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共12篇)
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 篇1
农业防治是抓住病虫、作物、环境关系的关键, 通过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 创造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而对病虫发生繁殖不利的条件, 直接或间接地消灭病虫害。作为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方式, 农业防治措施不仅效果好, 对环境无污染, 而且成本低, 深受农民欢迎。
1 选择品种
品种选择直接关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应选择适合在当地栽培的, 具有多抗、高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如棉花选抗枯萎病、棉铃虫的品种, 选择这样的抗病、虫性品种, 田间枯萎病、棉铃虫、红铃虫发生就轻。水稻选用抗稻瘟病品种, 可有效减轻稻瘟病发生, 如两优培九抗倒伏、抗白叶枯病等[1]。
2 合理轮作
作物间的合理轮作不仅可使土壤养分得到合理均衡利用, 也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 降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发生, 减少用药污染。如茄果类蔬菜的枯萎病, 可将茄果类蔬菜与叶类蔬菜进行换茬, 能减轻茄果类蔬菜枯萎病的发生。
3 调节播种期
播种期不仅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 而且与病虫害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避开高温高湿季节进行适当早播或晚播, 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水稻的生理性病害高温热害, 通过适期播种, 使水稻开花期避开高温胁迫的时间[2]。
4 合理密植
合理的密植 (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 可减少病害发生。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改变作物生长状况和田间小气候 (温、湿度、光照、通风等) , 创造不利于某些病虫害特定的生态条件, 也可抑制其繁殖, 减少危害。密度过大易形成田间小气候, 是造成各种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棉花上的烂铃以及水稻纹枯病等都与种植密度有关, 如果种植密度过大, 田间通风透光性差, 易形成田间高温高湿的小气候, 病害易发生。适当稀植可使植株个体性状得到充分发展, 提高其低于病虫及自然灾害的能力, 形成病虫不易繁殖侵害的环境条件。
5 合理施肥
施肥也可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如棉花偏施氮肥而缺钾易得红叶茎枯病, 同时在蚜虫发生阶段有利于蚜虫的增殖。水稻偏施氮肥易使植株徒长, 害虫易在其上产卵, 促使虫害的发生, 另外偏施氮肥也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氮肥过多植株抗病性减弱, 油菜缺硼易造成花而不实、结实率下降的生理性病害[3,4]。
6 适时灌溉
及时灌溉、科学浇水能减轻虫害的发生。初冬通过灌溉稻田能杀死田间螟虫 (如二化螟、大螟、三化螟) 的幼虫和蛹。土壤水分过低, 对植株的生长发育不利, 土壤水分过高, 植株组织柔嫩, 抗性减低, 易发生徒长。
7 及时耕犁
通过适时耕犁可对地下害虫或以作物遗株越冬的害虫有直接杀伤, 或使害虫翻出土面被捕食或捕杀。如每年3 月底可将种水稻的空白田进行深耕犁, 将螟虫翻入深土中不能出来, 起到捕杀作用[5]。
8 清除杂草
杂草是许多中介传媒, 杂草常常是害虫的越冬场所或寄主, 形成了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桥梁。遗株和枯枝落叶中往往潜藏不少害虫, 所以清洁田园、及时除草对防治害虫有很大作用。如棉叶螨、肓蝽象、棉铃虫、斜纹夜蛾可在许多杂草上危害, 水稻上的二化螟、卷叶螟以及蔬菜上的蚜虫、蜗牛、小地老虎也可在许多杂草上危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既可减轻病害发生, 也可减轻虫害发生。
9 整枝摘除卵块
采用人工摘除的方法摘除害虫的卵、卵块及虫窝, 棉花上的斜纹夜蛾、棉铃虫卵, 蔬菜上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卵, 不仅节约成本, 还可减少田间的环境污染。
10 诱杀成虫
根据害虫不同趋性的特点进行诱杀。利用害虫趋光性, 可用灯光诱杀螟虫、稻飞虱。用黄板诱杀蚜虫, 用柳把诱杀棉铃虫、烟青虫, 用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还可用专一的性诱剂诱杀特定的害虫, 如二化螟、棉铃虫、小菜蛾性诱剂专杀二化螟、棉铃虫、小菜蛾的雄性成虫。
11 使用生长调节剂
通过利用生长调节剂, 可以改变植物生理状况, 如缩节胺用于棉花, 可减轻棉铃虫在棉田的着卵量, 在甘蓝上喷施过磷酸钙, 可降低菜粉蝶在甘蓝田的落卵量, 且效果明显。
12 稻鸭共养
通过田间养鸭, 鸭子既能清除田间杂草, 还能吃掉田间的害虫。稻鸭共栖对稻飞虱可以起到稳定、持续的控制作用;可减轻二化螟、纹枯病的发生量和发病程度约50.0%, 对二化螟和纹枯病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6]。
13 防虫网应用
以人工构建的屏障, 将害虫拒之网外, 以达到防虫保菜的目的。覆盖防虫网后, 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黄曲跳甲、猿叶虫、蚜虫等多种害虫的危害, 防止害虫传播病毒病。此外, 防虫网反射、折射的光对害虫还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参考文献
[1]洪渡, 丁扣琪.农作物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 2014 (2) :6-7.
[2]王水保.水稻螟虫的农业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24) :52-53.
[3]万忠平.柑橘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 2011 (3) :23-24.
[4]吴志刚, 宋明, 杨洋.温室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西南园艺, 2005 (增刊1) :87-88.
[5]唐炜, 王泽林.浅析桑树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蚕学通讯, 2011 (2) :25-26.
[6]沈宗焕.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诊断[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7) :66-67.
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 篇2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卫生品质,对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作用巨大,各地要重点做好2项工作:
1、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与区域治理
组织好东亚飞蝗、草地螟、小麦锈病与蝗虫、棉铃虫、水稻螟虫、稻飞虱、玉米螟等常发生区有害生物灾情系统监测和重点调查,及时发布中长期发生趋势预报,提前制定防治预案和区域治理计划。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稻区要分别做好棉铃虫和水稻螟虫的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工作。要在重发生区建立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基地,试验和开发及推广防治新技术、新农药、新药械。在防治关键时期,协助地方农业行政部门提前准备防治物资,及时组织应急防治,确保飞蝗不起飞、不成灾,条锈病不流行危害,控制土蝗、草地螟、棉铃虫和二化螟不爆发成灾。同时,要积极开展农村统一灭鼠的技术指导。
2、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导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浅析 篇3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一、植保方针中表达的生物安全意识
基于我国多年来与病虫草鼠害作斗争的经验教训,国家制定出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原则,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其定义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植保工作方针有如下基本观点,充分体现了生物安全意识。
1.农业生态学观点综合
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只从防治对象(病、虫、草、鼠)出发来考虑所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即为整个生态系统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安全,充分进行防治措施对生物的影响评估,保护生态。
2.经济学观点综合防治效果的好坏,不是看是否把病、虫、草、鼠彻底消灭,而是付出相对低的代价,把它们的种群数量压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的水平。也就是说不可造成有害生物绝迹而影响其它生物。要核算成本。病、虫、草、鼠害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可能会是益而非必定是害。
3.综合的观点各种防治措施必须有机结合,辩证地配合,以及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加以考虑。不能认为防治就是打农药,要研究探索各种无害化的防治手段,扩大害和益的评估范围。
4.安全的观点综合防治要求一切防治措施应该保护人、畜、作物、有益生物等的安全,符合环境保护原则。这是直接提出了对相关生物的保护。
二、对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认真研究,找到安全环节有效控制其危害
农作物病虫害所涉及的生物种类繁多,有害生物的发生不断变化,所以在长期的植保工作中,以研究病虫草鼠的发生规律为防治基础,而非见害盲治,不顾有益生物和无害生物地打保险药。历史上在六、七、八十年代,粘虫经常发生很重,当时还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毒高残农药进行防治,对环境生物造成很大的破坏。
三、使用化学农药中体现的生物安全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即使用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许多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止或限制作用,保障人的健康和有益生物的安全。下列农药品种,严禁在农业上使用。①六六六、滴滴涕:属有机氯类农药,结构稳定,不易分解,残留量大,易形成积累中毒。②西力生、赛力散:属有机汞制剂,在环境、食品和农作物果实中高残留,产生高毒。③毒杀芬:属有机氯农药高残留,用量大,分解慢,易积累中毒,影响人畜健康。④甲六粉、乙六粉:是甲基1605 和乙基1605 同六六粉的混合农药,属高毒、高残留农药。⑤氯乙酰胺、氯乙酸钠:为急性杀鼠剂,易发生二次中毒,对人畜高毒,且无警戒气味。⑥培福明:属高毒农药,有慢性累积中毒现象。对动物有致畸、癌变作用,人体接触后易引起皮炎。⑦杀虫脒:对动物致癌,对人有潜在致癌危险,可导致皮肤癌。⑧二溴氯丙烷:对动物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可引起男性不育。⑨蝇毒磷乳粉:属高毒农药,不能用于蔬菜,也不能在其他作物上使用。⑩除草醚:对动物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副作用。下面是蔬菜生产禁用的农药名单:甲胺磷、乙酰钾胺磷、呋喃丹、3911、苏化203、1605、甲基1605、1059、杀螟威、久效磷、磷铵、异丙磷、马拉硫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砒霜、氰化物、氟乙酰铵、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五氯酚钠、氯化苦、二溴乙烷、二溴丙烷、401、水胺硫磷、六六六、滴滴涕、氯丹、敌枯双、普特丹、培福朗、18%蝇毒磷乳粉、汞制剂、赛丹、益舒宝、铁灭克、速扑杀、速蚧克、大风雷、治螟磷乳油、万铃灵乳油、甲基异柳磷、高渗氧乐果、增效甲胶磷、喹硫磷、高渗喹硫磷、灭多威原药,以及达甲乳油、多灭灵、虫磁灵、速灭畏、马甲磷、速成效磷胺等。
四、在防治農作物病虫草鼠的具体方法中体现的生物安全思想
1.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机构,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及在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及农产品等进行检疫,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草的传入或输出,或者在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消灭其危害。植物检疫是贯彻制止人为传播病虫草害的法规的行为,也是贯彻我国“预防为主”植保方针,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控制有害生物传播中我们有教训。以前从国外引进喂牛的空心莲子草,现在牛不吃它,而它却难于防治,成为了大部分地区农田的主要害草之一。
2.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就是综合应用农业技术措施,结合农事操作过程中的多种具体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农田环境,实现控制病虫草害的目的。如培育抗病抗虫的优质丰产品种,直接地避免了同病虫斗争中损害环境生物的可能性。在栽培中我们还可以错开病虫害发生期,避开其危害。加强管理提高作物长势,增加抵御病虫害能力。在种大蒜时用稻草覆盖可压杂草而避免使用除草剂,但用稻草又会增加水稻螟虫越冬的存活率。因此,措施的使用也是要权很衡利与害的。
3.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物理因素、人工或各种机械工具来防治病虫草害的方法。如人工捕杀,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伤及其它。设置阻隔病虫危害的障碍。现在使用的粘板(如黄板),利用频灯诱捕趋光性害虫,但这两种方法可能会伤到一些无害昆虫。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及生物代谢物来防治病虫草的方法。如在病虫防治中防护捕食性昆虫,使其发挥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现在在斜蚊夜蛾防治中使用的性诱剂,在重发生时每天晚上可诱到上万头蛾子,全是斜蚊夜蛾,没有一头其它昆虫,可见其针对性强,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利用“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只要时间吻合,可达到80%的效果。生物防治具有如下优点:具有高度选择性,不易产生抗性;没有残毒,对人畜、作物安全,不污染环境;对其它生物群落不易产生影响,不会影响生态平衡;有长久的控制作用。
五、在施药方法中体现的生物安全
目前使用化学药剂仍是控制农作物病虫草鼠的主要办法之一。化学农药或多或少地都会对环境和其它无害生物产生不良影响。但我们可以在施用中尽量做到让其针对标靶生物,避免影响其它生物。
1. 灭鼠使用毒饵站灭鼠中投放的毒饵在农村多为露天投放,很容易被其它动物误食,对鸟类危害最大。现在推行使用竹筒等毒饵站,将毒饵放在竹筒内,只有老鼠才能进去吃到。生物安全效果明显。
2.注射施药法针对树木上危害的害虫,将农药注射到树基部树干内,药生随木质部水份输导到植物全身,取食的害虫中毒而亡,也可以确保其它动物不受农药影响。
3.其它施药方法毒土施药、苗床施药、种苗处理、定向喷雾等都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在病虫防治中根据具体情况积极采用安全的方法。不到万不得已不把化学农药普用广施。
六、结束语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探讨 篇4
1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一是有可供病虫滋生和食用的寄主植物;二是病虫本身处在对农作物有危害能力的发育阶段;三是有使病虫进一步发展蔓延的适宜环境, 其中气象条件是决定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2 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
2.1 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
2.2 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 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
2.2 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
2.4 农药配制方法不当。
2.5 喷施农药方法不正确。
2.6 施农药时间不当。
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时期, 造成防治成本过高, 防治效果较差。针对以上的问题, 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3 针对问题, 结合生产实际, 加强防治
3.1 弄清病虫情况, 对症下药
认真辨别病虫的危害症状, 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或病虫辨别不清的情况下, 请教科技人员, 摸清病情虫情, 选择高效对口的农药, 对症下药。
3.2 抓住防治适期, 组织现场培训
农业科技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勤检查, 在病虫的最佳防治时期, 开展现场培训会, 以最简单的方式使农民最快掌握不同的病虫防治时间和方法。
3.3 严格按标准浓度配制药液
在药液配制时, 认真阅读使用说明, 严格按比例配制农药浓度, 严禁随意加大用药量或浓度, 不用井水和污水兑农药。兑农药前用清水清洗干净桶和喷壶, 先在桶里加入少量的水, 按标准面积称量好药剂并加入桶中, 加水稀释, 搅匀备用;再在喷壶内加入1/3的水, 按药液浓度将配好的药液平均分成几份, 任取一份加入桶中, 加足水搅匀即可喷施。
3.4 掌握施药技巧, 送药到位
喷农药时调整喷头, 让药液从喷嘴喷出时形成一层薄雾粘附在作物的茎杆和叶片上。施农药时要掌握好速度, 不快也不慢, 做到不漏喷重喷。施农药时还要根据病虫的危害和发生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的农药和施农药的方法, 送农药到位。如对危害根部的病虫, 就把药剂施入植株根部, 沟施、塘施或浇施;在叶背面取食的就将药液喷施到叶的反面, 如防治蚜虫、稻飞虱、叶蝉选择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将药液由上到下, 由下向上反复均匀地喷施到茎叶上。
3.5 适时施药
施农药时要选择晴天, 根据虫的活动规律, 做到有利的时间施农药。病和多数害虫施农药的时间以下午4时以后为宜。如金龟子、地老虎等夜间活动的虫要傍晚施药。
4 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 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
(1) 保护利用有益生物, 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 注意合理用药, 减少天敌杀伤, 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 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 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 种植抗 (耐) 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 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 科学使用农药, 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 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 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 提倡有效低剂量, 抓好挑治、兼治, 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 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 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 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总之, 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将其上升到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我们不懈地努力, 不久的将来综合防治问题才能真正广泛地实施于农业植保工作当中。
摘要:我国是自然灾害严重多发国家, 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 因此,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李绍杰, 鲁秀芝, 李华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2)
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 篇5
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扎实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目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移栽已全面移栽结束,转入田间管理时期,进入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阶段。水稻正值分蘖期,由于近段时间持续降雨,病虫害危害严重。为确保今年粮食稳产丰收,农服中心工作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目前发生的病虫害提前作好了宣传、预测、预报和预防。对玉米螟、纹枯病及水稻二化螟和福寿螺等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的病虫害,我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群众,分别对目前发生的病虫害的基本特征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宣传指导,发放资料200余份,到田间地块亲自指导农户进行防治,并指导农户进行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通过宣传指导,农户掌握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农作物长势喜人。
甘孜州地区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篇6
关键词 四川省甘孜州;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0-2
甘孜州位于我国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境内金沙江是长江上游重要干流,大渡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甘孜州地势高,草地、森林辽阔,水系流域宽广,且地处长江源头是长江水源涵养、水质保护的天然屏障,在维系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甘孜州的森林、水、山川的安全对于长江流域环境安全至关重要,植物安全涉及到整个甘孜州各个行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1 甘孜州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过程及所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过程
甘孜州的种植业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作物病虫害防治如同其他生产一样,在漫长的岁月里发展极为缓慢,甘孜州作物病虫害防治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是甘孜信奉佛教,“不杀生”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对病虫身体直接使用化学药剂的时期; 20世纪90年代,甘孜人利用化学药剂拌种、毒土为特点的防止病虫期;21世纪,以推广种子包衣技术为特点的防治病虫期。从上述可知,甘孜州的防治病虫期是以20世纪70年代至今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植物病病虫害方式,都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获得这种方法的时间较晚,但是促进了粮食产量稳步上升的新局面,配合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技术,粮食收成比解放前增长250 kg/667 m?,摆脱了“吃不饱”的穷困局面。
1.2 存在的问题
从甘孜州的作物病虫害防止的发展过程来看,看到了化学防治方法的效果并接受了此类方法,但是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第一,对植物病害、虫害及害虫天敌的基础性研究不足。根据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从事技术工作的老前辈调查结果分析,甘孜州农业病害约60种,农业害虫约90种,害虫天敌约50种。但当时科技人才的匮乏,对于病虫害没有深入研究,导致很多防治决策的制定过于盲目。第二,病虫害防治方法单一。第三,无法高效利用化学防治方法。第四,缺乏科技人才。这些问题阻碍了甘孜州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对甘孜州农业、草业、畜牧业、林业生产极为不利,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极为不利。
2 甘孜州作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虽然甘孜州的作物病虫害防治起步晚,推广范围小,运用程度低等,这恰恰更利于借鉴推广国内外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和实践的优秀成果,使作物病虫害防治更加让甘孜州人接受和采用。
2.1 合理利用高新科技培育抗病虫害品种
合理利用高新科技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很多重大的作物病虫害都是通过抗病虫害品种或抗病虫害品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得以控制的。因此,采用全新的与育种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及基因工程来培养品种和综合抗性品种势在必行。期间,需要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研究;同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防止大面积种植遗传上同质品种,利用多种抗原结合或轮换,延长抗病虫害品种的有效年限。
2 大力研发和运用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是至今占据主要地位的综合防治新技术。它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体的,与可持续农业追求生态效益是统一的。生物防治是利用直接或间接的一种或多种生物因素,削弱或减少病原物或害虫的数量与活动,从而保证植物生长发育,达到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的目的。
2.3 构建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信息网络
现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共享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这也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无穷便利,面对作物病虫害的总和防治设计多学科知识的因素,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作物病虫害诊断,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做出中长期预报和防治决策。
2.4 培养、引进专业科技人才提供防治水平
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科技人才,以专业的农业技术为基础,不断摸索适应本地区病害虫实际情况的新技术;同时,也要加强人才培训,吸取国内外最新技术,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共同学习进步。不仅如此,也要注重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使他们要学会识别病虫害、判断、会防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甘孜州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友接.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的提出与实施浅述[J].福建果树,1999,(4) .
[2]戴昌达.作物病虫害的遥感探测[J].自然灾害学报,1992,(2) .
[3]徐英,杨晓敏.浅论园林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1) .
[4]崔兵,李群.室内作物病虫害防治[J].北方园艺,1998,(2).
[5]周国娜,高宝嘉,黄选瑞.地理信息系统在作物病虫害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S1).
[6]马英玲,韦春义.园林绿化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探讨[J].贵州林业科技,2005,(1)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建议 篇7
关键词: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
1 防治原理
在农业发展中, 导致农作物减产的原因中, 最主要的来源于农作物的病虫害, 那么常见的病虫害我们知道的是昆虫, 当然微生物也会对农作物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由于植物在大田中所处的环境为农田生态系统, 因此所组成群落从生态学的角度上而言, 为一个特殊的生物群落, 但是在这个特殊的生物群落中, 每一个有害的生物都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 这些对于我国农业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 每一个生物群落的生物之间存在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的关系, 如果一种生物在这个生物群落中出现了变化, 其他的生物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这个物种变化的过程中, 整个生态系统就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 农作物病虫害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 这样最终达到了治理的目的, 因此生物治理技术是目前在农业上非常推崇的技术, 虽然我国很多地区目前依然采用化学技术作为农作物病虫害治理的主要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出现, 但是对于农作物以及粮食安全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2 防治技术
2.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借助于积极的生物以及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技术, 生物本身的存在或者是生物代谢的产物能够抵御这些农作物病虫害。例如在生态系统中, 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天敌, 由于这种现象的出现, 因此大自然才处于平衡的状态。而生物天敌具有抑制农作物病虫害增加的能力, 因此病虫害天敌的引入对于农田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在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 需要做好保护农作物病虫害天敌的工作, 做好保护工作就是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对病虫害的控制。农药在我国农业是不可避免的使用,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 因此减少农药的使用是未来我国农作物的发展趋势。
2.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试剂发展以来, 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而我国长时间以来, 农药对于农作物的防治就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最主要的技术。农药的使用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效果, 但是对于农药防治而言预测预报的准确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农业防治之前, 需要对田间进行详细的调查, 了解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发生的规律, 这些是作为病虫害防治的依据, 在了解到这些数据以后, 采用网络测报方式, 对病害进行积极防治;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使用农药是否对粮食安全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以及农药是否会危害环境, 同时农药的混合使用是否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农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合理性, 严禁出现随意使用农药, 农药需要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 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2.3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物理机械防治通常是指借助物理机械设备与工具等来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时期下, 机械光学以及放射物理等是比较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议
3.1 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技术都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 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也是这个道理, 要想对农作物病虫害取得更好的效果, 引进先进的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新技术。例如在农作物病虫害生长繁殖问题是昆虫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繁殖期采用措施进行扼杀, 无疑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2 不断完善农药产品市场
长期以来, 我国都在使用化学试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 这是因为化学实际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好的功能, 但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 农药乱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而导致了预期效果和理想效果相差甚远, 甚至会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 要加大农药生产和监管力度, 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的能力, 保证农民利益。
3.3 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作用
新型农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新型农药能够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对于环境以及对于粮食的污染较小, 因此需要积极的普及对新农药在广大农民之间的使用。做到这一方面的工作时,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正确的引导, 结合病虫害的知识, 做好示范点的推广, 方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4 结束语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防治作物病虫害 篇8
1 基因工程对于防治病害的作用
CP基因能够适当诱导作物对病毒进行免疫,有效地提升作物对于病害的抵御能力,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基因工程非常重视。
RP基因是能够实现病毒复制的一种复制酶基因,能够将病毒进行编码,再通过不同形式和组合生成聚合酶,快速合成病毒基因DNA,除此之外,RP基因还能够把一些存在问题的复制酶基因传入作物中,使得病毒复制速度大大降低。
Sat-RNA和中和抗体的应用。Sat-RNA和中和抗体是低分子RNA的一种,需要通过依靠病毒实现复制,在复制的整个过程中,会产生对辅助病毒的影响,在症状表现上出现变化。在防治作物病害过程中,通过病毒症状来减弱Sat-RNA,对病虫害的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应该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
2 生物技术对防治病害的作用
在大多数的生物体内,都含有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这是一种能够使得生物体代谢正常维持的保障的基因,同时,这种基因也能够有效的对外来各种蛋白水解酶形成抵御,防治生物体遭到损坏。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也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蛋白酶抑制剂这种基因的研究,所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蛋白酶抑制剂在抗击病虫害这一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发掘出来。通常情况下,在杀虫工作中,蛋白酶能够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有效的对病虫肠道的蛋白活性进行抑制,直接破坏病虫自身的消化系统,病虫会因为体内缺少氨基酸而无法正常的成长和发育,最终死亡。就目前情况来看,用蛋白酶来对病虫生长进行抑制的方法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有效的推动了作物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有助于作物实现健康的生长。
3 生物技术对防治草害的作用
通过使用生物技术能够把一些具有抵抗除草剂效果的基因转移至作物中,使作物自身增强对于草害的抵御能力,一般情况下,这些能够抵御除草剂的基因主要包括利用编码将除草剂酶分解的酶和在扩增时被除草剂破坏的酶等,这些基因能够有效的达到抵抗草害的效果。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中也开始注重保护环境,通过生物技术实现草死苗长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推动除草剂应用的价值的提升。
4 生物农药应用研究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有微生物农药、生化农药、农用抗生素以及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的抑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更能够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将病虫致死,又能够保证对人畜没有害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生物农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5 结束语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有效的应用生物技术,能够使得作物同病虫害之间的互相作用的机制得到充分的研究,有效的提升作物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和能力,使得作物能够健康的生长,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生物技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对于作物病害防治的几个典型应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从狭义上来说,农业主要指的是种植业,主要生产活动包括有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饲料作物种植等等,只有农业稳定才能够保障工业以及我国第三产业的稳定,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和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对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工作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几种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生物技术,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孙毅.生物技术与作物病虫害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0):140-14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浅析 篇9
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病虫害现象很常见,且危害巨大。一些有害生物有害虫和微生物等,有害生物都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生物之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生物群落,其中农田生态系统就处在这个群落中,有害生物也是这个群落的一部分,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其中一部分出现了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部分,最终影响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使农作物病虫害种类或者数量或减少或增多。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的有机整体之一,单一的病虫害处理及防治,效果甚微。采用单一的化学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虽然可减少病虫害的数量,但如果使用时间久了,便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进一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所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把握并利用自然规律,各种防治技术搭配使用,将病虫害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农作物病虫害降至最低。
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采用了许多方法,使用单一的方法,效果甚微,只有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才能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将病虫害产生的损害降至最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生物防治技术
对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通过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可实现目的。生物防治技术又被称为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1]。采用这项技术是借助生物新陈代谢的生成物,配合各种基因产品以控制病虫害,实现最终防治目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天敌,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天敌的存在是合理的。巧妙借助病虫害的天敌,可将病虫害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2.1.1 加强保护和利用病虫害的天敌
农业病虫害防治要保护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以此实现对病虫害数量的控制,从而少使用化学药剂。在前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以加大化学药剂的使用,从而有效杀死有毒生物。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用药对策,对一些出现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区域,喷洒农药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要进行隐蔽施药。
2.1.2 加大各类农药的使用力度
生物农药危害性小,所以一定要加大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此外,还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和一些微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这种方法十分科学,已经普遍应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农药,如日丁农药与阿维菌素等池可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农民以稻田养鸭或者养殖青蛙等的方式也可减少田间病虫害。
2.2 微生物防治技术
微生物防治主要利用一些微生物会侵入病虫害体内,抑制病虫害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将病虫害杀死。例如,紫云金芽抱杆菌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病虫害的微生物,仅仅对鳞翅目的幼虫,如蝶类有效。该微生物进入幼虫肠内释放溶解毒素,释放的毒素可杀灭150种鳞翅目幼虫。研究昆虫病理学,为了获得和化学杀虫剂先相同的防治效果,调整昆虫密度,不超过危险限度,实现病虫害防治的长期性,天敌本身会受到病原体的攻击,如蚕和蜜蜂。
2.3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物理机械防治利用物理因子、机械设备和工具等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如通过放射物理和机械光学等开展病虫害防治,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采用各种物理机械捕杀病虫害,如采用粘虫板和粘虫网等对病虫害进行捕杀;其次,通过诱杀控制病虫害,于实践操作中,结合病虫害的趋性,诱集病虫害进行捕杀,如采用糖醋液和性诱剂诱杀糖醋液与棉铃虫等[2];再次,病虫害防治采用阻隔防治法,在实践运用中,结合病虫害生活规律,预设障碍,控制病虫害数量,如采用防虫网和果实套袋等,都能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最后,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如经常清洁田间和土翻耕地等,都是有效控制病虫害数量的措施。
2.4 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采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化学农药见效快、成本低廉及无时间和空间限制,多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然而化学防治技术本身存有缺陷,农民采用化学试剂防治病虫害要注意以下问题。
2.4.1 事先检测与预报
采用化学试剂防治前,相关人员一定要对认真观察农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与趋势,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病虫害防治,效果才更突出。不仅要预测病虫害发病趋势,而且要加强对预报网络的完善,改进预报条件和手段。
2.4.2 科学选购农药
科学选用农药能够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如今市场上农药种类繁多,农民在选用农药时往往非常被动,因此在选用农药时,农民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化学农药。首先,要看清选用农药的名称;其次,选用的农药要具有“三证”号证明,即产品标准号、批准文件号和农药登记号;再次,要看农药的使用范围,选用的农药要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适应,尽可能使用毒性小及安全性好的产品;最后,查看农药净含量、生产日期和批号,观察产品外形及形态,同时还要对产品价格进行比较。
不当的使用方法无法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严重时,甚至影响农作物生长;选用恰当的农药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当不清楚何种农药能够杀死病虫害,选择农药时,根据病虫害种类和数量来定,不可盲目选用农药。
2.4.3 合理使用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结合农药性质及病虫害发生规律,以最小的用药量,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利于节省成本,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民选用农药时,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合理配比农药,重视农药品种和药剂的选用,考虑作物生长发育对农药的产生的反应,防止出现药害,处理好农药和天敌之间的关系,注意农药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农业生产选用的农药切忌将不同的化学农药混同使用,使用新农药品种,交叉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如此使用的化学农药,才能起到化学防治效果。
3 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作物生产效率及产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可缺少。病虫害防治综合采取多种技术,配合田间管理,逐步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将病虫害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病虫害蔓延。
摘要:改革开放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种植结构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了极大危害,不但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对作物产量和数量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对农业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对农业发展而言,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在这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一下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的认识,希望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和丽荣.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J].北京农业,2013(36):120-121.
浅析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立体防治 篇10
1 加大控制农药污染力度。
近年来农作物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 正在逐步向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社会生态防治的立体防治体系发展, 重要的就是要在农业生产中加大控制农药污染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2 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针对环境的日趋恶化, 在农作物防治过程中通过对害虫天敌的研究、引进、释放和保护, 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治理有害生物, 综合利用各种措施, 将其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水平之下, 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 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
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中, 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 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加强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 保护利用各种天敌昆虫, 充分发挥其它防治措施, 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 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
4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 相辅相成, 把病虫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下, 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综上所述, 对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进行以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社会生态系统防治等方式相互补充优势互补的综合立体防治。具体的综合立体防治应包括:把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等有机联系, 互相协调补充, 使各项防治手段发挥最好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 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 作物和人畜的影响, 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 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
5 科学使用农药。
科学使用农药, 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 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 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 提倡有效低剂量, 抓好挑治、兼治, 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 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 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结语
浅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篇11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植保工作的发展状况,不仅体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是通过不断总结正反经验,深刻认识工作方向。在生产中如何控制农药污染,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大家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常见防治技术
首先,药物防治。为了预防和治理病虫害,我们通常会使用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使用农药喷洒,可以有效杀死病害原体和各种害虫,从而阻止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的蔓延:一是对于蛾类病虫害的治理。这种害虫是薯类农作物中,数量最大,危害最大的种类之一,蛾类害虫会在薯类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攻击,导致作物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消灭蛾类害虫,一般会在幼虫三龄期之前进行,而且喷洒农药最好的时间段是黄昏,因为此时蛾类飞虫会飞出来,施藥效果好。我们可以使用20%的杀灭型菊酯油和20%的灭幼脲制剂配制200~500倍稀释液,或者50%的马拉磷硫和40%鱼藤精配制2000倍稀释液。二是甲虫类病虫害。甲虫对薯类作为的危害也很大,同时它的生命力强,我们最好在甲虫孵化期和二龄期之前进行治理,在甲虫生命力并不旺盛的期间施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不管是不是以上的两种害虫类型,那也应该尽量在成虫盛期或者孵化盛期施药,通常采用18%~21%的双水剂制成2000倍稀释液,或者70%~78%的敌敌畏配制1000~1500倍稀释液进行杀灭。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虽然化学药物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但是也容易对植物本身、周围环境带来污染和危害,这些化学药物中的有害成份会跟随植物进入到人体,给人的健康带来威胁。同时由于各类病虫害抗药性、耐药性的增强,化学药物的杀虫效果会逐渐降低,所以我们应该合理用药,并对实施过杀虫处理的农作物进行人为添加富含各类元素的营养液,补充作物缺失的养分,提高植物的营养成分和安全性。
二、物理防治
采取物理防治,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毒副作用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人力、机械和其他外部设备,破坏害虫的孵化、生长,以此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也有采用维护一条合理稳定的食物链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控制,这样能更环保对害虫数量进行控制,结合这样的方法在大型的生态农场里应用,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等级有一定的提高,还能降低病虫治理的费用,除了技术上的支持,农民也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虫源,定期翻土,清除可见虫害。物理治疗效果显著,且符合自然规律,值得我们推广和应用。
三、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就是以选育抗性品种为基础,利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各种耕作技术和方法,创造有益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生存繁殖,不利于病虫生长和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达到作物增产和质量提高的目的。①选用抗性品种。根据当地的主要病虫害情况,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性品种,是一种高效而又经济的防治方法。大量选用抗病虫害的水稻、小麦、玉米、辣椒、果树品种,提高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强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如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可有效降低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使用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可减轻稻瘟病损失;选育耐番茄枯萎病的番茄,可减少病害发生机率。②轮作倒茬和清洁田园。轮作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如不同的农作物可实行至少3年的轮作换茬,具有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和增产的明显效果。交叉轮换品种,在栽培上配套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长期提高产量。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残留在病叶或者病果中,将病残体和病果全部清理出田进行销毁或深埋,可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如棉花种植过程中将拔除下来的废、虫、弱苗带出田外,可减少棉蚜量70%~80%。③深耕晒垡。大量的病原菌被埋在深土中,运用深耕技术,将土壤中的病原菌或害虫翻到地面,经过严寒或者曝晒可清除病残体和害虫,除去土壤中有害生物。如对往年棉叶螨、棉铃虫发生重的田块进行深耕晒垡,可有效压低害虫和病原菌的基数,明显降低来年虫害的发生和危害。④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作物抗性,还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根据农作物种类合理配比氮、磷、钾,增施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作物生育健壮,还可增加产量和提高植株抗病性。如增施农家肥和钾肥,可提高水稻抗稻瘟病能力,增强植株抗倒力。⑤合理灌溉。灌溉应根据天气、作物需求状况、土壤湿度等因素来定,以达到合理适中。因此,宜尽量采用滴灌技术,控制大水喷灌、漫灌,否则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而诱发病虫害发生,遇大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内涝。同时要合理密植,注意通风,以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⑥调节播期。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有的作物可以晚播或者早播,避开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如春甘蓝选用早熟品种,可避开菜青虫的危害,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农业生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影响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发根.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防治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7(9).
[2] 张崇海.皇甫自起.朝天椒病毒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9).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研究 篇12
1 植物检疫
是依据国家制定的法令条例, 并设立相应机构, 对国内输出、国外输入以及国内各个地区之间互相运输的农作物种子、树苗和农副产品等进行检疫;对具有危害性的病、虫、草的出与入进行限制、禁止或限制传播;对向其他地区扩展蔓延进行预防的一种植物保护的方法。一般经历以下步骤:
调查研究:应对当地病虫的种类、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 进而确定检疫目标, 并研究采取检疫方法。
确定疫区:通过调查将产生检疫目标的区域称为疫区, 未产生检疫目标的区域称为保护区。
采取措施:确定疫区后, 进行植物检疫, 严禁检疫目标进入保护区。
检验处理:经检验, 未发现检疫目标可放行, 如发现检疫目标, 应视情况而采取不同处理, 如退回、销毁、禁止进入、禁止播种等。
2 农业防治
是依据病、虫危害和农作物管理栽培之间相互作用, 并结合于整个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相应措施, 进行有目的地产生不利于病、虫出现, 而有益于农作物成长的农田环境条件, 以致抑制病、虫产生甚至直接消灭的目的, 从而保障农作物高产的一种方法。农业防治法, 在综合防治中的处于基础低位。农业防治法的优点:经济、安全、有效、无污染, 一般无害于天敌, 无需额外进行投资, 易于和其他方法搭配。农业防治法的缺点:收效慢;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地域性与季节性;其多为预防性方法, 当病虫害规模较大时防治的效果不明显。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抗病虫品种:结合当地病虫害, 选用相应的抗性品种, 可有效防治病虫害, 如选用抗稻瘟病的水稻, 选用抗番茄枯萎病的番茄等可减少病虫害产生的几率。
合理耕作:轮作倒茬可有效预防病虫害的产生, 如稻棉轮作, 可有效控制棉铃虫、地老虎、棉枯萎病等病虫害产生;清洁田园可增强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如种植棉花时把废苗、虫苗、弱苗带出田外, 可减少棉蚜数量70%~80%;深耕晒垡可明显降低病虫和病原菌的基数, 有效减少病虫害产生。
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科学施肥有利于农作物丰产和防治病虫害, 如改善农作物的营养成分能防治缺素症, 增强农作物抗性的能力, 增强损伤农作物恢复能力, 改善土壤条件, 破坏病虫生活条件等;根据当地天气、农作物的需求以及土壤等因素来合理灌溉。
调整播种方式:调整播期与播种密度。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法, 是通过有益的生物及其代谢的产物来控制和消灭病、虫的一种方法。生物防治法的优点:不损害作物, 不破坏环境, 对于人畜安全, 利用资源丰富, 且有一定的持久性。生物防治法的缺点:由于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致使某些天敌防治范围狭窄, 灭虫作用较缓慢。因此, 应将生物防治法与其他防治方法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防治。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3.1 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 如瓢虫捕食蚜虫, 草蛉灭蚜, 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玉米螟和苹果蠹蛾。
3.2 以菌治虫
利用有益的微生物防治病虫害, 如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
3.3 以菌治病
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 如农用抗菌素有井岗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内疗素、放线酮、庆丰霉素、灭瘟素等。
以有益生物治虫:利用有益生物防治病虫害, 如蜘蛛、螨类、蛙类、鸟类。
以昆虫激素治害虫:利用昆虫激素防治病虫害, 昆虫激素分为外激素和内激素。
4 物理防治
是通过机械设备或者凭借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物理防治法的优点:见效较快, 通常可以把害虫消灭在盛产期以前, 也可以把其当作一种害虫大量产生时期应急的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法的缺点:较费工, 效率较低, 一般情况下起辅助作用, 但对其他方法较难防治的病虫害, 尤其在害虫大量产生时, 物理防治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防治方法。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捕杀法:使用人工或者机器捕捉或杀害病虫。
诱杀法:灯光诱杀, 黑光灯能引诱300多种昆虫;潜所诱杀, 人为制作各种适合昆虫生活的潜所, 引诱害虫居住将其消灭;食饵诱杀, 如田间堆草来诱杀地老虎等。
热处理法:日光晒种、低温冷冻、温水浸种以及冷浸热晒。
隔阻法:树干涂白, 避免病菌入侵、日晒与冻害、防止病虫产卵;设置阻碍物防止害虫危害。
5 化学防治
是利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来进行预防和消灭农作物病虫害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化学防治法主要保证着农业的增产增收。化学防治法的优点:防治效果显著, 收效较快;便于使用, 不易受地区和季节限制;可大范围使用, 利于农业的机械化生产;防治的对象广泛;农药可工业化生产, 长距离传输, 可长时间保存。化学防治法的缺点:污染环境;使用农药可能导致人、畜中毒;提高成本;损坏生态平衡等。应全面认识其优点与缺点, 实际生产中, 不能只凭借化学防治, 单靠农药、滥用农药, 而应采取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合理利用其优点并努力克服其缺点。应将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巧妙地结合, 进行综合防治。
6 总结
本文针对当代我国农业生产中农保现状, 就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问题展开了研究, 具体的介绍了5种防治方法, 分别是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并对每种方法做了优缺点评价, 并对各种方法做了具体研究。特此得出要依据病、虫和农作物、生产耕作以及自然环境等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有效地把各种防治方法进行结合, 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带来的经济损失, 从而达到产量高、质量优、成本低、公害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可夫.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09) .
[2]陈天毅.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2) .
【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推荐阅读:
大春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11-17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11-20
永隆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汇报07-20
作物病虫害07-05
作物病虫害的预测方法11-16
农作物常见杂草防治09-19
澄迈县2011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绿色统防工作总结05-29
大田种植10-20
大田育苗08-21
大田赞歌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