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

2024-05-23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共9篇)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 篇1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

情境导入 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充分证明:高中学生阅读与鉴赏古典诗词思维活动的活跃与否,首先取决于他们对具体作品的第一感觉――听觉、视觉等的感受是否强烈。由此,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与视觉器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品鉴古典诗词。

以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著名朗诵艺术家康桥朗诵的白居易《琵琶行》音画视频供学生视听。如此,既能引导学生在康桥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在紧扣《琵琶行》诗歌内容而不断幻化的精美画面中,感知《琵琶行》的音韵美、节奏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等,从而产生妙不可言的艺术鉴赏审美体验,还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产生随着音画视频中的节奏与韵味高声诵读《琵琶行》的强烈愿望,继之顺利走进流播千古、脍炙人口的《琵琶行》文本,跨越千年时空与远古诗人白居易和诗歌中的琵琶女艺术形象进行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再如,教学李煜的词《虞美人》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邓丽君演唱李煜《虞美人》的音画视频供学生观赏,引导学生在聆听邓丽君的温婉吟唱与观赏音画视频中精美拟古画面的过程中,顺利走近李煜,走进《虞美人》文本,继之探究古典诗词《虞美人》中蕴含着的诸多美学意蕴,品味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细读深品 古典诗词与所有文学作品一样,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特质,读者需要细读深品方可感知与体味。以教学李白的《蜀道难》为例:

1.一读求顺畅 引导学生一读《蜀道难》时,提醒学生利用文末注释将文本中未曾相识的“凫”、“猱”、“?Y”、“?f”等生字正音,还要根据语境给“塞”、“参”等多音多义字正音释义。此外,这首诗运用古体诗的写作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句式极富变化多姿,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二言等皆有之,不仅如此,换韵也极为频繁。因此,一读时,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已有的古典诗词诵读经验,准确判断每一句诗句的停顿、抑扬、顿挫、缓急等。如此,才能顺利通读全诗。

2.二读明诗意 引导学生再读《蜀道难》时,要求学生在初读这首诗歌的基础上利用诗末注释及已有的古典诗词学习辅导资料,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不仅要了解体现在这首诗歌中的表层意思,还要了解隐含于这首诗歌中的“功业难成”之深层意蕴。对于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不仅要反复品读与深层探究,还要及时背诵默写。

3.三读探文脉 引导学生三读《蜀道难》时,让学生梳理出诗人写作全诗的抒情线索,理清这首诗歌的结构层次:叹蜀道之高峻而难行――叹蜀道之险凶而可畏――叹蜀川战祸之惨烈而告诫友人须“居安思危,防险戒逸”。

4.四读品手法 引导学生四读《蜀道难》时,鼓励学生尝试品析诗歌中采用复沓、夸张等修辞手法极言蜀道奇险高峻奇丽风光的写作手法,品鉴这首诗歌“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间”(沈德潜《唐诗别裁》)章法灵动、气象宏伟之艺术风格。

比较拓展 不同的作家所抒写的情感世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所憧憬的美好未来等,呈现着风格迥异的内在特质。比如,曹操诗歌以慷慨苍凉悲壮见长,陶渊明诗歌以平淡醇厚质朴凝练见长,高适诗歌以雄浑质朴苍劲悲壮见长,柳宗元诗歌以明净简峭见长,李清照诗歌以婉约清丽幽怨见长,辛弃疾诗歌以明快激越豪放见长等。可谓各有各的气度,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情调,各有各的意境,各有各的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这就是古典诗词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种艺术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表现在古典诗词作品的和谐统一的内容与形式中。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欣赏古典诗词的不同艺术风格,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视野,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

比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我们可以将王维的《山居秋暝》引入学生的比较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对二者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多视角的比较阅读鉴赏。虽然李白与王维都钟情于风景如画的大自然,其《蜀道难》与《山居秋暝》分别是二者山水诗的杰出代表,都以其璀灿夺目的光辉垂耀千古。但由于李白与王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大不相同,所以《蜀道难》与《山居秋暝》的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因此,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引导学生将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阅读,既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蜀道难》笔势纵横、雄浑飘逸的艺术特质,感受李白诗歌飘逸豪放的独特个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王维《山居秋暝》的清幽宁静、物态秀美,感受王维诗歌清幽恬淡的艺术风格。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粹内涵的艺术载体,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学生学业测试、升学考试等的重要考查内容。中国古典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品位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和美好民族情感等有着其他文学艺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此,教学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直接鉴赏古典诗词的意蕴美、通过细读深品逐层深入鉴赏古典诗词的内涵美、通过比较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风格等,迅速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与古典诗词鉴赏品位。

[作者通联: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 篇2

一、简洁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 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 只有借助数学, 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朴素、简单, 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 又底蕴深厚, 才称得上至美.例如, 牛顿用F=ma概括了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爱因斯坦用E=mc2揭示了自然界的质量和能量的转换关系.这里F=ma, E=mc2就外在形式而论, 都是非常简洁的, 不失为数学形态美的范例.

有许多数学题, 其表面形式很复杂, 但其本质总是存在简单性的一面, 在解题过程中, 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找到问题的本质, 寻求简洁解法, 就能体验出数学的简洁美.

例已知方程 (a2-2b2) x2+ (2b2-2c2) x+2c2-a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证:a2=b2+c2.

分析这类题的常规思路是运用判别式定理证明, 但那样运算繁冗, 所以寻求别的更为简洁的方法, 经过观察可发现各项系数和为零, 从而知方程必有一根为1, 又因为已知方程两根相等, 故两根均为1, 由韦达定理可得:

这种证法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达到了“一变道破”、“一针见血”的境地, 证题过程流畅、明快、简洁,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对称美

对称通常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 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在数学中, 对称的概念略有拓广 (常把某些具有关联或对立的概念视为对称) , 这样对称美便成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称美是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而在数学教学中, 有很大一部分题目亦是从对称性的角度提出来的, 如等式两边成分相同、式中已知元素的地位等同等等.

“对称”在数学上的表现则是普遍的, 几何上平面的情形有直线对称 (轴对称) 和点对称 (中心对称) , 空间的情形除了直线和点对称外, 还有平面对称.

比如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 (以过对边中点的直线为轴) , 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角线的交点为对称中心) , 圆也是.

正六面体 (正方体) 、球等都是点、线、面的对称图形.

善善于于发发现现已已知知条条件件的的对对称称性性, , 由由此此获获得得解解题题思思路路, , 并并迅迅速作出工整、正确的解答, 是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加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交换律ab=ba, a与b的位置具有对称关系, 但也是可以变化的, 变化的结果与原来的位置反而形成一种整齐的美感、均衡感, 简洁明快, 一目了然.代数式是的对称式, 结构严谨、特殊, 决定了解这类问题一定需要特殊的方法, 从而显示了它的神秘感、奇妙感.

另一种是图形的对称性, 整体美、简洁美.图形的对称是指组成图形的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整体之间的一种统一和谐关系.例如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 这些图形匀称美观,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 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常常采用一些对称图形, 设计出美丽的装饰图案.对称的建筑物, 对称的图案, 是随处可见的.绘画中利用对称, 文学作品中也有对称手法.在数学中则表现在几何图形中有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在几何图形中对称的图形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不对称的现象中同样存在着美, 这就是黄金分割的美或者更深层次的对称美.

如:一条线段关于它的中点对称, 这条线段若左端点的坐标为0, 右端点的坐标为1, 那么中点在0.5处.

在数学的发展中, 由于对对称美的要求与实际需要相结合, 从而可引出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如, 从正数到负数、从整数到分数、从有理数到无理数、从实数到虚数等一系列数域的扩充, 都与对称美的追求密切相关.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 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 微分的逆运算是积分, 这种种逆运算的建立, 也都与对称美相联系.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应该具备发现美的能力, 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 从小处、平常处着眼,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快乐走进数学课堂, 有利于建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发展, 在快乐中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提高学生素质.

摘要:针对中职生的学习实际, 探讨了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让学生享受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从而将这种快乐带到课堂, 进而乐于学习.

关键词:中职,数学,快乐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 篇3

以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著名朗诵艺术家康桥朗诵的白居易《琵琶行》音画视频供学生视听。如此,既能引导学生在康桥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在紧扣《琵琶行》诗歌内容而不断幻化的精美画面中,感知《琵琶行》的音韵美、节奏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等,从而产生妙不可言的艺术鉴赏审美体验,还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产生随着音画视频中的节奏与韵味高声诵读《琵琶行》的强烈愿望,继之顺利走进流播千古、脍炙人口的《琵琶行》文本,跨越千年时空与远古诗人白居易和诗歌中的琵琶女艺术形象进行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再如,教学李煜的词《虞美人》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邓丽君演唱李煜《虞美人》的音画视频供学生观赏,引导学生在聆听邓丽君的温婉吟唱与观赏音画视频中精美拟古画面的过程中,顺利走近李煜,走进《虞美人》文本,继之探究古典诗词《虞美人》中蕴含着的诸多美学意蕴,品味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细读深品 古典诗词与所有文学作品一样,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特质,读者需要细读深品方可感知与体味。以教学李白的《蜀道难》为例:

1.一读求顺畅 引导学生一读《蜀道难》时,提醒学生利用文末注释将文本中未曾相识的“凫”、“猱”、“豗”、“砯”等生字正音,还要根据语境给“塞”、“参”等多音多义字正音释义。此外,这首诗运用古体诗的写作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句式极富变化多姿,三言、 四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二言等皆有之,不仅如此,换韵也极为频繁。因此,一读时,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已有的古典诗词诵读经验,准确判断每一句诗句的停顿、抑扬、顿挫、缓急等。如此,才能顺利通读全诗。

2.二读明诗意 引导学生再读《蜀道难》时,要求学生在初读这首诗歌的基础上利用诗末注释及已有的古典诗词学习辅导资料,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不仅要了解体现在这首诗歌中的表层意思,还要了解隐含于这首诗歌中的“功业难成”之深层意蕴。对于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不仅要反复品读与深层探究,还要及时背诵默写。

3.三读探文脉 引导学生三读《蜀道难》时,让学生梳理出诗人写作全诗的抒情线索,理清这首诗歌的结构层次:叹蜀道之高峻而难行——叹蜀道之险凶而可畏——叹蜀川战祸之惨烈而告诫友人须“居安思危,防险戒逸”。

4.四读品手法 引导学生四读《蜀道难》时,鼓励学生尝试品析诗歌中采用复沓、夸张等修辞手法极言蜀道奇险高峻奇丽风光的写作手法,品鉴这首诗歌“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间”(沈德潜《唐诗别裁》)章法灵动、气象宏伟之艺术风格。

比较拓展 不同的作家所抒写的情感世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所憧憬的美好未来等,呈现着风格迥异的内在特质。比如,曹操诗歌以慷慨苍凉悲壮见长,陶渊明诗歌以平淡醇厚质朴凝练见长,高适诗歌以雄浑质朴苍劲悲壮见长,柳宗元诗歌以明净简峭见长,李清照诗歌以婉约清丽幽怨见长,辛弃疾诗歌以明快激越豪放见长等。可谓各有各的气度,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情调,各有各的意境,各有各的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这就是古典诗词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种艺术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表现在古典诗词作品的和谐统一的内容与形式中。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欣赏古典诗词的不同艺术风格,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视野,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

比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我们可以将王维的《山居秋暝》引入学生的比较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对二者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多视角的比较阅读鉴赏。虽然李白与王维都钟情于风景如画的大自然,其《蜀道难》与《山居秋暝》分别是二者山水诗的杰出代表,都以其璀灿夺目的光辉垂耀千古。但由于李白与王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大不相同,所以《蜀道难》与《山居秋暝》的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因此,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引导学生将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阅读,既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蜀道难》笔势纵横、雄浑飘逸的艺术特质,感受李白诗歌飘逸豪放的独特个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王维《山居秋暝》的清幽宁静、物态秀美,感受王维诗歌清幽恬淡的艺术风格。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粹内涵的艺术载体,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学生学业测试、升学考试等的重要考查内容。中国古典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品位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和美好民族情感等有着其他文学艺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此,教学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直接鉴赏古典诗词的意蕴美、通过细读深品逐层深入鉴赏古典诗词的内涵美、通过比较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风格等,迅速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与古典诗词鉴赏品位。

初中古诗词欣赏之意象 篇4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其中就有对古诗词意象的理解。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散文与小说等艺术形式将密密麻麻的文字铺排在纸上,形式上颇有文字堆砌之感。而诗歌一出场,就以它特有的形式美征服了读者:精巧的五绝、七绝,几十个字,有的配以插图,诗与画相辉映,文与图相结合,言简意赅。可是正因为字少,使古诗词缺少“读头”。当今时代变迁,生活节奏速度快,大部分中学生对“古”已经不感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欣赏,这与古诗词的意象领会就有很大关系,从而对学生学古诗词有很大帮助。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在感受意象上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欣赏古诗词,感受诗歌意蕴之美

品味古诗词的意象,是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的综合系统性探讨,品味可以从字词、意境、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下面,我们就略谈一下。

1.对诗歌的字词句等有特色之处细致评析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词几乎由意象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共同组成了秋色凄凉悲切之景。每一个景象都带着令人凄清之感。古诗词中,还有一些客观事物早就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学景象。如,大雁南飞,形成了游子们思乡怀亲的寄托;折柳,暗示离别之苦、依依不舍;松、竹、梅、菊表示气节高雅、孤傲超逸之品性。抓住了这些特色,就大概反映了诗词的意象了。

2.诗画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国古诗词比比皆是。拿王维来说,盛唐著名诗人与画家,作为诗人,他被誉为“诗佛”,他的五言诗被誉为“五言之宗匠”;作为画家,当朝盛誉极高。他的诗,诗中有画,后人千古传颂。诗配画是品味诗境的不错方法。这种直观的感受更能增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又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如果能让学生对古诗词作画,更能增添学生对诗词意象的`体会。例如,教授《送别》(无名氏)、《山居秋暝》(王维)、《相见欢》(李煜)等,学生创作配画都很有兴致,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动手画、讨论和反复修改,充分认识到了诗词的意象。

二、挖掘古诗词的诗魂

欣赏一篇古诗文,除了看懂“表象”,还得看到“诗魂”。拿《十五从军征》来看,表面上述说了一个人从了一辈子军后回乡的情况。哪怕从表象上看,这个人回故乡后看到了这种境况,心情会怎样呢?“泪落沾我衣”,人们仿佛看到,主人公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黯然泪下。他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号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期盼、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的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程的衣襟上。“泪落沾我衣”五个字,包含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作者赋予了这首诗厚重的“魂”,然后才能感动读者,催人泪下啊。除了看到这点外,若能联想多一点,比如,想到这人能从“古人征战几人回”的沙场上回来了,而且还能从“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时候活到了八十岁,这难道不是个人才吗?而人才却落得了这样的下场,试问,不是人才的我们有何感想呢?能让人浮想联翩的文章,才是艺术的高超啊!

三、要善于捕捉现象和领略意境

意境往往由意象组合而成,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达到某一特定的境界或氛围,使诗词所营造的气氛感染读者。

善于捕捉现象和领略意境,是古典诗词欣赏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环节。

捕捉形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诗词的字里行间抓住人物形象;一是欣赏之后得到总体形象,或曰诗人的自身形象。

苏轼的《江城子》这首词,全篇描绘出豪气不减少年的词人的自身形象:他“左牵黄”,“右擎苍”,狂放不羁,豪气冲天;他由“千骑”簇拥,亲学孙郎,弯弓射虎,英姿飒爽;他酒酣耳热,豪情万丈。一位壮志在胸、豪气冲天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关于诗词的意境,王国维曾说:“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谓有意境呢?他又说:“写情则沁人心腑,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他在《人间词话》中又进一步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意境包括意与境两个方面,而且是意与境,情与景融合为一、浑然一体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在于能写真景物、真感情,在于艺术形象的鲜明生动,境界的传神、感人。

关于古诗词的好文:诗词之美 篇5

曾记得,小时候的我,经常捧着你,在家里席地而坐,读着你那优美的词句。那时的我年少无知,并不懂什么叫做“缥缈孤鸿影”,什么叫做“春雨暗阳台”,甚至有些字我还不认识,只能笨拙地依靠自己的本能去理解,去猜测其中的深长意味。

你如兰的香气充斥了我的整个脑海,让我烦躁的内心平静下来。出乎意料的,那天晚上,竟真的有一朵兰花在我的梦里开放,花瓣随着风四散飞扬。

自那以后,我便深深地迷恋上了你。迷恋着你的美好,迷恋着你的动人,也迷恋着你的清新淡雅如兰香气。你在我的岁月里,静静地散发着芬芳。我感觉灵魂都已随你而去,穿梭在岁月的长河中,诗词那如兰的芬芳,沁人心脾。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你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无邪到“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清丽高浑;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放乐观到“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的无奈思归,都给我以无尽的遐想。兰泽气息从你的字里行间溢出,飘进了我的脑海中,融入了我的思想里。

“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品读过你的意味深长?有多少大梦初醒的人汲取你的如兰芬芳?你仿佛映衬在温润的月亮之上,随着月光的播洒,使人们的岁月暗露芬芳,使人生的迷雾渗透出缕缕光亮。

有人说:“书是诸子百家论思想,华夏文明四海扬,千古人物智慧囊。”而我要说:“词是烟波浩渺隐芬芳,人生之路散花香,回首凝望絮飞扬。”

古诗词,历经岁月的积淀,芬芳了我的流年。

中国诗词之美 篇6

君当仗剑,大杀四方,妾自抚琴,浮沉随郎

一手繁华,一手落寞。因为途经你的盛开,所以我更会珍视你的现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佛曰: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连就连,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若此生,得不到,护不了,那吾宁愿百年孤独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十三与君初相识,王侯宅里弄丝竹。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庭树不知人去尽,秋春还放旧时华。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禅悟】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不保留的,才叫青春。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放手的,才叫真爱。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从天堂到炼狱,我路过人间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曹植

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梦幻流年 ——谨以此诗为序,记梦幻的初恋醉了,在半梦半醒之间,午夜长安,清冷的街道诉说夜的孤怜,寂寞的侠客,孤单的心田,媚眼俏兮,绝世娇颜,一如耀眼的流星闪现,温暖,犹如春风拂过,醉在梦间,东海船底,方寸之巅,月宫彩桥,长寿溪畔,角角落落,是我们谈笑的身影忽现,无数个寂寞的夜晚终于有佳人相伴寂寞如月,杯火秋宴,晚风抚叶,几度缠绵,携手共度,梦幻流年。

乱雨萦寒,别后千般,可回忆,当时樽前?

此度沧桑,四山风雨,洛河悠悠龙鸣;人间空有,晓寒几曲,谁信隔纱烟雨?沙草微茫,乱云何沓,夕阳犹恋曼羽;借你嫣然,还我一笑,多少清波儿女?--《洛神赋》 咫尺候,沧海桑田几许愁!

此度沧桑,四山风雨,洛河悠悠龙鸣;人间空有,晓寒几曲,谁信隔纱烟雨?沙草微茫,乱云何沓,夕阳犹恋曼羽;借你嫣然,还我一笑,多少清波儿女?--《洛神赋》

谁为你倾尽年华,谁又为你海角天涯

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没有结局的结局,定格了清新淡雅的美丽。

把泪水封在时光中酿造,终得岁月如酒,往事透明。我点燃灵魂,穿过亿万光年,只为在你面前灿烂的绽放。美目当年,流转心间。

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扣,沾衣袖,世人皆云琵琶恼,谁叹曲中忧?

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鹧鸪天》晏几道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木兰花在,山

问,知

开?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清风古竹,月筡苏,对酒当歌,丹青赋;莫失莫忘,相思苦,相濡以沫,忘江湖。

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美人樱下美人吟

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颠,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

人生乐事至少有四十项:高卧、静坐、尝酒、试茶、阅书、临帖、对画、诵经、咏歌、鼓琴、焚香、莳花、候月、听雨、望云、瞻星、负暄、赏雪、看鸟、观鱼、漱泉、濯足、倚竹、抚松、远眺、俯瞰、散步、荡舟、游山、玩水、访古、寻幽、消寒、避暑、随缘、忘愁、慰亲、习业、为善、布施

生无可恋,恋无再恋。人生如梦如烟,只待烟消云散,梦尽荒芜。

十八年守候,她站在小渡口。十八年温柔,他睡在明月楼

缘以尽,情犹在 此生未了,静待来生

世轮回等待你在我身边出现,千年时光追忆你逝去的容颜。红尘千仗拭泪挥刀断了这份缘,梦里云深音渺飞雪落花永缠绵。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谁在春日艳阳的午后,轻抚你穿过飘扬秀发的手。

谁在无数个黯然的白夜,带走独斟酌饮的酒,把浓烈的温度,狠狠的烧进胸口。谁把一季又一季的绿色原野,揉碎成泥土中潮湿的腐朽。谁捧起花的脸庞,让岁月美的黯然神伤

我笑花,花醉太红,何意笑春风?花笑我,我醉尘梦,何意笑花红

艳如啼血

泪,泪

欣赏导入之妙 感受开篇之美 篇7

【关键词】导入 情境 悬念 图片 音乐

有些老教师在新课导入时总会沿袭千年不变的一招鲜——复习导入,从不想,不愿,也不会在新课导入上有所创新,自然,政治课一开始就成为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青年教师头脑灵敏,思维活跃,他们总是孜孜以求地寻找、借鉴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教法,特别喜欢在政治新课导入上突发奇想,标新立异,采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导入法,收到先发制人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激活了政治课堂。下面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摸索和多次参与评优课的评选经验,总结以下政治课新课导入的出彩途径。

一、设置情境导入,因势利导切入新课

我在讲“影响外交的因素”一课时,采用多媒体的影像导入,用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片段:英国殖民者耀武扬威地开着洋舰,在珠江口用大炮打开中国紧闭的大门,然后沿海北上,炮轰厦门,攻陷定海,直捣镇江,清军有的不堪一击,有的望风而逃,最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接着播放最近美国航母趾高气扬闯南海,遭到中国多艘战舰的围堵。前者学生看得义愤填膺,后者学生看了情绪亢奋,摩拳擦掌,此时我不失时机设置两个问题:(1)同学们从这两个视频中看出影响外交的决定因素是什么?(2)为什么前者被迫签订屈辱的条约,而后者敢于挑战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为了揭示这个答案,请同学们学习新课——影响外交的因素。此时学生情绪高涨,自然而然进入新课内容,为这堂高效政治课堂奠定了基调,效果明显。

二、导入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带进课堂

初中生喜欢新奇的东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猎奇的心理,采用巧设悬念导入,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和关注,使学生产生一种欲求其明的迫切心理。就像悬念电影,环环相扣,紧紧地吊住观众的胃口,让观众产生急切地“欲知后事如何”的念头。例如,在教学“呵护青春”一课时,先让学生阅读第64页事例,然后问:“徐某因争吵故意把张某砸成重伤的行为要负法律责任吗?”学生回答:“要负。”“那么徐某为什么未被关进大牢负刑事责任呢?”此时学生面面相觑,而教师却面带微笑,顺势导入新课说:“下面我们一起来弄清楚这个问题。”通过设置悬念,教师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刨根问底的积极心态主动地进入新课,这样教师精心构思的导入就显示出成效来了。

三、利用图片导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使用图片导入也是政治课成功导入的重要手段。有些图片往往集趣味性、启发性、知识性和警示性于一体,特别是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导入,不知不觉会使学生根据设置好的路径,在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理震撼中融情于新课内容。思想政治学科中的概念、理论、观念比较抽象,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且一知半解;相反,教师以教材中的图片为先导,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妙趣横生的图片之中,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二是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积极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加深认识。在思考的同时,教师依据图片的难易程度适时点拨,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会尊重”一课的教学中,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47页《问路》中的四幅插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出示课堂讨论题:(1)你认为插图中年轻人的问路方式有什么不妥?(2)你平时怎样问路?(3)插图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4)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5)插图给我们什么启示?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这样运用插图设置问题情境,由浅入深,既有具体的思考依据,且与现实相联系,又有一定的启发性,便于学生学会具体、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利用音乐渲染,采用故事引路

使用极富感染力的音乐,采用耐人寻味的经典故事,也是新课导入的艺术手法之一。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巧用音乐导入,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观摩了一位年轻女教师的一堂全县示范课,在讲“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她上课开篇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董文华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随着优美恬静的旋律在教室响起:“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了新的诗篇……”伴随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影像,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把注意力集中到故事情境中来,“心为之牵,神为之动”。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使学生入情入境,情境交融,使学生感受开篇之美,激起乐学氛围,了解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达到了“乐中学知”的目的。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我们的政治导入教学中,只要有趣味,新颖,有创意的开篇之美,只要出其不意,激发情感,启发想象,就能够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巧妙套路中渐入佳境。我想这样的政治课堂一定是出彩的、魅力四射的。

【参考文献】

[1]吴兰.感受开篇之美,激起乐学氛围[J].课外语文(下),2015(01):61.

诗词之美作文 篇8

第一步是识别诗句。答对的同学都很开心,答错的同学都很郁闷:有的同学拍大腿,懊恼的差点溢出来;有同学一直说“这个我很清楚!”而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阶段分数不是很紧,同学们也没有当初那么紧张了,脸上开始放松。

第二步,填字符。这个没有“我的”的问题叫高分!这一届,分数很紧,学生们突然紧张起来。王旭升浑身发抖,我几乎咬破了舌头。

第三个环节,跨句。题目闪现出来的`时候,我心里无奈的大叫:惨了,这些诗句还没学会,怎么办?这次肯定会被打死。我该怎么办?当然这个链接没得多少分。

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跨句。成败在此一举!快看!学生们在紧张什么?王旭升摇晃着他的腿,刘浩宇浑身发抖,特别像一个痉挛的病人。

结果出来了,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只有三名学生进入决赛挑战“飞花令”。落败的学生只能看战斗。

“飞花令”棒极了。一开始是“树”飞,三个人打成平手。后来是《月亮》,最后的赢家是一个戴眼镜的大姑娘。看到她赢了,大家都为她高兴,都由衷地为她鼓掌。

古典之美优秀作文 篇9

因品而得味。在充满古香的地方遨游,是一种视觉的享受,同样也是心灵的释放,但是,古典必须用心去品味,同样也需要一个载体——那便是对于我来说的魂魄,古筝。

坐在古筝旁的弹奏者陶醉的眼神,那行云流水般的琴声,仿佛使你无意间跌入仙境,这场景如诗如画。品味着如诗如画的场景;品味这古筝带来的阵阵古香;品味着每一首曲子的韵味、古调;品味这琴如人生般的哲理。我躲不开,也不想躲开这美妙的旋律,这只属于我的世界,这种心灵的释放。

也许,有人说,这只是一种音乐,何谈古典,何谈哲理。我却认为每一首由古筝演绎出来的曲子,都有它独有的古韵——这里面有打渔人满载而归的`欣喜,这种古朴的美;有两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种是凄凉而又美好的美;有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这种是柔和的美。。。。。。这实在太多太多,数都数不尽。难道说这些美还不能称为是古典之美,古典之韵吗?品味这古典之韵,如品茶一般,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

韵,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内心深处情感的释放,因某首曲子引发出来的联想,与曲子本带的古香,古调相结合,得出来的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品味古典之韵,得来的并不只是能生搬硬套的死道理,死韵味。得来的是一种由人而发,由心而发的真挚情感,是一种包含其中的古朴的味道,仿佛用舌头舔舐,还可以品到一股清淡的,苦中带甜的香味。置身其中,仿佛已经乘上小舟,嬉戏在西湖之上,有一种江南的隐约柔弱之美;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一眼望去,虽然只有一片绿,但是足够让我感受到蒙古人民的豪放性格;仿佛置身于湖南那湘妹子的热情火辣之中,一种火辣之美。

上一篇:年度制度培训下一篇:用企业文化打造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