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习题含答案(共6篇)
高一化学习题含答案 篇1
高一通用技术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在是因为它具有()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1884年英国的沃特曼设计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钢笔。此笔的端部可以卸下用一个小的滴管即可将墨水注入毛细管,这样,钢笔就可以自由吸水了。而小圆珠代替钢笔笔尖的设计则使圆珠笔技术得以诞生。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是()
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C、设计的丰富内涵 D、设计制约技术的发展 18岁的高三学生周浩发现市场上存在“注水肉”砚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设计发明了一种测定仪器,只要往肉里一插,马上就让“注水肉”现形.他的根据是肉和水都是导电体,但导电率不同.他边试验边改进,最终制作出了这台测试仪。试分析他主要经历了哪些设计环节?()
A.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 B.制作模型或原型 C.测试、评估和优化.产品的使用、说明 D.经历了以上全部环节
4、某公司设计了一款新型手机。这款手机的机身百分之七十五都由植物性材质组成,所以即使被弃置,它也能和大地触为一体,最终被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该技术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设计原则?()
A.道德原则 B.经济原则 C.可靠安全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 5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至2008年的汶川地区大地震,都给震区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人说,如果事先能准确预测出震情,就不会酿
成如此的惨状。这一迹象表明,人类对地震预测技术的探究进程缓慢,取得的成效甚微。从地震预测技术发展进程的角度分析,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于地震预测技术的研究缺乏创新思维,是导致其技术进步发展缓慢的关键;
②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与其创新的设计思维无关;
③技术条件落后是制约其先进设计的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④人类永远无法掌握高深的地震预测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类的大脑是地球上所有动物中最发达的。因此,只要人想到的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
B、既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一项科学活动,哪么瓦特发明 蒸汽机当然也是一项科学活动。
C、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是相互渗透的,技术设计中含有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中也含有技术设计。D、影响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是点与线。
7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的便携小板凳,如果他要申请专利,他不能申请什么
专利()
A、外观设计专利
B、发明专利
C、实用新型专利
8计算机普通键盘是单色的,后来某公司人员设计了一款多色键盘,在不同的功能区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从人机关系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旨在实现的目标是()A.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B.维护使用者的健康
C.让使用者感到更有趣
D.提高计算机信息输入的效率 9最早出现的洗衣机是用手来操作的,那是一个带柄的不漏水的箱子。洗衣时,将衣服和水都放进箱子里,然后转动手柄来搅动衣服。1907年,美国工程师阿尔瓦·费西尔设计出了第一台电动洗衣机——“托尔”,它利用一个饿圆筒的来回转动,使衣物翻动洗净。这种设计体现了设计的()原则? A、创新原则 B、美观原则 C、道德原则 D、经济原则 10下列产品中不可能是标准件的是()
A.螺钉 B.垫圈 C.螺母 D.锁
11在人机关系中,不但要考虑人的生理要求,而且还要考虑人的心理要求,能使人产生希望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黑色
12某厂家设计一种鸿运电风扇,电风扇在使用过程中,因放置不平或被碰倒就会自动断电.请从设计的一般原则分析判断,该厂家对其功能设计主要体现了()。
A、安全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技术规范性
D、可持续发展
13下面设计中人机关系不合理的是
()
A.浴室内放置的防滑地毯 B.外部褶皱的纸杯
C.人行道上的盲道
D.洗手间内的感应水龙头
14嫦娥一号卫星平台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并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嫦娥一号的研制属于()。
A科学发明
B.技术发明
C.技术革新
D.科学发现 15椐报道台湾一小孩发明了钩形汤匙,并申请获得专利。获得专利后,在父母的帮助下转让了该专利,并从中获得利200万。他转让并从中获得利益,说明了他享有哪两种权利?()
A占有权和处分权
B占有权和收益权
C处分权和收益权
D使用权和收益权
16诸葛弩是三国时诸葛亮对弩机进行的改进,可以连发十枝箭的连弩。诸葛弩是严格按照图纸制作出来的,各个部件可以互换,战场上士兵可以从损坏的弩机上拆下完好的部件重新组装使用。这说明诸葛弩的设计主要体现了()
A、创新原则
B、实用原则
C、技术规范原则
D、经济原则 17
A、克隆
B、牛顿第一定律
C、热能转化动能
D、动量守恒
18人、不知饥谨、了()
A、技术与人
B、技术与社会
C、技术与自然
D、技术与环境、水旱从
19()
A、我们只要有了技术这把锤子
B、小孩不会使用锤子。
C、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
D、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20、【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8月13日
视跟踪奥运比赛实况。这种手机电视要求能够长时间播放视频节目
发高能微型电池。这个案例说明
()
A.设计创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B.设计与技术的发展无关
C.技术总是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D.技术的发展不需要设计A 安全
B 高效
C 健康
D 舒适
22、用门把手来告诉你“请勿打扰” 这是设计者考虑到了(A.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B.静态人群与特殊人群
C.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D.信息的交互
23、传统中国风筝的工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特点
的综合运用就是要风筝的设计与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为了设计出更好的风筝技术的()贯穿于整个工艺过程。()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24用高速计算机进行运算、分析)A、优选实验法 B、模拟实验法
C、虚拟实验法 D、强化实验法 2)
A、结构美 B、色彩美 C、材质美 D、功能美 26)
A、科学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技术规范性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 27要正确了解色彩、恰当应用色彩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②快餐店用鲜艳的橙色引起顾客食欲
220V、频率是50Hz,这体
④黑色只能用来表示衰败与死亡 A281912 B
③④ C50
D
500 多名社了……”这主要说明()。A B CD29
了发明者的创造并赋予发明人一定的权益
是()
A.经营权 B.著作权 C.专利权 D.商标权 30、生产常用的安全帽一般应经过﹎﹎﹎﹎﹎试验。
A、高温 B、低温 C、弯曲 D、冲击
31、下列选项当中,不属于科学成果的是()
A、X光的发现
B、广义相对论 C、汽车的发明
D、阿基米德原理
35、某同学设计出可折叠的饮水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他申请的专利类型是()
A、发明专利
B、外观设计专利
C、实用新型专利
36、接上题,该专利的保护期限为()A、20年
B 10年 C、5年 D、25年
38、小明的妈妈在超市发现卫生卷纸有两种捆卷方式,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方形。方形卷纸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设计原则? A.道德原则
B.经济原则
C.可靠安全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
39、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一种新材料设计制造出了可将耗电量降低90%的蓝色发光二极管。这种二极管可用于新一代DVD的读取装置、汽车后灯、交通信号灯等领域,特别是对于要求高亮度的装置更有价值。这项产品的问世,充分体现了产品设计的()原则。
A.美观性
B.经济性
C.创新性
D.规范性 40、计算机的操作,早期要输入许多程序,既不方便又费时,现在只要用鼠标点一下显示器上相应栏目就可以了,操作人员感到快捷、方便,人机之间建立了协调关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体现了设计的什么原则()
A.经济性原则
B.实用原则
C.创新性原则
D.技术规范性原则
答案:
1B 2A 3D 4D 5D 6C 7B 8D 9A 10D 11C 12A 13C 14C 15C 16 C
17A 18C 19C 20A 21D 22D 23C 24C 25D 26C 27D 28B 29A 30D
31C 32C 33A
34A
35C
36B 3 7C 3 8B
39C 40B
高一化学习题含答案 篇2
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退色,属于饱和烃
B.从苯的凯库勒式( )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
解析:从苯的分子式C6H6看,其氢原子数远未达饱和,应属不饱和烃,而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退色是由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都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所致;苯的凯库勒式( )并未反映出苯的真实结构,只是由于习惯而沿用,不能由其来认定苯分子中含有双键,因而苯也不属于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了溴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
答案:D
2.下列物质一定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解析: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苯环,且侧链均为饱和烃烃基的属于苯的同系物.
答案:B
3.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酯化反应 B.乙烯与溴水的反应
C.苯的硝化反应 D.苯与液溴的反应
解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芳香烃的分子通式是CnH2n-6(n≥6)
B.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仅含有一个苯环的所有烃类物质
C.苯和甲苯都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退色
D.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芳香烃是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类化合物,而苯的同系物仅指分子里只含有一个苯环,苯环的侧链全部为烷烃基的烃类化合物,其通式为CnH2n-6(n≥6),A、B项错误;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但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退色而苯不能使其褪色.
答案:D
5.人们对苯及芳香烃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分子式为C6H6的一种含两个三键且无支链的链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已知分子式为C6H6的有机物有多种,其中的两种为:(Ⅰ) 、.
①这两种结构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定性方面(即化学性质方面):(Ⅱ)能________(填字母),而(Ⅰ)不能.
a.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b.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定量方面(即消耗反应物的量的方面):1 mol C6H6与H2加成时:(Ⅰ)需要H2________mol,而(Ⅱ)需要H2________mol.
②今发现C6H6还可能有一种如图所示的立体结构,该结构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
(3)萘也是一种芳香烃,它的分子式是C10H8,请你判断它的结构简式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4)现代化学认为,萘分子中碳碳键是________.
解析:(1)按题中要求写出一种即可,其中两个—C≡C—位置可以相邻,也可以间隔.
(2)①由于Ⅱ中存在双键,故Ⅱ可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也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Ⅰ不能发生上述反应,故应选a、b;由于Ⅰ加氢后形成环己烷(C6H12),故需3 mol H2,而Ⅱ中有2 mol 双键,故需2 mol H2.
②根据对称性即可确定二个氯原子的相对位置 ,故二氯代物有3种.
(3)根据分子式可推断出其结构简式.
(4)萘中的碳碳键应与苯中的碳碳键相同.
答案:(1)HC≡C—C≡C—CH2—CH3 (2)①ab 3 2 ②3 (3)C (4)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独特的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事实中,能说明苯与一般烯烃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的是( )
A.苯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苯不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C.1 mol 苯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苯燃烧能够产生黑烟
解析:苯既不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也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这是苯与不饱和烃的明显区别之处,而能与H2加成,燃烧有黑烟不是它们的区别.
答案:AB
2.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为( )
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比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
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
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
D.由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均易被氧化
解析:苯的同系物能使KMnO4酸性溶液退色,是因为侧链受苯环的影响,使直接与苯环相连的烷基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成—COOH.
答案:C
3.(南京市第五中学期中)能说明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原子间不是单键与双键交替的事实是( )
A.苯的二元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B.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解析:苯的二元取代物有邻、间、对三种结构;若苯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则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2种结构,而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则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答案:B
4.用一种试剂可将三种无色液体CCl4、苯、甲苯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
A.硫酸溶液 B.水
C.溴水 D.KMnO4酸性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鉴别问题,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方可鉴别开.
CCl4 苯 甲苯
硫酸溶液 分层,CCl4在下层 分层,苯在上层 分层,甲苯在上层
水 分层,CCl4在下层 分层,苯在上层 分层,甲苯在上层
溴水 分层,上层无色,
下层呈橙红色 分层,上层呈橙
红色,下层无色 分层,上层呈橙
红色,下层无色
KMnO4酸
性溶液 分层,上层呈
紫色,下层无色 分层,上层呈
无色,下层紫色 KMnO4酸性
溶液紫色褪去
答案:D
5.(2011南京五中期中)在①丙烯 ②乙烯 ③苯
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根据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知含—CH3的烃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而乙烯和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答案:B
6.(2011嘉兴一中质检)已知C—C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对于结构简式为下图所示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至少有8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该烃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最多有四种
D.该烃是苯的同系物
解析:该烃的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结构,不属于苯的同系物,该烃是对称结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四种;根据苯的分子结构及碳碳单键能旋转可判断该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B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7.(6分)某烃含碳的质量分数为90.6%,其蒸气密度为空气密度的3.66倍,则其分子式为________.
(1)若该烃硝化时,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若该烃硝化时,一硝基取代物有两种,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若该烃硝化时,一硝基取代物有三种,则这三种一硝基取代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3.66=106,
烃分子中n(C)∶n(H)=90.6%12∶9.4%1=4∶5,
设其分子式为(C4H5)n,
则53n=106,n=2.
则烃的分子式为C8H10.
其同分异构体有四种,分别是
苯环上一硝基取代物种数分别为3、2、3、1.
8.(10分)(2011徐州师大附中月考)实验室用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制取硝基苯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需在50℃~60℃的温度下进行,图中给反应物加热的方法是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配制混合酸时应将__________加入到________中去;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装置的缺陷,该实验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
解析:苯的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NO3(浓)――→浓硫酸50~60℃ +H2O,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便于控制温度,使试管受热均匀;配制混合酸时应将密度大的浓硫酸加入到密度小的浓硝酸中去;由于苯和硝酸都是易挥发、有毒的物质,设计实验时应考虑它们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由挥发导致的利用率降低.
答案:(1)水浴加热 便于控制温度 受热均匀
(2)浓硫酸 浓硝酸
(4)苯、浓硝酸等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9.(8分)(2011山东东明一中质检)卤代烃R—X与金属钠作用,可增长碳链,如R—X+2Na+X—R1―→R—R1+2NaX,R、R1为烃基,可相同,也可不相同,X为卤原子,试以苯、乙炔、Br2、HBr、钠为原料合成聚苯乙烯.用反应式表示:
(1)制溴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溴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聚苯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苯与液溴在FeBr3的催化作用下生成 ;
(2)乙炔与HBr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HBr;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 和 与钠作用生成CHCH2,苯乙
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
(2)HC≡CH+HBr CH2===CHBr
10.(6分)某一定量的苯的同系物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经测定,前者质量增加10.8 g,后者质量增加39.6 g(设均为完全吸收).又知经氯化处理后,该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都只有一种,根据上述条件:
(1)推断该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该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解析:(1)设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nH2n-6,
则CnH2n-6+32(n-1)O2 nCO2+(n-3)H2O
44n 18(n-3)
39.6 10.8
解得n=9,故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9H12.
(2)因苯的同系物C9H12的苯环上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都只有一种,故其结构简式为 .
高一化学习题含答案 篇3
燃料及其利用(含详细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像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电解水产生气体的体积
B.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C.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2.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H2和空气 B.H2和天然气 C.N2和O2 D.CH4和CO2
3.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A.B.C.D.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氦气 B.一氧化碳和空气 C.天然气和氮气 D.氮气和氧气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6.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聚集的热量增加 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二、多选题
7.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下列有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大大降低油料价格 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D.有助于促进粮食转化,提高农民收入
8.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化石燃料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B.焦炭是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制得的,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不属于化石燃料
D.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氢元素和碳元素,同时含有少量其他元素,如硫、氮等
9.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B.探究CO2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三、填空题
11.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轮胎爆炸
C.牛奶变酸
D.________.
12.石油中主要含________ 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 不同,可将石油分离成不同的产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现有下列能源:化石燃料、太阳能、煤气、汽油、沼气、氢能、生物燃料、水能、电能.请根据能源的类型填空:
能源类型
定义
实例
一次能源
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
________
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
________
可再生能源
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
________
非再生能源
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
________
14.(1)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天然气等.
(2)氯化铵固体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此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两种产物均不支持燃烧,舞台上的幕布常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可起到防火的作用.此幕布能防火的两点原理是________和________
.
(3)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急增以及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气中的________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________,对人类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
15.“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最迫切要求.如图是某学生的创新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分析图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甲装置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而将甲装置倒转(如乙装置所示),并________,即可观察到白磷在“沸腾”的水中燃烧.
(2)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________和与氧气接触两个条件.
(3)在其它条件和操作不变的情况下,只将甲装置中导管C的一端改为插入锥形瓶B的底部进行同样的实验.你认为这一改进后的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功.
16.下图是物质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示意图,煤粉和木屑燃烧的顺序不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7.常见的化石燃料有哪些?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有何影响?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且日趋枯竭,应对“能源危机”我们应树立怎样的能源观点?
18.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
19.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_,蒸馏水________。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下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___填“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________。
(4)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
20.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资料:S+O2
SO2)
(1)打开K1、K2、K4,关闭K3,向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当观察到________,则证明该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净。关闭K1,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并不燃烧。以上操作都需要打开K4,原因是________。
(2)待冷却后,打开K1,向装置中通入氧气,证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排净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
(3)打开________,关闭_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消除了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六、综合题
21.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所示
: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点燃6H2O+________N2
22.如图是我班某学习小组部分同学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据图回答:
(1)A图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逐渐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B图中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3)若将C图中的小石头换成小煤块能否得到与C图设计相同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
(4)D装置中的热水除________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
23.渝东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我市提供了能源保障.
(1)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填序号);
A.煤 B.天然气 C.乙醇 D.石油
(3)事实上,氢气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燃烧时生成________(填化学式),不会污染空气;实验室在制取氢气并试验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中,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A、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那么不断产生氧气,C符合题意;
D、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率更快,由于碳酸钙的质量相等,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A、氢气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
B、没有氧气参加,氢气和天然气不能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
C、氮气不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与甲烷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A.
【分析】可以根据燃烧和爆炸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密闭容器内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爆炸的物质得含有助燃性气体和可燃性气体.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
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答案】B
【解析】【解答】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氦气不能支持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B符合题意;
C、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氮气也不能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C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属于助燃性气体,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5.【答案】A
【解析】【解答】A、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故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可燃烧,错误;B、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正确;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以防发生爆炸,正确;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因为化纤类衣服摩擦会产生静电,可能引燃扩散在空气中的易燃、易爆物,正确;故选A.
6.【答案】D
【解析】【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
【解答】A、散热的速度加快应该是不利于燃烧.故选项错误;
B、把柴禾架空一些不利于聚集热量.故选项错误;
C、柴禾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D、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使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促进燃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7.【答案】B,D
【解析】【解答】解:A、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比例混合而成,乙醇含量较小且乙醇价格也不太低,所以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大大降低油料价格;故错误;
B、汽油中加入乙醇可减小矿物燃料的燃烧,从而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可改善大气环境;故正确;
C、乙醇可由粮食发酵制的,所以乙醇是可再生的资源;故错误;
D、制取乙醇可消耗大量的粮食,从而有助于促进粮食转化,提高农民收入;故正确.
故选:BD.
【分析】乙醇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发酵法可制乙醇,所以乙醇是可再生资源,汽油中加入乙醇可减小污染物的排放但对油料的价格影响不大,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8.【答案】C,D
【解析】【解答】A、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沸点和熔点不同,故A正确;
B、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反应完毕后的黑色固体物质叫焦炭,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冶炼金属,故B正确;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属于化石燃料,故C错误;
D、石油主要成分都是氢元素和碳元素,而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故D错误.
故选:CD.
【分析】A、根据石油的成分进行解答;
B、根据焦炭的制备原理以及用途进行解答;
C、根据天然气的成分进行解答;
D、根据石油和煤的成分进行解答.
9.【答案】A,B
【解析】【解答】A.实验中,相互对照的两个实验温度应不同,然后通过观察现象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A符合题意;
B.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瓶变瘪,B符合题意;
C.有催化剂的试管中反应速率较快,证明,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
D.氨水和酚酞试液在两个不同的烧杯中,但是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确定实验方案是否合理,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按目的进行分析,在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统一,即一组实验中变量只能是一个,其他影响反应的条件都要相同。
10.【答案】A,B
【解析】【解答】人类利用的能量都不是全部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风能和太阳能灯;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一位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分析;根据电池充电为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放电为化学能变电能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分析。
三、填空题
11.【答案】C;铁生锈
【解析】【解答】A、铁丝燃烧比较剧烈,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B、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牛奶变酸的过程很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D、铁的生锈是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故答案为:C;铁生锈.【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溶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12.【答案】碳、氢;沸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解析】【解答】解:石油中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两种元素.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不同产品,由此可得出石油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碳、氢;沸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分析】根据物质的物质组成可以判断物质的所属类别,石油的分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3.【答案】化石燃料、太阳能、水能、生物燃料;煤气、氢能、电能、汽油、沼气;太阳能、生物能、水能;化石燃料、煤气、汽油
【解析】【解答】解: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化石燃料、太阳能、水能、生物燃料;由一次性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能源:煤气、氢能、电能、汽油、沼气;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水能;随其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利用而减少的能源:化石燃料、煤气、汽油;
故答案为:一次能源:化石燃料、太阳能、水能、生物燃料;
二次能源:煤气、氢能、电能、汽油、沼气;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水能;
分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煤气、汽油;
【分析】此题是关于能源类型的判断的一道题型,解题时允许答案的重复性,但是不能误选.
14.【答案】石油;氯化铵固体受热易分解需要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氯化铵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不支持燃烧,使幕布与空气隔绝;二氧化碳;酸雨
【解析】【分析】(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2)由题意可知,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此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生成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所以此幕布能防火的两点原理是:氯化铵固体受热易分解需要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和氯化铵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不支持燃烧,使幕布与空气隔绝;
(3)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急增以及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对人类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
【点评】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的种类、铵盐性质、物质燃烧条件,酸雨的形成等知识.难度不大,是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15.【答案】打开开关K ;着火点
;能
【解析】【解答】(1)白磷是可燃物,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就可燃烧.实验过程中,甲装置中的白磷并不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虽然能够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而将甲装置倒转(如乙装置所示),并打开开关K,让氧气与白磷接触,白磷就会燃烧,即可观察到白磷在“沸腾”的水中燃烧.
故答案为:打开开关K.
(2)通过实验可知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两个条件.
故答案为:着火点.
(3)试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温度和隔绝氧气,在其它条件和操作不变的情况下,只将甲装置中导管C的一端改为插入锥形瓶B的底部进行同样的实验,可使A瓶中的氧气进入B瓶,并且与白磷接触,所以白磷燃烧,试验成功.
故答案为:能.
【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经常考查的问题,需要同学们理解掌握.
16.【答案】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答】解:控制变量法,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达到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四、解答题
17.【答案】解: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污染环境;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且日趋枯竭,所以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故答案为:煤、石油、天然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污染环境;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解析】【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类别分析解答;根据甲烷的燃烧分析解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18.【答案】答:(1)可燃物
(2)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答】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2)要有空气或氧气;(3)要有一定温度,且温度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所需条件,较简单,只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即可轻松解答。
19.【答案】燃烧;不燃烧;着火点;先于;CO2密度比空气大;O2密度较大,上方O2含量较低;“小火燃烧”是因为与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是因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
【解析】【解答】(1)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酒精燃烧,水不燃烧,则可得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结论;(2)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可得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3)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二氧化碳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火焰a先接触二氧化碳,所以先于b熄灭。(4)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随热空气上升,上方氧气含量较低。【拓展】堆积的面粉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所以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则增加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遇火星燃烧比较剧烈,可能会发生爆炸。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20.【答案】(1)石灰水变浑浊;平衡装置内外大气压
(2)用带火星木条放在K4处,木条复燃
(3)K3;K2
【解析】【解答】打开K1、K2、K4,关闭K3,向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当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净。关闭K1,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并不燃烧。以上操作都需要打开K4,原因是平衡装置内外大气压。待冷却后,打开K1,向装置中通入氧气,证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排净的方法和现象是用带火星木条放在K4处,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表明二氧化碳已经排净;打开K3,关闭K2,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消除了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分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压强原理分析解答;(2)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3)根据硫粉燃烧的注意事项解答;
六、综合题
21.【答案】(1)天然气
(2)置换反应;1:1
(3)14:3;2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①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②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3)①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所以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NH3+3O26H2O+2N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和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
22.【答案】(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不能,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煤块是可燃物
(4)提供温度至着火点;隔绝氧气
【解析】【解答】解:(1)由题目的信息可知:A图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逐渐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故答案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2)B图中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若将C图中的小石头换成小煤块不能得到与C图设计相同的结论,因为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煤块是可燃物;故答案为:不能,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煤块是可燃物;(4)D装置中的热水除提供温度至着火点外,还具有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故答案为:提供温度至着火点;隔绝氧气;
【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题目的信息可知:A图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逐渐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B图中乒乓球碎片燃烧而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若将C图中的小石头换成小煤块不能得到与C图设计相同的结论,因为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煤块是可燃物;D装置中的热水除提供温度至着火点外,还具有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23.【答案】(1)CH4+2O2
CO2+2H2O
(2)C
(3)H2O;验纯
【解析】【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2)乙醇可以通过粮食、植物秸秆等物质发酵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3)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因此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不纯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要验纯.
答案:(1)CH4+2O2
CO2+2H2O;(2)C;(3)H2O;验纯.
高一化学习题含答案 篇4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课时训练(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2.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从废旧的含催化剂中提取碘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加稀及氧化并用浸取
B.用装置乙过滤分离出浸取液
C.用装置丙分离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D.用装置丁分离萃取液中单质碘和四氯化碳
3.以海水为原料,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获得的产品是()
A.NaCl B.NaOH C.Mg D.Br2
4.下列单质与盐溶液混合能发生反应,并且单质可以把盐中某元素置换出来的是()
A.Na和CuSO4溶液
B.Fe和AgNO3溶液
C.Cu和FeCl3溶液
D.F2和NaBr溶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如铝可作炼镁的还原剂
B.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钠
C.可用焦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铝
D.回收旧金属可以重新制成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
6.下列各种方法中,最适用于炼制相应金属的是()
A.加热氧化铜制铜
B.氧化铁与铝粉反应制铁
C.电解熔融氯化铝制铝
D.电解熔融氧化镁制镁
7.金属钾的冶炼可采用如下方法:2KF+CaC2
CaF2+2K↑+2C,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F,氧化产物是K
B.该反应能说明C的还原性大于K
C.电解KF溶液不可能制备金属钾
D.CaC2、CaF2均为离子化合物,且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2:1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B.合金的性质与其组分金属的性质完全相同
C.金属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都是被还原
D.被发现和应用得较早的金属单质,其活动性一般较弱
9.我国古代曾用火烧孔雀石和焦炭混合物的方法炼铜。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其冶炼方法是()
A.焦炭还原法 B.湿法炼铜 C.铝热还原法 D.电解冶炼法
10.实验室用含碘(主要以和的形式存在)废水制备单质碘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I.碘的熔点为113℃,但固态碘易升华;
II.粗碘中含有少量的杂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①和③中的有机相从分液漏斗上端倒出
B.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操作④为过滤
D.操作⑤可用图1所示的水浴装置进行
11.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试剂M是盐酸
②流程中的反应全部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操作b只是过滤
④用海水晒盐后的饱和溶液加石灰乳制Mg(OH)2
⑤电解熔融MgCl2比电解熔融的MgO制金属镁更节约能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
C.④⑤
D.①④⑤
12.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B.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铀和重水等核原料
C.海水中的溴、氟等元素均为微量元素,但仍有提取的价值
D.海水中金的储存量约为陆地的170倍,但它的富集程度却很低
13.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大量冶炼金属铁
B.金属钠、铝和铜都可用热还原法制备
C.还原磁铁矿得到9铁时转移24电子
D.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可得金属镁
14.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记载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和“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即硫化汞)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曾青涂铁”属于湿法炼铜
B.“曾青涂铁”发生的是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C.汞不能用湿法冶炼
D.“丹砂烧之成水银”属于热分解法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冶炼是指用化学方法将金属由化合态转变为游离态
B.天然矿藏大多只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C.金属冶炼一定要用到还原剂
D.金属的冶炼过程中肯定发生置换反应
16.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
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镁
③用电解法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
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7.由于与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海水中溶解和悬浮着大量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由于海水的储量大,即使有些元素的富集程度很低,其总量也很可观。
18.铜是生产生活中用量较多的金属。
(1)铜在自然界存在于多种矿石中,如
矿石名称
黄铜矿
斑铜矿
辉铜矿
孔雀石
主要成分
CuFeS2
Cu5FeS4
Cu2S
CuCO3·Cu(O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上表所列含铜化合物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
②
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
③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可用稀盐酸除铜器表面的铜绿
Ⅰ对;Ⅱ对;有
B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铜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Ⅰ对;Ⅱ对;有
C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Ⅰ错;Ⅱ对;无
(2)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间体的质量
①
溶液A能否选用稀硝酸?若能,写出方案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不能,说明理由:___________。
②
溶液B可选用稀硫酸,也可选用______。
③
实验室中方案____(填“Ⅰ”或“Ⅱ”)更便于实施。
19.如图为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室模拟流程图。试冋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中所用玻璃仪器为酒精灯、烧杯、普通漏斗、牛角管、锥形瓶、蒸馏烧瓶等。若要完成操作1,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该仪器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操作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完成操作3,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液C中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但通入二氧化硫后蓝色褪去,写出褪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
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下:
②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滤液I中加入CaO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写出由气体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D
6.B
7.C
8.B
9.A
10.D
11.D
12.C
13.C
14.C
15.A
16.D
17.岩石、大气和生物;
无机物;
有机物
18.(1)①Cu2S②Cu2O、Cu2S③A
(2)①不能,铝、铜均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无法测定铜的质量分数
②盐酸或NaOH溶液(合理即可)③Ⅱ
19.(1)玻璃棒;
引流;
萃取和分液;
温度计、冷凝管
(2)(浓)
(3)
20.(1)Al2O3+2NaOH=2NaAlO2+H2O,SiO2+2NaOH=Na2SiO3+H2O
(2)CaSiO3;
或
凡卡习题精选(含答案) 篇5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là zhú lì guì bǎo yîu dǎo gào pǐ ǎo
()()()()()
ní qiū yáo lán zhào gù yān cōng yïu chāi
()()()()()
nuǎn kàng jí xiáng dā la xī zhōu shēng xiù
(
)()()()()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锈()
糊()
祷()
喝()
蓝()
绣()
湖()
涛()
渴()
篮()
晴()噎()扯()撇()钓()
睛()壹()址()蔽()钩()
三、我能用“望”这个字组七个词,并能恰当的填在下面这段话中。
小凡卡()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信寄出后,他整天()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了。
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回忆了乡下的生活,是因为:()
(1)乡下的生活很幸福。
(2)乡下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在凡卡看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是那么自由、欢乐、那么值得怀念。
2.课文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1)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
(2)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3)在沙皇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五、我能阅读课文片段并完成下列各题。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A、亲热
B、蔑视
C、仇视
D、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A、从水里取东西
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派(出去)
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
D、安排、照料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A、“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C、“只好摇那个摇篮。”
D、“我再也受不住了。” 参考答案
一、蜡烛 立柜 保佑 祷告 皮袄
泥鳅 摇篮 照顾 烟囱 邮差
暖炕 吉祥 耷拉 稀粥 生锈
二、生锈 糊涂 祷告 喝水
蓝天
绣花 湖水 涛声 口渴 篮球
晴天 噎着 扯断 撇开 钓鱼
眼睛 壹个 地址 隐蔽 鱼钩
三、渴望 希望 盼望 愿望
四、1.(2)2.(3)
五、1.C 2.C 3.A 4.C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含答案) 篇6
1.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应进行哪种热处理(D)A、等温退火 B、完全退火 C、球化退火 C、正火
2、钢中加入除Co之外的其它合金元素一般均能使其C曲线右移,从而(B)
A、增大VK B、增加淬透性 C、减小其淬透性 C增大其淬硬性
3、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C)A、晶粒的相对滑动 B、晶格的扭折 C、位错的滑移 D、位错类型的改变
4、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其(A)
A、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B、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C、强度韧性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D、强度韧性下降,塑性硬度提高
5、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A)A、Acl+30—50C B、Ac3+30—50C C、Accm+30—50C D、T再+30—50C
6、常见的齿轮材料20CrMnTi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D)A、调质 B、淬火+低温回火 C、渗碳 D、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7、常见的调质钢大都属于(B)
A、低碳低合金钢 B、中碳低合金钢 C、高碳低合金钢 D、低碳中合金钢
8、某一中载齿轮决定用45钢制造,其最终热处理采用下列哪种方案为宜(C)
A、淬火+低温回火 B、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C、调质后表面淬火 D、正火
9、某工件采用单相黄铜制造,其强化工艺应该是(C)A、时效强化 B、固溶强化 C、形变强化 D、热处理强化
10、在Fe-Fe3C合金中,其平衡组织中含有二次渗碳量最多的合金的含碳量为(D)
A、0.0008% B、0.021% C、0.77% D、2.11%
11、在Fe-Fe3C合金的退火组织中,含珠光体量最多的合金的碳含量为(B)
A、0.02% B、0.77% C、2.11% D、4.3%
12、下列钢经完全退火后,哪种钢可能会析出网状渗碳体(D)A、Q235 B、45 C、60Si2Mn D、T12
13、下列材料中不宜淬火的是(D)A、GCr15 B、W18Cr4V C、40Cr D、YT15
14、下列二元合金的恒温转变中,哪个是共析转变(C)A、L+α→β
B、L→α+β C、γ→α+β D、α+β→γ
15、下列合金钢中,耐蚀性最好的是(D)A、20CrMnTi B、40Cr B、W18Cr4V D、1Cr18Ni9Ti
16、下列合金中,哪种合金被称为巴氏合金(B)A、铝基轴承合金 B、铅基轴承合金 C、铜基轴承合金 D、锌基轴承合金
17、对球墨铸铁进行高温正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下列哪种组织(C A、F+G B、F+P+G C、P+G D、Ld+G
18、为降低低碳冷轧钢板的硬度,宜采用下列哪种工艺(D)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等温退火
19、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深度,主要决定于因素(D)A、淬透性 B、冷却速度 C、感应电流的大小 D、感应电流的频率 20、下列材料中耐热性最好的是(C)
A、GCr15 B、W18Cr4V)C、1Cr18Ni9Ti D、9SiCr
21、过共析钢的退火组织是(C)
A、F+Fe3CIII B、F+P C、P+Fe3CII D、P+Fe3CIII
22、下列钢经淬火后硬度最低的是(A)A、Q235 B、40Cr C、GCr15 D、45钢
23、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D)A强化基体 B、提高其韧性 C、消除应力 D、消除碳化物
24、滚动轴承钢GCr15的最终热处理应该是(A)
A、淬火+低温回火 B、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中温回火 D、氮化+淬火+低温回火
25、对工件进行分级淬火的目的是(C)
A、得到下贝氏体 B、减少残余奥氏体量 C、减少工件变形 D、缩短生产周期
26、钢获得下列哪种组织时有最佳的综合机械性能(D)A、M+K B、P+F C、B下 D、M+P
27、某中等载荷齿轮拟选用45钢制造,其可能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B)
A、淬火+低温回火 B、调质+表面淬火 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中温回火
28、为了提高45钢的综合机械性能,应进行(B)A、正火 B、调质
C、退火 D、淬火+中温回火 29等温退火相对于一般退火工艺而言,更能(A)A、减少工件变形 B、消除应力 C、细化晶粒 D、缩短退火周期 30、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B)A、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 B、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先分析出 C、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 D、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
31、金属产生时效强化的主要原因是(D)
A、形成了高密度位错 B、晶格发生畸变 C、晶格类型发生改变 D、析出亚稳定第二相粒子
32、钢中的二次渗碳体是指从(B)中析出的渗碳体
A、从钢液中析出的 B、从奥氏体中析出的 C、从铁素中析出的 D、从马氏体中析出的
33、碳钢的下列各组织中,哪个是复相组织(A)A、珠光体 B、铁素体 C、渗碳体 D、马氏体
34、能够无限互溶的两组元素所构成的二元合金相图必定是(A)A、匀晶相图 B、共晶相图 C、包晶相图 D、共析相图
35、钢件出现下述哪种缺陷时,难以用热处理来消除(B)A、晶内偏析 B、纤维组织 C、晶粒粗大 D、网状渗碳体
36、钢的下列组织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C)A、珠光体 B、马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回火索氏体
37、对片状马氏体而言,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A、是位错马氏体 B、是孪晶马氏体 C、是过饱和的a固溶体 D、具有高的强度
38、下列各材料中淬火时最容易产生淬火裂纹的材料是(C)A、45钢 B、20CrMnTi C、16Mn D、W18Cr14V
39、下列诸因素中,哪个是造成45钢淬火硬度偏低的主要原因(A)A、加强温度低于Ac3 B、加热温度高于AC3 C、保温时间过长 D、冷却速度大于VK 40、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退火组织中,不可能有下列中的哪种组织(C)
A、二次渗碳体 B、共析渗碳体 C、一次渗碳体 D、共晶渗碳体
41、过共析钢进行下列哪种热处理可能会造成网状渗碳体析出(A)A、完全退火 B、再结晶退火 C、正火 D、去应力退火
42、下列指标中,哪个是只决定了钢的成份的性能(D)A、淬透性 B、淬硬性
C、淬透层深度 D、临界冷却速度VK
43、分级淬火的目的是为了(D)
A、得到B下 B、增加马氏体的量 C、减少残余奥氏体 D、减少工件变形开裂
44、过共析钢因过热而析出网状渗碳体组织时,可用下列哪种工艺消除(C)
A、完全退火 B、等温退火 C、球化退火 D、正火
45、下列诸材料中淬透性最好的是(A)A、20CrMnTi B、40Cr C、GCr15 D、Q235 46.下列诸材料中热硬性最好的是(C)
A.T12 B.9SiCr C.W18Cr4V D.YG3 47.为降低低碳冷轧钢板的硬度,宜采用下列哪种工艺(C)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再结晶退火 D.等温退火 48.下列诸材料被称为低变形钢适合作冷作模具的是(B)A.9SiCr B.CrWMn C.Cr12MoV D.5CrMnMo 49.高速钢经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应该是(C)
A.M+K B.M+A+K C.M回+A+K D.S回+A+K 50.白口铸铁件不具有下列哪个性能(A)
A.高强度 B.高硬度 C.高耐磨性 D.高脆性 51.对球墨铸铁件进行下列哪种热处理可得到铁素体基球铁(C)A.低温正火 B.高温正火 C.高温退火 D.等温退火 52.下列诸铝合金中,不能进行时效强化的是(A)A.LF21 B.LY11 C.LC6 D.LD10 53.下列各工程塑料中,进行注射成型比较困难的是(D)A.聚氯乙烯 B.ABS塑料 C.聚四氟乙烯 D.氨基塑料 54.40Cr钢的碳含量范围是(C)
A.约40% B.约4% C.约0.4% D.约0.04% 55.冷加工金属经再结晶退火后,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C)A.其晶粒形状会改变 B.其机械性能会发生改变
C.其晶格类型会发生改变 D.其晶粒大小会发生改变
56.对纯金属而言,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
A,不会在恒温下结晶 B.不会发生相变 C.都能进行形变强化 D.都能进行时效强化
57.对过共析钢不能进行下列哪种退火处理(A)
A.完全退火 B.再结晶退火 C.等温退火 D.去应力退火 58.普通灰口铸铁组织中,不应有下列哪种渗碳体出现?(C)A.一次渗碳体 B.二次渗碳体 C.三次渗碳体 D.一次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
59.对亚共析钢进行完全退火,其退火温度应为(D)
A.低于Ac1温度 B.高于Ac1温度而低于Ac3温度
C.等于Ac3温度 D.Ac3+30至50度
60.T8钢奥氏体化后进行油淬,其组织为(C)
A.M B.M+A残 C.M+B下+A残 D.M+T+A残 61.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A)
A.碳含量 B.合金元素含量 C.冷却速度 D.过冷度 62.热锻模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C)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调质 D.调质后表面淬火
63.下列合金中,铬元素含量最少的是(A)
A.GCr15 B.CrL12 C.1Cr13 D.1Cr18Ni9Ti 64.下列合金中,含碳量最少的钢是(D)
A.GCr15 B..Cr12MoV C.1Cr13 D.1Cr18Ni9Ti 65.下列铝合金中,被称为硅铝明的是(A)
A.ZL102 B.ZL202 C.ZL301 D.ZL402 66.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其(C)
A.碳含量 B.合金元素含量 C.冷却速度 D.过冷度 四.填空题
1.在Fe-Fe3C合金中,含有二次渗碳体最多的合金是含碳为 2.11 %的钢,其二次渗碳体的最大含量为 22.64 %.2.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发生的三个过程依次为 回复,再结晶 和 晶粒长大。
3.对刃具钢的性能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即 高的硬度,高耐磨性 和 高的红硬性。
4.1Cr18Ni9Ti是 奥氏体型不锈 钢,需采用 固溶 处理,以获得单相奥氏体,为了阻止(CrFe)23C6沿晶界析出,还应进行 稳定化 热处理.5.高速钢锭经锻造退火后的组织为 索氏体及粒状碳化物 ,淬火后的组织为 隐针马氏体、粒状碳化物及20%-25%的残余奥氏体 ,淬火后再经多次回火后的组织为 回火马氏体、较多的粒状碳化物及少量残余奥氏体。
6.灰铸铁能否充分石墨化,主要决定于其碳当量和铸后冷却速度,一般而言,碳当量越 高 ,越有利于石墨化,冷却速度越 快 ,越容易形成白口.7.球墨铸铁件可通过热处理来调整其基本组织,退火 热处理能得到F+G基, 调质 热处理能得到F+P+G基,而 正火 能获得P+G基 8.所谓巴氏合金是指 锡 基和 铅 基轴承合金
9.线型无定型高聚物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的三种力学状态: 玻璃 态, 高弹 态和 粘流 态。
10.金属结晶时晶粒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其 形核率和晶核的长大速度 ,一般可通过 增加过冷度法或 变质处理 来细化晶粒
11.热加工纤维组织的形成原因是单向变形造成 变形后夹杂物 沿变形方向呈流线分布的, 从而使其产生 各向异 性
12.普通钢,优质钢的区分是以其中 S 和 P 元素的原子的含量来区分的, P 含量高易使钢产生热脆性,而 S 含量高易使钢产生冷脆性 13.所谓本质细晶粒钢是指该钢正常淬火加热时 奥氏体晶粒长大 倾向小的钢
14.钢淬火时马氏体转变的转变量主要决定于其 临界冷却速度 ,与其保温时间 无 关。
15.钢的淬透性决定于其成份,一般随碳含量的增加,亚共析钢的淬透性 增大 ,当加入除Co之外的合金元素时均能使钢的淬透性 提高。16.马氏体的形态在两种典型,即强度高而韧性差的 片 状马氏体和强度低而韧性高的 板条 状马氏体
17.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 固溶 热处理可获得单项式相奥氏体组织, 进行 稳定化 热处理可防止产生晶间腐蚀
18.对普通灰铸铁工件进行低温退火的目的是为了 消除内应力 ,进行高温退火的目的是为了 消除铸件白口、降低硬度。
19.材料牌号QT600-3中,QT表示 球墨铸铁 ,600 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600MPa ,3表示 最低伸长率为3%。
20.轴承合金的组织特点是 软基体上分布硬质点 或 硬基体上分布软质点。
21.陶瓷组织的基本相有 晶体 相, 玻璃 相, 气 相,其中起强化作用的是 晶体 相,而起粘结作用的是 玻璃 相
22.常见工程塑料有 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尼龙 ,其中自润滑性能良好适合作轴承齿轮的有尼龙 ,价格低廉,用途非常广泛的是 聚氯乙烯 ,化学稳定性极好,有塑料王之称的是 聚四氟乙烯 23.在Fe-Fe3C相图中,包含有三个恒温转变,其具体的相反应式分别为,包晶反应 LB+δHAJ ,共晶反应 LCAE+Fe3C ,共析反应 ASFP+ Fe3C。
24.常见的合金弹簧钢有 60Si2Mn ,其最终热处理工艺为 去应力退火 ,其最终组织为 索氏体。
25.钢进行扩散退火的目的是为了 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 ,进行再结晶退火的目的是为了 消除加工硬化作用,便于继续冷加工。
26.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 铸铁的成分 和 冷却速度 等 27.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 含碳量 ,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其 临界冷却速度。
28.要降低低冷轧钢板的硬度应进行 完全 退火,要消除合金铸件的枝晶偏析应进行 均匀化 退火,要改善高碳钢的切加工性能应进行 等温 退火
29.常用弹簧的牌号有 65Mn、60Si2Mn ,其热处理工艺为 淬火和中温回火 ,热处理后的组织是 回火托氏体。
30.耐磨钢ZGMn13进行水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 碳化物 ,得到 单相奥氏体 组织,从而保证其具有 高的耐磨 性能
31.实际晶体中主要存在三类缺陷,其中点缺陷有 空位 和 间隙原子 等,线缺陷有 位错 ,面缺陷有 亚晶界 等。32.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 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提高钢的耐蚀性 ,进行稳定化处理的目的是 防止晶间腐蚀的产生。33.经 正火 处理能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经 等温退火 处理消除高碳高合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34.轴承合金的组织特点为在 软 基体上分布有 硬 质点,或在 硬 基体上分布有 软 质点。
35.合金钢按用途可分为三类,即 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 ,和 特殊性能钢。
36.合金钢中常用的渗碳钢为 20CrMnTi(牌号),常用的调质钢为 40Cr ,常用的刃具钢为 9SiCr ,常用的耐磨钢为 ZGMn13。37.金属浇铸造时常采用的细化晶粒方法有两种,即 变质处理 和 附加振动。
38.铁有三种同素异构体在912度以下时为 体心 立方结构,在912度以上,1394度以下时为 面心 立方结构,高于1394度而低于熔点时为 体心 立方结构
39.金属铸造锭的组织常分为三层,即外层的 细晶 区,次层的 柱状晶 区和中心的 等轴晶 区。
40.金属晶体通过 滑移 和 孪生 两种方式来发生塑性变形。41.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即 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42.在合金钢的组织中,常见的间隙固溶体有 F 和 A ,常见的间隙相 P 和 Ld ,常见的间隙化合物 Fe3C。43.在Fe-Fe3C合金组织中,一次渗碳体是指从 液体合金 中析出的,二次渗碳体是指从 A 中析出的,三次渗碳体是指从 F 中析出的 44.在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中,常见的三个单相组织为 F,A 和 Fe3C,,常见的两个两组织为 P,Ld。
45.下列各材料的退火组织构成为:工业纯铁 F ,亚共析钢 F+P ,过共析钢 P+Fe3CⅡ ,亚共晶白口铸铁 P+Ld′+Fe3CⅡ,过共晶白口铸造铁为 Ld′+Fe3CⅠ。
46.钛的熔点为1680℃则其再结晶温度为 1054 ℃,其再结晶退火温度为 1154 ℃
47.抗氧化钢中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 铬、硅、铝 等,这主要是因为当这些合金元素在钢基体中的含量达到一定量时能在钢的表面形成 氧化膜。
48.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及长大,残余渗碳体,奥氏体的均匀化。
49.钢加热奥氏化后,先淬入水中,再淬入油中,该淬火工艺通常被称为 双介质 淬火。
50.钢淬火时所得马氏体的形态主要决定于其 成分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 碳的含量 ,马氏体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其 临界冷却速度。
51.硬质合金是以 WC 和 TiC 作为强化相而以 钴、镊等金属 作粘结基体所形成的复合材料
52.钢的Ac3温度是指 冷却时,不同含碳量的奥氏体中结晶出铁素体的开始线。
53.渗碳和氮化相比,前者的热处理变形比后者 大 ,后者的硬化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比前者 高。
54.工件渗碳后直接淬火相对于一次淬火的优点是 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脱碳倾向小 ,缺点是 耐磨性较低、变形较大。55.碳素结构钢相对于合金结构钢而言,优点是 冶炼、加工简单,价格便宜,缺点 淬透性差、缺乏良好的机械性能。
56.所谓’硅铝明’是指铝和 硅 的合金,该合金工件通常是通过 铸造 成形的
57.常见的黄铜是指铜和 锌 的合金,而青铜的种类较多,主要有 锡 青铜, 铝 青铜等,青铜在大气,海水中的耐蚀性 优 于黄铜 58.纯金属的晶格类型主要有 体心立方 晶格, 面心 晶格和 密排六方 晶格三种
59.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一定的 过冷度。
60.金属的塑性变形是在 切 应力作用下,主要通过 滑移 来进行的 61.金属中的位错密度越高,则其强度越 高 ,塑性越 差。62.纯铁的熔点为1538度,则其再结晶温度为 997 度,而其再结晶退火温度为 1097 度。
63.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金属的 再结晶温度 区分的
64.所谓’相’是指合金中的 晶体 结构和 化学成分 相同的组成部分
65.合金中的基本相分为 固溶体 和 金属化合物 两类 66.按照溶质原子在溶剂中位置的不同,固溶体分为 置换固溶体 和 间隙固溶体。
67.固溶体按溶解度大水不同分为 有限固溶体 和 无限固溶体。68.金属化合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及结构特点分为 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 及 间隙化合物 三类
69.钢中常见的化合物大多数属于 正常价 化合物,其共同的性能特点是熔点 较高 ,硬度 高 ,脆性 大。
70.铁碳合金的基本相中,塑性最好的是 A ,强度最高的是 P ,硬度最高的是 Cm。
71.珠光体是指 F 和 Cm 所形成的两相组织,其形态一般是 粗片 状。
72.二次渗碳体只可能出现于碳含量大于 0.77 %的钢中,其形态是 网 状
73.灰口铸造铁和白口铸铁的组织相比较,灰口铸造铁中不应有 渗碳体 组织,而白口铸铁中没有 片状石墨 组织
74.将45钢加热至Ac1温度时,所得奥氏体的含碳量为 0.44 %,继续升高温度,奥氏体的含碳量会 增大。
75.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性与钢的 加热 方法有关
76.将45钢加热至Ac1温度长时间保温后其组织构成为F+A,其中F的含碳量为________%,A的含碳量为________% 77.亚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为 Ac3 以上,30—50度,而过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为 Accm 以上30—50度 78.钢淬火后马氏体组织粗细主要取决于奥氏体的 晶粒大小。79.工具钢一般都属于 优质 碳钢,其机加工前的预处理工艺为 退火 ,机加工后的最终热处理工艺为 淬火+低温回火。
80.量具钢除要求高硬度外,还要求有高 耐磨 性和高 尺寸 稳定性。81.常用不锈钢按其组织构成分为 马氏体 不锈钢, 铁素体 不锈钢, 奥氏体 不锈钢。
82.合金元素大多数都 促进 奥氏体的形成,故合金钢的淬火 优 于碳钢。
83.不锈钢的成份特点是碳含量 较低 和 铬 含量高 84.碳在铸铁中主要以 渗碳体 和 石墨 的形式存在 85.提高铸铁中 碳 元素和 硅 元素的含量,有利于其石墨化 86.钢中常见的合金元素按与碳的亲合力大小分为 合金渗碳体 和 特殊碳化物 两类
87.钢中常见的合金元素大多数都 促进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当溶入奥氏体时又 阻碍 过冷奥氏体的分解,淬火后回火时 推迟 马氏体的分解。
88.铝合金按其成份和工艺特点分为 变形 铝合金和 铸造 铝合金两类。
89.LG5表示该材料是 高纯铝 ,LY12表示该材料为 铝-铜-镁 铝合金,ZL102表示该材料属于 铸造铝合金。
90.铜合金中,按主加元素不同分为 黄铜,青铜 和白铜。91.常用的硬质合金主要有三类即 钨钴类硬质合金,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和 通用硬质合金 ,其中韧性最好的是 钨钴类硬质合金 92、钢在淬火时,临界速度越快,淬火效果越(差);A体中含碳越多,淬硬性就越(好);钢中含合金元素越多,淬透性就越(好);
四、简答题
1、解释P体,B体,M体,Ld体。
P体——F体与Fe3C体的机械化合物(共析体)
B体——含c过饱和的F体与Fe3C体组成的两相混合物。
M体——c在x-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Ld体——A体与Fe3C体的机械混合物组织(共晶体)
2、(1)40钢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40钢的相组成物:F和Fe3C。
QF =6.690.4100%=94%
QFe3C = 1-QF=1-94%=6% 6.69
40钢的组织组成物:F和P。
QF =0.770.4100%=48.1%
QP= 1-QF=1-48.1% =51.9%
0.77(2)T12钢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T12A钢的相组成物:F和Fe3C。
QF =6.691.2100%=82.1%
QFe3C = 1-QF=1-82.1% =17.9% 6.69
T12A钢的组织组成物:P和Fe3CⅡ。
QP = 6.691.2100%=92.7% 6.690.77
QFe3CⅡ= 1-QP=1-92.7% =7.3%
3、现有20钢直轴和45钢凸轮轴各一根,为使轴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各应进行何种热处理,最终获得何种组织:
20钢直轴先渗碳然后低温回火,使工件表面为含碳较高的回火M体而心部仍为原组织(F+P);45钢凸轮轴应经调质处理,获得回火S体组织。
4、将45钢和T12钢分别加热至770℃淬火后,45钢的硬度远小于T12钢硬度的原因是:
答:亚共析钢45钢室温是F+P体组织,加热至770℃时为F+A体组织,淬火后A体转变为M体,F体仍保留。由于淬火表层M体有较软的F体,使钢硬度不足。而过共析T12钢室温组织为P +Fe3cⅡ,加热至770℃时为A+ Fe3cⅡ,淬火后A体转变为M体,且M体基体上弥散着更硬的Fe3cⅡ,故T12钢淬火后的硬度远高于45钢的硬度。
5、请给出凸轮的三种不同设计方案(材料及相应的处理工艺),并说明各自的特点。
答:(1)渗碳钢:先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2)中碳钢:表面淬火+低温回火(3)中碳钢:氮化(4)灰铸铁:表面淬火
6、为普通自行车的下列零件选择其合适材料:①链条;②座位弹簧;③大梁;④链条罩;⑤前轴。答:(1)链条: 20 钢(2)座位弹簧:65 钢(3)大梁: Q235(4)链条罩: 08F(5)前轴: 45 钢
7、分析15CrMo、40CrNiMo、W6Mo5Cr4V2和1Cr17Mo2Ti钢中Mo元素的主要作用。答:Mo 元素的主要作用:(1)15CrMo:提高耐热性(2)40CrNiMo:防止高温回火脆性(3)W6Mo5Cr4V2:提高热硬性(4)1Cr17Mo2Ti:提高耐蚀性
8、根据Fe-Fe3C相图计算,室温下,分别为0.2%和1.2%的钢中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1)C% =0.2% P%·0.77%=0.2% P%=26%,F%=74%(2)C% =1.2% P%·0.77%+(1-P%)·6.69%=1.2% P%=92.7%,Fe3CⅡ%=7.3%
9、某仓库中积压了许多退火状态的碳钢,由于钢材混杂不知其化学成分,现找出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组织为
珠光体和铁素体,其中珠光体占75%。问此钢的碳含量大约为多少? 答:C% =P%·0.77%=75%×0.77%=0.5775%
10、某碳钢,相组成中,F%=93%。求:(1)C%=?属哪种钢?(2)组织组成物的百分比?
答:(1)C%=(1-F%)×6.69%=7%×6.69%=0.4683%,属亚共析钢
C% =P%·0.77% ,P%=60.8%,F%=1-P%=39.2%
11、现有一碳钢制支架刚性不足,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可有效解决此问题?为什么?①改用合金钢;
②进行热处理改性强化;③改变该支架的截面与结构形状尺寸。答:选③,改变该支架的截面与结构形状尺寸。因为金属材料的刚度决定于基体金属的性质,当基体金属确定时,难于通过合金化、热处理、冷热加工等方法使之改变。
12、对自行车座位弹簧进行设计和选材,应涉及到材料的哪些主要性能指标?
答:强度、弹性、疲劳极限。
13、一般认为铝、铜合金的耐蚀性优于普通钢铁材料,试分析在潮湿性环境下铝与铜的接触面上发生腐蚀现象 的原因。
答:潮湿环境下铝与铜的接触面上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因为这时铝与铜的接触面因电极电位不同存在着电极电位差而发生电化学腐蚀。
14、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 -Fe、-Fe、Al、Cu、Ni、Cr、V、Mg、Zn各属何种结构? 答:常见晶体结构有3 种: ⑴体心立方: α-Fe、Cr、V ⑵面心立方: γ-Fe、Al、Cu、Ni ⑶密排六方:Mg、Zn
15、已知-Fe的晶格常数(a=3.6)要大于-Fe的晶格常数(a=2.89),但为什么-Fe冷却到912℃转 变为-Fe时体积反而增大?
答: -Fe 冷却到912℃转变为-Fe 时体积增大,是因为转变之后面心立方的-Fe 转变为体心立方的-Fe 时致密度变小。-Fe -Fe 晶胞原子数4 晶胞原子数2 转变之后-Fe 的体积为3.633(47.83)< 2 个-Fe 的体积2×2.893(48.27)。1g Fe在室温和1000℃时各含有多少个晶胞? 答:Fe 在室温下为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为2,这时1gFe 的晶胞数=(1/56×6.02×1023)/2=5.38×1021 个 在1000℃时为面心立方,晶胞原子数为4,这时1gFe 的晶胞数=(1/56×6.02×1023)/4=2.69×1021 个 17已知铜的原子直径为2.56,求其晶格常数,并计算1mm3铜中的原子数。
【高一化学习题含答案】推荐阅读:
高一化学题目含答案11-23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09-28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及答案05-16
高一化学教学06-02
高一化学复习课06-09
高一化学教学策略07-12
高一化学下册教案06-08
高一化学竞赛06-18
高一化学期中总结11-14
高一化学复习计划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