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竞赛

2024-06-18

高一化学竞赛(通用8篇)

高一化学竞赛 篇1

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梳理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物质 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非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2.单线桥法(从失→得)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 元素失电子总数 = 元素得电子总数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

2.拆:(可简单认为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拆)3.删

4.查(遵循: 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二、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

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5.、三、摩尔质量

1、定义: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

2、数学表达式:

四、物质的聚集状态

1、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2、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表达式:Vm= ;单位:L•mol-1 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五、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溶液(小于10-9m 〉、胶体(10-9~10-7m)浊液(大于10-7m)2.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①丁达尔现象(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②凝聚作用(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3.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4.化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5.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方程式 NaCl == Na+ + Cl-H2SO4 == 2H+ + SO42-NaOH == Na+ + OH-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物质的量的浓度 C(B)= n(B)/V(溶液)2.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配制: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具体步骤:

(1)计算:固体物质计算所需质量,液体物质计算所需体积;

(2)称量(量取):固体用天平,液体用量筒;(3)溶解(稀释):将固体(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稀释),冷却到室温;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有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适当规格的)容量瓶中:(5)洗涤:有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6)定容: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到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模型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玻尔 量子力学 年代 1803 1904 1911 1913 1926 依据 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 发现电子 ɑ粒子散射 氢原子光谱近代科学实验

主要内容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 葡萄干面包式 含核模型 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表示电子层数)。(3)原子最外野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第一层不能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第一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二、原子的构成

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互为同位素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负极 正极

二、氯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1.颜色:黄绿色2.气味:刺激性气味3.状态:气态4.毒性:有毒5.密度:比空气大 6.溶解性:溶于水(1 : 2)化学性质

1.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2.Cl2与非金属反应

3.Cl2与碱的反应

氯气 + 碱 → 次氯酸盐 + 金属氯化物 + 水

氯水

成分 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还有ClO-、OH-)氯水的性质

1.酸性 2.氧化性 3.漂白性 4.不稳定性

Cl-的检验: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结论:溶液中有Cl-次氯酸的性质

1.酸性 2.氧化性 3.漂白性 4.不稳定性:

氯气的用途: 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二、溴、碘的提取

溴和碘的化学性质 元素非金属性(氧化性)强弱顺序:Cl > Br > I 实验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氯水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 2KBr+Cl2=2KCl+Br2 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褐(黄)色 2KI +Cl2=2KCl+I2 溴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褐(黄)色 2KI+Br2=2KBr+I2 单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气态(Cl2)→液态(Br2)→ 固态(I2)

2.颜色:黄绿色(Cl2)→深红棕色(Br2)→紫黑色(I2),颜色由浅到深 3.熔、沸点:液态溴易挥发,碘受热易升华

4.溶解性:Cl2溶于水,Br2和I2难溶于水;Br2和I2易溶于汽油、酒精、苯、CCl4等有机溶剂。

I2的检验:试剂:淀粉溶液 现象:溶液变蓝色 Br-、I-的检验:

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浅黄色沉淀(含Br-);黄色沉淀(含I-)例:NaBr + AgNO3 = AgBr↓ + NaNO3 NaI + AgNO3 = AgI↓+ NaNO3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钠的性质 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质软、熔点低、能导电导热。化学性质

1、与O2、Cl2、S等非金属的反应 4Na + O2 === 2Na2O(白色)

2Na + O2 === Na2O2(淡黄色固体)2Na + Cl2 === 2NaCl(产生白烟)

2Na + S === Na2S(火星四射,甚至发生爆炸)

2、与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浮、溶、游、红)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Na2CO3的性质(水溶液呈碱性)

(1)与碱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2)与盐反应 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3)与CO2反应: Na2CO3 + CO2 + H2O ===2NaHCO3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

三、镁的提取及应用 镁的提取

海水 母液 MgCl2

a 溶液 贝壳 石灰乳 CaCO3 === CaO + CO2↑

CaO + H2O ===Ca(OH)2(石灰乳)Ca(OH)2 + MgCl2 ===Mg(OH)2↓+ CaCl2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MgCl2 === Mg + Cl2↑ 物理性质

镁是银白色金属,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小,硬度较大,质地柔软,熔点较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化学性质

1、与空气的反应

2Mg + O2 === 2MgO 3Mg + N2 ===2Mg2N3 2Mg + CO2 === 2MgO + C

2、与水的反应

Mg+2H2O === Mg(OH)2+H2↑

3、与酸的反应 Mg + H2SO4 === MgSO4 + H2↑ 用途

1)镁合金的密度较小,但硬度和强度都较大,因此被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2)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常用来制造通信导弹和焰火;3)氧化镁的熔点很高,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①溶解:Al2O3+2NaOH === 2NaAlO2+H2O ②过滤:除去杂质

③酸化: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 ④过滤:保留氢氧化铝

⑤灼烧:2Al(OH)3 ======= 4Al+3O2↑

铝合金特点:

1、密度小

2、强度高

3、塑性好

4、制造工艺简单

5、成本低

6、抗腐蚀力强

四、铝的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2)与碱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第一步:2Al+6H2O= 2Al(OH)3+3H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2+2H2O ★ 总方程式: 2Al+2NaOH+6H2O=2NaAlO2+ 4H2O +3H2↑

(3)钝化:在常温下,铝与浓硝酸、浓硫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不与浓硝酸、浓硫酸进一步发生反应。(4)铝热反应:

2Al + Fe2O3 === 2Fe + Al2O3 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Fe2O3、FeO、Fe3O4、V2O5、Cr2O3、MnO2)组成的混合物。

三、铝的氢氧化物(两性)

(1)与酸的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与碱的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Al(OH)3的制备:

H2O 铝盐(AlCl3)Al(OH)3↓ 偏铝酸盐(NaAlO2)往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消失; 往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沉淀产生。第二单元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一、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

高炉炼铁(1)制取CO:C+O2 === CO2,CO2+C ===CO(2)还原(炼铁原理):Fe2O3 + 3CO === 2Fe + 3CO2(3)除SiO2:CaCO3===CaO+CO2↑,CaO+SiO2===CaSiO3 炼铜:1.高温冶炼黄铜矿→电解精制;2.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3.生物炼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铁 铜

(1)与非金属反应

①铁生锈(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生成Fe2O3)②2Fe+3Cl2 === 2FeCl3

③2Fe+3Br2 === 2FeBr3 还原性:Fe2+>Br ④3Fe+2O2 === Fe3O4(2价Fe占,2价Fe占2/3)Cu +O2 === 2CuO Cu + Cl2=== CuCl2 2Cu + S === Cu2S(2)与酸反应 ①非强氧性的酸:Fe + 2H+ == Fe2+ + H2↑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 a.常温下钝化(浓H2SO4、浓HNO3用铁制容器盛装)b.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e(Ⅲ)①非强氧性的酸: 不反应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u(Ⅱ)

(3)与盐溶液反应(1)Fe + Cu2+ == Fe2+ + Cu(2)Fe + 2Fe3+ == 3Fe2+ Cu + 2Ag+=2Ag + Cu2+ Cu + 2Fe3+=2Fe2+ + Cu2+(实验现象:铜粉溶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Fe3+的检验:(黄棕色)实验①:向FeCl3 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Fe3++3SCN- Fe(SCN)3 实验②:向FeCl3溶液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Fe3++2OH- Fe(OH)3↓ Fe2+的检验:(浅绿色)实验:向FeCl2溶液加入NaOH溶液。

Fe2++2OH- Fe(OH)2↓(白色/浅绿色)4Fe(OH)2+O2+2H2O 4Fe(OH)3(红褐色)

三、钢铁的腐蚀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一、硅酸盐矿物、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和信息材料的介绍

1.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约占地壳质量的四分之一);无游离态,化合态主要存在形式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2.硅酸盐的结构:

(1)硅酸盐的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比较方便。硅酸盐结构稳定,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

(2)氧化物形式书写的规律:

①各元素写成相应的氧化物,元素的价态保持不变。

②顺序按先金属后非金属,金属元素中按金属活动顺序表依次排列,中间用“•”间隔。③注意改写后应与原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不变。

3.Na2SiO3的性质:Na2SiO3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建筑行业的黏合剂,也用于木材的防腐和防火。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如下:

(1)水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通CO2有白色沉淀: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白色胶状沉淀),离子方程式:SiO32- + CO2 + H2O == CO32- + H2SiO3↓。硅酸受热分解:H2SiO3 H2O + SiO2,原硅酸和硅酸都是难溶于水的弱酸,酸性:H2CO3强于H4SiO4或H2SiO3。(2)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离子方程式:SiO32- + 2H+ == H2SiO3↓.(3)硅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2SiO3 + 2NaOH == Na2SiO3 + 2H2O.离子方程式:H2SiO3 + 2OH- ==SiO32- +2H2O。4.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主要原料 产品主要成分

普通玻璃 石英、纯碱、石灰石 Na2SiO3、CaSiO3、SiO2(物质的量比为1:1:4)普通水泥 黏土、石灰石、少量石膏 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 陶瓷 黏土、石英沙 成分复杂主要是硅酸盐

制玻璃的主要反应: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SiO2 + CaCO3 CaSiO3 + CO2↑.二、硅单质

1.性质:(1)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熔沸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溶剂。(2)化学性质:常温只与单质氟、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反应。性质稳定。Si +2F2 == SiF4(气态), Si + 4HF == SiF4 +2 H2, Si +2NaOH + H2O == Na2SiO3 +2H2↑,(Si +2NaOH + 4H2O == Na2SiO3 +2H2↑+ 3H2O.)3.硅的用途:(1)用于制造硅芯片、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2)制造太阳能;(3)制造合金,如含硅4%(质量分数)的钢导磁性好制造变压器的铁芯;含硅15%(质量分数)的钢有良好的耐酸性等。4.工业生产硅:

制粗硅:SiO2 + 2C Si + 2CO 制纯硅:Si + 2Cl2 SiCl4(液态)SiCl4 + 2H2 Si + 4HCl 三、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

1.SiO2在自然界中有较纯的水晶、含有少量杂质的石英和普遍存在的沙。自然界的二氧化硅又称硅石。

2.SiO2物理性质:硬度大,熔点高,难溶于溶剂(水)的固体。

3.SiO2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只与单质氟、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SiO2 + 2F2 == SiF4 + O2 , SiO2 + 4HF == SiF4 + 2H2O(雕刻玻璃的反应),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实验室装碱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加热高温:SiO2 + 2C Si +2 CO, 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CaSiO3 + CO2↑,SiO2 + CaO CaSiO3.4.SiO2的用途:制石英玻璃,是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制钟表部件;可制耐磨材料;用于玻璃的生产;在光学仪器、电子工业等方面广泛应用。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治 : 1.含硫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涉及到的反应有:

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SO2 + H2O H2SO3 2H2SO3 + O2 = 2H2SO4 2.防治措施:

①从根本上防治酸雨—开发、使用能代替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氢能、核能、太阳能)②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如煤的液化和煤的气化)③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二、SO2的性质及其应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 大气污染物通常包括:SO2、CO、氮的氧化物、烃、固体颗粒物(飘尘)等 2.SO2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⑴SO2是酸性氧化物

SO2 + H2O H2SO3 SO2 + Ca(OH)2 = CaSO3↓+ H2O;CaSO3 + SO2 + H2O = Ca(HSO3)2 SO2 + 2NaOH = Na2SO3 + H2O(实验室用NaOH溶液来吸收SO2尾气)* 减少燃煤过程中SO2的排放(钙基固硫法)

CaCO3 CaO + CO2↑;CaO + SO2 = CaSO3 SO2 + Ca(OH)2 = CaSO3 + H2O 2CaSO3 + O2 = 2CaSO4 ⑵SO2具有漂白性:常用于实验室对SO2气体的检验 漂白原理类型

①吸附型:活性炭漂白——活性炭吸附色素(包括胶体)

②强氧化型:HClO、O3、H2、Na2O2等强氧化剂漂白——将有色物质氧化,不可逆 ③化合型:SO2漂白——与有色物质化合,可逆 ⑶SO2具有还原性

2SO2 + O2 2SO3 SO2 + X2 + 2H2O = 2HX + H2SO4

三、接触法制硫酸

流程 设备 反应

生成二氧化硫 沸腾炉 S + O2 SO2 或4FeS2 + 11O2 2Fe2O3 + 8SO2 SO2接触氧化 接触室 2SO2 + O2 2SO3 SO3的吸收 吸收塔 SO3 + H2O = H2SO4 * 为了防止形成酸雾,提高SO3的吸收率,常用浓硫酸来吸收SO3得到发烟硫酸

四、硫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酸的酸性:硫酸是二元强酸 H2SO4 = 2H+ + SO42-(具有酸的5点通性)

如: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硫酸用于酸洗除锈 2.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可用作干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将H、O按照2∶1的比例从物质中夺取出来,浓硫酸用作许多有机反应的脱水剂和催化剂。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u + 2H2SO4(浓)CuS O4 + SO2↑+ 2H2O

浓硫酸可以将许多金属氧化:金属 + 浓硫酸 → 硫酸盐 + SO2↑+ H2O

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由+6价的S引起,而稀硫酸的氧化性由H+引起(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前面的金属)。C + 2H2SO4(浓)CO2↑+ 2SO2↑+ 2H2O

二、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不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

-2价:H2S、Na2S、FeS;+4价:SO2、H2SO3、Na2SO3 +6价:SO3、H2SO4、Na2SO4、BaSO4、CaSO4、FeSO4 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2 0 +4 +6 S S S S

SO42-离子的检验:SO42- + Ba2+ = BaSO4↓

取少量待测液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途径一:雷雨发庄稼 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途径二:生物固氮

途径三:合成氨 N2+3H2=======2NH3(1)、环境问题是如何出现的?(1)、人类不当使用科学技术的结果(2)、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2)、极力追求商业利润

(3)、克服环境问题有哪些途径?(3)、治理,使用新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环境意识教育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工业上合成氨 N2+3H2=======2NH3 2.实验室制取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氨气的性质

: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水易挥发,不易运输,但成本低。氨水应在阴凉处保存。雨天、烈日下不宜施用氨态氮肥。与酸的反应 NH3 +HCl===NH4Cl(产生白烟)2NH3+H2SO4===(NH4)2SO4 盐:固态,易分解,易溶于水,与碱反应,产生 而挥发。比 易于保存和运输,但成本更高。Cl-不被植物吸收,在土壤中积累,影响植物生长。不能在碱性土壤中使用,不能雨天使用。NH4Cl===NH3↑+HCl↑(加热分解NH4Cl晶体)喷泉实验:(1).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2).溶液变红色的原因?(3).喷泉的发生应具备什么条件?

三、硝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具有挥发性的液体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见光或加热会分解释放出 气体 4HNO3==4NO2↑+ O2↑+2H2O(2)强氧化性

是一种强氧化性的酸,绝大多数金属及许多非金属单质能与硝酸反应.。浓 :

C+4HNO3==CO2↑+ 4NO2↑+2H2O 一般生成 气体。稀 : 一般生成 气体。另外,(1)

适用:固+液 气体。方法最为简便。后者反应更剧烈,应对浓硝酸的滴加予以控制。(2)C+4HNO3==CO2↑+4NO2↑+2H2O 4HNO3==4NO2↑+ O2↑+2H2O

适用:固+液 气体。方法较为繁锁,且产物中有杂质气体。

高一化学竞赛 篇2

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一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16岁之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发展并趋于成熟。学生记忆力处于人生的高峰期,以意义记忆为主要特征。思维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抽象思维开始占据优势,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抽象思维仍需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持。观察力虽然已有所发展,但观察事物的目的正处于被动盲目观察向主动自觉观察的过渡时期。对自我形象更加关注,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十分突出,自尊心强而敏感,好奇心强,求知欲较高。在刚进高中时,每个学生对自己都有一个比较高的期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做事坚持性不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尤其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放弃对化学的学习。

高中化学对学生的要求

初中化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感性认识方面的能力,重视形象思维的形成,强调记忆性和规范性。但高中化学重在培养学生理性认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化学知识体系。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等能力,这对于处于转型期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有的放矢,课堂教学针对性强,才能减小两极分化,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

1. 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学习心理尚未最后定型,可塑性很大。具有接受生动、形象化教育的年龄特征,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实验中获得启示,理解知识,展开思维。这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帮助他们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发展。例如:讲“钠与水反应”时,先给学生演示了课本上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放出气体的成分,进而讨论验证该气体的方法。验证之前,先要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这就要求学生预先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在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时,要求学生先掌握基本操作程序、仪器的使用方法,然后再让他们自行实验,学会实验的误差分析。从容量瓶到滴定管,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可以分析出十几种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让学生在做实验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学生应该是一个思想者,而不是一个机械的接受者。

2. 导好课,注重化学的实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将是最实用的科学,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也将是最讲究实用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化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和形象的应用结合起来,以保持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碳的多样性”时可以以故事导课: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测出金刚石的组成,做了一个代价高昂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用纯金制造的箱子里让其燃烧。实验结果使他感到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分竟然变成了二氧化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提示了他们如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讲“氨的合成”时,给学生讲德国化学家哈博在合成氨工业化及合成氨应用上的功与过.另外,还要把教学与发展学生学生思维结合起来,所选择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如“法医是如何提取指纹的?交警如何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医院里吃钡餐是怎么回事?怎样检查人是否患有糖尿病?人为什么会煤气中毒?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有什么优越性?”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而又需要动一番脑筋才能回答的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化学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各类方法点拨。设计“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着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大有裨益。如讲“金属”时,可以设计如下题型:

(1)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一种用途——(表略)

(2)请提出你想要探究的有关该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两个问题:

a.b.

(3)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对你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究(简述步骤、现象及结论)。

a.b.

此类题内涵丰富,思维量大,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重点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样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勇于探究,结合化学知识进行推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篇3

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有很多原因。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在初中成绩很不错,但是上了高中感到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得吃力,而且教师教得也费劲,主要问题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初中课改教材调整了很多内容,内容通俗、简单;部分教学内容删除了,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理解、接受和掌握起来更容易了。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很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课时充足,进度较慢,讲授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以及学生消化和巩固时间较多。

高中教材内容抽象概括,牵涉知识面广,受高考限制,教師一般不敢降低难度,初高中教材难度差距加大。高中教材知识点增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重点和规律,没时间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和知识盲点,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巩固与强化,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一新生还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完成作业困难,积压的盲点越多,越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好。

如何解决初、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特点是高一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所以,高一的化学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不同,应注重以下几点: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做好教材衔接

高中化学教师要坚持课改要求,改进课堂教学,与初中化学老师进行交流,尽快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及初、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高一化学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解决和未解决,哪些知识点在高中需要拓宽和加深。通过衔接初、高中教材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做到对高中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二、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深化,知识密度、深度和难度加大,内容比较抽象。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相对较差,高一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接受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消化的时间少。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一化学教学难度、进度不要太快,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节奏,由慢到快,把握整体学习的进度,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并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从而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教学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应掌握教材、大纲,通过摸底测验,摸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尽快克服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生学会知识,是为了学生课外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给予学生各种知识的具体指导,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习惯,尽可能地留时间给学生复习,消化新的知识。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和实验规范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学习要改变初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明确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听课,集中注意力听课,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让学生重视知识和规律的形成,不仅仅对结论死记硬背。课后复习是关键的一环,通过教材和听课笔记,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记忆规律和要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解决,最后巩固练习。有问题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尽量做到独立钻研。在做中练,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消化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导和查漏补缺,备课时、讲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高中学习能力利用远强于初中,体现尤其是化学实验上。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规范,敢于实验,做好化学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的准备工作,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认识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实际困难,帮助学生由初中化学跨到高中化学台阶。做好化学教材知识衔接,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使学生为高中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学习各种知识及技能。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 篇4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为下一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奠定基础,也为第三章解释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和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终结行为的变化,它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落脚于学生的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深入的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找到三者的结合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自修,能正确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找出离子键的构成微粒、形成条件;

2、通过讨论、总结、练习,能用电子式准确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要落实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之上。

A、知识基础

1、学生已经具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本知识,知道粒子在最外层电子为2或8时稳定。

2、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与各自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B、能力分析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C、障碍分析在微观概念的理解上要由有表征性抽象到原理性抽象过渡,不易吃透,知识迁移和应用上还比较缺乏。

三、教法分析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会采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低起点,小台阶,采用动画演绎,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对知识技能推进的同时,努力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有效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设计

1、【设问1】:

(1)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超过元素的种类?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呢?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多媒体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设问2】:

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它们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呢?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变化的本质,提出问题,我们现在从微观角度来分析该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分组讨论:

a、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

b、当它们变化后又会有什么相互影响呢?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由表征性抽象向原理性抽象过渡,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形成条件等。用动画演示比较抽象的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难度。

3、启发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组织讨论从产物NaCl到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xx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设问3】:以上我们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Na原子和Cl原子发生变化生成NaCl的过程,它清晰、直观,但是,书写结构示意图时有些麻烦

1、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2、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这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式,请同学们看21页的资料卡片,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方法。

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

【设问4】:原子的电子式我们知道怎样写了,那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又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请同学们归纳它们的书写规律。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学习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总结出书写要点,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容易犯错,用顺口溜“打点、穿衣、带帽”帮助学生记忆,并加以习题巩固。

练习:请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硫原子,溴原子,硫离子,溴离子,通过用电子式表达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练习进行反馈强化了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在教学方法上边学习边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完善知识、系统总结的习惯,也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整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

5、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AB型如NaCl,A2B型如Na2O、Na2S,AB2型如MgCl2)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要点:

1、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2、不能把“→”写成“====”;

3、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加深印象。

6、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

1、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C、S、Mg、K、Br、O

高一语文竞赛答案 篇5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焕然一新”理解错误)

2、C(“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解分析错误)

3、B(“不能流传至今”分析错误,无中生有)二 4.A(A.舆:扛 抬)

5.C(②句是单于的行为;④是说苏武有多种技艺;⑥句是卫律的言行。)6.D(D项文中没有心理描写。)7.翻译(10分)

(1)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等到被(匈奴)侮辱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5分)(及:牵连(1分),重:更加(1分),被动句式,(1分),翻译句意连贯准确(2分)

(2)苏君你今天投降,明天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5分)(然:这样(1分)空:白白的(1分)膏:使肥沃(1分)句意连贯准确(2分)

8.诗人通过重阳节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2分)抒发了潦倒一生、老年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和其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3分)

9.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极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地表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3分)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3分)

10.①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 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句1分,共6分)

三 11.⑴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说表婶一生心酸和无奈不合文意,表婶真心喜欢着表叔。后来也赢得了表叔的爱,表叔没有辛酸和无奈。B项表婶真爱表叔不是被动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D项第一次笑是表婶的错觉,开始表叔并不喜欢表婶,从下一段可知这一点。)

⑵ ①制造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这个沉默者是谁,他为什么沉默。②显示小说的矛盾冲突,表叔以沉默表达对包办婚姻的愤懑和抗议。③衬托主人公表婶的形象,表叔并不喜欢表婶,才成为沉

默者,他的沉默被表婶的大度和执著打破,有力地烘托表婶的淳朴和真挚,精诚之至的形象;⑷、揭示主题。沉默者终于不再沉默,是表婶真挚的爱使然,形象地表达了真爱能够改变冷漠的主旨,歌颂了真爱的伟大力量。)(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⑶ ①敢于追求幸福:她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表叔,就下定决心要得到这份爱的幸福,跟着婆婆到新疆拉回表叔;②坚定执着:她喜欢表叔,嫁给表叔,尽管表叔不喜欢她,她还是坚持用体贴真挚向表叔倾诉爱意;⑶淳朴贤淑:对婆婆殷勤备至,对丈夫温顺体贴;④乐观自信:面对丈夫的沉默,她坚信会得到丈夫的爱。(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⑷ 观点一:表叔和表婶的结合喜多于悲。①表婶对表婶是真心喜欢,心甘情愿,还感叹自己有福;②表婶真诚的爱影响了表叔的态度,由沉默变得开朗;⑶表奶对表婶非常满意,表婶对表奶服侍周到,婆媳关系融洽。

观点二:表叔和表婶的结合悲多于喜。①他们的结合是由表叔的母亲包办的,牺牲了表叔的爱情和幸福;②表婶没有什么文化,与见过世面、心灵手巧的表叔不般配;⑶表婶对表叔的爱是一厢情愿,表叔开始冷淡,后来态度有所转变,但并没有表现对表婶的喜爱。(观点明确2分,每答对一点理由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四12.答案:D项(A项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责任”重复。B项一触即发,比喻形势非常紧张,马上会发生严重的事情。不合语境。C项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含贬义。D项镜花水月,比喻虚幻的景象。)

13.答案:B项(A项偷换主语,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前加“被”。C项语序不当,“收费”应放在“不仅”的前面。D项句式杂糅,在“等”后加逗号,在“都”前加“这些”。)14.答案:C项(由①④排除B,由⑤②排除D,由⑥③排除A。)

15.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 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区域。(5分;其中主干正确3分,没有疏 漏正确信息、语序得当2分;如改写后不是一个单句,不给分。)

16.(6分)蓝天翱翔的雄鹰,高瞻远瞩,那是一幅壮志凌云的画;沙漠跋涉的骆驼,稳重坚忍,那是一篇启人心智的文。(内容贴切2分,比喻使用正确2分,句式相同2分。)

五、作文(60分)

高一化学 篇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必修)第一册》是以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为依据,在广泛听取各地中学化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供高中一年级使用。

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到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全体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必须学习的,选学内容则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此外,教材中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栏目。“资料”主要是介绍一些知识性的常识;“阅读”主要是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化学史料或联系实际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眼界;“讨论”主要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家庭小实验”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配合课堂教学而编写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为了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中还编排了大量的插图,语言也力求生动活泼,以增强可读性。

主持本书编写工作的是武永兴、胡美玲。

参加教材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张健如、胡美玲、戴健、冷燕平、何少华、李文鼎、王晶、陈晨。

武永兴、胡美玲审读了全书。

责任编辑是戴健。

马雅森、李松华、连凤羽、伍碧云、杨慧仙、郑玉林、俞善根、高健章、臧继宝(按姓氏笔划)等同志对教材的初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教研室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部分师生为教材中的实验提供了一些资料,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在教材的试验过程中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高一化学复习测试题 篇7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aXm+和bYn-两种简单离子(X、Y都是短周期元素),已知Xm+比Yn-少两个电子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只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

(B) b—定小于5

(C)(b-a+m+n)一定等于16

(D) Y只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

2.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紧密相连(上下左右均可能)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没有丙元素稳定

(B)元素乙和丁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均为大气污染物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是:甲>丙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丙>甲

3.元素周期表中三种元素X、Y、Z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33,且三元素相邻,判断正确的是()

(A)这样的元素有两组

(B)这样的元素有三组

(C)这样的元素可形成化合物X2 Y3

(D)这样的元素可形成化合物XZ2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逐渐减小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D)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也越强

5.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CaCl2的电子式:

②Na2S的电子式:

③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④HCl的电子式

(A)①③(B)(B)②③

(C)③④(D)(D)①③④

6.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7.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

8.如图1所示装置,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碳棒上有气体逸出,溶液pH值增大

(C)导线上有电流,电流的方向是从A→B

(D)反应后A极质量减小

9.已知在反应:2CH4(g)+2NH3(g)+3O2(g)=2HCN(g)+6H2O(g)中,v(HCN)=n mol·L-1·min-1,v (O2)=m mol·L-1·min-1,则m与n的关系为()

10.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2 L的事先投入催化剂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3分钟末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压强的0.9倍,在这段时间内用H2的消耗浓度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是()

11.1 mol CH4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Cl2为()

(A) 0.5mol (B) 2 mol

(C) 2.5 mol (D) 4 mol

12.完全燃烧一定量的有机物,生成88 g CO和27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有机物最简式为C2H3

②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③该有机物不可能是乙烯

④该有机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A)只有①(B)只有③

(C)①和③(D)②和④

13.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14.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乙酸乙酯,分别在稀酸存在下充分水解,最后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②③④(D)只有②

15.C4H10在高温下有如下两种裂化方式:

高温下C4H10完全裂化,生成4种气体,将混合气体用溴水处理后,剩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6,则原4种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1.6 (B) 27.6

(C) 29 (D) 36.4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X、Y为同主族元素,X能形成气态化合物HX.X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这种同位素的氢化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607 g·L-1.Y元素的原子能形成阴离子,且M层比N层多10个电子.

(1) HX的式量为______

(2)在两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______

(3) 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

(4)两种元素发生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7.M、N、X、Y四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里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总和为46,则①N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其分子中含______键;②M与X、M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③由N与Y各自的氢化物相互作用生成的物质属于______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

18.反应2N2O5=4NO2+O2,在容积不变的容器内进行.开始时c(N2O5)=1.5 mol·L-1,c(NO2)=0,c(O2)=x mol·L-1,2 min末测得c(NO2)=2 mol·L-1,c(O2)=2 mol·L-1,则:

(1)2 min内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2)2 min末时N2O5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3)反应开始时,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19.各取0.01 mol A、B、C、D、四种烃,并分别充分燃烧,其中C、D燃烧所得CO2均为448 mL(标准状况).A、B燃烧所得CO2是前二者的3倍.在适宜的条件下,A能跟氢气按物质的量比1:3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C可以跟氢气按物质的量1:1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C可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A和D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20.从镁铝合金上剪下一小片(质量为2.0 g),立刻投入盛有20 mL 5 mol.L-1 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1)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可能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依次是______

(2)反应开始时,合金表面产生H2的速率较慢,其原因是______,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相当快,其原因是

(3)合金片与溶液反应形成微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B) 2.(B) 3.(A) 4.(C) 5.(B) 6.(C) 7.(C) 8.(C) 9.(A) 10.(C) 1 1.(C) 12.(C) 13.(B) 14.(B)15.(C)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1)36 (2)Cl-(3)第四周期,ⅦA族(4)2Br-+Cl2=2Cl-+Br2

17.①,极性共价键;②CS2、CCl4③离子化合物

18.(1)0.25 mol·L-1·min-1

(2)0.5 mol·L-1 (3) 2.5 mol·L-1

19.A:苯B:环己烷

C:乙烯CH2=CH2 D:乙烷CH3—CH3.

如何让高一学生学好化学 篇8

一、要及时复习,抓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高一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化学的特点及其知识体系,对待初三化学中出现的化学双基要做到心中有数。开学初可以编出一份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尽可能与将要学习的化学有直接的联系,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初中不少知识仍是高中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做好衔接工作。另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化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所以教师仍要对初三出现的化学知识系统的总结,特别是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等,及时弥补,进行统一。

二、采用优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衔接教学的关键

在转入新课时,教师要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切忌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设计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和良好的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很多时候,教师可以退到幕后或共同参与,给学生机会。如开展师生共商研讨课、辅导自学课、自学提问讨论课、小课题研讨课等,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主体性,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被肯定的兴奋感。

2、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化学教学不能仅靠一只粉笔,在重实验的基础上,有些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可以借助于媒体,如:电视、录像、投影、幻灯、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才能有所收获。充分地让学生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互进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如:板块式教学、小步子多反馈的问题探究式、愉快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恰当运用。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事半功倍。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激发学习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关注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及时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首先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融会贯通,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高中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设有“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 “实验”、“阅读”、“讨论”“学与问”、“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栏目,编排和教学要求上侧重了趣味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要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优化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1)、养成科学的预习习惯。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就是学生要在老师讲解新课之前,有计划地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新课的内容的初步了解,同时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须的旧知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 预习不是简单的念一遍课文,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最好教师课前依据本章节知识目标及历年热点考题,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写出预习中的收获即本节重难点,最后让学生集体交流预习体会,互相点评,相互促进。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习惯,就可以自己列出预习提纲进行自行预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2)、集中精力听讲,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听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板书,老师讲解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动作与表情,思想上与老师保持一致,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听老师如何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听老师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题的;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解释等等。要对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积极去思考,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参加讨论,特别是实验,更应该去认真观察和参与而不是仅流于形式看热闹。

(3)、归纳总结、提升拓展。针对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思维认识上的疑点、难点。如离子反应, 书写时一定要注意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拆成离子,单质、气体、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写成化学式;还要注意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又如氧化还原反应,除了方程式以外,只用记十个字:“升失氧还氧,降得还氧还 ”,即:化合价升高(降低),失(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做还原(氧化)剂,得到氧化(还原)产物; 顺便总结一下四大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再比如复习时归类记憶每一课的方程式及各个方程式的反应条件与现象至关重要。

(4)、反馈训练、巩固落实。练习、整理、作业、应用是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途径。 结合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究性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典型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同学们要在错题整理本上做好整理记录。 独立完成作业。 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为了这个目的,就必须独立做作业,自己思考,自己解决。

(5)、及时反思 .教师对于每一节课的得失都应及时总结、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现今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上一篇:《漂亮的花裙子》幼儿园小班教案下一篇:超鼠奇侠奇鼠城的叛徒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