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虫害实习报告

2024-09-07

园林虫害实习报告(精选11篇)

园林虫害实习报告 篇1

园林植物害病虫害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桂老师班级:09园工1-2班姓名:丁万虎

学号:92108111

一. 实训目标

通过实训,识别当地主要园林植物害虫的形体特征和为害状,调查当地园林植物主要的害虫种类,发生和危害情况,为科学的防治提供依据。

二. 实训工具

镊子放大镜检索表

三.实验材料

园林植物病害的各种症状类型

四,实验内容和方法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每种标本的症状,仔细观察各种典型病状和病症标本,认识各类症状特点及其所属类型.1.黄化

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色.2.花叶

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颜色深浅不均,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3.斑点

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形状和颜色不一.区分黑斑,褐斑,灰斑,漆斑或角斑,圆斑,轮斑,不规则斑等症状,病斑后期常有霉点或小黑点出现.4.炭疽

症状与斑点相似.病斑上常有轮状排列的炭质小点,有时还产生粉红色黏质状物.5.溃疡

枝干皮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病斑周围隆起,中央凹陷,后期开裂,并在坏死的皮层上出现黑色的小颗粒或小型的盘状物.6.腐烂

发生在根,干,花,果上,病部组织腐烂.枝干皮层腐烂与溃疡症状相似,但病斑范围较

大,边缘隆起不显著,常带有酒糟味.7.腐朽

是指植物根,茎木质部变质解体,外部常长出各种蕈体.区分白腐,褐腐,海绵腐朽和蜂窝状腐朽.8.畸形

叶片皱缩或形成毛毡,叶子变小,枝条带化,果实变形等.五.实训报告

紫荆常见病虫害

紫荆又名满条红,其树姿优美,叶形秀丽,花朵别致。为常见的早春花木。栽培管理中常见的几种主要病虫害有:

1,紫荆角斑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至深红褐色,后期着生黑褐色小霉点。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2.紫荆枯萎病

症状:叶片多从病枝顶端开始出现发黄、脱落,一般先从个别枝条发病,后逐渐发展至整丛枯死。剥开树皮,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纵条纹,其横断面可见到黄褐色轮纹状坏死斑。

香樟树的病虫害主要有:

1、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嫩梢,被害苗枯死。

2、樟叶蜂。幼虫损害嫩叶。

3、樟巢螟。幼虫辟集于新梢上取食叶芽,造成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4、白粉病。开端幼苗嫩叶背面主脉邻近涌现灰褐色雀斑,以后蔓延至全部叶背,并涌现一层白粉。

桂花的主要病害有:

褐斑病、枯叶病、炭疽病。

主要虫害有:白介壳虫、盾介虫、全爪螨;红蜘蛛等。褐斑病、枯叶病及炭疽病都危害叶片,从叶片基部及边缘开始,使叶片逐渐枯黄,继而变成褐色,甚至脱落。

园林虫害实习报告 篇2

1.1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 植物的配置和园林植物种植方式更加灵活, 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原有绿化格局, 也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5小害虫 (蚜、蚧、螨、粉虱、蓟码) 和生态枝干病害已经成为城市园林主要病虫害。有资料显示, 我国仅蚧虫就有1024种。

1.2 造成园林病虫害发生的一些因素

病虫要繁殖首先要有所需要的寄主, 要想成活下来还要看周围的环境以及有无天敌。对于一些专食性的虫害的防治, 不种或少种害虫取食的植物;对于杂食性害虫防治, 在园林建设的时候多种一些这种害虫不喜欢吃的植物;温度较高, 空气干燥的环境下蚜虫、红蜘蛛很容易出现, 冬天的时候一些害虫会选择一些破旧建筑、较疏松的土壤、破石堆、卫生差等环境进行过冬或者产卵, 那么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造, 害虫就会大大减少。

2 园林病虫害的预防

园林具有保护城市环境和观赏价值的功能。城市里面的小气候差异大、生态平衡易遭破坏, 所以易于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植物、昆虫、天敌以及人是整个一个系统, 彼此紧密相邻。所以,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先了解彼此与周围环境条件的关系, 熟悉发生的规律。然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多引进一些病虫害的天敌, 创造有利于植物和天敌生长发展的环境, 选择和培育抗病虫的树种, 植物配置方面也要考虑到病虫害的问题。加强浇灌和护理, 让树木能够快速茁壮成长起来。尽力做到预防为主, 不喷或少喷对人有害的化学药剂。

3 园林病虫害现行的主要防治方法

3.1 化学防治

在准确预测、预报的前提下, 正确的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等。在园林植保工作中主要用的施药方法有:喷雾、熏蒸、蛀空注射等。但大量的采用化学防治会造成土壤、水域和空气的污染。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如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 在园林植物上悬挂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来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 环保部门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 消灭病原物或害虫。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的习性, 在春季松毛虫上树前扎上塑料带, 可阻止越冬害虫上树, 减轻其危害。目前在我国物理防治虫害的应用不太广泛, 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 用泰山一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的投放实践, 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是低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在杨树人工林中, 悬挂人工鸟巢招引大山雀、啄木鸟、灰喜鹊等益鸟, 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4 自绝防治、自我消灭

自觉防治是一种利用昆虫的繁衍来操纵同种个体遗传的控制方法。常用有强射线 (X光线) 或化学药剂。如碱性物质、三酸杀虫剂、激素等。但使用这些化合物往往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自觉防治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生物技术的化学刺激剂法, 化学刺激剂有引诱剂、忌避剂、外激素、内激素和植物激素等, 这些方法成本较低, 也不会留下有害残毒, 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都没有危害, 一切生物技术措施和物质, 都可明确针对特定害虫而加以控制。

4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4.1 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可持续为发展方向

自然状态下植物的病虫与天敌间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法则, 存在某种自然控制关系, 使得病虫种群密度始终在一个正常水平上波动。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时, 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 辩证的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 坚持可持续发展, 克服短期行为, 从控制病虫害的基础抓起, 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园林建设总体工程范畴。在树种的选择上, 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防治病虫害时, 尽量避免单一病虫和单一植物的病虫防治。

4.2 防治手段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科学的种植、养护和管理, 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化设计时, 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 依据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和发展的生境要求, 抓住影响病虫的主要生态因子, 通过科学种植、养护和管理, 营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和天敌, 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繁衍的生态条件, 提高园林植物的抗性, 达到预防或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

5 结束语

园林虫害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 苏州市;园林绿化;害虫防治;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苏州的园林绿化主要品种有香樟、榉树、广玉兰、银杏、重阳木、合欢、金合欢、黄山栾树、白玉兰、樱花、杜英、桂花、含笑、腊梅、桃树,等等。片植色块主要有大叶黄杨、金边黄杨、金叶女贞、红花继木和龙柏、毛鹃、茶梅、伞房决明以及龟甲冬青、红叶石楠、金森女贞、书带草、草坪等。

园林绿化病虫害分为病害和虫害两种,这两种危害其实是有相关性的,比如蚜虫、介壳虫的虫害如果治理不及时就可能爆发比较严重的霉污病病害;当植物染上某个病害时,植株的抵抗力下降,也往往更容易遭受到虫害的侵袭,所以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不能简单的见虫杀虫,见病治病。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必须以防为主。园林植物的虫害主要有:食叶型、蛀干型、地下害虫,危害最严重的要数蛀干型和地下害虫。

1 食叶型害虫主要有:

1.1 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红叶李、海桐、石楠、法冬等,在春季发芽季节频繁发生,每年春季是高发季节,每年都要发生4~5代,所以防治蚜虫需要多次防治。虽然蚜虫只是啃食植株的嫩叶,不会影响到植株的成活,但是蚜虫爆发的话会引起植物新叶的长成,影响当年的生长,蚜虫在吸食嫩叶的同时,也分泌一些粪便等物体停留在植物的叶片上,会导致叶面污染继而引发如霉污等病害。

1.2 网蝽

网蝽主要危害毛鹃、悬铃木,主要吸附在叶片背面吸食树液,导致叶片发白,影响景观效果。市区很多林荫大道都种植成排的悬铃木,景观效果和遮阴效果极好,也是老百姓比较散步的地方,所以对于网蝽也要加强重视,及时防治。

1.3 刺蛾

河边的垂柳、法冬、悬铃木等都会有刺蛾的身影,在道路尤其是人行道及公园休闲场地,人流量大,刺蛾不仅在树上吸食树叶,而且有时候会掉落到地上,如果有行人经过就容易对人造成伤害,所以对于刺蛾的防治必须要提前防治。

1.4 重阳木锦斑蛾、国槐尺蠖

这两个虫害近几年发生的特别严重,尤其前几年老百姓投诉的也比较多,锦斑蛾和尺蠖主要吃叶片,但是其食量很大,严重的话一个晚上就可以将整个植株的叶片全部吃完,严重影响其景观效果,也给养护工作者来个措手不及。目前,苏州市区、工业园区多条道路和不少的小区都种植有重阳木和国槐,对于道路绿化来说对植物的养护工作比较重视,一般发现虫害发生就能及时使用药剂喷杀,但是对于小区绿化养护作业本身对养护的要求比道路养护低,所以小区内容易爆发这两个虫害,这些虫子不仅吃树叶,也会掉落在地上影响居民生活,近几年不管小区还是道路都对虫害更加的重视,所以现在大面积爆发虫害的几率也减少了。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在农药上优先选用生物性化学农药,其次是低毒低残留农药。

1.5 夜蛾类

夜蛾类有比较多的品种,如斜纹夜蛾、淡剑灰翅夜蛾等,主要是幼虫危害,幼虫食叶,发生时也容易将叶片全部啃食完,尤其发生在高羊茅草坪上比较多见,每年可发生多次,特别是梅雨季节期间,尤其雨季雨水多,养护作业相对减弱,容易忽略对病虫害的巡视,一旦有了虫害未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未能及时打药处理,都会大面积的爆发虫害,一夜之间可能草坪已经全部被吃完,所以发现夜蛾幼虫危害草坪,即便是下雨天,也要对其进行喷药,在农药的配比上要增加浓度,让雨水对农药的影响降到最低。

食叶型的还有黄杨上的绢野螟,合欢、桃树上的木虱,香樟上的樟巢螟等。食叶型虫害对植株的死亡威胁不大,但是其防治工作不可忽视,以前在苏州很多养护单位、施工单位对于这些食叶型虫害的危害并不重视,发现虫子不及时处理,或者直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喷杀,使用过度导致虫子对这些高毒农药产生抗性,这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在杀死虫子的同时,也对虫子的天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天敌的减少势必将造成虫害的扩大,产生恶性循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所以近几年,对于这些食叶型虫害首选生物型农药,其次是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喷杀,这样即保护了环境也保护了害虫的天敌。

2 蛀干型和地下害虫

蛀干型和地下害虫是造成植物虫害死亡的杀手,虽然大家对其危害比较了解,但是由于这些害虫比较隐蔽,给养护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1 天牛

天牛主要危害红枫、垂柳、桃树、悬铃木等。天牛也是目前在苏州地区危害比较严重的虫害。天牛幼虫、成虫都对植物有危害,所以在防治的时候要更加密切的观察,了解天牛幼虫及成活的发生规律,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每年的春季到秋季都是防治天牛的时候,春夏季节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尤其是夏季,天牛成虫比较活跃,化学防治结合人工捉除的方法效果比较明显。春末夏初,每周施用绿色威雷,对天牛防治效果比较明显。现在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前几年也开始使用天牛的天敌进行防治,如在夏季释放赤眼蜂等。夏末秋初,密切觀察,发现虫蛀及时人工掏除。天牛的危害对幼树的危害最严重,当年防治不力,就可能导致第二年春季幼虫在根部或者树干深处啃食树干,导致不发芽或者发芽后死亡,所以一年中的防治工作不可怠慢。

2.2 蛴螬

地下害虫主要啃食植株的根部,导致植株死亡,一般蛴螬主要危害灌木、草坪类,在苏州地区发现蛴螬危害严重的是金叶女贞、高羊茅草坪和书带草等,蛴螬发生时整片植物忽然死亡。蛴螬每天凌晨出动啃食树根,到8:00就会钻到更深的土层,所以人工捉必须在8:00前翻土清理。一般发生虫害后及时将死亡的植物清理掉,翻土人工配合药物治理,由于局部用药的局限性,也可能导致周边虫害的发生,所以在补植前对周边土壤也进行松土用药。蛴螬虽然防治难度比较大,但是蛴螬怕水,所以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浇水一定要浇透,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3 介壳虫

介壳虫虽然不属于蛀干或者地下害虫,但是其危害性与这两种害虫一要大,介壳虫主要吸附在树干,吸食树干汁液,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物死亡,而且介壳虫由于有厚厚的壳保护,普通农药对它无效果,所以如果防治不当会使虫害发生严重,使植株成片死亡。介壳虫有很多种,如红腊蚧:危害杜英、红果冬青、香樟等;白蜡蚧:危害金叶女贞等。介壳虫严重时还会导致霉污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在苏州工业园区杜英上的介壳虫普遍存在,原本杜英不是本土树种,在种植后由于对气候的不适应长势有的地方就比较弱,再加上介壳虫和霉污病的双重影响下,增加了杜英的死亡率。近些年,养护管理工作者也意识到了非本土树种不适合种植,所以在补种的时候进行了适当的更换品种改造,使绿化更加适应化,景观效果更加美化。

香樟树介壳虫危害不算普遍,但是几年前的金鸡湖大道上由于养护措施的不到位,整条大道的香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介壳虫的危害,继发严重的霉污病。在病害初期使用大生、多菌灵等药物防治霉污病,一直都无效果。后来植保专家过来察看,发现其罪魁祸首是介壳虫,在接下来的时间针对介壳虫规范用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养护,介壳虫基本被消灭,同时霉污现象也就不存在了。

3 园林植物的病害

园林植物的病害主要有:金叶女贞、金森女贞的叶斑病、樱花、红叶李等的穿孔病、杜英、香樟的霉污病、高羊茅草坪的纹枯病等。

对于植物的病害只能结合往年的经验以防为主,不能因为未发现病害而不去防治,因为发生病害后只能用药控制其发展,不能彻底消灭病害,而且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用药,对于病害的用药一般采用抗菌素类,长期使用同一个药,病菌对药会产生抗药,所以用药要替换使用。

一般病害对植株的长势会产生不良影响,但是也不会太多的影响其成活,现在的养护工作通常养护时间都是2~3年,但是病害不及时防治会使植株连年发生病害,时间长了树木营养得不到改善,就会容易导致植物死亡。所以作为养护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对病害重视起来,否则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病虫害防治是养护工作的重点,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参建者和维护者,我们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合理选择方法针对性的防治。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 篇4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防治;害虫

在现代化城市中,园林绿化工作担当着绿化、净化市市容、改善生态与居住环境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园林绿化日受重视,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加,但是在园林绿化中,只重数量,却忽视质量,种完之后就不管了,园林在初期发生病虫害的时候没能及时制止,导致病虫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造成园林病虫害发生的一些因素

病虫要想繁殖首先必须有所需要的寄主,要想成活下来还要看周围的环境以及有无天敌。对于一些专食性的虫害的防治,不种或少种害虫取食的植物饥渴控制。对于杂食性害虫防治也有办法,由于他们也有喜欢吃以及不太喜欢吃的植物,所以在园林建设的时候多重一些这种害虫不喜欢吃的植物就好了。温度较高,空气干燥等环境下蚜虫、红蜘蛛很容易出现,冬天的时候一些害虫会选择一些破旧建筑、较疏松的土壤、破石堆、环境卫生差等环境进行过冬或者产卵。所以假如这些方面得到了控制,那么害虫就会大大减少了。但是由于城市的土质差,肥水管理不便且破坏性较强,造成植物长势弱,本身的免疫力就差,环境的污染使得各种病虫害会很容易发生。所以说病虫害的防治概念,不只是用农药进行防治,在搞城市规划和绿化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免疫力强的品种,适宜该城市种植的品种,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

园林虫害实习报告 篇5

护,防治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我市绿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植被综合抗病、减灾能力逐渐减弱,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植物病虫害呈蔓延和暴发的趋势,使我市的病虫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如:2004年,白杨透翅蛾和杨干象蔓延成灾,使我市哈平路、机场路两侧的行道杨树以及许多苗圃的杨树大面积死亡;2005-2006年,弱寄生菌大范围侵染,引发了我市部分地区杨柳腐烂病传染严重,大量的杨树和柳树成片死亡;2007年,光肩星天牛的大量入侵,使我市95%的当家树种――糖槭濒临灭绝,中央大街两侧尤为严重,不得不进行重新栽植……。以上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危害了我市生态安全,影响我市园林城市的建设进程,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前,国家和地方的病虫害防治立法都集中在森林植物方面,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立法尚属空白。由于缺乏法律的支持、引导以及相应的操作规范,给我市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加强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促进我市生态安全和园林城市的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市城管局相关同志的配合下,分别深入到园林植物检疫机构、各大苗圃基地以及病虫害高发区等地进行调研,查阅并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座谈,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意见等方式,基本上理清了我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的几大难题:

(一)园林植物检疫对象不明确的问题。

植物检疫对象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一定时期国际、国内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和本国、本地区的实际需要,经一定程序制定、发布禁止传播的危害植物的病、虫、杂草。每隔几年,林业部就会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林业部《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国这几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我国植物检疫对象,但是,由于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植物种类差别较大,对园林植物种类与栽植情况、病虫害防治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国家公布的植物检疫对象范围,不能完全涵盖我市病虫害的种类,也不能完全满足我市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方面行政管理缺乏依据,没有行之有效的处罚措施。

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对我国植物病虫害防治和检疫作了系统的规定,授权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植物的检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然而,在我市行政机构的职责分工上,林业主管部门和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我市森林植物和园林植物的具体工作,这样,就产生了国家法规与地方具体情况的差异,使近几年我市大量调运的园林植物没有经过检疫,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没有及时到位,以致大量病虫害泛滥,树木成片死亡,严重影响了我市园林城市的建设。

(三)关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测报不及时准确的问题。

病虫害发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且与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然而过去一段时间,我市的建设中心多放在市政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等建设项目上,没有把园林绿化建设提上日程,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配建、还建绿地等基础工程逐步开展,大量树木、草地使我市绿地的覆盖率直线攀升,但是随着而来的,由于病虫害的侵入和传播,大量绿地、树木成片死亡,严重影响了我市这几年的绿化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病虫害测报不及时,测报不够准确,测报力度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绿地面积的需要。预测预报的目的就是通过长期的调查,对病虫害发生、发展加以预测,以达到彻底预防的目的,前几年,我市没有独立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也只是由其他部门代为进行,没有专业的人员和设施、设备,病虫害预报预测的技术更达不到要求的标准,严重影响了我市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第二、没有及时、有效的对病虫害进行除治。

(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责任不确定以及除治不到位的问题。

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对象一旦在我市传播、蔓延,将会给我市农业、林业生产以及园林绿化建设带来严重的后患,因此对已传入并发生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必须尽快予以封锁、铲除,以保护我市生态安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互相推诿,不履行病虫害防治责任的情况,许多树木出现病虫害时,找不到明确的防治责任人,种植单位推给养护单位,养护单位又推给主管部门,耽误了病虫害防治的时间,加大了病虫害传染、蔓延的危险。第二,病虫害发生

时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除治方式和手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二、对于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对于上述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问题,在认真分析总结几种情况,结合具体工作的实践,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意见:

(一)科学、合理的确定我市园林

植物检疫对象。为了适应我市地理、气候特点和园林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更好的做好我市园林植物检疫工作,第一步就是应当确定好我市园林植物检疫对象。具体来说,我市园林植物检疫对象应到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国家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几年内全国发生病虫害的规律和状况,合理确定并定期公布的植物检疫对象;第二,我省根据本省地理与气候实际特点,园林植物种类与栽植情况等确定的补充检疫对象;第三,我市根据本市地域与气候特点,园林植物种类与栽植情况,近几年本市范围内病虫害发生情况和为保护本市园林植物所确定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此外,为了更好的防止检疫对象的传播和蔓延,市园林检疫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市确定并公布的园林植物检疫对象实施检疫,不得擅自改变检疫对象的范围;发现检疫对象时,应当及时上报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消杀。

(二)鉴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如何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做好下列工作:第一,根据我市地理、气候、园林植物种类以及生长状况等,确定我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对象和测报方法。第二,根据需要,设立我市、区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中心,具体负责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监测点,病虫害的调查与监测,情况分析和上报以及发布短、中期预报、警报等工作,以保证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有效的进行。第三,不断更新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设施和设备,学习外地先进技术和先进方式,培养、引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做好具体的工作。

(三)科学划分林业部门与园林部门的责任分工,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前几年,我市出台了《**市城市绿化条例》,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作了系统的规范,并规定了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做好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预测工作,以此授权市城管局负责建成区内园林植物的产地检疫。同时,市城管局成立园林动植物检疫站,具体承担起了我市园林植物的检疫工作,并且《**市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办法》中,也对市园林动植物检疫站负责我市园林植物的产地检疫做了较详细的规定,并且对于未经过检疫擅自栽植园林植物,防治责任人未按规定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除治,伪造、涂改、买卖、转让园林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等行为规定了必要的行政处罚。

(四)做好我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当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根据我市园林植物的分布情况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防治”等原则,合理的确定了我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责任人,如公共、防护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当由由管护单位负责;苗木花卉基地等生产绿地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当由经营单位负责;单位及其附属绿地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当由单位负责等。第二,并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为防治责任人设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防治有力的义务,如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园林植物抗病、虫等灾害能力;加强巡视,发现园林植物病虫害后,按照要求做好消杀、除治工作;按照要求及时清除染病严重、无法救治的园林植物和枯死树木,消灭传染源等。第三,病虫害情况严重时,应当及时上报,划分疫区和保护区,并采取有效的封锁、消杀和防护措施,防止污染环境,保证人、畜安全。

林果虫害预测预报实习报告 篇6

课程名称:林果虫害预测预报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林果病虫害防治,林学(091)班

学生:米热阿依。吾买尔 学号:093331128

指导老师:阿迪力老师

实习地点:库尔勒市香梨研究中心

实习时间:2013年3月30日到2013年9月3日

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梨小食心虫的

预测预报

梨小食心虫几年来对库尔勒的香梨果园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危害,影响了香梨的产量和质量,这种情况让我们意识到了检测防治害虫的必要性。因此州林业局和市林业局互相合作要进行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我在2013年3月30日至2013年9月3日库尔勒市香梨研究中心实习的五个月过程中跟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测报对梨小食心的危进行认真调查。

1.梨小食心虫的生活史及习性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属鳞翅目卷蛾科,又称桃折梢虫。该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遍布各省区。其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杏的果实。果实被蛀食后蛀孔内充满虫粪,果实腐烂同时造成大量落果。带有虫卵的果实装箱后孵化的幼虫钻蛀果实可造成大量烂果。近些年该虫危害程度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该虫也是出口检疫对象。

以老熟幼虫在老翘皮下、树干裂缝中结茧越冬,有时幼虫也可在果品贮藏地及包装物内越冬。翌年春季3月底4月初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出现在4月中下旬,越冬代发育进程与苹果蠧蛾基本一致。第一、二、三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分别是6月中旬、7月底、8月初和9月上中旬。10月以后,老熟幼虫陆续离果,进入越冬状态。第一、二代幼虫发生期比较整齐,一般一、二代主要危害桃李杏 的新梢,三代危害桃李杏梨的果实。卵主要产于顶部的叶背面幼虫孵化后直接蛀梢,每年5—6月桃园新梢被蛀率可达100%,危害果实的卵产于果实表面或周围叶片上卵散产。在梨、苹果、桃混生的果园或邻栽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果树种类单一的果园发生相对较轻。在库尔勒地区桃的虫果率高达50%。而且近年来该虫在香梨的虫果率也明显上升。对库尔勒地区香梨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

2.梨小食心虫成虫消长规律调查

在哈拉玉宫乡总共12000亩,包括防护林,居民区,中环路等等。在12000亩里我们设了6个检测区。分别为三个普通区、两个低浓度区、一个对照区。5月12日又增了一个对照区。每个检测区30亩左右。每个检测区我们挂了10个三角形诱捕器用于虫情发生及消长信息的观察点。从2013年3月30到2013年9月3日每周一,周三,周五调查一次数量并记录调查结果。

表一:

日期 2013-4-1 13-4-2 13-4-3 13-4-8 13-4-9 13-4-10 13-4-11 13-4-12 13-4-15 13-4-17 13-4-19 13-4-22 13-4-24 13-4-25 13-4-26 13-4-28 13-5-2 13-5-6 13-5-8 13-5-10 13-5-13 13-5-15 13-5-17 13-5-20 普通区1 普通区2 普通区3 对照区 低浓度区1 低浓度区2 新对照 185 133 325 922 759 166 323 560 169 3 灌水 119 19 20 92 6 13 9

160 183 395 961 867 141 379 303 22 6 64 47 2 2 19 10 10 13

36 70 209 72 250 235 440 813 726 233 299 287 40 0 0 1 3 4 0 0 0 0 0

15 88 196 56 227 213 286 711 685 262 421 165 0 45 39 12 7 9 34 8 11 浇水 65 53 81 灌水 灌水 灌水 648 198 29 8 57 31 11 21 灌水 灌水 61 17

258 210 441 788 781 134 499 832 308 0 0 2 0 0 0 0 0 0 0

11 55 49 13-5-22 13-5-24 13-5-27 13-5-29 13-5-31 2013/6/3 2013/6/5 2013/6/7 2013/6/9 2013/6/13 2013/6/17 2013/6/19 2013/6/21 2013/6/28 2013.7.1 2013.7.2 2013.7.3 2013.7.4 2013.7.8 2013.7.9 2013.7.10 2013.7.12 2013.7.15 2013.7.17 2013.7.19 2013.7.22 2013.7.24 2013.7.26 2013.7.29 2013.7.31 2013.8.2 2013.8.5 2013.8.7 2013.8.12 2013.8.14 2013.8.16 2013.8.19 2013.8.26 2013.8.28 7 47 8 35 37 191 17 105 16 91 33 62 灌水 83 26 50 55 47 30 22 20 98 17 30 30 31 68 50 3 3 10 2 1 1 0 0 0 0 0 0 0 0 2 0 5 9 1 2 4 1 1 0 0 11 0 6 0 8 21 19 5 2 11 17 21 7 4 5 1 1 11 4 14 6 1 22 1 8 0 51 1 23 0 81 0 35 0 81 0 26 0 23 0 37 0 15 2 8 2 8 0 17 0 7 0 5 0 0 3 0 1 0 0 0 0 0 1 0 11 0 12 0 49 0 29 4 9 3 14 4 16 7 10 10 2 2 19 27 19 9 24 7 7 0 15 1 29 2 0 32 1 29 1 8 0 29 1 36 0 42 0 29 2 28 1 16 1 浇水 4 32 1 43 1 49 2 3 4 0 2 0 0 0 0 0 0 1 0 1 1 1 3 5 1 2 0 1 3 9 3 0 4 4 7 18 5 18 3 9 2 15 2 24 10 12 4 1 2 0 5 6 2 27 2 1 4 20 18 30 16 27 61 14 14 92 25 11 13 4 2 9 1 0 0 1 0 1 0 1 1 1 1 0 0 9 3 3 3 0 0 2013.8.30 0 14 6 21 2 6 2 3.梨小食心虫的测报

我们按照采集的数据分析了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从2013年3月30到2013年9月3日的虫害发生情况。图1.哈拉玉宫乡(4.1-8.31)梨小食心虫检测调查的总曲线图1200普通区1普通区21000虫口基数8006004002000普通区3对照区低浓度区1低浓度区2新对照

时,推后5-7天为卵的初卵期。此时应重点在桃树上查卵,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出现蛀果,当百果落卵量(卵果率)达到1%时即可防治。

2、卵孵化高峰测报:当诱捕器监测到越冬代羽化高峰时,根据当地的短期天气预报,结合田间的实际调查,推后5-7天为卵孵化高峰,此时为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

3、发生范围测报:如果设置的诱捕器中诱到越冬代成虫,该诱捕器所辐射的面积则作为目标害虫在监测范围内发生危害的面积。13-4-113-4-1013-4-1913-4-2813-5-1313-5-242013/6/52013/6/192013.7.32013.7.122013.7.242013.8.52013.8.19日期

园林植物病虫害冬季治理措施 篇7

1 病虫害越冬场所

1.1 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

带病的种子、苗木球茎、鳞茎、块茎、接穗和其他繁殖材料是病菌、病毒等病原物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原物可附着在这些材料表面或潜伏内部越冬。如:百日菊黑斑病、瓜叶菊病毒、天竺葵碎锦病等。带病繁殖材料常常成为绿地、花圃的染病中心。生长季节通过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 甚至造成流行。

1.2 土壤

土壤对于土传病害或根部病害是重要的侵染来源。病原物在土壤中休眠越冬, 有的可存活数年, 如:厚垣孢子、菌核、菌丝等。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很强, 可在寄主残体上生存, 还可直接在土壤中腐生生活。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霉菌和丝核菌可以腐生方式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在肥料中如混有未经腐熟的病株残体常成为侵染来源。

1.3 病残体病原物可在枯枝、落叶、落果上越冬, 次年侵染寄主。

1.4 病株

病株的存在, 也是初侵染源之一, 多年生植株一旦染病后, 病原物就在寄主体内存留, 如枝干锈病、腐烂病可以营养体或繁殖体在寄主体内越冬, 温室花卉由于生存条件的特殊性, 其病害常是露地花卉的侵染来源, 如多种花卉的病毒核病、白粉病等。

2 虫害的越冬场所

2.1 以各种方式在土壤内越冬

土壤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为害虫态在土壤中生活并主要为害作物地下部分的一类害虫。如日本履绵蚧、美国白蛾、尺蠖类、美洲斑潜蝇、杜鹃三节叶蜂、棉卷叶野螟、月季长管蚜、桑天蛾等。

2.2 以卵或成虫越冬

在寄主枝叶上、树皮缝中、芽腋内、枝条分叉处越冬。如大青叶蝉、紫薇长斑蚜、绣线菊蚜、日本纽绵蚧、考氏白盾蚧、水木坚蚧、黄褐天幕毛虫。

2.3 以幼虫在植物茎、干、果实内越冬如:星天牛、亚洲玉米螟。

2.4 以其他方式越冬

小蓑娥以幼虫在护囊中越冬, 多数枣蛾以幼虫在枝条或植物根际作茧越冬, 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喜在腐殖质中越冬。

3 治理措施

3.1 对繁殖材料加强检疫或消毒, 杜绝蔓延

以球茎、鳞茎越冬的繁殖材料, 收前应避免大量浇水, 在晴天采收, 减少伤口, 剔除有病虫的材料, 以后在阳光下曝晒几日, 贮窖要预先消毒, 通气, 贮在温度5℃、相对湿度70%以上的地方。

3.2 用农药处理土壤

农家杂肥要充分腐熟, 以免病株残体将病原物带入, 防止蝼蛄、蛴螬、金针虫繁衍滋生。

3.3 清园

把种植园内有病虫的落枝、落叶、杂草、病果处理干净;结合冬季修剪, 将病虫枝剪掉, 集中烧毁;用牙签剔除受精雌介壳虫外壳, 人工摘除枝条上的刺蛾茧;刮除在树皮缝、树疤内、枝杈处的越冬害虫、病菌;对有下树越冬习性的害虫可在其下树前绑草诱集, 集中杀灭。

3.4 冬季树干涂白

以2次为好, 第1次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 第2次在早春进行, 此法可减轻日灼、冻害, 如加入适量杀虫杀菌剂, 还可兼治病虫害。植物发芽前喷施50~100倍晶体石硫合剂, 既可杀灭病菌, 也可杀除在枝条、芽腋、树皮缝内的蚜、蚧、螨的虫体及越冬卵。

3.5 耕作措施也是防治某些害虫的有效手段

浅析如何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篇8

【关键词】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逐步增多,树木花草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园林植物的质量,而且影响了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本文就如何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1.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几点措施

1.1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以保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许多重要病虫害如能及时合理地用药,常可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防治还有收效快的特点。当一些病虫害即将大发生或已经大发生时,及时采取化学的防治常可使用病虫的蔓延得到及时的控制。另外化学防治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受地区性和季节性影响较小,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季节往往都可使用。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有伤害,易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

1.2发挥综合防治优点

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合理运用栽培、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不致造成危害。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如果协调起来,就能达到既能杀死病虫害,也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如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选用对农药抗性较强的天敌,配合施用杀伤天敌较少的选择性药剂,是避免或减少矛盾的途径。在自然界里,多种病虫害常同时发生,分别防治,造成重复。以一种优势病虫害为对象,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和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集中用药,兼治其他。可根据当时、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施放天敌、使用菌剂、药剂等针对性措施,达到兼治的目的。构成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及影响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措施也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采取取长补短、提高效果是必要的。

1.3构建园林植物保护体系

城市是园林病虫害的载体,而城市是人造的环境,与林业的自然环境相比较起了质的变化。如气温偏高、相对湿度下降、土壤结构复杂;城市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污染城市的大气、水源及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模大,建筑密度大,阻碍大气的流通和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这样的环境必然会影响园林植物种群的分布和生长,相应的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根据城市大环境的特点,利用植物群落内部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它们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繁衍,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控制灾害性病虫害的发生。建立生态健全、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即生态园林体系,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实现不用药或少用药的有效控制。当病虫害超出控制允许标准范围时,又要及时用药防治予以遏制。生态园林防治体现以防治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它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会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

1.4建立综合防治系统

一个优秀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不仅应充分展现园林审美、游憩的功能,同时还能满足建立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所需要的条件。其关键是避免植物种类过于单纯,避免选用易感病虫、生态功能脆弱的树种、草种,创造植生长所需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道路绿化也应该坚持多树种的原则,各条道路在树种选择上应有侧重,应以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的乡土树种和经过长期栽培驯化、适应本地区的外来树种为主。养护管理也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进行适时的施肥、修剪、浇灌、养护,确保树木苗木茁壮生长。一颗健壮的植株,要比生长瘦弱的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要注意研究立地环境,改善立地条件,创造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植物群落茁壮生长的有利环境。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开始,到立地环境的改造,科学地栽培,合理地运用养护技术,强化预防措施,辅以化学的、生物的措施,建立科学的园林综合防治系统,一定使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应作为园林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加以应用。

1.5完善植物预警预报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的区域控制站和基层测报点,开展疫情监测,不错过、不漏过任何一个疫点,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分布区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建立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确保不危害或降低为害。按照部署,新建监测点和进一步充实基层测报点的硬件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以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和基层测报点为主题的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预防、控制植保体系。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每个监测点配备病虫监测设备、检测仪器、数据处理设备及交通工具等。通过区域站和基层测报站的建设,基础建设得到改善,病虫害预报测报、控制和扑灭能力有了很大的加强,对重大有害生物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现代植保工程、绿卡行动、万灯杀虫、阻截带建设等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升了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有效的控制突发有害生物的为害,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1.6严格园林病虫害植物检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的、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断流入本地,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如:菊花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园林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由三个方面:(1)禁止危险性病虫害随着植物及产品由国外传入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检疫和由国内输出。(2)将在国内局部地区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使区把它消灭。(3)当危险性病虫害侵入新地区时,应及时采取彻地消灭的措施。目前,我国以颁布的与观赏植物有关的进口检疫对象主要是:柑橘溃疡病、桑萎缩病、苹果锈果病、柑橘黄梢病等。经检疫,如果发现由检疫对象应进行检疫处理。凡能用有效消毒方法消灭检疫对象的,经消毒处理后放行。凡能通过控制使用防止检疫对象传播的,按规定控制使用。凡带有尚无有效方法处理的检疫对象的应立即退回或销毁,禁止入境。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作用,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相互协调,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同时在设计、苗圃地、植物检验、绿地施工、后期养护等方面做好增强防治措施,使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

【参考文献】

病虫害实习心得[定稿] 篇9

张文生

起初我认为做调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真正开始实践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在执行的时候也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困难,两天半时间,时间很短暂,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深刻的认识,鉴定,如何将昆虫制成标本,识别昆虫基本特征。两天半几乎是雨天,阻碍抓虫不便,在团队合作精神下、个人精神,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实习有:抓昆虫、制作标本、鉴定昆虫等等流程。虽看上去简单,通过流程做,有很多问题要问老师,或要老师制作一遍,我们才会制作。

统统此次作物病害防治教学实习,让我们认识了许多病害的种类和特征,并深刻地体会到病害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同时加强了我们队农作物的病害认识和提高了我们队病害防治的警惕,与此同时,明白了团队团结合作凝聚力的强大,以及让我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动手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书本上的理论我们的知识得到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完善了教学的根本理论和最终目的。让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为以后走出社会为农民朋友带去先进的病害防治技术,为带动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个人的点点贡献。

雨天阻碍我们组抓虫,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些小的挫折不过是我们漫漫人生道路中很小的障碍,在毕业后我们将要面临的是比它要困难百倍千倍的事,这次的调查让我们真切的认识到这一点。通过这次调查期,我学会了很多工作所必备的一些工作经验,也体会到哦工作

成员辛苦,更学到不少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段经历,不仅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也丰富了我们社会实践的经历,为我即将踏入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呢通过实践找出了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以便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园林实习报告 篇10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新都区桂湖公园、宝光寺和街子古镇进行实地参观游览及写生测绘,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充分理解和掌握园林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造园手法和植物配置,以及园林树木的识别等一系列园林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进而转化吸收,应用于今后的设计当中;通过在学校内的景观规划实习,将所学到的知识用运到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

二、实习基地介绍:

桂湖森林广场在四川省成都市的新都区城西南,桂湖森林广场位于新都城区西郊,距成都18公里。出蓉城北门,沿新建成绵高速公路过天回镇、三河场不远,进入新都城区,就可见到楼台掩映,花木扶疏,小巧别致,环境幽雅,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的“川西第一湖”。它面积4万平方米,水面约2万平方米。是明代状元、著名学者杨升庵的旧居,以环湖遍植桂树而得名。园内有升庵祠,陈列杨升庵的著作100余种,4000多卷。

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公里处新都县城。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但无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公元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镇,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街子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进一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日后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就业竞争力,我院园林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这次为期两天的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此次实习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即新都区的参观实习、街子古镇的参观实习以及在校园内的实习报告完成过程。

桂湖森林广场在建造中,根据原有地形地物,包括树木竹林,都加以改造利用,它保留了长达一千米的饮马河(即清源河)。河道及其自然景色,把大片低温地改造成人工湖,将凿湖之土垒成山丘,形成错落有致的岛屿和优美流畅的湖岸线,桂湖森林广场占地208亩,其中水面82亩。湖上的建筑,吸取国内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结构巧妙,工艺精美,楼、阁、亭、榭各式屋面全施以绿色琉璃瓦,平桥、拱桥、曲桥等各式桥梁多采用汉白玉或花岗石,显示了昔日宫廷园苑的豪华气派。新桂湖于1988年对外开放,1992年初具规模,是镶嵌在四川历史文化名城新都的又一颗的明珠,是展现在成都平原上的又一处山水俱佳、建筑典雅的园林胜境、旅游名区。桂湖小巧玲珑,湖畔有杨柳楼、澄心阁、香世界、抗秋、绿漪亭和成林的桂花树,每逢中秋时节,荷花满塘,桂蕊飘香,一年一度的桂花会在这里举办。在饮马河畔,距学士堰遗迹不远的翠竹丛中,为新修的艾芜墓。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新都区清流镇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艾芜墓由红砂巨石垒成,上端矗立着他的半身青铜塑像。身后的碑文记载着他的生平;胸前的碑面上“艾芜之墓”四个字,由当代文坛泰斗巴金手书。墓前端有一块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着艾芜的一段座右铭:“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下部嵌着一束铜质山茶花。座右铭、大理石、山茶花,寄寓着这位南行作家、流浪文豪不平凡的一生。

此外,中山堂存有清代刻的唐宋以来大书法家墨迹石碑105件。明代状元新都人杨升庵,曾在他的花园中,“沿堤遍种桂树”,于是有了新都桂湖。

受其影响,新都人种桂蔚然成风,每年中秋前后,桂蕊飘香,到此游湖赏桂游人络绎不绝,形成一年一度的桂花节。

桂湖公园中,云外楼临水处,建有二水榭,东曰“迎晖”,西曰“步月”。楼之左右及后面,均有回廊环护,结构奇巧,木雕精美,楼西还有一座重檐攒尖顶八角凉亭,名叫南亭。南亭,唐代园林建筑名,在新都城南,唐代诗人张说有《新都南亭送郭元振、卢崇道》诗。当代一位有学者从诗句“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考证,桂湖是在唐代南亭的基础上建成的,故留南亭之名以怀胜迹。楼东不远处有“浮光阁”,取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浮光耀金”之意,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此阁为三层,高约15米。楼、亭、阁并排而立,互为呼应,优美和谐。

下云外楼,过七曲白玉桥,经儿童游乐场,穿巨石垒成的门洞,有路通往升庵桂湖。沿桂湖公园西行,右有葱郁的桂树林,蜿蜒的石城墙,左有碧绿如茵的草坪,浮于水间的芙蓉岛及其它小岛。湖面上,从船坞发出的各式游船,穿桥拍浪,自在往还。游人们憩息于树荫下、亭台间、港湾内,一股股凉风吹来,真感到惬意。忆及升庵先生“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的诗句,更使人心旷神怡。进而联想到桂湖的过去和今日,展望看桂湖的将来„„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

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崇州街子镇为青城山古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西南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现存建筑朴素,小巧,是反映清代祖国西南小镇风貌的典型实物。街子镇所处的凤栖山风景区拥有千亩原始森林,千年古楠、古柏、古杉、古银杏、参天蔽日;山中深藏以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唐朝“一瓢诗人”唐求故里,清代字库古塔交相辉映。还有龙潭、梅花寨等等景观为街子镇添光加彩。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齐备。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古建筑6.8万平方米。街道两旁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等。清末建筑中个别单体有极少欧式装饰。一般体量不大,用材小巧、风格仆素。但也有现在罕见的、雕刻精美的个体或局部。场镇上古建筑的体量、布局小巧、实用,大多不事雕琢彩绘,反映出居民不张扬、不奢华、求实用的习俗,寓含淡泊、质朴的思想性格。尽管历史灿烂辉煌,走进镇区,看到和感受到的却是自然、亲切,与山水融汇一起。

街子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现存古街区面积最大、布局最完整的旅游点,是现在已极少体现清代中国西南山边小镇原貌的实物。它既有文化的潜在吸引力,又有独特的优美环境,也有开心惬意的民俗民情,更有伸手可得的绿色食品。它既体现西南山边小镇的独特风貌,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集中这些价值的唯一实物,被省内媒体一致认为“酷肖周庄”。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篇11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13-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随之发展起来,自然坏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不仅有着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的作用,还进一步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随着绿化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问题成为城市绿化部门关注的重点,常见的物种入侵、生态不平衡、抗性差、树种结构单一,结果导致严重的病虫害发生。以往我国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化学试剂对防治病虫害会产生很多副作用,这些药剂在杀死虫子的同时还杀死了害虫的天敌,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1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单一

城市的变暖为一些害虫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影响到了害虫的生长速度,也改变了害虫的生活周期,城市中的园林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单一,并且较小,导致天敌没有办法生存,这样就会出现害虫大量滋生。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丰富度不够,结构单一,在城市中落叶很快被清扫干净,这样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循环,生态系统的自身循环被破坏后食物链也遭受破坏,所以病虫害不能达到动态的平衡。

1.2 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几乎是由人工生态系统组合而成。城市生态系统是个不完全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其中能量和物质的运转绝大部分都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城市中,主要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住宅、街道、工厂等建筑群对城市的分割,外加城市人口及土地、水源、食物、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削弱了生态系统的互补功能,助长了害虫发生的趋势。

1.3 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困难的原因

1.3.1 环境污染恶劣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下水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等诸多地下设施的影响了行道树、街头绿地中的花卉、树木,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使得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植株抗病力差,给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1.3.2 检验检疫不足 许多城市在对外来树苗的检验检疫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强,为防治工作埋下隐患。

1.3.3 城市园林建设不合理及化学防治不当 城市在进行园林建设前,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很多树木的搭配不合理,大部分的街道或小区都是相同的树木,这使得虫害往往大面积爆发,为防治工作加大难度。城市人口集中,交通频繁,也不宜过多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所以,导致病虫害防治起来比较困难。

2 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2.1 以有利于植物生长和降低害虫生存繁殖为条件

在防治病虫害时,多采用使用大量的化学类农药,这就造成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害虫天敌大量减少,当温度适宜时,植物害虫又大量繁殖,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病虫害爆发率增高。可见,园林植物、病虫以及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它们的发生、消长同环境的关系也极其密切。所以在病虫害防治的时候要以有利于植物生长和降低害虫生存繁殖为条件。

2.2 从保障人、天敌、园林植物和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

对不同病虫采取不同对策,将使生态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益,既控制了病虫害,又保护了人、天敌、环境和植物的安全。

3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3.1 植物檢疫法

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是我们城市坏境绿化的重点,在引种之前做好物种的评估工作,对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危害性大、又能随植物材料传播的危险病虫种类,作为重点检疫对象。

3.2 栽培管理预防法

在选育品种时,以抗病虫的园林植物为主。采用常绿落叶结合的方法将草坪、地被植物、乔灌木复层种植,通过科学地搭配树种,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提高植物对病虫危害的自我调控能力;树干涂白有效地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日灼,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等。

3.3 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主要是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螨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病等方法来进行生物防治。

总之,我们依据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同时依据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采用各种防治方法对城市园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每种防治方法还都有一定的特点和局限性,任何一种防治都不能全面的解决病虫害问题,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协调,互为补充,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充分发挥园林绿化植物自身的生态调控能力,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良勇.谈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J].江苏林业科技,1998年S1期.

[2] 蔡纪文,祝长龙,贾贵权.园林病虫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对策[J].森林病虫通讯,2000年03期.

[3] 辛淑华,马宪云,沈速.浅谈园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防护林科技,2000年02期.

上一篇:工作交接规定下一篇:六年级毕业老师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