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第3课时(精选7篇)
屈原列传第3课时 篇1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教学案参考答案
【检查反馈 导入新课】
一、文学常识:
1、纪传
十二
三十
七十
十 八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1、zhào zhuï
nào kù
jiào zī
gài juàn zhǔ
gǎo gāo hāo dá
lǘ
chāng bū
zāo chuî
lí
mì
yù
2、楚
浪漫
楚辞
骚
【自主探究 教师点拨】略 【尝试演练 合作解疑】
屈原的性格品质主要集中在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嫉恶如仇、矢志不渝等。学生可自由发挥。
【当堂检测 拓展延伸】
1、平
原
战国
浪漫
离骚
刘向
2、zhǔ dá kù mǐ zhuï nào tuì gîu huì jiào niâ zī chù jiù juàn pī qiáo cuì bǔ chuî lí nàn
屈原列传2014 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默写背诵第3段。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一:课前预习:
1、简介屈原的生平: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汉代把它们合编为《楚辞》。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2、屈原的影响: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3、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它以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载屈原的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集中表现了屈原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流露了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
第一课时 课堂活动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属(zhǔ)草稿 惨怛(dá)帝喾(kù)靡不毕见(xiàn)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滋垢(gòu)浊秽(huì)皦(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者也 既绌(chù)商於(wū)屈匄(gài)
既咎(jiù)眷(juàn)顾 相随属(zhǔ)唐昧(mò)憔(qiáo)悴(cuì)啜(chuò)其醴(lí)物之汶汶(mén)者乎 罹(lí)难 枯槁(gǎo)温蠖(huò)汨(mì)罗 被(pī)发 渔父(fǔ)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第二部分(2---3)写屈原遭谗被疏后“忧愁忧思而作《离骚》”,说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和心理状况,评述了《离骚》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并对屈原的人品作出了“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高度评价。
第三部分(4---9)历叙屈原被罢黜后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
第四部分(10---12)叙述屈原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为秦所灭。第五部分(13)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
二、学习第一、二部分 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2)、人穷则反本(“反”通“返”)(3)、糜不毕见(“见”通“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二)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娴于辞令(熟练、熟悉)(2)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3)、屈平属草稿(写作)(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法令,两词都是同义复用)(5)、平伐其功(自夸、炫耀)(6)、王怒而疏屈平(疏远)(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8)、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9)、其文约(简约)(10)、其词微(含蓄精深)
(11)、明道德之广崇(阐明)(12)、治乱之条贯(条理,规律)
(三)、词类活用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做名词,识别力)(2)、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为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3)、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做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
(4)、蝉蜕于污秽(名词做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做名词,污浊的环境)(5)、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做名词,端方正直的人)(6)、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做动词,阐明)
(四)、文言句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2)、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臵)(4)、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6)、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被动句)(7)、明道德之广崇(定语后臵句)
(五)、翻译句子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一个人在处境危急的时候必定要念及上天和父母,所以人每当劳苦疲惫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有了病痛和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喊父母的。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表现的旨意却极远大,所举的事例虽是人常见的事物,但表现出来的意义却极深远。
(3)、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熟悉外交应酬的辞令。
第二课时
一、课堂活动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学案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第三部分的大概内容。一.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1)、屈平既绌(“绌”通“黜”)(2)、齐与楚从亲(“从”通“纵”)(3)、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4)、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5)、使于齐顾反(“反”通“返”)(6)、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
(二)、文言重点词语释义(1)、惠王患之(担心、畏惧)(2)、齐与楚从亲(合纵)(3)、楚诚能绝齐(如果)(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全部)(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第二年)(6)、臣请往如楚(往、到)(7)、奈何绝秦欢(断绝)(8)、屈平既嫉之(憎恨)(9)、人君无愚智(无论)(10)、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全部)(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1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一件接着一件)
(三)、词类活用(1)、厚币委质事楚(名词做动词,用丰厚的礼物)(2)、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做状语,在宫内;在外面)(4)、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 做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5)、身客死于秦(名词做状语,像客人那样)(6)、秦虎狼之国(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7)、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做动词,结为婚姻)
(四)、文言句式(1)、大破楚师于丹淅(状语后臵句)(2)、遂绝齐(省略句)(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省略句)(4)、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5)、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6)、举贤以自佐(宾语前臵)
(五)、翻译句子(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秦惠王畏惧齐楚两个大国联合,于是就命张仪假装背离秦国,并用丰厚的礼物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张仪听说了,就说:“拿我一个张仪就能抵上汉中的大片土地,我请求您允许我到楚国去。”(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到了楚国,张仪又用丰厚的礼物收买了当权的大臣靳尚,还在怀王宠爱的妃子郑袖面前编造了一番骗人的鬼话。(4)、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当然更憎恨子兰,他虽然被流放,但仍眷念着楚国,惦记着怀王,始终没有忘记有一天能够回到朝廷来,并希望君王能彻底的醒悟过来,一切坏的习俗全都改变。(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一个国家的君王无论他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也无论他是有才能的,还是没有才能的,没有一个不想任用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
第三课时
课堂活动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学案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理解文章10—13段的大概内容。一.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被发行吟泽畔(“被”通“披”)
(二)、重点实词
1、王怒而迁之()
2、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3、受物之汶汶者乎()
4、楚有宋玉、景差之徒()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三)、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惨怛(dán)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B.惨怛(dàn)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C.惨怛(dá)枯槁(gǎo)濯淖(zhuō)憔悴(cuì)D.惨怛(dá)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
2、下列词语书写与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疾痛惨恒(dá)濯淖污泥(zhuó)哺糟啜醨(bǔ)从容淡静(cōng)B.搏闻强志(qiáng)谗谄蔽明(xiàn)靡不毕见(xiàn)眷顾楚国(hüàn)C.怀瑾握瑜(yú)旧事填膺(yì)莫不逾侈(yú)积年不徙(xǐ)D.差肩而坐(chā)不觉莞尔(wán)膛视而笑(táng)犹尚殗殜(yān)
3、下列各句中的“为”字,按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②又前而为歌 ③而自令见放为 ④王使屈平为令 ⑤竟为秦所设
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⑦何辞为
⑧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⑨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A.①⑤⑨/②④⑥/③⑦/⑧ B.①⑤⑧/②④⑥/③⑦/⑨ C.①⑤/②④⑥/③⑦/⑧/⑨ D.①⑤⑥/②④⑧/③⑦/⑨)
4、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的词与例句加黑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使使如秦受地()A.其如土石何
B.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C.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D.邂逅不如意,便就还孤(2)顾不知计所出耳()A.荆轲顾笑武阳
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D.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3)其文约,其辞微()A.微斯人,吾谁与归 B.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C.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D.仲尼没而微言绝
(4)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B.听妇前致辞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5、下列各句中均有词类活用现象,请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①进兵北略地 ②又前而为致曰 ③其后楚日以削
④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⑤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群臣怪之
⑦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⑦ C.①②③⑤/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⑦/⑥
6、选出下列句中“乃”字词性不同于其他之句的一项:(A.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而乃以手共搏之
7、选出下列句中“以”字做副词用的一项:()A.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B.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D.皆白衣冠以送之))
8、以下各句中“被”字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中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是:()A.被明月兮佩宝璐
B.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C.外人颇公孙布被之讥 D.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E.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F.将军身被坚执锐
G.幸大雪璐岭,被南越中数州
9、找出下列黑体字中用法含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A.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B.亡何国变,宁南死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10、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型不同的一项:()A.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1、下面各句中黑体词语其意义,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则不同,找出全都不同的一组:(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②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④北蛮夷之鄙人
⑤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
⑥何必劳神苦思,代有司之职役哉 ⑦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⑧仆所以留者
A.①③④⑤⑦⑧ B.①③⑤⑦ C.①③④⑥⑧ D.①③⑦⑧
12、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A.现在,作事不讲信用,那么,秦国是不可以信任的。B.现在空手而去,没有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C.现在要去到不讲信用的秦国,那是不可亲近的。
D.现在,我就要动身了,你却不信任我,那么,我又怎么可能接近秦王呢?(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可是将军的仇报了,然而燕国见陵一战的耻辱怎样消除呢? B.这样的话,那么将军的仇恨报了,燕国受欺凌的耻辱也除掉了。C.然而那么,将军的家仇报了,燕国的国恨也洗雪了。
D.是的,这样将军的家仇报了,燕国被欺凌的国耻也洗雪了。(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A.那文章被称做短小的文章可指的都是大事,提到的同类事物都是周围的小事可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B.它的文句都是些琐细之辞,但它的含义非常远大,所列举的比喻虽都是眼前的近事,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却很深远。
C.其中的文句虽短小,但含义却极大,所举的例子虽多,属身边小事,可内在含义却极其深远。D.它的文章短小却都是暗指国家大事,列举的例子虽属身边小事,却表现出了极其深远的意义。(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A.„„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坏话攻击屈原。B.„„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数说屈原的短处。
C.„„上官大夫编造谎话向顷襄王进谗,大肆攻击屈原。D.„„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攻讦诋毁屈原。
(5)(怀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A.(怀王)军事上受挫折,地盘被剥削,灭亡了他六个郡,自己做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B.(怀王)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割裂,丢掉了六个郡,自己死在异乡秦国,被天下人耻笑。C.(怀王)士兵被挫败,土地受剥夺,失掉了他的六个郡,自己做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D.(怀王)士兵被挫败,国土被割裂,失去了六个郡,自己死在异乡秦国,成为天下人的笑料。
13、填空:
①《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即,时人。司马迁之所以把这两个相距百年的人放在一起立传,除了因他们二人有许多共同点和一定关联外,也是因为作者对他们有着共同的敬仰、同情,而且,作者也通过为屈、贾立传而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 使他遭受屈辱的极大不满。所以,该传用 的方法来写人记事。
②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但是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个成就辉煌的文学家、诗人。他创作了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楚辞”的顶峰之作,也是和风、雅、颂并称的 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诗作,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描写太空旅行的科幻文学佳品。他在一系列作品中,把许多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交织成一幅雄伟奇丽的画卷,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的一代新风。③后人曾评议司马迁作“屈”传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问,他们的心最“同”在哪一点上?()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B.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试题答案】
《屈原列传》学案 篇3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史记》。
3、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4、学习文章评议结合得写法及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能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2、默写背诵文段。
3、学习文章评议结合得写法及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课时】5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近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又称“骚体”),主要作品有、、、等,后由西汉刘向编入《楚辞》。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 风格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3、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 篇。《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鲁迅誉之为 “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
《屈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司马迁是第一个为屈原立传的人。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属()草稿 惨怛()帝喾()举类迩()靡不毕见().....濯淖()蝉蜕()滋垢()浊秽()皦然()......
既绌()商於()屈匄()既咎()眷顾().....
相随属()唐昧()罹难()枯槁()温蠖().....汨罗()被发()渔父()憔悴()啜泣()......醴酪()物之汶汶()者乎 泥()而不滓()者也 .....
2、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三、合作探究
㈠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熟读课文,根据译文理解文意。
2、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
四、课堂测评
1、下列“见”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徒见欺
E、渐见愁煎迫 F、君既若见录
2、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多 B、娴于辞令:擅长写作楚辞和小令 C、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D、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3、选出古今同义的一项()
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C、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五、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和译文,整体感知。
第二、三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熟读第一、二部分。
2、根据译文,理解文意。
二、合作探究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糜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解释下列句中重点文言词语。(1)娴于辞令()(2)争宠而心害其能((3)屈平属草稿()(4)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5)平伐其功()(6)王怒而疏屈平((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8)可谓穷矣((9)其文约()(10)其词微((11)明道德之广崇()(12)治乱之条贯((三)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2)谗谄之蔽明也()(3)邪曲之害公也()(4)蝉蜕于污秽()(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
(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2)方正之不容也()(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离骚者,犹离忧也()(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其行廉,故死而不容()(7)明道德之广崇()㈤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概括各段内容。)))
2、第1、2段写了屈原怎样的不幸遭遇?
3、第3段,作者是如何评述屈原写《离骚》的原因和目的的?又是如何高度评价《离骚》的?
㈥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这部分可以分几层?
2、第4-7段,记叙了楚国的哪几件大事?作者写楚国命运的用意是什么?
3、第8-10记叙了楚国的哪几件大事?写了屈原什么不幸的遭遇?在困境中有怎样的表现?作者对此作出了怎样的评论?
4、阅读第9自然段,概括该段内容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并指出每一个角度运用的表达方式,该段表达了屈原和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72)))
三、课堂测评
1、朗读背诵。
2、翻译下列句子。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四、拓展延伸
根据第3段文字,了解《离骚》相关内容。
(1)简介《离骚》内容。
(2)疏通文意和难句。①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③“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⑤“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速而见义远。”
⑥“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⑦“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五、课后作业
1、概括第1段内容,并说说王怎样“甚任”之及为什么“甚任之”。
2、根据第2段内容说说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6)臣请往如楚()
一、自主学习(7)奈何绝秦欢()(8)屈平既嫉之()
1、熟读课文第三、四部分,结合注释疏通文意。(9)人君无愚智()(10)冀幸君之一悟()
2、根据第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1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1)厚币委质事楚()
(2)亡国破家相随属()(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3、各句中“被”字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中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是()(5)身客死于秦()A.被明月兮佩宝璐 B.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C.外人颇公孙布被之讥(6)秦虎狼之国()D.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E.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7)时秦昭王与楚婚()F.将军身被坚执锐 G.幸大雪璐岭,被南越中数州
(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
4、找出下列黑体字中用法含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1)大破楚师于丹淅()(2)遂绝齐()A.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B.亡何国变,宁南死(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4)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河曲智叟亡以应 D.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5)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6)举贤以自佐()
5、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型不同的一项()
(五)翻译下列句子。A.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①怀瑾握瑜 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②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
③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④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⑤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二、合作探究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1)屈平既绌()
(2)齐与楚从亲()
(3)亡走赵,赵不内()(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4)乃令张仪详去秦()
(5)使于齐顾反()
(6)厚币委质事楚()㈥理解课文内容:(7)被发行吟泽畔()
1、第11段记叙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有何作用?
(二)文言重点词语释义。
(1)惠王患之()(2)齐与楚从亲()
(3)楚诚能绝齐()(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第四、五课时
2、第12段写屈原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3、你能说说屈原有哪些精神吗?
4、你能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吗?
5、你知道本文写法特色是什么吗?
三、课堂测评
1、填空:
①《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即
,时人。司马迁之所以把这两个相距百年的人放在一起立传,除了因他们二人有许多共同点和一定关联外,也是因为作者对他们有着共同的敬仰、同情,而且,作者也通过为屈、贾立传而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
使他遭受屈辱的极大不满。所以,该传用的方法来写人记事。
②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但是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个成就辉煌的文学家、诗人。他创作了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是“楚辞”的顶峰之作,也是和风、雅、颂并称的 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诗作
,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描写太空旅行的科幻文学佳品。他在一系列作品中,把许多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交织成一幅雄伟奇丽的画卷,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的一代新风。
③后人曾评议司马迁作“屈”传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问,他们的心最“同”在哪一点上?()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B.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惨怛(dán)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B.惨怛(dàn)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C.惨怛(dá)枯槁(gǎo)濯淖(zhuō)憔悴(cuì)D.惨怛(dá)枯槁(gǎo)濯淖(nào)憔悴(cuì)
3、下列词语书写与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疾痛惨恒(dá)
濯淖污泥(zhuó)哺糟啜醨(bǔ)从容淡静(cōng)B.搏闻强志(qiáng)谗谄蔽明(xiàn)靡不毕见(xiàn)眷顾楚国(hüàn)C.怀瑾握瑜(yú)
旧事填膺(yì)莫不逾侈(yú)
积年不徙(xǐ)D.差肩而坐(chā)不觉莞尔(wán)膛视而笑(táng)犹尚殗殜(yān)
4、下列各句中的“为”字,按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②又前而为歌 ③而自令见放为
④王使屈平为令 ⑤竟为秦所设 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⑦何辞为 ⑧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⑨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A.①⑤⑨/②④⑥/③⑦/⑧ B.①⑤⑧/②④⑥/③⑦/⑨ C.①⑤/②④⑥/③⑦/⑧/⑨ D.①⑤⑥/②④⑧/③⑦/⑨
四、拓展延伸
1、本文的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
2、为什么历叙楚国的历史?
3、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沉”这种解脱方式?
4、根据文意,说说司马迁的政治遭遇。
五、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的词与例句加黑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使使如秦受地()
A.其如土石何 B.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C.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D.邂逅不如意,便就还孤(2)顾不知计所出耳()
A.荆轲顾笑武阳 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D.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3)其文约,其辞微()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C.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D.仲尼没而微言绝(4)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B.听妇前致辞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2、下列各句中均有词类活用现象,请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①进兵北略地 ②又前而为致曰 ③其后楚日以削
④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⑤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群臣怪之 ⑦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⑦
C.①②③⑤/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⑦/⑥
3、选出下列句中“乃”字词性不同于其他之句的一项()
A.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而乃以手共搏之
4、选出下列句中“以”字做副词用的一项()A.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B.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D.皆白衣冠以送之
5、下面各句中黑体词语其意义,古今意义全都不同的一组()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②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④北蛮夷之鄙人
⑤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 ⑥何必劳神苦思,代有司之职役哉 ⑦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⑧仆所以留者
A.①③④⑤⑦⑧
B.①③⑤⑦ C.①③④⑥⑧
D.①③⑦⑧
6、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A.现在,作事不讲信用,那么,秦国是不可以信任的。B.现在空手而去,没有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C.现在要去到不讲信用的秦国,那是不可亲近的。
D.现在,我就要动身了,你却不信任我,那么,我又怎么可能接近秦王呢?(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可是将军的仇报了,然而燕国见陵一战的耻辱怎样消除呢? B.这样的话,那么将军的仇恨报了,燕国受欺凌的耻辱也除掉了。C.然而那么,将军的家仇报了,燕国的国恨也洗雪了。
D.是的,这样将军的家仇报了,燕国被欺凌的国耻也洗雪了。(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A.那文章被称做短小的文章可指的都是大事,提到的同类事物都是周围的小事可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
B.它的文句都是些琐细之辞,但它的含义非常远大,所列举的比喻虽都是眼前的近事,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却很深远。
C.其中的文句虽短小,但含义却极大,所举的例子虽多,属身边小事,可内在含义却极其深远。
D.它的文章短小却都是暗指国家大事,列举的例子虽属身边小事,却表现出了极其深远的意义。
(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A.……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坏话攻击屈原。B.……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数说屈原的短处。
C.……上官大夫编造谎话向顷襄王进谗,大肆攻击屈原。D.……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攻讦诋毁屈原。
(5)(怀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A.(怀王)军事上受挫折,地盘被剥削,灭亡了他六个郡,自己做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B.(怀王)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割裂,丢掉了六个郡,自己死在异乡秦国,被天下人耻笑。C.(怀王)士兵被挫败,土地受剥夺,失掉了他的六个郡,自己做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D.(怀王)士兵被挫败,国土被割裂,失去了六个郡,自己死在异乡秦国,成为天下人的笑料。
六、学习反思
③如有离违,宜别图之()④多情自古伤离别()⑮为: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②竟为秦所灭()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人穷则反本()③靡不毕见()③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⑥屈平既绌()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⑦厚币委质事楚()⑧亡走赵,赵不内()⑨被发行吟泽畔()⑤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屈原列传》训练单
⑩乃令张仪详去秦()⑴齐与楚从亲()
⑵使于齐顾反()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⑪明年.. 古义:
今义: ⑫颜色.. 古义: 今义:
⑬形容.. 古义:
今义: ⑭从容..辞令 古义: 今义:
⑮设诡辩..于怀王 古义:
今义: ⑯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 今义:
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古今同义:
⑱奈何绝秦欢 古义: 今义:
⑲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词义。
⑪属:
①屈平属草稿未定()②亡国破家相随属()
③属余作文以记之()④名属教坊第一部()
⑤在骨髓,司命之所属()⑥有宁越……之属为之谋(⑦吾属今为之虏也()⑧神情与苏、黄不属()
⑨若属皆且为所虏()
⑫伐:
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②其后秦欲伐齐()
③口诛笔伐()④伐薪烧炭南山中()
⑤上兵伐谋,其次伐交()⑥此五霸之伐也()
⑬疏:
①王怒而疏屈平()②以疏为美,密则无态()③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④论积贮疏()⑤十三经注疏(⑭离: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约从离衡()
⑥闻秦王善为秦声()
⑦我为赵将()
⑧为刎颈之交()
⑯本: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本末倒置()
③今背本而趋末()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⑤本在冀州之南()
⑥己后典籍皆为板本()⑦今存其本不忍废()
⑧用芽者自从本说()
⑨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⑩臣本布衣()
⑰志:
①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③博闻强志()
④其志洁,其行廉()
⑤聊斋志异()
⑥项脊轩志()
⑱指:
①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指如削葱根()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④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⑤哙遂入……头发上指()⑥指通豫南()
⑲闻:
①博闻强志()
77)
②忽闻门外虫鸣()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⑥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⑦无何,宰以卓异闻()
⑶秦虎狼之国()⑷时秦昭王与楚婚()
⑸其后楚日以削()⑹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⑺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⑻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文言重点词语释义。(1)惠王患之()
(2)齐与楚从亲()..(3)楚诚能绝齐()
(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⑳留:
①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②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③先生可留意矣()
④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⑴迁:
①顷襄王怒而迁之()
②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⑤战、守、迁皆不及施()
⑵父:
① 渔父见而问之曰()
②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③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⑶弹:
① 新沐者必弹冠()
②莫辞更坐弹一曲()
③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
⑷害:
① 争宠而心害其能()
②邪曲之害公也()
③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4、分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该词的词义。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谗谄..之蔽明也(③邪曲..之害公也()④方正..之不容也(⑤明.道德之广崇()⑥蝉.蜕于浊秽(⑦泥.而不滓者也()⑧厚币委质事楚(⑨亡国破家相随属()⑩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⑴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⑵身客死于秦((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
(6)臣请往如.楚((7)奈何绝.秦欢()
(8)屈平既嫉.之((9)人君无.愚智()
(10)冀.幸君之一.悟((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6、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类型。
A()“离骚”者,犹离忧也。B()
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勒尚 ②以出号令
③遂绝齐
④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兵措地削,亡其六郡。⑤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⑥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⑦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⑧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⑩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⑴方正不容也 ⑵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⑶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 倒装句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②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③明道德之广崇()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⑤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⑥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⑦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⑧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⑨大破楚师于丹淅())⑩举贤以自佐()
⑴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 篇4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齐与楚从亲。8、厚币委质事楚。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一字多义:
A、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2、其后秦欲伐齐()。2、人穷则反本。( )
3、此五霸之伐也()。 3、今背本而趋末( )
4、坎坎伐檀兮()。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5、本在冀州之南( )
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C、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 ) D、志1、博闻强志( )
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2、其志洁,其行廉( )
3、约从离衡( )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E、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 )F疏:1、王怒而疏屈平()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3、有情人终成眷属( )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4、属予作文以记之( )4、<<论积贮疏>>()
5、举酒属客()5、仗义疏财()
G、约1、其文约,其辞微()H、见1、信而见疑()
2、决负约不偿城()2、靡不毕见()
3、怀王与诸将约曰()3、举类迩而见义远()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4、夫子有何见教()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三)、古今异义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2、颜色憔悴3、形容枯槁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6、而高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7、然终无可奈何
二、虚词
为: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竟为秦所灭()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以啮人,无御之者()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为其不可得而法()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7、闻秦王善为秦声()7、其后楚日以削()
8、我为赵将()8、传以示美人()
9、为刎颈之交()9、皆以美于徐公()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姜氏欲之,焉辟害()
4、今君乃亡赵走燕()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屈原列传读后感 篇5
在《屈原列传》中,他两次被流放,一次是因为怀王的愚蠢,不明是非;一次是因为子兰的谗言。最主要的是他——要改革,导致很多的达官贵族不满,但是屈原在为祖国积极培养人才。可是楚国的贵族政治,以日趋没落,楚怀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国的张仪以重金收买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造成一个全面的政治攻势。事后,屈原便找到楚怀王,要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但楚怀王的宠妃和大臣们百般阻挠,最后没听从屈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秦兵大举来袭,最终楚国灭了。屈原回首再回首,擦干了自己的眼泪,最后终于抱起岸边的一块记录楚国辉煌、中落的历史的江石投入了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呜呼。
在这个故事中,屈原有着很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面对国家的灭亡屈原并不是去取悦新的国王,而是毅然决然的抱着石头跳下汨罗江,谱写了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赞歌。而且,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理想,让自己不再有遗憾,这样任何的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的脚步,因为我们已经经受住了梦想的考验,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而且我们应该时刻清新自己的头脑,不让自己的头脑变得像黄河的水一样浑浊。
其实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应该学到的是人只有在经历困难的时候才会爆发自己的潜能,将自己的困难变成自己的垫脚石,让自己的人生中登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屈原列传读后感2屈原名平,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屈原一生中遭遇了两次大的挫折。
屈原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代表,主要原因是他很有才能和爱国情怀,在楚国遭受打击,但是他始终不背叛楚国。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每读到屈原,想到屈原,总有一种悲叹,一个真真的跋涉者,一个真真坚持自己理想与情操的人,它的结局竟是万般无奈的投江。
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人的意志无不在诠释着他对人生的理解,他对生命的看法。
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尚的人总是匆匆走过他短暂的一生,今天的人也许永远都理解不了古人。
读《屈原列传》的时候,吸引和震撼我的已不再是屈原那高尚的品质,而是感慨活在一个不被人了解的世界,那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哀。
从屈原坎坷的一生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关键是面对挫折时,应当拿出勇气和毅力迎接挑战,直面挫折,战胜自我,把每次挫折当作前进的踏脚石,最终走向成功的辉煌。
屈原列传读后感3太史公大作《屈原列传》,实为写己,仔细想来,竟有几分异端。
屈原是否为太史公杜撰之人,或为太史公杜撰其事。太史公说错几句话,惹皇帝不高兴,把生育权给剥夺了,而屈公也大相径庭,被别人说几句,怀王不高兴,一疏再疏。事实上,刘彻不喜欢司马迁,怀王也不喜欢屈原,而他们却以为上司不讨厌他。这就好比老师与学生,老师不敢当面整某学生的难堪,但若那人犯事,老师便会不失时机给他颜色,穿穿小鞋,而学生却好比摇尾巴的狗,主人碍于情面摸摸它,它就自认主人喜欢它。倘若刘彻真喜爱太史公,他会令他绝育吗?倘若怀王真器重屈原,会弄份几个月见不到一面的工作给他吗?你见过狗主人会因自己向狗不小心对自己大叫几声,就把它阉了吗?人情社会,别讲什么所谓王子犯法,与庶子同罪的废话。
我想,当时,太史公可能因为觉得自己不能把自己写进自己写的史书中,看见同命之人,尽可能写得完美些,就当是在写自己吧!万万没想到,后来,太史公因绝育,被首推为忍辱负重的“超”男人,屈原因自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首选,现在,伟大的中国人又把关于屈原的节日“奉送”给韩国人,不知多年后,屈原投的江会不会是汉江,此为后话。
情景回溯到屈原投江前,曾有渔甫劝他识时务,与时俱进,能随波就逐流吧!这不是嘲笑屈原吗?子兰、靳尚当权,屈原恨他们,相互作用,他们也讨厌屈原,屈原就是去给他们提鞋,还嫌他个头高呢!屈原只好说,世道黑暗,我要做高洁之人,我还是去喂鱼吧!这叫保洁呀?什么思想,就好比我现在要做个高洁的人,倘若忽然跳出个淫网站,我难道要在说大堆假大空后,便纵身撞向屏幕吗?
渔甫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中国平民观众,别人的事,只要不牵涉自己的利益,就无所谓,纵使那人采取何种非人的方式。屈原想投江,玩献身,他听完,竟不会拉住他或叫人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即便那人一时想不开,打着千万个自杀的幌子,你先拉住他,他总有想开之时,何必由着他呢?很多东西失去就意味着完结。
不过,屈原死了也好,我们每年都有包子、粽子吃,纵使我们不知这是在纪念谁。
屈原列传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屈原列传》是鲁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记念刘和珍君》《最后的常春藤叶》组成了“生命的赞歌”这一模块。司马迁通过记述屈原的一生,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基于此,我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判断、介宾后置、被动等句式。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传记,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使学生由读促悟,由读入境。
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积极的思考相结合,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法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关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圈点读书法”为主,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此外,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照一下五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
世间短暂的是生命,永恒的也是生命。那么正值青春妙龄的你们会怎样谱写自己的生命赞歌呢?相信你定会从吟唱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一代“爱国诗人”——屈原身上,收获很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屈原列传》
第二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本课含有较多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如:“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离”通罹难的“罹”, “齐与楚从亲”的“从”通“纵”,合纵的意思等。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词做状语。还有判断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被动句“为天下笑”等。
字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我请数位学生通过逐段朗读结合老师的讲解,梳理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疏通字词和句子后,我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提取圈点出关键词。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此外,对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现了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历来评价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我以两个问题为线索,请学生重点研读此段。(用多媒体出示题目)
问题一:屈原写《离骚》的原因。
问题二: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文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问题一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盖自生怨也”和“忧思而作离骚”,使学生能够体会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临困难时表现出的高洁品质。
问题二学生首先通过文本具体句子区分这三种写作方法,进而体会司马迁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议论中又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接着,我让学生重点研读文本4-11自然段,并出示讨论题:《屈原列传》是屈原的传记,为何却用7个自然段的大篇幅写怀王和其他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基本可以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写怀王的昏庸反衬屈原对楚国的重大作用和表现他的高洁品质,然后我在加以点拨。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实、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因此我的作业为:对本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归类,并做相关练习。
四、说板书设计
屈原列传
司马迁
(1)—(2)—(3)—(4—11)—(12)
任———疏——怨——黜——迁——自投汨罗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7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楚国王族的同姓。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志,同“记”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娴于辞令:擅长讲话。娴,熟悉。辞令,指外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言。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zhǔ)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修改走草稿,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属:写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chán)谄(chǎn)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ěr)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zhuó)淖(nào)污泥之中,蝉蜕(tuì)于浊(zhuó)秽(huì),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而不滓(zǐ)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诗经》中的国风,描写爱情而不xx,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切愤怒。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肯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惨怛:忧伤。盖:表推测性判断,大概。帝喾: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指:同“旨”。迩:近。“见”同“现”。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疏:离开。濯淖:污浊。蝉蜕:这里是摆脱的意思。获:玷污。滋:通“兹”,黑。皭然:洁白的样子。泥:动词,染黑。滓:污黑。
屈原既绌(chù)。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zòng)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yáng)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wū)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xī),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gài),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jìn)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绌:通“黜”,废,罢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职位。从:同“纵”。从亲,合纵相亲。当时楚、齐等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楚怀王曾为纵长。惠王:秦惠王,公元前年至年在位。张仪:魏人,主张“连横”,游说六国事奉秦国,为秦惠王所重。详:通“佯”。委:呈献。质:通“贽”,信物。商、於:秦地名。商,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於,在今河南内乡东。丹、淅:二水名。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州市西北,东南流入河南。淅水,发源于南卢氏县,南流而入丹水。屈匄::楚大将军。汉中:今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一带。蓝田:秦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邓:春秋时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邓州市一带。明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年)。靳尚:楚大夫。一说即上文的上官大夫。顾反:回来。反,通“返”。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mò)。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唐昧:楚将。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年),秦、齐、韩、魏攻楚,杀唐昧。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内:同“纳”。
长子顷襄(xiāng)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jiù)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juàn)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顷襄王:名熊横,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令尹: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虽放流:以下关于屈原流放的记叙,时间上有矛盾,文意也不连贯,可能有脱误。世:三十年为一世。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cuò)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xiè)不食,为我心恻(cè),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pàn),颜色憔悴,形容枯槁(gǎo)。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lǘ)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bū)其糟而啜(chuò)其醨(lí)?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mén)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hào)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huò)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易》:即《周易》,又称《易经》。这里引用的是《易经·井卦》的爻辞。渫:淘去泥污。这里以淘干净的水比喻贤人。被:通“披”。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哺(埠):吃,食。糟:酒渣。啜:喝。醨:薄酒。瑾、瑜:都是美玉。为: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洁的样子。温蠖:尘滓重积的样子。《怀沙》:在今本《楚辞》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为系屈原怀念长沙的诗。汨罗:江名,在湖南东北部,流经汨罗县入洞庭湖。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mì)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学,由于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辩》等作品传世。唐勒、景差:约与宋玉同时,都是当时的词赋家。“数十年”句:公元前年秦灭楚。贾生:即贾谊(公元前年前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长沙王:指吴差,汉朝开国功臣吴芮的玄孙。太傅:君王的辅助官员。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流入洞庭湖。书:指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fú)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屈原列传第3课时】推荐阅读: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07-08
屈原列传说课稿09-06
《屈原列传》的读后感07-03
高一语文复习学案三《屈原列传》08-20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12-19
《宋书·列传第六》阅读答案08-13
《明史列传第九十六》阅读答案10-05
《元史列传第十二》阅读答案12-06
《隋书·列传第六十六》阅读及译文11-21
《陈书列传第十七》阅读答案及译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