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侧记(共5篇)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侧记 篇1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侧记
“原来那里的天都是阴沉沉的”,“原来哪有这么多像样的企业”,“原来的城镇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结束两天的参观,7月25日上午,参加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代表在讨论会上迫不及待地分享感受到的冲击。
从参观点“原来”到“现在”的变化中,与会代表看到了自己所在地区由“现在”到“未来”的发展蓝图。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重新审视发展规划,重新选择发展路径,全省“两化”互动的战略选择,不仅给各个市州带去全新的发展理念,更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新一轮„经济版图‟重塑的大幕已经拉开。”有与会代表如此感叹。感叹的背后,是各市州赶超跨越的决心,更是对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地位提升的信心。
□本报记者 胡彦殊 刘云云
“双加速”的关键期,走老路还是走新路?
四川用“两化”互动作答
“一主三化三加强”、“两个加快”、“两化”互动,梳理近几年我省发展的战略思路,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感叹:“都是四川为实现追赶跨越作出的战略选择。”
强力推进“两化”互动的时机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焦点,他们一致的体会是:近几年四川工业飞速发展,解决城镇化滞后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在两个开局之年启动这样的战略意味着,“两化”互动将是“十二五”时期我省加快发展的主动力。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认为,工业化创造生产和供给,城镇化创造消费和需求,两者协调推进的战略思路与国家“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不谋而合。
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黄金时期,到底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还是走现代产业、现代城市、现代文明、现代生活和谐一体的新路子?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指出,四川已到了不得不回答的关键时刻。
四川的回答是: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这样的答案让各地的信心更足。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和谋划未来发展,什邡对率先全面完成小康社会,走在西部县域发展前列,跨入全国百强信心满怀。“这几年发展遇到的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等问题,本质上就是„两化‟互动不够的问题。”宜宾市翠屏区区委书记刘虹找到了症结所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样的答案让各地的思路更清晰。绵阳从中找到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词——“产业、科技、生态”;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的思路有了转变:在“两化”互动的格局下,招商引资项目可以适当走出县域,到“飞地园区”去,实现共建共享。这样的答案让各地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大增加。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认为这次会议“既有战略思考,又有系统的战术安排”。广元市委书记罗强认为,“两化”互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的新方法。
要素加速流动的机遇期,高效还是低效配置资源?
四川用科学规划作答
“到处修修补补看来是不行了。”一位基层参会代表的发言引发共鸣。
在绵阳,在巴中,在内江……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要重新认识当地的发展定位,特别是要以“两化”互动的新眼光来重新审视各类规划。“必须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调整。”“两化”互动战略对与会代表影响之深,从大竹县县长许国斌发言中的三个“大”可见一斑。
与会代表认识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双轮”引擎启动后,必将带动各种要素加速流动,这无疑将是破解目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难题的契机,如何将机遇变成现实,规划是关键。
有代表抛出这样的两难选择:一根电线要么保工业,要么保群众。工业和城镇争夺资源的情况在各地并不新鲜。
这样的共性问题,应该在规划中加以解决。王海林认为,“两化”要实现良性互动,规划是龙头,而规划的关键在于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园区应该是聚集人口最大的吸引力,而不是排斥力。
“科学规划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前提。”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认为,“两化”互动战略实施后,规划较以前最大的突破在于充分体现了产城一体的思路,“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全程将彻底贯穿这一思路”。
“不论是产业项目,还是城镇项目都应该引进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即使是一些小县城也道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樊晟建议,规划应该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自然禀赋的地区分类采取措施,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和城市发展总体设想。
规划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需求——讨论中,这一观念逐渐成为共识。成都市龙泉驿区区委书记陈争鸣认为,只有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才能增强“两化”互动的内生动力。
蓝图到现实的转化期,墨守成规还是另辟蹊径?
四川用创新作答
不久的将来,一大批生机勃勃的城镇将在四川拔地而起,一大批活力四射的产业将在四川横空出世……与会代表对“两化”互动战略的种种信心汇聚成四川整体的发展蓝图。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历程,中国几十年就要完成,“两化”互动的深度和力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其借鉴价值有限;从中国范围来看,四川“两化”互动战略的提出,走在全国前列,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将蓝图变为现实,四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化”互动的全新格局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面临全新的使命。
大产业支撑大城市,产业带催生城镇群。“5785”战略,即未来5年,力争形成5条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带,7个工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8个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园区、5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这将成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无缝对接的粘合剂。
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洪波看来,城镇群的培育与经济区的发展不可分割,两者的结合才能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使命。
如何破解具体操作层面的难题?与会代表所见略同——应该加强政策和体制的创新。
“招商引资是„两化‟互动突破的关键。”梓潼县县长罗蒙认为,存量资源较少,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才能有东西可“化”。省招商引资局局长张谷也认为,招商引资应站在工业和城镇发展前面,为“互动”提供支撑。
攀枝花市委书记赵爱明表示,将引进大型央企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实现“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目标。“进一步扩大本土投资,积极参与产业一体化的建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话则代表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是“双加速”的基础。与会代表提出发展多层式厂房和节地型项目等创新举措,同时对满足新发展需要的新政策充满期待。
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两化”互动发展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战略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分析当前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思路和具体举措,对于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开创我省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的现代化历程,两条路径十分清晰:一是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方式逐步取代小农经济的传统生产方式的工业化过程;二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经济、农业社会向城市经济、工业社会转化的城镇化过程。从历史与现实、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分析,工业化城镇化是我省实现现代化必须经历的历史过程,是必须完成的历史重任。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才能迅速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起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巩固和扩大我省在西部的优势地位,进而实现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的跨越。为此,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任务,这正是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全省干部群众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两化”互动发展,不断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步伐。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要突出“加快”二字。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从现代化进程看,全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而我省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一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事实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呈现出“水平东高西低、速度东慢西快”的明显态势,这种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决定了我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必须立足实际强调适时加快推进。当前,我省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启动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国内外产业向西部大规模转移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两化”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抢抓机遇,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重头戏”,重塑“四川经济版图”,不断提升我省在西部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应在“互动”上着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是现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从国内外发展实践来看,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或者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都会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极为关键的发展时期,只有走“两化”互动发展之路,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同步、不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顺利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同时要看到,“两化”互动发展,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我们必须把“两化”互动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部署,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努力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工业化与城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工业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但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就是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新的工业化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握我省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首要任务,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四川特点的又好又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要准确定位,大胆探索,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工业化路子;在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情况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工业化路子;在市场重新“洗牌”、新兴产业同时起步的情况下走出一条高端切入的工业化路子;在生产国际化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开放合作的工业化路子;在用好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加速推进的工业化路子。
城镇化是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和消费不断升级的过程,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更加重视城镇发展动力,以城镇与产业联动发展来推进城镇化;更加重视区域协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城乡统筹,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更加重视城镇质量,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是一项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工作。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奋力开创“两化”互动发展新局面,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新型工业化的三步“攻略”
感悟一
园区前行
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
“十二五”期间,成都要实现建成高新区、经开区等四个产值上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和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八个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
从“三个集中”到“一区一主业”,成都工业集中集群集约的发展成果令参会代表感到振奋——把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各市县代表的共识。
泸州已尝到了甜头。泸州酒业发展区2006年开始建设,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连续三年增幅超过50%。该市市长刘国强介绍:“目前全市9个园区规划面积达151平方公里,到2015年要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园区一个,超200亿元的4个,超100亿元的1个。”
园区为何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在内江市市长刘成鸣看来,“园区促成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从而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而园区提档升级也已纳入全省的工业发展战略。省发展和改革委表示,将支持成都高新区创世界一流园区,支持成都、绵阳、自贡、德阳等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区发展,支持乐山等省级高新区和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此外,还要培育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特色园区。
“规划在前,基础设施在前,集中精力打造园区,将事半功倍。”对于园区建设,眉山市东坡区委书记李晓宇说,东坡区曾有过教训,开发东坡湖时,由于前期规划不足,开发成本甚至超出了拍卖价格。
感悟二
找准定位
构建具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攀枝花的工业发展已至拐点。”攀枝花市长张剡强调,要准确把握产业分工和定位,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钒钛、化工、钢铁、能源、机械加工……重化工业老城攀枝花自然资源丰富,且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张剡说,要依托钒钛资源,依托攀钢等大型企业,将产业做精细做出高附加值,重点在钒钛产业链延伸、机械制造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打造全国钢铁(钒钛)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在经过了工业化初期的原始积累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市县的必然选择。绵阳一方面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加快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南充则把油气化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此外,南充的传统优势产业如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也步入了提档升级的新阶段。
“农产品加工业要着力开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别是在水果、蔬菜加工等薄弱环节上求突破。”省委农工委与大会代表们交流,表示要加快成都郫县、眉山市东坡区、南充市嘉陵区、宜宾市高县等地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2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县(市、区)建设。
新型工业化的美好前景也给予民族地区强大的鼓舞。甘孜州州长李昌平认为,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不能照搬内地的做法,尽管有一定困难,但开发的空间尚有,在加工业、制造业以及矿业等上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感悟三
产品为王
大企业做强“龙头”引领发展
射洪县拥有4家上市公司,还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7个,四川省名牌产品18个……参观之后,与会代表感触很深。引大项目,抓大企业,抓拳头产品,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切入点。
“东坡区的泡菜产业已经相对成熟,下一步要在品牌上做文章,做优泡菜名片,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李晓宇说。而老工业城市自贡也把“强龙头”作为再造工业发展优势的抓手,将“大企业大集团倍增”写进产业发展计划,将依托东锅、长征等企业,发展千亿机械装备制造业,依托鸿化、久大等企业,发展500亿盐化产业。
正在内江进行钒钛基地建设的川威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劲告诉记者,该项目投资100亿元,是内江历史上最大的工业项目,特色产品如钛电池等,将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他表示,省委省政府“两化”互动的战略定位让企业更有底气与信心,企业要抓住机会。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侧记 篇2
为强力推进综合试点工作,阆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成立了由局长易良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相关股室和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职责、任务明确到了具体单位和人员。
阆中制订了《阆中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等多项专项实施方案。同时,组织编制了《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供排水专项规划》等,并积极申报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国家试点。将任务分解到各个年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将举措细化到操作层面,形成明晰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书,为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阆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规划、国土、交通、发改等部门,对试点工作中急需启动的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认真审议。目前已编报市政基础、城乡交通、功能配套、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共8大类67个重大项目,概算总投资达503亿元,形成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重大项目,编制了《阆中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内容涵盖城区市政道路、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排水防涝、燃气、园林绿化、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方面的建设。
“综合试点”是一项系统的改革,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阆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紧扣“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在“新、实”二字上做文章,在“进得来”、“融得入”、“留得住”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新路径。
实施“名师规划”、“全域规划”、“多规合一”,对100平方公里城区控制范围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科学定位了保宁、七里、江南三大城市片区功能,实现了产业互动、功能互补。按重点集镇、中心集镇、特色集镇分类完善了集镇规划体系,形成了以城区为核心,以老观、柏垭等集镇为中心,各乡镇为支撑点的“一核五心多点”城镇体系。完善了城市商业网点、绿地系统、地下管网、现代物流等十余项专项规划和集镇发展规划,实现了城乡特色化发展。
规划建设了3大交通环线建设,基本形成了50平方公里“三纵七横”的城区交通路网;加快推进了乡村公路、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了“幸福美丽新村”;加快推进了南充、阆中两级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了老城区地下管网改造、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保障安置还房、旅游提升项目等47个;成功创建了“金沙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蟠龙山森林公园”,正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配套惠民政策,制订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和集镇聚集。在购房政策方面,对在城区购房者给予了减费、降税、发补贴、优惠贷款、方便落户等多项优惠,吸引了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今年已新增8400多名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2%。
坚持以产业兴城镇,建城镇助产业,努力实现产城互动。启动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并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三产服务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加快了“产城一体化”的进程,为“留得住”夯实了基础。
直将沧浪千堆雪,且为大潮助涛声。2016年是阆中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关键年,阆中市市委书记蒋建平表示,阆中市将借势国家政策东风,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使命担当”的精神,乘势奋进,砥砺前行,继续全力以赴抓好阆中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阆中“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简报 篇3
3月7日,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李爱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志莲,副市长杨昆,市政协副主席刘晓英出席会议。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0%,拉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1个百分点。会议提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工作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完成工业投资过千亿元,增长9%。
李爱武强调,岳阳发展的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各地各单位认识要增加深度,紧跟政策风向,强化忧患意识,校高目标志向,旗帜鲜明地重工业、强工业、兴工业,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提速发展,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岳阳经济的大提速。推进要强化力度,围绕改革实干、围绕项目实干、围绕园区实干,干在前列、干成最好、干到极致,奋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局面。帮扶要提高温度,继续推进、升温加力联手帮扶行动,从信心上、政策上、环境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加快发展。考核要保证强度,严格考核责任落实、工作推进和部门联动情况,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助推器”的作用,层层传导压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建成“一极三宜”江湖名城作出重要贡献。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侧记 篇4
2011-03-02 13:33 湖南经济网 编辑:张先华
转变发展方式服务“四化两型” 努力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新的科学跨越发展
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2011年2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回顾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 时期的发展思路,对2011年工作重点进行具体安排。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守盛省长、克保副书记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重点就2010年工作情况和2011年工作安排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0年新型工业化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
“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一系列的风险挑战,我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工业经济呈现逐年加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由16.7:39.6:43.7调整为14.7:46:39.3;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由2005年的33.3%提高到2010年的39.5%,工业占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37.2%提高到2010年的56.1%;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的互动性增强,成为拉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2010年,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工业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整体上呈现出规模迅速壮大、效益大幅提升、结构明显优化、后劲全面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1、经济总量与效益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275.1亿元,同比增长21.2%;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890.29亿元,同比增长23.4%,增速排名全国第7位。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04.44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855.49亿元,同比增长46.1%.与此同时,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94%.2、转方式与调结构成效显著。一是集群集聚发展态势强劲。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0%,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7.7%,形成了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两个千亿产业园区。优势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形成了机械、石化、食品、有色、轻工,冶金、建材7个千亿产业和工程机械千亿子产业。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加工度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0.9%和33.5%,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内部结构加速优化。三是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成效显现。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达到3家、过百亿元的达到12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3、发展后劲与活力显著增强。一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879.72亿元,同比增长40.6%;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投资3056.7亿元,同比增长32.3%。特别是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的开工建设和陆续投产,将有力支撑我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速机车变流技术、大型盾构设备研制及其产业化、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关健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省规模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489.7亿元,增长41.3%;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3.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三是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936.75亿元,同比增长15.8%,占GDP的比重达56.2%;非公经济实缴税金741.93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全社会实缴税金总额的51.8%;非公经济投资占全社会的六成以上,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四是区域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环长株潭城市群优势优先发展态势强劲,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大湘西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省各地工业经济竞相赶超氛围浓厚,13个市州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了20%。
4、引进来与走出去成果丰硕。一是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新突破。全省新批投资总额2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4个,成功引进三菱、富士康、戴尔、住友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南,全省工业实际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81.98%;实际到位内资1809.63亿元,占全省引进内资的62.9%。二是央企对接合作再上新台阶。全省新增对接合作项目40个,签订意向项目30个,涉及投资金额1136亿元。中国五矿重组湖南有色控股,着力打造千亿有色企业;中航大飞机起落架系统和机轮轮带及刹车系统项目、中航科工湖南航天城、中国南车千亿轨道交通设备项目、中核桃花江核电站等重大央企对接合作项目相继落户或开工建设。三是国际合作创出新佳绩。华菱、中联、三
一、南车时代等优势企业纷纷“走出去”获取资金、战略资源和关健技术,全省核准境外投资企业124家,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000个,中联重科完成H股上市一次性融资150亿港元,我省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显著增强。
5、要素保障与支撑能力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快推进;煤电油运、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支撑、融资担保等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园区科技孵化、产业承载、要素聚集能力全面提升,为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工业文明进步与发展环境优化成效明显。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高度一致,全社会谋工业、抓工业,促工业的力度空前,工业经济发展氛围日趋浓厚。全省上下对工业经济发展规律和态势的把握更加系统深入,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管理创新、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明显优化。
2010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取得如此重大的新突破,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周强书记、守盛省长的直接推动,得益于各市州及省直各厅局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更得益于各级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以及全省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借此机会,谨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科学分析2011年新型工业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综观发展大势,立足湖南实际,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产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科学技术正在孕育重大突破,为我省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了的契机。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继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近年来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等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机遇。从我省看,全省经济社会正步入更好更快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动力。同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当然,我们更要看到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是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以振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更加复杂,稳定和拓展外需压力加大。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国家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趋势紧、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发展指标或约束目标,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将明显加剧。三是要素成本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振荡上升态势;资源税改革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人口红利趋弱,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四是转型升级任务加重。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既存在总量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也面临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欠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深层次矛盾,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的压力同时存在、任务极其艰巨。
综合分析判断,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科学分析形势,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凝聚发展合力,实现新的跨越。
三、准确把握2011年新型工业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四化两型”建设,促进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建设,坚持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3.5%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4%以上。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突出高新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传统产业是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撑。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是我省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要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工艺设备改造提升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产业,促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二要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切实加大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大力发展“两化”融合产品,促进发展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三要大力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产品。建立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大力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和工业经济标准化战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现实生产力。
(二)要突出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竟争的焦点,也是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突出创新引领、企业带动和基地支撑,加快把湖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支撑力量。一要突破一批关健核心技术。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前沿性、关健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二要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更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扩大投入的主体、产业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体作用,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发展战略创新、自主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在各个重点领域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三要建设一批产业承载基地。加快建成一批涵盖高校、院所、企业的重点科研成果研发基地。抓紧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体系,建设一批涵盖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重点人才培养基地。以省级以上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优、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三)要突出特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色是区域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培育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要求,着力培育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特色区域、特色集群、特色品牌,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培育特色区域。要加快形成全省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环长株潭城市群要发挥先发优势,积极抢抓“两型社会”建设机遇,发挥科教人才密集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上实现优势优先发展。湘南地区要依托区位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大湘西地区要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以农、林、矿产品深加工、特色资源利用和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二要培育特色集群。要按照优势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的要求,重点扶持钢铁、有色、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要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以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和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配套生产,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提升产业集群的集约化发展水平与规模效益水平。三要培育特色名牌。要坚持以品牌强省为目标,把加强品牌创建、培育特色名牌放在优先位置,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作方式,着力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推动更多的湖南品牌向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跃升。要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名牌。
(四)要突出绿色化发展,加快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着力推进绿色化发展,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环保型产业,更加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二要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切实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项目建设,推进重点工业污染减排项目的实施,加大湘江等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低排放煤炭技术、先进电网等新型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引导企业走绿色制造发展之路。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重点在造纸、纺织等行业推广清洁生产示范。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生产和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抓好钢铁、水泥、造纸、铁合金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加快淘汰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集中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严格投资管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部分行业过剩落后产能盲目发展,为先进产能发展腾出空间。
(五)要突出国际化发展,加快提升综合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动工业经济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我省工业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一要加大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工作力度。突出承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产业链关健环节和价值链核心环节项目,加快建立与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以国家级和省级服务外包基地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具有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骨干企业。二要加大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合作的工作力度。坚持招大引强、联大联强、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拓宽招商引资领域,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等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湖南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提高引进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率。三要加大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工作力度。坚持国内与国际市场、省内与省外市场、农村与城市市场相结合,大力支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一批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省外、境外设立营销和服务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内外商务对接活动,借助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开拓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大幅度提高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切实强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保障措施 立足新的起点加速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发展方略,合力推进工作落实,促进全省工业经济不断实现新的科学跨越发展。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工业经济发展是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战场。当前,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形成“四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统筹推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处于由重工业化阶段向高加工度化阶段过渡、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跨越、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进军的关健时期,总量规模迅速扩张,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集聚发展态势强劲,创新驱动能力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外部环境、支撑条件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科学分析国内外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准确把握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展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空间。
三要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要认真研究和吃透国家关于实施中部崛起、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三网融合等方面的政策,促进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对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两化”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工作予以重点支持。还要结合形势变化,不断完善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要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加快培育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化运营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要切实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力度,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加快打造一支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队伍。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加紧造就一支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庞大技工人才队伍。五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工业经济发展能力。要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善服务支撑体系。要强化煤电油运工作,提高要素保障能力。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全县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讲 篇5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20xx年全县新型城镇化推进暨住建国土工作会议。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国土、住建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县“两代”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及 20xx年全县国土、住建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20xx年全县国土、住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刚才, 张雄、黄波、胡伟同志分别作了工作报告 ,我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从今天安排部署的工作来看,这次会议明确的任务重,要求的时间紧,涉及的内容多,只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请大家紧盯目标,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取得成绩值得肯定
20xx年,全县住建国土系统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真抓实干,务实有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全县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后发赶超作出了新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肯定。
(一) 新型城镇化建设 提速增质
一是 今年3月,成立了县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徐德祥书记和王永胜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县级领导担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由分管城镇建设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县 政府办、发改局、民政局、建设局、国土局、财政局、公安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其他组成人员从有关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抽调 。
二是 提出了 “全域紫云、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和 “一城两星”的城镇组团格局。 倾力打造“五型”山地特色城市,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产城互动化、城镇人本化、农民市民化、乡村美丽化。
三是 建成了 生态乡镇格凸河示范小城镇 、紫云公园、松林公园、海子水上公园、紫云庄园 、紫云硐佛教文化公园 等六大城市公园 ;建成了 集商业、居住、旅游、生态为主体功能的翔宇城市之光、麒龙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项目 ; 新建了松山大道、海子大道、南环路等8条城市快道 ;建成了具有民族图腾意义的亚鲁王文化广场、羊场红色文化公园等文化活动场所。
四是 注重 改善民生,着力提升城镇化建设实效 ,我县 城区人口从20xx年的4.5万人增长到现在的8万余人,城镇化率从15.42%提升到38.33%, 20xx年上报城镇化率为44.06%, 城镇规模和承载力大幅提升。按照“以城带产”的思路,结合“四化”同步战略,相应规划了商业带动型、旅游发展带动型、石材产业带动型、山地高效农业带动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有效促进了工业、农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了火花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园区、格凸河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坝羊生态茶叶示范园区、达帮葡萄山地特色示范园区4个省级产业示范园区和一大批乡镇农业示范园区,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建成了格凸河镇格丼村、坝羊乡大坡村等一批省、市级示范新农村,镇村互动成效显著,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二)住房城乡建设成就斐然
一是 住有所居工作实现增比进位。20xx年,全县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共2974套,完成任务数的100%,共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2628亿元。按照国家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重大调整,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改造棚户区1734户。全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406户,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
二是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xx年完成城建基础设施投资27.97亿元,城市品位大大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升级,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成功承办了安顺市第五届新型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城市建设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三是 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经过努力争取,水塘镇成功升级省级示范小城镇,水塘示范小城镇实施“8+X”项目15个,完成示范小城镇项目投资4.83亿元,对我县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做好六项行动计划,完成小康房建设430户,并加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实现乡镇污水垃圾全覆盖的要求,不断加强督促检查。
(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 耕地保护有亮点。县人民政府研究出台了《紫云自治县千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管理办法》,耕地保护力度得到加大,这在全市属于首家,得到了市人民政府的肯定。土地整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年度内实施了火花二期等5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完成20xx年以前(含20xx年)实施土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验收,全县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实施土地开发项目17个,新增耕地指标3056.66亩,在保障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流转指标1050亩,收益1155万元。
二是 用地保障有亮点。在全县没有建设用地红斑的情况下,努力拓展用地空间,组织上报1个批次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报件;在严控建设用地指标的大环境下,争取到市级调整下达我县城镇村工矿建设用地指标180公顷,为全县近三年急需落地的141个建设项目解决了用地问题。
三是 资源管理有亮点。在全县启动了农村集中居住用地规划工作,县人民政府出台了《紫云自治县农村集中建房工作方案》,全县12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建立了集中建房示范点(板当未建立示范点),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对历年来过期、失效和未履行矿产资源管理义务的采矿权全部登报公告关闭注销,这在全县为首次;完成非煤矿山整合工作,全县非煤矿山采矿权从74宗减至24宗,矿山管理进一步规范。
四是 地灾防治有亮点。20xx年继续保持了全县无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县国土局通过与地质作业单位合作,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核查,核减无变化或无威胁地质灾害隐患点22处,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从20xx年末的162处降至20xx年末148处(20xx年新增8处),改写了全县地灾隐患点建立台账以来只增不减的历史。完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在没有项目支撑情况下投资106万元松山镇磨南村廉租房后山崩塌应急治理工程,组织申报获批白石岩岩上片区地质灾害连片治理项目(批复治理资金760万元)。
五是 国土改革有亮点。完成全县乡镇国土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改革,全县12个乡镇均组建了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和管理站并挂牌开始工作,县国土、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将相应的管理职责职权通过下放、委托等方式赋以乡镇履行。完成全县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组建并开展工作。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也是全县住房城乡建设和国土系统干部职工辛勤努力和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政府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 新型城镇化还处在探索阶段,在项目、政策和资金的整合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带动能力弱; 二是 城市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不够,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对违规建设查处力度不够; 三是 土地、矿产节约集约利用不够,依法用地和用矿意识淡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 四是 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下步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新目标、把握新定位、突出新重点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了重要转折期和提升期。全县上下尤其是住建、国土系统,必须提升理念、提升标准,各项工作必须细化、实化、具体化,进一步推进工作上水平。
20xx年我们面临的主要目标是:
(一) 把握着力点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 继续打好 “一二四” 攻坚战, 扎实 推进新城区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完成 392套公租房项目建设,其中:四大寨乡100套、猫云园区110套、水塘182套。完成4362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3599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其中:金菜园片区176户,团坡片区337户,水塘片区336户,猴场片区48户,白石岩片区916户,四大寨片区434户,猫营片区465户,板当片区39户,大营片区518户,达帮片区298户,火花片区18户,坝羊片区14户。 二是 加快产业支撑,带动城镇快速发展。围绕产业结构规划布局,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重点抓好石材等支柱产业, 全力打造好公路沿线观光农业和乡镇特色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蔬菜、茶叶、核桃、红芯薯、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 ,抓好旅游产业化, 逐步形成以格凸河为龙头,民族民间文化和民族乡村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业格局。 三是 要加快推进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工作,完善乡镇 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 四是 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配套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而言之,今年的住建工作要着重抓好几件事:1. 棚户区改造;2. 公租房建设;3. 农村危房改造;4.乡镇级以上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5. 住建、国土、规划职能机构划转,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认真履职;6. 加大“两违”执法打击力度,严格控制乱搭乱建,今年的“两违”要纳入年终目标考核。7.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新城区北部路网、排洪沟建设。
(二) 突出重点做好新常态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一 是 重点做好 耕地保护。 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切实履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确保20xx年末全县耕 地 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耕地红线不突破。 二是 重点做好用地保障。 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解决建设用地指标。 三是 重点做好矿山管理。 要继续做好非煤矿山整合工作,同时 做好已注销、关闭矿山的监督检查工作,完成矿山恢复治理工作任务。 四是 重点做好地灾 防治。强化监测预警、防灾演练、巡查排查、应急值守、应急处置和宣传培训, 筑牢县、乡、村(组) 三 级防灾网络 , 全面完成 20xx年度治理项目, 启动实施 20xx年度 治理项目。 五是 重点做好执法监管。要严格执行《紫云自治县千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管理办法》, 确保年 度 内 全县 违法占耕比例低于 10% ,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六是 重点做好扶贫攻坚。 结合国家大扶贫战略行动, 优先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项目建设用地 , 同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宅基地拆旧复垦方案,签订协议,并抓好落实;统筹安排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地质灾害搬迁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和资金,支持贫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收益用于易地扶贫搬迁 ,完成“ 为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1亩优质农田 ”的目标任务 。
三、贯彻新理念、落实新举措、迈上新台阶
20xx年我们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 要创新工作方式。省、市对我们的要求是严格的,是高标准的。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夯实业务基础,注重把握住方向、准确地定位,理清工作思路、科学谋划布局,形成以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以顶层设计和基础工作为支撑的总体工作布局,才能抓住新机遇,战胜新挑战。 二是 要创新投融资方式。 从需求侧来看,投资仍然是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吸引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及相关企业参与,形成政策支撑、金融机构融资支持、社会资本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的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模式。德贵副省长明确要求:要在示范试点上崇尚创新,要在投融资方式上崇尚创新。这对于我们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解决项目资金问题,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 三是 国土资源要由常规管理向创新驱动转变。要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和动态巡查,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加强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开发利用。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立”,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房屋产权等确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产权归属,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新途径。
(二)注重协调,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 在城市发展上注重协调。以城市综合体建设作为发动机,配置完善周边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是 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上注重协调。进一步丰富“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内涵,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解决好城乡统筹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落实大扶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 将城乡建设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要强化城市地下“生命线”工程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多措并举,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工作
深刻认识去库存是房地产工作的当务之急,进一步用好公积金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进货币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 20xx年,力争我县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以上,同时,要千方百计提高分配入住率。
(四)倡导绿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一要 在环境保护上倡导绿色,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集中整脏治乱,改善人居环境。努力使青山常在、碧水长留,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要 在产业发展上倡导绿色。大力推进建造方式创新,促进新型建筑建材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广钢结构建筑、绿色建筑建材,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三要 在文化传统上倡导绿色。要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增强人文感召力,做好山水文章,保护好民族村寨和传统村落等文化元素,传承好传统文化,让山村与城镇、自然与人文美美与共。
(五)强化城乡规划监管,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着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强化国土建设管理站的作用,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措施到位、运转有序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走出一条符合紫云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城乡发展之路。
(六)加强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
住建国土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所涉环节较多,与发改、财政、环保等诸多部门关系紧密,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良好协作,主动协调,无缝对接。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思和协作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发展。
(七)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强调指出: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近年的反腐败斗争情况来开,住建国土属于高危行业,出事最多。我们要圆满完成20xx年的各项工作,打好“十三五”开局战,需要我们住建国土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持续转变作风,持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一是 严格落实责任,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担子扛起来,以身作则,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底线”、“闯红灯”。强化质量终身责任,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和安全责任有关规定。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检查,继续开展以预防高处坠落、起重伤害、坍塌事故为重点内容的专项整治。 二是 加强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破立结合,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用制度约束权力,用制度管人、管事。 三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做到尊法于心、学法于脑、守法于纪、用法于行,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积极践行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八)加强新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住建国土工作政策性强,要求我们必须要熟悉政策,掌握上情和下情,采取多种形势,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住建国土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和监督。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平常工作中挖掘典型、塑造典型,用典型鼓舞人心、推动工作。对工作推进迟缓、执行不力的典型予以曝光,并限期整改落实。
春节将至,要切实做好建设领域安全生产、清理拖欠款及农民工工资等工作。确保行业稳定和社会和谐。
同志们,“十三五”及20xx年全县住建国土工作“冲锋号”已吹响,做好住建国土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我们要以“扣扣子”、“钉钉子”的精神狠抓工作推进和落实,为全县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作出新的贡献。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侧记】推荐阅读:
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07-15
四川工业09-17
四川卷高考作文题目:水的讨论06-04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四川)10-21
四川省林业工会2009年工作要点08-26
2022年四川省煤矿安全工作要点06-19
四川省农业生产统计工作规范08-01
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08-29
自贡市《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