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科考研之路

2024-09-01

我的华科考研之路(精选2篇)

我的华科考研之路 篇1

我的华科情作文

与华科的缘分大抵要从十年前的那个夏天说起。那是朝阳与晨风起舞,月夜与夏虫密语的季节。夏夜,时常寻步于陨城中学的大道上,感受这里的静谧与安宁。路边的香樟,随风而曳,光影交错,像浮游于海中的鱼。满园的栀子花含苞待放,却已花香四溢,不久将至的闱试,总会像凉风不经意撩动你的心绪。不久,你也会像这些栀子花一样怒放吧?三年不长,却足以种下一个梦。披星为裘,戴月为灯,寻梦的孤酒,你且初尝。北方的北方,紫微星依旧闪亮,你凝步驻足,望向远方,依稀听到左右心房的呓语:

“毕业后想去哪所大学念书?”

“华中科技大学”

世事难料,本科四年与华科失之交臂,遗恨难免,然初心难忘,不承想与华科重逢已是数年之后。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收到学校的录取信,时已仲夏,心石既落,不由得数日欢喜。九月的江城,骄阳烈烈,露秋还在安歇,红棉路上的梧桐,抖落了春日里积攒的絮,便伸开手与夏日的风雨缠斗,与骄阳交手,未见倾颓。清晨,路过源湖,青荷吐芬,菱香清溢,若遇小雨助兴,便可以闻得一曲雨打青荷的新韵了。青年园曲径幽幽,偶遇困顿,来此小坐,亦可开怀。游走于南北通透的喻园,单车亦是常见,有去图书馆用功的新生,也有穿着清爽,去中操挥洒汗水的老生,还有即将毕业奔赴现世的毕业生。晚归,途经醉晚亭,时常能遇到学艺的`人,即兴一曲笛箫二重奏。江城的夏,酷热如烹,在这绿荫满覆的校园,你依然能感受一丝青春的凉。夏暑终去,凉秋自来。秋日的风霜给一园的梧桐换了新装,露出了虬髯的枝,俞显挺拔,路边的荷,其色亦由青入黄,由黄转残,想来残荷听雨,亦是风景。华科的景致,四时不同,夏秋自不必赘述,春有东九玉兰吐艳,冬有青园红梅映鼎。华科的景自不必说,然大学之大,是有大师之谓。先有查谦、朱九思先生之筹建,后有周济、樊明武先生之传承发展;杨叔子先生文理兼修,工学著作等身,且有诗词文章传世,吾辈之楷模;根叔一身正气,急学生之难,解学生之惑,开民主之先河,且毕业演说传颂至今,吾辈之幸,华科之福。另有张培刚先生奠基经管,裘法祖先生坐镇同济,众人拾柴,薪火相传。诸贤高瞻远瞩,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才有今日之华科。吾辈深受沐浴清化之恩,当思大学独立之精神,谨记“明德厚学、求是创新”之校训,不忘师恩,不辱师门。

学业既毕,与青涩作别。青春是一场场告别,告别象牙塔,走进现世城,勇挑身前担,莫计身后名;告别童稚与无邪,直面成长的阵痛,与昨日话别,与明日相约。今我已踏出校门负志远行,恩师教诲依然响彻耳旁,西二十门前的夫子像,时时在目,似在授业:光阴不复,需自求其道。我也时常想起在华科求学的那段时光,华科的美景,还有深深刻在我骨子里的那一缕华科魂。

★ 科比座右铭

★ 地科杯范文

★ 信息科工作总结

★ 行政科年度工作总结

★ 科比读后感

★ 科护士长工作总结

★ 化学科教学计划

★ 科比名言录

★ 医务科年终工作总结

★ 安全科会议纪要

我的华科印象 篇2

与华中科技大学相识在炎炎酷夏。偶然的机会来到华科,跨过光谷门前的马路,已然大汗淋漓。从喧嚣的闹市一头扎进华科,世界似乎在那一刻顿时改变,清凉袭来,绿荫袭来,满眼的参天大树袭来,遍地的古桐松柏香樟灌木袭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有幸成为华科的一员,当我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我的大学和理想,当我见证了我周围老师同学的埋头奋进,当我现在在电脑前思考有关华科的点点滴滴,不由再一次发自内心地为这所年轻的学校、这所不断奋斗的学校、这所长手工科却人文底蕴十足的学校、这所风光秀丽大气磅礴的学校而鼓掌。

印象一:诞生在森林里的重大发明

清廷成立的大学堂里没有她的名字,五四运动没有她的学生,没有见证新中国成立的盛典,没有长得足够历史学家追溯的历史……但她却首批被列入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众多的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博士点,诞生了朱九思、杨叔子、周济等大家,年轻的华科用短暂的历史续写着她的成绩。

漫步在华科校园,你经常会有惊讶的发现,在这个绿化率达90%以上,被称为“森林中的学校”,在葱茏的树冠后面,一座不起眼的四方小楼,也许就矗立着某学科的重点实验室,也许就隐藏着蜚声学界的大师,也许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发明与发现,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学术圣殿只走过短短的53个春秋。

印象二:把“早”刻心间的学习风气

如果你把考取大学当成对高考的解脫。请你别来这里;如果你把大学想成风花雪月享乐场所,请别来这里;如果你准备碌碌而为平庸度过大学,请别来这里;如果你心浮气躁耐不住学习的寂寞,请别采这里。华科学风浓郁,人人奋进。这是我在华科最大的体会。

天刚放亮,清新的喻家山下、幽静的青年园中、波光嶙峋的眼镜湖畔、诗情画意的醉晚亭里、整洁的西12教学楼旁、图书馆、草地上、宿舍里,无不是晨读的人们。鲁迅读书把“早”字刻在书桌上,而华科人却把“早”牢牢记在心间。夜半时分,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似已结束,却仍有人间或从路上走过,渐行渐远,灯光下时长时短的影子消失在夜色里。实验室门前仍停有部分师生的车,窗口依稀飘出微黄的灯光——华科人仍在伏案工作。站在华科的十字路口,车来车往,人们行色匆匆,似乎都不愿把时间无谓地浪费在路上,正紧张地从一个目的地向另一个目的地进发。

印象三:“泡菜坛子”似的人文教育

在很多人印象里,华科以工科和医学最为著名,而事实上,华科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样如火如荼。每周一场高质量的人文素质教育讲座,每位学生都要进行语文测试,每人要诵读经典名篇,这是华科一大特色,也是华科坚持数年的传统。长此不懈,如今人文素质讲座开展已逾1200多期,杨振宁、余秋雨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大师、大家们站在华科讲堂上传道授业。如今,已有一批又一批学子在理性的引导下探索科学,而在知性的感染下体味人生。

著名哲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涂又光先生说,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人文修养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灵魂。他说人文教育就好像是做泡菜。泡菜的制作过程是萝卜把自己的水分挤出来,外面的卤水要进到萝卜里去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这样,形成的人文教育就是一个很生动的、双方互相交换自己的成分的过程,这样的人文教育才是自然形成的,真正成为受教育者本身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喻可谓通俗易懂,形象贴切。

印象四:上水风景如花啊

华科处在武汉之郊,东湖之滨,校域辽阔,郊而不偏,静而不僻,是学习极佳之地,其山水尤其让人流连。校内坐落有美丽的喻家山,此山不假修饰,任怪石嶙峋,任树木葱葱,顺其自然,而正因为此,便更多了几分山之野趣。周末假日携好友几名,于山中小榭,坐而论道,蔚为幸事。学校后山濒临东湖,风光旖旎,校内有多个人工湖,造型别致,风格各异,尤以青年园和眼镜湖为最。每年夏季,荷叶摇摆,荷花怒放,壮观之至。每年欢送毕业同仁,在醉晚亭张灯结彩,深情的歌声从湖中传来,灯光闪烁,照亮了整个湖面,诉说着对即将离开的学子的祝福!最让人难忘的是学校的名人园,整个建筑为圆形,上面书写了国内外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诸位人物,却于园中间断开,意为华科人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把名人园的空位补上,做时代有用之人,其意境悠长,耐人寻味!

上一篇:年度行政执法责任制自评小结下一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