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2024-07-12

高一化学教学策略(共12篇)

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篇1

许多学生从九年级升到高一后,都抱怨化学太难学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专门对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教学做了一些探讨。本文仅以教学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浅陋之见。

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一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16岁之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发展并趋于成熟。学生记忆力处于人生的高峰期,以意义记忆为主要特征。思维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优势,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抽象思维仍需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持。观察力虽然已有所发展,但观察事物的目的正处于被动盲目观察向主动自觉观察的过渡时期。对自我形象更加关注,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十分突出,自尊心强而敏感,好奇心强,求知欲较高。在刚进高中时,每个学生对自己都有一个比较高的期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做事坚持性不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尤其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放弃对化学的学习。

高中化学对学生的要求

初中化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感性认识方面的能力,重视形象思维的形成,强调记忆性和规范性。但高中化学重在培养学生理性认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化学知识体系。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等能力,这对于处于转型期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有的放矢,课堂教学针对性强,才能减小两极分化,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

1. 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学习心理尚未最后定型,可塑性很大。具有接受生动、形象化教育的年龄特征,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实验中获得启示,理解知识,展开思维。这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帮助他们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发展。例如:讲“钠与水反应”时,先给学生演示了课本上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放出气体的成分,进而讨论验证该气体的方法。验证之前,先要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这就要求学生预先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在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时,要求学生先掌握基本操作程序、仪器的使用方法,然后再让他们自行实验,学会实验的误差分析。从容量瓶到滴定管,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可以分析出十几种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让学生在做实验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学生应该是一个思想者,而不是一个机械的接受者。

2. 导好课,注重化学的实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将是最实用的科学,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也将是最讲究实用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化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和形象的应用结合起来,以保持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碳的多样性”时可以以故事导课: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测出金刚石的组成,做了一个代价高昂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用纯金制造的箱子里让其燃烧。实验结果使他感到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分竟然变成了二氧化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提示了他们如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讲“氨的合成”时,给学生讲德国化学家哈博在合成氨工业化及合成氨应用上的功与过.另外,还要把教学与发展学生学生思维结合起来,所选择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如“法医是如何提取指纹的?交警如何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医院里吃钡餐是怎么回事?怎样检查人是否患有糖尿病?人为什么会煤气中毒?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有什么优越性?”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而又需要动一番脑筋才能回答的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化学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各类方法点拨。设计“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着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大有裨益。如讲“金属”时,可以设计如下题型:

(1)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一种用途——(表略)

(2)请提出你想要探究的有关该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两个问题:

a.b.

(3)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对你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究(简述步骤、现象及结论)。

a.b.

此类题内涵丰富,思维量大,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重点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样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勇于探究,结合化学知识进行推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更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成绩,指出学生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尽量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他们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团结友爱,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班级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应在老师面前直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篇2

韶关市第二中学 余智敏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学习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化学学习。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后,普遍会感到:与初中相比,高中课程怎么这样难学?高中的学习成绩怎么会这样难提高?为此他们感到苦恼和困惑。而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他们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

一、导致高一学生感到学习化学难的原因 1.教材结构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化学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在课程内容和学习的要求方面,知识量多了,深度、广度和难度也相应明显加强了,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物质的量”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 教师教学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同时也是作为升中考试主要科目之一,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迎会考,而没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多为机械式的被动学习;而某些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有缺陷。然而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特点以及学生的参差水平了解不够,而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要求、教学方式,也与初中大不相同,特别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教与学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甚至为了迎合高考,还将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满堂灌”使得课堂欠活跃,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学生自身学习的原因

对于高一学生(特别是普通高中的中学生)来说,都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他们之所以陷入学习困境,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初中相比,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有哪些不同,缺乏了解和认识,但仍沿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甚至还有学生抵御不住社会精神环境的种种诱惑,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模仿社会不良习气„„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难以上去,进一步在思想上产生出学习的为难情绪。

4.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起着重大的影响。调查中发现,有的家庭比较民主,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恰当,这些学生学习心态往往较好。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经常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认识不足,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还常讽刺、挖苦。尽管学生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与优秀生存在着先天的差异,长期形成的学习方法也不科学,成绩不甚理想。加上来自家庭等的沉重压力,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帮助学生去掉苦恼,走出困惑

鉴于上述种种引起学生学习化学“难”的原因,如果高一学生在学习策略上不能较快适应,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正确应对呢?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心境状态,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效。而学习上的顺逆、工作中的成败、有际关系的亲疏、健康状况的好坏、生物节律的起伏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境。艾森伯格等的习得性勤奋的原理也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差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没有处于良好的的心境状态之中,教师一般只会表扬学习好的学生,使学习差的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产生了无助感。反正老师不表扬我,努力与不努力都一样!他们的学习心理可见一斑。因此作为高中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得找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去掉苦恼,走出困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采取什么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从中找出教学的切入点。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还可以参考高一培训材料中的内容,也可在上网在化学论坛中与一些同行们交流探讨等做法,使初中与高中知识相衔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自各层次不同的初级中学,化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作为教师,就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实适因人施教,从而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克服种种畏难情绪。如在学习《环境保护》这节课,可让学生自行去查找有关环境污染的原因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所做的努力,指导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转变观念、钻研大纲和教材、更新教法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4.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师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消化得出结论,通过讨论明辨是非,通过实验证明推断。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5.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学生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中也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在推寻“专业教室”,它为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与物质条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因此只要我们思想明确,还是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比如,讲述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当一回门捷列夫,依照之前所学过的元素周期律,自制一张元素周期表,看看谁制的周期表更好,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巩固知识,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理论课上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去。

6.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矛盾。

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条“捷径”,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矛盾,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消除矛盾,就要把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论断等技术运用到学生身上,帮助他们解决知识障碍、能力障碍、情感障碍或家庭、社会因素引起的矛盾。

7.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同时还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教师要善于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校正与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上下功夫,在激发兴趣上作文章,使学生终身受益。此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进行学法指导。

8.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今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的时代,中学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性的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计算机辅导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今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的利用它们促进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教学的进程。我们可根据化学课堂教特点,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备课上下功夫,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要防止多媒体教学成为新 “满堂灌”的工具。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应扮演情景的主动创设者、协作的周密组织者和高级伙伴、会话的积极引导者、意义建构的忠实支持者,让化学课更生动、更有趣,从面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和研究。

9.寓感情交流于教学中,施爱于教学之余

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大多学生不太敢接近老师。但高中的学生更感情,如果老师施爱于细微之处,平时对学生多接触、多关心,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如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多问寒问暖,生活上多一些照顾;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义务补差等。从而学生就会对老师从尊敬到亲近,从亲近到做朋友。而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又很努力,但努力不一定都有好的结果。老师提问的一些问题,在老师眼里是很简单,但学生就不如此认为了。如当在提问时,对回答不出的学生,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批评。人总是爱面子,不喜欢别人批评。因此,教师要有耐心,应多些暗示、多提示、多鼓励、多肯定。要善于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看到希望,看到成功,看到老师的笑容。否则,对于已经化了很大苦功的学生而言,其伤害的程度是无法形容的。另外,一堂课结束了,老师不妨在教室里多留一会儿,问问学习困难的学生哪些问题没解决,听一下他们对老师上课有什么要求,他们会感到老师是多么的和蔼可亲。他们由对这位老师的爱戴转化为对这们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有了这种兴趣,还何愁学习成绩上不去呢?对有的不善于和别人交往的内向学生,老师更就应主动关心他们,接近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班级中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优秀学生的帮助,使一些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得到解决。只有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程衔接 教学策略

近几年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变化较大,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差别也较大。笔者在高一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高一新生在新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往往出现适应困难的现象。笔者希望一方面能简单地从课程衔接的角度分析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特点,另一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教学策略实施问题。希望此研究能让高一的化学老师们重视初中高中化学课程衔接问题,关注学生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高中新生平稳地渡过从初中到高中化学学习转化的这一过程,尽快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一、 高一化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要想做好要做好高一《化学》与九年级《化学》的课程实施衔接的工作还应对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进一步的了解,做到知自知彼,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因此我们对高一新生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珠海市第一中学,2009年高一级学生,总人数为382人。发出调查问卷382份,回收问卷370份,为有效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使用的是“学习方法运用能力”量表。内容说明: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是重点学校学生,但是学生对学习方法运用只达到一般水平;高一学生在学习方法运用上与初中相差不大,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在简答题中突出的主要问题有:高一化学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课堂容量加大、教师讲课进度快,而且枯燥的理论知识增多。高一化学教材内容较简单,但是配套的习题较难,看完教材还是不会做习题。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老师能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希望多讲解题技巧,还希望老师多总结整理知识要点,归纳重点难点。

(二)有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初中及高一化学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可以看出近年来高中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访谈中教师们分析初中学生学习化学主要的特点是记忆性的知识较多,灵活度不够;解题针对性较强,思维训练不足,知识不系统,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因此高一化学应重点培养学生:1、观察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抽象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归纳总结的能力4、记忆型学习向运用型学习转变。

二、人教版高一《化学》与九年级《化学》的课程内容衔接特点

笔者从课程的组织,教材内容的编排设计角度对初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在初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衔接上,充分体现了教材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者合的原则。

但是初高中课程在内容衔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教材过于注重“三序结合”将难点分散编排,使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整合,难以形成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2、形象思维的训练不够;3、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有些脱节,教材中示范性计算例题太少,但练习题中对计算方法、计算技巧要求较高。现在总结初高中课程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及高一需要补充的内容,如表3所示。

三、基于初、高中衔接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的实施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在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综合高一化学教学现状和初高中课程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化学学科的学科特点和高一这一特殊转折性的学年,基于初、高中衔接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的原则,笔者结合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几点适用于高一化学的教学策略。

(一)上好绪言课,重视学生心理衔接

初中的化学课堂给学生的印象是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要让学生延续这一美好的印象,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就尤为重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高一第一节课化学课,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老师的信任、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信心。 

(二)展示学科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魅力也充分体现在了化学实验上。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功能,应计好课堂上每个实验。精彩的化学实验就像一位不会说活的老师,默默无闻地把科学原理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有的实验按照教材操作效果不尽人意,就需要设法改进实验,增强实验效果,使其更具说服力,还能展示教师智慧、增加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化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化学史讲故事。通过化学发展史的线索,使学生认识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力求反映最新的化学观念和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揭示学科规律,渗透学习策略教学 

有效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会学习,即学会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学习策略有多种,笔者在教学过程会有意识地渗透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

1.归纳总结学习策略实施

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归纳总结知识点。例如,归纳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用表格比较二氧化碳、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等。

2.趣味记忆策略实施

记忆方法的训练也是学习策略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如编选歌诀、利用谐音、形象比喻等方法,可以帮助记忆。 

3.化学计算策略实施

化学计算技巧常用的有:质量守恒法、电荷守恒法、差量法、图象法等。在讲解计算策略时,尽量一题多解,先用常规计算方法,再介绍巧算的方法,两者相比,计算策略运用将大大提高计算速度。

(四)倡导学习主动性,尝试学案式教学

学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也是挑战,教师要打破过去的教学定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新的教育改革理念。

对于探究性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笔者也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高一学生大多数认为现行的学案式教学方法对学习化学有帮助,有利于自主学习。探究性学案式教学能使学生跟得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能帮助学生在预习时分清重点和难点内容,学案中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习题难度适中。大多数学生能适应探究性学案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高一刚开学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化学课程的衔接,在初期的化学学习中效果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

[2]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刘知新主编.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4]李进.化学学习策略体系及初高中生化学学习策略差异研究[D].扬州大学. 硕士论文,2004

[5]邓添华. 化学诗词五百首1997年5月

作者简介:

提高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篇4

一、结合教材、知识衔接

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实验多、难点分散, 但其知识系统性较弱, 有些知识的深度不能很好地与高一教材衔接。所以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是高一化学教学中缺一不可的环节。否则, 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 甚至丧失信心。那么, 高一对初中化学的复习, 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 而应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适度提高, 提高的程度一定要以高一内容和学生实际为依据, 不能盲目提高。复习的内容有:1.酸、碱、盐的转化规律;2.准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3.仪器的使用、简单的制气装置安装及其制气原理等相关知识;4.溶解度的有关计算、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差量计算等。

二、注重实验、弄清概念

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 化学更加注重实验教学, 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长期坚持的教学准则。高一化学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 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协调好理论课堂、实验课堂的比例。此外, 还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如实物、图片、模型, 学生在实验中详细观察后从大量感性认识中能弄清化学概念。随着高中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 高一化学教育要提高教学速度, 按照具体题材内容, 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教学。例如, 教学气体摩尔体积时, 我则结合了直观图形、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学物质的量浓度时, 我则安排学生参与实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理论这是。通过这种直观性教学, 既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更多的化学启示, 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循序渐进、培养思维

学科不同, 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方法有差异。化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有机物比较抽象,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 而实验、鉴定、推断、计算等又很严密, 信息题又能诱发创新激情。所以, 高一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一些化学思维方法, 以利于以后的教与学。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从学习《卤素》知识挖掘出结构、物性、化性、制法、用途,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2.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培养对比思维;3.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培养联想思维。通过以上一些思维能力的培养, 会使学生掌握一些化学科的学习方法, 还可以诱发学生寻求适合自己学习的高效思维方法。

四、查漏补缺, 深化知识

每个一段时间教师都要对教学工作深入分析, 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化学作业批改情况掌握学习效果。对于存在的教学问题, 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让学生能真正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补上知识上的“间断点”。“间断点”指的是在初中没有学习, 而学生已有所感触的内容。掌握了“间断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安排有知道意义, 能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根据学生提出的教学改革意见, 我总结了三种查缺补漏的方法, 具体情况:1.教材脱节。教育体制的改革, 尤其是每年中、高考制度的更新, 初中、高中化学教学材料不一样, 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往往影响着高一化学教学效果。例如, 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 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 这些知识点都是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 高一化学中提到后会给学生带来陌生感。2.计算方法。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没有提出要求, 而学生在高中习题中却经常遇到这类问题, 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更加深入些, 从多个角度讲述计算需要注意的方面。3.选学内容。在初中阶段开始化学选学课程, 其最终目标还是为了给学生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中教师在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处理过程中, 选择分层教学法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教育, 并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例如, 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得到拓宽, 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高一化学能为整个高中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模式。这也为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提供帮助。

摘要:高一是学生进入高中的起步阶段, 只有在高一为化学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才能为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高一化学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乃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都有促进效果, 面对新时期的高中教育标准要求, 化学教师必须要深刻反思当前的教学工作。因此, 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 按照教学大纲、教材特点开展教学, 才能保证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光辉, 《网络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 《化学教育》, 2002

[2]曾清勇, 《制作实验设计——化学实验设计复习网络整合案例》[J], 《教育信息化》, 2005

[3]何彩霞, 《化学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与设计》[J], 《化学教育》, 2010

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篇5

一、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教学案:

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统,但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差,而且我所教的班级同学的基础的差别很大,因此我在制作学案以及备课时,不仅要参考和分析很多有关资料,还要尽量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选取不同层次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使知识点的教学有条理性,学生较易学和理解。

二、认真批改学案,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

积极推进我校教学方法改革,认真执行导学案教学。学案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反馈方式,从学案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布置学案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们高一化学组精诚合作高度认真负责筛选学习材料,精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学案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将他们在学案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三、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五、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注重学生学习小组合作互助的作用,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七、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教的班中,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很认真,学习劲头也较浓,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也就差,有些学起来就没信心,更不想去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找他们个别谈话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试卷了解原因,对于对化学不感兴趣的,我就用一些实际例子跟他们说说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没有努力去学的学生,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利用周末或课外时间进行辅导。

总之,为了把教学工作搞好,我不断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力争在教学岗位上多出成绩。

浅谈高一化学的教学 篇6

【关键词】精选内容 学法指导 适度深化 思维培养

新学年伊始,有一大批新学生升入高中,开始高中生活。对于化学这门课,它有自身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只开设了一年的课程,内容少,知识面广但深度不够,是基础性普及性的。步入高中后,教师通常利用适当时间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础解题思路,再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以取得前后知识的贯通。

高一新生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一切都是新鲜的,存有好奇心,有对新知识的渴望。所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实施教学。在这笔者针对以下两点浅谈高一化学的教学。

一、把握初高中异同,搞好过渡教学

初中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和铺垫,高中教师要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而且使学生明白高中化学知识不是空中楼阁,有自己的根基,这样,使学生理解教师复习的目的,才能真正起到复习的作用,毕竟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初、高中过渡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1.精选内容

作为高中生,他们的目标是高考。作为高一学生,他们经历了中考,步入高一,又开始追求新的目标,目标能否实现,高一的学习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选择复习内容时,要以高中化学知识依据,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复习。笔者认为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以分成四大块来复习,其四大块为: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②元素及化合物;③化学计算;④实验操作。这种复习方式,其好处在于: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将知识归类化系统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学会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再根据高中化学的内容,对某些知识做到精讲精练,达到预期目的。

2.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教学接轨的有力保障,学生成绩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起着决定作用。初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记忆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譬如:初中时学生将元素化合价的顺口溜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当让他们写物质化学式时不会写。其实,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元素化合价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就能正确写出化学式。学生将识记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就出现了知识“消化不良”现象,事倍功半。初中阶段,学生们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独立性,主动接受获致知识,其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向理解,依赖向独立,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通过对知识的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对高中知识的学习有所准备。

二、站在高一,瞻望高考

纵观历年高考题,高一化学中的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等都是高考的热点知识。因此说来,高一化学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又是高二、高三学习的基础。

1.适度深化教材

在进行新内容教学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知道这一部分内容对以后学生的影响从而作出相应的铺垫。比如,《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分三个阶段来学习,高一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高二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高三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电解池和原电池。高一时,要求学生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m·ne—)(n指单个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的个数,m指像这样的原子有几个)。讲课时要求学习写m·ne—的形式,因为有利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所以,就内容讲内容是不可以,必须综合整个高中化学知识,适度扩张和加深知识。

2.思维培养

在教学中培育学生思维的观点由来已久,前苏联的赞可夫(1901—1977)在他的《教学与发展》一书中强调各科教学必须着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开辟心智训练的广阔天地。在高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维,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促进学生智力全面发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不成熟,这也是需要不断加以培养与训练的直接原因。思维的不成熟表现为,思维过程简单化,思维的出发点不现实,思维过程的不科学,不经济,思维的局限性,思维的固封化。针对中学的思维不成熟,高一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比如说在做化学计算题时,可以从问题出发研究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是讲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再比如说,在做化学中的推断题时,一般情况下,首先找出突破口,再联系相应物质的性质,从而击破此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课堂上问题的设置,也可以通过习题课,向学生渗透思想方法。

学生的思维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高一一年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思维能力,对高二、高三学习,甚至走向人生道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以最大的潜力去掌握学习材料,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林·浅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考试报·2005.7.12

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篇7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材特点,教学策略

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著名教育学家达威多夫曾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深入分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 (简称高一化学新教材) 的特点,结合长期教学研究与实践,积极探讨和优化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教材特点分析

1. 新教材版式新。

高一化学新教材以全新国际流行版式展现出来,大开本,双色印刷,图文并茂,有彩图(不含实物元素周期表)21幅,涉及各章节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和变化,有插图121幅,包括科学漫画、实验过程展示图、生产应用图、物质转化或能量变化示意图、概念或知识间逻辑联系图、化学实物图和科学家照片等,各章节均用双色套印。仅从感官上讲,新教材形象生动,趣味性和直观性强,易于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2. 新教材内容新。

高一化学新教材内容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需要,并在原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增删和转移处理。主要增加绪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中的电解质、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环境保护、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删除氯化氢、硫和硫的氢化物、硫酸的工业制法、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还将离子键与共价键两节合并成化学键一节,将高二硅和硅酸盐工业转移到高一,将氮和磷的有关内容转移到高二。经过处理,新教材充分把握重点、分散难度,更加紧凑和合理。

此外,新教材还在各章节编排“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课题”等知识板块,力求将课内双基知识和课外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丰富教材知识内容,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又便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

3. 新教材编排顺序新。

高一化学新教材以知识逻辑顺序为主线,充分考虑学生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对其知识体系作出较大调整。第一,重视初高中教学衔接。新教材首次增加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将化学放在人类进步背景下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心能源、材料、环境和健康等与社会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此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进一步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并对学习化学的方法加以重视。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系统性较强,既有助于复习初中知识,又有助于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具有极好的衔接作用。

第二,坚持分散难点、分步到位、螺旋上升原则。突出表现在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从“物质的量”一章中分离出来,转移至“卤素”一章之中,将“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安排在第二册“氮族元素”一章之中。另外,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安排在第一册,而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安排在第二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则安排在第三册。

4. 新教材学习方式新。

高一化学新教材力求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验探究,认识化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教材增加较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选做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探究性课题,以及“角色扮演活动———小河被污染了”等新型课堂活动形式。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使其获得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不断训练科学方法,逐步端正科学态度,最终形成科学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新教材教学策略

1. 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切忌一步到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教学质量评估的尺度。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决定、制约作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复习那些知识,为学习那些知识服务? (2) 学习那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3) 培养学生那些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并结合哪些知识内容来培养? (4) 应进行那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观点? (5) 应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实际内容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要制定合理,阐述明确,方便贯彻落实,切忌以高考标准要求高一学生,否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导致两极分化。例如《卤族元素》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⑴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⑵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比较卤素性质,使学生初步形成元素“族”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作铺垫;⑶通过比较卤素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⑷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 坚持教学内容系统化,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系统化指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相关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系统论观点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转变学习思维方式,学习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处理要求教师熟悉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知识内容,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例如新教材第二章《碱金属》以“提出问题→分析→预测→实验→讨论→归纳”的方式表述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描述金属钠、钠的氧化物,以及碱金属元素的日常用途,设疑:“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其依据又是什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分析和预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以探索问题的答案所在,并进一步讲解如何巧妙构思H2的检验方法,发动学生创造新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再和学生一道回顾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归纳总结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今后怎样获取、分析、运用知识,教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主“研究”、“探索”和“钻研”,使其转变学习思维方式,并学到完整、系统而又有条理的知识内容。

3. 坚持教学过程科学化,精心搞好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通常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将一节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三个部分。在课的开始,教师应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其做好知识和心理准备。课的中心也是课的核心,决定着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进行。课的结尾,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概括、归纳和强化,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和方便以后的教学衔接。

(2)课堂提问设计

提问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对于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例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时,我首先设疑:“盐溶液显中性、碱性还是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观察、说明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再如在学习“氮气的化学性质”时,我首先阐释分子键能,接着提问:“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化合价变化角度分析氮气可能发生那些化学反应?”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必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其效果不言而喻。

(3)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设计。

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由此可见,加强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很有必要。课堂练习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教师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穿插安排,选用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答对的习题。课后作业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要结合学生已学知识,以及课外作业综合性、多样性、灵活性和隐蔽性等特点,遵照大纲要求,合理布置,以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和逐步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目的。

(4)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既能弥补语言难以表达某些问题的不足,又可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板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体现教学目标性,揭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体现教学系统性,形成完整知识链; (3) 体现教学全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注意中心。

4. 坚持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选用恰当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是得法。各种教学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一堂课究竟选用什么方法要视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化学教学首先要重视各种基本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次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和具体学情,特别领会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挖掘信息和科研探究的能力,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并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以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原电池》一节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完成教学: (1) 观察锌板和稀硫酸反应。 (2) 若锌板和稀硫酸反应,改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 (3) 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而是通过用外电路导线连接,有何现象? (4) 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设计。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经教师点拨,不仅能掌握知识,而且能训练和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磊, 胡久华.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 (化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张玲.高一化学新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3, (5) :143-144.

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篇8

1. 利用后进生的智能特点,促进化学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体系包括以下几种智能:(1)言语—语言智能;(2)音乐—节奏智能;(3)逻辑—数理智能;(4)视觉—空间智能;(5)身体—运动智能;(6)自知—自我认识能力;(7)交往—人际关系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化学后进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迁移到化学学习中去,很可能就会发现这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很好的表现力。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后进生的语言智能进一步开发其数理智能。化学知识具有多而杂的特点,且相似、相关的概念相互交织,从而造成一部分后进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用语、物质性质等记忆存在困难。针对这部分后进生,教师可编出一系列的顺口溜,如化合价口诀、氧化还原反应口诀、金属活动性顺序口诀等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使其熟练掌握并加以应用。

2. 准确把握内容深广度,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控制好这个“度”的问题。在必修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大纲要求只是掌握金属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然而不少教师在这处内容处理上采取“挖洞”式教学,一一罗列,如讲到钠时,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几乎把所有有关钠及钠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一一进行讲解,导致课时严重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校只好增加课时,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退一步讲,高一化学后进生主要为学业水平测试而战,没有必要挖这么深;进一步讲,就是为了高考而在化学必修课程中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妥的,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3. 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以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和提供相关材料,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领悟形成知识结论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过程分析,即教学过程不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结论情况,而是更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与理解。虽然一些后进生不仅学习化学比较困难,而且动手能力和课堂自律性均很差,但对实验还是很感兴趣的。如在基于前面已学过金属钠与水反应并做过这个实验的背景知识下,我提出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再给出设计装置的要点,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转变。这也正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指导思想。后进生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我就让学优生带动他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直到由他们独立完成。他们通过锻炼,一次一次得到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感受到“通过努力是可以成功”的道理。

4. 对高一化学后进生纯理论知识的教学

虽然探究式课堂教学有众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教材的内容、课堂的容量、教学任务等客观因素决定能否采取这种方法。常规的新概念、新知识教学是要去情景化的,比如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大量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等等。读者去看一看必修模块的内容就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在“物质的量”这一节之前,编者先编排了一节学生熟悉的实验———粗盐的提纯,即使初中没学好化学的学生看到这个实验也会觉得很亲切,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物质的量”这个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习并掌握这个概念有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要想后进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教师需要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利用形象的比喻引入课题。如我们买一打手套,大家都知道一打为十二副,那么这一定数量的集合体即为物质的量,它的单位是摩尔,然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物质的量与米、厘米等学生所共知的单位作类比,“用米、厘米等计量长度的单位;用克、千克计量质量的单位。同样,人们用摩尔计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使学生知道“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并且指出“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总之,在讲解这部分纯理论知识时,引入与讲解要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容易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善待后进生,尽量地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心灵里映出美丽的图像。“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羸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同时,教师要言传身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做示范,给学生以模仿的机会,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上课,用他们喜欢的语言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使得后进生也能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维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王磊, 胡久华.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 (化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4 (1) .

高一化学教学七法 篇9

1. 转变化学教学的目的观

在大多数化学教师看来,化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是进一步学习医学、农学、林学、生化、材料等其他学科或前沿学科的基础。高中学生在高中学段必须具备牢固的全面的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完成进入大学深造所必须具有的预备性知识,高中化学必须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然而,现实生活中,用我们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许多“优秀学生”却不会使用灭火器,油锅着火时惊惶失措,无限制地使用塑料袋,发生火灾时不会自救,马路边上的垃圾桶在燃烧时无动于衷……这些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化学教学目的观的深层思考: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高中为什么要学化学,学习什么样的化学知识,若干年后,我们所教的完整的化学知识在已经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那里还剩下多少等问题,即化学教学界曾经激烈争论过的关于化学教学是“化学家的化学”还是“大众的化学”等教学观的问题。应该说,新教材的出版和启动明确无误地选择了后者。对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进一步研究它,而在于应用它,应用它理解、解决和决策个体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深奥的化学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的这些化学知识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化学应该成为每一个有教养的公民都必须懂得的知识,使化学学习不仅对高考有意义,而且对学生一生的高质量生活有意义。

2.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上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3. 夯实基础,掌握规律

由于初中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其中物质的量是基石,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要多利用一些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的教具,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等,通过归纳列表的方式突出异同之处,加深记忆。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先通过回忆初中原子结构的知识,再结合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的性质特点从中引出各大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 切实研究和把握教学大纲和新教材

教高一的往往是年轻教师,老教师比较少,这就要求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切实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切实把握住教学大纲,把握住教学时的重难点,过浅则达不到规定的教学要求,过难则学生学得吃力,势必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学习。这样在教学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学生吃了不必要的苦头。

5. 课前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由于高一课时非常紧张,因此教师除了要深入钻研新教材,研究重点、难点之外,对学生的基础特别是初中的化学内容,应充分掌握,充分把握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和目前的心理状况。这样上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6. 教师应将传统式教学模式改革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转化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共同完成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现新知识,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过程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将化学学好。

7. 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高一新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应在教授新课前,向学生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一般要求和一般规律,并针对提出的要求和规律,介绍常用的学习方法。我在上新课前一般按以下几点介绍学习方法。

首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课本就是问题的答案”这一结论,让学生体会熟读课文的重要性。

其次,教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我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清楚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一般有:(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教师演示实验中的仪器、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等内容。(3)课本附有插图而教师未演示的实验仪器、现象、结论。(4)课文中“问题讨论”的内容和结论。

高一化学教学探究与反思 篇10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现状,解决对策,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

高一化学既是对中学化学的深化和升级, 更是高二、高三化学知识的学习基础, 在学生的整个化学教育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 高一化学教师又当如何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使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呢? 我对此进行了钻研和探索。

一、高一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一般都是在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 但是迫于中考的升学压力和教学条件的限制, 很多教师选择放弃学科素养培养教育转而追求教学进度 (特别是农村初中) , 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将学生当做储存知识的“容器”, 简单、粗暴地将教材知识点、考试热点强加于学生, 让学生机械记忆, 机械重复, 大量的题海战术强化考点, 根本就不理会学生是否已经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足够认识和了解,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了。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打牢学好化学的基础和地基, 再者我省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间存在明显距离, 导致高一新生对化学学习存在很大困难, 并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感到不适应, 作为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有效桥梁的高一化学教育应该履行起其教学职责, 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针对高一化学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面对中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 化学教师该何去何从呢?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经验告诉我们, 第一堂课尤为重要, 除了外在形象得体, 更要注重化学学科魅力。 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要想上好第一堂化学课, 首先要精心设计。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 要把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 例如在高一新学期里我的第一节课不是学习课本内容, 而是从展示化学家阿佛伽德罗和数学家高斯的一场辩论开始的。 争论的焦点是化学到底是不是一门自然科学? 高斯认为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之母, 而化学只是一门使用技术, 算不上真正的科学, 而阿佛伽德罗却认为化学也是一门自然科学, 他举出一个例子, 在数学上“2+1=3”, 但在化学上这样的结论不一定是对的, 如2mol的氢气和1mol的氧气完全作用只生成2mol的水蒸气, 接着做了几个变化神奇的化学实验, 例如滴水生烟、钠与水的反应、酸碱盐间反应的沉淀变化和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等, 于是学生在感受化学神奇魅力的同时, 油然而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当然第一节课的好印象不可能维持整个学习过程, 化学教师一定要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特点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贯穿于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

2.做好初高中衔接

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验性实施后, 由于新旧课程的差异、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 初、高中衔接复习显得非常必要。理由如下:

(1) 初中科学强调定性分析, 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 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 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 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 “是什么”及 “是多少”。

(2) 初中科学以形象思维为主, 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 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 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

(3) 初中阶段很大程度上记忆的知识多, 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 学习依赖老师,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不会归纳, 总结学过的知识点, 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 理解后再记忆, 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 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深刻理解化学原理。 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 则会事倍功半。 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

(4) 新生除了要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 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与初中的教法不同, 高中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 注重方法的点拨而稍轻视不断反复多次。

在衔接过程中,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认为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学习思想的衔接, 帮助实现学习心理的转变。 大部分学生都把高一当成新起点, (认为初中不曾认真学习, 养成许多坏习惯。 ) 有一种“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 但是他们又不知道怎样开始, 感到很迷茫, 再者是在这种心理过渡性的关键时期, 意志与毅力不强, 很容易会使这种心理自然转变的征象消失。 因此, 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 加强鼓励和表扬, 介绍周围环境中许多成功的例子, 帮助他们描绘未来蓝图等, 以强化学生“一切从头开始”的愿望, 同时指导学生“怎样开始”, 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通过各种途径 (如兴趣活动, 教师的幽默语言, 化学实验, 让学生有初步的成功体验及社会实践等)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他们感到化学老师是“很好的老师” (强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 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学习方法的衔接, 帮助学习方法的转变。 调查表明, 大部分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是非常简单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的, 通常是“你讲我听”, “你写我抄”, “考前背、考后丢”。 到高一以后, 若仍沿用这老方法, 则必然会使他们成为所谓的“差生”, 兴趣和学习习惯的保持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的 “学是为了会学”。 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 在注重兴趣和习惯培养的同时, 要并进地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将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3.注重有效课堂教学, 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 这是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在构思教学活动时有“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指导”的思想, 以少时间、少精力和少物力, 让学生获得更多收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效果不是只看考试成绩, 关键看每位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 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活动的主人, 使教学变成师生自身的需要, 教也乐, 学也乐, 师生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和创造之中, 体验知识美、学习美、课堂美。

有效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讲氯气这一节时, 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 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 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习, 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 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 通过实验, 拓展燃烧的概念。 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局限, 并运用已学知识, 重新给燃烧下定义。

有效课堂教学加强探究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选好探究内容, 在新课程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活动探究”栏目, 它的设计一般都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作稍微提高, 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 例如, 设计原电池的实验探究, 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 选出比较好的几种。

①铁钉插入稀硫酸中, 观察现象;

②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观察现象;

③铁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连接在音乐盒中的陶片上;

④铁片和铜片插入用浓食盐水和的面团中, 串联上灵敏电流计;

⑤铁片和铜片插入纯碱溶液中;

⑥铁丝和铜丝插入橘子瓣中, 串联上电流计;

⑦用铁钉和铝条插入西红柿中, 串联上电流计。

通过探究活动, 加强探究能力培养,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 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篇11

笔者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教材的分析及有关尝试,发现用整体观念拉开高一化学教学序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探索。具体体现在开学后第一周时间先用整体观念对整个化学特别是高一化学教材的内容与学习方法作一个整体的叙述,并让学生了解有关重点内容。笔者经过多年尝试,觉得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需要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以学习方法为序幕、以元素周期表为重点、以物质结构为核心、以反应类型为辅助等方面。

一、以学习方法为序幕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初中与高中化学在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首先,初中化学相当于整个中学化学的“常识”,只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准备。正式系统学习化学是通过高中化学完成的。如初中只是简单地零散地介绍了氧气、碳、氢气等几种单质与元素,而高一化学则要对所有元素予以关注,并要求掌握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使用整体观念的重要性,始终以整体观念把握高中化学内容。其次,初中化学只简单了解到原子结构的情况,但高中化学却要通过元素周期表比较各种元素在结构上的差异与联系,通过化学键来解释众多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重逻辑推理的重要性。第三,初中化学所了解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但在高中阶段会发现有些反应无法用上述类型来讨论,如氯气与水的反应。这就需要了解初中的反应类型其实是从反应的外部现象来叙述的,无法深入分析其反应的本质,在高中阶段需要重新讨论反应类型。初中化学计算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常用质量进行计算,但高中化学却要运用物质的量这个新的物理量计算。这就要让学生了解初中所学内容有些可能无法适应高中化学的继续学习,需要增加许多新概念和新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初中阶段以感知与记忆为主,但在高中阶段需要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和思考中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二、以元素周期表为重点

通过对高一教材内容逐章介绍,发现必修I第一章叙述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必修I第二章和必修II第二章叙述了化学反应的三大类型。必修I第三章和第四章及必修II第一章叙述了元素及其元素周期律。必修II的第三章叙述了简单有机物和有机反应类型,第四章讲了能源问题。整个高一化学有八章内容,但其中有三章就涉及元素及其元素周期律问题,教师要通过统计数字的对比,让学生看到元素周期律是高一化学及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

鉴于此,开学后第一课时教师应该从整体角度说明高一化学内容的特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学习方法,然后利用二课时的时间先提前介绍必修I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主要元素,了解按照族和周期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编排依据。在此基础上,逐步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并指导学生记忆元素周期表。要求学生把高中所需要的前四周期元素和主族元素背诵并达到默写程度。这一方法可以为其后学习开阔视野,从第一章开始教师就没有必要受到教材顺序的局限性影响,可以随意以各种元素为例说明化学反应。

三、以物质结构为核心

教师要让学生在开学第一课就了解高中化学使用物质结构理解化学问题的重要性。如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是以得氧失氧来讨论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但高中却以化合价及电子转移来定义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初中化学只是简单地观察与记忆物质的性质,而高中却用元素性质及化学键来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熟悉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基础上,物质结构具有理解化学、研究化学的核心作用。因此,高中化学的学习要以物质结构理论为核心。

四、以反应类型为辅助

高中化学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深入到反应实质,从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如从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与非离子反应两大类;从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或微粒是否发生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类;从热量如何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技能,如关于离子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自然就成为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成为考试的重点内容。

学生了解以上变化可以为调整学习方法和把握学习内容重点提供方便。正如向一位参观公园的人打开了一张地图,他在了解了大致布局和注意事项后可以自己决定在哪儿多停留一段时间。开学第一课如果先呈现给学生一个整体观念,那么在学习任何一部分内容时都可以联想到相互联系问题。高中化学的教材编排总体上是先归纳后演绎的思路,如果先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与学习要点,就会有助于从归纳过渡到演绎,增强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浅谈高一化学的教学要点 篇12

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怎样听课?高中化学知识容量大,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预习时要努力理解,记住疑点。在听 课时要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着重突破难点和疑点,顺应教师的引导积极思考,课后仍有疑点的,要主动寻找解决方法。问题必须及早解决,不宜积压。

2.怎样记笔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知识特点比较鲜明,系统中夹杂零碎。比如“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相同的仪器在不同的实验操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或者用不同的装置可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因此化学的笔记与其他理科笔记有所不同,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以主动学习和思考为主,简要地记知识的特点、难点、疑点、内容提纲,课后再详细整理。整理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复习过程。

3.怎样阅读课本?无论预习还是复习,均要阅读课本。一般预习时,先浏览大概内容,确定重点后 精读重难点;复习时,先浏览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再细读细节和重难点。

4.怎样复习?复习按时 间分为日 复习、周复习、月复习和学期复习。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应用,复习的周期和频率因人而异。复习 时不仅要读课本、笔记,还要读做过的习题,尤其是曾做错的题目,在反思中利用分析、比较、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因此建议学生做好错题集,在总结中提高自己。

5.怎样充分利用好化学参考书?化学参考 书重在精而不在多,一般选择一本适用的就可以了。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参考书这一资源,利用好参考书中的提纲、例题和方法辅导等。一般要和课本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参考书的最大效果。

二、教会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突破化学理论的难点

新课改后,化学知识板块调整比较大,先是“从实验学化学”,然后就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其中包含“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这些理论知识对刚上高中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深奥和不容易理解的,处理得不好就会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化学学习。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时可采用建立知识网络的方法。例如,学习“物质的量”时,可建立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微粒数目、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为基本点的网络框架,将知识串联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教会学生研究化学元素的方法

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 合态,研究元素的性质既要研究它的游离态又要研究它的化合态。一百多种元素 不是逐个 研究,而是分类 研究,以点带面。例如,卤族元素的研究是以氯元素为典型代表,氯元素的化合价有 -1、+1、+3、+5、+7,负价态一般研究其氢化物,零价态研究其单质,正价态一般研究其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水化物对应的盐类。氯元素的研究主选了部分与 生活和生 产密切相 关的物质,如Cl2、HCl、HClO、NaCl、AgCl、KClO3等物质,其中以氯 气为主,其余为次。对具体物质的研究又遵循“结构→性质→用途→制备→ 保存”等顺序,最后将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找出来,形成网络知识模型,形成学习方法后再迁移至其他元素的学习中。

四、教会学生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

高中化学主要是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的 化学性质,所以对于具体物质而言,要研究它的化学性质首先从化合 价入手。例 如“硫及其 化合物”:H2S———S———SO2———H2SO4,-2价的硫元 素仅表现 还原性,+6价的硫元素仅表现氧化性,0价的硫元素和+4价的硫元素则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自然界中-2价的硫元素比+4价的硫元素稳定,所以,硫单质一般降低为-2价而表现氧化性,+4价的硫元素则易升高为+6价而以还原性为主。彼此间的反应则要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所有这些与初中化学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高一,教师要努力教会学生研究和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掌握方法比记住知识点更重要。

五、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困难

高中的化学学习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使得在高一开始阶段,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充分适应而出现成绩不理想的现象,从而在信心上受到打击。作为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地、勇敢地面对挫折。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数的含金量,客观评价分数的意义。

上一篇:设定原则下一篇: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