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发育期

2024-07-07

作物发育期(精选5篇)

作物发育期 篇1

相关研究表明,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盆地自2世纪60年代开始平均气温以0.35℃/1 0年的幅度升高, 由于农业对气候变暖最为敏感, 气候变化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影响。 冬季积温是表征农业生产 热量资源的 生态指标之 一 , 樊晓春等研究了西峰冬季积温对冬小麦、苹果树以及梨树发育期影响,指出冬季积 温对作物 发育期有 明显的影 响,影响最明显的是冬小麦,其次是苹果树,然后是梨树。 许多学者在积温对作物发 育期的影 响方面做 了很多研 究, 但多数研究的是积温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 该文拟分析冬季积温对春小麦和小油菜发育期的影响, 旨在揭示冬季积温与春小麦、 小油菜发育期之间的关系, 以期为物候预测及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共和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的一个大型新生代断陷盆地, 海拔2 400~3 50 m, 地理坐标98°46′~1 01°22′E、 35°27′~35°56′N, 总面积1 3 80 km2,大部分位于共和县,一小部分属贵南县。 盆地平面形态呈条状型,西窄东宽。 由于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连接处,因此,其既具有干旱环境的特点,又有独特的高原环境特征。 冬长夏短、春秋相连,多年年平均气温在2.4~4.1 ℃;降水量少而集中 、变率大 , 主要集中在4—9月,年降水量在31 4. mm左右 。 盆地内主要经济作物有春小麦、大( 小) 油菜、青稞、玉米等。

1.2资料来源

积温资料 采用共和 盆地2个气象站1 957—201 4年冬季( 当年1 2月至次年2月) 日平均气温之和,农作物发育期资料来源于共和盆地共和气象站1 982— 201 4年春小麦 发育期和 贵南气象 站2001 —201 4年小油菜发育期资料 。

1.3发育期时间序列建立

共和地区春小麦、 贵南地区小油菜发育期均以日序表示,春小麦以3月1日作为日序1 , 小油菜以5月1日作为日序1 ,以此类推。

1.4分析方法

在Excel中利用Pearson函数进行 冬季积温、 作物发育期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合典型 年份农作 物发育期 的对比分 析, 研究共和盆地内冬季积温对农作物发育期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季积温变化趋势

1 957—201 4年共和盆地冬季积温变化如图1所示 。 从图1可见 , 自20世纪50年代起 , 共和盆地 冬季积温 以49 . 7 ℃ /1 0年的倾向 率增温 , 通过0 . 001信度检验 。 积温最低 年份1 982年 , 为 - 1 062 . 1 ℃ ; 最高年份2005年 , 为 - 544 . 7 ℃ 。 共和盆地 近58年冬季积 温变化趋 势与我国 西北地区 气候增温 的趋势一致。

2.2 农作物发育期变化趋势

用共和盆 地共和气 象站1 982— 201 4年春小麦播种 、三叶 、拔节 、开花 、 成熟发育 期以及贵 南气象站2001 — 201 4年小油菜播种 、 抽薹 、 绿熟 、 成熟发育期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

2.2.1共和地区春小麦发育期共和地区春小麦1 982—201 4年播种、三叶、 拔节、开花、 成熟发育 期的变化 趋势如图2所示。 从图2可见,33年来春小麦各发育期均呈提前趋势, 尤其播种期提前最为明显,提前率为4 d/1 0年 。 各发育期 均通过0. 01信度水平 检验 , 其中播种 期和开花 期通过0. 001信度水平检验。

2.2.2 贵南地区小油菜发育期贵南地区小油菜2001 —201 4年播种、抽薹、 绿熟、成熟发育期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见,1 4年来小油菜播种期呈提前趋 势;抽薹 、绿熟、成熟发育 期呈推迟趋势, 其中绿熟期推迟最为明显,推迟率为1 2.2 d/1 0年,且仅绿熟期通过0.01信度水平检验。

2.3 冬季积温与农作物发育期的相关性

2.3.1 共和地区冬季积温与春小麦发育期的相关性共和地区冬季积温与春小麦发育期相关分析见表1 。 由表1可知 ,冬季积温与春小麦绝大多数发育期呈负相关,即积温升高、发育期提前。 根据回归倾向率可知,冬季积温每增加( 减少)1 0℃,发育期( 乳熟期除 外) 将提前( 推迟)2~5 d。 冬季积温与春小麦发育期相关性分析中, 发育期均通过0.1信度水平检验, 其中, 播种期、 出苗期和开花期最为显著, 通过0.001信度水平检验 。由此可看出,冬季积温对春小麦发育期的影响有明显的持续性和滞后性。

2.3.2 贵南地区冬季积温与小油菜发育期的相关性贵南地区冬季积温与小油菜发育期相关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 ,冬季积温与小油菜绝大多数发育期呈正相关,即积温升高、发育期推迟。 根据回归倾向率可知,冬季积温每增加( 减少)1 0℃,发育期( 播种期 、出苗期除外) 将推迟( 提前)3~1 3 d。 冬季积温 与小油菜 发育期相 关性分析 中,有一半发育期通过0.1信度水平检验,其中,绿熟期最为显著,通过0.01信度水平检验。 由此可看出,冬季积温对小油菜发育期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

2.4 典型年份农作物发育期对比

以上数据分析只是气候要素平均值与物候的线性关系,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有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的年份中各选取3个或4个最高和最低的典型年份, 进一步对比分析冬季积温与作物发育期的相关性。

2.4.1 共和地区春小麦发育期对比

共和地区冬季积温典型年春小麦的发育期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积温高年春小麦各平均发育期 ( 乳熟期一致) 比积温低年 提前 ,提前日数在3~ 1 2 d, 提前最明显的为播种期和分蘖期; 积温高年春小麦平均全生育期比积温低年多出5 d。

2.4.2 贵南地区小油菜发育期对比贵南地区冬季积温典型年小油菜的发育期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积温高年小油菜大多数平均发育期比积温低年推迟,推迟日数在3~5 d,推迟最明显的为五真叶期; 积温高年小油菜平均全生育期比积温低年缩短3 d。

注:*、**、***、**** 分别表示通过 0.1、0.05、0.01、0.001 信度水平检验。

注:春小麦以 3 月 1 日作为日序 1,以此类推。

注:小油菜以 5 月 1 日作为日序 1,以此类推 。

注:*、**、*** 分别表示通过 0.1、0.05、0.01 信度水平检验。

结合相关分析和典型年对比分析表明, 冬季积温对作物发育期有一定的影响。 冬季积温与喜温作物春小麦发育期 呈负相关( 乳熟期除 外) ,即积温高则发育期提前, 积温低则发育期推迟; 冬季积温与喜凉作物小油菜发育期基本呈正相关, 即积温高则发育期推迟,积温低则发育期提前。

3 冬季积温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利弊

近58年来, 共和盆地冬季积温以49.7℃/1 0年的倾向率增温 , 增温趋势明显 。 冬季积温的增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 , 有利之处在于 , 积温增加能加快备春耕生产的进程 , 对于喜温作物春小麦来说 , 冬季积温的增加使春小麦发育期提前 、 生育期变长 。 不利之处在于 , 冬季积温增加会使降水变少 , 容易引发春季干旱和大风 , 进而影响土壤墒情促使作物抗旱能力下降 , 一旦出现 “ 倒春寒 ” 现象 , 农作物容易遭受冻 害 ; 其次 , 相关研究表 明 , 暖冬过后而 夏天易出现 阶段性低 温 , 夏天是农作物生 长发育的 关键时期 , 如果出现低 温会使农作 物生长迟 缓 , 影响农作物产量 ; 再次 , 冬季积温的增加易引发病虫害 , 因为冬季温度较高可使一些 病虫害的 细菌和虫 卵安全越 冬 , 从而增加病虫源 。

4 结论与讨论

( 1) 共和盆地近58年来冬季积温以49.7℃/1 0年的倾向 率增温 , 通过0.001信度检验 。 积温最低 年份1 98年 ,为- 1 062.1 ℃;最高年份2005年为- 544.7℃。

( 2) 共和地区33年来春小麦各发育期均呈提前趋势, 尤其播种期提前最为明显,提前率为4 d/1 0年;各发育期均通过0.01信度水平检验,其中播种期和开花期通过0.001信度水平检验贵南地区1 4年来小油菜播种期呈提前趋势 ,抽薹、绿熟 、成熟发育期 呈推迟趋势,其中绿熟期推迟最为明显,推迟率为1 2.2 d/1 0年 , 且仅绿熟 期通过0.01信度水平检验 。

( 3) 相关分析中 , 冬季积温与春小麦绝大多数发育期呈负相关, 即积温升高、发育期提前,发育期均通过0.1信度水平检验 ,其中 ,播种期 、出苗期和 开花期通过0.001信度水平检验, 其影响有明显的持续性和滞后性; 冬季积温与小 油菜绝大 多数发育 期呈正相 关 ,即积温升高 、发育期推迟,有一半发育期通过0.1信度水平检验,其中仅绿熟期通过0.01信度水平检验,其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 典型年份对比分析中,积温高年春小麦各平均发育期( 乳熟期一致) 比积温低年提前,提前日数在3~1 2 d,提前最明显的为播种期和分蘖期, 且积温高年春小麦平均全生育期比积温低年多出5 d; 积温高年小油菜多 数平均发 育期比积 温低年推 迟,推迟日数在3~5 d,推迟最明显的为五真叶期, 且积温高年小油菜平均全生育期比积温低年缩短3 d。 结合相关分析和典型年对比分析表明, 冬季积温对作 物发育期有 一定的影 响 ,可根据冬季积温进行物候预测、 适时安排农业生产进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 4) 冬季积温的增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针对不利影响,建议健全天气预报预测预警系统, 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并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该文仅分析了冬季积温与春小麦和小油菜发育期之间的关系, 其他要素如降水、 日照等与农作物发育期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1957—2014年冬季积温和共和气象站1982—2014年春小麦、贵南气象站2001—2014年小油菜发育期资料,采用Pearson函数进行相关分析,并结合典型年份农作物发育期的对比分析,研究共和盆地内冬季积温对农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57—2014年共和盆地冬季积温以每10年49.7℃的速度增温;冬季积温与春小麦发育期呈明显的负相关,与小油菜绝大多数发育期呈正相关;春小麦积温典型偏高年份各平均发育期比典型偏低年份提前,且平均全生育期延长;小油菜积温典型偏高年份大多数平均发育期比典型偏低年份推迟,且平均全生育期缩短。掌握共和盆地冬季积温与作物发育期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可为物候预测及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冬季积温,作物发育期,变化,响应,共和盆地

作物发育期 篇2

钙一般称做中量元素, 是植物细胞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有防止细胞液外渗的作用, 也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物质;影响细胞的分裂和新细胞的形成;是某些酶, 如淀粉酶的活化剂。钙还具有中和酸性和解毒的作用。

2 镁

同钙、硫一样同属于中量元素。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缺镁时作物合成叶绿素受阻;镁是糖代谢过程中许多酶的活化剂;镁促进磷酸盐在植物体的运转;镁参与脂肪代谢和促进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合成。

3 硫

植物体内至少有3种氨基酸中含有硫, 硫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 缺硫时蛋白质形成受阻碍;硫是一些酶的组成成分, 如脂肪酶、脲酶中都含有硫;硫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固氮效率;硫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对叶绿素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物发育期 篇3

一、LED光源补光的理论依据

温室设施为了防寒保温, 覆盖的蒲席、草苫揭盖时间直接影响设施内受光时数, 常会造成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明显不足, 使喜强光照的果菜类作物长期生长在弱光逆境中, 导致植株营养体生长不健壮、落花落果严重、果实发育缓慢、含糖量降低、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表现为弱光胁迫[2]。而延长光照时间可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 有大量研究表明, 补充光照可以增加植物叶片生长速率, 光合速率也随之提高, 只有在保护地日落后或日出前补光4~8小时, 才不会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3、4、5、6]。人工补光的效果除光照强度外, 还取决于补光光源的辐射光谱中能被植物叶片有效吸收而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特性。不同的补光光源, 其生理辐射特性不同。红、橙光的光合作用最强, 利于植物较早开花结实, 可促使植物体内干物质的积累, 促使鳞茎、块根、叶球以及其他植物器官的形成。其次, 是波长为400~520nm的蓝光辐射, 可利于延迟开花, 使以获取营养器官为目的的植物充分生长[7、8、9]。有研究表明, 利用LED灯补光与温室自然光照射30天后测定萝卜的生长生理指标, 与自然光相比, 使用LED灯补光有利于萝卜肉质根的形成, 肉质根鲜重分别增加了5.93克/株和10.93克/株;LED灯补光使萝卜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 光合能力增强[10]。

二、LED灯补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 红光对作物的影响

绿色植物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 其次是蓝紫光, 而对黄绿光吸收的最少。远红外线产生热效应, 供给作物生长发育的热量, 在红外线的照射下, 可使果实的成熟趋于一致, 近红外线对作物无用途。王绍辉研究指出, 在黄瓜苗期增加UVA和红光的照射减少蓝光和UVB的照射, 有利于植株茁壮生长。红光与蓝光有利于黄瓜果实维生素C与还原糖含量的提高;红光照射下黄瓜产量比对照和UVB处理都高[11]。刘玉颖研究结果显示, 红光照射下番茄叶片比白光照射下含有较多的蔗糖、蛋白质以及较高的蔗糖酶活性。补充光照对番茄幼苗的一些外部形态产生影响, 红光抑制番茄幼苗茎的伸长。因此针对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 应该采取不同的光质灯进行补光照射以提高果实的品质[12]。而在对金银花的补光处理中, 补充红光和蓝光下的金银花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和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 (a+b) 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且红光处理的植株最高, 并且促进金银花开花[13]。同时, 红光的补光照射, 还有利于提高青蒜苗的光合速率, 进而促进青蒜苗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14]。并且红光光周期设置在16小时/天d时有利于促进油葵芽苗菜生长和部分品质改善[15]。

2. 蓝光对作物的影响

唐永康利用LED对油麦菜进行补光处理, 结果表明蓝光利于其茎叶横向生长和光合色素合成;5%~20%蓝光比例能提高其光合和蒸腾速率、光合色素含量、生物量和大量元素含量, 改善其荧光特性。25%~50%蓝光比例使光合色素含量进一步增加, 且蓝光比例为10%的光照条件最有利于油麦菜生长[16]。而LED蓝光照射还有利于不结球白菜茎和叶柄的伸长生长[17], 也有利于水稻幼苗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及水稻幼苗叶绿素的合成[18]。

3. 复合光对作物的影响

复合光能弥补单色光的不足, 促进植物的全面生长。有研究表明, 红蓝复合光质补光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量、壮苗指数和净光合速率, 并且显著增加了幼苗的叶面积、干鲜重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提高了幼苗的CAT活性、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 是番茄工厂化设施育苗过程可供参考的适宜补光光质[19]。而通过研究不同光质对小白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也表明复合光处理下小白菜的生长生理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复合光照有利于小白菜生长, 提高品质[20]。同时复合光也有助于生菜及豌豆芽苗菜的生长, 有效提高其产量和质量[21、22]。

三、展望

近年来, 温室栽培已成为我国经济型农业的重要产业, 但大棚内的光照对于蔬菜的生长影响很大, 是限制作物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室人工补光是改善温室光照环境的最有效的办法。但我国温室人工补光的开发应用较晚, 随着温室产业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温室人工补光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LED光源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光照成本, 同时对植物的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相比传统人工光源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LED光环境调控应用于蔬菜设施栽培领域的技术和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LED产品的进一步开发研究, LED温室补光光源必将得到全面的普及。

摘要:为了探讨LED人工补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人工补光的理论依据, 从红光、蓝光、复合光三种光质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综述了LED作为温室人工补光光源的理论基础, 为LED全面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作物发育期 篇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于2010~2011年设在黑龙江省前锋农场科技园区, 典型渍涝农田。土壤为白浆土, 土壤中含速效磷0.031g/kg、速效钾0.153g/kg、全氮2.17g/kg, 有机质含量为3.28%, pH值为5.14。

碳化稻壳:含水量为20%、灰分46.7%、pH值7.08, 含纯N1.34%、P2O50.11%、K2O1.11%。玉米秸秆:风干后粉碎过2cm筛, 含水量为5.6%、灰分6.4%、pH值6.84, 含纯N0.45%、P2O50.36%、K2O1.78%。有机肥:含水量为19%、pH值7.75, 有机质含量34.7%、含纯N1.49%、P2O51.328%、K2O1.362%, 由牛粪发酵而成。供试大豆品种为黑河38号 (2010年) , 玉米品种为哲单37号 (2011年) 。

1.2 试验方法

采用大垄平台 (垄宽1.3m、高20cm) 栽培方式, 正常施肥和田间管理, 每小区面积19.5m2。试验共设7个处理, 处理1为碳化稻壳5t/hm2+常规施肥;处理2为碳化稻壳10t/hm2+常规施肥;处理3为有机肥15t/hm2+常规施肥;处理4为有机肥30t/hm2+常规施肥;处理5为玉米秸秆5t/hm2+常规施肥;处理6为玉米秸秆10t/hm2+常规施肥;处理7为对照, 采取常规施肥, 大豆为每公顷施尿素80kg、磷酸二铵200kg、硫酸钾80kg (含K2O50%) , 玉米为每公顷施尿素210kg, 一半为追肥, 磷酸二铵158kg/hm2、氯化钾113kg/hm2 (含K2O40%) 。3次重复。

稻壳灰、玉米秸秆、有机肥施用方法:人工开沟, 深25cm, 将物料施入沟中同时与土壤充分混合, 然后压实, 施肥, 播种。测定作物产量及相关性状。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对大豆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2010年, 大豆出苗率以空白对照最高, 为81.8%, 其次是有机肥30t/hm2处理为79.8%, 碳化稻壳两个处理较对照减少9%左右, 玉米秸秆两个处理最低, 玉米秸秆10t/hm2处理仅为64.1%。2011年, 玉米出苗率以施用有机肥15t/hm2处理最高, 较空白对照增加11.3%, 其次是碳化稻壳5t/hm2处理增加6.4%, 有机肥30t/hm2处理增加4.3%, 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经方差分析有机肥15t/hm2和碳化稻壳5t/hm2两个处理出苗率都显著高于空白对照。2010年, 由于大豆播种后一段时间土壤略旱, 施用改良剂后不利于保墒, 加剧了土壤干旱程度, 导致出苗率降低, 特别是玉米秸秆含水量低且相对蓬松, 对出苗率的不利影响最为突出。

2.2 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1) , 各处理间百粒重差异不明显, 碳化稻壳处理略低;其它性状方面, 改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增加, 有机肥30t/hm2处理各项数值均最高, 与对照相比荚数增加36%, 粒数、荚重及粒重都增加40%以上, 其次是碳化稻壳10t/hm2处理, 荚数、粒数和荚重增加20%以上, 粒重增加17.4%。从粒重看, 有机肥处理>碳化稻壳处理>秸秆处理>对照, 有机肥和碳化稻壳高用量处理好于低用量处理, 玉米秸秆低用量处理好于高用量处理。由于各处理间大豆出苗率差异较大, 导致大豆栽培密度不同, 栽培密度与单株荚数、粒数等呈负向指数函数关系, 对大豆产量也有很大影响, 所以实际产量对产量性状的最终表达将有一定差异[10,11]。

2.3 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2) , 碳化稻壳5t/hm2处理的穗长最长, 其次是有机肥15t/hm2、玉米秸秆10t/hm2处理, 但增幅都不明显;碳化稻壳10t/hm2处理秃尖最长, 其次是有机肥15t/hm2、碳化稻壳5t/hm2 处理, 同对照相比增幅较大, 在50%以上;穗粗方面改良剂处理较对照略有增加, 幅度较小;穗行数方面碳化稻壳两个处理最高, 较对照增加近5%, 玉米秸秆两个处理小幅下降, 较对照降低5%, 有机肥对其影响不大;行粒数方面玉米秸秆10t/hm2处理最高, 其次是碳化稻壳的两个处理, 玉米秸秆5t/hm2处理最低, 同对照相比略有降低;百粒重方面各处理间变化较小;单穗粒重方面碳化稻壳5t/hm2处理最高, 较对照增加11%, 其次是有机肥的两个处理, 较对照分别增加8%和5%, 其它处理间差别较小。随着密度的增加, 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呈下降趋势, 秃尖率升高, 从以上各处理产量性状比较上看, 出苗率的差异未对产量性状造成影响[12,13]。

2.4 对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2010年大豆产量以有机肥30t/hm2处理最高, 公顷产量为3606.9kg, 较对照增产12.35%, 经方差分析结果显著;除玉米秸秆10t/hm2处理减产0.5%以外, 其它处理均增产, 增产幅度在2.0%~6.2%, 经方差分析这些处理增产不显著;从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上看, 有机肥用量大增产效果好, 碳化稻壳和秸秆用量小增产效果好;大豆出苗率、各产量性状在改良剂处理中都以有机肥30t/hm2处理表现最好, 所以实际产量最高, 碳化稻壳10t/hm2处理的产量性状综合表现第二, 但出苗率较低, 所以实际产量不如出苗率较高的碳化稻壳5t/hm2处理, 位列第三。

2011年玉米产量以施用有机肥15t/hm2处理最高, 较空白对照增加11.3%, 其次是碳化稻壳5t/hm2处理增加8.5%, 有机肥30t/hm2处理增加7.5%, 经方差分析这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但较空白对照及其它3个处理显著增产, 该4个处理差异较小, 在-0.1%~1.1%;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和出苗率走势非常接近, 产量性状与实际产量也比较符合, 说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后, 对玉米出苗率和各产量性状产生了积极影响, 进而增加了玉米产量。

3 小结

作物发育期 篇5

1 8 ~ 10 月气温全面上升

尤以秋季9、10 月份变暖显著, 十分有利于晚秋作物的生产。全面研究表明, 从1997 年开始以来的盆地全年气温变暖中, 9 月份是年中显著变暖亮点之一。2001 ~ 2003年三地9 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大幅度上升了0.7 ~ 1℃, 10月份上升了0.3 ~ 0.7℃。从地区看, 盆南宜宾8、9、10月份的变暖程度均相对高于成、渝两地 (见表1) 。

2 日照时数普遍减少

2001 ~ 2012 年时段期, 三地8、9、10 月份3 个月月均日照时数合计, 分别较当地常年值:成都大幅度减少111.9h (较常年同期减少33.8%) ;重庆次之, 减少89.1h ( 较常年同期减少21.8%) ; 宜宾减少最少, 减少63.2h (较常年同期减少19.1%) 。从各月减少程度看, 三地均以全年日照时数最多月的盛夏8 月减少最多, 分别较当地同期减少46.4 ~ 67.2h (减少率24.9% ~ 37.9%) 。

3 降水量显著减少

2001 ~ 2012 年8 ~ 10 月各月降水量时段期均值均较常年同期降水量有不同程度减少。从地区上看, 8 ~ 10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宜宾减少最多、减少102.2mm、减少率22.5%, 成、渝两地分别减少74.6mm、66.3mm, 减少率依序为20.0%、16.6%。降水量减少最多的月份:宜宾、成都为8 月份, 重庆为9 月份 (见表1) 。

新世纪以来盆地三地8 ~ 10 月的气候变化具有共同趋势, 且已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其变化有利有弊, 但利大于弊。气温的显著升高对光温生产潜力具有增大作用, 十分有利于晚秋作物生产。日照减少主要发生在丰日照期的8 月份, 其后的9、10 月份虽有减少, 但月减量仅10 ~ 20h左右, 对晚秋作物的生产难以产生明显影响。在气温升高的条件下, 降水量 (特别是丰水期8 月份) 的显著减少, 容易发生旱情, 在水利灌溉条件差的地方, 应着眼于有利全年大春生产的角度, 安排、发展晚秋生产。而在川南由于向家坝水库南、北干渠的建成开通, 将为晚秋作物生产的大发展提供极好条件。

上一篇:头骨标本制作下一篇:税务稽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