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专家组会议

2024-09-11

安全生产专家组会议(精选12篇)

安全生产专家组会议 篇1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

【发布文号】国核安函〔2009〕78号 【发布日期】2009-08-13 【生效日期】2009-08-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会议纪要

(国核安函〔2009〕78号)

各有关单位:

2009年7月28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会议,对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医院中子照射器最终安全分析报告》、《医院中子照射器环境影响报告书(首次装料阶段)》等首次装料申请文件的审评结论进行审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按纪要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附件: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会议纪要

二○○九年八月十三日

附件: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会议纪要

(二○○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2009年7月28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会议,对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医院中子照射器首次装料相关申请文件的审评结论进行了咨询和审议。

专家委员会10位委员以及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环境保护部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和有关人员出席了会议(名单附后)。

委员们听取了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医院中子照射器首次装料申请文件的审评管理情况》、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医院中子照射器工程设计、建造及调试情况》、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医院中子照射器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等文件审评情况》、苏州核安全中心《医院中子照射器环境影响报告书(首次装料)审评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对医院中子照射器的核与辐射安全审评与监督工作充分细致,同意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在报告中所提出的审评结论和管理要求,并对相关工作提出了如下的意见和建议:

一、作为营运单位,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医院中子照射器核安全的全面责任。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合同委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医院中子照射器的调试、运行、监测和应急等工作是可行的。但作为承担全面核安全责任的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应加强对合同承包单位的监督管理。

二、营运单位应在其运行技术规格书中制订合适的堆水比活度运行限值。

三、国家核安全局需加强对首台医院中子照射器的监督工作。

通过认真讨论,委员们认为医院中子照射器满足环境保护与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议在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所要求的在装料前必须完成的相关工作后,国家核安全局向其颁发首次装料批准书。

附: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会议与会人员名单

序号 姓 名 单 位 职务/职称

专家委员会 赵成昆 环境保护部 研究员乔 治 环境保护部 研究员赵翊民 环境保护部 研究员 汤 搏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研究员郁祖盛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研究员屠柱国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研究员林懋贞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研究员何树延 清华大学 教 授曲静原 清华大学 教 授 陆道纲 华北电力大学 教 授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侯 伟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处 长靳晶晶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调研员 13 宋琛修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项目官员 14 郑伟博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项目官员丁志博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项目官员

环境保护部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许献洪 环境保护部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研究员赵鹏宇 环境保护部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监督员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杨海峰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高 工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信天民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主 任郑俊铭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副主任陈志奇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研究员王炯德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研究员唐富初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研究员凌存仁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研究员谈德清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研究员周耀栋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研究员黄经绍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研究员郭 瑛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高 工白晋华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高 工黄伟峰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高 工

赵树峰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高 工

胡晓佳 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 工程师

苏州核安全中心

上官志洪 苏州核安全中心 副主任

陶云良 苏州核安全中心 高 工

陈 洋 苏州核安全中心 工程师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刘建华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资产经营部 副处长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陈 凌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安全部 主 任

任 燕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资产经营处 科 长

谢建仑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安全部 高 工

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刘 彤 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汉良 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李义国 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夏 普 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研 高

高永春 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高 工

高集金 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高 工

付金树 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高 工

王理玉 北京凯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高 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安全生产专家组会议 篇2

会议由协会副理事长高川主持, 首先由安徽医药设计院吴德安院长致欢迎辞。协会理事长张鹤镛先生做了重要发言, 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医药行业影响较小, 加之我国8 500亿元的新医改投入, 1 600~2 000亿元的药品销售将会拉动医药产业的继续发展, 制药装备行业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十大行业的振兴规划就包括装备业, 但装备业的发展必须依赖新的技术和装备, 否则将会陷入价格恶性竞争的局面。

张理事长还特别提到了新版“GMP”即将于2011年正式实施, 新版“GMP”文字量是98版的3.8倍, 着重细化了软件要求, 尤其是无菌产品的生产要求将与国际接轨。他要求, 在此形势下, 制药装备行业要做好应对准备, 协会应专题召开研讨会, 提出相关意见。

随后, “中药生产工艺与设备论坛”按议程举办。主讲的专家有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安徽医药设计院、江中药业、杭州春江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 内容涉及超临界CO2萃取、微波提取与干燥、热泵技术在蒸发设备中的应用、中药饮片与设备、中药提取生产与自动化等。

3月30日上午,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与会的专家及代表踊跃发言, 献计献策, 内容涉及对行业协会及专家委员会的下一步工作计划、改进建议等。委员们还希望《中国制药装备》专辑进一步发挥好行业协会媒体平台的作用, 协助协会开展好各项专题培训。

安全生产专家组会议 篇3

2011年,山西农科110以全面推进科普惠农计划为主线,以服务全省农业发展为己任,通过建立科普惠农示范基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开发科普挂图、图书、影视等科普资源,建设五大工程,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效能,已成为山西服务三农的品牌工程。会议提出,2012年农科110将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机制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关注重大农业事件,建立突发事件防治预案,实行技术跟踪全程服务,开发网上技术查询和农资防伪查询,联合专家在农村常年开展农资产品优惠供应、专家下乡指导等多种农村实用有效的服务活动。会议同时提出,下一步农科110将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服务领域,有针对性地向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科技带头人等推广一批实用先进技术、优良作物品种和生产效益好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提高服务成果。

郝建新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全省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的发展及建设情况。农科110专家们一致认为,农科110是个干实事的平台;是个农民信赖的平台,是为专家提供研究内容的平台。如今这个平台更大,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加广泛,专家们纷纷表态将一如既往、尽职尽责地当好专家做好服务,为农科110的新发展、新突破作贡献。

此次会议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议题。省植保站高级农艺师麻宝真认为农科110的工作应该向生产科学、安全、绿色农产品的目标进一步迈进。与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对违法乱用农药、激素的生产销售方进行监管和查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李生才表示,应该利用专家的权威搭建起由生产源头到市场的安全放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平台,加大农超对接力度。

另外,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中东建议,要将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的后效服务模式与提前介入预防相结合,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省农科110首席专家王维治倡议各位专家向农民多推荐先进、实用的技术项目和优质农资产品,引导农民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建议专家将手中的研究项目与示范基地建设对接,并在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的同时为农产品销售出谋划策。(张瑶 编辑:张素琴)

(山西省科协)

专家验收会议议程 篇4

会议时间:xxx年xx月xx日上午9:00 会议地点:xxxx 会议主持人:业主单位代表 参加单位:xxxx公司

xxxx公司

会议议程: 1.参会人员签到

2.主持人介绍与会人员及会议议程

10分钟 3.选专家组组长

专家组组长主持专家评审 每个项目验收流程:

1)监理公司汇报监理工作并宣读监理意见

5分钟

2)承建单位汇报项目实施情况

15分钟

3)专家审阅项目文档、提问

10分钟

4.承建单位退席,专家讨论,形成终验结论

10分钟

5.承建单位出席,业主单位宣布专家验收结论

10分钟

6.XXXXX单位领导讲话 7.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专家评审会会议议程 篇5

9:15-9:30 接待5位高校专家、2位位市科技局专家、新站区2位陪同人员到111会议室 9: 40

会议开始,会议议程如下:

一、市科技局主持

(一)市科技局介绍参会专家

(二)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参会人员并致欢迎词

(三)推选专家委员会主任

二、专家委员会主任主持

(一)企业介绍中心组建情况(PPT汇报约10分钟,杨慎东)

(二)专家提问、企业作答

(三)专家委员会讨论并形成论证意见

三、企业负责人致答谢词

安全生产专家组会议 篇6

备受关注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日在京闭幕。在全球仍处于二次危机阴霾、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这次会议传递出的金融改革信号格外引人瞩目。

要求

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质

对于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领域和边界,做到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的切实管好。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在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在“五个坚持”中,首位就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许多经济学家表示,对此印象深刻。

“当前国内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难,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流动性却十分充沛,金融和实体经济也有脱节现象,为此必须加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大量的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对资金需求十分迫切,为此我们的金融结构也要转型,信贷扶持需要转向,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这既是我们从西方发达国家暴发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虑。”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服务实体”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央第一次在金融工作中提到„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而且温总理不仅提到了„融资难‟,还第一次提到了„融资贵‟。这就需要在一系列制度建设上有所突破,诸如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诸如民间资本的准入。”

“根据会议的描述,所谓虚拟经济,其典型表现是„以钱炒钱‟„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所以,股市和楼市是否属于„虚拟经济‟要视市场的具体状况而定:如果土地和楼市价格短期内暴涨,只需要捂地捂楼就可以快速增值,由此导致投机氛围笼罩,就是„虚拟经济‟,如果房地产是主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和工商业生产经济活动需要,那么,其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鲁政委预计,未来的政策导向将会是努力减弱股市和楼市的投机氛围。自然,如果衍生品有利于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也在支持范围内。

重点

金融资源市场化改革有望提速

“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金融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是此次会议关注的一大重点。”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门槛,包括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等;另一方面,要防止金融业“剑走偏锋”,脱离实体经济,自谈自唱,出现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认为,从中国金融业来看,金融效率提高非常重要,不但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规律,关键还要提高市场配置效率。一是信贷市场,信贷垄断现象没有改观。要克服信贷歧视,要打通实体经济到信贷通道,这个需要多方面解决,包括可以学习政府担保系统支持、甚至是信贷保险的支持;二,资本市场要建立多层次化,要发展中小企业的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要打通资本市场政策,使资本市场微观化。

郭田勇认为,提高效率就需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鼓励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利率市场化与放宽准入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如果利率不市场化,却大幅放宽金融机构准入,就会形成金融黑洞,大量社会资本会争先恐后进入金融业;同样,如果利率市场化而准入不放松,银行就有可能利用相对垄断地位反而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因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需大幅降低。”他说。

“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最大阻力是利率市场化。现在,价格信号和价格机制失灵,尤其是资金价格,长期负利率。所以,对内,利率市场化,对外,汇率市场化,为下一步改革埋下伏笔,但也是改革的两个硬骨头。相对而言,对内价格形成机制可能更重要,而且现在的时机也比较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说。

“利率市场化最主要阻力,一是担心放开之后的混乱,监管没有信心。二是来自既有金融机构的阻力,对这些机构的定价能力是一个考验。三是对资本流动问题的担心,因为中国资本净流入,双顺差,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存款利率肯定上行,这样国外资本流入更多,这是一个担心和问题,国际收支失控会更严重。四是融资主体,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作为借款者,整体来看,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利率可能会下行,但这是对于优质主体,地方政府借款未必下行,他们也不愿意看到利率市场化。”赵庆明说。

改革

金融对内开放 民间资本进入

除了利率汇率等价格信号的改革,金融资源市场化改革中另一重点就在于金融业的放松管制。

“解决„融资难‟,是早有提出;解决„融资贵‟,则是首次见诸官方文件。如果是通过„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这就自然是指要通过利率市场化来加以解决。从先行国家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必然是伴随着新的金融组织、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出现的过程。在中国,当然也是民间资本进入的过程。”鲁政委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目前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恐怕对内改革和开放重要性或次序上要远远大于对外开放,因为这两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炒得比较热,但国内改革和开放远远不够,金融机构准入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还非常滞后。他表示,从市场准入来讲,虽然法律上没有障碍,但事实上在民间资本参与设立金融机构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是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某些金融机构的时候,不能拥有比较独立的主导地位,束缚了民间金融机构设立的自由度,也破坏了市场经济体系中权责自负的基本原则。作为短期政策,它也具有一定的合理和现实性,但是毕竟难以长久。

“„股权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新提法,因为如果单一股东占比过高就难以使董事会生效。金融业本身也有转型的需要。原来过高的准入、管制使民间资金很难进入,如果没有社会资金进入,只靠国有控股的大型金融机构难以完成支持小微

企业、农村金融的任务,而要采取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兴模式。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显示了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追求市场化的导向。”巴曙松说。

预防

防范化解风险 完善金融监管

“此次会议召开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极其复杂,对于我国而言,防范国际、国内的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赵庆明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警示,金融衍生品非常复杂,风险管理要非常审慎。防范风险,对金融机构来说,要从西方国家吸取教训,不能过度的不切实际的发展金融衍生品。从金融监管的角度讲,就是要加强监管力度,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与过度放松监管是有关系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指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地位有了战略性的上升。但与此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是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必须长期把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未来经济工作的底线。

鲁政委则进一步表示,每一轮信贷宽松之后的信贷收缩过程中,银行的资产质量都会出现一些不利的变化。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持续警惕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而随着房地产调控的继续进行,对于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也需要持续关注。他认为,会议指出,银行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实际上就是要将巴塞尔协议II、巴塞尔协议III的精神本地化,同时进一步推行逆周期审慎监管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系列解读 篇7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释放活力推动改革将是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经济部署, 是对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大安排, 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整体对接。会议中的经济改革措施是十八大及三次中央全会精神的直接体现, 并具体落实到2014年的经济工作之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大亮点:首先会议正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 提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经济发展不能单纯的追求GDP, 如果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GDP增长再快也是没有成效的。当前的经济发展, 存在着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所以, 解决产能过剩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很重要。会议特别强调“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 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这与强调产能过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才能促使GDP的增长更加有效。

其次, 会议着重强调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体现了中央高层对于地方债务问题严重性的高度重视。对于地方债务的规模和存在的问题, 各地方和各个学术机构说法不一。但是不管如何,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风险。这次提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也要列入地方政绩考核, 强调“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可以说正是针对现实而来。

本次会议特别重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一大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在客观上没有像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今后如何提高农业的地位, 如何稳定粮食安全, 值得我们重视。

本次会议在促进社会民生方面, 更加注重2014年经济发展的公平正义问题, 这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说, 如何平衡社会利益, 释放经济活力并推动政府自我改革, 这将是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区域协调发展要与针对性扶贫有机统一

当前区域发展确实需要完善和创新一些政策。目前, 面临着两个比较重要的挑战。第一, 区域开发规划已经做完, 规划资金量很大, 但是落实起来并不是很理想, 资金能不能落实, 地方债能否承担, 地方上没有底。第二, 我国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跨行政区的, 扶贫发展中具体怎么协调, 没有很好解决, 需要进一步探索落实。

从扶贫的角度看, 区域协调发展与扶贫需要有机统一, 区域发展如果项目很大, 实行不是很细, 很多项目只是促进区域发展, 扶贫的作用非常有限, 贫困人口受益有限。以前的专项扶贫到现在的连片特困区, 有些项目不是针对贫困人口的, 只能通过间接带动贫困人口, 但是带动作用有限, 有些项目, 需要地方政府配套投资, 资金落不到实处, 项目实施可能缩减规模或者需要农户出钱, 贫困家庭通常参加不了。所以, 区域开发和真正扶贫怎么有机统一, 政策需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对真正的贫困户, 要有针对性的项目。

区域总体发展, 必须要有更有针对性的帮助穷人, 这次会议提出来, 将其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但是还需要一系列的具体措施。真正帮助穷人是很难的, 贫困县取消GDP考核, 有利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但是, 这只是激励问题, 还需要很多具体措施, 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防控地方债务风险亟需建立规范的投融资体系

地方债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一方面与金融关联, 地方债如果出现风险会波及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另一方面, 地方债与地方财政有关系, 如果地方债出现风险, 地方经济受到影响, 地方财政能力削弱, 这样债务可能会向上转移变成中央的债务。因此, “地方债横向会影响金融, 纵向会影响中央, 这个问题忽视不得”。

地方发展不可能不借债。不借债可能会影响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基础设施融资问题也难以解决。但也不能说完全放开借债, 要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控制好债务规模。如何有效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刘尚希认为, 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 目前的地方投融资机制是缺位的, 尽管有一些投融资平台, 但是不够规范。要对这些平台进行整合治理, 在这个基础上, 建立地方规范的、风险可控的投融资机制是首要的。如果没有这个投融资机制的建立, 防控风险的目标可能落空, 无法实现。

地方政府责任定位要清楚, 地方是一个整体概念, 省级应该有辖区债务风险的监控, 建立地方省市县投融资机制, 才可能真正防控债务风险, 此外, 还应把现有债务分门别类进行清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会议指出, “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虽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仍然在总体可控的安全区间内, 但要注意在局部地区和具体项目上做好风险防范, 防止演化成全局性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意味着将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 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还意味着保持适当的赤字规模, 有利于加大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的投资支出, 有利于改善民生。货币政策之所以要稳健, 是因为货币池子里的“水”已够多, 再放会加大通胀风险, 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情况下也不能收, 必须坚持稳健。

会议要求, “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这既是2013年宏观管理方式创新的经验, 也是2014年新一轮改革开局的必然要求, 中国宏观调控的思路、办法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

会议指出, “加强源头规范, 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 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应着力建设阳光融资的制度, 用阳光债务置换和替代隐形负债。从长期看, 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会议提出, “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 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 2014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 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 制定具体改革策略, 全面统筹和审定后, 明年适时加以推进。”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减免力度、设立民营中小银行、提高国企上缴红利比重、资源价格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方向已经非常明确, 2014年可望有重大进展, 更好地发挥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的作用。

三农经济研究专家、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曾业松:强调“粮食安全”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铺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4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 强调了改革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所谓整体性, 就是将改革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所谓有效性, 就是以改革促发展, 促方式转变, 促结构调整, 促民生调整。

本次会议前所未有地把“粮食安全”放在了首要地位, 并且务实地提出了五大战略举措。他指出, 贯彻这一战略方针, 要做到“五个坚持”或者“五个不能”。首先是“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不能动摇;其次,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原则不能改变;第三个是适当“利用市场平衡需求”的战略不能放弃。由于我国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 所以通过进口粮食, 可以缓解我国环境对粮食发展的约束。第四点体现在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努力不能放松, 本次会议提到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因此我们的努力不能放松。最后一点, 保障粮食安全的思维不能僵化。我们过去强调保证粮食安全, 要保护好耕地红线。但面临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人口发展的需求,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以改革的精神来实施粮食安全的战略。

最后, 他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应该做好“三个大”:科技兴农要有大突破, 粮食生产不足的时候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农业资源利用要有大视野, 因为我国农业资源种类非常多, 要做到农地、山地、林地的开发, 突破思维限制;农业生产方式要有大变革,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模式日益多样, 向着更加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农业向着多附加值的产业发展类型发展。总的来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的部署, 为之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了铺垫, 提出了指导思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GDP认识更加深化, 着力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转型升级关键期, 需要更深入地认识生产总值增速, 并且把这种新认识通过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来确保实现。

发展不仅包括GDP增长, 还应当包括结构调整的推进、民生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丰富内涵。要真正实现这些, 离不开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 中组部近日已经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可以预见, 2014年各地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领域, 会有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更令人满意的进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产业结构调整双管齐下

会议要求,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结构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行政力量在主导产业发展。根本化解办法是靠市场机制, 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

一些地方对大项目提供土地、税收、电价等优惠和补贴, 实际上是产能过剩的温床, 必须抓紧清理, 节能减排环保的要求要成为硬杠杠。

会议指出,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中国经济过去的拉动力量和比较优势在减弱, 必须靠创新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最终要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升级。

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全面深化改革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会议强调, “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注重实效, 取信于民, 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积小胜为大胜, 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这些提法释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两个重要信号, 一是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 二是务实推动改革的作风。这将使人们增强改革的信心, 也有利于凝聚改革的共识。

盘古智库人口首席研究员陈秋霖:下岗再就业工作再次提上日程

会议指出, “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 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相比2012年, 2014年对就业的提法更加突出。2013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 这次的提法是做好就业工作, 摆到突出位置。就业问题是增速的保证, 越来越重要, 这次的强调力度更大。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格外强调保障房建设, 实现住房双轨制思路

会议指出, “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 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做好棚户区改造。”

会议格外强调保障房建设, 或可以理解为决策层在实际兑现之前关于“保障房归政府、商品房归市场”的住房双轨制政策思路。

中改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匡贤明: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改革

2014年在宏观政策上, 仍将继续积极财政政策与以中性为主要特征的稳健货币政策组合, 但有几个明显的不同:

第一, 更加强调把宏观调控建立在改革基础上。3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改善宏观调控”。作为转型国家, 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 既有周期性问题, 更有体制性问题。而宏观经济体制上的某些矛盾与问题, 需要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这次会议公报体现了这一精神。

第二, 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可以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比较大的空间。2014年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的开局之年, 可以预期一系列重要改革将在2014年启动, 某些重要改革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可以为这些改革措施提供比较大的空间。

第三, 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 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积极财政政策, 尽管意味着财政支出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但财政的结构将更加注重消费的导向作用 (政治局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更加重视社会政策方面。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篇8

袁钢明:投资无法推动经济回升

《新财经》:对于推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了怎样的政策信号?

袁钢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基础作用重要还是关键作用重要,很模糊,但从实际的政策安排来看,关键作用应该是更重要。在三中全会决议中,“基础”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弱的表述方法,而“关键”比“基础”更有利、更有效、更直接、更明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还有一条,是出口的支撑作用。调结构的重点就是以消费为主导,要把消费比重过低、投资比重和出口比重过高的结构调过来,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表述把结构调整的方向搞错了,如果无视投资比重过高这个压力,一定会造成经济越来越难回升。

《新财经》:到底该用什么方式来使经济企稳回升?下一步是不是还要用加大投资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方式能持续吗?

袁钢明:我认为,用投资拉动经济的办法是错误的,如果再不改变以投资为主导方向来推动经济回升的话,中国经济很难持续。这次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2008年4万亿元投资从高峰下滑的过程,4万亿元投资规模过大,规模大了以后就会形成投资比重过高,投资比重越高,经济增长率越低,这是一个历史规律。

一个国家如果长期投资比重过高的话,它能够体现出来的经济增长效果就非常弱,要用很多投资才能实现很少的增长效果,这种高投资一定是为了未来而牺牲当前。因为长期项目在开始投资的时候,会拉动一些配套企业的生产活动,但不代表可持续的拉动增长,这样的项目一旦投资,很多年以后才能收回资金。主体投资收不回来,就会造成银行贷款收不回来,银行没有了资金就不能继续贷款,造成资金紧缩,资金周转中断,经济下滑,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所以,想让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就应该把投资放得稍微弱一些,增加周转周期短、见效快、负担轻的项目,这样才能使经济得到回升。

《新财经》:2013年,整个中国银行业出现了两次钱荒,是不是货币政策太紧了造成的?

袁钢明:货币政策的松紧度是2014年经济能不能回升的关键,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太紧了,比如今年6月和10月出现的钱荒。现在M2(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是14%,是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高的一个时期。但缩减M2的增长速度,就会造成经济增长速度越下滑,反而货币存量越多的状况。

这就造成了一个误区,M2是一个专业性指标,为了控制通胀要缩小M2,但没有考虑到货币政策,M2实际上是一个双重值目标,既要控制通胀,还要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或者说要适应经济增长,所以M2的增长速度一定要兼顾控制通胀和促进增长两个双重目标。

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目前遇到了非常严峻的问题,一般控制货币的时候是控制通胀。现在的问题是,控制货币是为了解决之前过多的货币发行造成的后果,只要能完成货币回归正常位置的目标就行,但这个目标比控制通胀还要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所以在控制货币量这个目标压力下,经济就很难回升。

《新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14年货币政策有怎样的描述?新的一年货币政策会呈现怎样的趋势?

袁钢明:2013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处在矛盾中,货币的调整空间已经没有了,高也不行、低也不行。李克强也表示,我们的货币量增长速度不能紧也不能松,这个说法很好,就是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来判断。比如中国现在还比较依赖民间借贷,直接融资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还不能做到靠货币政策实现经济合理运转。在货币结构不能得到完全调整的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是非常可笑的。

而企业目前的微观情况也反映了资金紧张情况,银行金融系统的资金紧张程度在目前也非常严重。我们不能用货币的紧缩来倒逼结构调整,那样反而会造成危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保持货币的合理增长,这样的说法非常好。说明大家已经认识到,不能一味地控制货币增长速度,而是要合理的增长,希望这个说法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会议还强调了货币和信贷的结构性问题,我认为说法很好,但实际做不到,因为中国的投资很多都是投资在周转慢的大项目上,这种存量的调整做不到。

朱善利:城镇化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新财经》: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期比往年长,而且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城镇化的工作会议,这意味着什么?

朱善利: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关于城镇化的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以前我们国家比较重视农业工作会议,但今年关于城镇化的会议,中央七个常委都参加了。这说明中央对于城镇化问题非常重视,预示着城镇化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的一项最主要工作。

城镇化涉及很多方面,以前我们总是单独谈农业问题,就农业谈农业,谈“三农”问题:农业、农民和农村,而农业问题实际上是和城镇化相联系的。如果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通过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新财经》:未来的城镇化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朱善利:现在的城镇化改革主要是要做到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未来走的是一条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城乡统一的土地建设、土地市场。原来土地不能称之为市场,因为土地不可以抵押、不能够交易,所以谈不上市场。土地市场问题实际上和户籍问题、城乡一体化等问题是相关的。一个是劳动力市场要统一,前提条件是户籍改革;还有一个是土地制度改革,这就涉及一些深层次问题。

nlc202309040340

未来,城镇化实际上是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综合的问题来解决。当城市发展了,农民工大批转入城市,农民的收入也会提高。如果指望农村自己解决农民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现在农村人口太多,将来农民转移到城镇以后,农村才会产生规模经济。只有通过规模化生产,农民的收入才可能提高,否则,小农经济一家一户,不可能通过经营农业来实现收入的增加。

《新财经》:未来户籍会取消吗?除了户籍问题,城乡还存在社会保障的差异化问题,未来会随着户籍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统一吗?

朱善利:户籍问题未来应该是分类解决,中小城市的户口将来要放开;对中等城市,将来要有序地放开;大城市将来要看情况制订入户条件;特大型城市,比如北京、上海,还是要控制人口规模。中国人口问题长时间积累得太多,分类、分步解决比较稳妥一些。预计到2020年,城市和农村户口统一登记,未来的目标是按照居民常住的地方落户,常住户口要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居所。未来城乡人口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城里人可以去农村买房子,农民也可以到城市买房子。城乡福利统一了,户籍就不那么重要了。

现在城乡的差别主要是农村不如城市,但也存在少数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农村比城市好。要消除城乡差距,未来有关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城市增量部分就需要财政来投资。现在很多农民流动到其他城市劳动,即使拿了工资,但社会实际上没有给他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东西,他们还交了税,但老了以后还要回到原籍,这是不合理的。未来必须把城市发展增量纳入进来,比如学校,投资应该纳入到当地的教育中,凡是当地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福利,让常住人口也能享受到。一定要制订一个时间表,比如到2020年必须统一纳入到地方去。

在城市投资方面,政府应该向中小城市增加投资,而不是大城市。在北京和上海这些大城市,如果福利比中小城市好,大家肯定都往大城市跑,所以中央财政要增加中小城市的投资,这样很多人就愿意留在小城市,社会保障也和大城市一样,而且环境可能比大城市还好。

《新财经》: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进城问题,农村人口和土地也需要合理的规划,未来农村的土地和房产该如何规划?

朱善利:农村也要做好前期规划,未来哪些土地作为耕地用,哪些作为建筑用地。农村盖房子也要有规划,不能想盖就盖,要把城市和农村统一纳入到整个规划体系中,农村的房子也可以有产权,可以上市场交易,前提是要做好规划,不能把农地拿来盖房子,还要严格保护耕地,做到同地同权。

现在很多北京郊区的土地都是雇外地人来种,精耕农业都向大城市发展,比如大棚蔬菜,可以卖很高的价格。这样农民在大棚里种菜,比在城市里做一般的工作收入还高一些。将来城市里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民就业,如果未来有80%的农民来到城市,20%的农民经营土地,则土地的比较收益很高。所以,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工业品去交换,不种地也可以。但中国还是要保护耕地,必须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如果把农民转移到城市,农村就可以节省出很多土地,现在很多农民的房子都没有人住,非常浪费。如果这些人被城市接纳的话,就不会去农村盖房子了。未来实现城镇化以后,很多农民在城市常住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城市就应该接纳他,农村的土地也可以解放出来。

土地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如果将来农民不愿意种地,国家会有很多措施。比如,可以有土地占有税,这个土地不能盖房子,只能种庄稼,如果不种,就要交税;种了粮食可以给农业补贴;抛荒是要被惩罚的,要交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城乡统一,城市人想到农村去也可以,农民想在城市也可以。这是我们的目标模式。

农业气象专家联盟会议主持词 篇9

各位专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龙井市气象局全体同志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今天的会议有三个内容:

首先由我来简要介绍一下吉林省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情况和成立龙井市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专家联盟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龙井市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专家联盟管理办法(讨论稿)》;

最后请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就专家联盟的成立和如何开展好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气象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天气气候高影响行业,农村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地区,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迫切。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两年多来,各级气象部门在推进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很多富有成效的先进经验。从全国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气象示范县浙江“德清模式”到自然灾害预警预防联动的重庆“永川模式”,及东北第一粮仓吉林省农业大县“榆树模式”,各地气象为农服务不断实践、探索更加有效的服务体系。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始终坚持把气象为农服务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气象服务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气象服务基础,积极推进人才和资金向农村倾斜、气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覆盖,全省已建立了242 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39%乡镇,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行政村覆盖率达100%,与地方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相结合,在16个县(市)建立了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点或示范园。农业气象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拓宽。自建与借助社会资源相结合,形成了大喇叭、显示屏、手机短信、电视、12121、服务站、QQ群、微薄等多种发布渠道,气象信息乡镇覆盖率达100%。为农业增产和保障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但“两个体系”建设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与“三农”工作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基层气象部门的业务科技支撑能力和队伍数量、素质与“两个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很突出,气象和农业如何更好的结合,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未来三到五年,两个体系建设目标是: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多时效、定量化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估的技术系统。形成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立覆盖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健全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全面提高全市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整体水平。

要实现建设目标,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必须更加注重融合发展,全面融入和保障“三农”工作。第二,必须更加注重长效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三,必须更加注重开放合作,形成为农服务发展的整体合力。第四,必须更加注重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夯实强农惠农气象服务基础。

成立专家联盟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结合气象资源,深入开展为农服务。各部门专家组成技术服务队伍,针对农民需求,开展直达田间地头的 “直通式”服务,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生产专家组会议 篇10

一、初审工作

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收到申报项目单位的送审材料后,按照广州市环保局的有关要求进行初审,审核所申报材料是否齐全,未齐全的要求申报项目单位补充完善,并与申报项目单位联系落实现场踏勘要点与线路。

二、现场踏勘

由广州市环保局、技术中心及有关人员对项目现场进行踏勘,了解和核实相关情况,并拍摄现场照片。申报项目单位协助现场引路、解释等工作。

三、会前准备工作

技术中心的会议组织者及与会专家提前30分钟到达会场,与会专家观看项目现场照片,认真阅读项目申报材料,并按《项目评审要求》草拟评审意见。

四、专家评审会议

1.会议由技术中心主持,介绍与会代表和专家,通过推荐专家组组长,提出本项目技术评审重点和要求;

2.广州市环保局领导讲话;

3.申报项目单位介绍项目情况;

4.专家、代表就申报项目有关问题提问,项目申报单位负责答疑;

5.项目申报单位人员退场;

6.专家与代表讨论,就项目的可行性、环境影响及投资情况发表意见,着重就本人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7.各专家将《项目专家个人意见》交专家组组长,由专家组组长综合专家个人意见编写《专家组评审意见》初稿,交会议代表和专家研究、讨论,各人充分发表意见并尽量达成共识,最终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时,可将意见反映在专家个人评审意见里;

8.宣读《专家组评审意见》。

9.广州市环保局领导讲话。

10.主持人对会议进行小结。

农业部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 篇11

本刊讯 (记者崔建玲)为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研究、技术咨询、决策参谋、热点解读、科普宣传等工作,农业部决定成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近日,首批聘任的专家名单已公布。

据了解,专家组按照危害因子和产品类别设综合性问题、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和病原微生物等专业组,每个专业聘请3-5位专家,实行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专家聘期5年,并根据工作需要续聘和增聘。

聘任专家将研究提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建议,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问题跟踪研究,及时提供相关研究报告;密切关注分工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科学分析和研判相关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技术咨询、决策参谋、热点解读、科普宣传等工作,舆情,及时提供相关应对措施和办法建议;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普及和传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撰写和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性文章或文献;跟踪和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适时回应和引导分工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关切;承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领域专题任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咨询和服务;承担农业部委托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专家组名单附后)

安全生产专家组会议 篇12

黄华华对受聘的130位顾问、专家和企业家委员致以热烈祝贺, 对智囊们长期以来对广东改革发展的大力支持与指导表示感谢。黄华华指出, 目前广东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未来的广东要实现科学发展, 迫切需要借用“外脑”的智慧和专长, 在以下方面为广东破题指向:一是在扩大内需中, 如何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切实增强广东省内生增长动力的问题;二是如何抓住国际产业布局重构和企业重新洗牌之机, 加快提升广东省产业层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产业高端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三是如何抓住粤港澳台区域合作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海峡两岸经济互通增强的契机, 更有效地推进广东省与港澳、东盟、台湾等区域经济合作, 实现区域互利合作、联动发展的问题;四是如何破解广东省可持续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制约, 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实现经济发展循环化、低碳化、生态化的问题;五是如何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城乡和群体之间贫富差距, 提高全省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问题。

黄华华对未来做好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工作提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各位顾问、专家、企业家把广东作为重大思想、重要思路的策源地、实验田、试验区, 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多关注广东、研究广东、指导广东, 多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言建议, 献计献策。二是希望各位顾问、专家、企业家多来广东走一走, 看一看, 深刻了解广东的发展脉络, 体验广东的风土人情, 成为广东对外宣传的“窗口”, 沟通国内外的桥梁纽带。三是省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组织、联络、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部门, 要强化服务职能, 对顾问、专家、企业家的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议要及时反映, 认真梳理, 并及时上报省领导及相关部门, 确保各位顾问、专家、企业家与省委、省政府决策部门之间沟通充分、渠道通畅。

随后, 以“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为主题的省长与专家座谈会正式开始。座谈会由省长黄华华主持,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 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 副省长宋海、林木声, 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顾问及下设的专家委员会和企业家委员会的委员出席会议, 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鸿海精密工业 (股份) 有限公司总裁郭台铭、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杨道匡、香港利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国经、中国 (深圳) 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李罗力、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珺等8位国内著名学者及港澳台著名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探讨, 共商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计。

座谈会上, 专家们畅所欲言, 以战略的思维, 前瞻的视角, 世界的眼光, 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 畅所欲言, 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省长们时而专注倾听, 时而凝神思考, 时而埋头记录, 时而插话提问, 与专家们一起断形势, 理思路, 商良策。会场气氛宽松活跃, 互动交流诚恳愉快, 会议始终洋溢着热烈、求实、鼓劲的浓厚氛围。

座谈会结束时, 黄华华对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 他指出, 为期两天的座谈会开得很好, 很成功, 气氛热烈, 思想激荡, 亮点纷呈。各位专家围绕“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这一主题, 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 很有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第一, 广东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限紧迫, 路径选择攸关成败。专家们认为, 广东可能在全国较先进入次高或中速增长期, 将会面临增长速度回落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同时发生的严峻挑战, 对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时限要求, 广东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比其他地区更为紧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上, 广东应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选准并培育今后二三十年具有长期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加快形成一两个真正的创新性区域, 并要在改革开放上再次走到全国前列。第二, 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选准突破口。专家们认为, “十二五”期间, 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在于选准突破口:要把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作为广东经济转型的战略性杠杆, 要举全省之力, 做强做大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城市。要加快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步伐, 将城市土地出让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农村闲置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要将粤西沿海地区打造成为具有欧洲特色的沿海经济带。第三, 高增值生产性服务业是广东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专家们认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在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高增值生产性服务业将是引导广东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广东应依托粤港澳合作, 推行内外贸一体化, 构建高增值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发展模式, 将大珠三角发展为亚洲最重要的经贸中心、大都会及交通枢纽, 以及成为沟通东盟的桥梁。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 发展成为全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典范。第四, 加快培育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们认为, 广东应把握“一体两翼, 壮大集群”的路径和对策, 加快培育高增长性的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谓“一体两翼”是指以内容原创、创新开发为核心的产业链为主体, 以科技进步和金融服务为两翼的路径;所谓“壮大集群”是指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 通过多种集群发展模式形成规模效应的对策。第五, 大力推进区域合作, 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专家认为, 广东要全面推进与港澳及周边地区的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经贸合作, 共谋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大计。要通过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推动横琴岛开发。要完善珠江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建立并完善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体制和水量调度长效机制。第六,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高度重视垃圾处理问题。专家们认为, 垃圾处理问题是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生态环境、困扰社会民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搞好垃圾处理问题, 是关注民生幸福健康的重要体现, 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省委省政府应把垃圾处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件大事来抓, 把做好垃圾处理工作写进广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一篇:运动会集体项目加油稿下一篇:消除隐患守住红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