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期培训总结

2024-08-16

教师成长期培训总结(精选12篇)

教师成长期培训总结 篇1

回首这半年来的培训学习,可谓是喜忧参半,就像这冬日的天气,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雾霾笼罩!

还记得七月一日前往进修学校参加的第一次培训,当时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面对大厅上方悬挂的红色条幅“滑县20xx年新教师(20xx—20xx年入职)培训”,我无奈地笑了,心想:我还算新教师?都快成老油条了!况且这么热的天气,学习的热情简直跟温度相差悬殊啊!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学习总会有些许收获,我这样安慰自己。果不其然,从第一天的开幕式上,我深刻认识到这次培训不是简单的一个短期培训,不管从签到、培训内容、考核等各方面要求都比较详细和严格。既然这样,咱就好好当一回学生呗!

不来培训不知道,原来这里“高手云集”呀!一个个充满朝气的青年教师,一次次精彩的发言,令我汗颜,甚至让我无地自容,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虽正值夏季,我内心却深受打击,炎热随即消散。于是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安排的每一次培训。在第一天的培训中,我有感而发,趁午休时间,在听课笔记本上写了满满好几页随感。我知道,我也明白,我需要改变。

由于大学专业学的不是语文教育,我深知自己在小语教学方面存在的短板,首要问题就是专业知识的匮乏,再加上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缺乏领路人,我“在语文教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似乎始终无法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彼岸。不过这次培训,还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首先,我收获了一种“精神”。台上每一位优秀教师看似轻松的“侃侃而谈”,背后却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才赢得今日的精彩,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教育人。这些培训者通过孜孜不倦地阅读,脚踏实地地实践,细致入微地分析,深刻到位的总结,最后再把他们全部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这种拼搏精神会督促并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及生活中多读书、多钻研,使自身的教育理论和能力得以提高!

其次,我收获了大量“知识。”不管是从培训之初的进修学校学习,还是随后在乡镇举行的各项培训活动中,我们都能从专家和同行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他们对听评课的细致讲解,正好解答了我对“如何正确听评课”的解答,再结合我对《听窦桂梅老师评课》的阅读,使自己对听评课这看似简单的学校业务活动,有了更正确的认识,于是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在后期的培训中,只要有老师讲课,我都认真做听课记录,做批注,写感触,只是在评课方面还有些欠缺,需要补充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对执教老师的优缺点的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评价。说到听课,我们小语4班举行的一次“古诗词同课异构”比赛,同样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但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在“教师素养”这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不仅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同样也会博得所有同行们的钦佩。因此,我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做一个视野开阔的新时代教师。

从酷暑到了严冬,我一路走来,这其中有得也有失。还记得前段时间肆虐的流行性病毒感冒,让我儿深受折磨,没日没夜的高烧不得不住院治疗,谁知恰巧跟我们的“教坛新秀”初赛冲突了,我果断放弃了。虽然机会就摆在面前,但我不得不放弃,相信未来还有更多次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也许这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吧,在一次次经历中做出抉择,在一次次经历中渐渐成长,人生不正这样么?

教师成长期培训总结 篇2

我区“十一五”继续教育已近尾声,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 我校有效地完成了“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现将本期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制, 强化管理, 增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日

益增多也日益复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牢固确立终身学习观念,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精神, 《南岸区“十一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的要求, 全面推进我校创一流学校, 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了我校“十一五”继续教育规划, 规划从总体目标、具体目标、课程实施、实施措施以及保障机制上做了详细的阐述。

(二) 确立了我校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职责。为了

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分管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副校长为执行组长, 学校继续教育登记员、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起草制订学校远、中、近期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 并由教代会民主讨论通过, 有力地保证了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有序开展。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 都有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并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继续教育年度计划, 结合自己实际制定自培计划, 年终撰写自培经验总结, 形成个人档案。同时, 我们还让每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 是提高教师各项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以及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确保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 强化管理, 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真抓实干, 扎实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 通过学习《教育法》和上级下达关于继续教育的文

件精神, 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贯彻“三个面向”方针, 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坚持面向全体教师, 按需施教, 着眼提高, 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因此, 我校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 校长重视, 有分管领导专人负责。客观现实使我们认识到:谁抓住了今天的继续教育, 谁就抓住了明天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明确目标, 注重实效, 加强“课改”内容的培训, 促进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课改”实验中, 我校始终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教师既是学习者, 又是实践者和研究者。为了让全体教师尽快了解和掌握新课改、新目标、新要求、新理念, 并把它们溶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充分利用隔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 从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加强培训, 做到“三定”, 即定时间, 定主题, 定人员。组织教师学文件、学课标、学理念、学教材、并做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 既听好课, 又做好笔记。为了保证实验工作有序进行, 我校备课组老师经常在一起切磋、讨论、交流、研究教材、教法及学法的指导等, 做到边学边做, 边研究边改进。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改革课堂教学, 实现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 依据上级继续教育文件精神, 我校紧紧围绕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通过校本培训, 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 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每学期我们都制定了详实的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培训方案, 在方案里, 对教师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根据教师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不断探索与改革校本培训模式, 努力构建符合二十一世纪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开放的校本培训体系。

(二) 培训内容

1, 、教师职业道德、有关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培训。以学校集体学习或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 以时事政治、教师职业道德、有关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活动, 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主要活动安排:

(1)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3) 《教师礼仪培训》

3、新课程培训以教研组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 以研讨教材教法为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研讨, 促进教师过好教材关, 教法关, 促进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主要活动安排: (1) 参加区新课程学科主题培训 (2) 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3)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4) 校内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 (集体备课) (5) 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4、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以教师上研究课、观摩课、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 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 通过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过好教学能力关。主要活动安排:

(1) 上研究课、观摩课、听课、评课 (2) 举办校公开教学评奖活动 (3) 班主任培训

5、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以申报立项课题、撰写论文为主要形式, 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 树立教科研意识, 普及教科研方法。主要活动安排:

(1) 组织教科研知识讲座 (2) 申报校级课题研究 (3) 组织立项课题研讨 (4) 参加市、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奖

6、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以“在学习中用, 在使用中学”学用结合为基本组织形式, 辅以专题培训, 以网络应用技术, 课件制作技术为主要内容, 通过培训, 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主要活动安排: (1) 网络知识及应用能力培训 (2) 课件制作能力培训

7、班主任工作培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班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是沟通学校和学生及家长的桥梁, 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为了增强班主任工作能力, 提高管理班级的艺术, 根据我校班主任的情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三) 培训形式

1、以学代训。

以学代训指学校通过组织集中学习或教师自我学习的形式来代替培训。学校建立健全例会制度, 一月至少安排三次校本培训专题内容。教师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自学, 每年撰写自学笔记不少于20篇, 字数不少于1000字。通过培训,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思想, 提升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形成崭新的教育风貌。

2、以课代训。

以课代训是校本培训的重点。它以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为目的, 通过教师集体备课、上研讨课、评比课、观摩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 外化为教学行为。学校制定以课代训的操作办法和制度。我们规定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时间集体备课;规定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规定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以上。学校每年举行公开教学评奖活动。具体操作步骤: (1) 同一年级组任课教师上同一内容课。 (2) 课前集体备课。 (3) 上课。本教研组的教师必须参与听课, 检验设计方案的教学效果。 (4) 评课或研讨。上课教师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听课教师把自己的听课感受反馈给上课教师。学校尽可能多地安排教师外出听课, 开阔视野, 博采众长。

3、以研代训。

以研代训指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们提出如下校本科研思路:以提升自我为主要目的,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以课堂为教育科研的主阵地, 以反思实践为主要方法。这种培训形式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点上, 以学校为单位, 申报区立项课题;二是面上:以备课组或教师个人为单位开展校内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也要建立校内课题申报制度, 学校每学期开学办理校内小课题申报立项或结题。小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以一学年为限, 内容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话题或问题, 把话题生成为问题, 把问题生成为课题。

三、创设环境、持续培训、人人参与, 检查、总结、评比, 让校本培训得到积极发展

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能否适应, 对计算机操作能否正确熟练, 是影响到学校信息技术水平发展的关键, 所以要进行有效而又持续的教师培训。我校采取岗位学习与短期脱产学习相结合、校内普及与校外提高相结合的方式, 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选派教师参加区级培训, 参加培训教师回校后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 并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要求。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结合实际、分类要求;立足普及, 着眼提高。同时我们还在一些方面做出规定, 促使教师强化练习, 经常使用, 如:总结、学习心得、经验论文一律交电子文稿;单元练习、期末考试成绩, 一律输入微机。二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区教师培训和各级各类赛课、教研活动。三是聘请区骨干教师、区教研员到校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和辅导。通过几年来的努力, 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现代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一支新型师资队伍正在健康成长。

继续教育学习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部分, 为使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深入, 学校的工作检查、总结和评比都把继续教育学习列入其中, 在任职考核和评优中, 也把此项列为评比条件。因此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在我校教师中已蔚然成风。

教师成长呼唤优质培训 篇3

一、 完善培训机构职能

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特别是基层培训机构,可能面临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管理的不和谐,培训者素质不高等问题都将严重阻碍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发展,使基层培训流于形式。因此,一个健全的培训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建议从两方面来考虑:

1.领导部门

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基层教师,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当地政府从政策和人事上的支持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褒奖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并从晋职、调资、聘任甚至住房、培训等方面提供相关优惠,以激起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教师教育教学的比较空间,使教师了解素质教育对教师群体的要求,在认识自己知识结构单一贫乏的同时,自觉步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行列。当然,保证培训经费的投入,减轻教师负担,增加培训者外出受训的机会,也是推动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2.培训者

教师培训队伍应当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它要求培训者自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并且时刻与国际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接轨,结合当前教师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同时,还要求培训者把师训与教研紧密结合,深入基层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与参训教师交流探讨的实践中思索,在思索中创新。另外,积极参加培训者培训,是更新与发展培训者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培训者应有自觉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愿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培训者提出的要求。

二、 加强培训资源建设

培训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费资源。现阶段基层进修学校一方面存在培训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各科专业研究人才;另一方面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及时派送培训者参加相应的培训,致使培训者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的丰富和更新。学校培训设施也因经费不足而无法投入使用,如缺少多媒体电教室及专业技术人员,网络资源得不到开发。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力及经费资源的匮乏,同大面积教师参训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有效减缓这一矛盾呢?除了加大培训资金投入以外,整个培训队伍对培训者的吸纳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教育负责的态度,摒弃复杂的人事人际关系,放宽政策吸收有特点、有专长、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培训者队伍,遵循“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原则,促使培训队伍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外,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也可采取选送个别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回校进行全员培训;或购置

一些专家讲座、研讨式培训光盘;请优秀教师交流教学课例等手段,以提高培训者的整体素质。

三、 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

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是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思辨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传统的做法是以灌输的形式注入,使被培训者获得现成答案,不但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平等参与”的原则,而且严重挫伤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正是通过全新的培训理念,唤起教师投身新课程的热情。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理论联系实际

在培训过程中,理论的阐释是一个难点。名目繁多的概念术语容易使培训陷入枯燥和乏味。基层教师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存在一些困惑。培训者若能巧妙把“大道理”融进“小事件”中,用“新办法”解决“老难题”,用与之息息相关的教学环节激发教师的兴趣,则培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课堂应为学员与培训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采用有问题共同解决的互动方式,使理论的传授与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新理论的实用价值。

2.交流与探索

这里的交流主要指培训后的交流,传统的培训课结束后,不再要求参训者进行反馈。事实上,参训者的反馈意见恰恰是检验培训效果的最佳途径。培训者不仅要积极征求参训者意见,还要主动深入教学一线,钻研教材,掌握学生认知规律,与基层教师共同探讨教材教法,集思广益,把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难题收集整理,从而制定下一步培训计划,使培训价值真正体现在实处。◆(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中长期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4

为了全面贯彻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确保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扎实稳步地进行校本研修工作。现将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做以总结。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1、切实做好教师全员培训

我校在本周期内继续推进骨干教师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积极参加市区骨干教师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制定相应的制度,带动各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有贡献的骨干教师,学校将投入相应的基金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2、积极鼓励教师学历提高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参加学历提高进修的积极性。

3、继续加强教师专项培训

深入研究我校师资需要进行培训,满足教师急需的专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完善专项培训的管理,凡本期内参加的专项培训:如:班主任培训、新课程培训等,均根据培训学时和内容按照有关规定及入继续教育学分,我校已经做好此项工作的管

理。

4、形成完备的培训制度

本年度校本培训工作,我校根据区局要求,实行学分登记和认定制度,按照不同教师的要求,明确教师的岗位工作职责及完成相应职责所需要参加培训的内容和自身事业发展的途径,以及晋级的具体要求,激励全体教师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调动全员参加培训的自觉性,促进我校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教师此项工作的领导,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定期专题研究此项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我校建立各级教师培训管理档案和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和分年度学分管理方法。将全校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参加培训成效与教师职务评聘相结合,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我校制定了全体在职教师培训教育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学校鼓励、支持教师按照规定完成培训学习,合理安排好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并将此作为教师考核、晋级、聘任、奖励的依据之一。凡没有按规定参加培训的教师,不能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

(3)保证经费投入

我校建立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按照全体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单独列支,切实予以保障,并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永 双 小 学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心得 篇5

一、在实践中努力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务求实效。

学校应该根据教师的实际,有意识地以学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为中心确立校本培训项目——“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在校本培训项目的确立上做到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在校本培训项目的管理上做到从“自主”到“统一”的转变,在校本培训项目的评估上做到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这三大转变,不但促进了我校教师校本培训有序化、规范化发展进程,而且也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达到了促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校本培训项目,以“四字”为中心,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1)学:即向书本学,向他人学。

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以“创学习型学校,做研究型教师”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把“学习为先”的学习理念深入到每个教职工心中,掀起一场“头脑风暴”,要求教师在学习好继续教育所有读本的基础上,每学期每位教师做到选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3000字以上有质量的心得体会,学校于每学年末精心筛选,编辑成册;每学期写出1万字以上的读书学习笔记;每学期写出不少于16篇的教育教学随笔。同时学校以网站为载体,不断刊发教师优秀文章。

积极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每年学校都要为教师精选适合校本研培的图书1000余册,报刊90多种,供大家浏览、借阅;利用校园和校报等形式,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类文章和资料介绍给教师;同时,对于申报的各级科研课题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对于教师培训和外出学习提供最大支持。让教师打开窗子,厚积而薄发,打造自己的满腹经纶,打造自己的文滔武略,打造学习型组织。

(2)领:即专业引领。

我校确定专业引领的方针是:校外延伸,校内培植。校外延伸的专业引领人员主要指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和专职教研人员,邀请=国家、省、市、区专家及教研员到校为全体教师作专题讲座;校内培植主要是以校内骨干教师为主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都能以身作则、示范及指导。总之,校外的专业引领侧重于理论导向,校内的专业引领倾向于实践探究,理论与实践两者有机结合,使我校校本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而有效。

(3)思:即在思中教,教中思。

“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历程。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反思、探索和解决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师通过反思发现问题,个人不能解决的年级组要努力为之解决;教学反思做为教案检查的主要内容,也做为教师业务考评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我们把优秀案例编印成册,及时发给每位教师阅读。每个教师从教学实践反思中感受到了教学反思对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体会到了教师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由经验型走向学者型必须经历的过程。

(4)研。即集体合作教研。

教师集体合用教研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在合作教研中,我们倡导合作、研讨、交流,反对“孤芳自赏”,提倡“百家争鸣”“和谐共进”;我们采用的形式有:主题教研、典型教研、集体教研……;学校对教研时间做到雷打不动,中层以上领导都要深入自己所任学科和自己所管学科组参加教研。

重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成长 篇6

白房小学历来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白房小学组织开展了“人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活动。

此次活动得到教师们的积极响应,大家都倾尽全力,不厌其烦,精心准备,巧妙构思,设计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思路。一堂堂令人满意的公开课,充分展示了教师们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采。每节课后,教导处还认真组织“2+2”评课活动,即听课教师要提出2条优点和2条缺点,且不能重复;授课教师听取了听课教师的意见后,要撰写一篇课后反思文章。

校本培训是青年教师成长的舞台 篇7

一.对我校青年教师现状的简述

我校总共有146名教师, 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有80余名。这些老师都非常年轻, 大多数富有朝气, 有激情, 和小学生相处起来感觉会比较亲近, 穿着打扮也会比较时尚, 容易赢得学生们的好感;对电脑比较熟悉, 上课时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新鲜感。还有少数青年教师没有家庭负担, 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接受新鲜事物快, 在一定的压力下可以快速的成长。但是, 教龄不足3年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对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有时不够准确;教师基本功, 如:教案设计、板书设计等缺少一定的理性思考, 他们还不很懂得, 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教学讲授教会自己的学生;碰到一些调皮、自制力差的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男生, 有时缺乏有效的方法, 在班级中威慑力不够;由于年轻, 缺少人生的阅历, 与家长沟通有时缺少一定的方法;尤其是80后独生子女, 个别年轻老师身上缺少一股韧劲, 在面临挫折时会动摇, 面临困难时会退缩, 在需要奉献时还会瞻前顾后。

二.校本培训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舞台”

(一) 名师讲座——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要履行好这项职责, 首先政治素质要高, 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其它行业的职业道德相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在内容上更加具有丰富性, 深刻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激发青年教师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并转化到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本职工作上, 使之为其拼搏、奋斗, 这是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关键。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 让他们要提高政治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让他们听学校内部名师的讲座, 无疑受益匪浅。我们学校每学年要在语、数、综中产生六名校级名师, 并且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佩戴大红花。在每半月一次的校本培训上, 每位校级名师要为青年教师作经验交流。青年教师可以和校级名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学心得, 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每次开展的校本培训活动, 通过聆听校级名师讲座, 与之互动交流, 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而且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升华。最重要的是, 感觉校级名师真实, 就在我们身边, 随处可学!”我校青年教师这样说。

(二) 青蓝工程——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教书育人职责, 对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善于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并重, 言传与身教并重。青年都是朝气蓬勃, 都有在教书育人中经受锻炼, 接受洗礼的强烈愿望。因此就要强化青年教师的成才意识, 要求他们不仅要敬业, 而且要精业, 要刻苦钻研业务,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青年教师入校后, 必须安排好骨干教师“传帮带”, 缩短岗位培训 (适应) 期, 使之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 我校启动了以“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师徒结对, 共同提高”新学年的“青蓝工程”。为确保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学校专门制定了《实验一小“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措施都做出了详尽的说明和明确的要求, 同时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规定指导期为一年, 年终学校将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评选出骨干教师。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与帮扶对象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举行了师徒结拜仪式, 并签订了责任合同。“青蓝工程”的启动为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也为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 促进教师交流互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三) 电教月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校青年教师的队伍也日益壮大,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也为了给青年教师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 学校近十年以来一直坚持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电教月活动”, 学校领导希望通过此项比武活动尽快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为师德优、业务精、干劲足的优秀教师, 这也是我校青年教师“一三五”培养工程中的一大重要举措。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 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青年教师技能比武活动作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内容将长期坚持下去, 并不断丰富内涵。相信, 我校青年教师定会以本次比赛为新的起点, 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早日迈入优师队伍。活动内容包括:以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为中心, 以突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为重点、以电化教学理论与实践为结合点, 着意强化新课程标准意识, 提高全体教师开展电化教学的理论水平、电教课的授课水平,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一次有创意的电教教研活动、一节电教优质课、一篇优秀新教材教学案例、一篇优秀电教教学论文。这学期已经结束的“电教月活动”内容中与以往不同的是:补充了说课一项。说课是谈教学设计的思路问题, 对象是内行或权威, 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我是怎样教学的。讲课的对象是学生, 目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教材。说课具有三大特点:1、简易性与操作性。2、理论性与科学性。3、交流性与示范性。这学期在电教月活动中, 说课这一项已经产生了四个一等奖。其中语文组青年教师袁娣、王志英, 数学组何方, 综合组王德柱四名教师的说课在校内进行风采展示, 给所有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青年教师都表示愿意积极参加这项新颖的比赛活动!

(四) 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促进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提升精神

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根本的来自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又取决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专业成长是职业幸福感的一个因素。学校要帮助青年教师找到合适的发展之路, 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档案用于记录教师的成功, 也用于记录教师工作中的不足, 反映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 不仅是教师个人资料的有序积累, 而且也是学校进行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查询依据。学校给教师的发展创设合适的环境, 了解教师的特性, 发挥教师的特长。尊重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多种需要, 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给教师一定的专业自主权, 真诚地倾听教师的诉说, 给他们以抚慰, 使学校充满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营造出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可以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感觉,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职业幸福感的基础, 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 应当有领导的关爱, 同伴的互助, 公正的评价, 社会的认可等。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

三.健全校本培训的运作制度

实施管理目标责任制, 校长是青年教师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青年教师培养的管理由学校各科室、年级组 (教研组) 共同进行。

四.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理性反思

我校在践行立足校本培训, 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开展各种各样活动的同时, 我们也在理性思考, 如: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与所有教师培训的内容重复问题;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与校际培训的协调问题;校本培训之后, 效果并不明显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档案难于管理问题………

但是, 我想, 只要校本培训抓得好, 措施得力, 方法恰当, 切实有效, 青年教师必能迅速成长。因为, 校本培训———青年教师成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郭景扬, 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篇8

一、拓宽教研领域,转变教研组职能,推动校本教研正常化、专业化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前几年学校教研组只关注教师“教”的行为,习惯于以“布置任务,检查工作”为思路开展工作,教研组的行政色彩很浓。新课改实施后,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理念下的校本教研更关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校本教研基层组织的教研组必须担负起本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任务。因此,根据本校实际,及时调整教研组设置,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组成的学校教研网络的作用,推选业务精湛的教师任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指导同组教师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强化了教研组的专业性,使教研组走向了正常化发展的道路,为进一步实施校本教研搭建了平台。

二、提高教研质量,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校本教研多样化、系列化

近年来,本校积极开展“学、教、研”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学”为着眼点,以“学”促教,完善自我

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支持,教学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少走弯路、取得成效。自建校以来,本校对教师的业务学习、理论培训常抓不懈。一是采用“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凡是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都要在组内交流汇

报,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带回来,以促进全体教师成长。二是采用“自我反思充电”的方式,学校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才能提高专业化水平。我们不仅重视公开课、示范课的反思,还重视每节课的反思,不断反思教学,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相关的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以“教”为切入点,以“教”带研,提升自我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研究工作。本校在转变教研组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以常规教研活动为载体,从课堂教学入手,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

(1)领导推门听课,搭建长效的教师成长平台。教育局督导人员和学校领导推门听课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这不仅加强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力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使教研活动常态化,搭建了长效的教师成长平台。

(2)师徒结对听课,相互切磋共成长。为了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导处特制订我校师徒结对方案,明确职责和目标,使相互听课切磋常规化。

(3)开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安排、有落实、有过程性及终结性评价。通过说课、听课、评课、诊断、总结、写教研简讯等进行充分学习交流,集思广益汇总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

(4)定期组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两年中,教导处组织开展了三届“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活动中教师互帮互学,教研氛围浓厚,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艺术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5)积极开展“三送”活动,推广教研成果,促进城乡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

3.以“研”为切入点,以“研”兴“教”,发展自我

近年来,本校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以培养研究型教师为目的,实施“校本教研活动课题化”——结合课题搞教研。每个教研组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中的困惑、疑问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专题申报课题,教研活动围绕专题在固定的时间里组织讨论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这样真正做到了“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克服了课题大而空的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创造性的教研活动,我们应坚持不懈搞好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不断创新发展。

说明:

这篇文章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GS(2010)G03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是

《以教师发展为本,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

青年教师成长的培训心得感悟 篇9

从第一天参加培训的时候,我有幸被推选为小语12班第一小组的组长,从那时起,我便坚定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虽然无足轻重,但我依然决定把它做好。

记得从第一次培训开始,我们聆听了马媛媛、秦望、王常丽等几位专家的报告,老师们的专题报告,像是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引了方向。回学校以后,我们又在苏老师和赵老师的安排下,分别在8月、9月、12月进行了关于“研读课标”、“研磨教学设计”、“班级组织管理”三次网上研讨,一线老师各抒己见,直接解决了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困惑,顿时让我豁然开朗。

九月,我们又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组织了微型课比赛,我自告奋勇,参与了微型课的展示,见识了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讲课风采,让我受益匪浅。

十月,我们又组织了基本功展示,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简笔画、演讲等,老师们个个是多才多艺,我自己深感自己储备的不足,于是,我选择了演讲,竟也有幸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十一月,我们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活动,任福瑞老师和王翠玲老师同时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可以充分看出两人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之深,内容把握之准,也让我们看到了万古镇优秀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不凡的教学魅力。

十二月,我又有幸被选上参加镇级“教坛新秀”的选拔赛,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最终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了县级“教坛新秀”的角逐。

人在路上,路在前方,闭门造车,只会让自己固步自封,只要你不断地学习,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知识的给养,总会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师的成长教育培训心得感悟 篇10

果不其然,第一天,我就领略了管建刚的机智幽默、闫学的底蕴深厚、余映潮的博学多能、黄厚江的幽默风趣以及学员们对成长的执着追求,面对他们,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是多么地需要成长。

几位导师中,我对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早有耳闻,也很感兴趣。因为一直以来我的观点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习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观点与管建刚阅读课要指向写作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认真地聆听了管老师的课例和报告,也被他灵动的教学风格、幽默的教学语言、超凡的教学内容挖掘能力深深地吸引,几天下来,我仿佛看到了一片阅读教学的崭新天地。

短短四五天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内心也一次次的被刺痛:

1.重新认识了自己

开场管老师用一场《什么都不是问题》的演讲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基础不是问题,只要去努力;缺点不是问题,可以扬长补短;年龄不是问题,成长的起点永远都不算晚;空间不是问题,要像玉树一样去拓展自己;研究不是问题,矛盾的自己才是成长的自己。一切都不是问题,关键在自己,既然选择了成长,就要点燃自己的激情和渴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2.以儿童的方式打开课堂

“服不服?”、 “比一比?”,管老师在课堂上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对抗,挑起争鸣,激发欲望,点燃激情,把握儿童的思维特征,以儿童的方式占据他们的心灵,管老师在用自己的行动见证着“接受学生的无礼暴力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爱才完整。”

3.打开心灵,丰富写作内容

管老师主张:写作文的时候,除了要寻找故事的曲折点外,还要寻找内心的曲折点。写作最重要的,不是睁大眼睛去看,也不是拉长耳朵去听,而是关注自己的内心,能用有形的文字,去捕捉无形的一刹那间的念头,那你就正在进入了写作之道。作为老师,我们让学生经常关注自己的念头,经常捕捉自己的念头,同时,我们还可以可以通过变魔术、信任游戏、憋气、吹气球、假喜讯等游戏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体验的环境,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捕捉自己想法的能力。试想,当学生的心灵之门被打开的时候,我们还会为学生无内容可写而发愁吗?

4.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管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推敲》、《陶校长的演讲》这三节课中,每节课我们都见证了学生阅读、理解、概括、写作、演讲等语文能力能力的提升。第一学段教阅读写字,第二学段教阅读理解,第三学段教阅读写作,小步走,不停走,循序渐进,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能力得到了逐步的提升。

5.紧跟时代的步伐

管老师指出,我们不能再以我们童年时的标准去要求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当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就被规定好几岁的时候必须写一篇某某题目的文章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中要有娱乐精神。管老师将小视频应用于教学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经过这次培训,我想,我的成长,已经找到了方向。

教师成长期培训总结 篇11

关键词:校本培训 创新精神 专业成长

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校本培训正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只有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始终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和谐、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发展。那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培训呢?

一、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学校为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要多措并举,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领导重视,规划长远

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可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校长任期工作目标。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明确的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可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学校校本培训工作。

(二)经费充足,条件充分

学校要舍得投入,经费要有保障,要及时充实校内图书,要建立健全校园网、教师音像备课中心、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此外,还要购置教育教学书籍、光盘以及各种培训材料,为校本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三)制度健全,落实到位

为了使校本培训顺利进行并有实效性。学校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约束活动的开展,如可以制定《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校本培训整体规划》《教师基本功培訓实施考核意见》《先进教研组评选条例》等操作性很强的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并予以认真实施。

二、校本培训的管理

为使校本培训工作实现序列化、规范化,学校要严格抓实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详细计划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制定出《校本培训工作计划》,且每学期都要有固定次数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要成序列化,一旦确定好学习时间,就要坚持进行,以确保教师参与培训的质量。

(二)始终坚持全员参与

学校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参加培训会。对不同教师群体,学校可采取订单式培训,分层提出要求,比如“新教师要过关,青年教师要过硬,骨干教师要有个性,老教师有新提升”等不同要求,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再继续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三)跟进培训评价

针对教师的培训状况进行评价,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为主动参与培训,从而激活教师发展的源动力。一方面,学校可采用“捆绑式”评价教师培训情况,强调“成功与失败既是个人行为,也反映了教研组的水平”,以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每次培训后学校都要征集反馈意见,评价培训活动的组织情况,这样可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让后续开展的培训活动越来越完善、有效。

三、校本培训的实施

(一)同伴互助,传递集体智慧

校本培训其实是一个智慧传递的过程,围绕智慧传递可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

1.常规培训,常抓不懈

一是学校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演讲、表彰等活动,引领教师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加强师德教育,传递育人智慧。

二是可以组织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的理论,同时每个学期末也可以请优秀班主任交流班级管理经验,传递治班方略。

三是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教师由浅入深地学习有关自我调节的心理健康知识,克服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感。

四是与时俱进,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可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每月一次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采取专人指导与课余自觉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教师掌握电脑操作、白板使用等先进的技术。

2.抓实校本教研,群策群力

(1)梯度培训,分层推进

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渠道,校本教研要有规范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学校可实施“三格”培养(新教师的入格、青年教师的升格、骨干教师的风格)、“三环”铺设,(思想内环、策略中环、基本功外环)、“三台搭建”(学习、实践、展示平台)、分层推进等机制,对老、中、青教师实行梯度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速度。

(2)群体研讨,集体攻关

一是盘活业务活动,促发展。各学科的业务活动有固定的时间、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

二是完善集体备课,共享智慧。 “让集备成为一种习惯、让集备成为一种文化”应该成为学校的管理理念。学校可推行“三、四、五”集备制度:即集体备课要做到“三有”——有计划、有数量、有质量,依托课堂教学,讲究实效性;做到“四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研究检测;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记录人。

集备制度作为教师职业底线的要求,实行“校长跟踪指导制,中层分管业务干部包科负责制,教研组长组织落实制”三级立体动态化管理模式。

三是通过课堂练功底,实现优质高效。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每个学期可以开展各种课型的研究活动,比如新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展评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特殊教师追踪课、外出学习或参赛教师汇报课等,通过各种课的展示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读书富脑,转变理念

学校可以开展个人读、组团读、漂流读、沙龙读等读书活动,引领教师多方位、多层次、有计划地阅读,在全体教师中掀起读书高潮。此外,还可通过开展“读书月”“创建书香校园”“书香个人” 等活动,让教师展示读书成果,增加自身内涵。

(二)专家引领,拓宽教育视野

一方面,学校要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教育科研先进的学校或单位观摩、听课、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还要通过把专家“请进来”的方式,给教师做专题报告,这样可以积极利用校外培训资源,丰富校本培训的内涵。

(三)搭建网络研讨平台

学校要着眼于新课程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网站内可开设校本培训专栏,各培训负责人要定期将培训内容发布到网上相应的栏目,同时,还要开展网上研讨活动,为教师发展导航、解惑,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四)加强教学反思培训

美国教育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学习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培训,倡导教师写反思录,同时也可组织各种活动,让教师在校内外交流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而以反思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教师成长期培训总结 篇12

1. 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

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 就是学校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向。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下发“教师培训需求问卷”。在第一时间了解教师们的培训需要, 根据教师们的需求、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有所侧重地开展理论学习辅导、学术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 (听课、评课) 和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培训活动, 教师们带着问题学习, 及时向专家请教, 面对面地交流, 真正实现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 培训内容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例如, 我校在践行“以生为本”“创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期, 学校的课改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教师们对新的课程理念理解得不透彻, 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无从谈起。针对这一实际问题,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教师理论基础薄弱, 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方式, 组织教师通过集中培训、专家来校指导、观看名家讲座录像、教师自主学习、教师到名校实际观摩等方式, 让教师充分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体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有了一定的课改理论基础, 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时仍然非常困惑, 学校便充分发挥校内专家的作用, 校级领导、教导主任深入教学一线与学科教师一同备课、一同反思、一同成长, 对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及时指导, 对共性问题及时开展教师培训, 使校本培训工作及时而高效。有了教学实践这片沃土, 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

3. 培训内容具有时代气息

培训内容只有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才会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教学实际。我校主管教学的领导一直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始终站在教学前沿, 积极主动地抓热点问题, 理论上引导教师深入浅出, 方法上利于操作。

二、培训方式不断创新,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台

1. 创新交流平台, 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单一的培训方式往往会产生倦怠, 影响和制约了培训效果。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才能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促进教师学习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研究, 我们打破了陈旧的学习模式, 创建了教师交流的新平台。几年来, 我校先后创办了《基石》《校园课改专刊》《科研信息报》等校园刊物, 刊登国内外专家、名师的优秀论文以及本校教师们的优秀论文、案例、反思、随笔等, 使得教师们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最新的课改动态, 同时实现教师间的信息交流。几年来, 《基石》《校园课改专刊》《科研信息报》等刊物已经成了我校丰富的校本资料库, 记载了我校从课改初期至今的成长历程。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 反映的内容也十分广泛, 如:教师们在课改中的困惑、成长、反思, 师生探究知识的曲折过程, 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感人故事, 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日记等。教师们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园刊物上发表时, 他们总会激动不已,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读了别人的文章也总是或记录抄写、或出谋划策。令我们欣喜的是在校园刊物上发表文章已不再是骨干教师的专利, 教师们的论文也不再是东拼西凑, 而是他们教学实际的缩影、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和交流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校本研训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教师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2. 跟踪辅导, 开辟校本培训新格局

组织讲座是一种好的培训形式。但教师听完讲座辅导后能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提高教学技能是关键。为了提高讲座、培训的实效性, 我们始终坚持培训一项、训练一项、过关一项的原则。每次领导讲座后都给教师留作业, 并且面批面改, 与教师直接交流作业情况。同时根据辅导的内容跟踪听课指导, 及时掌握教师对培训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在跟踪中再辅导, 将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使得我们的校本培训扎扎实实。

3. 个别辅导,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校本培训上还有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那就是对教师的个别辅导。对教师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培训效果将事半功倍。当前在校园内普遍采用而又颇具实效性的一种家校联系方式就是“家校通”。鉴于“家校通”方便快捷的特点, 我校在对教师的培训上也开设了“两通”, 即“校讯通”和“教科研信箱通”。“校讯通”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平台。“校讯通”的使用是学校向教师传送信息最快捷的平台。学校领导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师个人需要每天利用“校讯通”给全校教师发送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预习能力”等等, 教师们只要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能接受个别辅导, 这种方式是教师们最喜欢的一种培训方式。“教科研信箱通”为教导处与全校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教科研信箱”一经开通, 便体现了自身的优势。教师们常常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或一些尝试、想法写在信纸上, 放到信箱中。校领导每天定时查看信箱, 发现问题及时解答与指导, 发现闪光点及时推广。这两种特殊形式的培训, 对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及教育教学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网上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培训平台, 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我校充分利用“课堂实录”中的名师授课, 在学校建立光盘播放室和校本教研资料库。定时收看远程教育网上的优质课;定期组织观看国家、省级等大型研究活动的实况录像 (课堂实录与专家点评和学术报告等) 。通过看优质课, 听专家点评、听学术报告达到专业引领的目的。

总之, 通过多年的校本培训实践探索,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校本培训使我校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大面积提高, 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素质教育初见成效。扎实的校本培训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平台。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沉重负担最终落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已成为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教师本身的发展, 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实践证明, 校本培训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多年来, 本着“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 注重实效、不断创新”的培训思路, 积极地为教师搭建有效的成长平台。

关键词:校本培训,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读书读后感下一篇:习作《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