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全诗(通用3篇)
慈母手中线全诗 篇1
慈母手中线诗歌
那时
即使是在黯淡的煤油灯光下
年轻的母亲总能将一条线
准确地穿进缝衣针的针眼
然后飞针走线
缝补出清苦日子里的体面和温暖
后来的某天
坐在阳光下的母亲
突然被那根针和那条线困住了
她眯缝着眼,尝试了多次
针和线,总是擦肩而过
“儿,我花眼了呢!”
她抬头看了看面前的我,一脸的`惊讶:
“你帮我把针线穿上吧。”
又过了好多年
母亲想为一件衣服钉扣子
她把针和线递给我
想让我像以往那样帮她
不料,我也遭遇到同一难题
那么近的针和线,竟如现实和理想那么远
年届不惑的我 也花眼了
发觉了我的犹疑
母亲的手抖了一下
最后,终于完成了这次穿针引线
母亲接过去走针 连缀 打结
往日时光,在迟缓的动作里慢慢呈现
我看着着安静的母亲
突然感到
而今能刺痛岁月的
不再是锋利的针尖,而是那条柔软的细线
慈母手中线全诗 篇2
后来妈妈他们学校买了架缝纫机给老师们用,可能是妈妈用得最多,这架缝纫机后来干脆搬到了他们办公室。我去学校时曾看到,吃完午饭后有的老师去打乒乓球,有的老师到别的办公室去聊天,妈妈打开缝纫机开始忙活起来。坐在我妈妈对面的邸老师无论冬夏都披上一件外衣趴在桌子上睡觉,她也不怕吵,总说没关系。写这篇小文时让我想起了可亲可敬的邸老师,如今这个比妈妈还小两岁的老师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
照片中我和大妹妹穿的裙子就是暑假前妈妈赶着做完的,后背有一排扣子是假期里妈妈在家里缝上的。正好那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活动,那天我穿上妈妈刚做好的裙子,按照事先约定去张小平家找她一起去学校。“文革”后才知道她是当时副市长崔月犁的女儿,“文革”中她爸爸受冲击让她精神受了刺激,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了,不知道她现在怎样,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恢复过来了吧。
那天去她家时她姥姥正在帮她梳辫子,她看到我穿的这条裙子就和她姥姥说:“这样的裙子我可不穿都露着后背。”听她这么说我真想马上回家给换下来,可是时间来不及了,只得匆匆忙忙去学校了。临出门时记得她姥姥还说:“多好呀,你妈手真巧。”她姥姥高高的个子挺瘦的还戴副眼镜,她长得就很像她姥姥。算起来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回家后我就把同学说的话告诉了妈妈,并说以后再也不穿这条裙子了。妈妈不以为然说你们同学不懂,这裙子夏天穿多凉快呀,还带我们四个到照相馆照了这张相,我本来就是个没主意的人,听妈妈这么说这个裙子就又上身了。
慈母手中爱作文 篇3
我走着走着,来到一家门口,屋里照出一丝蜡烛的光亮。我走进里屋,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昏暗的灯光下,慈祥的脸庞也掩盖不住她饱经风霜的经历。
这位老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她手里拿着细小的针和线,点着蜡烛缝衣服。
我轻轻地走到她身旁问道:“老奶奶,怎么就您一个人在家里,您为什么不休息而在家里缝衣服?”老奶奶回答道:“我儿子就要外出了,今年的冬天比以往还要冷,必须给他准备好过冬的衣服,我们家没人家那么有钱,买不起绫罗绸缎,只有我来做。”
我走近一看,老奶奶缝补的衣服虽然很旧、很破,但里面充满着暖暖的母爱,缝补痕迹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又追问道:“老奶奶,您只想着给您儿子准备那么多衣服,难道您就没想过您儿子过些天就会回来陪您吗?”老奶奶抚摸着我的头,叹了口气:“路途遥远,哪能说回来就回来呢?”老奶奶的这句话一下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我环顾四周,借着灯光打量。这儿的一切地方与现在的有些不太相似,待我看清老奶奶的衣着时,才明白我回到了古代。
就在这时,大诗人孟郊回来了,我问清楚了他要外出的原因,因为他想要去很多的地方,写出更多的诗给以后的人。孟郊这次来,也是要和他母亲好好地道别。
我眼前的景象不就正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孟郊的名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