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

2024-09-17

四川工业(精选11篇)

四川工业 篇1

2011年1月30日, 从四川省经信委获悉, 2011年, 四川省将加快建材工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该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据悉, 2010年, 在灾后重建3年目标2年就基本完成的推动下, 四川全省建材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据四川省统计局统计, 2010年四川全省建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 032.21亿元, 比2009年增长47.05%;实现利润73.23亿元, 比2009年增长34.42%。

四川省建材工业的主要产品是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2010年这些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四川全省累计生产水泥13 227万t, 比2009年同期增长56.51%, 增速名列全国第一, 产量位居全国第三;生产平板玻璃4 275.94万箱, 同比增长30.01%;生产建筑陶瓷8.37亿m2, 同比增长28.11%;生产标砖211.54亿块, 比2009年同期增长45.66%。

据四川省经信委有关人士透露, 尽管四川省建材工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但落后产能较多, 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大。仅从水泥行业来看, 2010年由于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产较多, 大量新增产能集中释放, 虽然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但价格却逐步走低, 直到2010年10月份以后才企稳回升, 使得行业利润比2009年仅略有增长。因此, 2011年四川省会多举措促进建材工业转变发展方式。 (摘自中国建材新闻网)

四川工业 篇2

学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宝轮镇,共有三个校区(一校区、二校区、成都校区),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在校生10000余名。学院致力于培养心智健全、定位准确、身体健康、技能精湛的技能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坚持“宽基础、多技能、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的教育目标;以培养预备技师、中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级资质的专业技术骨干为主要任务;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为已任;经过33多年的艰苦创业,学院由原来的厂校合一发展成为多元化、多层次、多学制办学,集技师培养、中高级技工教育、中专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培养、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核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物流服务与管理、机床切削加工、焊接加工、电子商务、铁道运输管理”等专业,拥有“机床切削加工(车工方向)、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电子设备应用与维修、焊接加工”五个省级重点专业和“高级电工、单片机、制冷制热、彩电智能、多媒体、数控、钳工、车工、焊接、模具”等实训中心50多个,并按国家授权对各专业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学院先后被评为“国家第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高级技工学校、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重点示范校、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全国首批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核工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劳务扶贫开发培训基地、四川省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基地、省级人才开发示范点、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单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劳务扶贫工程培训示范基地”等,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四川工业 篇3

因盛产甘蔗,计划经济时代白糖产量曾占全国一半,内江又有“甜城”美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江制糖业、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达,地区生产总值(GDP)仅次于成都重庆,在四川省有“内老三”之称。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内江,以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了“绿色蜕变”。一座湖岸相依、山水相连、“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正逐步孕育。

生态之变:

以绿带城,多点布局,生态绿地构建“城市之肺”

2月26日,行走在内江市中区交通乡红星村,漫山的绿意撩人,三三两两的村民,或盘坐在树下呼吸新鲜空气,或在花草中来回穿梭。

“以前这里是裸露的山头,现在全部披上绿装了。”村民肖大姐说。乡里现在近一半的面积都被森林覆盖着,“有了树,水土保的住,风景也好多了。”

红星村能有如此大的森林覆盖率,得益于内江实施的城周绿化工程。有数据显示,除了红星村,还有10个乡镇、50个村的545个山头也都告别“秃头”,新造林总面积超过1.2万亩。

“有专家测定,城周已经郁闭成林的4470余亩新造生态林,每天可为城市人民提供3350多吨的氧气。”内江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内江主要领导还会亲自带头,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到翠屏山、牛毛山、塔山、大小梁山等山体义务植树。

除了山,内江的绿化还向水延伸。

2011年,随着内江天宫堂水电站建成,一个长约21公里、面积7000余亩的城区“人工湖”形成。经过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人工湖”被定名为“甜城湖”。此后,两岸各长约10公里的亲水游览步道迅速成型,与河岸景观建设相映成辉,串成一条滨江生态景观长廊。

2011年6月,在甜城湖上,内江成功举办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此后每年,湖上都会定期举行大型龙舟赛事,吸引数十万人观看。而“甜城湖”的名字,也随赛事的举办被海内外知晓,成为内江重要的城市名片。

此外,占地500余亩的谢家河生态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川南最大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全长10里的“十里休闲长廊”,定位于乡村生态旅游,其内数十家特色农家乐,是市民们的休闲胜地,更是旅游收入的新增长点。规划公共绿地392.7公顷,建设谢家河公园、牛毛山公园、高铁站前公园等城市公园……

资料显示,近年来,内江绿地面积实现跨越式增长。以2008年到2012年为最,全市共投入资金6亿元,建成区绿地面积从600公顷增加到1387.08公顷,翻了一番有余。

今年两会前后,内江为自己定下更高目标:到2017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34%,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这意味着,内江新一轮“绿色征战”的号角,已正式吹响!

布局之变:

腾笼换鸟,减排降耗,挪出6成企业让地给“绿”

穿行在内江经济开发区的宽敞大道上,吸人眼球的,不仅是敞亮的现代厂房,还有错落有致的行道树,和散发浓浓绿意的青草坪。

如今的内江城区,“绿色”已成为主色调。而这,得益于内江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不断审时度势,以一系列措施逐步完善的空间布局。

“过去内江的企业,哪里方便就建在哪里,没有规划。”市经信委主任葛强说,那时,内江城区内大中型工业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集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这些企业的技术日趋落后,设备老化、对环境也影响很大。

此时,“腾笼换鸟”便应势而生。何谓“腾笼换鸟”?用内江人的话说,就是把落后产能、污染大、高能耗的企业“请”出城区,既给绿地腾出空间,又能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做大做强。

从200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企业从城区内搬出,截至去年5月,全市共有17个企业已实施或正实施搬迁入园。其中不乏凤凰煤机、金田光缆这些年产值过亿的企业。“关闭一批、技改一批,总共搬进园区的,占原来企业总数的6成,这些企业的原址,便改造成了园林民居、广场公园等。”

2013年10月,全市新一轮的“腾笼换鸟”工作启动,此次有55户工业企业需搬迁。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这些企业入园区发展。“不是简单地搬。而是要改、要变,舍弃过去陈旧的设备和过时的产品,最大限度实现减排

降耗。”

一批位于中心城区的排污企业被搬迁,城区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经过规划,仅3年时间,内江就抛出10个重点绿化工程,总投资超过2.5亿元,新增绿化面积4800多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飙升10个百分点。

伴随着城市布局的思维变革和企业搬迁中的低碳改造,内江工业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全市水环境质量正得到极大改善,城区空气质量级别连年在Ⅱ级(良好)以上,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明显提高……

内江人坚信,经过几年的努力,未来的内江,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地会更绿、空气会更清新,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必将屹立于川南大地。

产业之变:

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两“新”引领内江产业发展

内江的绿色征程并不仅是流露在一草一木,也不是简单的让地给绿,更体现在深层次的绿色发展之上。

作为老工业城市,制糖业和重工业曾是内江的发展支柱,这些主要靠物质资源消耗的产业,带给内江城区的最直接影响便是环境污染:沱江出境断面2004年以前常年是劣Ⅴ类水质,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最低仅占一半……

经历了原有产业结构的“重新洗牌”和探索新型产业的“转型阵痛”后,内江意识到,走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之路,是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2009年,内江引入中再生,投资30亿元,在垃圾回收处理集聚地“牛棚子”打造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一方面改善了环境,更形成了循环产业转型,建成西部惟一的“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2012年6月29日,年节约标煤量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的川威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点火投产。这是川威集团从“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的成功转型。

2013年3月27日,内江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点站,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首次达到60万千瓦满负荷运转,不仅标志世界火力发电和节能减排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意味着内江将继续领跑世界“绿色电站”的发展;刚刚结束的2013年,内江GDP达到1069.34亿元,正式跻身全省GDP“千亿俱乐部”。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多年来调整结构,“绿”意进取的成果。

而今年的内江“两会”上,“创新”和“高新”成为发展的关键词。“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的低碳转型目标,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随着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内江一、二产业强势崛起的同时,也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针对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吸收快、效益好等特点,内江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其中尤其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打造“四川电子商务第二城、川南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同时建设中国供销西部农产品物流园、川南城市配送中心,建设8个AAAA级旅游景区,发展现代旅游业……

当前,内江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大战略正成为内江新的发展引擎,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建设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幸福美丽内江的美好蓝图,正被勾勒地越发清晰!

坚持科学发展振兴四川农机工业 篇4

1 吉峰农机连锁公司销售各类农机产品的构成比例分析

四川吉峰农机连锁有限公司销售的各大类农机产品中,销售份额省外/省内比例为:单缸柴油机97.6%/2.4%,微耕机85%/15%,耕整机26.7%/77.3%,小四轮拖拉机0/100%, 脱粒机5%/95%, 大中型拖拉机88.6%/11.4%, 联合收割机90%/10%, 农用车及载货汽车40%/60%, 中小型工程机械100%/0。从本公司的销售数据来看,在四川区域市场,四川省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品在传统农机及小型农机产品的大类中,部分产品具有一定优势,小四轮拖拉机、脱粒机及农用车的优势比较明显,而单缸柴油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中小型工程机械等产品劣势凸显。这说明四川农机工业从传统农机向现代农装的结构性调整方面和农机生产企业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方面与省外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从以上数据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四川农机工业在迎来了巨大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众多国内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主动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学习和借鉴其他农机生产企业的先进经验,将是四川农机工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而且高效的途径。

2 省外先进农机生产企业的发展优势

2.1 逐步实现了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

低劳动力成本是国内企业国际竞争的一大优势,但随着对外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一优势已明显减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已是历史发展必然。

近年来,国内农机工业有了巨大发展,一些先知先觉的农机生产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逐步推出了一批批中高端农机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部分企业产品甚至已走出国门参与了全球竞争。

2.2 从重产品向重品牌转变,远离了单纯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的割喉式竞争旋涡

目前,大多省外先进农机生产企业都已实现了从重产品生产向重品牌建设的转变。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农机产品技术门槛低,模仿生产者进入,低价销售产品,扰乱市场,侵害正规生产企业利益和对农民用户极不负责的情况发生。品牌是产品差异化的载体,省外先进农机生产企业由于重视品牌建设,远离了单纯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的割喉式竞争,保障了农业工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

2.3 重视对新产品的研发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农民逐步地由温饱走向富裕,他们对农机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使用要求,而更多在于产品的使用简便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几十年一个农机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加之,产品周期越来越短,一些做大了的企业又有走向全国市场的战略需求,设计和制造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农机产品更是迫在眉捷。

2.4 加强与优势农机流通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优势叠加效应

省外优秀农机生产企业之所以做大、做强,走向全国市场,很多是和农机流通企业的紧密合作分不开的。农机生产企业的优势在于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农机流通企业的优势在于渠道建设和售前、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当前对专业化分工要求越来越来高,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加强整合,共同把农机行业小、散、乱的格局改变既是有利于企业,更是有利于社会的。

3 四川农机工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跨国品牌大量进入我国市场的新形势下,省内农机企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企业做成集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来实现利润增长,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2 积极与流通企业合作,优势互补,集中资源做正确的事

如果一个农机生产企业一方面调集资源去做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另一方面又将本来不多的资源分出一部分去做销售渠道的建设和维护,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它的结果很可能是一个也做不好。做企业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优势,能外包的尽量放出去,交给更专业的机构,这样才能在自己的领域更专业、更领先,也才能实现现有资源的产能最大化。

3.3 逐步实现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的转变

随着农机工业技术的发展,同类尤其是同型号的农机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逐渐趋于相同。消费者在选择农机产品时,必然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牌。企业只有提前做好品牌建设,通过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与同类产品相区分,真正实现品牌经济效益转化。

3.4 由做低端产品向做中高端产品转变

由于低端产品的技术门槛低,进入者多后,竞争激烈,利润变薄。价格竞争,到最后只能是损害规范经营的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利益,甚至危害整个农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农机生产企业由做低端产品向做高端产品的转变,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术门槛,而且由于技术含量的增加,利润也随之增加,在政策和市场需求上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方向。

3.5 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省内很多农机生产企业都带有浓厚的家族式管理色彩。家族式管理在某个历史时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做大,家庭成员的企业制度观念和管理知识,不能与企业发展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打破现有不适的管理机制,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学习先进,超越先进,才能在未来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3.6 农机行业的整合

资源的98%靠整合。资源的供应,未来将成为生产企业很关注的因数。通过整合农机生产行业,有助于淘汰一些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产能低的企业。通过对农机流通领域的整合,把一些规模小、没有能力承担售后服务和不负责任的销售商淘汰,从而规范市场,减少流通环节,既保证了市场秩序,方便主管部门监管,也维护了农民朋友的利益。

3.7 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近几年,四川省对农机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省内的农机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农机化水平较高的外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政府部门在方针政策上给予省内农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四川工业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搞好我省工业节能工作,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7〕8号)以及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加强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31号)的有关规定,为了规范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有效地发挥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用于推动我省工业节能工作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 资金使用原则和重点

第三条 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发挥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引导、推动作用,解决我省工业节能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目标,遵循公开透明、保障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

第四条 工业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使用方向:

(一)重点工业节能项目。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完成节能目标所实施的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支撑项目和示范项目,省、市节能监察和技术服务体系能力建设项目,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能源合同管理示范项目等给予补助。

(二)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对制定、发布鼓励发展工业节能技术工艺目录和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技术工艺目录,开展节能产品认定并定期发布《四川省节能产品目录》等给予支持,对举办推介会等多种形式的高效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机制推广给予支持。

(三)节能宣传和培训。对以工业节能为重点,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进行集中宣传、开展系列专题采访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节能宣传给予支持。对各地政府节能工作负责人、重点用能企业的负责人、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能源管理、能源统计、能源计量及节能基本知识等培训给予支持。

(四)信息和服务。对节能监测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维护、能源消耗动态监测分析及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和维护给予支持。对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和监测、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检测和节能诊断、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制定等技术服务等给予支持。对提高依法节能管理能力,制定节能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等相关工作给予支持。

(五)表彰和奖励。以省政府的名义对有关基层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在节能工作中表现突出、节能目标任务完成好、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其它与工业节能相关的支出。

第三章 资金申报与下达

第五条 申请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补助的申报单位必须在四川省境内注册,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企业管理规范,有健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

(三)项目内容符合“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要求,实施后具有突出的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效益。

第六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项目,地方企业向同级经委和财政局提交资金申请报告和有关附件材料,同级经委会同财政局联合审核后,汇总逐级上报省经委和省财政厅(扩权试点县(市)直接上报,同时抄送所在地市经委、财政局);省属企业直接报送省经委和省财政厅。

第七条 申请单位需提交的有关材料。

1、《四川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环评批复文件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5、省财政厅和省经委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八条 省经委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审查,并根据专家出具的审查意见、资金到位和项目实施情况,提出资金支持的项目和补助金额计划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根据预算资金安排情况进行审核后,与省经委联合行文下达资金计划。

第九条 省财政厅根据正式下达的资金计划,按预算资金拨付程序及时办理拨付资金的手续。相关财政部门根据项目或工作进度情况,及时拨付资金。

第四章 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条 各地经委对项目的真实性、资金落实情况、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负责并进行管理和监督;会同财政局严格审查企业上报的项目申报材料,保证项目和有关附件的真实性。督促企业按计划进行项目建设,保证竣工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在建项目按计划完成投资,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如期开工建设。

各地经委和财政局审查后上报的有关材料如存在弄虚作假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各地财政部门负责对企业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进行监督,严防资金流失和挪用。

第十二条 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经委要会同财政局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项目建设进度、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重大问题需及时上报省经委和财政厅。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企业必须保证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资金计划下达企业后,企业不能按计划实施或建设内容、投资方案有重大调整的项目,应按原申报程序逐级上报省经委和省财政厅,经审批后按批复意见执行。凡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的,停止受理企业项目申报,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凡使用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企业,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写出完工报告,向同级经委专题报告项目实施情况、效果和工业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的自查情况,并出具相关资料和凭证,地方企业的情况由各市、州经委审核汇总后报省经委。

第十五条 省经委组织或委托市(州)、扩权试点县(市)经委、财政局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是: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节能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第十六条 工业节能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

由截留和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地方、企业、有关人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七条 各地经委、财政部门和用款单位应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规范管理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经委负责解释。

四川工业 篇6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2010年四川省化学工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8%(四川省统计局,2010)。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化学工业长期以来都是四川省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有效推进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化学工业的整体能耗物耗水平高,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副产品生成(姚日生,2008)。结合四川省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数据采集困难,已有的评估指标体系操作性不强,本文尝试从循环经济理论人手,构建简单可行的化学工业产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二、化学工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设计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对一定时期内循环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测定,并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系列指标的总称(王颖,2010)。

根据化学工业产业的特点,化学工业生产应该重点对资源回收率、清洁生产、生态恢复措施、副产品利用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对循环经济进行评价,主要是指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建议。

依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同时还要考虑指标容易量化、数据容易获得的原则,本文构建如表1所示的化学工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将评价指标体系按指标的大小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目标层一准则层一措施层。其中目标层是指四川省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准则层包括4类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资源循环再利用指标、污染排放与控制指标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分别用N1,N2,N3,N4表示,其余第三层的具体指标等29个均为措施层,

其中,资源利用效率指标(N1)反映了物质能量投入的利用水平;资源循环再利用指标(N2)反映了废物资源化的水平;污染排放与控制指标(N3)主要是从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和对污染的控制治理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反映了当前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其数值越低说明生态环境越好,污染物控制治理指标反映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强度;生态环境质量指标(N4)是衡量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的硬指标。

三、四川省循环经济的评价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法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计算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省2006~2010年统计年鉴和环保局的统计资料。

1.构造判断矩阵

针对上一层次的指标,对下一层次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相互比较,构造判断矩阵。本文采用1-9的标度对准则层和措施层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的相互比较。判断矩阵的个数目标层和准则层的指标个数决定,本文有5个判断矩阵。

两两相互比较的资料收集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而得,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回收率95%。

2.层次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的重要性比较值,对各判断矩阵进行随机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用CR表示。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经计算,第一层次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判断矩阵的CR=0.025,资源循环再利用指标判断矩阵的CR=0.0649,污染排放与控制指标判断矩阵的CR=0.0324,生态环境发展指标判断矩阵的CR=0.0311。所有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计算所有指标的层次总排列,结果见表2所示。

根据准则层排序结果可见,对循环经济影响最大的指标依次是:资源循环再利用、资源利用效率、污染排放与控制和生态环境质量。由此可见,四川省资源循环利用率较低,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必须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建设力度。为了更好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下面结合措施各指标的客观数据和指标权重,具体分析每一个准则层的评估值在近5年的变化趋势。

3.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结论

通过计算综合指标以判断四川省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对经处理后的客观数据计算综合评价系数Y。

Y=K·W

上式中,w为措施层因素得分值向量;K1为该年度指标的权重向量。根据2006~2010年四川省的统计数据,可得出化学工业循环经济评估值。该值在2006~201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四川省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省政府对此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但具体分析各年的变化,可以发现,从2006~2008年,该分值有小幅下滑,说明这个阶段不太重视清洁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到2009年,综合评价得分为0.418,说明四川省的化学工业循环经济有了一个质的变化,通过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利用量、污染减排和循环利用“三废”以及加强环境保护投入力度等提高了化学工业的绿色生产能力;2010年比2011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说明我省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且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施政方案将工业化学循环经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循环经济的评价,除了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以外,还应对每个指标进行独立评价。如全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本省各地区历史最好水平,延伸指标(与工业循环经济的某些指标数据产生的原因相同,但是计算方法不同的指标)等作为评价标准。将计算指标与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当前效果。由于篇幅所限,这将作为我们将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统计局,2010年四川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姚日生,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循环经济[J],安徽化工,2008(3):56-58

四川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水平评析 篇7

关键词: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工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工业经济平均以国民经济两倍的速度增长, 为我国经济由最不发达水平发展到中下等发达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西部内陆省份的四川, 与1978年相比, 200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倍, 工业增加值则增长了30.96倍, 工业增加值占四川全省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9%上升到2008年的35%, 工业的发展在四川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工业经济的载体就是工业企业, 要发展工业经济, 就必须发展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因此, 本文以四川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发展水平, 这对于四川的经济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

根据指标选取的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简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 选取了10个指标进行分析 (表1) 。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9》。由于统计年鉴上给出的是各市州所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汇总数据, 为了准确地衡量各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在分析中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 具体的处理方式是:用各指标汇总数据除以企业数, 所得结果作为统计分析的数据。

二、因子分析过程

1、检验变量组是否适宜做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 首先需要对原有变量做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或者进行相关分析, 看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 得到KOM值为0.728, 超过了0.7, 适宜做因子分析。同时, 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 小于1%, 说明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也适宜做因子分析。

2、提取因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根据特征根大于1以及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5%的原则, 选取了3个因子, 3个因子特征根分别为6.728、1.194、1.098, 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7.284%、11.936%、10.983%, 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0.203%, 说明所选的3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方差的90%以上, 只有极少的方差没有解释, 解释效果很好。

前3个特征值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由于公因子的解释意义不很明确, 因此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 依据主成分的顺序, 按照载荷的大小排序。

公因子F1对企业总负债、流动负债、总资产、流动资产有较大载荷。负债是企业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在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它也属于资产中的一种, 所以公因子F1可以解释为资产水平因子。

公因子F2对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年平均从业人员数有较大载荷, 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企业主营业务能力, 所以公因子F2可以解释为主营业务水平因子。

公因子F3对企业总利润有较大载荷, 这项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所以公因子F3可以解释为盈利水平因子。

3、计算因子得分。

建立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可以计算出各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在各因子上的得分。 (表2) 最后根据各市州每个因子得分值,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 就可得出各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

三、结果评析及建议

在资产水平因子上, 遥遥领先的是攀枝花市的工业企业, 说明该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较为充足, 资产运用更为宽松。德阳、绵阳、自贡等市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水平接近, 在全省处于上游的位置, 但是与攀枝花的差距大, 要提高综合水平, 这方面还有拓展空间。而阿坝、雅安、巴中、眉山、凉山、南充、广安、广元等市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水平较低, 资产是它们的弱项, 对于综合水平影响很大, 这些市州的相关工业企业需要大大加强资产实力。

在主营业务水平因子上, 雅安处于领先位置, 与第二名的资阳拉开了差距, 说明该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生产能力强, 对于其综合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贡、攀枝花等市州该项因子得分位居三、四名, 相对于其他市州, 它们的主营业务生产水平也较高。但是, 巴中、广安、乐山、泸州、德阳、眉山、广元等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要提高它们的综合水平, 主营业务是突破口。

在盈利水平因子上, 得分最高的是成都, 其次是宜宾、雅安、攀枝花、内江、德阳, 这些市州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高, 盈利能力强, 对于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但是, 阿坝、乐山、绵阳、眉山、自贡、广安等市州该项因子的得分较低, 这些市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应该在如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上想办法。

在综合得分上, 攀枝花最高, 其在各因子得分上也都较高, 要继续提高其综合水平, 主营业务可以作为重点。雅安、德阳、宜宾、自贡、绵阳分居二至六名, 在四川省内居于前列, 但是雅安的资产水平、德阳的主营业务水平、自贡和绵阳的盈利水平却是它们的“瘸腿”, 这些上去了, 会大大提高它们的综合水平。阿坝、巴中、眉山、广安、凉山、乐山等综合得分较低, 主要在于它们的各项因子得分都不高, 要提高它们的综合水平, 需要在各方面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的省会成都, 综合得分排名第八, 居于四川省的中游, 说明其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 从各因子得分看, 主要是由于资产水平和主营业务水平居于中游所致, 但盈利水平却领先于其他各市州, 这是它的优势, 说明它的发展潜力巨大, 当然要从整体上提高其综合水平, 还需要在前两项因子上采取切实的措施。

综上, 通过因子分析, 得出了各主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对于各市州相关人士认识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及其优势、劣势, 提供了一条途径。最后,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市州采取措施, 提高其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四川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于秀林, 任雪松编著.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

[3]马庆国著.管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4]宋焕斌, 孙鸿鹏.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经济实力比较[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7.12.

四川省中药工业竞争力分析 篇8

1. 1 工业总产值

2006 年至2011 年, 四川中药工业总产值从100. 10 亿元增长至407. 85 亿元, 增长307. 44% , 较2010 增长41. 63% , 居全国第2 位, 见图1。

1. 2 工业销售收入

2006 年至2011 年, 四川中药工业销售收入从84. 88 亿元增长至377. 49 亿元, 增长344. 73% , 较2010 增长36. 21% , 居全国第2 位, 见图2。

1. 3 工业利润

2006 年至2011 年, 四川省中药工业实现利润从6. 23 亿元增长至31. 58 亿元, 增长406. 90% , 较2010 增长30. 98% , 居全国第3 位, 见图3。

1. 4 工业利税

2006 年至2011 年, 四川省中药工业实现利税从11. 57 亿元增长至55. 94 亿元, 增长383. 49% , 较2010 增长32. 75% , 居全国第3 位, 见图4。

1. 5 工业资产

2006 年至2011 年, 四川省中药工业资产从120. 93 亿元增长至231. 12 亿元, 增长90. 29% , 较2010 增长21. 81% , 居全国第5 位, 见图5。

2 四川中药工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2. 1 中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

四川中药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 中药教学、科研开发实力雄厚, 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产品, 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从2006 ~ 2010 年, 我省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07% , 中药工业产业迎来“朝阳”的发展期。以2010 年为例, 四川省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287. 96 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同比增长33. 29% 。其中, 中成药工业产值为182. 52 亿元, 同比增长33. 50% , 居全国第四位; 中药饮片工业产值为105. 44 亿元, 同比增长32. 93% , 居全国第一位[1], 见表1。

据2011 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统计, 四川省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为407. 85 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较2010 年增长41. 63% 。中成药工业产值为272. 99 亿元, 较2010 年增长49. 57% , 由2010 年全国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中药饮片工业产值为134. 86 亿元, 较2010 年增长27. 90% , 居全国第一位[2]。四川省中药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速度较快,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达到了41. 63% , 这说明四川中药工业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单位:亿元)

注: 数据来源2010 中国医药统计年报[3]

2. 2 中成药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分析

四川省中成药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产品销售率、总资产贡献率、百元固定资产实现总产值及实现利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指标, 各项指标与江苏、山东、广东等医药工业强省大体相当; 中药企业亏损面也相对较低, 低于全国9. 47 个百分点。但我省中成药工业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 高于全国11. 17 个百分点, 达到了52. 42% , 高于其他主要省份, 中成药工业发展面临一定风险 ( 见下表2) 。总体而言, 四川省中成药工业产销衔接较好, 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注: 数据来源2010 中国医药统计年报[3]

2. 3 中药饮片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分析

四川省中药饮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总资产贡献率、百元固定资产实现总产值及实现利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指标, 分别低0. 22、4. 07% 、88. 6 元、12. 07 元, 与江苏、山东、广东等医药工业强省有一定差距, 这说明四川省中药饮片工业规模虽居全国第一, 但市场整体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相对较弱, 产业规模粗放型形态并未改变, 产品经济效益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见下表3。

注: 数据来源2010 中国医药统计年报[3]

3 四川中药工业竞争力总体评价

从以上四川省中药工业发展现状及与江苏、山东、广东、云南等7 省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四川省中药工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 呈逐年上升趋势, 连续6 年位居全国前列。在中成药工业方面, 各项经济指标与江苏、山东、广东等医药工业强省大体相当, 产销衔接较好, 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在中药饮片工业方面, 部分经济综合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省中药饮片工业规模虽居全国第一, 但经济效益整体水平并不高, 产业规模粗放型形态并未改变, 还需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能力。

4 结语

中药工业竞争力由自然资源、科技与人才资源、金融与政策支持三个比较优势要素以及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产业链关联度、机会与挑战、政府角色八个竞争优势要素构成, 各要素间相互关联[4]。四川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该领域的比较优势, 通过加强中药工业“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 强化资源整合, 提升产业集聚, 完善体制机制等措施, 加快中药工业产业的升级转型,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整体提高四川中药工业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竞争水平。

摘要:对四川中药工业的生产、销售、利润与利税、资产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分析, 并主要对四川2010年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产业与吉林、江苏、山东、广东、云南等7省进行横向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 四川省中药工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 呈逐年上升趋势, 居全国前列。但部分综合性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明四川省中药工业规模虽大, 但市场整体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并不高, 产业规模粗放型形态并未改变, 行业竞争力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中药工业,中成药,中药饮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四川医药.2010年四川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R].2011, (3) :2-3.

[2]四川医药.2011年四川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R].2012, (3) :4-5.

[3]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中国医药统计年报 (综合册) .2011:479-559.

四川工业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四川油气田各二级单位(包括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庆钻探公司川渝地区单位),共计58个。

1.2方法

1.2.1调查方式及内

容编制调查表,采用现场调查方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所属行业、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原辅料、职业病危害名称及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卫生防护设施状况、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状况等。

1.2.2质量控制

使用统一表格,统一培训调查员,在预调查后,改进调查表不足项目,而后开始进行全面现场调查。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四川油气田58家单位,有生产工人52 152人,其中男女工之比为2.79∶1。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共有35家,占调查企业数的60.3%。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17 117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2.8%。

2.2四川油气田各单位职业卫生组织设立情况

四川油气田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35家单位虽设有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但未设置职业卫生专职管理机构,部分单位有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各单位均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2.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四川油气田所有新建项目均进行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工作。评价率为100%。

2.4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分布情况

以石油天然气采输最多,占54.4%;其次为钻井勘探,占20.9%。见表1。

2.5 2009年四川油气田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职业危害接触人数为17 117人,体检人数10 765人,体检率为62.9%;职业健康检查率最高的为化工单位;其次为油气采输、销售、机械制造,较低的是钻井勘探,公事管理、油田建设等单位。见表2。

2.6四川油气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此次调查显示,应检职业病危害因素点6866个,实际检测6603个,检测率为96.2%。其中职业病危害检测率最高的为销售、油气采输、钻井勘探、机械制造等单位,检测率较低的为油田建设、公事管理、化工以及其他单位。四川油气田职业病危害因素采输单位、化工、销售的场所检测合格率较高,分别是99.7%、98.8%、98.8%;钻井勘探较低,为57.5%。见表3。

2.7四川油气田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种类及接触人员情况

此次调查显示,四川油气田职业病危害因素涉及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3大类27种,许多二级单位多种危害因素并存。

生产性粉尘有泥浆尘、电焊尘、水泥尘、铸造粉尘等,主要存在于钻井、油田建设、机械铸造和机械加工等行业。接触粉尘的职工1796人,占10.5%。

毒物有15种,包括硫化氢、苯及其同系物、汽油、甲醇、氨、二氧化硫、铅及其化合物等,主要存在于石油天然气采输、炼油、化工、脱硫、机械加工等行业。接触生产性毒物的职工9750人,占57%。

物理因素以噪声、高温为主,主要存在于石油钻探、物探、机加工、化工等行业。许多职工同时接触粉尘、毒物等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物理因素的职工5571人,占32.5%。

3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工业企业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以上措施,是为了完善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为的是强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本次调查显示,四川油气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35家单位均有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但未设置职业卫生专职管理机构,部分单位没有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所有单位均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这表明,进一步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体制是四川油气田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是职业病二级预防中的关键环节。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浓度或强度)、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可为相关行政部门执法提供依据,实行工作场所分类管理,治理职业病危害。本次调查显示,四川油气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较高,表明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较重视。

《职业病防治法》强调,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本次调查显示,四川油气田的钻井勘探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达标率较低,特别是钻井柴油机噪声超标严重,需要引起重视,需加大其治理力度。

《职业病防治法》提到,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健康检查目的是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分清责任;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该工种作业,为劳动者的岗位安排提供依据。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劳动者进行动态健康观察;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本次调查显示,化工、机械制造体检率最高,油气采输,钻井勘探,公事管理、油田建设的体检率较低,其中主要原因是后者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多为野外、流动性质,交通不便,致使体检队不能到达,各单位应加大职业病危害的宣传力度,改进体检方式,开辟多种渠道的体检方式,方便员工体检。

另外,有些职业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效应是远期的,这类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是缓慢的,人体的病理进程也是缓慢的,其健康损害后果出现较晚,甚至在劳动者离开该作业环境的10~30a以后才出现。如粉尘作业与尘肺,放射工作人员与白血病、肿瘤,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因此,还需要对接触这些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后的医学观察。2009年,四川油气田体检出职业禁忌人员99人。这些病例说明了职业健康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预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装置。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特殊用品,这些用品能消除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本次调查显示,四川油气田各单位应配备的防护用品数量基本达到要求,但有67.2%的单位未配备警示标识,且有部分单位未配备足够的防护设施,有的配备的设施也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排风扇不运转或部分不运转等,消声器效果较差,一些单位虽然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但却是一般纱布手套、普通耳塞、普通工作服和纱布口罩等,不能有效防尘防毒。还有小部分单位的生产环境较差。这些情况满足不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需要。防护设施效果差及低使用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安全和职工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四川油气田职业病防治管理体制有待健全,提高所有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势在必行,要让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都应使用有效的防护设施,特别需要加大对职业危害超标场所的治理力度。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和广度,使各基层单位都能知法懂法守法。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管体制及协调工作机制,使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目的 为掌握四川油气田工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使用统一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四川油气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35家,存在职业危病害因素27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17 117人;所有单位均进行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2009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平均为96.2%,体检人员覆盖率平均仅为62.9%;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率为94.7%,防护设施配备率为70%,警示标识配备率为32.8%。结论 四川油气田工业企业,应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率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都应有效使用防护设施。相关部门要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管体制及协调工作机制。

关键词: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

参考文献

[1]孙继东,赵艳华,陈和平,等.北京市怀柔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J].职业与健康,2007,6(11):892-894.

四川工业 篇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伴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到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赢”的战略目标, 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能够从机制上消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循环经济, 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向来生等 (2007) 认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涵盖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 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只有建立了科学、严密、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才能利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 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服务。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具体可分为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功能团。王峻岭等 (2007) 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钢铁工业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他们构建了一套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的发展做出评价, 并得出了以环境为视角, 通过改善发展的环境因素, 达到发展河北省钢铁工业循环经济的目的。杨昌明等 (2011)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对某省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支持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某省发展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从以上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 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量化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量化研究的最重要的环节,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模糊评价法广泛的被各学者所采用。

虽然上述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结果对指导研究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参考意义, 但不具有通用性。因此, 应根据各地区的发展实际进行相应的评价, 构建真正符合指标构建原则, 又可获得长期数据且便于考核的指标体系,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经济、社会、环境的多元角度考虑, 从各个控制层面构建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旨在建立面向规划和管理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循环经济规划目标进行模糊评价。

1 四川省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

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分析与评价工作的基础, 它规定了评价的具体内容, 揭示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对工业循环经济分析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依据, 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 对一定时期内循环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测定, 并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系列指标的总称。

围绕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本文构建了如下工业循环经济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分别把经济效益、环境治理、能源消耗、再利用、销售和消费、社会指标、污染排放作为四川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的子系统, 然后分别确定每一个子系统所包含的一级、二级指标。上述三层共同构成四川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 经济效益子系统。一级指标为经济效果指标, 二级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率。

2) 环境治理子系统。一级指标为环境成本指标, 二级指标包括:万元产值三废治理费用、污染治理总投资。

3) 能源消耗子系统。一级指标为能源指标, 二级指标包括:万元产值能耗, 万元产值水耗。

4) 再利用子系统。一级指标为生产过程指标, 二级指标包括: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工业水重复使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环保设备设施数。

5) 销售和消费子系统。一级指标为:销售和消费指标, 二级指标包括:包装可回收性、售后服务、绿色使用。

6) 社会指标子系统。一级指标为社会指标, 二级指标包括:职工环保意识、管理人员环保意识、公众对企业绿色形象的认识。

7) 污染排放子系统。一级指标为环境指标, 二级指标包括: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的比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

2 四川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方法选择

2.1 模糊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基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基础的一种评价技术, 是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估法FC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能较好的用于涉及多个模糊因素的综合评估方法。在复杂的系统中, 需要考虑的因素往往很多, 因素还要分成若干层次, 形成评判树状结构, 对各层次的因素划分评判等级, 各层次划分的评判等级数目应相同, 上一层次与下一层次划分的评判等级要有单一的对应关系, 以便数学处理运算, 并确定各因子的隶属函数, 求得各层次的模糊矩阵。评判顺序为:首先进行最低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 其次由最低层次的评判结果构成上一层次的模糊矩阵, 再进行上一层次的模糊综合, 循此自底而上逐层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可得到系统总体的综合评判结果。

2.2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主观预测方法。它以书面形式背对背地分轮征求和汇总专家意见, 通过中间人或协调员把第一轮预测过程中专家们各自提出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归纳后反馈给他们。德尔菲预测法的特点是匿名性、反馈性和统计性。在本文中确定专家人数为10人。采用发邮件的方式进行咨询。具体做法是每位专家对表1中评价对象的内在因素的很好、较好、一般、较差的对应处打钩, 并且只能打一处;再对所有有效填表各项进行统计和归一化处理, 得到对应的隶属度。

2.3 层次分析法

因子权重的确定。各级因子指标的权重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A.L.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 (AHP法) 的主要特点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科学处理, 此更适应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的情况, 较为准确地反映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结合专家预测法, 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工业循环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因子权重值计算如表2所示。

3 四川省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四川省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7, 185.48亿元, 工业总产值为7, 431.45亿元, 工业总产值比上年5, 678.24亿元增加了30.8%, 职工工资总额为24, 756, 815万元, 比上年增加率为19.1%, 全省污染治理总投入为1, 036, 098.3万元。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为96, 190.6万元。四川省在2010年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为12, 939万元, 产值能耗为6, 677千瓦时, 万元产值水耗为585立方米, 万元产值“三废”处理费用为57.88元,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为194, 881.3亿元, 工业废水重复使用率为77.7%, 工业固体综合利用量为2, 511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7.5%。环保设施数为13, 689套。2010年全年, 四川省境内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的比率为88.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9%,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3.2%。

应用上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 采用专家评判法对该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做出评价。对10位专家的有效评价结果进行统计, 可得到对应的评价矩阵和权重向量。

由表1得到评价矩阵为:

因为Bi=Ai×Ri, 所以通过矩阵计算可得

B1= (0.3000, 0.4000, 0.2500, 0.0500) ,

B2= (0.1920, 0.4620, 0.2920, 0.0540) ,

B3= (0.0000, 0.3000, 0.4500, 0.2500) ,

B4= (0.1484, 0.3264, 0.3552, 0.1700) ,

B5= (0.1342, 0.1716, 0.2600, 0.1342) ,

B6= (0.1777, 0.3331, 0.4094, 0.0798) ,

B7= (0.2312, 0.3666, 0.3022, 0.1000) 。

将上述判定向量作为上一层的模糊评价矩阵R, 则二级综合评价为B=A×R= (0.1376, 0.3339, 0.3653, 0.1225) 。

根据以上10位专家的综合评价结果, 因为η1=100, η2=80, η3=60, η4=40。所以根据评价矩阵B可得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7.29。则可对四川省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为一般。

4 意见与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四川省资源循环利用率较低, 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必须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建设力度。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大力推进产业链内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 将废旧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 全面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实现冶金、能源、建材、化工、食品、电子等重要产业的内部循环。可以构建如下产业链:粉煤灰废渣及建垃圾循环利用产业链、废旧金属回收利用产业链、废水处理与中水回用产业链、集中供热及余热利用产业链、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回收产业链、废旧塑料和橡胶回收利用产业链、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及回收利用产业链、废旧机电再制造利用产业链、废纸回收利用产业链。

摘要:本文重点从四川省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水平出发, 考虑了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因素, 建立了一套针对四川省工业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整体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四川省工业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整体水平做出综合评价, 从整体上判断一个四川工业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水平。并根据综合评价得出的结果, 对四川省提高实施循环经济的水平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工业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元炯亮.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环境保护, 2003;3:4~5.

[2]向来生, 郭亚军, 孙磊, 陈明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3:14~15.

[3]王俊岭, 赵瑞芬, 王贤.河北省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环境模糊综合评价.生态经济, 2011;10:2~3.

[4]杨昌明, 曹代功, 张波.区域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支持力评价及分析.中国矿业, 2011;20:7~8.

[5]王军生.区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8;23 (9) :55-56.

[6]冯华, 宋振湖.中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 (3) :44-45.

[7]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四川工业 篇11

关键词:钢铁工业,GMDH,发展策略

四川钢铁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经过建国以来的发展,四川已成为全国生产钢铁的大省,但不是强省。2005年,我省钢铁行业生产能力为1320万吨,实际钢产量1094万吨。而在2005年四川对钢铁的需求达到1300万吨,发展步伐与东部其他地区相比却相对较缓,特别是上海,在宝钢的引领下钢铁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是否能找到影响四川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关系到能否找到适合四川钢铁工业发展的合适策略。

本文将运用G M D H方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四川钢铁工业发展的策略进行思考。

一、GMDH算法原理

G M D H也叫做数据分组处理技术。若系统有m个输入变量x1x2……,xm;输出为Y。G M D H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输入与输出关系的模型。该模型一般为复杂非线性模型。

一种最简单建立模型的方法就是f的形式已知,系数待定,我们可以通过非线性参数估计去确定模型。但是f的形式往往是复杂未知的。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用volterra级数展开的多项式去逼近f:

这样的多项式随着次数和变量个数的增加,其项数也急剧增加,因而很难确定。然而这个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允许参加计算的变量个数多,而且多项式也不复杂。其原理就是为了得到最终的完全实现式(2.1),可先分层考虑一系列的“部分实现”。所谓部分实现就是由任意两个输入变量构成的二元二次完全多项式函数。该函数可用输入输出的数据确定。

通过最小二乘法使均方误差最小来确定系数…, 5。第一层共有m (m-1) /2个部分实现, 即:

, 在第一层用输入输出数据得到各个部分实现, 将留下的好的部分实现 (通过某种外补充准则) 作为下一层部分实现的输入, 作为第二层的部分实现。

这样每层都通过一定的外补充原则保留部分好的实现,舍去一部分坏的实现,一层层的进行下去,直到找到近似程度满意的部分实现为止,而最后这个部分实现就是所求的完全实现。

二、运用GMDH方法建立钢铁行业竞争力模型

1、输入指标的确定

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而且对于具体不同的产业,其影响因素也会有比较大的不同。GMDH方法建模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在建模过程中部分地消除建模者的参与,而赋予计算机选择的充分自由。建模者要完成的仅仅是提供原始数据、外准则及运算的顺序。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钢铁行业的特点选取比较多的备筛选经济指标作为自组织建模输入指标。最后根据建立的模型建立我们的关于四川钢铁行业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这里我们选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组成,分别是: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技术竞争力、资本竞争力,我们再加上一个确实存在的、但是学者们几乎没有研究过的一组指标——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指标,一共5个一级指标作为我们的自组织建模输入指标。而这些一级指标又各自展开,共形成17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率、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率、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比重。记为x1、x2….x17。

2、输出指标的确定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综合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总量指标。而某个产业的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所以在进行影响四川省钢铁产业竞争力自组织建模的时候,以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作为模型的输出是合适的,同时也是合理的。

它是以各单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实用数值分别除以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并乘以各自权数,加总后除以总权数求得。新指标体系由7项指标组成,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以7个单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实际数值分别除以该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并乘以各自权数,加总后除以总权数求得。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

3、模型的建立

选取四川省1996年-2005年和上海市1996年-2005年共20年的钢铁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 通过计算得到17个输入指标的20组值:而直接通过计算得到的指标值的量纲不是都相同, 在这里还要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样, 选取1996年-2005年四川和

同样,选取1996年-2005年四川和上海每一年相应的钢铁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我们把这20组(四川10组、上海》10组)钢铁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作为我们建立钢铁行业竞争力自组织模型的输出

运用G M D H软件(k n o w l e d g e miner),计算机筛选出最优复杂度模型:

分析这个模型,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系数最大,为0.812535,说明这个因素对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最大的,目前世界工业的发展已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然后就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中大型企业的比重这个影响因素,它的系数达到了0.465456,当前四川乃至中国钢铁行业都存在产业集中度偏低而导致的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所以大型企业的比重越大,那么产业集中度也自然的会提高,竞争力也会随之加强。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这个影响因素的系数是0.183657,说明此因素对钢铁行业的产业竞争力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钢铁行业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设备及其资金的投入要求非常大,特别是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又进一步加大了对钢铁企业资金投入的要求。而资本雄厚正好是国有经济的优势,所以这一影响因素在当前形势下的钢铁工业行业的竞争力提升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分量。

总资产贡献率在模型中的系数为0.138683,其对钢铁行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不小。而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率、固定资产净值这3个影响因素的系数不是很大,但对钢铁行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中大型企业的比重这两个影响因素对钢铁行业的产业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在前人的研究中,很少有从这个视角进行思考的。

4、四川钢铁工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基于上面的分析,四川省钢铁工业今后的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四川钢铁行业国有经济应该加大投资或者控股,继续增大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

第二,四川钢铁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该加快内部重组或者对其他一些钢铁企业的并购,进一步增大行业内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的比重,提高四川钢铁产业集中度。

第三,发挥龙头带动力,提高产业集中度。考虑把国有企业攀钢集团发展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竞争力的超大型企业,以此进一步带动四川钢铁产业的发展。

第四,优化四川省钢铁产业特别是其国有经济的空间布局。四川省自身的地理位置导致了交通的不便,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布局来弥补,把企业迁往城区外铁路、水运方便或者靠近省内产矿区的区域。

第五,四川省钢铁产业特别是其国有经济暂时不要在产量上扩张,主要以区域内矿石的可持续供应能力确定产量。

第六,进一步调整四川钢铁产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培育企业的优质产品,发展需求大、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品种及关键的特殊钢品种。

第七,进行四川钢铁产业的工艺技术装备结构调整。

第八,整合四川省钢铁产业上下游企业。

参考文献

[1]、周博.解读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J].北京统计, 2003-08

[2]、田书华.产业集中度低中国钢铁业的顽疾[J].中国投资, 2005, (6)

上一篇:多媒体初中政治下一篇:才子佳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