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励志故事

2024-07-10

苏轼的励志故事(精选12篇)

苏轼的励志故事 篇1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青蛙”的励志故事 篇2

The race began. Honestly, no one in the crowd really believed that the tiny frogs would reach the top of the tower. You heard statements such as "Oh, way2) too difficult!" "They will never make it to the top." "Not a chance3) that they will succeed. The tower is too high!"

The tiny frogs began collapsing. One by one ... Except for those, who in a fresh tempo, were climbing higher and higher. The crowd continued to yell, "It is too difficult! No one will make it!"

More tiny frogs got tired and gave up. But one continued higher and higher and higher. This one wouldn't give up! At the end everyone else had given up climbing the tower, except for the one tiny frog who, after a big effort, was the only one who reached the top!

Then all of other tiny frogs naturally wanted to know how this one frog managed to do it? A contestant asked the tiny frog how he had found the strength to succeed and reach the goal.

It turned out that the winner was deaf!

Therefore, always be positive and, above all, be deaf when people tell you that you cannot fulfill your dreams! Always think "I can do this"!

从前,有一群小青蛙组织了一场跑步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非常高的塔的顶端。一大群青蛙聚在塔边观看比赛,为选手们加油。

比赛开始了。老实说,那一群观众中没有谁真的相信小青蛙们能够登上塔顶。你能听到这样的议论:“哦,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它们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

小青蛙们开始纷纷倒下了。一个接着一个……但仍有一些青蛙踏着轻快的步伐,越爬越高。旁观的青蛙还在嚷嚷着“这太困难了!没谁能成功的!”

更多的小青蛙爬得筋疲力尽,而后就放弃了。但是有一只却继续爬着,越爬越高。它不肯放弃!最后,其他青蛙都放弃了登塔,只有这一只小青蛙,在尽了很大一番努力后,成为唯一一只胜利登顶的青蛙!

其他所有小青蛙自然都想知道,这只小青蛙是如何做到的呢?一位选手问这只小青蛙怎么会有成功登顶的力量。

原来,冠军的耳朵是聋的!

所以,请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当别人告诉你,你不可能实现梦想时,要学会充耳不闻!总是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1.contestant [kEn5testEnt] n. 竞争者

2.way [weI] adv. 大大地;非常

中学苏轼励志的词语 篇3

2.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3.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4.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 春宵一刻值千金。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8.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9.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苏轼名句

10.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1.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12.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13. 世事如今辣酒浓,交情自古春云薄。

14. 我观人世间,无如醉中真。 —— 苏轼语录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篇4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苏轼的三段爱情故事 篇5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他在词方面的造诣很高,提起宋词就绝对要提苏轼。在苏轼之前,宋词的风格多为柔媚婉约的,但是苏轼的出现,将宋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的扩大,留下了许多的`不朽诗篇。有才华的文人总是不缺乏爱慕者,苏轼的一生中有三个女人,分别是王弗、王闰之和王朝云。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也是苏轼终身难忘的一个女人。王弗和苏轼生活了十一个年头,在她死后,苏轼仍旧常常回忆起她,他甚至在王弗墓穴所在的山头种植了上万颗松树。松树万古长青,正如苏轼对王弗的爱一样,亘古不变,生生世世的陪伴着王弗。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词《江城子》就是为王弗所做,至今仍被人们奉做悼亡词的代表之作,而那时距离王弗去世已经有了十年。

生活不能总是一成不变,人都要朝前看。苏轼在王弗去世后,娶了比自己小11岁的王闰之,而王闰之的另一层身份是王弗的堂妹。之后王闰之陪伴着苏轼度过了十一年,陪伴苏轼去往黄州惠州儋州,这其中的辛苦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舒伯展,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 篇6

舒伯展是个苦命人,自1941年秋天来到人间,迎接他的却是一个孤苦而漫长的童年,12岁时患上淋巴结核病,他母亲不识字,只知道到庙里去烧香求佛,当然也没钱请医生,卧床五年后才能下地,却从此落下足残,一辈子走路没利索过。但是舒伯展是不肯向命运屈服的人,后来他考上职工业余师范学校进修中文,毕业后在街道里教书。不久又生出一个文学梦来,当作家!于是心痒手痒,奋力笔耕,但这个梦想因为十年动乱狂飙突起而顷刻破灭,一轴轴名家字画作为扫四旧的成果堆積如山,又顷刻间化作满天乱飞的灰烬,他感到恐惧和悲哀。为了延续中国文化的血脉,他在人们六神无主时偷偷拾起了毛笔,学画。

1968年,尚在风声鹤唳之时,他得同事引荐,拜见了张大壮先生与樊伯炎先生,两位画家见舒伯展学艺意志坚定,就毫无保留地向他授艺传道,更可贵的是使他的人格得以健全。

舒伯展成家后,日子继续难过,他白天干的是繁重的体力活,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还要坚持习字练画三四个小时。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境况,他打了两份工,每天可多收入五角钱,妻子想为他分担重荷,上街摆个小摊,他坚决不允。“文革”结束后,作为职业画家的舒伯展先后在江苏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南京江苏美术馆、扬州八怪纪念馆、泰州梅兰芳纪念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上海电视台给他拍摄、播放了专题片,他的作品也成了艺术市场的亮点。

舒伯展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们不要把我当作残疾人看,不要因此对我的画多加宽容和溢美,我不能输给体格健全的人,有种我们比一比!” 舒伯展的祖籍江苏兴化,出了不少文化名人。他尤对乡贤郑板桥推崇备至,对扬州八怪高山仰止。他曾对我说:“我是传统文化的守护人,扬州八怪的后来者啊。”他获两位老师的真传,游艺山水与花卉,追溯宋元,玩味明清。加之有文学修养的功底,形成了别树一帜的文人画风格,受到画坛的好评。与他所推崇的青藤白阳、石涛一样,舒伯展的画风也是对艺术日趋贵族化、媚俗化的一种反叛。江宏曾评价他的作品:“舒伯展的大写意是独步天下的,他能将观照对象的精气神充分展现出来。青藤之道不孤也。”舒伯展送给朋友一本花卉册页,被程十发先生偶然看到,大声叫好,欣然题了“春风第一”四个字。

1999年春天,舒伯展因过度劳累而被突如其来的中风袭倒,致左侧偏瘫,卧床数月后顽强挺立,但发现写字画画时手腕不听使唤,于是硬是通过锻炼迅速恢复,而且笔画之间留下了与命运抗争的倔强印痕,线条变得更加苍劲有力。为此,他又信心满满地在画上落款:“不倒翁”。

舒伯展嗜酒,酒量不小,而且与傅抱石一样,酒后画画的状态特别好。长期来与命运一次次的抗争,养成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气度,也使他笔下体现着鲜明的个性,意趣纵横、笔墨恣意,在梅兰与丑石间寄托中国文人的旷达情志,安置他一辈子做不完的艺术美梦。

2013年,莫言去北欧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当地的华人企业家朱展兆先生买了舒伯展的一幅大写意花卉送给莫言,莫言一见就读懂并深心喜欢,因为舒伯展的人生与性格与莫言有相似之处。

信息

关良先生115周年诞辰特展

苏轼趣味对联故事 篇7

(一)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

善,拿出一道吃吧”

(二)一次,苏轼与弟苏辙去见佛印。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轼即对:“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辙听了,对兄长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何水能如河水清’是否更好

些?”

佛印与苏轼听了,都表示赞同。

(三)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颇有政绩。他写过不少盛赞西湖的诗篇,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相传苏轼与其父苏洵及小妹,就有过一次“深浅随所得”的撰联比赛。这日,他们来到五云山之西的的云栖。此地因五彩云霞飞集停伫而名,向以清凉幽静、花香醉人著称。“云栖竹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苏洵见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联,并限定收尾之字为“冷”和“香”苏轼思维敏捷,当下说道:“拂石生来夜带

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小妹也不甘示弱,说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

香。”

苏洵听了,连连摇头说:句子都还不错,就是与此间景致离得太远了些。你们听我的:“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轼和小妹不得不叹服,直夸此联是神来之笔。

(四)相传,苏轼有次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阿兄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听了,又气又羞,要不是有客人来,真想过去捶阿兄几拳。

(五)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象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僧眠

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住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佳人汲水,绳牵井

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

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一个佳人望月,人

间天上两蝉娟。”

(六)苏东坡乘船出川,赴京赶考,因风急浪大延误了时辰,主考官自然不准入场应试。苏东坡诉说了延误时辰的原因,请求主考官破例。主考官觉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有心网开一面,但又觉得不可轻易放过,便出一上联为难于他:

一叶孤舟,载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上联嵌进数字一至十,对应难度甚大。苏东坡才华横溢,稍一思

索便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誓一定要进。

上联以顺序嵌数,下联以倒序嵌数,不落槽臼,官其为满意,准予他入场应试。

当苏轼变成苏东坡后的名人故事 篇8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

受到皇帝赏识时,苏东坡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却变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他原来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

那时候,他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说的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小童都不应。在他之前的诗里,敲门都不应,他肯定就要发脾气了,现在就算了,他颇有兴致地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

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真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励志故事到反面教材 篇9

一万元收得战战兢兢

1996年10月,广西梧州地区行政公署的一纸任命书改变了毛绍烈的人生,组织部门任命其为贺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毛绍烈,1961年生,15岁时到富川县委办当通讯员,1988年在富川县古城乡当乡党委副书记,这年他刚好27岁。1993年3月,32岁的毛绍烈成为副处级领导干部,职务是梧州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在老领导的言传身教下,毛绍烈日渐成熟。组织上把他安排到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有潜力的县级市贺州,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锻炼他。

1996年10月,毛绍烈到任不久后的一天,工程老板陈喜忠来到他的办公室。他们之前并无私交,陈喜忠此来完全是为公事。当时,毛绍烈还在担任贺州市北环西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一职。作为该工程的施工负责人,陈喜忠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来向毛绍烈反映。听说道路两边的住户因为各种原因拒绝拆迁,工程进展缓慢,毛绍烈带着有关部门现场办公,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各种关系理顺,满足了拆迁户的诉求。随后,该项工程快速推进,一期工程提前半年完成任务。到了年底临近春节时,陈喜忠再次来到毛绍烈的办公室,说了很多感激的话,同时拿出一个装有1万元的红包。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个处级干部的月工资也就400多元,一年的工资勉强能达到5000元。这1万元,对毛绍烈来说无疑是笔巨款。拿,还是不拿?他心里猛烈地打起鼓来。

这是每个贪官都会有的第一次。时间推到14年后,这种1万元的礼金数目在毛绍烈眼中就跟一沓废纸差不多。2010年11月的一天,贺州市豹森房地产公司老板纪朴成来找毛绍烈商谈“大事”。为了追回原贺县政府欠自己的360万元钱,纪朴成使出各种办法,始终没有结果。经过之前几年的交往,在与毛绍烈的“合作关系”已经相对稳固后,纪朴成开始谋划通过毛绍烈的力量追回这笔款项。纪朴成说:“如果追回来,我会报答你的。”这毫无内容的“报答”二字并不能满足毛绍烈,他的开价是300万元。两人一番谈判,最终以100万元成交。

开价300万元索贿时,毛绍烈怕是早就忘了当年收受陈喜忠的1万元后,内心产生的激烈思想斗争。经过了第一次,毛绍烈开始越来越享受权力带来的物质刺激。从1997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中秋节,他都收到陈喜忠送的1万元红包。他小心翼翼地保管着这些钱,连家属也不告诉。那几年,除了陈喜忠和另一个老板白路安,毛绍烈没有收受过其他人的贿赂,他担心“人多嘴杂”泄露机密。

操作项目吃进百余万

2000年12月,毛绍烈调任钟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并于2002年9月任该县县委书记,拥有了自己权力的一片天空。

2001年,新任县长毛绍烈开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做一个亮点项目——新世纪广场。对毛绍烈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面子工程,他要借此获得上级认可,得到百姓青睐,为更广大的仕途开路。而在内心深处,他也在渴望一笔更大的财富。

获得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后,钟山县政府对新世纪广场进行立项、规划建设,并拟对位于钟山县城中路与广场路交汇处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公开拍卖,由开发商建成新世纪广场商业步行街。虽然是几千万的工程项目,但是不用政府花一分钱,经毛绍烈大力推动,该计划在县人大常委会顺利通过。

毛绍烈升任县委书记后,新世纪广场项目已是万事俱备。这时,毛绍烈也迎来了他的“东风”——何某。个体老板何某是湖南省江永县人,毛绍烈与其密谋:由毛绍烈组织县委县政府的力量,推动新世纪广场项目的各项工作,由何某找公司进行开发,事成后五五分成。

何某没操作过如此大的项目,又不敢过问细节,怕毛绍烈怀疑自己的运作能力。何某的想法很简单:参加竞标,得到工程后找工程队来做,或者再层层分包出去,这种普通包工头的思维当然入不了毛绍烈的法眼。

2003年上半年,毛绍烈要求工程指挥部及钟山县国土部门,将新世纪广场商业步行街地块只按其建筑占地面积进行评估出让,街道占地面积不计入出让面积。这种计算方法明显是便宜了开发商而损害政府利益的,当时刚刚上任的国土局局长贺永林不理解毛绍烈的做法。在一次会议上,贺永林指出了这样做的不妥当之处。毛绍烈当场发火,恶狠狠地训斥道:“死脑筋!钟山的落后与你们这种保守思想关系很大。我们不给优惠条件,谁愿意掏钱进来搞活钟山经济?引不来外商,你们出钱搞建设吗!”

贺永林噤口不言了,他十分了解毛绍烈的性格:对反对者毫不留情。回到局里,他马上布置工作,落实毛绍烈的指示。经测量,新世纪广场商业步行街总占地面积10889平方米,建筑物占地基底面积实为6746平方米,被拆迁的新华书店以及刘秀莲、刘秀英俩私房户在新世纪广场商业步行街回建房屋,其回建面积共552.54平方米。最后,新世纪广场商业步行街的出让地价定为1800万元,包括土地出让金、规费和税金。

2003年7月15日,新世纪广场商业步行街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外商”何某正式出场。在毛绍烈的支持下,没有资质、缺乏资金的何某,找到湖南省常德市经济适用住房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开发中心)合作,违规取得了新世纪广场商业步行街项目的建设承包权。同年10月,何某与开发中心在钟山县登记成立公司,联合承建新世纪广场项目。

开发中心与何某名为共同开发,实为给何某作嫁衣,这也是毛绍烈整套计划里的一个环节。2004年3月31日,在毛绍烈的帮助下,何某与开发中心签订《合作项目退股协议》,项目由何某一人单独承接。通过开发中心合法获得项目,再经过一个合法的公司使何某成为股东,之后开发中心退出,这个过程在法律上抓不住任何把柄。

2004年4月至5月,在毛绍烈的授意下,何某与陕西某公司签订转让协议,将新世纪广场商业步行街项目违规转让出去,这笔交易让何某赚了256万元。随后,何某将其中的128万元送给毛绍烈。至此,毛绍烈表面为公、实际为私的发财大计“完美”收官。

nlc202309081154

再开口已是三百万

2006年6月,毛绍烈调任贺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同年11月任副市长,分管国土、交通、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农林等。此时,毛绍烈已“久经历练”,胃口也更大了。说到毛绍烈的海量受贿胃口,他对纪朴成的“三次压榨”很有代表性。

“一榨”榨出30万元。纪朴成生于上世纪50年代,贺州本土人,没什么文化,靠做工程发迹。2009年底,纪朴成打了个报告给贺州市住建委,想把公司办公楼由13层加高到16层,以便在办公楼上建设一个卫星接转台,管理公司的4座水电站。报告打上去后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2010年初的一天晚上,纪朴成把毛绍烈约到自己的办公楼后,将事前用一个空箱子装好的15万元现金拿到毛绍烈的车上。毛绍烈案发后,纪朴成曾这样向检察官供述:“(送钱后)一个星期左右,报告还没批,我很着急。”把老板们弄得“很着急”是毛绍烈的惯用办法,在纪朴成又送上15万元现金后,其楼层加高申请才得到批准。

“二榨”榨出60万元。纪朴成投资建设了4座水电站,2010年初,他向毛绍烈提出要建一座水电培训中心。经过考察,纪朴成选中贺州市区东南方向羊角山附近一块50多亩的地,然后把用地报告递到住建委。纪朴成想,这事当初是经过毛绍烈同意的,也是毛绍烈让他去选地点的,应该能给批吧。这想法太天真了,在毛绍烈那里,没有好处的审批比登天还难。几个月过去,纪朴成又急了。60万元送上后,事情才办成。

“三榨”榨出100万元。上世纪90年代初,纪朴成出资860万元帮原贺县糖烟酒公司偿还工商银行贷款,后原贺县政府还了纪朴成500万元,尚有360万元欠款。2010年上半年,纪朴成打了一个报告给贺州市政府反映此遗留问题。同年8月,市政府专门开会研究,形成一个会议纪要,内容是由市政府出让一块土地,用收益所得偿还纪朴成。此后,纪朴成经常联系毛绍烈,希望他快点审批这个土地出让方案,毛绍烈总是说“快了快了”。纪朴成想,市政府都以正式文件确认自己的债权了,毛绍烈也不用特别卖力去运作,总不能再要好处费吧。

随着时间流逝,纪朴成知道自己又天真了。201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他约上毛绍烈,开车在市区附近兜风。“住建委方案都出来了,为什么迟迟不给我批文,到底是怎么回事……”毛绍烈不答话,任由纪朴成发牢骚,最后只说了一句,“换了几届领导,早没人理这事了,这笔钱加上利息快六百万了吧。”一听毛绍烈算出这个数目,纪朴成就打了个寒战,狭小的车内空间里,他感到有一张血盆大口伸了过来。果然,毛绍烈继续说:“如果我不管的话,你就是白丢了,是不是一人一半?”毛绍烈开价300万元,最后两人讲到100万元。

从2010年2月至2011年上半年,毛绍烈共收受纪朴成贿款290.6万元。

双面人生终于落幕

熟悉毛绍烈的人都知道,工作中他是个严谨细致、雷厉风行的人,决定要做的事,克服万般困难也要办到。这样的工作作风在不知情者看来很有个人魅力,为其暗藏的私心做了最好的“保护伞”。

2001年,毛绍烈还在钟山县当县长。县政府欠各种工程款较多,其中就有个体老板黄明的200多万元。当年5月的一天,黄明找到毛绍烈,希望帮忙解决欠款问题。随后,毛绍烈对财政局作出批示:“不管用何种方式都要先拨付欠黄明开发西路工程的80万元工程款。”这种没有一点商量余地的指示逼得财政局没办法,只得从内部财政专户拨出80万元给黄明。当时,很多人对毛绍烈这种“不管用何种方式”都要办到的风格肃然起敬。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工程款拨付后,毛绍烈私下收了黄明6万元贿赂。

毛绍烈是一个既要求下属卖力工作,自己也拼命干事的领导。2008年,贺州市决定建设一条从贺州到湖南永州的高速公路。在项目的立项阶段,毛绍烈亲自联系外商,负责组织协调。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有关人员跑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交通部以及自治区相关部门,落实土地指标和项目核准事项。可以说,没有毛绍烈的努力,就没有永贺高速公路项目的落实。可惜,会干实事的毛绍烈始终不忘私事,收受了承建该高速公路的某公司董事长刘新现金26万元和一套在深圳的房产。

工作上,毛绍烈的双面性格十分明显,生活中却又是另一种表现形式。不论在哪里执政,毛绍烈都没有传出过桃色新闻,表现出一副正人君子、不近女色的形象。可案发后毛绍烈却交代,他当上领导后,权欲色欲同时膨胀,先后与十多个女性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如此“正人君子”,令人哑然。

2012年3月,毛绍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立案侦查。经查,毛绍烈于1996年至2012年,利用职务便利为37人谋取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审批、职务升迁等方面的利益,收受财物1138万余元,滥用职权造成国家损失923万元。

2015年3月26日,贵港市中级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毛绍烈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0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七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0万元。

日前,毛绍烈入狱服刑。

(摘自《检察日报》)

励志故事背后的故事 篇10

小时候,他家的孩子学习成绩特别不好,我的特别好,总考100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我小学四年级才加入红小兵。刚加入,老师给我系红领巾时,我很高兴,就跟旁边的同学说话。开会时,是不让说话的。叔叔当着全校一百多名同学的面,把我拎起来放到讲台上站着。调皮的同学往我身上吐唾沫,下面的同学都在笑。我哭,好几个老师都说让我下来,他不让。他当时是学校的老师,但不是我们年级的。

我就在讲台上站了一两个小时。下面开着会,我迎着风,一直在哭。这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侮辱,多少年也忘不了。当时,我觉得就像世界末日,没脸见人了。

一直到前些年,我都不能原谅他。前些年,我给妈妈买了一辆轮椅。一次到王府井,发现有种台湾产的轮椅特别轻巧,就又买了一辆。以前那辆大的闲在一边。一次,我发现大轮椅没了,就问哪去了。爸爸不敢说,妈妈说:“送给你叔叔了,你叔叔的腿有点问题。”我一下子勃然大怒:“你为什么送给他?”把家里人都吓坏了。

你可以想想这种仇恨的分量,一个没用的东西送给他都会愤怒,每次想到这个都不愉快。

实际上,他离开人世已经许多年了,但我还记恨着他。他不时地跳出来控制着我的大脑,折磨着我。死人折磨活人,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鬼吗?而这鬼是我自己让他来的,是我心中的仇恨把他引来的,想想多不值得。

我把清单放在火上烧了。随着纸的燃烧,预示着我在世上再没任何仇人了。没了仇恨就没有了鬼,没什么可畏惧的了。

当我做完这些事,走到长安街上,下午的阳光十分明媚,大街上每个人都笑容灿烂。我有种大病初愈的感觉,是那么的放松、愉悦。

苏轼的励志故事 篇11

“打工皇帝”,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自己虽不是老板,却事业成功、收入丰厚的“超级打工仔”。“打工皇帝”也是“纳税皇帝”,虽然税务局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一般不会公布他们的名字,不过,根据纳税金额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对高管薪酬的披露,大致可以推断个八九不离十。

草根精英的代表

谁是港人心中“打工皇帝”的典型,霍建宁是很多人的一个选项。生于1952年的霍建宁,1979年自美国留学归来后,被李嘉诚招入长江实业集团,1993年登上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之位。之后,他多次成为香港上市公司薪酬最高、缴税最高的行政人员,还曾在1999年创造了高达2亿元的天价年薪。霍建宁早已成为媒体和民众心中的“打工一哥”,也是很多初入社会打拼者的“偶像”。

霍建宁并不是特例。像他这样的“超级打工仔”在香港并非屈指可数。梁振英当选香港特首后,不少香港媒体就曾使用过类似“从打工皇帝到特区长官”这样的标题。 当然,还有不少享誉香港政商界的知名人士都曾是或仍然在“打工皇帝”的名单中。每年十大“打工皇帝”结果揭晓前后都会引发媒体热切关注。

“打工皇帝”是香港草根精英的代表,多数“打工皇帝”的励志故事契合着香港精神,这大概是全城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香港市民最推崇一类人——出身贫寒,勤奋努力,專业人士,事业有成。而据说该说法起源于香港“打工皇帝”的群体故事,就如同香港名曲《狮子山下》一样,充满了励志情怀。

打工皇帝是“食脑族”?

香港为何盛产“打工皇帝”?除了个人的勤奋打拼、推崇自强不息的社会文化,还与香港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不无关系。

以霍建宁为例,2011年,霍建宁的年薪高达1.7亿元,比自己的老板、和黄副主席李泽钜还高出1.58倍。在当年《福布斯》评选的非美国企业全球最高薪行政总裁中,他排名榜首。老板为什么会让“打工仔”的薪酬比自己还高?有港媒评价说,霍氏的点子“物有所值”,他是香港“食脑族”,意思为靠智慧吃饭的富翁。

事实上,霍建宁在和黄的发展中的确功不可没。霍接手和黄后,将80年代后期风雨飘摇的和黄,成功打造成集电讯、港口、能源和公用事业于一身的商业帝国。因此,在媒体的镜头里,经常可以捕捉到李嘉诚与霍建宁谈笑风生的镜头。

不少“打工皇帝”是像霍建宁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有香港学者认为,香港盛产“打工皇帝”与香港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关。香港家族企业一方面秉承了西方独立经理人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加入了“论功行赏”的家族式情感。“打工皇帝”本着“老板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的职业道德,几十年如一日,毫无保留地将青春、才智甚至毕生奉献给家族企业,他们的存在,使得香港家族企业不断迸发新鲜创意,历久弥新。而被称作“食脑族”的他们,也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和回馈。

贫富差距的争议

如何看待“打工皇帝”的高收入?有香港学者认为,高薪也不容易赚,“打工皇帝”的高收入是“人有所值”,因为国际评审机构均认为,香港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企业家精神”,可以保障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高收入的职场机制,有优势吸引国际人才。另一方面,随着香港经济的转型,金融、信息等产业较之前的制造业等更需要“食脑族”,“打工皇帝”的付出回报率也会随行就市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港府资料还显示,上年度共有197万市民无须缴交薪俸税,占整体工作人口的54.68%。2012年有媒体做过比较称,当年位于榜首的“打工皇帝”每小时的收入相当于普通港人两年的薪水。

由于收入悬殊,在看“打工皇帝”励志的一面时,仍有一种声音在拷问香港的贫富差距。有学者认为,虽然“打工皇帝”的高收入是自己辛苦得来,但如果低薪族的人数不断增加,香港的贫富差距会愈来愈大。

香港的贫富差距客观存在,梁振英上任后也提出要重视并解决香港的贫穷问题。对此,有社会学者建议,政府应给那些低技术、低文化水平的人多提供相应的职位。

另外,分配资源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税收,但香港目前推行的是低税收制,如何充分利用税收杠杆、将港府的资源更多用于帮助低收入者,还需要有更多的思考。

(人民日报海外版22)

苏轼的童趣 篇12

苏轼初贬黄州,与朋友出去游玩,有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挟弹击江水”。这种游戏,不知是拿弹弓将石子打到江水里,看誰打得远,还是类似于我们儿时玩的“打水漂”,拿一块小瓦片或者石头,贴着水面上一跳一跳地漂过去,激起一串串浪花。不管是哪一种,作为一个年过45岁、“华发早生”的中年人,在仕途备受挫折的境遇下能玩这种充满童趣的游戏,的确有点可爱。

比这更可爱的是,他居然会用竹箱去装白云。一日,苏轼从城中回来的路上,看到白云从山中涌出,像奔腾的群马,直入他的车中,在他的手肘和腿胯之处到处乱窜,于是他将白云装了满满一竹箱,带回家,再将白云放出来,看它们变化腾挪。所以他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搏取置笥中,提携反茅舍。开缄乃放之,掣去仍变化。”

这些白云就像飞禽走兽一样,被他赏玩一番,又放回山里去了。

苏轼不相信世界上有坏人,只有是否值得交往之人。他曾对弟弟苏辙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于陷害过他的政敌,他不记恨,更不会打击报复。

他还具有一种探索精神,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

东坡喜欢和人谈鬼,别人讲不出鬼故事时,他还强迫别人讲,即使胡编也没关系,反正他爱听。《东坡事类》载:“坡翁喜客谈,其不能者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闻者绝倒。”孔子“不语怪力神乱”,而看来苏轼是不囿于儒家正统思想局限的。

江河湖海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上一篇:企业如何构建一个成功友好的论坛下一篇: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