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2024-10-16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共12篇)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1

习题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传统习题教学是按题号顺序讲评, 满堂灌。后来虽经过一番课改, 有些教师似乎从满堂灌的习惯中走出来, 却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教师往往用自己设定的问题带领学生去找到“标准答案”, 与“满堂灌”相比, “满堂问”的课堂虽然在形式上看似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但其实质却仍是一样的, 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仍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依旧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 习题教学如何更有效地实施, 成为了笔者探究教学的一个重点领域。

一、小组合作, 培养探究能力

课改犹如一缕阳光映入视野, 拨开教学之迷雾, 进入一个新的天地。首先, 学生进行分组, 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六个人一个小组;其次, 学生课前做好习题, 组内互帮互助;再者, 课堂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组员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在积极调动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的所在, 实现生教生, 一教一, 多教一, 一教多等多形式的交流与讨论方式, 让更多的人充当老师, 让所有的人参与课堂, 让更多不同层次的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的习题练习中, 评价是武器, 教师应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案, 如评出优胜小组, 星级学习小组, 并给予针对性的点评及鼓励。优秀个人可评出质疑之星, 助人之星, 点评之星等, 并设立优秀生和后进生不同层次的加分方法, 采用捆绑方法, 小组内成员作为一个量化的整体, 从而激发优秀生带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在张扬个性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使习题练习回归生本, 在活跃中走向深入。

二、结合实验, 增强感性认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高考必考的一道大题就是实验题, 而选择题中也常出现与小实验相关的题目, 这说明实验习题教学在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解决他们在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 学会自己探究, 学会从现象中挖掘本质, 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将一小块的金属钠投入到5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 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在液面四处游动

B有气体产生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这道题学生错误率很高, 而这道题目涉及的操作实验则简单易行, 教师可组织学生动手开展实验, 通过操作与观察, 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习题教学中融入实验, 增强感性认识, 理解习题情境, 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升华, 培养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 解读化学习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更是一门生活学科。知识源于生活, 如果能把习题跟生活相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活用于生活, 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习题太过枯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生石灰与水产生化学反应, 将释放热量, 可举例:有一种便携盒饭, 分两层, 上面一层是食物, 下面一层是生石灰包。当将水加入下层, 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 释放出大量的热来加热食物, 反应过后由于它吸收了水中的氢元素, 所以变成了熟石灰。而石灰水是熟石灰的水溶液, 这样的现象学生理解起来, 就形象贴切了。

生活是一个知识的大熔炉, 通过生活习题教学与生活合理有效的融合, 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又进一步点燃了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四、微课辅助, 丰富练习渠道

微课教学已逐步进入我们的教学中, 同样也可以运用于习题教学, 老师可根据学生需要, 把重点的, 学生难消化的习题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学校网站, 学生可以下载到电脑或者iPad上, 自选时间播放, 并可回放桥段等等, 也可以在线与同学讨论, 可以在线请教老师,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比如:在碳酸钠的教学中, 少量或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办法内化吸收, 我们就可以制成一个微课辅助教学, 让学生再次探索, 自主分析, 找到写出这两个方程式的方法。

微课教学落实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结合, 促进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辅助自己学习, 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 我们可以组合出一条高效的新范式的习题课, 让小组合作, 捆绑方式为主, 让实验与生活一起解读习题, 让微课走进习题, 辅助习题教学, 实现学生为主体, 教学相长, 让学生经历一个更有意义更为有效的习题解决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慧莲.上好化学习题课的三点做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

[2]吴良根.新课程化学习题设计的策略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 2009.

[3]吴慎刚.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策略[J].教法与学法, 2013.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2

不少教师反映:“新教材很难教,课本上没有讲的,练习中偏偏会出现,我们只好看习题来讲课”“跟初中和小学比,高中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又要搞(探究)活动,又要应对高考,不能不做大量的题,不能不赶进度,我们很是困惑”“由于要减负,课本讲的太少、太肤浅,课本一减再减,可是题的难度一点都没有减少,学生不得不找来大堆的书去做大量的‘超纲题’”„„(参见国内互联网各有关)这表明,由于改革不到位、相对滞后,练习设计不能被教师理解,造成教学困难,练习成了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薄弱环节之一。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练习设计的主要问题

上述意见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教科书编写方面的练习设计,二是课程实施方面的练习教学。这两方面都受到旧认识、旧经验的干扰,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就教科书这方面而言,综观当前的高中化学新教材会发现,虽然各版本普遍注意了练习题的实践性、开放性,并且不同版本有所差别,但还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整体思考、理性思考,练习设计的整体性、适应性不强:练习题与练习题之间联系不明显,“各自为战”,相互之间跨度较大;基础性练习题安排得比较少,练习的整体缺少“坡度”,难度突跃式增加;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有顾此失彼现象。

2.设计思路不够广,某些教科书的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实践性练习题数量较少或者缺乏真实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一些练习题跟以往的练习雷同。

3.例题较少,缺少必要的解题指导,造成课文、练习“两张皮”的现象„„ 上述问题有的跟教科书编写者对练习的认识有关,有的是思路限制所致,还有一个原因是压缩教科书篇幅、降低售价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对练习的认识,需要加强对练习设计的研究,加强对练习教学的指导;需要扩大视野,寻找新思路、新措施,需要博采众长,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关心、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二、启发:Introductory Chemistry的练习设计 Introductory Chemistry(《入门化学》)是美国 Pearson Education公司出版的一本高中化学教科书。该书针对学生“解题技能薄弱,学习被动、机械”等问题,将练习作为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的工具。其练习设计思路鲜明,颇具特色。

(一)练习设计“模块化”

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方面,Introductory Chemistry的编写者认为:“没有什么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具有指导性的、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练习更为行之有效了”。[1][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书通过修订扩充了练习的数量(全书共18章,平均每章练习多达147道),并将练习分布在下列“模块”中。

“练习系列(practice problems)”是为学生自主考察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每个“练习系列”通常包括3或4道基础性练习题,给出第1道或前两道练习的解题过程,其余练习则需学生自主完成。

“练习补丁(work patch)”是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的,其中的问题多涉及准备性知识,难度比“练习系列”稍大。如果学生不做或者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问题,其后续学习就会遇到困难。

性练习分两类:一类是“章节练习”,一类是“单元综合练习”。这两类练习均强调所学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重组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除教科书内的练习外,在其配套书──《解题指导与练习册》(Problem Solving Guide and Workbook)中也安排了很多的例题、练习、章节测验题与综合测验题。该书指导性强,具有明显的“导学”功能。

必须说明的是,对于每章100多道练习,并不要求学生全做,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学生可以自主地跳过某些练习题目甚至某一练习模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与练习路径。

(二)注重练习与“课文” 的交叉编排

上述练习模块并非“孤立”存在。在教科书内,“练习系列”“补丁练习”与“课文”交叉编排、密切融合,利于发挥练习的反馈、调节、整合等功能;教科书内的练习又与《解题指导与练习册》中的练习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练习系统,如下图所示。

[1](XIII—XIX)

(三)注重解题策略的训练

学生解题技能强弱与解题策略的掌握密切相关,Introductory Chemistry将解题方法总结编排进教科书之中:(1)对重要的练习进行解题方法总结并以表格形式编排在边白处;(2)在“学习技能”专栏中将全章涉及的方法性知识进行汇总,并附有例题和补充练习供学生参考;(3)将大量的解题方法知识安排在《解题指导与练习册》中,供学生阅读。

(四)大量的例题示范

Introductory Chemistry的编写者认为:“书中例题的设计与重要解题方法的总结与编排是非常必要的,可起到参考与示范作用。”

[1](XI)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书很注重例题的示范功能,注重例题的“全程化”设置:不仅在教科书内“练习系列”模块、“学习技能”专栏中设有一定量的例题,在《解题指导与练习册》中也安排了大量的例题,放在有关的练习之前。

从以上几方面可看出,Introductory Chemistry在练习设计方面颇有特色,其整体设计思想与具体编写方式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三、思考:重新定位练习的功能,搞好练习系统的设计(一)转变观念,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练习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传统练习的功能主要是巩固和强化,是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实,练习也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编制恰当的练习题不但能巩固、拓展、深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通过练习可以进行教学反馈、教学调控,促进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练习过程应该是学生继续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既然新课程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学生发展,练习又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科书中的练习就应该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道理。但是,这个浅显的道理却受到了“应试”的很大冲击,对新教材的一些忧虑、困惑根源即在于此。其实,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行,升学考试一定会作出相应的变革,只不过其渐进性特别重要,不能急剧转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包括练习改革在内的课程改革之路,不能墨守成规,依旧把练习作为应试、升学的“敲门砖”。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实在是舍本求末、太可惜了。

(二)积极探索,搞好练习系统的设计

就促进学生发展而言,教材中的练习系统比单个的零散的例题、习题更加全面、系统,更加有效,这是不言而喻的。对练习进行、系统的设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练习的功能。

在进行练习系统设计和练习教学时需要注意处理好练习与课文、练习与练习间的关系,注意形成练习的系统结构,使练习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课文”与练习的关系实质上是“学”和“习”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密切联系、相辅相成,而非相互分离:练习是辅助学生理解、巩固、深化“课文”的工具;“课文”则是练习设计的源头,对练习提供基础和指导。在处理“学”和 “习”时,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可以先“学”后“习”,或者边“学”边“习”,或者“学”中有“习”,“习”中有“学”,互相促进。

为了便于学生、教师理解和使用,可以设置“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 “补充性练习”“性练习”等不同的功能性练习模块以及“补充学习”“例题示范”“解题策略”和“方法小结”等附加模块。不仅要注意同一模块中练习题间的联系与跨度,还应注意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与跨度,加强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适应性与选择性,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例题具有很强的示范与引导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是练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科书中不应当出现例题“缺位”或者“不到位”的情况。

要处理好教科书中练习与配套练习册中练习之间的关系。教科书中的练习应该注重基础性,使其成为配套练习册中练习的基础。配套练习册的编制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教科书的“简洁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练习活动提供一个较大的选择和拓展空间。

传统练习的结构大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知识和技能训练题分量很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练习题太少(有的几近于没有),很难适应使学生全面的需要;(2)记忆性的“知道”水平题太多,令学生感到困难、厌烦的题太多,而学生比较喜欢的实验题很少;(3)实践性的练习题太少,几乎全部是书面练习,反映化学学科特点不够;(4)提供生动情境的题目很少,绝大多数是抽象的“纯粹化学”问题;(5)综合性练习题很少,制约学习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一定要重视做好整体的规划、设计。

(三)拓展思路,改进练习题的编制

练习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高境界,除了要搞好练习的系统设计,加强练习的计划性、系统性之外,还必须搞好练习题的编制,努力克服经验的消极影响,使练习题有新的风貌。在这方面,练习题的编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搞好练习题的编制,要做到:[2](34—39)1.重视练习题的趣味性

要使练习具有趣味性,教师平时要注意发展、社会中的热点,注意它们跟化学的联系;注意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

2.重视练习题的开放性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会应用知识,促进学生通过思考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3.重视练习题的情境性、真实性、实践性

有的放矢地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来为练习题设置真实的情境、实践的情境,不但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实际,促进他们逐步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在实际中分析、提取问题,体验问题(习题)解决中的困惑和解决后的喜悦,还能使他们认识有关知识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生动、活泼地展开学习活动,使他们不但在知识技能方面,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效地得到发展。

实践性练习既包括完成实践性任务,也包括解释、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在实践情境中的练习。实践性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应低估的重要作用。传统的练习设计中,实践性练习很少,需要大力扭转、纠正。

4.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实验训练,特别是实验思维训练,仅靠少数几节实验课是远远不够的。以实验为题材适当地编制一些练习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使他们增进对化学的了解、对科学和科学过程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5.解决好练习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问题

综合性练习题能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习水平,要给予重视,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达到较高的综合水平,需要一定的基础,对这一点绝不能忽视,否则就会“拔苗助长”。因此,要做好基础性练习题和综合性练习题的和谐配合。

要使练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不能忽略。但绝不能驾轻就熟地走老路,搞重复训练、搞“题海战术”。要努力创新,改进基础性练习题的编制,避免枯燥乏味、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使基础题合理组合,配置适当的情境,使之成为结构化的系统;或者跟新知识的学习结合,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都是改进基础性练习的有效途径。

在改进练习题编制的同时,应该注意增加问题解决指导和示范例题,不出怪题、偏题和脱离实际的题。只有注意上述各项,才能使练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和途径之一。

(四)变“照书教”为“用书教”,发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练习教学改革 跟传统教材不同,新教材给教师留有较大的空间。要摒弃过去的“你编书,我教书”模式。在练习方面,即使教材编写作出了充分的改进,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其他条件作出选择、调整、补充,包括进行必要的铺垫。

实际上,不少教师在练习编制乃至高考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完全可以在改进教科书练习设计乃至高考命题改革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要做到变“照书教”为“用书教”,需要以校为本开展研究。练习教学的校本研究可以就下列问题展开:

1.怎样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现”

练习的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往往不是一步就可以实现的。技能、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的目标,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学会或初步形成,需要反复学习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加强练习的计划性,做好整体的设计和安排。这里所说的计划和整体安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加强练习设计的计划性和整体安排,各章、各节练习各有侧重,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相互配合;(2)加强练习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安排,逐步提高要求,又能及时地做恰当的机动调整。

2.怎样做到“既全面,又有重点”,加强练习的针对性

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地理解、落实练习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光注意全面是不行的,还必须把握重点。为此,要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深入地研究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要弄清各章、各节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哪些,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练习,加强练习的针对性。

教学时间有限,练习一定要少而精,必须选择覆盖重点内容、代表各种类型的最典型的练习,通过练习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即便是对于知识技能的练习,也要全面地予以考虑,并且有所侧重。

3.怎样培养、激发、保护、发展学生的练习兴趣

练习兴趣跟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兴趣等联系在一起,可以从这些方面展开探索。

重复练习不但效果有限,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练习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减少重复练习,要注意变换练习的内容、方式或形式(变式),实行一题多变,力求“举一反三”,来提高练习的教学效率,同时又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怎样分类指导,注意个性

所谓“分类指导”有两个含义:(1)根据练习的类型具体地进行指导。在练习教学中,教师要对练习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练习,使学生对某一类的练习有整体的认识。(2)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指导。教师在分类指导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这包括学生知识的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教师要对症下药,不能以一概全。比如,碰到大多数学生都不会的练习,要在课堂上对全班讲解,个别学生不会的可通过课后答疑的方式进行。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3

一、习题教学的目的

高中化学习题教学是指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巩固、作业和试题讲评等活动,它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习题教学不但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和创新的桥梁。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两大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化学习题教学的目标、维度、功能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化学习题训练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使习题教学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习题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现状1:做题多总比做题少好。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理科,特别是学习化学不做练习是不行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在许多情况下习题教学逐渐变成了盲目的、简单重复的“题海”练习,采取“以量制胜”的策略,大量讲解各式各样的习题,寄希望于能押中考题。其实这样做无助于提高学生成绩,更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最终影响了学生发展。

有些教师认为: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大大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选择恰当的习题是搞好习题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练习目的选择习题。

1.好习题特点

(1)好习题应当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好习题应当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3)好习题应当与现代科技联系有助于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好习题应当注重知识面拓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2.好习题来源

(1)课本材料的改编

新课程材料相比旧教材而言,新教材除了与旧教材相同的“练习与实践”外,更多穿插于新教材中的有“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化学史话”、“你知道吗”、“拓展视野”、“资料卡”、“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信息提示”、“调查研究”等内容,它们可以作为习题的很好来源。

(2)优秀试题进行改编

每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应该是优秀试题的代表,它不仅是优秀专家学者通过深思熟虑,仔细推敲的结晶,而且代表了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所以必须进行仔细的研究,最好能对其中的一些试题进行再利用加工,使它们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3)根据需要原创

试题原创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深思熟虑。但一个好的原创试题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状2:要求高总比要求低好。

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也总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比别人好,知识掌握扎实,还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教师有时会不自觉的对学生提出一些过高的的要求,甚至出现“一步到位”的现象。其实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设置就是对知识点螺旋式上升,而不是一步到位。当学生初次接触到某个概念,理论时,总会有一个逐步学会的过程,如果把过难的试题“一步到位”地摆在学生面前,甚至把高考试题,综合试题放到学生面前时,学生

(2)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用玻璃棒沾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操作),若试纸变蓝(现象),有氨气放出(结论)。

(3)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

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玻璃棒沾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操作),若试纸变蓝(现象),溶液中有铵根离子(结论)。

2.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封闭体系气体的压强变化时,导致外部可见的现象,从而做出实验判断结论。表述时,一定要清楚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时间,是在组装好装置后,添加药品之前。

(1)检验如图1装置A的气密性

在B中装水,将导管浸在水面下,用手握住圆底烧瓶(操作),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放开手后导管液面上升(现象),说明装置不漏气(结论)。

(2)检验如图2装置A的气密性

将B中长导管浸没在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操作),若水不能滴下(现象),说明装置不漏气(结论)。

3.溶液中离子的检验

(1)C1-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AgNO3溶液,再加入足量稀HNO3溶液(操作),若生成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现象),则溶液中含有C1-(结论)。

(2)溶液中只存在A13+、Mg2+、Fe2+、Fe2+等一种阳离子的检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操作),首先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有白色沉淀生成加过量NaOH溶液不溶解、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生成红褐色沉淀(分别呈现的现象),则溶液中分别有A13+、Mg2+、Fe2+、Fe3+存在(结论)。

4.气体的检验

(1)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将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操作),若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结论)。

(2)燃烧法鉴别H2、CH4、CO三种单一气体

在导管口点燃气体,将一只干燥的小烧杯倒扣在火焰上,片刻后,往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操作),火焰为蓝色,若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气体为CH4(结论);若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现象),则气体为H2(结论);若烧杯上无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气体为CO(结论)。

5.物质的提纯与分离

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Ⅱ题27: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

沉淀没有洗涤干净时,其表面一定沾有SO42,这时,只要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24即可得出相应的结论。三段式的答案:“取少量水洗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和少量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是确保得到满分的法器。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4

一、转变观念, 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习题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新课程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看来, 很多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还没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如不重视实践性习题的使用, 不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掌握, 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认为这些既费时间又与考试无关。因此, 我们的习题教学改革的重点不是理论创新, 而是习惯、观念的转变, 要改的是旧的习惯和传统的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只要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我们就要尽力创造条件, 努力去做, 条件不足、时间不够, 也要有所取舍地去做。

例如, 我们在学习化学1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之前, 就把教材“交流·研讨”中的两个问题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了, 目的就是让学生回忆并整理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课堂上又先后通过“观察·思考”中思考题和“活动·探究”之后的“交流·研讨”中习题的解答, 让学生归纳、总结金属钠的性质, 落实第1课时教学的知识重点, 同时强化学生体验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之后第2课时, 在介绍研究物质性质基本程序的基础上, 对研究案例先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中的问题:“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 你认为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你希望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预测?”来设计方案, 然后参考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进行氯气部分性质的探究。

在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基础上, 把实验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放到第三课时, 课前完全由学生自己分组合作完成该实验探究的方案设计, 课堂上经过交流、讨论、评价后, 实施其中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进行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接着, 利用教材正文最后“概括·整合”栏目中的习题梳理本节知识重点、难点, 进一步反思、体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方法和程序的应用以及探究物质变化奥秘中的乐趣。最后, 还把本节“练习与活动”中的习题3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也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实现了对钠的化合物性质的拓展, 以及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及基本程序应用的强化。这一节教学中各种习题的运用是非常典型的落实三维目标, 促进学生发展的实例, 教材给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习题系统, 像这样用下来, 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有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都有了,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受到这种熏陶, 对于他们以后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高效学习方法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与某些教师那种抛开过程与方法, 放弃活动与探究, 一味罗列钠和氯气性质知识的做法相比, 我们学生的收获要大得多, 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实际上做起来, 并没有像某些教师想象的那么难, 那么费时间。关键是看我们观念的转变, 要时时刻刻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习题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而不是仅仅盯着他们纯化学知识的增长, 那么所做出的努力和所用的时间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学会规划与开发

跟传统教材不同, 鲁科版必修教材给教师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习题编制上更是作出了充分的改进, 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并形成了一种习题系统。但那只是一种建议或模式, 至于如何去使用, 就看每个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其他条件如何作出整体规划, 如何去科学合理地开发, 进行选择、调整、补充, 甚至包括进行必要的铺垫。也就是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使大部分教师都具有选择使用教材习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 我们在讲硫的转化一节时, 我们就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提供的习题资源整体设计好, 第1课时的习题着重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事实可以设置这样的习题引出硫单质性质的学习: (1) 古代的科学家发现某地区的沙地是由硫磺和沙子组成的, 于是想把沙子和硫磺分离开, 你想他们会怎么做? (2) 炼丹家在炼丹时意外地发现硫单质能处理汞, 这是为什么?说明硫单质有什么性质? (3) 冬天取暖, 煤炭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你知道煤炭燃烧时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第2课时的习题着重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在方法的训练上。但其中的“活动·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首先将不同价态指定到具体物质, 而且是相邻价态的物质, 让学生课前预习并尝试设计二氧化硫与硫单质和二氧化硫与硫酸的转化实验方案, 课堂上活动探究之前再展开充分的交流, 最后择优实施。而且有二氧化硫放出的实验, 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尾气处理, 另一方面用演示实验代替。

第3课时是酸雨问题, 正好可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材“交流·研讨”中的两个题目就可以用。

最后用“练习与活动”中的习题5对本节的学习进行综合与诊断: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你对硫元素家族有了哪些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都是硫元素中核心成员,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 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SO2%%%SO3%%%H2SO4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它们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 除它们之外, 对于硫元素家族的成员, 你还知道哪些?列举3例。

4. 你对硫元素家族的哪种物质感兴趣?请查找资料, 写一个关于该物质的小短文, 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这样先整体规划设计好了, 再根据设计去挖掘、选择教材中相应的习题资源甚至适当做出补充, 既不被教材所束缚, 又能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既能条理清晰、全面而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又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分步直至全面落实。学生每节课通过设置不同的习题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教师也不会再出现这也想要那也不想丢的、以知识为本“以多取胜”的习题教学思路了。

三、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与反思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就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实教材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以用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栏目和课后习题。平时的教学中, 教材的“交流·研讨”、“概括·整合”、“活动·探究”栏目中的题目我们经常会拿出来, 或稍加选择和修改就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探究的问题情景, 还有课后习题中的实践性习题也大都是直接使用的。如探究钠、氯气的性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探究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等等。讨论物质的分类;讨论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讨论对概念、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讨论实验的成败等等。

通过我们师生、生生间民主平等、开放、灵活的交流、讨论、合作, 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巩固, 以及对新知识形成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体验活动,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我们每学习完一节新知识后, 都会引导学生利用本节“概括·整合”中的题目或课后习题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如想一想自己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与原有知识具有什么联系?自己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碰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通过什么方式克服了困难?是否有更好的途径?

通过这种反思过程, 使学生不断产生反省的认知体验, 随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向。

四、注重习题与教学的融合

传统上的习题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 就是跟新授课的教学严格分家, 只有几节内容或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的习题课上进行的才是习题教学, 不是用一种整合的思路去处理习题与教学, 没有将习题与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而使用新教材之后, 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做到了习题与教学的融合, 这源于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的思想。教材提供了丰富的问题资源贯穿于正文前后, 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改编, 有时也会自己编制习题,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穿插习题教学, 通过习题的解决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 有关化学1第2章第3节第3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教学。

上课前, 我们将教材“活动·探究”中习题给学生作预习题:在铁单质和铁的化合物中, 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哪些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以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为例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课上, 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评价实验方案后, 实施探究活动。探究结束后, 通过“活动·探究”后面的归纳整理习题“1.总结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2.用图示的方法, 总结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写出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并指出每个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落实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巩固应用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再通过教材“迁移·应用”中习题“利用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例如, 利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 在硫酸亚铁溶液里加铁钉或铁粉防止溶液里的亚铁离子被氧化等。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请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学生巩固并应用获得的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知识。结课时利用教材“概括·整合”中习题“4.铁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通过实例说明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并归纳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引导学生对本课时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整合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

课后, 通过“练习与活动”习题4. (1) 、 (2) 、 (3) 进一步强化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习题4. (4) 进一步强化落实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高就是在这样一系列问题解决、习题解答的系统中逐步实现的, 习题与教学成了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平时, 我们经常会把教材当中这些本身就具有很好的习题功能的活动栏目如“交流·研讨”、“概括·整合”、“活动·探究”、“迁移·应用‘等等中的问题, 甚至课后的部分习题, 在课堂上作为习题训练或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讲解。这样既增强了教学效果, 又节省了习题教学的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 学习的结果、过程和方法得到及时的反思与调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适时有效的培养, 教学目标因此得到更好的实现。

五、注重习题评价的多元化

若要真正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 实现学生的发展, 只注重习题解答的结论是不行的, 还要注重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科学评价, 将结论与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也就是对习题的评价更加多元化。

在习题教学中, 我们会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态度、双基水平、创造能力和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如“你 (们) 的想法很不错, 很有深度”、“你 (们) 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或“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是太好, 有欠缺, 需要继续努力”、“你很认真, 要是思路再放开一些就更好了”、“你 (们) 看哪种方案更好”、“你 (们) 还有更好的其他的方法吗”等等, 而不再仅仅是过去简单的“对, 很好”、“错了, 怎么这样想呢”。

平时我们习题的批改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针对答案的正误进行总的评判, 打个甲、乙、丙、丁或优、良、差就可以了, 而是像批改作文那样对各方面有针对性地给出评判, 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 更注重的是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创造能力。有时还会利用网络展示学生作业或作品, 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宣讲自己的论文、报告, 并互相进行点评, 给学生以交流、探讨的空间, 使学生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思、领会, 并进行新的尝试。这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更强的指导性。

我们一般会通过纸笔测验, 强化对学生化学知识技能的训练, 有时还会尝试运用表现评定的方法, 突出对实验探究、开放活动习题的解决能力的考查;运用观察法、成长档案袋法强化习题解决的过程性评定。

六、注重实施求实, 方式多种

在使用新教材的习题时, 必须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学校的现状、教师的水平出发求实效, 采取多种方式, 抓住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基础不动摇, 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布置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 无论课上、课下都会有意识地改变以往要求学生必须全部独立完成的做法, 将教材中的习题分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部分和合作完成部分。如一般基础型、知识与技能类等题目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查阅资料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而活动探究、讨论、交流、实验设计等类题目就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在小组中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较复杂的实践型习题;对调查报告和写小论文类型的习题, 就让组内的学生转换分工角色, 轮流执笔完成书面报告。有的习题要放到课前预习, 有的又要放到课堂上, 还有的就要放到课后, 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形式, 这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总之,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好地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 提高教学效果, 为学生的发展铺路搭桥。

在教学实践中, 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以上习题教学策略的实施是有成效的,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师生观念发生根本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关注自己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前提下, 逐步向“基于问题”的学习过渡,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反思学习意识有比较明显的增强;通过对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更好地领会和贯彻了教材习题的编写意图, 使教材习题资源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 习题的教学功能也得到了较以往更充分的发挥。

摘要:与以往相比, 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习题的类型、特点均已发生了诸多变化, 习题不再局限于学习完有关知识之后再去安排设置, 而是随机地穿插或渗透在正文及各种活动栏目中, 从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 以讨论、思考、实践调查、设计实验方案等活动形式或以简答、填空、匹配等书面形式来及时加强学生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理解和应用,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习题系统, 因此习题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教学功能。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5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接受化学知识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化学题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解决好这一问题正是习题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习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系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习题教学,尽可能地发挥习题教学的功效,并从中积累了几点心得体会。

一、精选习题,组织训练化学习题类型繁多,涉及知识面广,要把所有习题都让学生做一遍是不可能的,而且还会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综合性的习题,组织练习与评析,做到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如此一来,“少而精”的习题不仅不会降低教学质量,还可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触类旁通之功效,是习题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精选例题,示范讲解例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思路和明确解题规范。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首先应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例题,设计好如何向学生作解题示范,并确定要补充的例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启发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条件和要求,找出例题涉及的知识点,从而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终列出规范的解题格式。

三、一题多解,培养能力一题多解是开拓学生多向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每个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题意的角度不同,对同样一个题目,往往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寻求变异,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例如“有1g含铁的氯化物的溶液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起反应,生成2.65g氯化银沉淀,问这种氯化物是什么?”此题的解法有:(1)建立方程式求解;(2)假设此氯化物是氯化铁或氯化亚铁,尝试求解;(3)根据分子组成求含氯量;(4)根据离子反应进行计算(物质的量法)。

四、重视讲评,指导学法学生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有时只知道错了,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错,所以习题讲评至关重要。讲评时应该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另外,讲评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积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成功的习题讲评,可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接受化学知识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化学题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解决好这一问题正是习题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习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系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习题教学,尽可能地发挥习题教学的功效,并从中积累了几点心得体会。

一、精选习题,组织训练化学习题类型繁多,涉及知识面广,要把所有习题都让学生做一遍是不可能的,而且还会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综合性的习题,组织练习与评析,做到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如此一来,“少而精”的习题不仅不会降低教学质量,还可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触类旁通之功效,是习题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精选例题,示范讲解例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思路和明确解题规范。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首先应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例题,设计好如何向学生作解题示范,并确定要补充的例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启发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条件和要求,找出例题涉及的知识点,从而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终列出规范的解题格式。

三、一题多解,培养能力一题多解是开拓学生多向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每个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题意的角度不同,对同样一个题目,往往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寻求变异,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例如“有1g含铁的氯化物的溶液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起反应,生成2.65g氯化银沉淀,问这种氯化物是什么?”此题的解法有:(1)建立方程式求解;(2)假设此氯化物是氯化铁或氯化亚铁,尝试求解;(3)根据分子组成求含氯量;(4)根据离子反应进行计算(物质的量法)。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6

一、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较为重要的,决定着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目前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思想较为落后,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再加上高中学校提倡应试教育,导致教师无法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有利于提升学生化学素质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不能明确教学重点,在讲解习题时,不能根据知识点处理问题,习题与知识点的讲解较为混乱,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无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缺乏新颖化学习题

在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习题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决定着习题课的教学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化学素质。但是,目前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选择习题的时候,不重视习题的新颖程度,将以往教学中陈旧的、滞后的习题设置在化学习题教学中,导致习题教学失去开展意义。同时,部分教师在习题课堂中,将习题下发给学生,没有将习题意义讲解给学生,导致学生不能掌握良好的解题技巧,对学生化学素质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1]。

3.忽视实验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程是较为重要的,可以利用实验反应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习题解题含义,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相比,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但是,目前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课堂中,不能认真负责的带领学生动手实验,实验步骤不科学,甚至实验课程只是形式上的工作执行,并没有实际意义,这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是较为不利的。

二、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习题“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A.氯、碘B.纳、镁C.烧碱、氢气D.食盐、淡水”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习题性质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思考并且对习题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参与到学生自主探究中,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解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解题能力得以提升,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2.重视问题设置的巧妙性

在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设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化学素质设置相应问题,对课外资料进行大量的搜集与查阅,保证能够借鉴其它优秀教师或教授的问题精髓,问题设计的要与课堂教学相符合。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硅材料应用在以下哪种制造中?A.光纤通讯B.工艺作品C.水晶项链制作”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小组探讨化学问题,将化学素质较高的学生与化学素质较低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精髓,向学生讲解“硅元素与生活紧密相关,工艺品应该利用氢氟酸来刻蚀,那么第三个选项中水晶中的成分是什么呢?”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学生搜集资料之后,讲解正确答案A,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还能更好的降低教学问题出现效率,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为良好的影响[3]。

3.重视知识的延伸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延伸工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都能得到巩固,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习题是以教材基础内容为根据,对知识要点的分析与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习题与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匹配,避免出现习题设计弊端,此时的弊端包括以下两点:其一就是习题设计的与基础知识太过于贴切,导致习题的设计较为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解答习题,导致学生出现自负现象。其二就是教师所设计的习题没有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规划,学生不能更好的解决习题,习题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4.重视激励教学方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习题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在学生能够良好参与的条件下执行工作。同时,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评价语言进行设计,不能过于浮夸也不能过于偏激,要根据学生的变化适当给予评价。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相互评价,在探讨中寻找自身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三、结语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7

一、总结化学学科特点, 编制实用的习题

化学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知识点较为细小、繁琐,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复习。而且化学中容易出错的细节比较多, 这些在平时上课中并不能反映, 只有在习题练习时这些小的错误才会暴露。如: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要着重注意的要点;写物质化学式时, 括号、原子个数的角标是否遗漏;在写电子式时, 表示电子的小圆点数量, 位置是否正确, 等等。

根据化学学科的这些特点, 在化学习题课的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练习的题目进行挑选, 并对题目的练习分类进行, 让学生学会一道题, 会做一类题。从海量的题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能考验学生是否注意到答题细节的题目。代表性的题目不但要会做, 还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考验细节的题要反复练习, 让学生在思维上有足够的意识, 在往后的练习、考试中不再疏漏。化学学科的知识细小, 就要求基础知识要扎实,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探究和掌握重难点知识。所以在习题课的练习中不能眼高手低, 忽略基础知识的练习, 致使后期的提高练习中出现基础题做错或不会做的现象。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多, 在平时练习时要滚动式地复习, 巩固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在后期题目的练习中要不时地挑选一些前面的题目进行巩固复习。在总复习时, 学生对前面的题目也不会过多地忘记, 可大大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避免单一, 探索多形式的习题练习

传统的习题课模式太过乏味单调, 让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而且学生练习的兴趣不高, 练习过后容易忘记, 教师费时费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越是有趣的事情, 人类记忆的时间越长, 记得越越牢。在化学习题课上, 可以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 如分组抢答。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出问题, 教师逐一解答, 对一个知识点用不同方式练习等方式。比如, (1) PH值越高, 溶液碱性越强; (2) 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3) 酸碱滴定实验中, 两中滴定管可以混用, 等等。可以让学生判断这些题目的正误, 并说出原因, 使其能更深刻地记忆。

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既让教师了解到了学生不会或有问题的知识点, 又增加了习题课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延长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时间。使化学习题课生动有趣, 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三、贴近日常生活, 开展实用习题课

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自然化学知识便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里。而化学试题的出题方向也和生活越来越紧密, 多数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为题目的主干, 涉及一些所学的化学知识。习题课就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来开展。让学生了解到化学不是遥不可及的, 也不只是理论知识, 是可以亲身实验、体验的课程。如实验时, 手指不慎划破, 可从急救箱中取出Fe Cl3溶液应急止血, 其原理是什么?这种贴近生活的题目, 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对习题课也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有关于实验的题目, 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学生能更贴切详细的描述。如:对酒精燃烧时火焰的描述;在氢氧化铝结构性质的练习中,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可以将其与酸碱反应方面比较的练习, 也可联系生活常识, 在胃酸过多时可以用氢氧化铝中和, 表现出氢氧化铝可以与酸反应的特性, 而且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样既让学生记住了知识点, 又使他们积累了生活常识。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8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习题训练,有效性策略

高三学生处于特殊时期, 面临着高考, 背负着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 常会因为外界的一些因素使学习受到影响。在高三的化学课程复习过程中, 需要将习题与教材结合起来, 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 从而促进高三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

一、高三化学习题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高三学生的化学复习有着知识点多、知识点分散不集中、复习任务重等特点。在复习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因为某一个因素而对化学复习失去兴趣。大量的习题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产生不安的情况, 从而更加影响学生正常的化学复习。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 教师常会组织一些小型模拟考试。高三毕业班的学生会因为高考而面临巨大压力, 其实这同时也为学生带来动力。有部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 化学成绩不理想, 从而对化学学习和复习缺乏自信心。教师没有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 致使学生的复习效率得不到提高, 学生的化学成绩也得不到明显提高。

二、高三化学复习中提高习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1. 对化学复习题进行系统整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而教学中, 教师也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对于高三化学复习阶段而言, 教师应该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这些习题的特点进行仔细的划分。

在知识点分类这个过程结束之后, 教师应该对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反复钻研。对于化学复习过程中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填空等题型来加强训练, 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关于记忆的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透彻的理解, 通过理解来达到记忆, 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通过对化学复习题进行系统的整合, 能够提高高三学生化学复习中习题训练的有效性。[1]

2. 组织小型的模拟考试, 提升学生的化学复习效果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最好办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 为了能够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师可以组织小型的化学测验, 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复习时, 应该以单元为基准, 利用教材与习题册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复习。当该单元的内容复习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该单元的知识点设计一份试卷, 组织模拟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复习情况。通过试卷, 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 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新一轮的化学复习工作, 从而促进高三学生化学复习效果的提升, 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3. 通过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 学生的兴趣也非常关键。教师可以为练习题配备对应的化学实验, 将学生带到实验室,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来记忆化学知识点, 以提高习题的正确率。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 还能帮助学生再次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 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2]

三、结束语

高三化学复习工作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高三学生化学复习中, 学生通过习题训练来提高化学成绩, 这是最基本的训练方式, 也是高三化学复习的最基本方式。教师在复习工作中, 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 针对不同的题型, 为学生介绍不同的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周鑫荣.高三化学复习中提高习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J].化学教育, 2013, 34 (2) :48-50.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9

一、注重体现习题的紧密性, 实现化学习题与知识点的衔接

教师进行习题教学时, 要认真钻研教材, 抓住关键知识点, 选用典型习题, 实现习题教学与知识点的融合和衔接。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 为使学生能够对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 教师设计如下习题:

(1) 在化学反应甲+乙=丙中, 15克甲和足量的乙充分反应, 生成25g丙, 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

(2) 某种锰的氧化物中, 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5∶56, 则这种锰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3) 10g纯度为80%的NH4NO3样品 (杂质中不含氮元素) 与多少克NH4Cl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教学中, 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问题的解答, 为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效掌握进行了有效巩固, 实现了习题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二、注重体现针对性, 凸显习题教学对知识重难点的强化作用

化学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 要找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设置体现教学目标的习题, 实现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有效掌握。

如在溶液知识的讲解时, 针对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析的概念及溶液稀释和配制等知识点掌握比较薄弱的实际, 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将2克食盐放入烧杯中, 在加入18毫升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 至融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20毫升的水进行搅拌。 (水的密度1g/cm 3) 。这时向学生提出: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分析1中各量的变化。两个问题。其中第一问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复习巩固, 第2题是让学生通过对“溶质质量没有变化”有效理解, 认识“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这一知识点。这一问题的设计为为学生更好的进行此类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提供有效的帮助。

又如在进行对实验现象与物质颜色的掌握教学时, 教师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 (1) 煤块燃烧正旺时上方的颜色为________; (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石灰水会的颜色会变为________; (3) 镁条燃烧时在空气中的颜色为________; (4) 氧气中燃烧铁丝时的颜色为________; (5) Cu (OH) 2、CuSO4·5H2O都是________; (6) 在空气中氢气和C2H5OH进行燃烧时的颜色为________; (7)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颜色为________; (8) CuO、MnO2、Fe3O4、木炭粉都是________; (9) 将可溶性铁盐溶液与烧碱溶液进行混合, 会有物质生成; (10) 磷氧气中燃烧时颜色为________; (11) Cu、Fe2O3、HgO这三个物质的颜色都为。这时向学生提供备选答案:1.绿色变黑色;2.黑色变红色;3.红色变绿色;4.红色变黑色;5.紫色变蓝色;6.白色变黑色;7.白色变蓝色;8.蓝色变白色;9.无色变红色;10.无色变淡蓝色, 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对有效掌握物质颜色预实验现象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体现梯度性, 促进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 学生、教师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梯度性教学习题, 实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在溶液知识的讲解中,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 准备了如下习题:

1.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跟, 的性质有关;

2.请说明“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的正确性;

3.在同一条件下, 食盐溶解在水里却不溶解在酒精里, 说明同一物质在中的能力是不同的。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

4.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 所以碳酸钙是溶物质;

5.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所以食盐属于溶物质;

6.A, 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看图回答问题:

(1) 4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这句话的涵义是;

(2) m点是A, 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它的涵义是;

(3) 在情况下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小。

教学中, 教师采用梯度性的习题, 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并鼓励学生“跳一跳, 摘桃子”, 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提升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重视习题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篇10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正确理解化学习题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习题教学是巩固概念、规律。学生在化学概念、规律的学习经常出现“自认为学会了,但不见得真正掌握; 自我认为掌握了,但不见得真正会运用”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当学生在课堂刚刚学完了化学概念、规律时,他们还不能完整地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未能深刻地理解规律所表达的丰富内容和适用条件。例如,对化学中电解质概念的理解,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此时,他们在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上,认识可能是模糊的,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刚刚形成的理论框架还不够稳固,支持这些框架的事实基础也知之不多。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性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之后进一步对知识加以巩固、深化和活化。

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从学会概念、规律到能够灵活解决问题之间存在着一个较高的台阶。跨越这个台阶轻而易举自然就能实现的,要求学生的认识必须有一个飞跃。许多中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正是没能较好地完成认识的第二代飞跃的缘故。习题教学就果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它是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代飞跃的主要途径。正确认识习题教学的地位,可以使我们既重视习题教学,设法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以致于不因为强调习题教学而冲淡概念、规律教学,避免陷入“题海战术”的泥潭。

二、恰当地开展化学习题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 巩固知识。习题教学是巩固概念、规律的必要环节。通过反复的强化,把所领会了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的过程。通过习题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定理、公式与具体的化学情境联系起来,从而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 培养能力。习题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将充分得到发展。所谓化学思维能力,就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形成化学概念、建立化学规律,并能把它们同具体问题联系起来的认识能力。

3. 反馈信息。学生对化学习题的反应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表征他的化学学习水平。老师可以从学生完成习题的快慢、准确程度、灵活程度、熟练程度,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水平,获得学生化学学情况的信息。这样老师就可以有根据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又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弥补认知缺陷,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学生则可以根据解答习题的情况,发现自已理解上存在的错误,找努力的方向。通过习题教学反馈的教学信息,还可以用来对学生的学习或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4. 解决问题。通过习题教学,学生可以对一些自己过去百思不得其解或存在不确切认识的化学现象,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正确的答案,解决了头脑中的问题,对化学世界的认识提高一步。通过习题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受到启发,促使自己去探索与化学有关的实际和理论问题。有的青年学生就是在这种探索训练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可见,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探索方面,化学习题教学不仅是必要的准备,而且是重要的诱因。

5. 激发兴趣,锻炼意志。化学习题教学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解题过程中同学之间的讨论和相互启发,求出正确结果所带来的胜利喜悦,都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以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积极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把解化学习题做为一种获取劳动成果的享受。化学习题教学还有助于锻炼学生刻苦学习、顽强攻关的意志。出现错误,发现错误予以纠正之后,学生的意志就得到了一次磨炼。这样在困难面前不断跌倒又不断爬起来的过程,就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使意志不断坚强起来和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三、做好习题教学,要坚持习题紧密配合概念、规律教学的原则

1. 老师选择的习题应密切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问题的情境要具有代表性,以利于学习的迁移; 问题的解决过程要能够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巩固、深化和活化; 问题的结论要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的结构; 问题的难度应该使学生经过积极思维之后能够完成,促进认识的飞跃。

2. 老师要掌握好习题的“台阶”,循序渐进。学习了一个新的概念或规律之后,开始的习题应着眼于增强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题目宜简单些,针对性强一些。在此基础上,再引入较复杂的习题,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3. 对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概念或规律,为了从不同侧面强化学生对它的理解,可以针对该概念或规律编选一组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四、做好习题教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1. 课堂讨论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最直接、最有成效的途径。通过讨论解题,效果要比老师直接讲解好得多。课堂讨论能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思考问题,各抒已见,通过辩论得出结论。在讨论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为发展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习题教学的讨论,一般要从学生存在的易错、易混问题中或者从思考方法上提出讨论题。

2. 在习题教学中组织学生自编习题,也是发挥学生积极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编题可以真正体会到自己是习题的主人,还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他们的走向生活、走向生产实践,到那里去寻找素材,去观察揣摩。这样,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编题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应向学生介绍编题时应遵循的规律和相关技巧。

3. 化学习题教学的最优化关键在于教师选择的习题是否典型优化。因此,我们有选择习题的典型优化原则: 通过讲解和演算最少量有典型意义的习题,花费学生最少的学习时间,来实现学生对化学概念、规律的巩固理解,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尽可能早地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总之,人的思维发展经过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几个阶段。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以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复杂局面。拓宽思维渠道就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发散,从而寻求最佳的解题思路,达到思维的高度敏捷与灵活,从而能灵活处理遇到的各类习题。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虽然强调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创新和转变,但也并不否认适当练习对学好高中化学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重新审视习题教学,恰当练习,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化学习题教学设计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学生背诵的质量,为教师的教育水准,和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永恒的话题。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失去了教育本身存在的价值,通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质量水平,不仅决定着教育教学改革本身的成功或失败,而且还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习题练习,而且要对所有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成效,都要非常关注,并继续探讨如何找到最好的战略,以保障高效的教学效果,下面的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实践练习,以及探索的对象和如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问题。

1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分析

1.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存在随意性

教学目标和教学的起点是相通的,而且还要将背诵教学进行下去,在有效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公式的背诵方法。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练习目标不明确,因为教学需要,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活化。需要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学会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将已经掌握了通过课程教学水平的学生,列入重点指导团队。大多数教师用不恰当的行为,不能明确表达所要传递的化学反应。是因为他们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经常使用繁琐的知识复习,要在上课之前,明白应该使用哪种方法,应该对哪种方法进行重新审视。不能讲到哪算哪,这是一个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方式。对于教学目标的歧义,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对于重点内容讲解不突出,困难的知识问题说不明白。分析其原因是,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前备课的重要子性,在化学课前没有做好教学设计,不明白的课程标准,和要求背诵的知识和状态的作用,因此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

1.2习题内容选择存在盲目性

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化学研究课程标准的研究不够细心,理解不够深入,课程教材掌握不到位,导致练习题的选择有盲目的现象。在新编教科书中,目前支持高级真正的教学辅导资料并不多,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部分材料,虽然包装外观引人入胜,但却都内容存在着严重的知识不足,最明显的缺点是充斥着过时的概念老化,而且是与文本不匹配,或所介入的知识太难,对教学新课程的要求在知识范围之外。在新形势的要求下,所补充的基础信息仍然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教师没有认真努力地学习化学课程标准,而且很少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忽略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忽视了对于学生关注和学生的思考差异。当选择练习题时,不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于新知识的讲授过于贪婪,没有进行梯度有序的练习设计,而且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行使真正的适用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并没有仔细筛选练习题目,对于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思考不到位,结果只会导致学生机械的训练,其实是在浪费时间,而且也抹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这一课内容,没有得到实践锻炼,对于不能涉及的基础知识,他们学会提前解决一些练习题,结果是教师难教,学生学习困难,双基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更不能很好的改善学习的恶性循环。

2高中化学习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1 要有目的的选择练习

做补充练习,为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实际教学效果,并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在学生知识体系脆弱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充,所以选择的练习,也是一个摆在教师面前很大的压力,你要选择一些典型习题和内容作为一个练习方法,记得要克服贪婪和避免对应试教育的误解。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题海战术,往往让教师和学生都感觉累了,这会导致不良的学习成果。

2.2设问方式的设计

通过提问的形式来练习题目。必须基于明确的学习目标,来表示学习的意图立意和内容,这反映了对其内容分析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你问的问题,以反映学生学习内容,进行整体的摘要描述,掌握必须解决的关键要素,通过对于知识所涵盖的及其涉及的内容。通过聪明的提问的方式,树立创新的,灵活的,课程目标。并应避免使用生硬的问题,应该是接近真实的生活,和人的思维角度的意识的问题,这需要对于学术问题的钻研,以及采取考虑亲和的态度来进行教学。此外,命题的内容应该符合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做到语言简洁,准确和易于理解,以防止学生对于问题产生歧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傅兴春.论高考中化学学习能力的考查与培养[J].化学教育,2009,(8)

[2]吴慎刚.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习题的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2005,(26)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探析 篇12

习题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搭建思维平台, 理清知识脉络、完善认知结构, 及时掌握新知识, 形成综合能力。设计好高中化学习题课并在教学中予以实施是提高化学习题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过去,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为了能够使学生考出好成绩, 理科的老师一般都喜欢实行题海战术, 比如化学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升学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这样的习题教学理念对学生来说明显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学生所需要耗费的时间颇大, 也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背。高中的化学有其自己的特点, 相比初中来讲, 当中的知识点的难度比较大, 所揭示的化学规律要深,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必须要与高中化学学科所呈现的特点相结合, 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当前我国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习题课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手段, 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笔者通过相关的调查, 发现我国高中化学习题的课的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

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教学的起点, 也是教学的终点, 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 具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但是很多化学教师却片面地认为, 只有讲授新知识的教学活动才应该设置相关的教学目标, 习题课的教学主要就是要为学生讲授习题, 至于要达到什么效果, 很多老师都没有给自己设定目标, 对上课的内容也不会做上课前的准备,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上课的随意性较大, 也没有固定的上课方式, 也没有无法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 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2. 习题内容的设定没有紧跟课程目标

当前, 很多的高中化学老师在习题练习内容的选择上都存在很多的盲目性, 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市面上出现较多套与新教材有关的教学辅导资料,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教师对新课程的标准缺乏细致的了解, 对自己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的不够全面, 使得习题课内容的设计与课程的目标相脱离, 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脱离, 使得习题课教学很难发挥到真正的作用。

三、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内容设计的策略探讨

习题课教学在整个的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工具, 也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笔者认为, 高中习题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 做好教学目标的分析

前苏联心理学家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设计有效甚至高效的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理论基础。根据此理论, 我们知道, 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要最大限度的接近学生的能力水平, 但同时又必须有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 在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中, 必须要明确化学课程三维目标与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主要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 “知识与技能”维度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以及一些实验的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维度则主要是要学生通过过程观察与参与, 能够提高自己及时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维度取向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求知的精神。习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只有与这三个目标维度一致, 才符合高中化学教学的本质。

2. 选择合适学生特点的习题内容

化学习题课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坚持以化学习题为中心,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习题而展开, 习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终身发展, 因此, 习题的设计则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习题的选择必须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习题的立意, 是否与培养的主旨以及教学的目标相一致, 题目中的信息是否紧贴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问题的设置是否有值得探究的价值、答案的评分标准。例如:近年来, 牙齿漂白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整个漂白的过程操作简单, 每天晚上只需把牙齿漂白剂放在定做好的托盘内漂白牙齿1个小时, 在1个月之后, 牙齿就会变得非常白。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可以作为牙齿漂白剂的是 () 。A.Na2O2B.Cl C.H2O2D.S02, 不难看出, 这是一道很不错的习题, 贴近生活, 又与化学知识的应用有关, 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结语

化学是一门偏实践性的学科,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科的特点, 才能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构建新体系的有力工具, 才能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为我国高素质化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并对如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慧贞.高中化学学生主体探究型习题课教学模式探微[J].教学研究.2012.4:104-107

[2]边丽.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5:78-83

上一篇: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下一篇:焦点短期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