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性

2024-07-10

滞后性(通用11篇)

滞后性 篇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迎来了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盛世。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社会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在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上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而由改革开放引起的社会巨变导致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却表现出相对的落后性。

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其中第二条和第五条分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1]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体制的改革难度很大程度是来自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没有完全把握,无论是政治法律制度上还是思想意识形态上都有一些顽疾没有消除,这就是社会意识的问题,是我国发展的软环境的问题。

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政策管理部门素质及社会信誉的主要标志。目前主要问题是存在政企不分、官僚主义现象。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的微观管理上,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少部门仍然存在机构重叠、臃肿,行政效率低,互相扯皮的现象。究其根源是政府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适时转变职能,管理体制滞后。我国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如《土地管理法》征求意见稿中有49条新增法条,其中住宅70年大限到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替换了原来表述明确的“无偿自动续期”。专家表示:“是有偿续期还是无偿续期,现在还说不准。”[2]这就无疑给普通购房者本来就糊涂的心理上又加了一层疑问。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做到有法可依,而法律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进行变化,就需要有关部门解放思想;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也要求人民公仆要端正思想,放下“官老爷”的架子,正如胡锦涛主席强调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由于社会的转型过于剧烈,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使民众无从判断,市场经济的大潮不仅冲垮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发了在思想茫然性情况下出现的“个性”思维,不道德的行为愈演愈烈。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说,中国正处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0美金向3000美金过渡的时期,这是一个“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的一体化与人们心理意识的多元化形成鲜明对比。2008年汶川地震后出现辽宁恶女大骂抗震救灾事件,或许这个女子价值观不成熟,但是这次事件显示出了一些人的人性外表。一些产品广告大肆吹捧、虚假宣传,文明诚信荡然无存。黑砖窑、城管暴力执法等各种事件,使得克己奉公、服务社会沦为空谈。这种种事实在社会当中虽不占据主流地位,但毕竟客观存在,而且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如不予以制止和纠正,势必会使民众产生偏激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对西方国家先进要素的利用也与日俱增。但利用西方不可能只有好的效果,客观上也会存在负面效应。李瑞环早在1989年9月11日南方四省“扫黄”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说过:对外开放,必然会有“蚊子”、“苍蝇”飞进来。西方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我国社会中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拜金主义是至高无上的准则。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厉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3]诚然,社会的发展核心是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贫困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一些人却放大了本身作为价值衡量物的货币的功能,把它看成了社会的唯一。由于对金钱过分崇拜,一些人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失衡现象,“仇富”和“嫌贫”成为了心理意识上的两极分化。这种观念如不加以扭正,社会发展的动力必然会丧失。

中国当前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一种认为社会主义改革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另一种则认为中国的改革应向西方,特别是东欧学习。后种思潮称为民主社会主义,其核心是要求中国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如不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中国的改革势必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胡锦涛主席针对这种思潮于十七大召开前发表了6.25讲话,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4]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根本性意义,而有些糟粕在现代社会当中也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以科学技术为先驱的当代世界中,封建迷信活动却堂而皇之地在各处上演。清明节祭祖,本是表达对逝去者的追思之情,可是很多地方的祭祖方式还停留在“烧”上;婚丧嫁娶、房屋动迁、孩子起名也要先找人算算日子。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上千年,其道德观念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这一点是造成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重要诱因。这些封建思想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封建思想道德观最大的危害就是它的社会控制性,它曾经牢牢地控制我国的社会道德体系。封建思想催生了人情文化,而这个腐败的人情文化具有十分强大的腐蚀力,我们党和国家一些干部就是在其影响下滑向深渊。总之,封建思想的再度抬头是社会意识严重滞后性的表现,必须铲除其根源,否则社会将陷于倒退。

当今的世界是信息化世界,知识文化的辐射传播使国家之间的文化内容、价值观念相互激荡。尤其是那些对于整个人类的发展、生死存亡都有决定意义的价值观念则是没有差异的。而中国的历史起点使得中国相关的思想领域还处于真空状态,应该向西方积极学习。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去弥补资本主义已经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的市场化、现代化、社会化。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引发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机器的广泛采用使得人的主体地位在生产中大大减弱,中国劳动力从业结构问题需要优化;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需要社会提供大量的资源作为后盾,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科技水平的落后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以解决人的问题。1985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可是现在我国还存在大量浪费自然、破坏环境的现象。人类自身的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必须考虑的生死攸关的问题,如何实现人、经济、社会、自然界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不分国籍、性别、职业和文化差异的。中国在这一点上要积极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理论,进行理论创新,在发展中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

客观地讲,我国社会意识的滞后性并非社会发展引发的必然后果,而且就社会意识体系而言,不适应社会存在的因素居于次要方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地指出:事物的次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主要方面。如果对社会意识滞后性不加以重视,这本身就说明社会意识的僵化性。我党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2007年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通过自身的努力,我国一定能早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

摘要:我国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有明显的不同步性, 本文对我国社会意识的滞后性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了其危害。

关键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滞后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重印:123.

[2]盛翔.住宅70年后续期问题不应模糊搁置[EB/OL]http://news.sina.com.cn/pl/2009-03-23/071317461218.shtml.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中文2版)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第1卷:289.

谈谈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滞后性 篇2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滞后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史实表述的错误上。各类出版部门尽管对中学历史教科书进行了数次修订和纠正,但遗憾的是史实“硬伤”依然存在。其次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一些评述性内容虽然采用了部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但由于受编者观念的局限,一些普遍得到史学界公认的新结论依然没能被采纳。如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认定标准问题、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问题的认识以及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认识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和误解。再次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语言表述、史料选择、问题设置等方面表现得过于刻板,政治教条式的灌输痕迹明显,影响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感受到有血有肉的、鲜活的原生态历史情景。

二、历史教科书内容滞后的原因分析

1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由于客观上受历史学科内容本身“过去式”特点的限制,在内容设置上不可能未卜先知,超越当前的历史研究。一般来说,反映在历史教科书中的新成果,往往是滞后于史学研究但又得到大多专家认可的部分。此外,中学历史教科书还受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制约;必须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内容的选择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认识上的连续性。所有这些都是导致教材版本更新慢、史学新成果吸纳不及时的重要因素。但教材对历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这应是我们史学工作者的永远追求。历史是发展的,我们要把今天历史的新发展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去纵向认识,历史工作者必须具有这种敏锐性和前瞻性。

2 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编者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专业水平、研究方法、开放心态等主观要素决定的。目前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同版本之间的内容选择和表述的差异就体现在这些方面。笔者认为,在指导思想和专业水平上,各个版本都做到了符合國家政策规定,具有权威性,但人教版在政策把握上过于保守是多年不变的特点,涉及敏感内容更是如此。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采纳新成果、敢于讲真话并不影响教科书的思想性。在研究方法和治史心态的比较上,笔者觉得各个版本都有不足,均没有彻底放弃传统的政治中心论、阶级斗争中心论等史学理论。

3 应试教育机制使得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受到严重制约。当前中学历史教育的应试痕迹依然明显,由于各级各类考试的需要,课程标准中设定的内容和要求过于明确,缺乏灵活度。历史教科书也就因此变得死板僵化,没有弹性,使历史成为“死背书”、“背死书”的学科,死记硬背成为学好历史的不二法宝。

三、历史教科书内容滞后的对策

1 中学历史教师应学会科学使用教科书。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伴随新课改一同成长,抛弃“唯教科书论”、“唯权威论”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整合历史资源,对教科书的不足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延伸,把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材观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采用专题性教学、探究性学习、案例批判等方法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只有这样,中学历史才能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有价值的学科。

2 中学历史教师应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创新精神。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科书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都是学生先发现的。让学生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对教材内容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多赢”的选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勇气和精神。教师还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史学研究新成果,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进一步触发他们的求知欲,让教科书成为他们学习历史的一把“钥匙”,而不是“枷锁”。

3 中学历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面对知识老化的必然趋势,中学历史教师要争做专业功底深厚、有着鲜明教学特色的研究型教师,而不是做一个精于“灌输”、工于应试的教书匠。所以,中学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充电,不仅要精通专业历史知识,了解史学研究新成果,而且要树立科研意识,进行一些研究。在强化历史学科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涉猎与历史相关的政治、地理等多学科知识,以增强自身的教学功底。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自我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力度,不再唯教科书是从,避免其滞后性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进度滞后的分析报告 篇3

进度滞后的分析报告

目前,本监理项目部所监控的C标工程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现场施工存在较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资金的不合理使用,没有正确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确定投资控制目标,因而造成材料供应和现场施工机械设备不足,施工不连续,进度缓慢。按照工程施工合同规定的竣工日期为2011年5月19日。现已进入7月份,而整个工程完成的工程量如下:

1.土石方工程=246347.11(挖道路土方)+90640.3(道路填方)+ 595319.47(余方弃置)+2680.678(挖雨水口沟槽土方)+360813.67(挖雨污水沟槽土方)+535786.5(沟槽余方弃置)+278401.89(沟槽回填土方)+1808094.3(沟槽回填中粗砂)=3918083.9元(其中土石方工程总价为4890682.6 则完成比例为

3918083.9÷4890682.6=80.11%)

2.排水管网工程= 1120040.7(S10缠绕玻璃夹砂管DN400)+260137.7(DN500)+492435.58(DN800)+1654900.7(DN1000)+1004444.9(DN1200)+77677.876(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d300)+1210785.8(d1500)+1410471.7(d1650)+275414.4(d2000)+621147.45(d2200)+295947.68(Ф1000检查井)+51557.76(Ф1250检查井)+83342.52(Ф1500检查井)+22425.21(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1500×1100)+54681(1800×1100检查井)+68062.5(2100×1100检查井)+ 7357.08(2300×1100检查井)+ 12898.98(检查井2600×1100)+ 7028.12(2800×1100检查井)+ 24017.12(矩形90°三通砖砌雨水检查井1650×1650)+ 27279.46(检查井2200×2200)+ 103224.3(检查井2630×2630)+ 24456.1(检查井3150×3150)+ 23809.89(°三通砖检查井3500×3500)+ 23809.89(检查井3800×3800)+ 14511.68(检查井3300×2480)+ 6133.24(扇形90°砖砌雨水检查井d1650)+ 140336.7(联合式双箅雨水口)+ 29931.33(联合式四箅雨水口)=9148307.9元(其中排水管网工程总价为11148435.74,则完成比例为9148307.9÷11148435.74=82.06%)

3.拆除工程=508119.02(拆除基层)+ 16745.824(拆除侧平石)+ 246792.1(拆除II级钢筋混凝土管(平口)d300~d1400)+ 320684(拆除混凝土基础)+ 67761.26(拆除砖石结构)=1160102.2元(其中拆除工程总价为1272830.6,则完成比例为1160102.2÷1272830.6=91.14%)

4.道路工程=375088(级配碎石)+822078.4(18㎝厚4%水泥稳定下基层)=1197166.4元(其中道路工程总价为31937608.37,则完成比例为1197166.4÷31937608.37=3.75%)

5.道路照明、交通工程=28527(挖电缆沟土方)+8143.716(回填电缆沟土方)+21026.638(电缆沟余方弃置)+38957.54(电缆沟铺砂盖砖)+74386.556(电缆沟混凝土)+286994.8(GBB70/5电缆保护管)+121026(GBB100/5电缆保护管)+4211.325(10#铁线)+60215.064(Ф12热镀锌圆钢)+5161.31(过路检查井740*740)+21773.59(路灯检查井740*740)=670425.54元(其中道路照明、交通工程总价为2309257.1,则完成比例为670425.54÷2309257.1=29.03%)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累计完成工程量占合同总造价为28.05 %(16094086.35÷57360221.47)进度已严重滞后,其中影响进度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可归纳为人的因素、技术因素,材料、设备与构配件因素、机具因素,资金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其他环境、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现我监理项目部结合了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系统的分析了影响进度计划实施的主要因素为:

(1)施工计划不周,导致相关作业脱节,工程局部无法进行;(2)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供应环节的差错,品种、规格、数量、时间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3)施工人员资质、资格、经验、水平及人数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现项目部现有管理人员10人,辅助人员15人,主要部门有工程技术部、安全部、综合部、财务部、工地试验室。生产部门主要有机械队、拌和站19人、路基工程只有一个施工队12人,未能满足施工需要。

(4)施工用机械设备配置不合理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投入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有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压路机2台,自卸汽车5辆,50强制拌和机一台、30强制拌和机一台、变压器一台、发电机1台、交通运输车2辆等。由于现阶段已进入基层的施工,目前贵项目部进场的施工机械已无法满足施工的需求,且未按照施工合同规定进场相关数量的机械及型号,导致施工进度缓慢及施工时存在较多的问题: 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平地机未及时到位,致使摊铺、碾压时间较长,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完成后,养护不到位,洒水车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且与合同规定的数量及型号不相同;

③现场挖掘机不足,致使多处可开展施工的工作面无法施工;(5)向有关部门提出的各种申请审批手续的延误;

(6)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或资金安排不合理,无法支付相关应付费用,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

(7)劳动力、技术力量与合同约定有所偏差;

(8)有关设计变更问题:如K4+600~K5+990因原有路面破损较多,很难展开路面修补施工,且难以保证工程质量,所申请破除原有路面按新建路面结构施工的变更方案尚未审批下来,造成该段道路无法按计划进度完成施工,也是造成进度缓慢的因素之一;

(9)因社会干扰的限制,无法开展施工。如K6+980~K7+185段因未征地拆迁,致使不能进行雨污水管道施工,无法按计划进度完成任务。

由于受到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进度严重滞后,施工单位应尽快做好相应的进度保障措施。如:

(1)抽调技术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重组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的领导下,实施工程管理。

(2)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实施工程,用网络计划指导、组织施工,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3)为保证施工不因沟通渠道工作而受阻,指定专人与公司、监理单位保持联系,及时向公司汇报沟通渠道上出现的问题。(4)细化材料供应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修正,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对施工单位自购的部分材料,选派有经验的人员进行采购。对材料认真检查验收,发现不合格品及时处理。

(5)技术、安全、质检等人员经常深入现场配合施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加快施工进度。

(6)加大文明施工管理力度,改善劳动环境,发挥工会的作用,组织职工搞好文化娱乐活动,为职工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7)如果发生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事情时,应及时联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共同商议采取补救措施,并尽最大可能履行合同中的义务。

(8)严格按计划开工,建立进度控制的管理工作原则,落实每个层次的进度控制人员,及时检查各工序进度;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可进行晚上加班抢进度。

(9)制订有关方案,明确奖罚制度,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编写各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指导各工序的施工,并在各工序开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11)积极与设计代表联系,尽早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12)加强现场设计变更通知的管理,及时将通知传达到施工人员中,进行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并落实通知执行情况。

(13)加强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合理安排的原则,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确定投资控制目标。

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合同规定进场相关型号的施工机械以及数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并事先制定预防措施,事中采取有效控制,事后进行妥善补救,达到缩小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实现对进度主动控制和动态控制的目的。同时希望业主尽快解决拆迁问题、设计变更等问题。我监理项目部在过程控制中务必做到认真负责,防患于未然。对存在的施工问题,协调施工单位与业主进行沟通,从而保证工程进度及时落实。

大连泛华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驻北海新世纪大道续建工程C标监理项目部

简析进度滞后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篇4

进度滞后是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各种类型的项目,各个项目阶段都可能出现进度延误。进度滞后的最坏结果是导致项目失败,因此,为了保证项目成功,必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监控项目的进度状态,在进度发生延误时,及时分析判断滞后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同时,由于工程项目进度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除工期以外,还包括工作量,资源的消耗量等因素,因此,当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进度滞后时,对滞后的原因分析应该是多角度、综合性的,相应采取纠偏的措施也必须是多方面和综合性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进度滞后的原因

1、对各项作业的工期估算及相关计划的失误

计划失误是常见的现象,在项目前期做计划的时候,通常为将工期安排得过于乐观了,包括:

1)计划时忘记(遗漏)部分必需的作业;

2)计划值(例如计划工作量、工期)不足,而相关的实际工作量增加; 3)未考虑到资源日历;

4)出现了计划中未能考虑到的风险或状况,未能使工程实施达到预定的效率。5)在现代工程项目中,业方或投资方常常在投标阶段提出很紧迫的工期要求,有时候工期要求几乎不可能达到。

2、项目范围的变化

1)工作量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设计的修改、设计的错误、业主新的要求、修改项目的目标及范围的扩展造成的;

2)外界(如政府等)对项目新的要求或限制,设计标准的提高可能造成项目资源的缺乏无法及时完成;

第 1 页

共 4 页 3)环境条件的变化,如不利的施工条件不仅造成对工程实施过程的干扰,有时直接要求调整原来已确定的计划;

4)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如不利的自然条件、自然灾害等。

3、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1)计划部门与实施者之间,总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缺少沟通或者沟通不畅;

2)项目参与者缺少工期意识,例如设计部门拖延了图纸的供应,施工任务下达时缺少必要的工期说明和责任落实,拖延了工程活动; 3)承包商人力、机具不足,人员素质不够等;

3)施工分包商各工种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晰,各项作业必要的前提条件准备不足,各单位之间缺少协调和信息沟通,统筹安排不够等;

4)物流出现问题,例如运输不及时、未考虑大件设备运输、国外采购的运输周期等;

5)业主或投资方的资金供应出现问题,拖欠工程款等。

4、其它原因

例如由于采取其它调整措施造成工期的拖延,如设计的变更,质量问题的返工,实施方案的修改。

二、解决进度滞后的措施

与计划阶段压缩工期一样,解决进度滞后有许多措施,但每种措施都有它的适用条件和限制、不足,有时候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将重点仅仅集中在时间问题上,这是不全面和没有针对性的。最终导致许多措施不仅没有起到赶工期的效果,还引起了其它更严重的问题,最典型的是增加成本开支、导致管理混乱和引起质量问题。因此,可以考虑一些更有针对性的赶工措施:

1、增加资源投入,例如增加人力、机具投入量,这是最常用的办法,但是,它的不足也很明显:

第 2 页

共 4 页 1)会造成费用的增加,如增加人工费、安装机具的进出场费等; 2)由于增加资源可能造成资源使用效率的降低;

3)加剧资源供应的困难,可能会导致多个项目之间,或者同一项目中多个工序之间对资源的激烈竞争。

2、重新分配资源,进行资源平衡和优化,例如采用加班或多班制工作,来增加工作时间;

3、缩小项目范围,包括减少工作量或删去一些工作包(或分项工程)。这项措施的实施也有很多限制条件:

1)对项目的完整性,经济、安全、高效运行产生影响,或者会提高项目的运行费用;

2)必须得到业主或投资方的批准。

4、改善机具以提高劳动效率;

5、加强人员培训,以提高投入人力的熟练程度;

6、设立激励机制,例如奖金、人员责任制等,激发工作热情,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7、采用新方法、新工艺等提高工作效率,如焊接技术、安装工艺的提高,采用新方案压缩作业工期等;

8、将部分任务转移,如分包、委托给其他单位,但是为了保证质量,必需增加控制和协调工作;

9、改变项目计划中各项作业的逻辑关系,如尽可能的将前后顺序作业改为平行作业,或采用流水施工的方法;

第 3 页

共 4 页

10、解决协调问题,与业主(或投资方)、分包商等有效沟通。

当然,不论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进度滞后,实施者都应当考虑到赶工措施应符合项目的总目标,而且必须是现实有效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少的增加项目成本,特别是在固定总价的总承包项目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总之,进度滞后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希望本文能给项目实施者一点启发。

第 4 页

财务报告的滞后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篇5

财务报告的滞后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现行的财务报告存在滞后性。

1、会计信息本身滞后

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并且要符合谨慎性原则。公允价值是使用受到很多的限制。在物价变动时,现行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是过去的历史成本信息,与资产的实际价值存在滞后。

2、编制周期滞后

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有:报告、中期报告,报告需要四个月的时间,编制周期比较长,提供的信息滞后。

3、披露滞后

现行的财务报告根本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是因为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财务报告要求在末4个月内报出。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在四个月的时间内,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影响信息的时效。

滞后性 篇6

1.1 影响我国经济体系发展的平衡性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问题是导致我国经济体系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系其他方面的改革, 这也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相对缓慢。金融行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润滑剂, 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金融体系发展缓慢, 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市场发展的平衡性, 如银行害怕承担风险, 对中小企业贷款准入条件设置较高,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发展缓慢;民间资本利用效率低, 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监管, 难以发挥除其应有的作用;技术研发型企业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 被迫选择短期盈利项目, 创新产业发展缓慢。

1.2 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模式缺乏合理性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问题的长期存在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模式的优化, 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模式缺乏合理性。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相对缓慢,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这也导致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始终保持着过度依靠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 这样的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内, 有效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实现了我国基本国情的改善, 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下, 为了应对保增长的巨大压力, 往往会采取不断加大投资的方式, 随着投资在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攀升, 也导致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严重扭曲失衡, 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

1.3 造成国内资产的严重流失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会导致市场开放性、公平性、竞争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没有及时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 市场中主要的社会融资渠道依然是银行借贷, 而由于银行借贷对企业的信誉要求较高, 往往会设置较高的门槛, 也使社会中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 而民间资本又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矛盾现象, 而民间借贷机构因管理的缺失而乱象横生, 非法民间借贷现象十分普遍, 同时, 资本市场的连续动荡, 尤其股票市场持续低迷, 也导致许多原本投身股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大多数有意加入的投资者, 则不敢轻易投资, 而将钱存入银行也无异于等待“贬值”, 一些投资者转而加入楼市, 而限购政策也使这一路径被从中截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 许多投资者只能选择将资产转移到国外, 而这种资产转移是无法服务于生产活动的, 这也无形中导致了大量国内资产的严重流失, 加剧了国内生产资源缺乏的现象。

2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影响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 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不同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自建国以来, 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无论是计划经济阶段还是市场经济阶段, 都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合的。金融体制的改革的滞后很大程度是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 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金融体制上, 同时金融体制的改革也需要一定的改革成本, 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发展的稳定性, 以及维持国民经济的增长态势, 放缓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2.2 决策者决策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影响

产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另一个原因, 主要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有意使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以实现规避风险、问题以及维持现有利益的目的。首先, 从经济学角度开看, 市场化改革中一旦遇到挫折, 导致改革受阻时, 采取改革滞后的方式, 沿用或还原原来的体制与模式, 是规避风险与问题的捷径, 决策者出于这一点, 当改革遇到挫折, 而相应的解决措施又无法在当时的环境及条件下实现时, 就可能会选择改革滞后的方式。其次, 决策者主观上对于民营资本的不信任, 也是造成我国传统垄断的金融机制长期存在, 改革难以有效推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这种不信任的产生, 主要是源于民营资本自身经营能力有限, 风险应对能力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一些民营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以及管理的混乱问题, 也导致了这场信任危机的出现。此外, 决策者对我国金融业竞争基础的错误理解也是造成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决策者面对国际金融巨鳄的不断崛起, 失去应有的冷静, 将金融企业规模的扩大化错误认定为我国金融业竞争力提升的基础, 这也导致了对国有金融企业与民间金融机构的区别对待, 一味扩大国有金融企业规模, 而不愿加快改革步伐, 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条件。

3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促进金融体系格局优化, 鼓励民间资本加入

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阻力便是垄断格局, 因此要想有效应对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所带来的问题, 首先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打破垄断格局, 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 并通过相关政策的倾斜, 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入到金融体系中来, 以此来丰富我国的金融体系, 并使我国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民间资本得到有效的利用, 为活跃我国市场经济,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逐渐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3.2 加强金融监管, 提高金融风险应对能力

在金融监管方面,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为我国金融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 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并尽快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水平。金融危机告诉我们, 不能仅仅靠市场的调节, 不能仅仅靠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 不能仅仅靠金融机构的自我治理, 更不能仅仅靠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型。金融监管者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要真正成为金融体系的安全保卫者, 要做到及时地发现风险、及时地识别风险、及时地提示风险、及时地控制风险、及时地处置风险, 要通过不断提高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来确保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进而保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是保障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 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 决策者必须认识到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问题的严重性, 应结合我国经济体系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外部环境, 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金融体制的改革, 要勇于打破陈旧的格局与模式, 加快金融体系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 吸引民间资本, 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机构的行为, 从而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伯君, 高岩.中国金融发展与风险投资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 2014 (20) .

[2]蒋同明, 白素霞.2011年金融体制改革政策解读与建议[J].西南金融, 2012 (6) .

[3]周德文.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刻不容缓[J].民主, 2011 (12) .

[4]尹芳, 刘薇.欧美债务危机后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走向[J].上海金融, 2011 (11) .

争议背后的中医理论滞后 篇7

看过中医的人,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治疗某个病症时,医生反复开出过多种不同成分的中药材,但是吃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却并不见有所好转;或者在看同一种病的时候,在不同的医生那里,也会开出内容迥异的两种药方。这样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中医师开药似乎全凭经验,如果吃好了,万事大吉。如果疗效不明显,则可以将问题推给中药起效慢。

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还固守着旧观念。是否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呢?

“从中医的起源不难看出,中医理论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孕育而生的。中医讲究阴阳五行、讲究气。但是从科学的层面上看,这些哲学层面的东西并不具象。”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皋永利认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属自然科学。鉴于此,中医想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就应该摆脱哲学的笼统。比如传统中医认为,“人身分阴阳,脏腑分阴阳”,而这阴阳究竟是什么却说不清楚。所以中医要想作为具体的科学,必须摒弃这种含混不清的概念,发展出一套精确的表述。用“意象”去解读医学,只是古代医学受时代所限的权宜之策。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的中医理论也应该有进一步的发展,从“意象”走向“具象”。

而从另一方面,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看来,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其说是滞后,不如说是超前。某种角度来看,中医理论的超前性,将时代背景远远抛在了身后,所以反而显得中医理论不合时宜,不如西方。

田金洲说,比如中医讲究“一人一方”的治疗方法,就是根据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药方。而这种方法用西医来解读,就是“个体化治疗方案”。这种方法也是目前西医比较推崇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因都不相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但不论是“一人一方”还是“个体化医疗”,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医生的技术和医德要十分过硬。这样制定出的治疗方案才能手到病除。但是目前中医师的素质千差万别,有些经验不足、治疗能力不高的医生也敢自称名医。他们开出的方子,虽然也可以算作是个体化治疗方案,但是功效就很难保证了。所以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个体化治疗方案反而会显得作用不强,有时还会贻误治疗。

“中药无毒副作用”不科学

中药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是一种秉性温良的治疗手段,不但药性温和副作用小,还是一种能彻底消除病灶的方法。这与西医给人的治标不治本的观念完全不同。但实际上,中医也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温和无害、治病除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周平安认为,所谓“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由于体质不相对应、用药量过大、疗程过长,近10年来有关服用中药导致中毒及严重毒副作用的事件屡见不鲜。

这些事件,有的是因为觉得中药无副作用而长期服用某种中药引起的。比如,龙胆泻肝丸具有清泻肝胆湿热的作用,临床效果非常显著。许多患者,特别是女性,常常由于肝火旺,或肝胆湿热,或肝胃不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目赤、胁痛、心烦、急躁、失眠等症状,就医时被告知宜服用龙胆泻肝丸。结果一服便起效,症状很快就能消除。很多患者根据自身体验把龙胆泻肝丸当作家庭常备药,上述症状一出现,便服用龙胆泻肝丸,于是就形成了长期地、间断性地、小剂量地服用龙胆泻肝丸的情况。有的患者断断续续服用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长期小量累积的结果,最终导致马兜铃酸中毒性肾损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是药三分毒。目前,预防非典常用的两类中药——清热解毒方药和扶正补益方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清热解毒药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但是由于这种药性味苦寒,特别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寒者用药后会造成胃寒、腹泻、神疲、乏力,反而使人体抗病机能下降。而扶正补益药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一般人气血阴阳是平衡的,一补反而打乱了平衡。尤其是青壮年体质好,乱用补药容易上火,造成口干咽燥,尿黄便秘。所以,中成药跟西药都是靠化学成分作用于机体来治病的,只不过大部分药性相对比较缓和而已,绝非没有副作用。

“同时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说法也并不确切。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一套治疗方法,不存在谁治本,谁治标的关系。比如,如果是病菌引起的疾病,西医采用的抗菌药物就能将它治好,这就是找到了疾病的根源,肯定是一种治本的疗法。”田金洲说。

中医药走出国门遇到尴尬

目前在世界上,中医药在很多国家遇到了尴尬的境地:中药不被允许进入主流的医疗市场,只能够以食品、保健品出售。在去年4月,中国的中药企业就撞在了欧盟的“注册门”上。因为欧盟在2004年出台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要求所有国家的植物药生产企业必须在 2011年 4月 30日前完成注册,否则就得在欧盟禁售。

有观点认为,中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之所以遇到了众多的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的理论滞后了。

此前接受采访的针灸专家告诉记者,中国的传统医学,体系复杂,又往往与文化交织在一起。虽然往往被人们统称为“中医”,但实际上,有很多差别迥异的理论体系。

有的外国人对经络延续了“管道”的思想,吻合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但也有人产生了一种基于西医的认知,他们看到一些经脉与神经的走向很像,就认为经络实际上是在说神经。

此外,中医药的标准问题也亟待完善。比如同为附子,药典规定常用量为3-15克,但有的地方却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症,用到30克。而且各地对于附子的炮制方法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无法用单一的标准来规范。但是,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普遍要求中医药学也要像现代医学一样,对任何问题的解释都要有客观依据,所以中医药标准制定的难度也影响了中医药走出国门。

滞后性 篇8

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形成行业20年,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及科研力量不足,其发展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和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包装机械可以直接展现产品外观,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撑门面的东西,只有包装机械更强硬了,才能让食品行业包装更精美,更吸引眼球,但纵观包装机械行业,仍存在着四问题,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解读,能给国内包装机械企业更大的戾发。

1、开发能力不足。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主要还是仿制、测绘,稍加国产化改进,谈不上开发研究。产品开发缺少创新,难上水平。生产手段落后,大部分还是用陈旧的通用设备加工。新产品开发不但数量少,而且开发周期长。在企业管理上,往往重生产加工、轻研究开发、创新不够,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及时提供产品。

2、产品品种及成套数量少。国内大多以生产单机为主,而国外大多为配套生产,很少单机销售。一方面国产设备的品种无法满足国内食品和包装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机械厂单机生产销售上利润微薄,无法获得成套设备销售的高效益,例如给袋式包装机。

3、产品质量差。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产品的质量差距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和可靠性差、造型落后,外观粗糙、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短、无故障运行时间短、大修周期短,且绝大多数产品还没有制定可靠性标准。国际包装界十分重视提高包装机械加工和整个包装系统的通用能力,所以包装机械零部件生产专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零部件不再由包装机械厂生产,而是由一些通用的标准件厂生产,某些特殊的零部件由高度专业化的生产厂家生产,真正有名的包装机械厂将可能是组装厂。产品向多功能与单

一、高速两极化发展。包装机械的最终作用在干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多样化。

4、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产品可靠性差,技术更新速度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少。我国的食品和包装机械单机多、成套少,通用机型多、满足特殊要求、特殊物料的设备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例如,全自动给袋式包装机智能化设备还处干研制阶段。而国外已将很多先进技术应用在包装机械上,如远距离遥控技术(包括监控)、步进电机技术、自动柔性补偿技术、激光切割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滞后性 篇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间较迟(到80年代才在我国起步),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但其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不完备,因此规划制定水平低,规划体系存在缺陷,致使其可操作性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然在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与避免城市无规则蔓延上起重要作用,但其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的指导思想,由上而下编制,规划中的主要用地指标也是由上而下分解,没有充分考虑实际发展的用地需求,脱离实际,存在与城市总体规划、现状不一致等矛盾。

1、规划指标分解不合理。有些地方的规划上下级规划脱节,在逐级分解规划指标的过程中,有的供求缺口偏大,有的突破了上级规划指标;规划指标分解落实的主要依据——基础数据(各地区历年用地情况统计、土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和产业发展规划等)不真实、不准确;客观上社会发展、政策和战略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规划指标分解的准确性。

2、用地定位不明确。根据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指标,最终要通过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到具体地块,但在一些地方乡级规划与这个要求有很大差距。有的规划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居民点、非农业建设用地没有落实用地范围,农用地结构调整的具体范围多不落实,尤其是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未作充分调查研究,定位落实较差。

3、规划文本和图件不够规范。一是规划基数和基础图件采用不当。有的规划未按要求采用统一时间的详查变更数,人为调减耕地基数,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并相应更改了现状图。二是土地分类和用途分区与新法规定不一致。新法对土地分类和用途分区作了规定,但有的规划仍使用过去的分类和分区。三是内容不够完整。一些规划内容过分简略,特别是重要指标,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等不全面或缺少分解指标,有的缺少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图。

4、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一些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例如汕头市,根据2001土地变更详查数据,2001年底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为834743亩,至2010年是76597亩的用地指标,年均只有8511亩。更突出的问题是,规划期内17.44万亩建设用地指标中,只有5万亩是可以占用耕地的,余者皆为非耕地,这在平原地区中是不现实的。有些城市为满足建设的需要,突破建设用地计划不乏存在,使大量耕地被占用。

二、城市规划的编制有一整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起步也较早,更有一整套审批制度和实施办法。

城市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因此规划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城市总体规划是由地方政府主持规划,政府方面热衷于建设大城市,有任意扩大城市规模的倾向,规划部门为迎合政府意图,加上自身利益观念的驱使(按规划面积计酬),也喜好做大规划。

由于以上原因,加上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新一轮的圈地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脆弱性也暴露无遗。1997年~2002年的六年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646万亩,年均274万亩,与1991年~1996年的年均440万亩相比,下降了37%。2003年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之初对十个省市的统计,在458.1万亩园区实际用地中,未经依法批准的用地就有314.6万亩,占68.7%。

协调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由于两个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从本质看,它们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除土地使用规划内容外,还包括了城市体系规划、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这应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为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宏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应树立耕地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今同程,为明天!保护意识,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应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共同遵循发展区域社会和经济,合理利用和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挥城市区域的竞争优势,协调区域间、城镇间的矛盾。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应依法适时调整规划,提高修编质量。调整规划要依法按程序进行,严格界定调整范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调整或修编规划:一是受自然灾害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和使用条件发生变化并影响规划执行的;二是新提出的国家或省级重点项目,符合独立选址条件的;三是在耕地等主要农用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情况下,需要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的;四是行政区调整后,影响规划执行的;五是主要用地规划定量或定位经核定确实有错误或遗漏的;六是上级规划调整,需要相应调整或修编下级规划的应正确处理好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计划的关系,制定计划不能脱离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近期用地需求来制定计划。城市建设过程严格执行用地计划,政府不能背离计划随意批地。

除了遵循共同的原则外,这两个规划还应在规划工作路线和规划技术方法、规划范围、统一用地的统计口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如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区主城区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05平方公里,原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规模2010年为123平方公里,2020年为18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明显大于土地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经过认真地研究比较,统一统计口径,合理地压缩城市建设规模,使两个规划能够相衔接,维护土地规划的宏观控制地位及权威性。此外,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不合理的城镇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编,使 “十分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汕头市2002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两个规划的衔接问题,充分发挥机构改革后规划与国土两局合并的优势,不仅从用地规模上做到两个规划相衔接,而且从用地布局、耕地保护、占补平衡等各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保证两个规划相互衔接,为两个规划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至2010年为122平方公里,至2020年为16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范围为市辖五个区及澄海市的新溪外砂两镇。由于规划范围及两个规划统计口径的不同,造成统计数字不相一致,如果换算成相同规划范围、相同口径,则相一致。具体是总规确定的至2010年的建设用地规模122平方公里,剔除外砂机场(3平方公里)、外砂镇规划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独立工矿(8平方公里)、特殊用地(1平方公里),总用地为105平方公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末只至2010年,没有2020年规划的规模可以比较,但是如果将168平方公里减去外砂机场(3k平方公里)、新溪外砂两镇规划建设用地(21平方公里),换算成相同规划范围后,则为144平方公里,年均递增3.9平方公里,符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在国土资源部要求的规模之内。

协调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也是协调好持续发展与城市经济建设的关系,为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我们应总结以往实践经验,做好新一轮的规划,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使我们的家园按规划有条不紊地建设、发展。

动漫周边,“下游”不代表滞后 篇10

在国内,80%以上的动画制作企业有动画片的制供片计划而无动漫产品的生产销售计划,更没有与动画片播出计划匹配的产品营销推广上市计划。而国外成功的动画公司在项目立项之初,已经规划好动画生产的前、中、后期的资金使用分配。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市场运作,必然导致最佳商业时机的错失。几十年来,中国动画人设计创造了葫芦娃、孙悟空、哪吒、邋遢大王、威威猫、喜羊羊、小蝌蚪、山猫等成百上千个国产动漫形象,却很少市面上见到由此衍生出来的动漫产品。

“融资难是国内原创动画企业共同现状,在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这些致力原创的动漫企业往往选择把所有资金都投在作品身上,这实际上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彭玺郎认为,原创作品固然重要,但是衍生品设计开发也同样应该贯穿于作品创作的始终。

这是因为,倘若一个企业把所有的资金都压缩在内容和技术创作上,最终在作品完成之后,企业往往已经没有财力再进行衍生品开发,只能等待被投资。但是目前,从事衍生品投资的企业机构为数不多,主要是因为投资机构对衍生品形象的品牌价值和生命力不敢肯定。

“我认为,原创企业尤其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是,衍生品虽然处于动漫产业链的下游,但是这并不代表下游的生产设计就要滞后。实际上,在作品创作之初,就应该把衍生品的生产合作问题提上日程,要让衍生品提前并延伸动漫作品的生命。”彭玺郎强调。

所幸,目前国内已经有少数在对动漫产业市场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的公司,在动画片立项形象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了动漫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播出安排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认为动漫公司和下游厂家的合作关系也可以改变。如果在创作作品之前就让厂家介入,既提高了厂家主动性,又分摊了风险,双方的买卖关系将更为平等。 (任艺)

基层法院司法功能滞后问题研究 篇11

1 强抓法院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法官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高效的高素质法官队伍,是做好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基础,必须把队伍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坚持以公正司法为核心,以职业化建设为着力点,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广大法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1.1加强法院领导班子建设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班子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可见,大力强化基层法院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仅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基层法院面对新形势的新要求,也是使基层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为坚强领导集体的必由之路,更是强抓法院队伍建设的基本前提。如何强化和提高呢?笔者以为领导班子需强化“四个意识”、确保“四个过硬”。一是强化政治意识,确保思想过硬,班子政治引路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强化团结意识,确保作风过硬,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三是强化表率意识,确保执法过硬,自觉修身奉法,做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队伍;四是强化廉政意识,确保自身过硬,狠抓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保证队伍思想不乱、作风不散、纪律不松、干劲不减,逐步把法院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有感召力的集体。

1.2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

当前要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深刻学习和领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结合“依法治国、司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引向深入,使广大干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的把握更加全面准确,能够自觉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审判实践。始终保持人民法官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1.3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

法官是司法的主体,人民法院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关键在于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法官队伍,必须以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为目标,不断加强法院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关键是要扎实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法官职业化建设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切实推动此项工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法院工作的很多问题。具体地讲,人民法院必须努力培养广大法官的“六个能力”:

(1)增强勤学善研的能力。法官是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法官必须具备与法官职业需要相适应的业务素质,这不仅需要储备大量的法律知识和其他知识,还要有理解法律精神的能力,不具备法律职业素质也就失去了法官生存的根基。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各类新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要熟练掌握法律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履行法官的职责,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养成勤于学习、善于研究的本领。必须具有甘于吃苦、坚忍不拔的司法研习能力。法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做学习型、知识型的法官,才能以严密的司法思维、高超的司法知识、熟练的司法技能、文明的司法行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增强理解和适用法律的能力。法官的职责就是运用法律惩罚犯罪、维护稳定、调处纠纷、化解矛盾。这要求法官必须对法律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法律知识融入每个案件之中,理清法律关系,弄清法律事实,找准法律依据,正确做出判决。这就要求法官不仅要有忠于党和人民的坚定思想信念和严谨的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这也是提高司法能力的基础所在。因此,要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先进司法能力的人民法官,就必须熟悉法律、了解法律、对案件事实能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能够准确运用法律,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判。

(3)增强调解疏导,妥善处理纠纷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社会和政治的不安定。这就要求法官具有较强的社会认知力和妥善调和纠纷、化解矛盾的能力。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法官既要理清当事人之间的复杂法律关系,还要细致入微的了解他们之间的思想、情绪、性格乃至和周围的关系,需及时掌握当事人的心理变化,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说服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掌握更多的司法知识,具备更强的综合力和沟通力,以法官自身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增强驾驭庭审的能力。庭审是法官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是法院审判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法官审理裁判纠纷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庭审水平的高低,开庭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案件审判质量的优劣,司法水平的高低。驾驭庭审能力是每个法官的一项基本功,直接反映出一个法官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是法官司法能力的一种直接体现。不断提高庭审水平既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官司法能力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因此,法官应在审判实践中不断积累庭审经验,深刻体会驾驭庭审过程中的艺术内涵,掌握高超的驾驭庭审技巧和方法,较准确地把握当事人的心态,较好地掌握诉辩平衡的技巧和措施,力求使每一个审判活动达到法律追求的最高境界。

(5)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审判工作的职业特点使得法官的所有裁判活动需要通过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来完成。在讲解法律和调处纠纷中,在裁判文书的制作中,法官用法言法语表明着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传达着法律原则,表达着法律意志,规定着法律判决。因此,法官必须练就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精湛文字写作能力。这要求法官的语言和文字即法言法语必须规范、标准和精炼,同时又必须严肃、准确和简洁。法官应当加强对语言艺术的研究,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加强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培养,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

(6)增强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的能力。注意在作风建设中强化法官的职业意识、中立意识和平等意识,告诫法官作为社会的一员既要遵守好社会规范,当好公民;作为一个职业者,又要遵守职业规范。不论是业内行为,还是八小时之外的业外活动,都不能忘记自己是法官,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人民法院,影响着司法形象,使干警自觉树立文明办案、热情服务、中立公正、廉洁高效的形象,时时自重、自警、自励,处处慎权、慎欲、慎微、慎独。使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经常提高警惕,警钟长鸣,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以实际行动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2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全面提升人民法院的公信力

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解决的好与否,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影响到人民法院的公信度。加强法院基层基础建设,是优化诉讼环境,彰显司法权威,展示国家形象的客观要求。

2.1健全基层法院物质保障机制

要克服《诉讼费交纳办法》实施带来的种种困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在“两庭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加快法院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一要实现两级法院计算机联网,达到信息传输数字化;固定资产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实现微机化;同时利用局域网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二要为各人民法庭配备办案用车,为法庭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物资保障和支持。

2.2全面加强基层人民法庭建设

人民法庭是基层法院的基层,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法院展示司法文明的窗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加强基层法庭建设。一要加强法庭队伍建设,为法庭选好配好庭长及其他工作人员。二要加强法庭的物质装备保障。三要落实法庭待遇,政治和经济待遇要向法庭倾斜,要使法庭有人去,留得住,能办事。四要改善法庭的司法环境。人民法庭要做到“四个围绕”,一是要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不断提高法庭的案件质量和效率。二是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不断加强人民法庭的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力促社会和谐。三要围绕“一心为民”的方针,不断深化为民、便民、利民的各项措施。四要围绕“三化”目标,不断加强法庭的自身建设。

总之,提升人民法院司法能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强抓法院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法官整体素质,实现法官的精英化,建立法官职业保障,又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全面提升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着眼长远和大局,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争一流业绩,以不断增强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建设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殷切期望。针对基层法院司法功能的滞后集中反映在“人”和“物”的问题上, 尤其注重从基层法院的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两方面入手进行改善, 以提升人民法院司法能力。

关键词:基层法院,司法能力,法官素质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利明.法治的社会需要司法公正[M].北京:法制出版社, 2005.

[3]肖扬.当化司法体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4]刘凤霞.关于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短缺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理论观察, 2007, (1) .

上一篇:苏轼的励志故事下一篇:李克强在2015年冬季达沃斯论坛致辞全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