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绿色防控

2024-10-24

病虫害绿色防控(共12篇)

病虫害绿色防控 篇1

1 农业技术防控

1.1 选择抗病虫良种

注意枇杷幼苗的选种, 选择抗病虫品种种植可以减轻病虫害, 这对以后防治病虫害,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做好了铺垫。

1.2 培养健康的土壤生态环境

通过增施有机肥等方式培养健康土壤。健康的土壤可以提高枇杷养分的供给和根系的发育, 以此来增强枇杷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 也可以抑制有害生物的出现和生长。反之, 在枇杷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吸引有害生物的信号。

1.3 合理修剪枝叶

枇杷可以在春、夏、秋3季修剪, 一般要遵守春适时、夏宜早、秋宜晚的规则。

1.4 搞好清园

枇杷收获结束后, 果园的清理工作非常重要, 主要清除果园病残枝、落叶、落果和病虫残体, 集中清理或烧毁, 以消灭大量潜伏在其中的病虫。

1.5 加强田间管理

在冬季应每年进行翻耕, 由于某些地下害虫在树盘基部或土壤中越冬, 如梨小食心虫。通过翻耕破坏其生存环境, 从而减少虫源, 同时, 要理顺排水沟, 做到旱能灌, 湿能排, 降低园内湿度, 减少病菌滋生, 有利根系生长。

2 生物防控

2.1 提高枇杷园内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为了营造利于生物种群稳定的生长环境, 它即可以有效抑制内在的有害病虫的爆发, 又可抵御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以此实现枇杷生态系统的稳定。要想实现生物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在枇杷园合理间作矮秆农作物等形式, 既可以改善生物环境, 又可以增加短期经济收入。

2.2 自然控制病虫危害

自然控制病虫危害是通过病虫的天敌即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 以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且有益生物天敌来源较广, 种类较多, 可长期有效地抑制害虫的生长。常见的有益生物有昆虫微生物以及捕食性、寄生性天敌, 其中多用于生物防治且效果较好的捕食性天敌的昆虫种类有蛙类、蜘蛛类、鸟类、蚂蚁、瓢虫、食蚜蝇、赤眼蜂等。在利用这些有益生物的同时, 也要做好对它们的保护工作, 如在使用农药时, 可以利用局部施药等对有益生物影响最小的方法, 也可以在耕作时有意识保护有益生物的栖息场所。利用有益生物防控枇杷病虫害, 不仅对人、畜、植物来说是安全的, 重要的是害虫还不易产生抗性, 是抑制病虫害最佳的方法。

3 物理防控病虫

3.1 人工捕杀

可以将某些个体较大的害虫, 如天牛、黄毛虫等害虫在发生量少时, 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法。如天牛产卵期, 在中午进行捕杀, 或人工挑刺产下的卵粒, 在幼虫注入树干时, 用棉花蘸敌敌畏塞入洞内, 并用粘土堵住洞口。对食心虫危害的枝梢, 可将其摘除, 带离田间, 集中处理。

3.2 灯光诱杀

因为害虫有趋光的特性, 所以, 可以使用各种光源来诱杀害虫。其中以黑光灯诱杀效果最好, 它可以诱集上百种昆虫, 是当下诱杀害虫与预测害虫的主要工具。关于黑光灯的安装即可自己安置竖杆, 也可就近利用电线杆, 要注意的是灯的高度要略高于枇杷植物的高度, 灯的开关时间就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3.3 黄板诱杀

由于蚜虫具有趋黄性, 可在新梢抽发期, 蚜虫危害较重的枇杷园挂黄板, 诱集后, 集中处理。

3.4 植物诱杀

利用有些害虫对植物取食、产卵的习性, 种植合适的植物, 对害虫进行诱杀。如在棉田里种植少量玉米、高粱等来诱集棉铃虫产卵, 后集中消灭。

3.5 科学合理用药

就病虫防控来说, 农药的作用不可替代, 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农药残留引起的中毒、农药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因此, 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 避免、减轻负面影响, 是实现绿色防控的重要环节。

4 总结

要想防治枇杷病虫害, 做到枇杷安全无公害生产, 提高枇杷产量与品质, 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绿色防控技术, 才能达到枇杷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效果。

摘要: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塑造绿色枇杷果品品质, 提高市场竞争力, 必须从防治枇杷病虫害入手实施绿色防控。绿色防控就是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 采取农业、生物和物理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来抵制枇杷病虫害, 打造绿色枇杷品牌。

关键词:枇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1]吴媛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3)

[2]吴文毅.福建枇杷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中国农业大学.2005 (10)

病虫害绿色防控 篇2

淄博市蔬菜办公室

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设施蔬菜由于常年连作,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严重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蔬菜的卫生、营养、安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生产优质安全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已成为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把蔬菜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强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1、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耐)病虫品种是防治蔬菜病虫害最根本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种植的蔬菜种类和病虫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减轻病虫为害。

2、种子消毒。无公害蔬菜生产应进行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如黄瓜,其种子可用55℃温水浸15分或50℃温水浸20~30分钟),或采用药剂拌种和种衣剂包衣等方法进行种子处理。

3、培育无病壮苗。育苗场地应与生产地隔离,防止生产地病虫传入。育苗前苗床要彻底清除枯枝残叶和杂草。可采用营养土营养钵、压缩型基质营养钵、穴盘基质育苗。加强育苗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最后汰除病苗,选用无病虫壮苗移植。有条件的最好多工厂化育苗基地购买。

4、清洁田园。病虫多数在田园的残株、落叶、杂草或土壤中越冬、越夏或栖息。定植前,结合整地收拾病株残体,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拆除病虫中间寄主。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病虫危害的叶片、果实或全株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5、合理轮作、间作套种。蔬菜连作是引发和加重病虫为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产中按不同的蔬菜种类实行有计划的轮作倒茬、间作套种,既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 质,提高肥力,又可减少病源虫源积累,减轻危害。夏季休闲期间种植一茬大葱,能够减轻果菜类蔬菜的真菌、细菌和线虫病害。

6、深耕晒垡。栽培设施休闲期间进行深耕,可将土表的蔬菜病残体、落叶埋至土壤深层腐烂,并将地下的害虫、病原菌翻到地表,受到天敌啄食或盖地膜高温杀灭,从而降低病虫基数。而且使土壤疏松,有利于蔬菜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

7、科学施肥。合理施肥能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施肥不当将导致营养失调,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氮肥过多会加重病虫的发生,如茄果类蔬菜绵疫病、烟青虫等为害加重。土壤中磷元素过多,将阻碍钾、铁、锌、铜、钙等元素的吸收和移动,易发生病毒病;缺少了微量元素容易引起某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如土壤中缺少硼,蔬菜就容易发生根腐和芹菜茎裂等病害。施肥应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合理配施化学肥料;化肥施用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及各种微肥。施足底肥,勤施追肥,结合喷施叶面肥,杜绝使用未腐熟的肥料。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可招致蛴螬、种蝇等地下害虫为害加重,并引发根、茎基部病害发生。

8、嫁接防病。嫁接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减轻了许多蔬菜病虫害的为害。瓜类、茄果类蔬菜嫁接可有效地防治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番茄青枯病、番茄根结线虫等多种病害。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可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且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它包括利用天敌和使用微生物及代谢物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害。

1、利用天敌。即利用菜田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控制蔬菜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应用于蔬菜害虫防治的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

2、利用微生物活体及其分泌物(抗生素等)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多功能菌剂防治土传病害,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蔬菜害虫,阿维菌素(虫螨克)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多种蔬菜的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

3、植物源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巴豆、苦参、苦楝、川楝、烟碱等可防治多种蔬菜害虫。近年来,国内外还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植物性农药制剂,如2.5%鱼藤酮乳油、0.2%苦参碱水剂、27%油酸烟碱乳油等。

4、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特异性农药。这一类农药并非直接“杀伤”害虫,而是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作用,使害虫缓慢而死,并影响下一代繁殖。这类农药对人畜毒性很低,对天敌影响小,环境相容性好,如除虫脲、氯氟脲(抑太保)、特氟脲(农梦特)、氟虫脲(卡死克)、丁醚脲(保路)、米螨、虫螨腈(除尽)等。

三、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用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进行诱杀。

2、糖醋液诱杀。糖醋液的配制:白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9份,90%敌百虫原粉1份调匀,放在盆内。每亩放2盆,盆底距地面0.6米,每天要补充适量的醋。试验结果表明,糖醋液对小地老虎成虫的防效略低于黑光灯,平均防效为68.42%。

3、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即利用害虫特殊的光谱反应原理和光色生态规律,用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害虫。在棚内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可驱避蚜虫。利用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对黄色的趋性,在棚内悬挂黄色捕虫板以粘住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

4、防虫网隔离技术。防虫网是一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优质聚乙烯原料,经拉丝织造而成,形似窗纱,具有抗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毒无味的特点。设施通风带用防虫网覆盖,将害虫拒之于网外,基本上能免除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

5、太阳能土壤消毒。在夏季高温休闲季节,通过较长时间覆盖塑膜来提高土壤温度,籍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与其它措施结合,形成了各种形式的适合防治不同土传病害的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如石灰氮-太阳能消毒技术。

在夏季日光温室休闲期间,每666.7m2日光温室均匀撒施石灰氮80kg,麦秸、稻草(铡成小段)、麦壳等未腐熟的有机物1-2吨,深耕两遍使石灰氮、有机物与土壤混均,起垄做畦,垄高约30cm,畦宽约60-70cm,用透明薄膜(无破损旧膜也可)将土壤表面完全封闭,从薄膜下往畦间灌满水,直至畦面充分湿润为止,但不能一直积水。修理温室破损处,将温室完全封闭,持续15天左右。消毒完成后,翻耕土壤,凉晒5-7天后方可定植作物。

6、合理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防治病害。棚室内的温湿度是蔬菜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合理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使其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的发生,从而达 3 到防病高产的目的。如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等。同时还可采用无滴膜、铺地膜、铺稻草、膜下灌水,降低棚室湿度,控制病害发生。

四、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仍是目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无公害、绿色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严格控制禁用、限用农药的使用和严格控制蔬菜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是保证化学农药不超标的重要措施。

1、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有“三致”作用的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适时对症用药,讲究施药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结合病虫发生特点,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机,对症用药,适时用药。积极推广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大力推广烟雾剂及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粉尘剂喷药不用水,相对降低了棚室的湿度,还解决了阴雨天棚室不能喷雾防治的难题。喷粉时间,晴天要在早上或傍晚,不可中午喷粉,阴天雨天可全天喷施。

利用烟雾剂防治棚室瓜菜病虫害具有简便省力、药效好、避免棚室内湿度增加、用药成本较低、农药残留少等特点,是棚室瓜菜病虫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若使用不当易出现防效降低或引起瓜菜药害等问题,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保持棚室密闭,防止烟雾从破缝中漏散,降低药效。二是注意在后走道多点分布。棚室内使用烟雾剂应在棚室内靠北墙的后走道上,烟雾剂的放置位置不要紧靠瓜菜,更不要放在前沿及行间,以免引起药害。面积为1亩的日光温室,烟雾剂在后走道至少均匀分布4-5个点。三是注意使用时间。由于烟雾剂在沉积过程中具有拒避热体的特点,使用烟雾剂最好在傍晚日落之后到早晨日出之前进行。四是注意重复使用。利用烟雾剂防治棚室瓜菜病虫害,一般隔5-7天熏1次,连熏2-3次,尤其在防治虫害上。例如,用蚜虱螨烟雾剂防治棚室白粉虱,因其对白粉虱成虫防治效果好,而对若虫效果差,所以熏完1次后,隔5-7天,待若虫孵化变成成虫后再熏1次,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3、科学合理复配混用,轮换交替用药。对同一种类的病或虫,用对症的几种或几类农药轮换交替使用,可避免或延缓病虫抗药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合理复配混用,可起到扩大防治范围,兼治不同病虫害,降低毒性,增加药效,延缓抗药性产生等效果。如Bt与阿维菌素、菊酯类农药混用,既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又扩大杀虫谱,既能提高Bt前期防效,又延长持效期。

小麦病虫害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篇3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1 常见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技术

1.1 常见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小麦作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作物,在农业生产中自然是占据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模式,但近来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种植生产过程中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小麦的病虫害问题。

小麦病虫害包括了地下害虫、蚜虫、吸浆虫或者是小麦红蜘蛛,这类病虫严重的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对作物的产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出现这类病虫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急剧恶化的环境,其次是小麦种植的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小麦自身的抗虫性都影响着小麦的生长习性,当温度与湿度利于虫害的存活时,小麦被虫害侵蚀的概率就会相应地升高[1]。此外,小麦自身的抗虫性与小麦的种类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发达的生物技术的辅助下,小麦的种类正在不断优化,但是虫害的抗药性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小麦病虫害依旧是阻碍小麦高产的一大因素。

在小麦种植生产的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包括白粉病、小麦纹枯病等,这些病症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小麦生长环境中出现了菌源基数出现异常或者是气候条件造成病原体猖獗,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

虽然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小麦能够健康成长的最主要因素,但是环境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小麦的病虫害问题的解决确是迫在眉睫。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越来越强烈,在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防控的过程中也多是采用绿色的防控技术[2]。下文简单介绍当下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1.2 小麦病虫害防止措施及其防控效果

小麦在种植生产的过程中最易出现的病症就是赤霉病,在预防这类病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因地制宜的选择小麦的品种,多选用高产优质的小麦,这类小麦品种对于赤霉病的抵抗能力较高。不仅如此,在种植的过程中,对于已经生病的作物做到及时的淘汰;同时,在栽培的过程中平衡施优质的肥料,保持环境适宜,为小麦的生长创作良好的环境,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也要适当的加入药物。

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比较复杂,为了有效的低于纹枯病对麦田的侵害,在播种种子的时候就要注意播种期的选择,只有在适宜的时间内播种小麦,加上适当的密植程度和恰当的肥料辅助,才能控制小麦的生长速度;同时,在麦田内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采用恰当的药剂处理小麦的种子,采用适量的药剂提高小麦的抗病性,按照上述做法,小麦的纹枯病的平均病指能够大致控制在60%~100% [3]。

最后,是吸浆虫的防治。吸浆虫倘若进入到麦田之内,对于小麦植株和产量的影响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在防止吸浆虫的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药剂来处理虫蛹,常见的抑制虫蛹的方法是在麦田内撒毒土,但即便是处理了吸浆虫的虫蛹,在虫蛹羽化的阶段也要采取对小麦成长无害的药剂除掉吸浆虫,所使用的药剂不仅要对小麦植株无害,还要对吸浆虫的杀伤力有所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小麦成长的周期内将吸浆虫的数量降低到最低,对小麦产量的危害也降到最低。在防止吸浆虫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核心示范区、辐射区以及农民自防区都进行药剂喷洒,并定期的在田地里设网捕捉吸浆虫的成虫来做抽样调查,估算出麦田里的吸浆虫的数量以此来衡量病虫防控措施的效果。

2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几项建议

2.1 在麦田内采用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控制技术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是最绿色的防控措施。生物防控措施主张人工的防控手段,改善生态环境内的小麦和病虫的管理,在科学的调节手段之下提高病虫防治效益。麦田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生态系统,也有着自然运转的规律,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威胁小麦生长的病虫也有着自己的天敌,管理者可以通过保护病虫的天敌来有效的约束病虫的数量,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4]。

诱控技术也能够在较大的层面上取代农药。例如,理化诱控技术就是利用了生物的趋光和趋化等行为习惯,在麦田内设置色板或者是灯光气味等因素,在不影响小麦生长的状态下诱杀病虫。

在使用生物防控技术的时候,不仅可以人为的保护麦田内的病虫的天敌,还可以有意识在麦田内引入蚜虫、吸浆虫和麦圆红蜘蛛的天敌瓢虫、食蚜蝇、草蛉等。这些天敌的存在不仅可以丰富麦田这一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还可以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使得小麦能够受到益虫的保护,减少病虫引发的病症的发病率,提高产量,获取更加优质的小麦种类。

2.2 在不同的时间节气内的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周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威胁,如在小麦的抽穗期到灌浆期,麦田内存在的病虫对于小麦的成长产生的威胁是最大的,在这一阶段,对于病虫害的防控措施就要结合多种不同的药剂同时进行,比如,将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者是叶面肥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运用到日常的药剂喷洒过程中。

在农作物播种的早春时节,对于麦田的病虫害发生状况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对每一片麦田都进行侦查,侦查的方法应当结合当下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高效的掌握麦田的实际信息,倘若发现任何的异常情况都要及时的处理,并对病发区的周围地带采用严谨的防控措施 [5]。

在麦田的生长周期内,天气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都是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较严重的影响,为此,麦田的管理者应当时刻的关注天气变化,采用科学的办法和专业的指导意见改善小麦的种植环境,必要的时候,可以邀请专业的农作物专家在现场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指导及示范,使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刻保持着科学性和正确性,并及时改正现阶段小麦病虫害防控存在的不足,更新病虫害预防知识,确保防治措施取得了相应的效率。

2 结语

本文总结了多年小麦种植的经验,发现了小麦在种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归纳了现阶段常用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及其防治效果,并对今后的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了践行当下社会保护环境的口号,小麦在进行病虫害防控的过程中也应当适当的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如生物防控措施。同时,为了确保执行效率,在麦田种植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听取专家的专业建议,提高小麦的产量,开发出更加高质量的小麦品种。

参考文献

[1]霍立强.小麦主产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4(14): 34.

[2]陈万权.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J]. 植物保护, 2013, 39(5): 16-24.

[3]韩高勇.黄淮冬麦区小麦虫害种类及生物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 2011,(7): 176.

[4]孟书丽.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 2010 (11): 27.

[5]徐志英,关崇梅,关小燕.陕西优质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 344-346.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篇4

1.1 选用优良的抗病虫品种的脱毒苗木

对新发展的苹果,必须选用适合当地条件、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强的、经检疫脱毒的、无病虫危害的健壮苗木。原有感染病品种,应逐步更换。

1.2 土壤深耕和土壤改良

深耕深度25~30cm;改良过酸、过板结和无团粒结构的土壤。其方法是增施有机肥,主要途径有施腐熟的厩肥即牛、羊、马、猪的厩肥和间作绿肥进行翻埋。

1.3 合理密植根据面积栽株数及品种、树形来决定栽植密度,通常以最大光合系数为标准来决定密植程度。

1.4 合理整形修剪

合理修剪,适当整枝,铲除根部萌蘖;整形上采用小冠疏层形、纺缍形、高光效开心形、高光效疏层形整形;修剪轻剪长放以疏为主,少短截,加强夏季修剪,保持667m2枝量在6万~8万条以内。

1.5 田间管理

(1)清除杂草,清洁园地:冬季清园,结合冬季,修剪整枝,认真清除果园落叶、落果、枯枝、病虫枝,集中销毁,消灭大量潜伏在其中的病虫。(2)适时灌水、排水:根据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灌水1次,做到适时灌水。如遇阴雨连绵,土壤最大含水量超过75%时,要及时排水。(3)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667m2施优质厩肥1500~2000kg,堆肥、土杂肥1500~2000kg;适当降低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4)适当间作,如间作蔬菜、豆类、绿肥等。

2 生物防控

2.1 提高果园内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为了营造有利于生物群稳定的生长环境,它既可以有效抑制内在的有害病虫的暴发,又可抵御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以此实现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要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通过在苹果园内合理间作矮秆浅根性作物等形式,既可改善生物环境,又可以增加短期经济收入。

2.2 保护和利用天敌

通过病虫的天敌即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各种病虫都有自己的天敌,且有益生物天敌来源较广,种类较多,可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生长。有益生物包括昆虫微生物以及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如捕食性昆虫主要有以蚜虫为食料的食蚜瓢虫、草蛉、捕食螨、食蚜蝇、食虫椿象等,膜翅的姬蜂、赤眼蜂、茧蜂、寄蝇、麻蝇等。还可以虫治虫、以菌控菌、以草引虫。有些天敌还能人工繁殖,再放入果园中。在利用天敌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它们的保护工作,如在使用农药时,可以利用局部用药等对它们影响最小的方法,也可以在耕作时有意识保护它们的栖息场所,利用天敌防控苹果病虫害,不仅对人畜植物无害,且害虫不易产生抗性,是抑制病虫害很好的方法。

3 物理机械防治

3.1 捕杀法

(1)人工捕杀。包括摘卵块、摘群集性的带虫叶片,对天牛类用铁丝戳杀。(2)器械捕杀。如振杀、粘杀、人工抹杀等。

3.2 诱杀法

(1)灯光诱杀。即采用黑光灯或蓝光灯以及频振式杀虫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杀。(2)食物诱杀。(3)潜所诱杀。如束草、束纸、草堆、厩肥堆等诱集害虫,然后杀灭。(4)黄板诱杀。

3.3 阻隔法利用涂胶刷白、填塞、压盖等方法。

4 化学防治

就病虫害防控来说,农药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农药残留引起的中毒、大量农药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因此为减少污染,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严格控制使用的剂量、次数、时间,尽量使用植物源、矿物源制剂,确保安全。各种农药残留量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指标以下。

5 结语

防治苹果病虫害,做到苹果安全无公害生产,改善苹果品质的同时提高产量,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才能达到苹果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2]吴媛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病虫害绿色防控 篇5

示范实施方案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示范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各示范点要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按照安全、有效、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优化集成以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技术为核心的防控体系,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我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二、目标与任务

2010年在博乐市、伊宁市、阿克苏市、新和县、温泉县、伽师县等28个县(市)建立棉花害虫、小麦病害、农田蝗虫、设施农业病虫、统一灭鼠和高毒农药替代等38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针对重点作物,对主要防治对象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单项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推广,使示范区内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防治成本减少,经济效益增加。

三、主推技术

(一)农业防治技术

秋翻冬灌、铲埂除蛹;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销毁;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轮作。

(二)生态防治技术

种植诱集带、生态带、隔离带,运用TBS等。

(三)物理防治技术

杀虫灯、色板、性激素等诱杀技术,应用红砖压鼠。

(四)生物防治技术

绿僵菌灭蝗,白僵菌封垛,浏阳霉素防治棉叶螨,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防治棉铃虫,除虫菊防治小菜蛾、潜叶蝇,释放赤小蜂防治粉虱,筑巢引鸟等。

(五)科学用药技术

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熏蒸,毒饵站灭鼠,化学除草等。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任务,落实示范任务

各地要根据示范任务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优化技术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推技术、工作措施,落实防治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二)设立示范展示牌

在示范区内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要求注明示范项目名称、示范地点、种植作物、示范面积、主推技术、土肥情况、示范任务、示范负责人、实施单位等信息。

(三)开展调查研究

示范区要设置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和农民自防区,针对防治效果、农药使用量减少情况、农产品质量提升情况、农户经济变化情况、农田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等内容开展系统调查,综合分析防治效果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四)加大示范宣传力度

各地要对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进行图像采集,制作成单项防治技术示范宣传片,并与当地媒体合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治技术的认知度。

(五)做好示范资料收集工作

各示范点要收集药剂拌种、播种、测产期间的所有视频、图片材料及示范区管理记录资料,并制作主要防治对象的标本,建立标本库。

(六)及时汇报,做好示范总结

示范工作时间为2010年3月-12月,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与防治药械科进行沟通,汇报实施内容、进度,上报阶段性总结;在示范结束后及时提交相关试验报告和示范工作总结,考核指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纳入2010年植保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将示范区成为领导的指挥田、技术人员的展示田、农民的样板田。

(二)强化技术支撑

首先要严格按照自治区下发的《2010年自治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其次要加强技术协作,注重技术创新,筛选、优化集成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三)及时监督指导

我站将根据各地上报情况及时开展检查和督导工作,各示范区负责人亲自带队,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指导示范区各项技术落实,保证示范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

联系方式:0991-5856474,传真:0991-5856274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技术 篇6

摘要:本文在水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稻瘟病防治过程中,就绿色防控技术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及防病增产效果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防病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77-1

2013年,双阳区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双阳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应用高毒农药现象明显减少,减少了农业污染,避免了农民施药过程中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采用生物防治水稻病虫害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统一防治方法,统一应用植保机械,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明显提高和保证了药效,有效地控制和消灭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水稻也不会受到药害,防治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稻防病治虫难问题。“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先进理念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真正做到了低毒高效,虫口夺粮,增产增收。

1 主要技术措施

1.1 水稻二化螟防治

1.1.1 用螟蝗赤眼蜂灭杀虫卵防治 从二化螟产卵初期开始到产卵盛期释放螟蝗赤眼蜂,可控制二化螟卵期20天以上,剩余末期的卵量可靠放蜂的子代控制。田间释放3次以上螟蝗赤眼蜂(吉林农业大学生产),每次间隔5天,每亩释放赤眼蜂3万头左右(释放量多少,视虫害发生程度适当调整)。

具体做法:取一根直径0.5厘米左右,长25厘米以上的细木棍或竹竿,将放蜂器凹槽部位卡在细木棍顶端,出蜂开口朝下,用胶皮套固定。然后倾斜45°角将木棍插在稻田内,最好贴近于稻苗处,可以起到遮阳的作用(放蜂器不要暴露在阳光下,影响出蜂效果)。二化螟卵寄生率在50%以上。

1.1.2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幼虫 在二化螟卵孵化期前和孵化高峰期每亩喷施二次Bt(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克(32000IU/mg)。

1.1.3用康宽杀卵虫防治 虫卵孵化盛期到低龄幼虫始盛期(1~2龄),从水稻外观看,100丛水稻中,有30个新虫苞,其卷叶长3.3厘米左右,卷苞仍为青色时,是打药的最佳时机。亩用20%的康宽10毫升,对水50公斤,于下午4时以后喷洒水稻即可。间隔14天后,再喷一次。

1.2 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防治

防治稻瘟病等病害以预防为主。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对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稻瘟病等防治效果在85%以上。

叶瘟发病初期喷施1次,过7天后可视病情再喷施1次。穗茎瘟在水稻破口期(7月下旬)和齐穗期(8月5日~10日)各喷施一次。每亩喷施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芽孢/克)15~20克对水后均匀喷施或2%春雷霉素水剂100~150毫升稀释500倍液喷雾。

水稻纹枯病也可采用井冈霉素防治。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2.25公斤或5%的井冈霉素水剂2250~3000毫升。

2防治器械

一是水稻上应用的防治器械以担架式喷雾机和背负式机动喷雾机为主,药液雾化高,保证病斑部位喷施到药剂;二是做好水稻二化螟、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监测,给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到位提供保障;三是植保机械由机防手操作。

3 应用成果

2013年全区11500公顷水田全部进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田平均公顷产量达7937.7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公顷产量7044.7公斤增产893公斤,总产量为9128.4万公斤。11500公顷推广田共增产水稻1027万公斤,增加收入2978.2万元(按2.90/公斤计算),增产幅度为12.9%。公顷防治成本为280元,公顷纯增收益为2589.7元,投入产出比为1∶9.25。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得到了水稻种植户的认可和应用,防治效果达95%,增产显著。水稻没有出现因水稻二化螟为害产生的“白穗”现象,生物防治循环优势明显。水稻纹枯病防治上也很有效果,通过应用生物防治,提高了水稻种植户对水稻纹枯病防治认识,以往农户对水稻纹枯病防治上是缺乏认识的,也很少进行防治,因此水稻经常发生倒伏,通过生物防治后,水稻茎秆健壮,没有倒伏现象发生。在水稻稻瘟病防治上,效果非常显著,没有发生叶瘟、穗茎瘟等,水稻长势良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了人身安全,不发生药害,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防病增产增收的目的。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用工,保证了防效。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利国利民,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好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汇总 篇7

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贯彻深入,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控的需要, 绿色防控技术被推广应用开来, 这项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及经济作物都有着化学防控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 这些年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到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 就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汇总介绍, 仅供参考。

2 关于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是指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 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 在必要时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 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它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 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的目的, 同时它也是促进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 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国内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已近10年, 在这10年里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单一, 田间能够用于大面积推广的实用性强的品种着实有限, 而用于田间绿色防控的技术尚待完善, 规模化应用存在很大的难度;地方用于绿色防控示范点建设多而小, 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控网络,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低, 社会关注度低;在防控技术推广上, 明显存在上头热, 基层推广应付了事的嫌疑, 推广效益太低。由此可见, 今后要想把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上规模还是任重而道远。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 地方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新, 优化现有防治技术;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园区, 改革创新推广模式;加大对绿色防控的资金投入, 力争将绿色防控相关费用纳入到农业生态补偿范围之内;组织技术人员及农民培训工作, 提高技术推广力度。

3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汇总

3.1 生态控制技术

生态控制技术采用人工调节的方式, 改善农作物与有害 (有益) 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实现通过调节达到保护益虫、消灭害虫、提高防控效益的目的。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繁殖基地, 保护好麦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 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 应注意保护利用。在麦田畦埂点播春玉米和麦田套种棉花、花生等种植方式, 提高田间天敌发生的自然景观连接度, 实现天敌由一种生境向另一种生境转移和繁殖提供廊道, 有效地保护利用天敌, 控制有害生物, 增强生态控制作用。

3.2 理化诱控技术

理化诱控根据害虫趋光、趋化等行为习性, 人为设置色板、灯光、气味剂等等诱集杀灭害虫。据悉, 2009年理化诱控用于虫害防控高达459万hm2次, 除了主要运用于小麦虫害防治之外, 还被广泛应用于玉米、马铃薯、花生等等作物。

3.2.1 物理诱控及应用。

物理诱控主要有杀虫灯诱杀、色板诱杀、防虫网诱杀。杀虫灯有太阳能和交流电两种, 主要用于小麦蚜虫、麦叶蜂等害虫的防治。色板诱虫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 通过板上黏虫胶防治虫害, 应用广泛的为黄板、蓝板及信息素板, 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有着较好的效果。以小麦粘虫为例, 可于成虫期于田间均匀安置杀虫灯, 夜间诱杀成虫效果显著。物理诱控技术进行被广泛应用于田间作物虫害防治, 据统计, 国内防虫网控虫技术应用面积已经达到23.58万hm2次, 除了小麦之外, 果树、蔬菜上均有应用, 尤其是在蔬菜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3.2.2 糖醋诱控及应用。

糖醋诱控是一项新技术, 2010年国内应用面积为43.04万hm2次, 此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害虫的防控。可取红糖350g、白酒150g克、醋500g、水250g, 上述混合加入90%的晶体敌百虫15g, 制成诱液放置在盆内, 于田间1m处可有效诱杀粘虫的成虫。

3.3 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控以保护害虫天敌为主要目的, 国内瓢虫、捕食螨、丽蚜小蜂等等应用较为广泛。这项技术2012年防治面达到827万hm次, 被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以及果树、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

3.3.1 寄生天敌防控及应用。

较为常见的寄生天敌有姬蜂、茧蜂、蚜茧蜂、大腿小蜂、蚜小峰、金小蜂等等, 在农作物虫害防治中都有所应用。农作物生产中应用价值最大的有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玉米、水稻、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 应用面积达232万hm2, 占全国生物防治应用面积的28.05%。

3.3.2 捕食天敌防控及应用。

捕食天敌被用于生物防治的效果较好, 推广范围较大。统计比较分析, 小麦害虫主要有蚜虫、小麦吸浆虫和麦圆红蜘蛛等等, 对应天敌为瓢虫、食蚜蝇、草蛉、猎蝽和蜘蛛。保护寄生天敌防控害虫的做法由来已久, 其中农作物生产中应用价值最大的有瓢虫、食蚜蝇等, 除了被广泛应用于小麦害虫的防治之外, 还被广泛应用于玉米、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害虫, 应用面积84.22万hm2次, 占全国生物防治面积的10.18%。

参考文献

[1]徐金汉, 林宇玫, 郑正, 黄鹏.构建绿色植保, 促进生态文明[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 :22-25.

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篇8

1 绿色防控技术意义重大

1.1 绿色防控是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的茶叶种植中,种植者们往往喜欢运用化学方法对茶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样将会严重的影响茶叶的抗药性,久而久之,茶叶就会失去一定的抗药性,对于一些病虫害会失去抵抗能力。现今很多茶叶种植者在种植中选择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对茶叶的病虫害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能够保证茶叶的质量,为实现茶叶的高质量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绿色防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

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是提高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农作物管理中,人们常常选择运用化学药剂对茶叶的病虫害进行处理,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茶叶自身出现抗药性。如果能够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抗药性,就必将会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绿色防控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在实际的茶叶种植中将会对生物防治有着很好的管理模式,对于茶叶种植而言,在实际的病虫害处理中,一定要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推广,这样能够减少高浓度农药的残留,为实现绿色的茶叶种植技术开辟新的途径。

2 茶叶的绿色防控要点

2.1 突出绿色生态理念,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

对于茶叶种植技术而言,应该以绿色环保为主,无论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是在现代化的茶叶种植中,优质的茶叶都是人们的首要选择,很多时候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茶叶在实际的种植中不仅要考虑到茶叶的产量,更要以茶叶的自身质量和环境保护为主,这些都是合理种植中所需要注意的。

2.2 利用天敌资源,探索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保护病虫害天敌资源,繁殖并释放病虫害天敌,这些都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近些年我国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防治方式,在实际的环境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我国茶叶的质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前景,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时候运用自然界的生物规律来对茶叶的病虫害进行防治会有着更好的效果,每一种虫都会有自己的天敌,如果能够将天敌与虫之间的数量调整合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平衡生物链的作用,为生物防治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科学、适时开展化学防治

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茶园观察,可以选择一些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这样对于推动我国茶叶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我国有关部门对于茶叶所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规定限制在茶园使用的农药一定要严格的禁止,避免对茶叶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建设,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茶叶病虫害在实际的发展中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深受人们的欢迎,越来越多的茶叶将会以绿色环保为主要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红梅,王家营,李明浩,付满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果菜,2013(09):132—136.

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篇9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常见虫害包括蚜虫、吸浆虫、小麦红蜘蛛、麦播地下害虫等;影响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湿度、小麦自身的抗虫性等;常见病害包括锈病、白粉病、小麦纹枯病, 而影响小麦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则包括菌源基数及气候条件等。小麦病虫害的预防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现在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故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谓绿色防控技术即“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为目标, 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

2 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的分类

小麦绿色防控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2.1 物理防治

最常见的措施就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引诱其出洞, 再利用高压电网将其电晕, 使其落入接虫袋, 最后通过人工或生物或化学等措施将其彻底消灭。采用灯光趋虫法时要注意合理控制开灯及关灯的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通常以主治对象的成虫始盛期开始。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害虫的生存适应温度范围的特性来除害。比如温烫浸种、蒸汽灭菌、太阳辐射等改变害虫生存环境的温度, 可杀死土壤病原微生物及杂草的种子;再比如霜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 温度高于30℃即可使其活动减缓, 大于42℃则会逐渐死亡, 故针对这类病菌可采用高温灭菌的方法。

2.2 生物防治

所谓生物防治顾名思义即是利用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利用一种生物抑制另外一种生物的生长与繁衍。比如菜青虫的天敌是赤眼蜂, 而七星瓢虫、食蚜蝇等则是蚜虫、蜽类的天敌;青蛙可捕食蛾类, 田间放鸭也可有效防治害虫。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剂来阻止害虫正常交配, 诱杀剂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昆虫, 对其进行诱杀, 降低种群数量。

2.3 营养防治

该方法是提高作物自身的抗性, 在其生长阶段适当、及时地喷施叶面肥, 采用不同的营养补充, 提高其抗逆性及预防疾病的能力, 实现自身保健。主要针对一些缺乏微量营养素而导致的生理性病害, 采种营养防治法可起到预防及治疗效果。需要注意, 采用该方法需要确定相应的微肥品种。

2.4 农业防治

以保证小麦产量、质量为基础, 首选抗虫害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 采用合理轮作措施, 起到恶化单食性害虫食物链的作用, 使其无法正常觅食, 种群数量自然会减少。套种不同作物也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是由于不同植物会产生化感物质, 对虫害的发生可起到抑制作用, 并能够创造更佳的生态环境, 生物群落内部即可对病虫害予以控制。此外为减少病原体的感染源, 要采取秋耕深翻的措施及时清除病残体, 减少越冬虫源。

3 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3.1 加强当地植物检疫工作

每年5月上旬均要对小麦种植地当地的家畜繁殖基地进行产地检疫工作, 排除毒麦、腥黑穗病等;如发现有不利于小麦生长的植物、病菌等, 则要及时铲除, 以控制其传播、蔓延。加强小麦种子源头管理, 对有检疫对象的种子进行及时查扣、封存及处理, 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本区。

3.2 推广抗病虫品种

该方法属于农业防治, 即在保证小麦产量、质量的前提下, 首选抗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目前我国常用的小麦品种其抗病虫性能如下:新麦18号、预麦70、皖麦50等具有较好的抗小麦白粉病的能力;而皖麦19、新麦18、烟农19、皖麦50等则抗小麦叶锈病能力较强;新麦18抗小麦赤霉病能力较好, 而烟农19、泛麦5号抵抗小麦赤霉病的能力较差;皖麦19、豫麦18抗小麦吸浆虫能力较强, 豫麦70次之;烟农19、新麦18则抗小麦吸浆虫能力较差。

3.3 积极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

在小麦种植地区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 可有效抑制小麦苗期蚜虫的危害, 且对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始见期具有明显的推迟作用, 缓解病情。最后, 在精细田间管理的基础上, 尽量将施播氮肥的时间后移。合理施肥, 提高小小麦自身的抗病性。冬前根据小麦苗情施播偏心肥, 具体用量在3~5kg/667m2, 促进弱苗生长, 并控制旺苗长势;旋耕麦田进行镇压, 缓解麦苗冻害。

注意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有利时期。由于11月中、下旬是麦田杂草的出土高峰期, 故每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需对麦田进行冬前化除。2月下旬~3月初则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时期, 因为过了3月气温升高, 会导致小麦纹枯病严重程度急剧上升。3月下旬~4月初防治小麦蜘蛛, 并追施拔节肥, 促进麦株生长, 提高其抗逆性, 对麦田小气候予以改善, 创造不利于麦蜘蛛生长的环境, 至4月初再视具体情况确定防治方案。4月中旬、下旬要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该时期是病虫害盛期, 需对小麦穗蚜、吸浆虫、白粉病、赤霉病等进行重点防治。并且该时期也是主要害虫天敌的盛发期, 故可有效利用各种天敌防治害虫侵害。如天敌无法控制虫害, 则可适当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5月上旬开始进麦田选种及除杂, 降低麦田杂草的危害。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篇10

1 实施地点及基本情况

实施地点:我区沈高镇 (河横、双徐农场) 、桥头镇 (卢滩农场) 3个示范基地, 基本情况:实施面积244hm2, 辐射面积1.71万hm2, 以种田大户为主, 机插稻。

2 明确重点防控的病虫害种类、制定预案

在核心示范区系统监测病虫发生动态, 如纹枯病、稻曲病、病毒病、稻瘟病、纵卷叶螟、飞虱等。针对不同防治对象制定相应的物理、生防等绿色防控措施。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与应用

3.1 开展稻鸭共作药剂控减技术研究与应用

示范区选择在江苏省姜堰区沈高镇双徐基地, 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6, 为稻麦轮作, 前作小麦, 5月5日落谷 (肥床旱育) , 水稻于6月10日移栽, 土壤质地为勤泥土, 肥力中等。除病虫草防控与面上不一外, 其它各项措施均一致。放鸭品种为:麻鸭。禾生绿源 (甜核·苏云金杆菌) 、龙生绿源 (纯天然植物生长强壮剂) 、粒粒劲 (嘧菌酯) 、BM (50%吡蚜酮) 均由南京尊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防控对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杂草等。

试验处理:稻鸭共作+生物药剂防控区;常规施药处理;不用药空白对照。不同处理用药各项指标如表1、表2。

3.2 开展稻鱼共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示范区选择在泰州姜堰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农场。试验处理:稻鱼共作+生物药剂防控区;常规施药处理控制对象: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杂草等病虫草的危害。示范面积5.33hm2, 于水稻移栽后10天左右投放塘鲺鱼鱼苗, 每667㎡投放330尾左右。充分利用原有沟渠, 在原有稻田四周加高田埂60cm (可在害虫高峰期最大限度调节水位, 让鱼更好的消灭害虫) , 形成深60cm、宽60cm的“V形沟”。在田埂上用网目为0.2~0.4cm, 高为80cm的拦鱼栅围起来, 下端插入田底土层20cm深处, 以免水流过大时冲走田中软泥, 造成栅栏与田底之间有空隙而发生逃鱼。栅栏两边要嵌入田埂, 以防止蛇、鼠等敌害侵入及成鱼逃跑。

3.3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研究

2012年7月上旬在示范区安装了35台频振式杀虫灯, 基本覆盖了核心示范区120hm2的水稻, 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重大害虫。同时将杀虫类所诱集到的害虫作为鸭子和鱼的饲料, 形成生态循环。

3.4 开展农药增效减量试验

示范区选择在泰州姜堰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试验处理:按病虫情报全额、减20%用药加助剂、减30%用量加助剂;按配方全额、减少20%用量加助剂共5个处理。控制对象: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杂草等病虫草的危害。

3.5 进行毒氟磷超低容量液剂等新药剂“高工效”绿色防控水稻病毒病试验的研究

在2012~2013年进行了水稻黑条矮缩病“高工效”绿色防控新技术试验, 为水稻病毒病绿色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供试水稻品种:淮稻5号;播栽方式:移栽和直播。供试药剂:10%毒氟磷超低容量液剂;1%噻虫嗪缓释性颗粒剂;600g/L高巧拌种用悬浮种衣剂;25%吡呀酮悬浮剂。

4 绿色防控技术效果

4.1 稻鸭共作的防控效果

对稻飞虱的效果:水稻生长前期亩放鸭15只基本能控制稻飞虱的危害, 7月12日和26日稻鸭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达到69.5%和59.6%;对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基本能控制2、3代稻纵卷叶螟的危害, 8月24日之前鸭子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在50%以上, 8月24日鸭子离田后, 每667㎡用禾生绿源 (甜核·苏云金杆菌) 30g, 药后14天保叶效果为93.3%, 较对照药剂3%阿维·氟铃脲80g防效高6个百分点;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8月5日前每667㎡放鸭15只能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水稻孕穗后, 每667㎡用龙生绿源 (纯天然植物生长强壮剂) 16g+粒粒劲 (嘧菌酯) 20g, 第1次药后15天病情指数防效达到70.76%, 第2次药后20天其病指防效达到78.53%;对稻田杂草的防效:鸭子的食性较杂, 浮出水面杂草成为鸭子的饲料, 另外通过鸭子在田间的活动 (脚踩、嘴拱等方式) 使部分杂草踩入泥中腐烂, 部分杂草种子埋藏过深抑制萌发。同时, 还由于鸭子在频繁活动, 使稻田水体浑浊, 透光性差, 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 抑制杂草生长, 减少杂草的数量。鸭子的除草效果可达96.1%。

4.2 稻鱼共作的防控效果

稻鱼共养防治虫害、草害, 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在水稻田中利用放养的鱼类来消灭害虫和杂草, 减轻虫草危害。据示范基地调查放养鱼的稻田与未放养鱼的稻田比较, 枯心苗减少61.5%, 稻飞虱减少50.90%, 杂草减少61.1%, 水稻后期无效分蘖减少20%, 农药平均少施3次以上。在养殖稻田的四周安装杀虫灯, 夜间用来诱杀害虫以供稻田内鱼儿取食。这些田块在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用化学杀虫剂。同时由于鱼的排泄物具有肥田的作用, 还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 增强抗病性。

4.3 杀虫灯的控虫效果

(1) 稻纵卷叶螟:在绿色防控示范区调查, 五⑶代蛾量示范区高峰期蛾量380~590头/667㎡, 而大面积在560~850头/667㎡, 六⑷代蛾量示范区高峰期蛾量750~931头/667㎡, 而大面积在910~1023头/667㎡, 蛾量减少约20%左右。 (2) 稻飞虱:多点次调查, 百穴混合虫量368~680头, 略低于面上440~790头的虫量, 说明杀虫灯对稻飞虱的诱杀效果不及稻纵卷叶螟。 (3) 螟虫:示范区内未见大螟危害, 而面上大螟危害呈上升趋势, 每667㎡有螟害塘1.5~8.5个。可见杀虫灯对大螟的诱杀的效果较为明显。

4.4 农药增效减量效果

在增加助剂的基础上每667㎡减少农药用量20%的水稻病虫防治效果与全额用量的没有明显差异。而每667㎡减少农药用量30%的防治效果与全额用量的差异明显。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 每667㎡每次节约药本20%, 每年节约农民农药投入50元左右。开展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有效地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和粮食优质、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4.5 绿色防控水稻病毒病试验效果

从试验结果看, 移栽和直播稻防效一致, 防效70%左右。移栽和直播两种方式, 播种前撒施2%噻虫嗪缓释性颗粒剂与复合肥, 每667㎡用量为1kg, 同时用4g30%毒氟磷拌1kg稻种, 并在水稻2叶1心期和分蘖期, 采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60g/667㎡) 和25%吡呀酮悬浮剂 (24g/667㎡) 混合施药的处理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5 取得成效

5.1 经济效益

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均单产612.5kg/667㎡, 由于不施用化学农药, 稻谷无农药残留、口感好、米质好、价格高, 售价4.0元/kg, 总收益2450元/667㎡;常规防治区平均单产564.5kg/667㎡, 售价3.0元/kg, 总收益1693.5元/667㎡。绿色防控区采用太阳能杀虫、无纺布等材料费, 比常规用药区多投入112元/667㎡。常规防治区投入药剂平均约120元/667㎡, 绿色防控区约92元/667㎡。扣除投入成本, 绿色防控区仍比常规用药区多收入672.5元/667㎡。

5.2 生态效益

运用稻鸭、稻鱼共作加生物药剂, 及农药增效减量防控技术, 一方面可大幅度降低稻谷农药残留, 以及农药对土壤、大气、水源的污染, 另一方面, 稻田天敌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提高, 生态效益明显。

5.3 社会效益

实施稻鱼共养和生物药剂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 特别是稻鱼共养技术, 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 提高防治效果, 对普通农户而言, 既可减少购买农药的成本, 又能减少施药防治的人工投入, 省工, 省力。同时, 养鱼又可带来额外效益。再者, 实施绿色防控可有效防止农药生产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 生产的优质、无农药残留稻谷受到消费者青睐, 以高于区场价格出售, 社会效益显著。

6 问题存在与思考

(1) 水稻病虫暴发性强, 发生发展速度快, 而杀虫灯、稻鸭、稻鱼共作等生防措施杀虫速度慢, 尤其是病虫害大发生时, 有时会影响防治效果, 甚至可能会导致水稻产量上损失, 一般农民难以理解和接受。

(2) 水稻生防、综防技术的开展需有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的配合。适度规模经营, 组织植保合作社, 开展综防防治, 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质稻米, 这项技术才能得到较好的应用。

(3) 农户更多看到的是短期的效果, 看不到生态平衡、生态控制等长期效果, 需要通过培训、引导等多方面的支撑。

(4) 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平台是实施综合防治技术的保障。综防技术的实施必须有较强的植保技术,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也可能加大综防技术的普及和实施。

摘要:研究了稻鸭共作 (稻鱼共作) 药剂减量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技术、加助剂减量农药使用量增效技术、毒氟磷超低容量液剂等新药剂“高工效”绿色防控水稻病毒病技术, 并对这些技术产生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病虫害绿色防控 篇11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6)01-0055-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6.01.013

Abstract: The demonstration using a series of green prevention-control technologies on cott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towns and five village of Jiangxi Pengz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ss rate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demonstration field was within 4.5%, the pesticide residue was not overweight; the pesticide utilization in demonstration field increased by 10% than in non-demonstration field, chemical pesticide consumption reduced by 21.21%, biological pesticide consumption increased by 29.17,the soci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Cott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Green prvention-control; Benefit analysis

0 引言

2014~2015年,江西省彭泽县农业局在杨梓镇等3个乡镇5个村进行了棉花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防治病虫害技术示范,作者通过其与非示范区的常规防治病虫害技术对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着手分析,探讨棉花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的效益和可行性。旨在为绿色防控技术寻找支撑点,提高棉花乃至其他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

1 基本情况

在彭泽县选择了杨梓镇等3个乡镇5个村为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点。核心区示范面积共346.7hm2,辐射带动面积3400 hm2,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主要选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采用轻简化育苗防病虫害技术、理化诱杀害虫技术、栽培措施防治病虫害技术、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高效对路农药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压杀防治病虫害技术等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病虫害技术,各技术的实施方法详见参考文献[1]。以周边村常规防治病虫害技术为对照。统计结果表明:示范区病虫为害损失率在4.5%以内,农药残留未超标;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农药利用率提高10%、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1.21%、生物农药用量增加29.17%,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显著提高。

2 主要做法

2.1 示范区

除采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生物防治技术外,化学防治主要是掌握田间害虫发生的高峰期,由植保病虫专业化合作社,采用大型植保喷药器械进行施药,主要防治对象是棉盲蝽、棉叶螨、甜菜夜蛾等害虫。棉花全生育期共施药防治5次,具体防治时间、选用药剂品种、用量和防治效果见表1。

2.2 非示范区

未采用杀虫灯、性引诱剂等生物防治技术,农民根据习惯开展病虫防治,采用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或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田间施药。非示范区棉花全生育期共施药防治害虫7次,其防治对象、施药时间、用药剂量和防治效果见表1。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示范区采取的防虫措施主要是杀虫灯、性诱剂等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也是以安全的高效低毒的生物复配剂为主,因而做到了绿色、高效和安全方面的融合,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效作用凸显。棉花全生育期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示范区5次、非示范区7次,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减少用药2次。据统计,农药费用示范区平均为525元/hm2、非示范区平均为934.5元/hm2;施药人工费示范区平均为900元/hm2,而非示范区平均为1200元/hm2;生产投入成本(不含人工工资)示范区平均为5385元/hm2,非示范区为6184.5元/hm2,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减少799.5元/hm2,下降14.85%。

据田间实地测算,示范区子棉产量为4284.0~4815.0 kg/hm2,平均4500.0 kg/hm2;非示范区子棉产量为3888.0~4203.0 kg/hm2,平均4026.0 kg/hm2,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增产10.5%。按市场平均子棉价格5.7元/kg计算,示范区平均产值为25425元/hm2,非示范区平均产值为22948.2元/hm2;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增加产值2476.8元/hm2。扣除投入成本,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增加收益为3276.3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3.2社会效益

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社会影响很大,棉农反映强烈。不但提高了防治棉花病虫害的效果,而且增加了棉农的植棉收益。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农田化学农药的用量,降低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绿色、高效和安全,是现代农业病虫防治的航向标,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3.3 生态效益

由于示范区采用了一系列生态防控技术措施,减少施药2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21.21%,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了10%。示范区棉田主要天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七星瓢虫、龟纹瓢虫百株虫量平均11.3头,比非示范区增加4头;中华草蛉百株虫量平均6.3头,比非示范区增加2头。这一做法既保护了天敌,大幅度地减少农药用量,又防止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

4 结论

进行棉花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既可大幅度地减少农药用量,又防止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比常规防治方法农药利用率提高10%,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1.21%,生物农药用量增加29.17%, 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设施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篇12

一、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5], 偏辣的品种较抗病, 甜椒易感病, 如尖椒系列、金塔、铁板椒等抗性都较强。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控辣椒病害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法, 也是从根本上防控辣椒病害的主要措施。

二、消毒处理

1. 种子消毒

辣椒种子晾晒3~4天[6]或70℃恒温处理3天, 再用50℃温水浸泡30分钟或55℃温水浸泡15分钟, 再于20~30℃水中浸泡10~12小时后, 催芽播种。还可用药剂浸种消毒:如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或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10~15分钟, 可预防病毒病;用l%硫酸铜浸种15分钟或0.1%多菌灵浸泡30分钟, 可防治疫病和炭疽病;用50%的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 用量是种子的0.3%, 可防治软腐病和疮痂病。药剂浸种后冲洗干净, 再催芽播种。

2. 育苗床土消毒

(1) 喷洒福尔马林。把床土先挖松, 然后用30~50毫升/平方米福尔马林+3升水喷洒床土, 再覆膜密封苗床5天, 15天后播种。

(2) 配制苗床药土。70%代森锌与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以1:9比例混合;或50%多菌灵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1:1比例混合;或75%百菌清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用8~10克/平方米药剂与15~30千克/平方米田园细土, 播种时1/3药土铺床面, 2/3覆盖种子。

3. 棚室消毒

7~8月利用太阳能对土壤高温消毒7~10天 (也可同时安装紫外灯, 灭菌杀虫8小时/天) , 必须扣棚消毒。再用硫磺粉2~3千克/亩、敌敌畏0.25千克/亩, 拌上锯末分几处点燃, 对棚室密闭熏蒸消毒1昼夜, 同时给土壤消毒用0.5~1千克/亩绿亨一号, 使用的农具也要放进棚室进行消毒, 7天后棚内无味时方可使用[7]。

三、农业防治

通过至少3年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 与抗病性强的葱蒜类轮作最好[8];利用太阳光进行土壤消毒;提倡高垄地膜覆盖栽培, 合理套种栽培, 嫁接栽培;施足基肥, 增施钾肥, 尽量避免偏施氮肥;培育无病壮苗, 提高辣椒抗病性;清沟排水, 科学控水、灌水, 保持通风透气, 控制田间湿度;选择无病植株留种, 采收后, 及时清洁田园, 集中烧毁或深埋病株残体, 通过中耕, 带菌的表土被深埋, 病原菌被杀死, 就减少了初步浸染、控制了病害传播。

四、物理防治

1. 色板、色膜驱避诱杀

用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害虫。如在田间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 铺银灰色地膜5千克/亩, 或把银灰膜条 (宽10~15厘米) 悬挂于大棚四周, 间距10厘米, 可防治蚜虫;用20厘米×40厘米黄板涂一层机油, 悬挂棚室行间或株间, 高出植株顶部15厘米, 悬挂30~40块/亩, 可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 当黄板上粘满虫子时, 再重涂一层;捕杀蓟马可用蓝色捕虫板。

2. 性诱剂诱杀

在害虫多发期, 盆内放水和少量杀虫剂或洗衣粉, 把昆虫性诱剂诱芯悬挂于水面上方1~2厘米处, 放水盆3~4个/亩, 可诱杀大量前来寻偶的害虫。已商品化生产的性诱剂诱芯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

3. 杀虫灯诱杀

根据害虫的趋光性, 用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紫外线杀菌灯等进行诱杀。如紫外线杀菌灯每天开灯10分钟, 可杀灭多种病菌, 尤其在害虫发生高峰期防治效果更佳。

4. 食物趋性诱杀

利用成虫补充营养的习性和对食物的优选趋性, 在田间安置人工食源或种植蜜源植物进行诱杀。

5. 设防护网阻拦

用40目防虫网把棚室通风口密封, 阻止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烟青虫、棉铃虫等进入棚室。在虫害高峰期之前, 用防虫网覆盖大棚和温室。

五、生物防治

1. 保护有益天敌, 以虫治虫

防治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可用七星瓢虫、蜘蛛、草蛉、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菜青虫、棉铃虫等可分别用丽蚜小蜂和赤眼蜂寄生性天敌。

2. 以菌治菌

固氮菌、根瘤菌、芽抱杆菌[9]、小单抱菌、假单胞菌、放线菌[10]等都可防治辣椒病虫害。如根瘤菌的菌丝可抑制病菌的繁殖和病原物的活性;芽抱杆菌可防治辣椒炭疽病;苏云金杆菌制剂可防治食心虫。

3. 利用生物农药

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200~250倍液2%宁南霉素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150~200倍液1%农抗武夷菌素防治;炭疽病、枯萎病用农抗120进行防治;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可用3000~4000倍液72%新植霉素或农用链霉素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可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或颗粒体病毒来防治。

4. 利用蔬菜制剂

蔬菜枝、蔓、叶、果等, 对水捣烂取其滤液喷施或灌根, 有防治虫害作用, 防治效果大多在90%以上。如丝瓜原液+20倍水喷施, 防红蜘蛛、菜青虫、蚜虫及菜螟等;南瓜叶原液+2倍水+少量皂液喷施, 防治蚜虫;苦瓜叶原液+少量水+等量石灰水, 灌根, 可防地老虎。

六、化学防治

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 狠抓早防治, 掌握药剂安全使用间隔期, 采摘前半个月不能用药, 减少用药次数和药剂施用量, 交替用药, 合理混用。

1. 病害

辣椒主要病害有苗期立枯病、猝倒病, 生长期疫病、病毒病、炭疽病、软腐病、疮痂病、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日灼病等20多种。

(1) 疫病防治。发病初期, 可喷施500倍液75%的代森锰锌, 或600倍液75%的百菌清、500倍液64%的杀毒矾, 或500倍液70%乙磷锰锌, 或800倍液72%的杜邦克露, 或800倍液58%的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等, 7~10天喷1次, 共喷2~3次。

(2) 炭疽病防治。发病初期, 每亩可喷施1000倍液的硫酸铜, 或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 或600倍液75%的百菌清, 或600倍液70%的代森锰锌, 或600倍液65%的福美双, 400倍液77%可杀得, 或400倍液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7天喷1次, 喷施2~3次。

(3) 病毒病防治。发病初期, 为了提高抗病性, 叶面喷施5%黄豆粉或皂角粉钝化病毒, 或1000倍液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或高锰酸钾;发病期, 喷施300倍液5%的菌毒清, 500倍液1.5%的植病灵+1000倍液绿芬威1号;或300倍液5%的菌毒清, 500倍液磷酸三钠, 500倍液20%的病毒A+黄腐盐;或1000倍液辣椒灵, 叶面肥+500倍液2.8%的克病灵。7~10天喷1次, 喷3~4次。

(4) 立枯病、猝倒病防治。发病初期, 用1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 或800倍液72%的克抗宁可湿性粉剂、或600倍液72.2%的普力克水剂, 或600倍液70%的农哥, 或5%井岗霉素+用25克勇壮+20毫升3%的甲霜灵+15千克水灌根。7天喷1次, 喷2~3次。

(5) 灰霉病防治。用800倍液的克霉灵或1000倍液50%的速克灵防治。

(6) 软腐病防治。可喷施200毫克/千克波尔多液、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 7~10天喷1次, 共喷3~4次。

(7) 疮痂病防治。发病初期, 可用1:1:200波尔多液, 或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 或500倍液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或400倍液50%的琥胶肥酸铜, 或500倍液77%可杀得, 7~10天喷1次, 喷2~3次。

(8) 叶斑病防治。出现病斑时, 喷600倍液2%的春雷霉素+4000倍液72%的农用链霉素, 或4000倍液的硫酸链霉素, 或4000~5000倍液的新植霉素, 或1000倍液20%的叶枯唑, 或600倍液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天喷1次, 共2~3次。

(9) 白粉病防治。发病前, 保护叶片可喷27%高脂膜100倍液;发病初期, 喷1000倍液40%的世高, 或600倍液62.5%的仙生, 或500倍液的小苏打防治。

(10) 日灼病防治。气温偏高时, 可浇水、也可喷水降温;盛花期, 喷1000倍液的硫酸铜溶液, 或50千克40℃的温水+0.1千克四硼酸钠喷植株;盛果期, 喷l%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1%氯化钙溶液, 15天喷l次, 喷2~3次。叶片正反面要全部喷施。

2. 虫害

辣椒虫害主要有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烟青虫、白粉虱等10多种。现介绍在辣椒上危害较多的几种病虫害。

(1) 蚜虫防治。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25%阿克泰10000倍液, 或1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2~3克艾美乐+30~40千克水喷施。7天喷1次, 喷2~3次。

(2) 螨类防治。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15%哒螨灵2000倍液防治。

(3) 棉铃虫防治。发病初期,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或5%抑太保, 或卡死克乳油1000倍液, 或Bt乳剂25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喷雾。

(4) 白粉虱和斑潜蝇防治。用1.8%阿维菌素乳油1800倍, 或2.5%菜蝇杀乳油1600倍, 或2.4%威力特微乳剂1500倍喷雾防治, 若再配合20%异丙威或22%敌敌畏烟剂300克/亩熏蒸, 防效更好。

(5) 烟青虫防治。幼虫3龄前喷施青虫菌粉、杀螟杆菌粉、7217链孢霉、Bt乳剂等生物制剂;或未蛀果时喷有机磷、菊酯类混剂, (如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 或20%杀灭菊酯, 或40%菊杀乳油3000倍液, 或10%菊马乳油1500倍液) , 喷2~3次。

参考文献

[1]李立凤.辣椒疫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源筛选[D].东北农业大学, 2010, 6.

[2]韩凤英, 秦咏梅, 国淑梅等.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 2011, 2 (2) :23~25.

[3]刘秀培.无公害辣椒病虫草害控制技术[J].农技服务, 2013, 30 (11) :1170~1171.

[4]门晓云.无公害棚室辣椒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吉林蔬菜, 2005, (1) :31~32.

[5]胡雪兰.设施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西北园艺, 2003, (3) :53~36.

[6]何国梁, 李东风, 张友青等.棚室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蔬菜, 2008, (10) :10~19.

[7]刘水平, 张兰英, 高敏等.设施栽培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10, (6) :217~218.

[8]赵丽红.辣椒无公害生产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 2012, (20) :138.

[9]严占勇, 肖崇刚, 易龙等.防治辣椒疫病的芽抱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效果的测定[J].中国蔬菜, 2005, (6) :18~20.

上一篇:环境审计现状下一篇: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