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树常绿—离休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2024-11-26

生命之树常绿—离休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共2篇)

生命之树常绿—离休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篇1

生命之树常绿

现年87岁、和硕县政协原副主席、离休老干部韩文明同志,出生于甘肃省卓尼县柳林镇官落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他1949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随王震将军进疆。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作为军代表被组织上分配到和静县工作。1954年12月转业和静县工作。1956年4月调和硕县工作,至1984年1月光荣离休。韩老离休不离党,他仍然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继续为和硕的稳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先后受到自治区、自治州、县的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十几次。1985年10月特授自治区党政荣誉证书和金星奖章一枚,1992年9月和硕县老龄委员会和教育下一代委员会奖给“老骥伏枥、功德长存”横幅金匾一块。1990年4月,和静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功臣”的金字横匾,中共和硕县委自1996年以来连续5年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沤心沥血 勤政为民

韩文明在他的《我的平生》一文中引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一段话“‘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参加革命50多年,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开花结果,对党对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这就是我加入共产党的梦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西地乡(今清水河农场)、红旗公社任书记时,下村总是自带干粮,渴了就喝渠里的水,从来不打扰群众,生怕给群众添麻烦。

1956年9月至1957年8月任和硕县二区区委副书记时,深入各社,用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发展生产,巩固农业,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57年9月至1958年9月在西地乡任党支部书记时,西地乡只有120户人家,210口人,其中30%的居民住的是草棚、地窖,百姓生活十分困难。耕地只有3000亩,干旱缺水。生产资料只有木犁35架,木轱簏车20辆。面对百姓的困苦,韩文明同志心里十分难过,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穷困的面貌。他紧密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带领大家不分昼夜大干苦干,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砍倒大小榆树3500株,开荒、修田间干道,规划防风林带,植树5960棵,平整土地3200亩,修防渗渠道25公里。为提高土地肥力,发动群众自发从黑疙瘩背回肥料施肥,使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不幸的是,1958年7月27、28日天降暴雨,山洪暴发,以82立方米/秒的流量直泻而下,冲毁农田,把刚收割好的麦捆冲到水里,眼看劳动成果被毁掉,他不顾自家四壁洪水,家人命在旦夕,昼夜与各族群众奋不顾身打捞麦捆,疏通渠道。就这样苦战五天五夜,战胜历史罕见的洪灾,获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进一步鼓舞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州委、州人民政府当年在西地乡召开了1000多人参加的现场会议,给该乡颁发了“艰苦创业、战胜灾害,取得农业丰收”十四个大字的一面锦旗,号召全州向韩文明同志及其所在的乡村人民学习。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辛苦劳作,改变了老百姓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生活日渐好转。1957年粮食总产量为173万斤,上交国家50万斤;油料为0.58万斤,上交国家0.28万斤;牲畜总头数为7586头,上交国家活畜600头;1958年粮食总产量为296万斤,上交国家100万斤,油料为0.66万斤,上交国家0.32万斤;牲畜为7820头,上交国家活畜713头。

1958年10月到1972年3月,他任和硕县红旗公社(今塔哈其、曲惠、西地)党委书记、贫协主席、民兵教导员。那时人民公社刚刚成立,各族群众1999人,劳动力只有671人,耕地5000亩,牛232头,马238匹,双铧犁29架,单轮木犁27架,铁车32辆,木车37辆,牲畜6474头。而曲惠、塔哈其、西地三队的土地都是沿戈壁一带的冲沙地区,土地不平,十年九旱,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粮食亩产只有100至120斤,打场脱粒用牛踏,骑马撒种。百分之七十的农户居住面积不足25平方米,有的三至四代人住一间不到25平方米的小屋,人民群众生活很艰苦。

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于是韩文明就带领乡领导和水利干部调查研究,踏遍了曲惠沟、克日古提沟、博斯腾湖的山山水水。由于当时没有科学的依据,他就自己想办法,采取查看榆树年轮宽窄规律的方法,为挖泉眼、修防渗渠道取得第一手资料,他充分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开挖渠道、兴修水利。他日夜操劳,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创业。经过8年苦战,规划条田210块,修防渗渠

生命之树常绿—离休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篇2

永城市档案局离休干部丁

同志,现年88岁,1948年参加工作,离休前一直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该同志自1992年离休以来,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离休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刻关心党的事业,时刻关注永城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本市和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余热,深得档案工作者的好评。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简介如下:

一、坚持理想信念,永葆革命本色,积极当好党的事业的宣传员

该同志离休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他作为一名老党员,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人虽然在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依然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不顾年纪大且多种疾病缠身,仍能够积极参加市委老干部局和本单位党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做到了思想上不滑坡,政治上不松懈,学习上不落人后。每逢“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他都拖着病体去参加纪念活动,并且还撰写多篇诗词文章歌颂党,赞誉共和国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对于党和政府对离休干部优厚待遇他始终怀着感恩的深厚感情,经常教育子女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中央的重大决策,自觉地从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次党和国家出台重大的政策法律,他都能通过新闻媒体和单位发来的材料认真学习领会精神,还积极主动向周围的群众做宣传。通过坚持不懈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强化个人的党性修养,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论永存,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保持革命晚节。

二、善于思索,主动问政,做档案事业稳健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该同志离休离岗一直心系兰台,痴志不改。20多年来,档案局经历了四届领导班子调整,但每次调整时,他作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创始人,都要亲自到单位与新班子成员见面交流,对当前的档案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积极参与局里重大活动,在历次《档案法》颁布周年庆祝活动中,他不但积极撰写诗词或纪念文章,而且好向单位要来相干宣传材料,向她的老同志、向公共活动场所的群众和邻居散发,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让社会各阶层进一步的认识档案,关注档案事业的发展。身体力行引导教育档案人员弘扬档案人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积极为全市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使档案事业在永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民法典》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下一篇:妈妈学开车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