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共11篇)
武夷山市 篇1
武夷山是武夷岩茶的故乡, 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201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8 740 hm2, 茶叶总产量6 900 t, 茶业总产值13.06亿元, 农民茶叶人均纯收入1 883.25元。茶产业已经成为武夷山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分析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以引导茶农科学生产, 全面提升武夷山茶产业综合竞争力, 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茶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 把茶产业列为武夷山市的农业主导产业, 借助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地”、“旅游胜地”的优势, 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从2006年开始, 组织茶企业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地开展“浪漫武夷, 风雅茶韵”系列茶旅促销活动, 努力打造“武夷山大红袍”品牌, 推动了茶产业的良性发展。至2010年, 全市茶园总面积8 740 hm2, 茶产业总产值13.06亿元。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92家, 家庭作坊958个。茶企业纳税2 529.4万元。全市注册商标企业395家, 茶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市16家规模农业龙头企业中有4家是茶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红茶。全市现有1个驰名商标 (武夷山大红袍) , 1个中国名牌产品 (武夷星) , 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 13个著名商标, 66个知名商标, 2个证明商标, 756件注册商标, 新申请正在办理商标963件, 通过QS认证的有127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有1个国家级传承人、3个省级传承人、12个市级传承人。2002年12月武夷岩茶获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现有6家企业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和ISO9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及HACCP认证[1,2]。武夷山茶文化, 是武夷山双世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发源地[1,2]。武夷岩茶大红袍手工制作技艺已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正在向联合国申报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1,2]。近年来, 武夷山市茶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建立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4个, 会员店36家, 有大红袍茶叶销售网点3 600多个, 武夷山茶产叶正在快速发展。
2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茶园生态功能比较脆弱
全市大部分生产茶园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陆续建立起来的, 许多茶园道路沟渠设计不合理, 茶园平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 茶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茶园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造成茶园管理成本增加, 综合效益不高, 难以满足产业发展之需。
2.2 品种结构有待调整
全市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积分布不合理。过于集中在星村、武夷镇2个乡镇, 茶叶面积达5 268.27 hm2, 占全市总面积的68.44%。而这2个镇的山林多是景区和双世遗产保护地, 生态保护任务重, 与茶山开发矛盾冲突多。二是品种布局不合理。茶叶品种中迟芽种偏多, 占茶山面积70%以上, 早、中芽品种偏少, 优化品种结构势在必行。
2.3 加工基础条件较差
目前, 全市许多茶叶初制加工厂房设计不合理, 加工设备单调、数量少、不配套, 造成加工能力有限, 加工分散, 规模偏小, 影响了加工数量;加工环境的水、电、路及卫生配套跟不上, 加工过程茶青随意摊放, 加工设备未及时保养和清洁。
2.4 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武夷岩茶历来以质量安全而闻名茶界。2001—2008年, 连续8年在国家质检部门抽检中, 农残、重金属含量几乎未检出。但近1~2年来, 个别茶农为追求短期利益, 不按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加工, 施用禁用农药和化肥, 加工茶青时卫生条件差, 满地乱晒、乱丢;部分茶企没有严格把好茶青质量关。据2010年质检部门抽查, 全市有21家茶企业产品发现稀土等项目超标, 这些超标茶样有的是在加工茶青生产中造成超标, 有的是当地茶农在生产管理时喷施叶面宝、克无踪、草甘膦等农药造成的超标。这些质量安全隐患如不及时纠正, 不利于武夷岩茶质量提高和当地茶产业安全性的建立。
2.5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武夷山市虽然初步形成了若干龙头型或骨干型茶叶企业, 但这些企业与茶农之间的关系仍是一种以茶叶购销为主的松散型买卖关系, 并未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 这些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茶产业发展的能力有限, 有待于进一步做强、做大产业。
2.6 茶农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茶叶各企业负责人之间、茶农之间知识水平高低不同、观念新旧不同, 对茶叶管理、加工、营销的观念和措施不同, 造成生产经营效益不平衡, 要进行有序、持续培训, 提高茶农的生产管理技术、更新观念。
2.7 茶业功能开发不足, 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武夷山市许多茶园周边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风景优美, 交通便利, 具有开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等多种潜在功能, 但并未有效地开发利用, 造成茶业功能单一, 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有待提高。
3 茶产业发展优势
3.1 交通便利
武夷山市已形成遍布陆、海、空的巨大交通网络体系, 武夷山民用机场已开通可至世界各地的多条航线, 年度吞吐能力巨大, 拥有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 设有完备的口岸查验机构[1,2]。
3.2 科技实力雄厚
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现有各级农艺师、技术员、大红袍制作技艺传人共438人, 科研人才储备较足, 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紧密, 开展多项课题研究, 并转化为经济效益, 武夷山市茶业产业的科技水平得到提高, 迅速发展壮大。
3.3 茶资源丰富
武夷山市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 是公认的茶叶品种发源地之一, 种质资源丰富[1,2]。如该地特有的武夷名丛, 是茶无性繁殖的杰出技术, 极具地方代表性, 丰富了茶树种质基因库[1,2]。
3.4 品牌种类多
武夷山市现有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茶企业, 4个省级龙头茶企业;1个中国名牌产品, 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 13个著名商标, 66个知名商标, 2个证明商标, 756件注册商标, 新申请正在办理商标963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有1个国家级传承人、3个省级传承人、12个市级传承人。有机茶认证8个, 127家企业获QS认证。
3.5 茶叶品质优良
武夷岩茶外形弯条型, 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 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3,4,5,6,7]。香气带花、果香型, 锐则浓长、清则幽远, 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 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或呈蛤蟆皮状。武夷岩茶历经长久的发展, 历史悠久, 工艺成熟、品质稳定优良, 在茶叶界亨有很高的声誉[3,4,5,6,7]。
4 发展茶产业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4.1 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市场竞争力
强化“品牌带动”的发展战略, 大力扶持规模企业的发展, 促进各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坚持“龙头带动、集中连片”的发展方针, 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 创新经营体制, 重点培育星愿、永生、香江等一批龙头企业, 实行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生产, 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重点建设星村、武夷和兴田等基础好、增收效果显著、发展潜力大、群众积极性高的乡镇, 形成三大茶产业带。同时, 有关部门要做好“武夷山正山小种”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3,4]。
4.2 建立茶叶加工区, 确保茶叶产品质量
结合新农村建设, 在市、乡、村各级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茶叶加工园区, 鼓励企业入驻, 通过加强加工园区建设, 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 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确保产业安全。
4.3 科学扩大茶叶面积, 提高产业规模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根据武夷山市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点及茶树生态适宜性要求, 按照“宜茶则茶、宜林则林”的开发原则, 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茶为主线, 以“武夷岩茶为主、多茶类搭配”为发展的方向, 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科学扩大茶叶生产面积, 提高产业规模推动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
4.4 规范经营主体, 强化监督管理措施
茶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武夷岩茶生产企业经营主体的管理, 对其生产条件、加工能力、产品质量、环境污染、计量包装等进行综合监控, 对产品以次充好以及计量偏差超过国家有关规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
4.5 加强茶叶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建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举办各种茶叶生产、茶叶审评、茶叶拼配、茶叶烘焙等方面的赛事及活动, 提高茶农生产、制作、销售等方面的技能。同时, 把这项活动同武夷岩茶 (大红袍) 制作技艺传承人、茶业技师评定工作结合起来, 以培养更多的茶叶技术人才。
4.6 规划建设现代茶业科技服务中心, 提高服务水平
规划建设现代茶业科技服务中心, 整合优化全市茶业方面人才和技术, 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同时积极做好企业不愿意做、也做不好的茶产业公共事务, 如品种培育研究、茶叶成分分析、揉茶机试制等, 为茶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7 建设生态茶园, 实现茶叶生产四化
建设高效生态茶园3 000 hm2, 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20家, 示范推广法国葡萄酒庄园管理模式17家, 通过项目实施, 至2013年, 建成比较发达的大红袍茶产业体系。茶园单位面积增产10%以上, 新增产值450万元, 带动0.3万户农户, 项目区人均增收760元;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高效机采, 降低劳动成本10%以上;茶叶品质提高一个档次;总体经济效率提高30%以上, 实现茶叶产业总产值超过25亿元。建成一批集生态旅游观光、品牌宣传、茶文化传播、法国葡萄酒庄园式营销管理体系的现代茶业示范体, 使全市茶产业发展得到质的提升, 使优势更强, 实现茶叶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 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叶元高, 徐斌.浅谈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及茶博会对武夷山茶业的影响[J].福建茶叶, 2008 (S1) :25-28.
[2]叶元高, 徐斌.浅谈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茶叶, 2009 (6) :38-39.
[3]肖天喜.武夷茶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武夷山市志编纂委员会.武夷山市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
[5]邹新球.武夷山市正山小种红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6]叶启桐.名山灵芽—武夷岩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7]罗盛财.武夷岩茶名丛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福建武夷岩茶 篇2
清初制出乌龙茶,时称青茶,在武夷山特称岩茶。当初的制作工艺是由浙江钱塘布衣文人王草堂,于清康熙末年在武夷山修撰山志时的《茶说》中记载下来的。武夷岩茶由于独具“岩骨花香”,深为闽、粤、台有闲之士青睐。据载,清时“品武夷”蔚然成风,“购武夷,五月至,至则斗茶……”,武夷茶种、制作工艺、品饮方法也南传,直达台湾。
岩茶以其色泽澄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而成为茶中奇品,驰名天下,当地就有“武夷山三件宝,山奇水秀岩茶好”之说。
出行看点:武夷山九曲溪,上、下梅村古村落,越王城遗址
出行方式:背包旅行。竹筏顺流蜿蜒于九曲溪,穿行于历代文人骚客歌咏的山水间。
九曲溪滋润了漫山遍野的树木,也滋润了漫山遍野的绿茶林。它们生长在武夷所特有的红色岩石的悬崖峭壁处,像特意布置在一大片岩石中的一处别致的盆景。
武夷茶中的极品是大红袍。原生的大红袍茶树其实不过六株,全部生长在离地面约莫十来米高的绝壁上,可谓采天地之灵气、得山川之精华。大红袍名字得来有段传说,很早以前,有一进京赶考的举人,路经武夷山时重病染身,眼见考期将至,举人心急如焚。此地方丈以此茶煎成汤药嘱其服下,不但病体痊愈,而且文思如泉涌。举人高中状元不忘救命之恩,衣锦还乡,专程到茶树下朝拜,并脱下身上红袍披于茶树,顿时,茶树红光闪闪。
武夷山的御茶园始建于元朝,至今这里仍保留着当初的”呼来泉“和“通仙井”。
谈武夷山市紫云英的发展 篇3
1 紫云英的利用途径
1.1 当绿肥使用
紫云英作绿肥使用, 能充分发挥其肥效, 有效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其堆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1 适时耕沤。
根据紫云英生长发育, 以其盛花期耕沤鲜草产量高、养分含量高。过迟, 紫云英中的纤维硬化、养分含量降低, 分解迟缓;过早, 鲜草产量低且幼嫩, 耕沤后分解快, 肥效不持久, 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从水稻的生长发育角度来说, 一般以插秧前10~15d为宜。过迟, 易造成禾苗较长期间不能返青分蘖, 出现坐蔸现象;过早, 易造成养分释放与水稻生长不协调。
1.1.2 适量耕沤。
对于中等肥力水平的农田, 以22.5t/hm2左右为宜;对于高肥力的农田, 以15.0t/hm2左右为宜;对于耐肥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可适当增加耕沤量。
1.1.3 科学耕沤。
土壤质地疏松、排水方便、气温、土温高的稻田可深耕深沤, 否则宜浅耕浅沤。一般以绿色体被土壤覆盖为宜。耕沤时, 最好选择暖和的晴天。
1.1.4 配合施用。
(1) 与石灰配合施用。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 提供植物钙质营养, 并促进紫云英腐烂分解。此法适合在肥力水平较低的中低产田, 一般施用1 125~1 500kg/hm2石灰, 对于肥力高、水热条件良好的农田不宜施用;否则, 会造成紫云英分解过快, 进而造成水稻吸氮过多而影响水稻穗部发育。 (2) 与萝卜混合耕沤。萝卜的腐烂分解速度慢于紫云英, 二者混合施用之后, 可减慢分解速度, 从而调节好绿肥的养分释放与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肥关系, 充分发挥其肥效。
1.2 当饲料使用
紫云英鲜嫩多汁, 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丰富, 营养价值高。饲用时, 宜在开花初期刈割。以紫云英为主, 搭配少量精饲料喂猪,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同阶段猪紫云英与精料的搭配比例:小猪为3~6∶1, 架子猪和催肥前期猪为10~15∶1, 在小猪和架子猪阶段添加适量含磷的矿物质饲料。饲喂方法是将紫云英切碎后拌入精料饲喂, 少喂勤添, 以提高猪对紫云英的采食量。一般小猪喂4次/d, 架子猪和催肥猪喂3次/d。紫云英除青饲外, 还可制成青贮料或干草粉后饲喂。
2 武夷山市紫云英发展现状
武夷山市2008年冬种紫云英累计播种266.67hm2。全市集中调种8t, 自行购种1t以上。各乡镇建立中心示范片1片。经测产验收, 示范片紫云英平均株高85cm, 产量达到22.5t/hm2。
3 武夷山市紫云英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各乡镇领导对紫云英种植意识不强
虽然市农业局统一调种, 免费把种子分配到各乡镇农技站, 但从播种到各生育期, 各乡镇领导几乎都没有拿出具体的措施来鼓励农户种植紫云英。
3.2 农民对紫云英种植意识不强
农技干部把种子统一领走后, 统一撒种, 但播种后, 农民不施肥、不开沟, 造成某些地块紫云英稀疏。
3.3 烟田发展限制紫云英的发展
随着种烟效益的增加, 农民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田块全部改种成烟田, 由于烟田在翌年1~2月需要溶田, 一些农民把头年种植的紫云英进行翻耕, 但是过早的翻耕并不能达到紫云英肥田的效果。
4 推动紫云英发展的主要措施
4.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市农业局领导要高度重视, 成立秋冬农业领导小组, 由局长任组长, 成立由农技、土肥、植保、种子等组成专业技术小组, 负责实施紫云英种植管理工作。各乡镇提高认识, 把种植紫云英作为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实行站长负责制, 包干到人, 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 提出主要的工作技术措施, 以确保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4.2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印发技术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 做到栽培技术培训到村、资料到户、操作到田, 提高技术到位率。此外, 利用各种媒体向广大农户宣传冬闲田种植紫云英绿肥的好处, 提高实施项目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强化落实
要求示范乡镇前期摸底工作深入到村组、农户。重点对播种、施肥、田管等关键技术环节, 把好关, 做好技术指导。
4.4 检查验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不定期检查, 总结好经验, 树立新典型, 开展项目实施比赛活动。
4.5 物质奖励
武夷山市 篇4
[ 10-12-30 09:21:00 ]
作者:章萍
编辑:studa20
摘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是烟草产业战略性奋斗方向。分析了兴田镇烟叶生产的现状,提出了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建设思路、目标及相关对策,以期促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现状;思路与目标;对策;福建武夷山;兴田镇
兴田镇是武夷山市烤烟种植大镇。全镇总面积353.3 km2,有14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3 401.53hm2,其中水田面积3 272.67hm2。近年来,兴田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产业。2008年全镇种植烤烟738.67hm2,烟叶总产值逾2 500万元,2009年全镇种植烤烟740hm2,烟叶产业已成为兴田镇的支柱特色产业。
1兴田镇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现状
1.1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生产设施是实现种烟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兴田镇漂浮育苗、灌溉设施、烟田道路、密集式烤房等烟叶生产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烟叶生产水平。烟叶的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随着烟叶生产布局的不断优化和规模化种植面积的扩大,兴田镇烟叶生产的主要环节已由现代机械取代了人力、畜力劳动,实现了使用拖拉机深耕和起垄,特别是智能化烘烤设备的推广应用,极大地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用工。
1.2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兴田镇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兴烟,紧紧围绕提质、减工、降本、增效这个核心,在烟叶生产过程中,把先进的烟叶生产技术普及推广,深翻冻垡、集约化育苗、膜下移栽、平衡施肥、揭膜培土、化学抑芽、智能烘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也使烟农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南岸村烤烟种植示范区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努力工作、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改变了千家万户分散种烟的烟叶生产模式,逐步减少了种烟农户,提高了户均烟叶种植数量,推进了烟叶生产适度规模化;同时烟叶生产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连片种植、烟叶种植大户应运而生。
1.3土地流转难度较大,烟叶生产抗御风险能力有限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基。在没有获取充分的农村社会就业和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为保障的前提下,农民不可能把土地进行市场交换[1];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习惯于种地养活自己,担心土地流转后会失去生活依靠;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收入无所谓,宁可抛荒闲置,也不肯把承包地转让给别人种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规范,流转双方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烟叶生产常受到多种灾害的威胁,主要有龙卷风、冰雹、洪涝、干旱、冻害等,特别是洪涝灾害,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一旦烟农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种烟大户有可能倾家荡产。
1.4烟叶生产用工缺失,从烟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部分烟农放弃种烟而转投其他产业;加之烟叶生产过程环节多,技术复杂,移栽、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打顶抹芽、采收、烘烤、分级、交售等诸多环节,用工量较大,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宁愿在外务工,也不愿呆在农村从事烟叶生产。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以高素质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为支撑,以新型烟叶生产种植农户为基础,实现人才资源、人力基础和现代技术、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目前无论是生产经营管理队伍,还是烟叶生产直接操作者,都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思路与目标
2.1内容
多彩闽北看武夷 篇5
武夷山脉是我国南部的主要林区,绵亘五百多公里,特殊的地势形成云雾缭绕、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从而孕育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这里非常利于植物的生长,有银杏、黄杨、铁杉、红豆杉等珍稀植物超过2500种。武夷山脉绿色覆盖率达到83%,空气负离子含量浓度超过正常值的14倍,居全国前列。因此武夷山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深深吸一口气,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里还可以看到机敏的灵猫、淘气的猕猴、翩翩起舞的各色蝴蝶,时隐时现的黄腹锦鸡和神出鬼没的虫蛇。故而这里有着“鸟类天堂”、“动物的乐园”,“昆虫的世界”的美誉。
除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武夷山同时还是道教、佛教名山,各种寺庙可以串起一条丰富的宗教文化之旅。而附近也有建筑风格古朴的下梅古民居,历史悠久、家家养兰、户户制荼的曹墩古村,保存非常完整的汉代闽越古城遗址,还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朱熹故里……宗教、历史与文化在这里交融,在徒步、漂流之余,不妨也给自己留出几天访古探幽的悠闲时光。
华东屋脊黄岗山
探访地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黄岗山
路线武夷山市区-桐木村-桐木关-黄岗山顶-桐木村-上饶
时间三天
线路特色
气势磅礴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最高峰,被誉为“华东屋脊”。黄岗山常年云雾缭绕,春夏秋冬变幻无穷,山峦云海犹如人间仙境。由于海拔差距和气候影响,全程可观赏到丰富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从谷底的毛竹到山腰的阔叶林、铁杉,直至山巅的高山草甸,身边的植物在默默地告诉你海拔高度的变化。峰巅有许多处磊石,尤其是山巅的磊石堆最为奇特,它实际上成为了山峰的最高点。站在山巅俯瞰,群峰犹如雾海中的群岛。山的一侧灰雾蒙蒙,不辨天日,而另一侧则是蓝天白云,草绿山青。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草甸,在云雾中忽隐忽现,秋季满山遍野的黄花点缀,景致更加绝妙。
行程安排
D1:武夷山市区-三港(或桐木村)-桃源峪-武夷山自然博物馆-桐木村
早上从武夷山市区乘车前往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三港,一直顺着武夷山风景区里著名的九曲溪逆流而上,特别是过了黄溪口,一路风光迷人,高山深涧,绿水青山,可千万别睡着了。全程62公里约一个半小时可达。在三港先把住处安排好,然后前往桃源峪,这里是负氧离子吸氧区,空气中氧气含量极高。下午返回三港参观武夷山自然博物馆,也可去隔壁红茶坊品当地的正山小种红茶。该茶是英国皇家指定用茶,享誉海外。运气好时,会有猴子在附近戏耍,向游人索要食物,三港戏猴的说法由此而来。
D2:桐木村-桐木关-黄岗山-桐木村
由于黄岗山属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所以山顶是不准住人的。而如果从三港步行上山的话当天下不了山,又没有开往山顶的旅游班车,所以要包车到桐木关。清晨5:30左右在桐木村内乘每日发往上饶的中巴,十公里距离到桐木关下车。在关口的右侧有一条简易公路直通山顶,此处海拔1000~1100米,关那边就是江西省了,检查站边上有座寺庙。桐木关到黄岗山顶19公里,一路上坡加中途停留观赏,徒步需4~5小时。
黄岗山顶是一块约一平方公里的平坦草甸,一尺多厚的野草松软如毯。草甸随风起伏,岩缝里的黄岗偃竹像箭簇萌发。山顶立有“黄岗山”的标志碑,头顶高天苍苍,脚下四野茫茫,真有“登黄岗绝顶,览武夷风光”的豪迈感慨。来到这华东屋脊上眺望四野,远处的峰峦似岛屿般隐没在缥缈的云海之中,白云在山峰之间飘拂。
午餐休息后,下午一点撤离下山到桐木关,16:00左右到达桐木关,从这里搭上饶开过来的车回桐木村住宿。
D3:桐木村-上饶
早晨在桐木村搭车往上饶,从武夷山脉的南面翻越到北面,一路下山景观多样,紧张刺激。中午时分抵上饶大市场汽车站,附近大市场边乘坐11路公交车到带湖路汽车总站,这里有发往上海方向的卧铺大客车。
户外探险提示
1在通往保护区的皮坑设有检查站,旅行者路过时,需出示身份证登记,并在检查站或三港管理站交纳每人80元的管理费,如果提前联系当地人,有可能会有优惠。
2可以在三港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旁边的“味中味农家别墅”安排食宿,老板娘王秋花曾在当地做过导游,人很开朗,烧得一手好菜。也可到桐木村内食宿,价位30元/人,吃自己随意点。点菜一定要先问好价位,否则挨宰没商量。要特别当心外地来桐木村经营的小贩,当地人还是保留了比较纯朴的民风。
3一般包车可以从武夷山市区找,因为到了桐木找车没有市里方便。小面包车是最容易找到的,能乘5~6人。从武夷山市到黄岗山往返,车费根据淡旺季300~500元。
4如果住宿在武夷山度假区内,每天早上7:50有专线车从这里出发,途经武夷山主景区、星村镇、曹墩村、龙川、青龙大峡谷,进入自然保护区至黄岗山,约傍晚六点返程,全程车费每人50元,途中可选择适当的地点下车。
54月~6月杜鹃花开,桐木至黄岗山路段可见。8月金针花开,位于桐木至黄岗山27公里路段。10~11月全线都可看到红叶。
武夷观鸟行
探访地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挂墩瀑布周边
路线三港-黄岗山-挂墩-麻粟-三港
时间三天
行程安排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着完整的原始森林生态景观,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大约有三百多种,对于观鸟爱好者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这里是许多鸟种的模式产地,早在18世纪,就有许多国外的生物专家在武夷山采集了一千多种动植物标本,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不少与众不同的鸟类,大名鼎鼎的挂墩鸦雀就是其中的代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曾组织英国观鸟旅游团专程到武夷山来观察群鸟的生活情景,并给予很高评价。
行程安排
D1:黄岗山
一天的黄岗山行,最精彩的当属三科连理树处,本来是下车看树的,不料树旁的一棵浆果树吸引了众多鸟儿的垂青,头顶一撮黑发的黑颏凤鹛、鲜艳夺目的红嘴相思鸟、披着蓝色外套的白腹、大腹便便的北灰……一阵阵的鸟浪让我们应接不暇,也让大家拍得兴高采烈。返程时,一凤头
鹰在一位置飞出又落回,也让我们观到了猛禽类。天色渐晚,紫啸鸫看了不少。总是成双成对活动于溪中大石头上。每沿溪走一段距离就会碰见一对。边用单筒瞄着,边和砍竹子的村民聊天。突然紫啸鸫被别的啥东西吓跑了,又看到一新种,灰背燕尾。
D2:挂墩
挂墩一带,由于挂墩鸦雀而在观鸟爱好者中有着显赫的声名。路遇的黑眉柳莺,那响亮且节奏明朗的鸣叫,完整的八音节鸣声让人迷恋。另一种多而易见的是栗头莺,下体灰黄分界明显,腰的黄色很容易暴露其行踪。间或看到棕脸莺,听到一些不知名的声音从或远或近的地方传来。山坡上有几棵大树,有的已经枯了。小雨间或飘落,更使得山林添了几分幽静。隔着溪边的小树观察对面山坡,耐心等待中,一粗哑叫着的东西移动到了视野内——黄嘴栗啄木鸟,雄性,头顶有纵纹,单筒中见其慢节奏地在树干寻觅着什么。
D3:麻粟
第二天目的地是麻粟。为了抓住清晨这个最好的观鸟时间,我们六点就起床了,先到白鹇经常出没的地方守候,结果没有等到我们的白色公主,只好转向进入麻粟的路口徒步上山。
武夷山的林鸟一般集群活动,各种不同的鸟混在一起,在林中穿梭。经常是走了很长时间也不见一只鸟的影子,连鸟鸣声都很难听到。可当遇到鸟浪时,许多不同的小鸟同时出现在视野里,最多时一群鸟中有八个种类,令人目不暇接。边走边观察,到麻粟的15公里山路竟然花了五个钟头,这个四周群山环抱的小村庄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时,立刻让人感到一份质朴的乡土气息。从山顶眺望,有一座白房子特别显眼,这就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四周都是玻璃的观鸟屋,简直就是一座古朴的别墅。
麻粟集中了周边几个自然村的村民,很多村民外出打工了,目前仅有一百多人,然而这里却是观鸟的好地方,有茶园、灌木丛、竹林、阔叶林、针叶林和溪流等多种生态环境,适合多种鸟类活动,因此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守在一个位置,看着几十上百只各种小鸟在眼前来回穿梭,仿佛在欣赏一台剧目,真是一种享受。
这几天,我们记录到了三十余种鸟类,大家都兴奋不已,武夷山真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食宿
龙渡的陈师傅家,干净卫生,可以说一尘不染,很难得。电话:13960628892(陈土生)。费用是每人每天30元,如果包吃住是50元。
户外探险提示
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山清水秀,随处可见的溪流小涧中孕育着各种两栖、爬行动物,被誉为“蛇类和两栖类的天堂”,是著名的崇安角怪的故乡。但两栖、爬行动物秋末冬初就开始逐渐进入冬眠期,身影也就变得难以寻觅。所以,如想观察两栖动物,最好还是选择夏季。
2福州观鸟协会QQ群:10674151,电话0591-22565379,邮箱:fjbirds@126.con,如有需要可以跟他们咨询。
漂在武夷
武夷山区是山与水的完美结合,清澈的溪水更是武夷山的灵魂。曲折萦回的九曲溪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近十公里长的河流,直线距离仅五公里。大峡谷水流湍急,两岸山峰雄伟绮丽,因受桐木溪—大竹岚断裂带构造控制和水流强烈切割发育,自西向东的大峡谷地深切五百米以上。无论是悠然的竹筏漂流,还是刺激的橡皮艇漂流,既然到了武夷山,就一定要尝试一下这里的漂流奇趣。
漂流地点推荐
九曲溪漂流
线路:从星村镇出发,一路沿九曲溪,终点到达武夷宫、仿宋古街旁。
方式:竹筏漂流
特点:沿途风景悠悠,玉女峰、天游峰、双乳峰等都在沿途两岸,每一曲都有奇丽景色,好像游历于一幅天然山水画中,可概览武夷山风貌。而且九曲十八弯移步换景,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评价:属比较悠闲的观景逍遥游,物有所值,值得一漂。
闽江源漂流
线路:起点在度假区,一路沿着崇明溪漂流,终点距离风景区较远。
方式:橡皮艇漂流
特点水势平坦、河面比较开阔,该漂流专门设有一段水战区,是其他漂流所没有的,打水仗比较过瘾。
评价:全程水流较缓,除了交通比较方便,没什么特别之处。
桐川漂流
线路:起点在自然保护区,一路经过自然保护区的山泉,终点靠近青龙峡谷。
方式:橡皮艇漂流
特点:号称“华东第一漂”,全段水流湍急,险石挡道,不少路段都会上下颠簸,最高落差处达2.8米,一定要做好物品的防水准备。
评价:比较惊险刺激,值得一试。
生态漂流
线路:起点在自然保护区,终点靠近桃源峪附近。
方式:橡皮艇漂流
特点:这一段在桐川漂流上游三公里处,更加刺激惊险,全程都要紧抓皮艇,精神高度集中。尽管这样,想不翻船落水都很难。全程惊险不断,有四五个落差极大的地方。
评价:物超所值,一定要去。
大峡谷漂流
线路:武夷山大峡谷为九曲溪上游一段,从大峡谷28公里处起漂,至大王宫上岸。
方式:橡皮艇漂流
特点:峡谷漂流段相对落差150米,沿途山回水转,水抱山流,两岸群峰耸立,万木叠翠,急流险滩遍布,飞瀑流泉高挂,溪水清澈见底。并能够领略气势磅礴的青龙大瀑布。
评价:闯激流、过险滩,惊心动魄,有一定漂流经验和胆量者一定要尝试。
户外探险提示
1武夷山有多处漂流,价格都在一百元左右,所以之前一定要选择好,挑选适合自己的河段。
2一般最先接触的是度假区桥下的闽江源漂流,个人认为这是所有漂流中最差的,看不到什么美景,也没什么特色,除非人多打打水仗还好玩一些,
3九曲溪漂流不用包车,坐公车到星村镇下,要想概览武夷山全貌就非坐不可了,风景绝佳,适合观景摄影。终点靠近武夷宫、仿宋古街等景点。
4桐川漂流与生态漂流离得很近,两者的特点类似,选其一即可。一定要带替换衣物,这两个漂流因为路程较远去的人少,可以乘坐每天一班去往桐木村的班车。
行走武夷小贴士
最佳去往时间
武夷山四季温和湿润,年均温度17.6℃。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在1~3月因冬季过于干燥,黄岗山山顶布满厚厚枯黄的草甸而封山护林,自然风光会大打折扣,而夏季虽然气温偏高,却是万物生长最为茂盛、武夷风光最具特色之时,因此,在夏季去是最好不过的。6、7、9月是武夷山人比较少的时候,价格相对便宜一些,其中漂流以6~7月最好,这时水大刺激,如果再避开周六日当然就更好了。而登黄岗山的最佳时机是在秋末冬初,漫山遍野到处是黄花,美丽缤纷。
观遍千年儒释道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唐末被列为道教第16洞天,现今还有保留较为完整的道观——桃花源道观。武夷山同时也是佛教圣地,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现仍有天心永乐禅寺、妙莲寺、瑞岩寺等。唐宋间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如果你对宗教有兴趣,不妨在这里多停留几天。武夷山现有摩崖石刻四百多处,最有名的是晚对峰有一处石刻“道南理窟”,每字两米见方,苍郁古雅。
武夷茶文化
武夷山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乌龙茶的发祥地,属半发酵的青茶。它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武夷岩茶品目繁多,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在徒步和漂流之余找一个临水的茶社品茗让人倍感惬意,怡情养性。在武夷山间有许多这样的茶社,坐在木雕桌椅当中,聆听茶艺小姐对每道茶的解说、轻轻吸入武夷岩茶的清香、和三两好友闲话家常、感受着山青水绿、鸟语花香,无比惬意。或是默默俯看九曲溪的碧水和水上缓缓漂过的竹筏,这样寂静的画面、这样的闲适感受就像武夷山的茶水一样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武夷山风景区内现已建有“茶观”和“茶艺馆”等表演、品茶、购茶的场所。
住宿
到武夷山旅行不用担心找不到满意的住处。这里的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有从二星到五星的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如果想体验当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可以选择服务态度良好的各类中小型招待所或农家旅舍,另外,如果希望遇到更多的背包客,那就到位于度假区内的枫枫青年旅舍吧,说不定能约到与你同行的朋友。
提醒
武夷山市 篇6
1 武夷山市现有畜牧业生产情况
2006年全市生猪存栏42 510头, 出栏42 913头;牛存栏8 438头, 出栏2 285头;羊6 961只, 出栏12 955只;家禽存栏501 535只, 出栏708 288只;肉兔存栏20 552只, 出栏30 013只;肉类总产量4 272 t, 禽蛋产量2 669 t。全市共有规模养殖85家, 其中生猪25家、鸡2家、鸭1家、鸽1家、羊56家。
2 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发展目标
遵循发展与环保并重的原则, 按照“小规模、多布点”、“畜地平衡”的发展思路, 根据现有养殖状况及植物吸收、土地消化、水体自净的原则以及国家经贸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杭州能源环境设计所的畜禽场沼气项目开展指南和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 (GB18596-2001) 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载畜量以每667 m2耕地吸纳2头猪粪尿、每667 m2山地吸纳3头生猪粪尿, 山地吸纳生猪粪尿面积按总山地面积的5%计算、1头奶牛粪尿相当于10头生猪的粪尿、1头肉牛相当于5头生猪、3只羊相当于1头生猪、30只蛋鸡相当于1头生猪、60只肉鸡相当于1头生猪) , 制定全市畜牧业发展目标。根据南平市下达的我市畜禽养殖总量 (换算成生猪单位) 控制在115.1万头的任务,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及武夷山市畜牧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要求各乡镇控制总量为:崇安生猪总量控制在25 110头, 星村221 660 (未除景区面积) , 兴田188 270头, 五夫91 280头, 武夷113 210头 (未除景区面积) , 新丰35 430头, 上梅98 580头, 吴屯115 210头, 岚谷118 330头, 洋庄143 920头。
3 畜牧业畜禽养殖场规划布局
根据《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省政府《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和市政府《南平市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方案》 (南政[2002]综150号) 的文件精神及要求, 武夷山市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武政综字 (148号) 文件及2005年11月规划出“三区”即:禁止养殖区、禁止建设区、适度养殖区建设;2006年1月武夷山市政府以武政告[2006]1号发布《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关于畜牧发展区域布局规划通告》并张贴到各乡镇 (街道) 茶农场、行政村和自然村。明确规定河流、公路、村庄、旅游景点等500米以内为禁养区和禁建区, 在禁养区和禁建区之外的区域为适度养殖区, 适度养殖区内可以按规划要求, 经审批同意, 进行新、扩、改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 但应同步建设疫病防治隔离及粪污治理设施, 实现环保“三同时”建设, 做到养殖场污染治理达标排放要求。同时对有条件的畜主, 建议引建推广日本秋山综合微生物研究所开发的“发酵床养猪新技术[SANA-PK-U发酵床 (垫料) 的综合维持剂]”和“脱臭, 营养补充剂及低聚糖新技术 养猪用SANA-HZ/P (混合饲料) ”成果进行科学化养猪, 以实现猪场养殖粪便、污水零排放, 猪肉符合无公害标准的生产发展目标;武夷山市顺发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武夷山市 (宝岛) 农业生态园区等养猪场, 在2006年12月引进和开展猪粪及污水零排放项目试验成功, 效果显著, 为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武夷山市规模畜禽养殖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4 畜牧产业布局规划
4.1 布局规划总思路
按照“小规模、多布点”、“畜地平衡”、“突出种草养畜”的发展思路, 实行养殖总量控制, 确定畜禽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 实施“三大转移”即:平原向山区转移、密集区向疏散区转移、南部乡镇向北部乡镇转移, 城区向城郊转移。实行按科学布局规划, 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减轻高密度发展造成的养殖业污染问题, 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 鼓励发展山地畜牧业, 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牧菌菜、牧沼菜、牧沼果等多位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 进一步促进武夷山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4.2 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一是城郊型镇村着重发展猪、禽为主, 兴办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畜禽养殖基地, 尤其要大力发展肉制品加工企业。二是城郊以外的乡 (镇) 平原区应着重发展奶牛、肉牛、猪、禽为主, 有选择地培养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畜禽养殖基地, 认真抓好牧草饲料、皮毛加工等为主的乡镇企业。三是边远乡村农户可充分利用地域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牛、羊产业, 培育一批养殖专业户、专业村, 并鼓励和扶持各种行业协会 (武夷山市于2006年10月已成立养猪行业协会组织) 。
(1) 养猪业。
养猪业通过政策引导, 实行“以南带北、突破西北部”, 区域上以兴田、武夷、五夫、星村为发展重点, 建设肉猪生产基地, 以突破肉联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施产业化, 确保我市旅游市场对肉类产品的需求。
(2) 养鹅业。
养鹅业以大王鹅业为龙头, 以吴屯、岚谷、洋庄、五夫、上梅等乡镇为重点向全市范围内推广, 培育大批养鹅专业户, 带动浦城、建阳等周边县市发展养鹅。
(3) 草食牲畜。
以草畜结合为突破口, 发展肉牛、肉羊和肉兔等草食畜牧业, 以基地和专业户推进规模经营。肉牛以洋庄、吴屯、岚谷、上梅等乡镇为主, 发展肉牛1万头, 肉羊以星村、五夫、兴田、吴屯等乡镇为主, 发展肉羊3万头。肉兔产业以武夷林辉养兔场为龙头, 向岚谷、星村、兴田、五夫、吴屯等乡镇辐射, 发展兔10万只。
5 做好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保障措施
5.1 依法明确划定辖区内禁止养殖区、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
为了严格禁止在禁止养殖区、禁建区内新、扩、改建规模畜禽养殖场, 切实抓好畜禽污染治理工作, 各乡镇 (街道) 茶农场按属地管理, 划出禁止养殖区、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的“三区”范围, 采用红 (禁养区) 、黄 (禁建区) 、绿 (适度养殖区) 三种颜色表示, 并加以文字说明, 同时向全社会发布公告, 设立明显的范围标志, 让广大人民群众家喻户晓。
5.2 要实施畜牧业生态立体种养循环经济
大力推广“牧—沼—草—牧”“牧—沼—果 (菜、树、菌、鱼) ”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以及经济适用的综合治理技术, 鼓励粪污经处理后上山、下田、入塘、自行消纳, 变废为宝, 做到零排放, 扶持畜禽粪便加工利用企业的发展, 鼓励沼气发电和畜禽粪便加工生物有机肥等, 对农村利用沼气发电的企业和个人予以优惠政府, 按照农牧业相结合、综合利用优先、种养平衡一体化的原则合理规划, 合理组织畜牧业生产, 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 达到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5.3 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将良种作为产业来抓, 应用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技术, 建立肉兔、肉牛良种繁育场和肉羊的杂交改良基地。通过科技导入, 加快良种繁育步伐, 使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畜禽养殖场 的污染问题, 要引进总量新技术和项目综合利用畜禽废弃物, 以发展“牧—沼—草、果、茶、蔬、林、粮”等生态养殖模式为重点, 通过建设生态型现代化牧场, 加快粪便污染治理实用技术推广, 重点发展粪便加工有机肥、沼液转化能源, 解决粪污净化问题, 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4 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执法力度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土地法》、《森林法》、《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积极开展规模畜禽场的专项整治, 清理整顿违规乱建的畜禽养殖场, 刹住乱建之风。同时, 加大对规模畜禽场污染整治的环境监察力度, 对违反有关环保规定, 未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 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的责任。对规模畜禽养殖业排污的征排污费。充分应用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综合治理。
5.5 加强区域布局工作的宣传力度
武夷山市 篇7
1 兴田镇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生产设施是实现种烟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 兴田镇漂浮育苗、灌溉设施、烟田道路、密集式烤房等烟叶生产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大幅度提高了烟叶生产水平。烟叶的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随着烟叶生产布局的不断优化和规模化种植面积的扩大, 兴田镇烟叶生产的主要环节已由现代机械取代了人力、畜力劳动, 实现了使用拖拉机深耕和起垄, 特别是智能化烘烤设备的推广应用, 极大地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 减少了劳动用工。
1.2 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兴田镇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兴烟, 紧紧围绕提质、减工、降本、增效这个核心,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 把先进的烟叶生产技术普及推广, 深翻冻垡、集约化育苗、膜下移栽、平衡施肥、揭膜培土、化学抑芽、智能烘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了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 也使烟农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南岸村烤烟种植示范区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 通过努力工作、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 改变了千家万户分散种烟的烟叶生产模式, 逐步减少了种烟农户, 提高了户均烟叶种植数量, 推进了烟叶生产适度规模化;同时烟叶生产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连片种植、烟叶种植大户应运而生。
1.3 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烟叶生产抗御风险能力有限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基。在没有获取充分的农村社会就业和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为保障的前提下, 农民不可能把土地进行市场交换[1];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 习惯于种地养活自己, 担心土地流转后会失去生活依靠;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收入无所谓, 宁可抛荒闲置, 也不肯把承包地转让给别人种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规范, 流转双方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烟叶生产常受到多种灾害的威胁, 主要有龙卷风、冰雹、洪涝、干旱、冻害等, 特别是洪涝灾害, 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 一旦烟农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 种烟大户有可能倾家荡产。
1.4 烟叶生产用工缺失, 从烟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部分烟农放弃种烟而转投其他产业;加之烟叶生产过程环节多, 技术复杂, 移栽、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打顶抹芽、采收、烘烤、分级、交售等诸多环节, 用工量较大, 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 特别是大部分青壮年劳力, 宁愿在外务工, 也不愿呆在农村从事烟叶生产。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必须以高素质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为支撑, 以新型烟叶生产种植农户为基础, 实现人才资源、人力基础和现代技术、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目前无论是生产经营管理队伍, 还是烟叶生产直接操作者, 都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 思路与目标
2.1 内容
主要是建设4个现代烟草农业园区, 即南岸片 (含南岸、南树) 、兴田片 (含兴田、枫坡、黄土、西郊) 、城村片 (含城村、大渚) 和汀浒片 (含汀浒、汀前、双西、虹桥) 4个园区, 用2年左右的时间, 规划建设园区化的沟、渠、路等农田基础设施, 配套建设标准化的烤房基地、育苗基地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同时在汀浒园区新建汀浒烟草站, 方便汀浒片区烟农售烟。
2.2 基本思路
一是整体规划布局配套管理, 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按照“园区化建设, 单元化管理, 合理化布局, 标准化配套”的原则, 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园区为整体建设规划, 配套相应的软硬设施, 力争建设成一个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产力发达、理念先进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二是大力推行机械化生产, 切实减轻烟农劳动强度。按照“烟农自主购买、村委会统一管理”的原则, 实现烟农机械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实现规模化种植。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 将村民自愿挂牌流转与村委会主动协调流转相结合, 实现土地的有序有偿流转, 达到合理化布局, 规模化种植。四是实行单元化管理, 提高园区整体生产水平。园区将烟农分成若干个生产单元, 单元内实行生产互助, 协同管理, 双向考核, 捆绑奖励, 促进整体生产水平提高。五是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实现减工增效及专业化分工。通过建立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 探索服务机制, 逐步实现专业化分工及减工增效。六是进行信息化建设, 实现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2]。应用先进科技, 实行精确农业及生产动态监控, 实现生产信息化管理。七是建立生产保障机制, 实现产业稳定发展。通过建立烟农养老保险机制, 解决烟农生产后顾之忧, 稳定烟农队伍, 实现产业稳定发展。八是建立烟农文化站,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通过建立园区烟农文化站, 改善村容村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3 目标
拥有完善的烟基设施, 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实现规模化种植, 户均种植规模达1hm2以上;宜耕区域机械化作业面积达90%以上, 生产用工减少150个/hm2以上;生产经营由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式经营;育苗、冬翻、整畦、烘烤、分级、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实现专业化服务;商品化供苗率、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专业化烘烤面积比例、测土施肥面积比例均达100%;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面积达80%以上;大田生产环节和烘烤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
3 对策
建设现代烟草农业, 是一个复杂、渐进、艰苦的过程。需要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扶持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 激活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动力和能力。
3.1 提高思想认识, 关注烟农
教育干部和烟农应充分认识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排除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思想障碍。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当作烟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来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 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烟叶、烟区、烟农, 烟草“三农”中的核心是烟农。关爱烟农, 就是关爱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关爱烟农最根本的是在生产上切实做到周到服务, 提高生产整体水平, 让烟农称心;在处理政府、企业与烟农利益关系上, 切实做到维护烟农利益, 千方百计增加烟农收入, 让烟农放心。
3.2 加大投入和补贴力度
不断开辟新的烟草农业投入渠道, 逐步形成烟农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烟草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3], 继续加大烟区投入力度。政府和烟草部门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上。着眼于烟区改善基础设施, 增加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着眼于烟草农业科技进步, 增加对烟草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着眼于提高烟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基金的投入。不断巩固、完善和加强各项补贴政策, 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烟叶生产补贴制度。要加大产前投入补贴力度, 消除烟用物资价格上涨、请工价格提高、租田成本增加的差价;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机型和范围;增加密集式烤房新建、改建的补贴;增加烟田自然灾害风险基金[4]。对种植1.33hm2以上的大户, 实行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保持烟农基础队伍的相对稳定。
3.3 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建设现代烟草农业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主体虽然是广大烟农, 但仅靠烟农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 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成为烟区的共同行动。政府、部门和涉农单位要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加大城市经济对烟区的辐射、城市人才和智力资源对烟区的支持及城市科技、教育、交通等方面对烟农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秋萍, 朱祖斌.我国烟草农业科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烟草学报, 1999 (3) :46-49.
[2]姜静.延安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2) :92-95.
[3]查文菊, 张永党.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思路[J].云南农业, 2008 (3) :37.
武夷山市 篇8
1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概述
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也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 由灌溉管道带到大田的每株作物, 把水和肥同时供应给作物。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 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 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 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 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 使水肥相融后, 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 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 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 同时根据不同的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 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 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2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试验示范技术要点
2.1 试验示范地点
武夷山市兴田镇南岸村平岗王兴熊茶山作为示范点。示范作物为30龄水仙。土壤质地为黄红泥土, 养分为:有机质9.4g/kg、碱解氮56mg/kg、有效磷4.5mg/kg、速效钾43mg/kg、p H4.9。
2.2 设备及安装
首先是建立一套灌溉系统。设计方面, 在茶园采用管道灌溉、泵加压滴灌。所需的材料有:同规格的PVC管材, 连接管件、底阀、自吸式增压水泵、过滤器、滴灌头等。安装简单, 操作方便。二是建立施肥系统, 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等。三是选择适宜肥料种类。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 如尿素、硫铵、硝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 要求水溶性强, 含杂质少, 以免堵塞管道。
2.3 技术要点
安装时, 底阀到泵之间的连接口必须密封严实, 不能漏气。施肥时, 基本测算好肥液量 (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即一亩注入肥量为5升) 。灌溉施肥程序分3个阶段:第1阶段, 选用不含肥的水湿润;第2阶段, 施肥肥料溶液灌溉;第3阶段, 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统。2013年聘请专家来我市对茶园示范点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 水肥一体化装置正式投入使用。
3 试验示范效果
3.1 精确的控制了灌水量和施肥量
由于直接将水和营养送到作物根部, 利于吸收;蒸发率低, 防止水土流失、深层渗透;能更有效、准确地提供水与养分。和常规施肥相比较, 水的利用率达95%, 基本无浪费, 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50%-70%。茶园示范基地滴灌秋茶生育期共滴灌5次, 用水50㎡/亩, 常规灌溉2次, 用水80㎡/亩, 每亩用水减少30㎡。同时大大降低了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 茶园示范基地每次用肥3㎏配成溶液, 滴灌5次共用肥15㎏, 而常规施肥用肥30㎏, 每亩减少用肥量15㎏, 通过人为定量调控, 满足作物在关健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 杜绝了任何缺素症状, 在生产上达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良好的目标。
3.2 省工省时
在茶园基地, 灌溉或施肥时, 非常简单迅速, 每亩灌溉时间只要1小时左右, 施肥时, 通过管道只要10-15分钟, 肥料就能均匀的到达各个角落, 不存在一个地方深度高, 施肥多, 一个地方深度低, 施肥少的问题。平时需要3~4个人的劳动量, 现在只需一个人就行了, 减少了2个劳动力。
3.3 促进茶叶的生长
可溶性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 能均匀直接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作物吸收快。通过二个多月在茶园试验示范和常规管理比较, 具有明显的差异。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秋茶新梢生长快, 芽头密度大, 芽头长。9月3日通过测产, 与常规管理相比, 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小区随机采样, 平均芽长增长12%, 芽头密度增加3.8%。
3.4 增加茶叶的效益
水肥一体化设施茶园平均亩产620㎏ (鲜叶) , 常规管理茶园平均亩产432㎏, 亩增产188㎏, 秋茶每㎏按5元计, 亩增产940元。另外水肥一体设施茶园, 芽长均匀, 便于机械采摘, 节省一半的劳力。在茶园示范基地, 经测算, 一亩肥料用量从原来150元, 减少到75元, 用工投入减少一半, 每亩增加效益近1000元。
4 小结
2013年茶园共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1000亩, 每亩减少肥料成本75元, 共计7.5万元, 每亩减少用工2天 (包括灌溉施肥采摘等) , 计200元, 1000亩节约用工成本20万元, 每亩增收940元, 1000亩增收94万元, 茶园水肥一体化设施推广应用1000亩, 共节本增效益121.5万元 (见附表) , 经济效益显著, 值得推广。
武夷山市 篇9
1 示范推广现状
1.1 示范片建设情况
(1) 中心示范片建设。吴屯乡、岚谷乡、洋庄乡、上梅乡、武夷街道、星村镇、兴田镇、崇安街道、五夫镇等9个乡镇 (街道) 建立9个6.67 hm2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中心示范片1片。
(2) 村级示范点建设。各乡镇建立2个3.33 hm2相对集中连片的村级示范点。其中岚谷乡设在横墩村、客溪村, 吴屯乡设在街路村、后乾村, 洋庄乡设在三渡村、洋庄村, 五夫镇设在大将村、溪尾村, 兴田镇设在南树村、汀浒村, 红星村设在曹墩村、星村镇, 上梅乡设下阳村、上梅村, 高苏畈设在黄柏村、高苏村, 崇安街道设在崩埂村、城西村。
(3) 以农民技术员为主各村建立1片3 333.3 m2紫云英示范点。
1.2 示范实施情况
(1) 种子准备。2010年全市集中调种10 t, 自行购种2以上。各乡镇按照市农业局的安排部署在2010年10月20日之前完成播种任务。
(2) 建档情况。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紫云英种植管理档案, 内容包括村名、地名、户名、领用种子数量、种植面积、播种时间及各项田间管理等。
(3) 统一管理。各乡镇做到统一购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全市紫云英示范推广的种子由农业局统一免费提供。要求示范乡镇要克服“重播种、轻管理”的思想, 注意引导农户抓好管理。主要抓好开沟排水、增施钙镁磷肥、覆盖稻草等工作。中心示范片要选择交通方便、便于管理和能起良好示范作用的集中连片的田块。在农业局直接技术指导下进行统一播种、施肥、管理。
1.3 示范推广措施
(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农业局成立了秋冬农业领导小组, 由局长任组长, 副局长任副组长, 成员由农技、种子、植保、土肥区划等站的站长组成, 负责组织实施紫云英种植的各项管理工作。各乡镇实行站长负责制, 包干到人, 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 提出主要工作技术措施, 确保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举办技术培训班2期, 培训人数500人次, 印发技术资料500份。并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介向广大农户宣传冬闲田种植紫云英绿肥的好处, 提高实施项目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强化落实。要求示范乡镇前期摸底工作深入到村组、到农户。同时重点在播种、施肥、田管等关键技术环节把好关, 做好技术指导。
(4) 检查验收。2011年3月下旬, 武夷山市农业局在全市开展紫云英评比活动, 专门成立评比小组, 组长由副局长担任, 成员由土肥、农技、植保、种子、区划等部门技术骨干组成。通过进行评比:中心示范片长势好 (植株高达60 cm以上) 、相对集中连片、面积达标的乡镇有吴屯乡、兴田镇、武夷街道。村级示范点长势好 (植株高达45 cm以上) 、相对集中连片、面积达标的村有:岚谷乡岭阳村、吴屯乡后乾村、五夫镇大将村、上梅乡上梅村、洋庄乡洋庄村、崇安街道崩埂村。评比分一、二、三等奖, 获奖乡镇 (村) 由农业局给予物质奖励。
(5) 奖励与优惠。种子 (30 kg/hm2) 由农业局免费提供;补助工作经费60元/hm2;实行示范片奖和高产奖, 农业局拨付2万元作专项奖励;把紫云英种植作为2010年乡镇农技站、村农民技术员主要考核指标。
1.4 存在的不足
(1) 各乡镇农技站对种植紫云英引导意识不强。虽然农业局统一调种, 并免费把种子分配到各乡镇农技站, 但从播种到各生育期都需要农技站发钱雇人管理, 没有很好引导农民自主管理。
(2) 农民种植紫云英的意识不强。2010年农技干部把种子统一领走后, 统一撒种, 但是播种后, 农民不施肥、不开沟, 造成有些乡镇某些地块种植紫云英较少。
(3) 烟田的发展限制紫云英的发展。随着种烟效益的增加, 农民把一些好的、交通便利的田块全部都改成了烟田, 由于烟田在翌年1—2月就需溶田, 一些农民把前一年种植的紫云英翻耕, 如果过早翻耕就达不到紫云英肥田的效果。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子选择与处理
根据武夷山市气候特点和紫云英品种性状特征, 选择适合武夷山市冬闲田种植的余江大叶种。先用5%盐水选种, 去杂去劣, 清除菌核, 提高种子质量;然后按种子量加1~2倍细沙进行擦种,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再用20%~30%的腐熟人尿浸种10~12 h后捞起晾干, 以肥育种子;并用钙镁磷肥120~135 kg/hm2进行拌种, 以利苗期生长健壮。
2.2 适时播种
水稻收割前1个月, 即9月中下旬播种结束。播种量22.5~30.0 kg/hm2。为避免种子粘在水稻茎叶上, 影响种子落泥, 在早上稻叶露水彻底干后播种。应带秤下田, 分丘定量, 力争做到均匀, 确保播种质量。同时, 播种时稻田土壤要保持湿润状态, 有利早出苗、出齐苗、多出苗。
2.3 播后管理
紫云英既怕旱, 又怕渍。因此, 在水稻收割后, 要开好“井”字沟和田边围沟, 务必达到沟沟相通, 排灌自如, 保持田面湿润而不积水。同时, 要覆盖稻草, 以利田间防寒抗冻和保湿, 促进长好苗、长壮苗, 为鲜草高产奠定基础。早春气温低、土壤养分释放慢, 不适应紫云英的早发旺长。而开春后, 紫云英的主茎、分枝生长加快, 对养分的需要量增加。因此, 为促进紫云英春发, 要视苗情施足春发肥。一般施尿素45~60 kg/hm2和氯化钾60~75 kg/hm2, 以达到“以小肥换大肥、用无机肥换有机肥”的目的。紫云英的主要病虫害有菌核病和潜叶蝇、蓟马等。菌核病发生在春季, 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喷1~2次;潜叶蝇等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喷杀。
2.4 适时收获
紫云英利用主要有直接过腹、翻犁压青、青贮饲料等3种形式, 可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作为翻犁压青的, 一定要做到适时。紫云英一般以盛花期翻犁较为适宜, 过早翻犁产量不高, 肥效低。另外, 鲜草翻犁过嫩, 含氮量低, 含水量高。如翻犁过迟, 虽然产量高, 但鲜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增多, 植株老化, 不利于腐烂分解, 肥效也低。而且其分解的有机酸和硫化氢气体会影响水稻秧苗生长。压青量以15.0~22.5 t/hm2为宜, 产量高的可调到其他田块。
摘要:紫云英是武夷山市冬种绿肥的主要品种, 稻田冬种紫云英可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提高粮食产量, 减少化肥用量,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减轻环境污染, 同时可作青饲料, 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对武夷山市冬种紫云英绿肥示范推广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以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紫云英,示范推广,现状,栽培技术,福建武夷山
参考文献
[1]邓彩清.“闽紫5号”紫云英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 2008 (9) :19.
[2]邱木生.紫云英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 2009 (8) :9.
[3]吴海洋, 梁继旺, 祝金虹.谈武夷山市紫云英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236.
武夷连着两岸情 篇10
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木栅铁观音……从台湾漂洋过海而来的茶香满溢馆内。
“在台湾茶业具有北文山、南冻顶的说法,今天我们带来的就是文山包种茶,你可以随意品饮。”台湾冠联茶叶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参展商谢明伦正向来自广西的采购商推荐自己的茶品。谢明伦是第一次参加茶博会,“主要是抱着以茶会友的心态来的,大家可以交流交流彼此的制茶经验。”谢明伦笑言。
本届茶博会秉承“缘聚武夷、茶和天下”的理念,突出“茶与养生”的主题,独特性、博览性、市场性、互动性、品牌性都更加突出。
主持开幕式的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说,武夷山山好、水好、茶好,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之美、绿色之美、清新之美,特别是武夷山积淀了“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深厚底蕴。
“当前,我们正致力推进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自身的绿色生态优势,全力打造绿色食品、旅游养生、生物等千亿产业,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依托茶博会的平台,对接项目、碰撞商机、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台湾农会常务监事白添枝说,闽台之间血水相融,人同祖、族同史、语同音、习同俗,有着天然的联系。闽台茶叶,同源同根,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已成为两岸茶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台湾馆茶情足人旺
闽台两地同祖、语同音、习同俗、茶同根,凭借武夷山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地理优势,一年一度的茶博会已成为海峡两岸茶产业、茶文化交流合作的盛会,成为挖掘两岸文化历史渊源,增进两岸感情交流的桥梁。
台湾馆一如往年般的人气爆棚。百余家台湾企业携各自看家名茶亮相,希望能在大际茶市场分得一杯羹。
本届茶博会设有标准展位1200个,其中台湾展位118个。作为台湾两大名茶的高山茶、乌龙茶一经亮相,便遭遇到众多大陆名茶的竞争。为此,台湾茶企纷纷推出独特工艺、健康、原生态、科技等牌子,来应对大陆茶企的激烈竞争。
高雄茶商张丰都经营的是老茶生意。他家茶叶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一个“老”字。他家的茶叶制成后,要存放几十年才开封售卖。他告诉记者,茶叶存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呈现出独特的风味。他说,老茶里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没食子酸,对人体有抗氧化、抗癌的显著效果。
台湾农会常务监事白添枝告诉记者,他多次赴大陆参加茶博会,深深感到台湾今后的农业,包括茶叶的出路在大陆,大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发展农业和产品销路最大的市场,“这次台湾茶企、茶商都争相报名前来参展和交流,我们农会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所以择优录取,轮流参加。”
台湾阿里山茶叶生产合作社理事主席林育丞已连续参加了7届武夷茶博会,他还组织了合作社茶企一道前来参加,他说自己的生意从初入大陆市场的一片空白,到现在发展到17个城市设有经销点,合作社在大陆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00万元人民币,茶叶生意越来越红火。他还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他的业绩在众多已经登陆的台湾茶商里只处于中下游水平,他说大陆将是他未来事业发展的重心。
本届茶博会围绕“绿色、环保、简约”的要求,在总结借鉴历届茶博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呈现展会节俭、客商增加、交流更多等亮点。
少数民族歌舞热烘茶博会
伴随台味浓厚的音乐,踏着气势十足的舞步,台湾台中县大武排湾族芭札筏艺术团的歌舞,在台湾馆一开场,便吸引了成千上百的参观者驻足观看。
此次表演团一行20人,在团长邱师义带领下,风尘朴朴从台湾抵达武夷山,不顾路途劳累,立刻进行了排练。在展馆正式演出时,台下观众看得高兴,台上演员也跳得起劲,掌声、喝彩声连成一片。
“台湾少数民族能歌舞,只要音乐一响,男女老少都会跳起来。今天他们在这里表演丰收舞和演唱台湾20多个少数民族歌谣,大家以内心的歌舞来表达中华民族大团结,血浓于水的永不分离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邱师义说。
来自江苏游客吴文静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武夷山茶博会,游览台湾馆,不仅观赏到琳琅满目的台湾乌龙茶类,还看到台湾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他们与我们是一衣带水的同胞,虽然歌曲的方言听不懂,可是舞蹈中的动作成了另一种语言,它们的根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美食、茶具各领风骚
酥脆喷香的方块酥、软糯粘牙的麻薯、Q弹微苦的巧克力球、甜而不腻的凤梨酥……在台湾馆里,每走几步便能与台湾美食相遇,让许多“吃货”直呼幸福。
在众多小吃展位之中,台湾有名的伴手礼“凤梨酥”格外受到中外游客青睐,来自邵武的游客宋玉枝试吃过后,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十盒。“这是正宗的台湾小吃,比网络上买的好吃多了,主要是新鲜货。”
台湾参展商陈明芳开心地说:“我从台湾带来了30多箱的蚕豆,没想到参展第一天就已告罄。明年我还要来武夷山,让更多人品尝到台湾的小吃。”
在台湾民窑艺术坊外,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把整个展台围了个严严密密,不时传出一阵阵感叹声“原来茶具还能这么做”。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无量、般若、禅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很难想象一套茶具能尽含儒、释、道三教文化,台湾民窑艺术坊通过茶具的外形和组合把中华文化的内涵彰显殆尽。
在台湾馆,各种创意茶具随处可见,让人惊叹台湾创意产业和茶产业结合所迸发出的能量。
“每次来茶博会,台湾馆内参展的物品都能让我眼前一亮,”一位来自广东的采购商告诉记者,“在创意上我们需要向台湾多多学习。”
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于11月18日落下帷幕。据组委会负责人当天晚间透露,两岸“茶博会”成效显著,共吸引海内外各界来宾、客商5万多人与会,签约合同项目198项,总投资420.83亿元。
武夷山市 篇11
关键词:水稻,配方施肥,经济性状,产量,福建武夷山,2009年
武夷山市上梅乡位于福建省北部, 全乡辖11个行政村, 约20 km2, 水田面积1 766 hm2, 全乡主要种植中稻,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经—稻轮作, 特别是烟—稻轮作模式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为改变农民施肥观念, 改善施肥水平, 提高肥料利用率[1,2], 2009年在武夷山市土肥站支持和指导下上梅乡农技站进行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中稻 (1) 中心示范片设在上梅乡翁屯村洋子畈一农户责任田, 经度118°08′49″, 纬度27°41′35″, 平均海拔286 m, 土壤类型为灰黄泥砂田, 质地为砂壤, 肥力较高, 水稻品种为本地当家品种两优培九;中稻 (2) 中心示范片设在上梅乡下阳村溪北一农户责任田, 经度118°08′12″, 纬度27°41′14″, 平均海拔275 m, 土壤类型为青底灰泥田, 质地为中壤, 肥力中等, 水稻品种为本地当家品种冈优182;晚稻 (烟后稻) 中心示范片设在上梅村吴墩畈周松生烟后稻田, 经度118°10′24″, 纬度27°41′09″, 平均海拔307 m, 土壤类型为黄泥田, 质地为重壤, 肥力中等, 水稻品种为丰两优香一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分别为配方施肥 (A) 、常规施肥 (B) 、空白对照 (CK) , 其中中稻处理A基肥施碳酸氢铵441.15kg/hm2、过磷酸钙625.05 kg/hm2、氯化钾87.60 kg/hm2, 分蘖肥施尿素163.05 kg/hm2、氯化钾112.50 kg/hm2, 穗肥施尿素65.25 kg/hm2;处理B基肥施碳酸氢铵5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 分蘖肥施尿素195 kg/hm2, 穗肥施尿素60 kg/hm2。晚稻处理A基肥施碳酸氢铵225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 分蘖肥施尿素75kg/hm2, 穗肥施尿素45 kg/hm2;处理B不施基肥, 分蘖肥施碳酸氢铵750.0 kg/hm2、过磷酸钙750.0 kg/hm2, 穗肥施尿素37.5 kg/hm2。空白对照不施任何肥料。不设重复, 示范小区面积为6.67 hm2。
2 结果与分析
配方施肥田块产量高, 增产效果明显。经过对中、晚稻的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进行测产, 配方施肥区均有增产表现。由表1、表2可知, 翁屯村洋子畈中稻配方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对比, 增产566.5 kg/hm2, 增产率7.15%, 节本增效923.36元/hm2, 增幅达9.48%, 穗实粒数增加2粒, 千粒重增加0.1 g, 有效穗数增加10万穗/hm2;配方施肥区与空白区对比, 增产2 803.5 kg/hm2, 增产率49.34%, 节本增效3 436.44元/hm2, 穗实粒数增加10粒, 千粒重增加0.5 g, 有效穗数增加54万穗/hm2。下阳村溪北中稻配方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对比, 增产174.0 kg/hm2, 增产率2.33%, 节本增效200.16元/hm2, 增幅达2.24%, 穗实粒数增加2粒, 千粒重增加0 g, 有效穗数增加3万穗/hm2;配方施肥区与空白区对比, 增产1 180.0 kg/hm2, 增产率18.23%, 节本增效449.20元/hm2, 穗实粒数增加5粒, 千粒重增加0.4 g, 有效穗增加21万穗/hm2。上梅村吴敦畈晚稻配方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对比, 增产529.0 kg/hm2, 增产率8.21%, 节本增效1 120.36元/hm2, 增幅达14.17%, 穗实粒数增加1粒, 千粒重增加0.2 g, 有效穗数增加13万穗/hm2;配方施肥区与空白区对比, 增产1 762.0kg/hm2, 增产率33.84%, 节本增效2 519.08元/hm2, 穗实粒数增加7粒, 千粒重增加0.8 g, 有效穗数增加37万穗/hm2。
3 结论与讨论
上梅乡农技站严格按照《武夷山市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操作, 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施肥, 通过宣传、发动、培训和乡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等有力措施, 在全乡建立了中、晚稻中心示范片。20 hm2示范片肥料配方种植与常规种植相比共增收稻谷8.5 t, 增加肥料成本600元, 节本增效1.5万元, 辐射带动推广中、晚稻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60 hm2。该项工作开展顺利,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对于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4,5]。
上梅乡农民农业生产中施肥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偏施氮肥, 少施或不施钾肥, 养分失衡, 加上有机肥施用量少, 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测土配方施肥, 能使农户明白土壤中到底缺少什么养分, 根据需要施肥, 缺什么补什么, 缺多少补多少。使土壤的缺失养分得到及时补充, 维持养分平衡,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6]。
参考文献
[1]徐兴武, 王伟东, 冯金田.测土配方施肥对黑龙江省讷河市水稻生产的影响[J].北方水稻, 2009 (3) :46-48.
[2]阴小刚, 余增钢, 吴晓芳, 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4) :52-53.
[3]曾立洲, 曾浩文, 曾志, 等.兴宁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4) :60-61.
[4]邓孝祺.福建省三元区杂交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9) :84-86, 89.
[5]文建平.万安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的应用与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1) :50-51.
【武夷山市】推荐阅读:
武夷山美食推荐_舌尖上的武夷山08-30
游览武夷山作文07-26
武夷山风景区05-13
武夷山保护区06-05
武夷山旅游心得感想10-14
美丽的武夷山写景作文07-29
武夷山的游记500字作文05-19
初中武夷山游记作文600字05-21
关于游玩武夷山作文700字08-30
武夷文化区论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