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虫害概述

2024-06-15

蔬菜虫害概述(共8篇)

蔬菜虫害概述 篇1

蔬菜虫害概述

蔬菜上有很多种小动物,其中,昆虫、蜘蛛和螨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们有一些很容量就被观察到,有一些则不易观察,需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昆虫是动物世界中重要的成员,它们的种类超过上百万种,其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高等动物,其中绝大多数昆虫不是农作物上的害虫,有一些作为植物的授粉者或者杂草及害虫的捕食者或寄生者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这些益虫很容量受那些用于防治害虫的杀虫剂的毒害。在精心的管理下,这些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可以有效地阻止害虫的发生和增长,因此,保护这些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可以有助于减少农药的用量。正确识别蔬菜作物上的昆虫和蜘蛛是通向成功治理害虫和益虫的第一步。

昆虫的基本知识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哺乳动物如大象和人有内骨骼,而节肢动物有坚硬的外骨骼(如昆虫的体壁)。昆虫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和一对触角。许多昆虫具翅,翅和足着生于胸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翅而且只有成虫的翅才发育完全。另外,幼虫也不一定和成虫相似,如菜粉蝶成虫和幼虫(菜青虫)就大相径庭。

昆虫的各个种可被归为不同的大类,称为目。属于同一目的种类具有相同的特征可以进行鉴定。以下先介绍昆虫的基本知识和生物学特性。

1.1 昆虫的口器

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清楚的观察到昆虫的口器。然而观察昆虫的口器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可以据此判断昆虫是如何取食的以及会造成什么样的为害。蔬菜昆虫的口器主要有咀嚼式(如甲虫、蝗虫、鳞翅目幼虫等)、刺吸式(如蚜虫、粉虱、蝽)、虹吸式(蝶蛾类成虫)和舐吸式(蝇类成虫)等几种。

1.2 昆虫的翅

许多昆虫具翅。翅的不同类型是把昆虫分为不同大类的主要特征之一。昆虫有的具两对翅,如寄生蜂、蝶蛾类、甲虫、蝽、蝗虫、草蛉等,有的只有一对翅,如蝇类,有的没有翅,如蚜虫;昆虫翅的质地对不同种类也大不相同,如膜翅目前后翅均为膜质,鞘翅目(甲虫)前翅则骨化,直翅目(蝗虫)前翅革质,而鳞翅目昆虫翅上密被鳞片。

1.3 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

昆虫的一生一般经过卵、幼虫、蛹(完全变态类昆虫)、成虫等阶段。雌成虫交配后产卵,卵(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咬破卵壳而出;幼虫从卵壳中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要周期性脱去外骨骼(叫脱皮),一般要经过多次脱皮,刚孵化的幼虫叫 1 龄幼虫,脱 1 次皮的叫 2 龄幼虫,脱 2 次皮的叫 3 龄幼虫,依次类推,脱皮次数多为 4~6次;两次脱皮间的间隔时间叫龄期;幼虫最后一次脱皮后,变成不食不动的状态,叫做化蛹;蛹经过发育,脱壳变成成虫,成虫突破蛹壳出来的过程叫做羽化。这种新孵化的昆虫发

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叫变态。昆虫的种类很多,其变态类型依类群而异。与蔬菜昆虫有关的变态类型主要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1.4 完全变态昆虫的主要特征

幼期昆虫被称为幼虫;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4 个虫态;幼虫的外部形态与成虫不相似;幼虫取食栖境和生活习性通常和成虫差别很大;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非常明显,当幼虫充分生长后,形成一个独特的不取食的蛹期,蛹一般不能活动。成虫结构在蛹期(包括翅)形成,随后成虫从蛹内羽化;常见的这类蔬菜昆虫有鳞翅目(蝴蝶、蛾类)、鞘翅目(甲虫)、膜翅目(蜂)、双翅目(蝇)、脉翅目(草蛉)等。完全变态类害虫的幼虫有 3 种类型: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具有多对腹足及其它附肢,如大多数鳞翅目幼虫;寡足型,具发达的胸足,无腹足,如大多数鞘翅目幼虫;无足型,体上无任何附肢,如膜翅目、双翅目幼虫。

1.5 不完全变态昆虫的主要特征

幼期昆虫被称为若虫;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 3 个阶段;若虫外部形态一般和成虫相似,区别仅在于体躯较小、翅未成长、性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从若虫到成虫的变化是逐渐完成的,若虫期和虫龄相一致;翅的发育是体外发育,翅首先显露小的翅芽而后随着每次脱皮渐渐长大;若虫取食栖境和生活习性通常和成虫相同。常见的这类蔬菜昆虫有半翅目(蝽)、同翅目(蚜虫、叶蝉)、直翅目(蝗虫)、缨翅目(蓟马)等。但具体过程又依虫而异,如蔬菜作物上蚜虫常以孤雌胎生的方式繁殖,故只有若虫、成虫 2 个虫态;粉虱在羽化为成虫前若虫有一个不食、不动、类似于完全变态的蛹期,又称过渐变态。

1.6 昆虫的生活周期(世代)和年生活史

昆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叫生活周期,也称作一个世代。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依虫种和环境条件而异,而环境条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温度。如在 25℃下,菜蛾完成 1 代的发育约需 16 天,萝卜蚜完成 1 代约需 5 天;当温度为16℃时,两种昆虫完成 1 代分别约需 38 天和 13 天。同一个目的各个种有相似的生活周期。理解这些生活周期有助于鉴别害虫和益虫,且有助于理解害虫是如何造成为害的以及在什么时候采取防治方法效果好。

昆虫在一年中的发生经过,主要包括发生代数,各代及各虫态出现的时间及其与寄主发育阶段的配合,越冬情况等,称为年生活史。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其年生活史,就是一个世代。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年生活史就包括多个世代。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产卵期长、幼期发育快等特点,常先后几代同时发生,称作世代重叠。如菜蛾在杭州 9 月份可有 8

个世代的个体同时出现。

昆虫在一年的发生过程中,为度过隆冬或盛夏季节对其极为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出现一段生长、发育和活动中止的阶段。如菜粉蝶、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均以蛹处于滞育状态越冬。有些昆虫以远距离迁飞逃避不良环境,如华北北部的小地老虎。一些昆虫无明

显的越冬越夏现象,只是在隆冬和盛夏数量很低,如长江中下游的菜蛾、萝卜蚜等。

1.7 昆虫的繁殖

在蔬菜害虫中,大多数营有性生殖,即雌雄交配后,受精卵产出体外,然后发育成新个体,如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有一些种类,不需经雌雄交配,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称为孤雌生殖。以孤雌方式进行生殖的害虫中,有些种类是经常性的,如粉虱,有的是周期性的,如蚜虫。蚜虫的孤雌生殖是以胎生的方式,又叫孤雌胎生,在适宜条件下,可终年营

孤雌胎生。

昆虫的繁殖力是很大的。当条件适宜时,每雌平均产卵数菜粉蝶可达 120 粒以上,菜蛾可达 200 粒以上,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可达 500 粒以上。桃蚜在适宜条件下平均每雌每天可产仔 4~6 头,生殖高峰时每雌每天产仔 8~10 头。加之昆虫发育快,故种群数量往往可增长很快。

1.8 昆虫的行为

昆虫的行为是其生命活动的表现,了解害虫的行为对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活动的昼夜节律:多数昆虫飞翔、取食、交配活动都有昼夜节律。如蝶类成虫白天交尾、产卵,大多数蛾类夜间交尾、产卵;许多夜蛾的幼虫往往昼伏夜出。

食性:蔬菜害虫都是植食性害虫,被取食的植物称为寄主植物。根据害虫寄主植物的范围可将其分为:单食性,仅取食 1 种植物,如豌豆象;寡食性,仅取食 1 个科或近缘几科的若干种植物,如菜粉蝶、小菜蛾等;多食性,可取食不同科的许多种植物,如桃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烟粉虱等。

趋光性和趋化性:趋向光源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光性。夜出活动的夜蛾、金龟子等,具趋光性。昆虫可以见到人眼见不到的紫外光,因此利用黑光灯诱虫,往往效果比白炽灯好。对化学物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行为,称趋化性。如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对糖醋气味有很强的趋性,菜蛾、菜粉蝶趋向于散发有芥子油气味的十字花科蔬菜等。

产卵习性:产卵方式有散产、块产。散产方式中,多数种一次产一至数粒或十几粒不等,如菜蛾、小地老虎等;也有一次只产一粒的,如菜粉蝶。块产方式中,往往将卵粒呈 2-3 层重叠,并盖有雌蛾的鳞毛,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对产卵植物和部位有选择性,有些种产在植株的茎、叶、花上,有些种产在植物组织内,有些种则产在植物周围的土壤中。

蔬菜害虫的种类

我们通常所说的害虫除包括为害蔬菜的昆虫外,还包括为害蔬菜作物的螨类和软体动物。它们取食植物的组织、器官,干扰和破坏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减产和质量下降。除

造成直接损失外,一些害虫还可传播植物病害,造成严重的间接危害。

蔬菜害虫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习性进行多种方式归类。如根据害虫在植株上的为害部位可分为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根据害虫取食特性可分为取食固体食物的咀嚼类口器害虫和取食液体食物的刺吸类口器害虫;根据动物分类学原理可分为害虫、螨类和软体动物。在害虫中,又可根据形态特征归属到不同的目、科。下面依据动物分类学原理对蔬菜主要害虫作简要归类。

2.1 鳞翅目害虫

成虫通称蛾或蝶。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幼虫通称为青虫、毛毛虫等。以幼虫咬食作物的根、茎、叶、果实等,是蔬菜害虫的一个主要类群。在十字花科蔬菜中,主要害虫多为鳞翅目昆虫,如菜蛾、菜粉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小地老虎等。

2.2 同翅目害虫

口器刺吸式。成虫个体一般较小,前翅质地一致,膜质或革质。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其中蚜虫常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故种群中常只出现若虫、成虫两个虫态。若虫、成虫常群集在植株叶片和嫩茎上吸吮汁液,并能传播蔬菜病毒病,是蔬菜害虫中另一个主要类群。这一类害虫主要包括蚜虫和粉虱,如桃蚜、萝卜蚜、甘蓝蚜、烟粉虱、白粉虱等,其次是一些叶蝉等。

2.3 鞘翅目害虫

成虫通称为甲虫。幼虫中有许多称为蛴螬。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为害蔬菜的多数种以幼虫在地下取食根或块茎,成虫取食叶片,如黄曲条跳甲、东北大黑金龟子、华北大黑金龟子、江南大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

2.4 双翅目害虫

成虫通称为蝇、蚊等。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为害蔬菜的主要是蝇,其幼虫通称为蛆,以幼虫取食植株根部或潜入叶肉等组织为害。如萝卜地种蝇、豌豆潜叶蝇、美洲斑潜蝇等。

2.5 螨类

为害蔬菜的主要是叶螨。一生中经过卵、幼螨(3 对足)、若螨(4 对足)、成螨四个阶段。常以幼螨、若螨、成螨群集在植物叶片上,刺吸汁液。在茄科和葫芦科蔬菜上,叶螨常为一类主要害虫,如茶黄螨、红蜘蛛等。

2.6 软体动物

主要是蜗牛和蛞蝓。蜗牛以幼贝、成贝用齿舌刮食植物叶、茎,或咬断幼苗。常

见的有灰巴蜗牛、同型巴蜗牛。蛞蝓以幼体和成体取食叶片,常见的有野蛞蝓。在地下水位高、潮湿的菜地里,蜗牛和蛞蝓常可造成严重危害。

蔬菜害虫的为害方式

害虫的为害方式主要取决于各种害虫的形态构造和生物学特性。直接为害主要通过取食植物体而造成的,故为害方式可依据害虫的取食习性归为以下几类:①咬食。如菜蛾、菜粉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咬食植物叶片;小地老虎、蛴螬等咬食植株的根和茎。②刺吸汁液。如各种蚜虫、叶螨、烟粉虱刺吸植物叶、芽、茎等器官的汁液。③蛀食。地蛆、黄曲条跳甲幼虫等蛀食植物花蕾、果实、种子、茎或根。④潜叶为害。如豌豆潜叶蝇、菜蛾低龄幼虫等潜入叶片内取食叶肉组织。

除取食外,其它的为害方式还包括:传播植物病害,如蚜虫传播多种病毒病;分泌大量蜜露于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并导致霉污病,如蚜虫等。

受害植物的症状

植物受害的症状常依为害方式而异。但同一为害方式也可造成不同的受害症状。如叶片受害可导致被咬食的叶片常出现孔洞或缺刻,或仅留叶脉,或叶肉被食仅留透的表皮;被刺吸的叶片常出现卷缩、发黄、生长停滞,受叶螨刺吸为害的叶片多呈火红色;叶肉被潜食的常形成白色弯曲的隧道等。花、果实等受害常造成蛀孔、留有虫粪等。根、茎受害后常造成幼苗萎蔫、断苗、死苗。有关各种害虫为害所造成的症状将在单个害虫的介绍中分别予以描述。

害虫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在蔬菜田生态系统中,蔬菜害虫发生、为害受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气候、食物及天敌等。协调运用这些因素进行害虫的综合治理,应当成为以蔬菜作物为中心的蔬菜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原则。

5.1 气候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和降水、光、风等,以温、湿度的影响最大。昆虫是变温动物,其正常生命活动范围,一般在 8~36℃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发育快慢、存活率高低、繁殖量多少常与温度密切相关;最适温度范围依虫而异,大多在18~28℃之间。温度过高、过低常导致害虫大量死亡。湿度对害虫发生影响依虫而异,如咬食植物叶片的害虫,一般在 70%~80% 相对湿度对其较为有利;而潜蛀性或刺吸汁液的害虫,大气湿度变化往往无直接影响。干旱往往使植株体液更适合于取食,有利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如蚜虫、螨类等。暴雨不利于昆虫活动,还可将虫体冲落地面致死。光照可影响害虫的行为和滞育。微风有利于害虫的扩散,暴风则可抑制害虫的活动。

5.2 土壤因素

许多害虫生活史的一部分时间在土壤之中,如多数鳞翅目、鞘翅目害虫。一些害虫 的主要为害期在地下,称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地蛆、蛴螬等。土壤的温度、含水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生物区系除影响作物生长而间接影响害虫外,可对害虫发生产生直接影响,如种蝇、细胸金针虫多分布在土壤湿度较高的平原;蛴螬多在松软的砂土和沙壤中活动。

5.3 食料因素

寄主植物的不同种类,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期、或不同生长势,对害虫的营养价值都可有差别,从而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速率、存活率、生殖力及行为。另一方面,害虫的取食并不一定都会造成蔬菜产量的损失,相反有时还会促进其产量的增长。实验表明,结球甘蓝、花椰菜和青花菜除结球始期对害虫的取食比较敏感外,在其它发育时期都对害虫的取食有一定程度的忍耐和补偿能力。

5.4 天敌因素

害虫的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食虫昆虫和其他食虫动物。能引起昆虫疾病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害虫感染这类病原微生物之后,可形成流行病而大量死亡。还可将病原菌生产成各种制剂,用于防治害虫,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广泛用于防治蔬菜上的鳞翅目害虫,不仅效果较好,且对人畜及环境安全。食虫昆虫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捕食性昆虫常见的有瓢虫、草蛉、螳螂、猎蝽、食蚜蝇等。寄生性昆虫常见的有赤眼蜂、茧蜂、姬蜂、小蜂等各种寄生蜂及一些寄生蝇。其它食虫动物常见的有蜘蛛、鸟类、青蛙等。菜地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天敌资源。据本项目组成员的系统整理和调查,共发现十字花科蔬菜四种主要食叶害虫小菜蛾、菜粉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寄生蜂天敌分别有43、47、40、33种,相关昆虫天敌的识别和作用等请参考天敌部分内容。蔬菜害虫发生的主要特点

6.1 露地蔬菜害虫

露地蔬菜作物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栽培品种多、茬口复杂、间套种形式多样、作物布局规律性差。我国地域辽阔,蔬菜栽培制度地区性变化的基本规律是由北向南趋于复杂,到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栽培制度已十分复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三大茬中采用间作、套作可达 5~6 熟,甚至 7~8 熟;一些蔬菜品种,如白菜,基本上可随时播种和收获。华南地区更是一年多熟,在四茬中可间作、套作或连续重复种植多茬。近年来,蔬菜商品性生产大多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使得作物的布局更为混乱。

由于蔬菜栽培制度极为复杂,使得蔬菜害虫发生规律也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同一种蔬菜,在一个地区一年中因栽培时期不同,害虫的发生种类、危害程度差异很大。如在杭州地区的白菜,5~6 月这一茬上主要害虫是桃蚜、菜青虫、菜蛾; 7~8 月这一茬上主要害虫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9~10 月这一茬主要害虫是菜蛾、菜青虫、萝卜蚜。②在同一种植区的同一时期,不同地块上的同一种蔬菜,虽然生长期基本一致,但害虫的优势种及数量水平可有明显差异。③多食性害虫常暴发成灾,年间数量变化大。如近年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在长江中下游一些菜区间断性的暴发成灾。

蔬菜害虫发生复杂的另一个基本特性是,在同一地区,害虫的组成相及不同种类 的为害程度依菜地的生态环境而异。在城市近郊终年种菜的蔬菜基地,复种指数高,蔬菜品种多且更迭频繁,耕作及管理精细,植物营养条件好,害虫的发生种类多且危害较重。加之近年来近郊保护地蔬菜栽培发展迅速,给一些害虫的发生创造了更有利条件。在远郊粮棉菜混种区内,有部分多食性粮棉作物害虫侵入菜地为害,如玉米螟、粘虫、棉叶蝉、盲蝽类等,使害虫的组成相呈多样化,但由于菜地较为分散,非专食性天敌相应增多,害虫的为害一般不如近郊区的严重。不过近年来,在远郊建立了一些新的蔬菜基地,这些蔬菜基地经 3~5 年后,害虫组成相及发生危害情况与近郊老菜区的相差无几。在低山果茶菜混种区,蔬菜的面积不大,品种较单纯,栽培管理水平较低,害虫的组成更是多样化,天敌资源更为丰富,害虫很少暴发成灾。

尽管如此,对于一个蔬菜种植区来说,大多数主要害虫及其季节消长规律在较长时间(10年或更长)内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如长江中下游十字花科蔬菜上,近30 年来菜蛾、菜粉蝶、斜纹夜蛾、桃蚜、萝卜蚜、小地老虎一直是主要害虫。每种害虫的季节消长规律也是基本不变的。如菜蛾、菜粉蝶一年中有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桃蚜一年中也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春末夏秋和秋末冬初;斜纹夜蛾的发生高峰则出现在盛夏至秋初的高温季节。

6.2 保护地蔬菜害虫

保护地与露地相比,具有温度高、温差大、照度低、湿度大、气流缓慢等特点,基中温度增高是影响害虫发生的主要因子。在保护设施中,一些露地有休眠越冬习性的害虫,冬季可继续繁殖,使发生基数增加,发生世代增多,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菜粉蝶、菜蛾;一些在露地活动越冬但死亡率很高的害虫,在保护地中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大幅度上升,大量发生为害期提早,如桃蚜、萝卜蚜、瓜蚜、红蜘蛛等;一些在露地不能越冬的害虫,冬季在温室中可继续繁殖并形成虫源地,如北方寒冷地区的白粉虱。

在保护地中,天敌往往被隔离在外,暴雨、大风等自然致死因子的作用被大大减弱,而温度又有利于害虫增殖,这种条件往往使个体小、繁殖力高、世代重叠的害虫容易暴发成灾,如蚜虫、叶螨、烟粉虱、蓟马等。

保护地栽培对害虫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由于生长期提早可避开或减轻害虫的发生期。又如,防虫网等覆盖材料可有效地阻止害虫的侵入或产卵。

蔬菜病害概述 病害的概念及种类

蔬菜病害是蔬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致病微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干扰,生理机能、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出现异常现象。病害的发生常常使蔬菜的质量低劣、产量下降。

根据以上概念可知,引起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致病微生物的侵染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根据病害发生的原因,蔬菜病害可分为两大类,即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是由于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致病生物侵染蔬菜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如营养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旱害或涝害,土壤或空气中存在有毒物质等引起的病害。

传染性病害识别的要点是:有病原菌存在,植株相互间可以传染。传染性病害如白菜软腐病(又称为烂疙瘩)是由欧氏杆菌属的细菌传染所致、又如白菜病毒病是由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等侵染造成。传染性病害可通过风、雨或蚜虫、田间操作接触等传播蔓延。一般在发病初期,立刻喷药防治,杀死病原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非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其识别的要点是:没有病原物侵害,是由于营养失调、环境污染、气候条件不适等非生物因素引起,植株相互间是不会传染的,即发病的植株不会将病害传染到附近健康的植株上,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如白菜干烧心病由于营养元素钙或锰缺乏造成的。

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常常可相互促进,使蔬菜植株的病害加重。一般说来,生理性病害影响植物体的新陈代谢,降低植物对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使植株易感染传染性病害,加重传染病的为害;而传染性病害使植株的长势减弱,光合作用、根吸收功能下降,有利于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和加剧。例如,蔬菜幼苗期多肥缺水,可造成肥害烧根的生理病害,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易导致沤根的生理病害,烧根、沤根使幼苗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从而更有利于猝倒病、立枯病等病菌的侵染和为害。病害的症状及类型

蔬菜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称为症状。症状又分为病状和病征。一般把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把有些病害在病部可见的一些病原物结构称为病征。

常见的病状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型,即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变色是指植物的色泽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黄化、褪绿和花叶、红化等,如番茄花叶病的病状属于变色中的花叶。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叶斑和叶枯,在叶尖和叶缘的枯死常称为叶烧,在果实和枝条上还会表现为疮痂,病部较浅且很有局限性,如果坏死发生在幼苗近地部,则会引起猝倒和立枯。白菜炭疽病的病状即为坏死。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可以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如甘蓝软腐病的病状为腐烂。腐烂和坏死有时候很难区分,一般说来,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萎蔫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典型的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凋萎,而根茎的皮层组织还是完好的。萎蔫的程度和类型也有不同,有青枯、萎蔫和黄萎等,如番茄青枯病的病状就属于萎蔫。畸形是由于植物受到病原物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常表现为肿瘤、根结、丛生、丛枝、矮化、矮缩、卷叶、扭曲、皱缩、纵裂等,如白菜根肿病的病状表现为肿瘤病根。

通常情况下,明显的病征只在真菌和细菌侵染的病害中显现。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征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等。细菌侵染则会在发病部位出现脓状物。如白菜黑斑病的病征为霉状物;黄瓜白粉病的病征为锈状物;黄花菜锈病的病征为锈状物;番茄斑

枯病的病征为点状物;大白菜菌核病的病征为颗粒状物;甘蓝软腐病的病征为脓状物。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及发病特点

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是引起蔬菜病害最多的一类病原,危害也较严重,如白菜霜霉病、菌核病、黑斑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茄绵疫病、辣椒炭疽病,黄瓜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等。真菌是没有叶绿素且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碳水化合物的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典型的营养体是菌丝。菌丝交织、缠结或特化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营养体如菌丝块、菌索、菌核、厚垣孢子或子座等。

真菌的繁殖体一般是由菌丝分化而来。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孢子繁殖的,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没有经过两性细胞核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的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厚垣孢子等,无性繁殖在蔬菜病害的传播、蔓延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性孢子是通过两性细胞核结合而成的,主要有卵孢子、子囊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等。

有性繁殖通常是在真菌的营养生长后期或养分缺乏、温度不适宜时进行的。细菌是另外一大类重要病原,它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寄生或腐生在其他物体上。引起的病害有大白菜软腐病、白菜角斑病、甘蓝黑腐病等。在生产中识别细菌病害,重要的一点是当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常分泌出乳白色的菌脓或浅黄色的黏液,干燥后变成菌膜或菌痂。另外,腐烂则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一种类型。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之一。它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菌还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出来。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称增殖。其增殖能力很强,被害的植物见不到病征,只能看见病状如花叶、卷叶、条斑、斑驳、畸形、矮化等,其引起的病害,有大白菜病毒病、番茄花叶病、黄瓜病毒病等。对病毒病的防治一是要早,二是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此外,线虫是一类低等动物,又叫蠕虫,由于它侵染蔬菜后引起病害,所以把它归为病原物一类。它引起的病害有白菜根结线虫病等。

侵染性病害可通过空气、水、土壤、生物及种子传播。如晚疫病、早疫病、叶霉病、白粉病等,可通过空气的流动而传播;绵腐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软腐病等,可通过雨水传播;黄萎病、枯萎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等,可通过土壤传播;病毒病、软腐病等,主要通过昆虫及人畜田间作业传播;黑星病、细菌性溃疡病、黑腐病等,则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染。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病害往往可通过多种介体传播,如上述的几种气传病害,有时也借助雨水及人畜传播,水传病害也可借助于气流或人畜传播。即使主要是由种子传播的病害,有时也可借助于空气、水、土壤传播。

侵染性病害发生流行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植物的生存环境包括非生物组分和生物组分,非生物组分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各种物质元素,生物环境包括微生物、昆虫、自身的种群密度等。每种植物及其病害都有其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说来,栽培的集约度愈高,植物环境的人为性愈强,环境状态偏离植物原来适应的自然环境愈远,就愈易导致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失调,从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蔬菜是集约栽培程度最高的作物,其中保护地栽培的环境则人为性更强,因此,蔬菜作物所处的环境对病害的流行往往极为有利。概括起来,对蔬菜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和农业措施。

3.1 气候环境

气候环境主要是温度、湿度和降雨,其次是风和光照。每种病害都有最适宜其发生流行的温湿度条件,并可将病害依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分为低温高湿、中温高湿、高温高湿等几个类型。低温高湿型的病害有灰霉病、菌核病、猝倒病、霜霉病等,一般气温 20℃ 以下、空气相对湿度 80% 以上易发病流行,在中温高湿条件下也易发病。中温高湿型的病害有炭疽病、黑斑病、黑星病、叶霉病、斑枯病等,一般气温在 20~ 25℃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 80% 以上时易发病流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也可发病。高温高湿型病害有疫病、早疫病、青枯病、软腐病、枯萎病等,一般气温在 25~ 28℃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 80% 以上易发病流行,在中温高湿条件下也可发病。还有一些病害在中温干旱的条件下亦能流行,如白粉病、病毒病等。

降雨和风有利于水传、气传病害的传播。光照一般对病害流行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光照强弱影响植物的长势和抗病性,从而影响发病。日照不足往往导致植株柔弱、抗病性下降而有利于发病。

3.2 土壤环境

土壤的机械组成、含水量、通气性、无机盐和有机物含量、及土壤中生物群落等都可影响土壤中病原物的存活和侵染,或通过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土传病害和气传病害的发病程度。多年连作一种作物的菜田使土壤中该种作物的多种病原菌数量逐年增多,有利于发病,因此,实行轮作是防治多种病害的有效措施。

3.3 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主要包括昆虫、线虫和微生物。许多病害可由昆虫传播,如多种病毒可由蚜虫传播,蚜虫的密度及带毒率对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往往起重要作用。土壤中一些线虫能传播病毒,或在植物根部造成伤口,促使真菌和细菌病害流行。

3.4 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可改造和调节土壤、生物和微气候环境。耕作制度、种植密度、施肥、灌溉、施用农药等都直接影响菜地的生态环境。如种植密度过高、通风不良,往往导致高湿,而高湿是大多数病害发病流行的一个基本条件。

造成病害流行一般需三方面的因素:寄主的感病性较强,且大量栽培、密度较大;病原物的致病性较强,且数量较大;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繁殖、传播和越冬,而不利于作物的抗病性。一般地说,当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技术均无重大变化时,造成病害流行程度年间变动的主导因素往往是气象因素。非传染性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非传染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如营养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旱害或涝害,土壤

或空气中存在有毒物质等引起的病害。植物对不利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利的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生理异常,甚至死亡。引起生理病害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土壤缺素或元素中毒

土壤中的植物必需元素供应不足时,可使植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褪绿,而有些元素过多又会引起中毒或生长不良。例如,氮是植物细胞和蛋白质的基本元素之一。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叶色淡绿或黄绿,严重时黄褐并干枯。氮过多时,植物叶色深绿、营养体徒长、抗逆性下降,且易倒伏。

4.2 水分失调

旱灾可使植株叶子黄化,叶尖和叶缘变化干枯或火灼状,严重时整株萎蔫、死亡。涝灾可使植株叶子黄化、生长柔嫩,严重时器官脱落、整株萎蔫、死亡。

4.3 温度失调

高温下常出现光合作用受阻,叶绿素被破坏,叶色变褐、变黄,叶上出现坏死斑,未老先衰,花序或子房脱落。低温对作物的伤害可使受害部位的嫩茎或幼叶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转为褐色而使组织死亡。

4.4 光照失调:光照不足时,植物常发生黄化和徒长。

4.5 药害: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对作物和种子产生药害。

4.6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气、废水,土壤被污染后的有毒物质等,均可对植物造成生理伤害,受害程度和症状则依有毒物的种类、植物生长状况及形态构造而异。导致生理病害的有毒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氧化氮、氯气等。其中二氧化硫是目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作物受二氧化硫污染后叶上常出现水渍状斑点或不规则的脉间坏死斑,严重时扩展成片。病害的发生期和发生部位

5.1 发生期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及采收后均可遭受病害,依蔬菜发病期可分为苗期病害、成株期病害和采后病害。

苗期病害指种子播种至幼苗移栽或定植初期发生的病害,最常见的是猝倒病和立枯病。猝倒病一般发生于种子播种后至子叶展开期间,表现出烂种、死苗和猝倒。立枯病多发于幼苗中后期,茎基部和根部褐色干腐、不倒伏。

成株期病害指自幼苗移栽或定植后至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发生较多、危害较重的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白粉病、菌核病、枯萎病、黄萎病、锈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

采后病害是指蔬菜产品在采后贮藏、运输、销售期间发生的病害。包括产品在收获时健康,而在采后感染的病害,和采收时外表健康,但实际上感病,到采后才显示症状的病害。采后病害主要由弱寄生性的真菌和细菌侵染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有青霉、葡萄孢、链格孢、根霉、镰刀菌、曲霉等。这些菌类中的一些种一般只侵染抗性下降的器官或组织,在田间很少致病,采后的完熟衰老过程中则大量发生,导致产品变色、变质或腐烂。

5.2 发生部位

蔬菜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均可感病。根部病害有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这些病害先在植物根部发病。茎部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先是植物茎部的输导组织发病。叶部病害常见的有早疫病、霜霉病、黑斑病、角斑病、白粉病等。花果病害则是植株花器或果实先发病,如灰霉病、花腐病、脐腐病等。蔬菜病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6.1 病原物在土壤中存活和累积

很多病原生物在寄主植物收割后,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有些病原物以休眠孢子或休眠结构在土壤中能较长时间生存下去,如白菜菌核病的菌核,在较干燥的条件下,可以存活一年以上。有些病原物还可以在土壤中进行腐生生活。软腐病细菌、青枯病细菌、猝倒病菌、枯萎病菌、黄萎病菌等均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有些菜区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常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栽种同一种蔬菜。这样土壤连作,一方面由于地力消耗,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降低了蔬菜的抗逆性。另一方面连续种植同一种蔬菜,病原生物在土壤中会不断繁殖和大量累积,使这块土地成为病土。故连作地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因此,病害发生常导致蔬菜的严重减产。如大白菜软腐病、番茄青枯病、黄瓜枯萎病等,常造成对蔬菜生产的严重威胁。

6.2 种子传播病害

蔬菜很多病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在蔬菜新区原来没有病害或没有某种病害发生,但通过从外地引种,常常将新的病害带进来。种子传带病原物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茄褐纹病以菌丝体潜伏于茄种皮内部,黄瓜炭疽病以分生孢子粘附在黄瓜种子外表,白菜菌核病则以菌核混杂于白菜种子之间;所以,播种带病的种子,就可以引起病害发生。由于蔬菜品种的不断更换,不同地区间种子交换频繁,这就增加了病害传播的机会。蔬菜有些严重的病害,常是通过种子从外地传播进来,如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在 1985 年以前,我国没有此病,而目前在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市局部地区已有发现,发病严重时,造成缺株断垄,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不同地区间的种子交换或向外地引进新品种的种子,常导致危险性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6.3 潮湿的环境条件

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比其它作物要高,所以菜地要经常浇水,保持较湿润的

环境条件,以利蔬菜的生长和发育。环境条件也影响病原物的发生和繁殖,尤其是湿度对病原的影响最大,湿度大有利细菌的繁殖和真菌孢子的形成。同时,细菌要在水中游动和侵入,真菌孢子要在水中或较高的湿度下才能萌发和侵入。故在潮湿的条件下或天气多雨时病害发生重。蔬菜栽培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近年保护地蔬菜栽培快速发展和扩大,保护地与露地相比,前者具有光照强度低、湿度大等特点,非常有利于某些病害的发生,如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白粉病等,在保护地蔬菜栽培中发病常很严重。

蔬菜虫害概述 篇2

1. 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特征

白粉虱温室白粉虱一年可发生10代, 在冬季进入温室内危害蔬菜。主要危害番茄、黄瓜、茄子等茄科类蔬菜, 以成虫和幼虫吸收蔬菜植物的汁液, 被害蔬菜的叶片褪绿, 变黄萎蔫, 最后导致枯死。此外, 成虫、幼虫还能分泌大量的蜜露, 污染蔬菜的叶片和果实, 引起煤污病的发生。

蚜虫危害温室蔬菜的蚜虫主要有瓜蚜、豆蚜、桃蚜三种。一年可发生20~30代。蚜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和嫩茎上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的汁液, 使叶片变黄、卷曲, 并且畸形皱缩, 甚至枯死。此外, 蚜虫还传播病毒病, 危害极大。

蓟马蓟马主要危害瓜类作物、茄子、豆科等蔬菜。幼虫黄色, 成虫棕黄色, 一年发生15代左右。蓟马吸取嫩叶、嫩梢、花和幼瓜的汁液。被害叶片呈灰白色, 逐渐变黄白干枯, 被害嫩梢和花变黑褪色, 变硬缩小, 严重影响生长。

红蜘蛛冬季温室蔬菜发生的红蜘蛛主要是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 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高温和干燥条件下发生严重, 温度超过30℃, 湿度大于70%不利于发生, 氮肥偏多时老叶片发生较重。红蜘蛛在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 并结成丝网。受害叶片褪绿, 出现白色小点, 后叶片干枯。

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首先, 在蔬菜收获之后及时清除田间的残枝败叶, 并集中销毁, 减少虫口基数。其次, 在3~11月份温室大放风时期, 在温室通风口处设置30目的防虫网, 防止害虫进入温室。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 在温室内可挂置色板诱杀害虫, 如在黄板上涂抹机油可诱杀白粉虱。蚜虫对银灰色具有躲避性, 可在温室的放风口处, 或温室进入通道的周围张挂银灰色条膜, 可达到驱避蚜虫的目的。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3

1.药剂消毒

①喷淋或浇灌法。将药剂用清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用喷雾器喷淋于土壤表层,或直接灌到土壤中。常用的药剂有苗菌净、苗菌敌、恶霉灵、地菌杀星等。

②毒土法:用适量的土壤杀菌剂,按药剂要求与细土配成毒土,施用于定植沟内。

2.高温消毒

把大棚清理干净后,施入基肥及部分化肥,然后把地翻平整好,用透明的吸热薄膜覆盖好,土壤温度可升至50℃~60℃,密闭10~15天。也可以在种植前封闭大棚,使棚内的最高温度超过70℃,土壤温度可达60℃,连续密封大棚10~15天。

3.空气消毒

高温闷棚也是空气消毒的一种方法。如果与药物消毒相结合,效果更好。方法是在高温消毒后,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棚用药200克~250克,把药分成4~5份,按4~5个点均匀分布在棚室内。用暗火点燃后,密闭棚室24小时。或按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150克、敌百虫500克、锯木屑500克,分几处放在铁片上,下边燃烧炭火。点燃闭棚12小时以上,然后放大风即可。

二、根结线虫的预防

1.症状及发生规律

该病主要危害根部,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肿瘤(根结)。剖开根结,可见有很小的呈乳白色的线虫。地上部,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植株生长缓慢,比较矮小,生长不良,中午气温较高时,叶子呈萎蔫状,早晚或浇水后,萎蔫的植株又可恢复正常。

根结线虫主要靠病土、病根传播。其次是通过灌溉水、农具等传播。在土温20℃时,线虫开始危害,25℃~30℃最适宜其活动,超过40℃时,幼虫大量死亡。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是40%~70%,如果干燥或过湿,其活动和繁殖受限。

2.综合防治措施:

①整地前彻底清洁大棚,把病秧病根清除出田深埋或烧毁。

②深翻土60厘米以上。

③铺盖地膜和密闭棚室使地温超过50℃,连续密闭15天左右。

④可每亩用线虫必杀或克百威颗籽剂1.5千克~2千克,或每平方米用1毫升抗菌素爱福丁处理土壤。可以结合耕地施肥散施,或播前定植前施在定植沟内。

三、育苗苗床消毒

1.苗床土消毒:取来配制营养的肥园土,可用苗菌净或恶霉灵或苗菌敌等土壤杀菌剂,按药土比兑成药土,播种时,用2/3的药土铺底,其余的药土盖种子。或在配制营养育苗床土时,按每立方米的用药量直接掺入营养土中并拌匀。具体方法是用5份过筛净园土、2份过筛腐熟厩肥、3份腐熟马粪混合均匀,每立方米培养土中掺入鲁北硫酸钾复合肥1千克及草木灰10千克及苗菌净100克~120克(菌菌故80克~100克)和克百威或线虫必绝100克。

2.种子消毒:在洁净的小盆倒入种子体积5倍55℃~60℃的热水,将称好的种子放入温水中,并用小木棍不断地搅动,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或用1000倍高锰酸钾药液浸泡10分钟,后用清水搓洗几遍,再浸泡4~6小时,捞出晾干后,用净纱布或毛巾包起,放在25℃~28℃处催芽。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大棚蔬菜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棚蔬菜栽培发展很快,大棚害虫的种类、数量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危害逐渐加重,迫使菜农用药次数增加,药量加大,造成蔬菜中农药污染加重,给人民健康带来威胁.因此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减轻污染,降低残留,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城乡人民的迫切要求.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拟定厂大棚主要蔬菜品种: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供生产中应用。

大棚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红蜘蛛、蓟马、潜叶蝇等。

一、白粉虱的防治

为了降低污染要本着以农业防治为主的原则,尽量不采取化防办法,如果白粉虱发生重,为控制危害可用低毒农药防治。措施:(1)认真清理棚内及周围杂草;(2)培育无虫害苗,育苗畦通风门增设尼龙纱;(3)栽培白粉虱不喜食作物,如芹菜、白菜、萝卜、韭菜、蒜黄等,大棚附近尽量栽培这些作物以减少虫源。棚内应尽量避免黄瓜、番茄、青椒、茄子、豆角混栽;(4)利用其趋黄性诱杀成虫。方法是用硬纸板做lm*O.1m黄色板条,上涂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挂入棚内,每667m2棚要挂30块以上,机油每7~10天涂1次;(5)在成虫发生期喷 1000倍洗衣粉溶液,每5~6天喷1次,连喷3~5次;

(6)化防措施: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灭蜗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高效低毒菊酯类药2000倍喷雾;每周1次,连续3—4次。

二、蚜虫的防治

大棚蚜虫主要两种,桃蚜和瓜蚜,桃蚜以危害甘蓝、花椰菜、萝卜等卜字花科蔬菜为主,而瓜蚜主要危害黄瓜、菜瓜、西葫芦等瓜果类蔬装干与露地蚜虫相比繁殖周期短,代数多,速

度快,每年可发生几十代,进行孤雌生殖。露地蚜虫以卵在木本寄主上越冬,而大棚内蚜虫周年发生、蚜虫的危害是刺吸植物汁液,使其发黄卷缩造成迟发慢长及传播病毒病。因棚内温湿度条件极易蚜虫的繁殖,蔓延速度极快,必须采取以化防为主的综合措施:(1)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枝枯叶,铲除杂草;(2)苗期发现有虫苗加以拔除;(3)利用蚜虫的趋黄性进行诱杀;(4)化学防治,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如:20%速灭杀丁、2.5%敌杀死、2.5%功夫、40%菊马乳油及新型抗蚜灵、快杀灵、辟蚜雾、扑虱蚜等,重点喷治叶背面,嫩茎等部位。

三、红蜘蛛的防治

冬春大棚蔬菜发生的红蜘蛛主要是朱砂叶螨和二斑叶

螨,一年发生10~20代左右,由北向南逐增,高温(2l~30℃)干燥发生严重,温度超过30℃,湿度大于70%不利发生。氮肥多、老叶片发生重,红蜘蛛在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受害叶片褪绿出现白色小点,后叶片干枯,一般从下而上蔓延。

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下部老叶,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

毁;(2)调节棚内温湿度,创造不利其发生的环境条件,如灌溉

增加湿度抑制蔓延;(3)药剂防治,用1,8%农克螨乳油或20%螨克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喷治,每7~10天1次,连喷2—3次、四、蓟马的防治

蓟马主要为害瓜类、茄子、万科等蔬裹,又叫瓜蓟马,若虫黄色,成虫棕黄色,也叫棕黄蓟马。一年发牛15代左右,终年繁殖,世代重叠,蓟马多在叶片背面或钻到花瓣内为害,吸取嫩叶、嫩梢、花和幼瓜的汁液,被害叶片呈灰白色,逐渐变黄白、干枯,被害嫩梢和花及幼瓜等变黑褐色,变硬缩小,严重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用高效低毒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高效氯氰菊酯等1000~2000倍液喷治,每3~5天1次,连续2~3次。

五、潜叶蝇的防治

潜叶蝇为害豆类二茄果类、十字花科蔬菜、大葱、韭菜等,1年发生多代,产卵在嫩叶叶背边缘叶肉内,幼虫蛀食叶肉成曲折隧道,叶片受害后失绿变白,影响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5

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

蔬菜种类多,栽培制度复杂,作物营养条件好,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黄山区10种主栽蔬菜中有40余种主要病虫害,绝大多数病虫害为害造成蔬菜减产5%以上,一般年份损失10%~30%,流行年份减产50%~70%。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把化学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把蔬菜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农业防治

1.1选用抗病、专用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不同的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气候重点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引进良种。由于抗性品种的表现因地而异,应用时需对其抗性和丰产性能综合评价,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同时掌握新品种的栽培特性,充分发挥其抗性和丰产的综合性能。并注意品种的抗性变化,一旦抗性丧失,要及时更新品种。

1.2应用“三新”技术培育无病虫壮苗

一是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二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三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温汤浸种有消毒、增加种皮透性和加速种子吸胀的作用,早春茄果类和瓜类育苗采用此方法较好。化学消毒: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5 min,捞出洗净,有钝化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在反季节辣椒、茄子、番茄和迟熟辣椒上使用,能明显抑制病毒病发生;白菜类育苗常用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四是苗床消毒。在育苗床土上用敌克松或苗菌敌等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五是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六是发现病虫,及时拔除病苗并进行处理。

1.3针对栽培特点,配套良好的耕作制度

定植前铲除田边杂草,在蔬菜生长季节要结合整枝及时拔除病株,摘掉病叶;蔬菜收获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和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不给病虫生活的寄主,这些都是防止病虫害传播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病原菌和昆虫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寄居,使得蔬菜作物在连作条件下的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因此,可根据不同病原菌和昆虫对寄主作物种类的选择性,通过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有效控制病虫害,如在不同科、属作物之间进行轮作。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仅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且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或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同时利用作物之间的化学他感作用原理,进行间作和套作,对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可改善蔬菜生态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4强根固本,增强蔬菜机体抗性

根是作物之本,只有根生长健康,才能吸收更多更全面的营养,使植株生长强壮,整个蔬菜机体抗性增强。要想根生长健康,必须创造适合蔬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一是消灭土壤病原菌和虫卵。菜地大田土壤和苗床床土,常常会因病原菌和虫卵的残留而成为病虫害潜伏的场所,特别是对于土壤传播性病害更是如此。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部分病原菌和虫卵是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为深翻与晒土,可促进病残株、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下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二是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蔬菜根系对水分要求较严,特别是大棚蔬菜生产,高的地下水位,不仅土壤湿度大,而且影响大棚湿度的控制,冬天还影响大棚内的温度,极易引发各种病害。三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土壤耕作层不能少于30cm,否则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要增施有机肥,如马来大壮有机无机肥、农丰田有机肥,这2种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多种微生物菌,对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最终使植株生长快、长势强、病虫害少、产量高、不易早衰。但农家肥和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菌带入农田。

1.5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创造一种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且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改善菜田内小气候,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控制温度、湿度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改善田间小气候和设施内的环境调节措施,创造一种既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繁衍的环境。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调整播种期可以使作物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侵染的高发期错开,达到避开病虫为害的目的。如为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秋延茄果类蔬菜育苗不能早于7月15日;又如白菜苔软腐病的危害程度与播种期有显着关系,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程度。茄子、番茄适当的稀植,可以使植株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还能提高品质。田间管理得当不仅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而且还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推广深沟窄畦、高畦,雨停畦干,避免田间积水,可减轻病害发生。合理密植辣椒,在高温季节到来前封行,避免土壤曝晒,利于根系发育,病毒病明显减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定植适龄番茄,可提前番茄生育期,减轻病毒病、青枯病为害。通过以上农业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和机械作用对病虫的生长发育等进行干扰,减轻或避免其对作物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一是高温闷棚。夏季高温,利用7~8月的高温对土壤深翻闷棚,每隔10~15d翻耕1次,可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和虫卵。每年在越山蔬菜基地大力推广春菜结束后,进行高温闷棚。二是利用银灰膜防治蚜虫和病毒病。三是机械阻隔。大棚覆盖不仅用于高效的蔬菜生产,还可用于5~8月的小白菜生产,可减少雨水的冲刷,减轻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发生,有效解决伏缺问题。

3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之间的相克性进行防治或应用天然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有效抑制病原菌和害虫的活动,如苦参碱防治菜青虫、豆野螟等,菜丰宁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等。

4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是一种辅助手段,采取农业措施能基本达到防治目的,能不用药时尽可能不用;必须用药时应选用不产生公害且有一定防治效果的生物农药,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合成有残毒的农药;以满足防治效果最佳而残毒最小的原则,制定用药的时间、浓度及方法规范并严格按其执行,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天数不得少于规定的日期。

由于我县蔬菜大棚的多年连续使用和蔬菜重茬种植,使保护地蔬菜的病虫害发生危害连年加重,近几年平均每年由于病虫害的危害减产10—30%左右,个别严重的大棚减产50%左右。针对我县保护地蔬菜的生产现状,要生产绿色蔬菜,在有害生物防控方面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增强蔬菜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推广、选用抗病虫品种

选用高抗多抗优良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以下这些品种都非常适宜我地区栽培,抗病性好,抗逆性强,提高了各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1、黄瓜品种:津优35号、36号、38号,津绿3号、4号、8号,宛美8号,中荷系列的有中荷4号、5号、8号,2、越夏番茄品种:主要有荷兰的百利、格雷、597、3745、法国的盖伦、红太子等品种。

3、青辣椒品种:国外品种有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富康、3774,瑞士先正达公司的红英达、红罗丹、503、中椒104,国内生产的京研系列、冀研系列品种。

4、茄子品种:荷兰瑞克斯旺的布利塔、尼罗、10-765,10-702为最佳,国内中国农科院的京圆系列品种,快圆系列品种。

(二)种子处理

1、晒种:播种或浸种催芽前,将种子晒2-3天,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

2、温汤浸种:对于未包衣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25 分钟均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用10%的盐水浸种10分钟,可将混入云豆、豆角种子里的菌核病残体及病菌漂出和杀灭,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可防菌核病。

4、药剂拌种:用适乐时、恶霉灵、多菌灵等杀菌剂拌种。

(三)土壤处理

1、深耕:深耕的目的是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每次收获后深耕40cm,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病菌。

2、土壤消毒:育苗床或育苗温室土壤覆盖塑料膜,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土温38—40℃消毒24小时,42℃6小时,48—51℃10分钟抑制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在夏季蔬菜换茬间隙,深耕后浇足水,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可使上层10cm处最高温度达70℃,4-7天能够杀死大量病菌,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防方法。

3、苗床处理:苗床应选用无病虫土壤,育苗底肥应充分腐熟、捣碎。可采用营养钵、营养方、营养盘育苗。对苗床,每亩可用多菌灵、恶霉灵、甲霜灵等可湿性粉剂1.5-2千克,拌细土20-40千克,均匀撒在苗床表面或盖种。也可播后用适乐时、普力克液剂600-800倍液浇洒苗床。

(四)定植前棚室处理

1、土壤改良:对于3年以上老棚,由于多年连作,土壤营养失衡、板结,应采取多施有机肥、使用抗重茬剂或换土等措施改良土壤;新建温室,土质不符合标准的(粘土、大粒土等)采取换土处理。

2、清园:上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附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中,成为下茬蔬菜的污染源。因此为减少病源菌基数,在上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枝落叶,对易感根系病害的要清除残根;对清除的病残体及残根要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处理。结合整地收拾病株残体,铲除棚内及四周杂草,清除病虫中间寄主。

(五)轮作换茬

目前我县温室主要是冬季黄瓜和夏季西红柿轮作。而且是3年以上老棚较多,因此病虫害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应采取合理的、有计划的轮作倒茬,特别是与葱蒜类轮作或采取休耕措施,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六)地膜覆盖栽培、滴灌技术

大棚蔬菜实行起垅定植,地膜覆盖,膜下暗灌、滴灌技术,既便于膜下沟里浇水,减少土壤蒸发量,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蔬菜病害的发生发展,又可防止土传病菌的传播,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七)科学施肥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不同蔬菜对氮、磷、钾元素养分需求的适宜比例,进行配方施肥;要施足底肥,勤施追肥,结合喷施叶面肥;杜绝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和过多使用氮肥现象。这样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蔬菜生育健壮,还可增强蔬菜抗病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八)采用嫁接防病技术

瓜类(黄瓜)采用南瓜嫁接技术,可有效地防治瓜类枯萎病等多种病害。嫁接后抗性强,黄瓜品质好,效果明显。

二、生物防治

对于设施菜上发生的害虫主要利用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来防治。

(一)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重要害虫。利用农用抗菌素防治病害,如农抗菌素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阿维菌素用于防治红蜘蛛、茶黄螨、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瓜茄类重要害虫,均能取得较理想的高效低毒控害作用。

(二)利用植物源制剂防治害虫

利用苦参碱、烟碱、苦楝素、除虫菊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近几年菜农使用苦参碱、烟碱、除虫菊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蔬菜害虫,效果很好。

三、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法是利用蔬菜与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发生。

(一)调节温湿度防病

由于霜霉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等,在高于32℃和相对湿度低于80%的条件下,病菌不发生或发生缓慢。黄瓜、西红柿适宜光合温度为18-28℃,且上午8-12时完成光合量的70%-80%。因此,在生态上采取上午适当早揭草苫,延长光照时间,并注意适当通风,使棚温度不高于28℃,湿度不高于80%。午后闭棚,使短时间棚温升至33℃,以高温抑制病菌发生发展,然后再放风排湿。在下午高温下排湿后,夜间棚内空气湿度也相对较低,可减轻结露,有利于抑制病菌传播,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适时合理浇水

在大棚蔬菜冬春寒冷期间浇水,可采取"三不浇三浇和三控"措施,即阴雨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不浇明水,浇膜下水;苗期控制浇水;连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时控制浇水。这样能有效地抑制疫病等喜高温高湿、耐低温病菌的发生和蔓延。

四、物理防治

(一)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在棚室密闭的前提下对棚内害虫进行诱杀;利用杀菌灯的紫色荧光对病菌进行杀灭。灯光诱杀减少了农药用量,省工、省力、方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明显。

(二)黄板诱杀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在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胶板,每亩悬挂20cm×30cm规格20片左右,高度与株高平齐,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效果极佳。

(三)安装防虫网

在夏秋季害虫发生阶段,棚室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孔径为25-40目,幅宽1-1.2米,覆盖在放风口处。可有效隔离部分害虫的发生,达到防虫保菜的目的。

五、化学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做到及时、准确、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要求,严格控制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

(一)安全用药

选用植物性、生物性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有限量地使用部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超标和人畜中毒现象发生。

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不用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的农药新品种:

杀虫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杀菌剂:适乐时、施佳乐、阿米西达、扑海因、安泰生、杜邦克露等。

(二)对症适时用药

根据防治指标和病虫发生特点,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期。病害一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虫害一般应在2龄前进行防治。

(三)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冬季棚室蔬菜常见微型虫害及防治 篇6

随着寒冬到来,反季节棚室蔬菜又到了生产的黄金时段,但由于棚室内温湿度相对较高,再加上部分菜农不重视微型害虫的防治工作,造成棚室内微型害虫的`猖獗危害,使棚室蔬菜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减轻棚室蔬菜受害程度,现将棚室内常见微型害虫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作 者:韩爱荀 郑磊 鲁召军 苏广艳  作者单位:韩爱荀,郑磊,鲁召军(河南省滑县农业局,邮编:,456400)

苏广艳(滑县植保站)

刊 名:农业知识(瓜果菜)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KNOWLEDGE 年,卷(期): “”(10) 分类号:S6 关键词: 

大棚蔬菜病虫害生态抑制法 篇7

1 茄果类、瓜类灰霉病、疫病等的生态抑制

1.1 温度调控

深冬季节遇上连阴等灾害性天气, 棚室温度低是茄果、瓜类灰霉病等病害发生为害的主要原因。实践中, 采用高畦、双膜覆盖, 棚室每3m留1通风窗 (离地面1~1.2m, 规格为0.4m×0.5m) , 晴天早揭草帘, 下午及时盖帘, 保持棚膜干净透明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棚内温度。温度超过30℃, 及时放风, 防止瓜果受害。冬春季节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 关闭大棚, 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1.2 光照调控

光照条件与温度条件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 光照不足, 温度难以保证。棚膜老化, 透光性差;棚膜质量差, 有水滴, 透光性差。试验测定, 采用无滴膜, 可增加光照20%左右。在建棚时, 要求棚室向西偏10°左右, 以提高棚室温度。

1.3 水分调控

棚内湿度过大也是这些病害发生为害的关键因素。为此, 棚内蔬菜应轻灌, 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降低地下水位, 早上棚内湿度达90%以上时, 及时放风20~30分钟, 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2000年, 在青岛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试验测定, 采用双膜覆盖, 膜下浇水, 及时通风的, 下午3时棚内相对湿度为62%;双膜覆盖, 膜下滴灌的为58%;单膜覆盖的对照棚相对湿度为87%。

1.4 气体调控

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影响蔬菜光合作用, 生长势弱, 降低抗病力。对部分管理水平较高的棚室, 要求多施有机肥, 增加二氧化碳, 或在结果后, 从揭草帘到中午12时, 增施二氧化碳肥, 增强瓜果长势, 增强抗病性, 瓜果可增产50%以上。

2 西瓜、黄瓜枯萎病的生态抑制

2.1 采用日光高温土壤消毒

667m2采用稻草或麦秸500~1000kg, 切成4~6cm长撒于地面, 再均匀撒施石灰氮100kg, 翻地、铺膜、灌水, 然后密闭大棚温室15~20天, 夏季地表土温可达60℃以上, 可有效地抑制枯萎病、线虫及其它土传病害。试验结果表明, 该措施对重茬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2 嫁接换根

利用南瓜对西瓜尖镰孢菌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的高抗或免疫特点, 选择云南黑南瓜籽做砧木, 对黄瓜苗和西瓜苗进行嫁接换根, 可有效地抑制瓜类枯萎病的发生为害。棚室黄瓜、西瓜采用该项技术的几乎达到100%, 其防病效果都在95%以上。

3 温室白粉虱的生态抑制

3.1 培育“无虫苗”

为使大棚内定植的菜苗达到无虫或虫量最低的要求, 育苗时要把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苗房彻底消毒, 熏杀灭除残余虫口, 并抑制外来虫源, 也是很必要的。

3.2 合理布局

温室大棚内和附近地块避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混种。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 以减少虫源。秋冬温室第1茬种植芹菜、蒜黄等白粉虱不喜食、较耐低温的蔬菜, 再种其它蔬菜, 可明显减轻为害。

3.3 黄板诱虫

根据白粉虱对黄色的趋性, 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虫, 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 裁成1m×0.2m长条, 用油漆涂为橙黄色, 再涂1层黏油, (10号机油, 加少许黄油) , 667m2设15~20块, 置于行间, 与植株同高。当粉虱黏满板面时, 重涂黏油, 7~10天重涂1次。

蔬菜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篇8

由于蔬菜种类较多,新型优质高产品种不断引进,耕培种植水平不同及茬口复杂,我市蔬菜种植区病虫害种类较多且在不断增加,使我市蔬菜病虫害防御体系面临新的挑战。而且随着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品质及产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和增加,使我市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蔬菜病虫害无害化控制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一、蔬菜病虫害种类

1.蔬菜病害种类

塔额盆地气候特点是早春地温回升慢,不论是早春露地种植或温棚蔬菜低温病害均发生较重。如辣椒、番茄、茄子立枯病、猝倒病、疫霉病、灰霉病;黄瓜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莴苣、白菜霜霉病;芹菜叶斑病等;夏季露地栽培或温棚种植的蔬菜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病害有辣椒、番茄青枯病、病毒病,叶斑病,茄黄萎病、褐纹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黄瓜白粉病、枯萎病、蔓枯病、角斑病,菜豆褐斑病、锈病、紫斑病,西葫芦灰霉病、白粉病,白菜霜霉病、软腐病,萝卜根腐病、叶斑病,马铃薯晚疫病,葱霜霉病、紫斑病,菠菜霜霉病、叶斑病,韭菜根腐病、芦笋枯萎病、基腐病等。

2.蔬菜虫害种类

我市蔬菜种植区发生的虫害种类有萝卜蚜、瓜岈、菜岈、甘蓝岈,种蝇、葱蝇、地老虎、油菜跳甲、黄曲跳甲、甘蓝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豆荚螟、菜蝽、玉米螟、金针虫、蝼蛄、葱蓟马、潜叶蝇、叶螨等。

二、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由于我市特殊的环境及气候条件,蔬菜种植不论露地或温棚中蔬菜育苗及苗期、生育前期病害普遍发生较重,且多为疫霉、绵霉、霜霉、菌核等引起的低温病害。如育苗期及苗期发生的各种立枯、猝倒、炭疽病等,给我市早春及春季育苗及移栽作业造成危害。低温病害在育苗期发病率普遍在8%~23%之间,苗期或移栽前后发病率在3%~11%之间。苗期虫害主要是跳甲、种蝇、地老虎、金针虫等,造成枯心及缺苗断垄,被害株率在2%~15%之间。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在苗期受跳甲为害受损较重,在气温遽然上升天气晴好时暴发给防治造成困难,并在无害化管理中对用药提出更高要求。夏季高温高湿阶段病害以黄瓜角斑病、霜霉病、枯萎病,叶菜类霜霉病,番茄及辣椒疫病为主。发生较重时黄瓜病叶率在35%左右,病情指数可达53%,发生较重时不同程度出现早衰、枯萎死亡等。连续降水天气时叶菜类病害如莴苣、菠菜、霜霉病、叶斑病、叶霉病,菜豆紫斑病、葱霜霉病、紫斑病发生较重,损失率可达15%。尤其是大葱霜霉病及番茄早疫病在阴雨天气、并且种植环境郁闭时大流行,损失率达31%。高温干旱年份螨害在靠近玉米种植区、果园的露地蔬菜种植区爆发,成为该年蔬菜果树早衰、品质下降、减产的重要原因。

三、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1.加强蔬菜有害生物监控体系

对露地和设施蔬菜基地病虫草害进行全程监测,系统掌握露地及设施蔬菜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通过预测预报,对蔬菜病虫草害实施有效监控和综合治理。目前使用的测报技术中,用虫情测报灯观测预报地老虎等各种夜蛾、蝼蛄、金针虫、玉米螟发生期、发生程度及发生量;用各色诱虫板诱蚜、斑潜蝇进行观测预报蔬菜蚜虫及斑潜蝇迁飞发生期、防治适期;以及田间病虫情系统观测等手段应用比较广泛。

2.最大限度的发挥农业措施对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作用

主要的农业措施有轮作换茬、铲埂除蛹、耕翻灌水、调节播种期或定植期、科学合理施肥等。番茄、辣椒、菜豆、黄瓜、马铃薯等容易发生根部病害的蔬菜与葱、蒜、韭菜等蔬菜进行轮作,可大大的减轻根部病害与部分虫害的发生。秋大白菜避免与早白菜、萝卜、甘蓝等邻作,可减轻蚜虫和病毒病的发生,秋季铲除田埂可消灭在田埂上越冬的地老虎虫蛹。播种前进行土壤深翻,并深泡水,可降低土壤及植物根茬中居留的部分土传菌和地老虎、进针虫、蝼蛄等虫害的基数。蔬菜种植区远离果园、啤酒花园可大幅度降低螨害的发生。提早进行夏季蔬菜播种或移栽定植可避过地老虎为害盛期。以上各项农业措施在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上具有既环保有效又兼成本低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充分利用物理方法及害虫的各种趋性防治虫害

早春或秋季蚜虫迁飞期在蔬菜种植区挂拉银灰膜条、温棚覆盖银灰色遮阳网可起到忌避蚜虫的作用,此项措施已在我区温棚引用,减轻了辣椒番茄病毒病的传播。温棚内放置黄板、悬挂黄塑料袋(外涂机油)诱杀蚜虫、温室白粉虱、斑潜蝇效果明显,防治效果卡达78%。露地蔬菜种植区放置简易黑光灯诱杀,有效控制了夜蛾科、蝼蛄、金针虫、蛴螬等害虫。另外田间放置糖醋液配合少量药液防治地老虎、斜纹夜蛾、葱蝇、种蝇,也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4.大面积利用生物制剂和抗菌素防治病虫害

我市蔬菜种植区近几年引进和大面积应用各种生物杀虫剂、天然抗生素、抗菌素,对我市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无害化控制提供了广阔前景。如利用农用链霉素防治叶部病害,BT乳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部分蔬菜种植区使用抗生素爱福丁防治螨害,由于活性高,其生产应用效果明显高于化学杀虫剂。另外阿维菌素已广泛的应用于蔬菜虫害的防治,因其杀虫效果好、环保经济受到菜农的欢迎。

5.示范和推广高效、低毒新型杀虫剂

在当前以农户经营为主的体制和蔬菜生产条件下,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占有主要地位,具有杀灭作用快,防治效果好,施药方法多,使用简便。但是,如果农药使用不当,会污染环境和蔬菜产品,影响蔬菜出口和引发起贸易争端。因此,要避免误用、滥用和不合理的使用农药,提倡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根据防治对象选用高效、安全药剂,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施药。针对害虫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轮换使用。 严格控制并科学用药量(使用浓度)、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我市目前应用的特异性杀虫剂灭幼尿,高效低残留杀虫剂拟除虫菊脂、保得,高活性广谱性的杀菌剂百菌清、施保功、普力克、DT等,对控制害虫、保护天敌、改善菜田环境具有良好效果。

四、存在问题

1.蔬菜种植技术力量薄弱,大部分菜农缺乏基本的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知识。目前仍然存在使用禁违农药于蔬菜的现象,加重了农药及化学物品对环境的污染,农产品品质降低。需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和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2.由于蔬菜品种多、茬口复杂、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逐年加重,加之特种蔬菜的引进和发展,病虫害种类日趋复杂和严重。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甚至有检疫对象成为重要病虫害的趋势。

上一篇:在实践中认识三峡工程下一篇:钓虾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