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2024-08-05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1篇)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篇1

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0〕43号)精神,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确保公众饮食安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顿工作目标

通过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依法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保健食品违法乱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整顿工作重点

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查处普通食品宣称特定保健功能的行为。

三、整顿工作措施

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集中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办大案要案,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得到改善。

(一)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做好保健食品清理换证的准备工作,摸清本地区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

食品批准证书的基本情况,待《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清理换证工作。

(二)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认真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检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的标示内容。从源头入手,组织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口代理商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处理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非法标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与批准内容不一致的行为。

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统一组织和部署本地区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着力解决本地区保健食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社会反映强烈、违法宣传涉及较多的品种加大抽验力度,重点检测与保健食品声称功能相关的药物成分。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严厉打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行为。

(三)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测,重点整治保健食品广告中宣称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以及以专家或患者名义进行功效证明等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保健食品在宣传资料中宣称预防、治疗疾病功能的违法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投诉举报提供的线索,联合有关部门对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严肃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对在整顿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照

《食品安全法》、《广告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

1.对生产的保健食品在标签、说明书中非法涉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等未按批准内容标示的以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要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一律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相关许可证。

2.对保健食品广告夸大宣传功能的,一律曝光违法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并移送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3.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以及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一律依法严肃处理。

4.对普通食品违法宣称具有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及时依法处理。

5.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中发现有涉嫌犯罪的,要一律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四、整顿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抓好保健食品安全整顿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工作。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逐级落实整顿任务,及时组织检查和评估,确保整顿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努力构建科学监管、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新闻宣传。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整顿工作,不但要及时曝光违法企业、违法产品,而且要适时宣传整顿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三)加强协作和检查评估。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地区间、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对涉及其他地区和部门的违法案件,要及时向有关地区和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提出协查要求;对接到情况通报和协查要求的,要及时办理并按要求回复。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整顿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适时对各地的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开展检查和评估考核。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健食品监管部门按要求定期上报《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统计表》(附表),并于2010年12月10日前将开展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书面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以宣传食品安全法为立足点,大力营造食品安全舆论氛围。

武夷山工商局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月”活动,组织《食品安全法》和《条例》学习培训,详细解读《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及主要内容,为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做好准备;召开食品经营企业座谈会,让食品经营者了解《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工商机关的监管职责,熟悉掌握《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经营者应具备的条件和经营者应依法遵守的基本制度,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切实增强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行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法》进农村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二、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武夷山工商局坚持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严格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下发《关于印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工商食字[2009]64号)及《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强化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

三、以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为着力点,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执法力度。

武夷山工商局针对食品季节性、节日性、区域性消费的特点,全面开展了2009年元旦、春节食品市场、“五一”黄金周、端午节、“六一”儿童节食品市场、添加剂市场以及农村食品市场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共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60人次,车辆48台次,检查食品单位555户次,确定整治重点地区12个、整治重点单位12个;抽取白酒等13个批次食品送武夷山工商局景区工商所食品安全检查室检测,抽取8批次60个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抽检合格率98%。

四、以高科技监管方式为突破点,着力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在2008年推行食品批发经营电子化监管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电子台账“全覆盖、全运行”工作。截止目前,武夷山工商局共为78户食品批发企业安装了电子台账软件并实行电子打单,倒查辖区内192户食品零售商所进的食品均有相应的电子单据。自开展食品批发经营电子化监管“全覆盖、全运行”工作以来,武夷山工商局共立案查处各类食品安全案件13件,罚没1.5057万元。食品批发经营户电子台账“全覆盖、全运行”的任务,为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篇3

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了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充足、营养和安全的食品供应是人类健康所必需的。作为“健康中国建设”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会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这是中国在五年规划中,第一次把食品安全战略提到这样的高度。“食品安全”也是“粮食与食品安全峰会”创办以来关注和讨论的主题。通过峰会的讨论,我们有机会分享各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经验,与会的代表也对中国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和政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指导创办这个论坛,一开始就把“食品安全”作为主题,是很有远见的。我们也期待着本次峰会对中国形成更加有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制定和实施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提出更具建设性的建议。在此,我想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谈几点看法。

第一,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必须树立国际视野。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在不断发展的食品对外贸易中,各个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对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而且随着食品行业国际化程度的大幅提高,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早在2004年,国研中心就组织中国50多家智库,对中国食品安全战略进行了研究,正式发布了第一份内容十分详尽的《中国食品安全战略报告》,并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开展了合作,提出了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框架的一揽子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直接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这些国际合作,包括国外考察,我们对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理念和成功实践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国研中心每年举办的这个峰会,让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入了解各国最新的经验。食品无国界。当前,各国的食品贸易日益频繁且日趋增长,食品市场逐步开放的趋势不可逆转。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中国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应当积极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强调公共和私人部门统一行动;食品安全标准应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强调风险分析和预防,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循序渐进地逐步国际化;应当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在中央一级有一个权威声音对食品安全负责,并拥有实现职能所必需的充足人力和资金;应当明确地方政府、行业、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职责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特别是,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准确、全面、公开和有效地提供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信息透明是政府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重要准则。唯有信息透明才能使政府、产业界和消费者开展良好沟通、消除隔阂和偏见。

第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必须加强政府对食品行业的监管。食品监管的首要职能就是执行食品法规,保护消费者。国家食品监管体系包括以下要素:相关可执行的食品法律法规、检测服务、食品危害物和食源性疾病人群的监测、向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提供公开而透明的信息。经过近年的努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强化,但基层监管体系仍是薄弱环节,市县地方政府职责仍有待进一步强化。为使中央政策在地方得以执行,要细化、硬化考核标准,将确保食品安全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强化问责机制。

第三,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必须明确界定食品链各个环节所要承担的责任。食品安全目标不可能只通过政府部门的强制性监管而达到,监管与惩罚机制只是政府部门的手段之一。只有食品链中各个利益相关方,即农民、食品企业和消费者都积极参与,才能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产业界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经进行:一是通过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内部管理;二是与消费者沟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完善行业内部管理制度。目前食品行业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从目前情况来看,食品行业组织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运行还很不规范。食品产业链的各个利益相关方,通过自己的声誉来积极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体系有效运转的核心。政府和社会的监管仅仅是外在的约束。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应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完善相互沟通的机制,寻求共同解决食品安全关键问题的办法。

第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应当增强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能力。关于小农户如何融入农业供应链,我们注意到,世界银行曾总结过中欧和东欧转型经济体中小农户和农业综合企业之间协作式供应链的许多成功范例。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总结过不同国家的经验,说明在诸多不同条件下小农户通过中间商、牵头农户、公司和合作社与市场取得了连通。协作式供应链是生产者、中间商、加工商及采购商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交货、质量和安全要求及价格等作出的长久安排。这种供应链的特点是,各方是一种伙伴关系,有共同利益,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相互间的信任。这个问题在中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极为分散,2亿多个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平均每户不到1公顷的耕地。这对从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挑战。

中国食品业发生的迅速变化,就是超级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这种扩张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超市对现代消费者的吸引力,以及现代零售业在技术和物流方面所具备的传统零售业所没有的优势。研究发现,尽管很多超市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食品安全认证,花大力气搞检测及追溯体系等手段来吸引顾客,中国的超级食品市场在质量和安全标准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食品行业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不断拓展。一般来说,出口市场比国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高,食品安全标准日益成为对外出口市场拓展的一个主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大型出口采购商,特别是超级市场的采购商提出的要求已成为新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对国内农业产业链进行整合,推动了新技术的传播、物流服务的发展,对整个食品产业的进步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超市的迅速崛起和出口市场的拓展,催生了中国农业协作式供应链的快速发展。

国际和中国的经验表明,协作式供应链对参与现代食品市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增强食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正在倒逼农业发生“从餐桌到田头”的变化。中国在制定农业政策过程中,高度重视协作式供应链的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并把“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政策目标是,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各种对农民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协作式农业供应链能得到充分发展,中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我们愿意分享各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不断拓展与贸易伙伴和各国农业企业的合作。

中心学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 篇4

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全,按照《定陶县学校食堂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及县教育局的有关要求,中心学校决定在11月开展对全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专项整顿,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整顿,进一步增强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净化学校的食品消费环境,促进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和食品消费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组织领导

此次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顿由中心学校统一部署安排,配合食药监、卫生、工商、质监、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成立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三、整顿范围

全镇中小学学校内食堂、商店,饮用水,学校周边(200米以内)餐饮门店,食品门店,流动摊点,校园周边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向学校配送食品的企业,学校周边餐饮垃圾,卫生死角等。

四、整顿重点

(一)重点区域:全镇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特别是学校及

校园周边,主要是指学校校门两侧及街道对面两侧200米以内的范围。

(二)重点对象:一是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餐饮服务企业,特别是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和餐饮流动摊贩等;二是学校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摊点(门店),特别是校园周边的小商店、小食品店及流动摊贩等;三是学校及校园周边的食品加工企业。

五、整顿内容

(一)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餐饮企业、饮食摊点:

(二)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店。

(三)学校及校园周边的生产加工企业及向学校配送食品的企业。

(四)校园周边流动摊贩、摊点。

(五)学校内小卖部。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排查部署阶段(2012年11月5日-15日)

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顿领导小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别召开全镇小学(幼儿园)校长及食安负责人工作会议,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的主体责任,动员部署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各专项整治小组根据责任分工对学校及周边区域(200m范围)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并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责任。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11月16日-11月25日)

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及其它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规范的违法行为,督促各责任主体抓好整改,确保整顿效果。

(一)学校内食堂,向学校配送的直饮水、饮用水、饮用奶环节整治。

一是配合工商、卫生根据监管责任及分工,负责对镇中心学校进行检查。卫生部门负责收集学校食堂情况;工商部门负责收集学校周边商店情况。

二是由中心学校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负责对辖区内公办小学、民办幼儿园(包括托儿中心)检查。

(二)校园周边餐饮企业、饮食摊点、食品门店(超市),校园周边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向学校配送食品企业,校园周边流动摊贩、摊点环节的专项整治。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11月26日-12月5日)

对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进行总结,对已整治情况进行巡回督查,巩固整治成果,防止死灰复燃,中心学校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织督查评估,将督查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并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和相关部门要把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顿作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抓出成效。要认真研究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制定具体整顿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小商店、小超市、小作坊及流动摊贩的监管,有效整顿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环境。要建立整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明确整顿责任,落实整顿措施,加强检查督导,务求取得实效。

(二)形成监管合力。各学校、幼儿园要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顿的综合协调工作,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食安办及工商、质监、食药监、卫生、城管等部门加强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形成渠道畅通、反应快捷、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学校和幼儿园要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板报、广播、网络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宣传专项整顿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整顿工作取得的成效,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及时消除隐患。配合食药监、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加大对学校食品的抽样检测工作力度,扩大食品抽样检验覆盖面,重点抽检学校食堂采购的大宗食品原料、商店(小卖部)的食品,提高对问题食品的处置能力,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做到专项整治与正

确引导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及时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五)严格责任追究。各学校及幼儿园要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做到不推诿、不扯皮、不失职、不渎职,要加大工作力度,对整顿工作中出现拖延推诿,消极应付和走形式、走过场等监管不力或失职,渎职造成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各学校及幼儿园要对整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分析和研究,结合各自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学校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制度无漏洞,监管无缝隙。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篇5

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认真贯彻中、省、市、县食品安全相关会议精神,落实2011年校园食品安全整顿各项任务,切实保障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根据《紫阳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紫阳县2011年校园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进一步加大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工作力度,通过集中整顿,深入排查,加强监管,构建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广大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夯实责任,成立城关镇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组成为:

组长:李道品

副组长:祁贵玲朱付成成员:周景山许志鹏范平李成贾学坤

金统军谢华明喻明顺王金光李俊

陈焕仲苟厚宜谢远成舒剑方静

三、整顿工作实施步骤

整顿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4月下旬)。各学校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李克强副总理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批示讲话以及中、省、市、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各项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整顿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统一认识,积极行动。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5月—7月)。各校组织人员组对各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检查,在5月内将学校的师生食堂、校园卫生环境、饮用水源、蛋奶工程等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限期治理存在的问题。中心学校将深入各校组织进行检查,并将积极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卫生、药监、工商、农业等部门对本镇各校进行的检查验收。

评估考核阶段(2011年9月—12月)。镇中心学校根据各校组织实施阶段的检查情况,按照《城关镇2011教育体育目标工作任务一览表》和《2011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的相关具体要求,组织对各学校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工作的考核。

四、整顿内容及时间:

各校根据本次专项整顿任务的要求,整理完善并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加强对校内师生食堂、饮用水源、“蛋奶工程”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学校厕所和垃圾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对学校引用水源的污染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加强监管力度,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整顿,消除不安全隐患。

(一)长白九年制学校、和平小学要对校内师生食堂进行拉网式排

查、整顿,严格校园食堂经营许可证准入制度,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校园食堂环境卫生整顿力度,提升食堂“三防”能力,对于各类加工设施定期清理、消毒,生熟食品分类保管、操作,保证饮食安全。严格规范执行炊管人员体检、培训、持证上岗、备案管理等制度。强化餐饮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对未建立食品卫生台帐、对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执行不力的要限期整改直至达到要求。重点加强对食用油、调味品、食盐、水产品、禽肉产品、食品添加剂等重要原料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使用不合格和来源不明的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严查肉类品的购入和使用情况,杜绝使用未经检疫和非法屠宰的肉类品行为,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凉菜等高风险重点品种和餐具及食品加工、存储、运送过程中的消洗消毒、温度和时间控制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每日每餐饭菜留样48小时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对“蛋奶工程”食品卫生安全排查。长白九年制学校要对蛋奶食品的来源、配送、存储、加工、发放、食用等环节加强监管力度,落实有力措施,确保设备设施齐备、安全可靠,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蛋奶工程”安全实施。

(三)加强对学生饮用水的管理。各校要完善建立饮用水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及食堂完善建立饮用水的设施设备,其他学校强力推行学生自带饮用水制度,通过家长会、学生会进行宣传动员,让学生用塑料软瓶或饮水壶自带饮用水,杜绝学生喝生水的情况发生。使用非自来水的学校应严格排查水源地、输送管道、水池、水龙头等饮水设施的卫生情况,加强对水源

地的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措施的落实,确保水质不受污染,有效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四)加大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各校要结合创卫工作,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大力宣传健康知识,定期对校园内进行清扫、消毒,加强对学校厕所和垃圾的卫生管理,严格杜绝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源的污染。产生的垃圾要定点定人及时深埋或彻底焚烧,不得长时间、遍地堆存。必须保持校园时常干净卫生,室内空气流通,光照充足。要扎实、细心指导学生搞好个人卫生,积极开展晨检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活动。

上述整顿内容在将在5月内彻底完成,中心学校将组织对各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五、纪律要求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责任。各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本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整顿工作实施计划,分解整顿工作任务,明确各个环节,各阶段的整顿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责任人,将集中整顿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形成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切实加大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各校要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注意发现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和案件线索,并及时配合公安、卫生、药监部门调查处理。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妥善处理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严格实行校园重大食品事故报告、举报、通报制度,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本次排查整顿工作不力,整顿措施不落实的学校和

个人,要予以通报批评。

(三)认真做好信息报告和新闻宣传工作。各学校要将整顿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广泛宣传,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积极宣传推广、表彰奖励。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篇6

为做好我市2009年加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2009年,我市加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要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紧紧围绕“质量和安全年”这个主题,不断强化

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机制建设,着力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六项工作”、落实“六个目标”,确保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六项工作”:

——做好一个宣传。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加强对企业、社会及政府领导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开展两个定级。落实加工食品层级监管责任,全面开展县级局“辖区监管状况等级评定”;建立获证企业分值考评体系,开展“获证企业质量状况等级评定”。

——深化三项活动。深入开展“质监警示进商场”活动、达标片区创建活动、示范企业及示范村(点)创建活动。

——落实四类培训。对质监监管人员、企业从业人员、乡镇领导及乡镇协管员四类人员组织分批培训,提高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水平。

——组织五类整治。组织对重点问题食品,食品添加剂,c、d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的五类集中整治。

——推动六项建设。切实加强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建设。

落实“六个目标”:

——采取各种方式向企业、社会及政府领导宣传《食品安全法》,确保宣传措施落实到位。

——完成对全市所有县级局的“辖区监管状况等级评定”工作;完成全省食品获证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等级评定”工作,完善分类监管措施。

——完成“质监警示进商场”活动、达标片区创建活动、示范企业及示范村(点)创建活动的既定目标。

——完成对全市质监监管人员、企业从业人员、乡镇领导及乡镇协管员四类人员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工作。

——重点问题食品,食品添加剂,c、d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五类集中整治的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实际成效。

——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整顿措施与方法步骤

今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部署,宣传发动

时间安排:4月30日前

根据本方案要求,落实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协调、推动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开展;按照“六项工作”、“六个目标”要求,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

2、制定整顿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辖区分时间、分阶段的整顿工作具体方案。县级局应在4月30日之前将工作方案上报市局监督科。

3、召开一次会议。各县级局召开一次由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负责人、小作坊业主参加的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和《食品安全法》主要精神宣传的会议,市局将派领导参加,并邀请当地政府领导到会指导。落实四项内容:一是宣传《食品安全法》,明确法律规定的企业责任、义务,以及应具备的生产条件及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要求;二是部署加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具体要求;三是通报近年来产品监督抽查情况,分析当地可能存在的行业性、区域性安全隐患问题;四是现场宣布一批列入今年重点监控的问题严重、屡查屡犯的企业名单。

4、完善投诉举报受理机制。一是公开举报电话,完善投诉举报受理登记制度;二是要制定在最短时间完成投诉举报的受理、调查、处置的工作程序和规范要求;三是落实投诉举报受理工作责任领导、责任人,做好当事人保密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全面整治

时间安排:5月1日至10月31日

分四个步骤进行:

(一)全面梳理(5月1日-6月30日)

在前阶段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及食品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梳理。落实以下具体工作:

1、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等级评定。依据分值评价表(另文下发),以片区为单位,在去年开展片区达标及对企业分等定级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所有食品获证企业重新进行等级评定,分成a级、b级、c级、d级。在等级评定的同时,结合《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要求,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完善相关制度以及各项记录、台账。

2、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重新界

定、分类。在明确食品加工小作坊定义、正确界定小作坊的基础上,对辖区全面梳理,重新核实小作坊底数,并按分类监管原则,将其分为取缔、转产、整改、符合四大类。

3、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普查建档、落实承诺。在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掌握全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数量和状况,并建立档案。同时,要求食品添加剂生

产企业在5月31日前向辖区质监局提交质量安全承诺书,承诺依法按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未经允许使用的非食用物质,确保标签内容真实、规范,并对所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负完全法律责任;属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还应承诺在其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注配料的成分。

4、重新确定达标片区、示范企业及示范村(点)。在去年整治基础上,通过复查,一是重新划定达标片区,达标片区涵盖的企业数达到80%以上;二是在a类企业中选定示范企业,在小作坊整治成效突出或a类企业集中的地区选定示范村(点),每个县(市、区)至少选定3个示范企业,1个示范村(点)

5、认真执行国家风险监测计划和省风险监测方案,确定重点监测的问题区域、产品、项目。根据省局风险监测指导目录(另文下发)以及省局重点问题食品整治工作要求,制定本地区的《重点监测的问题区域、产品、项目明细表》。县级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列出辖区内重点监测的问题片区、产品、项目及其生产企业的详细清单。

6、完善质监部门内部监管工作。一是组织三项自查:查巡查、回访、年审、后处理、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问题整改六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查是否建立数据动态管理平台,数据是否完整、实时更新;查企业档案、执法档案、投诉记录、监督销毁记录、检验报告、后处理记录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二是建立健全六项监管制度: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与各部门的通报联系制度;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公布制度;风险信息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的受理制度;“一事一档一案一档”制度。

(二)落实培训(6月1日-6月30日)

以宣贯《食品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组织对四类人员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及培训要求:

1、质监监管人员:县级局分管领导、监督股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培训,加强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建设。

2、企业从业人员: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质量管理及检验人员;加工食品小作坊业主。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培训,督促企业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管理过程控制,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3、乡镇(街道)协管员:质监部门聘用的食品安全专兼职协管员。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协管要求培训,加强现场巡查、情况报告、协助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提高协管工作有效性。

4、乡镇(街道)领导:各乡镇(街道)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政府职责要求培训,推动乡镇政府落实辖区责任,与质监部门共同配合,做好包括小作坊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集中整治(7月1日-9月31日)

组织对重点问题食品,食品添加剂,c、d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的五类集中整治:

1、开展重点问题食品的专项整治。根据近年来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开展对重点问题产品及关键项目的集中整治:全市是地瓜干食品(甜味素、二氧化硫、防腐剂),县级局根据实际确定重点问题产品及关键项目;具体要求:一是由市局监督科牵头、辖区质监局一把手负责,实行督查督办,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对重点问题产品采取现场突击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实物质量监督抽查;三是对抽查仍存在严重问题的,责令停产,召回问题产品,吊销生产许可证,挂网曝光。

2、开展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在整治期间,要采取教育培训、自查自纠、检查督促、问题查处等手段,全面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行为。突出四类整治重点:一是食品添加剂生产集中区域;二是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三是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四是近年来因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被查处的生产企业。采取五项强制措施:一是对未按要求标注食品添加剂名称、成分、使用范围、使用量等内容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吊销生产许可证。二是对未在其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明晰标注所包含的所有单个配料成分的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产整顿,召回问题产品。三是对无证生产或超范围生产、未经批准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召回问题产品,并将企业名单抄送工商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通知商家下架,严禁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其产品。四是对存在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严肃处理,同时实行跟踪抽查:发现两次以上使用非食用物质的,吊销生产许可证;发现两次以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挂网曝光一年。五是凡存在掺杂、掺假等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挂网曝光;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3、开展c、d级企业的专项整治。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对确定的达标片区进行逐片梳理,列出c、d级企业名单。二是对c级企业,落实整改措施,限其7月31日前整改到位;对d级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改的,应采取措施予以取缔。三是组织人员对积极整改的企业实行帮扶提升,确保符合b级企业条件。四是c、d级企业整改到位并提出验收申请后,由辖区质监局按b级标准组织验收。五是对整改不到位或拒绝整改的,应责令停产,挂网曝光;问题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通知相关商家下架、暂停销售。

4、开展食品加工小作坊的专项整治。采取六项措施:一是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存在严重问题并列入取缔类的小作坊以及拒不转产仍在生产瓶(桶)装饮用水、瓶装白酒、儿童食品、乳制品等高危产品的小作坊,列出名单,提请政府全部予以取缔;同时,禁止小作坊生产食品添加剂。二是对证照齐全、纳入监管范畴的小作坊,实施帮扶提升,确保符合基本条件。三是巩固小作坊示范村(点)建设。四是严禁无证食品流入超市(商场)。五是对规范运作的小作坊重新签订新一年的安全承诺,纳入日常监管;凡拒绝整改、问题严重的,建议有关部门吊销其相关证、照,并依法查处。六是开展乡村告示活动,对生产列入禁止生产目录产品的小作坊、问题严重的小作坊,在乡村张贴告示,提醒乡民不要购买其产品,同时提请村民对其继续从事违法生产行为进行制止或举报。

5、开展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的专项整治。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对发现无证产品的,通知商业企业进行下架处理;二是对屡查屡犯、仍销售无证产品的超市(商场),进行挂网曝光;三是要将对商场(超市)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地工商部门;四是加强与商场、超市的互动,充分利用其宣传栏、大屏幕显示窗发布质监部门的有关质量信息,加大产品质量性价比的宣传,提高消费者产品质量分辨能力,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

(四)规范达标(10月1日至10月31日)

在梳理分类、落实培训、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对照“六个目标”的要求,进行全面规范,实现常态化监管。落实以下具体工作:

1、完成“获证企业质量状况等级评定”工作,达标片区实现3个目标:一是辖区内80%的食品生产企业达到b级水平;二是达标片区涵盖的企业数达到80%以上;三是达标片区内80%的c级企业提升到b级以上。

2、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得到基本遏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及使用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我市行业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重点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3、对保留下来的小作坊,实现“培训、整改、承诺、监管、示范、扶持”六个到位,健全小作坊生产规范和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同时,每县(市、区)至少建成3个示范企业、1个示范村(点)。

4、巩固与商场(超市)的联动机制,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得到遏制;基本消除县城以上商场(超市)销售无证食品的现象。

5、全市质监部门内部各项监管制度落实到位;监管队伍在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规范达标阶段,要充分发动社会、企业、群众共同参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共同监督,全面推动,形成安全、稳定的食品安全监管局面及社会氛围。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辖区定级

时间安排:11月1日至12月31日

按照层级责任,逐级检查验收:

1、10月31日前,各县级局应对辖区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及监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及时补缺补漏,全面完善。

2、11月10日前,市局要完成对县级局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的检查验收,督促县级局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对县级局进行 “辖区监管状况等级评定”,分为a、b、c、d四个等级。

3、12月10日前,省局将组织人员对各设区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总体验收;同时,对“辖区监管状况等级评定”情况进行复查,确定最终等级。

4、年底,省局通报全省食品整顿工作情况及“辖区监管状况等级评定”情况,对工作开展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相关要求

1、县级局要按照本方案及相关子方案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要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加强对企业、社会及政府领导的宣传,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社会舆论作用,及时揭露并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成效。

2、县级局要确定专人负责有关信息材料的搜集、整理,在每月25日前向市局监督科书面报送一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情况,遇到重大情况要随时报告。

食品安全危机解决方案 篇7

食品危机三类型

首先, 分析一下食品危机的三个类型。危机类型不同, 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一是单一产品危机。产品中存在瑕疵, 或者消费者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危机, 但对消费者的健康几乎无影响。如幼儿误食大片的膨化食品而卡喉咙等等。二是品牌信任危机。企业产品虚假宣传, 混淆概念, 有故意欺瞒用户的嫌疑, 但不会引起死伤等问题。如康师傅矿物质水广告中混淆了矿物质水和矿泉水的概念等等。三是公共安全危机。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甚至致病、致残、致死等等。如三鹿牛奶的奶源质量问题等等。第一个类型较普遍, 企业和消费者可以点对点个别处理。第二个类型相对较少, 可以通过与媒体的及时沟通来解决。第三个类型虽然出现几率小, 却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危机公关了。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内功, 还要看企业的外功如何了。如果一着不慎, 就会满篇皆输。

据笔者服务国际著名食品企业经验看, 对食品安全隐患的防范一般会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危机审计及风险评估系统, 熟悉食品在生产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危机。二是加强与协会、研究所的合作, 积极建立和维护食品生产的行业标准。三是建立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渠道, 如:免费咨询电话, 赔偿和召回机制等。四是对媒体和意见领袖的定期维护, 保持着畅通的沟通。所以, 一旦出现公共食品安全事件, 企业就能够比较从容地面对危机了。

危机管理四步骤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在公共食品安全的紧急关头, 凡是章法井然, 从容应对的企业, 必然是有内外兼修的功夫。凡是功夫修为不到的企业, 必然是手忙脚乱, 自乱阵脚的。

争取先机:当公共食品危机来临时, 食品企业在第一时间就核查信息、掌握舆情。这时, 是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企业能够给公众一个公开透明的诚信印象, 就占据了制高点和主动权。中国食品企业一般都喜欢采取封堵的办法, 用各种方法封闭信息源, 力求“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反而造成企业的诚信危机, 本来想掩盖的负面信息, 却被公众和媒体不断爆料、揭短、放大, 不得不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如果第一时间抓不住, 一步错, 步步错, 处处被动, 再想调头已是回不来了。在危机来临的第一时间内迅速沟通媒体, 公开相关信息, 正面引导公众, 以诚恳的积极的态度为化解危机铺平道路。

以这次的圣元“激素门”事件为例。在今年7月中旬, 地方媒体已有了三名女婴“性早熟”怀疑食用圣元奶粉的消息。当时消息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圣元集团曾咨询了有关技术专家, 专家斥为“胡说八道”, 于是企业也就没有采取积极措施。这实在是低估了国人对食品公共安全的高度关注, 特别是轻视了国内奶制品市场在出现了“三鹿”事件后是特别的脆弱, 没有想到个把案例能掀起以后的轩然大波。这只能说是企业的危机意识缺失的问题。待中央和国内多家媒体跟进后, 圣元奶粉和“性早熟”已和联系在一起了。此时圣元再出面做出任何解释, 已失去了公信力了, 陷入口诛笔伐之中。

左右逢源:目前国内食品安全方面的危机爆发大都源于消费者爆料, 然后引发媒体报道, 最后引起政府关注。在这个流程中, 食品公共危机发生, 媒体舆论大量跟进, 各种负面信息爆炸性地扩散, 这是处理危机的第二时间点。这个时间企业的公关重点是媒体, 以求改善传播渠道、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减弱负面影响, 扩大正面影响。如果先着已失, 此时也是可以有所弥补的。但中国食品企业在第二时间点上的作为, 往往是找政府来摆平媒体, 缺乏媒体合作的沟通经验, 像生硬地铲负面、给媒体从业者发封口费, 这些都是误区。

开诚布公:媒体对揭露性新闻都是有偏好的, 遇到事关食品安全这样的问题, 负面报道必然蜂拥而至。即使能摆平一家或几家媒体, 也就是杯水车薪, 往往还会起到火上浇油的副作用。所以, 在社会舆论面前, 开诚布公是最好的应对之道。我们还是以圣元为例。在媒体大量报道“激素门”后, 企业首先本应是及时向外界澄清有关事实, 但圣元的做法却是起诉媒体。这立刻激起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反感, 网络热议不断, 负面信息狂轰滥炸。可以看到, 在这一事件中, 媒体无疑起了“放大镜”式的社会催化作用。而媒体所以能到起这么大的作用, 还首先得说是圣元自己的失误。这里的教训是, 在进行危机公关时, 引导舆论导向, 只能是因势利导, 左右逢源。左右逢源的应对关键在于:可以加大正面信息的力度, 但绝不能贸然打压负面信息。

亡羊补牢:在食品公关安全危机有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之后, 食品企业安全危机的公关活动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在过去几步占尽先机的企业, 这时便洋洋得意地进入了收官阶段, 借机还可以宣传一下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质量。而涉案的和应对策略失当的企业, 这时就比较惨了。市场产品滞销, 股市市值缩水, 企业品牌受损。但是, 只要企业还想生存下去, 真诚地向公众道歉和真诚地改正错误则是起死回生的灵丹。这时企业做的这些修复性工作和策略调整, 虽然有点绝地反击的味道, 效果自然比不得当初, 但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 如果能顺势而为地采取补救措施, 还是能挽回不少影响的, 为以后的东山再起创造了条件。

危机处理三个时间点

如果比较一下国际知名食品企业的公共食品危机处理方式, 我们的问题可能看得更清楚些。在2009年上半年, 发生了一场美国开心果的公共食品安全危机, 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开心果市场。2009年3月31日,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委员会发出公告, 美国加州生产的部分开心果发现沙门氏菌, 建议消费者暂时不要食用。美国派拉蒙农场系全球最大的开心果种植加工商, 在中国也有不小的市场份额。他们的应对措施就比较得当。

派拉蒙立即致信委员会, 希望他们声明这是个别企业的问题。在4月1日中国媒体开始大量报道时, 派拉蒙已准备了详细的消费者、媒体沟通信函, 除了阐明派拉蒙未涉及此次召回事件外, 更强调派拉蒙农场在食品安全上面的一系列措施, 努力为顾客提供最优质、安全的开心果, 并主动为客户提供相关资料。同时, 对媒体、消费者, 重点客户的问卷调查, 以推断可能的后续影响。4月11日, 美国开心果召回范围扩大。媒体报道国家质检总局消息称:消费者谨慎选购美国开心果。派拉蒙向合作伙伴主动发放沙门氏菌的资料, 以便他们进行二次传播。派拉蒙积极配合媒体调查, 向媒体说明派拉蒙农场与本次召回事件无关, 同时说明国内市面开心果漂白问题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到5月中旬, 派拉蒙在三个方面继续扩大影响。一是利用包括博客、BBS等主动传播方式, 正面引导消费者对沙门氏菌的正确认识及治疗方法;二是与行业协会合作, 磋商开心果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三是加强与食品安全及营养方面的意见领袖合作, 推荐安全、可靠、营养的加州开心果。

从上述可见, 派拉蒙在处理公关安全的问题上可谓出手老辣, 刀刀见血。第一时间点上, 先是干脆利落地把问题产品与自己的产品进行了切割;在第二时间点上, 积极沟通媒体, 占据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以扩大和加强正面信息的传播力度, 抵消负面信息的影响;在第三时间点上, 借食品安全的话题, 随手又把国内市场上的开心果漂白问题抖露出来了, 一边给自己的产品做了宣传, 一边还树立起了积极推动行业健康标准的公益形象。在这场风波中, 派拉蒙不但没有丢分, 还借势给自己加了分, 打造了食品安全生产的企业形象。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测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27-02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食品出口过程中由于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造成的退货事件,给中国食品行业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中国整个出口行业的食品的安全性造成了信用危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他国家对我国本土产品的进口需求,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整个食品行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一个很大的阻碍。

1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必要性

自发生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后,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在人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中,决议中的第四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就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食品监管被提到很多次,食品检测是食品监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2013年对我国乳制品行业食品安全的审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一定要继续实施对食品监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的检测、认证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的技术支撑建设。加快解决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我国食品安全建立一个好的堡垒。

2 食品安全检测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不是很乐观,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下,本身比较容易出问题;其次,相关的法律法规慢慢的健全以及不断提高的信息公开透明度,使问题容易显现出来;最后,政府监管体系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大程度上不能防止问题的发生。鉴于这些原因,笔者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解决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问题。

(1)检测体系的完善:在管理学上,一个合理的制度体系是任何一个系统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而合法合理的权威机构是现代社会中的有效组织形式。公共管理是由组织、决策、协调以及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组成的,各个系统间需要更高一级的系统的协调、控制才能完成职能。规范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构建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一方面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健康,另一方面可以让我国食品在国际食品交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并且完善经验,随时发现、改进对食品检测体系中的缺陷,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2)检测技术的提高: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关键是加强检测技术的创新,引进专业检测人才,完善检测设施建设,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每一项软件和硬件设施,从而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我国的人口基数、食品流通广,对食品检测速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尽快发展快速食品检测技术;也要注重高精尖检测技术的开发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研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用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验室,建立健全残留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3)检测队伍能力的提高:食品检测专业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所以食品安全公共检验机构以及各级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完成检测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引起对高素质专业检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高度重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水平。同时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及公共检测机构要更多的对基层机构、部门进行技术扶持以及业务指导,这样才可以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人才梯度配置,基层检测机构负责实施难度相对较小的专项检测,使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以及检测体系覆盖全市城乡,提高综合检测效率,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4)加强群众参与:我国的人口数量多众,食品安全的检测任务艰巨,仅仅靠各食品监管部门的安全检测易出现疏漏,所以各级监管部门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社会力量更好地完成食品的检测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宣传的手段向广大市民传授一些食品检测的常识,使市民自己可以检测来判断日常食品是否安全。

3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食品对外出口事件中的信用危机还是发生在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都可以看出我国急需加强食品安全监控,而食品安全检测是实现食品监控的最直接途径。生产原料的检验与检测为食品生产安全打下夯实的基础;有问题食品的检测化验可以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目前,我国已经由数千家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各个食品企业也都借助这个平台加强了食品安全的检测力度,所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在数量上基本可以满足检测的需求,但国内专业性的食品检测实验室缺乏,并且食品检测的质量以及检测数据的处理还需要投入精力、加以改进。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把食品安全检测这一关把严,这就需要我们尽快构建健全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加速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的建设,同时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参与,统一各地区食品检测的标准,加大监督力度。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缺陷,我们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用食品安全检测为食品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参考文献

[1]孙多.我國食品安全检测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版),2007,01:47-49.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篇9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2号)、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4月21日)和国家工商总局《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工商食字„2011‟72号,以下简称总局《方案》)、《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工作的通知》(工商食字„2011‟62号,以下简称总局《抽样检验通知》)以及《全省工商系统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见》(苏工商食函„2011‟4号)的精神,切实做好专项整顿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总局“五个更加”的要求和省局“三型工商”的建设部署,以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为目标,深入开展流通环节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强化日常规范监管,推进完善经营者自律体系,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制度,进一步创新监管理念,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推进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整顿工作任务和重点

- 1-

各地工商部门要在两年专项整顿成果的基础上,继续集中执法力量,紧紧围绕消费者举报多的食品和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着力解决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顿工作。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国家工商总局《2011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和省局《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见》中的工作任务和重点,一是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二是深入开展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三是深入开展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另外制定下发行动方案)以及销售劣质食用油等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四是深入开展对重点食品品种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五是深入开展对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六是深入开展清理清查食品经营主体的执法行动。

三、整顿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主体准入和食品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要继续加大食品经营主体的清理清查工作,结合食品经营者验照、许可证发放以及基层分局日常巡查动态,掌握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流通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数量及工商分局(所)网格巡查员、食品经营者安全管理员的信息,要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流通环节乳制品市场主体准入有关工作的通知》(工商食字„2011‟67号)的要求,核发《食品流通许可

- 2-

证》,未获得相关许可文件的,一律不予登记注册,严把食品经营准入关,坚持先证后照,依法规范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核发行为。加强许可后续监管,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对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经营项目,在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中实行分类单项审核与管理,严格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准内容登记相关经营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总局《方案》、总局《抽样检验通知》和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流通环节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苏工商食„2011‟27号)及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当地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中确定的重点食品、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多和市场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比较集中的食品,以及查办案件、有关部门通报的情况,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总局制定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省局制定的《江苏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认真开展食品抽样检验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经营者日常巡查和办案力度。各地要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将监管中心下移,优化配置资源,明晰巡查人员职责,基层工商分局(所)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总局、省局《基层工商分局(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巡查监管工作规程(试行)》(苏工商消„2010‟181号)的要求,以经济户口管理系统为依托,以网格化监管模式为基础,认真做好本辖区内流通环节

- 3-

食品安全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各基层工商分局(所)要明确网格巡查员,并将信息填表报县(区)局食品监管部门(见附件四)。要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尤其要抓好对食品大要案件的排查和督办工作。对流通环节食品违法案件涉及生产环节的食品质量问题,既要依法查处经销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又要将有关情况及时移交和通报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四)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两项制度”的监督。各地要运用《食品安全法》赋予的职责,以督促落实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为抓手,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两项制度”。强化食品批发商和食品总经销(总代理)为重点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机制建设,依法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特别是大中型超市、卖场和市场的进货查验制度和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指导经营者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员,并将信息填表报登记机关食品监管部门(见附件四)。提高食品经营者依法履责的自觉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切实提升经营者自律水平。

四、整顿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方案实施。各地要坚持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整顿方案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抓好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实施。全省工商系统要在各级工商机关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内设职能机构按职责分工协作抓,形成齐抓共管的- 4-

工作格局。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同时,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充分执法力量,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分工合作,严格责任追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其他相关职能机构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内部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要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责任落实到基层,按照划片分段、责任到人的要求,把监管任务落实到工商所每一名执法人员。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发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题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三)强化督查指导,狠抓检查落实。各级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查督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各级机关领导干部和职能机构都要深入专项整顿工作第一线,认真调查研究,了解一线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要把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责任和人员力量等逐项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省局将适时组织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行督查检查。

(四)注重宣传教育,发挥社会监督。各级要以各种方式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行业诚信自律教育。要广泛宣传政府加强食品监管的措施、进展和成效,大力宣传诚信守法典型,增加群众信任感,增强群众消费信心。要依法及时公布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和媒体监督查处的食品

- 5-

安全违法行为信息。依法处理恶意制造、传播和炒作虚假信息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请各直属工商局按照总局《方案》要求,于12月10号前将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书面报告省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统计表》(见附件一),于每月8日前报送上个自然月情况,并于6月8日前报送上半年(截至5月31日)的情况,于12月20前报送全年的情况。食品抽样检验工作按照《2011年第一次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检验计划》(附件三)要求上报省局。《食品经营主体和监管信息登记表》(附件四)和《食品经营者情况统计表》(附件五)于6月底前上报省局。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文件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印发《2010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

(工商食字〔2010〕 5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现将《2010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篇11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集中整顿清理规范全省“三品”地方性法规及标准,进一步落实“三品”监管工作职责,落实“三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三品”行业自律,使“三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具体任务、责任分工及进度安排

(一)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及专项整治

1.责任部门:各市(州)“三品”工作管理机构。

2.主要任务:根据省卫生厅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省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吉卫联发〔 2008 〕 58 号),在“三品”的重点企业,针对重点食品继续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巩固工作。参照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宣发布的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被滥用的食品质添加剂名单,组织开展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抽检和监测,查处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打击在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生产中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整治超过标准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实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备案制度。

3.进度安排:在完成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阶段性任务的基础上,围绕专项整治期间发现的问题,继续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巩固工作。2010 年根据国家相关部(委、局)制订的规章、制度等,在全省“三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备案制度。

(二)“三品”产品质量安全整顿

1.责任部门:各市(州)“三品”工作管理机构。

2.主要任务: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种植养殖环节的清理整顿。贯彻实施《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生鲜乳收购许可制度,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计划,建立生鲜乳质量安全举报投诉机制,依法通报查处生鲜乳中违禁添加任何物质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三品”中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农药残留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对“三品”中畜禽养殖场户进行检查和违禁药物监测。以猪肉产品中喹恶琳类、硝基咪哇类等促生长荆药物残留,禽肉产品中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磺胺类药物残留和蜂产品中抗生素药物残留为监督检查重点,实施猪肉、禽肉和蜂产品兽药残留监督抽检计划。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市场专项检查,对重点地区标志使用行为进行督查。开展“三品”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3.进度安排:2010 年按照各市(州)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三品”检查督查。对发现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组织回头看,督促整改,确保整顿效果。2010年底前开展检查验收,对每一项整顿任务进行评价总结。

(三)“三品”产品质量检查

1.责任部门:省绿办质量管理科、委托质量检测单位。

2.主要任务:根据国家中心抽检计划,及时制定我省“三品”例行抽检计划和自行抽检计划,对风险高、隐患大的产品,做到随时跟踪监督。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分析结果,要清原因,严格整改。

3.进度安排:2010年2月,制定我省抽检计划,部署产品质量检测工作;2010年3月-11月,分批次进行“三品”质量抽检,重点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產品和深加工食品。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三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市(州)“三品”工作管理机构要加强督促、指导和评估各县(市、区)“三品”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要将三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对本辖区 “三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负总责。

(二)制定实施方案,分步组织实施

各市(州)“三品”工作管理机构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分解整顿工作任务,明确各工作阶段的整顿目标、时限和考核指标,落实具体的责任人员。要将面临的突出问题,优先予以整顿。要将集中整顿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及时总结整顿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三)规范信息报告,统筹信息发布

要建立信息双重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反映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原则上每月上报一次信息,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四)注重评估考核,加强督导检查

本次“三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要纳入各级“三品”工作管理机构重点督察内容,逐级开展督察,确保不走过场。省“三品”工作管理机构将组织督导检查和评估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调整整治重点。

(五)加大案件及事故查处力度,确保整顿工作实效

上一篇:污水处理感染管理制度下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