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物高效课堂(精选12篇)
创设生物高效课堂 篇1
摘要:随着课改深入, 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思路与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需要。高中生物教学要创新教学思路,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与能力, 在主体性充分发挥与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新时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与高效课堂构建意义及策略做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按照课改要求推进,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努力进行教学思路的创新与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改进;在重视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与提高的基础上, 开发学生创新与运用潜能, 提高生物学习品质与素养。这些需要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与呈现。
一、高效课堂创设的必要性
减负增效、提升学生学科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任务。我们只有利用好课堂, 在有效的时间内,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让他们能学会用, 才能凸显较高的教学效果。
创效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 只重视应试能力, 采用灌输讲解的方式, 导致学生没有实践与运用能力, 使得他们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不会去思考, 不知道有效质疑, 不能自主或是合作的探究知识。况且课堂学习气氛沉闷, 效率低下, 一些学生形成厌学情绪。
就高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而言, 优化课堂效益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和能力的形成、优化和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与推进。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生只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力和学科学习的品质。如《遗传与进化》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容的学习, 学生掌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这一知识, 通过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改变传统的教法, 努力在教学中运行问题的互动, 提升学生生物学科学习中对知识与原理的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的认识和掌握中获得一定的实验与实践的能力。如此, 让学生有意识的感受身边的生物知识与运用, 从而让教学有效, 课堂效率提升。
因此, 生成高效课堂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必要, 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关键, 是素质教育有效施行的核心。
二、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施行以来, 学校与老师都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就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高效教学而言, 有着以下一些比较好的尝试与创新。
1.重视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创新。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组织与主导的作用, 应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注意因材施教与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展“活”与“动”统一的学习活动。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一内容学习时, 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 让他们对这一教学内容中的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等知识有一定的感知, 并在阅读中提出思考与质疑。在具体教学时候, 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概括与提纯自主预习内容, 问:细胞呼吸发生在哪里如何进行的呢?演示或者让学生自主实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 引导学生掌握常规的实验原则与要求, 并让他们自主完成实验表格来获得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认识。在学生掌握该内容的基础上, 让他们联系生活说说, 达成新概念与新知识体系的建构, 促成学生推理判断与良好的思维习惯、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当然,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 在一些跨时长, 课堂内很难验证的实验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让他们在课堂进行自主或是合作探究的实验等等, 从而激发学生学生物用生物的热情, 获得教学效率的提升。
2.重视课程资源与生活联系。
理化生都是以实验为主的应用学科, 学生们在生物学习中通过实验来提高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如将学科间相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 那么, 学生就能更好的将知识融合, 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 我们在生物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相联系。显微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生物与环境等等知识;而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遗传和变异等内容则与高中化学学习有着紧密联系。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回忆物理、化学学科学习时的知识来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对内容快速有效掌握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提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掌握与运用。
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学习的价值, 还需要他们能将所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为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学习经验, 如在进行消化系统相关内容学习时, 我们就从我们人类的食物切入, 引导学生们思考食物在人体内如何产生效果的问题, 从而让学生对消化系统有着探究的欲望与探讨的热情, 从而能够比较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当然, 课堂教学中重视着学生生活实践, 还需要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 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从而在高起点上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另外, 高效课堂需要和谐关爱。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有兴趣有能力的参与进来, 要因材施教、关爱教育、赏识教育, 对一些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如此, 全员提升的课堂才能是高效的课堂。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高中生物教学要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我们老师改变思维、创新方法, 切实让学生能动地发挥主体性, 只要我们能够有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 调动学生参与, 加强他们实验验证与探究的能力, 那么, 我们的生物教学必将落到实处, 高效课堂的构建也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周燕.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打造[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2 (09)
[2]谷飞.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成功 (教育) , 2013 (02)
[3]靳丽萍.打造生物高效课堂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08)
创设生物高效课堂 篇2
[设计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等特点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有着强大优势。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发挥他们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增强智力,提高素质,提高学习力。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能将文章中蕴涵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文化知识等等展示给学生,并借助音乐、电视等艺术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情的兴奋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运用现代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的兴奋,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感知。反之,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语文教学中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兴趣是完成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使教学手法丰富多样,使讲授内容直观、形象,图、文、声、像并茂,从而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氛围,收到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效果。如初一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种种行径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此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地形分布情况,以及世界各地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情况,加上解说,学生经过自己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再加以指导理解,让学生明白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在兴趣的引导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二、多媒体演示的运用,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
多媒体的演示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让“远”变“近”,从“今”回“古”,帮助课文理解。教材中有相当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习起来学生难以进入情境,我们就可以借用艺术性的媒体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如果仅凭老师的讲述和书上的文字表达是很难让学生了解一树盛开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发、灿烂辉煌的景象。在上课时,我便把配有音乐的录像放给学生看。紫藤花的神韵一幕幕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身临其境地进入了新课内容的学习之中。在学习“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 2
心上缓缓...”这一段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就像站在树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藤萝花的美丽,近而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
三、利用动画演示,攻克难点
学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思维发展不可缺少的直接条件。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多媒体操作在科学性较强的知识理解上表象丰富,显示过程清晰,能启迪思维。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文中的“人”字形线路时,先让学生尝试着画一画,说一说,在华图上显示地形,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画一画“人”字形的铁路。学生兴趣浓厚,争先恐后要求尝试,演示火车经过“人”字形铁路的动画,逼真的展示了火车经过青龙桥的行使途径,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同时让学生对詹天有杰出的才能更加的佩服,对他的爱国之心更加的崇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正符合儿童少年的思维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质兼美的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冲动与共鸣,进而加强 3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小语教改的又一大任务。
实践证明,以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介入语文教学,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认识,愉悦学生心理,唤起情感体验,激起情感升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教学《第一次真好》一文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照片,有第一次溜冰,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等,让学生亲自讲述体验到的新奇、快乐、兴奋、有趣,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通过“第一次”总结出来的“第一次真好”的内涵,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生命中有无数次的第一次,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第过去的第一次,努力把握生命中未来的第一次,“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如果平时在写作时除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能恰当的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创设高效课堂,焕发课堂活力 篇3
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以前的课堂,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给学生“为什么”,如今的课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究“为什么”。新课改中的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紧随新课改的步伐,用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乐园,课堂这个大舞台定会绽放高效之花。
一、做精心准备的教师
如果把教育比作大海,那教师的备课就好比教师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向前航行,可能一帆风顺,也可能遇到大风大浪,在我校的“6563”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上,省却了教师声嘶力竭的讲授,没有了知识灌输的不遗余力,但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不降反增,课前备课显得格外重要。
1.研究《课程标准》,牢记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平时备课时必须认真地、反复地学习“课标”,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标”。不仅要真正掌握“课标”体现的新理念,而且应该准确理解把握“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以“课标”为准来指导教学,增强主动性,避免盲目性。只有琢磨透了课程标准,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不偏离轨道,新课标要求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应该引领学生向什么方向迈进。例如,在复习《相亲相爱一家人》时,我先明确课标要求: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的辛劳,能尽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特别关注新课标将克服逆反心理调整为调适逆反心理,注重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能力。然后,我们再去研究教材,研究教材要把握好两个逻辑:一是知识逻辑,二是生活逻辑。
2.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特别针对复习课,只有深入教材才能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整体知识体系和逻辑有清晰的认识,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真正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4.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抓手”。2015年我进行了《农村初中政治有效编制导学案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实践证明,用有效的导学案进行导学,课堂效果就凸显出来了,复习导学案尤为明显。例如我在八年级上册第三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复习课时编制了导学案:(一)课标解读;(二)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三)合作探究,中考真题演练;(四)当堂达标,知识反馈。通过导学案的引领,高效率的达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活起来。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脑子,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在学习“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这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课上模拟召开联合国大会,不同的小组代表不同的国家,阐述自己对9.11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等等事件的见解,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代表相应的国家展示看法。在这样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他们从不同国家的角度把国际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得透彻,阐述得淋漓尽致,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2.课堂要面对全体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要使思想品德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的课堂不是个别学生的“一言堂”,而是全体学生展示自己的共同舞台。所以我在指导小组学习时,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不做“旁观生”。我在学生探究问题时总是走到学生中去,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用赏识的目光关注每一位学生,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对他人的意见及所学知识的疑难处提出质疑,例如我经常让每个小组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时政和热点材料,并提出问题,贴到本组展示台上,各组可以互相交流,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予以褒奖。
以上是我在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感悟。作为思想品德老师要牢牢把握新课标,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高效课堂。
创设生物高效课堂 篇4
一、注重基础知识概念图的构建和实验技能与思维的培养
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 是一章内容的核心, 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精髓。学生只有在认知过程中构建概念图, 才可能在遇到新知识的时候产生好奇、渴望。所以, 要想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产生问题意识, 就必须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框架。生物知识是科学家在一次次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 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就应该沿着科学家的足迹, 在实验中去探究、挖掘。往往就是在不断探究和挖掘中, 产生了疑惑, 才有了更深入的探究, 才有了新知识的产生。在实验课堂上,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过程或操作过程中不断创新, 并能在此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 提出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比如, 在三大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 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实验材料进行鉴定实验,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验的取舍能力等;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 可以尝试着不加二氧化硅或者不加碳酸钙等, 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给学生一个课题, 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随着实验技能和思维的培养, 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助合作型课堂模式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深入人心, 课堂的转型已经趋于多元化。但课堂的核心仍然是学生, 求知欲一旦被激发, 他们对知识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要想这颗种子发芽、成长, 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向知识挑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倾听,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比如, 可以小组为单位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实验, 鼓励学生相互探讨、解决问题。这样, 就可以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茁壮成长并开花结果。这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有效性和生成性。
三、精心设计多元化的实验情境, 提升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获取新知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 不应该只是照搬书本, 而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并产生问题, 进而去探究解决问题, 提升课堂效率。第一, 运用设置实验材料等手段, 从情境中设置问题,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将实验中的材料和生活中材料相结合,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使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比如, 做脂肪鉴定实验时, 可利用家庭厨房中常见的一些脂肪油来进行探讨, 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冲动。第二, 将书本中简单的结论性知识转化成实验中可探究的质疑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遇到一些结论性知识时, 教师往往会简单处理, 直接告诉学生, 让学生记下来, 而学生却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这时, 教师不妨将该知识转换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 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解决。通过将书本中简单的结论性知识转化为实验中可探究的质疑性问题, 让教与学激情碰撞, 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 学会自己设计实验, 自己解决问题, 充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第三, 实验课堂中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在实验过程中, 要让学生敢想、敢做, 敢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水平和能力。这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 更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也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提问, 并关注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 实现高效课堂。第四, 在生物探究性实验课堂中, 学生对非预期结果的处理可明显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性实验过程中, 由于学生操作差异, 往往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 可将其分为预期性和非预期性两种情况。当出现非预期性结果时, 学生必然产生疑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 找出原因, 解决疑问。只有不断深入探究,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才能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科学观和求知欲, 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 创新的台阶。因此,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多从学科特点出发, 多利用实验教学, 并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平常”处设问, 于“无疑”中生疑, 让学生养成多思善问、动脑动手的习惯, 促使学生在质疑中成长, 在问题中获取新知, 培养能力。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 要注重基础知识概念图的构建和实验技能与思维的培养,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助合作型课堂模式, 精心设计多元化的实验情境, 提升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获取新知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问题意识,能力培养,生物课堂,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迎春, 韦晓静.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思考与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 2012 (09) .
[2]林晓红.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探究[J].中学生物学, 2012 (12) .
选择有效学习材料创设高效课堂 篇5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本质是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探究活动过程,课堂上要使学习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进行,最重要的是学习材料的有效,因为学习材料是学习活动的载体。教师能否对教材做到既准确理解、科学处理又能够灵活驾驭、变通创造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然而传统数学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如设计脱离现实起点,创设“忽视”学生的数学思考,选择时缺少数学内涵等。诚然新一轮课程教材的编写有所改善和突破,但学习材料的给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针对学习材料的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学习材料要有效贴近现实背景――在真实中学
【案例】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一个这样的生活情景:某小区要请甲乙丙三个绿化公司进行绿化,三个公司种植树木的成活棵树分别为:甲9棵,乙19棵,丙44棵。
师:如果你是小区的负责人你会选择哪个公司?
生1:选择丙公司,因为丙公司成活了44棵,是三个公司中成活棵树最多的。
生2:我不知道他们一共种了多少棵?没办法选择。
师:现在知道,甲种了10棵树,乙种了20棵树,丙种了50棵树,同学们想选择哪个公司呢?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绿化工程引入,让学生先猜一猜选哪个工程队,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然后老师再逐步引出“百分数”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熟知的信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提升学生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材料要有效提升数学思考――在思考中学
【案例】笔者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采用了某特级教师的教学环节:学完面积概念后,学生知道了在图形上画出大小相同的方格,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有三个图形,已知第一个图形有9格,第二个图形有6格,第三个图形有15格,你们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生1:15格的图形面积最大,因为我们刚刚学过格子越多的那个图形面积就最大。
生2: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有一个前提是每个格子的大小都相同,但是现在没说每个格子都相等。
师:你们赞成谁的想法?小组讨论一下,各自讲讲自己的理由。
学生学习面积单位前已经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感受了格子越多面积越大的道理。然后让学生通过“猜”、“争”、“论”等环节充分感受到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比较方法,这自然引出了面积单位。在充分利用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提升思维含量为目标,通过对教材进行重组挖掘,创设活动,互动交流,创生新的教学资源。
三.学习材料要有效突出数学内涵――在文化背景中学
【案例】在教学“圆周率”时,老师教学时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二是先介绍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验证。两种方式虽然形式迥然,但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让学生通过大量地操作、计算、观察、比较找到周长与直径的近似比值;二是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赞赏地说:“这就是著名的圆周率!你们探求圆周率的过程跟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肯定了学生的研究结果后,教师可以马上给学生讲一讲圆周率的故事。
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认为他们的研究成果与数学家的成果有惊人的相似,这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同时通过故事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研究的不足。鉴于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把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名人故事”、“文化传闻”或“科学趣事”等一并纳入学习材料组合的广阔视野。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恰当透析社会现实,从中既增长知识、锤炼思维,也能感悟数学的文化内涵,体味现象的社会根源。
四.学习材料要有效利用动态生成――在活动中学
【案例】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如下情景:如果给你一支笔固定住绳子的一端,拉紧线,在同一平面内用绳子另一端的笔围着固定的点绕一周,想象一下,将会是怎样的图形?同桌两人合作,动手试试看,与想象的一样吗?再组织学生通过“折、量、比、想、找”的方法来研究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产生了探究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更多地转向“动?B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提倡由“关注知识结果”更多转向“关注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动态处理,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创设有效的学习材料,是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无论怎样创设,最终目的是要更加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针对在学习材料的创设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自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活动设计能力。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 篇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小学数学是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小学生由于年龄偏低,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使得大部分的小学生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降。因此,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便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学习。
一、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只有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才能创设出高效课堂。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的经验与所学知识,为他们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春节联欢晚会时主持人一起倒数新年的钟声,让学生被这个热烈的氛围感染,然后又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像是十字路口的绿灯显示时间、50米赛跑时学生到达终点时秒表显示的时间等,学生看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接下来我再进行课程的讲解,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他们熟悉的就是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小事,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精心设计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其在思考与探究中得到进步,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就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比如,在学习“圆”这节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有太阳、天坛、摩天轮、象棋、奥运五环等,让学生对圆有初步的认知。然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借助一定的工具,想办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学生通过思考,有的同学用水杯为媒介,画出了圆,有的同学利用带有圆的三角尺画圆,还有的同学利用一元硬币画出了圆。不同的画法,充分开动了学生的大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到了圆的趣味,进而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小组成员的讨论与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碰撞,会产生更多思维的火花,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三、精心设计练习,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
数学来源于实践,最终也要服务于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很多数学知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才有其存在的价值。而要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则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因此,练习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很多教师都误认为做题时要多多益善,于是为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造成学生的疲劳感,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练习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升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将其灵活运用。因此,我认为题不在多,而在于精。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仅难以学好数学,还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设计练习题时我们要注意两点,即针对性和层次性。
比如,在学过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就为学生设计了三大部分的练习题:一是计算单个图形的面积,其中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让学生在计算中掌握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二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即将所学的某两个或三个图形进行一定的组合,让学生计算总面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三是让学生计算道路指示牌(箭头形状)的面积,以及正方形七巧板中每个图形的面积,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通过做不同的练习题,学生对这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结语
要创设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做到三个精心: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练习,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希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的探究[J].学周刊,2011,(31).
创设生物高效课堂 篇7
一、启发策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对生物的感性认识、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延伸和深入。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提出问题,如什么是生物学?然后进行教学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等,加强对生物的观察,了解生物特征,如: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生长和繁殖等,了解它们获取营养、呼吸等方式,了解生物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特征。
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并回答教师提问:
动物包括我们人类是从哪里获取食物的?
植物是否也能从外界获取食物?
植物是通过怎样的过程来获取营养物质的?
通常我们说的呼吸,是指什么?
鲸是从哪里获得氧气的?生活在水中的鱼是从哪里获得氧气的?
植物是否有呼吸?植物在呼吸的过程中,吸入的是什么,呼出的是什么?是否所有的生物在呼吸时都需要吸入氧气呢?
这样,引起学生对教学的关注,最终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是因为生物都需要营养、需要呼吸、需要排出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二、创设情境的策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制造、优化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面或氛围来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
比如:在学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教师可能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导入新课。
远古时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请举例。
现在,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又怎样呢?请举例。
通过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今天,动物在人类生活的哪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这样,通过导入,学生就会加强对生物学习的热情,进而就会有兴趣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通过交流学习成果,认识到人类的衣食住行还真离不开动物。
另外,还可以从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音乐背景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富有趣味性,保证课堂设计形式的生动、内容感人、寓有思考性,顺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学习生物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归纳总结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抓住教学契机,把事物、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一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点拨,可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例1: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比较。
例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制备。
这样,通过归纳总结,不仅巩固自己原有的知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形成学生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策略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合作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中,首先可以组织教学,激情导入。
如:前不久,我们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种类。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对校园进行重新规划,想要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美丽。上一节课,我们开展了校园绿化的设计活动,从全班十四个小组十五个方案中选出五个方案参加今天的决赛。今天,我们将从这五个方案中,再评选出最经济、最合理、最美观、最实用的最佳设计方案。这个最佳方案将被投入到校长信箱中,如果方案被采纳,那么你们小组的名字将永载德阳中学的史册。学生产生强烈的表现欲,纷纷跃跃欲试。然后,从中选出最佳方案,通过讨论,进行完善。
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明确高效课堂的内涵和意义,以最少的时间投入,优化教学结构,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雷璇.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生物教育, 2012, (4) .
[2]闫格忠.新课标新理念新思维——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有效课堂的构建[M].教育研究, 2010, (04) .
创设生物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创新,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目前, 创设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怎样创设高效课堂呢?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激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就要创新观念, 要具有创新意识。时代呼唤我们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身先士卒, 勇于实践。一节高效课堂是需要师生合作完成的, 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虽说教学中的主角不再是教师,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仍很重要, 因此,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主要看的还是教师, 教师决定着课堂的整体水平。
一、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的灵魂就是小组合作。当前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的过渡时期, 许多教师都不敢大胆放手, 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 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课堂太“乱”。这就靠要教师转变观念, 把学生充分“利用”起来, 把以前教师单纯的灌输改为学生的小组合作, 变教师问、学生答变为小组研究、质疑、交流, 最后寻找出答案。这样, 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上物理课。
二、点燃学生的激情, 让学生学会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 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任何发明都是由创新、质疑开始的。可是,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学生质疑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究其原因, 一是一些问题设得没有技巧, 也没有深度,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别说让学生自主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更是空谈;二是学生对质疑不感兴趣, 思维不够活跃, 学习过于被动。为此, 教师要启发他们大胆去想、去质疑, 让他们想办法自己去解决问题。
(一) 在课堂上创造质疑条件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质疑呢?首先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不能和学生争抢答案, 要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要想让课堂动起来, 需做到三步:预习要充足, 展示要充分, 反馈要及时。在这些环节中, 要让学生大胆质疑, 放手寻疑, 小组解疑。
(二) 利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疑问, 要让学生动起来, 只有动起来课堂才有“味道”。比如教师在导入的时候, 可以利用设疑进行导入或以激趣导入、以问题导入, 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 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在质疑中学会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
(三) 引导学生多疑、善疑、质疑、探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质疑可以发生在各个教学环节, 可以在预习时质疑, 可以在学习中质疑, 可以在解决问题中质疑, 也可以在课后质疑。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质疑, 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 才能有所获, 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而言之, 质疑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有了质疑, 课堂才能活起来, 学生才能动起来, 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地交还给学生。
三、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项理校长曾经说过:“教育必须完成进化, 既然要课程改革, 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张项理校长曾经七下杜郎口, 与全国大多数校长达成了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 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 唯有“课堂”优质, 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手动脑。特别是在物理课上, 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让他们体验实验的过程。当他们获得成功时, 教师要趁热打铁, 告诉他们, 学习物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样,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还能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一) 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辩论
在一节成功的课堂中, 要想在45分钟里创造出优质的教学成果, 就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刺激学生认真思考、大胆交流, 要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辩论。教师要精心组织每一节课, 把课堂完全“开放”, 让学生逐步走入预审的情境中。
(二) 要让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
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促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把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我们可以使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比如课上利用游戏、竞赛让学生学物理, 把物理知识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巧计。如学习力这一章的时候, 可以编顺口溜:“首先明确力来源, 产生物体相互间;是力都有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要画准, 示意只需一支箭;牛顿力学贡献大, 单位用他名字签;力的分类好多种, 常见性质力有三;重力弹力摩擦力, 各自产生有根源;推拉提压支动阻, 看它效果最明显。”
总之, 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要注重教给他们学习的策略, 培养他们的智力。只有紧抓素质教育的核心, 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有朝气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J].中学物理教考, 1998 (4) .
如何创设高效物理课堂 篇9
一、备好课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基础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是上好课的基础。所以要创设高效课堂, 向每节课45分钟要质量, 备好课尤为重要。备课时我们应深入研读《物理课程标准》, 理解教材,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施教方案。重点设计好学生的活动,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力争创设高效物理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 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产生学习的动力, 这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前提。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适时的质疑,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比热容》时, 我播放了“沙漠地区人们早穿皮袄, 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录像片段, 将学生引入情景, 然后质疑为什么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这么大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关键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习题, 能节省大量板书时间,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教学的效率。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 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帮助教师突出教学的重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 我在教学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 利用动画“卫星绕地球运转” 把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运转速度变化情况呈现给学生, 很轻松地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感到困惑的近地点、远地点及卫星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等问题, 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加深了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理解。
2.精讲精练, 讲练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的讲解要精炼, 环节紧凑, 重点突出,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要精选有代表性的, 使学生通过做一道题, 学会做同类题,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中, 我们应讲练结合, 有效利用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是否有效, 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 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 活动的空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努力创设高效课堂。
四、课后反思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保障
“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新则进”,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 查找原因,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使教学日臻完善, 这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保障。
创设生物高效课堂 篇10
一、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让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 深入探究学习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实现活力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感受和体验, 激发他们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 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 通过观看多媒体播放的内容, 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对蚂蚁和蝈蝈生活状态的描写, 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体验。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情境创设, 能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课文进行理解和探究, 有助于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 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课文内容的主动探究和思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主体,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讨论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时,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让他们通过阅读和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使他们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理解, 掌握课文的主旨。在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使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三、开展合作学习, 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探究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给小组成员布置有趣的合作学习任务, 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在积极的合作探究中, 教师要作为教学的指导者, 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合作学习, 而是要对他们进行指导, 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合作讨论。在以学习任务为目标的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他们能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 加深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过程中, 课堂氛围高效, 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因材施教
小学生是不同的个体, 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 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他们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有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发展,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 产生要深入学习的欲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 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 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他们掌握语文知识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 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五、注重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 能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探究语文课文时能通过阅读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加深他们的体会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法,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 学生能体会到课文中的意境, 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 使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例如, 在教学《春到梅花山》时, 教师要让学生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通过阅读, 让学生仿佛来到了梅花山上, 感受春天的美景, 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除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 教师还要拓展阅读的第二课堂, 让学生把阅读兴趣带到课外, 积极主动地阅读他们喜欢的课外书籍。通过阅读, 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增加, 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同时为他们进行写作提供了素材, 有利于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何创设高效的英语课堂 篇11
【关键词】巧设疑 激起兴趣 情景教学 师生关系 媒体激活
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把兴趣因素引入初中英语教学无疑给其改革带来勃勃生机,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提问激起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亢奋状态。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教学目的设置一系列问题,逐步把学生引入到课题任务上来。例如我在上九年级“噪音污染”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导入并理解这篇课文。我先用图片发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马上会回答“We can see the noise”我接着问:“Is noise harmful to people?”学生胸有成竹地回答:“Yes.”我不失时机地说“Noise is also a kind of pollution. ”我再问:“Can you say some other kinds of noise?”学生开始有不同的反应,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浓,为教师导入新知识做了最佳的准备。在对学生发言做了小结后,我又设计了问题“What can the noise pollution cause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在整堂课中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这一系列的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思维,开拓了他们的思路,发展了智力。
二、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少数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启发式、总结式,较难语法也可采用讲授法等。教学实践证明,高效的学习课堂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要发挥主导作用,让课堂活而有序。
三、加强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它的实际作用是传达情感。因此,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从读写开始,而是从听说,从最基本的情景开始的,都是先情感,后理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必须遵守这一规则。要突出“情景教学”,教师必须改变照本宣科,偏好对概念、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机械模仿,套用的课堂秩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教学,为交际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引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故意创设一种情景。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其境,感受真实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意情感沟通,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用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精神饱满,表情轻松愉快,目光亲切,态度和蔼,语言纯正、地道、流利。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经常鼓励学生。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答对问题时,要说:“You’re great,Thank you.”学生说错了,要说:“Try again. Don’t worry.” “Never mind. Think it over.” 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表扬和鼓励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长盛不衰的一剂良药。
五、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优化教学过程,创设高效课堂 篇12
一、创设情境要重现实 联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把数学知识放到一个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中, 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 因此,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于是创设“动态的, 现实的”数学情境成了师者的追求。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要做到朴实、实用, 要从教学条件水平、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好操作等方面去考虑。⑴情境要有明确目的;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发展其思维能力。如果是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 有新意和启发性, 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⑵情境要有数学味;所谓的;数学味, 也就是不论你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 都有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 围绕所学的数学内容展开。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数学化;思考, 发展思维, 构建新的认知结构。⑶情境要有现实意义;作为教师, 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 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4) 情景创设要屏弃虚假、形式化, 不能一味地追求生活、游戏、童话故事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性地对待情境, 全面预设情境生成情况, 要使情景创设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二、实践操作要重需要 方法灵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 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通过动手操作学具, 不仅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 有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概念、法则, 而且激发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许多的操作活动, 学生只是根据教师设定的步骤下进行操作。这样的操作虽然可以快速地掌握要领, 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没有多少思维的成分, 也就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三、合作交流要重氛围 恰到好处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以其最快的速度出现于课堂教学之中, 成了评价一节课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教学现状也值得我们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 顺应教育的潮流, 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 教师往往在呈现问题情境后, 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就让学生合作学习了, 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 毫无合作探究的欲望, 也得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 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 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 探究也必须嘎然而止。这样, 容易造成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要抓住适当的契机, 要把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 (1) 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如果教师直接给出解法, 学生可能很快明白这道题, 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 还可能出现同样的解题障碍, 而且记忆也不会深刻。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教师适当指导, 使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更能有效得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 需要深入探究时。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 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将问题回答全面, 这时可以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组内的几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从而对数学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 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 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 拓展了解题思路。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 尊重别人的意见, 积极参与, 学会思考。
四、学生学习要重参与 积极主动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和谐地发展。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 激发兴趣, 诱发参与动机 ;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 脉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尤其是儿童, 年龄小, 有意注意时间短, 持久性差, 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 为此,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2) 适时点拨, 指导参与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 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 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3) 创设时空, 保证参与机会。周玉仁教授曾说过: 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 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 ;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 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4) 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实现有效学习。
五、课件制作要重实用 高效辅助
【创设生物高效课堂】推荐阅读:
生物课堂如何创设情境07-22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08-07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06-21
政治高效课堂的创设08-31
创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10-28
运用现代技术创设高效课堂08-21
浅谈生物课的创设情境08-03
建构高效生物课堂10-12
构建高效课堂生物06-30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