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2024-10-16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精选10篇)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篇1

森林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 其生长、发育过程中, 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会影响到整个森林林木的生长速度, 甚至会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因此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天然林比例偏低

我国林业生产过程中, 人工种植的森林占据较大比例, 而天然林的面积非常少, 人工种植的森林存在生态系统品种单一、生态稳定性差的不足, 因此多数病虫害的天敌也比较少, 易导致大面积出现各种病虫害;且人工林一旦受到病虫害的感染, 还有可能影响到天然林, 从而扩大影为害面积。

1.2 未按规范使用各种农药

受各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林业生产者对农药的使用存在很多错误的理解, 比如一旦发生大面积病虫害, 就一味的依赖农药;且错误的认为农药的使用量与病虫害的治理效果有正相关关系, 一味加大农药的使用量。这种错误的农药应用观点不仅无法保证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 反而会加重疫情, 破坏林业自身的生态系统, 增加林业病虫害的抗药性, 使林业生长处于一个逐步恶化的状态, 对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1.3 病虫害治理难度大

林业大部分病虫害繁衍速度均非常快, 且在繁衍过程中会不断增强抗药性, 再加之病虫的种类繁多、病虫数量庞大等, 各种因素互相作用均增加了林业病虫害的治疗难度。

2 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具体而言, 林业病虫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种类复杂性与突发性

林业病虫害在发生之前很难准确预测到, 病虫害的发生非常频繁, 加之我国森林面积十分广阔, 林业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全面检测, 因此长期以来无法彻底控制林业病虫害。且我国林业病虫害种类复杂, 不同种类的害虫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故导致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增加。

2.2 影响广泛

我国的林业资源比较集中, 人工造林的树种又相对单一, 因此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不是局部的, 而是会影响整个地区的上万公顷林业资源, 病虫害传播速度非常快。

2.3 虫害顽固不易杀除

虽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杀虫制药技术也不断完善, 大大提高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 但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而言, 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发展并不乐观, 害虫在药物的不断作用下, 其适应用与抵抗力也在不断增强, 体现出显著的顽固性的特点, 少数害虫不仅难以彻底灭除, 而且重复出现的过程中还会带来一次比一次更加严重的灾害。

3 林业病虫害的治理原则

针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发生特点, 在治理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 针对性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森林植被、病虫、天敌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因此病虫害的治疗也要将生态系统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起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当然单一的治理方法效果不理想时, 可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多种治理方法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措施的优势, 不同治理方法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3.2 环保性

在林业病虫害治理过程中, 要注意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保护天敌与植物的前提下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系统不受破坏。但是现在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中一些方法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防治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的科学性, 尽量选择无毒、高效、污染轻的农约进行防治, 将农药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

3.3 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原则即通过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达到降低经济损失的目的。因此, 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 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全面了解病虫的数量及危害程度, 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一般情况下, 如果林业的病虫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 则可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但如果超过防治指标, 则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从根本上保证林业病虫害治理的经济性。

4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防治措施

4.1 合理调整树种结构

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树种单一, 因此要及时更新树木的品种, 对树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一些采伐更新的林地可以采用混合形式营造混交林, 比如带状、块状、点状等,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因地制宜的栽植经济林树种, 丰富树木的品种, 以将大面积暴发病虫害的情况降至最低程度;此外, 虽然有些地区树木数量比较多, 密度大, 但是其生长态势较弱, 可对其进行合理的间伐, 改善树林的透光条件, 以提高树林的整体抗病能力。

4.2 采取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即采用“以虫治虫”的方法, 研究各类病虫害的为害特点、生活习性的基础上, 找到他们的天故, 利用生物的自然规律管理森林, 以降低化学药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不过需要注意, 要为病虫害的天敌营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且要严格控制天敌的数量。生物治理过程中, 要详细、全面、透彻的研究天敌的生活习惯, 以避免在消灭一种病虫害的同时又引进另外一种病虫害。在引进外来品种时要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 以免外来品种入侵时地区内没有天敌, 从而形成新的病虫害。此外, 还要扩大生物农药的使用范围。相比之下, 化学农药的短期效果更加明显, 成本也更低, 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 但是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 且会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生物农药虽然相比之下成本更高, 但是其真正的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 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各类病虫害, 还可以保护森林, 不会对林业的生态效益产生影响。

4.3 建立健全的预测预报机制

林业病虫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由于我国森林范围比较广阔, 影响了病虫害的监测效果, 因此要加强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的构建, 完善监测网络, 建立从国家级、省级及基层测报点的建设, 形成一个信息共享、沟通有效的监测网络, 提高林业病虫害监测的效率与效果,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 如果大面积爆发、蔓延开来, 则治理难度将会更大, 甚至需要将疫情中心点辐射一定范围内的所有树木砍伐治理, 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伤。其实每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均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长期的观察监测可有效掌握其变化情况, 及时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将病虫害的危害扼杀在萌芽状态。健全有害生物检测报警系统, 增加观测点的密度, 尤其是一些重点保护地区, 要加强监管, 并针对突发性病虫害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此外, 还要加强外来物种的检疫与监测力度。国外生物的入侵所导致的林业病虫害的比例越来越高, 并且我国林业资源所面临的病虫害威胁的类型也在不断更新, 其对林业生产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要加强外来物种的检疫与监测, 尤其是从国外引入的优质树木, 更要加强严格的入境检疫工作, 针对林木所携带的病菌、各种寄生病虫等进行严格检查, 从源头上杜绝病虫害的蔓延。

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之下, 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病虫害, 严重影响着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要深入分析病虫害的产生原因, 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预防与监测工作, 开展科学管理, 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述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篇2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

每逢干旱、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的产生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往往容易导致林业病虫害的产生。传统防治技术主要是运用化学、物理、营林等方法,但是鉴于近些年来,环保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度的焦点,化学防治越来越不符合现在的大形势;物理防治,是一项很耗时、耗力的方法,因此,我们也在尽量少用这种方法;生物防治,这种方法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林业研究人员的不断研究、开发下,生物、仿生等新技术和新药剂,进一步丰富、进而完善了防治技术和方法,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给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1.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一是常发性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并且总体显现出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林业病虫害大面积暴发,之前很难做出观测,一旦爆发,很难控制,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生,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都会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由于人们的重视不够,很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在最近几年,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2.病虫害防治方法

2.1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抗性

合理选用好的品种。结合森林资源清查和平时调查,我们要对高生长势差、抗病虫能力弱的不适品种进行适当的采伐,然后更新一些抗病虫能力强的速生杨树种;并且做到合理间伐。对密度过大、生长势弱的杨树林分,进行合理间伐,改善其通风透光条件,增强生长势和抗病虫能力;.营造混交林。对一些采伐更新的林地,可采取带状、块状、点状等混合形式大力营造混交林,因地制宜的栽植经济林树种,改善杨树单一状况,降低大面积暴发病虫害的机率。

2.2开展林农复合经营,增强林分抗灾能力

制定高效林农复合经营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合作,强化技术培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种植传统,选择作物类型,根据林分郁闭度确定间种模式,示范引导和大力推广杨粮、杨菜、杨渔、杨牧、杨菌、杨药等复合经营,通过以耕代抚,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改善林分状况,增强林分抗灾能力。

2.3采用新技术防治病虫害

炮弹灭虫是森防检疫站新引进的一项技术。“炮弹”真名叫“爆炸型林用灭虫药包”,重达1.5公斤,里面装满BT生物药粉,通过移动式布药器发射,射程可达400米。BT生物药粉是一种广普杀虫药,能有效防治木尺蠼、栎木尺蠼、栎粉周蛾等多种害虫,对人、畜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炮弹”在林区树冠上空爆炸后,菌粉便四处发散,并附着在害虫身上,致其感染而死,每颗“炮弹”可防治森林10亩。该器具的使用为人员无法到达的山林防虫、治虫提供了捷径,极大的提高防治效率。

2.4生物防治病虫害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根据系统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对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子等进行系统研究。稳定这些有利因素,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因素。

昆虫是病虫害的天敌,我们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必须重视昆虫问题,多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表现出的取食和产卵的选择陛, 在关键时期把害虫引诱到诱集植物上, 并集中杀死。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现在我们防治病虫害最应该大力倡导的方法,利用生物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构成协调发展,形成稳定的食物链,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和天敌数量的相对稳定性。这样就做好了生物防治的最大效用,也是生态系统的稳定的重要方法。

化学生态学是研究在生物种内与种间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天然化学物质的结构、功能、 来源和重要性的科学。现在这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他重点研究化学信息及其感受机制、昆虫和植物的关系、昆虫信息素、寄主植物天敌三级营养关系、植物诱导抗性、植物之间的他感作用、其他生物类群之内或之间的化学联系、化学生态学应用以及化学生态学的实验技术。

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在一步步的完善,如DNA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mRNA差异显示技术和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技术实验手段的广泛使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这些先进的技术也被应用在这上面,为害虫的治理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提供了可能和基础。用基因工程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对寄主植物进行驱避和杀虫的植株,还有对昆虫进行转基因实验,发展和改造天敌的品系,把抗药基因转到天敌体内,以提高天敌的抗药性。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必须重视的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对病虫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

总之,在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从单一的化学防治过渡到以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的过程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我们在未来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及时的监控,并且做好时时的检查工作。然后结合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预防。 [科]

【参考文献】

[1]徐永亮,狄志林.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现代化农业,2011.

[2]马义,杨艳娟,李珊.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科学与财富.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篇3

正安县位于遵义东北部, 地处长江上中游乌江干流芙蓉江支流中上段, 位于云贵高原北部娄山山脉东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 地理坐标为北纬28°09′~28°51′, 东经107°04′~107°42′, 北接重庆南川区, 东北毗邻道真县和务川县, 东南与凤岗县和湄潭县交界, 南靠绥阳县, 西北与桐梓县接壤。土地面积2595km2, 有林地面积196万亩, 森林覆盖率为46.28%, 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综合开发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劳务输出大县。正是因为正安县独特的地理位置, 所以很适合发展野木瓜、茶叶和方竹产业, 但是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害虫种类逐年增加, 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2 三大产业病虫害概况

2.1 野木瓜病虫害

野木瓜病毒主要有叶枯病、立枯病等。

野木瓜虫害主要有桃蠢螟、星天牛、蚜虫、食心虫、菜青虫等。

2.2 茶叶病虫害

茶叶病害主要有茶芽枯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等。

茶叶虫害主要有尺蠖、毛虫、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橙瘿螨等。

2.3 方竹病虫害

方竹病害主要有竹丛枝病、竹煤病、竹赤团子病、竹黑痣病、竹黑粉病、竹秆锈病等。

方竹虫害中危害竹苗害虫有蛴螬、地老虎、蛞蝓、蝼蛄、蟋蟀等。危害竹苗嫩叶的害虫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竹螟等。

3 三大产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野木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野木瓜病害初发时用多菌灵、叶枯灵、百菌清、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其中叶枯病7~9月危害严重, 危害叶片。防治方法:冬季清洁田园;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喷雾。虫害发生后可喷“菊乳油”、“功夫乳油”等杀虫剂予以防治。其中桃蠢螟以幼虫蛀食果实。防治方法:冬季清洁田园;幼虫初孵期用2.5%敌杀死3000倍液喷雾。发现星天牛, 成虫可人工捕捉, 幼虫可用药棉蘸氧化乐果原液塞入蛀孔内, 用黄泥封实洞口毒杀幼虫。结果期, 要采用生物措施和人工措施消灭害虫。

3.2 茶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茶园病虫害防治是以农业防治为主, 辅之适当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等, 从而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

农业防治:修复生态, 创造不利于害虫和杂草孽生, 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强树势, 提高抗病虫能力;中耕锄草, 消灭有些害虫蛹和幼虫;冬季清园, 剪走枯枝、病虫枝和细弱枝;摘除茶毛虫卵块蓑蛾护囊等。

生物防治:构造复合型人工生态保护天敌;人为释放天敌, 增加天敌数量。

物理防治: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 用灯光诱杀害虫成虫, 用性信息素防治茶毛虫。

化学防治:必须做到合理用药, 把化学农药用量压到最低限度, 以保证白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和国际上规定的农药残留极限, 切实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

3.3 方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竹丛枝病又名“扫帚丝病”, 防治方法:在竹枝上喷洒波尔多液, 以预防病菌感染。竹煤病的防治方法:以消灭蚜虫为主, 如用乐果等可防治蚜虫的若虫。竹赤团子病的防治方法:喷石硫合剂。竹黑痣病的防治方法:历年发病重的竹林可试喷1%波尔多液。竹黑粉病的防治方法:如竹林内出现少数竹株发病时, 应及时砍除病竹 (最好在黑粉飞散前) , 并把有黑粉的小枝烧毁, 以免蔓延。竹秆锈病的防治方法:发病轻的竹林, 应及早砍除病竹, 烧除病部;发病重的竹林喷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或氨基苯磺酸, 每隔7天喷1次, 连续喷3次, 效果较好。

方竹虫害防治:一是进行土壤害虫调查。如虫口密度大, 可用敌百虫粉剂散于地表, 再翻入土中, 半月后播种和栽苗。同时结合整地捕杀。二是苗后发现地下害虫危害苗根, 用敌百虫500倍液或马拉松800倍液在苗行开沟浇灌毒杀。对地老虎、蛞蝓等可采用鲜草在苗床诱集捕杀。三是对一些吸食叶汁的蚜虫、介壳虫等, 用乐果3000倍液、敌百虫或马拉松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

竹笋害虫防治:竹子笋期害虫有竹笋夜蛾和竹象鼻虫。防治方法:出笋前用敌百虫50%可湿性粉剂或马拉松稀释成800倍液, 喷洒林地。出笋后用上述农药隔一周喷洒一次, 亦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成竹害虫防治:常见的成竹害虫有竹螟、竹蛾、竹蝗、竹蚜虫、竹青虫、竹螨等。防治方法:局部发生食叶害虫, 可用敌百虫或马拉松1000倍液喷杀。大面积发生时则用90%敌百虫50倍液喷杀。对于吸食汁液的蚜虫、竹螨可在其活动期用5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喷杀。每10d喷1次, 连续2~3次即可见效。

4 存在的问题

正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在省、市、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 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形势不容乐观。

4.1 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增大, 防治难度较大。二是病虫种类增多, 危害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4.2 制约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不能及时、准确地发布预报。二是科技力量不足, 防治手段落后。三是防治经费短缺,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 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四是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5 对策与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二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报工作。三是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含量, 改进防治手段。四是加大资金投入。

正安县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加大了“四个转变”的新进程, 即防治思想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 防治策略由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转变, 防治模式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防治效果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变。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性防治”新理念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而以“监测+预防性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低成本可持续控灾新防治模式正在推行, 从而使正安县真正发展成为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特色产业大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森林病虫害防治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47~49.

[2]李淼, 马义华, 余国权.金佛山方竹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世界竹藤通讯, 2007 (3) .

[3]郭桂义, 胡孔峰, 孙慕芳, 等.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 2006 (3) .

[4]胡小国.野木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篇4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止

1.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并且损失严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样,给我国森林植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坏

从笔者调研中收集的资料来看,我国某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5种增加到40种左右,这些病虫中有由外地陆续传入的,如杨扇舟蛾、春尺蠖、杨树溃疡病。早期采取的病虫害控制方案未能彻底防治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少数病种在局部地区同样导致严重损失。近年来,共发生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面积60.25万m2,成灾面积7200m2,造成木材减产约70万m3,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逾70万m3,直接经济损失逾2亿元,在破坏林业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影响经济收入。

1.2顽固难治。易暴发

有些病虫害治理后不再发生,但少数严重的病害会重复出现,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早期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杨扇舟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会出现暴发现象而难以得到根治,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若林业部门的监测设备落后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防治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发生原因

2.1从人工造林角度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

2.1.1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缺乏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首先表现在人工造林大都是使用单一树种,即用单一树种甚至是单一的系号营造出纯林,这样就会因为人工造林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等较为简单而导致生物多样性较低,从而造成人工造林的系统较为脆弱而降低其抗御病虫害的能力。例如在我国人工造林的重大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因为树种组成过于单一以及配置不够合理,树种检疫和监测工作不够完善。最终导致病虫害如黄斑星天牛等在三北防护林涉及到的几百个县大范围地蔓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再如我国宁夏自治区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因为天牛等病虫害危害已经完全毁灭,陕西和甘肃、辽宁等地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也存在重大的病虫害隐患。除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外,在四川省出现的蜀柏毒蛾病虫害,其发生也与树林的结构较为单一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人工造林已经有了数十年的经验.但是却一直没有重视树种结构及配置的问题。

2.1.2在引进树种上没有充分考虑病虫害问题。如果引进的树种并不适宜在植入地区生存,就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比如我国辽宁省在20世纪50年代就从内蒙古自治区引入了樟子松来进行固沙造林工程,以期起到很好的防止风沙的作用。但是从9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害现象,其主要诱因就是气温较高以及水分失衡,从而导致病虫害蔓延,森林开始衰退。

2.1.3在造林过程中缺少管理。我国已经开始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对天然林的保护。但是因为很多地方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以及技术规定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具体执行上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很多地方已经全面地放弃了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导致森林卫生健康状况恶化,容易出现病虫害暴发。比如在我国云南地区出现的病虫害等都是因为当地政府不重视卫生状况有关。

2.1.4林业政策与森林防治之间存在矛盾。从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来看,野兔以及沙鼠等都是我国重点保护的对象,对这些生物等执行非常严格的禁猎措施。但是随着对这些野生生物的保护力度加大也导致其密度急剧增加,而且野兔以及沙鼠等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此种林业政策与野生动物保护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我国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上加难。

2.2从内检工作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

2.2.1林业检疫工作不够充分。因为现在许多地方在林业检疫上缺乏有关法律知识或者受到利益驱使.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森林植被逃避了该有的检疫。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有数百万株从外地运到新疆的林种等没有进行检疫,这就导致这些没有进行检疫的林木把许多病虫害带到了新疆。

2.2.2检疫站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以及城市绿化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造林,这样对于树种的种类以及数量和批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了病虫害的传播几率。但是因为我国目前建设完成的树种检疫站数量较少并且在布局上不够合理,所以很难满足实际需要。按照笔者的计算结果来看,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还需要数干个检疫站才能满足实际需求,但实际上我国建设完成的检疫站只有200个。

3.加强林业病虫害预防治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3.1搞好林业检疫工作

植物检疫能够及时发现植物的病虫害状况,对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作用尤为显著。当前,许多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至国内进而影响了林业植物的生长。林业部门务必要注重植物检疫工作,提升自身的检疫技术水平,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已经出现病情的区域需立刻隔离处理,以免病虫害蔓延。种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也应完善检疫措施,维持整个森林的健康建设。

3.2做好树种搭配。营造混交林

在我国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中,要积极地营造多样树种以及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要大力栽种乡土树种,弓l进优良树种来做好树种搭配工作,不仅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同时还利于病虫害防治,混交林的比例不可以低于3成。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需要选用抗逆性较强的经济树种进行造林,实现灌木以及草木、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实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3.3使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

在新型技术的使用中,目前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以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信息记录以及反馈。

3.4资金投入,引进设施

政府部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让林业部门能积极引进先进的设施、技术,完善现有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工作重点,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等.

【参考文献】

[1]潘宏阳.我国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1):42-47.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5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林业病虫害一旦发生, 波及范围大, 防治工作很难进行。尤其是人工造林常采用单一树种进行栽植, 生态不能维持平衡, 致使病虫害的危害率大大增加。近几年连年发生的干旱以及暖冬现象, 以至于即使是在冬季仍旧不能冻死害虫, 因此害虫的成活率显著增加。

害虫的种类逐渐增多也是导致危害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害虫种类的增加有些是从外地传入, 使得本来没有控制好的当地害虫因新害虫种类的入侵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 损失程度也随之加深。病虫害不仅对生态效益造成不利, 而且对社会效益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3]。

2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2.1 人工园林面积增加

我国人工园林的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比例近几年已经上升到50%, 而人工园林大多都是单一树种栽植, 病虫害发生率非常高, 这就导致了病虫害危害面积和我国人工园林的开发面积呈现一致的增长趋势。人工园林生态系统不平衡且脆弱易破坏, 害虫入侵后很容易造成灾害, 而且是在短时间内肆掠成灾, 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大量砍伐天然森林

林业经济产业对林木的大量需求, 致使人们对天然森林进行超负荷的长期采伐, 致使天然森林的树木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 生物多样性在森林中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结构的不完整使得天然森林对病虫害自然抵御能力降低。

2.3 人为活动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交流逐渐频繁, 使得原本不能进行长距离传播的病虫害得以传播。如有些国外病虫害种类, 最初是经进出口林木产品而传入的, 而这些国外害虫的种类一旦形成灾害便迅速繁殖扩张, 从而致使防治困难加大。

2.4 化学农药使用不合理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多是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采用的偏激手段, 有些药剂并不符合农林特点, 导致害虫天敌死亡率的增加, 而且施药频繁逐渐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森林环境恶化, 从而使防治起不到作用。

2.5 防治工作被动实施

目前, 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上一直处于被动, 只有病虫害泛滥成灾时才进行救治工作, 防治工作的提前准备并未落实, 只是在救灾控灾方面下工夫。

3 林业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

对需要植物检疫的地区划分疫区进行管理, 检疫措施要严格实行, 科学地运用监测方法, 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动态要做到实时侦查, 并根据气候、环境条件、林木的状况来推断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利用防治的最佳时机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4]。

3.2 封山育林

因地因环境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培育, 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优先被选择, 同时有必要栽植混交林, 这样才会使森林的生物群落完善, 天敌数量也随之增加, 林木自然保护能力提高, 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3 加强育苗消毒

在育苗过程中, 由于土壤和种子本身带有一定的害虫或病原, 为确保幼苗的成活率, 必须对土壤和种子进行消毒, 从根源上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3.4 保护害虫天敌

一个生态系统中, 生物链的完善使多样生物得以健康生存和延续, 所以森林中害虫的天敌有很多, 比如益鸟、捕食性昆虫等诸多有益生物, 天敌的生存对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要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这些害虫天敌, 从而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3.5 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的营造能够使各种生物彼此相互制约, 逐步实现生态平衡。

3.6 改进防治手段

由于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 并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因此, 需大力改进防治手段, 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和相关科研的开发, 研究探索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并力求推广应用。经费投入是防治手段改进的保障, 应采用国家、集体和个人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方式。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林业病虫害防治补助费管理规定》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 2002 (14) :16-18.

[2]梁亦肖.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改善林业生态环境[J].现代园艺, 2012 (15) :76.

[3]郑天翔.绿化林业病虫害预警体系的构建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9) :151-152.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篇6

我们国家的地形主要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平原面积比较狭小, 因此, 从地理条件上面来看, 适合多种森林苗木的生长。

由于林业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资源, 保护林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开展森林苗木的配置多样性上开展建设工作, 通过改善林业资源的抗病害水平, 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而且, 在森林体系中的植物多样性配置过程中, 开展科学化的育苗工作, 还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局部小生态环境。

2 推行森林苗木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林业保护的过程中, 保证林业资源的多样性, 可以实现生态平衡, 不同的植物群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欣赏需求。在森林植物配置中使用新的植被栽培技术, 将多种多样的植物栽培在一起, 可以很好地改善种林区的土壤条件, 也可以使森林植物在合理搭配之后, 减少病虫害的产生, 具有抑制病虫害对绿化成果威胁的显著作用。

3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3.1推行生物农药的研发工作, 展开现有林业防害科研成果的推广

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对于我们国家的林业资源损害较大, 虽然在林业养护的过程中, 使用化学农药可以在一定面积和一定时间段之内, 减少病虫害对于林业的损伤。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 由于化学农药是一种化学合成的物品, 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对林业资源的繁育功能, 有比较明显的损伤。除了这些以外,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 一旦出现化学农药使用不当的问题, 出现农药滥用的问题, 就会对林区建设带来大范围和高强度的打击。因此, 国家工作人员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化学农药使用标准, 在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

3.2使用新型的喷洒工具, 提升生物农药的覆盖面

地方政府的林业局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化学农药的合理化使用, 在防治大范围林业资源病虫害的时候, 应该避免由于大面积喷洒高强度化学农药导致的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的问题, 还应该通过新型的生物农药的施撒, 实现保护病虫杀伤天敌的目的, 形成良性的森林系统防护循环圈。为了避免化学农药对于环境的污染, 还应该减低每次施撒农药的强度和用量, 增强喷洒的频率, 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使用飞机喷洒, 提升生物农药的覆盖面。

3.3增强抗病虫害苗木选择培育工作力度

为了保证林业建设的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切实提高生态植物的存活率, 必须要增强林业苗木选择培育工作力度, 通过杂交培育体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预见性, 从而实现减少植物养护过程中的成本支出, 增强区域内生态聚落群的稳定性, 实现高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时, 减少当地政府财政压力的目的。让林业体系绿化区的生态环境中的各类植物病虫防害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 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环境生态系统。由于抗病虫害苗木选育工作必须要符合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从本身来说, 它的推广必须要避免单个脆弱的生态系统, 容易遭受到病虫害的袭击的现实问题。林业病虫害防治专家可以进行农科所树种选育培养, 并且通过大面积、大数量的抗病植被种植, 从而有效地实现加强林业植物的优选优育工作的推进。

由于生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是一种生态问题, 可以通过培养病虫杀伤天敌的工作, 提升整体林区的病虫害防御能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为了解决园林绿化过程中的生态单调的问题, 可以努力增加植物的种类, 通过不同类植物的优势互补, 避免病虫害的侵袭, 有效地减小农药、杀虫剂等对环境的危害。在现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 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 采取合适的林业苗木的培育工作, 使用科学的防治手段, 将病虫害对森林系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的水平。

摘要:森林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森林既可以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O2, 还能够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地球上近70亿人口以及汽车排放尾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O2, 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因此, 树林被称为是“地球之肺”。出了这些以外, 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生产的原材料, 为人类的建筑活动提供支持。因此, 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当今社会林业保护的现状展开讨论, 提出几点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林业建设,病虫害,防治工作,生态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凤英.试论林业在农场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C].黑龙江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暨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 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404-409.

[2]吴微微.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4) :274-274.

[3]李春醒.关于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黑龙江科学, 2013 (11) :232.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7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不合理的人工造林

大规模林业病虫害的爆发就预示着生态系统出现失衡的现象,这与林区中栽培种植的林木品种单一、物种多样性简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非常大的,人工造林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但是,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和病虫害发生面积呈同步增长的趋势。人工造林的林木品种单一,种植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破坏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致使生态系统脆弱,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下降,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依靠树木自身是很难抵抗的。因此,在进行人工造林时,一定要根据造林区域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林木种类[1]。

1.2 防治措施不合理

我国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品和农药来完成的,化学防治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化学药品在大量杀伤害虫的同时也将消灭大量对林木有益的生物,化学药品的长期使用还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长此以往,会使林木生态系统变得脆弱不堪,降低林木的自愈能力,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还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

此外,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进程十分缓慢,根本不能满足我国林业大规模发展的需要,我国在林业病虫害方面投入的资金和技术还有待提高[2]。

1.3 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林区中发生病虫害的种类大约有8 000多种,比较常见有200种,每年都会爆发由3~5种害虫组成的大规模病虫害灾难,大规模病虫害灾难爆发的原因在于生态环境整体恶化所致。

1.4 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薄弱

由于我国不重视对林业病虫害问题的关注,投入的资金和技术相对较少,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的检测工作十分薄弱,部分地区根本不能及时发现并预报当地林业中发生的病虫害灾难。只有在病虫害灾难大规模爆发时才会察觉出来。

1.5 我国林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有待加强

林业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还需要拥有充足的防治经验,能够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规模,结合林木爆发病虫害区域的生态条件来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但现阶段,我国专业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1.6 防治手段单一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我国的投入力度不够,欠缺对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力度,很多地方的防治手段落后单一,面对曾出不穷的林业病虫害的威胁,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而且我国各林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脱节严重,在造林、育苗等林业工作方面缺乏统一的安排和协调,在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局面,部分地区有关林业病虫害的预防机制存在极大的缺陷。

2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工作

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知是保护林木资源的重要措施。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危险性病虫害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如美国白蛾、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灾难都是通过从国外进口林产品带入的。所以,必须提高植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从国外进口的种子、林木等执行严格的检疫措施,减少病虫害从国外引入的概率。

同时,林业监管部门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和监测工作。综合考察当地林木覆盖区域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监察工作,及时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和趋势。做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林木保护措施,降低和减少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

2.2 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和技术水平

面对日益严峻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形式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在防治过程中要逐渐禁止使用氧化乐果和甲胺磷等毒素含量较高的农药化学产品,提高对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及仿生农药和植物性农药的使用力度。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实施。例如,我国部门地区采用周氏齿小蜂来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赤眼蜂来防治松毛虫等病害,这些生物防治措施拥有十分辽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积极推广使用飞机、喷烟机等林业病虫害防治机械来综合治理病虫害;利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美国白蛾、松毛虫等害虫的监测。总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防治作用。

2.3 因地制宜地使用防治措施

对林业病虫害所采取的防治措施首先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树立健康森林的防治理念,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始终贯穿在林业生产和发展的每个角落,降低或减少对化学药品的使用,积极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多重防治措施来综合治理林业病虫害,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应对林区内的温度、通风情况、生物种类及分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充分发挥林区内有益生物对病虫害的预防作用,使得当地的自然环境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实现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人类活动对当地植被的破坏和影响,通过对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的研究来积极营造多树种直接和谐共存的混交林,不断优化林木种类的配置,丰富并提高当地物种资源的多样性,提高林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根本上降低或者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

3 结语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国林业建设始终处于高效稳定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林荣斌.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69.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篇8

1 频发原因

首先, 人工园林增多, 天然林比较少。为了保护生态系统, 建设绿色家园, 我国大力建设人工园林, 这样就使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比例失调, 出现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 而天然林面积迅速下降。一般而言, 天然林应对病虫害的能力较强, 人工林应对天敌的能力较弱。只要外界环境发生变化, 人工林就会遭到破坏, 失去平衡。这样很容易使人工林感染到天然林, 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 林业大面积遭受病虫害的侵害。

其次, 农药使用出现错误的倾向。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是最常见的方法, 但是对于农药的使用, 存在着错误的倾向。有的人盲目相信农药, 认为使用的农药越多, 林业病虫害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御。因此, 一旦出现林业病虫害, 人们就无节制地使用农药, 导致林业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加。长此以往, 就会在积累过程中产生恶化的趋势, 对病虫害的治理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严重影响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综合开发。

最后, 对林业病虫害的管理不合理。就我国而言, 对于林业部门的管理, 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规划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采取合理的养护工作, 为病虫害的发生埋下隐患;政府部门忽略预防监测, 只知道病虫害发生时的救灾工作, 对病虫害没有预防的意识。由于林业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缺乏时效性, 致使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范围不断扩大, 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2 防治措施

2.1 提高人们防治病虫害的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 要想在实际工作中扎实推进林业病虫害的防御, 必须提高人们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高度。要使人们明白抓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有利于加快城乡绿化的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减少损失,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意识到预防林业病虫害的意义, 才能增强人们的工作责任和紧迫感, 切实加强领导,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 做好林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目标责任, 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下化。

2.2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现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最应该大力倡导的方法。森林物种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森林植物的多样性能够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栖息地或寄主, 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免疫力。特别是要加强对天敌的保护, 比如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 天敌种类的多样性使森林系统的的食物链更加复杂, 系统更加稳定。食物链的延长, 使潜在有害生物的传播或流行的速度减慢, 加剧了种间对空间资源的竞争, 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影响速度, 限制有害生物群种的扩张。

2.3 做好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 应该实现将重点放在救灾环节转向将重点放在预防环节转变。监测预报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基础, 全社会应该提高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 运用高科技, 建立健全一个覆盖全旗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这样就可以对发现有林业病虫害的地区进行跟踪治理, 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病虫害发展动态。还能够提供科学的数据, 积累资料, 建立数据库, 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和预报, 明确地块、对象和应对方法, 切记要掐断病虫害的传播源头,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避免严重危害的局面。

3 结语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篇9

【关键词】露地蔬菜;示范区;病虫害;绿色防控

1 露地蔬菜示范区的建设目标

(1)在示范区内重点采用“三诱一生”的绿色防控技术(性诱剂诱杀、频振式及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黄板诱杀蚜虫,结合使用生物杀虫剂等技术措施)。

(2)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改进施药方式,在害虫严重发生时,结合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以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防治丰宁县十字花科蔬菜上严重发生的小菜蛾、蚜虫等主要病虫害,力争实现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到位率达到90%以上,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0%以上,蔬菜残留不超标,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的任务目标。

(3)促进丰宁县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普及,提升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水平,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

2 露地蔬菜示范区的地点与规模

(1)丰宁县植保站2013年选择以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的丰宁县坝上地区,针对严重为害当地蔬菜生产的小菜蛾、蚜虫等主要病虫害,以鱼儿山镇土城沟村为核心示范区,实施了以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要种类的露地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2)整个示范区面积为66.67hm2,核心示范区面积为37.33hm2,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1个国有牧场2666.67hm2露地蔬菜的安全生产。

3 工作措施

3.1 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为确实把绿色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丰宁县成立了县绿色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县农牧局局长和示范区乡镇长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技术指导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植保站站长任副组长,5名业务骨干为成员,具体负责绿色防控技术宣传,示范区规划落实、技术指导,从种植开始每个关键环节、关键技术都由技术人员亲自操作和指导。

3.2 及早动手,精心组织谋划

县从3月份开始深入到示范区进行技术宣传,采用多媒体讲课、田间指导等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和培训,共组织培训6次800余人,发放技术材料1500多份。技术人员从育苗开始长期蹲点,保证从种到收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3.3 长期蹲点,亲自操作

为使农民真正掌握绿色防控技术,技术人员从设备安装、药剂使用、浓度配比、虫情调查到数据记录等都要亲自进行操作,对示范区的每项技术和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精心指导,对于关键环节还要亲自示范操作;同时建立工作技术档案,认真做好田间农时、农事记载,准确记载各时期农事操作及天气变化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3.4 多方争取领导重视,获取资金物资支持

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领导支持,县政府调剂扶贫资金5万元购置太阳能杀虫灯15盏,承德市植保站支持生物农药及专项经费2万元,农牧局调剂2万元购置小菜蛾诱捕器、诱蚜黄板等,使示范区有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4 绿色防治技术措施

4.1 农业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高产、优质、冬性强的抗抽薹品种,白菜主要有:春鸣、春奇、春韵、春黄、金冠、秀春、沐春、春晓、金姑娘、春夏王、金太阳等。甘蓝主要有:希望、703、铁头、春甘3号、中甘15号、中甘21、色丽玛、索玛、阿德玛等。菜花主要有:雪宝、雪岭1号、雪峰、绿岭(绿菜花)等。

(2)轮作倒茬,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合理配方、平衡施肥,每667㎡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

(4)深翻、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田间杂物和杂草,尤其是上年植株病残体及残叶,以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减低病害初侵染来源。

4.2 诱杀防治

4.2.1 黄板诱杀

(1)利用蚜蟲、粉虱等成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特性,于蚜虫开始发生时每667㎡放置规格30cm×40cm的诱虫黄板20块左右,将黄板呈棋盘式均匀插置于田间,黄板底部略高出植株顶端20cm左右,黄板粘满害虫后要及时更换。

(2)2013年,经在丰宁县坝上土城沟村核心示范区定点调查(6月20日安装,至8月20日结束,每隔3d调查并记载1次诱蚜数量),白菜种植区每块黄板平均诱杀蚜虫617头,甘蓝种植区每块黄板平均诱杀蚜虫457头,花椰菜种植区每块黄板平均诱杀蚜虫325头。结果表明,黄板能有效诱杀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蚜虫、斑潜蝇等害虫,尤其是在减少蚜虫的发生量和保护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方面有较大的成效。

4.2.2 灯光诱杀

(1)采用交流电杀虫灯(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及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此装置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信息的特性,将光的波段、波的频率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上害虫本身产生的性信息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阵高压电网,害虫触电后即达到诱杀成虫的目的。安装时,灯底部距离地面1.20m,于蔬菜生长季节开始使用。

(2)2013年,在丰宁县坝上土城沟村核心示范区安装杀虫灯30盏,每2d定点调查1次。经统计,平均每台灯诱虫155头、高峰期912 头,鳞翅目害虫占54.5%,鞘翅目害虫占18.1%,其他害虫占26.4%,益虫占1%,益害比为1∶99。在诱到的害虫之中,以草地螟、甲虫、金龟子、小地老虎、天蛾、灯蛾类等较多,益虫主要是草蛉和蜂类等。

4.2.3 性诱剂诱杀

利用小菜蛾的性信息素对其成虫进行诱杀,每667㎡安装诱捕器3个,诱芯距粘板约1cm,诱捕器底部略高出植株顶端20cm左右,将诱捕器在田间交叉放置,粘板粘满害虫后要及时更换。每次定点调查5点,取平均值为诱蛾数,每隔3d调查1次。

4.3 生物农药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按各用药品种的施药要求用药,以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注意科学合理地轮换交替用药。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并改进施药的方式和方法,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主要的药剂品种有“天惠虫清”(0.4%蛇床子素)、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苏云金杆菌、0.3%印楝素、5%氯虫苯甲酰胺、普尊(虫酰肼)阿维菌素、苦参碱、吡虫啉等。

4.4 喷施茎叶宝、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的是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以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调节剂每隔7~10d使用1次,连喷2~3次。

5 小结

丰宁县充分发挥了露地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树立样板,推广经验,采取多种手段对露地蔬菜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以带动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向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发展,让人们吃上放心菜,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作者简介: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篇10

1 我国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

结合现阶段我国林木病虫害的基本表现来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涉及的林木栽种范围较广, 进而也就造成了病虫害问题的多样性、常见性。详细分析我国林木病虫害问题可以发现, 病虫害问题最为典型的林业区域, 就是栽培树木种类较为单一的森林用地, 比如, 对于我国大量存在的单一杨树种植区域, 病虫害问题极为突出。一些病虫害在该区域内不存在天敌, 导致肆意增长, 给杨树带来较大损害。

我国存在的林地类型较多, 虽然其内部单一性问题比较突出, 但不同地区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造成病虫害表现出较为明显多样性的特点, 从而提升了防治难度。不了解林地中病虫害的特异性, 必然会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性不强, 工作开展实效性受损。另外, 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可能会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制约, 林业保护管理人员技能水平不高或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 都会影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落实, 这也是今后需要重点优化的地方。

2 强化林木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2.1 加强宣传和引导

首先必须提升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这是最为基层的一个优化措施。因此, 采用多途径的信息宣传手段, 宣传和引导林木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在具体的宣传过程中, 不仅需要通过多种媒介宣传林木病虫害防治的优势和必要性, 还需要推广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和技术, 增强林业生产管理人员对于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有效提升其后续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宣传工作要想落实到位, 引起林业生产管理人员的重视, 还需要采用正反论证的方式进行处理, 突出林业病虫害防治不当的一些危害, 进而促使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防治意识, 并且这种宣传引导工作必须要不间断进行, 促使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时刻牢记林业生产管理人员心头, 在一些病虫害高发季节, 更是需要加强防控力度。

2.2 加强林木监管

有效提升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 还需要从监管入手。林木的有效监管主要是为了及时高效获取林木病虫害资源信息, 促使相应的林业生产管理人员能够较好地掌握林木生长过程中, 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病虫害发展趋势, 如此也就能够为后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素材。这种信息的收集和获取, 必须具备较为突出的实时性, 还需要兼顾到整个林业区域的各个方面, 这也需要全面分析相关监察设备的布点情况, 确保相应的监管工作能够达到最强的效果, 保障这些监测到的信息能够被有效应用。

2.3 完善林木病虫害防治机制

对于林木病虫害的具体防治工作, 其最终效果的强化还需要重点从自身入手进行完善, 优化林木病虫害防治机制, 促使其能够较好地提升防治效果。这种病虫害防治机制的完善, 首先需要从人员方面进行优化, 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较为理想的防治能力和技能水平, 能够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采取最为及时的措施进行治理, 还需明确各个病虫害防治人员的责任, 促使其能够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动性。另外, 林木病虫害防治机制的完善还依靠技术层面的优化, 结合当前我国出现的各类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技术的优化创新, 提升其落实效果, 便于相关管理人员更好地应用相关技术和设备。

2.4 促使林木种植结构多样化发展

通过对林木病虫害问题研究可以发现, 病虫害问题产生最为频繁的是一些植物类型较为单一的林地区域。因此, 需要优化林木种植结构, 促使其能够体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构建较为合理、稳定的生态体系, 降低出现病虫害的几率, 增强林业区域自身的抵抗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 首先必须明确病虫害类型, 及时了解和掌握林业生产发展状况, 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防治, 促进林业的良好发展。

摘要: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 然后就强化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做了重要论述, 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产,病虫害问题,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俊荣.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 2014 (24)

上一篇:重组体系下一篇: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