺延。

(五)研究生的学制是一个定数,提前或推迟毕业只影响在校学习的时间,不改变学制。

三、转学与转专业和更换导师

(一)研究生一般应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到专业对口的培养单位,且接受专业必须符合培养研究生的条件。

1.拟转至外单位: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转出学院及转入单位同意,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报江苏省高教部门审批(转至省外的还须两地高教部 门批准),由转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抄送转入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

2.外单位拟转入我校:要求转入者向研究生部提交申请及原培养单位同意其转学的证明和成绩单及鉴定。研究生部在确认其符合转入条件后,组织考核并征得拟转入学院和导师同意后,送分管校长批准,报江苏省高教部门批准,抄送无锡市公安局,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予退学的; 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二)研究生一般不得转专业,如因专业调整、导师变动或其它特殊情况,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转出学院及拟转入学院同意,研究生部批准,方可执行。

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转专业: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跨学科、门类的。

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研究生换专业时,还须征得定向、委培单位同意。

(三)研究生因导师出国、工作调动、身体健康及其他原因而无法继续履行导师职责,可申请更换导师。更换导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原导师和接受方导师同意,主管学院领导签署意见,报研究生部批准。换导师一般在本专业进行,跨专业还需同时办理转专业手续。

四、休学、停学与复学

(一)研究生因病不能坚持学习,经校医院诊断确需休养治疗或一学期内累计病假超过一个月,可办理休学手续。休学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所属学院同意,附校医院诊断证明书,送研究生部审核批准。

(二)研究生休学一般以一学期为限,期满后仍不能复学的,可继续申请休学,但休学时间累计不能超过一年。

(三)经批准休学的研究生应办理休学离校手续离开学校,回家休养治疗,其往返路费自理。休学期间的医疗待遇、生活待遇按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四)休学期满的研究生要求复学时,应提前十五天持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校医院复查后确认能参加正常学习的证明书,向研究生部提出申请,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批准,方可复学。其毕业时间按休学时间顺延。(五)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可申请停学: 1.学习期间公派出国超过一个月; 2.定向、委培研究生因单位工作需要; 3.已婚研究生因生育;

4.其它特殊原因需请假达一个月以上;

(六)停学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必须提供有关证明,因生育申请停学须持校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意生育的证明,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

(七)研究生停学可按学期计,也可按学年计。停学时间累计不超过一年。经批准停学的研究生应办理停学离校手续,停学期间不享受在校研究生的生活待遇和医疗待遇。

(八)停学期满要求复学或要求继续停学的研究生,应提前十五天向研究生部提出申请。

(九)研究生休学、停学期间,有严重违法乱纪情节者,除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外,取消其复学资格,给予退学或其它相应处理。

五、退学

(一)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由责任人或职能部门提出,经学院同意,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予以退学: 1.休学时间累计一年,经复查仍不符合复学条件;

2.经校医院(或指定医院)确诊,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

3.硕士生一学期有两门及以上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或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经补考后仍不及格;博士生有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或一学期二门选修课不及格; 4.经中期考核认为不宜继续培养; 5.本人申请自费出国留学; 6.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学习; 7.本人申请退学,经劝说无效。

退学将发给退学证明,学习满一年及以上、完成培养计划要求且成绩合格者,发给肄业证书;学习不满一年者,发给学习证明。(二)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由学院提出,经研究生部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作自动退学处理,并报教育部备案: 1.无故逾期两周不办理注册手续;

2.休学、停学期满未按时申请复学逾期两周以上; 3.未经批准擅自离校两周以上。

4、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按期完成学业,且未办理延期申请或超过延期期限未办理结业、肄业申请者; 作自动退学处理的只发给退学证明,不发给肄业证书或学习证明。(三)退学研究生的安排:

1.对退学的研究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江苏省教育厅行政管理部门备案。2.委培或定向培养研究生退回委托或定向单位;

3.其它来源的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就业单位的,可由学校推荐,予以派遣;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单位的,可根据本人意愿,退回原单位或其家庭所在地。

4.因课程学习原因退学的研究生,若确属情况比较特殊,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可以自费试读一年。研究生在试读期间参加中期考核,若考核成绩为良及以上,试读期满,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和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可转为正式自费研究生;若考核成绩低于良,即取消试读,按退学处理。试读只限一次,试读期内不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

5.研究生退学自批准之日起,停止享受在校研究生一切待遇,并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离校手续。

六、纪律与考勤

(一)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答辩。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按规定参加所修课程的考试(考查),严格遵守考试纪律,遵守论文答辩规则。

(二)研究生要按时参加培养计划规定和校、学院统一组织的教学、科研、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专门技能训练及其它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假期结束后应按时返校并及时办理销假手续。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校,或请假期满未续假,或续假未获批准而逾期不归,均按旷课论,旷课一天按4学时计。

(三)研究生一般应坚持在校参加学习,因特殊情况需出校或出国、境,都必须经导师、学院负责人同意,研究生部批准,办理相关出校手续,否则视同旷课。

(四)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提倡晚婚,不提倡生育。有关事项参照《江南大学关于在校研究生办理结婚登记、生育手续的规定》执行。(五)研究生请病假需凭学校或县级以上医院证明,一学期病假累计超过一个月,必须办理休学。请事假,必须有书面报告,说明事由、时间、天数,并附相关证明材料,请事假超过一个月,必须办理停学。(六)研究生请假审批权限:

1.三天以内,由导师批准,报学院备案;

2.三天以上,两周以内,由导师同意,学院负责人批准,报学院备案;

3.请假两周以上,一个月以内,须由导师同意,学院负责人批准,报学院、研究生部备案

(七)对旷课论处的研究生应根据情节轻重和本人的认错态度,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研究生纪律处分按照《江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七、奖励与处分

(一)学校将定期对研究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对于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予以奖励和表扬。奖励和表扬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奖励与表扬的形式有:通报表扬、发给奖状、证书、奖品、奖金、授予荣誉称号等。研究生奖励和表扬见 “江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条例”和“江南大学研究生荣誉称号评定办法”。

(二)对犯有错误的研究生,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分六种:(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开除学籍。研究生处分实施细则按“江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江南大学学生校内申诉管理办法”执行。(三)研究生被开除学籍,应在一周内办理完离校手续,回原单位其家庭所在地。对开除学籍者不发给学习证明。

八、毕业、结业、肄业与就业、离校

(一)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及必须的实践环节,成绩合格,通过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德体合格,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研究生毕业前,还必须进行毕业鉴定,鉴定内容包括德、智、体三方面。

(二)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及必须的实践环节,成绩合格,表现良好,但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予以结业,发给结业证书。对有学士学位证书且符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条件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论文进行修改可按《江南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规定》的要求申请硕士学位

(三)研究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及必须的实践环节,或未完成毕业答辩,将按肄业处理,发给肄业证书。(四)学校严格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且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每年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五)毕业、结业、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不补办,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可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六)毕业研究生依据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就业,由各学院发给“江南大学研究生离校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离校手续离校。(七)结业、肄业的研究生由研究生部发给“江南大学研究生离校通知单” 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离校手续离校,持离校通知单到研究生部领取结业证书或肄业证书。已有用人单位接受的,可列入推荐就业计划,安排就业;无用人单位接受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等材料转回原单位或家庭所在地。

九、定向和委托培养研究生

(一)定向、委培研究生入学前,须由定向、委培单位、研究生本人和学校三方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协议书,除需遵守合同有关规定外,均须遵守我校研究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定向或委培研究生申请学籍异动或变动时,须征得定向或委培单位同意。对定向或委培研究生进行学籍处理和纪律处分时,由学校通知用人单位。若定向、委托单位或研究生任何一方或双方撤消合同,均按退学处理。(三)定向、委培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证书,由学校寄到定向或委培单位。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篇7

第一, 学籍注册管理相关规定较少, 近几年全国高校学生学籍注册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先后出台了各种相关规定。但是, 我院针对高校学籍注册管理方面的规定较少,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院学籍注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 学籍注册管理手段滞后, 随着我院专业不断增加教学学习班级和在籍在校总人数不断扩大, 运用传统学籍注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院自身发展的需要。虽然我院引用了教务系统, 但不能真正地实现校园办公网络化, 学籍注册管理人员经常处于半手工半网络化操作状态。

第三, 学籍注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高校学籍注册管理是一项挂红线的工作, 它要求学籍注册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带有原则性和准确性。从目前我院的实际情况看, 我院学籍注册管理人员业务培训较少, 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较为繁琐, 这就造成了学籍注册管理人员处理业务的效率极其低下。

针对我院的学籍注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以这些状况作为切入点, 找到解决学籍注册管理工作问题的方法, 使整个学籍注册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高效化、准确化。

一、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建立新的管理制度是顺应学分制的发展新形势下的要求。首先, 为提高我院在籍在校大学生学习能动性, 在学分制的制度下积极开展与南昌大学经管学院、法学院等进行双学位专业选修、辅修工作, 此项工作在校园形成一个强烈而持久的学风潮。其次, 为让在籍在校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籍状态, 我院建立学习预警机制, 加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监控。最后, 在学籍注册管理工作中, 形成良好的规范。我院学籍注册管理科室从组织、实施、检查重新制定一套适合我院实际情况有效方法。在籍在校学生对待自身学籍问题非常敏感并且关注度十分高, 因此学籍注册管理上有任何的变化, 都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波动, 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学籍注册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所定制度进行业务管理, 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如学生申请以下学籍异动:休学、复学, 转专业、保留学籍、退学、转学, 在办理过程中手续是大同小异的, 只要查阅规定中相关实施细则, 学生就可以详细知道每个异动的办理流程,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籍注册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 而且能确保整个学籍注册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二、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 让学籍注册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日益壮大, 原始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理念,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 让学籍注册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我院利用先进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让学籍注册管理走向现代化, 同时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基础建设, 提高校园网络的覆盖率, 促进学院和各系之间的管理信息的共享, 保证共享信息安全、准确。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 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率重复工作, 实现学籍注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我院根据教育厅规定, 实行在籍在校学生的学籍电子注册。学籍注册管理管理以现代管理手段为依托, 确保注册数据的精准, 为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把学籍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工作长抓不懈。

学籍管理和其他日常教学管理有些不一样, 它是政策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 不能有半点马虎。特别是在处理有关学生学籍方面的问题, 我们要按照学籍管理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稍有粗心很有可能给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带来许多麻烦。学籍管理人员作为学籍管理战线的先锋及第一责任人, 要提高学籍管理综合水平, 就必须多思考, 并且不断学习, 学习好的做法, 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成为优秀的学籍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还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 组织管理能力, 一定的计划决策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因此, 学院应以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出发点, 经常组织学籍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研讨, 交流经验, 推广好的做法, 以此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学籍管理提出的挑战。

四、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 特别是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 推动学籍管理信息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 学校办学规模及专业类别的不断扩大, 单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因此可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促进学籍管理的信息化, 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 通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实现学籍管理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第二, 通过加大校园网建设的力度, 促进各系及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 从而使数据的统计更为可靠、准确, 情况反映及时、迅速, 信息收集客观、全面, 更主要的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手工作业, 增强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三, 充分利用好学生信息电子注册信息平台。教育部推行的学生学籍电子注册是对高校阳光招生这一“进口”的把关, 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是对高校的毕业生“出口”进行规范, 稳抓好这两条线实现全程网络化的学籍注册管理。

五、加大对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学籍管理精神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篇8

[关键词]研究生;学籍管理;学籍学历;教学管理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具有学籍的学生才能够享受高校各项规定的权利,并需履行该校规定的各项义务。学籍学历管理是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政策,对学生的入学、学习资格及毕业和离校各项事宜所进行的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对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业状态及学业结果的认定。因此,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具有严格的政策性和规范性,并且贯穿研究生的学业全过程。

1、研究生学籍管理现状

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由于其自身具有责任性、规范性、全程性等特点,常常给人以具体、琐碎和缺少灵活性的印象,并缺少具有显示度的成绩,使得学籍学历管理工作者自身的发展空间有限,相关工作也往往不太受到重视,这些都导致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其在研究生教育中应有的作用。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是对研究生学习资格和学习结果的认定,关系到每名研究生的切身利益,一旦处理不好,会引发严重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逾越。但同时,处于人才培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各校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各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力求实现研究生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及其整体水平的提升。新的培养模式或创新培养往往会导致学籍管理与既有政策发生矛盾或者落入现有政策体系的盲区,也有可能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学籍学历管理中的严格规范性常常会与培养管理中的创新性和学生个体情况的特殊性发生矛盾,造成困惑。这样的形势要求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必须不断适应培养体系的需要和创新,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和支撑。

2、学籍管理工作的高精度需求

在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必须面对日益增加的管理事务、学生个人信息变动、以及由于培养过程的不断开放和创新带来的学生流动性增强等一系列的压力。另一方面,2001年开始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施已经逐渐被社会认可,特别是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教育部的电子信息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与之相关的学籍工作就必须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这种从学生入学学籍信息、学年注册信息、学籍异动信息,到最终的学历信息,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公开的信息管理体系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学籍工作承担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和重要的责任,其质量和准确度不仅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更与学生的个人利益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如何适应高精度的工作要求和开放的管理需求,对研究生的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面对以上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现状与高精准的工作要求,从学籍管理实际工作出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实施方法,以提高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水平。

3、提高研究生学籍管理水平之策略

3.1以生为本,实现管理理念创新

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时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意识,与时俱进,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权益出发,这才是学籍管理服务的核心目标。学籍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克服“任务主导”的思想,不仅仅只是处理学生的学籍信息,同时要尊重学生权益,重视学生的需要,激励学生与学籍管理员相互尊重、积极互动,让学生了解学籍的重要性,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应完成的学籍管理任务,主动配合学籍管理员完成学籍信息的更新。同时,学校要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注重学籍制度对研究生的积极引导,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合理的框架内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通过灵活、动态、刚柔并济的管理和引导,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现对学生群体的人文关怀。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认真做好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的前期宣传和组织工作,细化部署、具体指导,发挥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提高服务水平。

3.2采用科学的学籍管理方法

要加强学籍管理,必须从高端人才成长的特点出发,制定符合研究生特点的一套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同时,要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通过修订使之不断地趋于完善,因为只有这样,学籍管理才能有序地操作,从而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频繁变动而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同时稳定也只能是相对的,因为改革和矛盾是绝对的。实践证明,近几年我校研究生的理论、实践及创新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处理好稳定和改革的关系,采用科学而又符合研究生个性发展的的管理策略,才能实现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3.3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作为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当前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管理内容不断变化,责任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加强研究生学籍管理队伍建设。研究生管理部门应通过增强责任意识,规范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涵,加强交流等措施,将科学的人本精神结合至研究生学籍管理队伍建设中,保障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首先,研究生管理部门应重视各位学籍管理员的经验和工作意识,以学籍管理员为本,充分发挥学籍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得他们在一个相对自由、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其次,应该注重学籍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学籍管理具体工作岗位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协调有序,同时要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3.4提升业务素质,注重学籍管理人员的稳定性

学籍管理工作政策性强,须严格按照国家规章和学校的制度进行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必须在学习和掌握有关法规文件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严格程序,坚持原则,公正处事,做到规范化管理。随着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也难以满足科学统计分析的要求。因此,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素质,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质、法制观念和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等能力。学籍学历管理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全程电子化的操作,不仅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信息采集录入、学籍学年电子注册、学历注册及审核等各个工作环节都准确无误,更要熟悉电子注册的流程和内容,熟练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频繁更换学籍管理人员,会导致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中由于业务不熟、工作经验不足而出现差错。实践表明,学籍管理岗位需专人专职人员的相对稳定性,才是确保学籍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及时、准确、有效地为高校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总之,学籍学历管理是琐碎、繁杂、细致的工作,同时还是一个原则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促进在校研究生的发展关系重大,是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升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水平,就必须从高端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而又符合研究生个性发展的管理策略,应用学籍管理电子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之优势,不断提高学籍学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队伍建设,做好研究生学籍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为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熊金平,程捍卫等.浅谈研究生学籍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4(42).

[2]张庆春,杨再明等.加强研究生学籍管理提高培养质量.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上一篇:2022上半年青志部工作计划下一篇:美好的未来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