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融合和定位

2024-07-05

业务融合和定位(精选7篇)

业务融合和定位 篇1

1 移动互联时代下业务发展的特征

在移动互联时代下, 无论设备商还是运营商都要向互联网转型。我们对移动互联时代下业务发展的理解是:

(1) 在移动互联时代, 智能终端普及的情况下, 业务将会极为方便地推送到终端用户。

(1) 业务如何推送, 将极大地影响用户对业务使用的选择。所以对于运营商自营业务, 运营商可以通过主动推送的方式得到用户更多的关注, 有更大的几率被用户使用。

(2) 对于非自营业务, 比如和超市合作推会员卡的情况, 运营商在其中相当于一个代理。这个代理只是简化手续操作的功能。对于这种非自营业务, 我们建议业务推送和自营业务的推送方式要区分开来。比如用户在访问超市的时候才发送这种广告信息, 或者只对该超市附近的用户才推送这种广告信息。

(2) 运营商掌握着管道, 有用户的真实号码信息, 对于业务的推送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业务的开展, 并不仅仅是推送, 更多的情景下还需要和用户交互。所以终端侧的终端业务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谁的业务平台运营得更好, 谁就可以更有力地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和其他行为。

(3) 终端业务平台和管道并非必须都由运营商来建设。只要运营商提供接口, 终端业务平台可以获得用户的签约信息等对用户进行验证, 终端业务平台就可以和管道进行绑定, 可以方便地利用管道进行业务推送获取用户反馈的信息。

2 终端业务平台应该是什么

我们定义终端业务平台是一个位于终端侧的, 向用户集中展示提供各种业务的软件平台。

对于运营商而言, 我们希望终端业务平台达到如下目标:

(1) 通过一些基本的常用好用的功能将用户黏住。让客户愿意使用这个平台。就好像当很多用户提起聊天就会想用QQ一样。

(2) 向用户推销某些业务。这些业务可以是运营商的自营业务, 也可以是运营商为应用商店中的某些应用做广告。

(3) 和应用商店集成, 管理用户的下载历史, 自动登录浏览和下载应用商店的应用。

支持充值和支付。目前的支付主要是为应用下载和使用支付, 是消费者支付给运营商然后支付给应用提供商。

(4) 简单电子商务。目前中国运营商的用户开户的时候都需要登记真实的用户身份信息, 所以运营商的终端业务平台的用户身份是可信可追溯的。这种可信度对于在用户群中构建电子商务社区很有帮助。

(5) 我理解我们不能将电子支付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需要特别开展运营的可以舍弃的业务, 而要将电子支付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业务平台的基础设施, 任何一个支持多种业务的终端软件, 当它希望用户上网行为中20%以上操作的都使用该软件完成的话, 我们就希望这个软件可以提供电子支付和电子商务的能力。无论这种能力是集成进来的还是自己开发的。

(6) 能够方便集成各种业务客户端。这些业务可以是以个人用户为客户, 也可以以企业为客户。

社区论坛。社区论坛对用户的上网行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笔者不建议重新创建社区, 建议针对地方性的发展良好的社区, 提供快速访问的链接。

对用户而言, 我们希望终端业务平台:

(1) 是一个社交的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在这里和其他人员交流, 这种交流主要是和好友以及社区交流。最好可以和其他的终端业务平台互相聊天。这样的话方便用户管理维护自己现有的社交圈。

(2) 是一个上网的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使用该软件上网, 该软件可以作为电信运营商数据业务的门户工具。用户的上网行为信息可以收集分析并开展相应的促销活动。

(3) 是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社区, 并提供方便操作的工具软件来帮助用户发布自己的商品。这个功能非常重要, 我理解真实可信的买家卖家身份加上方便的发布操作, 在移动互联时代下会有大大促进网上交易的发展。网上交易对于农民以及只有少量二手货交易的卖家而言是很有利的方式, 可以节省很多中间环节, 但是现在的网上交易开店步骤过于复杂还有网上门店费用。现实生活中最简单的卖东西的方式就是摆个地摊, 我们希望网上交易就像摆地摊一样简单。

(4) 可以协助应用下载管理, 并和发布应用的店家交流, 给予评价等。类似淘宝。我们需要促进应用商店的社区氛围。

(5) 各种业务客户端。

总之, 当用户上网的时候, 大部分的情况下就会用到终端业务平台, 并且很习惯在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这个终端业务平台。而用户的行为也很大程度上受到终端业务平台的影响。

3 终端业务平台的发展思路

笔者理解终端业务平台发展的思路:

(1) 首先选择一些常用的业务作为基础业务, 使用户觉得方便省钱。基础业务是免费的或者收费极低的, 总之要能为用户省钱。我们靠基础业务吸引用户。

(2) 其次基于该终端业务平台逐步推出增值业务。增值业务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3) 每个业务都是需要和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笔者个人倾向于发展互联网的用于工作生活的业务, 不倾向于休闲的业务。

(4) 对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业务, 可以和其他公司合作提供, 我们提供到其他公司的链接, 最好这些公司的业务能够按照客户端的形式提供。比如类似奇虎360浏览器的应用盒子中订票、快递等业务的链接。

目前互联网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方便, 但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还是不够方便, 而且互联网的功能大部分倾向于为年轻人设计, 这使得对电脑使用不熟练的人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很多人上网就是为了看新闻、QQ聊天、打简单的游戏比如斗地主和麻将。大部分45岁以上的人尤其如此。

我们理解互联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在于整合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 包括商业环境、治安环境等等。对于百姓日常工作生活最关注的事项, 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互联网不能只给年轻的潮人休闲使用, 要真正服务于工作和生活。什么时候城郊的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向附近的农民家里直接买蔬菜水果肉蛋, 50%以上的农民都能通过互联网销售物品, 那就是真正的互联网服务生活。

4 基础业务分析

基础业务是我们的平台用于吸引客户的最基本的业务, 在最初推出的时候, 就要靠这个业务来吸引用户。基础业务是免费的或者收费极低或者比现有业务实现方式更为省钱的。

基础业务的要求是大家常用且极为实用的功能, 我们整理了如下常用的对日常帮助很大的功能, 终端业务平台的基础业务需要尽量实现下述的功能:

(1) 网页浏览和下载管理。下载是要提供相关的防护功能, 我理解360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尤其是下载, 可以再优先保证网页浏览的情况下在后台调整下载的速率。

(2) 病毒防护。对网络使用者而言, 这个功能是必须的。

(3) 社区社交相关:按优先级排列

(1) 隐私保护:虽然是运营商提供的软件平台, 但是仍然不能直接将用户的手机号/PUI之类的号码暴露给其他人, 可以使用自定义的用户名。

(2) 文字聊天和短消息发送。

(3) 语音通话。PTT呼叫、会议呼叫、呼叫中心等各种方式的通话业务应该都可以。重点在于PC机等智能终端和普通手机固话等终端之间能够互通。

(4) 要求可以发送带图片的短消息。因为很多信息在电脑上得到后, 用户会发送到手机上。

(5) 视频通话。可以多方视频通话。接入方可以是手机或者电脑。

(6) 支持用户的个人主页、博客微博和商品发布的功能。博客和商品发布不要分开为两个系统。

(7) P2P文件传送。 (4) 智能手机相关:

(1)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装、应用管理。 (2) 智能手机系统备份。

(3) 位置信息。用户的位置获取才是最能体现移动互联业务之处。

(5) 支持和其他终端业务平台通信。QQ、翼聊、飞信和沃友都可以看做是终端业务平台。只是QQ的用户不能保证个人信息的真实性。

基础业务还要考虑我们对终端业务平台的目标规划:

(1) 简单电子商务的支持。我们可以称为摆电子地摊。我们需要支持方便操作的工具软件来帮助用户发布自己的商品。我们希望可以有一个软件 (我们姑且称为电子地摊工具) 能够运行在智能终端上, 该软件可以

(1) 对商品拍照并上传到用户的商铺里; (2) 支持对该商品文字介绍;

(3) 可以将用户对该商品的介绍录音, 作为商品的语音介绍;

(4) 网络不好的时候上述信息可以保存到本地, 网络好的时候发布到网上;

(5) 支持条形码识别, 自动生成虚拟条形码。 (2) 电子支付。

(3) 电子商务社区的功能。这个功能属于比较常见。不过需要增加按照区域搜索的功能。这个区域可以是市政府行政区, 比如玄武区白下区等, 或者是住宅小区, 或者邮政编码等。

(4) 和应用商店的集成, 管理用户的下载记录。

(5) 广告推送功能。这个广告可以是运营商自营业务的广告或者是其他企业委托的广告。

(6) 和地域性的发展良好的论坛集成。这种集成一般就是一个链接的形式。

(7) 分析用户的行为后, 集成一些用户常用的功能。比如快递、订票等业务, 这些业务最好以客户端的形式让用户操作。就好像360的应用盒子一样。

电子商务的支持是作为一个综合业务平台的基础设施而提供, 如果电子商务最终一定会普及的话, 电子地摊工具是一个迟早会出现的产品, 电子地摊工具出现得越早, 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越大。我们相信电子商务一定会普及到每一个使用智能终端的人。真实可信的买家卖家身份和电子地摊工具会使得电子商务社区的需求极为强烈。

考虑到运营商的传统工作范围, 建议如果向互联网方向拓展的业务要放到基础业务中的话, 应该是简单运营的业务。比如电子地摊就很简单。运营商不要向每个用户推销, 只要发广告短信, 只收流量费用, 而且这种流量费用可以包含在其他套餐中一起收, 使得用户觉得更实惠。笔者的建议是, 即便是增值业务最好运营商也只做简单运营的业务, 比较复杂的业务全都让专业的业务运营企业来做。这些专业的业务运营企业有可能是互联网企业或者是电商。

上述功能需要同时支持PC和智能手机。上述功能可以分阶段提供。但是要求一定要操作简便。

5 增值业务分析

增值业务产生的流量费用, 应该由终端业务平台提供商承担。增值业务的应用, 如果比较复杂, 最好是第三方提供, 集成到终端业务平台上。

笔者理解目前的增值业务应该主要针对和老百姓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关, 但是老百姓目前并不通过网络来使用的业务。笔者的观点是:任何一个业务都要为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我们这个时代时尚潮人很多, 但是非潮人的普通人更多。而且, 一旦为日常工作生活某方面提供信息或者其他的服务能够成功运营, 那么增值业务类似的扩展也就更容易。我理解软件的社交功能也应该要为了工作和生活, 因为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所以, 一旦某些功能能够成功地在某些人群 (比如某类行业, 农民, 老师, 超市行业人员或者公务员等) 中成功应用, 那么就可以类似的挖掘其他人群需求。发展得好的论坛, 一定也是满足人们工作生活中某些需求的论坛, 比如西祠和天涯。从这个角度讲, 地域性的论坛以及行业性的需要持续学习交流的行业方面的论坛会比较有生命力。

增值业务有很多, 我们举两类业务做例子:

(1) 集成各种需要收集终端用户信息的程序, 收集终端用户的信息, 以便相关部门单位决策。比如农业生产安排, 养殖的统筹安排等。

(2) 按照地域和相关的企业开展相关的促销业务。比如为超市商场发送广告和办理会员卡。

第一类业务我们称为统筹类业务, 主要针对政府部门和相关的行业人群。以农业为例, 农民生产都是比较分散的, 组织程度较低, 而农民数量很大, 统筹安排的时候工作都比较复杂和工作量大。对于这种业务, 相当于对农业生产做了一次信息化改造, 而智能终端的普及对这种信息化改造提供了硬件基础。这类业务有的比较复杂, 建议就是对于复杂业务, 由第三方提供应用, 终端业务平台负责业务推广和做一些收集信息的业务。

第二类业务我们称为代理类业务, 主要就是为商家做广告, 办理会员卡也是一些手续和资质验证的操作, 比较简单。由于终端业务平台的用户身份真实, 所以办理会员卡资质验证上会比较方便。这种业务是比较容易推广的业务。比如南京托乐嘉苏果超市的会员卡需要有话费报销单才能办, 对超市而言, 这是一个身份验证步骤。这种情况下终端业务平台提供商就可以和苏果超市合作, 只要是预付费用户并且有3个月不欠费的记录或者话费预存了多少钱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申请办理苏果会员卡。

对于代理类业务, 可以增加积分管理的功能, 帮助用户管理不同商家的积分。而且可以协调实现积分兑换, 将一个商家的积分兑换为另外一个商家的积分或者都兑换为终端业务平台提供商的积分, 以便扩大用户选择积分兑现礼品的范围。

增值业务的类型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类业务, 针对不同的行业, 可以有不同的业务。

6 终端业务平台所处的价值链

对于运营商而言, 终端业务平台不应该是自己一手包办的内容, 而应该是提供一个平台本身。具体的业务内容尽量交由业务运营企业和应用提供商来运营和提供。当我们通过终端业务平台提供业务的时候, 笔者理解的价值链如图1所示。

图1解释如下:

(1) 业务提供和运营层面:这个层面负责运营向终端用户展示的业务。负责接洽用户, 对于收费, 也是这个层面的企业向用户收费, 然后和其他相关企业结算。

(2) 业务支撑平台层面:业务支撑平台层面提供业务的支撑, 主要是终端业务平台的集成接口、用户的管道信息、签约和费用信用以及个人身份等信息的提供。

(3) 应用提供商:提供实现业务的应用。

(4) 终端提供商:终端硬件厂商。

对运营商而言, 需要掌控住终端业务平台的运营, 因为这个是业务的入口, 直接被用户看到, 具有第一视觉效果, 在用户对业务的选择方面影响很大。运营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业务规划, 由其他的企业来实现和运营。运营商做一个业务管理者。

关于业务支撑平台层面, 运营商天生具有优势, 就应该由运营商掌握。接口设计需要同时考虑运营商自己的业务规划和业务运营企业的需求。这个平台的建设对技术能力和反应速度要求较高, 建议业务规划仍然由运营商完成, 但是平台开发维护交给第三方设备公司。

7 业务的管理

新业务的设计来自于两个方面:

(1) 一个是运营商自己的规划;比如本文在“终端业务平台应该是什么”章节体现的就是笔者对运营商业务规划的理解。

(2) 一个是第三方企业提出的需求。所以, 业务支撑平台的开放性以及终端业务平台业务管理服务很重要。第三方企业提出的需求可以属于运营商规划的业务类别的范畴, 也可能不属于。如果是前者, 可能发布就更为快速, 如果是后者, 可能需要和运营商谈判。无论是哪种前者还是后者, 业务管理都是很重要的。

笔者理解业务管理至少包含业务价值分析、开发支持、业务推广支持和业务监管等方面。

(1) 业务价值分析:业务设计提出后, 电信运营商对业务做价值分析, 判断该业务的价值并确认是否需要倾斜支持或者任由业务运营企业自己发展。

(2) 开发支持:对应用开发者提供接口和开发调试环境的支持。

(3) 业务推广支持:比如帮助业务运营企业发广告, 并提供相关的用户行为分析信息等。

(4) 业务监管:对业务的开展中出现的用户投诉、举报等行为进行监管。这个是必须的, 否则会严重影响用户的热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运营商需要向互联网的业务管理水平看齐, 否则任何模式都很容易被模仿, 关键是每一个环节的执行和用户的体验以及感受。

8 总结

在移动互联时代, 智能终端普及的情况下, 业务将会极为方便地推送到终端用户。但是业务的开展, 并不仅仅是推送, 更多的情景下还需要和用户交互。所以终端侧的终端业务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谁的业务平台规划运营得更好, 谁就可以为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于终端业务平台的业务开展, 我们分析了价值链的环节, 描述了运营商的定位和业务管理的要求。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智能终端普及的情况下, 业务将会很容易地被推送到终端用户, 并且需要和终端用户交互。通过终端业务平台的方式可以将业务集中展示提供给用户, 方便用户操作, 并影响用户上网行为。论述了基于终端业务平台的业务开展方式, 并分析了价值链以及描述了对业务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终端业务平台,基础业务,增值业务

业务融合和定位 篇2

结合正在开展的“关于破解‘两张皮’问题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大讨论活动”,我查找了自己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党建工作中自身存在问题

(一)在思想认识上,一重一轻。

重业务轻党务是目前党建工作的普遍现象,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必须抓并且必须抓好;而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工作弹性大,做多做少、抓与不抓都不会影响大局,以致机关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二)在工作态度上,一热一冷。

虽然同是工作,但党建工作较虚,难开展、难见效,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抓业务工作热情不相协调,甚至不乐意从事党建工作,以致党建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工作计划性和针对性不强,创造性开展活动不够,往往停留在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的层面上。

二、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党建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够,觉得机关党员总体素质较高,自我要求严格,自我教育管理较好,机关支部无需做更多的工作;认为机关党建工作任务软、内容虚,机关党建工作过多、过频会干扰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容易造成矛盾、引起误解。

(二)工作导向有偏差。

在做党建工作时,往往只注意过程,不注重结果;只注意台帐,不注重效果;只注意党建本身,不注意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推动作用。这些工作导向上的偏差,造成党建工作只是党建工作,机关干部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参与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只是热热闹闹的走形式而没有任何实效。

三、解决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摆正机关党建工作定位。

机关干部尤其是机关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从思想上消除“不需抓”、“不好抓”、“不便抓”的认识误区,自觉把党建摆在机关工作的重要位置。

业务融合和定位 篇3

FMC通常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点:

1. 无缝连接

在设备和网络层面, 它的表现为切换:固定网中的电话可转移到移动网络中, 反之亦然;在两种不同的网络中切换不会中断或导致服务质量受损;实现Wi Fi和2G网络相互切换。在网络架构层面, FMC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平台间传输多种运用, 而不需要进行再编译。

2.用户接入方式多样

融合服务和设备能够让用户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需要的应用、服务质量和通话量等具体需求, 选择采用不同的接入技术, 如Wi Fi或移动网络。

3.融合终端

融合终端能够让用户方便的在不同的网络间切换。目前, 用户一般使用固定网络来实现语音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 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移动语音服务和基本的数据服务 (如SMS短信息服务等) 。企业级用户通常会使用更多的终端设备, 例如, 用PDA或笔记本电脑来获得移动数据。而最新的融合终端, 如Wi Fi电话, 能够让用户使用一个终端就完成以前用多个终端才能实现的应用。

4.个性化

FMC服务不但允许终端用户设定他们想要的服务, 而且允许他们对用户界面进行设定。用户可以对融合终端进行统一设定, 融合终端的多样性使得固网也拥有了类似手机的多样化设置。

5.移动网络、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的统一融合

FMC服务可以使用户在不关心配置、网络安全、服务质量、网络带宽、网络资费的情况下, 实现在多种网络间的转换, 例如移动网络、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

从世界范围来看, FMC业务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于技术引入发展的初级阶段,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受到各自的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FMC业务尚无统一的模式。

根据FMC技术演进过程, 结合全球现有FMC的部署情况, FMC业务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预融合阶段

预融合阶段是指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交叉融合实现固定和移动业务的捆绑, 以及部分实现固定移动业务的融合。从目前全球运营商推出的FMC业务看, 大多数运营商处于该阶段, 业务形式主要为基本的语音服务和数据接入服务。

2.融合阶段

融合阶段是指通过多模终端实现不同网络接入层的融合, 以及运营商通过建立统一的核心承载网来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真正融合。在该阶段, 运营商的FMC业务将从原来的简单语音服务和数据接入服务, 转变为基于数据的内容增值业务, 以及多向的应用业务。

目前, 中国FMC业务尚处于预融合阶段, FMC的相关标准不够明确、融合终端技术不够成熟、业务不够丰富、政策法规尚不明朗、产业链也未形成, FMC业务本身暂时还不能为服务提供商创造出可观的收益。

但是, 国内运营商, 特别是固网运营商都在积极开发FMC业务解决方案。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都推出了有中国特色的FMC业务, 例如灵通无绳业务、一号通、Qbox等业务。但是, 这些业务仍属于简单的业务捆绑, 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业务融合, 且存在相关终端数量少、功能不完备、业务资费混乱、用户少等问题。

相比之下, 国内移动运营商在FMC方面都没有采取太大的举措, 中国联通专注于移动通信, 在固定和Vo IP长话、视频业务方面的进展有限, 在固网-移动整合方面总体动作不大。不过,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中国联通已打造了一张具备Qo S保证的IP骨干网, 并且开始对Wi Max进行测试, 为今后FMC的发展实施做好了技术准备。同样, 中国移动也没有对FMC采取业务上的行动, 现阶段中国移动FMC业务的策略是进一步降低语音业务资费, 大力发展其他增值性业务。同时积极为3G做准备, 以便在下一步的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根据业务特点和移动优势, 结合3G业务开展FMC业务。

针对目前中国FMC市场的现状和问题, IDC对于国内各类运营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固网运营商

1. 利用固网资源优势尽早推出FMC业务来阻止用户数量的下滑, 同时增强整体竞争力。

2. 尽早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为提供进一步的融合业务做准备。

3.加强与整个生态环境中其他参与者的配合, 吸引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厂商加入, 对业务进行渗透和拓展, 并制订统一的标准规范。同时建立自己的融合业务终端定制策略, 并提供足够的终端来保证业务的开展及实施。

移动运营商

1.巩固现有阵地, 可在短期内推出Fixedmobilesubstitution (移动对固定的替代) 业务来防御FMC业务。

2.有选择的进入某些固定业务领域, 为重点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稳固企业客户和行业信息化客户市场。

3. 做好资源的整合, 发挥移动运营

商固有的优势, 包括品牌、客户资源、业务开发等方面, 增添新的业务服务手段, 扩大在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收益。

全业务运营商

1.对自身业务运营能力进行提升, 并要对业务资源、网络资源、技术平台实施优化和调整, 为提供FMC业务做好准备。

2.充分挖掘通信资源, 满足客户个性化通信消费需求, 实现从以网络为中心的战略向以服务为中心的战略转型。

业务融合和定位 篇4

及对策建议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不够注重党建工作,没有将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认识清楚,认为搞好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没有关系,造成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割裂开来,导致党建工作没有做好,业务工作质量显著降低。由此我们认识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起来。

党建工作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这是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然而现实中,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常常发生脱节、冲突或者顾此失彼的状况。这种“两张皮”现象既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因此,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成为各级党组织在新形势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辩证关系

(一)党建工作可以带动业务工作,为业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无论什么业务工作,核心主体是人。人的思想状态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因此,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党建工作的本质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进而促进业务发展。业务工作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必须紧紧依靠党组织。广泛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党员和员工在崇高的精神激励下,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为业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业务工作能使党建工作有所依托,落到实处

业务工作是党建工作最好的载体,也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试纸”。加强党建工作不是就党建抓党建,而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业务工作完成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党建工作的成败。党建工作只有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去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党建工作必须为业务工作服务,如果离开了业务工作,党建工作就会脱离实际,失去针对性和目的性,也不具有长远的生命力。因此,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理念,自觉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业务工作中。业务工作强调什么,党建工作就突出什么;业务工作需要什么,党建工作就保障什么;业务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计划和部署业务工作的同时必须注重融入党建因素,将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不能孤立地就业务抓工作,要以党建各项制度约束业务工作规范进行、健康开展,以确保每项业务工作在党建宏观指导下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探索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路径

(一)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党建,才能将党建工作真正做好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重视业务工作,忽视党建工作,人们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而对党建工作没有充足的热情,人们普遍认为党建工作只是一些不务实的工作,工作只是面上的事,是“软任务”,而真正能够带动经济效益的是业务工作。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热情较低,大局意识不强,没有将党建工作看作是与业务工作一样重要的工作。由此可见,要想同时抓好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必须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其明白自己的责任,真正将党建工作纳入自己的分内工作中来,以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进而促进业务工作质量提高。

(二)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效结合的关键就是落实“一把手”抓党建责任制

高度融合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着力强化“一把手”抓党建责任制。“一把手”做党建工作就是要将党建工作深入融合进业务工作中。党建工作重点是在人的思想上、态度上的,所以,在整个业务工作中,“一把手”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起带头作用,主动抓、亲自上,起到竖起一面旗帜的作用。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狠抓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实际行动为民解忧,坚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着眼于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千方百计把向群众承诺的民生实事抓实办好。“一把手”要有很强的战略眼光与战略意识,在工作中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以此来影响和要求单位党员。

(三)组织上要加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队伍保障

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人的因素十分关键。因此,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专业化水平。如果党务干部不懂业务,行政主要领导不熟悉党务,就难以准确把握抓好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落脚点,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不能融合贯通。这就需要在干部配备上,选拔既懂党建又懂业务,且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加入到党务干部队伍中来,要建立干部双向交流机制,使党务干部懂业务,主要行政领导熟悉党务,实现相互“把准脉”、跟上步。还要加强对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养、思想境界、理论水平、业务技能,提升其解决问题、围绕中心促发展的能力。

(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纪检监察,促进业务廉洁高效发展

从严治党是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思想源泉,要想保障实现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进行不断的提升,保障思想认识到位,各级管理部门和党委书记需要加强联系和合作,了解新思想新要求的具体实践情况,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其次,在各个岗位责任的划分上必须要做到岗位责任分明,保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各自的工作责任、工作范围和工作权限,从而主动接受上级的领导,积极落实相关的管理和实践工作,体现党建工作的核心要求。另外领导干部还需要将定期党建工作的研讨与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保障管理责任、教育责任、领导责任都能够落实到位。

(五)媒体文化平台对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发展中,大量新型文化媒体的出现为企业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而这种企业文化媒体的发展,也对企业党建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拓宽了党建工作的媒体。随着文化媒体信息化发展,大量融合性平台也为党建工作发展提供了支持。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企业融合性官网已经成为了企业文化重要的推广与宣传平台。而企业党建板块已经成为了官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官网,企业中的党员、员工与社会群体可以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可以通过知识问答、收看宣传片等方式参与到党建宣传工作中来。二是吸引更多的黨员群众参与到党建工作中。在企业党建宣传中,如何吸引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到宣传教育活动中,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是党建工作创新的难题之一。随着大量新型文化媒体的出现,利用新颖的媒体形式提高党员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参与到党建学习中,已经成为了党建工作创新的一个主要形式。

(六)要将党建工作纳入到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之中

(1)加强党建工作中监督机制的建设。把那些工作不认真、不积极的党员干部找出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严格加强党员内部建设与管理,净化党员队伍,让党员干部真正起到重要作用。(2)健全人民监督机制。做好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根本就是一切为人民,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初衷与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所以,必须要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人民提出的意见,自觉找工作中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工作。

三、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融合探讨 篇5

关键词:风险防控,财务,输电管理

一、背景介绍

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两个转变, 即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向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 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是以提高公司综合效益为目标, 对核心业务的全过程实行精细控制,更加注重细节管理,将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精益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是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水平的必然路径,工作只有做细做实,才能做大做强。 精益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南宁局提出要做南网标杆和同行典范,就是要在精益化管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考虑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为企业后勤提供了保障,它时刻监督着业务管理工作。 业务管理直接推动着企业的业务经营,决定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存在价值。 两者融合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性循环体系。

本文涉及了诸多部门的管理行为,但是做的都是同一件事,管理工作就是要将多件事情进行统筹,找出共同点,加以结合,最后形成一件事,每个部门都针对同一件事开展工作,各取所需。

本文以一个财务人员的视角考虑RAP (risk-based activity plan)的切入,重点运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闭环管理思想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的SECP (scheme execution consistency performance)

理论来进行论述,突出风险管控,从财务管理、计划管理、车辆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逐一论述。

三、实施的途径

超高压公司负责管理、运营、维护和建设南方电网跨省区骨干网架及重要联络线。 南方电网公司赵建国董事长在超高压公司检查工作时提出超高压公司就是要确保南方电网主网架安全、安全、再安全,因此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是要围绕安全这个中心主题词来开展的, 要围绕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关注经营管理和队伍建设, 所以要将安全生产这条生命线贯彻始终。

我们每做一件事,搞一项活动或解决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做法或思路,它都是按照PDCA的活动规律(程序)进行的。 P(plan)表示策划,D (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改进。PDCA闭环管理思想的特点是:按PDCA顺序前进,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上再进行PDCA循环就又可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且每个阶段都可有它本身的小PDCA循环。 目前我们可以依托输电巡线作业管理平台, 以风险管理为主线,计划管理为平台来开展财务PDCA循环管理工作。

(一)P(plan):策划

要围绕我们的关键指标做好策划,对影响到我们安全的各个因素、 各个关键点进行分析,对我们的工作量进行评估,用多少人、什么能力

水平的,按照计划管理5W1H(what why who where when how)的标准将

工作进行分解,形成计划,在计划中对各个关键点进行评估,对策清楚, 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具体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制度建设方面

在开展输电巡线业务之前要有规矩,将我们的制度、流程、表单、作业指导书等东西都纳入到系统管理的框架中,去操作、去执行。

2、业务计划方面

事先做好工作量的测算,并充分考虑人员、时间、天气、工具等因素。

3、车辆管理方面

要考虑车辆的使用、调配计划,可以通过车辆的里程、油耗、维护成本作为关键性指标进行过程监测, 尤其是车辆的里程数, 将其纳入进去,每次巡线前画好线路的运行规划图,围绕哪条线路去巡线,就设计好线路的规划图以及车辆路线的规划图, 按照关键路径法将关键路径确认出来,考虑一个最优方案。

4、预算方面

每次外出巡线时要进行费用预算,住宿情况、补助情况以及其他费用使用情况,住宿是必不可少的是因素,对于住宿我们可以考虑定点住宿统一结算或者定点住宿单独结算亦或是不定点住宿按照包干的方式执行,但要在事先谋划好,规定好“圆点”,所谓“圆点”就是对巡线的路径进行规划的时候同时也“画圆”,规定好哪些地方必须住宿、哪些地方可住可不住、哪些地方不能住宿。

5、风险防控方面

风险防控包括安全风险、廉洁风险、违约风险、作业控制风险等等。 安全风险涉及人员风险、设备安全风险、车辆安全风险;廉洁风险涉及到依法经营等方面风险;计划管理就是一个契约,违约风险就是没有按照计划去落实、去执行,该变更而未变更等风险;作业控制风险涉及到作业过程控制的风险。

要将上述各因素纳入到策划当中,录入到系统中形成指标,以便执行、检查和考核。

(二)D(do):执行

目前, 我局建立了输电管理信息系统, 每名员工都带有一个 “本本”,巡线可以利用“本本”导航进行,导航将整个巡视路径图汇成了一条指引工作的曲线,顺着他就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按照事前的策划去逐一落实,就可以达到目标、看到“光明”。 再则,我们的“本本”还是业务计划、预算、操作方法、步骤等等的汇集体,不但告诉你做什么还和你讲怎么做。 在执行过程中也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是否上升了,如果上升我们就要修改我们的工作计划,之后再执行。

JUST IN TIME理论传达的思想是一次性作对,不瞎忽悠、 不乱折腾,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也要有这种精神,不断向前看,找出短板,将过去的问题不断处理掉,面对的就只有新问题,而新的事情我们就按策划方案一次性做好,从而做到“干一件、学一样、规范一项”,当执行过后,我们将所有的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作为历史数据,以供参考。

(三)C(check):检查

检查可以运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的SECP理论来做支撑、 把控。 SECP明确了按什么考核, 考核什么。 SECP四个环节 “策划(SCHEME)、 执行(EXECUTION)、 依从(CONSISTENCY)、 绩效(PER- FORMANCE)

1、S(scheme):策划

就是要看我们业务计划是否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的策划,预算是否符合要求;

2、E(execution):执行

就是看我们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已经按照策划要求完成, 预算是否按照策划要求完成,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

3、C(consistency):依从性

就是看我们的结果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去执行了, 也就是指标完成率如何,是否偏离,如果偏离了,那修改过计划没有,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

4、P(performance):执行的效果

就是看存在哪些不足需要不断改进,有什么好的做好要去固化,以便下一次在执行过程中采纳。 持续改进可以形成最优工作量、最优车辆使用、最佳预算调配、最佳路径选择等几方面的内容。

当然,在检查过程中要随时做好监测,有过程的控制也有结果的控制。 过程控制可以通过“本本”来控制,是否按照既定的路线去巡视,路线存在偏差时是否采用了变化管理去修改计划; 住宿是否到定点宾馆去住宿的,住宿的天数是否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安排的,费用的使用有无按照预算去考虑,车辆的安排是否在掌控之中。

另外,管理过程中要把握好风险的管控这条主线,也是红线,也要进行监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监测:

(1)安全风险,安全风险内涵丰富,具体来说有设备风险、人员风险、 车辆风险等风险,这个属于安全指标考核内容的几个大项。 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要安排规定的里程内休息多少次,车速不能超过多少、酒后不能驾车、车辆出现什么异常情况要进行修理;人员出现问题,比如生病、 不适,或者环境发生变化等可能会危及到人身安全的情况要中止作业。

(2)廉洁风险:就是依法经营指标风险,不能违法乱纪、违规开展工作。

(3)违约风险:计划管理就好比是一项契约,每一步骤都是契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守约、执行的好的可以得到奖励,不能违约,违约就要有惩罚,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涉及到人员岗位晋升、评先、创优,也可能会有通报批评、降岗降薪等惩罚性措施。

(4)作业控制风险:就是是否达到预定要求等。通过上述风险管控措施,让大家不敢越红线(雷池)一步。

(四)A(action):改进行动

通过上面的检查,做好评估,不断优化工作计划、固化好的做法、改进流程、表单,最终达到持续改进,提出最优方案、最优工作量,从而提高管理精益化水平,让管理上层次。

当然,在整个流转过程中要考虑“人”的因素,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作风优秀的员工队伍,就要将学习、规范、分享、互助的文化建设思想贯彻始终,做到“看大做小”,提高员工深入分析、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让员工在执行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价值。

围绕做什么、怎么做,管什么、怎么管,利用PDCA循环将管理工作串联起来,基于RAP作业管理,形成闭环。

(五)考核

考核就是针对计划执行的过程、执行的结果、预算执行过程、执行结果、风险控制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涉及到人员的晋升、降职,人员的岗位调整,部门的奖励、惩罚,部门费用的增加、减少等四大方面。 要通过考核促管理,使制度流程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四、RAP框架的运作和产生的变化

我们期待在此种流程运转后, 我们的输电巡线管理会像精益化管理方向迈出一大步。

(1)费用归集可以统计到每条线路巡线人工成本,车辆过路过桥费、 加油费、维护费,青苗补偿费,其他材料费;

(2)每条线路巡视可以精确到人次、最优巡视线路,最合理天数、最佳工作量;

(3)车辆可以达到最优安排,包括车辆的最优路径、最佳公里数、最佳油耗等等;

(4)风险可以做到最优管控;

(5)定额管理方面有所突破,管理更趋向于标准作业管理;

(6)文化氛围做到更好,人人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计划管理上水平,上层次。

五、下一步打算

数据的积累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还需要不断去更新,去完善。 通过RAP建立各个流程的手拉手,按照平衡积分卡思想,在资产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充分运用, 尤其是将资产全生命周期理念融入进来是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12年版)[R].广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2.

网络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的融合 篇6

在当今时代, 网络电视正在慢慢地发展壮大, 并且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人们可以利用电脑或者移动终端等设备观看电视、进行网上购物和点播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随着宽带网络、流媒体、编解码、信息加密和存储技术的发展, 基于TCP/IP协议网络为承载基础的视频业务开始步入商业运营阶段。为了与基于DVB的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区别起见, 我们将以IP及其相关技术为基础的视频业务称为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指基于因特网将电视机、电脑以及移动终端等作为显示终端, 实现移动电视、互动电视、高清数字电视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种新兴业务。网络电视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新的电视观看方式, 打破了原有的用户只能被动收看电视节目的固定模式, 实现用户基于因特网可以根据需要主动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模式。国家广电总局关于网络电视的官方定义如下:网络电视是以互联网协议作为主要技术形态, 以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 通过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信息网络, 从事开办、播放 (含点播、转播、直播) 、集成、传输、下载视听节目服务等活动。

1 网络电视的发展现状

三网融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成为全球ICT发展的趋势。而网络运营商也在逐步向信息服务进行转型。而网络电视这种三网融合的典型体, 则成为了网络运营商发展的契机。

首先是宽带用户数量的发展带动了网络电视。近几年宽带接入用户飞速增长, 包括ADSL, 以太网, 光纤等网络接入用户群体增长十分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 截止2013年6月, 我国共有宽带网民数量5.91亿, 手机网民数量4.64亿, IPv4使用量3.31亿。如此大的用户基础为网络电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其次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基于网络传输, 清晰度和流畅性十分依赖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 尤其是720P, 1080P高清网络电视以及mkv等格式的无压缩视频流对网络环境的要求尤为苛刻。而当今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则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随着用户家庭宽带带宽的迅速拓展以及光纤技术的普及, 网络电视向着流畅, 高清的方向稳步发展, 优秀的用户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使得网络电视变得更加普及。

到如今, 网络电视已经在公众中形成很大的知名度, 包括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设备商、终端厂商在内的产业链内各个环节均在积极推动IP产业的发展。目前在政策层面和网络技术层面上网络电视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 未来网络电视的发展前途光明。截止目前, 中国的网络电视用户数已经过亿。在如此之大的用户基础的前提下, 网络购物, 网络点播等服务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而如此大的市场成为了网络运营商等商家纷纷发掘的对象。

2 广电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2.1 广播电视的现状

作为国家的主要宣传媒体平台, 广播电视是国家必不可少的公益性事业。而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 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的无线电广播却可以发挥巨大的优势, 无论是在传输还是接收上都有很强的适应性, 成为灾区与外界联系的纽带, 为人们传输着灾区的第一线消息, 最大程度上辅助救援工作的展开。

而随着互联网的流行与迅速发展, 广播电视业面临了极大的挑战。现在日常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互联网搜索便利, 信息资源广, 自主性强的优势慢慢显现出来。用户往往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 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新闻的第一手资料。相比静静坐在广播电视前, 等待着整点新闻相比, 互联网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移动互联网这个互联网的分支则又成为个中翘楚。用户通过Wi Fi或者3G网络就可以尽情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 在地铁上, 车上就可以掌握天下动态。据目前的资料显示, 超过35%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获取信息。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 移动互联网这个媒体平台已经一跃成为我国媒体界的龙头老大。

不仅是在新闻时事的获取途径上, 在娱乐方面互联网则更是优势明显。相比坐在电视前看电影电视剧, 在网络上游戏放松更受普通用户, 尤其是中青年用户的欢迎。同样的, 手机移动网络, i Pad等平板电脑的用户也成急速增长模式。使用智能手机下载各种娱乐应用程序放松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用户每天的习惯。调查研究显示, 中国城市是全球五大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达35%;受访者中, 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 比例在亚太地区最高。中国城市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最广泛的用途为浏览网页、听音乐, 每个用户安装的APP平均数量为15个, 付费APP的平均数量为6个。由此可见互联网应用成为了现在人群的普遍需求。

在互联网带来的如此大的冲击下, 如何推进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保住不断缩水的用户量, 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求创新, 成为广播电视业当前的重中之重。

2.2 广电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2.2.1 广播电视和网络电视融合的必要性

不难看出, 网络电视的发展势不可挡, 给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带来巨大的冲击, 广电运营商如何保住不断流失的用户量, 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求创新?广播电视业务是否走到了生命尽头?

所谓祸兮福所倚, 是挑战, 也是机遇。广电运营商如能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网络电视业务, 以广大的受众为基础, 大力发展网络电视业务, 挑战也能变成广电运营商业务创新的机遇。

一直以来, 广电运营商的增值业务不管是高清广播电视业务还是VOD业务, 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不能大幅的为广电运营商创收, 究其根本原因有三点:一是业务前端投入大, 二是业务开展缓慢, 三是用户接受度低。

网络电视业务作为新兴的基于互联网的视频点播业务, 依循TCP/IP协议, 摒弃传统的IPQAM方式, 大大降低了业务前端的投入;另外网络电视可搭载在智能开发的Andriod系统上, 绕开了中间件, 无需终端繁琐的集成工作, 使得业务能迅速的开展, 从目前成功的案例来看, 网络电视业务从部署初期到最后投入使用, 大概需要三周的时间, 其中还包括服务器的采购等环节;最后, 网络电视业务得到了几乎所有的网络视频内容运营商的青睐, 各内容运营商也纷纷积极向网络电视靠拢, 和七大牌照商各自达成战略同盟, 一时间, 网络电视内容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与此同时, 收益最大的仍然是用户, 丰富的网络电视资源也逐渐挤占了用户的业余时间, 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若其他运营商大力发展网络电视业务, 必会成为压倒广播电视业务最后的一根稻草。反而, 若广电运营商大力发展网络电视业务, 网络电视业务又将成为广电运营商扶摇直上的踏脚石。因此, 网络电视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必须要融合。

2.2.2 广播电视和网络电视融合的充分性

首先,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 广播电视是刚需, 是用户必不可少的需求。近年来, 随着电视开机率的逐步下降, 广播电视业务似乎正逐渐衰落。其实不然, 电视开机率虽然在下降, 而电视节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只是用户不再限制只通过电视终端观看电视节目, 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观看电视节目。所以, 虽然电视开机率每况愈下, 但电视节目的丰富多样, 蓬勃发展正说明了广播电视是用户刚需。

其次, 通过条件接收系统可实现网络电视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的捆绑。可将网络电视业务同高清广播电视业务同等对待, 利用条件接收系统实现用户端网络电视业务的打开和关闭, 这样广电运营商就可对网络电视业务可管可控。用户对广播电视业务刚性的需求, 可促进网络电视业务初期的发展;用户对网络电视业务的接受度高又可反过来促进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 在保住了现有用户的同时, 能吸引更多的或已流失的用户, 也会促使用户购买第二终端, 广电运营商现网用户因此会得到快速增加。

网络电视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的融合将大大提升用户开机率, 网络电视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相辅相成, 互惠共利, 相互促进, 这也是网络电视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的融合的充分条件。

2.2.3 DVB和网络电视业务融合

本文提出的业务融合是面向广电网络, 搭建网络电视业务平台, 包括媒资的注入、打包、EPG、分发、推流、多终端适配、码流自适应、DVB融合等各个环节, 终端承载于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DVB_C智能终端。

广电运营商运营网络电视业务, 可实现牌照商提供的网络电视服务在运营商内网做落地, 搭建全镜像播控平台和内容库, 内网搭建CDN分发平台, 引入互联网播控平台牌照商的服务, 以及在播出安全, 系统管控, 内容管理对接等方面的设计和系统协调。公网上的网络电视服务平台商提供的海量网络视频点播内容镜像式的接入到内网, 并通过安全接口进行增量服务, 从而实现丰富的视频点播和IP式的网络服务, 且优于公网网络电视服务的是内网带宽有充分的保障, 用户体验效果非常优秀, 响应用户请求不超过1秒。

通过视频检索实现广播电视业务和网络电视业务的融合, 用户可在电视直播和视频点播中自由切换, 实现被动遭遇式向主动获取式的电视体验新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推进新的发展战略, 在文化产业、新媒体、对外投资等领域进行多元化拓展, 延伸产业链, 形成集广电网络建设运营、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等为一体, 具有一定市场控制能力的业务产业链。

2.2.4 更多业务的融合

结合现有的业务融合特点, 广电运营商应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宽带网络, 实现广电运营商固有的单纯的有线电视网到功能强大的综合网络的转变。

一直以来, 广电宽带由于其出口带宽低导致用户接受度低, 发展缓慢, 而网络电视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带宽质量。

目前, 基于广电运营商内网搭建网络电视业务运营播控平台, 全镜像或部分镜像牌照商网络电视内容, 能最大程度的吸引用户在广电宽带内网活动, 降低了广电宽带出口带宽的要求, 网络电视业务和广电宽带业务得到了完美融合, 因此网络电视业务又可和广电宽带业务进行业务融合, 大幅度的促进了广电宽带业务的发展, 提升了广电运营商的整体竞争力。

2.2.5 业务的可管可控手段

智能终端方案种类多样, 对广电网络来讲能够安全管控是产品的核心要求。在业务层和应用层的安全, 我们使用CAS系统智能卡的控制字作为私钥。通过加密机进行签名后的系统和应用使用智能卡的私钥作为验证, 保证业务、应用和系统的管控安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网络电视的迅猛发展同时, 在给新媒体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定的机遇, 通过融合网络电视业务, 广电运营商可从一个原来的单纯的广播电视业务到现在成为了一个集广播、电视、网络、点播、数据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提供商, 同时广电公司的网络也从可原来单纯的有线电视网改造成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网络, 并且通过CAS系统和Android系统安全机制实现对业务和管道的可管可控。

摘要:本文从网络电视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前景等各方面对网络电视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网络电视的特点, 探寻网络电视的发展之路, 并且就广电运营商如何面对网络电视对传统广播电视业务的冲击做了简单阐述, 利用Android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安全芯片机制及CAS系统形成可管可控的安全智能终端和基于IP方案的内网接入式网络电视业务, 并统一外网接口进行内容审核、同步和把控, 这样不仅有效防止了用户流失, 并且可以进一步通过提升平台、管道、运营和服务能力来适应新形势。

关键词:网络电视,广播电视,可管可控,安全智能终端

参考文献

[1]林华明, 徐青, 罗琛.三网融合下新业态电视技术实践[J].广播电视与技术, 2012, 39 (6) .

业务融合和定位 篇7

牢固可靠的技术安全架构

一、打造牢固的基础设施运行基础, 建立全方位监控体系。我行历来重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致力于改造基础设施, 建立生产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先后完成省行中心机房异电站双路供电工程、UPS改造和更新、机房配电设施整合和更新、机房空调整改、核心设备双电源改造、生产设备整合与优化、生产设备区与操作区物理分隔等多项工程的建设。投产机房环境综合监控系统、UPS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实现中心机房分区管理、联网监测、分级预警、实时处理的动态管理。

二、稳定可靠的网络架构和自动监控管理。我行全网分三层管理, 核心网络架构完全按照总行高可用性标准建设, 一、二级骨干网络传输线路使用不同运营商线路构成负载均衡热备份双线路结构, 在省行和分行中心机房均实施了电信运营商本地接入端双物理路由传输保护和自动切换改造, 核心网络设备实施双机热备份结构。同时, 统一部署集中网管系统, 对全行网络系统实施7×24小时自动监控, 统一视图、定制灵活、集中监控、两级联动, 及时诊断处理各种网络事件。整个网络结构安全、智能、可靠, 核心网络分区管理、控制严格、监控到位、持续优化。

此外, 我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推动行内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内部IP电话等实施增值业务, 有效地降低了办公管理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核心平台“硬”处理稳定可靠, “软”管理灵活高效。大机集中后, 我行快速完成了开放平台技术队伍培养和技术平台的搭建, 实现安全技术与应用系统的有机结合, 组织完成系统投产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全过程规范管理, 推动系统分级管理, 在前瞻性规划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完善, 做到管理与技术并重, 有力地保障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省行数据处理中心核心机器设备采用业界顶级设备, 各类高中端服务器近百台, 多套集中存储设备以及光纤交换机实现高速的数据交换。建立集中存储系统、集中备份系统、近线存储系统的信息数据管理体系, 通过在线归档、磁带和光盘等介质设备, 有效完成了历史数据分级转存管理, 实现信息应用数据的集约化管理和集中保护。建立规范的实时监控、定期性能分析和按需优化整合的技术平台管理体系, 通过总行ECC集中监控和我行自行开发的特色监控系统实现了所有核心生产服务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并定期收集性能数据, 分析评估预测系统性能和容量, 持续优化信息系统服务能力。

类别丰富的应用产品体系

一、联机处理类。工商银行业务处理架构分为总行数据中心、省分行、二级分行和网点。信息系统主机在总行数据中心, 负责核心银行业务处理系统、中间业务系统、网上银行与电话银行业务系统、内部管理系统等全国数据集中处理;省级分行特色业务系统、ATM与POS等自助业务系统、特色统计分析系统实现省级分行集中处理;地市级分行只有外围前置系统, 提供业务交易渠道, 不进行数据处理。

二、后台处理类。总行数据中心进行通用文件传输、数据交换、代理业务, 省行进行报表接收、拆分、返传, 二级分行和网点执行报表打印、事后监督和历史明细查询等数据处理。

三、中间业务处理系统。我行紧密围绕全行业务经营和管理改革的需要, 加大各类特色应用的建设力度, 优化应用研发体系, 目前我行中间业务应用达到48个大类, 包括代理行政事业收费及非税业务, 跨行金融平台系统, 交通卡充值, 代收电话、移动、电费等各类特色业务, 拓宽了产品渠道建设, 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

四、电子银行系统。电子银行体系是现代商业银行最具竞争力的服务渠道, 其发展状况反映一个银行电子化、信息化水平。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与自助设备一起构成我行完整的电子银行体系。其中自助设备数量已接近柜台数量的80%, 自助设备功能已覆盖了大部分的柜台交易, 日交易量超过150万笔, 电子银行渠道交易占比不断提高, 目前占总交易量接近50%, 分流柜台业务和节约一线人力成本作用显著。

五、经营管理系统。近年来, 我行在抓紧一线产品创新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 近年来围绕全行经营方针和内部改革管理的发展, 不断研发并投产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等内部经营管理系统, 为行内管理决策、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客户营销、监督跟踪提供系统支撑工具。

规范高效的科技管理体系

一、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 (一) 长期坚持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及每天、周、月例会制度, 及时沟通情况, 定期总结、协调管理问题, 实现生产运行与安全管理的有机统一, 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流程。 (二) 定期召开技术审查工作小组及其审查会议, 加强对项目开发的业务可行性分析、成本及效益分析, 以及产品市场风险分析。通过需求研讨推动业务分析与市场开展, 通过项目管理达到产品质量与效率要求, 通过产品投产与应用推广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推进产品创新与应用研发的相互结合。

二、精细有序的生产管理。我行坚持抓好日常生产运行管理, 提高应急处理和风险防控能力。 (一) 实施生产变更计划风险提示机制。统筹安排生产变更, 定期集中发布预警提示, 减少对业务影响程度。 (二) 实施变更评审机制。对重大、高风险变更实施方案重点评审, 协调沟通, 多重把关, 防范因变更原因引起生产故障事件。 (三) 实行变更差异分析总结。定期总结变更实施情况, 提高变更计划总体准确性。 (四) 加强对重大、多发生产事件、问题处理过程的跟踪, 强化问题根源分析, 提高事件、问题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五) 坚持重点工作督办机制。按照月度分行重点工作任务和内部重点工作, 落实责任部门任务分解, 每周进度督办与跟踪、报告, 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重点工作。 (六)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按照信息系统及业务发展状况, 每年制订并实施涵盖机房基础设施、系统、网络、核心应用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应急演练, 分析存在问题, 总结经验, 完善资料库、应急预案和应急手册, 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 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组织业务部门和分行对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及科技服务工作进行调查, 落实优化措施, 改进科技服务工作。

三、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支持平台。基于ITIL的最佳实践理念, 建立全行信息科技管理架构, 以科技管理架构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 包括运行管理类、项目管理类、综合管理类共126个制度, 以制度为基础每年组织修订本地化的工作手册和操作手册。同时, 建立并持续完善配套的技术平台, 如ServiceDesk系统、工作平台等, 实现生产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管理, 为技术支持与服务管理、设备维修与维护管理、产品功能与业务咨询、问题跟踪处理与知识库共享提供高效优质的一体化科技服务平台。

上一篇:科学监测下一篇:作物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