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招商人员管理办法

2024-07-04

政府招商人员管理办法(精选8篇)

政府招商人员管理办法 篇1

某地区外出驻点招商人员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对外出招商人员的组织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经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对象

县委、县政府派出的驻点专班招商人员。

二、时间、任务

1、外出招商时间为两年(自派出之日起)。

2、宣传某地资源优势,投资政策,投资导向、招商项目等。

3、组织各类项目推介,每年至少引荐3至4批客商来某地考察、洽谈、投资。

4、结交一批有利于某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朋友,收集对某地经济发展有价值的信息,每月及时向县招商局反馈通报。

5、派遣期内应力争引进一个百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

三、政策待遇

1、招商期间与所在单位工作脱钩,不参加工作分工,不承担工作责任,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

2、招商引资期间工资发100%,实行“三保留、四不变、一享受”待遇:即干部身份、级别职务、组织人事关系保留;公务员考核、连续工龄、工资晋级、评优表彰不变;享受单位在岗人员同等医疗、社会保险等待遇。

3、派遣期满,对招商引资成绩突出的人员提拔重用。

4、所有引进且正式开工项目,待固定资产全部投入到位后,可享受县委[2003]17号文件有关鼓励招商引资的政策待遇。

5、外出专班驻点招商人员引荐客商到某地考察、洽谈期间的食宿费用由县接待办安排(外商主动支付的除外)。

四、组织管理

1、驻点招商人员由县招商局统一管理,派出单位协助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2、驻点专班招商人员未经县招商局主要领导同意,中途不得撤回,若要变换驻点,需报县招商局同意方可变换。

3、外出招商人员每月必须用驻点所在地固定电话与招商局联系一次,通报信息和活动情况;每季度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县招商局汇报思想、工作以及招商引资开展情况并作出下步的计划安排。连续两个季度不向招商局汇报的,招商局通知原单位加强联系,超过12个月不向招商局汇报工作的,招商局通知原单位停发工资。

4、加强组织建设。招商引资专班驻点地有3名以上党员的,设立临时党支部;不足3名的,可与邻近点联合设立临时党支部,负责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组织开展党员活动。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督促支部成员及时向县招商局的书面汇报,还要搞好本区域布点的招商引资情况综合汇报。

5、两年期满后,县委组织部、县招商局将组织组织一次对外出招商人员的考核,对成绩突出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提拔晋级。

6、选派单位对派出人员要做好服务工作,随时掌握派出人员

情况,每月及时向县招商局通报外派人员情况。同时要妥善解决好派出人员家庭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办法由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政府招商人员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诸司员外郎,判南曹,甲库专知官,甲库令史,南曹令史

唐代中央政府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除“三库”即门下省甲历库、中书省甲历库和吏部甲历库之外, 还有兵部甲历库、刑部甲历库、考功甲历库、司封甲历库、司勋甲历库和内库, 还有直属于尚书省的南曹。管理人员大致可分三类:主管官员、专知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主管官员除给事中、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之外, 还有兵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司封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和判南曹官;专知官员在吏部诸司为主事或相当于主事的官员, 在中书、门下省为主书、录事以下或相当于主书、录事的官员;一般工作人员有诸甲历库的甲库令史、南曹令史及书令史等。

一、主管官员和专知官员

唐代各类甲库的管理人员大致可分为三类:主管官员、专知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主管官员和专知官员都是九品以上职事官。关于主管官员和专知官员, 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 五月十一日敕文说:“尚书省内诸制敕库及兵部、吏部、考功、刑部簿书景迹并甲库, 每司定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中书、门下制敕库各定主书、录事以下各一人专知, 周年一替, 中间不得改移。”[1]1792这段材料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尚书省诸司甲历库以诸司员外郎为主管官员, 另外专定主事一人为专知官员;二是中书门下甲历库专定主书、录事以下一人为专知官员;三是诸甲历库的专知官员每一周年轮换一次, 但一周年之内不得换人, 必须任满。这大概和档案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和保密性有关系。这段材料没有涉及中书、门下甲历库的主管官员。实际上二省甲历库主管官员为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德宗建中二年 (781) 十月十一日中书门下上奏说:“中书门下及吏部甲库等, 准式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员外郎并合专判。”[1]1792另外, 尚书省诸司郎中为诸司正长官, 也对所属甲库负有督导之责。文宗大和九年 (835) 十二月敕文说:“中书、门下、吏部, 各有甲库, 历名‘三库’, 以防踰滥。如闻近日诸处奏官, 不经所司检寻, 未免奸伪。起今已后, 诸司、诸使、诸道应奏六品以下诸色人, 称旧有官及出身, 请改转并请授官, 可与商量者, 除进士登科, 众所闻之外, 宜令先下吏部、中书、门下三库, 委给事中、中书舍人、吏部格式郎中 (吏部司每年颁定选格, 因此吏部郎中又称格式郎中) , 各与本甲库官同检勘, 具有无申报。中书门下审无异同者, 然后依资进拟。”[1]1795可见吏部郎中虽然不是专任的甲库主管官员, 但也对甲库负有领导责任。兵部郎中、刑部郎中、考功郎中、司封郎中、司勋郎中, 具有同样的意义。

南曹的主管官员为判南曹官。判南曹在开元以前由吏部员外郎二人中的一人担任, 开元以后主要由兵部员外郎和吏部员外郎共同出任。也有诸司员外郎判南曹的情况。笔者检索唐代文献得判南曹官17人, 任职时间在武周延载元年 (694) 至僖宗乾符年间, 任判南曹时本官均为尚书省诸司员外郎, 其中吏部员外郎10人;兵部员外郎3人;司勋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库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各1人。

给事中、中书舍人和吏部诸司员外郎都是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官。给事中、中书舍人正五品上, 是五品以上供奉官。两省长官侍中、中书令、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为宰相, 所以给事中和中书舍人是两省实际上的主要官员。杜佑说“中书舍人为文士之极任, 朝廷之胜选, 他官莫比焉”[3]300。诸司员外郎从六品上, 为六品以下清官, 迁转的频度之高和速度之快也是他官莫比的。尚书右丞韦温说“郎官, 朝廷清选”[3]7939。所以上述人员对甲历库的管理只是原则性的和象征性的。因为给事中、中书舍人、吏部诸司员外郎“官望清高, 兼外有职事, 不得躬亲, 所以比来文吏, 多有罪过。今请每库采择一公清勤干, 专押甲库, 冀事得精详。其知经四周年, 无负犯, 仍望依资与改官”[1]1792。由于主管官员“官望清高”, 不能躬亲, 所以每库都要任命专知甲库官。德宗建中以前, 诸库专知甲库官一人, 以后增加至二人。建中三年 (782) 四月三日, 给事中关播奏:“三省中库官各一人, 或属病故, 即公事废阙。请各更置一人。其吏部内考功、司封、司勋敕库中, 仍请两人分掌, 临时事故, 即勒通知。”[1]1793

诸甲历库专知官的资历, 为前资官或初释褐的低级文官。尚书省诸司甲历库专知官为诸司主事或相当于主事的低级文官。吏部、兵部、考功主事从八品下, 司封、司勋、刑部主事从九品上, 一般多为令史、书令史等胥吏考满入流者。中书门下甲历库专知官为主书、录事以下的低级文官。门下录事、中书主书从七品上, 为中下级文官, 但一般两省甲库专知官均低于从七品上阶。比如, 元和初年, 李少安“至京师, 转三原县尉, 管中书甲库, 考绩四居上第, 迁长安主簿”[5]5126。李少安任中书甲库专知官前后的官阶变化, 可以看作两省甲库专知官的典型材料。三原县尉为畿县尉, 正九品下, 长安主簿为京县主簿, 从八品上, 可知两省甲库专知官的官阶大致在八九品之间。德宗建中三年诸司甲库专知官由一员增至二员之后, 多用前资官为专知。前资官是指现已停替守缺待选的官员, 这些人员为专知官可以不占缺, 但无俸料。贞元八年 (792) 十一月九日, 吏部侍郎杜黄裳上奏说:“以前资官充专知, 既无俸料, 颇亦艰辛。请入库日便依资取官, 仍与四周年不用阙。”德宗原则上同意了杜黄裳的上奏, 下敕旨说:“前资官未有功劳, 不合改转, 既无俸料, 又虑艰辛, 入库之日, 依与同类官。”[1]1793“同类官”当是指诸司主事一类的下级文官。

诸甲库专知官介于主管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之间, 地位十分重要, 不可或缺。因为主管官员“官望清高, 兼外有职事, 不得躬亲”, 一般工作人员又都是流外官, 胥吏身份, 如无专知官负责, 甲库将群龙无首, 严重影响甲库的日常管理工作。五代后唐时, 曾一度停废专知官, 但又不得不在令史中指定专人负责。后唐长兴二年 (931) 闰五月十九日, 吏部奏状说:“当司制敕甲库专知官, 一例近停废者。伏缘当司主掌制敕甲库, 与三库不同, 常日寻检, 诸司取证, 稍有差缪, 所失非轻。无人主持, 必虞败缺。今欲于吏部令史内选差一员勾当。又缘公事至重, 仍遣别不执行他事。兼乞除本役外, 特与减二年劳考者。”奉敕:“宜依。其中书省、门下省、兵部甲库公事, 亦准此。”[6]235被指定负责甲库工作的令史可以专心甲库工作, 不再兼任他务;可以免除本人的劳役并在迁转入流时获得减二年劳考的优待。

二、甲库的一般工作人员

诸甲历库的一般工作人员称为甲库令史, 南曹为南曹令史。据《旧唐书》卷43《职官二》、《新唐书》卷46《百官一》、《大唐六典》卷8《门下省》, 门下省甲历库有令史7人 (据《旧唐书》和《大唐六典》, 《新唐书》作13人) , 吏部甲历库有甲库令史11人, 兵部甲历库有甲库令史12人, 其余甲历库令史数目未详。南曹令史定员15人。文宗时, 曾对吏部三铨令史和南曹令史进行裁员。太和四年 (830) “七月, 吏部奏:‘三铨正令史, 每铨置七人。今请依太和元年 (827) 流外铨起请, 置五人, 减下二人。南曹令史一十五人, 今请依太和元年流外铨起请节文减下三人。’奉敕依奏”[7]7568。据此可知, 太和四年以前, 南曹令史定员15人, 以后定员12人。

甲库和南曹的一般工作人员除令史之外, 还应该有主事、书令史、掌固等。因为唐代各类文职胥吏的配备是有相对固定的名额和比例的。《大唐六典》概述吏部诸司的人员设置如下:“吏部司, 主事4人, 令史30人, 书令史60人, 亭长8人, 掌固13人;司封司, 主事2人, 令史4人, 书令史9人, 掌固4人;司勋司, 主事4人, 令史33人, 书令史67人, 掌固4人;考功司, 主事3人, 令史15人, 书令史30人, 掌固4人。”[8]23

唐制, 三省和御史台的主事是八、九品的低级文官, 令史为流外勋品, 书令史为流外二品。根据《大唐六典》卷1《尚书都省·令史书令史》条和《通典》卷22《职官四·尚书上·历代都事主事令史》条对令史身份、职守、任职和升迁记载, 大意是说令史是胥吏, 主管“分抄行署文书”, 唐初“八考入流”, 由于入流太慢, 因此得官的人很少。再加上唐初武德年间京城粮价太高, 外地人都不愿意出任令史。唐政府只好调州县佐吏和遣赴京师的朝集使充任, 还是无法凑齐人选。于是就缩短年考, 在铨选次序上予以优待。有的令史六七年就可以升任本司主事或上县县尉。唐代令史、书令史等胥吏经考满合格后可以参加流外铨考试入流。流外铨又称小铨, 由吏部郎中负责。考试内容除试一部儒家经典外, 还考书法、计算、时务等知识。但因胥吏出身非清流, 即使入流也不得出任清资官。而且大多数胥吏也没有入流的机会, 所谓“老吏抱案死”[9]2765, 即是此意。

甲库令史的出身在唐代后期可能发生了变化。德宗 (建中) “二年 (781) 七月, 关播为给事中。旧例诸司甲库皆是省吏掌知, 为弊颇久, 播始定议, 并以士人为之。至今称当”[2]7556。《新唐书》卷151《关播传》记此事说:“故事, 诸司甲库, 以令史值曹, 刓脱为奸。播悉易以士人, 时韪其法。”[10]4818这一改革把甲库令史的任职资格由胥吏提高到有贡举出身的士人, 对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溥.唐会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2]张东光.唐代任官形式中的知判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 (哲社) , 2007 (2)

[3]杜佑.通典[M].长沙:岳麓书社, 1995.

[4]司马光, 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 1956.

[5]徐浩, 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6]王溥.五代会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7]王钦若, 杨亿.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8]李林甫, 等.大唐六典[M].[日]广池本.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2.

[9]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政府招商人员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政府部门 企业组织 差异比较与评估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组织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组织之间的竞争其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的培养是获得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培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在人员的培训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论培训的方式、内容、原则和要求等都不尽相同,但是正因为不同所以它们的培训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功用,而这些部分正是对方应该借鉴使用的,只有改变传统的培训思路,才能在进行人员培训中有更多的创新,也才会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1 政府部门与企业人员培训管理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1.1 培训方式存在的差异 由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性质不同,二者可以利用的资源不同,因而培训方式也不相同。政府部门作为群众利益的代表,便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展开培训活动如电视、电话、车站LED显示屏等,通过这些资源可以进行领导干部进修、召开会议、聆听讲座和报告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内容;而企业作为一种盈利机构,它所能掌控的资源相对较少,因而培训的方式一般就是企业内部通过口头、视频、或者文件的形式进行的各种交流会、讲座等。

1.2 培训的目的不同 政府部门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组织机构,培训的目的是更好的代表人民行使职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进行培训,以不断地提高思想境界、增强服务和责任意识、提升执政和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的领导群众,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企业机构是以盈利为主要的目的机构,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因其性质与政府部门的目的不同,所以它不必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进行培训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让企业进一步的做大做强。

1.3 培训的内容不同 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入这个机构之日起,其行为就不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他们在培训的内容方面,更多的是站在整个国家整体的角度上来思考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领导能力的培训。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超强的领导能力,因此在内容方面可以分为组织建设、沟通交流、创新领导能力等多个方面。第二,文化修养和道德建设。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较高的思想品质,否则就是给国家形象抹黑。第三,很强的法制观念。作为国家法律的建设者和执行者,必须加强自身的法律建设,否则法律就是一纸空文丧失威严和约束作用,并且近些年来官员知法犯法的案件频发,因此它是培训的重点环节。而企业人员培训的目的相对功利一些,主要包括第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思路创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一条自强之路,必须进行创新发展和管理模式教育,只有创新才会有生命力。第二,市场推广教育。现在的市场上物品繁多,只有做好营销推广才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它培训的重点是营销的战略管理和营销团队的建设等。第三,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形式,为了将这种形式进一步完善还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研究,眼光不仅放在本行业更要借鉴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第四,财务管理培训。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物质保障,因此要做好财务报表的记录、分析、管理和价值再创造培训。

2 政府部门和企业人员培训管理的评价

2.1 政府部门比企业培训的制度更加健全 政府部门的培训是党员干部为了增强执政领导能力、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式,每一次的培训内容可能与接下来的方针政策是直接挂钩的,因此它的培训要求严格,必须有健全的制度来提供保障,否则就是拿视国家大事和群众的利益为儿戏,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不负责任,所以各级政府一般会以法规的方式将培训的制度经过完善后确立下来。而企业培训相对而言制度就显得没有那么严格,各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对培训的认识也千差万别,甚至一些中小型企业还把培训当成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形成健全的培训制度;另外培训人员的组织和安排,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与企业高速追求利益的目标是矛盾的,它们很难花费很长的时间去组织在他们看来没有实在意义的培训;此外,培训人员的素质高低也会阻碍制度的形成,没有影响力的培训人员就吸引不了学员参与培训,即便有一定的制度也难以真正对他们有效果。

2.2 政府部门比企业培训有更广泛的基础 政府部门的教育培训内容多样,有思想上的教育、也有先进执政方法的报告不一而足,它是增强为民服务能力的手段,因此可以利用更多的物质条件来展开培训,尤其是公共资源如电视、广播的利用,是其他任何企业培训所不能比拟的,一般企业只能用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培训,不可能占用这些公共资源;培训的材料、培训人员的素质、培训的经费等要求都是非常严格、且资源都是非常充足的,这也是任何企业或组织的培训不能达到的;政府部门人员培训的地点可以很多,包括政府机构内部的会议厅、大型酒店会议室、高校图书馆等,也就是属于公共场所的皆可利用,这同样是其他企业组织不能想象的。

2.3 企业培训比政府实效性更强 政府部门的人员培训一般是大型的方针政策教育,即便是比较具体的执政经验交流会中学习到的执政理念和措施,要想真正落实下去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还要顾其他方面的情况,如各个地域的文化传统、执政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百姓的拥护程度等等。而企业的培训就不必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他们培训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培训的内容相对更有针对性,而且对他们进行培训的人员对他们也会产生一定的向心力作用,因为大家彼此可以利用的资源相差无几,培训人员可以做到的那么培训学员也有机会做到,因此这种可实现性的培训更能激发人们的激情,此外同行业面临的情况也比较类似,需要参考的其他因素没有那么多,因而企业培训的效果也更容易达到。

3 政府部门和企业人员培训管理可相互参考借鉴

3.1 企业培训应借鉴政府部门确立完善培训制度的措施 虽然企业不必像政府部门那样承担国家发展壮大的任务,但是为了保证人员培训内容的有效实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也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只有具备了制度的支撑才能使培训的各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而制度要包括培训的过程和日常的管理两个方面,只有平时的工作都有了制度的约束,在进行人员培训时,人们才会自觉的遵守培训的制度要求,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政府部门应学习企业培训更具有实效性 政府部门的工作内容多、涵盖面广、承担的责任重,因此培训的内容可能也会显得大而全,不像企业培训小而精更具有操作性,因此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也应该向企业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要更具有实践性、能切实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否则泛泛而论就没有实在的意义和价值。这要从理念和手法各方面着手,理念方面是要培训人员放下领导干部的身份,将自己工作中的挫折磨难以及战胜磨难的方法进行仔细的阐述,给培训人员增加教益;另一方面要使培训的氛围更加浓烈,变严肃沉闷的培训为轻松自然的培训,这样大家各抒己见才能真正将培训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4 结束语

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人员培训管理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厘清二者之间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分析不同培训方式对政府或企业所起到的培训作用,同时也能发现二者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竞争意识不强、培训主体单一等问题,有利于在今后的人员培训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而二者不同的培训方法互有长短,也应该彼此的相互借鉴,这样才能共同提高人员培训的水平,增强各自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德全,黄雪.政府部门与企业人员培训管理的差异比较与评价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邓碧会,熊娇,应佳.政府部门与企业职业生涯管理差异性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周丹,王树武.政府部门与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0(28).

[4]宗兆盾.基于政府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4).

政府招商人员管理办法 篇4

为切实加强机关管理,转变干部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机关良好的工作秩序,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xx乡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管理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xx乡委员会 xx乡人民政府

2010年2月28日

xx乡政府机关管理制度

一、学习会议制度

第一条 坚持定期学习制度,每月25日(特殊情况另行通知)为中心学习组、全体乡干部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研究活动日。

第二条 坚持会议、学习签到考核制度。签到册由会议主持人收集并交纪委书记保存,一月一结算。学习、会议每迟到、中出、早退一次惩扣5元,缺席一次作旷工处理并惩扣40元。

第三条 凡参加学习、会议者,必须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会议、学习记录,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定期调阅,调阅中凡没做笔记的每次惩扣5元。

第四条 办公室每月出《xx信息》2期,《中心学习信息》1期以上,每次党委会、党政干部办公会必须撰写《会议纪要》,并按规定呈报,否则一次惩扣20元。

二、请销假制度

第五条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财政全额负担的事业单位职工,必须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更不得无故缺席。凡因病因事不能上班的,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

第六条 因事请假的,必须书面向书记、乡长写出请假条,书记在家由书记批,书记不在家由乡长批,获准后方可离开。请假条交党政办,返回后及时到办公室销假。

第七条 开会、学习或出差办事必须有上级(含主管部门)或党政主要领导的通知或同意方可认可,党政办公室必须有专门的记录,否则一律按旷工处理。

第八条 对未经请假,无故缺勤的,视为旷工,每天惩扣40元;连续旷工15天或一年累计旷工30天的,按《公务员法》规定在年终考核中直接考核为不称职。

第九条 全体工作人员上班期间(包括下村期间)严禁参与各种打牌等娱乐、赌博活动和其他与本人身份不符的活动,每发现一次惩扣50元。

三、首问责任制

第十条 首问责任制是指人民群众来访、办事或通过电话咨询、反映问题时,在岗接受询问的首位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

第十一条 首问责任制按照“首问负责,对口接待”的原则,首问责任人不论询问的内容与本人职责是否有关,都要热情接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

第十二条 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项,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一次性告知有关办理事项及时限,不允许出现故意拖延不办。

第十三条 不属责任人职责范围内但属其它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主动告知或引导到经办人办公室。经办人不在时,应告知联系电话,四、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乡政府所用办公用品和物资由党政办公室统一采购。需在店内赊欠的物资,由办公室人员凭政府打印的专用资金赊欠单填写好货物品名、数量、金额、事由,同时签好字。机关工作人员办公用品一律由个人负责购买,不得到办公室领取。

第十五条 差旅费报销。乡干部、事业单位职工因工出差、学习考察,其住宿、车船费的报销,必须严格按财政部门的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并凭党政办出据的差旅证明单到财政报销。出差标准为:途中补助县城每天10元;出差(培训、学习、会议除外)误餐补助县内每天20元,县外市内每天30元,市外省内每天40元;短期培训、学习的县内每天补助5元,县外的每天10元;凡在县城有住房的不得报销住宿费,在县城无住房而会议也没安排食宿的每晚住宿费不得超过80元。宣汉至xx车费每次30元。

第十六条 来客需招待的,由党政办上报乡长、书记同意后,党政办统一安排在食堂内(特殊情况确需在饭店就餐的需报请主要领导同意)。就餐标准:早餐每人5元,中餐及晚餐每人15元,如遇特殊情况需提高标准,必须经乡长、书记同意。来客原则不上包包烟,如需上包包烟,经主要领导同意后,由经办人到党政办公室领取。各部门来客原则上实行对口接待,一切费用由部门负担。

第十七条 租车管理,原则上不准租车、包车,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包车、租车的必须经党政主要领导同意,标准为xx至宣汉200元/次(特殊情况除外),先由用车人自行支付,本人凭票签字报销,不允许赊欠车费。

第十八条 宣传报道奖励。凡在国家级报刊上登载一篇,奖现金500元;在省级报刊登载的,奖现金300元;在市级报刊、电视台登载或报道的,奖现金100元;被县委、县政府、县电视台登载或采用的,奖现金30元,被县级其他部门登载的,奖现金20元。

第十九条 经费会签制度。所有开支票据必须在当月内送领导签字报销(月底发生的费用必须在次月初签字报销),超时不予报销。所有开支由经办人注明事由交乡长审签后,送书记会签方能支付入帐。重大资金支出,原则上由党政班子成员事前集体研究预定或事后集体研究审定。事业单位发生的费用,由分管领导审签后,送乡长会签后方能支付入帐。

第二十条 严格审计报销制度。开支经费坚持一事一报销制度,严禁一事分开报销经费。凡不按经费审批程序报销的,单位出纳不得支付任何款项。所有经费收支由乡财政所每月底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交1份收支明细帐表。

第二十一条 帐务公开制度。财会人员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会计记帐,出纳报帐。会计按有关部门规定时间报表。并坚持帐目公开制度。每半年在党委会上公布一次,年底向全体职工公布一次帐目。

五、报批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 林业、国土、城建、计生、民政等项目的审批及上报,由各部门交分管领导审核后,再由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同意后,方可盖章上报或审批,坚持每月研究一次。

六、内务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机关所有财产、物资一律由财政所分类、编号、造册登记,并根据工作需要在机关内调配使用。不准转让或自行处理,不得化公为私。

第二十四条 凡机关工作人员调离本机关,应到办公室办理有关财物手续,方能办理调离手续。

第二十五条 节假日值班(双休日)由党政办负责,年终累计补助XX元,五一、十一、春节由政府另行安排,补助40元/人、天,并备好记录本,值班人员对来电、来访要做好详细记录,对确需办理事宜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值班结束后要做好工作移交。

第二十六条 加强档案管理。档案必须做到专人专柜管理并登记上锁。查阅档案必须由管理人员查找,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第二十七条 文件收发时必须及时登记,分类处理。对传阅和交办的重要文件要追踪去向,对交办文件各分管领导要负责落实。

第二十八条 水电管理。各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员要及时关闭电源,锁好门窗,若发现“长明灯”,罚相关责任人10元/次。机关住宿同志用电实行电表抄表制,每月抄表一次,并按照实际用电度数计算电费,在其补助中扣除。党政领导办公室每月核定用电10度,超出部分自行承担。

第二十九条 卫生管理。政府除因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使用杂工,每次大扫除(包括会议室及礼堂)由党政办公室提前通知,凡是不参加者每次惩扣10元,迟到、早退者惩扣5元。平时清洁打扫区域分为:院坝由党政办公室排班打扫,各楼层由各楼层负责打扫。凡打扫不清洁,惩扣责任人10元并限期打扫。

第三十条 各类文件经主要领导签发,打印样稿后,由撰稿人负责校对,主要领导审稿,准确无误后方可打印。非文件性材料表格,确需打印、复印经分管领导核准签字后,交打字室打印、复印。

第三十一条 印章使用。各印章保管人都要慎重使用印章,加盖党委或政府公章,需经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同意,办理重要事项需将印章带离单位的,填写好用章批准单,交主要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带离乡政府。加盖部门公章,需经分管领导同意。

第三十二条 微机打印材料及管理。微机室打印主要是为党委政府服务,部门需在微机室打印的材料,由党政办主任审核把关,签字后方可打印,否则每出现一次无签字打印材料,扣打印人员工资50元。

政府招商人员管理办法 篇5

【发布文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 【发布日期】2008-07-05 【生效日期】2008-08-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

《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已经2008年4月15日市政府第13届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8年8月18日起施行。

市长 张广宁

二○○八年七月五日

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是指没有本市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暂住的人员。

已按照《广东省引进人才实行《广东省居住证,暂行办法》的规定领取《广东省居住证》的人员,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员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规定。

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员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依照本规定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发展改革、教育、民族宗教、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国土房管、建设、交通、卫生、人口计生、工商、信息、城管综合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各有关社会团体、外地人民政府驻穗机构,应当协助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雇用流动人员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对所雇用的流动人员的管理责任,做好所雇用的流动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第六条第六条 本市依法保障流动人员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风俗习惯,禁止以任何方式侵犯流动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其他合法权利,禁止侮辱、歧视流动人员。

流动人员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履行法定义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七条第七条 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公平,权利与义务一致,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未经依法批准,任何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不得向流动人员收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或者附加任何义务。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流动人员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所需的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

第二章 权益保障和服务

第九条第九条 持有本市行政区域暂住证(以下简称暂住证)的流动人员依照本规定在本市享有以下便利和公共服务:

(一)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年审手续;

(二)申请法律援助和社会团体的义工援助;

(三)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服务,子女享受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服务;

(四)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和参加有关考试;

(五)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职业技能培训,申请国家职业资格的鉴定;

(六)申报科技成果;

(七)使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八)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的条件申办本市常住城镇居民户口;

(九)本市其他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便利和公共服务。

第十条第十条 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干涉或者侵害时,有权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对侵犯流动人员人身权、财产权、劳动权的行为,公安、劳动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门、流动人员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和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告知受侵犯的流动人员。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指引。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与流动人员管理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依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及时公布有关办事条件、程序、期限、收费标准、投诉方式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示范文本等,方便流动人员办事。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对本市作出突出贡献的流动人员,符合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表彰和奖励条件的,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章 居住事务管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本市实行流动人员暂住登记和暂住证管理制度。

流动人员的暂住登记和暂住证管理由公安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各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受公安机关委托,做好流动人员暂住登记、暂住证发放、信息采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年满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员应当到暂住地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暂住登记。

暂住在宾馆、旅店、招待所的流动人员应当按规定办理住宿登记。住宿登记视同暂住登记。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拟在本市暂住30日以上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员,应当在办理暂住登记时申领暂住证。

来本市学习、探亲、旅游、度假、就医、考察、出差的人员可以不申领暂住证。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流动人员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时,应当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如实填报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

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包括以下内容:

(一)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户籍地址、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

(二)居住地址(包括原居住地址、现暂住地址或者拟暂住地址);

(三)就业情况;

(四)计划生育情况;

(五)随行的15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人数、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与本人关系等情况;

(六)暂住证内容变更情况;

(七)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领暂住证的申请之日起7日内向申请人发放暂住证。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暂住证的有效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1年、2年,并不得超过持证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的有效期限。

暂住证有效期期满后仍需暂住本市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0日内向原发证机构或者现暂住地、就业单位所在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申请续期;逾期后未续期的,暂住证失效。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暂住证实行统一编号。

暂住证的登记、发放和续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流动人员的暂住地址和就业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日内到原发证机构或者现暂住地、就业单位所在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暂住证变更登记。

暂住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领。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禁止伪造、变造、买卖暂住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暂住证。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扣押、收缴流动人员暂住证,但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除外。

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受公安机关委托,在规定的管辖范围内查验流动人员暂住证的,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并出示执法证件或者工作证。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向没有暂住证的流动人员出租房屋时,出租人应当要求其立即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在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时,应当提供承租人暂住登记证明或者暂住证。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已婚流动人员应当自到达本市居住之日起15日内,到本市居住地街、镇计划生育管理机构交验婚育证明,接受计划生育管理。

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依法加强对流动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对交验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员,应当在其暂住证上添加计划生育验证信息,并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未交验婚育证明的,及时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携带7周岁以下儿童的流动人员,应当凭暂住证到现居住地街、镇卫生防疫机构登记,为儿童及时接受计划免疫。

本市托幼机构、小学在接收入托、入学儿童时,应当查验其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未接受或者未全程接受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应当在及时补种后方可入托、入学。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不能出示暂住证的流动人员,劳动保障、人口计生、国土房管、教育等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技术服务、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子女入学等手续。

第四章 就业事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流动人员在本市就业的,应当持有以下有效证件:

(一)身份证、暂住证;

(二)计划生育证明(未婚流动人员除外);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件。

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应当要求其提供暂住证;没有暂住证的,应当立即为其办理或者要求其立即办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流动人员就业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由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录用流动人员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流动人员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续用流动人员的,应当自续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收到备案申请的机构应当对用人单位提交的流动人员暂住证复印件、已签订的劳动合同等相关资料进行查验;符合要求的,应当立即为用人单位办理备案手续,并在15日内核发劳动用工备案凭证和《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录用流动人员的,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条件,依法保护流动人员合法权益。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工资支付法律法规,遵守最低工资制度,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流动人员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监控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为录用的流动人员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员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自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持《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停保或者转移手续,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流动人员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停止用工备案手续。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流动人员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应当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或者从事特种作业的,应当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所录用流动人员的岗位培训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对录用的流动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技能培训。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认真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纠正和查处用人单位侵犯流动人员权益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流动人员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对流动人员进行进城务工教育,所需经费在流动人员管理经费中列支。

进城务工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安全生产、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城市生活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本市根据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对流动人员劳动就业实行宏观调控。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年终前对用人单位次年招用流动人员的数量、工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并向社会公布。

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应当在每年年终前对用人单位次年招用流动人员的计划进行登记,并将登记情况报送所属区、县级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应当配合做好登记工作。

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其他省、市建立劳动力输出基地,定期通报本市的用工需求信息,开展电子化远程招工,为已登记招用流动人员计划的用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输送经输出地培训过的劳动力,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鼓励用人单位与其他省、市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招用有组织经培训的流动人员。

用人单位自行到其他省、市批量招用流动人员的,应当持营业执照副本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招工简章,注明招用数量和工种,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开具介绍信函。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市、区、县级市公益性劳动力市场应当掌握本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使用电子化网络及时为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信息,有计划地组织用人单位从其他省、市招用经过培训的紧缺劳动力,并对经批准成立的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依法开展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服务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招用没有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证件的流动人员,或者为没有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证件的流动人员介绍工作;

(二)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三)向被录用的流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者抵押金;

(四)扣押流动人员的身份证件;

(五)以招用流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第五章 信息管理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全市流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对流动人员实行信息化管理。

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各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的流动人员管理工作应当在全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上进行,并将所采集、生成的各类有关流动人员的信息传输到全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下列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报送流动人员信息:

(一)流动人员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时,应当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填报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

(二)房屋出租人应当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时,提交承租人的身份资料;

(三)有自用集体宿舍的单位应当自接受流动人员入住本单位集体宿舍之日起3日内,将其基本情况报告所在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四)对与房屋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代管人没有房屋租赁关系但以借住、寄住、直接受雇等方式居住在其房屋的流动人员,房屋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代管人应当督促其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并自接受其入住之日起3日内,将其基本情况报告所在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五)对居住在空置房、违章搭建的窝棚的流动人员,由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负责采集其基本情况,并告知当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建设进行处理。

前款所称基本情况指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一)至(五)项所规定的内容。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居委会、村委会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开展日常巡查,发现本区域内流动人员未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的,应当督促其办理;拒不办理的,应当及时通知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处理。

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掌握本物业管理区域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员居住情况,督促流动人员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并将相关信息报送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掌握本辖区流动人员情况,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或者有关组织和个人反映的有关流动人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后,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全市流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可供免费查阅。查阅的场所和方式由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依照本规定另行制定。

流动人员查阅本人信息的,应当出示暂住证。流动人员认为对本人信息记录不实的,可以要求信息记录、传输单位更正。

除国家机关依法执行公务外,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等组织和个人需要查询流动人员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一同到场,出示其暂住证后方可查询。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全市流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部门、掌握流动人员信息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通过查询了解到流动人员信息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因泄密造成流动人员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有关流动人员暂住登记管理、房屋租赁、信息报送规定的,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责令其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条第一款,没有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暂住证、暂住证变更登记的,处以50元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款,填报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有隐瞒、欺骗行为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将房屋出租给没有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的流动人员的,处以警告,可以并处月租金3倍以下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四)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二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不按规定报告流动人员信息的,按每安排居住1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伪造、变造、买卖暂住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暂住证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关劳动用工管理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的,按每招用1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二)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一款,招用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工作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第(一)项,招用没有暂住证的流动人员或者为其介绍工作的,按每招用或者介绍1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四)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第(三)项、第(四)项,向被录用的流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者抵押金,扣押流动人员身份证件的,依照《广东省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五)其他违反劳动用上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关计划生育管理规定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责令其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由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没有计划生育证明或者不交验婚育证明的,依照《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二)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第(一)项,招用无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员的,依照《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三)其他违反计划生育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以及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损害、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违法收取费用或者附加义务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流动人员权益保障和服务管理职责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款,不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或者发放暂住证,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不按规定查验、扣押、收缴流动人员暂住证的;

(六)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第四十五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流动人员管理职责和信息传输、管理职责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本市公立托幼机构和小学未落实计划免疫接种查验制度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不依法办理流动人员劳动用工备案手续,或者不履行用上预测、用工计划登记职责的;

(九)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和侵害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除享受外交豁免权的人员外,需要在本市居住30日以上的外国人、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的权益保障、暂住登记、信息管理、房屋租赁、卫生防疫、劳动用工等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有关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8年8月18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以前本市发布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对流动人员管理有不同规定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政府招商人员管理办法 篇6

【发布文号】粤府〔2002〕38号 【发布日期】2002-05-30 【生效日期】2002-05-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失业人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办法的通知

(粤府〔2002〕38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广东省失业人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五月三十日

广东省失业人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保障失业人员的利益,根据国务院《 失业保险条例》和《 广东省职业介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享受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和参加一期减免费的职业培训。所发生费用,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统筹安排对有关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进行适当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

第三条第三条 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列入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的实际发生额和规定的补贴标准,从基金中直接列支。所需补贴经费不能按比例预先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不得在失业保险基金外设立专项资金。每年补贴所列支总金额,应根据实际需要,按不超过上征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一定比例实行控制,最高比例不得超过8%,如实际发生额确需超过控制比例,必须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省财政部门审批。?

第二章 职业介绍补贴

第四条第四条 失业人员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关证明,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经营性职业介绍机构(以下统称“职业介绍机构”)申请享受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职业介绍机构应为其提供免费服务,不得推辞。?

第五条第五条 职业介绍机构为失业人员免费介绍职业,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实介绍成功的,给予适当补贴。?

第六条第六条 职业介绍补贴的标准由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级财政、物价部门制定;补贴标准可以根据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划分档次。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的补贴标准,可根据财政拨款情况适当降低,但每成功介绍一名失业人员就业的补贴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第三章 职业培训补贴?

第七条第七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在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的职业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一期减免费的职业培训,培训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八条第八条 定点培训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减免费职业培训的,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当地同类培训项目的市场平均培训价格的标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失业保险的实际确定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具体补贴办法:凡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再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以下简称“特困失业人员”),培训费用100%补贴;非特困失业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按培训费用80%的标准补贴,考核不合格的按培训费用50%的标准补贴,其余部分由本人自付。原则上,每项每期培训补贴额不超过所在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市场紧缺工种的培训补贴,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所在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30%。

? 第九条第九条 失业人员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有关证明,到定点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本人先预付50%培训费(特困失业人员不需预付),其余由培训机构先予垫付。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的,由定点培训机构退还本人超过培训费用20%部分的预交款;考核不合格的,本人预付费用不予退还。?

第四章 补贴的申领和拨付程序?

第十条第十条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编制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时,根据当地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按不超过上征缴失业保险费总额8%的资金额,提出用于支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的资金计划,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复核、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根据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的实际效果和有关凭证,由职业介绍机构、具体负责培训的管理机构向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用款申请,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从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直接拨给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机构。具体操作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订。?

第五章 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拨付,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对资金申报、使用过程中,有弄虚作假、克扣、截留、挪用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对提供虚假资料,骗取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补贴或拒绝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服务的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追回全部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培训和职业介绍机构的资格,并追究当事人及领导的责任;对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各市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意见。?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省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政府招商人员管理办法 篇7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化,商业银行房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家银行越来越重视房贷业务的市场营销策略。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房贷在产品、定价及渠道方面的同质化程度较高,有效的房贷促销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人员销售因其灵活性、自主性强被各银行广泛采用。本文以招商银行苏州分行为例,对其在苏州地区房贷人员销售策略进行分析,探索银行在房贷产品、定价、渠道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通过怎样的人员销售策略才能与顾客建立并进行有效沟通,使顾客满意并形成客户忠诚,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盈利。

2 相关假设与问卷

根据人员销售策略、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本文在分析招行房贷人员销售的具体做法后,对招行房贷人员销售策略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假设:

H:积极的人员销售对房贷客户决策是有正向影响的。

同时,选取销售人员信息传递准确性、及时性、便利性、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良好的互动性作为影响人员销售策略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询问法进行调研。将招行现有个人房贷客户选为样本框,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520名现有客户为受访对象。询问过程是基于问卷开展。问卷主体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测量客户对招行人员销售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满意度,以检验假设,相关变量含义见表1。

3 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

为确保调研有效性,我们先对100名客户进行问卷预调研,以便完善问卷。在确信受访者能准确理解问题后,我们对520名客户开展正式调研。本次市场调研共发放纸质问卷52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15%。市场调研获得的数据主要运用Stata14.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ordered probit模型的回归分析。笔者发现,房贷的主要客户群体年龄分布为20~40岁的中青年,收入群体主要是中高收入人群。

第一,由表2对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见,总体上受访者认为人员销售策略对其做出决策的影响是较大的,且标准差的值不大,数据的可信度较高,故:假设H成立。但x15均值为3.312,接近3,说明客户对销售人员与其的互动性满意度不高。

第二,表3呈现了Ordered probit regression的结果,可以看出自变量x11、x12、x13、x14、x15,因变量y1都是有正向影响的,且p<0.05,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下显著,故假设H成立。

根据上述结果,本文就招行人员销售策略有效性与其影响因素关系得出方程(1):

4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人员销售策略总体有效,但客户对销售人员与其互动性的满意度不高。招行应更加关注销售人员与客户的长久互动,综合运用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微信公共平台等其他手段,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互动,更好地与客户沟通,为顾客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Philip Kotler.PRINCIPLES OF MARKETING[M].Boston:Pearson Prentice Hall,2010.

[2]Simos Chari.Emergent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The Effects of Market Uncertainty and Strategic Feedback Systems[J].British Academy of Management,2014:145-165.

[3]Mohammad Suleiman Awwad,Djouhara Ali Mohammad Agti.The impact of internal marketing on commercial banks’market orientation[EB/OL].http://dx.doi.org/10.1108/02652321111145943.

[4]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浅谈政府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8

一、政府审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政府审计职业道德是国家审计机关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的应当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行为规范,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和提高政府及审计行业形象和公信力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政府审计职业道德包含爱岗敬业、依法审计、好学进取、廉洁奉公和保守秘密等内涵。

二、审计职业道德的共性与特殊性

1.审计职业道德具有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和保密性等共性

(1)独立性是审计职业道德的灵魂。审计人员是按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的职责进行工作的,从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取证和审计检查,做出评价、审计结论,到最后提出处理意见的各个环节都是独立的。审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客观性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根本保障。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业务时对有关事项的判断、调查和意见的表述,应当基于客观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被审计单位或其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客观性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态度,是审计职能的需要,是正确发挥审计作用的根本保障。

(3)公正性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准。审计人员应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不能故意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也不能故意使某一方受益。公正是实现审计职能的前提条件,只有保持公正才能保障审计职能的顺利实现,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保持公正的审计,鉴定证明的材料才可信,做出的评价才能真实有效。

(4)保密性是审计职业道德的自然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掌握了被审计单位大量的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有些属于被审计单位的机密。一些重要信息外露,会给被审计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除了经被审计单位允许,或法律法规要求公开或协议公开的信息外,审计人员不得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泄露给第三者。

2.由于政府审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府审计职业道德还应具备一些特殊性

一是审计人员要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政府审计代表国家对国有资金的使用者进行经济监督和评价;二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依靠群众,与群众搞好关系。政府审计机构是国家行政机关,长期工作形成的居高态势,必须通过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来改变;三是依法审计不徇私情。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审计时要结合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查证结果,分清领导干部对单位违反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违法违纪问题应负有的责任;四是不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不外传,对国家和被审计单位负责。

三、提高政府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政府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规范国家公共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揭露经济违法违纪事件、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审计机关的工作实践来看,要充分发挥“免疫”功能,就必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是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

二是审计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审计机关的公信力,促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要维护和提高审计机关的公信力就必须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审计从业人员的高职业道德水平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

三是审计职业道德可以补充审计法规遗缺,完善审计規范体系。审计规范包括审计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两类。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只能由审计职业道德提出,有些不宜纳入审计法规,但又有必要作出规定的事项,可以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比如申明审计纪律、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要求等。审计法规对审计人员的素质约定是最低任职要求,审计职业道德则是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升华。

四、提高政府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途径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来说,就是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从内部来说,就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修养,加强自律。

1.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建立审计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机制

(1)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依法从严审计。设计良好且运行有效的制度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及顺利地进行。各级审计部门要从推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角度出发,抓好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保证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使审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其威慑力。

(2)加强管理,完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包括学习培训制度、廉政制度、执法责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度、岗位轮换制度等,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审计人员,从而防止审计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徇私舞弊,避免其损害国家和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确保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声誉,促使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公务中自觉认真地遵守职业道德。二是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审计机关是一个监督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也置于社会及被审计单位的监督之下,包括行政、司法等机构对审计人员执法情况的监督等。

同时,对违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行为应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通过外部监督,有助于促使审计人员随时自觉地保持一种较高的职业道德风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赢得被审计单位乃至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保障各项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3)奖优罚劣,建立审计激励约束机制。在人才使用、精神奖励等方面,创造一种竞争的环境,奖优罚劣,从而把审计人员的行为引向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轨道上来。对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要大力表彰和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感动人、带动人;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审计人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坚决予以处罚,以教育和警示广大审计人员。

(4)加强审计人员质量控制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素质。要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首先,要严把人员质量关,应该选拔和聘用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该具有符合审计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其次,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鼓励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外语、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审计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审计专家和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最后,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关心人,使审计人员把审计工作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

2.提高审计人员自身修养,加强自律

审计的自律是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个人的言行自觉地纳入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中去。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必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必须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贵的思想品质,更要靠道德的力量严格进行自我监督,把自己管住、管严、管好。如果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都能严格自律、坚持原则、忠诚廉洁、信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以熟练的技术体现出较高的审计业务水平,那么审计工作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取信于社会,取信于民,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人员也会真正成为众口皆碑的经济卫士,用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审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客观公正、执法严明、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珠宝顾问自我介绍下一篇:收银台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