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

2024-10-21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通用7篇)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 篇1

部队干部学习党建体会(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关系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研究解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面临的新课题,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

在最近军队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胡主席强调指出,要坚持把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军队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把推进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作为军队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坚强的党委班子和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军队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把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作为军队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这“四个坚持”的重要论断,为推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坚持把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军队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对军队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政治要求。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早在建军之初,毛泽东同志就确立了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鲜明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80多年来,这一根本原则历经风雨,在斗争中不断巩固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我军才能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才能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做人民的子弟兵。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须臾不可离开的根本建军原则,是我军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立军之本、建军之魂。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国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胡主席深刻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两条,决定着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方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和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在军事领域里的必然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与西方国家根本不同,与前苏联等国家也有明显区别。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宝贵的政治优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利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军队建设,有利于保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有利于发挥军队在保卫和建设国家中的职能与作用,是最符合中国国情军情的科学有效制度。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几十年来,我军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始终为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提供重要力量保证,始终捍卫和维护着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新世纪新阶段,要履行好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必须把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融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之中,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必须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创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安全环境;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切实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必须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来源:好范文 http:///)总之,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关系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摆在军队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下功夫抓紧抓好,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

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面临的考验

当前,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和军情的深刻变化,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考验。

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斗争带来的考验。由于我军的性质和地位作用,长期以来,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军作为其实施西化、分化政治战略的重点目标。它们借民主政治之名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改变我军性质。在全球思想文

加强党对协会的领导[范文] 篇2

加强党对协会的领导,推进农村协会健康发展

“支部加协会”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模式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的新形势,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农村协会的经济优势,解决了群众自发经济组织自身难以克服的许多问题,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促进了农村经济与党的建设的同步发展。

一、我县农村行业协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最近几年,在认真总结经验和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县在部分乡镇试点“支部 协会”这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先后在马铃薯、奶牛、肉羊、白鹅、紫皮蒜等产业组建了10多个专业协会,党组织通过领办创办协会,依托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牧业生产组织起来,打造了宝石马铃薯、宝石羔羊肉、六户干豆腐、溪柳紫皮蒜、太和小米、太和笤帚蘼子等一批知名品牌,打开了市场,增加了收入,扩大了影响。永安镇敖牛村奶牛养殖协会则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到更高层次的合作经济形式——奶牛专业合作社。可以说,“支部 协会”工作模式,比较有效地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方式由直接决策变为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变为引导服务,由直接创办经济实体变为创造生产发展条件和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推进

了全县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学田乡金星村养殖协会的做法和经验颇具典型性:

1、支部创办协会。2003年4月,金星村35名党员和26名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组建了养殖协会,由村党支部书记律春祥任协会秘书长,支部带领和引导村委会、村民小组及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协会建设,指导帮助协会完善内部组织体系。

2、支部服务协会。为进一步扩大协会会员的养殖规模,发挥协会的带动作用,协会成立之初,由村党支部出面协调,当年落实养殖业专项贷款80万元,解决了会员发展养殖的资金问题。利用村党员活动室搞养殖技术培训,二年完成各类培训700多人次,全体会员每人都至少接受了3项以上的养殖、种植技术及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协会还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与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发挥党员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协会还注重发挥党员会员的典型示范和榜样带头作用,2004年,支部书记种了3亩胡萝卜(用作奶牛饲料),纯收入2176元;党员陈芳养殖白鹅320只,当年获利6200元,且不误大田农活;魏殿波夫妇搞规模养猪,2003年出栏110头,纯收入万元,2004年出栏120头,纯收入万元;村长带头养奶牛,秘书带头养绒山羊,显著的经济效益让对协会心存观望和怀疑的村民们彻底消除了疑虑,2年时间,协会会员发展到目前的300多户,占该村总户数的80以上。

4、党建与经济共同发展。在协会的带动下,金星村41名农民党员全部站在了发展农村经济的最前沿,村两委班子成员进一步转变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初步掌握了示范引导、提供服务和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党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金星村经济

建设也实现了大跨越,2004年,金星村全村规模养殖户达到366户,新增奶牛130头,肉羊3000只,獭兔10组,养殖白鹅9000羽,基本上实现了家家养畜、户户增收的目标。

(二)存在问题。

我县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支部 协会”形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都是村党支部成员兼任协会领导,村支部与协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工作中存在两种不良趋势:一方面协会对村党支部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协会行政色彩越来越重,不利于协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另一方面,个别支部过多强调协会的经济职能,不能理直气壮地加强对协会的领导,忽视了对协会党员的教育管理;二是大部分协会规模较小,往往局限于一村一屯,幅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为会员服务的面窄,且难以发挥自律、协调作用;三是农村行业协会总体数量过少。从全县来看,比较成熟的协

会每个乡镇也就一两个,覆盖村数不足10,覆盖农户数不足7,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过低,与当前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不相适应;四是协会在经营中经常遇到土地流转、农民培训、完善服务设施及资金筹措方面的困难,仅靠协会自身力量实在难以解决,有的协会经营管理不规范,运作机制不健全,协会经营风险较大,群众利益难以保证。

二、影响”支部 协会”模式健康发展因素分析。

从我县农村协会情况看

加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几点思考 篇3

长铺镇党委副书记 黄承升

政法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落实,事关社会安定、稳定与和谐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思维应对新情况,以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重要课题。深入思考与理清工作思路,必将进一步推动政法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面临新形势新考验

1、个别人对党的政法工作的作用存有疑虑。当前,有个别人对于党委及其工作部门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即党内执法监督存有疑惑。他们认为,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与完善,司法机关依法行政、独立办案已是大势所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需要建立普遍有效而稳定的行为规范,需要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或法人的合法权利,需要与国际法及经济贸易惯例相协调,因而对党的政法工作能否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存有疑虑。

2、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面临新的考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当前我国已进入体制转轨、结

构调整、社会变革的新的历史时期,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基层党委政法委领导、协调政法工作更加棘手和困难,政法工作需要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面临的新的考验。

3、现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决定了党对包括政法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领导权。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执法监督,可以弥补当前司法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不足;能够对司法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更好地维护司法公正;督促和引导政法机关建立和完善各种内部监督机制和错案责任查究机制,有效地弥补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未臻完善的不足。因此,必须坚持党管国家机器(包括司法机关)的原则,进一步把政法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执法监督。

二、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努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

1、加强与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必须实行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对于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也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⑴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领导人

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并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也必须通过和运用法律手段,通过立法机关和政府进行领导,自觉依法办事。

⑵、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要立足于完善法律法规。党带领人民制定法律并遵守法律,党的政策不断上升为国家意志并经立法程序被赋予法的形式,从而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相统一,具有极大的确定性和权威性。当前,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还有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需要制定,有些原有的法律法规也要随着改革的深入而进行修改。因此,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重点之一就是集中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制定和完备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供法律保障。⑶、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通过路线方针政策、思想工作、组织工作等渠道实现的,必须胸有全局,能够针对政法工作现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对事关全局、事关社会安定稳定和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作出指导性、科学性的决策。要把重点放在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统一执法思想、促进公正执法、加强队伍建设上,依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公正执法,确保社会的安定稳定。

2、加强与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重点是加强指导与监督,要总揽全局,而不是越俎代庖,事无巨细的大包大揽;要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⑴、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要加强来自权力机关的监督。我国宪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各级人大有对人大依法选举任命的各级国家机关官员执行职务情况和违宪违法行为进行考查考核监督的权力。为此,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有必要加强法律监督,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以监督和制约机制来保证政法各部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职责。⑵、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要保障政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支持政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支持政法机关严肃执法、公正司法。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重点解决制约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司法保障机制,千方百计地保证政法综治工作正常的经费需要,尽最大努力改善政法部门的技术装备,加快科技强警的步伐,为打击和预防犯罪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⑶、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要全力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政法工作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

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在新时期必须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能有丝毫放松:一是要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不断强化打击职能,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惩各类犯罪。二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与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必须加强政法队伍建设⑴、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要强化政法委自身的建设。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强化对政法工作的宏观指导职能,为党委领导政法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强化协调政法各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政法工作的整体效能;强化协管政法领导干部的职能,全面加强对政法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强化执法监督职能,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强化服务职能,积极为政法部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⑵、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要着力加强政法干部队伍的建设。要建设好政法部门的领导班子,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建立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法水平。要坚持不懈地集中整治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执法中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和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促进公正执法,努力把政法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合格、忠诚可靠、训练有素、精通业务、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的队

伍。

⑶、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规范政法队伍管理制度。一是要区分不同职位分别管理。鉴于检察院和法院对检察官、法官的法律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要建立健全选拔检察官、法官的制度,保障法官、检察官职务的稳定性和精英化。要加强公安民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战术的训练,提高综合作战能力。二是要区分事权分级管理。要遵循党管干部原则,选贤任能,加强监督;要依照干部管理程序和“属地管理”原则,理顺政法干部管理关系,哪一级的干部由哪一级党委管理和任免。三是要规范党委政法委协管政法干部的管理机制。现阶段,党委政法委在政法干部的任用管理上,存在与其它干部管理部门职责不清、交叉重叠、多重管理、关系不顺等问题。要健全必要的制度,使管理有遵循,监督有规范,查处有依据,才能形成政法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 篇4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一、为什么要加强党组织对企业的领导

在经济改革初期,在中小型国有企业中实行厂长负责制,党的领导被边缘化,某些失去监督和约束的厂长独断专行为所欲为,为国企的逐步没落埋下了伏笔,后来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又造成了大量的工业资产流失,那些造成企业巨额亏损的厂长经理们,摇身一变撑了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再后来国企公司化后,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此举虽在一定程度上为规范企业管理发挥了作用,但是党的领导仍然遭到排斥,致使党在经济领域的领导管理权被弱化,导致群体事件的频发。

经济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作为执政党必须要关注经济,关注民生,加强党对经济领域的领导,如何加强党在经济领域的领导?我看下面两个例子:

从国家的大体制来看,中央采用的是中央全会和政治局(常委)领导下的总理负责制,实行党对政府重大事物的决策管理权。在对军队的掌控来讲,我们党一直牢记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保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中央军委和国家军委两个机构,实际上就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体现了党的领导,党指挥枪,又理顺了党政关系,使效率得到极大发挥,从而证了国家总体的统一和稳定。另一个就是对文化教育的绝对领导权,使党对舆论工具做到了可管可控,把握住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如果把军队看做是政治领域的枪杆子的话,那企业就好比是经济领域的钱杆子。如果只重视政治领域的枪杆子和文化领域的笔杆子,而不重视经济领域的钱杆子的话,那么,党的领导地位就会在经济领域出现严重的短板。而经济领域又是关乎基本的国计民生问题的,一旦在这个方面失控,那么,各种为经济利益斗争而发生的群体事件就会层出不穷,国家的稳定会成为一句空话。

所以,要想巩固共产党的执政领导地位,就必须加强党在经济领域的领导,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权,必须强调突出落实党领导钱杆子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国计民生这一基本问题,才能为国泰民安提供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二、煤炭行业为什么要实行兼并重组

我国的国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是讲我们的市场经济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要由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引导国民经济沿着国家指引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来保证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国家为什么现在要对煤炭行业实行兼并重组,十几年前为什么不搞兼并重组?那就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煤炭行业,十几年前还不是,但是现在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的一个重要行业了。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目前煤炭工业为我国提供了7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并且这个比例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三十年、五十年,甚至还要长。从2003年首次出现电荒以来,我国又频繁出现了煤慌、油荒、劳动力慌,现在全国有一次出现大面积的电荒,煤炭价格已经从2000年的几十元一吨,上涨到目前的一千多一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了暴利行。作为国家来讲,不会让私有资本肆意地无偿开发国家所有的煤炭资源攫取暴利的,很多人讲了,我交了资源价款了,那资源就是我的,胡说,我国的《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你交的只是资源勘探的费用,你的采矿权只是资源权利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核心的所有权还是国家的,这就是省政府为什么在本次兼并重组中,不评估资源的价值的根本依据所在,就给你了一个已交价款总额的1.5~2倍。

既然煤炭行业成了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了,国家就要主导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私有资本在煤炭行业占据很大的比重,而且私有资本还很活跃,已经危及到了国有资本在煤炭行业的主导地位,因此国家才会动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国进民退”的兼并重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不过是个借口而已。所以呀,大家不要再对兼并重组抱任何幻想了,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三、如何加强党对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实行了公司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会是经营决策管理机构,其职权主要是决定公司经营计划,制定财务和分配方案,聘请公司经理,制定基本制度。经理层是董事会的执行机构,负责实施公司经营方针,主持日常事务。

同时《公司法》第十九条明确指出“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这句话,为党在公司制企业开展组织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国有资本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为党在国有控股企业行使领导权提供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讨论,研究和决策,是其首要职责,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那么如何实现《党章》和《公司法》的有机结合,寻求党委参与企业决策的最佳形式和方法,明确党委参与决策的内容,找准党政工作的结合点,建立和完善企业领导制度,既能实现党组织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又能避免以党代政,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1、建立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

企业党委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首要的问题是建立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党委负责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工会中的负责人,可以依照党章及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这一规定非常重要,因为企业经营决策主体是董事会,党委会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党委委员如何进入决策层的问题,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党委会与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这样既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又较好地理顺了企业领导体制。从党的组织上强化了党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可使党委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的全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党委管大事顾大局,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党委在企业中的威望,提高企业决策层的决策效率,从体制上解决了核心和中心的关系问题。这种新的企业领导体制的基本框架应该是:①企业党委发挥政治领导核心作用;②董事会是经营决策中心;③经理层是生产指挥中心;④职代会、工会、监事会按照各自的章程履行民主管理和监督职能。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形成完整的权力制约机制。围绕新的企业领导体制所建立的行为规范和具体构建,都应该符合这个框架的规定。

2、界定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范围

一些企业成功经验证明,党委只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才能增强参与决策的有效性,因此,党委参与企业决策不能事无巨细都管,不能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而应站在宏观决策的高度,善于捕捉企业发展的契机,注重抓住那些涉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企业中的贯彻执行,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等带有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和重点,涉及职工关心的疑点和热点问题上出主意,想办法。必须明确,凡是《公司法》规定必须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的问题,党委就要参与决策,提出明确意见和建议。

3、明确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性质和形式

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提出意见和建议,目的是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穿于决策之中,而不是直接去制定决策。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与《公司法》相违背的决策形式,掌握好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正确手段,既要坚持原则,积极参与,又要保证和支持董事会和经理层依法行使职权,决不能代替董事会和经理层直接决定问题。董事会和经理层要充分听取和尊重党委的意见,对重大问题执行情况也要及时向党委汇报。

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组织行为,其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因此必须发挥党委的整体优势。有的企业党委不能很好地发扬民主,往往以书记个人的参与代替党委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只有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研究决

定。这种书记个人的参与不能代替党委的参与,也缺泛权威性。同时,进入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党委委员的参与,也不能代替党委参与。党委是一个集体,对事关企业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要专门召开党委会集体进行研究,使党委的参与真正体现集体的意志。董事会、经理层在研究重大问题之前,应主动征求党委的意见,党委要在董事会、经理层讨论前,形成一个使董事会决策的参考意见,形成意见后,应主动向董事会介绍党委意见形成的意图和理由,董事会、经理层中的党员干部在行使表决权和管理权时,要认真领会党委的意图,正确地行使权力。

4、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

党管干部原则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也是国有企业党委的一项重要职能。然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企业的干部管理必须依法进行,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和授权,总经理由董事会任免,企业的中层干部由总经理聘任。这是不是说在企业就可以放弃“党管干部”的原则呢,不能。因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素质的高与低,工作的好与差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法管干部是党管干部的继续,它可以运用法治的权威来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要把党管干部与依法管干部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以保证企业经营者依法行使用人权。

企业党委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就是要坚持任人唯贤干部路线,德才兼备的选拔干部的原则和干部四化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针;经党委经集体研究向出资人代表机构推荐董事长、董事、总经理人选;负责组织对提名人员进行考察并提出任免意见或建议,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免,事前要经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党委集体研究后,由总经理任免(聘任或解聘);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养、考核、监督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未经考察的,不能提交会上讨论;经考察后,如发现考察对象不宜担任拟任职务的,要重新考虑考察对象。对于董事会或总经理在用人上的错误作法,党委会要坚持原则,通过合法程序或耐心细致的工作予以纠正,要积极探索实现党管干部原则的多种形式。

5、寻求党委与法人治理结构双方的“结合点”

在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三权分立的机制下,党委不应作为一种权力主体行使职权,也不应成为三权之外的另一个权力主体,否则,党政不分弊端就难以解决。如果企业党委自成一体,或凌驾于三权之上,就会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就会出现内耗,形不成合力,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坚持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与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并不矛盾,关键是要选好“结合点”,把两者的优势都发挥出来。这种结合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在企业发展战略上,需要企业的决策机构根据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决策,同时也需要党组织根据党和国

家的方针政策,维护大局,把握方向。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上,需要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同时也需要党组织强有力的支持和对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在加强和完善监督方面,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强外部监督,同时也需要把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发挥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在用人问题上,需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同时又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在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需要靠经济手段、物质激励,同时也需要靠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

6、吸收优秀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企业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培养一大批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将会为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环顾周边的企业,常常存在的问题是,困难时候引不来人才、留不住人才,发展壮大以后忽视人才、人才作用发挥的空间被限制。因此应认真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工作原则,建立一条完整的、系统的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机制。树立要全面、正确的人才观,技术尖子、营销状元、管理精英是人才,埋头苦干、节约挖潜的一线工人也是人才,敢抓敢管、作风严谨的安监、保卫人员也是人才,党组织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并把优秀的人才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和党员队伍。

提高企业党委的领导能力,要通过提高企业党员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和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来实现,要通过提高企业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作用的能力来实现。只有建设企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党员队伍,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才有人才群体的支撑、能力的保证和智力的支持。形成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机制,提高培养使用人才的能力。在未来竞争中决定胜负的,不仅在于谁拥有人才,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谁会培养和使用人才。在提高培养使用人才能力工作中,一要创新人才培训体制、制度、方法和措施,围绕提高成才标准、成才率和降低培训成本来进行。企业党委要对每个培养对象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培养项目,在其锻炼成长过程中,由党委统一领导,分层次、分阶段实施。二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企业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收入分配、流动和知识产权、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引进市场机制,营造良好环境,保证人才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才干。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 篇5

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几点思考

叶漫青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首都公安机关而言,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既是贯彻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基本要求,也是首都公安工作永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人民公安本色的根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首都公安工作必将面临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已经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更好地承担公安机关的三大历史使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圆满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和市局党委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保持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凸现。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和民警面对形势变化、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无所适从,“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在一些民警内心深处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公安机关在领导体制、警务运行机制上与面临的形势和所担负的任务还不相适应,在人、财、物的保障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为海淀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地保障。

(一)公安机关拥有法律赋予的广泛权力,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其正确运用。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专门力量,拥有国家依法赋予的广泛权力,包括各种强制措施、侦察手段和惩罚手段,工作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要处理民事方面的问题,又要开展同刑事犯罪的斗争。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才能加强对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教育,从而确保广大公安民警能正确行使各种权力,恰当运用各种手段,全力维护法律的尊严,真正在 执法和服务工作中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

(二)公安工作所具有的危险性和易腐蚀性决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公安工作始终处在同各类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第一线,接触的社会阴暗面多,执行任务高度分散,特别是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社会某些腐败现象不断侵袭公安民警。在这种环境下中,公安民警的思想极易受到腐蚀,也会直接影响到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甚至影响到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面对复杂、多变、容易腐化的外部环境,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切实打牢民警的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保持民警队伍思想上的统一性、政治上的坚定性、组织上的纯洁性和作风上的过硬性,确保公安队伍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三)公安工作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决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执政为民观念的提出,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一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思想正 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执法观念的转变和执法手段的调整,在公安工作中需要正确处理保障人权和依法打击的关系,既要做到在执法中注重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要通过依法有力打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现实要求广大公安民警必须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而目前正处于转念的关键时刻,更加需要党对公安机关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进行领导;二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处臵迫切需要加强党的领导。近年来,海淀区由于征地拆迁等工作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如何将各类不安定因素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如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予以妥善有效处臵,既需要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责,又要防止因处臵不善引发更大的社会稳定问题,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党的正确引导;三是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普法活动的深入,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要求愈来愈高,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也越来越广泛和完善,如何正确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以接受监督为动力不断提高执法和工作水平,需要党对公安机关的有力指导;四是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警务运行体制与当前的形势及担负的任务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离不开党对公安工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

(四)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是公安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队伍是一支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公安队伍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基本手段。

二、当前党对公安工作领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条块分割,统一指挥存在障碍。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是我国公安机关现行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地方优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无论是经济状况还是治安状况,都已打破了“块”的封闭性,趋向于“块”与“块”的联系性、互动性。因此,现行公安机关“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暴露出公安机关管理权限过于分散的弊病。有些地方的基层党委往往由于自身区域的、眼前的某些利益得失,强行对公安机关 的正常执法行为进行不良干预,给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造成了障碍;有的地方党委在征地拆迁、城市管理等工作时要求公安机关予以配合,用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力来增强工作的威慑力,但同时也使得公安机关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分局党组织在管理体系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分局党组改建党委以后,机关党委取消,形成党委直接管辖103个基层党支部的2714名(占总警力的73%)党员的局面,党员数量多,支部情况各不相同,既有上百人的支部,也有几个人的支部,单位级别既有正处,也有副处,还有正科。在这种情况下,党委与基层党支部之间会出现明显的“断档地带”,加之分局所辖地域较广、类型多样,队伍情况各异,难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的领导作用,造成了一些工作部署得不到及时充分的贯彻、管理监督职能难于充分到位,同时,基层情况得不到充分及时的反馈,致使基层党务工作得不到充分开展,难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使得“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和党员发展等项工作难于得到有效保障。

(三)基层党支部抓自身建设的意识不强,重业务轻政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于有效发挥。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基层党支部不注重自身建设。年初没有党支部建设措施或工作计划,年底没有党支部工作总结或支部工作报告。很多基层建设的重大问题,如工作部署安排,重大政治教育或重大安全保卫任务的方案研究,队伍思想分析和倾向性问题的解决,班子自身建设问题等都没有组织支部一班人集体讨论研究,统一思想,形成一班人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习惯于当首长,不习惯或不愿意当班长,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发号施令,不习惯于用支部集体领导来发挥一班人的聪明才智。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重视履行行政职责,忽视履行党内职责,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党务知识的学习。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影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影响了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应当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主要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公安工作的政治和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努力解决影响公安工作的实际问题,支持公安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一个领导班子的素质高不高、能力强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地区的治安工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必须首先加强公安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配齐配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要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民主推荐和竞争上岗等方式方法,把群众基础好、业务水平精、工作作风实、自身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公安机关的领导岗位上来,确保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二是要选配好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班长”是一个班子的领导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在于选配好“一把手”。因此,要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上,把政治强、作风硬、熟悉公安工作、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公安机关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来,在实行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区县公安机关主要领导的基础上,逐步落实派出所所长进街道(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强化基层党委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三是突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要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业务组织能力、队伍管理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为目标,强化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广大领导 8 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及现代科学理论,研究解决公安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管理体制。

公安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既需要地方政府在人力、财力上的支撑,又需要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管理和指挥协调,“条”、“块”必须结合,首都区县公安机关在条块的结合上已经做得非常好。按照中央《决定》和“二十公”关于“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履行职责,在应对新情况要有新思路,在解决新问题上要有新对策”的指示精神,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首都公安机关应继续坚持“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区县公安机关属于具体实战型部门,主要职能是对本辖区社会治安进行微观控制和操作,因此,在管理体制上既是上级公安机关的下属单位,又是所在地政府的职能部门,但在人权、决策权上,主要由上一级公安机关控制管理,地方党委政府予以协管;区县公安机关党委要主动及时地向区县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自觉维护和服从地方党委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公安工作中贯彻执行;区县党委政府要把公安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要从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公安队伍,致 力于帮助解决区县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医疗保险、住房困难等实际问题,努力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

(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努力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各级党组织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是通过对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的领导来实现的,也是通过各级公安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公安机关的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整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一是针对分局党组织管理现状,尽快设立党总支,对基层党支部进行整合,形成分局党委、党总支、基层党支部的三级管理体系,这样能使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性。根据行政区划和地域特点,以就近组合为原则,大的户籍所带动周边治安所、大院所,组建若干地区党总支,大大强化分局党委对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和管理力度。二是加大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高支部书记素质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分局将尽快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邀请区委组织部领导和市局政治部领导围绕公安机关基层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党支部的职能和任务、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如何抓好支部班子自身建设等问题开办专题讲座,系统 学习基层党建理论,解决支部书记在抓党建工作中“不懂不会”的一些问题,促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快速提高。三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分局党委和基层党支部要建立健全集中议事制、重大问题党委讨论决定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鼓励广大民警说真话、述真情,集思广益,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为党委出谋划策,确保党委各项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四是要切实关心爱护民警。要在加强民警思想教育的同时,体察民警的疾苦,关心爱护民警,尽力帮助民警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党委对公安工作的监督管理。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 篇6

一、党对法院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调研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坚持把法院的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是法院在长期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法院积极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任务,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提出了司法改革的任务。法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

(二)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是法院巩固自身地位,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法院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法院必须把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始终把审判工作置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之中,全面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审判工作,努力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律服务。

(三)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关键是认真实践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审判机关,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是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只有坚持体现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才是真正的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

二、党对法院工作领导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政法委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合自身的主要职责、任务,加强和改善了对法院工作的领导,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法院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的部署,统一包括法院在内的政法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指导法院各项工作;二是组织、推动包括法院在内的政法各部门抓好维护社会稳定,督促落实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指导、协调处理全市性重大治安问题;三是检查法院执行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结合实际,研究严肃执法、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时向市委提出建议,努力改善执法环境和条件;四是大力支持和严格监督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指导和协调包括法院在内的政法各部门在依法相互制约的同时密切配合,督促、推动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研究、协调有争议的重大、疑难案件。

(二)取得的经验

党对依法治国领导体会 篇7

这次全省人大工作会议是省委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的总体部署,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推进“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省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去年底,在研究安排今年省委主要工作时,就确定召开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今年初,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工作汇报,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人大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段时间来,省委有关领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作了大量准备工作。近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审议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决定将这个文件印发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与会人员,进一步征求意见,再作修改后,将以省委文件正式下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省委的中心工作,认真领会同级党委的意图,坚决贯彻同级党委的决策,主动加强向同级党委的请示报告,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我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立法工作成效显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我省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急需的一大批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法制保障。二是监督工作扎实有效。紧紧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改进方式,积极开展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有力保证了宪法和法律在我省的正确实施,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三是代表工作逐步完善。认真审议和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积极组织代表开展会前视察和专题调查、参与执法检查和评议等活动,努力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提供有效服务,代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四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组织制度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逐步提高。省委对全省的人大工作是满意的,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对人大干部队伍是信任和支持的。在此,我代表省委,向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同志们,向在全省各级人大机关工作的同志们,向为我省人大工作作出贡献的历届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人大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在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我省的政治文明建设。这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特别是各级党委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我省的人大工作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差距。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增强信心,又要看到问题、明确方向,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开创我省人大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这“三个必然要求”言简意赅,内涵深刻,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阐明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贯彻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化思想认识。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离不开党的领导,人民的民主事业要靠党来推动。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就无法建立自己的政权。而当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之后,仍然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我们党是执政党。党要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必须实行领导方式的转变,善于运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

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社会主义民主实质的根本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写入了宪

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今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周年。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保证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有利于国家机构的高效运转,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种组织形式,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从根本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和行使民主权利,能够集中人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共同利益,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特殊利益,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和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推进依法治省的迫切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实践。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省工作中,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具有其他机关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作用,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人大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已经成为衡量一级党委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去年,我省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生产总值为元,接近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美元到美元这个阶段,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急剧变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日趋凸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这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所以,在这个重要阶段,我们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所指出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要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要切实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省委之所以要召开这次全会,并确定这么一个主题,就是为了更好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更好地推进我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抓好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扎实推进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只有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才能真正把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行为规范;才能进一步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才能畅通民主渠道,反映人民意愿,汇聚人民智慧,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从而为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总之,各级党委一定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高度,进一步深化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心和支持人大工作的自觉性。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人大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这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动摇的一条原则。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要求,善于通过人大实施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领导,使党的主张经过人大的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更好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去贯彻执行。”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在坚持党的领导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尊重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一)健全党委对人大工作领导制度,进一步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施全面领导的党。《党章》明确要求:“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原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各级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这一重要原则。

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同级各种组织中,党委是领导核心,各种组织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来安排和部署各自的工作。各级党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按照人大的职权范围和工作方式,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任务和要求,并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同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保证各方既独立负责、各司其职,又步调一致、运转有效地开展工作,形成整体合力。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一府两院”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都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总的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分别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人大依照法律规定对“一府两院”实行监督,目的是为了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把政府工作和审判、检察工作做得更好,保证各级国家机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所以,在同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府和法院、检察院要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好范文版权所有

要把人大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和机制,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的总体布局,积极支持人大开展工作。一般情况下,每届党委至少应召开一次人大工作会议,对一个时期的人大工作作出部署,明确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坚持每年听取人大工作专题汇报,全面了解人大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现在我省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多数由市县党委书记担任。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党委书记,要遵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拿出足够的精力做人大工作”,“充分认识人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法律规定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履行好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职责,在立法和监督中把握好方向,发挥好人大的作用。”要健全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党委重要会议的制度。人大常委会主任由党委书记兼任的,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应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这有利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及时了解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更好地贯彻党委意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委、政府召开涉及全局工作的会议或组织重要的活动,应安排同级人大常委会领导成员参加;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应视情安排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对这项工作已形成制度的,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原来不够明确的,要进一步规范。

要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的作用。在地方党的领导体系中建立和完善“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组织结构,是实现党委“核心”作用和执政意图的组织形式。人大常委会、政府和政协“三个党组”受同级党委领导,对同级党委负责。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在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同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按照职责权限做好干部管理工作,指导机关党组织的工作。要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和报告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评议等重要监督活动,审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部署开展换届选举工作等,常委会党组都要事先向同级党委报告,按照党委的指示和要求开展工作。

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及时传达同级党委重要会议及文件精神,注意听取党员代表和党员委员的意见,及时把握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动态,主动反映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人大各项工作中切实保证党委意图的贯彻落实。

(二)不断增强各级党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载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各级党委要把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通过学习教育,使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这次修宪的重大意义,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牢固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与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是一致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领导人民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并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适应新形势,从根本上转变不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治省要求的思维方式、领导方法和工作习惯,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在发表讲话、制定文件和进行决策时,都必须对照宪法和法律,看看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做到不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话不说,不符合宪法和法律的事不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立法和监督职能,切实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全省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推动各级司法机关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司法,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解决“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等问题,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大力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与研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的宣传工作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委宣传工作的总体布局,统一部署,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切实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的宣传工作。

要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从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出发,充分反映在党的领导下,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的情况,充分反映人大既依法代表人民行使职权,又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情况,充分反映我省推进依法治省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情况。切实加强对人大立法和监督工作的宣传,加强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务的宣传,加强对我省城乡基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生动实践和有效做法的宣传。举行会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权力机关职权的基本形式。要注重加强和改进对人大会议以及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实质,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大工作的新闻宣传、普法教育和理论研究。各级党报、党刊和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新闻媒体要拓宽宣传渠道,改进宣传方法,依据各自特点和不同受众,组织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宣传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严格执行宣传纪律,反映人大审议议案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应注意分寸、把握尺度,报道人大监督工作要着重反映法律实施过程中进步的主流和“一府两院”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的情况。同时,注意把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对人大监督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曝光的要曝光。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把人大制度基本理论和人大工作基本知识列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轮训干部的内容,切实增强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加强对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为推进人大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四)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进一步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心环节。各级党委都要尊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实施和推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职能。党委要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相结合,及时提出立法工作意见,批准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协调解决立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及其相关《决定》的要求,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抓紧制定和完善一批符合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省委“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促进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方性法规。要加强经济立法,兼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其它方面立法,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立法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创制性和自主性立法,体现浙江特色,继续加强对杭州、宁波两市立法工作的指导。要围绕提高立法质量这一重点,改进方式,健全机制,坚持和完善立法起草、调研、听证、论证、审议等各项工作制度。要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契机,规范和清理地方性法规,及时做好政府规章的备案审查工作。强化立法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保证法律、法规在我省的贯彻实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重视监督工作,正确把握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关系,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监督方式和监督机制,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努力增强监督实效。一要适时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县级以上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或其它重大事项。人大要强化对财政预决算和经济工作的审查监督,尤其是强化对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和财政资金投资建设重大项目的审查监督。各级审计机关应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预算执行、决算的审查和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二要认真总结执法检查、评议、个案监督等监督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程序,使之不断规范提高。从全省情况看,执法检查、评议是各级人大开展法律监督的有效手段,社会影响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好。但随着实践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要建立述职与评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按照省委有关文件规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有重点地做好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干部的述职与评议工作。目前,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越来越多,其执法任务也越来越重,这些部门也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的执法评议和执法检查。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注意发现和研究信访中反映的敏感事件和共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调查核实,依法秉公处理。三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审议意见落实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正确运用监督手段,丰富各种监督形式。

人大监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切实尊重“一府两院”的职权,对其法定职责范围内的具体行政工作和司法活动不干涉、不代替,支持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做到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随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我们党管理国家事务将从主要依靠政策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决议、决定既有广泛的号召力,又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有利于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实现党的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要支持和善于运用人大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凡属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定职权范围内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应依法及时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去年省人大常委会根据省委关于“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决策,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就是把党委的重大决策经过法定程序转变成国家意志、转化为全省人民共同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抓住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以及全省人民十分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强化调研、咨询、论证,努力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公民旁听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制度,提高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党管干部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条基本原则,依法选举和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法定职责,从根本上说两者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统一,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的有机统一,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党委向人大或常委会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时,要事先向人大或常委会党组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党员介绍党委的推荐意见。人大及其常委会党组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党员,应当认真贯彻党委推荐意见,带头依法办事,正确履行职责。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领导,严格依照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办事,坚持差额选举制度和联名提名候选人制度,尊重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坚决查处违反选举法律法规、破坏选举工作的行为,切实保障选民和代表的合法权利。要尊重和维护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选举、表决结果,选举、任命干部在任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的应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三、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为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提供有效保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为了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切实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

(一)切实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思想作风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紧紧围绕全党工作大局和省委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开拓进取,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意识,自觉接受和主动依靠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它的发展与进步同党卓有成效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最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一项政治特色和优势。

人大工作只有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主动依靠党的领导,才能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党组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支持统一思想,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支持推动工作,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支持来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在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选举任免等工作中,坚决保证党委意图的贯彻落实。

二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是我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停止过。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自觉地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抵制西方“三权分立”、多党制和两院制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三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始终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大工作要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省情实际,省委强调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实现这一目标,省委适时作出了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今年,是我省充分发挥“八个优势”、深入实施“八项举措”,扎实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狠抓落实年。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准确定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围绕实施“八八战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维护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立足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机关,行使的各项职责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一定要在工作中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自觉地把人大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认真履行各项职能,努力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注重突出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增进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改革开放多年来,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我省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情况在变化,人大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积极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开创我省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局面。

(二)切实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建设

要根据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性质和自身特点,着眼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不断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建设。

一要优化人大常委会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各级人大常委会及其领导班子中,既要有一定数量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要有适当比例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同志;既要有在党政领导机关和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同志,又要有经济、科技、教育、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结构科学合理,能使组成人员各种不同的单体优势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发挥和增强常委会的整体优势。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比例,要按规定达到以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注重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机构。

二要重视提高代表素质,保障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我省有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这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注重强化人大代表的职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其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要坚持代表的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统一,既要合理安排比例结构,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基层工人、农民代表,又要注重代表的政治素质和议政能力。要健全代表培训制度,加强代表培训,充实新知识、新思想,熟悉新政策、新法规,不断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要认真审议和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提高审议和办理质量。坚持和完善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安排代表开展视察、吸收代表参加有关议案的调研、组织代表参加执法检查和评议等制度,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内容。要组织代表深入了解民情,积极反映民意,做人民的忠实代言人。担任领导职务的代表,要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带头履行代表职责。要切实贯彻代表法,维护和保障代表权利,对那些侵犯代表合法权益和妨碍代表执行职务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三要加强乡镇人大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乡镇撤并力度加大,行政区域扩大,人口增多,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乡镇人大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工作,高度重视乡镇人大主席的选配工作。省委常委会经认真研究认为,乡镇人大主席一般还是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的乡镇,也可设专职主席。未进党委的乡镇人大专职主席,以及未设专职主席的乡镇人大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主席,考虑到工作需要,应列席同级党委会议。乡镇人大主席团的活动经费,要按规定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于这几年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地方撤县建区,许多乡镇改设为街道,对街道如何开展人大工作应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

(三)切实加强人大机关的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全省各级人大机关担负着当好参谋助手,提供有效服务,确保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重要责任,任务艰巨,要求很高。总的来看,各级人大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把加强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吴邦国委员长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政”的总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贯彻这一要求,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要把人大机关干部的培养、使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选拔任用、轮岗培训、挂职锻炼、脱产学习等渠道,进一步提高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把人大机关干部交流纳入组织部门的干部交流范围,加大人大机关与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和群团组织之间干部交流的力度。要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提高人大机关的工作水平。人大机关工作比较辛苦,任务比较繁重,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关心、多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必要的工作经费,逐步改善人大机关的办公用房、工作用车、培训设施等工作条件,加强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上一篇:法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下一篇:着力打造人才推动重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