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的故事(精选8篇)
宠辱不惊的故事 篇1
宠辱不惊:受到宠信或侮辱都不感到惊异。指将荣辱置之度外。
唐高宗时期,有个叫卢承庆的人,在朝廷担任考功员外郎的职务,负责对官吏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校评定。
有一次,他给一个负责从运河运送粮食的官员打评语,因为这个官员曾在运粮时发生过一次事故,粮船也沉没了,损失了不少粮食,因此,卢承庆给他打了个“中下”的评分。卢承庆把评语拿给那个人看,那个人非常平静,一点抱怨的意思也没有。
卢承庆想了想,又觉得那次事故纯属意外,也不是这个官员有什么过错造成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人都的确无能为力,也不是这位官员的责任,这样给他评分貌似也不太恰当。于是,卢承庆给他改为“中中”。
卢承庆又把改评的事告诉了这位官员,他原本认为这位官员会非常高兴,毕竟业绩评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关系到一个官吏的升迁和俸禄,这可是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啊!
可是,出乎卢承庆意料的是,这位官员依然非常平静,丝毫也没有喜悦的表情。卢承庆见了,心中暗暗赞叹:“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着人善类此。”意思是说,得宠或受辱都能做到镇定自如,心胸真是宽阔!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卢承庆又把他的评分改为“中上”。
这个运粮官名叫安学。后来,安学不失所望,成为一个政绩卓然的地方官,名留青史。
【妙语点拨】古人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可谓道出了人生境界的真谛。人生苦短,能视宠辱如草芥,不萦怀、不沉溺;能视名利如浮云,不抱怨、不迷恋,就可得人生大情怀。君子看淡荣辱得失,失之不忧,得之不喜,保持心平气和、淡泊自适,才是对待功名利禄应持的正确态度。这一点,这位运粮官可谓典范。
宠辱不惊的故事 篇2
一、树立信心, 让学生产生表达欲
自信心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 有了自信心, 就容易获得成功。对学生来说, 更重要的还是先体验到成功感, 才容易形成自信心。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婉转拒绝》时,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以下教学流程 (七嘴八舌“话”故事;各抒己见“演”故事;全神贯注“听”故事;众说纷纭“解”故事) , 先易后难让学生了解到婉转拒绝的基本方法;巧妙暗示, 即我们在拒绝的时候不直接讲自己的看法, 而讲其他人的看法, 或者采用比喻、引用等的修辞暗示自己的观点, 最终达到拒绝别人的目的;迂回曲折, 即先肯定地顺着他的意思, 再表明自己的否定意愿, 并说明理由;适当补偿, 即拒绝对方的同时出些点子来加以弥补, 提出的建议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 但要注意提出的建议的确有可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一些易于完成的问题, 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循序渐进再提出新的目标, 使学生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回答错了, 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让他再试一试, 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
二、创设情境, 烘托学生“说”的氛围
创设情境从而凸显教学内容, 使学生关注, 进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 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点燃思维的火花。在中考复习时, 我在教学拟写“标语”时, 加强这方面训练。首先出示题目: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宣传标语, 要求主题鲜明, 感情真挚, 构思新颖, 语言简明 (在1~20字之间) 。然后提出要求, 拟写这种题型要求紧扣主题, 把握广告对象的特点、信誉和作用, 或宣传的意义和价值, 做到篇幅适度, 语句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 易读易记。接着我就营造氛围, 即兴演讲:“血液是拯救伤病员生命的重要物质, 至今仍无法人工制造, 只能依靠人们用爱心提供。每当人们不计报酬地献出自己宝贵而有限的血液, 去换取他人生命的延续或新生, 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份关爱。倡导无偿献血是拯救生命的需要, 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爱人者人恒爱之, 信人者人恒信之。无偿献血既是无私奉献的真情流露, 也是互助互救的具体表现方式。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 亲人可免费使用等量血液……”接着抛砖引玉, 从对偶的角度, 先说一条“民族在奉献中崛起, 生命在热血里绵延”, 这时就有学生说出“点点滴滴汇心海, 片片真情暖人间”, 我作出肯定, 这类标语在形式上很整齐, 给人以美感, 读起来有节奏, 也便于记忆, 鼓励学生从修辞手法不同角度来做这道习题, 这时, 学生拿起笔, 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写出自己心声, 对献血者的崇高致意。我简单作了归纳:献出的血有限, 献出的爱无限 (对偶) ;鲜血诚宝贵, 救人品更高;鲜血诚可贵, 助人价更高 (仿拟) ;血, 生命的源泉, 友谊的桥梁 (比喻) ;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 (设问) ;我健康, 我献血, 我自豪 (排比) 。其他如:生命在呼唤, 血液在期待, 献出您的爱……都有节奏, 有韵律, 朗朗上口, 听来和谐悦耳, 具有韵律美。同时设计了一些情境题, 如采访某人;当别人有顾虑, 怎么劝说别人献血;等等。
三、联系课本教学内容, 感悟口语交际魅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信息的过程, 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过程。教师应巧妙设计所提的问题, 让学生想说, 精心设置语言环境, 让学生愿说。我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 问学生:这篇课文有口语交际方面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从邹忌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从小事入手, 以家比国, 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比喻中;说话要注意对象, 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委婉得体。从邹忌身上学到什么, 学生发言热烈, 只要言之有理, 都作出肯定:对人对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思与反省, 与学校倡导的师生要做到“三省三善”有关;从认识妻、妾、客赞美动机, 观察事物深入细致, 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在口语交际能力上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当然, 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复述、表演、讨论、交流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达到此目标, 要教会学生“倾听”, 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步, 我们教师应告诉学生“听什么”“为什么听”“怎样听”, 只有听清楚, 听明白了, 才能逐步理解对方说话的要义。接着要教会学生“表达”, 要训练学生如何把要讲的话表达清楚, 如何迅速地打动听者, 这里除了在说的内容上要加以指导外, 在说的语气, 语调, 重音等方面也需多多点拨。最后也别忘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 如面部表情, 体态动作等, 以增强表达效果。
宠辱不惊的故事 篇3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老太太掸掸蓝色长裙,随随便便地在台阶上坐下来,身后是干净的黑白格子脚垫。就这样,一次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家常的记者招待会就此开始。有记者问:“莱辛女士,祝贺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此刻你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激动吧?”老太太风趣地说:“老实说,我没有像你们想的那样,被惊喜压倒。我想我得奖的原因是因为我已经88岁了,他们总不能把奖给一个死人吧?所以就趁我还活着的时候,赶紧颁给我。我已经得过欧洲几乎所有的文学奖项了,每一项都得过。我很高兴我把它们都赢下来了,这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不过似乎是很久以前,我的名字就曾被诺贝尔奖列入候选人名单,谁会一直关注呢?说实话,我已经把这事给忘了。”还没说上两句,屋里的电话持续不断地响起,一声接着一声。老太太站起身,歉意地说:“真对不住,我还是去接一下吧。你们稍微等会儿,要是等得及,我还能给你们准备些热茶和点心。”
面对如此之高的文学奖项,老人的心态竟是如此平和,淡定!
1919年10月22日,莱辛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移民家庭。但上帝并不眷顾这个从小就漂泊海外的女子。15岁时,她因眼疾辍学,只好在家自修。16岁时,莱辛第一次真正地离开了家,离开了母亲,独自到外面谋生,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并两次结婚,两次离异,共有3个孩子。1949年她携带幼子移居英国伦敦时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的草稿。莱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快乐的人生往往会产生真正的小说家。”来到英国后的第二年,小说《青草在歌唱》得以发表。书一上市即畅销,莱辛从此成为英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
1980年,她的声望暂时下降,她决心检验名声在出版中的重要性,于是用笔名投稿,结果遭到了出版商的退稿。等她表明了真实身份,小说才得以出版。在一次访谈中,莱辛感慨地说:“我先是目睹了希特勒,那时候以为他会万寿无疆,墨索里尼看来会活一万年。还有苏联,按照定义它会永远存在。再一个就是大英帝国——没人想得到帝国会终结。这样说来,何必相信什么永恒呢?”是的,一切都看开了,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为之狂喜,为之深忧,为之激动难眠呢?
这一回,她终于大器晚成,成为历史上第34位诺贝尔奖女得主、第11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也是近百年来最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她并非天生就是文思泉涌的作家坯子,而是靠着锲而不舍的拼劲,经过长达57年的勤奋笔耕才最终“修得正果”。可以说,正是对不幸婚姻的理性审视,对贫困生活的柔韧坚守以及对文学的执著追求,才磨砺出了英国老太多丽丝·莱辛的这份宠辱不惊的从容与淡定。
编辑 张金余
宠辱不惊初二作文 篇4
在10月11日这一天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我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我们中国每一个人的梦想,是很多年来都没有实现的愿望,如今梦想终于实现了。
莫言知道自己获奖后,显得既惊喜又惶恐,莫言获奖后显得很惊喜,惊喜嘛就不难让人理解了,可是他为什么还会感到惶恐呢?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莫言解释说:“怕自己有了这个奖后,会有认为难他。我觉得他的这种谦虚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相信,在莫言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很多人对他都不熟悉,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现在的他可是一个大有名气的.人。大家想一想有多少人能在这成功之下保持冷静,光凭他的这一点就值得让许多人去学习。
当人们面对成功时,有的人是高兴的得意忘形,而有的人面对成功却依旧保持着谦虚的态度。莫言不就是面对成功依旧谦虚的一个人吗?它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宠辱不惊的故事 篇5
海波不惊
hǎi bō bù jīng
【词语释义】
指没有风浪。比喻太平盛世,平静无事。
【近义词】
风平浪静
【词语造句】
1, 翌日清晨,风和日丽,海波不惊,正是出海的大好时机。
2, 第十五封是在日本海战鲸斗鲨的126号船长海波不惊发来的,说:哈佛学生小化成已送了2万多男女,以女生为主。
3, 未点燃的香阵,同样寄托着海波不惊的祈愿。
4, 人生是海,海纳百川;人生是海,海阔天空;人生是海,海角天涯;人生是海,海波不惊;人生是海,海不扬波;人生是海,海誓山盟;人生是海,体验美好人生。
5, 起重机左右旋转,打桩机上下运动,却没有震耳欲聋的噪音,阳光耀眼,海波不惊。
波澜不惊造句 篇6
2、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波澜不惊小桥流水,有家常夫妻的温暖。如果从前我的爱情是一道爱情火锅,麻辣香鲜,非常刺激非常浓烈,那么现在,我的生活就是一道白菜豆腐,可以日日吃,不会吃坏我的胃。
3、他有一双漂亮而明媚的眼睛,那是炯炯有深的,清秀的黑色眉线之下,仿佛一口明汪汪的水井,蕴涵着波澜不惊,从容淡定;也宛若一伦皎洁的明月,虽光华纤弱,却真诚地映照于我们的心灵。
4、生活平静得就像一杯白开水,波澜不惊,又平淡无奇。又像一杯苦咖啡,人间百味尽在其中。
5、有什么要说的吗?“他的语气波澜不惊,平淡得甚至可以说不屑一顾。
6、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白落梅
7、选爱人,要选那个情绪稳定的,波澜不惊的。这样你才不会因为他的大喜或大怒,沮丧或生气而失去自己,把难过长长久久留在心里。
8、拉着你的手,走在柏油马路,我的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曾经我们俩,那段波澜不惊的爱情,浪漫的让我找不着北,这是一种快乐的幸福。
9、低调是一种修养,它具有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定力。低调是一种清醒,它在热闹纷繁中,留一份警觉给自己。低调是一种沉静,它具有大地般的宽厚与大山般的坚韧。
10、有人喜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其实他没有看到青春活力的作用和价值,没有体验过搏击风浪的快意。青春的魅力就在于壮怀激烈,没有动感世界就会死水一潭,人生也就平淡无味。
1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2、柔柔的春风,漾起翠绿的涟漪,春雨似花瓣悄然飘落,如轻语在明镜的水中。时光像水一样波澜不惊地流淌,微漾着淡淡的浅影。
13、有的人不管年纪多大,却永远年轻;有的人不管是荣是辱,却波澜不惊;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贫,却朴实为人;有的人不管受讥遭讽,却依然阔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己位有多卑,却永远惦念着祖**亲!
14、我想我还是不够成熟,没办法为自己那颗浮躁的心,波澜不惊地掌舵。
15、八月离城,只为给自己疲惫的身心和紧张的工作添上一抹闲情逸致,给波澜不惊的情感生活涂上一层灯火阑珊的感觉。
16、把平淡枯燥的工作做得出色,把波澜不惊的日子过的精彩。
17、人生的路,总是充满荆棘,波澜不惊。在磨难中,学会包容;在逆境中,学会忍让;在平凡中,注定人生的坎坷。完美,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完美人生,是我,一生一世的追求。
18、最美的不是生如夏花,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波澜不惊。
19、经得起狂风骤雨的大洗礼,便持恒波澜不惊的从容淡定。
宠辱不惊的故事 篇7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这几乎是弄风雅者人人耳熟能详,且心生仰慕之境。
师者问曰:君以为此联如何?
学者曰:嗯。境界蛮高!
师者复曰:死猪不怕开水烫,也是“宠辱不惊”,也是“去留无意”……学者一时语塞,做深思状……
师者问道:“宠辱不惊”,语本何处?
学者曰:《老子》第13章。
师者提示:《老子》本文是“宠辱若惊”。一字之差,意义可有分别?
学者诵《老子》此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1。”
学者继而问曰:《老子》此章,自古以来聚讼不已。不知“不惊”与“若惊”有何不同?
师者曰:身处荣宠与耻辱之境,常人自然而正常的反应是:受宠则喜而悦之,受辱则悲而怒之。《说文》曰:惊,马骇也—马儿受了惊吓,遂扰动不安。因受宠、受辱而大喜大悲,一宠就美得不行,一辱就气得不行,乱了方寸,忘了自己是谁—“宠辱若惊”是否有这层意思?若如此,它还只是表达了一个事实,一个常人、常态。老子这话恐怕不仅要表达事实,还要表达价值,即人应该如何对待宠和辱。
得荣宠则心安理得,欣然领受;受耻辱则惊惧万分,怒不可遏……这恐怕也是常人、常情与常态。老子所言,可能主要针对这种情况。所以他说:“宠为下。”常人都把荣宠视为好事,老子却提醒我们:受宠不见得是好事,甚至更可能是坏事。为什么呢?喜欢受宠且把荣宠很当回事的人,常常是自信、自立不足而仰人鼻息者。一旦受宠,常易狐假虎威、有恃无恐;一旦失宠,也易如丧考妣、无地自容。这就是所谓的“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即得之亦惊、失之亦惊,永无自信自肯、安定宁静之心。故老子告诫人们“宠辱若惊”—把居尊处荣当作委屈蒙耻一样看待,永抱戒慎恐惧之心。
如此,则知老子立说相当朴实且深沉。朴实,是说它并不一味地否定常人、常情与常态;深沉,是说它把常情、常态拨转到更加内敛、自持的方向上来。与之相比,“宠辱不惊”就显得过于华丽,且轻飘飘的。
学者复问:那么,“宠辱若惊”与“贵大患若身”是什么关系呢?
师者答曰:君此问正好点在腰眼儿上了!“贵大患若身”正是要把“宠辱若惊”引到内敛自持的方向上来。
既然居尊处荣更可能是坏事,那么,它就与蒙垢受耻一样,皆为“大患”。所谓“贵大患若身”,就是要像对待自身的生命一样,重视甚至于珍视大患。何以如此?这是因为,大患是追随着人的生命而来的。人皆欲伸展、畅达一己之生命,而祸患恰恰是生命畅达之拦路虎。如果人们不欲畅达一己之生命,祸患也就不成其为祸患了。即此而言,贵大患即是贵身,并最终落实到贵身上来。而《老子》此章的结论是:“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
学者曰:最后这两句话,冯友兰先生以为它表现了老子的利己主义,而高亨先生则以其为“无我”“无私”的利他主义。师傅是怎么看的?
师者曰:简单地把老子等同于利己主义或利他主义,可能都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把握道家的世界观。与孔孟一样,老子也主张“天人一体”,即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世界乃是一个以己身为原点、层层外推的同心圆。这个世界观所表现的,既非特殊主义,亦非普遍主义;既非单向度的利己主义,亦非单向度的利他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其基本主张应被恰当地概括为:以社会为主义,以个人为本位。从“以社会为主义”角度看,人并不是外在于世界的单子式的孤立个体,而是与世界一体相连的生命整体,说得形象一点儿就是“世界是人的身体的无限延展”;从“以个人为本位”角度看,人要走向世界、通达世界,就要从贵身、为身、修身做起。
学者曰:师傅这样说,在《老子》中有什么根据呢?
师者曰:当然有根据。我们可以把那两句话与《老子》第54章的内容联系起来看。后者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有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溥。”
学者曰:第54章同样不易于理解,还请师傅明示。
师者曰:“善建”者,建德也;“善抱”者,抱道也。建德抱道之人,即尊道贵德之人、务本之人。它的反面,即建名抱利、尊名贵利的务末之人。建德与抱道乃一体两面之事:建德即能抱道,抱道乃所以建德。建德抱道之人,名副其实,位称其德,坚不可拔,牢不可破,故能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的“之”,当指“道”。在己身上用功、修道之人,其德乃真德。庄子也说:“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2。”“有余”“乃长”“乃丰”“乃溥”,是指人随其修道范围日益广大,其德亦日广且大。不难看出,在老子眼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应成为建德抱道之业。故老子又说:“道之尊,德之贵,莫之爵而常自然3。”有道有德,才是最高的爵位、最大最真的名与利。
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很多人视老庄与孔孟思想截然对立。儒、道两家在对道与德的理解上或小有差异,但在根本思想上却是相通的。“道之真,以治身”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就是相通的吗?“莫之爵而常自然”与“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4不也是相通的吗?
学者大悟:原来老子所贵、所爱之身,乃道德之身,非欲望、名利之身也!
师者笑曰:理当如此。明白了第54章所讲的道理,则“贵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以托天下”不解自明。
蒋锡昌以那两句话为倒装句,正述之即是:“故以身为天下贵者,若可以托天下矣;以身为天下爱者,则可以寄天下矣”[1],其说可取。“寄”与“托”互训、互文。《说文》:“寄,托也”;“托,寄也”。意即:那个视身(首先是己身,也可包括他人之身)为天下最宝贵之物的人,那个最珍爱其身之人,人们才可以放心地把天下托付给他(即让他来治理天下)。其所贵、所爱之“身”,当然不是指欲望之身,而是抱道贵德之身。
如此,则老子“宠辱若惊”的深沉思致才能充分展现:由末返本,从对名利的驰逐中,回归到对道德的修持上。
学者曰:师傅说“宠辱不惊”有飘浮无根之感,让我想起了那副对联的作者陈继儒。记得陈平原先生在《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中,对此人曾有入木三分之透视,大意为:继儒骨子里乃一书商,读了不少书,也能写一手还算漂亮的文章;其文章既无多深学问,亦无太高境界,主要是连缀经史中之名言警句,并将其进行了适合那个时代大众口味之加工;高雅乃其表,从俗乃其里。
师者曰:正是如此!要我说,继儒非儒亦非道,玩弄孔老以自高;炫众惑俗钓利名,文章无关德与道。当然,他既为书商,我们也就不必过于苛责。倒是那些求道、讲“国学”之人,能不为所惑才好。
赞曰:
不务道德务荣宠,
俯仰由人俗人情。
不贵道德忘荣宠,
继儒只是玩老、孔。
抱道建德万事根,
子子孙孙福德存。
以宠为下宠亦惊,
宠辱不惊是一件难事 篇8
受宠,过度反应固然不好;受辱,大失分寸亦同样不好。为此,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个办法就是“心中有数”,适可而止。
什么是心中有数呢?心中有数很重要一条是给自己“打分”要较为准确,即使不必明察秋毫,但起码要有自知之明。例如自己的优点,存在的不足自己是知道的,别人夸你的优点说到天上有地下无,过分了,讥讽、攻击、咒骂你的不是,阴暗偏激,你也不必紧张,因为你早已有了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是“交友”,给自己立下个规矩,凡是“损友”,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人,一律不视为友人、熟人,只视作“认识的人”而已。不可深交,果断离开此类人。
二是凡虚伪的,喜欢用棒杀或捧杀手段的人,没有人情味的,既无原则又无灵活性的人,坚决一拍两散,决不可粘在一起,更不可成为共处共事的人。不然,日子久了,你就会被污染,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适可而止是什么意思呢?在一个人们相互赞扬,讲一些好话的环境,别人一听到表扬肯定都很兴奋,很高兴,很感恩,表扬你时,你就没有必要板起面孔,更没有必要做出一种不领情的样子。但兴奋时不可失态,不可张扬,不可独领风骚,要有度有分寸,懂得何时起、何时止的时间,这就是适可而止了。
同样,在一个相互找差距、找弱项、找缺陷的氛围,也不要天真地以为毫无顾忌,一针见血是一种好品性,但在那里指手画脚地评论张三李四、三姑六婆,那就有点儿天真。批评指责人尤其要注意分寸与度,切忌上纲上线,捕风捉影,添油加醋。有时提醒暗示别人时可用电话一对一,表扬人时用喇叭,让大家都知道。形成一种正能量大传播,负能量受约束控制的局面。当然,对大是大非的关键问题要果断处置,不可遮掩。但那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旧风气要得到扭转。
每次看完网球大赛,球员最终拿到冠军,捧起奖杯,观众欢腾,我们都喜欢看到球员充满喜悦、欢乐的面孔,听着他们热情洋溢的讲话表态:每次看到好人面对辱骂、攻击、无赖的撒野,我们总盼望有制约这些邪恶的力量,有战胜这些无赖的正人君子出现,而不是面对一群漠然的,一副事不关己表情的看客。
【宠辱不惊的故事】推荐阅读:
海波不惊-海波不惊的故事-海波不惊的寓意-海波不惊的意思06-07
销售故事:旧鞋的故事06-20
我的教学小故事故事09-05
关于结婚的故事随笔:手表的故事08-03
名人励志故事:刘伟的励志故事10-21
枕边故事书里的故事05-19
讲故事比赛适合的故事07-20
名人故事: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10-12
童话故事美人鱼的故事05-20
蛇的故事儿童睡前故事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