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希望之光(通用10篇)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希望之光 篇1
希望之光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吴映宏
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他们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肖申克的救赎》
人活一世,会拥有许多东西,金钱,名誉,家庭,等等。可,回归到我们人性的最深处,那些最珍贵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的,却是对自由的渴望,与永不泯灭的希望之光。
安迪本拥有不可估量的前途,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因人诬陷而锒铛入狱,风光的银行家生涯就在那一夜画上了句号。来到监狱的他,从未放弃过上诉的希望,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他只好干起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同时用自己的专业来帮助狱警逃税。夜深人静之时,他便用鹤头锄,借助月光,一点,一点,在墙上挖出“逃生之道”。他一干就是二十年。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借助闪电的巨响,砸开了排水管道,逃出的监禁了他20年的地方,奔向了他梦的地方。他,自由了。
史蒂芬·金沿续了他那不紧不慢的写作风格,可这慢条斯理的故事,留给我的是深深震撼。一个人,受困于监狱中,最开始会不断反抗、不断地争取恢复自由的身份,直到有一天,他会习惯监狱里的生活,习惯他的身份,最后,他会十分依赖监狱,不再习惯外面的生活,监狱已成了他的全部,正如书中的老布那样,这就是所谓的体制化。可是,安迪从进入监狱那一刻起,他就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因为,他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东西,那便是希望,对自由的希望。他本可以像其他囚犯那样,在监狱里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他没有,他在典狱长的压迫下、在满怀绝望的狱友中艰难地生存着,带着沉重的希望,生存着。在监狱里,希望是危险的,可是更重要的是,希望也是珍贵的。当安迪满怀希望,从下水道爬出,在雨点中呐喊时,他明白,我们也明白,他做到了,希望取得了胜利。
若没有希望的支持,若没有对自由的向往,我们何来前进的动力?只有心中满怀希望,才不畏现实的艰难。再困难的日子里,若心中有希望之光,就会永怀力量,不断向前。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高2020级5班 吴映宏)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篇2
提起《肖申克的救赎》,总是感觉异常的沉重,在电影中所看过的画面也开始一帧一帧的清晰的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含冤入狱二十年,安迪最终在地狱般的肖申克监狱,凭借着自己的理性,希望救人救己,最终穿越重重的苦难逃出生天,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之路。在钢铁般的监狱高墙背后,我们无法想象这里的生活有多么的可怕,这里不仅是一个剥夺自由的地方,也是一个毫无尊严的地方,更是一个互相践踏的地方,在这里的许多人,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已经逐渐忘记了生而为人的样子,他们已经被彻底的体制化,如行尸走肉一般,毫无半点生气。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无法想象安迪曾经经历了多少次苦难,又有多少次濒临死亡,但是作为监狱高墙之下依然具有热血的一员,安迪二十年如一日,从未放弃过对自己的救赎。
我敬佩安迪的救赎之路,我相信我们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了安迪这种始终不渝的救赎决心,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迈过去,再笨拙的人儿也能变得出色,毕竟坚持本来就是最大的救赎,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本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我们前进,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并不是环境的艰难,而是我们那颗不堪一击的心灵,是我们自己决定放弃,这也是为什么在多年的工作中,身边的人儿,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原因,因为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工作不好,事实上任何一份工作都不容易,只是有的人愿意坚持,而有的人遇到挫折便轻易放弃。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希望之光 篇3
瑞德还说“这些高墙还真是有点意思。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对它就习惯了。等相当的时间过去后,你还会依赖它。”在一群失去对未来的希望的人心中,肖申克的高墙是他渴望能够越过的地方,但却不会对此付诸实践。在肖申克里,几乎所有人都被困在这可怖的思想高墙里。殊不知,想越过思想上的高墙,比越过肖申克真正的高墙还要难上数倍,因为,你要学会在这黑暗的圈子里,抓住希望。
安迪从进监狱开始,就从未放弃希望,才刚进监狱没多久,他就已经着手重见天日的计划,还记得瑞德曾说,如果要用那把小锤子挖地道,至少要挖六百年,但安迪始终怀揣希望,用了不到的时间,挖通了地道,逃出肖申克,并揭发了肖申克的黑暗与肮脏。汤米因为挂念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小女儿,对生活依旧有希望,从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到考取了高中文凭。怀揣希望,固然会失望,但却不会浑浑噩噩的活着,大团圆的结局无法人人都拥有,但我们可以拥有一个充满希望,乐观向上的人生。“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我认为这是这部电影最震动人心的语句。
希望,能使人的心变得坚强,安迪来到肖申克的第一晚时那个因为嚎哭而被痛揍的那个胖犯人想必是因为想到自己将在这个高墙里度过的漫长岁月而感到希望渺茫,陷入无助的境地中,胆怯到如初生婴孩一般大哭才能缓解自己的恐惧,丧失希望,最终必会被黑暗而侵蚀。
希望使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挖成瑞德所说用六百年都挖不完的地道,能在臭得令人作呕的下水道里爬行,能在被冤枉二十多年后替自己重新找回公道,他对希望的执着也让曾不相信希望的瑞德相信希望的力量并拥有了自己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定稿) 篇4
《肖申克的救赎》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被指控用枪杀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这个影片让我第一次感动的是那一幕: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他为十几个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两瓶Tiger啤酒。喝着啤酒,阿瑞说多年来,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而安迪则是在微笑。我认为这一幕尤其令人感动,只是小小地喝一下啤酒,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得到放松,也感觉到自己真的是作为一个人存在,而不是只是在黑暗的地方生活的一个令人害怕的“幽灵”似的人物。不仅仅是狱官们不把自己当作人看待,在这样的环境下,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可言,都忘了自己是一个人了。做任何事情都是在残酷的没有人性的约束下进行,整个人的心灵也被禁锢住,每天只是机械地运作着。突然想到现实中的我们是多么地不知足,我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有大把大把的自由在酒吧、家里喝酒,玩乐,任何你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去涉足,但是每天仍然都很多的人在叫喊着“我不自由,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制约,没有办法完全做自己”。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我们是真的作为一个人存在于世上,最起码不会受到非人的待遇,不会连上个厕所都得打报告,也能得到基本的作为人的尊重。也许世上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我们有自由啊,我们可以坐许多的事情来改变我们的不如意,改变我们的境遇,让自己重新获得心中想要的自由。我想当我们不知足,抱怨的时候应该看看这一幕,心一定会受到触动的,也就会觉得其实生活没有什么困难,最起码我们还可以自由在自己楼顶喝啤酒啊,生活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篇5
当安迪坚持每周一封给州长写信,要求拨款给肖申克监狱图书馆,在州长不胜其烦的情况下,给了200美元的支票和一些旧书等杂物,安迪在其中发现了《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唱片。安迪在典狱长的办公室里放音乐,他想让“同事”们分享这自由的声音,于是他打开广播设备,让美妙的音乐响彻肖申克监狱。悠扬的歌声在肖申克飘扬,所有的人都驻足被这突如其来的歌声吸引,不由得让人震撼,那份对自由的追求,该是到了何种境界啊!安迪抱头靠在椅子上听音乐的样子让人痛心。
电影中瑞德的旁白:“到今天我还不知道那两个意大利姑娘在唱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我想她们该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动人的故事,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美妙的让你心痛。告诉你吧,这些声音直插云霄,飞得比任何一个人敢想的梦还要遥远。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
由于放唱片的事安迪被关在了禁闭室。当他被放出来,满脸憔悴的和大家一起用餐,回答:你感想如何?他饱含坚毅的眼神,用手指着自己心脏,说了一个词深深地震撼了我:inside(在内心)。“在你内心深处…有一些东西…是他们夺不走…摸不到…只属于你一个人——希望”。“希望”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可它却可以让人发疯,那么的盼着它实现,内心煎熬着。但不管怎样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心怀希望,无论陷入何种绝境,都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的东西就是——希望。
安迪从恶臭的管道中爬出来在水中奔跑、在倾盆大雨中仰天大笑的场景,没有安迪近距离面部表情的特写,只有闪电、风雨声、安迪的身影,给观众留下来想象的空间,就如中国画的留白。20多年的冤屈,终于有一日靠自己的设计安排获得自由,该是怎样的心情?哭?笑?任由观众去想象吧!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2 篇6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步不永垂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命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肮脏的下水道把安迪送往了美丽新的世界。这段充满绝望与沉重的救赎之路经历了整整十九年的痛苦挣扎与超毅力的坚持与勇气,《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谊,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
故事放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当作杀害妻子和情夫的凶手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师的奸诈,法官的误判,狱警的凶残,典狱长的贪心和卑鄙,监狱的黑暗和毒打,将正处于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从人生巅峰推向了世间的地域。他被叛无期徒刑,送进了固若金汤的肖生克监狱。
在目睹了监狱中黑暗后,安迪自知难以讨回清白,只有越狱才是生路。于是开始实施自己的越狱计划,他结识了专在监狱于中,从瑞德手里弄来了不起眼的小锤子,小石子和一副丽塔海斯华的海报挂在监狱的牢房里。用雕石来消磨时间河阳矮人们注意的事先,每天夜里监狱熄灯后他开始在海报后面用小锤子凿墙,要知道那样的锤子要凿600年都不能把墙凿空。
安迪坚持十年的是书信上访,为监狱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图书馆,他还无私的辅导狱友考取同等学历,是他们继续学习,为日后重获自由,踏上社会打下了基础。
安迪在众狱友的心中是尊严的象征,他的智慧才能和人格魅力使他赢得瑞德真诚的友谊,他的金融专长让他成了狱友的财务帮手和典狱长的私人财务助理,这为他的越狱有了实现的渴望能。
当一个年轻的窃贼告知安迪杀害他妻子的真正凶手,安迪到典狱长那成熟自己的清白,企图上述澄清自己的罪名,典狱长却因贪心想继续让安迪为他洗钱而不肯放他,还杀了那个为他作证的狱友,并将暗地重新关进黑狱。
安迪终于忍无可忍,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越狱,重获了自由。典狱长因检查人员收到 安迪记得罪证后自杀,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这样败在安迪手下。
希望是支撑一个人向前的不竭动力,正是那强烈的希望支撑着安迪坚持了整整十九年的牢狱生活和巨大的精神折磨,用那无人想象的小锤子凿空了墙壁,爬出了那肮脏无比的下水道。忙着生或忙着死,安迪的一句话诠释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要是想生,你只管想生的救赎,要是等死,就如行尸走肉般苟且着,便也无所谓生与死。
追求自由,是一场浪漫的盛宴,如履薄冰,如舞浪尖。神的孩子,请为自由而舞。因为只有自由才能救赎肖申克里万劫不复的绝望!
安迪和瑞德的真挚友谊也深深的感动了我们,是那份真挚的友谊相伴使得彼此不那么绝望与煎熬,我想要是没有瑞德的真心相待,安迪的牢狱生活将会多么凄凉,要是没有安迪的指引,瑞德就和老布的结局一样,而不是到太平洋享受自由的阳光。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篇7
电影的主角首推 安迪,安迪是一个银行家,有身份地位,由于妻子有情妇,自己愤怒准备谋杀,最后没有下手。但是妻子与她的情妇恰巧被另一个变态垃圾给杀了,自己却承担了杀人犯的罪名。从安迪身上,我看到的除了极专业的知识外,还有以下人性的光辉:
安迪(德弗瑞恩)每周一封信给州议员申请图书馆计划经费,每周一封信的疯狂,终于让州议员妥协了,寄来了200元和一批旧书等文艺用品。并且继续坚持每周两封信,写了四年,直到1959年也就是他入狱的第十二个年头的时候,州议会终于受不了了,决定每年给他的图书馆计划拨款500元,坚持每周写信,写了十年,前六年每周一封,后四年每周两封,这连狱警都觉得疯狂了。
安迪最疯狂的一面不是他的图书馆计划,而是用一个小小的鹤嘴槌,坚持了十九年挖了一条自由的地道,成功越狱出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他心中抱着希望,这种精神上的力量来自他对自由的强烈追求,来自于人性中的某种信念和执着。
安迪的专业知识肯定也是靠着这种执着的敬业学习得到的,我相信人人只要有了这种信念和执着,十几年坚持干一件事,肯定成功。学习如此,做事情也如此,投资如果坚持不懈的拿着优质的低估的股十几年不卖必定有大赚的一天,比如当下的银行股,十年低估,正式考验人性的时候,或者有低估的优质龙头股,十几年坚持不懈的买入持有,最终肯定也是拥有一大笔财富的。只有超越常人的人性,才能拥有卓越的人生。
环境是可以改造人的,布鲁斯在里面50年,已经习惯了监狱的一切,外面对他来说都是陌生和恐惧,是心惊胆战。外面不属于他,离开了监狱,他一无是处。就像瑞德说的被体制化了。所以他想要杀人犯罪,再回到他熟悉的监狱。包括瑞德也是被监狱体制化了,只要时间足够长,50年的监狱生活,人离不开他了
再坏的人都有他害怕的东西,监狱里那个同性恋伯格斯,在因为偶尔安迪后被关一周禁闭后,监狱里的哈德利队长要打的时候,也是吓的屁滚尿流。吓的抓着栏杆大喊救命。同样的在监狱里不可一世的哈德利队长,当警队来抓捕他的时候 也是吓的两腿发软,不知所措。所以人都有弱点,都有他怕的东西,打击对手,要抓住他的弱点,找到他怕的东西,一招致命
《肖申克的救赎》 篇8
幽静灰暗的树林,伴随着典型的上世纪中叶的美国乡村音乐,镜头把我带到了一辆车中。一瓶威士忌,一把左轮手枪,一位颓废的男人,这些片段便组成了这部影片的令人迷糊的第一个场景。带着疑惑,继续在影片中搜寻着那个不具名的答案。
安迪因“谋杀”被判处无期徒刑,他的出场便给以人一种距离感,仿佛在这恶搞外貌平平的男人心中,藏着一些秘密,只有自己深知,别人却永远也走不近的东西。
似乎安迪向命运妥协了,埋下了自己高昂的头颅。在一个斜晖晒得人以为这就是只有的傍晚,他以自己的特长为伙伴们换来了啤酒庆祝。
瑞德,一个已经被关押了二十余年的“罪犯”,映着余辉,带着一丝微笑:“这或许就是他的自由。”
当安迪向全监狱的人放《费加罗的婚礼》时,在罪恶滋生的监狱,那便是天籁之音,洗涤灵人们的心灵,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在安迪心中不曾褪去的希望之光,“在脑中,在心底”,未曾有一刻被黑暗荫蔽双眼。
因为,有一种信念:“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你自己。”这样坚如磐石的信念,支撑着安迪,在牢狱之中也从事益事业,为别人提供知识,帮助。影片到这里我似乎懂得了《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叫《肖申克的救赎》。安迪就是一支乐曲,萦绕在这座黑暗的监狱,让罪犯们也停止了罪恶,这是对肖申克的救赎,是对人心的救赎。
暴雨之中,电闪雷鸣,安迪站在骤雨之中贪婪地呼吸的样子,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想必那时,他一定闻到了花香鸟语,听到了风的呼唤,看到了从乌云中刺穿的光明,那一刻,照亮了他太久没有光线的世界。
还记得瑞德曾以长者的身份告诫:“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显然,安迪的人生字典之中没有“认命”二字,作为他朋友的瑞德,也有一些内在的意识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清晨的露珠,只需要朝阳的映射,就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入狱四十年后,瑞德终于获得了假释,这时的他,却也如当年的布鲁克斯,感觉到这个世界似乎已经把他们抛弃在了滚滚尘埃之中,格格不入。望着镜中那个曾经熟悉的脸,如今却是面目全非,是如此的遥远,可望却似乎永远也不可即。难道会像布鲁克斯,只在房梁上留下“BROOKS WAS HERE”,然后就什么也不带走,也不留下地离这个世界而去?
安迪的话惊醒了瑞德:“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为什么不再向前走走?”
于是在那个“一望无际的、没有回忆的”大海之畔,金黄,温馨的沙滩之上,两位友人,带着自由的微笑,相笑,相拥,“救赎”也到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那个海畔,那片沙滩,那对伙伴,久久的驻留在我的眼前。我的救赎之路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错误,真想回到从前,告诉那个小男孩,别做会让以后的自己后悔的事,但是无奈,那个小男孩再也不在了,扣下的也许只是无限的后悔与懊恼,在未来的路上去弥补那些人,那些事,尽管知道已经有了疤。
站在人生这个尴尬的节点,回首过去,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走了那么长的路,自己也慢慢的变成了一个自己的陌生人。曾经一点点的冲动与错误,铸就了现在面目全非的自己。手指划过脸庞,才发现那是真真切切的自己。能做的也许只有在脑中在心底,留给“希望”的坐席,让人生这次列车上,时刻有她的陪伴。
影评《肖申克的救赎》 篇9
史蒂芬·金编剧、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第一部银幕作品。在现在看来似乎都是鼎鼎大名的这些人们,在这部电影公映的1994年的时候,最著名的也许只有史蒂芬·金和摩根·弗里曼。在当年来说,这部电影不敌同年问鼎奥斯卡的《阿甘正传》也许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这种大气的节奏。这种感觉似乎只能在某种伟大的作品上才能看到;比如之前说到的《阿甘正传》。最好的电影在节奏上来说似乎只有两种,类似这种轻缓的或者那种快节奏以营造紧张气氛见长的。
说这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也许一点也不过份,就算它在奥斯卡的角逐上失利了,可是同样改变不了这种现实。至少这是一部在你看完了之后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电影。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
大量的旁白和第三人称的视角赋予了这部电影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叙述角度;而不管任何一种叙述角度都好,只要运用得当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的,可是在我的个人喜好来说,我相对比较喜欢这种叙述方式。因为很安静,一直很安静,不带半点狂躁的味道。讲述者在安静地诉说,而我在安静地倾听。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轻缓味道里最安静的味道。
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味道和这部电影的救赎主题是如此相得益彰的。所以,是不是也可以因此说,这部电影的这种叙述方式和主题是如此统一而给了这
部电影有了那种足以让人迷醉的光茫呢。至少说,这是一部把这种叙述方式运用得当并且成功的电影。
一部伟大而不朽的作品似乎只要在我们谈及某种东西的时候就能让我们立刻联想到这部作品。比如监狱、救赎、希望、努力……我们会想到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的定义里,这首先是一部嘲讽美国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的电影。因为如果不是因为司法制度上的错判的话,安迪是不会进入肖申克监狱;而如果不是因为狱政制度上阴暗腐败的话,安迪也不会成为诺顿的洗黑钱机器也不会有了后面的整个故事。然而在我的定义里,这部电影首先定义上应该是一部有关人性黑暗以及救赎的电影,如果把它定义在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上的讽世之作的话反正局限了这部电影本身的那种更深一层的意义而让这部电影显得肤浅了。
在我看来,不论是司法制度上的漏洞或者是狱政制度上的阴暗腐败,其根本依旧还是人性上的阴暗和贪婪。如果说,安迪的错判入狱还仅仅只是因为司法制度上的错判,那么后来安迪得到了一个推翻错误回归到自由社会的机会,可是这个机会却威胁到了典狱长诺顿的安全和洗黑钱系统的整体流程的话,那么,这个机会被诺顿的彻底扼杀就完整地体现了这种人性上的黑暗。
人性是所有一切社会规则和法规的根本。不管多健全的制度最终依旧只能靠人去操作运转,而如果操持着整个制度的人本身依旧带着贪婪的欲望去观摩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总能找到可乘之机或者错漏之处。
安迪的入狱也许还能说是司法制度上的的漏洞以及客观证据的指证。可是他的出逃却只能是一种极其无奈的选择。因为除了这样的方式来完整他高洁的灵魂,他已经找不到其它的任何方式去完成本该就属于他的自由和梦想了。
可以说,所有左右这一切的仅仅只是诺顿的一念之善或者一念之恶罢了。当一个人身陷于冤狱而诉求无门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所面对的是一种怎么样的绝望。黑暗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而真正可怕的是这种绝望带来的对于人生一眼所看到的没有光亮的前路。我也不知道在瑞德平静的语调里所讲的安迪呆在他狭小的牢房里沉默不语的第一个夜晚里他是如何度过的,他的思索中的那些又会是什么。他即将开始的是一种永远也没有光亮的生活,他即将在这个黑暗的夜里开始他漫长而没有前路的人生。
黑暗,无边无际的黑暗从此将他笼罩并且永远将他紧紧地包裹住了。希望和梦想从现在起都将离他而去了。他只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爱意和情感的内敛男人,所以他永远失去了不知道如何向她表达情感的妻子,所以他在妻子出轨之后将她赶出了家门并且死在了情人家的床上。对他来说,这一切构建成了他心安理得地生活在牢狱里的心理基础,他在赎罪,对他来说他并没有杀害妻子可是他的行为间接或者直接地导致了妻子的死亡。
沉重的负罪感和胶着的漆黑沉沉地包裹着他。不再有希望和光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多沉重的黑暗,也许,我们就能明白光明和希望带给我们的快乐。
也许正如瑞德所说,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尤其对他们来说。他们不是死囚,所以他们必须抛弃任何希望地活着。一次或者多次的终身监禁让他们永远也
只能生活在这四面高墙之内了。从一开始对高墙的恐惧到逐渐的适应,以及最后形成了对高墙的依赖,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
没有希望,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这里面活着,一直到死去。所以托马斯会在离开监狱获得他50年牢狱生活之后的第一个假释带给他的那种有限自由感觉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惊惶,然后自杀身亡。他说,他没有办法适应这个自由的社会,他小时候只看过一次汽车,而现在到处都是汽车。自由给了他的是希望,这一点是无须置疑的,然而却正是这样的希望带给他的却仅仅只是担忧和惶恐不安的生活。每次在半夜里做着恶梦醒来却还必须是想一想之后才能明白自己身在何处。这样的生活也许反而不如他在监狱里来得自由和安心。
在托马斯的心里其实一早已经忘却了自由的感觉。所谓希望,对他来说已经一早已经彻底死去了。虚妄地承诺给他一个自由的希望,他反而不知所以了。相比之下,安迪体现了另外的一种心态。“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一句话道明了安迪对生存的渴望和那些从不曾熄灭过的对希望的热诚祈盼。电影用一种晦涩的表达故意让我们以为安迪会在得到希望以及失去希望之后自杀,这种表达方式非常巧妙地用了瑞德的角度,而因为瑞德正是这样以为的,所以我们也就跟着如此以为了。
瑞德以为将要用600年才能掘通的希望之路,安迪仅用了20年不到的时间就挖通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他从不曾熄灭过的强烈渴望。没有尽头的牢狱生活太过无聊,总得找点什么事来消磨时间。托马斯和瑞德等人选择了听之任之的绝望,而安迪则选择了希望和自由。
冤狱的错判赋予了他出逃的正义之名,他的希望并不是越狱逃避自己应有的罪责;相反他仅仅只是为了争取属于他的自由和梦想。他曾经以为可以用一种更光明正大的方式得到他的自由光明磊落地走出肖申克的四壁高墙,而且因为这样的希望而变得疯狂躁动,而当这种渴望被诺顿彻底地枪杀了之后,他唯一的选择似乎只有这种极端的方式了。
可以说,安迪的成功出逃成了整个肖申克的救赎。从他的第一次为了所有参加户外劳动的狱友们争取一瓶冰冻的啤酒,从他利用自己的特长获得了狱警的信任之后用监狱的广播室给所有的人们播放意大利音乐,从他每周一封信去为整个监狱争取几本图书馆退化的旧书,从他把一间破烂的小房间改造成一个硕大的图书馆,从他开始帮助一些刑期较短的囚犯们学习并获得学历以便他们出狱后的改造……所有的这一切都带给他们一种救赎的感知。
而这一切,归属于希望。因为安迪对未来抱着不灭的希望,于是他开始散播希望,开始救赎大众。每一个在肖申克里的人都是清白的,因为他们都被律师骗了。这样的自欺欺人的思想带给他们一种圣洁的光芒。就算他们真的是罪有应得,可是这个世界是否还应该给他们一点希望呢。救赎的寓意在于,安迪的存在净化了他们的灵魂和思想。
这部电影曾经被定义为现代版本的《基督山伯爵》;然而在我看来,大仲马也许并不比史蒂芬·金或弗兰克·达拉邦特伟大多少。毕竟《基督山伯爵》仅仅只是一个稍显复杂的复仇故事,而《肖申克的救赎》更多的是在于救赎。
我不知道多少人能在蒙受了不白之冤并被判两次终身监禁之后还能如安迪那样平静,那样思索并且那样有所作为。至少我们总会愤愤不平,总会想着如何去复仇,如何向那些让我们身陷囹圄的人们讨回公道。在安迪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宽恕的光,一种包容和逆来顺受。宽恕吧;千丝万缕,都宽恕了吧。
把希望隐藏在心里深处,在赎去自己心灵的罪责时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与其把时间花在如何消磨光阴上,不如把这些时间都运用到自己应该去做的最本份的事情上。救赎,仅仅只会为了那些已经准备好了的灵魂。
《肖申克的救赎》影视赏析 篇10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许多无奈和困难,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无法自控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答案,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它在奥斯卡败给了当时另外一部伟大的影片《阿甘正传》,但我依然认为它是最有现实意义的电影,最能告诉我们如何活的快乐生活的勇气。它告诉我们,面临灾难,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气和坚强才是最大的救赎。
银行家安迪被当作是杀害妻子以及妻子情夫的凶手,尽管这些是强加在他身上的冤狱,但他却无力改变这一切。他也从此开始了他漫漫的监狱生涯。故事一开始就将他定位在一个被飞来横祸强加于身的人,在监狱里面,安迪要面对变态的性骚扰,更要面对监狱长和狱警的残暴,他始终保持着低调,他仿佛很无力的承担着这一切。渐渐的他利用他银行家的特长帮监狱其他人做帐,以至于最后帮监狱长以及其他监狱的管理人员做帐,逃税。只为他最后成功越狱,获得自由和新生。
故事情节仿佛有些老套,但却表现如此有张力,情节安排紧凑,以至于倒最后当他成功越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他每天用一个小锄头挖一点土,然后第二天早上把土放在口袋里面,散步放风的时候再把土悄悄的撒在地上,每次土不能多,不然就会被发现。安迪要忍受怎样的煎熬,他也知道这样做太慢,他缜密的思维和强大的意志让我为他叹服,我在想,如果是我,我是否能做到呢?我会不会因为太过于心切而导致失败呢?
电影对于生活习惯和人的惰性给予了深刻的批判,当老人离开监狱的时候,他什么都不会做,最后他终于上吊自杀了。是的,是社会造成了他的悲剧,但是他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电影一次次的用一个普通人的执着和坚强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希望,只要坚强,我们就会得到很多,尽管我们不得不失去很多,面对灾难,面对不公,坚强是最好的注解,勇气是最好的救赎。
每次当我沮丧无奈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部电影,每次看我总能从那里获取勇气,因为我知道,我没有面对安迪承受的那么多灾难,我没有理由放弃勇气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赎,就有希望。这部电影,用普通人也普通的情节展示了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内心世界,也告诉生活中的每个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气才是最大的救赎。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希望之光】推荐阅读: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困不住的鸟12-19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观后有感07-05
肖申克的救赎 演讲稿07-14
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台词07-31
肖申克的救赎台词doc09-13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00字10-25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及启发11-20
肖申克的救赎650字心得体会01-08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个人观后感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