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计时计程管理系统

2024-07-31

驾驶员计时计程管理系统(精选3篇)

驾驶员计时计程管理系统 篇1

一、项目概述

驾培信息化平台面向行业管理部门、驾驶培训机构、教练员、学员及从业人员,有效地贯穿驾驶培训中行业明确规定的各流程、环节,为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数据交互平台,并极大的提高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学信誉。针对驾培行业中长期存在的“吃、拿、卡、要”等乱象,提供便捷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驾培行业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整体素质不高

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已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二)经营不规范

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宏观调控,在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行政许可权,下放基层运管机构后,驾校许可过多过乱,驾培行业出现了恶性竞争的局面,一些培训机构采用压价竞争的方法争取学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按规定进行理论培训,允许驾驶学员未经理论培训直接上车学习实际操作,减少课时和驾驶时间,聘用不合格人员充任培训教练,甚至少数驾校使用不合格、无标志牌或者无道路运输证的教练车进行培训。这些违规行为扰乱了驾培市场秩序,不按统一的教学大纲制订和落实教学计划,不能保证向驾驶学员教授驾驶技能和相关安全知识,严重影响了驾驶人的素质,侵害了驾驶学员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给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区域分布失衡

现有驾培机构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驾校设置随意性较大,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少数市、县培训能力过剩,导致土地、资金、人员极大浪费,还有少数地、市、县培训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无论从经济状况、车辆保有量及居民收入相差多大,驾校数量差距是不合理的。还有的地方保护已有驾校的利益,不发展驾校,使培训量大量积压,驾校的培训能力不能满足学习驾驶的需要。

(四)教学不规范、教学大纲落实不到位

驾校的行政审批权由省级运管部门下放到各县市运管所。一些地方重许可,轻监管,绝大部分驾校对《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科目、学时、课时落实不到位,驾培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

(五)行业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虽然各级交通运管部门是驾培行业的监管部门,但对驾培行业的监管还缺乏科技手段。早期为了监管驾校保证培训学时,规定培训记录只有经运管部门检验合格签字盖章后,学员才能参加考试。这本是用来监管驾校保证学时的的一种方法,但部分学员却与驾校联合“对付”管理部门,使驾校呈报的书面培训记录都是合格的,运管部门即使想查处一些“偷工减料、压缩学时”的驾校,也面临着取证难尴尬境地。现行的“机动车驾驶人计时计程培训管理平台”,运管部门通过该系统对驾校学员信息、监督培训记录和各科目学时进行审核,要求学员在报名入学时采集指纹,在校学习期间,各科目学时通过指纹刷卡培训,并对课目一、二、三有不同的学时要求,只有达到学时要求学员才能审核通过参加考试。系统运行之初,对驾校压缩学时、私制培训纪录等违规行为起到了较好的监管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驾校对这套系统使用慢慢熟练,为了获得较大经济利益,在较短时间内研制出指纹模块和空车带动学时记时仪转动等方法,使现行的这套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管理效率大打折扣。

(六)教学设施设备不齐全

一些驾培机构办校层次底,设施条件差,教学管理手段落后,教练场地简陋,面积不达标,训练项目不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不符合交通部《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交通行业标准 JT/T433—2004)和《机动车教练场技术要求》(交通行业标准 JT/T434—2000)。驾校的设施设备不齐全,难以对学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服务。

(七)交管部门配合不及时

自 1996 年开始,学习机动车驾驶实行培考分离,运管部门负责培训,交警部门负责考试。这一举措旨在克服培考合一带来的弊端,提高培训质量。但是,个别市的交警部门没有将运管部门签暑的《培训记录》作为考试发证依据,无论是否学到真实本事,拿证成为学习驾驶的目的,导致培训质量无法保障,客观上造成监管乏力,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驾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使驾培行业的培训能力与日趋增长的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大。

三、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系统建设必要性

通过建设机动车驾驶人计时计程培训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统筹兼顾,总量调控,合理布局,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积极避免盲目发展,造成投资浪费,应节约资源,因地置宜地建设相应级别的驾校;又要防止降低标准许可,导致恶性竞争、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的发生,使驾培业发展规模、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相适应。始终把“优质服务、质量第一”的宗旨贯穿于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的全过程,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驾驶培训教育大纲,做到培训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严格要求,文明教学,热情服务,培养安全意识强、驾驶技术精、职业素质高的合格驾驶人员。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机动车驾驶人计时计程培训管理系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倡导绿色驾培,提高驾驶人培训质量,全面提升驾培行业管理水平。

四、终端设备

4.1 计时计程终端设备

武汉依迅研发生产的车载计时计程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数据存储器、记录卡读写模块、卫星定位模块(GPS、北斗等)、无线数据传输模块(GPRS、3G等)、计时模块、计程模块、摄像头、实时时钟、显示器、操作键和数据通信接口等硬件。车载计时计程培训终端安装在培训车辆上,和车辆相连,通过卫星定位、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对教练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轨迹回放、自动抓拍、手动抓拍、电子围栏等功能将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保证培训学时的真实性。

4.2 机动车模拟终端设备

武汉依迅研发生产的机动车驾驶模拟终端设备具有指纹验证功能、学时记录卡读写以及图像传输、科目一模拟、科目二模拟、科目三模拟等功能。采用实时计时的方式在机动车驾驶模拟培训过程中记录其培训开始时间、培训结束时间、培训次数、培训阶段、培训照片等信息,并可通过无线通信传输技术将模拟培训学时上传到管理软件中。

五、软件管理平台

5.1 行业监管平台

本系统的标准化体系框架以通用标准作为基础标准,在遵循国标、部标、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与基础标准保持一致的专用标准,依据这一规则制定计时计程系统的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化体系框架由通用 IT 标准、通用地理信息标准、通用标准组成。数据模型、数据库、软件工程、术语、信息分类编码、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等通用 IT 标准是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表达和服务需要遵循的通用标准,平台之间支持专线网络、互联网或互联网 VPN 连接;

系统采用B/S 体系结构,主要用于行业管理、驾校管理、学员管理和与公安数据对接的数据处理等。

5.2 公众服务平台

武汉依迅借势网络平台便捷工作开展提升服务效率;用户可直接登陆查看自己的个人交通相关记录,网上查询驾驶培训各流程信息,同步跟进学车进度,以及一些交通知识普及和相关信息查询。

六、系统效益

6.1 管理部门监管智能

1)规范市场,打击非法经营行为,避免恶性竞争,促进驾培行业有序发展。

2)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驾校的监督,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及分析决策能力。

3)提供信息透明度,加强政府、驾校和学员之间的互动,提升公众服务能力。

6.2 驾校运营

1)实现驾校资源信息化管理,帮助驾校合理管理教学资源,随时掌握教练教学状态,对教练员全方位绩效考核,提升驾校管理水平。

2)协助驾校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学员个性化服务要求,提升驾校服务能力。

6.3 公众服务

1)网上公开驾校,教练信息,学员可自由选择。

2)提供“先培训,后付费”的分段计时扣费模式,保障学员消费权益。

3)提供在线理论学习,培训预约模式,保证学员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七、项目案例

湖北武汉

武汉市目前驾校陆续安装约5000辆教练车GPS计时计程培训终端,软硬件设备运行稳定,并得到驾校等用户单位一致好评。

湖南长沙

长沙市机动车驾驶员卡计时培训管理系统于2014年10月底已全部调试完毕,全市110多家驾校7000多辆教练车安装工作基本结束,软硬件设备运行稳定。

八、未来发展

在未来,武汉依迅将在全国着力打造驾驶员培训一卡通系统,使驾培、公交、购物、打车实现无缝对接,一卡畅通!快速、便捷,这也将是智慧城市发展方向。

驾驶员计时计程管理系统 篇2

在吸取了失败教训后,交通运管部门在不断探索和试点的基础上,于2008年提出了“分段计时收费培训管理模式”,即先培训后付费、教练车场内场外分离、培训学时实行计算机数字监控的模式。2012年,上海交通运管部门在“分段计时收费培训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拓展了系统功能,完善系统流程,提出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全过程实时监控、计时培训管理模式,实现了培训过程全方位监管。

2013年4月,上海计时培训管理模式在上海翔茂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茂驾校)开展试点。2013年7月,翔茂驾校“上海计时培训管理模式”试点工作通过了上海市交通、公安管理部门和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的共同验收。

模式的核心内容与特色

上海计时培训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

一是通过技术装备保障,运用车联网、云技术、GPS定位、视音频监控等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实现培训全方位、全过程实时监管,严格执行《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与考试大纲》的学时和课程要求;

二是通过制度机制保障,采用即时打印教学日志开展教学评价,客观记录每次培训的实际情况和效果,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采用先学后付、一人一车、自主选择教练员和学时的模式,将传统以“学员”为营利单位转变为以“学时”为营利单位,打破了学员、驾校和教练员的利益共同体,即:学员一次性交了钱想减少学车麻烦拿到驾照;驾校和教练员想节约成本,尽快让学员通过考试,以增加单车培训量提高营收。

其特色是培训费用先学后付、过程管理实时监控、教学效果即时评价,是该模式的精髓所在。

“先学后付”是指学员每次完成培训后,按照相应的标准交付费用。如学员对当次培训和服务不满意,可以拒付费用;

“实时监控”是指利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实现视音频实时监控、记录和管理培训学时、里程、科目、行驶轨迹等整个培训过程。交通运管部门通过实时监控能够强化培训过程监管、追溯核查培训数据;驾校能够加强经营和教学管理、及时掌握学员教学进度、客观评价教练员业务水平、合理配置培训资源。

“即时评价”能够客观体现教学效果,学员当天培训的教学日志由系统自动生成,场内驾驶培训记录了培训项目通过次数、差错率等信息,直观反映培训效果。教练员可通过教学日志掌握不同学员训练进度;学员可通过查看教学日志及时了解自己的训练进度。

培训费用先学后付是建立在企业诚信经营的理念和文化基础上,体现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过程实时监控、教学效果即时评价是建立在计时培训系统的基础上,是通过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高效管理、落实培训质量监管、确保培训质量的方法,是实现和强化企业诚信经营的方法论。

该模式以价值观为主导、以方法论为切入手段,寓价值理念于方法之中,方法论促进价值观落实,符合现代管理的最高要求,体现了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这三个部分互为依托,融为整体,缺一不可。仅有先学后付的诚信理念,没有实时监控、即时评价的方法,容易造成管理脱节和失控;没有诚信经营理念,仅采用了相应的方法,短期可能有效,但无法自我纠正,造成方向性错误。

模式应用的前提条件与系统组成

1.理念

遵循市场诚信秩序和诚信规则是企业必不可少的发展条件。驾校作为企业,其生存与发展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企业讲诚信,归根结底是要看经营管理者有没有诚信理念和意识。没有诚信经营的理念和意识,应用该模式就如缘木求鱼,达不到目的。

2.条件

政策:政策配套有利于引导传统模式向上海计时培训管理模式转变,缺乏政策引导将打击应用者的积极性:

资金:该模式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资金保障;

人力:主要体现在对高素质管理人员和教练员人才的需求;

技术:较为依赖信息化,需要信息技术做支持,提高经营管、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设施:依托训练设施,对经营场所、训练区域,训练设施要求较高。

3.系统

确保该模式有效运行的系统,主要由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和车载设备组成。

(一)信息系统管理平台

主要分为数据中心管理子平台、驾校管理子平台(含车载设备等)和交通运管部门监管子平台三个部分。如下图:

注:图中闪电线是无线通信连接,空心线是互联网或专线连接,实心线是本地局域网连接。

1.数据中心管理子平台

它主要由数据服务中心、视频服务中心和卫星定位服务中心等组成。通过互联网及2G、3G等无线通信方式,把全市驾校的管理系统、教练车车载设备和交通运管部门的监管系统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协调运作的网络。

(1)数据服务中心:

收集、存储和处理驾校的基本信息,包括教练车、教练员、学员的基本信息和培训数据,支撑驾校管理系统和交通运管部门监管系统的正常运作。

(2)视频服务中心:

通过3G无线通信,接收、处理、存储视频数据。对选定的教练车(或监控地点)进行实时视频监控或历史视频图像的回放。

(3)卫星定位服务中心:

通过2G (或3G)无线通信连接,确保卫星定位设备的正常运作;接收、处理、存储卫星定位数据,并把相关数据传送到数据服务中心保存、备用。实现车辆行驶轨迹在电子地图上实时监控或历史回放。

2.驾校管理系统子平台

(1)通过互联网与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连接,主要作用是可供驾校管理日常计时培训工作。

具备数据上传或下载、存储和处理教练车、教练员、学员的基本信息;收集、存储、处理每个学员各科目每次签到、学时、公里数、签退、照片、卫星定位、视频等原始数据;具备数据处理、汇总、分析、查询、打印等功能;实时监控或回放教练车的行驶路线和视频图像。

(2)学员可以查询自己学习、考试的全部记录(可通过网络查询):

教练员可以查询自己工作、教学的成果记录。

3.交通运管部门监管系统子平台

该监管系统是一个或几个接入互联网的工作站,通过互联网与中心管理平台连接。主要功能是完成日常管理和审核工作,包括对所有驾校的基本信息、教练车、教练员、学员基本信息等数据进行查询、分析、汇总等;对学员培训过程中的原始详细数据进行查询、分析、汇总等;查看各驾校上报的各项约审,完成审核并下传结果;可任意选定教练车实时监控或回放视频及电子地图上的行驶轨迹。

(二)车载设备

车载设备安装在教练车上,是动态采集学员培训计时数据和远程监控培训过程的设备,是计时管理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模式应用的方法

(一)系统平台和车载设备

在系统平台和车载设备的推进工作中,交通运管部门充分发挥了上海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行业协会)的作用,指导其通过委托、招投标等方式组织相关企业实现系统平台和车载设备地开发、运营和维护。由行业协会开展相关具体工作,有利于该模式的应用和推进。

1.系统平台

上海计时培训管理模式系统平台建设、运营和服务由行业协会代表行业与相关计算机信息公司签订了《系统升级项目和运行服务委托合同》,后者从2005年开始为上海交通运管部门开发、维护驾培管理系统。上海计时培训管理模式是在原有驾培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完善。上海交通运管部门在系统平台上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系统运营费用由行业协会与计算机公司谈判商定费用收取标准。

2.车载设备

上海驾培行业协会委托有招投标资质的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车载设备供应商,并安排中标者的车载设备与系统平台进行连接、调试和完善。达到要求的,由行业协会向会员单位推荐计时管理系统所需的车载设备供应商,并按地理上相对集中、数量上基本平均的原则提供服务。

确定多家车载设备供应商有利于在同一市场区域内形成服务、运营、技术上的竞争和制约态势,防止发生垄断。

(二)培训价格、预约、收费。

1.价格

上海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格。采用该模式的驾校按照每周工作日、双休日和每天不同时段,以每一小时的整点时段为单位,制定不同的培训价格。通过价格杠杆调整培训时段冷热不均、忙闲不均的情况,防止学员过多服务供给不足;学员过少服务供给过剩,确保驾校经营秩序有序平稳。

2.预约

由于实行一人一车、自主选择教练员和培训时段、独享学时的培训方式,因此需要驾校成立预约调度中心,建立网络、电话、现场等多种预约渠道,提前安排相应的教练员。

3.收费

培训费用分为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和模拟器教学费用在学员报名成功后一次性交纳;实际操作教学费用在学员完成每次培训后,到驾校固定收费场所即时交纳。禁止提前一次性交纳全部费用。驾校根据该模式要求和自身经营服务实际,制订《计时培训合同》,明确费用构成和违约责任。通过合同约定确保学员和驾校对等的权利和义务,即:学员未在预约时段准时到达的,扣除学员部分费用;驾校未在预约时段提供培训服务的,赔偿学员培训时段费用。

(三)学时安排和教学特点

1.学时安排

培训学时以每一小时的整点时段为单位,包含十分钟的签到、签退时间。交通运管部门按照《大纲》要求,确定了第一阶段培训12学时,其中,必修3学时,多媒体互动自学9学时,现场或模拟自测应达到3次合格;

第二阶段培训27学时,其中,理论知识必修2学时、模拟机操作必修3学时、实际操作培训22学时(含场内单独驾驶2学时和上海根据实际增加的4个科目训练时间1学时);

第三阶段40学时,其中,理论知识集中培训2学时、自学4学时、模拟机操作必修4学时、实际操作培训24学时(含夜间驾驶2学时,满员重车驾驶2学时),安全文明警示教育集中培训10学时(必修1学时,多媒体互动自学9学时)。

2.教学特点

主要体现在:一是场内训练达到20学时后,实行场内单独驾驶训练2学时(全程由教练员通过视音频互动指导和监控);二是在综合考核后正式考试前,再安排2学时,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训练;三是第三阶段模拟机和实车训练同步开展,学时可相互穿插;四是开展满员重车训练。

(四)培训过程监管

1.身份识别

学员、教练员开展理论培训、模拟机教学、实车操作都需要在培训前和结束后,通过验证学员卡、指纹、拍照(自动)确认身份。在实车操作培训过程中,车载设备会随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参数可设定)要求学员验证指纹确认身份。

注:1.上海市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4个训练科目共计1学时;2.第一阶段模拟自测应达到3次合格;3.第二阶段实车培训含场内单独驾驶2学时;4.第三阶段实车培训含夜间驾驶2学时,满员重车2学时。

2.视音频监控

学员参加理论培训前后,签到时视频将同步记录学员影像并上传到数据库;实车操作培训,车辆发动后车载视频就开始工作,摄录学员和教练员验证身份的动作和培训过程。视频数据保存在车载设备硬盘存储器上(数据可保存三个月)。交通运管部门和驾校可实时通过3G网络调取车载设备上存储的影像和视音频数据。

3.卫星定位行驶轨迹

使用卫星定位(CPS或北斗)功能实时记录训练行驶轨迹,对超速、超出限定训练区域(电子围栏)的提醒和报警;使用卫星定位差分技术对场内培训进行精确定位,准确记录教练车通过训练科目的次数。

4.过程回放和核查

交通运管部门通过系统平台可查询和调取存在疑问的培训数据。可按学员、培训时段、教练车、教练员等信息进行查询,比对核实相应数据。

(五)学时审核

驾校将符合学时要求的学员数据上传中心数据库,系统平台对学时数据是否达到要求自动进行审核,并对学员身份、教练员的资格、教练车的合法性进行判别。交通运管部门对上传数据进行抽查,可批量完成审核工作。

(六)培训质量保障机制

1.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由系统自动生成,记录了学员、教练员、培训时段、培训里程等相关信息。场内培训还记录了科目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完成后,学员自助打印教学日志,教练员当场在教学日志上填写此次训练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正的问题,及时归入学员培训档案供日后学员和教练员参考。

2.阶段测评和结业考核

驾校设置专职结业考核员,对学员开展阶段测评和结业考核,并将测评考核情况记录到当场打印的教学日志中。测评考核情况同时反馈到驾校质监部门供其对教练员教学情况进行评估。

(七)教练车配置

教练车实行场内、场外车辆分离制度,不能混用。场内教练车驶出场外不计学时,反之亦然;场内、场外教练车数量按第二、三阶段学员培训量和学时比例合理配置,并由交通运管部门确认后并输入管理系统;配备备用车辆,与运营车辆比例为20:1,备用车辆不记入培训运营车辆。

(八)教练员评价和薪酬体系

建立学员评价教练员体系。通过驾校网站、微博等渠道由学员对教练员进行评价,培训的每个阶段结束后,学员完成评价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的必要条件;通过驾校回访制度,了解学员对教练员的意见。由于学员可自主选择教练员,因此对教练员的评价较为客观。

建立教练员薪酬体系。薪酬组成除基本工资外,主要是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由质量和数量按相应比例分配组成。教练员获得学员满意评价,则质量化收入就越高;教练员带教学时越多,他的数量化收入就越高。学员测评考核存在问题的,按带教学时比重减少教练员收入。这一体系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干好多得的原则。

(九)差异化培训

经过几年近一万多名学员的培训数据统计分析,依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要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学员,通过对培训学时和费用的多种组合,制定了可供选择的差异化培训套餐。

后续思考

驾驶员计时计程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如今,在交通运输业以及汽车行业发展的双重带动之下,机动车驾驶员产生了巨大的缺口,而为了有效填补这一空缺,与机动车驾驶员相关的培训设计及组织工作相应开展开来,而这种培训工作又急需一种可行、高效的计时培训系统作为参考,保证驾驶学员的合法权益。然而,就这计时培训系统的设计而言,其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包括GPS全球定位、无线通讯、互联网以及人脸识别等在内的技术进行整合,从而将当前驾驶员培训机构、管理部门以及考试部门在进行驾驶员培训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规避,并最终在实现机动车驾驶员习得的同时提升整个培训企业和机构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率。

一、系统功能目标概述

本文所设计的机动车驾驶员计时系统,旨在利用现有的包括GP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在内的技术,解决目前驾驶员培训、监管机构在进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有效融合当前现有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及管理流程,从而最终实现各个用户的使用需求。事实上,就本文所设计并实现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计时系统而言,其主要将计算机管理平台、非接触式IC卡、计时设备以及通讯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几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并最终实现相关单位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过程进行记录、监督、审核、以及建档等功能。其又具体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组建其一个可行的完备驾驶员培训信息系统中心机房,实现对驾驶员培训的数据处理以及视频监控,并与公安交警和交通监管部门实现数据交换;(2)建立起一种可以用于实现驾驶员培训系统与包括省运管网系统、市运管机构内网以及公安交管部门系统在内数据交换的三级光缆专项网络架构;(3)实现满足相关驾驶员培训管理部门对驾驶员培训行业的综合管理,包括训练场地、教练车辆定位、培训场地视频监控等功能;(4)实现满足相关驾驶员培训机构的业务办理及综合管理,包括对学员各类信息的管理。

二、系统设计原则及技术选择

为了实现经济成本最低化以及工作效率及效益最最大化,本文所设计的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主要依据以下原则:(1)经济实用型原则,充分调用包括国家通讯网在内的资源、服务、安全及成本優势,在实现结构性能最优的同时,降低硬件设备的成本花费;(2)技术先进性原则及系统稳定性原则即采用现今较为先进并成熟的技术,并兼顾系统的升级、维护等。采用由应用层、通信层以及终端用户层在内的三大结构,保证各层的稳定;(3)系统的开放性原则及可扩展性原则。设计的系统要支持多种规格和样式的硬件设备以及网络系统化,并且其运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向广域拓展。

当然,为了实现上一节中所提及的目标,我们主要采用的是GPS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中间件技术、构架/构件技术等。另外,基于架构以及建模语言主要用来加强系统设计人员对系统构造的理解,指纹认证技术、RFID射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主要用来杜学员信息作假等现象的发生、保证学员合法的培训权益。

三、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其在逻辑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共四个模块。其中三层分别为前段通讯层、数据传输层以及数据应用层,这三层的各个功能实现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1)前端通讯层:负责无线数据传输协议的解析,通过本层一方面能够接收安装在车辆里面的车载计时终端的各种数据报告,将不同类型的车载终端数据转换为系统内部统一的协议;另一方面,监控中心通过本层向各车载终端发送各类指令,如设定GPS定位时间间隔、允许学员培训计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此外根据车载终端类型和协议的不同,对指令进行编码后通过无线通讯协议发送出去。通过本层的作用,能够使系统具备兼容多种车载终端的能力,同时保证系统不会因通讯协议变化而变化太多,从而使系统的先进性得到保证;(2)数据传输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处理层;通讯层接收转换完成的数据,统一转发到数据传输层,本层收到数据后,首先进行数据的分类存储、解析,将GPS车辆卫星定位数据根据各监控网关的管理权限,将数据下发到各监控终端处理显示;同时将学员培训学时依据平台设定计时条件限制存储于系统平台中,供管理部门、企业、以及学员查询使用;同时本层还负责各监控终端的登录验证,权限管理等工作,通过标准数据协议,能够实时为上级主管部门、培训企业提供定位数据服务和培训学时服务,使系统具备灵活、开放的能力;(3)数据应用层:负责接收来自数据传输层的各种数据,显示电子地图及车辆位置,向车辆发送遥控命令、培训学时计时参数等;数据应用层又可分为上级培训主管部门、培训企业、学员等单元。

四、系统的安全设计及实现

建成后的运营中心以总监控中心为主,随着业务的逐步开展,系统运行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需要在运营总监控中心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计,避免由于总监控网络的崩溃给客户带来的损失。

本系统是一个从硬件网络先到软件系统再到数据全方位建设过程,因此,系统的安全策略也必须是从硬件、网络、软件系统、数据全方位地考虑。当然,对人员、设备的管理等也是系统安全策略的重要内容。安全策略(security policy)是决策的集合,它们集中体现了一个组织对安全的态度。更准确地说,安全策略对于可接受的行为以及应对违规做出何种响应确定了界限。

五、结束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行的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该方案基于目前先进的GPS技术、网络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数据库等技术而提出,具有十分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此外,其还可以在实现机动驾驶员培训过程中的记录、监督、审核及建档管理等功能的同时,对外来的攻击进行防卫,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具有广阔运用和推广前景的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莉.浅析驾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华章,2014(01).

[2]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计时终端技术规范[S].

[3]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平台技术规范[S].

上一篇:会计工作划下一篇:招聘面试技巧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