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则论文(通用10篇)
交通规则论文 篇1
遵守交通规则 确保生命安全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出行,尤其是我们上学和放学时,大街上更是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当我们在马路上骑车或步行时,交通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时,只有人与人、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唯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得精彩。要想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那么首先就请您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我们城市交通秩序、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日益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然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也许会有同学说:“交通安全有什么,只要在过马路和骑车时注意车辆、行人和红绿灯不就行了吗?”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也许就是因为疏忽了某一个细微的缝隙,就会带来终生的遗憾。我们常常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许多有关交通事故的报道,都是因为忽视交通安全,才酿成了这一个个悲剧。生命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估量的,不是你想要就要的,但同时它又是很普通的,没有任何花哨的出场,它就那样产生了,与贫穷贵富、高官权势无关,那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2-
备管理者的素质,还要具有疏导者的能力。第三,加大交通安全宣传的力度,努力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我们学生角度看:第一,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只有正确且认真地做到这些,才能保证安全。第二,要懂得“谦虚礼让”,狭路相逢“让”者胜,不管是在走路、骑车还是排队乘车,都不应该争先恐后,杂乱无章,互不相让,互相争比。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按规则行进、谦让礼让不抢行。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则交通事故: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一个男孩车骑得飞快,还不断闯红灯,引来路人的议论:“这个男孩可能是有急事吧,要不他怎么会骑得那么快呢?这样会发生交通事故的……”果然,在一个拐弯的地方,一辆红色卡车跟这个“飞车男孩”撞上了,男孩顿时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一边的人围了过来。一刻钟后,一对中年夫妇挤进了围观的队伍中,看着这个男孩,哭倒在地。他们就是这个男孩的父母。不知他们为这个倒在血泊中的孩子操了多少心,可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去……
交通事故是那么可怕,它就像颗威力十足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悲苦。一刹那间,就会夺走了人的-3-
生命。现在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拥挤,同时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每年,有多少的生命被夺走,有多少个家庭被破坏,有多少人要失去亲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它,必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
同学们,如果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交通规则,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相信一定可以避免很多悲惨的交通事故。在交通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是每个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一个共同心愿。我们中学生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灿烂的季节,在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时,也不要忘了,再美好的时光是需要生命去享受的,拥有健康的生命是拥有一切的前提。让我们绷紧安全琴弦奏响生命的旋律,让我们牢牢记住: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爱生命!-4-
交通规则论文 篇2
在诸如中国、美国等大多数国家地区, 实行靠右行驶规则. 在多车道公路上, 也经常要求司机靠着最右边的车道行驶, 除非他们打算超车. 当超车时, 要从左边车道超车, 之后需要再次回到原来的车道上.
尽管关于交通流量和交通风险的研究有很多, 却少有研究在靠右行驶规则下, 两种因子的综合影响. 因此, 仍然不能准确地知道一种交通规则如何影响交通情况, 特别在高低负荷 ( 车辆密度很高或很低, 参考世界标准) 时. 与现有的靠右行驶规则相比, 也许存在着更好的一种规则.
二、问题分析
调查表明, 实行靠右行驶, 从左超车规则的国家的比例约为66% . 要了解这样一种规则的表现, 需要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数来进行考量.
实际交通系统极其复杂, 同时考虑所有车辆有较大困难, 而考虑单辆车是方便的. 因此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分析, 先选择一辆代表性的车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系统研究.
在评价工程系统好坏时, 比如武器装备、桥梁和房屋, 常常采用安全系数进行考量. 对于文中讨论的问题, 可利用对应风险系数来描述.
在不同的国家, 由于文化差异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影响, 交通流量和风险系数在人们心中所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 因此, 在分析不同国家的情况时, 这样的权重影响应当被考虑.
三、模型假设与变量定义
1. 模型假设
( 1) 在双车道中, 右车道用于车辆正常行驶, 左车道作为超车道 ( 车辆只能从左车道超车) . 右行规则则以此为基础.
( 2) 天气状况良好, 车道平坦且无紧急情况发生. 因此, 车速为正常速度且不会发生突变.
( 3) 每位司机的超车想法以及驾驶水平是相同的. 因此, 可以认为人为对车辆的影响相同.
( 4) 车辆间距为规定的安全车距. 因此, 可以根据车速来估计车辆间距.
( 5) 风险系数受到超车影响, 且由超车视距决定. 因此, RI的确定能够符合国际相关风险系数评估标准.
( 6) 车辆以公路设计速度进行超车. 因此, 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修正的平均车速.
2. 变量定义
vi: 正常速度 ( m/s) a: 制动加速度 ( m/s2)
Lio: 车辆间距 ( m) tr: 反应时间 ( s, 典型值: 0. 55 s)
tb: 制动时间 ( s, 典型值: 0. 56 s)
Lip: 停车安全距离 ( m, 典型值: 5 m)
Di: 超车视距 ( m) Lv: 车辆长度 ( m, 典型值: 4 m)
RIi: 风险系数vd: 公路设计速度 ( m/s)
b, c, d: GD参量m: 超车率ρ: 车流密度 ( puc / km)
w: 风险权重q: 交通流量λ: 相对指数
η: 超车时间因子E: 综合评价指数
四、方法简介
通过层次分析法, 建立起相关基本模型. 各层间关系如图1所示. 基于这些关系, 建立起流量q, 风险系数RI和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原始数据来自于参考文献和相关模拟实验. 基于模拟数据, 对模型进一步地进行了完善, 并将右行规则和自由驾驶规则进行对比. 考虑到在不同的国家, 流量及风险的权重是不同的, 在评价指数中引入了影响因子k.
五、模型设计
1. 流量模型
交通流量通常是受速度和车距影响. 首先, 考虑超车现象建立速度模型. 由于很难找到关于超车的相关数据, 故使用CA来模拟交通流和超车现象, 文献[6]中的模拟数据如表1:
根据表1数据, 并以真实情况为基础, 通过拟合, 得到m和ρ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
对于每辆车的qi是不同的, 此处假设对于任意一辆车i的m和ρ关系是相同的, 考虑到超车时间很短, 在整个车辆行驶过程中对平均速度的影响很小, 引入超车时间因子η ( 假设为0. 05) 来对车速进行修正. 根据车流量规律, 可得其表达式:
表达式中需要确定车辆间距Lio. 由参考文献[5], 考虑其为车辆安全距离, 其计算式为:
2. 风险系数模型
国际上对超车风险的评估是基于超车视距的[1], 故采用超车视距评估风险系数. 根据参考文献可知, 超车视距受到车辆长度Lv, 车辆间距Lo, 公路设计速度vd, 正常速度v以及制动加速度a的影响. 双车道上的超车现象如下图3所示:
在图3中, d2和d1分别表示在超车过程中的高速行驶距离和加速行驶距离. 对于任意一辆车i的Di可由下式确定:
根据车辆间距模型, 建立风险系数模型. 在自然界中, 如果一种现象受到多种随机因素的独立影响, 可以近似按照高斯分布 ( GD) [2]进行处理. 由于超车风险主要来自于人为判断, 故风险系数可按照GD进行建模, 表达式如下:
参考文献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进行拟合可得GD参量: b = 3. 47, c = 335. 422, d = 297. 900.
3. 综合评价模型
以前面两个模型为基础, 定义每辆车的综合评价指数Ei, 并引入相对指数λ来反映不同国家的情况. λ可以根据风险系数和流量的权重w来确定: λ =w/ (1-w) .
综合评价指数的定义式为
1/eRIi能够用来反映安全性, 变化范围为0到1, 其值越大, 交通规则表现越好.
六、模型解决方案和结果分析
1. 模型的简化
为了方便反映整个系统模型, 考虑了平均模型, 用平均参数来代替不同的车辆参数. 在此基础上, 建立简化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2. 超车现象模拟和模型检查
用元胞自动机 ( CA) [3]模拟双车道超车的现象如下图4所示:
模拟交通流遵循如下演变规则:
( 1) 加速、超车和减速情况:
·当vi ( t) < gapi ( t) 时, 车辆会加速. 若速度未到最大值, 则以Pa的概率加速到vi ( t) + 1; 若速度已经是最大值, 则以概率Pd减速到vi ( t) - 1; 在其他情况下速度不改变.
·当vi ( t) ≥gapi ( t) , 车辆减速或超车. 若条件允许, 则以概率Pt超车; 否则以概率Pd减速到vi ( t) - 1; 在其他情况下, 速度减至gapi ( t) .
( 2) 超车条件:
·车辆前方有适当空间, 且gapif ( t) > gapi ( t) .
·在相邻车道上的车辆后面有足够的空间, 且
·若上述两条件都满足, 则以概率pt换道或超车.
t ( 3) 车辆位置更新 ( 时间间隔取单位时间) :
·不进行换道的 车辆, 其位置更 新为Xi ( t + 1) =Xi ( t) + vi ( t + 1) .
·进行换道的车辆, 其位置更新为Xi' ( t + 1) = Xi ( t) +vi' ( t + 1) .
CA是成熟的模型, 所以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这种方式, 对模型以及ρ和q的关系进行检验. 模拟情况与理论情况对比如下, 可知所建模型是正确的.
3. 模型的解决方案和分析
为评价右行规则的表现, 将其与自由驾驶规则 ( 自然情况或不受规则约束情况) 进行对比. 当自由驾驶时, 认为驾驶员可以从左边或右边进行超车, 双车道的两条车道均用于自由驾驶. 因此认为在相同的条件下, q增加, RI减小. 此外, 因为每车道均有车辆, 所以D会改变. 在自由驾驶规则下, 双车道超车现象如图6所示:
自由驾驶规 则模型为:
该规则与右行规则比较结果如图7 ( 认为流量和风险指数的权重相同, 所以λ是1) :
根据上图可知:
( 1) 车流密度正常, 即道路处于一般负荷情况下, 两种规则都合适, E处于最大值左右;
( 2) 车流密度正常, 即道路处于低负荷情况下, 右行规则的表现比自由驾驶规则交通更好, 且当ρ在100 pcu/km ( “pcu”为车辆单位) 附近时, E会达到最大值;
( 3) 车流密度较小, 即道路处于低负荷情况下, 两个规则的表现是类似的且E较小;
( 4) 车流密度很大, 即道路处于高负荷情况下, 右行规则表现不如自由驾驶规则.
4. 改良规则
基于之前的分析, 提出改良规则, 目的在于改善道路高负荷或低负荷下的情况. 根据右行驾驶习惯, 新规则及示意图如下:
·两车道都被用于机动车道;
·右车道是慢车道, 其限制速度低于普通限制速度;
·左车道是快车道且设计普通上限速度, 同时增加设计速度下限;
·慢车道上的车辆可加速进入快车道, 但快车道的车上不能进入慢车道;
·两条车道的限制速度之间有关联.
为建立改良规则模型, 假定速度差为20公里/ 小时. 根据上图, 得到改善规则模型表达式:
将三种规则 ( 右行规则、自由驾驶规则、改良规则) 的综合评价指数曲线对比如图9:
由上图可知, 改进的规则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在高负荷和低负荷情况下E显著增加, 且在正常负荷下, E增加更为显著.
5. 结 论
基于以上模型, 可以作如下总结:
( 1) 右行规则很适合正常交通负载情况, 而对于低负荷或高负荷却不是很适用;
( 2) 改良规则可以提高交通流量, 并且当交通系统是低负荷和高负荷时都很适用, 此外, 尤其适用于正常负载情况.
七、模型的改进
1. q和RI的权重
文中考虑的是交通流的权重和风险指数相同的情况, 事实上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 两者对交通的整体影响是不同的. 可以猜测, 在发达国家和城市, 人们更重视安全, 风险系数权重会较大; 而在发展中国家, 交通是否畅通更重要, 交通流的权重可能会更大. 因此, 当讨论不同的区域, 需要分析w变化. 分别改变λ为1. 1和0. 9来反映交通流量和风险指标权重不同的情况, 前者表示发达国家或城市的情况, 而后者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结果如下:
可以从图中看出, 在不同的地区, 需要不同的交通规则.
2. 多车道情况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许多种多车道的. 为了更好地使模型适应实际情况, 可以考虑在双车道模型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多车道的情况.
3. CA
上海交通规则之变 篇3
上海是江南水乡城市,在农耕年代,上海人远行靠舟楫,陆行靠步行,只有大户人家或小脚女人外出时才会坐轿子;上海人不养马,也没有马车,这样的城市环境也不需要有一种规则来制约人的交通行为,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城市交通规则。
1843年上海开埠,1873年一位叫米拉(Menard)的法国人将二轮车引进上海,并向租界申请在租界里开展人力车客运服务,得到工部局和公董局准许。这种来自日本的人力二轮车就被叫做“东洋车”,以后又被叫做“黄包车”。上海城市人口、车辆密度不断提高,那些整天在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也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1888年后,租界当局先后公布了《手推车规章》等针对营用车辆的各种限制和规定,如明确规定江北车(一种木制独轮车)装物的体积和重量,具体规定江北车一次载重不得超过450斤或600磅等。
马车时代
西方人喜欢养马和赛马,并在上海建立了跑马总会(Shanghai Raceclub)和跑马场。后来跑马就成了商业性的博彩。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加入博彩活动,跑马总会还特设中国马的赛马比赛,于是有许多蒙古马被源源不断地运抵上海。其大部分尚未入选为赛马就被筛选下来,1867年,一位叫帕兰特(B•Pallant)的西班牙人就收购被淘汰的赛马创办了龙飞马车行(Shanghai Horse Bagaar)。不久,一位叫陶善钟的浦东人也以低廉的价格收购马匹,开设“善钟车行”。这两家车行控制了上海80%以上的马车。
与江北车、黄包车相比,马车的载重巨,体积大,车速快,在人口密集的市区街道奔跑的马车更容易造成伤人事故,因此,必须要制定一个规章制度来约定行人与车辆之间的行为准则和处罚条例。1899年公共租界出台《巡捕房职务章程》,这个《章程》从文件名称看是一个警察章程,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则是一个城市守则。《章程》的第三十项为《马路章程》,共17条,涉及行人、车辆、道路等多方面的内容,举例如下:
1、驾车者须在马路左边前行,他车须从他车之右边向前。(条例采用英国交通习惯,车辆必须靠马路的左侧行驶,后车如要超车,则必须从前方车辆的右侧超车。)
2、过桥或十字路口,或转弯之时,应格外缓行,向左转弯,应靠路边,即俗所谓“小转弯”;向右转弯,则须从宽而转,即俗所谓“大转弯”。 (这是路口减速的规定,上海的交通俗语“大转弯”、“小转弯”在当时已出现了。)
3、载重之车马等类,其速率不得较速于步行之人。 (由于当时没有机动车,只有人力车和马车,制动很差,所以规定重车缓行的条例。)
4、在马路之马或牲口,无论驾车不驾车,应有伶俐之人看管,此人应在随时可以收缰制服之处,不准离开。(这是针对马车而制定的规则,马匹容易受惊而乱奔,车夫不得随意离开马车。)
机动车时代
进入20世纪后是世界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时期。1909年,上海注册的汽车销售商已有8家,其中5家还兼营汽车出租业务。与此同时,1908年有多条线路的有轨电车在上海开通,原来为人力车,畜力车设计的道路与城市格局因此显得十分落后。所以,在汽车进入上海后,上海一方面进入城市道路的改造期,许多河道被填平筑路。工部局还派专人对道路与人流、车流量进行统计,如1909年7月7日对南京路江西路口从上午7时至下午7时的12小时统计,过往车辆20447次,行人60038次,是人、车流量集中,交通事故的多发区。
1920年,工部局责成公共租界道路交通主管部门——巡捕房制定《交通规则》,1921年1月1日正式对外公布和实行。这是上海正式公布的第一部《交通规则》。1923年和1931年又两次对《交通规则》进行修订,并于1931年6月正式公布,共62条,是一部相对完善的上海城市《交通规则》。
《遵守交通规则》教案 篇4
1、通过分析各种交通事故和身边存在的违反交通法规的社会现象,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远离危险;了解中学生交通安全守则;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倾听的意识等。
3、在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共鸣
1、看录像,谈感受
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学生观看《天堂有没有车来车往》MV)
问: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举手回答
2、回忆父母的嘱咐,体谅父母的心情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要离开家上学或玩耍,穿行在这样的街道上。这时候,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嘱咐你什么话?他们为什么说这些话?
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
师:总的说来,爸爸妈妈是提醒我们注意交通安全,盼望我们出入平安。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学生交通安全守则。
(二)学习研究、深化认识
1、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交通事故的资料
师:其实,不仅同学们的家长这样盼望,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出入平安。但是,在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损失。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谁先来说说你亲身感受或亲眼见到的交通事故?
同学们诉说故事
师:谁收集到了交通事故方面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投影展示所收集的资料)
2、探讨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师:看来发生在我们身边惨痛的交通事故真不少。这些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们带来了身体上、精神上的痛苦。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交通事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因为这些人交通安全意识差,不了解交通规则,或者虽然了解不遵守,才发生了这么多的交通事故。
(三)联系实际、规范行为
学生观看小品——《爸妈,对不起》
情景一:一个孩子要出去上学,他的爸妈一个劲的叮嘱,路在一定要小心……,他却一个劲地说爸妈罗嗦
情景二:一次来学校,他因在路在耽搁了一些时间,快迟到了,在横过学校门口的的马路时,他因心急,不走人行横道,想快速地跑向对面,就在这时,悲剧上演了,就在他横冲时,一辆车直接撞上了他,他倒在了血泊里。
情景三:因医院抢救他保住了生命,可从此他再也站不起来了,生活也不能自理。他看着为他悲痛伤心的爸爸妈妈,留下了深深悔过的泪水。
老师提问:看完小品后,有什么感受?同时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尽量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
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说出感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研究的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我们小学生今后应该怎样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本子上。我们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研究的最全面,最符合我们小学生的实际。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大家的发言,概括起来不外乎这几条(投影出示):
1.学习交通法规,遵守交通法规。
2.行路时须靠路边行走或在人行道上行走。
3.横过道路时,须注意车辆,不得追逐、猛跑,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在城区横过车行道时,须走人行横道。4.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路、车行道的护栏和隔离墩。5.不准在道路上玩耍、游戏、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6.不准在公路上学骑自行车;骑自行车不准在道路时,互相追逐、扶身并行、曲折驾驶、双手离把、手中持物或攀扶其他车辆。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瞭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7.乘车时,应安全有序上下;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车辆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
8.遇有交通事故,及时拨打事故报警电话122。
三、本课小结
遵守交通规则 篇5
12月2日,是国务院设立的“交通安全日”,专门设立这个节日,说明目前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说明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需要强化,交通安全常识需要推广和学习,今年交通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是“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
交通安全知识讲话稿生命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校门前的芹张线是宽敞的、新修的,你家的轿车、摩托车是新买的,你父母的驾照是新考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都会因一次危险驾驶,不文明的出行,酿成大祸,造成车毁人亡,交通事故猛于虎,老虎再厉害,一口只能吃一个,交通事故可至几人、几十人丧失宝贵生命。
事故可以规避,灾难可以预知,只有我们拥有丰富的安全防护知识,较强的安全保卫意识,许多不安全事故都可以绕开我们,远离我们,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为了大家好的安全,更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我在此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文明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做交通安全文明使者。
2、坚决不乘坐三无车辆,酒驾车辆,超员车辆,决不在路上嬉戏玩耍。
3、过马路时,要多一份谦让和耐心,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
4、作为未成年人,坚决不驾驶机动车辆。
许多血的.事实告诫我们,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暑假,在竹林山沟口中,一未成人驾驶摩托车,由于车速过快,撞上前面拉钢筋的拖拉机,当场死亡。
大年初一,在伏岩煤矿出口处,我校在校学生酒后驾驶别人的摩托车,带着两名女同学,在过减速带时,由于车速过快,掉入深达3米的水沟中,男的当场死亡,一名女同学面部受伤毁容,另一名女生受轻伤住院,初三了,马上就要参加中考,迈入高一级的学堂,而此时因自己的不理智,丧失了自己的幼小生命,毁掉自己漂亮的面容。就在今年11月29日,大运高速因大雾天气,40多辆车连环相撞,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
交通规则作文 篇6
记得有一天,在去学校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些警察、医生和一些过路人围在路边。而我在车上隐约地看到一个女孩躺在血海中,旁边还有一辆电动车和一辆轿车。我想:应该是小轿车的车主撞到了电动车的车主——也就是那个女人……
后来我听大人们说起这件事,电动车的车主之所以会葬身于血海中,是因为她逆行。她逆行出路口的时候,轿车的车主刚好从另一个出口出来,而那个路口长满了花花草草;那些花花草草很高,而那辆轿车车主出来的时候根本看不到电动车,更何况那还是个十字路口;要怪就只能怪电动车的车主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吧。幸好出事后,那个轿车的车主没有逃走,一直在现场,直到事故处理完毕。但看到路旁的那个哭得死去活来的男孩,我心里特别难受!环顾四周,我顿时发现路边的树儿也垂下的枝头儿,树叶儿也无力地摆动着,似乎在追悼着这位阿姨,也似乎在控诉着这位事故的制造者!最后,我怀着难过的心情上学去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车走直马走斜必依规矩,绿灯行红灯止才成方圆”的深刻含义。在此,我想真诚对大家说:“朋友,交通规则,人人有责。”
交通规则论文 篇7
从法理角度,该纠纷实际是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冲突。参与者们享有娱乐的权利,居民享有安静的权利,这两个权利原本都是要受到法律保护的,却由于不合适的地点,时间等因素而发生了碰撞造成了冲突。因此广场舞噪音问题引发的纠纷也就变成了如何解决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冲突,也即如何配置、保护权利。
2 三种规则下的权利保护和权利配置
经济学上,对权利的保护有三种规则:财产规则、责任规则和不可让渡规则。
财产规则,指国家在决定谁享有权利后,不再对权利的转让及转让价格进行干预。一方想从权利人手中占有该权利,可通过自愿交易的方式,按照权利人同意的价格获得该项权利。
责任规则,指国家在决定谁享有权利后,不再要求必须以自愿交易的方式来获得该项权利,而是规定获得该项权利的客观价值。一方在支付该项权利的客观价值后就可以获得该权利或消灭该项权利,而不必事先征得权利人的同意。
不可让渡规则,指不允许权利在卖方和买方之间自由转让。体现了国家的强制性干预。即使权利人同意转让其被赋予的权利,买方也不能获得该项权利。这一规则在实践中主要适用于权利持有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适用前两种规则时会产生较大社会成本,或者权利转让将不利于大多数公民的身心健康时。
在适用以上原则时,首先国家要对权利进行配置,即决定谁享有权利。只有决定谁享有某项权利后,才能对适用哪种原则来保护作出正确地选择。
本案中,居民享有安静休息的权利,参与者享有健身娱乐的权利,这两种权利本应在法律的规制下平行的行使。但现在两者发生了冲突。那么是:保护居民安静休息权利还是保护参与者产生噪音以便行使健康娱乐的权利。现有法律对此情况没有相关规定,因此也就不能依据现有法律来处理此冲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权利进行配置。首先,参与者的权利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的,比如打太极,慢跑,散步等更为安静的方式。而居民的安静休息权,只能通过在自己熟悉的安静的家里,而不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安静休息权是人的生存权,是人成其为人或继续作为人生存的权利;而健身娱乐权的行使是在安静休息权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次,经济学上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私人产权神圣不可侵犯,所以任何人在行使自己权利时,都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本案中,参与者们在追求自己健康娱乐权利时造成了居民安静休息权利的侵害,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在本纠纷问题上,应授予居民享有不被打扰的安静休息权。
3 三种规则的适用与选择
在完成权利配置后,接下来就是用上述三原则中的哪种原则来保护居民的权利?
财产规则下,居民享有安静休息的权利,参与者如果想在广场上以产生噪音的方式进行健身,可与居民谈判,让居民在获得合理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将其权利转移给参与者。这种规则下,更多体现的是当事人之间的自愿性,国家干预的较少,而且权利人获得的经济赔偿往往比较充足。
但是这种规则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谈判成本较高,而且不易顺利实现交易。这里侵犯的安静休息权是多个甚至是上百人的,而且买方(广场舞参加者)也是多数人。如果双方进行谈判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1)参与者都同意通过支付赔偿金的方式来获得居民的权利,但是居民中只有少部分人同意转让其权利,其他居民根本不同意转让。这种情况下参与者仍可能不能在广场上顺利地进行健身娱乐。所以当进行广场舞时仍会对那些未转让权利的居民造成侵权。这部分居民仍有权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此情形下,文章开头的情形又可能重现。如此广场舞所引发的纠纷最终是没有得到解决的。(2)双方均同意对安静休息权进行转让时,那么转让该权利的合理价格是多少呢?如果此价格不被居民接受时,即使交易不会失败,也会发生长时间的价格拉锯战,那么随之发生的社会成本就会急剧上升;由于安静休息权对每个人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他们对安静权的估价就会不同,因此会有人会待价而沽。为达成交易,又需不断地进行谈判,这又将产生巨大的成本费用。(3)最满意的情形可能就是居民均同意转让其手中的权利,而且买方也都接受了这个价格,那么这项交易就是可以促成的。此种情况下,财产规则充分发挥了其作用,是值得推荐的。(4)还有一种最坏的结果就是,居民都不同意转让其手中的权利或参与者也不乐意通过支付损害赔偿金的方式而获得居民手中的权利,他们更多的是倾向于在不支付任何赔偿金的同时还可以自由地健身娱乐。
责任规则下,参与者可以不在事先征得居民的同意而只需通过支付该项权利的客观价值后就可以消灭该项权利。当然该项权利的客观价值是由国家制定的。许多案例会采用责任规则而不采用财产规则的原因是,通过自愿协商的方式确定初始权利的交易成本过高。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缔结条约,转让权利和督促严格履行约定而带来的社会管理成本也比较高。而且,现实中,讨价还价后经常会面临失败的困境。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有战略性障碍,委托或代理人问题,认知性障碍,妥协与让步的“反应性贬值”等。
在本文的冲突问题上,如果适用责任规则,一旦广场舞参与者侵犯了周边居民的安静休息权,他们就要支付一定的客观损害赔偿金于权利人。这种情况下加入了政府的干预,损害赔偿金是由政府制定的,因此此价格可能高于权利人的预想,也可能低于其预想。但即使是低于权利人的预想,权利人也不能抱怨获得的赔偿太低,也不会出现待价而沽问题。
但是,责任规则也有明显的缺陷。首先,责任规则作为一种事后的补偿规范,侵权在先,赔偿在后,而且也不必根据权利人的出价进行赔偿。由于每个权利人所受到的侵害程度不同,侵权人在按照政府制定的客观价格进行赔偿时,有的权利人会得到充分的赔偿,有的则不会。这样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公正。这与我们所追求的公正原则相冲突。而且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通过政府定价代替了当事人之间的自主交易,省去了他们之间不必要的讨价还价,降低了社会成本。实际上,政府在定价时并非不需要成本的。而且实践也证明,政府直接插手的管制未必会比市场自己解决得更好。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政府应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定价?应通过什么方式来定价?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因此,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责任规则下,政府在解决广场舞噪音纠纷上将承担更多的责任。还有,侵权人是直接支付给被侵权人还是通过某种中间机构来支付呢?司法实践中,由于双方人数的众多和不可确定性,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是通过某一中间机构将侵权人与权利人连接起来的。但是,根据经验,该中间机构的公正性和文明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该机构的行为有失公正,文明,那么居民和参与者又会掉入另一个困境。
不可让渡规则下,周边居民享有的安静休息的权利,是不被允许转让的。即使居民同意转让其手中的安静休息权于参与者,也不能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因为此种规则可以视为一种强制性规范,未经特别许可不得违反!这种规则对权利的转让进行限制,一般认为会有损于经济效率,妨碍了资源的流动。但是,在广场舞噪音纠纷中适用不可让渡规则,不仅仅是为了克服财产规则和责任规则的缺陷,而且能够切实有效地维护周边居民的安静休息权,符合人权理念。
通过以上对三种规则的阐述,笔者比较赞成适用不可让渡规则来解决广场舞噪音引发的纠纷。理由如下:(1)当对某种权利进行配置后,如果该项权利涉及大多数人的身心健康,那么就应该强制执行这种配置,明确这些权利是受不可让渡规则保护的。安静休息权涉及的是大多数人的健康,因此在国家对该权利进行配置后,就应该适用不可让与规则来保护。同时通过不可让渡规则来保护居民的安静休息权,是法律对于正义价值的追求,是践行私人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具体体现。(2)安静休息权是人的生存权,是人成其为人或继续作为人生存的权利,是公民的基础权利,是公民正常行使其他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因此,对于安静休息权利,即使公民自愿转让,法律也应该予以禁止。而且从目前社会现状来看,大多数居民是强烈捍卫自己的该项权利的,因此更应该用不可让渡原则来保护其权利!
4 广场舞噪音纠纷的解决办法
(1)我国的法制现状中,安静休息权法定化程度不高,权利界限规定的不够严格,而且救济措施也不完善。因此首要做的就是对安静休息权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健身娱乐权可参照的法律条文极少,因此也要对健身娱乐权的行使范围,地域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公民在公共空间的广场舞活动,从“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等方面进行规制。
(2)不可让渡原则下的安静休息权利受到侵犯后不能以经济补偿作为责任承担的替代形式。因为以经济补偿的形式承担法律责任是责任规则和财产规则保护下的权利救济途径,而这一责任形式暗含着安静权能够被转移的思路。所以应该创新不可让渡下的权利救济制度。笔者认为,可以规定惩罚性损害赔偿,以加重对破坏安静休息权的人的惩罚。
(3)本案件中,职能部门其实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不管是城管部门,环保部门还是公安部门,总要有一个部门出来进行管制监督。所以,首先应厘清的是到底哪个部门应在广场舞问题上行使职权,而不能任由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从而间接地导致问题白热化。
(4)广场舞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公共基础设施和室内活动场所不健全,因此需从源头治理。不应一味的搞经济建设和楼房建设,应划定出更多公共空间,为公众健身娱乐提供场所。或者专门指定远离住宅区的一定场所作为广场舞的活动地,让广场舞爱好者尽情地欢跳。还可以建立室内公共空间,发展室内活动。还可以发展一些简单易学扰民的健身活动;或者鼓励居民通过太极,慢跑等来进行健身。
摘要:近年来广场舞问题引发的争议受到了热议,虽有相关部门出面协调此事,但大都无济于事,广场舞噪音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一些不堪其扰的周边居民(居民),甚至采取了一些非正当手段来抵制这种侵扰。这些行为虽起到了暂时性的抵制作用,但毕竟是不合法的,还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多地也曝出了广场舞噪音带来的冲突。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关键词:权利冲突,责任规则,财产规则,不可让渡规则
参考文献
[1]张玉胜.广场舞扰民禁止不如规范[N].中国文化报,2013,(11).
[2]凯风.“广场舞”扰民可通过立法解决[J].环境时评,2014,(05).
[3]刘超.权利不可让与规则与环境侵权救济[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 篇8
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不良串习的延续。而这种串习是和烦恼相应的,是和轮回相应的。如果不依戒律彻底扭转的话,我们就会在串习形成的洪流中继续沉沦。
为什么说戒律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解脱的生活?戒,为防非止恶之义,以此帮助我们止息生命中的不良相续。需要注意的是,戒律不只是一种行为约束,因为心才是一切行为的源头。所有习惯,都是心理活动的延续。我们止息不良行为,目的是要止息不良心理的相续,这才是持戒的关键所在。
我们希望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就要立即停止心行的不良发展。所以,我对戒律的定义是——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生命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正是取决于我们的心行。心念会成为心态,心态会成为习惯,习惯会成为性格,性格会成为人格,人格会成为生命品质,决定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也是生命发展的因果。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根源就在于每天的起心动念。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是我们所有想法和行为的积累。我们想过、做过的一切,在客观上会消失,但内心却会忠实记录每个行为产生的痕迹,并逐步积累力量,最终造就我们的人格和生命品质。
在佛教中,将生命形态归纳为十法界,即六凡四圣。六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六道,分别为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和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四圣,则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陀。这些生命形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各自的所作所为决定,由各自的不同选择决定。
对一般人来说,面对选择往往是盲目的,身不由己的。但对学佛者来说,应该看清生命发展的轨道,从而主动选择,把握未来。所以,我们必须时时进行检查,对照当下的行为是否和戒律相应,是否和佛菩萨的行为相应。一旦发现这些心行将带来不良生命结果,应立即停止其相续。否则的话,最后必然走向恶道。所以,戒律也是帮助我们选择善恶之道的交通规则。
如果我们认识到戒律的作用和意义,就不再会觉得戒律是一种外在约束。没有谁不愿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没有谁不愿意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未来。基于对生命的负责,我们一定会自觉约束自己,自觉以戒为师,因为这是抵达解脱的基础。
心是一切行为的源头,遵守外在的约束,是对生命的负责。止息不良心理相续、检查对照当下行为,对生命负责、自觉约束、以戒为师,常行忏悔。断诸恶道,开众善门,戒为至要之关津。源心说戒,称性极谈,当今之世,是篇为上。以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是为了不造新业。戒,目的是要止息不良心理的相续。
这个奇妙而无所不在的缘
佛法认为世界的生成与毁灭都来自因缘的聚散,所谓“因缘成世界、因缘灭世界”。因此,佛教对世界形成的解释,简单说就是“因缘因果”。在佛教的经论中,关于因缘的解释很多。在《阿含经》中有这样的偈子:“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是佛经中比较著名的偈子,关于此偈,在佛陀时代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佛弟子马胜比丘在城中乞食,他行走时举止安详,威仪具足。舍利弗尊者当时还未出家,并且是个外道,但见到这位比丘的仪表后,立刻被他表现出的风度所吸引,生起恭敬之心:凭此人的气质,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不由自主地上前打听:“我见您气质非凡,跟旁人完全不同,能告诉我您的师父是谁吗?他一定是位解脱的圣者,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马胜比丘回答说:“我的师父佛陀是一位了不起的智者,如果您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去请教他,他一定能回答您的所有疑难,我出家时间还短,许多道理还不清楚,不过在我们的僧团中经常念诵这样一个偈子: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舍利弗听后,觉得大有深意,于是皈依在佛陀座下,后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智慧第一尊者。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中的“诸”,是众多及一切的意思;“法”是指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归于法的范畴,这些法从哪里来呢?从因缘中来。《杂阿含经》进一步解释道:“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其中,“集”是生起、产生的意思;“因”是诸法生起的主要条件、殊胜条件、亲近条件;“缘”是诸法生起的次要条件、一般条件、疏远条件。佛法认为,宇宙人生的生成灭亡都由条件决定,条件聚合时法就开始生起,条件解体时法则开始败坏,重又归于虚无,一切诸法都无非如此。
比如从种子生长为大树,这一成长过程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种子是其中最重要、最亲近的条件,而生长所需的阳光、水土,则是次要的、较疏远的条件,但无论这些条件是亲是疏都缺一不可。如果我们认为种子就是一切,而忽略了阳光、土壤等外缘的帮助,纵使再好的种子也无法发芽,更不必说成长为一棵大树;反过来,若有充足的阳光雨露而没有种子,就更是无稽之谈。因此,无论是亲的条件或疏的条件都同样重要,只有众多因缘和合才能成就法的生起。
关于缘起的定义,经典中如是说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就是“此故彼”的关系,“此有故彼有”,是说因为具足这些条件,然后才有某种现象的生起:一张桌子是因为有了木料、木工、铁钉、油漆、工具等等条件才形成,因为此处有这些条件出现,所以彼处才有物质出现。“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是说一旦聚成桌子的条件败坏了,桌子也就逐渐消失。不仅桌子如此,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条件来决定它的生存和消亡。由此可见,每一种法的形成,也都离不开因缘的基本规律。
内在美的最高境界
世人都很关注相貌和身体的美,其实,那种美是非常短暂的,所谓红颜易老,青春难驻。从佛法角度来看,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的一生,色身从小到大,由盛而衰,其间种种变化,就像时光的脚步,不曾少息。所以,永葆青春不过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梦想,因为那是在和自然规律抗争。几千年来,多少人为驻颜有术而费尽心机,但迄今所取得的最大成功,不过是延缓衰老速度而已。
相对外在身相来说,内在美才是历久不衰的。它不会因年龄渐增而失去,正相反,内在的美需要通过长期积累才能绽放光芒。就像璞玉那样,经过无数雕琢打磨之后,方能展现它所蕴含的明洁之美,纯净之美。
这种内在美,就是人格的美,心灵的美,生命品质的美。从佛法观点来看,内在美的至高境界就是佛菩萨。当然,佛菩萨不仅具有内在美,同时也呈现出外在的美。经典记载,佛陀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就是说,身体每个部位都是圆满而无可挑剔的。这种身相的圆满,不是靠化妆,更不是靠整形,而是由佛陀成就的无量功德所显现。经中称之为“行百善乃得一妙相”,故名“百福庄严”。
分别不分别
当我们眼睛看到一个茶杯并觉得它是茶杯时,已不单纯是眼识在产生作用,而是进入了意识的范畴;当我们觉得一个茶杯好或不好时,也是意识在进行判断。眼识对境界的认识,在时间上来说,只能认识现在的境界;在空间上来说,只能认识眼前的境界,而且它是不带名言的。所以,佛教里称眼识为现量,为“现量缘境”。
我们现在所能感觉到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属于意识的作用。意识除现量以外,还有比量和非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判断、推理。当然,我们的判断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判断为比量,错误的判断为非量。
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是取决于第六意识的作用。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对这个世界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现有的许多认识都是不完整的,是依我们有限的经验得来的。那么,由此产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无疑会有许多偏差乃至根本错误。所以,我们要通过闻思经教,以正确方法对世界进行观察、认识和分析。在唯识宗的修行里,有四种如实智,只有经过如理的思维之后,我们对世界才能达成真实的认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此,佛法修行应该从分别而不是无分别入手。很多人学佛之初,看了两个禅宗公案,就要无分别。但如果开始就不分别的话,只能永远生活在错误的观念里,当我们连是非尚未辨别清楚时,所谓的修行只能是南辕北辙。所以先要分别,在对世界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再进一步修止、修观,方能成就无分别智。当我们修观感到困难时,还要从观里面出来,再作进一步的分别,使我们所认识的境界得到确认。
意识除了具有认识的作用,还能支配我们的行为,无论是造善业或恶业,主要也是在它的指使下进行。所以,整个修行过程都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如果说错误分别是贪、嗔、痴产生的根源,那么,正确分别就是开发智慧的基础。
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人
谁是我们这个世界最自由的人?就是佛陀。他由彻底断除烦恼而得大自在,他所领导的僧团,则是追求自由的团体。
卢梭曾经说过:“人天生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和佛法关于自由的观念有某种相似之处。佛法认为,命运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改造人生。从这点来说,我们本来就是自由的。但是,真正的自由并非人人可以享有。
如果我们是自由的,也就没有追求的必要。在生活中,除了社会观念、习俗带来的束缚外,内心深处的种种烦恼更是我们难以挣脱的枷锁。与生俱来的无明使我们不自由,对名利地位的贪心使我们不自由,对各种违缘的嗔心使我们不自由……只要我们还在烦恼的状态下,即使拥有再大限度的政治自由和人身自由,依旧无法获得更为重要的心灵自由。
人类对欲望的执著是我们无法获得自由的关键之一。在生活中,欲望带来的牵挂无所不在,包括利益、家庭、人际关系等,把我们心中的每个角落填得满满的。当欲望占领我们内心时,行为和意志必然处于它的支配下,哪里还有自由可言?古德云:“无欲则刚。”只有摆脱欲望带来的束缚,我们才能没有负担地追求自由。
除执著欲望外,业力也是获得自由人生的障碍。从个体来说,业力使某些人生来六根不全,也使某些人一生穷困潦倒,对于他们来说,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自由就更是奢望。从整体来说,业力使我们生存在不自由的环境里,如文革的十年浩劫,既是错误的政治决策使然,也是我们的共业使然,在那样的时代中,每个人的自由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冲击。
另外,不良习惯也是影响自由的因素。串习来自生活中的长期积累,它所形成的惯性力量,往往会超过理智的约束。很多人也有心向善,但习气使他们缺乏应有的自控力。很多人也不希望痛苦,但习气使他们缺乏摆脱痛苦的决心。当意志战胜不了串习时,人们只能身不由己地被烦恼所转。所以说,人的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这种不自由,纯粹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学佛修行,就是要战胜种种束缚我们的力量,要与烦恼和串习作坚决斗争。通过戒、定、慧的修习,由规范心行而降服烦恼,进而铲除痛苦之源。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由的人,成为自己的主人。佛法提倡的解脱自在,意义正在于此。
心的训练——定
所谓定,简而言之,就是使一种心行形成稳定的力量。即使面对各种动荡的境界时,仍保有正确状态而不随其转。
定的训练,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凡夫的串习极为深重,一旦着手改变,很多心所都会出来反对,必然会经历一番艰难的斗争过程。我们要敢于暴露自己,敢于揭穿自我的种种借口,根据佛法而不是情绪来审视自己。但决不能妄自菲薄,若觉得“我就这样了”,便会对自我的抵抗束手无策。
“我”太顽固了,我们惟一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按法的要求来对照,勇于解剖自我并洗心革面,不要总想着保护自己。
在无尽的生死流转中,我们早已习惯于自我保护,似乎是浑然天成的本能。不仅人类如此,一切众生皆如此,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可以看到,动物也很善于伪装。这种伪装的心行力量,甚至可以将身体的颜色变得和环境一模一样。这正是《阿含经》所说的“心种种故,色种种”。由此可见,众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如此强烈,这种的心行力量,甚至导致了色身的改变。
相比之下,人类虽不具备动物那样的保护色,却会利用更多的手段和方式来伪装并保护自己。所有这些,其实都是自我的诡计。当我们开始修行时,必须狠下心来揭穿它,否则就会继续受害。我们以为这些包装能够保护自己,事实上,它们只能束缚、奴役并最终伤害我们。我们在构建一个自我,构建得密不透风、坚硬异常。在自然界中,不少动物都有坚硬的外壳,比如乌龟、螃蟹……这种坚硬的壳正是执著的外化,其实,我们的执著要比这些壳坚硬千万倍。山河大地之所以在我们眼中显得如此实在,正是这些坚固的执著所致。
世间任何东西都没有特质。桌子是木头做的,但木头还可以做其他,可见它并非桌子的特质。否则,木头只能做桌子,而不能另作他用了。世间任何物体皆是如此,所以法没有自性和特质,但在众生的执著下,似乎都被冻结、被固定了。这种执著的外化,使我们碰到的一切都显得很实在。事实上,不同众生因其业力所呈现的景象也是不同的。比如水,天人看到的是琉璃,饿鬼看到的是脓血,鱼看到的是宫殿。我们现在看到的桌子,在不同生命看来,所见亦不相同。在无分别智的层面,桌子只是影像而已,并非实在的物体。
心行的稳定,需要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无始以来,我们已经训练了很多心态,而且训练得很成功。我执,正是训练得最为纯熟的典型,已然达到了“任运自在”的程度。我们的贪心、嗔心也是同样,只要遇到相应的环境就会立刻启动并飞速运转,强有力地主宰着我们。
从理论上说,训练菩提心,应该比训练这些妄执更容易。因为菩提心本来就是威力无比,我们只需要通过某些方便将它打开。不容易的,可能反而是在训练菩提心同时必须克服的凡夫心。当我们启动菩提心的过程中,总有凡夫心在强烈地阻碍我们。所以,我们要使菩提心有机会产生作用。
遵守交通规则作文 篇9
阳光依然是那样暖和,街道依然是那样繁忙。忽视交通规则,必定会酿成大祸。让我们用心记住吧:遵守交通规则,才有平安与幸福。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去年的一天晚上,一名17岁的男中学生骑着摩托车去参加同学聚会。在回家的路上却发生了可悲的事故。那时已经十点多了,可他却认为还早,于是就带着三个女生去兜风。在一个拐弯处,由于车驶得太快,做在最后面的一个女生被抛出了几米以外的马路中间,此时正好有一辆卡车行驶过来,这个女生就被卡车的车轮碾死了。摩托车倒了,其余三人分别受了重伤。
这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本就不该学成人开车,更何况还载了三个女生,多危险啊!这严重违反了交通规则。为了图自己一时的兴奋,而最终早成了惨重的结局。
现在有很多人还不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总是一意孤行,认为方便,也不去考虑一下后果。
今年春节,本来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坐车要回老家过年,可是,想回家过年的人太多,而车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我乘坐的那辆车已经满座了,可是司机似乎不肯死心,认为这些人怎么够赚钱呢?于是他就继续招呼行人来坐车,直到一整辆车差不多暴满了才开车。我在车里被挤得快透不过气了。要下车的人都是好不容易挤到门口才下车。这辆车真可谓是"虽席地不容闲也。作文
在春节其间,像这样的司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无视交警的存在,会想出各种办法躲过交警的检查。这样的车行驶在马路上,没出事的那还算幸运要是真的出事了,后果则不堪设想,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司机一个人。
也许只有付出代价才能得到教训。愚昧的人,总是这样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我们必须好好保护自己,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儿戏。作文
我们学校为了增强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贴了一些画报在校门口。画上的人都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死亡受伤的。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血淋淋,惨不忍睹。这些赤裸裸的事例告诉我们人人从我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事故意外的发生率才会减少,也就确保了自己生命的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
我喜欢在公路上踢足球,可是经过一件事后,改变了这个坏习惯――
有一天放学后,因为心情不好,在回家的路上慢慢地走着。天渐渐地黑了,暗暗的,像要下雨一般,周围很静,只有几声喇叭,我觉得有微风习习吹过,突然,从后面来了一个小同学,他像离弦的箭,后面紧跟不舍的两个小同学跑过去,嘻嘻哈哈的,很开心,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横冲过去。突然来了一辆环城车,“叭叭叭”汽车声连绵不断,只听见“吱――”的一声刺耳的声音,车子急刹,车后身抬高八尺,我不由得跑过去看热闹。那三个小朋友正呆若木鸡似的看着车,司机痛骂了他们一阵,又找来他们的家长进行了教育。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没听见,但我知道他们在谈怎样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那三个小朋友没走人行道,在路上疯打而险些造成惨剧,这件事教育我们,在路上不能疯打、玩耍、更不能踢球,以免引起事故的发生。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了,可我至今难忘。
请遵守交通规则
Q Q 208 234 陈老师
请遵守交通规则
遵守交通规则作文 篇10
前几个星期刚发生的事在我脑海里依然记忆犹新,这件事让我惊心肉跳,也让我终身受益。
晌午,我上完吉他课正悠闲地走路回家,脑子里没有不愉快。我还哼着小曲,回忆着老师刚教的扫弦切音,整个人都非常轻松。我走到了红绿灯前,停了下来,睁开眼睛,不觉之间皱起眉头:绿灯刚且随我之去,而红灯旁显示的“31”秒的红红的大字在我眼皮子底闪耀,仿佛在仰天“哈哈哈”大笑,我握紧拳头,拳头攥得紧紧的,也在“咯吱咯吱”地响。我平静下来,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望望四周。
咦?好像没啥车子啊!我沮丧愤怒的表情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还是放心不下,又把头伸出去东张西望,只见前方空荡荡的,连一辆车也没有!我终于放下心,背着吉他,又悠闲起来,我大摇大摆地走过去,乐呵呵地想:真是天助我也啊!“叭叭叭”一声鸣笛带着灾难和恐惧向我冲来。我的眼睛,瞪得老大。而渺小的瞳仁全都塞满了惊慌。我只感觉我要崩溃了,随着我越发惶恐,车子在我眼球里也愈来愈大,直至布满整个眼睛。我茫然地出于本能把身后的大吉他拿上前抵挡,是出于很细微的希望。“滋——”在那一瞬间,车停下来了,我松了一口气,但心还在“砰砰”跳个不停。
我想:要是司机没踩刹车,恐怕我已倒在地上了。当然,都因为我闯了红灯,哎——以后得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乱闯红灯啊!
【交通规则论文】推荐阅读:
遵守交通规则的05-20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06-05
交通规则教案百度文库07-04
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07-19
写交通规则的范文11-13
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语05-16
违反交通规则检讨书09-06
小学生交通规则大全11-18
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交通规则)教案09-15
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演讲稿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