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

2024-07-05

作物病虫害(共12篇)

作物病虫害 篇1

农业防治是抓住病虫、作物、环境关系的关键, 通过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 创造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而对病虫发生繁殖不利的条件, 直接或间接地消灭病虫害。作为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方式, 农业防治措施不仅效果好, 对环境无污染, 而且成本低, 深受农民欢迎。

1 选择品种

品种选择直接关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应选择适合在当地栽培的, 具有多抗、高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如棉花选抗枯萎病、棉铃虫的品种, 选择这样的抗病、虫性品种, 田间枯萎病、棉铃虫、红铃虫发生就轻。水稻选用抗稻瘟病品种, 可有效减轻稻瘟病发生, 如两优培九抗倒伏、抗白叶枯病等[1]。

2 合理轮作

作物间的合理轮作不仅可使土壤养分得到合理均衡利用, 也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 降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发生, 减少用药污染。如茄果类蔬菜的枯萎病, 可将茄果类蔬菜与叶类蔬菜进行换茬, 能减轻茄果类蔬菜枯萎病的发生。

3 调节播种期

播种期不仅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 而且与病虫害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避开高温高湿季节进行适当早播或晚播, 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水稻的生理性病害高温热害, 通过适期播种, 使水稻开花期避开高温胁迫的时间[2]。

4 合理密植

合理的密植 (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 可减少病害发生。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改变作物生长状况和田间小气候 (温、湿度、光照、通风等) , 创造不利于某些病虫害特定的生态条件, 也可抑制其繁殖, 减少危害。密度过大易形成田间小气候, 是造成各种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棉花上的烂铃以及水稻纹枯病等都与种植密度有关, 如果种植密度过大, 田间通风透光性差, 易形成田间高温高湿的小气候, 病害易发生。适当稀植可使植株个体性状得到充分发展, 提高其低于病虫及自然灾害的能力, 形成病虫不易繁殖侵害的环境条件。

5 合理施肥

施肥也可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如棉花偏施氮肥而缺钾易得红叶茎枯病, 同时在蚜虫发生阶段有利于蚜虫的增殖。水稻偏施氮肥易使植株徒长, 害虫易在其上产卵, 促使虫害的发生, 另外偏施氮肥也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氮肥过多植株抗病性减弱, 油菜缺硼易造成花而不实、结实率下降的生理性病害[3,4]。

6 适时灌溉

及时灌溉、科学浇水能减轻虫害的发生。初冬通过灌溉稻田能杀死田间螟虫 (如二化螟、大螟、三化螟) 的幼虫和蛹。土壤水分过低, 对植株的生长发育不利, 土壤水分过高, 植株组织柔嫩, 抗性减低, 易发生徒长。

7 及时耕犁

通过适时耕犁可对地下害虫或以作物遗株越冬的害虫有直接杀伤, 或使害虫翻出土面被捕食或捕杀。如每年3 月底可将种水稻的空白田进行深耕犁, 将螟虫翻入深土中不能出来, 起到捕杀作用[5]。

8 清除杂草

杂草是许多中介传媒, 杂草常常是害虫的越冬场所或寄主, 形成了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桥梁。遗株和枯枝落叶中往往潜藏不少害虫, 所以清洁田园、及时除草对防治害虫有很大作用。如棉叶螨、肓蝽象、棉铃虫、斜纹夜蛾可在许多杂草上危害, 水稻上的二化螟、卷叶螟以及蔬菜上的蚜虫、蜗牛、小地老虎也可在许多杂草上危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既可减轻病害发生, 也可减轻虫害发生。

9 整枝摘除卵块

采用人工摘除的方法摘除害虫的卵、卵块及虫窝, 棉花上的斜纹夜蛾、棉铃虫卵, 蔬菜上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卵, 不仅节约成本, 还可减少田间的环境污染。

10 诱杀成虫

根据害虫不同趋性的特点进行诱杀。利用害虫趋光性, 可用灯光诱杀螟虫、稻飞虱。用黄板诱杀蚜虫, 用柳把诱杀棉铃虫、烟青虫, 用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还可用专一的性诱剂诱杀特定的害虫, 如二化螟、棉铃虫、小菜蛾性诱剂专杀二化螟、棉铃虫、小菜蛾的雄性成虫。

11 使用生长调节剂

通过利用生长调节剂, 可以改变植物生理状况, 如缩节胺用于棉花, 可减轻棉铃虫在棉田的着卵量, 在甘蓝上喷施过磷酸钙, 可降低菜粉蝶在甘蓝田的落卵量, 且效果明显。

12 稻鸭共养

通过田间养鸭, 鸭子既能清除田间杂草, 还能吃掉田间的害虫。稻鸭共栖对稻飞虱可以起到稳定、持续的控制作用;可减轻二化螟、纹枯病的发生量和发病程度约50.0%, 对二化螟和纹枯病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6]。

13 防虫网应用

以人工构建的屏障, 将害虫拒之网外, 以达到防虫保菜的目的。覆盖防虫网后, 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黄曲跳甲、猿叶虫、蚜虫等多种害虫的危害, 防止害虫传播病毒病。此外, 防虫网反射、折射的光对害虫还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参考文献

[1]洪渡, 丁扣琪.农作物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 2014 (2) :6-7.

[2]王水保.水稻螟虫的农业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24) :52-53.

[3]万忠平.柑橘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 2011 (3) :23-24.

[4]吴志刚, 宋明, 杨洋.温室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西南园艺, 2005 (增刊1) :87-88.

[5]唐炜, 王泽林.浅析桑树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蚕学通讯, 2011 (2) :25-26.

[6]沈宗焕.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诊断[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7) :66-67.

作物病虫害 篇2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卫生品质,对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作用巨大,各地要重点做好2项工作:

1、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与区域治理

组织好东亚飞蝗、草地螟、小麦锈病与蝗虫、棉铃虫、水稻螟虫、稻飞虱、玉米螟等常发生区有害生物灾情系统监测和重点调查,及时发布中长期发生趋势预报,提前制定防治预案和区域治理计划。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稻区要分别做好棉铃虫和水稻螟虫的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工作。要在重发生区建立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基地,试验和开发及推广防治新技术、新农药、新药械。在防治关键时期,协助地方农业行政部门提前准备防治物资,及时组织应急防治,确保飞蝗不起飞、不成灾,条锈病不流行危害,控制土蝗、草地螟、棉铃虫和二化螟不爆发成灾。同时,要积极开展农村统一灭鼠的技术指导。

2、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导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浅析 篇3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一、植保方针中表达的生物安全意识

基于我国多年来与病虫草鼠害作斗争的经验教训,国家制定出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原则,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其定义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植保工作方针有如下基本观点,充分体现了生物安全意识。

1.农业生态学观点综合

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只从防治对象(病、虫、草、鼠)出发来考虑所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即为整个生态系统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安全,充分进行防治措施对生物的影响评估,保护生态。

2.经济学观点综合防治效果的好坏,不是看是否把病、虫、草、鼠彻底消灭,而是付出相对低的代价,把它们的种群数量压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的水平。也就是说不可造成有害生物绝迹而影响其它生物。要核算成本。病、虫、草、鼠害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可能会是益而非必定是害。

3.综合的观点各种防治措施必须有机结合,辩证地配合,以及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加以考虑。不能认为防治就是打农药,要研究探索各种无害化的防治手段,扩大害和益的评估范围。

4.安全的观点综合防治要求一切防治措施应该保护人、畜、作物、有益生物等的安全,符合环境保护原则。这是直接提出了对相关生物的保护。

二、对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认真研究,找到安全环节有效控制其危害

农作物病虫害所涉及的生物种类繁多,有害生物的发生不断变化,所以在长期的植保工作中,以研究病虫草鼠的发生规律为防治基础,而非见害盲治,不顾有益生物和无害生物地打保险药。历史上在六、七、八十年代,粘虫经常发生很重,当时还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毒高残农药进行防治,对环境生物造成很大的破坏。

三、使用化学农药中体现的生物安全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即使用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许多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止或限制作用,保障人的健康和有益生物的安全。下列农药品种,严禁在农业上使用。①六六六、滴滴涕:属有机氯类农药,结构稳定,不易分解,残留量大,易形成积累中毒。②西力生、赛力散:属有机汞制剂,在环境、食品和农作物果实中高残留,产生高毒。③毒杀芬:属有机氯农药高残留,用量大,分解慢,易积累中毒,影响人畜健康。④甲六粉、乙六粉:是甲基1605 和乙基1605 同六六粉的混合农药,属高毒、高残留农药。⑤氯乙酰胺、氯乙酸钠:为急性杀鼠剂,易发生二次中毒,对人畜高毒,且无警戒气味。⑥培福明:属高毒农药,有慢性累积中毒现象。对动物有致畸、癌变作用,人体接触后易引起皮炎。⑦杀虫脒:对动物致癌,对人有潜在致癌危险,可导致皮肤癌。⑧二溴氯丙烷:对动物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可引起男性不育。⑨蝇毒磷乳粉:属高毒农药,不能用于蔬菜,也不能在其他作物上使用。⑩除草醚:对动物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副作用。下面是蔬菜生产禁用的农药名单:甲胺磷、乙酰钾胺磷、呋喃丹、3911、苏化203、1605、甲基1605、1059、杀螟威、久效磷、磷铵、异丙磷、马拉硫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砒霜、氰化物、氟乙酰铵、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五氯酚钠、氯化苦、二溴乙烷、二溴丙烷、401、水胺硫磷、六六六、滴滴涕、氯丹、敌枯双、普特丹、培福朗、18%蝇毒磷乳粉、汞制剂、赛丹、益舒宝、铁灭克、速扑杀、速蚧克、大风雷、治螟磷乳油、万铃灵乳油、甲基异柳磷、高渗氧乐果、增效甲胶磷、喹硫磷、高渗喹硫磷、灭多威原药,以及达甲乳油、多灭灵、虫磁灵、速灭畏、马甲磷、速成效磷胺等。

四、在防治農作物病虫草鼠的具体方法中体现的生物安全思想

1.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机构,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及在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及农产品等进行检疫,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草的传入或输出,或者在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消灭其危害。植物检疫是贯彻制止人为传播病虫草害的法规的行为,也是贯彻我国“预防为主”植保方针,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控制有害生物传播中我们有教训。以前从国外引进喂牛的空心莲子草,现在牛不吃它,而它却难于防治,成为了大部分地区农田的主要害草之一。

2.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就是综合应用农业技术措施,结合农事操作过程中的多种具体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农田环境,实现控制病虫草害的目的。如培育抗病抗虫的优质丰产品种,直接地避免了同病虫斗争中损害环境生物的可能性。在栽培中我们还可以错开病虫害发生期,避开其危害。加强管理提高作物长势,增加抵御病虫害能力。在种大蒜时用稻草覆盖可压杂草而避免使用除草剂,但用稻草又会增加水稻螟虫越冬的存活率。因此,措施的使用也是要权很衡利与害的。

3.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物理因素、人工或各种机械工具来防治病虫草害的方法。如人工捕杀,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伤及其它。设置阻隔病虫危害的障碍。现在使用的粘板(如黄板),利用频灯诱捕趋光性害虫,但这两种方法可能会伤到一些无害昆虫。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及生物代谢物来防治病虫草的方法。如在病虫防治中防护捕食性昆虫,使其发挥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现在在斜蚊夜蛾防治中使用的性诱剂,在重发生时每天晚上可诱到上万头蛾子,全是斜蚊夜蛾,没有一头其它昆虫,可见其针对性强,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利用“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只要时间吻合,可达到80%的效果。生物防治具有如下优点:具有高度选择性,不易产生抗性;没有残毒,对人畜、作物安全,不污染环境;对其它生物群落不易产生影响,不会影响生态平衡;有长久的控制作用。

五、在施药方法中体现的生物安全

目前使用化学药剂仍是控制农作物病虫草鼠的主要办法之一。化学农药或多或少地都会对环境和其它无害生物产生不良影响。但我们可以在施用中尽量做到让其针对标靶生物,避免影响其它生物。

1. 灭鼠使用毒饵站灭鼠中投放的毒饵在农村多为露天投放,很容易被其它动物误食,对鸟类危害最大。现在推行使用竹筒等毒饵站,将毒饵放在竹筒内,只有老鼠才能进去吃到。生物安全效果明显。

2.注射施药法针对树木上危害的害虫,将农药注射到树基部树干内,药生随木质部水份输导到植物全身,取食的害虫中毒而亡,也可以确保其它动物不受农药影响。

3.其它施药方法毒土施药、苗床施药、种苗处理、定向喷雾等都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在病虫防治中根据具体情况积极采用安全的方法。不到万不得已不把化学农药普用广施。

六、结束语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探讨 篇4

1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一是有可供病虫滋生和食用的寄主植物;二是病虫本身处在对农作物有危害能力的发育阶段;三是有使病虫进一步发展蔓延的适宜环境, 其中气象条件是决定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2 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

2.1 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

2.2 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 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

2.2 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

2.4 农药配制方法不当。

2.5 喷施农药方法不正确。

2.6 施农药时间不当。

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时期, 造成防治成本过高, 防治效果较差。针对以上的问题, 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3 针对问题, 结合生产实际, 加强防治

3.1 弄清病虫情况, 对症下药

认真辨别病虫的危害症状, 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或病虫辨别不清的情况下, 请教科技人员, 摸清病情虫情, 选择高效对口的农药, 对症下药。

3.2 抓住防治适期, 组织现场培训

农业科技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勤检查, 在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 开展现场培训会, 以最简单的方式使农民最快掌握不同的病虫防治时间和方法。

3.3 严格按标准浓度配制药液

在药液配制时, 认真阅读使用说明, 严格按比例配制农药浓度, 严禁随意加大用药量或浓度, 不用井水和污水兑农药。兑农药前用清水清洗干净桶和喷壶, 先在桶里加入少量的水, 按标准面积称量好药剂并加入桶中, 加水稀释, 搅匀备用;再在喷壶内加入1/3的水, 按药液浓度将配好的药液平均分成几份, 任取一份加入桶中, 加足水搅匀即可喷施。

3.4 掌握施药技巧, 送药到位

喷农药时调整喷头, 让药液从喷嘴喷出时形成一层薄雾粘附在作物的茎杆和叶片上。施农药时要掌握好速度, 不快也不慢, 做到不漏喷重喷。施农药时还要根据病虫的危害和发生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的农药和施农药的方法, 送农药到位。如对危害根部的病虫, 就把药剂施入植株根部, 沟施、塘施或浇施;在叶背面取食的就将药液喷施到叶的反面, 如防治蚜虫、稻飞虱、叶蝉选择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将药液由上到下, 由下向上反复均匀地喷施到茎叶上。

3.5 适时施药

施农药时要选择晴天, 根据虫的活动规律, 做到有利的时间施农药。病和多数害虫施农药的时间以下午4时以后为宜。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夜间活动的虫要傍晚施药。

4 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 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

(1) 保护利用有益生物, 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 注意合理用药, 减少天敌杀伤, 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 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 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 种植抗 (耐) 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 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 科学使用农药, 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 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 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 提倡有效低剂量, 抓好挑治、兼治, 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 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 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 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总之, 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将其上升到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我们不懈地努力, 不久的将来综合防治问题才能真正广泛地实施于农业植保工作当中。

摘要:我国是自然灾害严重多发国家, 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 因此,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李绍杰, 鲁秀芝, 李华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2)

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 篇5

公告第57号

《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已于2010年9月30日经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9月30日

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

(2010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危害,加强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预防、治理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并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灾害防控责任制度,加强植保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专业化统一防治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组织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确定承担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协助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设施建设与维护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防、灾害应急防控、绿色防治措施的推广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保机构具体承担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农药安全使用的指导、监督等工作。

财政、科技、气象、工商行政管理、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广播电视、供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做好本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确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人员,督促和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依法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对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监测与预报

第八条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强农作

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站点和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监测预报工作制度,保障监测预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九条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站点的监测预报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占用或者损毁。

因重点工程建设等需要迁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站点或者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征得设立该监测预报站点或者设施的农业主管部门同意,并在其指导下进行重建。重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条需要在农田、果园等农业生产经营场所安装监测预报设施,或者实施监测预报活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

因安装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设施或者实施监测预报活动,给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十一条植保机构应当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规范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人员应当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时准确提供监测数据。县级植保机构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聘用具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技能的人员,协助开展调查监测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规范,由省农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植保机构应当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数据,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规范,及时作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无偿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并提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见。

除植保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或者防治意见。

禁止伪造、变造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或者防治意见。

第十三条农作物发生较大范围病虫害危害或者受到不明原因危害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及其植保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气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监测预测分析,发布农作物病虫害气象预报。气象部门与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相互无偿提供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的气象信息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信息。

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和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等媒体,应当及时无偿播发、刊登植保机构发布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

第三章预防与治理

第十五条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采用抗病虫良种、合理的间作轮作、科学的田间管理等措施,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农作物品种的抗病虫性应当作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组织和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有效的防治。

第十七条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农业生产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植保机构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根据植保机构提出的防治意见,及时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按照规定做好病虫害防治记录。

第十八条农业生产经营者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及其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产品。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优先选用低毒、低残留和对生态环境危害较轻的农药。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养蚕、养蜂等产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以及农作物病虫害抗药性情况,可以提出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内以及对特定农作物限

制使用的农药名录,报省农业主管部门批准并公布。

农业生产经营者不得违反前款规定使用农药。

第二十条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

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和产品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工作的推进目标和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服务组织的建设。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服务组织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按照服务协议与防治技术规程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服务。

第二十三条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队伍或者委托专业化统一防治服务组织,对本单位的农作物病虫害实行专业化统一防治。

第二十四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单独或者联合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队伍,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服务。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

第二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对下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事项提供资金支持:

(一)水稻、茶叶、水果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参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的;

(二)农业生产经营者采用生物农药、诱虫灯、性诱剂、防虫网等绿色防治技术和产品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

(三)农药生产企业对用于小面积种植农作物的农药进行申报登记的;

(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服务组织为从业人员投保人身意外险的。前款规定资金支持的具体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农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林业、渔业、环境保护、财政、交通运输、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科技、铁路等部门按照规定职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农业有害生物入侵。

对已经引进的有风险的农业生物和已经入侵的农业有害生物,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林业、渔业、环境保护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查明发生区域和危害情况,监测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对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和扑灭的农业有害生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等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扑灭。

对从境外引进可能产生生态危害的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省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在依法办理检疫审批手续时,对其进行生态危害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引进单位应当按照省植物检疫机构的风险评估及处理意见,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制定农作物病虫害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灾害防控物资储备。

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灾害时,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相应等级应急响应的建议,同时向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农业主管部门的建议和有关情况,适时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并及时安排和调配控制、扑灭农作物病虫害灾害所需的资金和物资。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控制和扑灭工作。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及其植保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或者采用发放资料、集中授课等形式,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定期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服务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以及农药经营者等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不得收取培训费用,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第二十九条植保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见中指定所推介农药的生产单位;

(二)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时以营利为目的,宣传、推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产品;

(三)违反规定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新产品。

第四章农药经营与使用

第三十条农药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农药经营。申领农药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不少于一名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符合规定要求的销售、仓储场所和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设施、设备;

(三)有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员工业务培训制度;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的农药属于危险化学品的,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申领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根据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提供相关材料。

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农药经营许可证格式,由省农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十二条农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农药经营者需要延续农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原发证机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三十三条农药经营者在销售农药时应当随货附送农药使用说明书,并正确介绍农药使用范围、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和存放要求等注意事项,不得夸大农药的防治效果,不得误导农药使用者增加用药种类、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农药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张贴植保机构发布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见,公开农药使用咨询电话,及时解答有关询问。

禁止销售假农药、劣质农药。

第三十四条农药经营者在销售农药时应当开具销售凭证,并建立购销台账,对产品来源、产品信息、销售信息进行记录。购销台账应当至少保存二年。

第三十五条农药使用者应当遵守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配药、施药,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农药使用者不得擅自增加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施用过农药的农作物,应当在安全间隔期满后采收、出售。

第三十六条植保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指导、督促农药使用者按照有关规定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制止和纠正不符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规定的农作物采收行为。第三十七条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应当妥善保管农药及农药废弃包装物,不得随意丢弃。

废弃农药及农药废弃包装物实行集中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药安全使用预警机制。发生农作物农药药害和农药使用安全事故时,农业、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置,按照规定将有关情况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并通报相关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者人身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擅自移动、占用、损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逾期未改正的,代为恢复原状,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向社会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防治意见,或者伪造、变造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防治意见的,由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内或者对特定农作物使用限制使用的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从境外引进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单位未按照省植物检疫机构的风险评估及处理意见做好相关工作的,由省植物检疫机构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引进的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予以销毁,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未经许可从事农药经营的,由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销售假农药、劣质农药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并处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农药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并处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在销售农药时未随货附送农药使用说明书或者误导农药使用者增加用药种类、用药次数或者用药量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未建立农药购销台账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销售记录和保存购销台账的。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及其植保机构和其他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的;

(二)未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规范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的;

(三)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见中指定所推介农药的生产单位的;

(四)未按照本条例规定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的;

(五)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时以营利为目的,宣传、推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产品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农作物,是指粮食、棉花、油料、麻料、糖料、蔬菜、茶树、桑树、烟草、草类、绿肥、食用菌等作物,以及按照规定列入农作物范围的果树、花卉和中药材。

(二)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病(病原物)、虫(螨)、草、鼠、软体动物和其他有害生物。

(三)农作物病虫害灾害,是指对农作物造成重大危害和严重损失的虫害和流行性植物病害以及其他生物灾害,分为Ⅰ级(特别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灾害)、Ⅱ级(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灾害)、Ⅲ级(较大农作物病虫害灾害)。

(四)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取得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学历的植保及相关专业人员、具有与植保相关的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以及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农业植保工。

第四十九条林业、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建议 篇6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率,同时还能大大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1]。实际上病虫害在农作物中是非常普遍的,不论是在富庶地区还是在贫困地区,病虫害都是农作物的一大灾难。而最近几年日渐猖獗的病虫害更是引起了广大农民与当地政府的重视。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引进多种防治技术,从而减少或避免病虫害损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防治原理

农业发展中,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问题频发的“罪魁祸首”有多种,包括微生物以及昆虫等。其中,部分有害生物是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出现的。也正是由此,多种生物的生长也就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而农田生态系统则可以说是生物群落。在每一个生物群落中,有害生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它的生存也往往会受到来自其他物种的威

胁[2]。每个生物群落的个体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或是依赖,或是制约,而且如果其中某一个角色发生了变化,其他角色则会受到其影响。这样一来,某种物种的变化也就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连带作用,而最后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与数量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实际上农田生态系统同样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如果在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采取某一种方式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处理和防治,是无法达到最终的防治目的的。例如有些地区选择使用化学技术来做农作物的病虫害工作,尽管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一定的消灭病虫害的数量的效果,然而,如果长时间使用就会对产生副作用,即降低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所以,要想做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要将预防作为主要的,同时,将其他防治技术作为辅助。

2 防治技术

2.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实际上是指借助具有积极作用的生物与其代谢产物来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种技术,也就是将生物本身与其代谢产物作为关键的“防治剂”。生态系统中,每一种有害生物都会有自身的天敌,如果其所在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那么它的天敌必然也会存在其中。这是因为每个病虫害的天敌都具有抑制病虫害数量大量增加的能力。生物防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2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注重对病虫害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工作[3]。上述已经讲到,病虫害的天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做好对它的保护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药剂的防治力度,不能过重。这是因为在病虫害防治刚开始后,通常会使用具有强药性的药剂,之后则是要调整施药方法,并逐渐在局部施药。另一方面,则是要注重对生物农药的使用,通常情况下生物农药对农作物产生的负面影响偏小,而且近些年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2.2 化学防治技术

长时间以来,农药都是防治病虫害工作中所采取的最主要对策之一,而农药的优势则包括见效迅速与不受地域的影响等。然而事实上,化学防治技术同样也有着其自身的不足。对于化学防治来说,预测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首先,化学防治技术应用前,需要调查田间的具体情况,了解田间病虫害的现状与发生特点,这样才能掌握了之后防治病虫害的依据。在了解这部分情况之后,还需加快测报网络的建设力度,从优有效的优化测报条件与方式。其次,在选择所施农药时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现今,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还没有达到有效防治所有病虫害的阶段,所以在农药的选用问题上更要考虑周到,如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等。最后,农药的使用必须要做到合理性。农业生产中,切忌化学农药的混合使用,同时还要尽可能做到药品的现配现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期进行农药更换,以此来保持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效果。

2.3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物理机械防治通常是指借助物理机械设备与工具等来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时期下,械光学以及放射物理等是比较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其应用表现在3个方面。(1)在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上,广大农民应用最普遍的就是粘虫网以及粘虫板等。(2)则是借助诱杀手段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由于病虫害自身所具有的趋性,把病虫害诱集起来之后再大批捕杀,常见的包括二化螟等。(3)则是阻隔防治法。农业生产中,每一种病虫害都有独特的生活规律,因此针对这一点可以安设部分障碍物,以此来限制病虫害的发生范围。苹果树上的塑料袋、梨树上的胶袋等都是通过这一原理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目的的。

3 建议

3.1 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任何一项技术都不能停滞不前,都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亦是如此。要想获得更好病虫害防治效果,还需要引入先进的防治技术,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例如,关于病虫害的生长繁殖问题,必须要特别注意防治的时机,如果等到病虫害的数量非常大后再进行防治,那么将会很难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因此,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十分必要。借助国内外的先进监测仪器或技术,掌握病虫害的生长状况,在实践中提高监测水平,从而将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产量所受到的威胁最小化。

3.2 不断完善农药产品市场

我国长时间以来都坚持使用农药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还需要继续充分利用化学农药的辅助功能。但是,如果因此就出现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与不合理性的现象,那么将会很难获得预期防治效果,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要注意规范性与合理性,同时还要注意要保证注意农药产品市场本身的正规[5]。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农药产品的监管力度,为广大农民的农药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3.3 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作用

加大对新农药产品的推广力度,向广大农民普及农药使用基础知识,以此来更好的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做这一项工作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应进行引导和示范,使农民在实践中了解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6]。不仅如此,还要在推广综合防治技术上的基础上对广大农民进行相应的教育,时期掌握使用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4 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在做好这一工作时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现今,市场上所售农药种类繁多,在选择时需要从实际出发,一旦农药选用错误,不单会导致病虫害防治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农作物生长造成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豹,楼洪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专利战略与管理[J].浙江农业学报,2014,(2):495-502.

[2]李红,李前海.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大科技,2012,(4):66.

[3]李永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1998,(12):18-19.

[4]高秋华.涡阳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5):183.

[5]张贺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258.

[6]曲建东.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3):176-177.

浅谈作物病虫害的预测方法 篇7

关键词:作物,病虫害,预测

病虫害预测主要是指其发生期、发生程度及可能导致作物的损失。虫害通常指特定的虫态、虫龄出现的日期, 病害则主要指侵染临界期。根据预测的时间限定, 一般可分为超长期预测、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几种类型。

1 预测时限与预测类型

1.1 超长期预测。

运用病虫害流行资料、气象、生产活动等进行综合分析, 预测翌年或未来几年的病虫害发生趋势。

1.2 长期预测。

利用病虫害越冬数据、气象资料、作物布局等资料, 在年初作出当年一个生产季节以上的病虫害发生趋势。

1.3 中期预测。

预测时限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 多根据病虫发生数据、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等因素作出病虫害发生趋势。

1.4 短期预测。预测时限在20天以内, 根据病虫发生数据、气象条件等来作出病虫害发生趋势。

2 病害预测的依据

病害的流行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因素。其一, 有大量的感病寄主, 如感病寄主的品种单一, 栽培面积广。其二, 有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在土中越冬菌核数量越多, 第二年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三, 环境条件包括气象、土壤和栽培条件。气象条件中, 包括湿度和温度, 尤其是湿度对病害影响很大。

病害流行与寄主、病原菌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病害预测的依据主要包括菌量、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情况。

3 虫害预测方法

虫害预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3.1 综合分析预测。

为一种经验推理方法, 多用于中、长期预测。根据调查和收集有关品种、菌量、气象因素和栽培管理诸方面的资料, 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 经过全面权衡和综合分析后, 依据主要预测因子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估计病害发生期和流行程度。

3.2 数理统计预测。

是运用统计学方法, 利用多年来历史资料,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病害的方法。此外, 一些简易概率统计方法, 如多因子综合相关法等, 也被用于加工分析历史资料和观测数据和预测。具体预测方法:

3.2.1 发生期预测

3.2.1. 1 发育进度预测法。

根据害虫田间发育进度的检查结果, 参考当时气温预报, 加上相应的虫态历期, 推算以后虫态的发生时间。此法用于短期预测, 方法简单, 准确性较高。具体分为历期法、分龄分级法和期距法三种。

a.历期法:对前一虫态 (或虫期) 的田间发育进度 (如化蛹率、羽化率等) 进行系统调查, 当调查到其百分率达到始盛期和高峰期时, 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期的历期, 就能推导后面某一虫期的对应发生时期。

b.分龄分级法:选择害虫幼虫期和蛹期做1~2次发育进度调查, 记录幼虫各龄的数量, 分别计算百分率。如果查到的是蛹, 则根据蛹的眼点等特征, 做分级处理, 并计算出各级蛹在样本中的百分率。然后根据各龄期到成虫所需的发育天数, 预测成虫的始期、盛期和末期。此法简便实用, 在水稻螟虫预测上经常采用。在园艺害虫发生期预测上, 只要有害虫各龄历期和蛹分级标准的资料, 使用此法就十分方便可靠。

c.期距法:根据期距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期距通常是指各虫期在田间出现的始盛。高峰和盛末期间隔的时间距离。虫期的间隔可以是同代内的, 也可以是上下代之间的。期距与历期并没有本质区别。历期一般是在控制温度下观察昆虫发育进度而得到的平均值。期距是从多年调查的虫情资料中得出的经验值或历史平均值, 它代表田间害虫种群的平均发育进度, 更符合实际情况, 但应用上有局限性。因为各地气象条件不同, 不能将甲地的某种害虫的期距资料拿到乙地去用。有了某种害虫的各种期距, 只要查准该害虫现在的发育进度, 加上相应的期距, 便能准确地预测下一虫态或虫期的发生时间。

3.2.1. 2 物候法。

物候是指自然界各种生物活动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现象。每年大地回春有早有晚, 特定物候现象的出现在年度间是有差别的, 但各种物候现象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害虫的复苏, 生长发育同样受自然气候的影响, 某一特定虫期的出现总是伴随一定时令的。通过长期观察各种动、植物物候上的相互联系, 找出标志某种害虫即将出现的物候征兆, 就能预测害虫发生期。

物候法就是利用其他生物与害虫活动的相关性, 借助其他生物的活动规律, 预知害虫出现时期。害虫与周围生物的物候关系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关系是害虫的发生期与其他生物的物候期有同步关系, 根据生物同步出现的物候来预测害虫指导防治, 时间上显得仓促。最好把观察重点放在害虫发生之前的物候上, 找出某种物候现象与目标害虫出现的时间间隔。但物候预测仅适用于某个地区, 没有验证前, 不可盲目地搬用外地资料, 而且并非所有害虫的发生期都能用此法来预测。

3.2.1. 3 有效积温法。

害虫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生长发育速率与温, 度几乎呈直线关系, 只要已知一种害虫全世代或某虫态的有效积温常数和发育起点温度, 我们便可根据田间害虫的发育状态和近期内的气温预报, 预测害虫未来时间的发育进度。

3.2.2 发生量预测。

由于影响害虫发生量的影响因素较多, 作用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发生量的预测要比发生期预测困难得多。未来害虫种群数量, 一方面取决于现在的种群基数、种群内禀增长率, 另外还与气象、天敌、食物因子对昆虫种群死亡率的综合作用有关。只有在深入了解该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 才能采取一定的方法预测害虫发生量。害虫发生量预测方法很多, 有的比较简单, 适合于基层使用, 但预测精度低一些。另一些比较复杂, 需要专业人员用电脑经过大量计算给出发生量预测值, 准确性相对高一些。

3.2.2. 1 有效虫口基数预测法。

通过对上一代害虫有效基数的调查, 结合该虫的平均存活率, 可预测下一代的发生量。

对于世代分离明显的害虫, 若能准确了解虫口基数和存活率及平均繁殖力, 则可采用此法预测。它的前提是害虫没有迁人或迁出, 上下两代发生在同一生态环境中。

3.2.2. 2 生物气候图法。

对以气象因素为数量变动主要影响因素的害虫, 靠绘制生物气候图找出各年季节性气候变动对其发生量的影响, 从而进行发生量预测。

绘制气候图是以月 (旬) 总降水量或相对湿度为横坐标, 月 (旬) 平均温度为纵坐标, 将害虫发生期的各月 (旬) 的温、湿度组合在图上标点, 并将各点用实线连起来, 形成多边的封闭曲线图, 根据不同年度的气候图与害虫发生量的相关性, 找出典型的大发生或轻发生的模式气候图。再根据当年气象预报或实际气象资料绘制成的气候图, 与历史上各种模式图比较, 推测当年害虫发生趋势。

3.2.2. 3 经验指数预测。

用经验指数估计害虫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经验指数是在确定了影响害虫数量变动主导因素的基础上, 根据对多年虫情资料与环境因素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到的。包括温、湿度系数和天敌指数等。

3.2.2. 4 数理统计方法。

数理统计预报法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主要对虫情历史资料和气象历史资料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综合, 建立判别或回归预测方程。用历史资料检验预测式的预测准确率, 若能达到80%, 就能用于害虫发生量预测。此法成败的关键是虫情资料的可靠性。虫情资料越多, 系统性好, 预测误差就小。

3.2.2. 5 种群系统模型。

主要根据多年生命表资料, 结合试验生态方法, 研究不同温度和湿度、食料及天敌条件对害虫种群参数 (如发育速率、出生率、死亡率) 的影响, 从而组建害虫种群数量预测模型。只要输入种群起始数量及有关生态因素的值, 就可在微机上运行该预测模型, 给出未来时间害虫种群密度的预测值。通过田间试验能不断校正预测结果。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8

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 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 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 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 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 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 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 改善土壤的活性, 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 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 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除此之外, 农民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对农作物进行种植, 提前避开重茬以及硬茬的位置, 缩小病虫害的生存空间, 做到提前预防。当病虫害已经发生时, 农民则可以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除害。在农药的使用上, 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 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 有效杀死病虫害。

2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对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当的改进, 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但不适合病虫害生存的环境。这主要包括:a.加强耕地间的管理工作, 如及时的清除田间的枯枝败叶以及杂草等,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卫生的环境;b.对农作物进行有效地灌溉以及施肥, 增强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如在相对干旱的秋季, 勤对农作物进行灌溉, 可以有效降低螨类虫害以及蚜虫等的存活率, 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促进作物的生长;c.实施合理的农作物耕作制度, 如进行水旱轮作方式的种植, 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寡食性以及单食性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有效恶化了病虫害的生存环境, 且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 物理方式的防治

物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众多的物理因素对影响农作物种植以及生长的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 如人工捕杀病虫害、晒种、药物浸种、毒饵诱杀病虫害、烧土消毒以及覆盖银灰色薄膜避免蚜虫侵害等。相对而言这种防治病虫害的方式简单易行, 绝大多数的农作物都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且不用担心会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伤害。

4 植物检疫

对植物进行检疫是众多防治病虫害方法中一种相对特殊的手段。随着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 病虫害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异, 其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对农作物的危害性也在逐渐的加重。因此, 为确保农作物的安全, 国家规定要对农作物进行整套程序的检疫。需要进行检疫防治的病虫害一般有着共同的特点, 即:对作物的危害性大, 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日常的防治工作对其无效, 主要是通过人进行传播。随着国与国之间进出口物品流通的加快, 对农作物进行植物检疫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成为有效预防境外病害侵袭我国农作物的有力手段之一。

5 化学方式的防治

化学方式的病虫害防治是现今农业种植中最为常见的方法, 它具有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等特点。但是, 由于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且数量相对庞大, 在用化学药物对其进行防治时, 很容易出现人、畜中毒的现象, 且会影响土壤的质量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当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时, 病虫害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异, 对药物产生抗性, 造成更大的病虫侵害。因此, 在进行这一方法的应用时, 必须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并结合作物生长特点以及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 也可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方式的长远应用。

6 生物方式的防治

生物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干扰激素抑或病虫害的天敌对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a.借助昆虫不育的原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如在作物上涂抹BT乳剂, 可以有效预防食叶性病虫的的侵害;b.借助昆虫激素诱杀病虫害, 如昆虫的性外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繁殖并能将其诱杀, 又如昆虫的保幼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生长, 从而将其扼杀于摇篮中;c.借助脊椎小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如借助鸟类以及青蛙等捕食病虫害;d.借助益虫或其它的节肢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如赤小蜂、七星瓢虫以及草蛉等;e.借助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如借助病菌、细菌以及真菌等诱发病虫害感染疾病, 从而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这种生物方式的病虫害防治, 对人、畜以及作物都不具有危害性, 且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能够起到较为长久的效果, 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确保作物生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 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 如农业方式的防治、物理方式的防治、生物方式的防治、化学方式的防治以及植物检疫等, 这些方式都将有助于病虫害数量的减少以及农作物产量的增收, 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挑选出较为优质的作物品种, 从而为今后的农作物种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农作物病虫害造成的巨大农业危害直接关系到农业的正常生产和民生问题, 因此如不能积极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农业损失。本文介绍了几种有效防止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对策, 希望相关的生产人员能够有所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红, 李前海.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大科技, 2012 (14) .

[2]杨普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环境和社会成本[J].中国植保导刊, 2012 (23) .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防治作物病虫害 篇9

1 基因工程对于防治病害的作用

CP基因能够适当诱导作物对病毒进行免疫,有效地提升作物对于病害的抵御能力,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基因工程非常重视。

RP基因是能够实现病毒复制的一种复制酶基因,能够将病毒进行编码,再通过不同形式和组合生成聚合酶,快速合成病毒基因DNA,除此之外,RP基因还能够把一些存在问题的复制酶基因传入作物中,使得病毒复制速度大大降低。

Sat-RNA和中和抗体的应用。Sat-RNA和中和抗体是低分子RNA的一种,需要通过依靠病毒实现复制,在复制的整个过程中,会产生对辅助病毒的影响,在症状表现上出现变化。在防治作物病害过程中,通过病毒症状来减弱Sat-RNA,对病虫害的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应该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

2 生物技术对防治病害的作用

在大多数的生物体内,都含有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这是一种能够使得生物体代谢正常维持的保障的基因,同时,这种基因也能够有效的对外来各种蛋白水解酶形成抵御,防治生物体遭到损坏。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也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蛋白酶抑制剂这种基因的研究,所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蛋白酶抑制剂在抗击病虫害这一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发掘出来。通常情况下,在杀虫工作中,蛋白酶能够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有效的对病虫肠道的蛋白活性进行抑制,直接破坏病虫自身的消化系统,病虫会因为体内缺少氨基酸而无法正常的成长和发育,最终死亡。就目前情况来看,用蛋白酶来对病虫生长进行抑制的方法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有效的推动了作物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有助于作物实现健康的生长。

3 生物技术对防治草害的作用

通过使用生物技术能够把一些具有抵抗除草剂效果的基因转移至作物中,使作物自身增强对于草害的抵御能力,一般情况下,这些能够抵御除草剂的基因主要包括利用编码将除草剂酶分解的酶和在扩增时被除草剂破坏的酶等,这些基因能够有效的达到抵抗草害的效果。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中也开始注重保护环境,通过生物技术实现草死苗长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推动除草剂应用的价值的提升。

4 生物农药应用研究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有微生物农药、生化农药、农用抗生素以及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的抑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更能够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将病虫致死,又能够保证对人畜没有害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生物农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5 结束语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有效的应用生物技术,能够使得作物同病虫害之间的互相作用的机制得到充分的研究,有效的提升作物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和能力,使得作物能够健康的生长,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生物技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对于作物病害防治的几个典型应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从狭义上来说,农业主要指的是种植业,主要生产活动包括有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饲料作物种植等等,只有农业稳定才能够保障工业以及我国第三产业的稳定,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和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对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工作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几种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生物技术,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孙毅.生物技术与作物病虫害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0):140-14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篇10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不足

现在很多农民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 基本上都是在一种非常盲目的情况下进行, 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生长规律以及生长阶段进行仔细的调查和分析;另外因为很多农民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 所以他们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并没有一个科学的了解, 不会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化学农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1.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间不适合

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 首先应该要了解防治的最佳时期, 这样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农民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没有很好地掌握住时机, 他们很多是等到农作物病虫害大量产生之后才进行防治, 这样就可能会使防治非常困难, 而且防治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1.3 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多, 防治工作困难

在农作物的实际生长过程中, 病虫害的产生都是各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同时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也开始增多, 而且这些病虫害的繁殖周期也开始变得非常快。如果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采用不合理的化学农药可能还会加快农作物病虫害的繁殖, 这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困难和成本增加。

1.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欠缺

很多人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 依然采用的是传统化学农药的防治方式。他们认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并不大, 所以他们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过程中意识比较欠缺。另外, 很多人对现代科学防治技术了解得也不够, 这样也就不可能去进行推广和普及。

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分析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 有很多有害生物可能会造成农作物病虫害, 比如有些害虫或者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能够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在生态环境中, 各种生物会形成一个生物群落。农田生态系统就属于一个生物群落, 在这个生物群落当中有害生物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各个生物之间也会受到相互制约。在生物群落的组成中, 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当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变化的时候, 就会对其他的组成部分造成影响, 这样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可能会被打破, 最终就可能会让农作物病虫害减少或是增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机整体, 所以如果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 采用单一的防治技术可能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所以要想有效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就需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运用化学方法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 采用农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 使用农药防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见效快、效率比较高, 而且也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 在对农作物病虫进行防治时, 基本上都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但是在看到化学方法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了它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在采用化学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 应该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在实施化学防治技术之前首先需要调查清楚田间病虫害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这样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在预测和预报农作物病虫害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时, 要建设比较完善的预测预报网络, 对预测预报的手段和条件不断地进行改善。其次在选择农药的时候应该要科学合理, 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进行加强的过程中, 科学合理地用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农药种类非常多, 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 应该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如果选择的农药种类不合适, 不仅不能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而且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现在市场上并没有能够针对所有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 所以在选择农药的时候, 应该要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数量等相关因素来, 不能出现盲目用药的情况。最后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各种农药混合使用的情况, 农药应该要现配现用, 交替着使用, 这样农药的防治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3.2 运用物理机械方法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采用物理机械方法来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物理机械设备、工具以及物理因子等来加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比如利用物理机械、放射物理以及力学等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具体的运用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 可以采用物理机械和工具来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捕杀, 如采用粘虫板或者粘虫网来对害虫进行捕杀。其次采用诱杀的方式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病虫害的趋性, 把农作物病虫害诱集在一起进行处理。如采用性诱剂来对二化螟和棉铃虫进行诱杀, 采用糖醋液来对粘虫进行诱杀等。最后采用阻隔防治法来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实际生活规律来设置一些障碍物, 从而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蔓延进行防治。比如在蔬菜基地中使用的防虫网、果实使用的套袋等, 这些方式都能够对农作物病虫害的传播起到很好的阻碍作用。

3.3 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农作病虫害防治

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采用生物方法主要是指利用有益的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 每一种农作物病虫害都有自己的天敌。生态系统要保持平衡, 那么农作物病虫害和它的天敌就是相互存在的, 在农作物病虫害的增长过程中农作物病虫害的天敌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在运用生物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 主要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病虫害的天敌, 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它们的天敌。采用药剂防治的力度可以尽量减轻, 在前期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时候, 可以选择药力比较强的药剂, 在施药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对施药的方式进行转变, 可以开始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施药, 而且还应该要进行隐蔽施药。其次对于生物农药的使用应该要不断加强, 和普通农药相比, 生物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更小一些。同时还应该要重点推广和普及采用各种微生物以及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

除了上述这几种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技术外, 加强对田间的管理, 经常对土地进行除草、耕种以及合理的施肥, 经常对田间进行清洁等都可以对农作物病虫害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4 结语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农作物病虫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害, 同时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病害。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应该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防治技术, 这样防治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最终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和丽荣.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J].北京农业, 2013, 36:120-121.

[2]胡豹, 楼洪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专利战略与管理[J].浙江农业学报, 2014, 02:495-502.

[3]余秀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2:290.

[4]徐德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08:52+54.

[5]李秀云.关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方法的探讨[J].北京农业, 2013, 24:119-120.

[6]李秀云.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与应用[J].河南农业, 2013, 21:3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浅析 篇11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20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病虫害现象很常见,且危害巨大。一些有害生物有害虫和微生物等,有害生物都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生物之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生物群落,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就处在这个群落中,有害生物也是这个群落的一部分,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其中一部分出现了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部分,最终影响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使农作物病虫害种类或者数量或减少或增多。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的有机整体之一,单一的病虫害处理及防治,效果甚微。采用单一的化学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虽然可减少病虫害的数量,但如果使用时间久了,便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进一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所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把握并利用自然规律,各种防治技术搭配使用,将病虫害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农作物病虫害降至最低。

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采用了许多方法,使用单一的方法,效果甚微,只有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才能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将病虫害产生的损害降至最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生物防治技术

对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通过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可实现目的。生物防治技术又被称为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1]。采用这项技术是借助生物新陈代谢的生成物,配合各种基因产品以控制病虫害,实现最终防治目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天敌,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天敌的存在是合理的。巧妙借助病虫害的天敌,可将病虫害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2.1.1 加强保护和利用病虫害的天敌

农业病虫害防治要保护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以此实现对病虫害数量的控制,从而少使用化学药剂。在前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以加大化学药剂的使用,从而有效杀死有毒生物。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用药对策,对一些出现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区域,喷洒农药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要进行隐蔽施药。

2.1.2 加大各类农药的使用力度

生物农药危害性小,所以一定要加大生物農药的使用力度。此外,还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和一些微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这种方法十分科学,已经普遍应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农药,如日丁农药与阿维菌素等池可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农民以稻田养鸭或者养殖青蛙等的方式也可减少田间病虫害。

2.2 微生物防治技术

微生物防治主要利用一些微生物会侵入病虫害体内,抑制病虫害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将病虫害杀死。例如,紫云金芽抱杆菌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病虫害的微生物,仅仅对鳞翅目的幼虫,如蝶类有效。该微生物进入幼虫肠内释放溶解毒素,释放的毒素可杀灭150种鳞翅目幼虫。研究昆虫病理学,为了获得和化学杀虫剂先相同的防治效果,调整昆虫密度,不超过危险限度,实现病虫害防治的长期性,天敌本身会受到病原体的攻击,如蚕和蜜蜂。

2.3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物理机械防治利用物理因子、机械设备和工具等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如通过放射物理和机械光学等开展病虫害防治,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采用各种物理机械捕杀病虫害,如采用粘虫板和粘虫网等对病虫害进行捕杀;其次,通过诱杀控制病虫害,于实践操作中,结合病虫害的趋性,诱集病虫害进行捕杀,如采用糖醋液和性诱剂诱杀糖醋液与棉铃虫等[2];再次,病虫害防治采用阻隔防治法,在实践运用中,结合病虫害生活规律,预设障碍,控制病虫害数量,如采用防虫网和果实套袋等,都能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最后,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如经常清洁田间和土翻耕地等,都是有效控制病虫害数量的措施。

2.4 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采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化学农药见效快、成本低廉及无时间和空间限制,多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然而化学防治技术本身存有缺陷,农民采用化学试剂防治病虫害要注意以下问题。

2.4.1 事先检测与预报

采用化学试剂防治前,相关人员一定要对认真观察农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与趋势,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病虫害防治,效果才更突出。不仅要预测病虫害发病趋势,而且要加强对预报网络的完善,改进预报条件和手段。

2.4.2 科学选购农药

科学选用农药能够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如今市场上农药种类繁多,农民在选用农药时往往非常被动,因此在选用农药时,农民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化学农药。首先,要看清选用农药的名称;其次,选用的农药要具有“三证”号证明,即产品标准号、批准文件号和农药登记号;再次,要看农药的使用范围,选用的农药要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适应,尽可能使用毒性小及安全性好的产品;最后,查看农药净含量、生产日期和批号,观察产品外形及形态,同时还要对产品价格进行比较。

不当的使用方法无法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严重时,甚至影响农作物生长;选用恰当的农药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当不清楚何种农药能够杀死病虫害,选择农药时,根据病虫害种类和数量来定,不可盲目选用农药。

2.4.3 合理使用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结合农药性质及病虫害发生规律,以最小的用药量,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利于节省成本,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民选用农药时,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合理配比农药,重视农药品种和药剂的选用,考虑作物生长发育对农药的产生的反应,防止出现药害,处理好农药和天敌之间的关系,注意农药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农业生产选用的农药切忌将不同的化学农药混同使用,使用新农药品种,交叉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如此使用的化学农药,才能起到化学防治效果。

3 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作物生产效率及产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可缺少。病虫害防治综合采取多种技术,配合田间管理,逐步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将病虫害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病虫害蔓延。

参考文献

[1]和丽荣.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J].北京农业,2013(36):120-121.

[2]樊爱娟.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5(20):65-66.

作物病虫害 篇12

1 病虫害发生态势

1.1 槟榔病害

万宁市槟榔病害有20余种, 主要有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炭疽病、褐根病、黄化病、叶枯病。据调查统计:2012年发生的面积中炭疽病5 706.67公顷次, 细菌性条斑病3 786.67公顷次, 褐根病1 040.00公顷次, 叶枯病2 500.00公顷次, 黄化病8.00公顷次。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病害发生为害也进一步扩展和加重。

1.2 槟榔虫害

万宁市槟榔虫害有10余种, 主要有红脉穗螟、黑刺粉虱、椰心叶甲、蚜虫;发生为害比较普遍和严重的是红脉穗螟、黑刺粉虱以及椰心叶甲。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药使用不科学

槟榔种植农民专业技术缺乏或薄弱, 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得不到病虫防治技术的正面指导, 未对症用药, 见虫或定期用药现象普遍, 使用农药中靶率极低, 病虫害防治效果差, 杀伤天敌且对环境也造成污染。

2.2 绿色植保理念缺乏

由于缺乏环保意识, 无统一防控观念, 造成病虫害重叠发生为害;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增多, 农药使用风险性越来越大。

3 绿色防控对策

3.1 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槟榔病虫害防治首先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实施科学防灾, 集中关注槟榔病虫害重点区域, 强化责任, 细化措施, 加深槟榔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程度, 加强绿色防控, 使得槟榔病虫害处于可持续控制状态, 实现槟榔的稳定增产和保证其质量安全[1,2]。

3.2 落实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遵循“长短结合、综合治理”策略, 实施“一个结合、一个协调”的防控措施, 达到标本兼治[3]。即专业化防治与农民防治相结合, 全面应用生物、物理、化学防治及生态控制等技术措施。

3.3 加强监测与信息互通

政府要组织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槟榔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的监测, 及时开展虫情、病情联席会议会商准确, 及时发布槟榔病虫害中期和短期的预测预报, 在槟榔病虫害发生为害的季节, 启动定期汇报制度, 及时逐级上报槟榔发生为害的各种病虫害信息, 为了能够科学有效的指导病虫害的防治, 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方式及时发布槟榔病虫害发生的信息, 并提供各种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4]。

3.4 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 加大统防统治力度

为了大力推进槟榔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进程, 随着农业、农村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府要根据其新的要求, 把握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形势, 包括植保专业队、农民合作组织等, 采取补贴的方式加大对专业化防治队伍的扶持力度, 如通过喷药器械购置补贴各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及各种财政专项补贴等[5]。

3.5 做好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通过组织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植保技术人员在槟榔种植区域, 建立槟榔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通过政府立项, 设立专项经费, 专款专用, 让广大槟榔种植户认识绿色防控, 掌握绿色防控的科学技术, 进一步提高槟榔病虫害防治水平, 确保生产绿色槟榔产品[5,6]。

3.6 加强财政支持, 增加经费投入

槟榔病虫害的防治有很强的极灾性和公益性, 为了确保槟榔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能得到有效监测、示范培训并及时防治等, 这就要求农业部门深入到槟榔种植地进行深入调查并主动反映实时灾情, 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通过多渠道增加防治专项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3.7 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

万宁市槟榔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任务, 农业、林业等部门各领导要各负其责, 加强管理, 把植保防灾工作放在重要地位, 加强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进一步建立健全病虫害应急防治机制,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槟榔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5,6]。

参考文献

[1]黄朝豪.热带作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黄山春, 覃伟权, 马子龙, 等.我国棕榈植物主要外来入侵害虫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9) :91-92.

[3]罗永明, 李作森.中国热带作物害虫及防治[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8.

[4]郭巧生.最新常用中药材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1.

上一篇:业务融合和定位下一篇:教学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