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共4篇)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篇1
目前,全球女性青春期发育呈提前趋势。19世纪,德国女童在近60年中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了约3岁[1]。我国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亦表现出提前的情况,以我国汉族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例,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我国女童月经初潮年龄由13.46岁提前至12.73岁,2005年达到12.64岁,2010年提前到12.35岁[2]。
国内外研究大多将女童月经初潮年龄明显提前归因为增长的体重。尽管肥胖和超重改变了女孩青春期的时间进程,但这些因素并没有解释青春期进程的所有变化。有研究结果表明,独立于女孩的自身因素,家庭和环境因素对于女孩的青春期进程有重大的影响,其中父亲缺位是导致女孩青春期提前的一个重要原因[3]。为此,笔者探讨了父亲缺位对女童青春发动时提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父亲缺位和青春发动时相的概念
父亲缺位又称父亲缺席或父亲缺失,主要是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的现象[4]。目前,我国关于父教的影响逐渐受到研究者和社会的关注,其中父亲缺位对儿童青春期发动时相的影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
青春发动时相是指青春期各种事件( 月经初潮、性器官发育、生长突增) 初现的时间,该概念可用于描述个体在与某一参考人群或某一常模比较时,判定青春发动时间是较早、适时或较晚[5]。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的青春发动时相存在差异。
2 有关父亲缺位影响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理论
目前关于父亲缺位影响女童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BSD模型、男性短缺模型、一夫多妻制的指示模型和儿童发展理论4种理论模型。
2.1 BSD模型关于青春发动时相的相关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是Blesky等[6]的模型( BSD模型) ,认为个体主要存在两种繁殖策略,即高数量的繁殖策略和高质量的繁殖策略。高数量繁殖策略更关注后代的数量而不关注后代质量和对后代提供的投资,而高质量繁殖策略更关注后代的质量以及对后代的投资。
家庭环境影响个体的繁殖策略。童年期的家庭压力环境,如较低的家庭经济状况、父亲缺位等,易造成个体存在高数量的繁殖策略[7]。在压力环境中,亲子之间的依恋通常是不安全型,获得的父亲投资较少,儿童更易出现生理和行为问题。根据进化学的理论,由于儿童感受到家庭的不稳定性,他们更易通过提前青春期和生殖能力来保证后代的延续性。存在高数量的繁殖策略不但导致个体青春期提前和较早的性行为,而且使其在成年阶段容易表现出不稳定的伴侣关系以及对子女较低的父母投入。
而童年期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儿童形成安全型的依恋类型,存在高质量的繁殖策略,较少出现行为问题,较晚出现月经初潮和性行为。由于父亲在位,使女童们获得父亲投资,从而利于女孩的减缓的繁殖策略( 包括推迟的月经初潮和性行为) 以及后代延续。
2.2男性短缺模型 ( male shortage男性短缺 模型model) 由Hoier[8]提出。人类社会从个体生命的孕育、出生到成长,母亲的投资要远高于父亲的投资,母亲更多的承担起育儿的重任。相比女性,男性更渴望的是性伴侣,却较少承担对子女的教育义务。因此,男性投入的程度是影响女性繁殖策略的重要因素。父亲缺位造成女性月经初潮提前,她们通过提前的青春期来应对可靠男性短缺的环境[8]。
童年期的父亲缺位会给年轻女孩提供一种关于男性的不利信息,即可靠的男性是很难找到的[9]。在这种环境下,女童通过提前青春期和繁殖能力来更早地寻找可靠的男性。有研究发现,即使父亲缺位家庭的女孩拥有与正常家庭女孩相同的恋爱态度和喜好,但她们缺少维持这种态度和喜好的能力[10]。另外,对于年轻成年女性和青少年来说,父亲是生活中的保护者。因此,父亲缺位的女孩较早进入青春期并寻找男性伴侣亦是为了寻求保护的表现[11]。
2.3一夫多妻制的指示模型Kanazawa[12]于2001年提出了一夫多妻制的指示模型,认为一夫多妻制是导致父亲缺位的原因。在一夫多妻制社会中,父亲缺位主要指父亲与其他女性在一起[13]。这种社会中的男性在其配偶过了生育年龄后,可以再寻找其他适龄女性延续后代。此时女童的青春期提前便可以满足这种适应育龄女性短缺的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在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中,男性只能与成年女性为伴,女孩只能在成年后孕育后代。此时,女童青春期提前是无意义的[14]。
一夫多妻制程度与伴侣的平均年龄差距存在正相关[12]。在一夫多妻制中,男性与伴侣的平均年龄差距是4.5岁,而在一夫一妻制中,伴侣的平均年龄差距是3.0岁,即在一夫多妻制中男性更可能娶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女性[12]。虽然目前社会皆为一夫一妻制,但仍存在男性离异现象。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女童青春期提前也就变得有意义。
2.4Ellis等[15]认为,女孩月经初潮儿童发展理论提前与幼年期的低质量社会环境有关。低质量的社会环境主要指儿童所生活的不符合常规的家庭环境,如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等,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得到的父母投资较少。
家庭中的父母投资和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女童的青春期时相发展[16]。当生存环境充满压力时,尤其是较低的父母投资和不良的亲子关系,儿童意识到自身不得不通过生理快速发展来适应环境,这种生理快速发展就包括提前的青春期。这种情况下,儿童将迅速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利用自身人际关系和性关系获得自我发展; 相反,高父母投资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线索,即父母投资是稳定且持久的,儿童们不必为了适应环境而加快成熟的速度。
以上4个模型均是目前影响较为深远的模型。BSD模型强调环境压力、繁殖策略以及父母投资对儿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 男性短缺模型考虑到社会中的性别比例对伴侣选择的影响以及男性的特点对儿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 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一夫多妻制模型将青春发动时相的研究置于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强调社会因素对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 而儿童发展理论将BSD模型理论细化,指出生活环境、父母投资和父女关系等对女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目前,BSD模型和儿童发展理论更受到研究者们的认可[10]。
3 父亲缺位对女孩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影响
父亲缺位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威胁性因素之一。父亲缺位可能导致女童青春期提前,较早性行为及早孕,甚至不稳定的婚姻关系[17]。
家庭中的各种社会经济压力,如亲子关系不良、父亲缺位、父母冲 突及犯罪 都可能导 致青春期 提前[18]。Comings等[10]对164名白人女性药物滥用和健康水平的调查发现,女童在0 ~ 7岁时,父亲缺位或父母冲突造成的家庭不稳定导致她们月经初潮提前、较早性行为和早孕。如果家庭中父亲在位,父亲儿童存在更多的互动和关爱,对母亲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良好的母女关系,这些都直接影响女童的初潮年龄[19]; 相反,童年期父亲缺位造成的消极的父女关系会促发儿童青春期的提前[20]。
近一步的研究发现,父亲在位家庭的女孩月经初潮的年龄要迟于父亲缺位女孩3个月[17]。童年期的父亲缺位以及家庭中无血缘关系男性的存在都会导致女童提前的月经初潮年龄[20]。Surbey等[21]对1200名女童的研究表明,父亲缺位的女童初潮年龄小于由父母双亲抚育的女童; 如果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继父不仅不能弥补父亲缺位对女童青春期提前的影响,甚至导致提前的程度增加。Wierson等[22]的研究也证实了继父的存在无法代替亲生父亲对女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
父亲缺位时儿童的年龄也影响女童青春期提前的程度。父亲缺位时儿童的年龄越小,月经初潮提前的程度越大。Tither等[23]通过对比父亲缺位家庭的姐妹月经初潮的年龄发现,父亲缺位家庭的妹妹比姐姐月经初潮年龄提前11个月。该结论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相继对该结论进行验证。在对比父亲在位和父亲缺位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时,Bogaert等[17]指出父亲缺位影响女孩初潮的年龄,且父亲缺位发生的时间越早,女童月经初潮年龄越小。
青春发动时相的标志不仅包括月经初潮,还包括性器官的发育等。父亲缺位会导致家庭中女孩更早出现乳房和性器官发育,但这种现象仅发生在高收入家庭[24]。有研究人员招募了6 ~ 8岁的女童,对其中青春期提前的444名女童进行追踪研究[3],其中80名女孩报告存在父亲缺位,且父亲缺位与较早的乳房和性器官发育之间的关系仅存在于年收入为5万美元及以上家庭。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 ( 1) 并不是父亲缺位直接导致了女孩青春期提前,而是父亲缺位造成的家庭压力影响了女孩的青春发动时相[24]。父亲缺位的高收入家庭常常意味着母亲较长的工作时间,因此母亲没有太多的时间育儿,对子女的投资较少,导致母子关系较差,且儿童更多地与他人接触,其中男性的性激素可能导致儿童较早的青春期。( 2) 生活在父亲缺位的高收入家庭的女孩,她们更可能接触到较多的人工光 源 ( 包括电视、计 算机和其 他技术设备)[25]。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较多的人工光源会提前动物的繁殖期。因此,是这些人工光源导致了她们的青春期提前。
青春期提前常被认为是影响年轻女性发展的危险性因素。因为青春期提前的女孩更容易出现少女妊娠和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胸腺癌症[20]、早期新陈代谢方面的疾病[26]、心脑血管疾病[27]等。在对比了青春期提前和正常的女孩时发现,青春期提前不仅会增加女孩生殖癌症的危险性,也容易导致女孩罹患气喘疾病,更可能出现性行为问题和药物滥用[25]。父母在其0~6岁间离婚的女孩青春期提前的概率是正常家庭女孩的2倍,较早发生性行为的概率是正常女孩的4倍,发生少女妊娠的概率是正常女孩的2.5倍,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越长,女孩发生少女妊娠的概率越低[28]。综上所述,父亲缺位会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4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儿童青春发动时相的提前或者滞后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关于青春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多将其归因于肥胖等原因。实际上,造成儿童发展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父亲作为家庭中的核心因素,其对儿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应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4.1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本土化研究有待发展响,我国在青春期和性教育方面的研究不如国外丰富。国外在青春发动时相研究方面多是基于国家性的全面普查,结果全面、丰富; 而我国在此方面的调查相对薄弱,数据相对较少。因此,在研究影响儿童青春发动时相因素的问题上,应该考虑到我国的特点,进行更多的本土化研究。
4.2国考虑父亲缺位对男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外在考察父亲缺位对儿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方面,多考察父亲缺位对女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且大部分理论也着重探讨对女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实际上,不论男童还是女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发展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由于男童和女童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此父亲缺位对男童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应该是有别于女童的。尽管女童更易受到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但是她们可以通过朋友关系网络获得支持并调整自身问题。而男性情感具有隐蔽性,尤其是在青春期,更可能受到父亲缺位这种不利条件的影响。因此,也应关注父亲缺位对男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父亲,青春期,早熟,儿童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表演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三、教学课时:1
四、具体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所有关心你的人们会说,你们不要被鲜花陶醉,不要被暴雨打湿,你们要用理智迎接这花季雨季。理智思考之时是你长大之时。人来到世界上,要走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把握好每个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进入青春期,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渐长大。伴随着我们的成长,除了身体上会有很多的变化,比如:声音的变化、身体快速长高、体毛的变化、青春痘的出现等等外,还会伴随着心理的变化,比如:觉得自己成熟了,还觉得自己要独立了,对异性发生了兴趣,有了自己的烦恼等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它,对于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设法去解决它,还一个潇洒自然的我,为自己的成长而自豪!
青春期的一些表现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你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青春期有哪些特点呢? 一)、青春期特点
1、独立意识增强
这一时期的学生想尝试独立,却又不能很好的独立,往往会使我们感到心烦、不安孤独、情绪不稳定。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每一个同学都要处理好与父母、长辈、老师之间的关系,要多听父母老师的意见,我们既不要盲从,也不要任性,我们要逐步的从依赖父母的状况下走向独立。
2、自尊心日益增强
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的态度,是自己努力进去,不甘落后的情感体验,也应该说是积极的。有了这一心理特征,往往比较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在交谈中喜欢独树一帜、表现自己,希望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自尊心太强,固执己见容易得不到同学的理解,受到孤立、指责。自傲过分,也可能产生与他人、社会对立的对立以及孤独。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主动关心、帮助别人,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真诚去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千万别任性、自傲、固执。
3、富于幻想
青春期的幻想,与童年时代的幻想最显著的区别是与理想更接近。幻想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有了这种心理,往往会注意自己某一的能力培养,把幻想作为理想,并为之努力。有的许多美好的幻想符合现实理想的例子。(成为一位老师)但是有的同学幻想过于丰富,老是胡思乱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日梦”,比如上课、走路、睡觉都在想,在那编织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就是不好的幻想了,我们要的幻想是那些符合现实的幻想,能够转变为理想的幻想。我们的幻想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是能实现的,在进行自我设计时,我们既要积极进取,又要符合实际,实事求是。(书)
4、性心理的萌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变得成熟起来,比如在男同学方面表现为身体肌肉趋向结实有力,骨骼变硬,身高迅速增长,以及嗓音变粗而浑厚,喉结突出,出现胡须,第二性征发育;女同学身体开始发育,皮肤变的有光泽,第二性征同样开始发育。这些都会引起性意识觉醒,在加上电视、小说以及现实生活的影响,会对两性差别有更深的认识。所有这些都是人生心理发展的必然,是非常正常的。同学们不必感到羞涩、困惑。但是现在处在青春期的你们不必过多关注,同学之间要坦诚、友好,这样才能很好的相处。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还可以建立深厚的友谊。
除了上面的以外,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还有情绪容易波动、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喜欢交朋友等。掌握了这些特点,我们要充分发挥积极积极的方面,克服消极的方面,保持青春期心理健康。
二)、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⑴逆反心理 ⑵人际交往障碍 ⑶考试紧张综合征 ⑷自卑感 ⑸妒忌心理 ⑹忧郁情绪
⑺攻击行为 ⑻网络成瘾 ⑼误入不良团伙 ⑽逃学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策略 ⑴向他人倾诉,寻求帮助
⑵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打打球等 ⑶在适当场合宣泄,如:放声歌唱等 ⑷记日记 ⑸去郊外踏青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心理变化。同学们的观察、思考、讨论都 很好,尤其是表演小品的同学更为出色。青春期会有很多疑惑或诱惑,你怎样把握好青春期呢?我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我把这几句话送给你们: 如果你想一年受益,你就种花;如果你想十年受益,你就种树;如果你想终生受益,你就种理想。
六、课后反思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青春发育期糖尿病患儿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11~17岁,平均年龄(14.2±3.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5±1.2)年。 所有患儿均经相关检查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判定和确诊,将重症肝肾功能损伤、心脏病等患儿排除。
1.2方法
1.2.1参加糖尿病夏令营
1对患儿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
所有糖尿病患儿均需进行为时3 d的糖尿病夏令营活动,护理人员先要耐心、真诚、和蔼的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使患儿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人员产生亲近感,加深信任程度;之后护理人员需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发放给每位患儿家属, 告知其家属此量表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和分析患儿焦虑与抑郁的原因和程度, 并告知其填写时的注意事项与方法,同时将患儿的一般资料表让家属认真填写好,在了解了焦虑与抑郁评分量表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2];叮嘱患儿家属应让患儿自己填写自评量表,填写时需不断鼓励患儿要有信心,并耐心引导其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2糖尿病患儿集体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患儿夏令营的3 d时间里,可每天组织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观光;之后组织讨论会,让大家坐在一起,让每位患儿进行心理情绪的畅谈,然后患儿及家属、护理人员进行评论、分析,之后对患儿进行不断鼓励与赞赏,使患儿增强信心;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不良心理及大家讨论的问题, 进行相关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让患儿及去家属了解此类疾病的具体情况, 从一定程度上也可稳定患儿焦虑的心理; 护理人员还可以组织大家进行相关糖尿病知识的比赛、或小组之间探讨、或玩一些集体游戏等, 提高患儿的兴奋, 从而减轻其焦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这样不仅可学到糖尿病健康知识,而且也可以使患儿找到自我,良好的融入在这个集体中。 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儿,在课前或课后15 min可以选取一些轻音乐或旋律比较优美的音乐听[3], 取禅坐方式平静内心,提高兴奋感,从而产生愉快的心理,改善抑郁的心态; 或者选择一些像太极拳、 慢走等有氧活动进行治疗,每次半小时,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改善紧张或焦虑的情绪,而且可以辅助患儿血糖的控制,并提高治疗效率。
1.2.2电话随访所有患儿3 d夏令营活动结束后 , 护理人员需每月对每位患儿进行1次电话随访[4],询问其血糖检测数值 、 运动情况或是否出现感染等情况; 考问患儿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并适时进行改正和加强灌输;同时耐心、和蔼的询问患儿生活中有无出现困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讲解与疏导,从而减轻患儿内心的压力。
1.2.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所有患儿自评量表的回答进行统计和分析, 根据每位患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设置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疏导,而在所有患儿自评量表的回答统计中发现,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害怕打针或静脉滴注、害怕影响学习成绩、害怕小朋友们的疏远、担心家庭经济状况、担心父母为自己的病情而发生争执和担心病情对将来的影响等。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儿担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对心理负担较重的患儿,可请心理专家对患儿进行单对单的心理开导和治疗, 并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进行多次心理疏导治疗[5]。
1.2.4家庭及社会支持对糖尿病患儿 , 家长及家庭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为了促进患儿与社会关系的拉近,家长应耐心、和蔼的与患儿进行沟通, 对其进行不断的鼓励和赞许, 让患儿有存在感、成就感,从而变得坚强[6]; 同时在患儿情绪不高时 , 让其尽情发泄,将低落的心情发泄出来,缓解其内心的压抑;家长还需严格督促患儿进行合理的饮食注意、 按医嘱用药、 定时检查血糖值、坚持运动等。 在学校,为了提高患儿与小朋友之间的融洽关系,可建议老师与学生要加强对患儿的关系与亲近,提高患儿的自信,从而减少失落感;家长还需与老师讲清楚患儿的病情,便于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有效应对并采取措施; 而且老师或护理人员需鼓励患儿, 有心理上的问题时可与要好的小朋友进行倾诉,这样不仅可减轻自身的压力,还可以得到同龄的谅解,并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7]。
1.3观察指标
结果观察和对比所有患儿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糖化血红蛋白值(Hb Alc)。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7例糖尿病患儿在护理干预前 ,其焦虑评分为 (55.43±6.18) 分; 抑郁评分为 (57.86±4.38) 分; 糖化血红蛋白值为 (10.72± 2.56)% 。 护理干预后 , 焦虑评分为 (45.05±7.34) 分 ; 抑郁评分为 (44.87±11.23)分 ;糖化血红蛋白值为 (8.12±1.57)%。 所有患儿护理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值均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糖尿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而引起的病症;主要的病发原因有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和环境因素等;主要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等为临床症状,并易引发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不仅病程时间长,而且需长期进行用药控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8],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生活与质量 。 小儿糖尿病一般以1型糖尿病为主, 主要的发病人群是青春发育期儿童或学龄期儿童。 本文则探讨了青春发育期儿童采用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行为和血糖的影响。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的患儿, 其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说明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的好转,具有可行性。 而对于青春发育期糖尿病患儿来说,在病情确诊的前1年是导致患儿出现心理问题[9],引发其焦虑和抑郁的主要时间段。 由于患儿处于成长发育其, 其性激素等均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患儿有判断好坏之分的能力,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均会对外界对自己的看法比较在意[10],从而出现焦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 , 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水平。 在本文的探讨中发现,所有患儿对自评量表的回答中,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是,害怕打针或静脉注射、 害怕学习成绩受影响、害怕小朋友的疏远、担心家庭经济情况或因此而导致父母出现意见分歧等情况。 通过与患儿的沟通我们可以分析,害怕静脉注射是因为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需长期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来控制血糖, 对于儿童来说每天静脉注射不仅会对其带来穿刺时的痛苦,也会加重其心理的焦虑程度;因患有糖尿病加上长期的治疗等引发的一系列情况, 导致患儿由于各种原因而增加心理的焦虑与抑郁。
青春期女孩月经提前是什么原因 篇4
2、不宜经常熬夜。在肩负着巨大压力的同时,要学会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加强体育锻炼。瑜伽、游泳及健走是释放身心压力、保养卵巢、增加骨密度的重要方式。
3、作为女性要了解卵巢早衰的病症及危害,一旦发现自己月经量减少或突然停经,要及时去看医生,切不可拖延,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4、食疗方
1、连根芹菜120克(洗净切碎),粳米100克,熟牛肉末10克。前二味煮粥,待熟时加入牛肉末,稍煮既成。月经前,早晚分两次温热服用。有清热、凉血、补虚功用,可治血热性月经先期。
2、绿茶、红塘各适量,先煮浓茶1碗,去渣后放入调化后饮服。月经前,每日2剂连服数天。可清热调经,用于月经先期血量多者。
3、干芹菜5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成500毫升。每日一剂,常饮服。有清热凉血作用,用于血热性月经先期。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推荐阅读:
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12-21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主题讲座01-16
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07-27
HCC对黄体发育不全奶牛受胎率的影响试验11-15
作物发育期07-07
关键发育期08-23
六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宝宝六个月发育如何08-27
雏鸡生长发育的条件09-27
婴儿的成长发育与玩具06-18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