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山水(精选12篇)
武夷山的山水 篇1
游瑰丽的武夷山水游记作文
8月17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次列车去武夷游玩。
一路上,风景秀丽,我们尽情享受着优美的风光,已经忘记了一切疲劳。随着火车地颠簸,我们昏昏欲睡了。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从我整理了好久的.小背包里拿出一点肯德鸡,很有味地吃了起来,很快,就到了武夷。
我们乘3辆大巴来到美海华美达大酒店。整理好行李后随即来到海拔2158米的黄岗山游览。啊!一路风光真好!有潺潺的、清透见底的小溪;有葱翠的树木;有奇形怪状的石;有新鲜的、凉爽的空气。这一路,不仅游览了这些,还有桐木峡谷风光、桃源峪天然氧吧、三港戏猴、铁索桥等,真是美不胜收。
到了晚上,我们住进了大酒店的310号房,里面可真舒服啊!
8月19日早上,我们乘大巴前往“盆景和瀑布的世界”,游览青龙大瀑布景区。青龙大瀑布像一条真正的青龙一样直泻而下,飞奔着,很壮观。还有一步桥、青浪滩、神仙池、晒布岩等地方。
下午,我们亲身体验了惊险、刺激的华东第一漂——皮划艇漂流。最后,我们全身都湿了,像只落汤鸡一样,还打着寒战。
8月20日早上我们去九曲溪竹筏漂流:观天游峰、玉女峰、大王峰等武夷标志物。船夫还给我们讲了魁梧的大王峰与俊美的玉女峰的凄美故事。
除了这些我们还游武夷宫、访宋古街、品尝武夷名茶——小红袍。
下午4∶58我们乘次列车返回无锡。这次游瑰丽的武夷,真令人难忘。
武夷山的山水 篇2
武夷山民间非常注重秋祭传统。每当七月半这天夜幕降临时分, 路边水口便闪动三三两两的人影。他们无声无息地燃烧完纸钱后, 留下几枝香烛在初秋的凉风中萤萤摇曳。在武夷山市西乡闽赣边界古关隘周边的村庄, 乡民尤其重视“秋祭”风俗。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 他们特别重视对“孤魂野鬼”的祭祀。这些村庄的村头路口, 常可见立有如村社 (小型社庙) 大小的“孤魂庙”或大小不一的“孤魂总祭”碑。每当七月半的黄昏, 一些村民代表便来到这些小庙或石碑前燃烧些香烛纸钱, 供上些牺牲果品。传说旧时尤其庄重, 遇上不太祥顺的年份, 还会请来祭师做法事, 念祭文。据说这些仪式要在月出前完成, 月出后鬼神们就要出来享用这些供品了。因此, 大人总是叮嘱孩子们月出后不要出门, 更不得踩踏香烛纸和触动供品, 否则要触霉头。
乡民祭祀的这些“孤魂野鬼”, 多指那些来自外乡而于附近死于非命, 并且尸骸无人收认者的魂魄。民间所谓的阴魂不散的亡灵。这些死者, 也许是商旅士子, 也许是流氓盗贼, 也许是无名英烈, 也许是犯边敌寇。但他们曾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祭祀这些亡灵的目的, 即是对他们客死他乡表达悲悯之情, 也有对这些孤寂鬼魂进行安抚不要游荡作祟的之意。武夷山西乡盛行对孤魂野鬼的祭祀, 既是武夷山区血雨腥风历史的沉重见证, 也是武夷山乡间悲天悯人醇厚民俗民风的真实反映。
武夷山闽赣边界上有九座关隘, 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交通孔道和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山高水险, 并常为盗匪盘据, 沿武夷山脉峡口而设的险峻关隘常被古代过客视为鬼门关。贩夫走卒, 游子征人, 出入此途而毙命者不计其数。闻名天下的晋商“万里茶旦卓玛就是上海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 像著名的苗族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就是中国民族大学艺术专业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骨干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四) 组建机构, 从组织上保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国家有关部门都建立了民族文化的专门机构, 负责组织、协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 像我们国家民委有文化宣传司, 专门承担这方面的任务。民族语言的翻译、民族出版物, 这方面我们的机构也比较多, 在北京就有民族语言翻译中心, 各民族地区都有民族语文的翻译机构。在出版方面, 我们国家现在有37家民族出版社, 用26种少数民族语言来出版各种图书。此外, 我们每隔四五年, 还要组织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这也是我们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 加快、甚至是跨越式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同时, 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也意味着现代与传统的互动关系更加剧烈, 各种传统文化流失的现象也会增多。因此,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必须切实按照党和国家关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新要求, 从“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 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这样一个高度, 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 通过路”必须穿越武夷山脉, 不少茶客脚夫便在这些关山险途中命丧黄泉。闽赣关隘同时是战争频度最高的战场, 历代争夺闽境的鏖战, 也多在这一带展开, 并常血流漂杵。明末郑成功“总领分水关务”期间, 便据守这些关隘抵抗南征清军, 一时血雨醒风。清末太平军入闽也在这些关隘惨烈格杀。清末刊刻的下梅村《方氏族谱·西寇长发记》便有关于分水关战争一次性死亡数百人的记载:“咸丰七年 (1857) 三月十七日, 长发 (太平天国军队) 突如其来, 关 (即分水关) 兵三百口尽遭他手, 肝脑涂地”。土地革命时期, 分水关下的大安是中央苏区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闽赣省首府, 红白政权在这一带的拉锯争战尤其悲惨, 抛洒下头颅鲜血无数……
寂寥黄泉无客舍, 孤魂今夜宿谁家。由于这一带山高谷深, 气候多变, 常云波诡谲, 阴风惨惨, 似神怪出没, 鬼魂哭嚎, 乡民疑为是历代众多死难者的阴魂不散, 因此便在村口路边建庙立碑祭祀安抚, 以保境安民。每逢农历七月十五, 村民便要来祭祀一番。如果村庄遭遇重大灾害而怀疑是孤魂野鬼作怪, 村民还要请神汉作法, 念祷并焚化《孤魂祭文》。在分水关下的公路旁, 至今还有一座“孤魂庙”遗址, 旁边立有一通石碑。碑正中是“孤魂总祭”四个大字, 右上方有“大清光绪六年春月立”等字, 左侧是关于童松祥等人捐献银两、田亩作掩埋荒郊野骨与祭费之资的积德善举简述。碑体包括碑冠和碑联, 碑联只依稀能辨“神鬼、春秋”四字。又如, 通往童子关的大安源村的水口, 周边荒烟漫草深处, 仍隐约可见许多疑似野坟的石堆土丘, 不远处的小庙旁和溪对岸的桥头边也各有一方“孤魂总祭”石刻。“孤魂总祭”四字直接凿刻于硬冷的磐石上, 笔力刚劲, 入石三分。它们苔痕斑驳, 令人心情如磐。
包括七月半在内对祖先、对鬼神的祭祀, 是华厦民族对生命敬畏, 对历史反思的厚重文化传统。它们的必要传承仍具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鬼节与阴阳五行》 (中国佛教研究2009年6月)
美学坐标系上的武夷山水 篇3
自然山水当然是造物主在不经意之间创造出来的。在我们这个崇圣造化的传统理念里,没有多少人斗胆泼洒自己的情绪于山水之间。我们的祖宗们总是像陌生人一样,一代一代地走过,留下无数孤寂的审美对象。直到南北朝以后,才有为数不多的文人开始撩开迷雾,走进山水的美学坐标系。
武夷山水同样给你留下了任意泼洒情绪的绝对空间。缘着九曲溪这条律动着生命丰富内涵的水线,你会在不经意之间调动既往全部的情绪积淀,使审美习惯无条件地纳入新的美学标准。我们姑且省略她怎样生动地逶迤而来,也不多余地想象她将怎样把道路走成遥远的远方。单就盘绕武夷山中十公里的行程而穿越的直线距离不足六公里的曲折度,就足够让你回肠荡气了。我们当然见过江河湖海,但没有人稀罕这种天空一样广大虚无如一句不变的叮咛吧?水的魅力永远在于她的生命形态。
九曲溪因盘绕山中九曲十八弯,故名。她在所有的方向中游刃有余。这一点让太阳和月亮的光都无可适从,在任何一个时间的点上,光的折射都同时沿着水面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当然也有横渡而过的。这种因水流的随意性而让方向四散的九曲溪,在山水美学的坐标系上,多出了那条被切割成许多折曲线的光的流苏。
九曲溪把两岸雾列的山峰勾勒得整体而轮廓分明,使每一座山峰都逼岸而立。乘坐古朴的竹筏顺流而下,那种天造地设的欲扬故抑,节奏舒缓地让你细细品味圆润滚进你眼帘的每一座山峰的各个侧面。你无法拒绝每一个细节,无法拒绝移筏见奇、涉景成趣。仰角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收拾中近景的视角布置,正准确无误地纳入挑食的眼睛的审美习惯。而天空一任群峰随心所欲地切割成大小不一的任意型的块状,也变得生动起来,偶尔有鸟划下优美的弧线,同时滴下几声揪人的呢喃。
目光在山峰与山峰之间交替,但没有人会忘记脚下的水流。我不知道九曲溪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控制论》,或者控制学本来就来源于这一弯流水的启示?刚经过一段宽数十丈气势恢弘的江面,就骤然收缩为只剩盈尺之水的浅滩。竹筏擦滩而过的时候,因石击起的朵朵浪花,使这一节的溪流干脆就成了一滴滴仅有的水。偌大的江面在一座山峰前顿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任何对九曲溪命运的担忧都是多余的。飞速绕过浅滩之后,又豁然开朗了。面前分明是深不可测的碧水寒潭,鱼儿们潜泳在几十米的水底犹历历在目。行筏而前,有不忍打破的那种宁静。就这样滩潭相间,直到曲终。我们竹筏的行速与区间的水流量正好相反。我不知道该怎样把这标示在坐标系上。
武夷山山与水的天作之合通常被归纳为“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我怎么都无法把武夷山想象成静态的景观。她的组成包括或激昂或舒缓的流水声和自然天籁之音的和弦。这让我想起那曲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她让那些游历过和没游历过多瑙河的人激动不已。面对这些艺术感受力极好的人们,我只能轻轻地问一句:“朋友,你来过武夷山吗?你游过九曲溪吗?”
我们当然无需更多地去想象春夏秋冬、晨昏朝暮、阴晴雾雪给武夷山穿上怎样的外衣。那种山容、山骨、山气、山韵什么时候都会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不管你攀上峰岩,还是缘进洞谷。大自然的精心雕琢就象被知识和经验浸泡透了的智者一样,怎么也掩藏不了那种轩昂大度,那样气势恢弘。有人说武夷山如果地处异域或许就面目全非了,我完全赞同这样的美学结论,因为正是地域分异,武夷山才被恰如其分地布置在美学坐标系不可或缺的点上,而不是可以任意假设和取代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道具。
但美的原则往往不仅仅圈定在粗线条的整体效果,任何一个细枝末节都不可能被忽略在审美的视野之外。武夷山除了峰峦岩壑的秀拔奇伟让人迷恋和仰止之余,那些峰中之洞更给这座名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些洞既没有溶洞之奇绝,也没有岩洞之大观。但她却是美学坐标系上山水意境的延伸。
徐霞客称之为“幽微碧玉之洞天”的茶洞固因“产茶甲于武夷”而闻名。然而,我们实在找不到洞的感觉。她是由七座山峰环抱合围而成,洞口朝天,也即所谓洞天吧?我想。这里面积不足百亩,平坦如原,日照时间仅一、二个小时。置身其中,仿如隔世。因而,茶洞的魅力既不在茶也不在洞,而在于峥嵘深锁的意境。“喜无樵子复观弈,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桃源洞,从陶渊明的笔下走出来后,也悠然地安居在武夷山,加入到这个无以复加的心态境界里。而水帘洞则是由岩壁和瀑布围起的柔软的空间。如果说茶洞和桃源洞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和心灵的栖息地,那么水帘洞无疑成了豢养哲学和宗教的两极世界。
当然,武夷山的洞主要集中在云窝。云窝,顾名思义就是云的故乡。“云无心以出岫”,每当春秋两季早晚时分,我们常常看见云雾们在武夷山山山水水之间自由自在地散步,但她们总忘不了细细品味散步之后回到自己的“窝”的心情。
美丽的武夷山 篇4
为此,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尝试采用以下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结合想像画一画。
这段话中作者把武夷山山峰的样子分别比作玉柱、火把、鲜花和竹笋。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比较清晰的山的形象,我让学生发挥想像,在白纸上自由画一画这些山峰的样子。有个别同学不理解“玉柱”的意思,我又让他们回想在电视里看到的直立高耸的大柱子,告诉他们玉柱和那些柱子的样子相似。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描写饶有兴致地动手做画。有几位同学甚至突破了课文描写的局限,把山峰的样子想像画成了老人、怪兽等。尽管这些画非常稚嫩,但学生全情投入,那么认真,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之中,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
由此,我得到启示: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2.联系实际说一说。
在学生对这些山有了初步的感官形象之后,我相应出示了以下活动练习:
①给山起名字。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里有个练习:让学生看着图上山的样子,试着给山起名字。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项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参与讨论。随后,我又让各小组长代表本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
第一小组的黄珊珊说:“我们小组认为,第一座山叫母子山,第二座山叫老人山……”
第二小组的黄俊达代表本组发言:“老师,我们小组认为这几座山分别叫:手掌山,独指峰,蜗牛峰,公鸡山和骆驼山。”
其他几个小组也派代表纷纷发言。最后,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胜小组予以奖励,另外几个小组也相应得到了口头奖励。
②仿照例句说话。
有了以上的基础,同学们再练习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来造句已不是难事。看,他们个个神情激动,小手举得老高,显得那么自信。黄斌彬说:“秋天,风把叶子吹下来,树叶飘在空中,有的像小飞机,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降落伞。”黄晋慧说:“山上的石头很多,有的像塔,有的像树,有的像动物,还有的像地图。”更多的同学说:“这里的山样子真多,有的像大象的鼻子,有的像蜗牛的外壳,有的像一头大骆驼……”
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一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看着这充满活力的课堂,我的心感慨万千。想到前几节课沉闷的课堂气氛,我意识到了那是因为教师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新教材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结合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这正是学生所期望的。所以,学生需要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重新找回了自信,他们在课堂上那么快乐,那么主动地寻找探究新知识。
美丽的武夷山作文 篇5
既然说到武夷山,“茶乡”那就非我们武夷山莫属了,来了解了解吧:武夷山茶叶中的武夷岩茶属全国六大茶类(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之一的青茶类,俗称“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具有“三红七绿”(三分红边,七分绿)特点。
当然,茶筝是一家。有了茶,当然也离不开古典优雅的古筝咯:你瞧,我套上了八个指甲,派头十足地吸了口气呼出来,悠然自得地弹了起来。听,我弹的声音多么美妙啊:声音婉转,令人遐想,如临其境。旅客陶醉了,仿佛间,旅客们看到了青山的妩媚,听到了流水的低吟,闻到了鲜花的芬芳……
有一句广告语:“来武夷山没去坐竹排,等于白来了。”说到九曲溪,那可是让人流连忘返。俗话说的好啊:“见了九曲溪,等于上了天堂了。”九曲溪在群峰环绕之中,像一条碧绿的绸带缓缓飘着。我们坐在竹筏上,顺溪飘流而下。在这里,我真正领略到什么是美。溪水那么清澈,那么平静,阳光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犹如洒了一层金子。更令人陶醉的是——那蓝天、白天,周围的青山与绿水倒映在水中,让人仿佛是到了仙境,又似乎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写武夷山的作文 篇6
武夷山,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鸟鸣婉转、水田相接、碧波荡漾、绿荫成林、宁静致远,还有那一线发亮的天空……总之,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在这儿全都有了。古色的桥梁、清澈的流水,还有那美丽的人家……
在那举着旅行社旗帜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登上了一座山。我喜欢爬山的感觉,喜欢聆听鸟鸣在山问回荡,喜欢看绿荫成片的掩映,喜欢品味各种动物奇妙的叫声和人们在山问大声的呐喊。这种曼妙的感觉,即使气喘吁吁,也乐在其中。谈笑间,我们已到了半山腰,那里有一个供人休息的亭台,成堆的游人在那儿或静坐休息或淡笑风生。突然,一幅不和谐的画面出现在人们的眼帘中:一群穿着破旧汗衫、扛着水泥的中年人,懒散地走过,卷起一片粉尘。我本想转移视线,却看到一个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脸倔强的人,扛着一袋水泥穿梭在人群中,他的汗衫沾满污垢和汗水,穿着一双拖鞋,低着头自顾自地走着。蓦地,他停下了脚步,顿了一会儿,放下原本扛着的水泥,弯下腰,捡起一张纸币。他端详着,思考着,最后,扬起手中那张面值较大的纸币,大声喊道——
“这是谁的?”
“这是谁的?”或许他觉得自己声音不够大,便提高声音,又喊了一遍。
沉默中无人回答。
“哦,是我的!”一个不大不小、不紧不慢的声音响起。
他用那沾满泥灰的手将钱放在他面前,游人打量了他一眼,便说道:“给你吧!”
他看了看手中的钱,思索了一会儿,将游人捏着报纸的手摊开,将钱放在他手上,扭头扛着水泥走了。不久,便消失在人海中……
终于爬上了山头,我望着远处的夕阳,俯瞰着那浩浩荡荡扛水泥的队伍,仿佛听到山间回荡着一种声音:尊严的美,真的很美!
秋韵,满地落叶铺成的路和悲伤的韵味真的很美,却远不及那挂着夕阳的山头美。
武夷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研究 篇7
武夷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 离市区约15km, 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1999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山列入“世遗”的区域总面积达999.75km2, 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是中国第四个被列入世界双重遗产的单位。2001年1月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2007年8月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1]。
2 武夷山风景区的调查现状
设计了200份调查问卷, 分别对景区内的旅行团及自驾游游客各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参团游游客问卷92份, 有效问卷86份, 散客85份, 有效问卷70份。根据问卷调查的有关要求, 此次调查结果有效。以下针对几个问题展开分析, 结果如下。
(1) 根据旅游市场知名度的判别指标分别设置了问题“是否知道武夷山是世界双世遗遗产地”及“是否知道武夷山旅游风景区是5A级国家风景区”。在被调查的200份问卷中, 针对前者有55%的人回答知道, 而针对后者仅有35%的人知道武夷山风景区是5A级国家风景区, 说明武夷山旅游管理部门对风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
(2) 根据调查问卷中问题“此次游玩的天数”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游客游玩的天数在1~2d内, 表明大部分游客在武夷山游玩的时间较短。
(3) 针对调查问卷的问题“来武夷山主要游玩的景区是哪些”的结果显示来武夷山旅游的旅客有七成都选择到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玩, 在有富余的时间的情况下则会选择其他一两个外景点。图1是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统计出来的信息。
从图1中可见, 游客来武夷山70%会选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可见武夷山主景区是游客来武夷山游玩的主要选择。
图2统计结果显示游客选择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游玩的游客中有60%游客选择天游景区, 50%选择一线天景区, 30%选择大红袍景区, 15%水帘洞景区, 5%大王峰景区, 而其他景点几乎没有人选择。显然这模式不利于景区的全面发展, 因此开发景区内的非核心景点将成为整个景区开发的关键。
3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以旅游品牌建设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针对调查问卷中显示的游客停留天数较少的问题, 需要大力发展景区的旅游品牌建设, 吸引游客的停留时间。武夷山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是九曲竹排漂流和天游景点, 这些景点不论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相对较高, 其他如莲花峰和水帘洞大红袍景点知名度较低, 因此可以大力开发这些景点。如近些年来以“印象大红袍”为主题的水上实景演出, 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看, 也间接带动了大红袍景区的发展。
3.2 加大营销和宣传, 向国内外知名风景区取经
虽然武夷山目前的知名度不错, 但相对于国内其他的风景区, 如黄山、武当山、泰山, 在旅游宣传和营销推广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从客源市场看, 来自本省和华东地区的客人占游客总量的70%, 省内及华东是武夷山的主要客源市场[2]。因此, 吸引全国的游客来武夷山旅游, 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如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移动电视传媒的方式进行推广, 这方面可以向武当山景区学习经验, 武当山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片“养生太极湖、问道武当山”在全国的各大媒体播放, 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3.3 旅游开发走协调发展之路
调查问卷显示一些非核心的景区几乎无人前往, 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武夷山主景区的旅游景点已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发展较为成熟。如何开发非核心景区, 吸引游客前往旅行就成了武夷山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非核心景区离核心景区的距离较远, 游客前往有诸多的不便, 另一方面非核心景区知名度不够, 难以吸引游客。所以在下一步的旅游开发中就要加大对非核心景区的开发力度, 这是未来武夷山风景区发展的关键。可以通过设立便捷的交通工具和加大宣传等手段发展非核心景区, 协调发展武夷山的核心景区与非核心景区, 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游客。
4 结语
武夷山旅游风景区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 还必须在发展思路、行业规范、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创新等诸多方面进行相应的建设, 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 这样才能在国内众多知名风景区中打响知名度。通过调查问卷来分析风景区的旅游发展现状也只是一种主观的尝试, 仅仅粗略的提出几个问题, 并不能全面的概括武夷山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如果想要详细地了解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必须要了解整个武夷山的旅游产业, 另外还必须对其相关的旅游产业加以分析, 通过理论加实证分析对其总结归纳。
参考文献
[1]佚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官网介绍[EB/OL].http://www.wh-wy.org/.
武夷山:山与水的完美结合 篇8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5年9月,于1957年10月建成通车,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在桥面两侧,是铸有各种飞禽走兽的齐胸栏杆;大桥的两侧是对称的花板,内容多取材于我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有“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极具民族气息;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
与武汉长江大桥一并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和观景平台,他们与武汉长江大桥相互依偎,碑高6米,重20余吨,南面镌有毛泽东同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观景平台则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机智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八个巨型桥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与菱格带副竖杆使巨大的钢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气象;35米高的桥台耸立在两岸,给大桥增添了雄伟气势。从晴川阁、龟山、大桥到莲花湖、蛇山、黄鹤楼,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历史沿革
美丽的武夷山作文 篇9
我最喜欢的两个景点是九曲溪和天游峰。听导游叔叔说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的美誉。武夷之水精华在九曲溪,九曲溪溪水碧清,曲曲弯弯,如玉带盘绕群峰,山回溪折,折复绕山,环结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我们是坐着竹筏游览九曲溪的,上船之前大家都要穿好救生衣,这样才能允许坐竹排。竹排顺流而下,河水很清澈,还有很多很多的小鱼。我和同船的姐姐把事先准备好的鱼食都洒到水里,小鱼们看到鱼食都争先恐后的跳出水面来吃,跟着我们的竹筏前进,好有趣、好美啊!
另一个我喜欢的景点是天游峰,导游叔叔说来武夷山必去天游峰,爬到最高峰就能观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果然,我们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攀爬,登上了最高峰。虽然汗湿透了衣服,但是也欣赏到了最美丽的风景,因为之前刚刚下过了雨,云雾绕着山峰就像仙境一样呢!
美丽的武夷山写景作文 篇10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九曲十八湾,溪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下一颗颗形状千奇百怪的鹅卵石。溪中的鱼儿又肥又大,在溪中自由自在地游着。瞧,它们有的鼓起腮帮子,吐出一个个珍珠似的泡泡;有的甩动着尾巴,在同伴面前游来游去,好像在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的身材呢;有的你追我赶,好像在嬉戏……
这条九曲十八湾被一座座大山“包围”,伸向大山深处。这些大山的形状十分有趣,有一座山像汉堡包,但又少了“生菜”和“鸡肉”;一座像一个酒坛子,但里面的“酒”不知道被谁“喝”光了;一座像一只乌龟缩着头,害怕得不敢见人……这九曲十八湾的正中央还有一个小岛,那儿曾经是海龟产卵的地方,现在只有一个人站在那里,架着一架摄影机,专门为游客拍照呢!如果竹筏越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溪水的流动越来越急,这让我想到了激流勇进。
武夷山的山水 篇11
【摘要】网络是旅游者获取旅游目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旅游者共享的网络文本,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可以得到旅游者感知的目的地形象与特征。以旅游者分享的网络文本为研究样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武夷山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并借助UCINET软件进行高频特征词语义分析,进而提出旅游者感知最深刻的武夷山旅游形象;对负面评论进行归纳提炼,提取武夷山负面旅游形象,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武夷山旅游形象的完善和提升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旅游形象;武夷山;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1.006
一、引言
网络既是旅游信息来源,也是旅游感受、评价的交流平台。由于博客、主题帖、微博、游记、网络评论等网络文本交流形式包含大量旅游过程信息[1],因此旅游者多数通过查询网络文本来获取旅游地信息,并由此形成对旅游地的第一印象。许多学者尝试将网络数据用于旅游研究,其中,网络文本成为主要研究对象。国外学者通过网络文章的旅游形象传播问题,如Andsager、Echfier、Echtner、Reilly、Tapachai等[2-6]以网络文本为研究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并把网络文本中的高频特征词用作衡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依据旅游者共享的网络文本来进行相关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形象传播研究:杨杨[7](2013)利用高频特征词统计、语义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两岸妈祖文化网络传播的差异;王亚奇[8](2013)则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者网络文本进行高频特征词分析以此来获取旅游形象传播过程中的旅游者感知。(2)旅游者满意度研究:朱峰[9](2006)等以艺龙网的网友评论为研究样本,研究旅游者对饭店服务质量的偏好与评价;李龙梅[10]等(2011)以游客网络点评为样本,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旅游者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肖雪[11](2012)提出饭店网络口碑会对顾客价值产生影响,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顾客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3)旅游者行为研究:赵振斌[12]等(2011)从背包客的网络游记入手,研究其旅游行为特征;肖安明[13](2012)通过研究旅游者对在线点评信任的影响因素来研究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积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有助于提升旅游者对目的地满意度和忠诚度[14],良好的目的地形象有利于提高游客的重游率[15];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的消费决策产生影响,它成为目的地营销的重要内容[16]。基于此,本文尝试利用内容分析法,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UCINET软件对旅游者的网络文本进行分析,提取旅游者综合感知的武夷山旅游形象,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案例地选取与数据获取
(一)案例地简介
武夷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山之雄,但是游客接待量却都不如这些景区(2011年黄山、桂林、泰山的游客接待量分别为274万人次、330万人次、459万人次[17])。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存在大量与武夷山旅游相关的网络文本,便于从中分析旅游者对武夷山旅游形象的感知,以探究提升武夷山旅游形象和吸引力的途径。因此文章选取武夷山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
(二)数据获取
文章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收集研究资料、数据:百度、Google等知名搜索引擎;携程网、驴妈妈旅游网、游多多旅游网、到到旅游网、大众点评网、同程网等旅游门户网站;新浪网、新华网等知名网站旅游频道以及武夷山吧等旅游虚拟社区。经过筛选,共得到1662条网友点评,其中好评1473条,好评率88.63 %(见表1),共搜集到189条负面评论。
表1 各个旅游网站获取的武夷山旅游评论数据
网站 评论数 好评数 好评率
游多多旅游网 1237 1085 87.71%
大众点评网 174 161 92.53%
到到网 158 142 89.87%
驴妈妈旅游网 31 28 90.32%
驴评网 26 24 92.31%
同程网 22 20 90.91%
携程网 14 13 92.86%
总计 1662 1473 88.63%
三、武夷山景区旅游形象探讨
(一)武夷山景区形象高频特征词分析
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内容挖掘软件提取的描述武夷山旅游形象的36个高频特征词(频次出现在前36位),详见表2。
表2 武夷山景区形象高频特征词
特征值(频次) 词性 特征值(频次) 词性 特征值(频次) 词性
武夷山(608) 名词 山水(92) 名词 丹霞地貌(39) 名词
漂流(350) 动词 印象大红袍(91) 名词 文化(39) 名词
九曲溪(291) 名词 天游峰(85) 名词 夏天(38) 名词
风景(276) 名词 景点(78) 名词 再去(35) 动词
好地方(187) 名词 山清水秀(77) 名词 厦门(34) 名词
竹筏(178) 名词 空气(71) 形容词 艄公(31) 名词
漂亮(152) 形容词 好玩(65) 形容词 遗产(30) 名词
茶(144) 名词 自然(65) 名词 桂林(29) 名词
值得(142) 副词 爬山(59) 动词 大王峰(25) 名词endprint
大红袍(104) 名词 难忘(53) 形容词 服务(23) 名词
旅游(101) 动词 导游(51) 名词 管理(22) 名词
景区(101) 名词 一线天(49) 名词 玉女峰(18) 名词
首先,分析高频特征词的词性。高频特征词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为主,名词主要是旅游地、景点、旅游环境、旅游产品等事物,有28个,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7.8%;形容词主要反映武夷山环境氛围、景观风貌和游后感受等旅游形象特征,共4个,占11.1%;动词表现了游客在武夷山的旅游活动和重游意愿,如在九曲溪进行“漂流”,对于天游峰、虎啸岩等进行“爬山”活动。对于重游这一想法,很多旅游者明确表示会“再去”或者是“有机会还会去”。
第二,从频率最高的10个特征词来看,“武夷山”作为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西湖之美、泰山之雄,是旅游者提及最多的词汇。“漂流”体现了武夷山的最著名的旅游体验活动之一,很多旅游者都是慕名而来。排名第3的“九曲溪”是旅游者进行漂流的场所,是武夷山的精华所在。位列第4的“风景”展现了武夷山是以风景优美、山清水秀著称,入选联合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对其优美风景的最佳肯定。排名第5的特征词是“好地方”,“好地方”多为旅游者在感受和深度体验了武夷山整个度假区之后的综合评价,体现了旅游者对整个旅游活动的满意以及对武夷山的喜爱。排名第6的特征词是“竹筏”,是进行漂流活动的必备工具,竹筏的高频出现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旅游者对于“漂流”这一旅游活动的喜爱与印象深刻。“漂亮”作为排名最高的形容词排在高频词汇的第7位,这一形容词显然是对武夷山秀丽风景的高度评价,也是吸引广大旅游者的主要因素。“茶”排名第8,是武夷山最重要的旅游购物产品,茶也是武夷山的一页旅游名片,是武夷山人的文化底蕴所在。而“值得”作为高频特征词中唯一的副词排名第9,这显而易见地表现了旅游者对于武夷山之旅的满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游客感知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质量。排名第十的是“景区”,景区这一词是武夷山多个景点、多项旅游活动的综合,体现了整个旅游过程中行程的丰富性。
第三,根据高频特征词总体情况,将武夷山旅游形象归纳为三大主题:(1)优美的风景和旅游景点(武夷山、九曲溪、风景、好地方、景区、大红袍、山水、天游峰、景点、山清水秀、一线天、丹霞地貌、大王峰);(2)独特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空气、自然、夏天、文化、遗产);(3)丰富的游客体验和高度的游客满意(旅游、漂流、竹筏、茶、印象大红袍、爬山、导游、服务、艄公、漂亮、山清水秀、值得、好玩、难忘、厦门、桂林、再去、管理)。
(二)武夷山景区形象高频特征词语义网络分析
将提取的描述武夷山旅游形象的36个高频特征词进行两两共现分析,提取共现频数前10位的高频词(表3)。高频特征词两两共现频率较高的大部分均与武夷山共同出现,只有“风景、漂亮”这组高频词“脱离”“武夷山”。从两两共现的结果可以看出提及武夷山旅游者便会想起漂流、九曲溪、竹筏、茶、大红袍、丹霞地貌等内容。
表3 高频特征词词两两共现分析
高频特征词 频数 高频特征词 频数
武夷山、漂流 244 武夷山、风景 101
武夷山、九曲溪 207 武夷山、山清水秀 85
风景、漂亮 127 武夷山、空气 74
武夷山、竹筏 117 武夷山、大红袍 69
武夷山、茶 114 武夷山、丹霞地貌 68
如图1所示将36个高频特征词两两共现分析的结果导入UCINET软件,生成高频特征词的语义网络图。语义网络分析可以描绘游客感知的武夷山景区旅游形象,形象地呈现出各高频特征词之间的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武夷山景区形象的高频特征词以“武夷山”、“漂流”以及“风景”为中心簇布,主要词簇包括:“竹筏”、“九曲溪”、“天游峰”、“印象大红袍”、“山清水秀”以及“漂亮”。武夷山的漂流与风景是武夷山形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竹筏”等6个词簇则是其传播中最相关的特征。
图1 武夷山景区形象传播的语义网络图
(三)武夷山景区形象的消极感知因素分析
文章将搜集到的189条负面评论进行深入挖掘、归纳分析,采取逐级编码登录,将负面点评进行分类整理,挖掘提炼为5大核心类,12个二级子类,详见表4。
表4 旅游者对武夷山负面评论逐级编码过程
一级编码
(开放性登录) 二级编码
(关联性登录) 三级编码
(核心式登录)
没什么深刻印象,徒有虚名(19)爬山太累(4)景点大同小异(3)大红袍不好喝(3)大红袍茶树让人失望(2) 个体差异(16.40%) 旅游体验
(42.91%)
夏天过于炎热,容易晒伤(16)人多,太挤,看人海(15)由于天气原因错过景点或者景点不漂亮(4) 客观因素(18.52%)
商业化过于严重(14)人多后景色不和谐 景观破坏(7.99%)
服务稍差,导游、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17)软件让人心寒 服务意识(9.52%) 旅游服务
(22.75%)
景区门票价格偏高(8)买票困难,散客很难买票(6)管理非常差(4)有黄牛票(2)景区内出现假货(2)野导很多、退票效率不高、白色污染 景区管理(13.23%)
宰客现象严重(20)景区内东西价格昂贵(10)
茶叶价格水分大(2) 财产安全(16.93%) 旅游安全
(17.94%)
治安不好、护栏没有维修,有安全隐患 人身安全(1.01%)endprint
饮食环境,质量差(11)餐饮管理十分差 食宿问题(6.35%) 旅游设施
(10.58%)
旅游配套速度跟不上,设施陈旧(5)
景区内很难找到详细地图,标示模糊(2) 服务设施(3.70%)
大红袍至水帘洞景点没有厕所 厕所问题(0.53%)
交通欠发达,不太好(4)区间车价格不菲(3)
接送车辆不够 交通环境(4.23%) 旅游环境
(5.82%)
环境不太好(3) 生态环境(1.59%)
注:一级编码括号内数字为该点评出现的次数,没有标注则只出现1次,二、三级编码括号内数值为问题所占比例。
从上表4中可以看出:在所列5个核心类属中,“旅游体验”类消极感知因素所占比列最高,为42.91%。旅游体验所蕴含的需求结构是构成旅游竟争力的重要因素[18],而且旅游者越来越倾向于深度体验旅游模式。因此,如何在原有旅游活动基础上丰富旅游者体验成为弥补武夷山旅游短板的首要问题。在所登录的负面点评中,部分问题是缘于旅游者的个体因素,如个体的体质、旅游阅历及旅游态度等。部分问题由于天气、游客流量过大等客观因素造成。例如天气原因使得九曲溪水位急涨,无法漂流;针对这样的客观情祝,景区可以通过完善气象监测系统和预告系统来预先告知旅游者,以避免旅游者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而导致旅游体验满意度降低,同时开通紧急退票窗口,提高办事效率,协助旅游者挽回损失。此外,武夷山景观遭受破坏主要由于商业化过于严重,影响整体环境以及景区旅游者过多,影响了景观和谐等因素造成;开发者和管理者需要科学合理规划景区,使商业与旅游资源形成一个良性的整体;同时将旅游者人数控制在景区可接待人数和环境容量范围之内。
位列第二的消极感知因素是“旅游服务”。主要由于武夷山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缺乏、人员素质和服务效率等因素引起,景区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不足:散客买票困难、出现黄牛票、管理不善等。提升旅游体验度,不仅要丰富旅游体验活动,还要关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景区管理秩序。加强景区管理,加大监察,根除黄牛,打击野导,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排在第三位的消极感知因素是“旅游安全”,其中主要包括“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旅游者反映的主要财产安全问题是宰客现象严重,景区内价格高得离谱、茶叶价格水分过大等;旅游者反映的人身安全问题主要是治安不好和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财产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查处,杜绝虚假、不规范、不诚实经营,严厉查处宰客现象,还旅游者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在景区管理方面,管理者必须加强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时刻把旅游安全这一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融入到各项工作中;针对治安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巡查,保证旅游安全。
“旅游设施”和“旅游环境”在负面评论中所占比例较小。需要指出的是,武夷山餐饮被许多旅游者诟病。很多旅游者提及武夷山饮食不合胃口,太辣、用餐环境太差。旅游者可在用餐之前进行询问,避免饮食口味不合;相关部门应为旅游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旅游者也有提及一些设施陈旧、标识不够详细、生态破坏的问题,这需要景区管理者加强监察与巡视,排查安全隐患,对旅游设施维护、更新、保养,同时兼顾生态破坏问题。
从二级子类所体现的因素来看,客观因素、个体差异、财产安全和景区管理排在前四位,所占比例均超过10%,这必须引起景区方面的重视。针对于天气、游客流量这类客观因素,景区必须加强监测,给旅游者一个正确的引导;个体的体质、旅游阅历及旅游态度等也是造成的个体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宰客现象、景区内购物价格过高则需要景区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相互合作,加强管理,打击不法商贩,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是景区亟待改善的相关管理问题。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分析
文章以旅游者贡献的网络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UCINET软件,得出高频特征词及其语义网络关系,对负面评论逐一登录,分析旅游者的消极感知因素,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促进武夷山景区的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1)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描述武夷山旅游形象的36个高频特征词,并将其归纳为优美的风景和旅游景点、独特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丰富的游客体验和高度的游客满意三大主题。根据网络文本分析,风景、环境与游客体验三大主题成为旅游者感知武夷山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区形象营销方面,可重点突出此三大主题。同时,继续深度挖掘旅游者网络文本中关于此三大主题的负面评论,对此进行优化提升。
(2)通过高频词的语义网络分析发现武夷山景区形象的高频特征词以“武夷山”、“漂流”以及“风景”为中心簇布,主要词簇包括:“竹筏”、“九曲溪”、“天游峰”、“印象大红袍”、“山清水秀”以及“漂亮”。漂流、风景、竹筏、九曲溪、天游峰则是通过旅游者网络文本反映出的武夷山景区的精华所在,为众多旅游者所向往。因此,在天游峰、九曲溪以及竹筏码头等地需要进行人流控制,对旅游者进行疏导与管控,加强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体验度和满意度。
(3)旅游者对武夷山旅游形象的消极感知因素可分为5个核心类属和12个子类。武夷山景区在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安全、旅游设施以及旅游环境等5大方面存在不足。景区应完善资源组合,深度开发体验项目,提升旅游体验;对景区内外的服务乱象进行整治,提升员工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形成优质旅游服务;注重旅游安全,推行诚信买卖,加强设施设备巡查,对旅游设施进行实时维护和保养;改善景区环境卫生,完善各类服务网络,优化旅游环境。
五、结束语
依据网络文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和UCINET等软件进行高频特征词提取与语义分析,得出旅游者感知武夷山旅游形象的三大主题:风景、环境以及游客体验。而“竹筏”、“九曲溪”、“天游峰”、“印象大红袍”、“山清水秀”以及“漂亮”等则是三大主题的具体体现和高度概括。文章还归纳提炼出旅游者感知的负面形象并提出优化策略。需要指出的是,今后对于网络数据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文本,更可以拓展到旅游图片、旅游音频、旅游视频等材料;对于分析工具,多借鉴运用被国外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CATPAC,WORDER,HAMLET,NVivo7.0和Atlas.ti等软件进行深入研究。endprint
参考文献
[1]苗学玲,保继刚.“众乐乐”: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性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8): 48-54.
[2]Andsager J L,Drzewiecka J A.Desirability of differences in destin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2):401-421.
[3]Echfier C M.The content of Third World tourism marketing: A approach[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2,4(6):413-434.
[4]Echtner C M,Ritchie J R B.The measurement of destination image: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3,31(3):3-13.
[5]Reilly MD.Free elicitation of descriptive adjectives for tourism imagination assessmen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28(3):21-26.
[6]Tapachai N,Waryszak R.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beneficial image in tourist destination selection[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0,39(8):37-44.
[7]杨杨.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网络传播的差异研究——基于网络文本的内容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3): 49-53.
[8]王亚奇.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喀纳斯徒步旅游行为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3: 13-15.
[9]朱峰,吕镇.国内游客对饭店服务质量评论的文本分析一以e龙网的网友评论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5): 86-90.
[10]李龙梅,王晓峰,王俊霞.基于网络评论的兵马俑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32(6): 70-81.
[11]肖雪.基于顾客价值的饭店网络口碑营销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2.
[12]赵振斌,党娇.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太白山背包旅游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2011,(1): 135-139.
[13]肖安明.酒店虚拟社区中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2.
[14]Chi C G Q,Qu H.Examining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of destination image, tourist satisfaction and destination loyalt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J].Tourism Management, 2008,29(4):624-636
[15]Creuves N,Skinner H.The importance of destination image analysis to UK rural tourism[J].Marh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2010,28(4):486-507.
[16]黎浩,昌镇.论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6): 62-65.
[17]接待人次数据的比较参见“中国旅游白强景区”排行榜(2011).[DB/OL]http://www.yoo66.com.bqjq/.该榜单由”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其成员为全国22家主流媒体)发布.
[18]龙江智.旅游竟争力评价范式:反思与启示[J].旅游科学,2010,(2): 26-39.
Research on Tourist Images of Wuyi Mountain from Web Text Analysis
YIN Jie;ZHENG Xiangmin;DONG Binbin
(Hua 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
Abstract: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ouris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destinations.The research can get the image and feature that tourists perceive by using data mining method to analysis tourists shared web text.Taking tourists shared web text for research sample, the research uses ROST Content Mining software to extract the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words of Wuyi mountain tourism image.The research also uses UCINET software to conduct semantic 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words. Then the research comes up with the most profound Wuyi Mountain tourist image which tourists perceive;The research summaries negative comments and poses the negative image of wuyi mountain.Then the research proposes some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The research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wuyi mountain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tourism image.
武夷山的山水 篇12
武夷山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 自然和文化世界双遗产地。这里风景优美, 有“奇秀甲东南”之誉;这里人文荟萃, 文化底蕴深厚, 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之称。武夷山以世界双遗产地为品牌, 大力发展旅游业,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过, 武夷山另一个很重要的旅游资源没有很好地体现——这就是以大红袍为主的茶文化旅游。大红袍位列十大名茶之首, 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是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和开发, 提高大红袍品牌的知名度, 促进茶文化旅游, 这对于整合武夷山旅游资源, 提升武夷山旅游战略地位和提高武夷山文化旅游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武夷山特色旅游资源——大红袍
近些年来, 茶文化旅游蒸蒸日上, 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例如, 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旅游;杭州龙井茶文化旅游;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吸引游客。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能否在全国日益昌隆和竞争激烈的的茶文化旅游中占一席之地呢?这需要对武夷山茶文化进行深入挖掘, 加入“特色”来吸引游客。毫无疑问, 这一特色就是大红袍。在武夷山, 大红袍的品牌效应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名字由来奇特。“茶者, 南方之嘉木也”。武夷山为我国东南名山, 茶树名丛数以百计, 而大红袍是众名丛中的杰出代表, 名居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首, 素有“岩茶之王”之称。大红袍母树明末清初被发现, 距今有360多年的历史。大红袍名字的来历奇特:相传, 清代闽南进京赶考的举子在武夷山饮茶治病且后来高中状元。为报神茶救命之恩, 特地回武夷山, 将皇上御赐红袍披挂茶树上, 以表自己的感激之情, 大红袍的名字自此不胫而走。古老的身躯和离奇的神话传说给大红袍蒙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 使得大红袍数百年来盛名不衰, 成为当今游客猎奇的主要目标。
(二) 生长环境奇特。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名茶。大红袍茶树似乎是造物主的恩赐, 它的生长地是武夷山的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 谷内细泉潺流, 树木郁郁葱葱, 四周陡崖峭壁, 是一个适合茶树生长的绝佳地带。大红袍生长于九龙窠最后一窠半山腰的峭壁上, 这里夏无酷热, 冬无严寒, 终日云雾萦绕, 其身边崖壁上有一狭长岩隙, 山顶雨水自岩隙中滴落, 随水漂流的有机物和岩石中的矿物质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 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优越的生长环境培育出了上等佳茗, 使大红袍成为“茶中之王”。
(三) 地位和作用奇特。大红袍三丛六株母树的产量每年仅仅800克左右, 世代都是宫廷的贡品。由于大红袍量少、名奇、树老、味特, 使其显得愈加名贵。1998年采摘于母树的20克大红袍以15.68万的天价成交;2005年4月17日, 在武夷山举行的“大红袍”极品拍卖会上, 20克大红袍再次拍卖出20.8万的惊人价格。2006年6株大红袍母树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1亿元人民币。武夷山市政府宣布:为保护大红袍母树, 自2006年起, 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 确保其良好生长。可见, 大红袍已成为世间罕见的、价值连城的极品茶。目前, 大红袍已作为国家馈赠珍品, 供国家元首、尊贵外宾、政要等品尝之用。它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外交礼仪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 武夷山的大红袍已不是单纯的饮品, 它不仅是武夷山的镇山之魂, 岩茶之神, 还是武夷山走向世界的烫金名片”。因此, 利用大红袍这一品牌, 无疑对提高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红袍古老而又神奇的传说, 层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游客猎奇的心理。独特的生长环境, 超凡脱俗的茶质, 更加增添了它的神秘性。毫无疑问, 大红袍是武夷山独特的旅游资源, 这一特色是其他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不可代替的。这些特色若充分利用, 将会使武夷山的茶文化成为驰名的旅游品牌, 成为武夷山旅游的亮点, 而且以大红袍为主的茶文化旅游将会成为闻名全国的精品旅游线路。
二、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打造
发展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 需要利用武夷山这一世界双遗产的平台, 突出大红袍的特色, 凭实力的支撑、口碑的传送和适当的营销策略, 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业的强市场性也告诉人们, 只有被别人认知, 才有可能被别人欣赏”。因此, 发展武夷山茶文化旅游, 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 宣传与开发并行, 打造品牌旅游线路。众所周知, 广告宣传是提高产品知名度、促销产品的主要途径。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也需要大力的宣传。除了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大力宣传外, 还可以组织茶文化专家、各界知名人士进行公益营销, 以“名人效应”来扩大大红袍的影响。此外, 武夷山是世界双世遗地, 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每年有大量游客来这里旅游。2006年武夷山市接待游客442.92万人次, 同比增长18.07%, 占南平市接待总量的50.12%。游客是最好的宣传媒介, 每年有如此多的游客, 如果茶文化线路令游客满意, 他们返程后会与更多的人分享喜悦, 这样,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名气不胫而走。这是一个政府投入少、收效大的宣传途径。
(二) 发挥资源优势, 以茶促游。武夷岩茶, 种类繁多, 名丛数以百计。这些名茶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因此, 以大红袍为主题, 凭特色打造精品, 与其他岩茶联袂搭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平台, 为武夷山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茶文化旅游不但具有田园风光之秀、生态环境之美和绿色饮食之纯等优点。而且茶文化旅游形式多样。比如说, 近些年来, 通过茶与婚礼、民间斗茶赛、茶宴、茶联、茶艺表演 (18道茶艺) 、无我茶会、祭茶 (御茶园祭祀) 等活动, 扩大大红袍的影响力。
(三) 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如武夷山旅游区已经开发的全国乌龙茶茶王大赛、全国表演型茶艺大赛、武夷山民间茶艺表演、茶文化及茶经济专家论坛、武夷茶艺及茶歌舞表演、大红袍祭茶活动及武夷岩茶形象代言人等等。政府还可以以旅游节的形式扩大宣传。2007年5月13日, 第三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在武夷山举行, 这次旅游节提出“相约武夷山, 情醉大红袍”的口号, 以武夷山茶文化为主题, 活动内容突出以茶为媒、茶旅结合的特色。这些促销活动宣传了武夷山茶文化旅游, 为把武夷山建设成为中国茶文化交流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 努力搭建第三个世界遗产平台, 使大红袍成为世界级的品牌。2006年6月, 武夷岩茶 (大红袍) 制作技艺被文化部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 而且是茶类唯一入选者。2007年上半年, 武夷山市政府准备将武夷岩茶 (大红袍) 制作技艺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若申遗成功, 这将更进一步提高大红袍的知名度, 为“中国茶王”注入新的内涵。因此, 大红袍对发展武夷山茶文化旅游是一种难得的资源, 需要合理利用, 使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向高品位、深内涵方面发展。
(五) 打造精品茶文化旅游线路。旅游线路的合理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现代游客的欣赏品位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需要对武夷山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科学设计, 凸显特色, 以增加其吸引力, 提高游客游兴。首先, 绿色环保生态游。以具有一定规模、分布集中、种类齐全的茶叶生态园或茶叶大观园为基地, 发展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其次, 茶文化景观游。以武夷山茶文化遗址为依托, 科学组合旅游资源, 开发下梅村-御茶园-曹墩茶文化旅游线路。同时, 将茶文化和古民居相结合, 相得益彰, 提高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提高旅游产品和线路的知名度。同时, 也推出茶乡寻根访祖游、茶文化学习考察游、茶民俗风情游、健康养生游、茶节庆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旅游。总之, 以市场为导向, 与时俱进, 根据游客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挖掘出令游客满意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
三、结语
“千载儒释道, 万古山水茶”,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因此, 以茶为媒发展茶文化旅游, 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清新俊秀的茶园, 古朴典雅的茶艺表演, 绵香醇厚的茶宴, 可以陶冶游客的性情。而且, 在忙碌而又繁杂的生活中, “茶已成为润滑生活的清新剂, 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大红袍是武夷山人民的骄傲, 是这片土地的骄傲, 进一步开发大红袍茶文化旅游也将为武夷山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因此, 武夷山应充分利用全国茶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 办特色、创品牌、造精品, 将武夷山茶文化旅游打造成独具风情的精品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唐]陆羽.茶经[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3:3
[2].许亦善.中国名山文化旅游丛书-武夷山[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177
[3].朱竑, 封丹等.中国国际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新审视[J].旅游学刊, 2007, 6:14~19
[4].南平市旅游产业工作会议材料汇编[G].南平市旅游局, 2007, 3:8
【武夷山的山水】推荐阅读:
武夷山美食推荐_舌尖上的武夷山08-30
武夷山的旅游日记03-04
美丽的武夷山写景作文07-29
武夷山的游记500字作文05-19
以武夷山为话题的小学作文05-21
美丽的武夷山散文教学设计07-25
关于武夷山的优秀导游词11-29
《美丽的武夷山》 教案教学设计12-25
武夷山天游峰的导游词07-10
武夷山旅游后的心得体会初中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