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问题

2024-08-10

病虫害问题(精选12篇)

病虫害问题 篇1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由于我国人工林面积的不断加大,林木结构比较单一,而且多数是连片栽植,这也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导致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呈频繁多发的态势,病虫害成灾的种类越来越多,严重程度越来越大,许多危险性较大的病虫害具有很强的潜在威胁性,一旦发生,不能控制,就会导致成片林木受损,给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仍是危害林业生产的主要害虫,需要长期进行防治。另外一些顽固难治的病虫害也呈严重趋势,比如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仍是常发生的病虫害,在一些地方基本是年年发生,在防治上十分不好控制,一旦发现不及时,就会大面积发生,造成损失,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虽然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首先是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对于病虫害的发生不能及时进行测报,对于虫情也不能及时、准确进行掌握和预报,防治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

2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对策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益,同时也影响着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所以在林业生产中,必须要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切实加强管理,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的监控、测报及防治。

2.1要加强领导,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意识

林业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影响林业资源的发展,会造成林业生产的严重损失,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协调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测报防控上,要加强管理,加强领导,全方位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要从加速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要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以及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等来重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护好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资源的质量,促进林业生产的产业发展。

2.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病虫害的测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必须进行加强,要把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列为重点,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做到发现早,防治得力,措施有效,要进行专人负责、测地固定、对象明确、方法对路,检查全面,通过科学的监测,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全方位的掌控。

2.3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控

科技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力手段,既要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还要做好环境的保护,所以必须要坚持进行生态林业发展的思路,保护好现有林,改造新生林,以适地适树原则进行造林,采用良种壮苗,科学营造混交林。

2.4加强林木检疫及资金投入

检疫工作是避免林业病虫害传播的有效措施,所以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病虫害的检疫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要加强疫区的检疫,避免带疫情的林木及产品进行异地运输,加强源头管理,严控运输环节及引种,确保检疫及复检工作认真落实,保证林木及产品的运输安全,斩断病虫害的传播路径。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广泛进行资金筹措。

3结语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环境的恶化及全球气候的变暖,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越来越严峻,所以林业部门一定要协调有关各部门,形成合力,在林木培育过程中,狠抓细节管理,选种、育苗、造林及伐木,都要时时注意病虫害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确保森林的健康发展,促进林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病虫害问题 篇2

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烟草病虫害严重威胁烟叶生产,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并就病虫害测报工作技术发展与防治提出了建议.

作 者:郭传滨 GUO Chuan-bin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烟草公司确山县分公司,河南确山,463200刊 名:农技服务英文刊名:SERV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年,卷(期):26(10)分类号:S435.72关键词:烟草 病虫害 测报

绿地养护与病虫害防治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绿地养护;病虫害防治;绿化效果

我公司自2005年接手该绿地的养护工作,由于前几年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防治工作的不到位,香樟上的煤污病很严重,甚至于地面铺装上都有黑色煤污,并有粘稠感,这主要是由藤壶蚧引起的。

藤壶蚧(又名日本壶蚧),主要寄生于广玉兰、香樟、珊瑚树、枫杨、白玉兰等园林植物。上海地区以广玉兰、香樟为害为甚。

雌成虫体呈倒梨形,背面隆起,土黄色,体长3-4mm;蜡壳半球形,长4-5mm,高3-4mm,红褐色,壳上有8-9圈螺旋状的环纹斑,并有4-6根放射状白色纵线,蜡壳后方有一壳嘴状突起。

上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若虫寄生在小枝、叶柄、叶片上吸汁为害,可使植株长势衰弱,不能开花,能诱发煤污病。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2月孕卵,一部分陆续产卵于壳内母体腹下,但此时产卵量极少,4月开始大量产卵,4月下旬产卵基本结束。若虫始见于4月下旬或5月初,卵孵化高峰在5月上旬或中旬;孵化始盛期在不同年份因气温不同而有前后约1星期的差异。广玉兰叶、花苞抽出8cm左右,花、叶芽苞开裂而尚未脱落的阶段可作为喷药防治适期的参考。卵孵化时间约需2周,初孵出的若虫一般在一二年生枝条上固定寄生,少数在叶柄和叶背寄生。若虫固定一周左右,体背侧面开始分泌白色蜡丝,半月后蜡丝覆盖整个虫体。6月中旬雌雄虫体开始分化。6月下旬雄成虫化蛹成茧,茧杏黄色长棱形,7月上旬雄茧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高峰。雌成虫蜡壳由灰白而渐变成红色,并以此越冬。

为了改变香樟的面貌,2008年底我们将藤壶蚧的防治确定为办公中心绿化09年病虫害防治的重点,首先在冬季对所有的香樟进行了修剪,将病虫枝剪去,减少来年的虫口基数,并增加通风透光。另外专门配备了一台显微镜用于观察藤壶蚧的发育情况,根据往年的发生周期从09年3月31日起每隔7-10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详见附表)

附表 浦东新区办公中心2009年香樟上藤壶蚧发育调查表

备注:(1)孕卵开始调查,每7-10天一次,孵化期3-5天调查一次,以后7-10天。

(2)孵化前以母蚧为调查单位,孵化后以5-10cm梢长或单位叶片为调查单位。

从附表可以看出4月17日产卵率达到了100%,4月20日已有少数卵开始孵化,4月23日孵化率43%,4月27日孵化率已达97%,孵化个数1308头。因此于4月30日和5月2日进行了第一次药剂防治(吡虫啉2000倍+蚧螨灵100倍)。

藤壶蚧的产卵比较整齐,是一次产卵,陆续孵化。刚孵化的若虫在母蚧壳里一段时间,然后才陆续爬出体外。5月11日显微镜下观察孵化个数439头,已大量分散到枝干为害,一部分已固定,于是在当天进行了第二次药剂防治(吡虫啉2000倍+蚧螨灵100倍)。

经过两次药物防治效果比较明显,死亡率70%以上,原先的煤污也有部分脱落,但还是有继续孵化现象。5月14日显微镜下观察孵化若虫197头,5月15日又对绿地内所有香樟进行了“一针净”打孔注药。

5月18日显微镜下观察孵化固定仅23头,5月22日及之后几次采样观察初孵若虫基本上已全部死亡,防治效果非常明显。由于去年防治措施到位,降低了虫口基数,今年4月再次对香樟上的藤壶蚧调查时发现存活的母蚧很少,因此根据发育情况的调查结果只在5月14日进行了一次药物防治(吡虫啉1500倍)。

实践证明,藤壶蚧的防治并不难,只要抓住防治适期,对为害严重的高大树木喷药2-3次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根据绿化养护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新区办公中心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养护,我们还逐步改善了以下三个方面:

(1)彻底改变了大乔木下草坪的生长不良状况。

大乔木下草坪的生长一直是个难题,由于乔木枝叶茂盛,树荫面积大,阳光,雨露、雨水很难渗透,底下植物生长严重受到抑制,草坪裸露较多,我们通过深翻、平整、土壤改良,播种,乔木抽稀等技术措施,加上精细养护管理,让大乔木下草坪重新覆盖,并较好的生长,展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针对裙楼南侧绿化带中的灌木紫叶小檗由于其品种特性和生长环境等因素,导致其生长较为粗放,影响景观效果,经过考虑研究,我们采取调整技术措施,移栽了紫叶小檗,深翻并平整土地,结合现场实际,我们播种了高羊茅草坪,既改变了杂乱生长的状况,有效进行了绿地覆盖,保证了绿化效果。

(3)办公中心主楼一侧的绿地里,有山茶,杜鹃,和栀子花,这些植物都是喜酸性植物,由于现场土质较差,偏碱性,一直以来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植物黄化严重,生长瘦弱,严重影响景观效果。针对此现象,我们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土壤检测,运用山泥和营养土进行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深翻和施有机肥,对个别树种进行修剪和补种等技术措施,通过一阶段的努力,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通透性,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确保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如果养护管理不到位,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只有实施良好的养护,才能取得预期的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39-165.

[2]徐永荣.城市植物配置中的生态学原则.广东园林,1997,(4):15-18.

病虫害问题 篇4

1 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1.1 病虫害的监测工作落实不到位

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如果不能全面落实到位, 会致使大范围的林业遭受病虫害的侵害, 损失不可估量。但因为经费不足、技术水平低等, 使得较多的林业部门都不重视病虫灾害的检测工作, 存在较大的侥幸心理, 一旦事发, 灾情难以控制, 损失巨大。监测病虫灾害的工作不到位普遍存在于各大林业。

1.2 护林者缺乏防治知识和经验

相对于其他产业, 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基本完全依赖于护林人员, 若护林人员缺乏防治的基本知识与经验, 会导致林业无法得到全面的保护, 遭受病虫害的侵袭, 严重时会使树木全面病死, 给林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2]。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较多护林者都缺乏相关的防治知识与经验, 这无形中增加了林木遭受病虫灾害的风险。

1.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对于遭受过病虫灾害的森林, 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彻底根治, 根治的程度对林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对于林业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水平较为低下, 这与缺乏专业的人员和资金有着直接的关系, 若技术水平得不到提升, 对于我国的林业建设将是一大阻碍。

2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2.1 生态意义

在过往几年里, 护林人员缺乏相关的预防病虫灾害的专业知识, 滥用化学药品与灭虫剂, 让林业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小, 使得林业市场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3]。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到了较大的影响, 土地、空气、水质均有明显的有害物质残留现象, 不仅阻碍林业的发展, 对人类的生活也有较大的影响。化学残留物质不仅使土地无法再次耕种植被, 最重要的是让生态失去平衡。因此, 采用科学、安全、环保、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对林业与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经济意义

无公害防治病虫灾害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是不需要反复购买化学药剂, 也无需担心病虫对化学药剂的耐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二是从成本上降低了防治成本, 有良好的经济性, 并保证了林业的经济效益。使用无公害方法防治病虫灾害, 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着较好的作用, 并且推动了绿色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减少了土壤的破坏程度, 能更大范围地发展林业,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的生态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3 无公害的防治方法

3.1 定期为植被消毒

定期为植被进行消毒是护林人员需要做的工作之一, 但因森林面积较大, 消毒工作常常间隔较久, 以致于发生病虫灾害[4]。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 无论是土壤还是种子, 都存在害虫或病毒, 护林人员应从育苗工作时就进行植被的消毒, 这样不仅能提升出苗率, 对植被的健康生长也有较高的保障。

3.2 保护好植被天敌

一个完整的林业不仅要有树木, 还要有许多其他的动植物, 在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中, 林业的发展才能稳步向前。森林中居住着较多有益森林植被生长的生物, 如益鸟、微生物、辅食性昆虫等, 这些生物都以林木害虫为食, 是森林植被病虫的天敌。所以, 护林人员应当加大对这些动植物的保护。

3.3 林内增加多种生物

林业种植中除了树木还可增加其他植物, 保持森林系统的平衡, 植物的种类越多, 越能吸引较多的动物和微生物, 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虫害的天敌也会随之增加, 使虫害的蔓延速度减慢。我国森林面积每日都在减少, 若能在林业中引入较多的动植物, 对我国的生态平衡有着很好的作用。随着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土壤也会更适合种植, 残留的化学药品也将得以清除。

3.4 做好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

目前, 较多的病虫灾害都由国外传入国内, 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和影响, 为改变这一现状, 或者应对这一现状,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森林植被的检疫监督。护林人员应定期对植被进行检疫, 这样能帮助护林人员及时发现植被的病虫害情况, 对及时防治病虫害有积极意义, 当发现有病虫灾害的区域时, 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为降低病虫灾害的发生, 在种子的运输过程中也应进行检疫。

3.5 利用科学技术防治病虫灾害

为实现现代林业的健康发展, 利用科学有效环保的防治病虫灾害技术十分必要。在过去的几年里, 使用化学药物灭杀害虫, 不仅效果不好, 还使土地受到污染。“俗语说,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是一项极不明智的选择。但因其见效快、使用方便, 在严重缺乏护林人员的林地中, 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 应转变现有的林业病虫灾害防治模式, 不使用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高残留、剧毒农药, 如除草醚、氧化乐果、杀虫脒、甲胺磷等。再来就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动物园农药、植物源农药, 这类药物能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但其效果为循序渐进式的, 相比化学药物见效较慢, 但能长期使用且病虫害不会产生抗药性, 护林人员应提高生态类农药的应用范围, 以此来避免环境污染问题。

4 结语

林业的发展不仅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而林业病虫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发展, 降低了林业的生产效益, 由于之前林业的发展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导致较多护林人员滥用化学药物, 使得近年来林业区域大幅度减小。该文分析了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使用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意义以及无公害的防治方法, 希望能对护林人员有所帮助。在无公害防治方法中着重探讨了定期给植被消毒、保护好植被天敌、在林内增加多种生物、做好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和利用科学技术防治病虫灾害5种方法, 都是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的方法,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广军.刍议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J].现代园艺, 201 (69) :42.

[2]常飞, 马翠杰.关于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 (616) :182.

[3]李佳.试析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 (618) :187.

病虫害问题 篇5

王宗银

(青海省互助县五峰镇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810500)

摘要

总结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要性、防治现状、存在的问题,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性、发生规律、综合治理方案及策略。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必要性;危害性;综合治理原则及策略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随着新时期林业工作重心的转移,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却面临许多问题.为此,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理念,推广新技术,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体系,积极推行以营造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以及依法治理森林病虫害和加强森林植物检疫等防范措施。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要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2.1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2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县,由于我县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2.3 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3.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信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60%),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4.森林病虫害防治原则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4.1.1 从加速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4.1.2 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4.1.3 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4.1.4 从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

4.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3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县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4.4 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4.4.1 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4.2 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

4.4.3 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

4.4.4 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4.4.5 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4.5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五十万亩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

4.5.1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

4.5.2 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

5.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5.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5.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5.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5.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5.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5.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5.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5.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5.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南门峡林区、北山林区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县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5.3.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5.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5.3.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3.6 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5.3.7 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病虫害问题 篇6

摘 要 广西是甘蔗生产大省,种植甘蔗的历史比较久远,但由于种植技术水平落后,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也落伍,甘蔗病虫害多发,严重影响了广西甘蔗的产量。针对甘蔗病虫害的发生,需要从栽培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入手,综合整治甘蔗病虫害。

关键词 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6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0-2

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比较大,但因种植技术水平落后,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条件不成熟,不仅严重影响了广西甘蔗的生产量,还大大地打击了农民种植甘蔗的信心。危害甘蔗生长的病虫害较多,虫害主要有:甘蔗螟虫、绵伢、刺眼伢、介壳虫、金龟子、白蚁、蔗蝗、象鼻虫、蟋蟀和金针虫等;病害主要有:风梨病、黄斑病、赤腐病、黑穗病、眼点病、白条病、齿条病、花叶病、宿根矮化病和线虫病等。

1 甘蔗螟虫是危害甘蔗生产的主要病虫害

在危害甘蔗的百余种病虫中,甘蔗螟虫是影响甘蔗生产的主要病虫害。甘蔗螟虫的种类繁多,在同一甘蔗生产区,往往会存在着多种螟虫灾害,每种螟虫的发生期长短不一,世代重叠、交替,而且螟虫还具备有一定的隐蔽性,很多螟虫往往藏匿于甘蔗的植株内,用肉眼很难发现螟虫的踪迹,这使得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成为一个难题。

甘蔗螟虫对甘蔗的危害比较大,如果甘蔗螟虫的侵袭发生在甘蔗苗木栽培期间,会造成严重的枯心苗,如果甘蔗螟虫的侵袭发生在甘蔗苗木生长的中后期,则会造成甘蔗枝叶发黄发枯,特别是甘蔗主要的枝梢,极大地影响了甘蔗的正常生长,造成甘蔗有效茎数减少,产量和糖分也会随着下降[1]。

所以在甘蔗生长期间,加强甘蔗产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才能提升甘蔗的产量。

2 甘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甘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人们对甘蔗病虫害的防治,仍停留在传统的施药作业、叶面喷雾化学农药和苗期人工割除受害植株为主要手段,且由于受各方面的原因,包括种植区域经济水平的限制、种植区域交通条件的限制、地区科学技术条件,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手段等原因,广西甘蔗的病虫害防治仍处于落后的局面[2]。尤其是在甘蔗生长中后期,这个阶段的甘蔗植株比较高大,枝叶也比较茂密,如果这个阶段甘蔗出现病虫害,那么在进行人工施药的过程中,会增加施工的困难程度,病虫防治效果也不会太明显,反而还容易增加额外的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而且针对甘蔗病虫害的药物祛除,如果长期采用这种防治手段,短时间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长时间发展下去,反而会增添甘蔗病虫的抗药能力,最终导致病虫灾害多发,严重的话还可能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因此,针对甘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能简单地采用某一种防治手段,而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来实现综合防治,提高甘蔗的生产产量和质量,提升甘蔗种植户的信心,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甘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针对甘蔗病虫害多发的情况,在防治过程中,要增强预判性,以预防为主,并通过运用综合防治的措施来提升甘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病虫防治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短期预报为指导,积极控制甘蔗病虫害的发生。

在选取甘蔗种子的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安全检疫工作,从源头上规避病虫害的发生。对甘蔗的选购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他们辨别优良种子的能力,并善于运用雌性激素来诱杀雄蛾[3]。对于一些受病虫危害比较严重的甘蔗种植区域,可适当增加农药防治,并运用其他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手段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能力,最终将甘蔗的病虫害降到最低程度。

4 甘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甘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包括栽培防治工作、生物防治工作、药剂防治工作等三个主要方面。

4.1 栽培防治工作

4.1.1 选取优良品种

在甘蔗品种的选择上,要选取优良的具备一定的抗病虫害的品种。一般会选用桂糖类的甘蔗品种,因这些品种具备大量的纤维,可耐病虫侵袭。

4.1.2 严格检疫制度

植物检疫又被称为法规防虫,是国家应用法律措施对农产品、种子、苗木的调运进行检查,以防止危害性病虫和杂草从外地传入并蔓延。所以在甘蔗调运的过程中,要严格检疫制度,一旦发现携带病虫害的种子,要及时进行检查处理。

4.1.3 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在甘蔗进行栽植的过程中,要对甘蔗种子进行一定程度的消毒处理,并按照规范严格执行浸种时长,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的发生。

4.1.4 提升甘蔗栽培水平

在甘蔗种植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升甘蔗的栽培技术,提高甘蔗的栽培水平,在播种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期,根据经验,避开病虫害高发的季节。在甘蔗种植前,还应该对土地进行深翻处理,并利用日光照射来杀死土地中的病虫灾害。在甘蔗种植的过程中,还应该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肥处理,并提高灌溉的科学性,一旦发现甘蔗产区存在杂草,要及时进行除草工作,对于甘蔗叶面发黄,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摘叶工作[4]。

4.1.5 可实行科学套种

在甘蔗种植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科学套种的方式,在甘蔗产区适当的栽植花生等植物,采用科学套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利用这种套种植物,来吸引病虫的天敌,最终实现甘蔗产区病虫灾害的减少。

4.1.6 及时清除病株

在甘蔗产区,一旦发现有病株的存在,要进行及时的清理整治工作,将病株进行移除。如果病株只发生在局部地区,可将局部地区病株剪摘,以免导致危害扩散。

4.1.7 实行合理轮作

在甘蔗产区,虽然甘蔗是主要的种植物,但如果在同一产区或者在同一块地连续栽培甘蔗,不仅不利于甘蔗生产,还可能会为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所以要加强甘蔗产区的合理轮作制,减轻病虫灾害的滋生条件,遏止病虫灾害的发生。如可以根据甘蔗产区的具体情况,实行“五年二甘蔗”或者“三年二甘蔗”的轮作制度[5]。

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工作是相对于化学防治而言的,生物防治的宗旨是培养病虫的天敌,用病虫的天敌来抑制病虫灾害的发生。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甘蔗的栽植水平,这样可以提升病虫天敌的生长环境,只有创造条件才能有利于病虫天敌的生长,也才能最大限度的遏制病虫的发生。在甘蔗病虫生物防治过程中,还应该进行短期的预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甘蔗病虫的生长规律,从而有助于及时施药。在选择杀虫剂的时候,要选择对病虫防治功效强但又不至于伤害病虫天敌的杀虫剂。

4.2 药剂防治

在甘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采用化学药剂开展防治工作,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病虫害的消灭和防治工作。在化学药剂的选用上,要根据不同的病虫选择不同的化学药剂,以此来提升化学防治的高效性。在化学防治的过程中,要注重化学药剂的选用,先分析清楚甘蔗病虫的品种及主要危害,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捕杀工作。

5 结语

广西是甘蔗生产大国,在甘蔗的种植过程中,因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造成广西甘蔗生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不能一味采用单一的防治方式,要进行病虫灾害的综合防治工作,综合运用栽培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手段来提升抗病虫灾害的成效,最大限度地提高甘蔗的生产产量。

参考文献

[1]许焕明.浅析大新县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植保,2014(1):37-40.

[2]高秋华.涡阳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5):183,187.

[3]黄应昆,李文凤,申科,等.云南蔗区甘蔗螟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J].中国糖料,2014(2):68-70.

[4]单红丽,李文凤,黄应昆,等.国家甘蔗体系繁殖和示范新品种(系)病虫害调查[J].中国糖料,2014(2):50-53.

[5]吕爱娇.浅析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物业,2014(7):22-23.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7

近些年, 玉米种植规模化发展趋向明显。随之而来的病虫害危害是越来越大, 并逐渐成为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提升的关键所在。虽然说, 随着高科技的引入, 病虫害防治得到提升, 危害的趋势得到缓解。但是, 在防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仍然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去探讨和分析。

2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1 玉米常见病害的防治

常见的玉米病害, 汇总有如下几种:大小斑病、青枯病、病毒病、丝黑穗病、圆斑病、细菌性条叶枯病等等。具体防治过程中常见症状及防治措施参照如下:

2.1.1 大小斑病。

危害叶片症状最明显, 比较而言, 大斑病叶片病斑大些, 整个叶片中间显黄褐色, 边缘为深褐色, 大斑斑点有黑色清晰的霉层。小斑病叶片斑点稍小些, 为黄褐色, 斑点坏死有黄晕。比较性状, 大斑病斑点为梭形或纺锤形, 小斑斑点为椭圆性、长方形、纺锤形不等。

大小斑病防病方法一样, 取绿乳铜、克瘟病散乳剂、甲基托布津等, 适当稀释比例喷雾灭菌, 可取得很好的治愈效果。情况较为严重的, 首次喷雾后, 间隔1周, 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2.1.2 青枯病。

青枯病多见玉米灌浆末期, 此时最易常见。此病典型症状, 发病后的青枯叶萎蔫的像被开水烫过一样。青枯病感染的茎基部, 有被水浸湿的淡褐色。并且紧攥掌心, 有空心感。

青枯病防治, 最合适的药物有金雷多米尔、康正雷等等, 取其适量浓度稀释, 经灌根后, 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2.1.3 病毒病。

主要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玉米病毒病又分为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生育期一般容易产生玉米矮花叶病, 病症表现是在心叶基部褪绿并出现条点状花叶, 然后逐渐导致全部叶片叶肉失绿变黄并且显示出黄绿相间条纹。玉米粗缩病主要表现症状是植株矮化, 叶片背面和叶鞘以及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隆起的短条纹。

主要防治方法是通过消灭杂草和防虫进行预防, 采用40%氧化快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适当比例的稀释溶液进行喷雾治疗。

2.1.4 丝黑穗病。

危害玉米的果穗及开花, 又被称“灰包病”。苗期入侵抽雄后一旦发病病果穗基部大而端部尖, 顶部抽不出花丝或者刚抽出的花轴顶端成为黑色抱子堆积。

主要防治方法是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消灭土壤中病菌或者深翻土壤灭杀菌源, 一旦发现玉米发病应该及时拔除并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

2.2 玉米常见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玉米虫害, 汇总起来有如下几种:蚜虫病、红蜘蛛、玉米螟、地下害虫。具体的防治措施, 参照如下:

2.2.1 蚜虫病。

经蚜虫侵染的玉米叶, 可导致叶片卷缩、萎焉, 甚至是枯死。可以说, 提前枯萎的叶片, 将影响玉米的结果期, 最终将影响玉米的产量。

防治蚜虫病的方法, 主要有两种:一种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蚜茧蜂, 引进后直接杀灭。另一种药物防治, 取氧化快乐果 (40%) 或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50%) , 取上述药物适当比例调配, 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2.2.2 红蜘蛛。

红蜘蛛又被称之为火龙、火蜘蛛、红纱, 经红蜘蛛侵染的株体, 玉米叶片逐渐出现密集的黄白色斑点, 后期逐渐褪绿枯萎, 甚至枯死。

防治红蜘蛛方法有三。农业疗法:早春、秋后灌水, 可有效杀死越冬的成虫;生物疗法:红蜘蛛天敌众多, 像是食蜻蓟马、草螃或深点食蜻瓢虫, 及时引进, 都将起到有效清灭的目的;药物疗法:常用的化学药剂, 比如乐果乳剂、三氯杀螨醇, 适当比例调配后, 喷施灭虫效果较好。

2.2.3 玉米螟。

通常也被称之为钻心虫, 危害主要来自其幼虫食会让心叶被蛀穿后雄花基部折断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 受害的玉米植株青枯早衰或者籽粒不饱满甚至颗粒无收。

主要防治方法有:在越冬的时候就开始消灭幼虫;在心叶期和穗期选用合适药剂及时治疗;利用天敌赤眼蜂低成本消灭。

2.2.4 地下害虫。

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镂蛤、蛤蟾、小地老虎等通常会因为咬食玉米的幼苗和根茎导致玉米死苗、缺苗、断垄现象的产生。

主要防治方法有:通过清除田地里的杂草消灭虫卵或幼虫腔制虫害初源;田间一旦发现虫害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药剂防治。

3 结论

作为本地重要的粮食作物, 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提升。而只有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 农户的经济收入才会得到保障。由此, 重视玉米病虫害防治, 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除了上述介绍的针对性防治措施之外, 更应该做好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尽量选择抗病品种, 减少病源的侵入;播种之前,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 减少单一品种的久种;生长期管理, 做好保苗、培育壮苗的工作;田间杂草, 及时清除;生长期出现的病株, 及时铲除, 残叶集中堆积, 避免病菌扩散;待到收获期的玉米, 更应该加强田间管理。尤其在生长期, 出现大面积病虫害的田地, 更应该做好护理工作, 减少病源的残留;收获后, 面临着越冬。可通过深耕灭茬, 来减少各种病虫害的威胁。总之, 加强对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的研究分析, 才能对采取科学合理的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 才能让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

摘要: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是关系到玉米产量和品质提升的核心。以此为出发点, 就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阐述, 为今后科学防治病虫害, 提升种植效益, 献计献策。

关键词:玉米,产量,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于伟成.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12) :10.

[2]冯献荣.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08, (11) :22-22.

病虫害问题 篇8

1 分析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重视前期防治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中发现, 轻视病虫害的前期防治工作。一些人觉得, 可以靠后续弥补前期的病虫害, 只要马上控制和处理早期发现的病虫害, 通常很容就会解决, 这样的错误想法和观点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在一些时候觉察到病虫害威胁水稻作物之后, 在对有关的防治措施上进行使用中, 这样对于病虫害的威胁是很难快速、及时解决的, 这样就会给种植者带来一定的损失。

1.2 对药剂防治过分依赖

预防类药物和杀虫剂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经常被使用, 这样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病虫害, 然而, 对这样的方式过分依赖, 会导致虫害和病害的抗药性提升, 将更大的麻烦带给进一步的治理工作。过度应用这些药物会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等带来威胁, 不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其实, 在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时候, 除了对一些农药进行使用之外, 也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一些综合防治策略。

1.3 不均衡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些用户在种植水稻的时候, 经常只是了解了虫害带来的威胁, 没有重视病害。这是由于虫害存在明显的特征, 是非常容易就可以觉察到的, 但是, 容易发觉和明显的特征在病害中是很难发现的, 进而就会容易忽视了病害。

1.4 不够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药物

很多种植者, 在购买农药时选择了一些不正规的农药商店, 尽管价格低, 但是, 药效不一定好, 这样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用户虽然对于一些符合标准的防治药物上进行了选择, 但是, 因为一些方面的工作没有合理推进,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防治水稻中下部位的病虫害, 并且, 一旦出现高温的天气, 还极易导致有药害出现在水稻的叶片中, 进而就会对水稻的正常生长上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2 防治对策分析

2.1 对病虫害的宣传支持力度和防治技术进行大力宣传

在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中, 可以以农业技术下乡形式为基础, 对于水稻种植中的一些病虫害问题, 由专业人员给予帮助, 特别是其中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向广大农户说明的时候应该以普及型的角度出发。也可以将广播、电视、报纸和等媒介应用到病虫害防治的培训和宣传教育中, 对于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知识, 进一步予以宣传和普及。

2.2 对防治水稻病虫害当中的政策性支持上要予以强化

根据种植户的实际情况, 相关部门对于支持和帮助的责任一定要担当起来。根据众多的惠农和利农政策将一定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补偿支持和无偿支持为农户们提供出来, 尤其是在技术的层面上, 在防治病虫害的有关培训工作和宣传教育的技术支撑和资金帮助上, 都应该有一定的惠农政策给予保证。在用药上, 将一些经济补助为用户提供出来, 使一些有质量保证的病虫害防治药剂能够被用户们所选择和应用。在培训药剂用法的时候, 也要以无偿的形式进行。

2.3 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上予以强化

现阶段, 次农药、假农药, 导致农民受到经济层面伤害的情况还经常出现。将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户提供了出来之后, 对农资市场和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上也一定要提升上来。在将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帮助为农户提供出来的时候, 可以对农资有限公司连锁店的形式进行使用, 这样也会发挥出一定的效果。对这种连锁经营的形式上进行使用, 将次农药和假农药在农资市场中彻底的赶出去, 使真正的农药可以被农户们所购买到。

2.4 对于机械化种植和科学种植的扶持力度上不断强化

在对水稻的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 要从节约成本和环保的角度出发, 这就是所谓的科学化种植。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 尽量少用农药, 而这就需要在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时候, 从播种的时间和品种上入手, 将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制定出来。在利用机械手段对水稻的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 能够有效节约物力和人力, 这样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进去。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水稻种植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 并且, 是人们在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粮食作物。但是,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遭受病虫害的威胁, 对水稻的正常生长上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 尽管采用了一定的防治措施, 但是, 其中的不足之处还非常突出, 因此, 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 将正确的解决对策制定出来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建明.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防止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 2008 (08) .

病虫害问题 篇9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基础差, 教学存在较大难度我校园艺技术专业生源较广, 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涉及的植物、微生物、动物、昆虫、化工等方面的知识过去很少接触, 系统学习更是无从谈起。教师讲课时, 内容讲深了, 学生一脸茫然, 讲浅了则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活动, 如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集体讨论等, 都因为学生不积极、不踊跃参与而难以开展。

学习不主动, 专业兴趣不高社会上很多人历来对涉农专业有偏见, 部分学生本人和家长对专业及课程不了解, 认为选择这一专业纯粹是来混学历、拿文凭。边疆地区与园艺技术专业有关的单位不多, 园林企业少而且规模小, 显示不出效益, 一些单位又把专科学历排除在招聘范围之外, 导致部分学生感觉低人一等, 缺乏自信, 就业前途迷茫, 导致学生得过且过, 学习不积极, 不努力。

对课程理解不全面部分学生提到园艺植物病虫害, 马上就问要打什么农药, 认为病虫害问题只有用农药才能解决, 忽视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基础措施。受一些不当宣传的影响, 对农药有极深的偏见, “谈‘药’色变”。如, 在教师带领下外出采集昆虫标本, 尽管事先教师已经做了讲解, 对敌敌畏农药配制的毒瓶, 学生们谁也不敢碰, 虽然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还不断询问是否会中毒或自我感觉已经中毒或出现中毒症状。平时的言行明显表现出学生对课程不能正确全面理解。

教材面广, 无法突出地域特色我校园艺技术专业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教材, 该书收集了常见的园艺植物病虫害, 知识全面, 内容丰富, 但我国疆域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 园艺植物及病虫害种类繁多, 很难照顾周全。一部分北方特有的园艺植物病虫害, 在南方连园艺植物都难找到;而南方的一些园艺植物病虫害没有收集进去, 缺少近年来南方各地重点引进、开发的一些热带、亚热带特色园艺植物病虫害内容。

实验性教学设备不足由于学校进行实验室合并搬迁重建等原因, 实验性教学设备明显不足, 常用的植物病虫害永久性玻片残缺不全, 而现用现做的临时水装片, 则受季节、时间及条件限制, 无法收集全面, 制作效果较差。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体视解剖镜陈旧破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低, 教学局限于教师大量进行课堂讲授, 学生“填鸭式”接受, 师生均疲惫不堪, 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好。

缺少定点实习实训基地当地没有专门的病虫害防治研究机构, 各类病虫害防治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是技术推广。学校确定的实验实训基地均以品种培育、引种实验、栽培管理为主。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直接学习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机会少, 病虫害发生和防治问题只是作为附带问题提出, 学生很难有机会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进行验证。

解决问题的措施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 针对学生基础差, 水平不一致的具体情况, 结合教材内容和要求, 教师讲课时应尽量穿插补充基础知识, 按照教学大纲规定, 不降低水平和减少内容;采取灵活教学方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听得懂。教师应认真组织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集体讨论等教学活动, 提出问题后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 不论学生说的是否正确, 都认真听取答案, 随后进行细致解释。例如, 针对现在的学生熟悉微机使用、时常上网的具体情况, 在讲授昆虫分类知识时, 可要求学生上网下载各目的昆虫照片, 带到教室, 作为作业由教师用多媒体播放, 学生参与随堂批改。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到当地有一定规模的园艺花卉养植园, 在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实验实训的同时, 请园主讲解创业经过与目前效益等, 让学生了解园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经济收益情况, 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视。例如, 某地有一条主要街道, 用龙眼树进行绿化, 树荫浓密效果非常好, 但是每年四五月份都发生荔枝蝽象危害, 除影响景观外, 蝽象喷射体液使行人受到惊吓或伤害, 市民反映强烈, 要求将龙眼树砍除。市政府出面协调, 由城管部门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有效防治, 控制了荔枝蝽象危害, 保住了龙眼树。结合这一具体事例, 教师带领学生看龙眼树受害状况, 调查防治效果, 走访城管部门, 使学生对园艺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全面理解课程设计中, 突出栽培管理是病虫害防治基础理念, 在讲授中应强调保护生态、减少污染、合理用药等观念。我们结合课程进度, 在实验地种植生长速度快的鲜食甜玉米, 设置同种作物精细管理和粗放种植两种模式对比, 精细管理田块玉米生长茂盛, 病虫害较轻;粗放种植田块玉米长势差, 病虫危害严重。再选择病虫发生严重田块, 在防治适期使用农药防治, 迅速减少病虫危害。通过具体实例, 使学生认识到了病虫害防治不等于喷药防治, 应全面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 正确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内容。

结合本地实际, 增加教学内容我校所在地云南省德宏州属亚热带气候, 物产丰富, 作物种类多:柠檬形成规模, 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近年来开发种植了咖啡、澳洲坚果、毛竹, 形成当地特色产业, 起到增加收入、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上述各种亚热带特色作物病虫害突出, 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中, 我们结合当地实际, 在讲授柑橘病虫害防治后, 增加柠檬病虫害防治内容, 以便进行比较和侧重讲解。在第六章果树病虫害的内容中, 增加咖啡、澳洲坚果、毛竹病虫害内容, 并带领学生到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操作, 观看防治效果, 安排毕业班学生到柠檬、咖啡、澳洲坚果研究和生产单位顶岗实习。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结合学校的发展, 全面进行植保实验室建设规划, 设置专门的病虫实验教室、标本室、养虫室、接种室、鉴定室, 与农学实验室共用多媒体实验教室。分教师科研和学生实验, 重新购置显微镜、体视镜等必需的设备。增加病虫害标本, 主要途径一是购买实验需要的专业永久性标本;二是结合实验实训采集当地病虫害制成标本, 特别是当地柠檬、咖啡、澳洲坚果、毛竹及其他特色产业作物病虫害标本;三是在科研工作中制作标本。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也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展和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条件。

选择确定实验实训单位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中, 我们联系了设在德宏州瑞丽市的云南省农科院柠檬研究所、德宏热带作物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作为病虫害实习实训点, 开展当地特色园艺植物病虫害实验实训;结合课程讲授内容, 联系州、市植保植检站、林业植物检疫防治局、国家检验检疫局在德宏的机构等单位, 分别建立综合防治、植物检疫等内容的实习点;联系生产植物源印楝素农药的潞西市光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当地正规的农药批发销售点作为化学防治内容实习实训点;联系当地规模较大的园林、花圃等作为校外补充实训基地, 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费显伟, 黄宏英, 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费显伟, 黄宏英, 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王连荣, 等.园艺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李鑫, 等.园艺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病虫害问题 篇10

1 谷子标准化生产的病虫害特点

1.1 病害发生特点

谷子标准化生产主要发生的病害包括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等, 发生的虫害主要包括地下害虫、粟灰螟以及黑茎跳甲等。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标准化生产的主要病害, 在田间主要表现为白尖、枪杆、八法以及灰背等症状, 主要发生的时期为谷子发芽到抽穗极端, 若是谷子在幼苗期发生白发病比较严重, 将会导致谷子变色扭曲, 甚至死亡。谷子在抽穗前发生白发病易导致叶子下方出现白色跳板, 背面出现灰背现象, 叶片逐渐表现为黄白色, 在转变为褐色, 导致叶子无法展开, 分裂成西斯, 散出大量黄褐色粉末, 导致整个谷子株无法抽穗, 即使能够抽穗, 也会导致穗缩短, 小花内外颖加长。谷子染上白发病的原因是因为病菌以卵孢子的形式附在土壤中, 在冬季, 大量病菌附着到谷子的种子上, 卵孢子一半侵入懂啊谷子株上就会系统性的分生孢子, 在气候区允许的条件下导致谷子发生白发病。

谷子黑穗病是谷子常见病症, 主要存在粒黑穗病和腥黑穗病两种, 一般粒黑穗病主要侵害谷子株的穗部, 导致谷子穗短小, 一般都是整穗发病, 谷子或是可以充满黑色粉末, 腥黑穗病通常会使谷子穗的少数籽粒发生病变。谷瘟病也是谷子生产常见病症, 可发生在谷子的叶、茎、穗柄以及籽粒等, 在叶片上主要表现为菱形病斑, 边缘呈现很褐色, 若是天气比较潮湿, 病叶背面存在灰霉状物, 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叶茎变黑逐渐折断, 发生在穗颈以及穗柄上时容易导致组织坏死, 致使谷子穗因无法得到营养而变成死穗。

1.2 虫害发生特点

谷子虫害地下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以及地老虎等, 这类地下害虫数量多, 危险性也是非常大, 主要造成的危害是取食谷子的种子、幼苗、根茎等, 造成却面垄断或者幼苗发育不良等症状。粟灰螟也是主要危害谷子生产的虫害, 这种病虫主要是以谷子幼苗为食, 因此非常容易导致幼苗枯死, 导致谷子株因无法得到营养而造成秕穗。粟茎跳甲的幼虫害特点也是主要以幼苗为食, 由茎基部咬入, 导致谷子株因无法得到营养而死亡, 成虫的威海主要是取食叶子, 是叶子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干枯。

2 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病害防治措施

谷子白发病的发生条件主要是借助于土壤进行创博, 多发生在冬季, 谷子幼芽期是最重要的侵害时起, 因此在进行防治时需要控制从播种到幼苗期的土壤湿度、温度以及时间和播种深度等。白发病孢子在土壤温度为11℃~32℃时都能侵染幼苗或者种子, 最佳繁殖的温度为18℃~20℃, 孢子在土壤湿度保持在40%~50%情况下容易大量繁殖, 土壤湿度只要不在这个范围内, 谷子就不容易发病, 若是连作田也会容易导致白发病的发生。针对这些发病原因, 谷子在耕种时首先选取抗病品种, 建议与大豆、玉米以及马铃薯等进行轮作, 在谷子生产期间及时把除掉病株, 并集中焚烧, 播种时选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谷子拌在一起, 降低土壤湿度。

谷子黑穗病的侵染途径主要发生在谷子幼芽期, 冬天附着在谷子种子表面果冻, 在谷子幼芽时期开始侵袭, 通过幼苗的胚芽侵入, 并逐渐扩展到生产点, 最后导致谷子穗形成黑穗。这种病菌的发病条件是土壤的温度为12%~25%, 土壤湿度小的情况下, 这种病比较严重, 因此在防治时首先选用抗病害品种, 在播种时采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或者50%多菌灵乳油等拌种种植。

谷瘟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存在很大的联系, 一般在谷子的生长季节是病菌侵染的最佳时节, 气候如降水量、温度以及湿度等发生变化也会导致病情剧烈变化。通常谷瘟病在温度为18℃~20℃, 相对湿度大于80%时发生大面积蔓延, 气候若是持续型高温将于会是这种病逐渐严重, 而阴雨天气以及雾重情况下也会导致病情加重, 氮肥适量过大也会导致谷子患谷瘟病。为防止谷瘟病首先需要选中抗病品种, 合理种植, 在发病初期采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喷雾, 每星期喷一次。

2.2 虫害防治措施

针对地下害虫主要采取的放置措施首先要深耕耙耢。在冬天土壤上冻之前1个月, 深耕土壤达到土壤深度35cm以下, 并在耕种的时候拾虫, 减少病虫害等的生存条件, 在次年就可以达到减少地下害虫密度的目的, 另外早春的时候进行耕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下害虫的数量。若是地区水源条件比较好, 可以采取一定的灌水措施, 降低地下害虫的密度。可以选取一些物理措施防治虫害, 诱杀夜蛾, 调至均匀糖、酒、醋和水, 并掺入5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等, 搅拌后放入到盆中, 傍晚的时候放置到田间诱杀夜蛾, 也可在田间插谷草把, 引诱虫产卵, 在进行焚烧。在成虫盛发季节采取黑光灯或者频振式杀虫继续拧诱杀夜蛾。在耕种期间, 谷子种子采取一些药物进行拌种, 如可以采用50%乳油和水进行拌种, 也可以采用40%甲基异柳磷和乳油进行拌种, 在拌种的时候需要注意拌种一定要均匀, 在种子阴干后才可以耕种。也可以采用根部灌药的方法来进行防治地下害虫, 主要是采取40甲基异柳磷和乳油在下午灌浇到植株的根部防治地下害虫的侵害。

粟灰螟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秋收后翻耕后耙耱使谷子株的根茬暴漏在空气中增加虫子越冬的死亡率, 也可收集根茬并进行焚烧, 减少虫子的密度。在谷子生产期间把除掉枯心苗, 并进行焚烧, 在播根茬看羽化, 当羽化率达到45%时撒毒粉防治害虫, 通常毒粉采用2.5%敌百虫粉剂撒在667hm2的谷田中, 也可采用25%快杀灵喷雾防治。粟茎跳甲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播种期间采取晚播, 兵把除掉枯心苗, 在越冬期间采用2.5%三氟氯氰菊酯喷雾防治。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先简单分析了目前谷子标准化生产主要的病虫害发生特点, 并论述病虫害的预防措施。自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 我国谷子的种植面积得到明显的提高, 部分地区出现了标准化的生产, 耕种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是病虫害发生了变化, 研究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提高谷子的产量, 随着我国谷子标准化生产以及农药等的逐渐发展,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这些还需要更多的人努力去研究。

摘要:我国是谷子种植的农业大国, 病虫害一直是危害谷子生产的主要因素, 随着近些年的耕地制度的不断发生改变, 在各地逐渐开始使用秸秆还田以及免耕技术, 导致以往的病虫害发生特点产生很大的变化, 随着我国农产品检测的逐步提高, 市场上很多的农药都被限制使用, 针对这种现象, 本文主要讨论现在谷子标准化生产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谷子生产,病虫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任焕珍, 王灵丽, 申小雪等.浅谈“沁州黄”谷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8) :46-47

[2]李书田, 李尽照, 赵敏等.赤峰市谷子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06) :92

[3]张海金, 赵术伟.辽宁省谷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09) :143, 145

[4]董立, 宋银芳, 马继芳等.谷子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C].首届全国谷子产业大会论文集, 2009:250-252

病虫害问题 篇11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环境污染;防治对策;预测预报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其在人居环境和生态体系中的作用是越发显现,这是使得园林绿化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子。但今年来国家检疫害虫和危险性害虫不断侵入,我们应该切实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正确选用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设计,制定规划、检验检疫,并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更还地为园林绿化服务。

1.简述建三江园林病虫害情况

建三江地区发生的园林病虫害种类多达两百多种,,这些病虫害常年造成危害的虫害有:食叶害虫有刺蛾、舟蛾、枯叶蛾、杨毒蛾等;刺吸虫害有蚧虫、蚜虫、红蜘蛛等;蛀干害虫有天牛、木蠢蛾等;以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根、茎、种子的地下害虫有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等。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叶斑病、黑松枝腐病、褐斑病、病毒病、腐烂病、溃疡病等。在控制病虫害发生的因素中,寄主、有害生物在一个地区相对稳定,而环境条件成了病虫害发生的决定因素,对不同生态型病虫害发生起到了促进或抑制作用。春季低温造成的柳树烂皮病,我市的柳树受害率达70%.由于近几年气温异常,造成草履蚧、刺蛾、杨毒蛾、美国白蛾等成为重要的检疫害虫。杨树枝干溃疡病、合欢枯萎病等发生流行,面对着突其如来的病虫害,既暴露了我们园林工作在病虫害防控中还存在了很多问题,也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园林管理防治部门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有些绿化部门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基本上不配备专业技术植保人员,对在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不够,以至于发生病虫害时,出现管理不到位,防治不及时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林木病害、虫害混淆不清,容易错过防治适期,甚至连杀虫剂、杀菌剂也难分清楚。

2.2药剂使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应以高效、低毒、对环境无污染的无公害药剂为主。但每年仅对两代美国白蛾的防治喷洒化学药剂竟达10余t。另外,农药种类选用不当,导致环境污染及植物产生药害,目前有很多园林单位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如久效磷、甲基1605、磷胺、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这些农药以喷雾为主,不但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对敏感植物也产生药害,而且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2.3农药的使用浓度过大,造成人畜中毒

在实际防治工作中,使用杀虫剂久效磷的浓度高达600多倍,菊酯类农药的浓度400倍,有时我们推荐使用2000倍液,竟然擅自改用1000倍液,虽属个别现象,但因此造成的人畜中毒事件屡有发生。而且容易提高害虫的抗药性,造成病虫害的再度猖獗。

2.4病虫害防治时期选择不当影响防治效果

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由于防治部门对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症状、发生流行规律、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了解不够,往往造成危害后甚至接近死亡时才着手防治,防治效果不好。

2.5农药使用方法及剂型选用不当

同样的有效成分,不同的剂型药效不同。主要应以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胶悬剂等为主,尽管药效显著,但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作保证。同样的有效成分,不同的使用方法藥效不同。另外,农药假冒伪劣产品猖獗,农药一品多名,一证多用,都给放在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3.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不同的防治手段,其效率、效果、效益是不同的,根据病虫害实际发生的特点,制定如下的防治对策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

3.1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建三江地区的病虫害中常年造成暴发危害的主要病虫有十几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每年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种类的变化等,造成暴发性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应准确地掌握害虫生活史实防治的关键,只有掌握害虫种群的消长规律,才能准确进行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无论对常规性病虫害或暴发性病虫害都要以预测预报为主,它是我市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捍卫绿化成果、提高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3.2做好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园林病虫害防治业务水平

笔者建议每年进行园林绿化知识讲座培训1-2次,其中病虫害防治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重点学习一些常见病虫害的特点及农药的选择和安全使用等内容。对于突发性的重大病虫害,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园林工作者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大面积扩散,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正确选用无公害农药

推广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和植物杀虫剂,目前应用较多的是BT、灭幼脲、阿维菌素,应该作为无公害药剂之首选,但它们也存在效果显现慢的缺点,特别是BT的应用,施药3—4天后才得以显效,且对环境温度条件要求较高。各喷户对农药的速效性要求通常是1—2min内害虫落地,这也为单独应用上述药剂带来了一定困难。应用拟除虫菊酯、新型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种药效最高的一种,在多种混剂中占有一定比例。为了达到高效、速效、低毒、无公害等要求,推荐使用拟虫菊酯与仿生农药、植物源杀虫剂的混剂,效果很好。应用自制石硫剂,在早春植物萌发前通喷一遍自制的石硫合剂,这对越冬蚧虫、螨虫、白粉病、锈病等全年的防治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施药技术及型剂的正确选择

常规的喷雾施药方法存在弊端,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淀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沉淀在靶标害虫上,只有不足0.05%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尽管我们通常使用化学防治中喷雾施药方式加以除治,虽说农药是高效的,也有一定效果,但存在着药液浪费、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和成本过高等缺点,尤其是对高大树木的喷药防治,困难重重。不仅浪费了农药,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目标环境中,导致人畜中毒。

植株茎部施药方法:将农药以一定的方式施于植株茎部,使其进入植株体内并随体液输送至各个部位,从而起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针对有些害虫,例如松毛虫、杨毒蛾、榆紫叶甲等所特有的上下树的习性,可采取绑扎杀灭菊酯乳油毒绳的方法加以防治,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方法是选用2.5%杀灭菊酯乳油,用药量375g/hm,按农药:机油=1:9(体积比),将农药加入机油中搅拌均匀,在将纸绳侵入药液15-20min,装入塑料袋中封口待用。制作时间在使用前3-5d,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d。根部施药:是对于内吸性好的药剂,可以做成药丸,放在植株根部,药效缓慢定期释放,药剂通过根部吸收传导至植株上部实现害虫防治,采取呋喃丹埋根防治介壳虫。

病虫害问题 篇12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对策

根据对近些年情况的分析, 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的大部分水稻种植都在受到病虫害的威胁。虽然, 人们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也做了不少的努力工作, 但是病虫害的防治仍然不见起色, 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这并非是对水稻病虫害所开展工作的否定, 而是在开展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深入分析, 并探索出解决办法, 促进农田水稻种植业的良好发展, 保障我国广大水稻种植者的切身利益。

1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问题

1.1忽视病虫害的前期防治

我国长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病虫害没有出现之前, 全然没有思考过病虫害的防止问题。等到问题一出现, 才会立马起身去开展工作。在水稻病虫害前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会造成“亡羊补牢, 为时已晚”的困境。大多数水稻种植者仍然坚信, 前期的预防没有那么重要, 即使出现了问题, 后期也能实现及时地处理和弥补。这种忽视水稻病虫害前期防治的侥幸心理、错误思想, 不仅会给自身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还会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产生巨大的阻碍。

1.2不合理的选择和使用防治药物

病虫害对于水稻种植者来说, 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积极的重视。种植户们一般不能够严格按照, 农业部门或者说是相关部门要求的防治时间, 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然而, 一些农户却没能按照政府规定的药物去购买, 为了节省一点经济花销, 在一些不正当机构, 去购买非正规的病虫害防治农药。这样看起来是节约经济了, 然而药物效果却不如正规药物。另外就是在使用药物喷洒的过程中, 喷洒不均匀, 药物和水的配比不合理等问题, 都会严重降低药物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3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出现失衡

传统意义上, 农户们会认为水稻生病一般都是由虫所引起的, 忽视了病害对水稻的威胁, 这就造成了2 者在工作上的失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 水稻虫害现象发生的特点比较明显, 比如出现白叶现象时, 一般就知道是纵卷叶螟这种虫害造成的, 枯心就是由螟虫所引起的等等。然而, 病害初期就不会产生这种明显的特征, 无法引起人们对病害的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1.4对药物防治的依赖程度高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 人们往往都是采用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很好的防治病虫害, 但是长期下来, 水稻病虫害可能就会对药物产生抗性, 对其治理造成麻烦。过分使用药物还会造成水污染, 环境恶化问题, 不利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持续开展。

2 针对防治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大水稻种植者的教育和技术支持力度

提高病虫害防治就要重视它的前期防治, 通过一些技术下乡的助农活动, 对农户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和支持, 解决水稻前期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水稻病虫害出现前期, 农户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推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向农户传播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比如网络、电视的使用等等, 提高水稻种植者的防治意识。

2.2严格监管农药市场

农民由于相关知识的欠缺, 对一些假、次品防治药物的辨识度不高, 使得其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要加大对农户教育和技术的支持;还要严格农药市场的监管制度。采用农药公司连锁经营的形式, 可以让农户买到质量有保证的放心好药, 使一些卖次品药、假药的商户失去其市场空间;对一些贩卖假药的行为也要严厉惩处, 依法治理农药市场。

2.3政府增强其政策和资金扶持水平

农业生产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 政府就需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承担助农、扶持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定一些惠农政策, 对农户进行一定的经济支持。尤其是对病虫害防治的药剂方面, 也应该对水稻种植者实施相应的经济补助, 让农户不仅能顾及到水稻虫害的防治, 还能够在水稻的病害方面也有能力进行防治, 以此来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2.4采用科学的水稻种植方法, 拓展病虫害防治途径

对于仅仅依赖药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具有短期性特点, 因此要积极拓展其他的防治途径, 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值得推广。在水稻种植的时间方面做出恰当的调整, 以及种植水稻的间距也要进行调整, 采取相应措施。这些综合防治的措施都能够极大的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威胁。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 要加大对农户的资金、技术支持及培训力度,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 这就需要人们在防治过程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 从而保证农民利益, 推动我国水稻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农程.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 2014 (07) .

[2]温少彬.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 2015 (02) .

上一篇:高校接待服务中心论文下一篇:恒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