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预测预报

2024-10-21

病虫害预测预报(精选10篇)

病虫害预测预报 篇1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就是要根据历史资料、病虫基数调查等分析, 预先掌握病虫害发生期的迟早、发生量的多少、对农作物危害的程度, 以及分布、扩散范围等[1]。其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 充分掌握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 进一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制订具体的测报指标和防治方法。一般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等。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 可有效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危害, 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多年来, 丰宁县农牧局植保站坚持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取得详细的测报数据, 有些数据被上级业务部门采用, 基本掌握了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安全。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 地域辽阔, 西北高、东南低, 全域分为坝下、接坝和坝上3个地貌单元。北部坝上高原区海拔1 500~1 800 m, 与内蒙古高原相接。丰宁县地处北纬40°53′~42°00′, 东经115°54′~117°20′, 全县年平均气温6.7℃, 年降水量455.5 mm, ≥10℃积温为2 823℃, 年日照时数2 776.8 h, 生长季 (4—9月) 日照时数1 506.4 h, 无霜期128 d, 初霜日9月20日, 终霜日5月9日, 平均海拔661.2 m。全县总面积8 765 km2, 面积居河北省第2位。其中耕地面积7.2万hm2, 牧草面积49万hm2, 其他为荒坡林地, 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马铃薯、蔬菜等。

丰宁满族自治县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各类病虫害繁殖蔓延, 全县主要病虫害有草地螟、土蝗、玉米螟、黏虫、粟灰螟、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及鼠害等40余种, 需要针对40多种病虫害防治制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 结合当前工作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的测报工作办法, 以全面促进丰宁满族自治县测报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1 开展预测预报, 确保预报准确及时

1.1 设立稳定监测点, 及时记载监测数据

根据丰宁县的气候环境和区位特点, 在县内设坝上、坝下2个固定监测点, 安装固定测报灯, 每年派专人分别负责监测点监测任务。坝下从5月1日开始、坝上从6月1日开始, 至9月30日坚持日观测任务, 及时记录观测数据, 并上报植保站汇总, 每周一由专人整理上报省、市植保站。关键时期或突发严重病虫害实行严格日报制度, 确保病虫信息及时上传到上级业务部门,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指导意见, 结合当地详细情况制订切实可行防治策略, 确保病虫害得到及时控制, 使损失降到最低[2]。

1.2 分区域设立监测网点

根据丰宁县的具体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常发生的种类, 在全县设立监测网点4个。主要设在坝上的大滩镇, 重点调查草地螟、土蝗、害鼠;接坝地区的小坝子乡, 重点调查土蝗、草地螟;坝下南部的黑山嘴镇, 重点调查土蝗、害鼠、玉米螟、粟灰螟、棉铃虫等;东部的凤山镇, 主要重点调查土蝗、害鼠、玉米螟、粟灰螟、棉铃虫等。监测网点配备专职监测人员2名、兼职监测人员2名, 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负责辖区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的调查, 每日上报县站, 站内由专人汇总留存, 待每周一上报上级业务部门。遇突发性病虫害时, 植保站还要组织专门调查组进行现场勘查, 以便制订详细的防治方案。

1.3 认真开展调查

1.3.1 调查方式。

采取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原则, 测报人员在坚持每日观测记载的同时, 及时开展病虫发生、发展情况普查, 冬、春季做好越冬基数调查, 春、夏、秋季要针对越冬基数做好病虫害发生、发展、发育进度情况调查, 及时摸清底数;病虫害发生期间要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块、重点病虫害等进行不定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 掌握其发展规律, 结合气象条件分析, 判定其发展危害程度, 从而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

1.3.2 调查方法。

(1) 5点调查法。适宜调查比较方正的地块, 5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要呈梅花形分布, 使调查点均匀分布, 确保调查数据准确、代表性强。 (2) 对角线或三角形调查法。适宜对不规则地块较大的采用对角线调查法, 对角线上尽可能多取点;三角形调查法则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地块。 (3) 随机调查法。调查点不固定, 主要针对面积大且作物长势不一致的调查地块, 一般调查8~10个点或尽量多, 下次再换点调查, 使调查点具有充分代表性。

1.4 建立监测档案, 完善数据, 微机建档

所有调查、观测数据及时记载, 及时整理, 年终统一全部微机存档。丰宁县农牧局的植保站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 开始工作条件较差, 一些调查记载数据不太完整。目前, 每年在做好当年调查记载档案的同时, 争取完善以前的数据, 从2006年开始每年完善以前5年的调查档案, 至今已基本完成1986年至目前的所有调查数据 (个别年份的气象资料除外) , 根据这些记载数据和气候环境变化的条件, 初步判定一些病虫害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1986年以前的数据整理工作, 今后将进一步完善, 争取“十二五”末全部整理完成。整理出的数据, 与调查结果比较后, 可有效地开展病虫预测分析, 使病虫预测预报更准确、及时[3]。

2 稳定测报队伍, 狠抓测报人员素质建设

2.1 加强测报人员培训, 提高测报人员素质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 每年春季都要对专兼职测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一是聘请省、市站专家讲解病虫害种类识别、病情指数判定、害虫龄期划分等相关知识;二是测报人员也要认真开展业务学习, 针对测报调查过程中存在问题、难点讨论解决, 或请教上级专家解决;三是每年派出专职测报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学习, 2010年就曾派主管测报人员到南京市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 拓展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 大大丰富测报人员专业技能。

2.2 稳定测报人员队伍, 确保上报数据准确及时

测报工作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过硬的本领、上报数据准确及时, 又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 因而要求测报人员必须相对稳定。多年来, 丰宁县农牧局植保站一直坚持设专职测报人员4名以上, 兼职人员2名, 有的测报人员已在植保战线工作30余年, 他们将丰富的测报经验及时传授给新同志, 实行以老带新, 发挥传帮带作用, 顺利实现新老交替, 使丰宁县的病虫害测报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4,5]。

3 积极宣传地方领导, 争取经费支持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 充分掌握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 进一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从而制订具体的测报指标和防治方法。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 可有效防治病虫危害,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是利国利民的有效途径。

测报工作纷繁复杂, 投入相对较大, 属于纯公益性工作, 只有经费充足才能保障此项工作正常开展。因此, 只有工作得到认可, 才能争取经费支持。积极宣传测报工作性质、任务及所发挥的作用, 使相关部门认识测报工作重要性, 就会得到支持。多年来, 丰宁县农业局植保站一直坚持每期病虫情报都要上报县委政府, 同时下发至即将发生重大病情的乡镇村, 提请广泛重视, 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确保损失降到最低。尤其每当预测发生较大病虫害, 提前发布病虫情报、提供及时防治措施、并请分管县长在电视台以专题片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提请及早防治, 经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挽回重大损失, 使领导深知测报工作重要性, 因而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从2005年在丰宁县发现稻水象甲以来, 政府每年都预留部分测报及防治经费, 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 充分利用县电视台“三农”节目宣传发布重要病虫情报

目前, 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县域所有行政村, 通过县级电视台发布病虫情报, 可有效、及时传播到全县90%以上的农户。因此, 工作人员在春季积极与县电视台合作, 将病虫发生调查、预测情况通过“三农”节目传播到千家万户, 遇到重大或突发病虫害信息, 都要制成专题片由主管县长在电视台做重要宣传和防控部署。一般每年制作5~7期有关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节目, 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防控工作更加及时, 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 深受各级领导和农民好评。

5 进一步提高测报工作水平

5.1 充分利用现有测报条件进一步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丰宁县农业局植保站属国家级区域测报站, 深受各级领导重视, 从测报仪器设备、办公经费等给予大力支持。逐步配备了显微镜、解剖镜、电冰箱、温箱、高压消毒锅等实验设备, 拥有办公室、实验室和标本室等较为齐全的综合办公场所, 并配备了电话、电脑、打印机、摩托车等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 随后相继添加了自动虫情测报灯、数码相机、显微照相、田间小气候观测仪、GPS等, 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2009年, 丰宁县有害生物预警与区域控制站建设项目已经批复实施, 项目建成后将有1 000 m2检验检测、办公场所、完整的实验设备、高标准测报场、网纱大棚、逾200 m2的药械库及防控指挥专用车1辆, 病虫预测预报数据将更加准确、及时, 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5.2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要求必须打造一批优秀的预测预报工作人员

一是稳定和完善测报队伍。力争专职测报人员4人以上, 观测、调查、检验检测各个岗位人员齐备, 各司其职, 分工合作。二是提高测报人员素质。各种专用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使用, 及时到厂家或大专院校以上学习, 使每个技术人员都能够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本职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 利用现有仪器设备, 全面分析病虫害发生动态, 确保预测准确、及时。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和编辑系统, 准确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利用田间调查采集信息进行编辑制作专题片, 通过电视台发布病虫预测预报信息和合理防治措施与方法, 确保更加准确实效。五是确保各类数据完善, 具有一定连续性。对于测报结果要及时保存, 每个月观测、调查结果要连续, 每年进行1次系统整理, 上下年度要相接, 以便总结分析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6 结束语

病虫预测预报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只是预测预报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上至地方领导, 下至农民群众, 都要充分认识病虫预测预报重要性。病虫预测预报发出后领导要加力度落实, 农民群众要认真去实施。只有全社会协调联动, 才能使测报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全面体现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只有坚持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 才能更好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摘要:结合丰宁满族自治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及特殊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分析、归纳多年来进行测报工作积累的经验、做法, 同时查找不足, 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水平的对策, 以提高当地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

关键词:病虫害,预测测报,河北丰宁

参考文献

[1]徐仁吉.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知识[J].农村科学实验, 2011 (5) :9.

[2]文颖.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3) :167-168.

[3]王嵌, 李春芳, 曹栓柱, 等.可视化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应用[J].农村科技, 2010 (5) :97.

[4]任燕成.可视化病虫预测预报技术[J].现代种业, 2010 (1) :14-16.

[5]王淑梅.基于气象视角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概况[J].中国植保导刊, 2009 (12) :13-16.

病虫害预测预报 篇2

本报9月12日讯(通讯员周霞记者杨玉龙)随着秋播期临近,近日,滨州市农业局发布了《秋播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措施》,预报秋播期病虫害总发生程度为小发生,引导农民通过农业措施和药剂措施进行防治。秋播主要指小麦播种,大约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月3日至10月8日。秋播期病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其次为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预报今年秋播期病虫害总的发生程度为小发生。其中蛴螬为小发生程度;蛴螬、蝼蛄、金针虫发生程度为1级,小麦病害为小发生程度。作者:周霞杨玉龙(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本报讯(记者张继芳王谦华通讯员魏金香 张堃)连日来,静海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玉米黏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取得良好成效。该镇针对当前玉米黏虫病多发的趋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今年全镇玉米丰产丰收。与县植保站等部门密切合作,全力做好玉米黏虫病除治工作。及时召开各村生产工作会,布置玉米黏虫防治工作,并督促各村抓紧落实。加大科技指导力度,邀请县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玉米黏虫发生情况,现场接受咨询、指导防治。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发放玉米黏虫防治宣传材料500余份,使农户详细掌握防治时机及如何安全用药,要求农户喷施高效低毒农药,遏止黏虫危害,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确保人身安全。加大预防监测力度,由镇农办分片划区,落实责任,对没有发生虫害的地块加强监测力度,遏制虫害蔓延。截至目前,镇域内受灾玉米已喷洒农药一遍,黏虫除治效果明显,确保了秋粮丰收。作者:张继芳王谦华魏金香 张堃(本文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新华报业网讯 连日来,盐都区农业植保、冈中社区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辖区田间地头,查虫测病,指导广大农民做好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图为9月5日区植保站站长仇学平、农技员刘国珍在该社区杨韦村水稻田查虫测病的镜头。刘丛华编辑:王高峰(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西部网讯(通讯员 靳军)9月6日至7日,“小麦病虫持续控制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剑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喻大昭,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小麦病虫害防控研究知名专家共21人在大会上作报告。研讨会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联合主办。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主任、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振生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加强中外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中外专家围绕小麦病虫害持续防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小麦病虫害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每年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在10%至30%,其中小麦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小麦蚜虫和小麦吸浆虫,每年在我国主要麦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小麦孢囊线虫病、小麦土传病毒病等病虫害随着农业种植制度的变化和机械化跨区作业等原因,在我国小麦种植区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危害越来越严重,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汇聚了我国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多年来,针对愈来愈复杂的小麦病虫害,研究室开展了深入和细致的工作,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培训了一大批基层植保技术人员,确保了我国小麦的连年丰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专业的研究生70余人参加研讨会。(本文来源:西部网)本报汉中讯(记者 王毛毛)近日,记者从汉中市农业局获悉,为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应急防治能力,汉中市组建了10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据了解,近年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在汉中市局部地方时有发生。因此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决定,在勉县新街子镇杜寨村、立集村等地组建10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防治专业队以村为单位,在市、县植保站的组织、指导下负责当地农作物病虫害的应急防治工作,并随时根据市、县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工作的需要,接受市、县植保站的调配。作者:王毛毛(本文来源:西安晚报)本报讯(孙吉晶)近日,我市农业部门组成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检查组,对象山、奉化和慈溪等地晚稻病虫害发

生与防控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台风过后我市晚稻病虫害发生地区间差异大,情况复杂,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据介绍,当前晚稻病虫害发生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病害发生进一步加重。由于台风带来降水和单季晚稻田间通透性减小,以纹枯病为主的水稻病害发生逐渐加重。二是“两迁”害虫的防控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水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局部区块虫量较高,后期面临着较大的防控压力和威胁。检查组要求各地农业植保部门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在定点系统测报基础上,开展面上普查,提高测报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把褐飞虱作为晚稻中后期防控的重点;加强与供销部门衔接,落实病虫害应急防控的农药等物资的储备。(本文来源:宁波网-宁波日报)

病虫害预测预报 篇3

玉米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8000万亩次,其中,虫害6000万亩次,病害2000万亩次。

虫害。以玉米螟、地下害虫、蚜虫、粘虫、双斑萤叶甲为主。其中,玉米螟全省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500万亩。西部的白城、松原偏重发生,局部存在重发的可能。四平、长春、辽源、吉林中等发生,局部偏重。通化、白山和延边偏轻发生,白山的临江、长白局部重发。地下害虫全省中等发生,松原、四平、吉林、通化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种类以金针虫为主,发生面积1000万亩。玉米蚜虫全省中等发生,通化、长春、四平部分县(市)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二、三代粘虫如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异地虫源,中西部地区局部有偏重发生的可能。双斑萤叶甲在平原玉米种植区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土蝗中等发生,东部丘陵及中西部农林交错区偏重发生,局部会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全省发生面积200万亩。亚洲飞蝗在农安、大安、前郭等泡泽宜蝗区如遇干旱存在局部暴发可能。草地螟一代幼虫在西北的农牧交错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不排除境外虫源迁入造成局部严重发生的可能。

病害。以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苗期病害为主。其中,大斑病在白城、松原、长春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500万亩。丝黑穗病在松原、长春、四平等玉米主产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玉米苗期病害局部地区有加重流行趋势。

大豆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0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300万亩次,病害发生100万亩次。

大豆蚜虫中等发生,延边的敦化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大豆食心虫中等发生,吉林、通化、延边部分县(市)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灰斑病、褐斑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区对产量影响较大。

水稻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0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500万亩次,病害发生800 万亩次。

虫害。以二化螟为主,全省中等发生,长春、吉林、通化、辽源部分县(市)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50万亩。稻水象甲、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稻蝗等在部分稻区呈加重发生趋势。

病害。以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为主。其中,稻瘟病全省中等发生,吉林、通化局部地区偏重发生,舒兰、永吉、梅河、柳河等稻瘟病常发区仍有潜在重度流行趋势,发生面积400万亩次。纹枯病中等发生,通化、延边的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

农区鼠害

山区、半山区及农牧交错区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3500万亩。

马铃薯晚疫病

病虫害预测预报 篇4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程, 大体经历了人工防治、单一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并用及综合防治等几个阶段, 但这些都停留在传统的针对病虫害而言的“灾后救灾”水平上, 常常忽略了把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和除治工作纳入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来考虑。在病虫害的治理方面, 缺少整体、全局的和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及技术的协调运用, 防治工作主要以森防部门为主, 预防与除治脱节使防治工作多年陷于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而实施森林病虫害工程治理是把森林病虫害贯穿于整个林业生产全过程,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身调控作用, 合理地辅以其他防治措施, 促使防治工作走向持续减灾、控灾的良性发展轨道, 实现由被动救灾向主动控灾的转变。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中, 对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业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决策、协调等的总称。研究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 首先要对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这个客观事物的本身有科学的认识, 是研究该项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颁布《病虫害防治条例》是组织开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 也是研究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问题的纲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工作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完善的, 是借鉴以往和现行生产实践经验并研究如何纳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加以解释和应用的新领域。

1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组织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一站三网”的管理体系, 即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和测报、检疫、防治3个网络。目前以"一站三网"为基本格局, 机械化、专业化为主要标志的森防体系正在形成, 而作为三网中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也初具规模, 全国的测报机构正形成中央、省、地、县4级测报网络。

1.1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的组织层次与职责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机构根据预测预报工作需要和当地人员条件, 建立一定组织形式的测报机构。没有条件建立专门机构的单位, 也应在防治管理机构内指定专人负责行使测报机构的职责。测报机构或测报人员主要负责组织、协调, 并参与测报的具体工作。

1.2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的人员配备

各级各类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人员是森林病虫害测报的主体, 整个测报网络的动作, 均要靠这些人员来推动。因此, 在各个层次的测报网络上, 根据测报工作的任务、性质、工作量而合理、科学地配备测报人员十分必要。

1.3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的装备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在进行病虫情信息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传递等各项活动时, 必须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工具。如果只有人员而没有必要的装备, 一些调查观测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 根据测报机构在森林病虫害网络的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对象、不同的测报内容, 分别确定病虫情测报所用仪器、设备、常用工具及数量装备标准, 是做好测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主要内容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是以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活动为对象, 并揭示其内在规律性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和系统观察, 结合分析有关资料, 准确、及时地预报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 提出防治意见。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合理、科学地规定实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 确定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保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的畅通, 顺利指挥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合理地组织测报工作过程和劳动过程, 保证测报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道工序在空间和时间上达到正确的处理,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和挖掘劳动潜力, 达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合理地安排测报的各项任务, 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按期、按质、按量地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对森林病虫情信息的需要;加强科学研究, 广泛推广和采用先进技术,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不断提高测报技术水平;合理有效地运用劳动资料, 充分发挥劳动资料在测报中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各种测报物资, 在占用和消耗同等物力的条件下, 创造更多的综合效益;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 加强经济核算, 降低测报费用等。

3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的原则与任务

3.1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的基本原则

3.1.1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病虫害信息的需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是重要的森林资源, 虽然它不像森林、树木那样能通过人的劳动直接形成物质财富, 但是人们防治病虫害的技能和管理水平都能通过病虫信息的接受和积累而获得提高, 从而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3.1.2严格遵守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严格按照业务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 决不允许弄虚作假, 随意编造或涂改数据资料, 更不能私自取消测报项目。

3.1.3开展群众性测报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测报工作, 实行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

3.2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的任务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的任务, 是指该项管理工作是干什么的问题, 也是对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工作的要求, 其基本任务是对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森林病虫情的调查、预测和预报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以满足防治、检疫工作对病虫情信息的需要。

3.3编制森林病虫害监测规划, 组织开展森林病虫情调查

3.3.1全面调查组织全面性病虫害调查是测报网络的日常管理活动内容之一, 目的在于全面查清当地某一时期各种森林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首先, 根据当地森林的分布特点和状况, 以及经常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 确定全面调查的区域范围、时间和次数;其次, 确定调查内容和项目;再次, 确定调查方法和调查的数量以及代表面积。一般采取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和统一调查方法的办法进行。在相对一致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类型的区域内, 这种调查一般是制度性的, 即在某一定区域内有各次全面调查的统一时期和方法、内容等, 届时由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按规定要求组织进行。

3.3.2系统调查组织系统调查是为网络应用全面调查资料发布预报服务的活动。其主要内容有: (1) 确定系统调查对象。确定系统调查对象应选择那些种群波动大, 受外界环境或非环境因素影响大, 曾大发生或在本地有大发生可能的, 且目前自然存活或发展规律未完全搞清的主要病虫害种类。 (2) 确定系统调查点。根据区域内系统调查对象和森林分布状况, 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和地点设立系统调查点。 (3) 选定系统调查林分和标准地。根据不同系统调查对象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设, 并在其内设置一定数量和面积的标准地, 规定各调查标准地内调查的具体项目。 (4) 确定系统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根据系统调查对象的种类和特性以及调查的目的, 确定调查方法、时间和内容。 (5) 确定系统调查点的基本业务管理程序。根据点的工作、服务对象和管理办法, 来分别明确各点的工作管理程序。

3.3.3准确统计和分析森林病虫情各地上报的各类病虫情信息资料, 需及时、准确地按单位、病虫种类分别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统计出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 并依据种群密度指标或发生程度指标分别分析出轻度、中度及重度面积;交面上资料和点资料进行对比, 分析得出一定时期内病虫情动态。

3.3.4及时报告和发布森林病虫情信息根据统计分析结果, 在通过科学方法和经验方法对病虫种群动态作了充分分析后, 立即按规定时间和项目将发生情况以报表、电话或文件等形式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3.3.5做好森林病虫情复查工上一级测报机构在接到病虫报告后, 发现有不正确的或者种群水平、危害程度变异过大的, 应亲自或委托下级进行现场自查, 以增加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3.3.6建立测报技术资料档案对所有森林病虫情信息资料, 均要分级建档保存。测报网络中各层次人员要按分工和管理权限, 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立卷归档。

摘要:从介绍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组织出发, 阐述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主要内容, 并探讨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的原则与任务。

防治水预测预报制度 篇5

为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经研究后制定防治水预测预报制度。

1、水害预测预报人员首先熟知井田水文地质情况及水文地质资料,对周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排查,并做好记录。

2、水害预测预报图表由生产技术科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编制。

3、水害预测预报应根据、月度施工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预测各工作面及周围受水害威胁情况,及时提供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并下发水文地质预测预报。

4、在施工过程中,应对预测预报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在施工至含水层时应提前20米发出水文预测预报单,分送相关单位和矿领导,并报告调度室。

5、当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出现突(涌)水征兆,接近可疑水区和可疑老空区时,必须及时发出临时水文地质预报,提出处理措施,并且必须有文字和附图;预报要分送相关单位和矿领导。

6、对水患险情发出水害通知单,立即报告调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撤至安全地带。

7、预报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预报结果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8、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变更地点或区域如存在水害隐患,需提前5—6天下发水害通知单。

9、生产科应做好预测预报资料整理、报送、存档等工作。

病虫害预测预报 篇6

万年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地理坐标为北纬28°30′15″~28°54′51″、东经116°46′48″~117°15′10″, 全县现辖6个镇、6个乡和2个管委会, 全县年平均气温17.5℃, 年平均日照数为1 887.2 h, 年降水量1 766.9 mm, 全县总面积1 140.76 km2, 其中耕地面积2.13万hm2, 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柑桔、葡萄、棉花、蔬菜等。多年来, 万年县植保植检局通过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取得了详细的数据, 基本掌握了当地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4]。万年县水稻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卷叶螟、稻瘟病、稻蓟马、潜叶蝇等30余种, 特别是水稻4代三化螟重发, 万年县植保植检局针对以上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预测预报。

1 开展预测预报, 确保预报准确及时

1.1 设立稳定监督点, 及时记载监督数据

根据万年县气候和区位特点, 在上坊乡西山蔡家、陈营镇南岗设2个固定的灯下虫害监督点, 每年派专人分别负责点灯及监督任务, 点灯时间为4月1日至11月30日, 坚持点灯及时记录观测数据, 并每周由专人整理报省、市植保站。如果遇到病虫害突发时, 要确保信息及时上报到上级业务部门, 根据上级部门指导意见, 并结合当地详细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防治策略, 确保病虫害得到及时控制, 使损失降到最低。

1.2 分区设立监督点

根据万年县的水稻分布面积, 在面积比较大的乡镇派一个具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植保员, 每天到田间进行定点调查, 在水稻生长期间负责调查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 并且每日上报县植保局, 局内由专人负责汇总留存, 并定时报上级部门。如果遇到突发性病虫害时, 植保局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勘查, 成立万年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专家组及万年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组项目实施组, 并制定详细防治方案, 及时准确地发放病虫情报, 为农户防治水稻病虫害提供参考[5]。

1.3 开展调查工作

1.3.1 调查方式。

采取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方式, 测报人员在坚持每月观测记载的同时, 及时开展水稻病虫发生、发展情况普查。一是冬、春季分山地、丘陵、平原做好越冬基数调查;二是针对越冬基数做好病虫害发生、发展、发育进度情况调查, 对虫害发生严重的田块每天定期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及气候条件, 分析其危害程度, 从而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1.3.2 主要调查方法。

(1) 定点调查法。选择田块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调查, 确保数据准确、有代表性。 (2) 对比调查法。 (3) 鼠类调查方法。

1.4 由专人建立档案、完善数据

由专人对所有调查、观测数据及时记载、整理, 分门别类存档, 万年县植保局成立至今已有60年, 刚开始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工作条件比较差, 调查数据不太完整。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有灯下测报数据及一些相关调查资料, 并且通过电脑建档, 病虫害资料完整、详实, 易于查找和使用, 方便了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开展。

2 扩大测报队伍, 提高测报人员的素质

2.1 扩大测报队伍, 确保上报数据准确及时

测报工作投入工作量较大, 具有连续性, 需要有专职测报技术人员, 万年县植保局现有正式测报人员4人, 兼职人员4人, 有的测报人员已在植保战线工作30多年。为确保万年县的病虫害测报工作能够持续进行, 需要扩大测报队伍。

2.2 提高测报人员的素质

测报工作要求技术人员既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又具备专职的技术, 因此, 每年都要对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一是派专职人员到省、市学习病虫害类识别、虫龄期划分等相关知识;二是请省、市病虫测报专家讲解相关知识;三是派专职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

3 加大测报结果的宣传力度

要加大宣传力度, 确保测报结果能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全县95%以上的农户, 可以采取以下宣传措施:一是电视台每周进行电视预报;二是设立热线电话;三是每月宣传车下到每个镇、乡, 且病虫害严重时, 增加宣传次数;四是定期发放病虫情报;五是通过惠农信息平台给农户及时发送相关的病虫害短信。

4 打造万年县数字植保

4.1 开发病虫数字监测系统

增加智能虫情测报灯, 引进田间小气候分析仪、电脑、成像等设备, 制作万年县农作物病虫测报地形图, 建立县乡田间调查数据汇报网络, 为病虫预报提供详实分析数据, 真正使万年县中、长期预测准确率达85%以上, 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

4.2 建立分析会商数字平台

为县、乡2级配备电脑, 开发计算机病虫数据分析系统, 建立病虫数据信息会商平台, 实现网络化会商, 从而简化办公手续, 提高病虫分析水平。

4.3 着力推进病虫防治信息传递数字化

编制病虫电视预报制作系统, 实现病虫预报可视化, 开发病虫防治咨询电话语音服务系统, 方便农民随时咨询病虫发生情况, 并提出科学防治意见;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部分村委会和乡村农资服务商建立病虫显示网络, 以及通过新农村巴士等传递病虫情报, 使病虫防治信息家喻户晓。

4.4 打造防控指导数字化系统

用网络显示植保人员所在的服务方位, 更加方便农民对病虫防治服务的需求。第一步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植保服务网大屏幕, 第二步在部分村委会与农资经销商建立植保服务网络大屏幕。大力培育扶持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 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布局病虫监督“天眼”, 建立重大病虫害政府数字化应急防控机制, 有效防治大面积病虫危害, 把病虫灾害损失减到最低。

摘要:总结了万年县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主要经验, 包括设置监督点、开展调查、宣传、打造数字植保等方面内容, 以为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虫害预测预报,水稻,江西万年

参考文献

[1]王坤.安徽省水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08.

[2]文颖.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3) :167-168.

[3]吴骞, 易亮, 温涛, 等.信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32) :389-390.

[4]罗清文, 蒋耀培, 吕镇梅, 等.上海水稻主要病虫害灾变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 2008 (12) :7-10, 28.

居住小区虫害预测预报的必要性 篇7

1.1 分布情况

在不同季节, 不同害虫分布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在不同季节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总体来说, 尤其是对于追求美观的绿化带, 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破坏, 还给绿化维护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例如:5月的第2周蛀干害虫出现, 若检查防治及时此种虫害在7月就不会再有发生, 若检查不及时, 将持续到9月份, 危害严重时将会使大树整个折断;5月开始直到11月, 只要高温持续几天, 蚜虫较多;黄刺蛾在6~10月发生2代;当地还发生的虫害有国槐尺蠖、小花石榴尺蠖、介壳虫、红蜘蛛等虫害。

1.2 爆发情况

虫害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爆发情况, 也有所不同。在更多的地方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 许多害虫爬满了绿化带里面的树木, 不仅直接危害树木的生长, 更破坏了小区的美观。因此, 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特别是针对爆发疫情严重的地区, 更是需要有关部门投入大力气才能遏制虫害的蔓延。例如:2012年7、8月份, 2代美国白蛾虫害在河口区河阳小区大面积爆发, 虫害发展到老熟时个别开始往下掉, 使喜爱坐在树下乘凉的居民, 在那段时间都没法到树下, 小区的埋怨声不断。另外, 在一些小区之间穿插个别主体单位, 他们更是疏忽绿化虫害的防治, 每年都是虫害把所有的树叶吃光为止。

2 发生的原因及预测预报的重要性

2.1 外来物种侵入

在过去的几千年, 人类的交往并不是那么密切和频繁, 但是全球化的潮流让各种交流更显紧密。另一方面, 紧密的交流也让不同地区生物物种转移生存地点, 打破已有地区的自然生态平衡, 大量繁殖的外来物种形成巨大破坏, 尤其是对于人工林和绿化带造成巨大影响, 许多植物面对外来害虫的侵害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例如:美国白蛾最早在辽宁被发现, 不久便扩散到4、5个省市, 对当地的树木产生了巨大危害, 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数千万元。美国白蛾在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中, 本来已经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控制, 在人工的绿化带当中更加难以得到有效消灭, 最终我们不得不引进它的天敌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2.2 人为原因

面对日渐扩大的蛀木、食叶等害虫。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首先, 我们必须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源上去寻找,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 人工植物带虽然可以带来巨大的美观效果, 但是过于单一的植物分布, 也成为虫害滋生的巨大温床;其次, 为了消灭虫害, 滥用化学药剂杀灭虫害, 从长远来看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天敌被杀死、植物受损, 也成为一大弊端。

3 在预测预报基础上的应对措施及成效

在对居住小区虫害发生的原因有了充分了解之后, 就必须就现有的虫害进行防治, 尤其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3.1 精选树种植树

针对虫害的防治, 最长效的手段便是精选树种进行混合种植, 让不同种类、树龄、层次的树木形成一个多样的生态系统。混合的人工林在病虫害防治方面, 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够有效控制树木的虫害发生率并极好地降低害虫的群体数量。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依靠害虫的天敌、信息素诱捕、散播害虫的细菌、病毒等方式。然而, 在生物防治方面需要我们注意如下2点:第一点, 在引进天敌方面必须考虑害虫的最直接天敌, 还需要对害虫的天敌进行实验室检测和人工环境测试, 以确定其不会对生态环境和小区绿化造成新的麻烦;第二点, 在对害虫进行数量控制时, 还需要注意保持一定的生物平衡, 让原有的生物链维持既有的完整, 不破坏生态系统, 但是外来物种除外。

3.3 药物喷洒

对于有些虫害可以通过喷洒药物进行预防, 让低毒的药物杀死害虫的幼虫, 将虫害发生率降低, 可以达到以防替治的效果。例如:美国白蛾在当地共发生3代: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经过几年来的观察, 一般当地的白蜡树枝上的叶片大概长出6、7片时, 对美国白蛾喜食树种全面打药1次进行预防, 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第1代虫害的发生, 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第2代3代白蛾需要在大概出现的时期内加强检查, 在刚一发现, 就及时采取措施, 仅需剪枝就可以了。

3.4 对虫害进行准确的监测与预报, 建立相关制度

居住小区的绿化工作是由专人负责, 因而建立对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小区绿化工作完成的重点, 对于控制虫害也是最有用的利器。首先, 必须让小区绿化养护人员接受专门的培训, 对于虫害有科学和正确的认识;其次, 必须做好每天和每周的定期监测工作, 工作人员在监测虫害时, 需要及时做好记录和总结, 并完成相关数据的分析形成定期报告;最后, 在治理虫害的时候, 工作人员必须按时准确到位, 依照已有的数据情报按照预定的方案完成虫害治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N]中国绿色时报, 2002 (2)

病虫害预测预报 篇8

一、主要做法

1. 积极宣传, 强化培训

在宣传中, 一方面向群众宣传, 另一方面向领导宣传, 让广大群众和领导都认识到可视化预报的好处及重要性, 以获得更多支持。在培训上我们对乡村农技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了专业化培训, 特别是强化对有害生物信息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黎城县组建起了一支能拉得出去, 打得赢的专业技术队伍, 为可视化预测预报奠定了基础。

2. 搜集信息, 分类整理

根据黎城县的生态类型, 我们分别设立了5个信息采集点, 每个点聘用信息员1名, 负责按作物类别、病虫种类、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上报县植保站。县植保站根据全县的病虫情况, 与县电视台合作制成病虫的视频资料向全县播报, 及时指导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

3.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对所聘用的病虫信息员实行定岗定责, 要求按时上报信息, 特别是对一些新发现的病虫害要及时上报, 对提供病虫信息较好的信息员在农业局信息刊物上进行表彰,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4. 形象表达, 通俗易懂

在对可视资料的制作中, 力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分布区域与发生程度采用醒目的颜色与标志, 在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中尽量采用实物摄影, 增加现场演示形式;对于比较抽象、镜头无法表现的内容, 采用了动画形式加以补充。

5. 疑难问题, 及时解决

由于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差异较大, 理解能力也千差万别, 为使可视化预报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我们设立了咨询服务热线, 安排专人值班, 及时为农民解难答疑, 保证了可视化预报工作的扎实性。

二、取得的成效

1. 促进了病虫信息的传播

传统的病虫信息多以“文字”形式传播, 即使能够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 但农民对于病虫害的辨别, 以及该不该防治, 如何防治等知识一知半解, 乱用药、乱防治现象比较普遍, 防效差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实施可视化预报后, 农民可以从电视里直观看到病虫的形态、为害症状、防治方法等信息, 有效地克服了盲目购药、盲目防治的陋习。

2. 适期防治, 提高防效

黎城县是山区农业县, 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在实施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后, 我们将全县划分为5个生态区, 预报时结合各个生态区的特点及作物类型, 逐个说明病虫防治的最佳时期, 并用醒目的标识和文字说明, 使病虫的适期防治有了保证, 防治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3. 降低了防治成本, 减少了农田化学污染

小麦是黎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据调查, 以前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有些农户用药最多达到5~6次, 投资达90元/0.067 hm2。实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后用药次数明显降低, 一般用药2~3次, 节约投资40~50元/0.067 hm2。用药次数的减少, 防治效果的提高, 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促进了优质小麦生产的大发展。

三、主要体会

1. 领导重视是确保病虫可视化预报顺利开展的关键

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是一项新工作, 也是预测预报的新技术, 更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新要求。为此, 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委员会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一方面成立了以农委主任为组长的领导组, 另一方面抽调全局技术骨干组成了指导组, 同时还为植保植检站配备了可视化测报设施, 提供了必要的工作经费, 为病虫可视化预报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加强宣传培训是确保病虫可视化预报的基础

为了让病虫可视化预报深入到千家万户, 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宣传, 同时我们还设立了病虫害咨询热线电话;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乡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进行系统培训, 通过采取宣传培训和通报表彰措施, 有效地完善了可视化预报体系。

3. 科技创新是搞好病虫可视化预报的活力

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 篇9

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若我们通过大量的历史和当前资料可提前知道未来,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预测预报在我们的宏观决策、工作、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大家熟悉国家宏观经济预测,就是根据历史环境和当前形势,预测未来一年甚至几年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速度;天气预报、台风预测预报为我们的出行、农业、防洪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股票走势预测分析是每个股民进行投资理财的重要依据;同样,预测预报在银行、保险、电信等行业也有大量的应用,包括如何留住老客户,发展高端顾客,制定什么险种等。因此,无论对国家、政府、企业、个人而言,预测预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二、预测预报的基本原理

预测预报就是通过对过去、现在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挖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预报的基本原理就是收集整理一个长系列、完整的数据,并应用适当的数据预测模型,从而得知其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律。预测预报的步骤一般分为:首先对历史、当前数据进行收集、抽取、清洗、转换和补缺等工作;然后选取适当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得到合理的参数;应用该模型不断地检验和修正,若该模型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则需要重新选择模型,再进行训练、检验和修正,直至找到误差满足使用要求的模型为止;最后利用该模型和参数进行预测预报。下面以水文预报为例,讲述两种预报方法并进行对比,说明在特定环境下,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的重要性。

水文预报是水文学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其中一种方法以水文学概念为基础,对径流的产流过程与河道演进过程进行模拟,从而进行流量过程预报的过程驱动模型方法以及基本不考虑水文过程的物理机制,而以建立输入输出数据之间的最优数学关系为目标的黑箱子方法,即数据驱动模型方法。

三、直接预测预报方法

直接预测预报方法就是直接将结果作为因变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如要预测预报平望站次日水位,从地图和水流方向分析,将与平望站相关及相近站点的水位、降雨和潮位数据作为自变量,同时也考虑到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经相关因子和相关系数分析得出平望站次日的水位与平望、陈墓、太浦闸下、嘉兴当日的水位,陈墓、瓜泾口、嘉善、□直、南浔、平望、商榻、王江泾当日的降雨以及米市渡当日的平均潮位关系比较密切。因此,选定这些站点的水位、降雨、潮位的历史及当日数据作为输入,如表1:

利用带自回归误差的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测预报,平望站水位预测误差范围统计表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水位预报误差在0.03米以内的准确率可达88%以上;再从水位峰值处的误差进行比较,除了几个数据误差比较大外,大部分误差控制在0.03米以内,如表3所示。所以此预测预报方法在实际中可以使用。结合预测结果和实际值可以画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曲线,如图1所示:

四、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

尽管这种直接预测预报方法准确率较高,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适用,例如在太湖浙西地区,除流入太湖的三个水文站(长兴、航长桥、杨家埠站点)外,其余的都是其上游地区的雨量站,而这三个水文站都是直接入湖,彼此之间不存在上下游关系。然而,浙西地区下了雨,若能及时掌握流入太湖的流量,对防洪调度极其重要。图2是太湖浙西地区部分流量站和雨量站分布示意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若要预测预报长兴站次日的流量,只有长兴站当日、历史流量数据,以及其上游所有雨量站的当日、历史的降雨数据。若也利用上述相关因子、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找到与长兴站流量关系较密切的站点及相关因素,如表4:

通过利用带自回归误差的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测预报,其预测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很大。再使用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来直接预报,其结果在峰值处误差还是很大,如图3所示:

这样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是不能采纳的。我们再分析一下,预报长兴站次日流量的自变量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只有长兴站自身的流量和一些站点的雨量,而没有其他站点的流量,也就是说,仅靠这些自变量很难直接预报长兴站的流量数据。在当前没有其他更多数据可用的情况下,通过这些自变量可能对长兴站流量产生何种影响的分析,其实降雨最可能引起长兴站流量差的变化,即若相关站点最近降雨多,那么长兴站流量增加就多,反之则增加少。

带着这种思路,将长兴站当日的流量减去前一天的流量所得的差作为因变量,重新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如表5:

(流量增量为add,cx_q_24为次日流量,cx_q为当日流量,其余为雨量)

当天的数据减去前一天数据的差称为增量。基于增量方法就是将增量作为因变量,先对增量进行预测,将预测的结果加上前一天的数据就得到我们所要求的数据。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先预报长兴站次日流量比当日流量的增量,然后将增量加上该站当日的流量,就是次日的流量。利用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其预报准确率相当好,如表6所示,其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图如图4所示。

五、结论

一般而言,预测预报都是对要预测的结果作为因变量,将预报模型直接使用,将其相关站点的相关因素作为其输入自变量,整体而言,在数据比较齐全、完整、系列足够长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预报结果。但当因变量(如长兴站次日流量)没有其他站点相同因素(流量)作为输入,而只有其他站点的其他相关因素(如降雨量)作为自变量时,利用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将能取得良好的期望。从表6和图4可以看出,基于增量的预测预报方法在这些特定环境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高预测预报精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北京金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水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R].2007.12.

[2]孙洪林,张奕滔,余达征.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水位预测分析[J].水文.2008水利信息化专辑,第28卷,增刊.

[3]王文,马骏.若干水文预报方法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5.25(1).

病虫害预测预报 篇10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现状,效果,对策,江苏江都

农作物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是推进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向基层、向农民快速传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自2008年以来, 江都市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工作, 按照省、市植保部门的要求, 开拓创新、有序推进。4年来,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共发布可视化预报20期、适时防治信息50期次、专题报道3期。江都市通过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工作的开展, 提高了全市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效性和覆盖率, 推动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1 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的现状

1.1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催生病虫害可视化预报

江都市位于长江下游, 耕地面积6.87万hm2。长期以来, 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发布都是会议、培训和纸质情报为媒体, 通过乡镇、村、组逐级传递到农户手中, 不仅时间冗长, 而且传递过程有失真和阻隔现象。尤以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村组干部责任不到位, 甚至一些农药经销商误导农民现象突出[1,2]。农户错过防治最佳时期, 不科学用药防治的情况屡有发生。一旦遇到重大、突发性的病虫害, 多年来延续使用的病虫发布传递模式信息传递滞后, 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 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信息的需要[3]。自2008年开始, 江都市植保植检站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

1.2 领导重视及部门协调为开展可视化预报做好铺垫

农作物可视化预报作为公益性服务, 为了与改制后走向市场化运作的广电部门进行衔接, 在未被百姓接受成品牌前, 政府进行了积极干预。江都市领导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三农”、服务“三农”的角度出发, 与广电部门进行协商并使得栏目的正常播出得到认可, 节目播出时段、播出时长均根据农时季节和防治需要制订。农业部门主动和广电部门沟通交流, 达成共识, 为开展可视化预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完善手段及准确测报为可视化预报奠定基础

1.3.1 充实队伍、完善体系、准确测报是可视化预报的根本。

江都市植保植检站作为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 紧紧围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通过充实测报队伍、完善调查方法、稳定基层站点等途径开展系统病虫害测报工作。目前, 区域站拥有推广研究员1名, 博士、硕士研究生各1名, 高级农艺师3名, 农艺师3名;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按不同区域下设了4个乡级病虫测报点, 构建了一个体系完善、队伍稳定、制度规范、数据库完整的良好运行模式[4]。多年来, 该站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已趋成熟, 中长期测报准确率在90%以上, 短期测报准确率达到100%, 可视化预报发布成为可能。

1.3.2 落实经费、强化硬件是可视化预报的先导。

江都市植保植检站通过项目资源整合, 建成了占地6 670 m2的病虫草害观测场, 场内配有电脑、自动虫情监测灯、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自动测报仪等测报及信息处理设备;在区域站办公大楼内的实验室配备了光学显微镜、解剖镜及成像设备、培养箱等检验检测设备;在信息编辑制作室配备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编辑制作设备。同时, 每年还落实测报专项经费20余万元, 以确保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农作物病虫害预报的日常工作中不仅注重测报数据的归档、积累, 同时还注重可视化预报中影像、图片资料的收集。目前, 通过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共计拍摄各类病虫草图片1 000多张、影像逾30 h, 为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大量详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1.3.3 富有特色、指导性强是可视化预报的特点。

可视化预报做到了紧扣农时季节、紧扣病虫发生特点、紧扣综合防治要点, 用耳熟能详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法、现身说法的形式, 做到内容详实、形象生动。全站有一批朝气蓬勃、富有时代气息的工作人员, 他们技术熟练, 是可视化预报的生力军, 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与农民沟通有一定距离。因此, 在工作中应坚持土洋结合、新老搭配的原则, 将年轻同志活跃开放的思维和老同志丰富的经验有机融合, 加强可视化预报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提高收视率。

1.3.4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可视化预报发展的内生动力。

4年来, 从最初的“知识窗”到目前拥有独立片头的“江都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预警预报”专栏, 江都市植保植检站和江都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农民电视课堂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病虫害高发时期, 栏目每周留出黄金时段专门播放防治信息, 每期节目滚动播出4次。目前, 农技推广知识占农民电视课堂栏目1/2以上的时间。农民到节目播出的时间总会打开电视收看农民电视课堂, 了解农事和病虫害预报, 农民电视课堂已成为农民心目中的品牌栏目。农技推广和电视媒体的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 农技推广部门利用媒体传递知识, 而电视媒体则拥有了固定题材和稳定的收视群体[5], 这成为发展可视化预报的内生动力。

2 农作物可视化预报的工作效果

2.1 培训植保知识, 普及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第一时间把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适期、用药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传递给农民, 并且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图形处理、三维动画等技术让农民群众能够一看就懂, 方便实用。目前, 电视机已普及, 收视人群得到拓展, 依靠电视预报将一些新的植保技术进行推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快速传递信息, 降低用药成本

可视化预报充分发挥了测报工作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 节约了防治成本, 提高了防治效果。预报一般在防治工作前的3~5 d播放, 使农民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治准备, 从而减少了防治中的盲目性。经调查, 通过可视化预报指导防治, 成本可降低10%~15%, 全市可节约防治成本约2 000万元, 防治效果可以提高20%。

2.3 扩大覆盖面, 科学指导防治

鉴于目前部分农资经营单位以赢利为目的, 擅自发布病虫信息或修改植保部门的植保信息内容的事件时有发生, 干扰了正常的防治工作[6], 实行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 预报覆盖率由以往的约40%翻了1番。通过及时、直观地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 使农民对症下药, 避免盲目施药, 降低用药成本, 减少用药次数, 从而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经济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

2.4 提升形象, 塑造服务品牌

节目中经常会有植保方面的专家讲解病虫害防治的知识, 因而可视化预报的开展也扩大了植保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农忙季节, 来电咨询的农民有时会指名要求植保专家解答防治上遇到的问题, 有的种田大户还专门请植保人员进行实地诊断指导。2010年8月, 农民电视课堂栏目制作了1期反映测报人员田间工作的专题片, 栏目记者和植保站工作人员一起冒着高温走进田间地头, 通过镜头对田间调查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报道。经过电视媒体的宣传, 展现了植保站的测报工作内容, 也让广大的农民群众真实了解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严谨和艰辛, 树立了“江都植保”的品牌。

2.5 抓住疑难点, 突出技术优势

栽培技术的多样化及生产中问题的多元化, 给防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2009年, 针对水稻纹枯病大发生的情况, 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报道、可视化预报等手段全方位地向农民群众介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措施。尤其是在可视化预报节目中详细地讲解了病害的发生特点、防治适期以及正确的药剂配方, 解决了一些农户防治病害不得法、防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蔓延, 减轻了损失。同时, 还针对目前田间草害问题突出、矛盾大的特点, 依托江都市植保植检站在全省化除方面的技术优势, 结合可视化预报普及面广的特点, 制作了稻田杂草封闭药剂的使用技术、水稻杂草茎叶处理技术、麦田化除技术要领等多期节目, 对农民除草进行科学指导, 以解决农民群众防治草害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能凸显植保部门在技术上的优势。

3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4年的努力, 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在广大的农民群众中已经有了固定的收视人群和公众影响力, 但与既定目标和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的工作应结合江都市高效农业发展的迅猛势头, 进一步拓展服务对象。既要立足稻、麦、油的预测预报, 同时也要抓好蔬菜病虫的测报, 力争做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节目来, 让老百姓想看、要看。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公益性事业, 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在这一惠农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具体困难。一是电视台栏目播放时间、播放次数难以固定, 突发性的病虫害发生信息不能插播;二是播报人员为播音员而非专业的植保技术人员, 缺乏节目的可视性和说服力。

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是植保技术推广部门的一项开创性工作, 也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任何一项公益性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同样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工作必须得到政府的更高关注和大力支持才能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清文, 蒋耀培, 吕镇梅, 等.上海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可视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高灵旺, 王春荣, 司兆胜, 等.黑龙江省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的开发[J].中国植保导刊, 2010 (2) :7-11.

[3]贝文勇, 朱来佳.县级农作物病虫预报电视发布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植保, 2010, 23 (1) :38-40.

[4]屈西峰, 罗其荣, 江腾辉, 等.韩国的农作物病虫测报[J].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2, 22 (4) :44-45.

[5]吕俊.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初探[J].广西农学报, 2008, 23 (1) :40-42.

上一篇:高等农林院化学实验下一篇:作者书写关键词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