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2024-08-08

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共12篇)

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篇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 重点在农民, 为的是农民, 靠的也是农民。只有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 兴业致富的能力增强了, 才能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又好又快发展, 才能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奔小康。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 无论是产业发展, 还是精神文明建设, 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保障。因此, 提高农民素质迫在眉睫。

1 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农民教育体系

1.1 开设田间课堂

针对新形势下农民的需求特点,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紧密结合农闲季节, 柳林县农技推广站成立了政策宣传、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知识、职业技术培训、法律法规、人口计生、卫生健康、环保知识等讲师团, 根据农民实际需要确定课题, 为农民提供菜单式服务, 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方式, 将教育的课堂开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学了能用、用能致富。成立学习培训中心领导组, 从制度上明确田间课堂的组成和运作规范, 使田间课堂成为一种常态运行的农民教育机制。

1.2 开通村级简报

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 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开通了村级简报, 已经实现了全县覆盖。苏木镇负责移动电话统计工作, 宣传部门和涉农部门负责简报的采、编、发过程, 全面宣传“三农”政策、天气预报、市场信息、就业培训、科学种养, 以及全县重点工作、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内容, 真正使农民身居农村却能纵观全局。

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的措施

2.1 强化队伍建设

由政府牵线搭桥, 从发达地区的农村高薪聘请优秀创新人才挂职或兼职;打破用人界限, 采取企业投标运作机制, 把一个村当作一个企业来公开聘请人才;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工程, 逐村逐户搞好调查, 将退伍军人、大中专院校待岗毕业生作为培养乡土人才的重点对象, 让更多的能人脱颖而出, 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

2.2 建立培训学校

利用村小学、村办公室, 成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 挂“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的牌子, 为农民学科学、学技术提供阵地。培训学校建立了科技书屋, 赠送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乡风文明、村规民约、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图书, 便于农民结合学习培训内容, 在劳动之余能看书、看报, 查找资料。将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专家选聘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骨干教师, 同时充分发挥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田秀才”、“土专家”的作用, 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认真编写培训资料, 围绕各地产品特色, 组织教师认真编写符合当地产品实际、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单明了、农民喜爱的乡土教材和农民读本, 配上图片说明, 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如开沟起垄覆膜、番茄育苗栽培、果树高产栽培、蔬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淡水养殖等技术教材。

2.3 政府部门推进

2.3.1 领导重视

为卓有成效地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柳林县委和县政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 农业、畜牧、林业、扶贫、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会议, 对该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保证工作落实, 每年还要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而加以强力推进, 每季度进行调度, 每月进行通报, 有效调动了各级各有关部门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领导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措施, 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3.2 创新模式

以前, 农民培训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是上下脱节, 培训部门讲解的知识农民不需要, 群众需要的知识培训时不讲解, 培训内容和农民需求两张皮, 导致了培训效果不理想。柳林县针对这个实际问题, 大胆创新, 找准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 创新培训模式。在培训的内容上, 把发展壮大主导产品与满足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在培训形式上, 把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定点培训与巡诊培训结合起来, 因情制宜抓培训, 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热烈欢迎。

2.3.3 多元参与

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 柳林县除大力发挥农业、林业、畜牧、扶贫、科技等培训主力军作用外, 注重引导, 把更多的力量凝聚到培训中来, 主要是: (1) 向外借力搞培训。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联系, 聘请他们为柳林技术顾问, 邀请其来柳林讲课, 努力把柳林县建成专家教授的科研基地和新技术新品种成果的转化基地。省农科院孙茜教授常年来柳林县指导培训蔬菜种植技术, 并在北流满村建立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 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2) 聚集合力搞培训。充分注重发挥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 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合作社、协会培训来掌握新技术、借鉴好经验, 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保障, 因此培育新型农民迫在眉睫。针对柳林县的实际, 探讨了培育新型农民的教育体系, 以及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农民素质,培训

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篇2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为85人,其中:社会服务型农家旅游服务员培训任务为40人,生产经营型专合组织与农场主经营管理培训任务为45人,我校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于20xx年12月25日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职业培训处处长任副组长,职业培训处、招生就业处、教学科研处、财会管理处、高教鉴定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办公室设在学校职业培训处。

2、制定工作方案。根据我校实际,制定符合游仙区实际的工作方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长效机制,完善培训管理办法,着力打造绵阳旅游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色模式。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3、建立职业农民信息档案。我校10月份在游仙区逐乡逐村地开展规模经营职业农民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在游仙区境内从事农(林)业生产经营的种植大户、林业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等,调查工作完成后,建立规模经营职业农民信息库,以此作为我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择优推荐参加游仙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4、建立师资人才库。在充分发挥我校涉农教师作用的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吸纳聘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及技术能人,建立层次多样、专业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以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本地乡土人才为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涉及专业合作社与农场主、农村经济管理、农家旅游服务员、植保等近十个专业领域。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今年我校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社会服务型农家旅游服务员,生产经营型专合组织与农场主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生产经营型每期培训时间为15天,其中集中课堂培训6天(48学时),实训5天(40学时),交流参观4天(32学时)。社会服务型培训时间7天,其中集中理论教学3天(24学时),实践教学及参观交流考察4天(32学时)。把一些能够代表游仙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体现游仙区农业产业特色的示范园、示范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实训基地,运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外出考察学习重点选择到梓潼县许州镇、游仙区太平镇和柏林镇、游仙区万鸿、北川县、安县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6、规范培训制度。我校新兴职业农民培训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档案,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建立了完整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记录和参训学员电子档案。建立相应的课堂纪律,参加培训的学员能按照培训作息时间,上好每堂课。

7、注重宣传总结。今年是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第一年,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我们及时总结典型成功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报道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成效

1、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了视野,给学员带来了全新体验,实地学习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学员们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2、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学员们通过授课教师在销售渠道开拓、品牌塑造等培训内容知识引导帮助下,逐步认识到销售技巧的重要性,有的学员经过学习后,对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包装后,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3、增强学员务农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通过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农业金融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培训,建立了对农产品生鲜电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问题的深层次认识。通过产业趋势发展、五新技术的培训,掌握了产业动态,让学员对从事农业充满了希望。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来年工作思路

1、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结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加强和兄弟学校交流,做好来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为未来的培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做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整合资源,改善条件,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

3、优化师资队伍。聘请一批农业专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的专家进入培训师资库,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补充优秀师资,确保教师水平。

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篇3

赵占敏

4月27日,省农广校师资培训班一结束,市农广校副校长魏群永等同志即驱车来到内乡农广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县分校校长李国正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计划的汇报;其次就如何灵活运用“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参加省校师资培训班及其他8名专、兼职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

魏校长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当前和今后农广校一项十分光荣、重要和艰巨的工作,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扎实细致;“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参训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魏校长要求参加省师资培训班的教师,尽快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并对县分校专、兼教师进行培训,使所有专、兼职教师都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李国正校长表态,近日将对内乡分校所有专、兼教师进行“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培训,并将此法运用到目前学校开展的中专学历教育和退耕还林农民技能培训上,并认真总结,为下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内乡县农广校)

建设流动课堂服务农业生产

进入3月份,内乡农广校抓住春耕备播、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在农村社区、集镇、村庄和田间地头设立课堂。组织专、兼职教师22名,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和现场指导,给农民答疑释惑,服务农业生产。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民830余人,发放科技资料2500余份,科技咨询350人次,推广玉米、花生、红薯新品种和小麦赤霉病、吸浆虫等防治技术等11项,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作者单位:内乡农广校)

巩义市农广校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大比武”活动

柴向阳

近日,巩义市农广校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业务大比武”活动,要求各位教师利用书籍、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农广校主管领导张庆春书记提出,前段时间开展的巩义市种植业情况普查和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对农民的培训需求有了广泛的了解,农广校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最新的业务技能,更好地为新型职业农民服务。这次“业务大比武”活动将紧紧围绕巩义市农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包括小麦玉米、苹果、核桃、葡萄、蔬菜等,对表现优秀的专兼职教师将给予表彰。

(作者单位:巩义市农广校)

开展病虫害防治现场会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一线

张焰

目前,漯河市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期,也是小麦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为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4月23日上午,漯河市农广校率领农业科技人员奔赴农业一线,开展包村服务工作,指导农业生产。组织西城区农业部门在阴东、阴西两村交汇处召开了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

此次活动主要采取一是发放科技人员联系卡,确保及时解决农民朋友在生产当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确保农民及时得到科技服务;二是发放小麦栽培技术教材500余份,印发技术明白纸1万多份,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小麦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性和开展防治的必要性。三是由农业科技专家进行了现场讲解,对农民朋友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全面了解掌和握科技服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探索建立科技人员互联互通的沟通联系机制,保证各类技术难题的及时有效解决。

通过这次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收到了较好的群众思想引导效果,示范带动农民群众积极做好小麦群防群治工作,为漯河市小麦稳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漯河市农广校)

兰考县农广校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李秋芳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效作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5月11日,兰考县农广校分别到张君墓镇杜庄村,城关乡桂李寨村,红庙镇双杨树村,对三个村180名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拉开了2014年兰考县退耕还林农民培训项目的幕布。

2014年我县计划培训退耕农户3000人,其中实用技术2300人,职业技能培训700,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每期培训班四天时间。今年的培训工作更加注重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上要求:教师理论与学员实践相结合,教师理论与学员参与相结合,教师示范与学员互动相结合。兰考县农广校联合农业局农技推广人员、乡(镇)/村委干部以及村民(科技示范户)结合当地农时农情需求制定培训专业。

培训内容主要就我县当前小麦出现的小麦茎基腐病以及小麦 “一喷三防”中应注意的关键性问题,由我县高级农艺师王武军、胡机焕、段广印带领广大农民同志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了观摩,通过发病麦田与正常麦田的对比使学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小麦茎腐病的症状,大家共同讨论发病原因,防治措施等等,最后由老师带领大家对讨论结果作了详细的归纳总结。生动有趣的田间培训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培训效果。

兰考县农广校校长赵国宇要求大家:认真组织培训,积极大胆探索使用新的培训模式,努力谱写我校培训新篇章,为我县农业腾飞搭建优质技术平台。

(作者单位:兰考县农广校)

正阳县农广校开设田间课堂

现场指导小麦中后期管理

潘新好

“五一”刚过,正阳县农广校在校长杨丽的带领下,开设田间课堂,现场指导农民朋友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针对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应注意的要点进行现场教学。

尤其是正阳县进入4月中旬以来,多次降雨,导致空气湿度较大,非常有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特别是小麦抽穗扬花期遭遇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将会大流行,赤霉病一旦发生蔓延,小麦损失惨重,不仅影响产量,更影响小麦品质。

对此,正阳县农广校按照县农业局的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以预防小麦赤霉病为主、搞好小麦“一喷三防”的麦田管理工作。正阳县农广校全体技术人员利用3天的时间对所包示范户的地块进行排查,现场指导示范户进行小麦中后期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

(作者单位:正阳县农广校)

科学技术下田间

汤雪平

目前,小麦生长已进入关键时期,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清明节后,孟州市农广校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基层,服务到田间,向农民发放《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科学指导广大群众抓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工作。

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篇4

理清思路,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 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 整合资源,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结合实际, 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一是分产业研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 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关键环节研究教育培训内容, 设置教学培训课程。二是依托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层次涉农院校, 探索适宜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的教育新模式。三是建设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 采取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产学交替, 多形式教育培训职业农民, 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需求, 加强培训条件建设,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五是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保障机制, 逐步建立“政府投入、项目支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投入机制。

健全制度,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一是按照《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办法 (暂行) 》要求, 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要求, 分区域和产业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 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制度。二是探索与认定制度相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及退出机制, 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动态管理。三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信息公开平台, 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市场。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篇5

培育工作总结

根据吉林省农委、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科„2014‟2号)、关于印发《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档案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吉阳办发[2014]5号)、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理办的关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关问题的函吉阳办函〔2014〕3号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依托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阳光办的大力支持,我们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我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上级分配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8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40人,专业技能型40人。截至目前为止,专业技能型和生产经营型培训任务全部完成。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唐翠玲担任组长,王东升、徐秀秀任副组长,崔艳、刘娇彬、睢瑞雪、宿长军、宿金高、孙国华、武广明为组员。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审核、教材落实、经费管理、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监督检查和保证培训质量。

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根据省农委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我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分产业制定了培育计划。即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40人(主要大棚蔬菜产业、生猪产业、符合我地区生产的特种经济作物,如草莓、人参等),专业技能型农民40人。

3、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建立师资人才库。在充分发挥我校专业人才(如经济动专业的高级教师宿金高同志、生物专业的高级教师宿长军同志)作用的同时,加强与涉农大中专院校的合作,面向社会广泛吸纳聘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及技术能人,建立层次多样、专业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以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专家(聘请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高级农艺师宋百军同志)、业务骨干(吉林森工集团越桔分分司的高级农艺师孙国华同志及白山市人参及特色产业管理中心,现东北师大在读博士,高级农艺师刘晓明同志)和本地乡土人才、农民企业家(王伟、李怀财、刘淑红、赵云福)为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涉及蔬菜、农业法律法规政策、生猪及肉牛的养殖、人参栽培、草莓、蓝莓的栽培、茸鹿的养殖等7个领域。

4、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今年我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生猪、肉牛、茸鹿养殖与销售、大棚蔬菜、经济作物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采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生产经营班按照68学时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52课时,重点讲授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主要是网络营销策略);外出基地考察实训安排16课时;专业技能班按照40学时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同,其中理论学习安排24课时,外出基地考察实训安排16课时;根据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考察实训基地按排,重点选择了“吉林省金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东丰县福合养鹿专业合作社”、“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鸡冠山村”、“吉林蛟河市蓝莓研究所”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无论在理论生产上,还是技术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观学习,《生产经营》班的陈喜荣女士回到村里组织了6户草莓大户,申请成立“农民草莓专业合作社”,并聘请吉林市蛟河研究所李怀财所长到池西区作现场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开班前对参培的教师先进行任务与目标培训,让教师充份了解他们的“学生”,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3

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并每天进行了考勤登记。

7、完善并加强档案管理

我校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档案 管理工作。及时对培训所需的材料(文字、图片、影像)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培训工作主要成效

1、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了视野,给学员带来了全新体验,实地学习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学员们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2、提高生产销售水平。学员们通过授课教师在销售渠道开拓、品牌塑造等培训内容知识引导帮助下,逐步认识到销售技巧的重要性,有的学员经过学习后,对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包装后,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3、增强学员务农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通过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规、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农业金融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网络营销、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培训,建立了对农产品生鲜电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问题的深层次认识。让学员对从事农业充满了希望。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农民真正学到到了务农、创业的本领。另外,学员们自愿、自费为学校赠送锦旗:“心系创业,探索富足之路;梦随阳光,喜迎丰硕康庄”,表达他们对我校培训团队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从而也体现出了农民可望知识的决心。

2015

年3月17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探索 篇6

一、模式特征

(一)“校社结合”,筑牢培育阵地

“校社结合”,即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单位,有多年的办学资质、成熟的办学经验,有充足的教学设备、设施和师资队伍,具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合作社成员渴望在家门口学到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同时具备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愿望和能力,所从事的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可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田间课堂和实训基地。

(二)探索“校企联合”模式

“校企联合”,即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大企业相结合。围绕产业需求,探索以县农广校为培训机构,大型企业参入的培训模式。农广校负责室内培训、外出观摩等整个培训环节;企业提供试验示范基地,并在试验示范基地上开设田间课堂,实现了校企的有机结合。

(三)“三个课堂融合”,提升培训层次

“三个课堂”,即室内课堂、田间课堂、外出观摩课堂。“融合”即三个课堂的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提升。“三个课堂融合”,就是学员在室内培训学到的技能、存在的疑惑、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到实训基地通过“田间课堂”实习操作、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让学员开阔眼界,学习成功经验,莒县农广校组织学员到周边地区学习相关产业的高产高效典型。

二、模式背景

莒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110万人,耕地面积108万亩,农业人口8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38万多人。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谁来种地”问题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难题。

近几年来,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开展,莒县农民培训工作的重心开始由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向职业化农民培育转变,同时注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截至目前,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44家,家庭农场194家,年经营额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54家。综合农业发展现状,当地农业部门认识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条件,同时,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种、养业,为此,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合作主体。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的组织领导,莒县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科技、金融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方案、进度安排、监督考核等。

(二)整合教育资源

强化了农广校教学设备、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的田间实训基地,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阵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训基地、大专院校参入、具有创新意识的土专家、土能人为补充的“一主多元”教育体系。

(三)“校社结合”

农广校负责室内培训、外出观摩环节等整个培训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熟悉、掌握本产业现状及需求,负责学员组织、遴选,提供学员实训所用的田间课堂、实训基地,并提供部分实训教师。莒县农广校以常青苗木专业合作社为协作单位,组织种植20亩以上的植烟大户100人开设烟草园艺工培训;以莒县兴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协作单位,组织社员参加以示范推广“玫瑰香葡萄温室优质高效栽培”为主的果树园艺工培训;依托建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振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协作单位,组织合作社蔬菜种植大户开设以“大棚套餐综合技术”“温室瓜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主的蔬菜园艺工培训,通过农广校室内教学、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田间课堂和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参训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使学员学有榜样、干有样板。

(四)“校企联合”

莒县安庄镇种植葡萄3000多亩,葡萄是该镇的特色产业,当地政府和葡萄种植户都有发展葡萄产业的愿望和需求,因此选择在该镇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果树园艺工培训班。“玫瑰香葡萄大拱棚生产综合技术”是中化集团科研人员历时四年攻关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集成配方施肥、水肥一体、绿色防控、三膜合一的成套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效益高”的综合优势。县农广校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中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利用拥有的农业先进技术、优质的产品和试验示范基地等自身优势,提供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葡萄种植专家进行室内授课,并在莒县安庄镇企业的试验示范基地上开设了田间课堂。为更好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化集团对参训的葡萄种植大户免费化验土壤,并根据土壤中养分含量和葡萄的需肥规律推荐需肥配方,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五)“三个课堂融合”

1. 室内课堂:选准温室葡萄、桃等主导产业后,先根据产业需求和农时季节制定全产业链培训计划,组建了34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一是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聘请知名专家、学者5名;二是从本区域选拔精通本产业、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和乡土能人15名;三是聘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11名;四是聘请对本产业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专家3名。以上专家通过多媒体授课,让学员更多的了解国外、国内本产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及发展趋势,学到高科技含量的专业知识,有效提升了理论水平。

2. 田间课堂:采取 “辅导员+实训专家+参训农民”的教学模式。县农广校教师担任培训班的辅导员,起到联系实训专家、参训农民的纽带作用,是田间授课、指导与实训的组织者。部分实训专家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的实训基地提供,具体讲解实训内容、指导实训操作。本着方便学员、就地就近的原则,选择离学员驻地近、离田间课堂近的地点办班,即方便了学员又节省了租车费用。学员在室内培训学到的技能、存在的疑惑、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到实训基地通过“田间课堂”实习操作、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 外出观摩课堂:为开阔参训学员视野,学习成功经验,县农广校组织学员到潍坊市黄旗堡参观了3.5亩简易大棚葡萄年收入20余万元的高产高效典型。同时对照外地经验,查找自身从事本产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培养学员学先进、找差距、定改进措施的能力,真正把学员培育成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经验,又有开阔的创新思路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取得的成效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

在参训学员的带动下,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44家,家庭农场194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4家,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总收入达到20多亿元,辐射带动12万户获得收入10余亿元。

(二)产业规模扩大

葡萄产业实现了由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面积由培训前的2000亩发展到目前的5000亩。由于更新了葡萄品种,应用了新技术,温室葡萄亩产值增加1.5万元,有力提升了产业层次。同时,培育出种植温室葡萄100亩的昊昇家庭农场,荣获深圳茶博会金奖的大型横山家庭农场,产品供不应求的“映霜红”种植基地——鑫丰家庭农场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点。

(三)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实用人才

由于采用室内培训与田间课堂相结合、本地经验与周边致富典型形结合的方式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山东省莒县农业局

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篇7

一是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当前, 四川省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 需要一批较高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业从业者, 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四川省大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且整体素质下降, 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着农业兼业化的问题。因此,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职业农民发展, 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快速形成, 有利于吸引和留下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农业后继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问题。

二是理清思路, 开展试点。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要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各地要结合实际, 依托国家和省级涉农项目, 选择1~2个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 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立足点, 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 以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 以政策扶持为动力, 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法和路径, 激励和吸引一批有志于在农村创业兴业的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力争通过三年试点, 形成与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全面推动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是明确重点, 大胆探索。试点工作应围绕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素养、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 着力构建服务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管理体制。 (1) 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对职业农民素质要求, 研究教育培训内容、设置合理培训课程, 探索适宜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的教育新模式;采取产学交替等多种教育培训形式, 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职业农民开展一对一教学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培训条件建设,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 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保障机制。 (2) 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根据不同产业, 提出包括知识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规模、生产经营效益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法, 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动态管理。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市场。 (3) 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体系。具体包括产业扶持政策、科技扶持政策、农业保险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如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如何与新型职业农民挂钩;在无公害基地认定、农产品认证、品牌打造等方面, 以及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和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 财政资金如何给予具体支持;职业农民领办、新办的农业生产基地,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耕道建设、提灌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农业保险和金融扶持政策等如何在新型职业农民身上体现。

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篇8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总面积2 606km2, 县辖10镇5乡, 393个行政村, 总人口45.58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41.23万人, 现有耕地5.83万hm2, 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七分之一, 每年可向社会提供蚕豆4.5万t, 豌豆0.4万t, 油菜籽4.6万t, 马铃薯8万t, 蔬菜4.2万t, 是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县, 是我省的农业大县。同时, 也是农机大县, 截止2014年底, 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201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61.03万k W, 全县农机固定资产原值4.62亿元。农业机械拥有总量8.95万台 (部) , 配套农具3.96万台 (部) 。全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社会拥有量30 355台, 在册驾驶员15 471名。湟中县农民农机技能培训主要有:

1) 农机驾驶员培训;

2) 农机修理工培训;

3) 农具操作手的培训;

4) 农牧机械管理绿色证书培训;

5)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各项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理论与技术操作结合, 集中授课与分散实习结合, 培训考核结束后核发相应的驾驶证、农机修理工等级证、农机操作手结业证、绿色证书及田间学校结业证。

2 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 开展农机技能培训, 经费主要来源于县财政、国家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训承办单位, 这些有限的资金往往是杯水车薪。一是培训教师数量不足, 湟中县农机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2名, 却向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七分之一的土地, 9.43万台 (部) 农业机械拥有总量的农机操作手传授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更没有经济能力补充教师或聘请技术专家。二是知识结构老化, 我县农机队伍已有十年没有补充新教师, 教师平均年龄43岁趋于老龄化。三是基础设施落后, 教学设备虽有成套电教设备、实习用动力机械, 配套农机具、实习田间地头, 但相对陈旧, 老式理论授课和现场技术指导的培训方法已不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

2.2 培训时间短内容广

除农民田间学校、绝色证书培训是一个作物生行期外, 其它培训项目一般集中在农闲冬季, 培训时间一月左右、培训内容涉及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常规农机新技术从耕种到收获的各项内容, 由于受农时限制, 培训方式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形式理论授课和简单的技能操作, 缺少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 农民学得快, 忘得快, 应用少。

2.3 培训内容针对性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生产突出产业化发展, 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形势已突显, 加之农业科技成果不断增多与更新, 农业机械逐步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使这些科技含量高先进农机进入我县千家万户, 目前农机技术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综合满堂贯的模式, 针对性差。

2.4 欠缺对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管理

近几年我县培训出了农民农机技术人员6 000多名。培训合格后也核发相应结业证书, 目前这些农机手, 大多数具有较高的农机知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但在建立职业农民认证制度和职业农民数据库, 职业农民晋级制度方面跟不上, 欠缺对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管理。

2.5 对新型农民政策扶持有所欠缺

一是欠缺对新型农民激励机制, 有些农民虽然参加了培训, 取得了结业证书, 但大多数地区耕作模式、种植种类相比其它产业, 农业生产投入人力多、时间长、产出少, 经济效益不明显, 加之欠缺对新型农民激励机制, 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弃农从事二、三产业。二是已经核发结业证书的职业农民, 没有再次开展农技、经营、管理等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要求。三是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没有设立务农创业项目和财政补助和贷款支持政策。

3 着力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能培育的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要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这给我们着力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能培训创造了良好机遇。

3.1 争取领导重视,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机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载体, 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须要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农机队伍。首先加大宣传, 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有声有色地宣传新型农民做法、事迹、成就、取得效益。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 把着力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作为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重要抓手, 深入开展培训活动。积极主动与当地财政等部门协调, 争取财政资金, 加大对农机技能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 保证培训工作正常持续有效地开展。

3.2 强化能力, 夯实基础

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建立配备相关电教设备教室, 并建立实际操作室, 从而提高培训效果。二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采取送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提高教师素质。创造机遇、抓住机会对教师进行知识结构更新, 让他 (她) 们更上新时代的发展的培训要求, 并补充年轻教师、新教师, 使教师综合素质跟上职业农民农机技术培训要求。

3.3 争取扶持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积极争取政府对职业专项扶持政策, 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技术服务、金融支持、加工营销等方面对职业农民给予倾斜和优惠。将农业生产经营、各种农业补贴发放、土地流转等与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挂钩, 推进职业农民农机技能培育。

3.4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一是加强培训内容针对性, 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一村一品, 一乡一品首先在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决策者中进行培育, 联合农业部门的优良种子、农业技术、农机作业为一体, 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式的培训。二是加强宣传, 培训出的技术骨干,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术示范者, 进行示范、宣传、辐射。三是建立职业农民证书管理制度, 建立职业农民信息库, 设立考级制度。四是政策扶持、项目招投标与职业农民教育程度挂钩, 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摘要: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能培育, 可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发挥农业机械化优质、高效、低耗的作用,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子彦.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能培育工作研究[J].湖南农机, 2014, (4) :123-124.

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篇9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 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 认真落实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6年江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 丰城市农机局结合本地实际, 精心筹划, 开设了该市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12月5日, 培育班在丰城市成人农机学校开班了。培育班为期五天, 从12月5日到12月9日。课程包括水稻机插秧技术、水稻育秧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教育与礼仪、高速插秧机操作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管理、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常用农业机械实用与维修、大中型拖拉机操作培训、新型农机驾驶员理论培训以及联合收割机操作培训等。该期培育班班额限定50人, 培育对象从前期已建立的培育对象库中综合选择, 主要用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现代青年家庭农场主。据统计, 开班第一天报到50人, 无缺席人。根据文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实行每人2700元补助标准, 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实行每人3000元补助标准。

试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篇10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以此为生活来源, 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 他们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对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设施的高效生产、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 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 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 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 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 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 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 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 (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 , 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组织实施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关系“三农”工作基础性、创新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 积极探索有效培育路径和方法, 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 统一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既是立足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需要, 又是着眼长远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稳定和壮大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着力解决“怎么种地”的战略要求。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进一步统一思想, 加强组织领导。

2. 加强调查研究, 制定整体规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全面摸清农业劳动力的现状和特点, 从培育目标、培育途径、认证管理、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 初步建立起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配套扶持政策, 切实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3. 明确培育重点, 拓展培育渠道

坚持立足产业、结合实际,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 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育渠道。鼓励和引导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种养大户优先接受培育, 转型升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把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手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加强技能培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坚持的原则

1. 坚持服务产业的原则

将农民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改革传统专业教育为现代产业教育, 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岗位、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合, 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2. 坚持农学结合的原则

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经营岗位需求, 强化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 教学安排与农时农事, 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 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等紧密结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实践实习跟踪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为务农农民完成学业提供便利。

3. 坚持方便农民科学规范的原则

顺应务农农民学习规律, 适应农民居住分散、学习与生产兼顾的实际, 主要采取“就地就近, 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农业产业特点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 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规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注意的问题

1. 提升认识, 加大重视程度

提高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 积极主动的开展引导和吸引工作, 使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于。

2. 加强层面设计, 健全培育机制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加强层面设计, 特别是对于认定标准如何确定、认定后怎么管理、与后续教育培训和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如何衔接要形成系统, 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含金量”。

3. 提高培育质量, 形成长效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在“树人” 篇11

笔者以为这位代表讲得非常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活动自2012年8月份启动以来,农业部制定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各地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工作经费,制定扶持政策,形成了合力推動的良好氛围。很多地方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根本,受到农民的欢迎。

但是,一些地方确实也存在着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就像那位代表所言,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是一种培训,和以往的培训没什么两样等。过去,农业系统对农民是进行过很多形式的专业培训,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样的培训,主要是介绍技术,培训技能,为的是教给农民一技之长,或为了发家致富,或为了打工就业。而且这样的培训,在过去许多年中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很多农民通过这样的培训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在种植养殖中提高了效益,增加了收入。还有许多农民在通过“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以后,进城打工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可见,这样的培训对农民的农业生产和外出就业都功不可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较之以往的各种培训,有了更深一步的意义。以往的各种培训,重在传授技能,为的是让农民个体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中发挥作用。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则是重在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新的主体力量,是一个立足现在、着眼长远的工程,为的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未来。因此,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在进行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他们的政治素质、政策知识、科学素养、法制观念以及经营理念的培养和教育,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整体素质。也就是说,在培训与培育之间,重“训”更要重“育”。

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美丽乡村 篇12

培训共安排了7个专题讲座、2次现场教学以及1次小组研讨。培训内容全面, 师资雄厚, 从政治形势、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到农村治理, 专家学者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们理清思路, 纠正观念, 使我们开拓视野、找到了差距, 并且见识到了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的精彩和北京老宋瓜王的创意。

经过此次培训, 大家对新常态下的句容市农民培训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尽快把句容市农民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明事理的综合素质全面的新型职业农民刻不容缓。目前句容市已形成优质粮油和特色蔬菜为主导, 应时鲜果、优质茶叶、花木草业、特种养殖和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2014年句容统计年鉴显示, 句容农牧渔业从业人员8.03万, 其中种植业从业人员6.52万。全市农业人口数量45.40万, 耕地面积5.92万hm2;高效农业面积3.79万hm2;认证的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个数为335个, 认定面积占比达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0.20%, 根据句容市的实际情况, 以后的培训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农业必须转型

传统农业是种养模式, 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现代农业不仅解决温饱问题, 还要解决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这就要求现代农业必须转型———农业产业链, 即科技创新、原料的生产和获取、产品的加工和制造、仓储和物流、批发经营、终端销售、售后服务。现代农业转型的第一部分就是要研究食品、市场、人,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课程设计要开辟新领域, 重视二、三产业课程设计, 把方方面面的科技资源引到句容, 做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2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对十三五时期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是地、人、物。首先土地流转要稳定, 要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然后形成多元新型经营主体, 最后形成农产品。大力培育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刻不容缓, 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句容的家庭农场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的培训重点是鼓励发展、支持发展, 并在实践探索中逐步规范;农民合作社培训关键是要提高其质量, 抓规范、抓创新;要培训引领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培训鼓励成立农业社会服务化组织。我们要把国家保障政策及时地传给农民, 引导有志青年、大学生村官加入到职业农民队伍, 总结经验, 建立健全农民扶持政策。

3 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2015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由“四化”同步到“五化”协同, 增加“绿色化”, 我国农业发展过程是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农业转型要求从注重产量到注重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 那就要求农业生产节肥、节水、节药、节地、节能。我国未来的最大创新是绿色创新, 最大的变革是绿色变革。目前我国氮肥效率及利用率仅是发达国家的50%左右, 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农药利用率仅有35%左右, 其余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 造成生态环境的有机污染。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4月17日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 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据环保部门估算, 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 200万t,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那么如何改进呢?首先技术改进 (如测土配方技术) 、然后系统优化 (发展生态农业) 、最后制度设计 (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 。今后的培训任重道远, 培训内容由以前单纯的种养技术培训逐步转化成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主的培训。

4 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

目前我国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化肥、农药、农膜用量大, 利用率低, 50%地下水硝酸盐超标, 大面积耕地受污染,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很大隐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大群众对“舌尖上的安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此, 我们要大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信息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 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提升传统农业,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生产环节, 农业信息化主要以精准农业的形式体现;在流通环节, 将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体现。在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中, 农业信息化在中枢决策、网络连接、农用设施和现代化流通方式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要素。

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现在是句容农业发展的软肋, 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不高是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短板所在。带动大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应用智慧农业技术产品来提升我市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迫在眉睫。

5 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

尊祖宗、讲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这是农村传统文化的体现, 现在的农村面临着人为拆迁、自然消失、文化丧失。传统道德与诚信缺失、人际关系淡漠、监督功能弱化、民俗失去载体、地方知识与农村手工艺丧失。农民的大本营还在农村, 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80%, 还有超过1/3的农民生活在农村, 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 无处寄放的乡愁。城镇化是趋势但千万不能否定美丽乡村。句容, 离生态很近, 离都市不远, 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 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把乡村建设成有利于生产的乡村、适合生活的乡村、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有文化的乡村及和谐的乡村。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 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事业无止境、需求不停在变,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有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还包括文化、意识形态、凝聚力等无形的软实力。”农业从业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对一些超前理念更是难以接受, 所以我们的培训要调查摸底, 明确遴选培训对象标准, 创新培育模式。围绕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 将实训教学安排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等。围绕主导产业, 把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示范园、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实训基地, 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 既要培训专业知识, 又要注重公共知识基础知识。注重引导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培育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队伍将有助于新常态下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有益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有利于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我们培训工作深感任重而道远, 我们将通过全面、扎实、创新等培训, 为句容的现代农业建设尽早迈上新台阶而尽微薄之力。

6 建议

6.1句容现代农业必须转型———农业产业链, 即科技创新、原料的生产和获取、产品的加工和制造、仓储和物流、批发经营、终端销售、售后服务。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

6.2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句容绿水青山, 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好地方, 现代农业转型要求从注重产量到注重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 那就要求农业生产节肥、节水、节药、节地、节能。

上一篇:视频监控的发展及问题下一篇:乡村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