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诗词

2024-06-30

元好问诗词(精选8篇)

元好问诗词 篇1

元好问诗词

1.《摸鱼儿 雁丘词》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2.《鹧鸪天·自在晴云覆苑墙》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自在晴云覆苑墙。徘徊明月驻清光。已看红袖沾芳酒,犹认宫螺映绮窗。

金翡翠,绣鸳鸯。春风花暖柳绵香。殷勤未数闲情赋,不愿将身作枕。

3.《鹧鸪天·零落栖迟感兴多》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零落栖迟感兴多。酒杯直欲卷银河。人间清镜悲华发,世外仙棋烂斧柯。

长袖舞,抗音歌。月明人影两婆娑。醉来知被旁人笑,无柰风情未减。

4.《摸鱼儿·忆元龙》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忆元龙、旧家湖海,不应年鬓衰槁。翩翩竹马儿童喜,惊儿汉江归报。归计早。黄金印、征西已付诸郎了。红云仙岛。渺千里移春,浓薰细染,春意已倾倒。西溪上,玉镜修眉翠扫。题诗曾许谁到。溪亭未入奚奴锦,望断绿波春草。君且道。人间世、虚名得似欢游好。风流未老。约款段随车,鸱夷载酒,迎我霜陵道。

5.《鹧鸪天·复幕重帘锦作天》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复幕重帘锦作天。金荷银烛夜如年。汉皋解佩终疑梦,缑岭吹笙恰是仙。

花一梦,柳三眠。春风无意惜芳妍。罗裙细看轻盈态,元在腰肢婀娜。

6.《鹧鸪天·白白红红小树花》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白白红红小树花。春风满意与铅华。烟霄自属千金马,月旦真成两部蛙。

诸葛菜,邵平瓜。白头孤影一长嗟。南园睡足松阴转,无数蜂儿趁晚。

7.《临江仙·连日湖亭风色好》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连日湖亭风色好,今朝赏遍东城。主人留客过清明。小桃如欲语,杨柳更多情。

为爱暮云芳草句,一杯聊听新声。水流花落叹浮生。故园春更晚,时节已啼莺。

元好问诗词 篇2

关于词的境界, 清代论词名家皆给予重视, 如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便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况周颐《惠风词话》则言:“填词要天资, 要学力。平日之阅历, 目前之境界, 亦与有关系。无词境, 即无词心。”“盖写景与言情, 非二事也。善言情者, 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 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 与他们同时代的陈廷焯在他的《白雨斋词话》中也使用了“境界”的概念, 但是他们的各人所道之“境界”的含义不尽相同, 有的指某种界限, 有的指造诣程度, 有的指作品内容中的情或境, 或两者的统一。本文所采纳的是况周颐所言之“境界”。况周颐所说的境界, 指的是作品内容中的景或情, 或者情与景的统一。

元好问虽然在词论中没有出现“境界”这个概念, 但在词的创作中却不自觉地继承了宋词在词境方面的创造, 且有所开拓, 扩大了词的审美空间和审美趣味。

首先, 自然山水空间的开拓。唐五代词人囿于对词体的认识, 词的审美空间一般安排在人造建筑空间, 如画楼绣阁、庭中池畔, 着意于享乐生活的描绘。宋词一开始虽然也继承了“花间”、“南唐”遗意, 对享乐生活倾注了颇多情趣, 但审美的目光已开始移注于自然山水空间、个体生活场景、人间悲惨世界与历史空间。元好问的词除了继承宋词的审美对象之外, 还开拓了两宋自然山水词的审美空间, 展现了北国河山雄伟壮丽的图景。

两宋词人, 不管是“豪放”词人, 还是“婉约”词人, 皆有描写自然山水的作品。如:

春已老, 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 舞雱风软紵罗轻。酣咏乐升平。微雨过, 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 栖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箐。

——苏轼《望江南》

满载一船明月, 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 唤起鳞鳞细浪。明月风回更好, 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阳楼上。

——张孝祥《西江月》

寒食不小住, 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 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 带以洞庭青草, 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 刀剑化耕蚕。

——辛弃疾《水调歌头》

以上两宋山水词, 或开阔明快, 或情景交融, 或玲珑妥帖, 但其审美对象皆是灵动秀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方山水。

而元好问“生长云朔, 其天禀本多豪健英杰之气” (赵翼《瓯北诗话》) , 于是他挥洒笔墨, 在自然山水词中纵情描绘中原地带雄伟奇丽的山川形胜, 北国“天苍苍, 野茫茫”的壮阔景色, 而且在词中或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展示其磊落博大的胸怀;或表现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自然山水词史上留下不少风格雄浑、内容阔大的写景词篇。如其《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黄河九天上, 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 飞洒日光寒。俊似吕梁千仞, 壮似钱塘八月, 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 依旧一峰闲。仰危巢, 双鹄过, 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然犀照, 未必佽飞强射, 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 挝鼓过银山。

在这首词中, 作者以如掾巨笔写天地奇观。起句高唱而入, 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气势。接着, 作者挥笔泼墨, 信手描写出一幅幅壮丽宏雄的美景:黄河激浪, 三门险关, 中流砥柱。这些图景, 交替出现, 层次井然。词中作者以浓墨铺写黄河之“怒”, 先以“长风怒卷高浪, 飞洒日光寒”勾勒出黄河怒涛翻卷、浪花飞溅的逼人气势, 继而又以“峻似吕梁千仞”数句, 具体、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浪峰高卷、奔腾汹涌的雄姿, 至此, 黄河水浪之高险、壮阔如在眼前。然后, 作者又以黄河之“怒”反衬、烘托砥柱之“闲”, 借在黄河激浪中岿然屹立的三门峡, 展示自己经天纬地的豪情壮怀。

遗山的其他自然山水词, 如《水调歌头·滩声荡高壁》, 以雄杰之笔写阔大的气象描写洛阳龙门胜景, 情景交融, 令人荡气回肠;《清平乐·江山残照》写登泰山所见, 展现一派苍莽景象, 抒发家国沉沦之痛, 《念奴娇·云间太华》描写登华山绝顶而小视天下的情景, 抒发词人勃勃之雄心;《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展现了济南妖娆多姿的大明湖上荷花初展娇容, 绿叶翠盖的如画景象。这些词作, 无论是写景, 还是抒怀, 都充满着一种不可仰勒的豪气, 金石铿锵, 落地有声, 完全可以同他山水游记诗《游黄华山》、《游龙山》等名篇相媲美。遗山自然山水词中所展现的雄奇峻美的北方山川, 是对两宋自然山水词审美空间的开拓。

其次, 情词审美范畴的开创。元好问现存的词中, 情词约占六分之一, 这些词作, 大部分继承了宋词情词, 特别是辛弃疾情词的写法, 即使用比兴手法, 借男女之情来表达君国之思;在表现形式上则较多使用深婉纤丽的表现形式, 其深婉流美之致, 确实不减周、秦。况周颐在《惠风词话》卷三中说:“《鹧鸪天》三十七阙, 泰半晚年手笔。……《宫体》八首, 其二云:‘春风殢杀官桥柳, 吹尽香绵不放休。’其四云:‘月明不放寒枝稳, 夜夜乌啼彻五更。’……句句各有指, 知者可意会而得。其词缠绵而婉转, 若有难言之隐, 而又不得已于言, 可以悲其志而原其心矣。”由于家国仇、身世悲深深地浸透了元好问的心灵, 这些感情渗入到词人所创造的意境和艺术形象之中, 从而使词人的情词多写悲剧, 笼罩着浓郁的感伤情绪。这点与南渡词人的情词极其相似。但是, 在抒写男女爱情的爱情词方面, 元好问却独辟蹊径, 开创了另一境界。

唐以来至宋, 爱情词一般只局限于描写个人艳情的狭小范畴, 元好问的爱情词, 突破了这个范畴。他的爱情词与流行对两宋爱情词的柔肠软泪、苦恋悲思情调不同, 他以讴歌那种轰轰烈烈的忠贞、纯洁爱情为主题, 深切同情青年男女被迫害的命运, 赞美他们用生命殉情的壮烈行为。遗山爱情词, 善于将阔大、深远的社会内容寄托于词境中, 包举宏富, 气格深厚, 对两宋情词的审美范畴有所拓展。

如果说他的《双莲》词是对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歌颂, 对爱情悲剧的喟慨的话, 那么《雁丘》词则是对大雁爱情的歌颂及其对不幸命运的悲叹。请看《雁丘》词:

乙丑岁, 赴试并州, 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 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 葬之汾水之上, 累石为识, 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 予亦有《雁丘辞》, 旧所作无宫商, 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 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横汾路, 寂寞当年萧鼓, 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 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诗骚人, 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咏大雁殉情, 作者驰骋其丰富的想象, 运用拟人的艺术手法, 紧紧围绕“情”字, 对大雁殉情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写, 塑造了一个忠于爱情的大雁的艺术形象, 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 寄托了作者对殉情者的赞美与哀思。词的首句劈头提出“情是何物”的问句, 引起人们对“至情”的关注, 接着作者凭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对雁的生活、心理活动和鸿雁殉情的原因, 层层深入地展开描写。下片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 用凄凉的景物衬托孤雁的悲苦, 增强作品的悲剧气氛。词的结尾, 写作者对大雁的礼赞。孤雁之死, 其感情价值之高, 上天也生嫉妒, 它不会与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而了事, 它的美名将永世长存, 万古长青。其中“千秋万古”从正面歌颂;“莺燕黄土”从反面衬托, 从不同侧面共同阐明了大雁殉情的不朽的社会价值。其实, 雁之殉情事实上就是无数青年男女为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而不惜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投影, 作者对雁之殉情的赞美, 就是他对无数青年男女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 也是对他们爱情遭受梗阻、破坏的叹息。全词立意高远, 寄思深广, 比兴微妙;以真挚的感情和沉重的笔墨, 寓缠绵之情于豪宕之中, 词中跳动着清雄顿挫的高昂之音, 使人读后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荡气回肠之感。这首词风格上真正做到了纵而能收, 清新流畅, 寓雄放于婉丽之中, 流动着一种清丽浏亮之美。

遗山的这类情词, 有别于“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式的絮絮细说, 且比较周邦彦的《解连环》:

怨怀无托。嗟情不断绝, 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 似风散雨收, 雾轻云薄。燕子楼空, 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 尽是旧时, 手种红药。汀洲渐生杜若。料舟移岸曲, 人在天南。漫记得, 当日音书, 把闲语闲言, 诗总烧却。水驿春回, 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 对花对酒, 为伊泪落。

周词也写爱情, 写的是一个男子失恋的愁苦。词用连环比喻相思之情, 连环不可解, 相思亦不可断, 然而, 解与不解之间, 断与不断之间, 又有许多情感之起伏与思想之矛盾。这种矛盾与犹豫, 丝毫不像遗山词在表现爱情时的坚定大气。元好问笔下那种不惜生命, 海枯石烂犹不悔的爱情, 以及柔情中带骨气的审美情感, 是唐五代两宋词史上罕见的境界, 张炎评其爱情词“模写情态, 立意高远”。这种对忠贞、纯洁爱情的歌颂, 正是元好问对两宋词境的又一开拓。

元好问在词中对宋词自然山水空间的开拓、情词审美范畴的开创, 是其对宋词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也是宋词与北方文化土壤结合之后的新变, 对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唐圭璋、钟振振先生在《金元明清词鉴赏词典》的前言中说:“有金一代, 能够出入于两宋诸大家之间的词人, 舍元氏莫属, 则是可以定论的。得一遗山作为辉煌的结束, 金亡而金词为不亡矣!”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8.

[2][3][4]况周颐.惠风词话[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9, 18, 131.

[5]王运熙, 顾易生.宋金元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680.

元好问与《雁丘》词 篇3

这两句词出自金代文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金代泰和乙丑年(1205年),元好问在前往山西并州的途中,遇一捕雁者,此人以网捕得双雁,一雁死去,一雁脱网。逃脱的孤雁在空中盘旋时,见到网中雁死去,发出阵阵哀鸣,随后,自投于地而死。

元好问见此情景,便出钱将双雁买下,葬在汾水旁边,并垒石为记,号称"雁丘"。之后,又赋《摸鱼儿》一首,以记此事。原词如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为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之后,文人杨正卿有感于《雁丘》词,写了一首《摸鱼儿》相和:"恨千年,雁飞汾水,秋风依旧兰渚。网罗惊破双栖梦,孤影乱翻波素。还碎羽。算古往今来,只有相思苦。朝朝暮暮。想塞北风沙,江南烟月,争忍自来去。埋根处。依旧并州旧路。一丘寂寞寒雨。世间多少风流事,天也有心相妒。休说与。还却怕,有情多被无情误。一杯会举。待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为尔酹黄土。"

文人李仁卿也写有一首和词:"雁双双,正分汾水,回头重死殊路。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事眼前俱去摧劲羽。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诗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并付一丘土。仍为汝。小草幽兰丽句。声声字字酸楚。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树。霜魂苦。算忧胜。王嫱青冢真娘墓。凭谁说与。对鸟道长空,龙艘古渡,马耳泪如雨。"

元好问一生以诗文著称于世,是金元时颇有声望的文人,被奉为一代宗师。其诗词风格以沉郁见长,多伤时感事之作。《摸鱼儿·雁丘》可说是其诗词风格的具体体现。

元好问诗词 篇4

元好问点绛唇翻译_元好问点绛唇阅读答案,该词在艺术特色上,语浅意深,意蕴深厚,本文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会喜欢!

点绛唇原文:

点绛唇・长安中作

元好问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点绛唇字词解释:

1、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双调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异名。

2、沙际:沙洲或沙滩边。

3、绿窗: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4、渺渺(miǎo):悠远的样子。

5、吟怀:抒发情怀。

6、漠漠:迷蒙的样子。

7、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点绛唇翻译:

在水边,春天归来了,绿纱窗轻轻的吟唱着长留春在的歌。春在何处?落花纷飞,莺燕无语。情意绵远的抒发我内心的情怀,却只见树木在朦胧的烟中。日下西楼,独剩下帘外的细雨,怕是只能在梦中去寻找春的踪迹。

点绛唇阅读答案:

试题:

⑴词中的“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①,比较欧阳修《蝶恋花》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②,王安国《清平乐》的“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③,黄庭坚《清平乐》的“春无踪迹淮知,除非问取黄鹂”④等,你认为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试加分析。(可借用序号阐析)

⑵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篇(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

答案:

(1)①句更能体现。(1分)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3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4种:

a.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即使在梦中也要去寻觅春天,反映年青而有志向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b.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前面已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c.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既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还要到“梦里寻春”,这些充分表现出年青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积极心态。

d.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淡淡的怅惘。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起句“沙际春归”,令人联想丰富,我们似乎看到,这暮春时节,春色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但作者没有过多地伤感哀叹,而是想方设法留春、问春、寻春直至梦春,词人是年轻的,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山是健康而执着的。

点绛唇创作背景:

元好问《遗山集・古意》诗云:“二十学业成,随计入咸秦。”又《遗山乐府》有《蝶恋花》词,题为“戊辰岁长安作”。元好问十九岁时,随叔父官陇城(今甘肃天水),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二十一岁时扶叔父丧由陇城还乡里,其后未再到秦中。此词大约作于公元12(金章宗泰和八年戊辰),是年元好问十九岁,他面对长安春色,有感而发。诗中曰“二十”,盖举其成数。

点绛唇赏析:

《遗山集・古意》诗云:“二十学业成,随计入咸秦。”又《遗山乐府》有《蝶恋花》词,题为“戊辰岁长安作”。元好问十九岁时,随叔父官陇城(今甘肃天水),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二十一岁时扶叔父丧由陇城还乡里,其后未再到秦中。此词大约作于公元1208年(金章宗泰和八年戊辰),是年元好问十九岁。诗中曰“二十”,盖举其成数。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沙际”犹言水边。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词牌有《留春令》,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渺渺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个人资料:

元好问(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相关推荐:

元好问诗词 篇5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g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摸鱼儿・雁丘词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词的词眼是“______”。作品所悲歌的对象是________,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作者借此寄托了对_________的哀思。

2.“双飞”写两只大雁是______,“天南地北”“几回寒暑”各从______和_____两方面写大雁形影不离的生活,“痴儿女”写大雁不管生活是“乐”是“苦”,它们______。

3.“只”写失去情侣以后的_______,“万里”“千山”写征途的______,“层云”“暮雪”写征途的_______。

4.作者对殉情大雁的评价,一方面用“莺儿燕儿”作_____,一方面直接说_____作正面歌颂。

5.词的开篇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有哪些作用?(4分)

答案:

1.情 痴情而死的大雁 爱情横遭阻挠的青年男女

2.一对情侣 空间 时间 感情深挚专一

3.孤单 遥远 艰险

4.反面衬托 千秋万古

5.①词人以设问开篇,问世间究竟“情是何物”,以引起读者的思索。②点明中心,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引出对世间生死不渝之爱情的热情讴歌。③起句破空而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先声夺人,为下文写雁的殉情蓄势。(答案要点:“设问以引起思索”,“点明中心”,“蓄势”,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即给满分)

摸鱼儿・雁丘词创作背景:

元好问诗词 篇6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注释

三门津:即三门峡,原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黄河中,因峡中有三门山而得名。据《陕州志》记载:“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得脱。三门之广,约三十丈。”

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

吕梁:《列子·黄帝》:“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án 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其地不名一处。

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尘寰(huán):尘世。

溃:洪水旁决日溃。

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语出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

鹄(hú):水鸟名,俗称天鹅。

杳(yǎo):此指高远。

秘神奸:《左传·宣公三年》载夏禹将百物形象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燃犀:《晋书·温峤(jiào)传》载峤至牛渚矶,人言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佽(cì)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障狂澜: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挝(zhuā):敲击。

元好问诗词 篇7

泰和年间,大名府民间有对男女青年因痴情相爱却不能如意地在一起而双双投水自杀,官府搜寻他们的踪迹却不能找到。之后,种藕的人在水塘中找到两具尸,衣物可辨,此事才真相大白。这一年,这个水塘中的荷花盛开,而且株株皆开并蒂莲。沁水的梁国用当时担任录事判官,向内翰李用章这样叙述。

问莲花的根,有多少根须?莲心是苦的又为谁而苦?并蒂莲的花为什么含情脉脉娇嫩地相互对望,怕是大名府那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的化身,天公这样的不公平:为什么不教相爱的人白头偕老,却让他们死于鸳鸯偶居的水塘中;夕阳西下悄然无声。看来谢灵运经常游览的烟雾霭霭的名山胜水,潇湘妃子殉情的湘江楚水,都不是这对儿女的断肠处。

这对恋人相亲相爱,本可以在灵芝仙草与吉祥晨露中,幸福生活长生不老。他们的感情即使“海枯石烂”情缘仍然长存,但被迫死去的幽恨是黄土无法掩埋的。被害死去的韩凭夫妇所化的相思树,随着时光的流逝,又无缘无故地被秋风所摧残。精美的小船稍稍停一停,让我再看看并蒂莲 怕将来我载酒重来时,它们已红瓣飘零,散乱地卧于风雨中了。

元好问诗词 篇8

江梅引 泰和,江梅引 泰和元好问,江梅引 泰和的意思,江梅引 泰和赏析 -诗词大全

江梅引 泰和

作者:元好问朝代:元体裁:词 同郡某郎独华腴,且以文采风流自名。女欲得之,尝见郎墙头数语而去。他日又约於城南,郎以事不果来, 其后从兄官陕右,女家不能待此州有元魏离宫,在河中*,士人月夜踏歌和云,魏拨来,野花开。故予作金娘怨,用杨白花故事。词云,含情出户娇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郎中朝贵游,不欲斥其名,借古语之道。读者当以意晓云。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是崔娘书词, 事见元相国传奇墙头红杏粉光匀。宋东邻。见郎频。肠断城南,消息未全真。拾得杨花双泪落,江水阔,年年燕语新。见说金娘埋恨处。蒺藜沙,草不尽,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惟有因风,委露托清尘。月下哀歌宫殿古,暮云合,遥山入翠颦。

上一篇:感动于历史作文下一篇:英语美言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