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风景区

2024-05-13

武夷山风景区(精选4篇)

武夷山风景区 篇1

1 武夷山风景区的介绍

武夷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 离市区约15km, 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1999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山列入“世遗”的区域总面积达999.75km2, 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是中国第四个被列入世界双重遗产的单位。2001年1月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2007年8月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1]。

2 武夷山风景区的调查现状

设计了200份调查问卷, 分别对景区内的旅行团及自驾游游客各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参团游游客问卷92份, 有效问卷86份, 散客85份, 有效问卷70份。根据问卷调查的有关要求, 此次调查结果有效。以下针对几个问题展开分析, 结果如下。

(1) 根据旅游市场知名度的判别指标分别设置了问题“是否知道武夷山是世界双世遗遗产地”及“是否知道武夷山旅游风景区是5A级国家风景区”。在被调查的200份问卷中, 针对前者有55%的人回答知道, 而针对后者仅有35%的人知道武夷山风景区是5A级国家风景区, 说明武夷山旅游管理部门对风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

(2) 根据调查问卷中问题“此次游玩的天数”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游客游玩的天数在1~2d内, 表明大部分游客在武夷山游玩的时间较短。

(3) 针对调查问卷的问题“来武夷山主要游玩的景区是哪些”的结果显示来武夷山旅游的旅客有七成都选择到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玩, 在有富余的时间的情况下则会选择其他一两个外景点。图1是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统计出来的信息。

从图1中可见, 游客来武夷山70%会选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可见武夷山主景区是游客来武夷山游玩的主要选择。

图2统计结果显示游客选择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游玩的游客中有60%游客选择天游景区, 50%选择一线天景区, 30%选择大红袍景区, 15%水帘洞景区, 5%大王峰景区, 而其他景点几乎没有人选择。显然这模式不利于景区的全面发展, 因此开发景区内的非核心景点将成为整个景区开发的关键。

3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以旅游品牌建设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针对调查问卷中显示的游客停留天数较少的问题, 需要大力发展景区的旅游品牌建设, 吸引游客的停留时间。武夷山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是九曲竹排漂流和天游景点, 这些景点不论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相对较高, 其他如莲花峰和水帘洞大红袍景点知名度较低, 因此可以大力开发这些景点。如近些年来以“印象大红袍”为主题的水上实景演出, 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看, 也间接带动了大红袍景区的发展。

3.2 加大营销和宣传, 向国内外知名风景区取经

虽然武夷山目前的知名度不错, 但相对于国内其他的风景区, 如黄山、武当山、泰山, 在旅游宣传和营销推广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从客源市场看, 来自本省和华东地区的客人占游客总量的70%, 省内及华东是武夷山的主要客源市场[2]。因此, 吸引全国的游客来武夷山旅游, 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如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移动电视传媒的方式进行推广, 这方面可以向武当山景区学习经验, 武当山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片“养生太极湖、问道武当山”在全国的各大媒体播放, 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3.3 旅游开发走协调发展之路

调查问卷显示一些非核心的景区几乎无人前往, 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武夷山主景区的旅游景点已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发展较为成熟。如何开发非核心景区, 吸引游客前往旅行就成了武夷山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非核心景区离核心景区的距离较远, 游客前往有诸多的不便, 另一方面非核心景区知名度不够, 难以吸引游客。所以在下一步的旅游开发中就要加大对非核心景区的开发力度, 这是未来武夷山风景区发展的关键。可以通过设立便捷的交通工具和加大宣传等手段发展非核心景区, 协调发展武夷山的核心景区与非核心景区, 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游客。

4 结语

武夷山旅游风景区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 还必须在发展思路、行业规范、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创新等诸多方面进行相应的建设, 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 这样才能在国内众多知名风景区中打响知名度。通过调查问卷来分析风景区的旅游发展现状也只是一种主观的尝试, 仅仅粗略的提出几个问题, 并不能全面的概括武夷山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如果想要详细地了解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必须要了解整个武夷山的旅游产业, 另外还必须对其相关的旅游产业加以分析, 通过理论加实证分析对其总结归纳。

参考文献

[1]佚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官网介绍[EB/OL].http://www.wh-wy.org/.

[2]佚名.武夷山风景区旅游营销策略[EB/OL].中国旅游新闻网.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06/12/7/1207170026.htm.2006.

武夷山风景区 篇2

武夷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从武夷山风景区形成的机理入手,分析了它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综合评价了武夷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并就将来的开发策略提出了建议.

作 者:张伟婧 Zhang Weijing 作者单位: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214102,无锡刊 名: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2(2)分类号:F592关键词:武夷山 风景区 旅游资源 评价

武夷山风景区 篇3

关键词:RMP理论,景区节事活动,七夕文化节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达到白热化程度。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 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激励旅游者出游的最主要目的和因素, 因此, 景区是地方旅游业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景区的品牌建设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节事活动对景区品牌创建有重要作用, 正如Getz指出的那样:“节庆的强大号召力 (appealingness) 可以在短期内使得节庆发生地的口碑得到‘爆炸性’的提升” [1]。基于对节事活动影响和作用广泛而深入的认识, 我国景区出现了节事活动开发的热潮。然而, 组织者如何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节事活动?如何正确的对节事活动进行定位?怎样组织运行节事活动?组织者无不费劲心思寻求一种最佳的方法, 以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达到提升景区形象的目的。由于景区节事活动独特的本质特征, 其开发注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协同作战, 进行综合研究、综合规划、综合管理, 以系统的方法进行开发, 才能开发出最佳的节事活动。基于上述问题, 本文以RMP理论为基础, 为我国景区节事活动的开发提供系统方法。

二、RMP理论概况

针对当前中国区域旅游开发所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 吴必虎首先提出了旅游产品规划中的昂谱 (RPM) 分析理论, 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 进行R性分析 (Resources analysis) 和M性分析 (Markt analysis) , 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 (Product analysis) , 并最终提出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2]。RPM分析是在传统的资源导向型或市场导向型旅游产品开发基础上提炼的, 将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综合性的考量, 因此成为旅游产品开发中的重要理论。

三、景区节事活动开发中的RMP分析

景区节事活动作为事件吸引物, 是一项特殊旅游产品,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资源依托的非稳定性。资源转换成产品的过程不但需要组织者很大的投入, 而且对于他们来说, 这也是一件高风险的开发行为。如果这种产品缺乏市场吸引力, 那么就会在市场上产生无效供给, 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短缺现象, 而旅游者数量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目标的能否实现, 因此, 组织者应该对产品最终表现涉及的每一方面都应该有准确的分析和详细的准备。作为一种专项旅游产品, 景区节事活动开发应该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发模式, 产品的产生是建立在资源和市场分析基础上之上的, 而不是带有长官意志的政府行为, 或是无根无据的点子策划。因此, 景区节事活动 (P) 设计之前的景区综合环境分析——R性分析和M性分析是极为重要的。景区节事活动RMP框架如图1所示:

(一) R性分析。

1.R组成要素。

对于节事活动开发中的景区R性分析, 实际上是对景区内部资源利用价值评估。和一般旅游产品不同, 这种产品随着组织者开发工作的结束, 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就已经完成, 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存在, 因此, 景区节事活动开发除了需要影响题材、主题、活动等产品要素设计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丰度之外, 还需要有良好的景区管理能力和现成的接待设施。对于景区内部资源, 是泛旅游资源概念, 包含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景区管理等构成旅游产品的基本要素。

2.资源R-产品P转换适应性分析。

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具有紧密的联系, 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别。旅游资源作为原材料, 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加以加工、甚至再创造, 然后才能组合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因此,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各种评价时, 其相关产品转化能力及如何转化将是评价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Clarke and Stankey对一地的旅游资源、环境条件是否合适开发产品以及能够提供何种类型的产品进行了游憩机会谱评价, 他们从管理因素的角度, 将资源环境条件分为可达性、非游憩资源利用、现场管理、游客影响、可接受程度5方面[3]。利用这一框架, 我们可以对景区的旅游资源、管理水平、基础设施条件进行评价, 确定大致可以开发的节事活动的题材、主题选择内容、开发思路、管理模式、游客最大接待规模等, 再根据市场最终确定节事活动的具体内容。

(二) M性分析。

1.市场构成。

景区节事活动参与者就是参加节事活动的公众, 包括旅游者和其他参与者。旅游者中一类是怀有节事情怀, 以参加节事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 另一类是碰巧遇上节事活动的旅游者;其他参与者主要是当地群众。其中第一类旅游者是推动景区节事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他们的需求推动了节事活动的开发, 他们的偏好和选择制约着节事活动的发展方向。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也是景区营造节日氛围的重要因素, 对节事活动的成功与否也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在整个活动中, 主动性是最强的, 其对景区节事活动的需求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的主题选择和内容方式。

2.旅游者需求动机。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基本处于主动选择的状态, 是串连旅游活动的核心, 因此, 在旅游研究中, 游客的动机自然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GetzD (1991) 吸取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提出了一个节事活动三种需求的模型。景区节事活动由于其创新性、独特性而引起旅游者内心深处的节事情怀, 使他们的审美心理产生共鸣, 产生旅游的强烈愿望。因此, 旅游者的需求都是主观和个人的, 可是它却推动了节事活动的发展, 并且在现实中划分了节事活动的种类。Pearce (1988)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认为游客可以通过旅游行为和旅游活动的实践, 进入到一个不断递进的“梯级体系”中, 从开始的“体验心理类型的快乐过程”, 到富有经验的游客“利用旅游去发展关系”, 到最后达到“自我尊重和动机自我实现的目的”。景区不同类型的节事活动能满足旅游者不同的需求和动机, 但从表1可以发现, 游客在参加景区节事活动的主要动机表现在特殊兴趣和爱好, 属于特别利益或自我发展需求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 是一种相对高级的心理需求。因此, 主办机构在策划组织节事活动产品时, 应该区别于普通的旅游产品, 在主题选择上应该新颖、独特, 在内容安排上丰富多样,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以满足旅游者的节事情怀。

资料来源:GetzD[1]。

3.市场需求预测。

景区节事活动的市场机会, 就是潜在购买者所未能满足的, 而且对于组织的目标来说具有足够大的规模和可实现的需求。也就是说, 机会的把握关键在于寻找相关市场上尚未被充填的某些需求空隙。如果这样的有待填充的空隙在可预见的将来尚无有力的竞争者, 预测的市场机会变成理想的现实可能性较大, 就应该抓住市场机会, 果断做出决策。在市场分析中, 对景区知名度的把握较为重要。景区节事活动要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必须有相关的信息传递, 对于节事活动这种时效性强的旅游产品, 在宣传中只是概念产品, 因此, 景区知名度是人们接受这种产品的重要条件, 不然会造成市场预测的盲目性和资金浪费。

(三) P性分析。

1.景区节事活动开发的外部环境。

景区节事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 景区通常无法独立创新开发, 地方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社区群众支持尤为重要, 是获得资金、政策和人气的决定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事活动的表现形式。

2.景区节事活动开发的空间竞争情况。

景区形象是景区对客源市场产生吸引力的关键, 同时也是旅游者对景区的感知和认知印象。但主体资源类似的景区, 在市场中的形象也类似, 存在“形象遮蔽”的现象。主题资源类似的景区也容易开发出主题相同的节事活动, 特别是在统一区域内核心吸引力相同的景区开发的节事活动, 形成直接的竞争对手, 对区域市场的争夺将严重影响景区节事活动的开展。如东北地区的观鸟节, 由于东北地区湿地密集, 近几年几乎每个国家级以上湿地都在开展观鸟节, 但受到北戴河国际观鸟节的严重“遮蔽”, 至今无法形成游客规模。另外, 区域内不同的景区节事活动也会形成一定的遮蔽现象, 其频繁度对区域市场影响较大。所以, 在节事活动开发中进行差异性开发, 使被遮蔽的景区从遮蔽中走出来, 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对属于自己的客源市场群体产生吸引力, 才能顺利开展。

四、基于RMP理论的武夷山七夕文化节开发

(一) R性分析。

1.相关资源情况。

武夷山的标志性景观玉女峰形态婀娜, 像是一位少女在极目远眺, 等待归人。当地人把玉女峰和它附近的大王峰、铁板峰联系起来, 演化出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武夷山也流淌着一条人间银河——九曲溪, 因为两岸流传着玉女和大王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而被世人所颂扬。武夷山的资源特点和民间传说及我国的七夕文化较为相似, 为七夕文化的现实展现提供了资源基础条件。

2.基础设施条件。

武夷山旅游基础设施健全, 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手段都可直接到达武夷山市, 饭店、旅行社等接待能力强, 总的看来, 武夷山具备大规模人流的接待设施和能力。

3.景区管理。

1999年, 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标志着景区的经营管理走上了新的台阶, 民营企业新华都集团的介入为景区提供了新的管理思想和方式, 具有很强的事件运营能力。

4.小结。

地方性与差异性是旅游产生吸引力的源泉, 景区节事活动主题只有以景区自身的资源条件作为开发的核心和灵魂, 结合独特的创意思想和表现手法, 才能生产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节事产品, 突出景区的鲜明个性和魅力。武夷山以景区自身资源为基础, 引进外部文化创意性推出的七夕文化节, 有机的将景区文化和传统节日、传统与时尚进行整合统一, 是对传统节日进行旅游开发的尝试, 也是对景区资源的再利用。由此可见, 恰当地引入外来文化, 并和景区的地脉、文脉有机结合, 这样景区节事活动的题材既可以顺应文脉的意境而设计, 也可以突破文脉出奇制胜的反向思维, 还可以是顺应和突破相结合的多视觉节事活动设计。这样的题材设计是典型的R-T借用式设计, 达到出人致胜的效果, 容易吸引社会关注。 另外, 对于此次活动, 主办方对景区的接待能力和节事运营管理能力有较为充分的认识, 从而大致估计此次活动市场规模, 为7, 700对情侣。如果参与者过多, 管理服务工作难以做到位, 游客满意度受到影响, 节事活动的综合效益将大打折扣。

(二) M性分析。

1.景区知名度。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 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山列入“世遗”的区域总面积达999.75平方公里, 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也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2.市场需求。

相对于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旅游开发, 汉族的传统节日由于缺乏时代新内容, 难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旅游开发还有待开掘和整理。“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 至今尚无相关的旅游开发, 但市场上对传统七夕文化节日的举办期望已久, 特别是开发以交游、享受传统浪漫的主题旅游活动, 上海市民曾呼吁“借助传统文化魅力, 期待七夕主题游现身”、华东地区之前开发了较受欢迎的情侣旅游线路等。由此可见, 虽然七夕旅游产品还未出现, 但潜在市场较大, 参与体验传统七夕文化的社会需求在都市青年普遍存在。

3.小结。

作为一种旅游产品, 节事活动的开发应从游客感知角度出发, 考虑到客源市场的需求特征, 了解客源市场对可能开发的节事的反映。七夕文化是在市场上存在对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的强烈需求条件下开发的, 具有较为雄厚的市场基础, 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传统节日受到社会普遍重视的条件下, 对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开发形式等各方面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在这种前提下, 七夕文化节的开发正是众望所归, 获得了福建省文化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等部门的支持, 促进了此次活动的举办。

(三) P性分析。

1.活动主题。主题:温馨、浪漫、快乐、旅游。

宣传口号:七月七, 天下有情人相约武夷山。

2.活动内容。

此次围绕温馨、浪漫, 快乐, 旅游的主题, 组织者开发了以下活动内容。如表2。

活动的设计应该以资源和市场需求为基础, 此次活动设计充分结合两者的内在联系, 利用时代差异性, 将传统的文化和景区的资源有机组合,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让游客体验到十足的浪漫氛围, 其中, “鹊桥牵手、情系武夷”鹊桥相会仪式充分利用景区的资源和美丽的传说, 将浪漫氛围推向高潮, 是本次的标志性活动。

参考文献

[1].Getz D.Event Management&Event Tourism[M].New York: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1997.12~21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310

福建武夷山天心景区导游词 篇4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兰花丛生。“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导游内容]大红袍茶树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不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且两面三刀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之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著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七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来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病不起,请遍天下的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后天心庙的老方丈敬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谢恩。大臣到时,便将大红袍牛披在茶树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牙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大红袍茶树仅有四株,来武夷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关部门,已开辟“大红袍之旅” 线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导游内容]天心永乐禅寺——>杜辖岩

上一篇:足背复合组织瓣下一篇:外资银行的酸甜苦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