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实习报告

2024-06-19

测量学 实习报告(精选11篇)

测量学 实习报告 篇1

测量学暑期实习报告测量学暑假实习报告测量学实习报告

为大家提供的测量学暑期实_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测量学暑期实_报告一:

实_时间:20XX 年 xx 月 xx 日至 20xx 年 xx 月 xx 日

实_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_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_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_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 011081 班测量 6 组

指导老师:X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

组员分工:

(实_报告 shiXibaogao.Com.cn)

选点与跑尺:xx、xx

观测与读数:xx

记录与计算:xx、xx

描点与绘图:XX、XX

特说说明:因 12 月 18 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 18 日进行的测绘实_改为识图实_,19 日继续进行测绘实_。实际日程安排为 16、17、19 三日进行测绘实_,18 日进行识图实_。

一、实_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_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_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_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_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 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 3 天的地形图测绘实_,每小组要取得 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 1:1000,等高距 2m 的 20cm*20cm 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 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 3 天的测绘实_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 2 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

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_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 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 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 80 米,地大 I15 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 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 20 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 I40 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 I15 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

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 I13,它依然不是我们 6 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 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 6 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 10 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 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 50 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_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 6 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月 17 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 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 6 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 I06。I06 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

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 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 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 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 011081 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 I06-1 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 I16 控制点。

测量学暑期实_报告二:

前言

一.实_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_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_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三.实_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1)导线点及水准路线示意图及野外记录;

2)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原始记录本;

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说明书;

4)指定实_范围的一幅标准图幅的 1:500 地形图。

注意:外业观测原始记录及地形图绘制一定要使用 2H及以上铅笔

2.个人上交成果:实_报告一份

四.实_时间

20XX-8-31 至 20XX-9-11

第一章测区概况

一.测区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山东科技大学测图实_基地之场地三。位于山东科技大学校园内,东以 J6-5教学楼东侧的南北路的东边界,东大约至 J3 楼西边的南北

路,北大约到 J1 教学楼南侧的墨水河

二.测区气候特点:青岛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2.3℃降雨量年平均值 680.5mm,全年雨量集中在 7、8两个月,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年平均风速 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 3 月最强为 5.6m/s,9 月最弱为 4.1m/s。

第二章选点

一.选点要求

安全性。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

实用性。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便利性。导线点选好后须做好标记,便于寻找。

二.导线布设

以已知点I116点为1号点,导线边在80~150米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并使相邻边长之比小于3:1

导线点的标志是画红油漆于固定点处,在点旁边注明点号,1 号点为 D2-4-1 表示地质工程专业 2 班 4 组 1 号点,依次点为 D2-4-2,D2-4-3。根据要求我们一共选了 10 个控制点。

三导线布设示意图

第二章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仪器工具

DJ6 经纬仪一台,脚架 1 个,花杆 1 根,测钎 1 副,钢尺 1 把,皮尺 1 把

第二节水平角测量

1.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①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③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④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

测量学 实习报告 篇2

目前随着移动网络优化的重点由单纯的网络指标向关注用户感知度的转变, 测量报告 (MR) 采集在网优分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目前的设备看, 大部分主设备厂家均能提供软采集方式, 采集较为方便, 但是现网爱立信GSM网络设备不支持MR的软采集, 需要采用第三方设备通过Abis接口采集, Abis接口是基站子系统的基站控制器 (BSC) 与基站收发信台 (BTS) 之间的通信接口。本文根据现网设备的实际情况在传统采集方案基础上进行了改造, 不仅使得MR的采集更加方便, 并且极大地节省了投资。

1 传统Abis接口MR采集方案

1.1 2 Mb/s链路采集方式

目前业界普遍应用通过数字配线架 (DDF) 高阻跨接, 分散采集, 集中处理的采集方式, 该方案已非常成熟, 应用于各信令监测系统中。DDF高阻跨接,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DXC) 收敛后, 传输回中心机房采集处理机处理, 如图1所示。

此方案的缺点是每个基站的2 Mb/s链路都要进行高阻跨接, 工程施工量大, 线缆多, 接口多, 故障点多。

1.2 155/622 Mb/s光链路分光采集方式

主要应用于Abis接口, 一般BSC与其下带的BTS间采用SDH环状传输相连。采用分光采集155/622 Mb/s光链路方式, 通过分光器对Abis口数据进行采集, 送至前端数据处理机处理, 如图2所示。

此方案在传输成环的情况下进行MR分光采集, 优点是工程量小, 缺点是受传输资源影响较大, 如果基站传输链路进行了割接可能会影响MR的采集, 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2 BSC Abis接口光板工作原理

目前爱立信BSC的Abis接口采用的光板名称为ET155板卡, 一对ET155板卡配置成备份模式。主备ET155分别有一对光纤直接连接到打散机框, 将155 Mb/s打散成63个2 Mb/s, 与传输设备对接向基站提供Abis链路, 如图3所示。

主备光板ET155板卡的工作原理:主备两块ET155板卡同时、独立传输相同的信号。在正常情况下, 收端只接收主用板卡发送的信号。当主用板卡或链路发生故障损坏时, 收端切换到备用板卡连接的备用信道。为了减少设备的操作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保护倒换动作, 因此, 倒换发生后, 即使主用侧恢复后也不再倒回, 除非再次发生倒换条件。

3 MR采集改造方案

3.1 改造方案

如果采用传统的2 Mb/s链路采集方式, 常州全网Abis接口在用的2 Mb/s有上千个, 采集施工量就相当大。

如果采用155/622 Mb/s光链路分光采集方式, 首先必须将现网的Abis接口改为光口对接。根据目前常州传输资源情况, 则需要在传输侧新增传输板卡, 投资成本较高。

因此, 考虑对BSC内部Abis接口的光纤连接方式进行改造, 更换155 Mb/s输出机框中主备用光板与2 Mb/s打散机框的板卡之间的光纤, 并在中间进行分光, 经过分光器后, 一路光纤回接2 Mb/s打散框中的板卡, 另一路接入MR采集设备进行MR采集, 如图4所示。此方案的优点是采集方便, MR采集不收传输割接影响, 但是也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产生光信号损耗、滑码、高误码率等问题。为此研究制定了可行的执行方案, 选择了覆盖郊区的BSC下的一对光板进行了测试验证。

3.2 改造操作步骤

1) 主备光纤倒换, 确认现有备用侧光纤能正常接管话务。

首先, 查看系统状态, 确认系统工作正常。

然后, 手动强制倒换备用光板到执行侧, 成为主用。

最后, 观察无告警, 拨打测试正常。

2) 对备用光板侧的光纤连接进行改造, 加入分光器。

首先, 闭掉备用侧光板及光纤。

然后, 进行光纤改造, 加入分光器。

最后, 解闭备用侧光板与光纤。观察无告警, 拨打测试正常。

经过一周时间的观察, 设备运行稳定, Abis接口未出现滑码、误码告警。MR数据能够正常采集入库。

3) 将改造后的光板倒换为执行侧, 成为主用。

若新光纤在备用侧运行没有问题, 则手工强制倒换为执行侧, 让新光纤在执行侧运行一周时间, 观察设备稳定, 无滑码、误码告警。MR数据能够正常采集入库。

4) 对另一侧光板进行同样的改造。

若新光纤在执行侧运行没有问题, 则按照以上相同的步骤, 对另一条光板的光纤进行改造。经过一周时间的观察, 设备稳定, 无滑码、误码告警。两份MR数据同时采集入库, 保留其中一份数据。

3.3 改造前后观测情况

改造后BSC设备及基站正常运行, 通过对改造前后误码滑码情况的跟踪对比, 改造后并未造成误码滑码上升。

同时, 在测试中, 使用手工强制倒换命令进行光板主备用切换时, 未出现基站告警, 基站业务正常, 各项指标正常, 说明整个改造不影响现网业务, 有很高的安全性。

4 结论

根据以上改造说明及验证情况, 我们看到, 采用改造后的MR采集方式, 并未对BSC的误码滑码产生影响, 并且MR数据能够正常采集入库。

由于爱立信BSC的Abis接口采用光板热备工作方式, 根据前面的试验我们确认了备用光板上也能采集MR数据, 因此可以只在BSC备用光板上进行分光采集, 主用光板保持原有连接方式。这样, 不仅实施过程中工作量减半, 整个改造过程也更加安全, 对网络运行没有任何影响。

测量学 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测量学》教学实习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94-01

《测量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他的适用范围很广,在我们学校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道路桥梁、房地产经营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均开设了此门课。由于课程特点及经济建设需求,为了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有機结合,在课间及课程结束后必须安排一定时间的教学实习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而野外测量实习是对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放样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实际操作和灵活运用,它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有重要作用。

1 目前我校《测量学》课程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

(1)时间安排:各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及实习大多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实习集中在每年的5、6、7月份进行,一般为两周。学生课业重,很多课程在实习期间照常进行,出现集中周不“集中”的现象,实习时间很难保证,学生很难安心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

(2)设备利用:测量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可供4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实习。但教学进度安排常常是多于4个班,甚至达到8~10个班同时进行,无法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

(3)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应进一步改进。现在土木工程、给排水、建筑学等专业基本采用传统的水准仪高程控制,经纬仪测角,钢尺量距等方法测地形图而对于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高等级测量仪器只是演示,在实习中运用的很少。另外由于实习时间集中,实习场地集中,人员密度大,每组人数多,造成学生分工不均,有人干活多,有人少,对于成绩评定造成影响,考核时难以给出公正的成绩。学生学习热情降低。

2 《测量学》课程教学实习的改进方法:

(1)实习时间方面:对于课间实习,可采用开放实验室的办法,每学期把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段录入网上,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有目的地自选;对于以前课程结束后的集中实习,与教务处协商,尽可能让各个专业时间段错开,在与实习有关的章节讲完后,即可穿插集中周进行实习,而不是等到理论课程都结束时再安排实践环节。另外尽可能在实习期间暂停其他课程,保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习中。

(2)设备使用方面:与设备处及学院沟通,保证正常教学所需设备台套数。根据常规仪器的使用年限及维修保养情况,分期分批购入新设备,保证更新率及完好率及教学实习所需数量。

(3)教学内容改进:近年来,随着测绘技术的高速发展,新仪器、新产品的不断问世,生产上对土木类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为使测量教学实习内容适应经济建设及工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和改革测量学的教学实习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测量学》教学实习原来主要是采用水准仪和经纬仪等常规仪器测绘一幅大比例尺地形图,现在在实习中根据专业的不同使用一定数量的全站仪测距、测角及电子水准仪测高差,尽可能地把新技术、新产品的相关知识贯穿于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另外,实习内容的侧重也有所变化。以前侧重于测图,现在把重点放在地形图的应用及施工测量上。

(4)考核方法改进:学生实习成绩评定主要由出勤、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及成果图决定。以前实习成绩是由指导教师一个人给定的,由于实习人数较多,指导教师人数有限,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习过程了解的不够全面,这样会造成成绩评定不尽人意。现在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的办法并结合操作能力考核,最终给出每个人的成绩。具体做法既小组负责制。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且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整个实习集中周的安排。包括每天的实习时间、进程、每个人的任务、仪器设备的保管等工作。实习结束时,首先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实习表现自评打分,再相互打分,初步得出每人的成绩。

其次,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仪器操作能力考试。试题由教师准备好,学生现场抽签完成。每人题不完全一样。比如有水准仪测高差或经纬仪对中整平及观测一测回水平角等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必须准备充分,知识得全面,才能在考查中得心应手。通过采用此方法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教师参考学生的初评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实习报告及图纸成绩,综合评定每人的最后成绩。

(5)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以前,测量实习主要集中在学生宿舍附近,地点较集中,人员密度大,对实习造成一定影响。现在根据地形把整个校园分成若干块,包括教学区、实验区、生活区、中央水系、稻田地及可绘出等高线的小山地等等。这样,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安排学生在某一区域进行实习,避免了人员集中的弊端,也不会造成交通堵塞。另外,校园内地面建立必要的控制点(固定水准点和导线点)形成多个水准闭合环和导线闭合环,精确测定其高程或平面坐标,便于检核学生的测量和放样质量。这些点坐标由校外基准点引测而来。通过GPS及TRIMBLE5601DR全站仪精确测得,可作为校内图根控制点的起算点。对于课间实习,我们在测量实验室内墙面及实验区三楼长廊混凝土柱上安置了带有十字丝的测量标志,并且在露天长廊安置了测量观测墩,可供一个班课间实习用。

3 提高教学实习质量的体会与建议

(1)加强实习管理,教师应以身作则,保证每天参与实习指导及检查,了解实习进程执行情况。

(2)严格组织,加强检查及考核制度,对各个实习环节以及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进行认真的检查。

(3)实习前,学生应做好充分预习,要对实习内容、实习进程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解实习内容时,才可做到有重点地听。

(4)安排实习时,尽可能使教学实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比如:把部分实习排在假期,这时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5)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开展成果展评,合理评定成绩。

测量学实习报告 篇4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习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具体如下:

1、了解水准仪的构造,熟练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进行测站校核计算。

2、了解经纬仪的构造,熟练掌握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并能够进行测站校核计算。

3、了解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视距测量的基本方法,并能检验视距测量成果的精度。

4、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大比例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操作程序,并能检查测图精度。

三、实习内容

(一)平面控制测量

1.起算数据:起算数据来源是自定高程和坐标方位角。

2.踏勘、选点布网

要求:

(1)便于测绘地形:为了在测图时发挥最大作用、观测到附近更多的地形点,导线点应选

(2)在视野开阔的高地,不应选在低洼闭塞的角落。

(3)便于测角:相邻导线点之间能相互通视,并尽量使之能看到相邻导线点上标杆的最下端。

(4)便于量边:导线点应选在平坦的便于量边的地方。

(5)边长适宜:各导线变长最好大致相等,并尽量避免由短边转到长边,短边应尽量的少,以减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综合以上要求,我们选择了三号餐厅南边的小山的周围。

①水平角测量

1、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2、测回法测水平角

②距离测量

③内业计算(导线点坐标计算)

注意事项:在内业计算前,先进行角度闭合差检验,根据各测回成果计算的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超过40 ″.1.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2.计算角度改正数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4.推算方位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7.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8.精度满足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9.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10.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二)高程控制测量

方法:双面尺法以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求出待测点的高程。

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水准仪2.粗略整平3.瞄准水准尺4.精确整平5.读数:读数按照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读数

水准测量的内业:

1.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

2.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

3.水准路线闭合差的分配

4.水准高程点的计算

(三)地形图测绘

1.测图前先准备好图纸,将图纸固定在图板上,按本图幅西南角坐标值在图上标出各坐

标格网线的坐标,并展绘控制点。

2.在测站(假定测站的高程)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选择起始方向(零方向),并将水平度盘配置为0°00′00″;

3.在图纸上找出测站位置,确定方向线,用小针将半圆仪圆孔中心钉在该测站点。标尺员按一定路线选择地形特征点并竖立视距尺,观测员瞄准标尺读出视距、中丝读数、水平度盘读数和竖盘读数。距离测量时,比较近的距离直接用皮尺量取水平距离。记录员算出水平距离、高程并报告给绘图员。绘图员根据数据绘出碎部点位置。

地貌点的测定要求:点与点之间的间距约10米。

4.及时将所测碎部点,连接绘成地物,勾绘等高线。对照实地进行检查。

5.按地形图图式的要求,描绘地物和地貌,并进行图面整饰、清洁。

四、实习日志

1月4日下午领仪器。领完仪器,我们本小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一下具体的实习计划,每个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最后决定轮流交换完成实习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更能全面的掌握此学科技能。

1月5日,测量正式开始。早晨起来我们首先又大概的浏览了一遍课本,熟悉下测量要求。然后到观测地进行踏勘选点,作为观测绘图的前提条件,选点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以后测量能否顺利进行。在进行了仔细的讨论参考选点要求并结合实地情况选择了7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且对每个点进行了高程控制测量,然后又绘制了观测地的草图,标注了主要的碎步点。

1月6号中午我们进行了闭合导线的控制测量,我最初的工作是跑尺,在与观测员与绘图员商定了跑尺路线后,我依次将尺立在各碎步点。跑尺时应注意将尺扶正以减小误差。

1月7号我们依旧进行碎步点的测量,且进行了距离测量。我最初的工作是记录,并不像想象中的简单。首先要集中精力听清观测员的读数,并重复一遍,确定无误后填入记录表中。如出现错误,也不能涂改,而是用单线划掉在旁边重新记录。交换工作后,我的任务是观测。刚开始对仪器的整平和读数不是很熟悉,后来渐渐掌握了操作技巧,也就加快了测量进程。

接下来的几天主要是内业计算与绘图。我们对所有数据进行了计算校核,依据改正后的数据对地形图进行了修饰加工最后得到成图。

五、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我们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仪器的用途,熟练了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

测量学实习报告 篇5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X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xx、xx

观测与读数:xx

记录与计算:xx、xx

描点与绘图:XX、XX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测量学实习报告 篇6

一、 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1个,测钎1副,皮尺1把

二、 水平角测量

1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①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③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④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

2.测回法测水平角

①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②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③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

④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精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⑤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

3.水平角作业要求

测回数两个,半侧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盘左盘右较差不能超过40″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 (n为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000.测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能超过40″,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需重测.

4.注意:在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每个测站保证每个测站的精度,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是我们顺利一次测完达到要求的法宝。

三、 距离测量

1.仪器:钢尺

2.直线定线: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钢尺长度时,需分段丈量,故量距时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

3.量距:丈量工作由三人完成,两人拉钢尺一人记录。往返丈量各两次,其相对误差1/,互差3mm。

四、 内业计算

一,导线点坐标计算

注意事项:在内业计算前,先进行角度闭合差检验,根据各测回成果计算的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超过40 ″

1.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2.计算角度改正数: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4.推算方位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7. 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8. 精度满足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9. 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10.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五、注意

在进行内业计算时,角度的改正数往往不能整除,所以改正数就不能平均分配,我们遵守的原则是大角度配大改正数,小角度配小改正数。

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我们在计算时就由于抄错一个数导致后面描图出现大的误差,检查了很久才检查出来,是前面一个数据错了,并导致后面全错了,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仔细。

第四章 地形图测绘

一.仪器

经纬仪、小平板仪、半圆仪、皮尺等

二.方法

极坐标定点法施测碎部点

三.步骤

1.测图前先准备好图纸,将图纸固定在图板上,按本图幅西南角坐标值在图上标出各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并展绘控制点。

2.在测站(假定测站的高程)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选择起始方向(零方向),并将水平度盘配置为0°00′00″

3.在图纸上找出测站位置,确定方向线,用小针将半圆仪圆孔中心钉在该测站点。标尺员按一定路线选择地形特征点并竖立视距尺,观测员瞄准标尺读出视距、中丝读数、水平度盘读数和竖盘读数。距离测量时,比较近的距离直接用皮尺量取水平距离。记录员算出水平距离、高程并报告给绘图员。绘图员根据数据绘出碎部点位置。

地貌点的测定要求:点与点之间的间距约10米。

4.及时将所测碎部点,连接绘成地物,勾绘等高线。对照实地进行检查。

测量学 实习报告 篇7

1 天宝单基站CORS系统组成

单基站CORS系统, 由GPS基站、数据服务器、电源系统、用户系统等主要单元组成, 类似于一加一或一加N的RTK, 只不过基准站由一个连续运行的参考站代替;参考站上有系统控制软件实时监控卫星的状态, 存储和发送相关数据, 同时参考站的服务器通过网络提供流动站的差分服务和用户管理。

2 校园一级GPS网数据获取

在校园外围使用城市坐标系四等GPS控制点4个, 由8台 (套) 双频GPS接收机将城市坐标系与校园独立坐标系进行联测。内业数据处理时, 将单基站的连续观测数据一起参与网平差, 获取了校园控制网点在城市坐标系下的坐标, 以及包含单基站在内的校园网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无约束平差成果。依据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要求, 控制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和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均达到了城市一级GPS网的精度指标。

3 天宝单基站CORS系统设置

3.1 基准站主机设置

天宝单基站主机内置LINUX系统, 带有RJ45接口, 通过主机操作面板输入固定的网络参数后, 可以通过连入同一网络的电脑访问并设置主机。打开IE浏览器, 输入主机的网络地址和端口, 进入主机设置界面。在这里, 主要设置的参数有:参考站的WGS84坐标, 卫星数据记录配置, 播发数据协议、格式及端口, FTP设置、电子邮件报警设置, 用户帐号设置。

3.2 服务器设置

因基准站主机的内置存储较小, 为能够存储更长时间的观测数据, 需要加入一个数据服务器。天宝基准站可以设置FTP上传, 因此, 只需要在数据服务器上安装一个F T P控制软件, 就可以实时接收基准站观测的数据。存储的数据一方面用于教学研究分析, 另一方面用于进行后处理差分。

3.3 Terrasync 5.3设置

按照3.1设置完成后, 流动站就可以接收基准站的差分数据进行差分。天宝单基站可以输出C M R x、R T C M x、N M E A、R T 1 7等多种GPS数据标准, 可以通过TCP/IP, 也可以通过NTRIP。

Terrasync软件是天宝公司研发的一款专业GIS数据采集软件, 最新版本为5.3。将装有Terrasync软件的GPS设备连上网络, 然后打开Terrasync软件, 点击【状态】【设置】【实时设置】, 选择“外部源”。设置外部源:类型-单个基站, 连接方法-Internet, 地址为基准站的IP地址, 端口为按T C P/I P或NTRIP输出的数据端口。使用TCP/IP, 一个端口只能播发一种格式的数据, 不需要用户名和密码, 可以多台流动站同时使用;使用NTRIP, 一个端口可以播放多种格式, 但是需要用户名和密码, 且一个用户名不能同时由多个用户使用。设置完成后, 点击【确定】, Terrasync软件接收差分数据并进行差分解算。

4 校园CORS测量试验

方案一:基准站坐标设置为GPS接收机伪距单点定位获取的大地经纬度与大地高;用校园网外围分布均匀的静态城市一级GPS网点求取WGS84到城市坐标系的转换四参数, 用实习基地的JL点进行检核;检核点JL动态测量坐标与静态GPS测量坐标差值比较如下。

△X=0.0 2 1 m, △Y=0.0 0 8 m, △Η=0.002m;转换参数有效可用。

方案二:基准站坐标设置为校园GPS静态测量所获得的WGS84坐标。其余操作步骤与外业施测皆与第一方案相同。用JL点检核,

△X=0.0 1 2 m, △Y=0.0 1 1 m, △H=0.003m, 检核后转换参数可用。

分别采用两套不同的方案获得的转换参数, 对校园GPS网中的静态测量点逐一进行CORS模式的RTK测量, 实时保存各点测量数据。两套方案的成果与校园静态GPS网坐标比较如表1, 分别统计了两套方案在平面x、y方向的中误差, 见表1最后一行。

从表1可以看出, 天宝CORS测量两套方案获得的校园控制点坐标与静态GPS一级控制网点坐标差值的中误差, 平面x、y方向均在2.5cm之内;这一精度能够满足测绘及相关专业的导线测量、图根控制和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精度要求。

5 结论

文章对天宝单基站CORS的功能、组成及设置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对校园原有GPS控制点进行动态测量检核, 坐标轴方向的偏差中误差都在2.5cm内。满足校园测量实习的精度需要。校园GPS控制网点破坏比较严重, 导致数量偏少, 使用天宝单基站CORS系统可以有效的对校园实习基地控制网重新改造。并为利用天宝单站CORS系统的施测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测量教学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单基站CORS校园测量实习教学为研究对象, 结合天宝单基站的系统组成、系统设置及测量实验对其应用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关键词:单基站,CORS,校园,测量,教学

参考文献

[1]索俊锋.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实习基地的设计与建设[J].矿山测量, 2008 (5) .

[2]薛丰昌, 赵显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 .

[3]张红华, 孙江, 赵威成.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 2009 (5) .

[4]卢金发.中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 1999 (3) .

[5]马楠.高工专土地类专业测量学教改探索[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9 (3) .

[6]W.Kevin Hicks, Johan C.I.Kuylenstierna, Anne Owen, FrankDentener, Hans-Martin Seip, HenningRodhe, 马泽清, 哈艳梅.亚洲土壤对酸化的敏感性:现状与展望[J].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8 (4) .

[7]孙江.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的教学[J].煤炭技术, 2005 (1) .

[8]叶家冕, 朱永生.测量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 .

测量学 实习报告 篇8

【关键词】抑郁;焦虑;测量报告

一、方法

(一)被试

某高校某专业研究生班2010级共58名学生参与了本次研究,年龄20.3-27岁,平均年龄22.989岁,标准差为1.212,其中男生6人(10.3%),女生52人(89.7%),性别数量差异较大。

(二)工具

抑郁量表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Radloff(1977)编制,主要是评估当前的抑郁症状水平(1周内),着重于抑郁情感或心境。SDS为自评量表,共20个条目,其中包括10个反向计分题,要求被试者说明近2周相应症状或感觉出现的频度,按“几乎没有、有时、经常、几乎总是”4个等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高。

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共有20个测量条目,其中5个是反向计分题。题目按“几乎没有、有时、经常、几乎总是”4个等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

数据收集和分析 测量量表由主试对被试进行当场测试,当场回收量表。共发出58份试题,收回58份,全部被试的试题都为有效试题。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结果

(一)被试对象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41.4%的被试母亲职业为农民,是职业分布频数中最多的职业。

如表2,被试的平均年龄22.989岁,标准差为1.212。抑郁、焦虑量表的标准差都大于6,差异性较大。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得出,大部分学生的抑郁、焦虑总分都在正常范围,被试中只有2名学生抑郁总分超过53分,属于轻度抑郁状态;有1名学生焦虑总分超过53,属于轻度焦虑状态。

(二)抑郁、焦虑量表的性别差异

由表3可知,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F检验的概率p值都大于0.05,两个总体的方差无明显差异,因此认为抑郁、焦虑量表在性别的方差上没有显著差异。由于两个总体的方差无显著差异,所以t检验的结果应在方差相等的情况下得出,在检验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t统计量对应的双尾检验的p值也都大于0.05,因此男女在抑郁、焦虑上的均值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总的说,抑郁、焦虑量表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探索性因子分析

1.抑郁量表的因子分析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Axis Factoring. 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a.Rotation converged in 11 iterations.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抑郁量表的KMO统计量值为0.673,球形假设检验的结果显示p值接近于0,因此认为这20个条目适合做因子分析。共有7个条目的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它们的积累贡献率为67.567%。

如表4,通过因子旋转后,得到20个变量在7个因子上有新的负荷。因子1支配的变量条目有14、17、18;因子2支配的变量条目有12、16;因子3支配的变量条目有10;

因子4支配的变来那个条目有1、3;因子5支配的变量条目有5、20;因子6和因子7的意义则不大。因子1反映的主要是对自我的正面情绪,因子2是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因子3则是生理的疲劳,因子4是负面情绪,因子5是稳定的情绪和行为。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从20个抑郁量表条目中找到了7个潜在因子,它们是情绪、心理、行为表现等因子。

2.焦虑量表的因子分析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Axis Factoring. 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a.Rotation converged in 8 iterations.

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焦虑量表的KMO统计量数值为0.675,球形假设检验(p值接近于0),因此这20个条目适合做因子分析。共有7个条目的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它们的积累贡献率为71.592%。

表5所示,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旋转后,得到20个变量条目在7个因子上的新的因子负荷。结果显示,因子1、2、3、4反映的都是焦虑体现在心理上的反应,而因子6和因子7则是焦虑体现在生理上的反应。

【作者简介】

测量学实习报告2 篇9

实习地点:东区葡萄酒学院、教工楼、12号宿舍楼附近起讫日期:11月12日~11月16日 学院:林学院 班组:园林113第6组 编写人:高晓宁 学号:2011011440 指导老师:张鑫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实习内容第三部分实习体会

第一部分 前言

一、实习目的1.巩固和深化对测量学课程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地形测量内外业的技术设计、作业程序和施测方法。

2.培样学生苦练基本功的良好风气,在测、记、算、绘等方面 得到全面的锻炼,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3.培养在地形测量工作的设计、组织、安排、总结等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严谨、细致、准确、快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5.认识地形测量的科学性、艰苦性、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增强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和测绘工作所必需的团结协作精神。

6.培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地形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对东区葡萄酒学院、教工楼、12号宿舍楼附近进行测量并绘制1:500地形图。

三、实习过程

11月12日~11月13日 控制测量

11月14日~11月16日上午 碎部测量

11月16日下午 对地形图进行整饰

第二部分 实习内容

(一)、控制测量

1.选点:在葡萄酒学院、教工楼、12号宿舍楼附近共选择8个控制点,为A~H。

2.平面控制测量:

①用罗盘仪测得起始边HA的方位角为2°30′; ②使用全站仪测量得各控制点的坐标及各边边长:

③内业计算得到相对误差为1/6421<1/3000(要求精度)

3.高程控制:

①使用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

②内业计算得fh=-0.008mm≤fh容许=±12mm 前后视距差累计=0.5m﹤10m

(二)、碎部测量

1,展绘控制点。

2.对葡萄酒学院、教工楼、12号宿舍楼及其附近的各地貌特征点进行碎部测量并展绘在1:500的图纸上。注意每测量20~30碎部点后查看仪器是否水平。

(三)、地形图进行整饰

擦去图上不需要的线条与注记,修饰地物轮廓线使其清晰明了。整饰图框并注记图名、图号、比例尺、测量单位、测土时间等。

第三部分实习体会

为期5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理解理论并不代表能充分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如何快速通过调整三脚架实现全站仪和经纬仪的对中、整平,面对复杂的实际地形如何确定需要测量的碎部点等等。经过我们的摸索,很多都克服了,不能独自克服的,我们也通过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解决了。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对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从相互对照中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 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工程测量学》实习报告 篇10

《工程测量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实训)地点:

实验(实训)日期:

2012 年月日

1.前言

1.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1.1 实验目的1.1.2 实验要求

1.2 实验概况

1.2.1 实验项目

1.2.2 完成情况

2.实验内容

2.1 经纬仪的使用及角度测量

2.1.1 经纬仪的结构及操作步骤

2.1.2角度测量原理

2.1.3 角度测量步骤

2.1.4 外业施测数据

2.1.5内业计算成果

3.结束语

4.实验体会

4.1 思想作风方面

4.2 测量技术方面

4.3 动手能力方面

论中职教育测量学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中职教育;测量学;教学改革

1 测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及改革必要性

对中职教育而言,测量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2方面:一是测量基本原理,包括地形图、测量选线、测量放样、数据解算等知识;二是测量实践技能,包括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各种测绘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及测量任务的开展等。中职测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熟练掌握常用的测绘仪器设备,培养其开展实际测量任务的能力。

2 测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测量教学的基础,在课时相对较少、内容较多,且较抽象的现状下,有效利用有限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测量基础理论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紧跟最新技术,改革教学内容。

在测量技术飞速发展、仪器设备性能快速提高的今天,测量学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引进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以保证课程教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课堂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测量学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将繁杂过程分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测量在实际实施中条件和环境各异,没有“通用、万能”的模式,这就要求测量人员要积极思考,应对不同的测量任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多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或穿插即时问答,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技术,形象展示知识。多媒体技术、视频、动画等技术,为抽象的测量知识教学带来了便利,且易于为年轻的中职学生所接受。利用图像、视频、动画就能生动、直观地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仪器结构透明化,教师容易表达,学生易于接受,且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文件等,还便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3)课程实习和实践的教学改革。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实习和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起着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结合实际应用项目,确定实践内容。

测量学的课程实习和实践内容通常包括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道路测量等。在具备条件的中职教育中,实践内容的确定可以与一些项目、工程结合起来,使其更加接近实际应用。要改变课程实习与实践的原有观点,将其由“复习课程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

②科学安排实践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测量学的课程实习和实践,应合理安排时间,最好是有独立的时间进行系统实习,提高实习效果。实习过程要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将学生合理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习任务,由实习小组独立编写实习方案,确定实习步骤,选择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制定数据记录表格,检查实习成果误差等,教师只是在旁边指导和辅助。

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职测量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测量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及测、绘、算等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各种常规测绘仪器的操作,具备开展测绘工作和应用测绘成果的能力。为此,实施测量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在中职测量实践教学中开展测量工职业技能培训,目标明确,适用性强,效果极佳,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及今后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 结语

在中职测量教学中,应以社会用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素质培养要求,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紧跟测量技术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缩小课程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近年来,根据测量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课程实习等的改革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0%的学生顺利取得中级测量工职业资格认定,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胜任测量工作,并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李仕东. 工程测量(第二版)[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赵宝锋. 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矿山测量,2005(3).

上一篇:同伴互助心得体会下一篇:皮影戏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