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融合

2024-12-03

业务融合(通用12篇)

业务融合 篇1

0 引言

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在体制、技术等多方面都存在变革的需求。只有“开放”才能促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这里的开放包括政策的开放、心理的开放、系统和技术的开放等方面。政策的开放需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能制定出符合三网融合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 打破原有的行业壁垒;心理的开放需要三网融合参与各方能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三网融合面临的新事物和新情况, 要打破原先的思维禁锢;系统和技术的开放主要是打破现存的技术封闭导致产业链不繁荣的局面。系统和技术的开放是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是直接推动三网融合试点的原动力。IPTV (网络电视) 、手机电视等视频业务是三网融合的一项核心业务, 本文将以这些视频应用为例, 探讨在三网融合下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融合视频业务平台。

1 现有视频业务平台分析

1.1 现有视频业务平台架构

在目前的技术体系下, 一个典型的视频业务平台主要的组成部分见图1。

内容头端系统:主要是实现视音频点播和直播内容的制作, 以及将视频内容转码成CDN (内容分发网络) 系统和终端系统能使用的格式。同时通过与业务管理平台间的内容接口, 将视音频内容相关信息发布至业务管理系统。这些信息将用于在整个视频业务平台内对内容的管理以及用户侧的呈现。

业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是视频业务系统的管理核心。主要负责内容管理、业务管理、产品管理、计费管理、业务鉴权、终端管理、统计分析、日志管理等。该系统与内容头端系统、CDN系统和终端系统间有接口。该系统还具备提供与其他第三方增值业务系统间的接口, 通过该接口可以使视频业务平台具备一定的业务扩展性。

CDN系统:是视音频内容存储分发的系统, 是整个视频业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一般采用多级架构组成, 系统中有一个中心节点, 一个中心节点可下挂多个区域中心节点, 一个区域中心节点又可以下挂多个边缘节点。通过一定的分发算法, CDN系统可将热门的视音频内容尽可能分发至靠近用户侧的边缘节点。

网络承载系统:该系统负责视频业务平台各系统间、CDN系统各节点间的互联。网络承载系统可以依托运营商现有网络构建, 也可以采用专网方式构建。但不管以哪种方式构建, 其核心要求就是保障视音频内容在整个平台内的安全、可靠, 保质的传输。

终端系统:由各种用户端设备组成, 可以是计算机、手机、机顶盒加电视机或其他的终端 (如i Pad等) 。各种用户终端通过网络接入视频业务平台, 在经过业务管理系统鉴权认证后使用平台提供的各项业务。

1.2 现有视频业务平台的分析

目前的视频业务平台有以下特点:

一是内容头端系统输出的编码格式和封装协议是与CDN系统和终端系统相绑定的, 即CDN系统中流媒体服务器所能识别的编码格式和封装协议以及终端系统所能解码的格式决定了内容头端系统的输出格式;二是终端系统是与CDN系统绑定的, 终端系统的解码方式是由CDN系统中流媒体服务器的编码格式和封装协议决定的。

这些特点就导致如果平台是为某一特定编码格式和封装协议的流媒体服务而设计的, 那么从端到端整个平台就相对封闭了, 很难实现完全开放式的适配。我们以IPTV业务平台中的CDN系统为例进行分析会发现, 该系统是内容分发、流媒体服务器和EPG (电子节目指南) 服务器相结合的一个系统。所以, 确切地讲, 这样一个CDN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内容分发系统, 而是一个集内容分发与服务为一体的内容分发服务系统, 所以一些厂家也称之为VDN (视频内容分发网络) 以区别传统的通用CDN。经过分析, 不难看出, 这样的一个相对封闭架构的形成, 主要是现有CDN系统的设计构架决定的。

这样的一个封闭平台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 采用了谁家的CDN系统也就决定了你可以选择的内容头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终端系统范围。虽然不一定是由一个厂家提供, 但是其他系统的提供厂家必须要遵照CDN系统厂家的相关技术规范。

虽然电信运营商、国家相关标准化组织都在组织制定整个平台的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使这样一个平台具备了一定的开放性, 但由于无法构建一个统一CDN的标准, 使整个视频平台并未实现完全开放, 融合视频业务平台还只是停留于展望阶段, 这极大限制了产业链的繁荣。

2 开放的融合视频业务平台

2.1 基于开放CDN融合视频业务平台架构

通过上述分析, 构建开放的融合视讯平台的核心就是构建一个开放的CDN系统。如何构建支持融合视频业务的开放的CDN系统, 目前各技术厂家和电信运营商都倾向于基于统一CDN构建融合视频平台的方案。这些方案都旨在通过建立统一的编码格式、统一的封装协议来整合现网的视频业务网络, 建设一个全程全网的具备提供基础视讯业务能力的业务网络, 并基于该业务网络能统一开展IPTV、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视频增值业务。

综合起来, 这些方案都具备以下特点:

1) 寻求一种统一的视频媒体格式, 将各种纷繁的头端编码格式统一成单一格式, 简化整个系统架构在媒体格式识别上的复杂度。

2) 将现有各视频分发系统进行能力集的重新封装, 能对外提供统一的接口规范。最大限度将现有各视频分发系统间的差异封装在能力集内, 简化因为进行统一业务管理带来的开发复杂度。

3) 基于这两点之后, 建立统一的CDN业务管理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数据模型, 支持对用户及其业务的统一认证和管理, 支持对用户消费行为的统一统计和管理, 支持对视音频等内容的统一接入和管理, 支持对多视频业务的统一承载和分发, 支持多种终端的统一接入和管理。

4) 寻求一个统一的信令, 使各系统间的交互能统一。目前业界倾向于采用SIP (会话启动协议) 。

5) 寻求一个动态适配机制, 能对面向各种用户终端提供相适配业务呈现。

这是一个完美的开放式融合视频平台解决方案, 但是从实际看, 暂时无法有商用系统能做到上述5条标准。虽然一些厂家的系统已经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但是其实现起来太复杂。而且由于涉及到的技术和产业面很广, 在无法形成产业标准的时候, 很难奢求技术厂家能加快这一技术进程。

是否有其他技术方式能构建融合视频业务平台?

CDN是一个经过策略性部署的整体系统, 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网络请求的重定向和内容管理等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在现有的IP网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 将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 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 解决IP网络拥塞状况, 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从技术上全面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用户访问内容时响应速度慢的根本原因。

CDN原本是只是将用户所需内容缓存到靠近用户侧的节点上, 由于现实中CDN是为某一特定类型的视频业务服务, 厂家为了使CDN能更好地为这一业务服务, 对CDN进行了必要的优化和改造, 这些改造包括信令、业务流程、分发与服务相结合等多个方面。正是这样的优化给CDN系统贴上了不同业务, 甚至是不同技术厂家的标签, 导致了现在CDN系统的封闭。

所以从某一角度讲, 构建开放的融合视讯平台还有一个技术路径就是还CDN系统的本来面目, 构建一个开放的CDN系统, 让其只作内容的存储和分发, 而不用管上面分发的是什么格式的内容。服务交由最终的服务节点来完成。将呈现和服务从原有视频业务平台中的CDN系统中剥离出来, 形成呈现和服务系统。开放的融合视频平台中CDN系统只负责将不同格式的内容分发到靠近用户的边缘节点, 并通过呈现和服务系统上不同的业务服务器向不同的终端用户提供所适配的业务服务。

基于这样一个开放的CDN系统构建的开放的融合视讯平台架构见图2。

2.2 开放CDN的融合视频业务平台的优化

传统封闭的CDN一个主要的特点是针对某一类服务做了针对性的优化。基于这样一个开放的CDN系统构件的融合视频平台, 如果想要在即保持开放性, 又要获得与传统封闭视频平台一样的分发和服务效能, 就需要对上述平台进行优化。优化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是如何提高分发效率, 另一方面是如何提升服务效能。

目前CDN的分发技术主要是由CDN管理平台中集中的调度算法服务器来进行内容分发策略、内容老化策略、服务重定向策略的调度和控制, 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发效率。而P2P (点对点) 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打破了原有服务器/客户端这样的模式, 主要是借助客户端间的对等交互来减少对服务器端的依赖, 从而加快文件传输效率。所以将P2P技术引入到CDN节点间的调度, 可以加快节点间内容和服务的调度效能。但是在如何与P2P技术结合上, 存在多种方案。我们根据在CDN实际建设和运营中取得的相关数据, 提出了引入“云化”理念的一种CDN优化架构。我们将传统核心节点、区域中心和边缘节点三级架构规划为核心CDN云和边缘CDN云两级云化的架构, 具体架构见图3。

CDN核心云由核心节点和区域中心节点组成, CDN边缘云由同一区域内的边缘节点组成。一个CDN核心云可以下挂多个CDN边缘云。云内各节点间的调度采用P2P技术, 以加快内容和服务在节点的调度和重定向效能。云间调度由CDN核心管理平台来完成, 由于通过云化将三级调度CDN架构简化为两级调度, 所以提升了调度效能。CDN边缘云中各节点服务器组成服务器集群, 集群间服务能力和存储空间动态共享。这种动态共享机制保证了CDN系统内全部的热门内容甚至是全部的内容分散在边缘云中的各服务器。从而保证了边缘云所服务区域的用户在不用调度出本区域边缘云就可获得及时的服务响应。通过构建这样一个引入P2P技术和云计的开放式CDN架构, 提升了CDN的分发能力和服务效能。

同时由于服务器刀片化进程的加速, 使得服务器和存储能够以板卡的形式与传统网络设备相结合, 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业务服务交换的新型设备。这样可以减少服务器的投入成本。由于和传统网络设备相结合, 也使得服务器间数据交换效能提升。并且也易于将流媒体服务器下沉至靠近用户端的网络设备上。目前这样的新型设备已经出现, 但是预计完全商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为了能在CDN边缘云与业务服务交换机间做好呈现和服务适配, 使用户的服务请求能根据用户终端的属性将所请求的内容以与用户终端适配的格式和页面呈现方式及时下发给用户, 我们在CDN边缘云中设立CDN边缘集群控制器进行集中计算、控制和调度, 来优化CDN系统与呈现服务系统间的交互。

总体来说, 这样的优化架构通过云化将传统CDN架构分化成简单的两极架构, 简化了云间调度的复杂性。通过引入P2P算法, 简化了云间各节点间的调度效能。通过边缘云的集群化共享, 在提高服务效能的同时, 还可节约CDN存储的投资成本。通过引入业务服务交换机, 节约了流媒体服务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也便于服务器向用户侧下沉。通过在边缘云中引入独立的集群控制器, 实现云化的CDN与业务服务交换机间快速调度, 保障了开放式CDN和特定内容服务器间的服务对应关系。通过这些优化措施, 最终保证了系统既兼顾开放性又保障了内容分发、服务效能。

3 结束语

我们在实际IPTV业务运营中一直在努力构建开放的融合视频业务平台, 也尝试了多种技术路径。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了开放的融合视频业务平台模型。目前虽然受限于实际的技术条件, 该模型还未完全商用, 但我们认为, 只有构建出开放的融合视频业务平台, 才能带动更多的产业链上的合作厂家参与进来。只有产业链上各环节都共同参与、协作了, 必然会推动技术的成熟。最终也就能促进三网融合下视频业务的繁荣。

业务融合 篇2

电信重组推动了国内电信业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为了迎接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运营商正在积极试水全业务,其中中国移动和广电在各地的“联姻”尤为引起人们关注。

从中国移动的角度来看,面对重组后的全业务竞争格局,如何解决资源不均衡带来的挑战?这是中国移动能否在未来全业务运营时代胜出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可以整合广电完备的广播信息传输网络和丰富的内容资源,无疑是当前提升中国移动全业务竞争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另一方面从广电的角度来看,面对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电信行业已经完成了市场化改革,实现了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化运作,而广电企业由于其承担的特殊历史责任,到目前为止还陷于行政体制化运营的泥潭。电信与广电的差距愈来愈大,以及电信企业对广电业务的渗透,使得广电行业开始进行全面的反思和变革。当前广电已经开始了网台分离、全程全网的改革,并欲借在内容及接入网方面的优势重振雄风。未来电信业的竞争必将是全业务的,这就使得欲凭某一方面的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希望变得渺茫,广电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合作基础:资源天然互补

中国移动与广电的资源互补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网络

虽然广电在积极推进数字电视双向改造,但是受制于资金、网络地方割据、企业化改革不彻底等多因素影响,改造进程落后于规划,因此,很多互动电视由于没有上行通道网络支持,不能开展服务,而移动的回传通道却可以弥补广电不足。另外,移动强大的计费系统和管理平台也可以助力广电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

移动由于互联网接入存在短板,导致家庭市场和全业务发展受到制约,自建网周期长、难度大,广电作为接入网资源拥有者,是移动短期内应该争取的合作伙伴。

2.用户 广电作为全国有线电视1.64亿户家庭用户的拥有者,是移动快速进入家庭市场的最佳合作伙伴;而移动作为全国移动话音用户的最大拥有方,用户数已经达到5亿,是广电开展手机电视等业务需要争取的重要合作者。

3.业务及内容

广电虽然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但是业务模式单

一、盈利能力不足,与移动合作可以丰富其媒体平台,有利于业务创新,增强营销推广力度。例如: 目前在广东江门开展的手机支付付费电视业务,通过手机进行日计费,方便了客户,也促进了广电付费电视节目的销量。

对于移动来说,可以丰富其媒体节目内容、加速发展宽带等业务,提升全业务竞争力。例如: 泉州移动与泉州广电合作推出的宽带产品“有线通”。

4.营销及服务

广电广播电视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可以增强移动营销推广的力量;而移动丰富的营销渠道和完善的服务支撑,正是广电所缺少的,特别是营业渠道。营业厅作为网络营销服务的实体渠道,是企业与客户接触、沟通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企业进行品牌、业务宣传,开展营销服务的重要窗口,中国移动拥有遍布全国的营业厅,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增强各自的营销及服务支撑能力。

除了以上的资源互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运营资质的合作也可以为开展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创造条件,规避一些政策风险。

 合作动力:三大利益共赢

广电双向网改造的重点是支撑数字电视及增值业务,借助移动强大的计费系统、移动的客户资源、营业厅等资源,可以助力广电数字电视、特别是增值业务快速发展。除了广电内容资源对移动具有合作价值,还有互联网接入资源,在互联网业务方面,广电目前仅具备内容优势,网络质量不高、业务单一,而电信运营商业务种类多,关联性强,固网宽带在语音、视频和数据多业务捆绑方面明显优于广电,但是,广电资源能带给中国移动的短期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具体来看,合作带给双方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竞争力

对于移动,通过与广电合作,最重要的是可以进入家庭市场,开展家庭业务,以应对中国电信的全业务竞争。

对于广电,则可通过与移动合作,提高互动电视业务发展进程,应对电信IPTV的竞争。

2.提高用户ARPU值,增加收入

对于移动,通过与广电合作,可以增加其高端客户的服务内容,增加新增客户数量的同时,促进存量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的消费。

广电目前用户每月十几元的ARPU值,比较中国移动80~100元的ARPU值要低得多。通过与移动合作,利用其完善的计费、营销渠道、售后等服务支撑,可有效提高付费数字电视等增值业务的销售和推广,提高ARPU值。

3.加速战略转型

对于移动,通过与广电合作,可加速发展宽带业务,加速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对于广电,通过与移动合作,可以加速发展手机电视、互动电视、宽带等业务,推动其向基于NGB承载的全业务转型。

 合作趋势:四大领域启动

基于移动、广电面临的外部运营环境、双方资源及合作价值,结合目前各地合作试点运营情况,预计未来广电与移动合作的领域将集中于四个方面: 资本领域、网络领域、业务领域和营销领域。1.资本领域

资本领域的合作作为企业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战略计划,对双方的企业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目前双方的企业发展对资本合作具有一定的现实需求。从广电方面来看,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网络改造与数字化平移工作。网络的双向化改造将影响未来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进程,给传统电视插上互动的翅膀,是目前广电业务发展的最重要方向。而数字化平移工程将传统的模拟电视改造成数字电视系统,是未来一切数字化业务的基础。

面对这两项重要的任务,广电企业一般都面临资金缺口。网络改造费用、市场推广费用、免费送的机顶盒费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使得许多地方的广电企业都面临资金紧张的状况。

从中国移动方面来看,移动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缺乏接入网资源。虽然各地移动在骨干网建设方面已经在积极推进,但在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办法不多。因此,与广电的合作能够实现高度互补。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困难很多,而在资本层面的合作则基本没有障碍存在。

中国移动是国内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具有强大的资金优势。虽然几年内需要在TD建设、基础网络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在发达地区集中资金促成与大型广电企业的合作仍具有高度可行性。以参股的形式合作,可以使得双方未来的业务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尤其能够以对双方都有利的方式解决接入网问题,对中国移动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2.网络领域

网络领域是中国移动与广电合作的最重要领域。对中国移动来说,接入网的缺乏使得全业务竞争处于劣势,而接入网运营资质问题使得中国移动根本无法从政策方面获得经营许可。具体到运营层面,即使有了自建网络,如何得到已经被中国电信、广电等企业几乎完全占据的家庭用户市场?

中国移动想通过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渠道在家庭用户市场得以发展,与电信的合作几乎不可能,与广电的合作却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中国移动可以通过网络共建、网络租赁等方式获得网络的使用权,使自己的骨干网得到延伸,进入家庭客户领域,实现全业务运营的发展规划。虽然面临的问题较多,但合作模式方面有很多可以探寻之处。

(注:图表可用鼠标滚轮放大)

3.业务领域

中国移动与广电企业在业务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①内容互补: 广电的丰富内容资源通过向移动终端的延伸,实现一个巨大的新兴媒体市场的启动,将给双方带来巨额收益。②增值业务互补: 移动增值业务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同样可以在数字电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用移动网络作为回传通道,可以实现广电内容营销业务的精细化和差异化,并且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可以实现广泛的应用,开发出具有高度个性化的新业务,大大提高广电业务的附加价值,同时为移动增加更多的创收机会。

③用户资源互补: 中国移动的个人用户资源具有非常清晰的分类与定位,而广电的用户资源集中于家庭市场。双方的结合可以实现移动对家庭用户领域的业务延伸,同时对提高广电的现有客户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4.营销领域

业务融合 篇3

一方面,前些年在这个舞台上活跃过的一些熟悉面孔如摩托罗拉、北电、思科、惠普等已逐渐悄然隐退; 参展的厂商也大都本着“节俭和适用”的原则,擎天广告、热闹的演出、精美的礼品也就不多见了。

另一方面,本届通信展的主办方首次由政府变为通信企业协会,开幕式没有工业与信息化部有关领导参加,国家领导人包场也被取消,因此给一些厂商的感觉是,规格有所下降。

然而无论怎样,通信展依然是ICT领域最强劲的“风向标”。我们从展会名称由“通信设备展”改为“通信信息展”,就可以感受到通信与IT的融合已基本完成: 重组后的三大运营商向“全业务”启航,正在再造整个ICT生态链,将诞生众多难以想象的商业机会,其中,中国的TD-SCDMA(下简称“TD”)将挑大梁; 而涌入此间的IT生力军们,也试图修改原有的游戏规则。

三大主角领衔

倾情演绎“全业务”

重组后首次亮相的三大运营商是本届通信展上当之无愧的三大主角,它们在此预演了将来的竞争格局。从展会现场来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展台并列在中国移动和TD联盟的对面,形成了以二对一的局势。尽管三家运营商都在演绎“全业务”,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中国电信着重展示其强大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它紧扣“服务社会信息化、畅享信息新生活”的主题,展示了商务领航、我的e家、天翼和信息田园等综合信息服务。

“商务领航”是中国电信面向所有企业客户推出的客户品牌,上海世博会综合服务系统、党政军数字城管系统、保险行业远程定损系统,以及物流行业解决方案等都在展示之列。“我的e家”模拟家庭客厅设计,从入口到出口分别将家居安防、家庭网关、高清视频娱乐等逐步展现出来,营造了和谐、安全、温馨的家庭氛围。“信息田园”展示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和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天翼”则是中国电信正式推出移动业务的重要客户品牌。

而刚刚挂牌才一周的新联通则着重强调自己“国际领先的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形象,展示了合并后更加全面多样的业务门类,涉及商务、娱乐和生活服务等多项应用。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新联通的业务展台就是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原有的重要业务的简单合并。

面向中小企业,新联通则展示了原中国网通“神眼-视频监控”和原中国联通的“企业版手机邮箱”; 面向消费者和家庭用户,新联通展示了热门的手机增值业务“手机音乐”、“掌上股市”、“手机报”以及“体感互动游戏”、“家庭远程协同医疗”; 此外,新联通还展示了多项基于WSCDMA技术标准的3G业务: 手机视频监控、笔记本电脑或PC装载的HSPA的3G上网卡、非接触式IC卡手机钱包等。

中国移动以“合作与未来”为主题,以TD产业链的整体形象为展览主体,联合了42家TD产业企业共同参展,力图进一步扩大TD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移动的展台呈花瓣型布局,中间的花蕊区域为TD业务体验中心区,集中展示了手机电视、视频会议、高速上网、多媒体彩铃、POC、大容量SIM卡等基于TD的业务体验; 5片花瓣则分别代表产业链内系统设备和配套设备、芯片、仪器仪表、终端以及业务应用5个不同的环节。

在运营商唱主角的通信展上,记者也发现,通信设备商、增值服务商等配角与之配合默契。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诺基亚、西门子、中兴、华为等都不约而同地将“全业务”“创新”作为其参展的重要注脚。

TD挑大梁

领航“融合”新商机

很多业界人士把本届通信展称为“TD的盛宴”,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移动携手TD联盟参展,成为本届展会上最耀眼的明星。更为重要的是,经过10年发展,TD 已具备迈入成熟商用的实力。

长期以来,业内的看法是,TD终端的不足是制约TD发展的短板。但本届展会彻底颠覆了记者的这一看法,绝大部分参展的手机厂商如中兴、三星、LG、联想、TCL等都展出了它们的TD手机。

记者在展会上还发现,一群年轻人穿着旱冰鞋、高举写着“手机革命”的彩旗在各个展台前穿梭前行,原来是众多手机厂商联合“天机”网搞的宣传活动。有参展商告诉记者,芯片厂商联发科加入TD阵营,使得一群新兴本土厂商集体加入到TD手机的研发阵营。

在微软展出的近50款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高端智能手机中,也有不少支持TD的。比如,国产品牌“酷派”就推出了TD/GSM自动切换的双待智能手机,能实现可视电话、视频留言; 支持Office文件、海量信息存储; 还具备支持自动对焦的双摄像头设计等功能。

一家刚刚从导航仪转做导航手机的厂商的代表告诉记者,TD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诺基亚这些大厂商在TD上行动越缓慢,对我们而言越有利。”这家公司声称其手机的导航功能绝对不亚于任何一家著名公司,可以说是“全球最好的。”

显然,TD的终端产品已是百花齐放,离开那些所谓的国际著名手机厂商,中国人也能玩转自己的TD终端。当然,TD的发展并不排除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这一点在TD的技术演进上可见一斑,TD正在与WCDMA技术融合,沿着TD-LTE之路往前走。

埃森哲的李为冲博士曾向记者表示,中国移动在布局TD时,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将TD-LTE作为国际标准,为TD迈出国门打开新的契机。李为冲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初,在政府支持下,中国移动在巴塞罗那召开LTE产业峰会,携手沃达丰、Verizon,宣布将联合开展TD-LTE测试,并得到来自国内、国际制造业20多家公司的积极响应。

本届展会上,不少通信厂商展出了支持LTE技术的相关产品,其中,SDR的概念受到追捧(SDR,SoftwareDe-finedRadio,通过软件设置实现不同调制方式、不同无线标准之间的灵活配置和转换)。

譬如,鼎桥推出的全新一代绿色基站,采用华为第四代基站平台,实现了TD-SCDMA和TDDLTE共享统一的硬件平台。中兴通讯也特别展示了基于SDR软基站的FDD/TDD融合理念,用统一的硬件平台实现了WCDMA、CDMA2000、TD-SCDMA到LTE的平滑演进和升级。

此外,TD专用技术智能天线也比较惹人瞩目,其体积已经与GSM天线相近甚至更小,几乎是原来的1/3。大唐移动、诺基亚、西门子及安德鲁电信等纷纷展出了最新的TD智能天线和射频拉远系统。

毫无疑问,由中国移动主厨的这一席TD盛宴,以其高调、强势、大手笔展示了TD技术相比其他3G技术的优势,给众多ICT厂商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但也有专家指出,中国移动眼下需要做的是破TD的内容短板,要顺应向“移动信息专家”的转型战略,在3G业务发展初期就应积极寻求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扩大合作的范围和合作模式,以抢夺信息供应商这一稀缺资源,为差异化竞争提供内容保障。“对众多的增值服务商而言,TD内容模式创新酝酿着新的商业机会。”

微软当盟主

生力军齐奏“Telco2.0”

在本届展会上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你已经分不清楚IT厂商和通信厂商的本质区别了。

一方面,通信厂商热衷于向政府、企业等垂直行业展示其基于通信的ICT解决方案。譬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除了电信业务外,它已经成功地切入到政府企、业行业,提供了不少基于政府、企业的重要项目,在众多规模大、领域广、金额大、风险高的项目中,扮演了集IT与通信于一体的总集成商的角色,和众多IT厂商一起,为政府、轨道交通等垂直行业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参展IT企业由以往的配角向主角迈进。早些年,IT厂商往往是将电信行业的运营商和设备商作为其最重要的IT客户,来兜售企业营运和后台的支撑管理技术。现在 IT厂商们不仅向它们兜售后台技术,还积极打造以自己为核心的生态链,主动参与到前台的业务服务层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

微软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诠释“S+S(软件+服务)”战略给通信业带来的无穷魅力。微软公司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金伯乐认为,“S+S”体现在通信领域,就是从后台的电信技术到消费者享受的移动技术和服务的整体价值主张——即Telco2.0,微软不可能做所有的事,必须和合作伙伴一起推进Telco2.0。

记者在微软通信展的展台上充分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手机终端上,微软在展台上特别设立了产品墙,展示了多普达、三星电子、摩托罗拉、联想、夏新、LG、华硕、惠普、中兴、宇达电通等品牌的近50款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在手机软件上,微软和其合作伙伴展示了近40款Windows Mobile 应用软件。

此外,微软还请Marvell与其一道作秀。众所周知, 一年半前Marvell收购了英特尔无线芯片部门,最近又发布了Sheeva CPU核心技术,将手机芯片的计算处理能力提高了一大步。据Marvell的市场发展经理姜鹏介绍,1.2G的手机芯片在实验室中已经做出。

姜鹏并不讳言: “Marvell同微软在移动设备领域上的合作,与英特尔和微软在PC领域的合作一样密切,在研发阶段,双方就有配合了。”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Windows Mobile高端智能手机,就是“Marvell Inside”,但不同的是,手机芯片厂商很多,手机操作系统也没有出现PC操作系统那样垄断的状态,所以双方还有别的合作伙伴。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Windows Mobile+Marvell的模式,刺激了手机生力军的崛起。除了PC厂商出身的华硕、联想、惠普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外,还吸引了一些亚洲新兴品牌手机厂商的热烈追捧。微软将其在PC领域的成功模式,拷贝到移动通信领域,已经初具雏形。

新业务畅想六:三网融合业务应用 篇4

三网融合是指将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融合起来, 能够提供包括语音、上网、视频等通信业务。“三网融合”后, 人们可用手机看电视、上网, 用电视打电话、上网, 用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根据需要选择网络和终端, 只要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入即可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三网融合可以应用在交通行业、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消防等方面。

三网融合下的IPTV是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三网融合业务。IPTV通过IP网络提供或通过IP网络与电视网共同提供电视节目服务。三屏融合的视频内容在个人多种终端间共享, 用户可以在各种终端上设置书签、收藏, 并能在其他终端上使用, 用户能在多种终端上随时随地使用业务。视频内容在各种终端上与好友分享, 可利用短信或者电视社区, 通过好友推荐, 将观看的电视等节目推荐到好友的各种终端上;电子相册能随时随地将照片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带网络功能的数码相框能和PC、手机及IPTV共享照片, 住在外地的子女用PC和手机上传照片, 父母能在家里的电子相框或IPTV的电子相册里同步看到照片。

手机电视作为三网融合的主要应用之一, 既可以播放音/视频, 又可以显示文本信息;既可以实时播放, 又可以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因而手机电视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接收电视节目, 通过移动网络点播新闻。移动公司推出的手机电视应用, 主要功能是通过手机查看各个家庭电视台的排期和电视节目的花絮。三网融合手机电视业务全景如图1所示。

业务融合 篇5

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军民融合业务(以下简称“军融业务”)发展,保守公司所涉及的军事工程秘密,维护国家军事利益,保障军事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管理规定(试行)》以及与军委各军种签订的保密协议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军融业务所涉及的军事设施、设备秘密是关系国家军事利益,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军事秘密是国家秘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军民融合业务保密有关规定》为公司保密工作的分支,在执行公司保密工作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军融业务的具体保密要求。

第四条 保守涉及军融业务秘密是公司每一个员工应尽的职责,都有保守军融业务秘密的义务。各级各类涉密工作人员要熟悉自身业务工作中涉及保密工作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三)制定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管理规定,负责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

(四)负责对各单位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业务指导、工作检查、考核评价;

(五)负责公司军融业务保密工作的归口管理。

第三章 军融业务秘密的范围和等级

第十条 军融业务秘密包括符合本例第二条规定的下列具体事项:

(一)公司参与建设军事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地点、性质用途、驻屯部队、档案文件、图纸资料、电子信息等;

(二)公司参与生产的设备、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地点、技术性能、用途、设计图纸、电子信息等;

(三)工程项目费用的分配和使用,军事物资的筹措、生产、供应和储备等情况;

(四)军事设施及军事设施保护情况;

(五)其他需要保密的事项。

第十一条 军融业务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绝密”是最重要的军融业务秘密,泄露会使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军融业务秘密,泄露会使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遭受严重的密的,产生该事项的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

第五章 保密制度

第十六条 各单位要健全保密制度机制,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保密法规,建立完善并严格落实保密管理制度,主动承担保密责任。各单位负责人为保密第一责任人。

第十七条 接触军融业务秘密以工作需要为原则。产生军融业务秘密事项的单位,应当确定接触该事项的范围;接触军融业务秘密事项的单位,应当确定接触该事项的人员并严格人员政治考核,考核情况报所属建设单位复核,合格后方可参与建设活动,人员发生变动时,应提前向所属建设单位申报,并履行相关政治考核程序。

第十八条 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管、移交、销毁军融业务秘密载体,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登记、签字手续,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十九条 复制军事秘密载体,必须严格控制。确需复制时,须经原密级确定的单位同意或者依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复制件不得改变原件的密级。

第二十条 携带军事秘密载体外出,必须依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携带绝密级载体外出的,还必须报同级管理保密工作的部门备案。

为其出境后会危及军事秘密安全的,不得批准出境。

第二十七条 涉及重要军融业务秘密的会议,主办单位应当对会议场所组织保密安全检查,采取保密措施,并指定人员按照保密规定管理会议文件、资料。

第二十八条 承担军融任务的单位,人员应相对固定,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工程建设项目情况,不得将承建项目作为企业业绩进行宣传,不得参加地方组织的施工项目评优评奖。

第二十九条 严格施工现场保密管理,落实所属建设单位现场安全保密要求,主动接受和配合现场保密检查。不得将手机带入施工区域。未经所属建设单位允许,不得在施工区域摄影、照相和录音,确需的设备和影像资料列入保密范围管理。施工现场标语标示等不能出现涉军涉密内容。

第三十条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模范遵守保密规定,不得向家属、亲友及其他无关人员泄露军融业务秘密。第三十一条 发生泄密事件应当及时报告保密工作主管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并迅速查明被泄露军融业务秘密的内容、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围和程度,采取补救措施。对造成失泄密或存在重大失泄密隐患的单位,5年内不得参与国防工程建设活动。

业务融合 篇6

【关键词】 财务转型; 业务; 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7-0011-02

十八大以来,提出新阶段的改革,其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必然带动企业管理转型,而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也相应要由传统核算的财务会计向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转变。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财务转型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收集和挖掘海量的会计信息已成为现代财务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国家第四个新区——舟山群岛新区为背景,分析舟山市土地储备中心财务在新形势下,从核算型财务转型成为与业务高度融合、创造价值型财务。

一、财务转型前的土地储备中心

舟山市土地储备中心成立于2000年,成立目的是运用市场机制,通过收回、收购等方法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并进行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到2012年12月31日,所拥有收储土地1 370亩,净资产5 700万元,银行借款2亿元。2013年之前,土地储备中心没有发挥积极作用,收购土地以政府指令性收购为主,融资金额小,收储土地质量差,对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土地调控作用甚微。

二、土地储备中心战略的确定为土地储备财务转型奠定基础

2011年舟山市成立国家第四个新区,2013年新区发展规划获批准。新形势下,土地储备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原先的土地收储模式已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2013年9月,舟山市政府出台《舟山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明确,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管理工作;土地储备中心的战略目标确定为促进群岛新区国有土地资产的增值保值,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参与政府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土地储备中心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以城市规划为经营性用途的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明确各区政府、管委会的旧城改造指挥部和拆迁安置部门等为做地机构。

中心战略的转型为土地储备财务转型奠定了基础。中心财务与业务高度融合,致力创造价值的财务转型,取得一定成效。到2013年底,土地储备中心新增收储土地3 000亩,净资产增至7.36亿元。项目总投资45亿元,签定合同贷款26.2亿元,有效地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并形成了对全市储备土地实行统一收储、统一整理和统一供应的经营模式和以国家政府性银行为主,国有银行为辅,商业银行为补充的融资方式,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

三、土地储备中心财务转型的具体操作

2013年9月,土地储备中心战略的转型,带动会计转型。同时会计转型又促进中心战略的实现。财务转型主要是从会计核算、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三方面全面融合业务工作。

(一)财务全面融合业务工作是对收储业务会计核算精细化

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仅把产品做到极致,也把服务和管理工作做到极致;准是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量;细是操作细化。土地储备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是对收储土地的整个工作流核算的细化。土地储备中心财务实行土地精细化核算,对所储备项目进行宗地核算,分宗地进行明细成本核算,分宗地进行成本结算与归集。在报表中增加“项目支出明细表”,分“征地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等明细科目。从融资、征收、开发、回收一个收储项目的经营循环,以货币核算来记录土地收储的整个流程。同时,建立储备土地台账制度。这样,会计核算分宗地,单列项目支出明细报表,建立台账制度,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和业务流程融合在一起,为分析、比较、预测收购土地打下基础。

(二)财务全面融合业务工作是对收储成本管理前置化

土地储备的主要成本包括收储土地成本和融资成本。因此,土储中心迫切需要将成本管理纳入中心战略管理的范畴,将关注成本与关注长期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中心的成本费用管理和控制关键在于从源头上抓好成本费用管理,促进中心收储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

1.从收购土地的源头上控制土地收购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在业务部门提交的拟收购土地,财务要到各做地机构了解情况,进行成本分析测算。同时,把收储土地的成本规范细分为四块,征地补偿(区片价),按各区片出台的补偿标准进行核定;青苗、地面附着物,按出台的文件进行核定;拆迁补偿及安置费,按各地区的拆迁政策查看各个地块的拆迁补偿方案,进行测算并与以前年度比较;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因出让地块涉及需要进行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照明、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按工程的造价进行估算。细分土地收储成本,明确政策标准,使业务与财务统一操作规范,严格控制收储土地成本,有效防范风险。

2.提前介入,严格控制融资成本。财务部门在业务收储项目拟定时,就提前介入,了解宗地情况,和银行积极对接,确保拟收储的土地可以用来满足贷款需要,并寻找可供土地储备贷款的抵押土地,确保贷款成功。同时,考虑到土地储备项目的特殊性,以政策性融资风险较小的优势,积极与银行谈判,形成了以国家政府性银行为主,国有银行为辅,商业银行为补充的融资方式,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有效满足收储土地的资金需求和时间要求,控制融资成本。

(三)财务全面融合业务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做好高效管理和风险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量化的计划安排,其目的在于提高中心管理能力与素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融合财务与业务的关系,对各种经营业务活动进行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并控制融资风险。土地储备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要编好四个计划:土地储备做地计划、储备计划、供应计划和融资计划。做地计划是收购年度列入且规划为经营性用途的地块;储备计划是列入收购年度储备计划的土地指能够在年底前完成做地工作,具备供应条件的经营性用地;供应计划是列入收储年度供应计划的土地;融资计划是根据做地计划、储备计划和供应计划,要求新增的债务额度。四个计划的有效融合,形成以融资计划为起点,出让计划为回收款的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链条,而融资计划又是最关键的一环。财务工作要有前置性,要根据近三年土地出让金收取金额,按负债率、偿债率等指标控制,合理确定融资计划、负债规模,来合理安排做地计划、收储计划和出让计划。一方面前三个计划决定融资计划的数量和规模,另一方面融资计划反作用于前三个计划。既要发展又要合理控制的债务规模。只有财务与业务的全面融合,才能真正做到在高效管理的同时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四、土地储备中心财务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绩效考核制度。对土地储备中心的做地计划、储备计划、供应计划、融资计划完成情况、收储资金管理及储备土地出让收益情况和执行情况,没有进行评估与考核。同时由于单位性质,与个人收入没有挂钩,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财务转型缺乏长效机制。

2.人员素质与高层的重视没有完全到位。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充分整合,要求财务人员的理念从一般营运性管理上升到价值管理层面,同时要求其专业能力需要大幅提升。目前财务人员的数量与素质远远达不到要求。同时会计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财务与业务的权责再划分、人员再分配,高层的重视也没有完全到位。

(二)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市场化的、适应土地储备中心考核奖励机制。对市土地储备中心实行目标管理,具体由市政府在年底对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做地计划、储备计划、供应计划、融资计划完成情况和收储资金管理及储备土地出让收益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土地储备中心也要建立对做地主体的考核机制,确保收储土地的前期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同时,拟定具体考核办法,并建立长效机制。

2.提高全员素质,全面融合财务与业务工作。财务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全面财务管理的改革,首先,高层要转变观念,重视融合工作,重新划分财务与业务的职责与权限,人员与资源的再分配。其次,为适应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大趋势,应对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负责人进行系统的相关理念培训,强化其主动融入业务的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实现其财务理念全方位的转变。

总之,财务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全面财务管理的变革。财务人员要从一般营运性管理上升到价值管理层面,全面熟悉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流程,才能将财务管理与各项业务活动融合在一起,真正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绩效、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金叶.关于企业会计转型的一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3(12):47.

乐山联通开展融合业务百日竞赛 篇7

本刊讯中国联通乐山分公司从3月中旬开始, 在全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融合业务百日竞赛活动, 收到预期效果, 促进了公司资源整合, 增强了联通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 为完成二季度净增用户任务奠定了基础。

乐山联通工会配合相关部门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策划和组织:一是下达了新增综合业务用户任务和集团拓展任务;二是针对原有用户做加法, 分别对宽带用户捆绑移动、固话业务, 固话用户捆绑宽带、移动业务, 以及对移动用户捆绑固话、宽带业务的发展量作了要求。分公司制定了专项考核激励办法, 拨出了专项经费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实施惩罚, 确保竞赛任务落到实处。

业务融合 篇8

在竞争深化带来资源全球配置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 国内企业成长呈现非线性增长, 为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化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增强, 国内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从为大型企业服务的主板、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板, 发展到为新兴产业服务的创业板, 以及未来为海外上市企业服务的国际板,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效地拓宽了各层面企业资本筹集渠道。根据WIND统计数据, 2010年1-11月, 直接融资总额高达8666亿元, 其中IPO首发募集4309亿元, 分别较2009年增长68%和113%。

二是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 以业务整合、行业整合为目标的战略性并购重组也在向纵深发展。

三是在以低成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贸出口, 在面临国内资源供应日趋偏紧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双重挑战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走出去”, 建立起国内资产与国外资产、实体资产与虚拟资产、上游资产与中下游资产的多区域、多元化、多形式投资组合格局。

二、企业金融需求的新变化

(一) 要求银行具备较高的综合化服务能力

以往企业对银行的金融需求主要是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银行提供的服务主要针对某一特定债务项下的资金需求。随着企业资本化运作行为不断增多, 企业对银行的金融需求也随之扩展至私募、上市、债券、产业基金等资本项下的服务, 而且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超过了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在各家银行传统商行业务同质化的情况下, 这些资本化运作的企业在选择合作银行时, 往往首先考虑哪家银行能够满足其资本项下的金融需求, 为其提供高效快捷的个性化服务。因此, 对银行来说, 谁的综合服务能力强, 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资本项下需求, 谁就能把握先机, 掌握客户的金融服务主导权, 进而带动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商行业务的发展。

(二) 要求银行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

随着企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 跨境投资、海内外母子公司、企业集团等新的企业组织模式日渐成为主流, 企业对银行金融需求的空间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商业银行的服务半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往往希望国内的主办银行可以为其境外的业务提供跨境、跨国的全球化、一体化服务。因此, 在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背景下, 哪家银行在资金实力、渠道网络、科技力量、产品组合等方面能够满足一体化、全球化服务的需求, 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占到先机, 在抢占“走出去”企业国外业务资源的同时, 带动和提升对该企业在国内银行业务资源的竞争力。

(三) 要求银行具备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

客户对银行提供同时兼顾资本项下和债务项下的一体化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资本项下和债务项下、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内涵和风险因素差别较大。从风险评价的视角来看, 债务项下的商行业务主要着眼点是对企业过去现金流的评价, 而资本项下的投行业务主要着眼点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评价。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 必须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 坚持商行业务与投行业务各自独立的风险掌控要求。不同的风险评价视角, 必然需要银行在风险评判的视角、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的计量、具体风险的把控等方面进行理念和操作上的突破和提升。对银行来说, 只有提高风险掌控能力, 才能将市场拓展得越宽、越深。

三、投行与商行业务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

企业资本化运作的加强, 加快了金融脱媒的步伐, 进而对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如何迎接新挑战, 在竞争中获得新发展, 推动投行和商行业务的协调发展, 成为目前商业银行亟需研究和思考的新课题。

(一) 投行开路, 商行跟进

在市场拓展中, 着眼客户资本项下和债权项下的整体金融服务需求, 特别是密切关注企业对资本项下金融服务需求, 以投行业务作为营销竞争的开路先锋, 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投行服务。在此基础上, 根据客户债项下的金融需求, 跟进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现金管理等商行业务, 最终实现对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无缝连接。根据企业“起步、成长、上市准备、成功上市”四个典型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 投行与商行灵活搭配, 满足企业的全方位、各个时期的金融需求。

1. 企业起步期, 实行特殊便捷的小企业贷款业务流程, 改变硬性要求抵押的贷款方式, 为企业设计保证、抵押、信用的组合融资方案。在投行方面, 创新推广可认股选择权业务, 在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的同时, 企业给予优先认股权利, 在未来合适的阶段, 商业银行可安排相关股权投资基金优先入股企业, 形成银企利益一致化, 推动企业发展。

2. 企业成长期, 随着业务发展的稳定和扩大, 贷款的品种和额度进一步扩大, 可选择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产品。在投行方面, 担任企业私募引资顾问, 协助企业引入战略投资, 降低资产负债率, 进一步扩大融资的空间;同时在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后, 商业银行可基于投资者的入股价格, 提供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服务, 盘活企业优质股权资产。

3. 企业上市冲刺期, 在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的基础上, 商业银行可提供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支持。在投行方面, 为企业提供上市前重组、报表优化等财务顾问服务, 调整企业资产和负债结构, 提升利润水平, 同时对于企业上市地点的选择进行论证, 提供上市服务等顾问咨询业务。

4. 企业上市成功期, 针对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资金需求, 提供循环贷款、银团贷款等商行服务;在投行方面, 提供二级市场再融资顾问、股权市值管理、股权融资等服务, 解决上市公司股东参与配股、增发、增持等资本项下或并购、投资等资金需求。

(二) 产业上下游全链条

在市场拓展中, 着眼整条产业链制定综合的金融服务方案, 在满足核心企业金融需求的同时, 努力为核心客户稳定上下游企业, 实现产业链整体价值的提升, 达到既占领核心客户的竞争制高点, 又延伸业务的外延空间, 同时锁定贸易链上下游的业务风险控制。

(三) 产品表内外全覆盖

根据信贷环境的松紧程度, 合理摆布贷款等表内业务和理财等表外业务, 实现对资产的流量管理, 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熨平经济发展和信贷需求的波动。同时, 通过拓展各种非信贷类业务, 可以维护客户关系, 还可以有效地稳定和增加存款, 并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四) 服务境内外一体化

为适应客户“走出去”后, 本土化服务、国际化服务, 全球化、一体化的服务需求, 商业银行应整合资金、渠道、科技、产品等多方面的资源, 突破地域限制, 通过境内外机构联动, 延伸金融服务;同时还应顺着企业产业链的延伸、企业机构的延伸, 将本地化金融服务扩大至全球的金融服务, 实现对客户的服务境内外一体化, 实现资源在银行内部的共同开发和成果分享。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加快, 企业资本化运作行为明显增多,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和新型的投资银行业务协作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积极探索和实践“投行开路, 商行跟进, 产业上下游全链条, 产品表内外全覆盖, 服务境内外一体化”的新思路, 可以有效促进投行业务跨越式发展, 提升商行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形成投行与商行业务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商行业务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J].金融论坛, 2004 (12) :34-38.

[2]李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之路[J].银行家, 2007 (3) :50-53.

广电融合业务综合结算体系探讨 篇9

关键词:数字家庭,融合网络,综合结算,广播电视

1 结算平台建设前景分析

1.1 结算问题现状

在交易结算方面, 目前, 国内外服务交易结算技术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电信领域的网间

互联结算, 其结算方式主要有:一是运营商之间结算通过谈判协商完成, 成功率不高;二是基于长期增量成本的结算, 包括收入分成法和完全成本分摊法, 现已成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主流结算方法;三是应用资费法, 解决成本法测算操作困难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网间互联结算, 是单一的以资费 (价格) 为基础确定的结算标准, 但到目前为止, 各国在网间互联结算方面仍然没有固定的结算模式, 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在面向数字家庭用户服务过程中, 除了跨网交易中涉及不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跟传输相关的互联网间结算, 更多的是与服务资源提供商之间针对内容的结算, 目前国内外面向内容结算方面尚无成熟的结算模型。

1.2 综合结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各广电运营商正逐步开展面向家庭的融合业务实践, 通过整合不同服务主体的内容资源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跨行业、跨网络的业务形态、服务模式各异, 拥有内容资源的不同服务主体间存在业务交叉融合, 各类服务主体的相互结算及跨网结算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 综合结算技术研究迫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数字家庭服务交易结算模式研究工作, 面向数字家庭开展的业务形态模式各异, 参与服务的主体日益增多、关系角色日趋复杂, 需研究数字家庭服务交易结算模式, 抽象定义结算参与角色、主体间结算关系和结算方法, 建立结算模型, 实现结算因素的扩展;

二是综合结算技术研究工作, 面向数字家庭用户服务过程中异源异类的服务数据及结算主体间的日趋复杂的结算方式需求, 需研究规则化的处理技术, 建立结算处理规则化模型, 实现结算数据的统一格式、拆分合并以及多服务主体间多模式的清算;

三是数字家庭交易结算规范及接口协议研究工作。交易结算的完成涉及多方, 且不同的业务处理要求, 需要对结算业务、结算的处理方式、结算数据传输要求进行规范, 并制定结算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接口协议, 以保证结算数据能够完整的传递、正确的解析和处理;

四是数字家庭服务交易结算系统开发工作, 围绕数字家庭综合示范业务, 开发数字家庭服务交易结算系统, 通过与数字家庭服务综合集成平台对接, 支撑数字家庭示范业务的开展, 实现数字家庭服务费用的结算。

1.3 结算模式分析

依据“结算对象”将结算分为七大类:

(1) 与内容提供商结算模式

针对付费频道, 与内容提供商依据合同定价买断、或依据详单按单点分成方式结算。如歌华有线2007年12月与广东高尔夫频道有限公司签署了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合作协议, 收取的“高尔夫频道”全额收视费向主管税务机关缴纳营业税,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后按双方约定的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并向节目供应商提供纳税证明。

(2) 与其他运营商合作结算模式

一家运营商向其他运营商提供业务平台, 提供BOSS或BOSS接口, 用户数据集中在该运营商BOSS系统, 向当地运营商提供报表, 结算方式为根据实际收入报表按比例分成, 或按合同保底价进行分成。如杭州华数向其他运营商提供业务服务时采用此种结算方式。

(3) 与增值业务提供商结算模式

电视购物、互动游戏等增值业务, 采取委托开发或者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 不单独收取费用, 没有与第三方SP结算, 只通过广告赢利。杭州华数通过与其他公司合资成立广告策划公司, 广告收益按照参股份比例分红。歌华自建高清购物平台, 不需要与购物平台提供商结算。歌华有线与合作单位现有的结算模式包括:保底分成、合作运营、资源互换, 目前主要的模式为前两种。

(4) 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结算模式

对于第三方接入服务模式, 结算模式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运营商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单点结算;二是由运营商代收增值业务服务费, 然后根据事先约定好的比例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分成。

(5) 与银行结算模式

目前歌华有线利用银行渠道进行收费业务, 与银行之间按照收款金额的双方约定的一定比例进行手续费的结算。用户可通过电视选择工行存折、借记卡和信用卡完成公共事业、歌华宽带、高尔夫节目的缴费, 也可选择农商行存折和借记卡完成公共事业的缴费业务, 可以选择网银、托收、自助缴费终端机等缴费方式。高清购物平台有三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 包括家庭POS机方式、银行支付方式和货到付款方式, 前两种付款方式需要按比例与银行结算。

(6) 与电信运营商结算模式

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跟联通、移动合作, 电信运营商掌握用户数据, 并向广电运营商提供结算报表, 依据合同按比例结算。利用手机作为小额支付的手段, 广电运营商需与移动分成。歌华有线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签署了歌华有线个人宽带业务用户发展代理协议。歌华有线按照移动公司一定周期内入网户数以一定的标准向移动公司一次性进行结算。

(7) 与第三方支付系统结算模式

目前, 海尔软件已经实现通过第三方支付系统 (支付宝) 购买“安心居家”服务的海尔虚拟币, 可以安全、方便快捷的进行消费、计费。后续还可以由海尔的社区店人员上门收取费用。海尔软件针对集成了感知设备网络控制器的海尔互联网电视产品或者海尔互联网电视智能终端产品, 销售时收取第一年固定服务费, 第一年以后的服务费由海尔的社区店人员上门收取或通过电视进行电子支付。对于组合计费, 将以产品的定价策略、销售策略为基础, 实现产品的计费及同社区、合作商的利益分成。

按照结算性质分, 结算方式可以分为: (1) 合同定价买断; (2) 合同保底价分成; (3) 按单点 (依据详单) 分成; (4) 按约定比例分成; (5) 按用户规模分成。

2 综合结算体系构建

2.1 基本思路

结合数字家庭服务交易结算模型、综合结算技术及结算规范和接口协议的研究, 形成数字家庭服务交易结算系统技术方案, 搭融合业务服务交易结算平台, 实现数字家庭各类业务不同结算对象间服务费用的结算, 支持不同结算业务不同结算流程的定义, 支持结算规则的灵活设置和结算因素的拓展, 能对新的结算对象以及新的结算业务类型进行扩展。

2.2 体系结构

融合业务综合结算系统实现数字家庭各类业务服务费用在不同结算对象间的综合结算。综合结算系统从广电BOSS、数字家庭服务综合集成平台、社群娱乐与公益服务平台、高清交互家庭购物平台、第三方系统及其他业务系统获得相关消费数据。结算结算系统为各业务系统提供结算报表数据, 并向金融系统发送结算资金授权指令并做反馈处理。

综合结算系统包括数据管控子系统、结算账务处理子系统和结算业务管理子系统。其中, 数据管控子系统完成与外部系统间的统一接口管理、消费数据集中汇集、高效处理和分类存储;结算账务处理子系统接收数据管控系统数据预处理的输出数据, 实现综合结算后台账务处理流程;结算业务管理子系统负责结算规则、结算定价、结算产品、结算实体等模型设置、结算账单与凭证制定与管理、结算报表查询分析、人工结算干预, 及帐户信息管理。融合业务综合结算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 系统关键模块如下:

(1) 数据采集接口:数据采集实现交易数据的数据传输功能, 以及离线和在线采集过程中数据校验、采集监控、异常处理、数据备份、数据入库等采集处理功能。

(2) 数据预处理模块:完成消费记录的格式转换、分拣过滤、检错纠错、记录排重、拆合关联、业务识别, 及结算报表进行分类汇总。

(3) 数据分发模块:一方面将消费数据根据结算对象类别的不同进行分拣, 供后续系统进行结算处理, 另一方面将结算处理后形成的结算报表传送给其他系统。

(4) FTP服务模块:由采集接口将消费数据文件按要求存入上传到FTP服务器或存入数据库, 数据预处理、结算账务处理过程均要从到FTP服务器下载或上传所需数据文件。

(5) 结算账务处理模块:实现后台批处理任务的管理, 控制异常状态下的错单回收、结算回退和审核校验和黑名单处理, 及实现结算批价、帐务处理、报表处理、对帐处理、对帐不平时的结算调帐等整个结算处理过程。

(6) 规则引擎模块:规则引擎实现从定价策略分解出计费/结算规则、解析计费/结算规则完成相应的算法调用。

(7) 流程控制引擎模块:实现海量异源异类交易数据自动识别流程化处理, 主要包括流程定义、调试、调用等功能。

(8) web服务和业务管理客户端:主要包括基础管理、计费模型设置和合同管理、人工结算干预、人工清算干预、商户/合作伙伴管理等功能模块。

2.3 系统要求

(1) 建立一种可扩展的数字家庭服务交易结算模型, 满足多种业务、多种结算规则和多方实体间结算的要求, 支持结算对象和结算业务类型等结算因素的扩展, 支撑数字家庭新业态服务的引入。

(2) 解决融合网络环境下拥有内容资源的各类服务主体向用户提供服务时的相互结算问题及跨网结算问题。

(3) 实现海量异源异类结算数据自动识别流程化处理和结算处理规则化算法, 支持格式转化、综合优惠数据拆分合并以及多方多模式清算。

(4) 规范数字家庭服务交易的各种结算方式、结算流程, 以及结算系统与运营支撑系统、第三方业务系统和金融系统间的接口规范。

(5) 实现数字家庭各类服务费用不同结算模式不同结算对象间的综合结算。

2.4 关键技术

(1) 结算模型

结算模型建立过程:对不同结算模式的结算过程涉及元素信息从多维的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参与结算的主体的类型、角色信息;分析结算主体间相互关系情况, 如收付关系、对等关系及双边关系等;分析结算主体针对结算业务的不同结算方法, 如时效要求不同的实时、定期结算, 结算额度差异的大额和小额结算, 数据处理方式不同的逐笔和轧差结算, 分成模式不同的按比例、按实际资费、按交易笔数、按固定金额清算等, 通过研究获取不同维度下结算共性元素及其属性信息。

(2) 规则引擎

规则引擎技术, 可灵活定义业务规则, 实现业务规则与业务逻辑的分离, 确保业务的快速定义与推出, 适应营销策略快速变化的要求。规则引擎从定价策略分解出计结算规则、解析结算规则完成相应的算法调用, 以实现规则化的融合计费方法和规则化的结算处理方法。规则引擎包括规则编辑与设计, 规则管理, 规则调试, 规则调度与执行四大核心模块, 并对外提供维护界面和程序调用接口。

(3) 流程控制

流程控制技术, 可灵活配置业务功能组合, 实现海量异源异类交易数据自动识别流程化处理, 主要包括工作流定义、调试、调用等功能。利用计费结算流程的融合控制方法, 通过融合流程控制提供可灵活定制的业务流程开发和加载运行。流程控制包括流程配置、流程调度、流程监控、流量监控和可视化管理五大核心模块, 并对外提供维护界面和程序调用接口。

(4) 海量数据管理

随着业务处理模型复杂化, 仍旧在磁盘数据库上通过增强硬件性能满足不断苛刻的要求越来越困难。内存数据管理能够大幅提高数据访问的性能, 而且因其平台开放性, 部署时不用对现有框架做大的调整等优点, 逐渐成为进行海量数据管理的一种标准化选择。内存数据管理是在内存中对大批量热点数据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 它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操作接口、具备事务控制、安全检验和数据灾难恢复能力。将热点数据存放在内存中, 可提升数据访问效率, 加快处理速度。应用的交易特点是单个交易时间很短但是要同时处理大量的交易等。

小结

业务融合 篇10

康特针对未来网络发展的特点, 成功设计了VoIP系统, 使运营商在开展数据业务的同时, 可充分利用EPON+EoC高速数据通道, 开展互联网电话业务。图1为应用该产品搭建的三网融合语音业务系统结构图。

VoIP语音产品的构成部分:

●内置VoIP语音模块的EoC终端

该产品可提供3个以太网口及1个RJ11语音接口, 用户可将普通电话机连接至该语音接口实现通话功能, 连接如图2所示。

●外置式VoIP语音单元

该产品可以配合EoC终端等数据终端, 使普通电话机通过数据网络实现通话功能, 如图3所示。

●语音交换系统

单台语音交换设备可支持100~2 000线语音电话互通, 可通逐步增加设备的方式进行扩容。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支持网络设备管理和话单计费、查询等功能, 并支持多业务扩展和标准接口对接等业务服务。

●语音网关产品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网关)

单台设备支持1~8个E1/T1接口, 支持SIP和H.323协议, 支持PRI, 可升级到7号信令。

地址:成都市武侯科技园武科东三路9号

邮编:610045

电话:028-85362299, 85361199

E-mail:ktcatv@ktcatv.com

业务融合 篇11

【关键词】智能小区;网络;多业务;融合

一、前言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广泛运用到智能小区内,而只能小区多个配套设施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管理,本文针对智能小区内传送网覆盖的特点和多业务融合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索。

二、网络多业务融合概述

电信网是以电话为基本的业务,如果要完成三网融合,就需要融入可以承载数据以及广播电视两项业务,对电信固定电话来说,需要借助于光纤到户或者非对称数字再或者是高速数字的接入对数据业务进行承载;广电网主要是以广播电视为基本的业务,如果要完成三网融合,就必须可以承载数据以及电话业务,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广电网都是单向网络,如果要进行三网融合,首先要进行双向改造;互联网的主要业务是数据的业务,基本上是路由器组成,其传送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在电信网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要完成三网融合,其必须能够承载电话及广播电视的业务。接入网技术是三网融合的最为关键技术中的一项。目前我国接入网的窄带环境对网络经济的发展造成的阻碍非同小可。因此,三网融合的重点在于接入网技术研究与建设。

三、智能化小区的定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1、定义

智能化小区是在智能建筑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在住宅园区内采用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Automatic Control自动控制、Communication通讯、IC Card智能卡),建立一个由物业管理中心、小区网络系统和家庭智能化系统组成的综合信息集成系统,对各种信息实现全面、实时、有效地接收、传递和监控。2、智能小区目前存在的问

从建设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没有统一协议;设计没有特点;产品没有品味;产品无法互换。

从使用角度来说,也存在诸多问题;物业公司无法承担维护任务;没有关于智能化系统的运营体系;智能化建设不能提供适应业主需要的持续的功能提升和增值服务。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的智能化建设浪费了不少的资源,大量的有色金属埋在地下成为垃圾,大量的已建成的系统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每年几百亿的投资有可能在未来化为乌有,这一切都背离了绿色建筑体系的基本要求。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把先进的网络技术全面地应用到智能化小区建设中。

四、适合三网融合的小区光纤接入解决方案

1、能够实现的功能

能够达到语音、图像以及数据传输的使用需求。可以平滑有序的接入主干网络。 能够提供的各项功能:电话业务、数字数据网业务;高速上网、远程协助、视频、购物以及银行业务办理等;远程摇控家用电器;对住宅的灾害进行自动报警、防盗、紧急呼叫等;社区管理用户信息、公共设施等。 高速宽带,能够大量的满足客户端的带宽需求,使用户得到满足,并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实况,对带宽进行动态的分配。

2、FTTx+ADSL+HFC/LAN综合接入方案设计

方案采用FTTx+ADSL+HFC/LAN的综合接入,使用HONET的综合业务接入网。由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与接入网网管系统。OLT是综合局域终端的语音、数据以及图像等多项业务的集合点,供应出各项业务的侧接口;ONU是客户的侧设备,以便为客户供应出电话、数据以及图像的多项业务。在OLT和ONU使用光缆进行彼此之间的连接,ONU与客户使用五类非屏蔽双绞线、HFC进行双方之间的连接。把OLT安装在小区附近的市话局,把ONU安装在大厦设备中间。通过SDH环对楼宇实现光纤接入。

ONU与OLT之间组成了一个环状网,其将多项业务进行集合,然后分别向用户终端、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局域系统提供各项业务的接口。光纤接入网选用HONET综合业务接入网,其中的OLT可以提供多项业务的接口,达到了综合业务的接入。NOU是面对客户终端的设备,可以根据每项业务而提供独特的接口来供不同用户的类型,从而達到语音、数据、图像三网合一。

(1)客户连接部分:使用光导纤维到小区的手段,借助混合接入的优势,将小区的信息接入达到最佳的速度。要实现用户对电视、电话、高速上网等多方面的需求,需要从社区的服务点使用ADSL进行接入到用户终端。借助于智能数据终端来达成用户的智能化管理。

(2)社区业务的服务系统:使用光纤导纤维到大厦的手段,然后借助局域网交换机来接入社区各项业务的服务系统。

五、智能化小区多网融合技术系统设计

智能化小区一网通系统以VPC-G(多媒体联网平台)为核心,系统主要完成图像、语音的数字化传输和各种协议到TCP/IP协议的转换。主要用于将园区视频监控、周界防范、出入口管理、停车场管理、安保型楼宇可视对讲、自动抄表、电灯和水泵等机电设备控制等系统接入园区宽带网,实现多厂家、多接口的安防和控制产品在同一个平台上综合管理和联动。

多媒体联网平台可以对输入的模拟视音频信号,RS485控制信号、报警信号和其它协议信号进行转换,通过以太网或相应的扩展接口传输进网络。在图像数字化方面,可以与视频转发服务器、客户端软件、数字化矩阵配合,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网络监控系统及大型行业解决方案。

1、周界防越报警系统

建立周界防越报警系统是指在小区围墙和栅栏上或内侧安装探测器,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将警情传送到安防中心,中心将在模拟电子地图上显示出翻越区域,以便于保安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警情。VPC-G将用于小区各种智能化设备的接入。

2、家庭安防与紧急求助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紧急报警按钮、烟感探测器、红外/微波双监探测器、燃气泄漏探测器和多媒体联网平台,其中VPC-G专门用于家居运行电器控制产品。这些报警探测器以星型分布方式接入报警控制终端,然后通过报警控制终端将报警信号数字化,并利用RS485总线协议传入多媒体处理平台,由多媒体处理平台对报警信号进行协议转换,最后经园区安防宽带网传至安防控制中心。

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由于园区中各个安防子系统都融入了物业光纤宽带网,当有警情发生时,中心监视器将自动弹出警情发生区域的画面,并进行记录。这样既提高了保安人员处警的准确性,也可为公安人员迅速破案提供有力证据。安防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配合使用,构成一个更完善、更实用的视频监控系统。

4、安保型楼宇可视对讲系统

多网融合技术下的可视对讲系统是指楼宇各单元门口的可视对讲主机全部与多媒体联网平台VPC-G相连,平台接入物业宽带网,并在物业管理中心设置管理主机,园区门口设置可视对讲围墙机,其中VPC-G专门用于连接可视对讲主机。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智能小区网络中多业务融合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开展,以及物业管理的科学化,未来智能小区网络多业务融合会逐渐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何如, 邓向林. 基于三网融合技术的小区网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5):3011-3013.

我国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研究 篇12

一、欧美三网融合及我国信息市场现状

(一) 欧美三网融合现状

欧美信息产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启动了三网融合进程, 数十年来, 它们从制定融合准入政策、建设信息基础实施环境、到融合网络监管体系等都在为开展三网融合做积极准备。欧美三网融合发展如火如荼, 其最新发展可以通过下表示例企业业务构成来展示, 其中数据公开截止到2009年及2010年第三季度。由于各企业公布数据方式不同, 故三网业务收入数据及三网业务收入结构统计单位有异, 但是都从本质上反映了三网业务最新构成, 如下表1所示:欧美示例企业三网融合业务构成[2,3,4,5]。

由表1可知, 曾经各自以广电、互联网、电信为主的企业利用范围经济效应, 三网融合业务发展迅速。Comcast推出两两融合及Xfinity等, 电视、互联网、电话用户比例基本持平;Google现在每周有超过20亿次的视频广告业务, Gmail网络电话在刚推出的第一周内就有1000万次的使用量, 非网络搜索业务收入比重已经上升到34%;Verizon虽然以电话业务为主, 但是FiOS三重播放客户发展迅速, 用户比例已经上升到20%;Vodafone欧盟通过开展视频广告及互联网业务等, 其收入比重已经上升到了总收入的38%, 这些都显示了三网融合市场需求及其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二) 我国信息市场现状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网络体系 (这里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普通互联网) 处于不同行政管辖范围, 其中广电总管辖的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管理局控制的电信网络以及工信部管理的互联网形成各自的网络业务体系, 下表2展示了中国网络市场基本构成。

由表2可以看出, 我国广播电视网络业务管制严格, 主要是为宣传政府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树立国家形象服务为主, 对非广电企业进入限制较多。中国电信业发展经过分分和和的发展历程, 从邮电部一家垄断到移动业务与有线业务分离, 从中国电信分为南北两部分到形成由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卫星通信等竞争格局, 再到现在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划分局面等, 不利于信息业务的互联互通。我国互联网络市场资本构成复杂, 由于投资者急于收回成本及投入产出关系, 企业会盲目扩散布局新业务参与市场竞争, 信息环境待完善。

二、我国三网融合需求

我国不同网络体系之间有基础设施差异, 通信设施中铜轴电缆与光纤并存、各网络通信元器件质量性能有异, 网络通信性能参差不齐, 再加上我国地域区域发展不平衡, 使得信息业务兼容性较差。我国3G实质上是语音、视频与互联网的平台融合, 3G业务拓宽了信息业务发展渠道, 对信息业务发展路径影响较大, 新型增值业务不断涌出, 对跨越网络平台的业务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 若已有各网络体系之间不能实现良好的互联互通兼容, 则势必会影响多媒体业务的通信质量。三网统一业务融合可提升各网络体系之间的兼容性, 减少企业信息平台的转换成本, 减少各网络之间的协调成本, 我国信息市场需要三网体系之间的融合互通。

三网融合具有直接网络外部性特征, 随着某一网络体系业务种类增多, 该网络的用户数量会增加, 而潜在的客户会选择进入获得收益最大的网络范围, 故能给该网络带来正向收益。Verizon业务种类丰富, 信息业务竞争有力, 往往是新用户接入的选择对象, 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三网融合也有间接网络外部性, 当某一网络企业新加入开展现有的信息业务时, 竞争对手往往会采取提升服质量、降低市场价格等竞争行为, 用户也获得收益。欧美推出互联网电话业务过程中, 引发了语音通信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业务价格的降低, 给用户带来了间接收益。我国现有三种网络体系之间存在着市场业务的互补性, 开放各自网络市场业务准入许可就能获得企业和用户网络市场的外部性收益, 在欧美三网业务浸入我国市场的竞争压力下, 我国必须发展三网融合业务, 才能保持甚至增加现有的市场份额。

我国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业务目前分开经营, 用户分开买单, 从设备使用效率方面来看, 用户几乎不能同时使用三种不同的网络物理设备, 造成了物理资源浪费。2009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ARPU约占人均GDP的4%[6], 我国需要一种网络链接就能实现三种业务功能的信息集成环境, 能减少用户的网络使用成本。我国现有广电业务的特点是图文并茂, 但是缺乏互动性;语音业务突出了互动交流, 但是不能图文并茂;互联网业务特点是查询方便, 但是信息繁杂, 缺乏指导性。我国用户需要三种网络的业务融合, 在减少操作复杂性的同时, 能够综合不同网络体系的资源优势, 最大程度的利用信息网络价值。

三网融合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 网络融合业务提升了企业设备使用效率, 增加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 也丰富了市场业务种类, 企业和用户都获得利益。欧美三网业务融合有条不紊, 我国已经融入开放的世界信息业务体系中, 要想确立在世界信息产业中的地位, 唯有三网业务融合创新, 才能提升网络体系价值, 掌握主动局面, 信息市场竞争中“赢者通吃”的法则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三网融合的紧迫感。

三、我国三网融合实施研究

欧美等国三网融合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完善, 我国三网融合建设也需要渐进的过程, 需要不断积累完善。笔者认为, 我国三网融合开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信息传播保障;优化产业政策, 促进竞争公平公正;融合业务平台, 试点业务模式;融合现有各个网络管理部门, 完善网络监管体系。

(一) 建设信息环境

虽然三网融合主要是在应用层及业务层开展, 但是数字业务传输网络离不开物理信息基础设备的支撑, 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 这有地域发展经济水平差异、也有各网络拓扑结构不同的原因、造成各网络体系物理传输性能有差异, 容易给跨越网络范围业务融合带来障碍。

我国应在各网络体系中, 升级信息网络物理设备, 提升网络传输性能, 才能为网络业务融合打好基础, 保障三网业务开展。统筹规划构建高速大容量的同步数字系列 (SDH) 光纤通信传输系统就是可选择方案, 可以满足三网融合后信息业务数据传输对高速宽带的要求, 而且性能稳定, 光纤通信质优价廉、易于维护及增加网络拓扑新节点, 方便向各个小区用户提供信息网络接入服务。统筹升级网络设备的过程也是资源共享的过程, 能提高信息设备利用率和物理设备之间的协调性。

构建统一标准的业务平台也是三网融合发展可行之举。三网融合后信息业务种类增多, 功能多样化、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时时化网络服务使得用户定制点播的频率增加、随意性增强。我国目前无论是电信NGN、广电NGB、还是互联网CNGI均处于试点阶段, 网络业务流量瞬时性增加使得各网之间需求量不均衡, 三网融合业务以IP协议划分传输, 构建统一信息平台能发挥资源共享优势, 有效地解决网络传输瓶颈的问题。

(二) 优化融合政策

我国不断推出三网融合有关政策, 按照我国三网融合试点地区 (城市) 名单内容, 以及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的相关决定, 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 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等, 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 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等[7]。在我国广播电视电影总局发布的关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 (试行) 》 (2010) 通告中明确表示, 将容纳IP电视 (IPTV) 、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列入业务种类范围[8]。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做了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及鼓励开展信息业务的工作, 在《从事电信业务的跨地区增值电信企业名单》 (2009) 中, 明确支持互联网络企业参与增值电信业务中的Internet接入服务业务及信息服务业务[9]。

但是通过分析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我国作为管制体系相对开放、信息业务种类丰富的互联网, 却没有获得有条件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进入广电领域的承诺, 这造成了行业/产业竞争政策的不对称, 不利于网络企业获得公平公正的竞争地位。从目前广电与电信双向进入的实质内容来看, 电信行业并没有向广电完全开放相关基础电信业务, 广电行业也没有向电信企业开放所谓的节目集成运营权, 这就导致广电网和电信网、互联网之间的业务准入不对称, 目前互联互通的三网融合政策还需调整完善。

我国在现有制定的三网融合发展政策中, 广电网络体系和电信网络体系优势略显明显, 但是互联网体系竞争优势较差, 我国信息市场急需三方统一公正对等的竞争环境。我国虽然在产业政策上已经进入了三网融合流程,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要落实公平的竞争政策, 扫除各网络体系之间的业务准入优劣划分, 完善现有的行业/产业发展政策, 创造均衡规范的竞争环境, 为三网融合的和谐竞争做好导向。

(三) 试点业务模式

欧美三网融合业务从开展单项准入、双方互相准入到逐步推广广电、电信、互联网业务的完全相互准入, 有着发展完善的历程。我国信息市场业务互相准入政策有利于促使不同网络体系之间业务的互联互通, 可以从简单单向业务准入逐步过渡到双向业务准入, 还可以试行不同行业之间的业务两两准入, 为三网业务的最终融合做积累。

我国信息市场现有的三方网络交叉业务为三网融合业务开展提供了参考借鉴。三屏融合 (三屏融合指电视屏、电脑显示屏、手机屏的融合) 是信息业务集成跨越不同网络体系的传播, 其不管信息来源自互联网、电信网还是广电网, 均可以在用户信息终端融合显现, 即同一终端同一操作界面就可以实现三种不同业务的集成功能。我国可以在部分地区以三屏融合为接入点拓宽三屏融合业务种类, 升级试行三网融合业务, 逐级跳跃实现从三屏业务到三网融合的平滑过渡, 最终达到为三网融合试点积累经验的目的。信息增值业务领域发展空间较大, 企业也可以通过依附、捆绑现有业务的方式试行三网业务增值领域的应用, 利用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增加客户对三网融合业务的依存感, 为三网融合积累经验。

企业跨越网络体系的并购、重组也是实施三网融合的途径之一。企业可以通过联盟、入股等方式成立新业务运营实体, 迅速布局新型网络业务, 并能糅合进自身特色, 扩大市场影响力和提升竞争实力。欧美信息企业融合联盟的例子举不胜举, Google收购YouTube就显著加快了从互联网业务到视频业务的发展, 我国广电网业务体系长期处于国家管制状态, 我国电信网络长期以语音业务为主, 开放环境下的市场业务竞争经验不足, 可以尝试通过收购、结盟、入股相关企业等方式来试点开展融合业务, 为日后大范围三网融合业务积累经验。

(四) 完善监管体系

我国目前的网络监管机构是按照国家行政管理机构职责来划分的, 然而三网融合业务传播会使用不同网络体系的物理设备, 会涉及不同网络界限的管制障碍, 因此将会遇到不同网络管制体系的约束, 融合现有各网络体系管理规范, 构建三网融合监管新体系是当务之急。

我国2010年新出台的三网融合政策就有对信息产业监管模式发展创新的要求, 我国政府应当统筹管理网络监管体制, 融合重组现有三个网络不同管制单位于一体, 杜绝网络边界模糊划分及管理条目的重复繁琐, 在法律法规体制框架内, 变管理为协调, 化执行为导向, 积极协调我国三网融合业务的开展。

三网融合业务持续发展创新, 网络监管体制也需要及时创新, 理想的监管体系尚待于成熟, 我国应及时跟踪借鉴欧美等信息产业先进的成功经验, 吸收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倡导行业自律, 不断完善网络监管体制, 推动我国三网融合业务的实施。

四、展望

上一篇:创设生物高效课堂下一篇:幽默的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