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

2024-08-01

陕西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

陕西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 篇1

陕西省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

2017年9月

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

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当前,脱贫攻坚外部合力基本形成,但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突出,自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加之一些地方人情份子重、红白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盛行,增加群众负担,一定程度影响了脱贫攻坚成效。面对时不我待的严峻攻坚形势,需要各级、各部门在全面落实好既定帮扶政策、计划的同时,更加注重扶智、扶志,更加注重优良民风建设,切实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效,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本期导引归纳提炼了一些工作模式和路径,收集了山东省、安康市以及商洛市镇安县、铜川市宜君县等地的好做法,印发各地参考借鉴。

一、目的意义

把脱贫攻坚与新民风建设紧密结合,营造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敬老爱亲、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改善精神风貌、激发内生动力,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二、方法途径

(一)突出教育引导。一是开设“道德讲堂”,采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进贫困村的“五进”方式开展巡回宣讲,引导群众学习正面典型、抵制反面典型。二是组织“文艺下乡”,-1良风气正反典型,讲道理、明是非,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抵制不良习俗,弘扬清风正气。

(四)深化文明创建。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加大典型宣传,增强道德模范典型感召力,树立明确的风向标,增强贫困群众见贤思齐的“正能量”。一是开展诚信村民评选,建立诚信奖励基金,推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尚。二是开展评选孝子、孝媳、孝顺家庭及孝道村、孝道乡镇等活动,树立一批孝德典型,影响教育周边群众向模范看齐,逐步解决逃避赡养责任,不赡养父母,分户争当贫困户,把困难扔给政府等不良风气。三是推动文明家庭创建。以弘扬优良家风为着力点,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四是评荐乡贤。发挥乡贤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模范榜样作用,开展举荐乡贤、评选乡贤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人、教育人,培育贫困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开展公益救助。一是倡导邻里互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农村留守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照顾农村留守孤寡老人生活起居,同步解决“脱贫”和“解困”难题。二是建立孝德基金,通过子女拿一点、社会捐一点、财政补一点的办法,在村上成立养老基金,重点用于改善贫困老人生活质量。三是建立爱心超市。通过爱心捐赠,建立爱心超市,让群众根据自-3形成立体式、多维度的扶智扶志工作格局,实现民风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相互促进、一举多赢。

(四)突出创新。各地要结合当地民情风俗、社情民意,围绕“清爽民风”“精神脱贫”,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地开展精神帮扶和扶智扶志工作,避免千篇一律,简单说教。

(五)强化宣传。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张旗鼓宣传新民风建设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和典型经验,营造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深入挖掘新民风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总结提炼,积极宣传推介,充分展示陕西以新民风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争取各界更多的支持。

附件:1.山东激发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成为脱贫主体

2.安康市委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3.商洛市镇安县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的实施意见

4.铜川市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爱心超市”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沂市组织30多个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2700多场次,以沂蒙精神提振脱贫精气神,实现了干部“我要扶贫”和群众“我要脱贫”同频共振。

二、强身子。山东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根本,着力强化素质提升,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由“不会干”到“学着干”,逐步走上脱贫路。一是技能培训增长本领。根据贫困户技能需求、培训意愿等,围绕种养加工产业和家庭服务业,举办“农家乐”、“柳编”、家政服务等专题培训,开展“技能培训田间课堂”“培训大蓬车下乡”“庄户学院”等短期培训,组织技术专家、致富能手等,深入村镇车间、田间地头,讲授经验、现场教学。2016年全省实用技能免费培训贫困人口3.1万人,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6300多期、培训1.6万人次,组织科技人员下乡5.5万人次。日照市实施“小白杨”关爱行动,开设技能强化班和学历教育班,免费技能培训、能力提升、创业帮扶等,在2所技校建立培训基地,培训学员181名。二是健康扶贫恢复劳力。实施健康扶贫“八个一”工程(明确一所定点医院、确定一名家庭医生、签订一份承诺书、制定一张健康卡、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健康查体、组织一次健康会诊、发放一张健康明白纸),2016年救治患病贫困人口41.7万人,恢复或基本恢复劳动力并脱贫24.9万人,免费救治820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和338名贫困血友病患者,开展健康公益活动6400多次,惠及贫困人口260万人次。在实施基本医疗、大病-7买卖脱贫的懒汉藏章建、养殖观赏鸟增收的残疾人聂象波等,这些身边活生生的典型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对激发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干劲,效果更直接、更明显。另一方面培树扶贫典型。总结提炼基层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编发典型案例、推介典型人物等,帮助贫困群众选择合适的脱贫路子。省里编发《山东脱贫攻坚简报》205期,推广典型经验576个,让基层群众“照猫画虎”,跟着学、照着干;编印《第一书记读本》《山东脱贫政坚80例》,发给基层学习借鉴。临沂市编发“精准脱贫锦囊”新三十六计,菏泽市推出精准扶贫100例,济宁市制订民生扶贫36策。通过电视直播发布,推介苏庆亮、陈明利等扶贫先进人物,全方位宣扬他们典型事迹和扶贫精神。大力宣传沂南县扶贫办等先进事迹,推出第一书记刘昌法、返乡创业带动脱贫青年宋娜等典型。

四、搭台子。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内力与外力相结合,深度开发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不论男女、不分年龄,凡是能干活的贫困人口,都引导支持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实现增收脱贫。一是资金支持干。2016年全省各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8.94亿元,重点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无抵押、无担保、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缺发展资金的问题,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1.3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1.35万人。二是项目带着干。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致-9标杆,教育感染身边的人,倡导新风正气。指导各地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建设养老理事会、签订赡养协议等方式,教育和督促子女养老敬老。全省农村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9万多个,覆盖90%以上的村庄、社区,2016年评选出“孝德”先模人物6人,举办第十一届山东省十大孝星评选活动,50个家庭被推选为首届“山东省最美孝德家庭”。建成村级“儒学讲堂”7000个,开展活动3万余场,参与群众400万人次;建成社区“儒学讲堂”2200多个,开展活动1万余场,参与群众70万人次。二是建立孝善基金。通过子女拿一点、社会捐一点、财政补一点,在村里成立养老扶贫基金,子女每月缴纳100-200元,从基金中按比例给予10%一15%的补助,定期发放钱或实物给老人,让他们的生活有实质改善。全省建立各类孝善基金12841个,募集资金2.53亿元,惠及老年人62.35万人。三是推广邻里互助。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农村留守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作为护理员,结对照顾老年贫困人口的生活起居,同步解决“脱贫”和“解困”两个难题,使解放出的劳动力安心外出务工。全省聘请护理员30063人,其中贫困人口1455l人,照顾贫困老年人9.29万人。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会在全省范围推广这方面做法。聊城市建立邻里互助护理点527处,为2800多户贫困户提供服务,解放贫困劳动力654名。四是加强司法干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贫困老人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对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者虐待老人的,取消其享受村级福利政策的资格,-11万场次,发送移风易俗公益短信3000余万条;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道德讲堂和“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内容,累计开展培训6.4万期、培训农村妇女668万入次。

3强移风易俗引导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追赶超越的现实需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必然作为,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举措,对于提升全市人民群众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优化社会风气和发展环境、助推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核心内涵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优秀文化立场,传承优良民风基因,广泛吸收文明成果,面向未来引领发展,赋予新民风时代内涵:

“诚”倡导的是厚道实在、诚实守信,就是要把以诚做人、坦诚待人作为立身处世之道和待人接物准则,心怀善良、光明磊落、信义立身,重实诚、讲实在、守诚信,一诺千金、言而有信。旗帜鲜明反对耍弄小聪明、贪图小便宜,口是心非、投机取巧,见利忘义、欺诈无信当“老赖”等不厚道、不诚信现象。

“孝”倡导的是孝老爱亲、知恩感恩,就是要把奉先思孝、善待家人作为道德基础和精神基因,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尊师重道、敬老助老,关爱子女、严格教育、淳正家风,家庭和睦、患难与共、传承美德。旗帜鲜明反对忤逆不孝、虐待老人,重养轻教、溺爱子女,亲情淡漠、家庭暴力等不孝老、不爱亲现-15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问题导向、群众主体、典型引领、上下联动的原则,着力打造“党建+新民风”社会治理模式,着力增强全市人民对新民风建设的思想认同和行动遵循,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良民风保障。

按照“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的要求,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实现全市城乡社会风气显著好转、道德素养显著提升、法纪意识显著增强,民风民俗更加文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市民生活幸福感、投资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开展新民风道德评议活动。坚持以说论理、以评明德、以亮树德,深入开展新民风道德评议活动,推广旬阳县“说论亮”道德评议模式,促进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针对村情实际,坚持群众认可,突出可行管用,做到“一村一约”。镇办党委、村党支部具体负责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按照拟定初稿、征求意见、“两委”商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初审、村民会议通过、公布执行等程序,根据多数村民意愿,健全完善以维护生产秩序、社会治安、履行法律义务、规范民风民俗等为基本内容,既有特色和针对性、又实用可操作的村规民约,为村民提供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准则。

组建道德评议机构。在县区和镇办组织指导下,以村为单-17事从简,不搞封建迷信,杜绝丧礼恶俗,倡导文明、低碳、庄重祭奠,树立新型丧葬观和祭奠观;提倡不办或俭办满月、生日、升学、乔迁等喜庆事宜庆祝活动,引导农村群众尽量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倡导健康文明高尚的交往方式。

坚决抵制不良风气。大力弘扬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传统美德,广泛宣传勤奋进取、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爱岗敬业、务实重干的浓厚氛围。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懒,抵制争当贫困户、等靠要的不良风气,通过思想教育、精神激励和建立奖勤罚懒机制,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勤劳致富。抵制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不良风气,引导群众在村规民约中合理约定人情往来的礼金限额、宴席档次和时间,减轻人情负担,减少铺张浪费。持续开展禁赌专项治理,有效净化社会风气。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树立健康文化理念,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健全移风易俗落实机制。把移风易俗相关约定纳入村规民约,明确违约责任和处罚办法,形成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建立村红白理事会,负责婚丧嫁娶事宜,规范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实现自我管理和约束。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纪律规定,为当地群众树立标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带头摒弃不良习俗,带头倡导清风正气。

(市文明委牵头,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19实施新民风文化传播工程。加强新民风核心内涵宣传教育,以中小学生和青年为主要对象,发挥学校在新民风教育上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新民风宣传教育格局。组建新民风文化传播宣讲团,选聘道德模范、专家学者、党员干部、志愿人士等担任主讲人员,深入县区、乡镇和社区、院落开展经常化巡回宣讲。开展“新民风•我践行”主题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新民风的文化认同和思想认同。综合运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新媒体等传播载体,整合全媒体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富有感染力的传播宣讲形式,深入推进新民风文化进家庭、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求真向善。(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牵头,市纪委、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和各县区委、县区政府等负责实施)

(四)深入开展新民风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正面引领、典型示范、持续深化、整体提升,深入开展新民风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民群众提升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准。

评选新民风文明家庭。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开展“新民风星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对照新民风核心内涵制定“诚、孝、俭、勤、和”五个方面的评选内容和标准,按照家庭申报、评议定级、媒体公示、审定授牌等程序,发动群众踊跃参加新民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使全市每个家庭成为新民风建设的参与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1深入推进“信用安康”建设。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评选,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在生产企业开展“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活动,在商场和集贸市场开展创建“诚信经营示范店”活动,在食品行业开展“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活动,深化“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

完善激励惩戒机制。推进诚信基础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建成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的征信系统。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让守信者得到激励、畅行无阻;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靠舆论和制度促使人们重信守约。

(市发改委牵头,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文明办和各县区委、县区政府等负责实施)

(六)开展新民风依法治理活动。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依法维护公序良俗和社会秩序,引导形成信仰法律、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

厚植全民法治精神。突出法治意识培育,认真贯彻“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依托“互联网+普法”提高普法教育精准度。运用群众身边的案例以案说法、以法释理,着重解决部分群众法治意识淡薄、信闹不信法等问题,稳步提高群众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3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违规行为。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手段整治陈规陋习,有效遏制不良风气。创建新民风建设示范点,同部门帮扶脱贫攻坚相结合,以点带面推动新民风建设见到实效。

(三)提升完善阶段(2018年1月—2020年1月):健全完善新民风建设的制度体系和推进方式,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坚持破立结合、疏堵并举,梯次推进、完善提升,深化不良风气整治,深入推进“六大活动”。通过典型引领、示范推动,推动尚“诚”、重“孝”、倡“俭”、践“勤”、崇“和”的新民风深入人心,社会民风向善向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新民风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基础性、广泛性的系统工程,为加强组织领导,市委成立新民风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责任副组长,分管宣传、组织、政法的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负责全市新民风建设指导协调、督促落实及日常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各县区党委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抓点示范,树立典型,全面推进。把新民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县区、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

(二)强化党建引领。各级党委要把新民风建设纳入党委的重要工作,承担主体责任,按照“党建+新民风”要求,积极推-25风建设的目标、模式和办法,增强人民群众的支持度、参与率。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倡导和动员“乡贤回乡”参与新民风建设和社会治理。动员各类协会、公益组织、青年组织、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当好新民风建设的宣传者、引导者、实践者、推动者。

(五)大力宣传推广。发挥媒体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创新创作具有教育意义的文艺精品,淳化教化、久久为功,提高群众知晓率、认同感。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张旗鼓宣传新民风建设涌现出来的先进县区、单位、个人和典型经验,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深入挖掘我市新民风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总结提炼,积极宣传推介,充分展示我市新民风建设成果和对外开放新形象。

7民正常生活。提倡丧事天数不超过3天,鼓励相互帮助。城区丧事一律到殡仪馆举办,不做法事,不搞封建迷信,不燃放鞭炮。提倡尊重地方习俗,采取播放哀乐的祭奠方式。不修建豪华墓地,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殡葬新风。城区、农村丧事参照婚事招待标准。

(三)小事不办。构筑清新简约的人际关系,自觉做到生孩、升学、当兵、过寿、购车、乔迁、住院等一律不收礼。提倡在亲友间通过送鲜花、发微信等方式表示祝贺,通过一杯清茶、一声问候等方式表达谢意、纯洁感情。狠刹攀比之风、奢靡之风,抵制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和挥霍浪费之风。

三、责任分工

(一)突出镇办、村(社区)主体作用

按照镇办的统一要求和本村(社区)实际,建立“一约四会红十条”。“四会”会长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成员5-7人。

1.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要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尊重当地传统公序良俗,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

2.道德评议会工作任务。结合传统节日,定期开展道德评议。结合移风易俗、民风建设等群众身边发生的道德事件,制定年度评议计划并广泛开展评议。坚持褒扬和惩戒并举,设置善行义举榜和曝光台。

3.红白理事会工作任务。大力推进婚丧习俗改革,狠刹婚-29

八、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者;

九、不管教子女、放任自流者;

十、好吃懒做、不积极创业就业者。以上“红十条”,由村民相互监督,自我约束,如有违反,以户为单位,经道德评议会评议、村委会核实后,一律纳入“黑名单”管理。

(二)突出发动群众参与

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好人榜样、道德模范和乡贤的示范导向作用,做好道德引领的“风向标”;通过编排戏曲节目、举行文艺演出、义务宣讲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移风易俗和村(社区)最美故事;开展镇村争创文明村镇、家庭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关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开展“比文明、比节俭、比孝敬”等各类文明新风培树活动,倡导尊老敬老,厚养薄葬,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使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三)突出党员干部示范带头

党员干部要在移风易俗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履行中央“八项规定”,办理婚丧嫁娶事宜时要主动向所在党组织和有关部门报告,坚决执行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控制个人相关事宜办理的参与范围,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弘扬社会正气,注重“家生态”建设,增强文明节俭办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育、引导亲朋好友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主动参与各级组织举办的新事新办等活动,真正开创“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的局面。

132

附件3-2

镇安县移风易俗倡议书

1.婚事新办。农村婚礼随礼最高不超过100元,城区婚礼随礼最高不超过200元。婚宴仅限于男女双方亲友,不上高档菜,减少浪费。城区婚宴每包烟不超过25元,每瓶酒不超过150元,单桌不超过2瓶。农村婚宴每包烟不超过10元,每瓶酒不超过100元,单桌不超过2瓶。婚嫁当天酬谢亲友,一次办结,过后不补。提倡自办传统婚礼,不搭建彩门,不请乐队,车辆不超过4辆,不用豪华车辆。不燃放礼炮,不占用人行道等公共场所,不妨碍公共秩序。

2.丧事简办。树立厚养薄葬的孝道理念,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在街道边、公路旁和城镇闹市区搭建灵堂,不在沿街高音扰民、燃放鞭炮、抛撒祭品等。提倡丧事天数不超过3天。城区丧事一律到殡仪馆举办,不做法事,不搞封建迷信,不燃放鞭炮。提倡尊重地方习俗,采取播放哀乐的祭奠方式。不修建豪华墓地,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殡葬新风。城区、农村丧事参照婚事招待标准。

3.小事不办。构筑清新简约的人际关系,自觉做到生孩、升学、当兵、过寿、购车、乔迁、住院等一律不收礼。提倡在亲友间通过送鲜花、发微信等方式表示祝贺,通过一杯清茶、4 附件4

铜川市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爱心超市”

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充分利用“爱心超市”有效平台,建立县、村、户联帮共建机制,全力加快马庄村脱贫攻坚步伐,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开展“献爱心,促和谐”为主题,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动员全体帮扶干部与村支部开展互帮互助的关爱活动,采用生产奖补、以工代赈等形式,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党建和内生动力四个提升。

二、经营方式

通过开展干部“献爱心”活动,建立帮扶基金,交付马庄村委会管理,并依托“爱心超市”,购置群众所需日用品,由马庄村委会自主经营。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爱心卡”,用手上的“爱心卡” 领取家庭所需的物资。

三、对象

棋盘镇马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四、物资来源、募捐原则和种类

(一)“爱心超市”物资的主要来源:全办干部的捐助

附件4-1

“爱心超市”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爱心超市”日用品的购置、登记等工作;对接收的物资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做到账物清楚,物资收、发手续齐全。

二、对购置和接收的物资实施清点、整理、分类、打包和储存等工作。

三、根据所接收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制定相应数额的“爱心卡”,按管理办法发给贫困户。

四、将捐赠中不适宜贫困户使用的物品义卖变现,转换为贫困户所需要的生活用品。

五、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遵守纪律,履行职责,为贫困户献爱心。

附件4-2

“爱心超市”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对“爱心超市”的管理,更好地发挥“爱心超市”的作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享受范围

棋盘镇马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款物来源

“爱心超市”款物来源于政府办全体干部的捐助。

三、发放方式

经马庄村村干部确定,“爱心超市”工作人员审核,发放“爱心卡”,到马庄村村委会“爱心超市”领取所需物品。

四、管理和监督

爱心超市对接收捐赠的物品和发放物品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建卡立帐,发布信息,定期向村民公布接受和发放情况,确保捐赠物品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940

上一篇:关于离别的祝福赠言句子简短下一篇:地质灾害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