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共12篇)
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 篇1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进一步体会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2.、经历探究将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化成(xm)2n(n0)形式的过程,进一步理解配方法的意义
3、在用配方法解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x+h)= k(k≥0)形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什么是配方法?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完全平方式?
我们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的助手:
如果x=a,那么x=
2222a.x就是a的平方根222式子a±2ab+b叫完全平方式,且a±2ab+b =(a±b)
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6x-16=0;(2)x+3x-2=0;
3、请你思考方程x-
二、探究学习:
1.尝试:
问题1:如何用配方法解方程2x-5x+2=0呢?
2222 52x+1=0与方程2x-5x+2=0有什么关系?
2解:两边都除以2,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数化为
1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移项
配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方
开方,得_____________开方
∴x1=______,x2=______定根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与探索(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议程,我们可以
先将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再利用配方法求解)
问题2:如何解方程-3x+4x+1=0?
分析:对于二次项系数是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时,为了便于配方,可把二
次项系数化为1,再求解
解:
2.概括总结.
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求解时要做什么?
首先要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系数化为一,移项,配方,开方,求解,定根
3概念巩固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配方错误的是()
A.x+2x-99=0化为(x+1)=100B.t-7t-4=0化为(t-27265)= 2
42210222C.x+8x+9=0化为(x+4)=25D.3x-4x-2=0化为(x-)= 39222
4.典型例题:
解下列方程
(1)4x-12x-1=0(2)2x-4x+5=0(3)3-7x=-2x
222
说明: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x+h)=k的形式后,如果k是非负数,即k≥0,那么就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解;如果k<0,那么方程就没有实数解。
5.探究:
一个小球竖直上抛的过程中,它离上抛点的距离h(m)与抛出后小球运动的时间t(s)2有如下关系:
h=24t-5t2
经过多少时间后,小球在上抛点的距离是16m
6.巩固练习:
练习1解下列方程
(1)2x2-8x+1=0(2)122
2x+2x-1=0(3)2x+3x=0
(4)3x2-1=6x(5)-2x2+19x=20(6)-2x2-x-1=0
配方法拓展运用
练习2用配方法求2x2-7x+2的最小值
练习3用配方法证明-10x2+7x-4的值恒小于0
三、归纳总结:
运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自己写出)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课后作业】班级姓名学号
1、填空:
(1)x-21222x+=(x-),(2)2x-3x+=2(x-).32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x-5x-8=0的步骤中第一步是。
3用配方法将方程2x2x1变形为(xh)2k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4、用配方法解方程2x-4x+3=0,配方正确的是()
A.2x-4x+4=3+4B.2x-4x+4=-3+
4C.x-2x+1=2222332+1D.x-2x+1=-+1 225、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2(1)2t7t40;(2)3x16x(3)0.1x0.2x10(4)6x-4x+1=0 22
26.不论x取何值,xx21的值()
A.大于等于333B.小于等于C.有最小值D.恒大于零 44
427.用配方法说明:无论x取何值,代数式2x-x-3的值恒小于08、一小球以15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m)与时间t(s)满足关系:h=15t-5t.小球何时能达到10 m高?
9.用配方法分解因式x4
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 篇2
一、“导学案”中“四基”的导学策略
初中数学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 将原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目标”, 四基目标不仅强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同时强调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探究和数学发现当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导学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根据落实四基目标的要求, 针对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学案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 导学案设计要以旧知引出新知, 落实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知识是一个体系, 教学知识不是凭空出现的, 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 在落实基础知识时, 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知识, 有效地处理教材,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设计数学问题, 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 获得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有效体验, 跳一跳发现新知, 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 在上《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内容时, 在导出新知一块, 我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下面的几个问题: (1) 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并进行求解。 (2) 同桌互动分析, 什么是“一元”, “元”是指什么?什么是“二次”, “次”又是指什么? (3) 根据自己的理解, 尝试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并根据自己所给这个方程, 归纳“一元”与“二次”的含义, 并指出相应的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项, 并思考二次项的系数要满足什么条件。在本课内容中, 要求掌握的认知目标是能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并能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我在学案中根据前后知识间的联系,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既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 让学生通过旧知的回顾, 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的学案, 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也实现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 导学案设计要以教材为本, 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
数学基本技能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是教学中要达成的一项基本目标。导学案在设计过程中, 要根据教材的基本知识设计问题, 作为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载体,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导学案, 能有效克服传统课堂中学生看看懂、做做又不会的状况。
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我在导学案中, 列出一个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后, 让学生根据教材例题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 探究方程式的解法: (1) 要解上述方程, 你可以有几种解题方法, 请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 (2) 请比较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题法, 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和公式法, 各有什么特点?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方法, 基本的方法是什么方法?通过让学生对不同解题方法的探究, 不仅能锻炼学生各种解题方法, 提高解题的技能,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想和创新意识。
(三) 以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落实基本思想的培养
通过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 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 构建知识体系, 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知识的迁移, 扩大知识的容量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获得途径应该是“操作——领悟———应用”, 教师要通过导学案, 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 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操作过程中, 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 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例如, 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中, 设计题目:6x2-x-12=0, 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指出其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并能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在这一解题过程中, 就包含着转化的方法,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能够解决的问题, 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样的数学思想, 不是通过教师口述能让学生掌握的, 在导学案中, 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问题, 让学生在探究基础知识的过程中, 领悟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自觉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四) 通过导学案增加学生的活动, 实现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通过活动, 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导学案的设计要提高可操作性, 以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 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 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的导学案中, 为了让学生领会方程的几种常用解题方法, 我根据教材设计例题, 并以例题示范解题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然后再辅以几道相似的练习, 可以是对例题的简单模仿, 也可以使用对例题的变式进行训练,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巩固例题中的解法。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从对例题的模仿以及辅助练习中, 将教材的解题方法积累为自己的知识经验, 并在练习中进行反思, 实现思维的发展。
二、“导学案”的简约化设计
导学案在落实“四基”教学目标时, 还要注意简约化的要求。所谓简约化, 并不意味着是降低难度的简单, 以导学案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学习的载体, 在设计上要注意突出教学的重点, 围绕四基目标的落实, 创设有利于学生落实知识, 提高能力的活动, 为学生学习新知、构建新知搭建有效的平台。
(一) 导学案的形式要简洁化
教师在给学生设计的导学案上, 不要太过花俏, 把学生搞得云里雾里的。要使用简洁的形式, 精炼的语言, 整齐的版面和节约的纸张, 使学生便于理解。简洁化的导学案要立足于教学的重点, 为落实新知构建有效的探究活动, 体现活动的目的性。导学案在练习的设计上要防止低效、乏味的练习, 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这样, 通过简洁的导学案形式实现学习的高效化。
(二) 导学案的内容要精炼化
导学案不能搞题海战术, 堆砌练习题, 盲目增加学生的负担, 使学生疲于应付。教师要从服务于教学内容出发, 分析学生的特点, 提高练习设计的质量, 要体现以少胜多, 一题多练, 触类旁通的原则。
例如,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课内容时, 我就以一张16K的打印纸, 其中包括知识准备、新知探究、例题演示、知识梳理和能力提升几个环节, 围绕教学重点, 设计简单清晰的导学案, 在能力应用提升环节, 设计两个层次性的问题: (1) 已知矩形水箱的一个侧面中, 长比宽多1米, 这个面的面积是12平方米, 求这个水箱的长与宽。 (2) 若x=1是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 求代数式2012 (a+b+c) 的值。通过这样的两个问题, 让学生既巩固所学新知, 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一题多练, 提高练习的效率。
(三) 导学案的问题不能过多
问题是引起学生思考的“导火线”, 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始。导学案就是要通过问题的设置, 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然而, 过多的问题即不利于集中精力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迷失方向, 又容易让学生患上问题恐惧症, 降低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例如, 《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设计学案中, 我设计了由旧知探究新知的3个前后联系的问题, 让学生从旧知中迁移出新知;又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这一环节中, 根据例题, 设计一个问题,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 体会解题的方法, 实现一题多解, 一练多能。再比如, 在巩固练习阶段, 设计如上所述的两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 篇3
[关键词]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 新授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69
导学案承载着导学的内容,指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框定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即学习目标、重难点、导学内容、教材重组安排、训练题组等。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新授课内容联系以往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可删可减,可前可后;以突破重点、克服难点为目标,创设具有一定阶梯难度的系列训练题组,帮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下面笔者就导学案在九年级化学新授课中的应用做一些分析探讨。
一、导学案要突出导学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而是教会学生怎么去学,即由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在导学案中,一般都有“课前导学”这一内容,目的是为了指导和帮助学生预习,对新课内容达到初步认识和掌握的程度,因而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将导学案提前一天发放给学生。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不宜太难,目的是引导学生预习,解决预习中遇到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中,针对“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中设置一系列问题以扫除学生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设置的问题有: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采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两种途径的化学反应过程(文字表达式)_______。
(2)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中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中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这两种方法共同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
(3)阅读教材,对气体收集装置和收集方法进行自我归类总结。
二、导学案要具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编写导学案时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从易到难,梯度平缓,逐步深入,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触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进行化学式的书写学习时,先让学生听写几个化学式:①氯化钠;②硫酸;③氧化铁;④三氧化硫。随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要正确书写化学式,既要注意书写顺序,还应注意什么?此时学生还未学到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会习惯性地运用之前的知识来回答:①NaCl;②H2SO4;③FeO或Fe3O4;④SO3。笔者认为,在处理新旧知识的联系时可以设下“陷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新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不断地在原有知识体系中建构新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导学案要具有探究性
导学案不仅仅是帮助学生预习,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不断的成功体验刺激是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源泉。优等生之所以学习成绩比较突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能在学习中获得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建立在不断地攻克学习难关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成就感,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最为重要的动机。因而在导学案中,教师既要设置小梯度的问题,也要对于那些抽象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想方设法通过提示语、前铺垫、示例、重点诠释、图解等形式,帮助学生扫清障碍,目的是在预习阶段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避免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怎样改进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以达到连续产生氢气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学生深入探索,开阔学生的思维。
四、导学案要具有启发性
在编制导学案时,既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中对新授课的层次要求,是“理解”还是“掌握”“了解”等,还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便使创设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九年级化学教材每个章节都是以概念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因而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其属性显得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或理解不够全面,难以准确把握其内涵。在导学案中,如果单纯地以文字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简单水平上的理解。可以在导学案中对此类概念通过实验介绍或举例比较、生活现象描述等方式多维度展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顿悟。
五、导学案要体现系统性
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要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为出发点,注重相关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以及迁移和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深化和拓展新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脉络进行及时理清,并及时概括与总结相关知识,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认知,提高教学效率。
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 篇4
教学设计
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第一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21.认识形如x=a(a≥0)类型的方程,并会用直接开平方法或因式分解法求解; 2.培养学生准确而简洁的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性目标
1.使学生体会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2.在学生自主实践中感悟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多样性,从而初步认识一些特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思路.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两边同时开平方或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往往由未知(新知识)向已知(旧知识)转化的思想,这是研究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以及用因式分解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 解下列方程,并说明你所用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2(1)x=4;(2)x-1=0.
二、探究归纳
2概括(1)x=4,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4,这个数x叫做4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根据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这个数x为±2,所以x=±2.
我们知道,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的实质是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
22(2)x-1=0,如果把它化为x=1,由直接开平方法,得x=±1.
2对于x-1=0,将左边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后再解这个方程,(x+1)(x-1)=0,必有x+1=0或x-1=0,从而得,x1=-1,x2=1.
这种通过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通常用x1、x2来表示未知数为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解.
思考(1)能够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来求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特征?
2(2)x=4能否用因式分解法来解?要用因式分解法解,首先应将它化成什么形式?
2能够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来求解的一元二次方程形如x=a(a≥0);用因式分解法来解时,首先应将它化成一般形式.
三、实践应用
2例1 试用两种方法解方程:x-900=0.
学生分组分别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这个方程. 并指出x=±30,或x1=30,x2=-30都可以作为方程的解.
22例2 解方程:(1)x-2=0;(2)16x-25=0.
教学资料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
教学设计
分析 对于缺少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c=0(a≠0),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比较简便.
2解(1)移项,得 x=2,直接开平方,得 x=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2)移项,得16x=25,方程的两边都除以16,得x直接开平方,得x2
222.2,x22.25,165,45. 4原方程的解是x1,x254思考 本题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应如何解?
22例3 解方程(1)3x+2x=0;(2)x=3x.
分析 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可把左边因式分解再求解,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解(1)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3 x+2)=0,所以 x=0,或3 x+2=0.
原方程的解是x10,x22
2.3(2)原方程化为x-3x=0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x-3)=0,所以 x=0,或x-3=0 原方程的解是x1=0,x2=3.注意 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方程左边因式分解;
(3)至少一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例4 解方程3(x-2)-x(x-2)=0.
分析 这个方程的左边能否因式分解?有没有必要去掉括号化成一般形式? 解 原方程可变形为(x-2)(3-x)=0. 所以x-2=0或3-x=0. 原方程的解是x1=2,x2=3.
四、交流反思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便可用直接2开平方法来解.如ax=c(a、c为常数,a≠0,c≥0).
2.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同时直接开平方法也为其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两边开平方实际上是实现方程由二次转化为一次,实现了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由高次向低次的转化,是高次方程解法的一种根本途径.
3.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也可能有两个相同的实数解,也可能无实22数解.如方程x=-3,就没有实数解;x=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是x1=x2=0.
教学资料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
教学设计
4.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要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再运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求解;但有时不一定要化成一般形式(如例4).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方程的结构特点,进行灵活适当的变换,择其简捷的方法,达到又快又准地求出方程解的目的.
五、检测反馈 1.解下列方程:
22(1)x=169;(2)45-x=0;
22(3)12y-25=0;(4)x-2x=0;
2(5)(t-2)(t+1)=0;(6)(x+1)-5 x=0.
22.小明在解方程x=3x时,将方程两边同除以x,得x=3,这样做法对吗?为什么? 3.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12x80;(2)3x24x; 2
22(3)x(x-1)+3(x-1)=0;(4)(3x-1)-x=0.
六、布置作业
习题22.2的第1题.教学资料
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 篇5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字命题的证明以及书写要求。
2、理解证明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自学教材P45-P47,完成以下习题:
1、从一个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讲道理(推理),得出它的结论成立,从而判断该命题为真这个过程叫。
2、文字命题的证明方法和步骤:
3、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 ∵AB∥CD∴∠ABC+∠C=180°B∵∠1=∠2∴AD∥BC
C ∵AD∥BC∴∠3=∠4 D∵∠A+∠ADC=180°∴AB∥CD
二、合作探究:
如图,已知AD∥BC,∠A=∠C.求证:AB∥CD.(用多种方法)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A组题
1、如图,a∥b,∠2=130°,则∠1=
2、已知直线AB∥CD,∠C=125°,∠A=45°,那么 ∠E=
3、根据上图完成下列推理:
(1)∵∠1=∠A(已知)∴AD∥BC()
(2)∵∠3=∠4(已知)∴AB∥CD()
(3)∵∠5=∠2(已知)∴AD∥BC()
(4)∵∠C+∠ADC=180°(已知)
∴AD∥BC()
B组题
4、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基本思路。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3、学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处理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难点:。【学法指导】
(一)定向回顾
(二)定向学习
1、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根的判别式为△=b-4ac, ①△>0时,方程有 ; ②△=0时,方程有 ; 由①、②可知当△≥0时,方程有。③△<0时,方程。
2、在方程①2x+1=0 ②y+x=1 ③x+1=0 ④
222
21x2=1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x23、已知x=1是方程x-2mx+1=0的一个解,m=。
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1)x+5x+m-3m+2=0的常数项为0,则m=。
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mx+m-2=0的根的情况是。
6、写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使每个方程都有一根为0,且二次项系数为
1、。
7、解方程5(x-2)=2(x-2)最适当的方法是。
22228、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①(2-3x)(x+4)=(3x-2)(1-5x)
②49(x-3)=16(x+6)22
③x-4x-12=0
④(x-5)(x+7)=1
9、已知二次三项式5x+bx+c可分解因式为5(x-3)(x+1)试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5x+bx+c=0的两根。
2(三)定向检测
1、若关于x的方程(a-5)x-4x-1=0有实数根,则a满足()A、a≥1 B、a>1且a≠5 C、a≥1且a≠5 D、a≠5
2、方程2x(5x-4)=0的解是()A、2,245 B、0,54414C、0,D、,52523、若一元二次方程ax+bx+c=0中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则方程必有一根是()A、0 B、-1 C、1 D、±1
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mx+(m-2)=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无法确定
5、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x+mx+n=0的一个根,则m+2mn+n=0的值是()A、1 B、-1 C、±1 D、0
6、关于x的方程(k-4)x+3x+1=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25且k≠4 42525C、k> D、k≤且k≠4 44A、k≠4 B、k<
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k+2)x+27=0 A、K=6
B、K=-20 C、K=16或K=-20
D、K=-16或K=20
8、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中a与c异号,则下列对方程根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C、没有实根 D、无法确定根的情况
(四)定向提升
225、设a、b、c是△ABC的三边长,关于x的方程x+2bx+2c-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
2根方程3cx+2b = 2a的根为0。(1)求证△ABC是等边三解形。
(2)若a、b为方程x+mx-3m=0的两根求m的值。
(四)归纳总结
(五)定向反思(内容、方法、收获、困惑、建议)
语文导学案(九年级必修) 篇7
语文导学案年级:九年级
课题:曹刿论战 总课时: 课型:预+展 月日
主备人:高占军 学生姓名: 督查人
学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古今异义词、重点句子。
能力目标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法
指导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古人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地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地把它们默写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要弄错。
知识
储备 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环节预设:
导入2自读10对子组听读10展读20巩固3
一、背景介绍: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刿()鄙()孚()间()
循()靡()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子组订正读。
4需要注意的停顿: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个性化
设计
盘
点
收
获
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 篇8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一、了解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二、了解诗词的一般常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掌握下列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输( ) 稍逊( )成吉思汗( )今朝( )
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 ) 顿失tāotāo( )
江山多jiāo( ) 一代天jiāo( )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人物。()
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指的是文学才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四、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1.诗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背诵比赛
五、赏析诗歌内容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词的前三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统领到哪一句?
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4、“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5、阅读下阕,思考“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6、“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7、“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8、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9、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检测延伸:
1、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2、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线词意思。
惟余莽莽()稍逊风骚风流人物( )
大河上下()原驰腊象()分外妖娆()
三、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导学案 篇9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
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 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
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自主学习:
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内容---------------------
意义————————————————————————————————————————————————————————————————————————。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
建立:622年,----------离开麦加,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精讲点拨:
1、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A.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
B.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
经济得到发展。
C.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达标检测:
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B2世纪C5世纪D7世纪
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B孝德C 裕仁D 德仁
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 出走麦地那B 确定伊斯兰教历
C 征服麦加D 穆罕默德病逝
4、完成第26页“练一练”: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5、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6页各题
6、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
7、阅读下列材料:
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试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在改革的过程中,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士大夫发挥了重要作用。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日本留学生,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1.C 2.B3C4C5见图册6A
7(1)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2)见课本(3)原因: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本大批留学生回国后,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从而产生改革变法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史实: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等。(4)提示: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回国后,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拓展提升: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课外作业:
必做题:课本上的动脑筋.练一练.选做题:回忆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完成活动与探究。
知识梳理: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古代日本
1、五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
3、七世纪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阿拉伯国家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 篇10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正、反比例的意义
1举例两个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
(在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活动二:通过多种方式来描述成正比例的关系
1完成书83页2题
(1)书中通过哪几种方法来描述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表格中的2时的路程是200千米,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怎样用关系式表示?
(3)每增加1时,路程的变化在表格中如何看出?在图中如何看出?
(4)路程和时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2举出生活中或数学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
活动三找出实际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量
1书85页3题
(1)看图填表
(2)从图中可以看出谁是变化的量?
答
(1) (3)你能从图中看出这两个变化的量有什么关系吗?在组内说一说你的方法
答
2书85页4题
(1)在书上完成4题的1、2题
(2)列车运行2分半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先独立完成吗,然后在组内交流
列式解答
3书86页5题
写在书上,并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二检测与反馈
1书84页1题
(1)()比例,理由
关键点
(2)()比例,理由
易错点
(3)()比例,理由
2(1)()比例,理由
关键点
(2)()比例,理由
易错点
(3)()比例,理由
(4)()比例,理由
易错点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能找出生活中成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①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复习,并收集相关信息,课上展示。
②以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反思,然后组织汇报。
③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
教材创设了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表格、图、关系式、自然语言等方式来描述这一关系,使学生体会刻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多种形式,并促使学生在几种方式之间进行转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再举出一些实际问题或鼓励学生提供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多种方式表示的过程;教师应通过语言、板书等形式将几种方式进行对应。
举出生活中数学中一量虽另一量变化的例子。将学生的视野由正比例、反比例拓展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也体现了教材的特点,学生只要举出例子就行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说清楚谁随谁变化,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表格、兔等大致的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检测与反馈
教学反思:
课题:探索规律复习课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体会数在图形中的变化规律
1书87页1题
(1)把乘法表填完整写在书上
(2)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同学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规律多。用简单的语言总结你的方法。
2找一找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在小组内说一说。
活动二利用找出的规律解决问题
1完成书88页3题
(1)你发现气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答
(2)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列式解答
(3)第27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列式解答
2完成书89页4题
1书89页4题
(1)绿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答
(1) 再找出一组满足(1)题要求的数
(2)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关系。答
新课标第一网
二检测与反馈
1书88页1、2题。独立完成在书上,点名质疑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尽可能多地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尝试用语言、表格、图、关系式或其中的几种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学生可能会发现:
(1)横着看,每一行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2)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3)找出积相等的数,这些数所对应的两个数成反比例关系。学生可能发现其他规律,只要合理都应鼓励。
三检测与反馈
九年级科学3.6电能导学案1 篇11
导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单相电能表的用途、技术指标以及读数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电功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理解电功公式的意义;
3.能初步运用电功公式计算有关问题;
4.进一步体会做功与能量转化的联系。
二、预习交流:
1.说出你家里一些用电器的名称及能量转换情况。
2.谈谈你对电能表的了解。
3.你准备怎样设计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实验?说出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电路等。
三、互动突破:
活动一:认识电能表
单相电能表技术参数中“220V”表示电能表适用的是220V,2.5A表示,10A
。1920r/(kW·h)表示用电1
kWh,电能表转盘转动
。还有一种电子式单相电能表,其一个重要参数是3200imp/(kW·h)表示用电1
kW·h,电能表耗电指示灯闪烁。
活动二:单位换算
1度=
kW·h=
J
9×103
J=
kW·h=
度
活动三:认识电功
1.手推电动玩具车,谁在做功?
2.闭合开关,谁又在对电动玩具车做功呢?
3.电流做功的过程,伴随着
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所做的功叫做。
四、总结提升:
五、当堂训练:
1.工作人员来李明家收电费,他观察到李明家电能表的情况如图所示.然后从记录本上查出上月电能表的示数是811.6
kW·h.若按0.5元/kWh计费,李明家本月应缴电费__
____元。
2.如图该电能表记录了小明家柜式空调1h消耗的2.2kw·h电能,则它的转盘转了
转,1h前电能表的示数是
kW·h,柜式空调工作时流过它的电流是
A。
3.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
转化为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多少,电流在给蓄电池充电做功的过程中,若消耗了2000J的电能,则
能将增加
J,电流就做了
J的功。
4.手电筒小灯泡的电阻为10Ω,把它接到3V电源上,10min内电流所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5.有两个电阻,R1=4欧,R2=6欧,先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各个电阻所做的功和整个电路的总电功,再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每个电阻所做的功和整个并联电路的总功。
课后作业
一、课后巩固
1.小强家本月月初电能表的显示数字为03527,电费收据显示的用电量为25.6
kW·h,则月末电能表的显示数字应为
。若1
kW·h电为0.5元,则小强家应付电费
元?
2.一用电器连接在电路中,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在6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23760焦,则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
伏。
3.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和电功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4.当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时,我们就说电流做了
。如果电流通过电动机做了100J的功,表示有100J的电能转化为
J的能和内能。
5.把两只灯泡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已知L1的电阻是L2电阻的3倍,则它们在相同时间里,两灯电功之比W1∶W2=,若把两灯并联接在电源上,则它们在相同时间内,两灯电功之比W1∶W2=。
6.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度”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A.电功
B.电压
C.电流
D.电阻
7.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小华想验证他家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的转数是否准确,于是,将标有“220V
3A”的用电器单独接入电路中,当该用电器正常工作5min后,电能表的转盘正好转了110r,则该电能表每千瓦时的实际转数应是()
A.2400r
B.2000r
C.1500r
D.1200r
8.小芳家里的电能表标有“6400imp/(kWh)”的字样,则该电能表耗电指示灯100
s内闪烁了220次,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如果此时电路中只有取暖器单独工作,则流过该取暖器的电流是________A。
9.一个阻值为10欧的电阻接在电压为5V的电源上,它通电3分钟电流做的功是多少?
10.一个家用电能表的盘面上标有“3000
r/kW·h”字样,若某个电热水器单独使用时,电表转盘在300s内转了210转,则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是多少?这个热水器放出的热量能使多少质量的水温度升高10℃?
[
假设没有能量损失,已知:c水=
4.2×103J/(kg·℃)]
二、习题课课前预习:
1.认识电能表:
(1)“220V”表示
(2)
“10(40)A”中10A表示
40A表示
(3)“50HZ”表示
(4)“2500R/KW·h”表示
电子式单相电能表标有6400imp/kwh表示
(5)电能表的示数由
位整数和
位小数组成。电能的计量单位是,符号为,俗称,1
KW·h=
J。
2.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____能转化为_____
能;电流通过电灯做功,__
能转化为_____
能;电流通过电炉做功,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总之,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___
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的过程。
3.电功计算公式是W=____
。其变形公式:、。
(注意后面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电能全转化成内能或光能的电路。)
4.说出探究影响电功因素研究方法是: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导学案 篇12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姓名:自我评价效果:
【学习目标】 ⑴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⑵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预习效果自测】⑴水变成水蒸气,块状胆矾被研碎后都是的变化,(填“有”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变化。
⑵石灰石和新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向蓝色的胆矾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会产生色沉淀。这些变化(填“有”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变化,又称。
⑶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常表现为、、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变现为、、等,但是这些现象(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⑷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性质,如。
【课时达标】1.葡萄酒的酒度低、营养高,饮量适度有益健康。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B.捣碎葡萄C.葡萄发酵成酒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
3.(益阳)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
A.水沸腾B.瓷碗破碎C.石蜡熔化D.动植物呼吸
4.2013年4月,上海某大学一名研究生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相关涉案人受到法律严惩。二甲基亚硝基代胺是一种剧毒化学品,下列对该剧毒品认识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浅黄色油状液体,易溶于水B.有剧毒性
C.遇明火可以燃烧D.受热分解易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5.(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冷冻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6.2013年11月,圆通公司“夺命快递”由湖北武汉山发往山东潍坊,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露。现收集到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
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②沸点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④易燃,要远离火源;⑤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⑥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起始原料等。
⑴请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其用途有(填序号)。
⑵按照我国国家邮政局规定氟乙酸甲酯等这类物品不得邮递,试通过阅读上述资料,分析其原因为(至少有一点)。
【九年级数学《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导学案】推荐阅读: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全08-26
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10-02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10-01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11-17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10-25
九年级上册数学《计划格式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09-14
小学中年级数学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07-23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05-21
九年级英语免费导学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