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送文化礼仪知识

2024-10-23

迎送文化礼仪知识(精选4篇)

迎送文化礼仪知识 篇1

迎送礼仪

一、确定迎送规格

对来宾的迎送规格各国做法不尽一致。确定迎送规格,主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访问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综合平衡。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国家体制不同,当事人年高不便出面,临时身体不适或不在当地等等),不可能完全对等。遇此情况,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面。总之,主人身份总要与客人相差不大,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论作何种处理,应从礼貌出发,向对方作出解释。其他迎送人员不宜过多。也有从发展两国关系或当前政治需要出发,破格接待,安排较大的迎送场面。然而,为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非有特殊需要,一般都按常规办理。

二、掌握抵达和离开的时间

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飞机(火车、船舶)抵离时间,及早通知全体迎送人员和有关单位。如有变化,应及时周知。由于天气变化等等意外原因,飞机、火车、船舶都可能不准时。一般大城市,机场离市区又较远,因此,既要顺利地接送客人,又不过多耽误迎送人员的时间,就要准确掌握抵离时间。

迎接人员应在飞机(火车、船舶)抵达之前到达机场(车站、码头)。送行则应在客人登机之前抵达(离去时如有欢送仪式,则应在仪式开始之前到达)。如客人乘坐班机离开,应通知其按航空公司规定时间抵达机场办理有关手续(身份高的客人,可由接待人员提前前往代办手续)。

三、献 花

如安排献花,须用鲜花,并注意保持花束整洁、鲜艳,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花朵。有的国家习惯送花环,或者送一、二枝名贵的兰花、玫瑰花等。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有的国家由女主人向女宾献花。

注意事项

提前了解要接谁,对方联系方式。并确认好车次、航班及到达时间,提前告知对方谁接及联系电话,提前10分钟到达现场。

同时,出发前确保手机电量足够,或干脆准备上充电宝。阴雨天气还应备上雨具。

炎热或寒冷的天气,提前调好车内的温度、准备好饮品。天热时,最好能准备饮用水、湿纸巾或面巾纸供客人使用。

到达之后,到了车次或航班到达时间,再给对方发短信或微信告知已在什么位置等候;互不认识,又没有接站牌时,可以再告知衣服的颜色等易辨认的特征。

见面后主动握手问候:“一路辛苦了”“欢迎您到来”。双方不认识的,先自我介绍,说出单位名称、自己是谁,再问候。可以帮忙提拿客人的大件行李,主动为客人开关车门。

上车时,打开车门请客人先上,并用手示意。有专门的司机开车时,请客人坐在后排座的右侧,自己坐左侧。客人入座后,关好车门再从车尾绕到另一侧车门入座。有比自己职位高的领导一起接站时,则由领导陪同客人,请领导坐在客人左侧,自己坐副驾驶座。

当然,如为让宾客顺路看清本地的名胜风景,也可以说明原因后,请客人坐在左侧。

亲自开车,又没领导随行,这时的上座是副驾驶座。

如路途中需要一定时间,且接到时正好是用餐时间,可征求客人意见,是否先用餐。当然,单位另有规定或已事先做了约定除外。

特别是马上还要走高速且需要一定时间的,先告知客人,以让客人有心理准备甚至提前去洗手间。

接客人返程途中,主动询问客人在此逗留期间有没有私人活动需要代为安排。有公务日程、活动安排的,这时可以介绍给客人。如日程安排较复杂,最好能提供人手一份的书面行程表给客人,行程表上应有主方联系人姓名、电话。如果还有时间,而客人又有兴致,可以介绍一下沿途的景致。感觉客人有倦意时,在简要介绍日程安排之后就不应再打扰。

下车时,自己先下,为客人或领导打开车门,请他们下车。

送行时,提前算好所需的路程时间及出发时间,避免因堵车误事。到达机场或车站,将车停在方便客人下车的地方。下车时再检查车上是否有客人遗留的物品。

另外,当接待政府公职务必要注意国家相关规定。即不跨地区迎送,也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还要控制陪同人数,不能层层多人陪同。

迎接客人的礼仪

一、介 绍

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互相介绍。通常先将前来欢迎的人员介绍给来宾,可由礼宾交际工作人员或其他接待人员介绍,也可以由欢迎人员中身份最高者介绍。客人初到,一般较拘谨,主人宜主动与客人寒暄。

二、陪 车

客人抵达后,从机场到住地,以及访问结束,由住地到机场,有的安排主人陪同乘车,也有不陪同乘车的。如果主人陪车,应请客人坐在主人的右侧。如是三排座的轿车,译员坐在主人前面的加座上;如是二排座,译员坐在司机旁边。上车时,最好客人从右侧门上车,主人从左侧门上车,避免从客人座前穿过。遇客人先上车,坐到了主人的位置上,则不必请客人挪动位置。

迎送宾客礼仪细节简介 篇2

2.宾客乘坐的车辆抵达时,要热情相助;车辆停稳后,接待人员先下车,应一手替客人拉开车门,一手遮挡车门框上沿,以免客人头部碰撞到车顶门框。

3.凡遇到老、弱、病、残、幼的客人,特别要主动搀扶、倍加关心。宾客的行李物品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行李中的贵重物品和易碎物品。

4.接待团体宾客时,应连续向宾客点头致意,如遇宾客先致意,要及时还礼。

5.向每一位宾客致问候语,问候时要目视宾客,注意力集中,以视真诚。

6.下雨、下雪天要撑伞迎接,以防宾客被雨淋湿。

7.帮助宾客提携行李物品后,要主动热情,但同时应尊重宾客的`意愿。凡宾客坚持要自己提的物品,不要过分热情地强行帮助提携。

8.在走廊上走时,应走在客人前面两、三步的地方。让客人走在走廊中间,转弯时先提醒客人:“请往这边走。”

9.楼梯上行走,先说要去哪一层楼,上楼时让客人走在前面,一方面是确认客人的安全,一方面也表示谦卑,不要站得比客人高。

10.进出电梯时,必须主导客人上、下电梯。首先必须先按电梯按钮,如果只有一个客人,可以以手压住打开的门,让客人先进,如果人数很多,则应该先进电梯,按住开关,先招呼客人,再让公司的人上电梯。出电梯时刚好相反,按住开关客人先出电梯,自己才走出电梯。如果上司在电梯内,则应让上司先出,自己最后再出电梯。

11.迎送人员陪同到达下榻处后,应将客人引领进事先安排好的客房。如客人多,应先请客人到客厅休息,再与客人中负责生活的人联系,由他协助分配房间和办理人住登记手续。客人人住后,要把就餐地点和时间告诉客人。对重要客人应有专人陪(送)到餐厅就餐。

12.客人初到,一般不宜马上安排活动,迎宾人员也不要久留,应让来宾稍作休息、洗漱、更衣。但可将来访的日程安排及要求事项向来宾通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尽可能地向客人提供有关资料;约定接下来的见面时间、地点和联系方法。

赠送文化礼仪知识 篇3

一、馈赠的含义及其意义

馈赠是人们在社交过程中通过赠送给交往对象一些礼物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敬意,友谊、纪念,祝贺、感谢,慰问、哀悼等情感与意愿的一种交际行为。

馈赠通过礼品作为媒介,能够与交往对象建立很好的沟通渠道,充分表达对对方的友情与敬意。馈赠的目的在于沟通感情和保持联系,所以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馈赠者的人品和诚意。

二、馈赠六要素

得体的馈赠要考虑六个方面的问题:送给谁(WHO),为什么送(WHY),送什么(WHAT),何时送(WHEN),在什么场合送(WHERE),如何送(HOW)。也就是要考虑馈赠对象、馈赠目的、馈赠时机、馈赠场合、馈赠方式六个要素,简称馈赠“5个W一个H”规则。

(一)馈赠对象

馈赠对象即馈赠客体,是赠物的接受者。馈赠时要考虑到馈赠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位、身份、性格、喜好、数量等因素。

(二)馈赠目的

馈赠目的即馈赠动机。任何馈赠都是有目的的,或为表达友谊,或为祝颂庆贺,或为酬宾谢客,或为慰问哀悼。馈赠动机应高尚,以表达情谊为宜。

(三)馈赠内容

馈赠内容即馈赠物,是情感的象征或媒介,包括赠物和赠言两大类。赠物可以是一束鲜花、一张卡片或一件纪念品。赠言则有多种形式,如书面留言、口头赠言、临别赠言、毕业留言等。馈赠时,应考虑赠物的种类、价值的大小,档次的高低、包装的式样、蕴含的情义等因素。

(四)馈赠时机

馈赠时机即馈赠的具体时间和情势,主要应根据馈赠主客体的关系和馈赠形式来把握。

(五)馈赠场合

馈赠场合即馈赠的具体地点和环境,主要应区分公务场合与私人场合,根据馈赠的内容和形式来选择适当的场合。

(六)馈赠方式

馈赠方式主要有亲自赠送、托人转送、邮寄运送等。

赠送技巧

1、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避免禁忌。所以我们应该对送礼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生活习惯、喜好厌恶。礼品的选择对彼此间的关系状态要有清醒准确的把握。

2、轻重原则

礼轻情谊重,馈赠的礼品应该以对能愉悦接受为尺度,送的贵重不如送的有特色。考虑对方接受与否的同时也应该根据自己的馈赠目的与经济实力。

3、注意礼品的包装

精美的包装不仅使礼品的外观更具艺术性和高雅情调,并显现出赠礼人的文化艺术品味,而且还可以使礼品保持一种神秘感。这既有利于交往,又能引起受礼人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使双方愉快。

4、注意赠礼的场合

一般情况下,不在公开场合送礼。不要当众赠与某一个人礼物,这样不仅受礼人有受贿之感,没有受礼的人也会感到受到冷落,产生尴尬。另外,如果可以,尽可能当着受礼人的面赠送礼物,便于观察受礼人的表情。并可适时解答礼品的功能和特性。还可有意识的向受礼人表明自己选择礼物的独具匠心,激发受礼人的感激之情和喜悦。

5、把握时机

一般来说,在相见和离别的时候赠礼。相见时赠送礼物,能在疏离尴尬间迅速的将两者感情升温;而离别时赠送礼物,则能够适当的表达自己对朋友或家人等离别时时的不舍,从而增进感情!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才是最珍贵、最难忘的,把握馈赠的时机,包括时机和机会的选择。时机贵在及时,机会贵在事由和情感以及其需要的程度。

6、几不送原则

不送过于昂贵的礼物;

不选择便宜的产品或者伪劣产品;

不送不合时宜、不健康的礼物;

不送容易让对方产生误解的物品;

不送触犯对方禁忌的物品;

礼品上不要带有标签。

7、赠礼时的态度

只有符合规范的礼仪馈赠,平善友好的态度和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能有利于情意的表达,为受礼方所接受,使馈赠恰到好处,适得其所。

收礼后的答谢礼仪

在赠送者递上礼品时,要尽可能地用双手前去迎接。不要一只手去接礼品,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品。在接受礼品时,勿忘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

在双手接过他人礼品的同时,您应向对方立即道谢。“谢谢您”三个字表明,您谢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对方送给您礼物的这一举动。

接受礼品后,欧美人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小心地打开礼物欣赏,从外包装夸赞到内包装,看见了礼物,也会好好地夸赞一番,甚至高兴时还会拥抱您一下,与送礼者共同分享收到礼物的喜悦。欣赏完礼物,他们会重新将礼物包装好,对他们而言,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受礼礼仪。

而中国人在接受礼品时,一般不会当着送礼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而是把礼物放在一边留待以后再看。这是为了避免自己万一不喜欢对方所送礼物时的尴尬,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对方送礼的心意,而不是所送的礼品。还有一点是,如果给不同地位的人赠送不同的礼物,当场不打开礼物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比较。

您不能接受礼品时,您可以礼貌的拒绝,但是必须注意礼节。符合社交礼仪的拒收礼品方法可以因人因事而异。

1、婉言相告,拒绝对方的礼品。

2、直言缘由。即直截了当、所言不虚地向赠送者说明自己难以接受礼品的原因。在公务交往中拒绝礼品时,此法尤为适用。

伴郎文化礼仪知识 篇4

伴郎的由来。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婚礼称为“士昏礼”,相当于伴郎的角色称为“御”,《仪礼·士昏礼》就有提到“御”在古代昏礼(婚礼)的作用,古代的御多是新郎的侍者、弟弟或较新郎年纪稍幼的同辈或晚辈。延续至今年龄跟辈分的要求被延续了下来,我们只能给哥们兄弟或者上司当伴郎,而且年纪必须比新郎要小。

因循古法,伴郎在婚礼上有七件事要做,婚礼当中5件,婚礼后还有2件:

伴郎出席婚礼的礼节

伴郎的着装应当得体,按照季节冷暖,一般是西服套装,或是衬衫西装裤。如果新郎新娘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比如像陈小春婚礼上的那种无厘头装扮,也要按照新人的意思来打扮。无论穿什么衣服,都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伴郎是婚礼的配角,是要衬托新郎这个主角的,因此绝对不能打扮得比新郎更抢眼、更出风头。不然就是本末倒置了、头重脚轻了。

新郎去丈母娘家接新娘的时候,多会遇到伴娘及新娘亲友的“阻挠”和“刁难”,这个时候伴郎就要想办法和亲友团周旋,有些新郎不能完成的任务要替他完成,要绞尽脑汁帮助新郎顺利进入新娘的闺房。

在酒店门口迎宾的时候,伴娘收红包,伴郎则要与新人的家长一起,接待前来贺喜的宾客,并指引他们到酒桌入席。

伴郎要时刻关注婚礼现场的各种状况,比如实际参加婚礼的宾客多于预期的人数,那么就要马上吩咐酒店布置预备的酒席。要能够让新人安心在前面迎宾,尽可能地将小状况都解决好。

婚礼仪式正式举行的时候,伴郎要与伴娘一起,等候在舞台的一侧,随时准备为新人服务。千万不能自行跑到酒桌上吃东西,也不能走出婚礼现场忙其他的事情。

敬酒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想要灌醉新人的活跃分子,这个时候伴郎不上,谁上?不管是让你一口气喝一整瓶啤酒,还是将各种液体勾兑的混合液生生咽下,伴郎都要有“视死如归”的觉悟,不能推脱,一定要完成好“保护新人不被灌倒”的艰巨任务。

闹洞房的时候,伴郎要善于调动气氛,太冷场的话新人难免尴尬。但是又不能太胡闹,不能让新人的脸上挂不住。如果有想瞎起哄的宾客,伴郎也要从中调和,不能失了宾主之间的和气与兴致。看看闹的时间差不多了,也要主动提出让新人休息,并且负责送客,给婚礼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伴郎礼仪

人代表

1、迎亲时,伴娘要想法整整新郎,不让他轻易把新娘接走,要让新娘享受到迎娶的喜悦与荣耀。而伴郎则要替新郎与伴娘“交战”,帮助新郎顺利抱得美人归。

2、迎宾时伴娘的任务是接应新人并关注新人仪容,伴郎要与男傧相们承担大部分的接待工作。

3、宴席上有人出难题让新娘为难时,伴娘要挺身而出。而伴郎的责任是为新郎挡酒。

4、仪式中迎送证婚人,迎送双方家长。

伴郎伴娘备忘事项

1、有时会承担保管红包的责任,要先准备好精致而够大的手袋,在仪式开始前交给新人父母或财务主管。

2、提醒新人别忘了婚戒,为新人保管婚戒确保在仪式前交给新人。

3、伴娘要注意接新娘的手捧花与脱下来的手套。

4、在婚礼上要适时传达新人的声音。

伴郎伴娘的着装

伴郎的着装以相对正式的西装或礼服为佳,若是众多伴郎采用统一的着装,就有很特别的效果。伴娘最宜穿小礼服,既靓丽与众不同,又能衬托新娘。伴郎伴娘的服装要与婚礼的主色调相一致。最后要说明的是,伴娘不一定必须是女性,伴郎也不一定是男人。“伴娘”其实是指陪伴新娘的人,“伴郎”是陪伴新郎的,没有严格的性别要求。新娘可能的好友可能是男性,新郎也可能会邀请女性朋友或姐妹在婚礼上相伴。事实上,很多新人的伴亲队伍中,都是有异性成员的。

注意安全

上一篇:生日-教学教案下一篇:班主任写班干部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