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选调生是什么

2024-09-21

公务员选调生是什么(通用10篇)

公务员选调生是什么 篇1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村官选调生:一个是特殊公务员,一个是特殊志愿者

何为村官?何为选调生?选调生与大学生村官都是中组部开展的培养选拔年轻后备干部的渠道。选调生考试类似公务员考试,录用后即为公务员编制,一般安排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党政部门工作;大学生村官考试则相对容易,聘用后到村工作,这期间没有公务员身份,期满可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定向招考。

选调生是特殊公务员,村官是特殊志愿者,不是公务员。

一、大学生村官是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选调生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二、大学生村官不属于公务员(西藏等省份有特殊规定),选调生属于公务员。

三、选调生的条件比大学生村官更为严格。村官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选调生一般要求为应 届优秀毕业生,如要求成绩优秀、中共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等,且年龄限制比村官更为严格(一般本科24周岁、研究生稍微宽松)。

四、大学生村官一般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察、决定聘用等程序进行,有些甚至不要求笔试。而选调生不仅需要笔试,还往往要求由学校组织部门推荐。

村官身份可以向选调生转化:部分省规定村官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原文链接:http://xds.huatu.com/2017/0420/1560988.html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公务员选调生是什么 篇2

进入公务员行列, 常被人们视为捧上“铁饭碗”。然而, 自2007年深圳开展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工作以来, 今年, 江苏已宣布将选择部分地区“试水”, 而福建的首批聘任制公务员也将陆续在漳州、厦门上岗。

公务员是国家管理与社会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担负着具体行使公共权力, 履行政府职能的使命。2006年施行的公务员法明确了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 作为公职取得的三种基本类型。从法律出台, 聘任制就引起普遍关注, 人们寄望这一制度能够为公务员队伍带来更好的流动性, 更多的活力, 和更广泛的人才吸纳功能。

传统观念中, 进入公务员体系意味着稳定的身份, 以及较为优厚的福利供给。这曾经引发过“死在体制内”的感叹。而聘任制度设计的初衷, 正在于打破僵化的公务员进入与退出机制, 改变人才无法吐故纳新、政府部门工作作风改进难等问题。人才选拔中市场机制的引入, 有助于实现政府自我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这一尝试, 本质是将刚性的身份保障转化为弹性的绩效评估, 让公务员真正成为一种人力资源, 通过更有效的公共服务、更廉洁的职业品德, 实现其价值。同时, 聘任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公务员与社会其他职业群体的身份差别, 也有利于政府从命令和纪律为特征的行政管理, 转向建立在协商基础上的、以法律为依归的公共治理。

不过, 实践中也需要注意防止随意扩大聘任制适用范围的情况。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 聘任制的适用范围应该紧扣专业技术和辅助性岗位, 而非对选任和委任的取代。否则, 可能会突破其他两种方式所要求的严格条件和程序。

推进聘任制改革, 需要在合理界定制度目标的基础上, 与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防止顾此失彼。从长远来看, 聘任制改革要统筹职位取得与职业发展的问题。改革不能仅仅止步于职位取得的完善, 而应该形成合理的公务员职业发展机制。未来应建立与选任和委任不同的职业晋升序列和职业发展模式。

比如, 城管执法人员承担了大量的城市管理重任, 但往往得不到群众理解, 执法人员在各地的身份待遇也不一, 缺乏职业吸引力。如果通过公务员聘任制和配套改革, 发挥制度的灵活性和包括薪酬、职业发展在内的激励机制, 吸引更合适的人才进入这一岗位, 促进文明执法, 将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聘任制改革也是促进社会福利公平分配的一个契机, 应通过适当引入职业市场的激励机制, 合理划分政府、公务员与市场对于福利的承担与边界。同时要注意, 公务员毕竟是由公共财政统一负担的群体, 实践中出现的高薪聘任公务员做法固然有利于吸引人才, 但也应该合理筹划, 确定理性的薪资福利标准, 以防增加财政负担, 形成新的不公平。

公务员选调生是什么 篇3

同一日下午两点,一位年已85岁的老先生穿着笔挺的西装,来到北京一家书店,参加文化沙龙活动。活动原本只计划60人报名,然而却来了200多人,一时拥挤不堪。老先生名叫凌节生,是中国第一批进入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先后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任职达35年。

凌节生带来了一本新书《从上海圣约翰到联合国》。这是他用时3年完成的一本自传,他习惯了全英文写作,中文版交由李昆之译制,他自嘲说:“我一个出身广东、生长在上海的人,现在已经把自己的母语全丢啦。”如今,凌节生仅能靠简单的中文勉强交流,已完全不能阅读和书写中文。

虽然遗憾,但这或与他的职业精神是相符合的,“在进入联合国工作前,我们会被要求签署文件,立誓为国际社会服务,淡化自身国家的色彩。”凌节生表示,虽然刚进入联合国儿基会时,自己是少数仅有的中国人,但也不会因此而有差别。“我们是在联合國工作,所以我们不听从、接受任何一个国家的影响和指令。”

因为在联合国工作的缘故,凌节生走遍了全球80多个国家,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凌节生笑说自己绝对称得上“国际公务员”。尽管1986年凌节生便从联合国辞职,但他始终关心着联合国的全球事务。“现在与过去相比,一切变化都太大啦。”凌节生告诉《方圆》记者,曾经因为贫穷而总是被援助的中国如今富强起来,成了联合国越来越重要的支持者。

此外,凌节生还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希望到联合国工作,不拘于为自己的国家施展手脚。“写下这本自传,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凌节生说,书里记下了自己在联合国任职期间的所遇所见,希望能够对这些年轻人有所帮助。

三年的记者生涯

1930年,凌节生生于上海,生日那天恰好是秋分,因而取名为节生,意为“节气生人”。凌家原籍广东省番禺县,其父亲是一名商人,接管家族事业,从事制造机械工具的生意,在商场上常与外国人打交道。在那个父母包办婚姻的年代,凌节生的父母却是通过自由恋爱走到一起的。

得益于优渥的家庭环境,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有读写能力的人口还不到10%的情况下,凌节生自幼便接受双语教育,并进入著名的圣约翰大学研读新闻系。在学校里,凌节生担任了校报主编。他表示,英语、新闻制作这些年轻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在后来的人生中一再成为获得机会的“武器”。

那个兵燹遍地的年代,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幸免。1949年春,战火烧至南京,波及上海,一时间上海成为一座充满骚乱与不幸的城市。为保性命,才念到大三的凌节生在家人的帮助下匆匆离开上海。一个19岁的少年未竟学业,就这样一无所知地奔赴香港。

香港没有一所大学教授新闻专业,凌节生因此无法读完大学,开始为生计奔波。这时他的英语能力派上了用场:当时香港《工商日报》唯一会说英语的记者离职,凌节生怀揣两封推荐信幸运地补上了这个空位,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

凌节生在《工商日报》负责政府新闻和机场新闻报道。当时香港的新闻行业还不成熟,得益于而新闻系出身、曾任校报主编的经历,凌节生迅速成为香港报业里表现出色的新记者,而他的才华很快被人注意到,英文《虎报》不久便向凌节生投来橄榄枝。凌节生认为,“《虎报》不仅更专业,而且薪水还多了一倍”,冲着高薪,他跳了槽。

进入《虎报》工作令刚满19岁的凌节生高兴坏了,但他没意识到的是,在其余下的职业生涯中,他彻底放弃了中文写作,这也是他丢掉母语的重要原因。

偶然机会进入联合国

在《虎报》任职期间,凌节生费尽心力争做第一手新闻,不久便在香港媒体界“小有成就”,成为香港媒体界的“金牌记者”。

时值国民党节节败退之际,其军队撤退时必须经过的香港启德机场成为记者必争之地。凌节生每天都待在机场,不经意他注意到机场跑道尽头的工人,经了解后获悉机场跑道正在延长,最终他写了一篇“新的跑道可供当时最大的轰炸机B-24降落”的消息,令其名声大噪。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作为一名21岁的年轻记者,凌节生又奔赴战场,在昔日恩师、泛亚新闻联盟通讯社创始人吴嘉棠的帮助下,他以联合国派驻朝鲜半岛的战地通讯记者的身份成功进入了朝鲜。这位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在朝鲜做了一系列空军报道。

但没过多久的一次意外车祸,让凌节生接到报社的通知,要求他立刻返港。在接到指令的第二天,一封电报改变了凌节生的人生。

原来两个月前,凌节生在采访联合国高官斯伯格·米尔顿·吉尼时,他的工作热情和作品都给吉尼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于是吉尼决定给凌节生提供一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地区新闻办公室工作的机会,办公地点在曼谷。

面对联合国的邀请,凌节生没有任何犹豫。“香港媒体的视野很窄、很小。”凌节生告诉记者,另外,他对于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管理十分看不惯,“电影院都要播放《天佑吾皇,心系英国》,真是受不了”。

实际上,在接到电报时,凌节生正为调回香港的指示闷闷不乐,他连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报酬都没了解,便直接接受了聘任。凌节生回忆,作为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记者,到“别处”去工作是不需要犹豫的好机会。

1951年10月,凌节生进入联合国儿基会工作,这一去就是30余年。

在联合国大展身手

1951年到1986年,凌节生先后为联合国儿基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这两个机构工作,在这35年的职业生涯中,凌节生最大程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共获得了8次晋升,按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奇迹”:其中有5次是破格晋升,即在还没工作到这一级别的最低年限就升到了上一级别。

当下,联合国儿基会已是全球最大的儿童权益维护组织,而在凌节生最初进入儿基会时,它才成立5年时间,甚至还不是联合国的长期机构。正因如此,凌节生才有了展现身手的最佳机会。

“20世纪50年代,相对贫穷的亚洲区大多数国家都还没有无线电,只有报刊一种媒体。”凌节生说起入职之初,刚刚接手亚洲区新闻官一职的情况。他的前任是一个新西兰人,擅长使用无线电,但“无法把信息传播到目标人群,节目做得再好也是无用”。

由于之前在香港的新闻从业经验,凌节生深知传播对于树立儿基会形象的重要性,进入联合国总部后,凌节生对儿基会的新闻传播操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实现了儿基会与广播网络的携手合作。

当时大家苦恼于没有有效的传播渠道,凌节生便提出与广播网络合作,即由儿基会提出节目的选题,交给媒体独立承担制作节目。“儿基会工作范围广泛,我们不可能对每个国家专门制作其语言的节目,成本太高了。”凌节生说,“这是一个合理的交易。”儿基会从事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广播电视媒体感兴趣的,与各国电台合作,制成各国语言的节目去传播显然比儿基会自己做有效,也轻松得多;而媒体性要获准拍摄许可,也需要儿基会来提供帮助。这是一个双赢模式,通过资源互换,联合国儿基会逐渐被各个国家了解,建立起了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与马龙·白兰度的君子之交

“媒体资源越珍稀,就越要传到每个国家最重要的领导、最权威的人那里去。”凌节生强调要利用好有限的传播材料,尽量让各国官员看到,引起重视。

但另一方面,凌节生也注意到了“贫富信息差距”: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富人”面临信息过剩,而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却缺乏信息。为缩短这一差距,凌节生另一重要工作就是和各界名流打交道,利用他们的名望来推广儿基会,缩小这种差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利用“粉丝”效应。

甲壳虫乐队的乔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拳王阿里,甚至后来的奥黛丽·赫本……这些来自音乐界、影视界、体育界甚至政治界的名流都曾为儿基会的推广奉献力量,凌节生笑道:“与他们共事真是非常幸运,无论去哪一个国家都有大量‘粉丝’来迎接。”

电影《教父》的主演马龙·白兰度,曾两度获得奥斯卡影帝奖,被誉为20世纪后半期银幕上最伟大的演员。凌节生称与白兰度的合作是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后来两人私下也一直保持着君子之交。

凌节生回忆,马龙·白兰度是主动联系儿基会想要担任亲善大使的。1968年春,印度哈尔邦大旱致使几百万民众的生命受到威胁,白兰度看了报道,内心震撼不已,联系到儿基会新德里办事处决定施以援手。凌节生应邀深夜前往新德里,白兰度为他安排了住在自己隔壁的房间,并留下字条邀请其共进早餐。

1970年,儿基会前往大阪世界博覽会,希望获得更多募捐。马龙·白兰度代儿基会发言,坐在舞台中央的高脚凳上,说:“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接下来的一分钟不发一言。那一分钟,凌节生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冷汗直冒,“当时脑子就空了,这是事故啊!”导演以为麦克风坏了,制片人急疯了,而观众则以为白兰度“忘词”了。而一分钟后,白兰度开口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分钟里,15000名儿童刚刚死于饥饿、营养不良、传染病……”最终,儿基会的募捐大获成功,凌节生说,白兰度的发言就像点燃善举的灿烂火花。

私底下,白兰度与凌节生交情匪浅,白兰度经常向凌节生倾诉自己的婚姻韵事和苦恼。“有段时间他总在下午时候来我的办公室,事先也不打招呼。”凌节生说,尽管白兰度表面上懒散,但实际上却是个带来乐趣、怀着怜悯之心的人。

行遍全球各大洲

凌节生总结自己的经历,经常用到“幸运”二字。尽管凌节生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为记者提供信息的新闻官,而不是搜集信息的记者,但他始终视自己为记者。

在儿基会任期内,凌节生去过80多个国家,非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除了一个老挝,其他都去过了。

20世纪50年代,凌节生参与了由联合国儿基会、世卫组织和泰国卫生部共同组织的“寻找、治疗麻风病人”行动。泰国北部是麻风病的“重灾区”,几乎所有的病人都聚居在偏远地区,当时雨季刚开始。凌节生团队需要驾车到浅溏,在齐膝的泥巴里推车前进,他形容当时的情景为“泥泞的道路,浸泡在暴雨中”。就这样,他们一个村一个村地寻找病人,甚至还发现一个官方地图上没有的村庄,大量麻风病人在此与世隔绝,困窘不堪。

在“寻找、治疗麻风病人”行动中,儿基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相比之下,另一项目“根除疟疾”的行动却一败涂地,令凌节生想起便懊丧不已。

20世纪50年代,疟疾夺去了几百万儿童的性命,是头号儿童杀手,儿基会将自己四分之一的物资投到“根除疟疾”行动中,却受到强大的阻力。最令凌节生没想到的是,根除疟疾这一“善举”会因文化壁垒而受阻。“佛家尊重生命,连蚊子也不可伤害。”泰国的一些村庄里,村民集会和社交都是在寺庙里进行,一些寺庙的住持却坚决不同意儿基会喷洒杀虫剂,凌节生告诉记者,杀虫行动进行得异常缓慢,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沟通和讲解病理知识上。

更糟糕的是,在儿基会正致力于毒杀疟蚊时,蕾切尔·卡森所著的《寂静的春天》引领起一场环境保护运动,杀虫剂被视为最严重的污染物,甚至被看作多种健康问题的诱因。“根除疟疾行动立刻被叫停,国际卫生界承认‘根除’策略有局限性。”凌节生说起这事,显得十分痛苦,“此后的30年,疟疾继续肆虐,夺取了上百万婴儿的生命,儿基会却再没插手此事。回想当时,真是大错特错。”

少小离“国”老大回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凌节生自此方有机会回到自己的故土。他向记者回忆了第一次回国的情形,那时中国代表团才到联合国不久,便询问起“你们来自中国的同志,要不要回国?探探亲呀”。

收到回乡探亲的邀请后,凌节生携全家人于1975年回国,“那时还是文革最后一段时期,国内形势还比较混乱。”凌节生介绍。尽管如此,但暌违祖国26年之久,此次回国还是“非常高兴”。而且家中的一些亲戚仍在,凌节生还遇见了许多少时未曾谋面的亲人,聚在一起聊起了小时候的事。

当时中国还没有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打算,凌节生此行只为探亲。但很快,中国开始对合作项目做出了积极试探。1979年4月,儿基会派出团队考察中国农村地区的妇幼保健状况,凌节生受命领队该项目,同年10月,儿基会驻北京办事处成立。

从1975年起,凌节生为工作多次拜访中国。在离开儿基会进入世界卫生组织后,也有不少项目与中国有关,凌节生常常奔波于中国各地,推进中国卫生教育活动等事业。

凌节生表示,自己是中国这几十年不断变化、发展的亲历者。“第一次回国的时候,那时大街上人们只有黑、灰两色的中山装,我还为此训练了自己仅靠面部辨人的本领。”凌节生笑道,后来每隔个几年就来一次,而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多元,与别国无异了。

凌节生多次提到,他所任职的儿基会和世卫组织是非政治性组织,“有人指责联合国是一个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的超级政府,这让我很惊愕”。在他看来,所谓“国际公务员”,并非插手于任何国家的政治、经济管理的人,仅仅是根据一份为国际社会服务的协议而行事的普通人。

什么是公务员职业道德 篇4

什么是公务员职业道德?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以文明和礼貌为基础的,而礼仪则是以尊重和形态为基础的。在社会中,而文明包含着礼貌的语言和举止,语言却包含着尊重的语气和敬仰,而举止包含着形态和用语,通过这四者,可见职业道德和礼仪的关系。在职业中,道德是职业必须要求的服务态度和形态,必须以尊重的、礼貌的、文明的等等作为职业道德和礼仪之间的动态,可见这两者不能区分,以为他们是互相制约、共同互进的形态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公务员职业行为的重要的检测标准之一,也是公务员在职业生活中所特有的一种行为所遵循的一个准则。它是以一定的善恶观念作为评价标准的,用来调整公务员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等等的一种关系的一系列的心理意识的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概括地说所谓公务员职业道德,就是说指的是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的过程中。

公务员选调生是什么 篇5

2018国考笔试已经落下帷幕了,小伙伴们考的怎么样?笔试过后,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面试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准备国考面试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的面试工作有所帮助!

一、综合分析能力(一)概念界定

综合分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把事物视为多层次、多方面、多阶段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对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把内在联系的要素总结出来,从整体上真正认识客观事物。

(二)具体标准

1.对事物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2.对事物能从微观方面对其各个组成成分予以考虑;3.能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

例1: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不同,有人说奉献就是幸福,有人说财富就是幸福,也有人说放下就是幸福。你怎么看?

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一)概念界定

对自己、他人、部门各项活动做出计划、合理高效地安排时间和调配资源,并对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协调的能力。

(二)具体标准 1.根据部门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做出计划;2.看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间的关系;3.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效果做出适当选择,及时做出决策;4.调配、安置人、才、物等有关资源。

例2:某市投放了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人们可凭借身份证免费借阅图书。但在试运行期间自主图书馆借阅量很低。领导让你开展调查,并提出提高借阅量的建议,你怎么办?

三、应变能力(一)概念界定

人们处于突发意外等压力情境下,能够迅速反应,抓住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寻求合适的方法,使事情得以妥善解决的能力。

(二)具体标准 1.迅速反应;2.抓住需要解决的问题;3.用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

例3:某校正在进行外语听力考试,突然下起大雨,雷电交加,影响了频道接收的效果。假如你是考场负责人,你会怎么办?

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一)概念界定

建立和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有目的的、与工作相关的,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活动。

(二)具体标准 1.人际交往的主动性;2.人际间的适应性;3.对组织中权属关系的意识(包括权限、服从、纪律等意识);4.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5.有效沟通(传递信息)。

例4 :单位与多部门联合执法,整治城市的脏乱差问题,由你带队,在执法过程中,其他单位的执法人员小王对你有意见,当面指出你的做法不对。此时,你怎么办?

五、岗位匹配性(一)概念界定

求职者的动机、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要素与岗位任职要求是否吻合,同时岗位所提供的资源和平台能否满足求职者的需求,二者匹配程度越高,其胜任该岗位工作并能够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二)具体标准

1.现实性需要(考生对待遇的追求、稳定性的追求、就业需要、住房、户口迁移、父母期望、金钱、名利、权力、虚荣心等)与岗位的匹配情况;2.兴趣动机与岗位的匹配情况;3.成就动机(认知需求、自我提高、自我实现)与岗位的匹配情况。

六、沟通能力(一)概念界定

针对不同的听众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风格,将自己的思想明白无误地、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让听众接受并能引起反响的能力。

(二)具体标准 1.准确地理解他人;2.清晰地表达自我;3.有效地影响他人。

例5 :有一名群众非常急迫的想知道自己举报的违法事件的处理情况,多次打电话来询问,并称如果处理结果不能让他满意,他就会继续向上级部门反映。今天刚好你值班,又接到这名群众的电话,你会如何回应他?请现场模拟。

七、举止仪表(一)概念界定

应试者外在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二)具体标准

1.仪容仪表是否简洁、大方、得体;2.行为举止是否大方自然、自信从容。

公务员选调生是什么 篇6

简述: 《国家公务员法》即将提交初审。这部两年多来11易其稿的法律,立法动议甫出,即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公务员法》即将提交初审。这部两年多来11易其稿的法律,立法动议甫出,即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出台《国家公务员法》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织保证。现代国家是“专业人员国家”,这些专业人员的水准决定着政府的效率和行政质量。但从1998年到2002年,在人事部抽查的21个中央部委中,流失本科学历以上的公务员1039人,其中流失比重最大的是专业人才,特别是涉及外语、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涉外审计等专业人才。现行的职务设置等管理办法,不利于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

当前,一线执法队伍庞大,仅公安、税务、工商、质检、环保、药监等政府部门中的基层一线执法公务员就近200万人。他们是政府形象的窗口,是老百姓接触最多的一线执法者。可眼下这支基层一线执法队伍依然是最难以管理的公务员队伍。现行的制度设计提供的约束功能不足,激励功能不够。“什么人都能执法”的观念还有相当的市场,有的执法系统甚至依然“谁家的孩子谁家抱”,这种“近亲繁殖”的现象亟须改变。同时基层执法部门机构规格低(绝大多数处于科级以下),而队伍基数越大,职业发展空间越小,70%的基层一线执法公务员在30-40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办事员、科员两个发展台阶,自然缺少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手段。

在现行制度下,公务员的成长发展、物质待遇的改善主要与职务特别是领导职务挂钩。因此,对广大公务员来说,职务晋升才是真正的晋升。所谓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官本位”,就是这种制度造成的结果。从全国来看,92%的公务员职务层次在科级职务以下,只有8%的公务员是副处级职务以上。依靠职务晋升来提高公务员的待遇,难以调动广大中低层公务员的积极性。通过创新级别设置,在职务晋升之外,开辟一条职级晋升的渠道,确立“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的“双梯制”,增强对公务员的激励作用。

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的试点: 摘自:08160.cn 2014年5月28日,人力与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提出,将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

《公报》称,研究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方案,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试调查和分析比较。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近期公开出版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披露,有关部门已经对此制度进行了研究,并拟定了具体办法。目前,这项制度经中央批准正在县以下机关开展试点,将在试点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推广。

职务指公务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主要体现工作能力和职责大小,如县长;职级,即职务级别,是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主要体现年功和资历,如县长所对应的职级是县处级正职。根据现行公务员法,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这意味着,在中国,职务、职级、工资三者相对应、相挂钩。职务能够决定职级,职级随职务变化,并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这导致,当前干部人事管理强调职务较多,工资待遇等都与职务挂钩。公务员个人发展路径就仅限于职务晋升这一制度。职务“单轨”晋升的制度曾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造成了基层干部成长的“天花板”现象。基层一级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公务员,由于其所在的机构行政级别低,晋升空间有限,不少干部到退休时仍只是科员职级。激励机制的匮乏消磨了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另外,目前实施的这种职务与职级对应的单轨制也导致了“跑官要官”的不正之风,逐步恶化了选人环境;许多默默奉献的非领导职务干部也由于待遇与职务挂钩,而难以分享制度的“红利”。

《辅导百问》披露,目前总的考虑是,在公务员法规定的制度框架内,保持现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晋升制度不变,建立依据级别和任职年限等条件晋升职级的制度,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职务与职级并行。

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所谓的“并行”,实质上是一种分离,将原先职务与职级对应的单轨制,分离为职务与职级两条并行的晋升通道。公务员即使得不到职务上的提升,也能通过职级的晋升,来提高自己的待遇,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2012年7月,佛山市曾向外界透露,佛山正在制定职务与职级分离的方案。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子甫指出,“职务职级分离能一定程度解决晋升空间的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告诉南都记者,职务与职级在国外的制度也是分离并行的。职务、职级双重晋升的机会,既为能够担任领导的公务员保有职务晋升的动力,又为踏实工作的普通干部预设了正常的职级晋升机制。两者的工资待遇可能很相近,打破了“官本位”思想,维护了公平。

最新公务员工资职务和职级并行:

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随着《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的相继实施,公务员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建立完善公务员制度的目标仍存在不小差距。为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级别并行制度”,并在《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进一步细化该目标,要求在2012年前制定和试行干部职级晋升和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干部职级晋升制度。

所谓职务与级别并行制度,简称职级并行制,是指在职务晋升之外,开辟一条职级晋升的渠道,确立“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并行的一种“双梯”制度。

那么,现行公务员制度究竟存在哪些弊端?“职级并行制度”又有何种优势?如何推进该制度的实施?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中国县域经济报社主办的《市县领导参阅》邀请到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实际开展这项工作的同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是:曾挂职浙江瑞安市副市长的中共中央编译局陈林研究员,在湖北远安县试行职级并行制工作的湖北省仙桃市组织部长夏锡王番

同志,山东烟台牟平区委党校的高维谦同志,云南水城县委组织部的张周虎同志以及贵州锦屏县委党校的龙安增等同志。

一、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公务员制度自实行以来,在规范人事管理、提高政府工作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公务员队伍的逐渐壮大,其弊端也日益曝露出来。例如:《公务员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即职务决定级别,级别比对职务并随职务变化,喻示着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乃至办公经费都受制于职务的刚性约束。因此,职务晋升几乎成为公务员个人发展的唯一路径。而据报载,全国92%的公务员职务层次在科级职务及以下,只有8%的公务员是副处级以上职务,在职务与待遇“连生共存”的大格局下,这样失衡的科层结构必然扭曲公务员队伍发展,使其呈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局面。那么,具体到操作层面,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弊端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听一听基层干部们的“三不”体会:

1.有效激励不足

夏锡王番同志认为,公务员制度应该同时具备规范、约束、激励、引导、惩处等方面的综合效应,而现行制度的主要缺陷就在于激励功能的失效。目前,公务员的待遇主要由工资和津补贴构成,工资高低又与职务和级别挂钩,职务越高、级别越高,其对应的工资水平自然越高,甚至一些地方的津补贴,也与职级挂钩。而正如张周虎同志所提到的,现行体制下职务晋升是关键,没有职务晋升也就没有级别晋升,那些勤于政务却无领导职务的普通干部自然得不到有效激励。另外,他援引《公务员法》第八章第五十条规定:“公务员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认为精神奖励固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激励手段,但这与职务和级别晋升并无直接关联,奖励动态灵活性不足的问题便暴露出来。

此外,公务员激励不足还衍生出一系列子问题:(1)考核流于形式。公务员达到可以达到的最高级别以后,对考核的积极性就值得怀疑。而考核形式多于实际功用,又会压制和挫伤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考核因此就成了令人诟病的形式主义。(2)在职退休现象突出。考核流于形式,逐步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格局。一些长期默默工作却得不到晋升的同志,连并在选举中落选、到龄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同志,逐渐产生不思进取、丧失工作激情、被动应付、出工不出力等“在职退休”现象。“天花板干部”、“45岁现象”等媒体热词,无一不是对该现象的形象披露。(3)超编问题严重。“在职退休”现象极容易造成人浮于事的沉冗局面,浪费职位空间的同时,也造成工作的荒废,超编扩招补充新人员成为无奈之举。

2.晋升空间不大

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个激励人们终生奋斗的制度,又如何去鼓励人们干事创业呢?夏锡王番同志提到,由于机构的层级决定了干部职级的最高限,因此基层干部上升的空间很有限。比如在科级机构,其领导职务最高是正科级,而职务又决定级别,行政级别最高也为正科级,上升空间明显被压缩。

高维谦同志结合相关法规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据他分析,《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层次,除去层次相当部分有十二个层次,对应十五个级别。职务层次与级别数量都太少,使得公务员缺少级别晋升空间和机会。很多基层一线的公务员,机构本身的规格就低,职务层次相应地就很低,一生的职业生涯中往往只有办事员与科员两个职务晋升台阶,在职务得不到提升时,级别又不能提高,机关工作就失去了活力。此外,由于领导职数限制,使得晋升空间更为狭窄,而每个干部都应该由低级别向高级别有序晋升,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其需求,大多数地方都会不顾职数限制而超配人员,造成领导(非领导)职数在“严控中失控”。

3.资源分布不均

李源潮部长指出,要让基层的路越走越宽。这种理念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也极大地温暖了基层干部的心。但是,如何把这些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则是另一番景象。

夏锡王番同志谈到,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存在于很多方面。津补贴、财力状况、激励措施、办公经费、场所、设施等保障条件呈倒金字塔现象,越到基层越薄弱。上面有用不完的钱,发不完的补助奖金,而县乡两级,维持基本运转都成问题,工资水平、津补贴水平本来就是最低的,而且还经常面临着财政拨款不能到位的问题,基层政府为人民办实事而有心无力。某地的一个厅级单位,人均办公经费预算额度是5万元,县乡则只有800~1200元。乡镇办公用的电脑,一用就是十几年,有的地方甚至都没有电脑,在上层,这种情况是难以想像的。

资源不均也体现在职务分布上。以县乡为例,乡镇干部哪怕是最勤勉地工作一辈子,最高可以奋斗到正科级。这个情况在县里面也是一样,一个县的干部,绝大多数最终都只能奋斗到科级,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擢升到副县级以上,但是中央部委和省厅就完全不同。省厅的干部,业绩平平亦可达到正处级及以上,一部分人还可以升到副厅级,而在数量上正处级干部也远多过于县市区。作为我国执政体系中最重要的县市区层级,其待遇水平与工作重要性并不相匹配。

年轻人为什么争当公务员 篇7

学而优则仕

2013年春节,34岁的周明深刻地体会了公务员身份带给自己的风光。当他所乘的大巴车缓缓驶入黑龙江一个边陲小县城的收费站时,当地的政府官员早已等在了那里。“那一刻,说不陶醉是假的。”周明坦诚地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大学毕业那年,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政府的一个实权部门。

“录取那天,我爸妈在村子里摆了10多桌宴席,放了1000响的鞭炮,村委会主任都到场了。”短短几年的历练,周明的工作调动了,他接近了省政府的权力核心,找他办事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公考”大军。公务员在众多大学生的眼中有着以下好处:比较好的社会地位;可以解决户口;有可观的收入;各项福利好、有保障、工作稳定、压力小,同时做公务员可以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来为自己储备社会资本。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这与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存在的“学而优则仕”的信条有很大关系。因为做官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并能摆脱体力劳动进入“治人”者的行列。同时,“升官”与“发财”是紧密相连的,一旦获得官职,发财之路便打开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家中有一人做官,不但能光宗耀祖,而且整个家族也跟着沾光。

“强大的‘官本位’思维惯性使得一些人形成了对权力的崇拜、膜拜,几乎毫不怀疑地坚信,只要有了权力,就会有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说,尽管改革开放后,改变命运的机会增多了,但“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公务员是“铁饭碗”

2004年,哈尔滨人江风大学毕业后凭着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素质应聘到了一家世界排名前十的外企,工作地点在北京。工作两年,江风的月薪已经达到了2万元以上,算上各种报销补助,月入3万元,每个季度、年终都有奖金,各种保险一一俱全。但是,2009年,江风还是放弃了外企的工作,考入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些朋友对此很不理解,江风承认自己也确实是挣扎了好久,但最终还是选择当公务员。

“这个工作毕竟是一辈子的铁饭碗,不出大的意外是不可能被辞退的。但外企就不一样了,不仅竞争激烈,一着不慎就可能丢掉工作,干着没有安全感。”江风说,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看着卡里的数字,他舒了一口气。“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基本工资是不高,但各种补助很多,最重要的是,当我退休后,我会一直赚着在职时一样的月薪,直到死,这个很吸引我。”

据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近百万考生参加,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104万考生参加,

2011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人数飙升到129万,2012年达到133万。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冯洪滨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哭着喊着朝“体制内”奔去,稳定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考上公务员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某税务部门工作的张红(化名),当年大学毕业她放弃留在省会城市的机会,甘愿回到老家当一名体制内的公务员。不仅如此,她还鼓动做小学教师的老公放弃工作,考入了当地县政府,也成了体制内的人。在张红看来,“挣得肯定没有白领精英们多,但没有压力啊,不用扛业绩,不用担心被炒鱿鱼,干多干少都一样,混到年龄如果运气好再当个科长,挺开心的。”

在黑龙江大学教授石敏看来,公务员工作的高度稳定性是催生“公考热”的一个关键因素。据国家人事部门统计,我国公务员的被辞退率约为0.05%,而市场中企业的辞退率则远高于此。

“隐性”福利名目繁多

曾有媒体报道,某机关食堂1元钱就能吃饱吃好,能够吃到:“A餐:烧鸭、尖椒萝卜、菜心;B餐:花生焖猪手、尖椒萝卜、生菜。配汤是鸡骨草猪横脷汤。”有人讽刺说,公务员群体离“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仅有半步之遥了。

石敏认为,这点福利对公务员来说只是“毛毛雨”。记者曾见到过某省直女公务员的工资条,上面除了基本工资,各种名目的补助五花八门,就连买卫生巾的钱都有补助,这是体制外的人无法享受到的。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在寸土寸金的沿江地带,公务员小区正在建设,只有公务员才有资格购买这里的房子,各单位论资排辈,按照级别、工作年限等等分面积。2011年,在周围房价已达1万元/平方米的情况下,公务员小区的房价据传只需要4000多。

在哈尔滨市某媒体工作的王月(化名)花了近20万元的价格从某局一公务员手里买了一个“房号”。虽然自己可能比别人多花了买“房号”的钱,但她觉得值,“房子比市场价低了好多,买了只赚不赔。”王月觉得捡了便宜,而对公务员来说,单位分房,无论是以低价买到这套房,还是以高价卖出“房号”,无疑都是多了笔可观的收入。

石敏说,如果仅就工资来说,公务员的待遇并不优厚,但是评判一个职业的福利待遇并不能只从工资的多寡来衡量,而是要综合其他方面的各种要素进行权衡。企业员工退休之后只能够从社会统筹中获得原来工资的1/3作为退休金,而公务员却能够领取和在职时一样多的退休金。

方舟(化名)是哈尔滨市某局副局长,“车改”后,单位不给配车,她每月可领到的车补就有1000多元,本身不会开车的她也没打算买车,揣着这笔车补,每天坐着通勤车上下班,她觉得也挺方便,如果平时公出办事,还是用单位的车。

刚刚过完“三八妇女节”,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发区某机关工作的李丹丹(化名)拿到了300元的补助,一年到头,各种名目的补助应接不暇。“不仅我们在职的有,退休的人也有。”李丹丹说,她的姑姑是哈尔滨某工厂的退休工人,一个月才能领到1200元钱,而他们单位退休的处级干部,每个月都四五千元。“现在不是流行这句话吗,死也要死在体制内。”

“权力寻租”机会多

一个公务员职位能出现5000∶1的竞争场面,人们看中了公务员职位的什么?无疑是看中他们手中拥有的公共权力,这种权力能够带来收入、地位、声誉等合法或非法的利益。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介绍说,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的数据分析来看,多数考生都会选择报考海关、执法局、公安、工商、税务、药监等有“油水”的部门,而报考政府服务性岗位、所谓“穷衙门”的却寥寥无几。在西方国家,决策的环节是公开的,是通过立法机关来参与和最终决定的。在我国,决策都是地方政府内部来决定的,而且地方政府受制约监督的空间很小。这就给了公务员“寻租”的机会。

刘瑞(化名)在哈尔滨做了很多年的医药销售生意,他深知与政府公务员打交道的规则。“做生意要做到百分之百没毛病,那绝对不可能,有了问题怎么办?就得‘表示’,只要下面人能解决的,绝不往上找,找的官越大,‘表示’的数额越高。”刘瑞说,平时请客吃饭都是小意思,逢年过节,他都要去主管部门打点,一级一级,从科员到领导,只要能管到自己的,都不能落下,一般都是购物卡,关系近的直接给现金,如果遇到大的检查,出了问题,一次送个10万8万的都很正常。

在某税务部门工作的小王说,一到年底,他们就通知企业要查账,企业的老板们心里都清楚,要真是查起来,百分之百都有问题,自然也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在南岗某商场工作的美容顾问小李告诉记者,一到节假日之前,卫生部门的执法人员肯定要到她家检查,开始的时候每次查出问题,老板都积极整改,也认罚,但这样做就得罪了执法人员。“他们要的不是你改错,而是让你明白该怎么对待他们。”小李说,今年春节前,那个执法人员又来了,说她家不该给顾客准备拖鞋,不卫生,应该让顾客自带。这回,小李的老板认了,准备了购物卡给那个人送去了。

王平(化名)是哈尔滨市某县城交警队事故中队中队长。2011年4月的一天,他接到一起案子,私家车车主戴某撞人后逃逸,被现场的出租车司机抓住了,行人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戴某托亲属找到王平,让他在汇报时隐瞒戴某逃逸的行为,王平因此得到了5万元的“好处费”。后来,出租车司机将这一情况反映到交警部门,彻查后,交警部门重新认定了戴某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王平也被处以免除公职。王平虽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务员“权力寻租”,钱来得很容易。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泓扬认为,“考公务员热”带来的不是人民公仆,而是怀着升官发财美梦的一个个利益追逐者,很多人报考公务员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有的人可能已经准备好进到公务员系统就开始“寻租”了。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公务员选调生是什么 篇8

2018宣城公务员考试应届生界定标准是什么?

根据历年经验及人民日报微博消息,2018年多省公务员联考笔试时间预计为4月21日,安徽华图届时将提供2018宣城公务员考试应届生界定标准是什么?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8宣城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http://ah.huatu.com/zt/ahskbm/ 2018宣城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http://ah.huatu.com/zt/ahgk/ 安徽华图温馨提醒广大考生: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省考中脱颖而出,就要尽早进行笔试备考准备,安徽华图提供2018年安徽公务员/选调生笔试课程辅导(http://bm.huatu.com/zhaosheng/ah/gwybs.html),好课程,实战见证,帮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018宣城公务员考试应届生界定标准是什么?☆】

2018宣城公务员考试公告还未发布,预计笔试时间为4月21日,下面向考生简单介绍安徽公务员考试应届毕业生界定标准供考生参考,具体以官方公告发布信息为准: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应届毕业生”职位?

全日制普通高校2018年毕业生可以报考。2018年年初毕业的春招毕业生,也可以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2018年毕业的留学回国人员,也可以报考。

2.职位表中所要求的学历、学位是否为报考人员所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 |

不是。职位中学历、学位的要求均为起点(最低)要求,高学历、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低学历、学位职位。

3.2017年毕业但尚未取得职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的人员可否报考?

可以报考。已修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各科成绩合格、2018年毕业,但资格复审时尚未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人员,可凭学校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证明和有关证件材料办理资格复审,至2018年9月30日仍不能提供学历(学位)证书原件的,或原件与证明材料不一致的,取消录用资格。两年半学制的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应届生职位的,提供证书时间可顺延至翌年3月31日。

4.是否可以凭专业(学业)证书、结业证书报考? 不能报考。

5.是否可以凭党校学历证书报考? 可以报考。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学历可比照同等国民教育学历报考。

6.取得双专科学历、双本科学历、双学士学位的人员能否分别按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人员报考? 不能报考。

7.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拔(聘)、竞争(聘)上岗、职务晋升和调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以及遴选公务员尚在试用期内的能否报考?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满试用期的,可以报考。报考人员在资格复审时须提供有人事管理权限的主管机关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截至2018年9月30日尚在试用期的,取消录用资格。

8、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应届毕业生,能否报考公安机关(含森林公安)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人民警察职位?

公务员选调生是什么 篇9

江苏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库

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汇总】 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汇总】 2015江苏公务员【公基知识汇总】 2015江苏公务员历年考情分析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据了解,职务与职级应该是相对独立、相对分离的。职务反映职级,职级对应一定的职务。从功能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职务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权力以及责任 义务的承担,职级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物质利益以及职业尊严的满足。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那些不能 晋升职务的公务员,也可以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严。

据统计,我国县、乡两级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总数近60%。受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的限制,县、乡两级绝大多数公务员退休之前都解决不了副主任科员的待遇。

目前全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据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四。

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有的人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长。

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各地公务员工资的四个组成部分,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职务工资比例虽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所以实际占了近七成。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公务员炒股是与非 篇10

一天,赵林刚打开电脑上QQ,一个基层单位的人就给他发来一个大文件包,有好几百兆。他只好接收,可是办公室网速太慢,传了好久都没传完,最后还让他的电脑死机了。等赵林重启电脑时,股市大盘开始迅速下跌,赵林有些郁闷,“我那只股票,晚抛了半个小时,损失了几千块钱。”

赵林只是众多中国党政机构中炒股的一员。2015年以来,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牵动着新老股民的心,其中也包括许多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公务员。不少人在工作之外,已将炒股当成赚外快的不二手段。

虽然公务员法并没有禁止公务员炒股一说,然而,炒股一般需要在工作时间段。相对于其他的行业,公务员职业身份较为特殊,他们炒股的是与非,远比其他行业的股民炒股要复杂。

“炒股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部委里炒股的以年轻人为主,老同志多半就是让家人炒了。”国务院某部一位副处长说,“上班看股票也没有时间,事情太多,而且经常在内部网络里办公,看股市还要切换到外网上,不太方便。”

据这位副处长了解,国家部委对炒股并没有限制。但是规定,只要是干部提拔,必须申报财产事项,其中也包括股票。

在省级机关里,公务员讨论股票比较忌讳。“我们下午三点才上班,中午利用休息时间看股票完全没问题。别人也不好管我,但我肯定不能明目张胆地看。”赵林发现,越往基层办公气氛越发活跃,“在街道办他们会公开讨论股票。”

在办公室炒股,其实并不方便。许多党政机构有明确规定,工作期间不能做工作以外的事情。而为了杜绝购物、聊天等现象,许多基层单位在工作电脑上做了设置,根本无法登录淘宝和炒股的页面。还有单位对无线网络实时监控,让公务员也不敢随便用单位的网络炒股。

湖北省一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透露,“湖北政府部门工作有明确规定,上班时间不能炒股。之前我们单位用电脑可以查看股票信息,但是现在不行了。”山东某市发改委的主要负责人也透露:“我们明确规定不允许工作时间炒股,而且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对违纪的人进行相应的处分。”

于是,有人会交给证券公司或亲戚朋友按时按点跟踪,而也有公务员只能通过自己的手机流量关注股市。“如果遇到大盘不稳的时候,就会特别担心。”一位税务系统公务员说,“在办公打字的时候,会忍不住瞄一下手机屏幕;送个文件,走在路上,等电梯时,也会掏出手机看看大盘。”

有时候,一个单位的领导也热衷于炒股,工作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华东某省会城市公务员周权负责单位行政事务,有时候他问领导:下午的会是不是安排在两点半开?领导想了想说:还是3点半开吧——下午3点,股市收盘。通常的情形是,3点一过,各路股神就开始到各个办公室串门,点评当天股市行情。讨论个半小时之后,大家的心情才能平复,这时去开会才最有效果。

“蓬勃向上的股市,成了我们短时间内实现财富积累的绝好办法。”周权说,“而且公务员时间比较固定,上班没有那么繁忙。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炒股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鼠标一点,钱就来了” “我就炒了5万块钱,都没管过,直接让同事帮忙炒。”东北某市检察院的李力群在大盘好时,想多投些钱进去。他没有太多积蓄,便努力做丈母娘工作,但怎么也做不通。

李力群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北方人比较求稳,不敢赌”,“你看不少地方公检法系统辞职的很多,我们院一个都没有。很多名校毕业的,都甘于每月赚四五千块钱”。

处在富庶的江南,赵林发现,“领导是无人不炒。行情好的时候,我身边百分之五六十是公开炒股,至于闷头自己炒的,就没法统计了。”

一些金融机构也瞅准时机,专门向公务员打开了炒股的方便之门。行情火爆时,浙江某地级市商业银行开办“白领通”业务,主要针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他们银行的人,就到我们单位或者食堂门口发单子,宣称随借随还,处级能借50万,科级借30万,利息按天算。”赵林说,办卡的手续也很简单,银行只看收入证明,单位盖个公章就行了。

有了这张“白领通”,电脑上鼠标一点,钱就来了,鼠标一点,钱就还了。赵林有个同在政府机构工作的大学同学,看到同事买的股票由5块涨到十几块时,也眼红了,便借了银行的钱炒股。“他在将近5000点的时候买入,进去就套住了,一直到现在,亏了17万。”

南方某地方法院法官郑欣欣进入股市时,还是今年2月份,到了5月份,股市上赚的钱比工资还多,当时他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股市一直这么火,辞了职就炒股票得了。然而,股市迅速回落后,许多公务员就此被套。“这几个月真是跌惨了,我前前后后投进去5万多,都套牢了。”郑欣欣说,“我投入的算少的,其他人投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常常是许多法官开庭前买的股票还在大涨,当天庭审结束时发现,股票早已经跌停了。”

炒股=交际 即便都热心炒股,但多数公务员只是在见面或者休息时,随口寒暄。除非关系很近,同事之间对于每个人投入多少钱进入股市,都是讳莫如深。

“炒股很多时候是一个交际性质的话题,和英国人谈天气差不多。”小唐发现,“那种泛泛的调侃性的多,玩笑性的多,真正深入探讨股市的少。”

公务员炒股队伍中,玩票性质居多,但只要想炒,总会被拖进一两个熟人建立的消息群里。刚从大学毕业进入山东某地级市政府部门工作的张乐,就有各种QQ群和微信群,里面时常分享一些小道信息。今年刚过“五一”不久,一个朋友给他发来信息,让他买某只的股票,第二天抛。“这个朋友是一个平常说话做事非常靠谱的人,一般没有把握她不说。”张乐随后就把这个信息透露给单位的主任,主任也买了,第二天这个股票果然涨停了,他和主任都赚了不少。

在张乐看来,“发靠谱的消息给领导,领导赚了钱肯定很高兴,也不会亏待我。现在纪检查得这么严,没几个人敢送礼了。推荐好股票给领导,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反正不光我一个人,别的同事也会推荐给他的。”

当然,也有非常懂股票的人。李雪红从大二时就开始炒股,去年她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宣传系统的公务员,但依然热心炒股。随着去年底的股市大热,她把资金增加到了五万。

作为一名刚工作一年的公务员,如果不包括每月一千三的住房公积金,李雪红一年收入五万多,而把钱放在股市她最高能获利50%。在她看来,股票作为一种理财投资可以增加收入,“股市好的时候,有钱为什么不赚?公务员如果单纯靠工资谋生,说实话有些困难。”

对于公务员炒股的现象,一位接近中纪委的人士认为:“如果是工作期间炒股,是属于工作纪律的范畴。应该由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记考勤的部门来要求。”

中纪委早先在通报各地纠四风情况中,常有工作纪律一项,各地也会报来诸如工作时间看淘宝、炒股、吃早餐等等情况。“后来领导便提出要求,工作纪律监督不能代替党纪监督,不能拿这个来凑数。”上述接近中纪委的人士透露,“从今年开始就没有工作纪律方面的通报内容了。”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完全禁止公务员在上班时间炒股,也变得几无可能。“用手机炒股多方便,即便有人来暗访,直接把手机调回主界面,怎么查?”在小唐眼里,“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用办公电脑聊天、看电影、看网页?谁敢保证电脑绝不私用呢?”

不过,参与炒股的公务员心中也清楚,公职在身,炒股是不能说的“秘密”。

(文中采访对象为化名)摘自《看天下》

上一篇:《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下一篇:想念远方朋友的思念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