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选9篇)
《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1
陕西省建筑业协会文件
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地市建筑业协会(联合会、联络组),各相关企业:
现将《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各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增强推行绿色施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完善绿色施工标准规范及评价体系;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新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广泛开展创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把我省绿色施工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及中国建筑业协会《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建筑业协会在省内组织开展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内严格进行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材、节水、节能、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工程。
第三条 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应遵循分类指导、行业推进、企业申报、先行试点、总结提高、逐步推广和严格过程监管与评价验收标准的原则。验收评审工作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进行。
第二章 申报条件及程序
第四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条件:
1、应是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房屋建筑、市政设施、交通运输及水利水电等土木工程建设项目。
2、应是开工手续齐全,已列入当年开工计划且施工组织实施方案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等相关文件的工程。
3、应是具有绿色施工实施规划方案并在开工前经专家审定通过的工程。工程应自始至终做好水、电、煤、油、各种材料等各项资源、能源消耗数据的原始记录。
4、应是工程建设周期内完成申报文件及其实施规划方案中的全部内容。
5、建设规模在2万平方米以上(西安市区以外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具备较大规模的市政工程、铁路、交通、水利水电等土木工程和大型工业建设项目。
第五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程序:
1、各地市建筑业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按申报条件择优选择本地区或本行业有代表性的工程,推荐为陕西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2、申报单位填写《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表》,连同“绿色施工实施规划方案”,一式两份,按隶属关系由各地市建筑业协会或主管部门汇总报陕西省建筑业协会。
3、陕西省建筑业协会组织专家评议,对目标列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项目,发文公布并组织监督实施。
第三章 组织与监管
第六条 陕西省建筑业协会负责陕西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目标确定和实施过程的组织与监管,以及应用成果的验收评审推广等工作,并组织专家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的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
第七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推荐部门,要加强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组织指导和行业自律管理,制定监管计划,至少每半年对绿色施工实施方案的内容检查总结一次。第八条 承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项目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落实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实施规划,强化过程管理,使其真正成为工程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符合绿色施工验收标准、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样板工程。
第九条 已被批准列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后,可以取消或更改: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的较大事故以上等级的质量、安全事故;
2、不符合国家和陕西省产业政策,使用国家和陕西省主管部门或行业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材料、技术、工艺和设备;
3、转包或者违法分包;
4、违反建筑法律法规,被有关执法部门处罚。
第四章 验收评审
第十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承建单位完成了《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表》中提出的全部内容后,应准备好评审验收资料,并填写《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评审申请表》一式两份,按申报时的隶属关系提出评审验收申请。
第十一条 提出评审验收申请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承建单位应提交以下评审验收资料:
1、《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表》及立项与开竣工文件;
2、绿色施工规划方案和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
3、绿色施工综合总结报告(扼要叙述绿色施工组织和管理及采取的技术、材料、设备等措施,综合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创新点和“四节一环保”的成效以及体会与建议);
4、工程质量情况(工程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出具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两个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的证明);
5、综合效益情况(有条件的可以由有关单位出具绿色施工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工程项目的概况、绿色施工实施过程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四节一环保”创新点等相关内容的录像光盘(一般为10分钟)或PPT幻灯片;
7、相关绿色施工过程的验收材料,包括通过绿色施工总结出的技术规范、工艺、工法等;
上述文字性的书面资料一式五份并刻光盘一份,录像光盘两份。
第十二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评审验收的主要内容:
1、提供的评审资料是否完整齐全;
2、是否完成了申报实施规划方案中提出的绿色施工的全部内容;
3、绿色施工中各有关主要指标是否达标;
4、绿色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创新点以及对工程质量、工期、效益的影响。第十三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验收专家从陕西省建筑业协会专家库中遴选。每项示范工程验收专家组由3~5人组成。
第十四条 验收专家要对相关方面和与施工现场相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座谈和随机查访,并形成文字记录。
验收专家组应根据评审验收内容,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情况做出综合评价。
第十五条 验收专家实行回避制,不得聘为本单位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的专家组成员。
第十六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的评审验收工作分三个阶段:一是由推荐部门实施过程现场查验并做出检查总结;二是由验收专家组依据申报资料进行验收并形成综合评价;三是召开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并形成等级意见。专家必须认真核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承建单位报送的申报资料,并实地查验施工现场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评价意见,并经专家组全体成员共同签字后呈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第十七条 陕西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评审委员会由7~9人组成,评审时由验收专家组组长向评委会汇报,评委会根据汇报的情况实行记名投票,通过评审的工程必须有三分之二及其以上的专家评委同意。评审意见形成后,由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共同签字生效。
第十八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评审按绿色施工技术水平高低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第十九条 通过评审合格、优良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向社会公示七天后,如无投诉,由陕西省建筑业协会予以确认公布,并颁发证书和标牌。
第五章 激励机制
第二十条 凡通过评审确认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工程,在申报陕西省建设工程评优、评先活动中,在满足评选条件的基础上予以优先入选。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积极支持倡导施工企业开展绿色施工活动,对于达标优良的绿色示范工程应给予奖励;施工企业也应建立节能减排激励制度,对于创建绿色施工的示范工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项目部和有关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对已通过评审确认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如发现质量安全问题,陕西省建筑业协会要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经鉴定确实不符合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条件的,有权做出取消其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称号的决定,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数据记录,无法用数据表达的须有影像资料或文字说明。
第二十四条 评审工作发生的费用,由申报企业负责。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建筑业协会负责解释。陕西省建筑业协会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主题词:建筑 绿色 示范工程管理 办法 通知 陕西省建筑业协会 2011年10月8日 校对:靳湛 共印:6份
《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2
8月4日, 住建部出台《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 (试行) 》, 将严惩重罚建筑工程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该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明确了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认定办法, 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对在实施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依法进行调查、认定, 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认定有违法行为的企业, 责令其改正, 并处以相应的罚金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 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 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 予以没收;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 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发现问题除了加大处罚力度之外, 涉及企业将限期不准参加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招投标活动、承揽新的工程项目;个人将被停止甚至是吊销职业资格。
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探究 篇3
摘 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优化绿色施工的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控制项目成本,而且能够优化人员配置,对于企业成败具有关键性影响。
关键词:工程项目;绿色施工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除了执行问题,还在于绿色施工过程的管理。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绿色施工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它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大多数承包商注重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没有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并未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施工企业更没有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未能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绿色施工的要点
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这将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增加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增加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国家环境部门认为建筑施工产生的尘埃占城市尘埃总量的30%以上,此外建筑施工还在噪声、水污染、土污染等方面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环保是绿色施工中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节材是四节的重点,是针对我国工程界的现状而必须实施的重点问题。
(1)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降低材料损耗率,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2)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高强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案,装饰铁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资源损耗。
(3)门窗、屋面、外墙等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减少材料浪费。
(4)应选用耐用、维护和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5)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三)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用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3)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对生活用水和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边 、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5)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较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指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3)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4)临时用电优先采用节能电线盒节能灯具,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5)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五)节地和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1)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徒弟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3)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的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的绿色植被。
(4)施工总平面布置要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为施工服务。
(5)施工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布置原则。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六)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
(1)施工方案应建立推广、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2)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4
(试行)》的通知
吉建管字[2004]10号
各市(州)建委(建设局):
为了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设工程劳务分包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吉林省建设厅制定了《吉林省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吉林省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管理办法(试行)》
二○○四年四月十三日
吉林省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劳务分包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吉林省境内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的劳务分包的实施及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劳务分包是指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将自己所承接工程的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进行施工作业。
第四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建筑劳务分包管理,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劳务分包管理。
第二章资质管理
第五条劳务分包企业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履行合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六条劳务分包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技术工人、作业机具等资质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达到《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要求,取得相应等级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劳务
分包作业。
第七条劳务分包企业应当向企业注册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经初审同意后,报省建设厅审批、发证。
第八条新设立的劳务分包企业,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劳务分包系列);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三)企业章程;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经理、企业技术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
(五)企业作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岗位证书》;
(六)企业与作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七)办公场所证明;
(八)入股协议;
(九)验资报告。
第九条劳务分包企业应在劳务分包资质序列内选择一类作为主项资质,并可在劳务分包资质序列内选择不高于主项资质的类别相近的资质作为增项。
第十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实行年检制度。年检的内容是检查企业资质条件是否符合资质等级标准,是否存在质量、安全、市场行为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
劳务分包企业年检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第十一条年度内劳务分包企业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年检结论为基本合格;发生两种以上下列行为或同一种行为连续发生两次以上的,年检结论为不合格:
(一)超越本企业资质类别、等级范围承揽工程;
(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不到规定要求;
(三)拖欠工人工资;
(四)发生过四级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
劳务分包企业年检不合格或连续两年年检基本合格的,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已经为最低资质等级的,取消资质。第十二条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参加资质年检的劳务分包企业,其资质证书自行失效,且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质。第十三条劳务分包企业遗失《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应在省内公众媒体上声明作废。
劳务分包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应当在变更后的一个月内,到原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章市场管理
第十四条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有自有劳务作业队伍,对本企业承接的工程进行劳务施工作业,其劳务队伍可不申请劳务企业资质,但不得承接其它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自有劳务作业队伍,是指与本企
业签有劳务合同,由本企业统一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职工组成的作业队伍。
第十五条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承接的工程,需对外进行劳务分包时,必须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不得将劳务作业分包给无资质的企业或个人。第十六条劳务分包企业承接的劳务作业,必须由自有作业人员完成,不得再行分包或转包。
第十七条劳务分包企业从事劳务分包作业时,接受发包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的统一管理,并对分包的劳务作业施工质量向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负责。
第十八条劳务作业人员应按照本人已取得的《职业技能岗位证书》上规定的工种从事劳务作业。
第十九条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应向劳务分包企业提供临时设施,包括住宿、饮食、文化、卫生等生活设施。第二十条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根据工程需要可以自主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劳务分包企业,鼓励劳务分包活动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公开交易。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不得直接指定劳务工程承包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企业贪污实施的劳务分包活动进行干预。
第二十二条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应依法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并按照合同履行约定的义务。劳
务分包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支付劳务费用的时间、结算方式以及保证按期支付的相应措施,确保劳务工资的支付。
第二十三条省外进入吉林省从事劳务作业的劳务分包企业,必须在注册地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并在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后,方可从事劳务作业。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一)将劳务作业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劳务分包企业或其他企业及个人;
(二)临时雇用民工或其他人员作为本企业自有劳务作业人员进行劳务作业,或不具备劳务作业能力自行组织劳务作业;
(三)未与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四)拖欠劳务分包企业劳务费用。
第二十五条劳务分包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一)涂改、伪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
(二)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类别、等级承揽劳务作业;
(三)将承揽的劳务作业转包或再分包;
(四)发生过四级以上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事故;
(五)有其它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的对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资质审批部门决定;其它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决定。
第二十七条资质审批部门未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资质的,由上级资质审批部门责令改正,已审批的资质无效。
第二十八条从事资质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资质审批和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5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教研〔2009〕6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各重点研究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推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省教育厅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构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内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章 建设条件
第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立项建设,按照“突出特色、注重成果、合理布局、择优支持”的原则,由申报重点研究基地的依托高校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教育厅组织论证、批准后,进行立项建设(建设期一般为3年)。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完成后,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对达到立项标准的重点研究基地予以正式挂牌成立。
第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条件包括:
1.学科方向明确,特色突出。重点研究基地应依托陕西高校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突出的学科和地域特色。研究内容和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发展优势,能够带动该学科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2.科研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高级职称研究人员应占研究队伍的二分之一以上;科研整体水平居省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声誉;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能吸引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开展科研合作;具备组织全国、全省学术活动的实力;近两年内,独立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
3.科研条件良好。基地拥有独立、集中的研究用房不少于400平方米(包括:研究室、配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术报告厅、拥有1万册以上的图书资料室、办公室等);配备科研所需的计算机等现代研究办公设施;基地建有专门网站,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能满足国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来基地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每年有不低于10万元的运转经费;
4.管理措施到位。有学科建设近期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三章 职责任务
第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1.开展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科研项目研究,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成果;
2.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成为省内外相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咨询服务。主动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研究,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4.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推进理论创新。通过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重要作用,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和信息资源交流的重要平台;
5.深化科研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制度和机制创新,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四章 基地管理
第六条 陕西省教育厅是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重点研究基地的总体规划和检查指导,受理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组织专家评估和评审验收,并按财政管理体制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第七条 依托高校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与评估,组织申报新建重点研究基地;
2.指导重点研究基地制订整体建设计划和中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并负责检查、落实;
3.为重点研究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经费支持;
4.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对外开放和开展重大学术交流活动;
5.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重点研究基地工作。
第八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是高校直属、独立设置的科研实体,具体要求是:
1.重点研究基地是依托高校正式批准成立的科研实体机构,配备有数量充足的专职科研和管理人员;
2.拥有独立的办公室、研究室和资料室,配备相应的科研设备;
3.经费独立建账,能自主安排科研工作和各类学术活动;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基地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以及基地平台的建设;
2.负责重点研究基地发展规划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
3.负责聘任副主任、专兼职科研人员及以科研管理人员;
4.负责向依托高校和教育厅汇报工作进展。
第十条 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并报教育厅备案。
对任职期间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主任,应及时予以调整并报教育厅备案。
第十一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建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届更换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其主要职责包括:
1.审定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
2.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及基地开放课题的评审,参与重大研究成果的评审鉴定;
3.对重大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
4.听取基地主任的工作汇报,监督学术委员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一般为7—9人,其中,依托高校的学术委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其任职条件是:(1)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3)身体健康。
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一般不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建立完备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的范围包括:
1.科研人员档案,如聘任合同书,出国学术交流证明等;
2.科研项目档案,如立项通知书、委托研究合同书等;
3.科研成果档案,如研究成果正本,奖励证书等;
4.学术会议档案,如会议通知,会议论文,会议纪要等;
5.科研经费档案,如各项经费拨入和支出账册等;
6.工作报告档案,包括各类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及决议文本,重点研究基地大事记等;
7.其他档案。
第五章 科研队伍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以“开放、流动、竞争、合作”为原则,实行全员聘任制。基地主任与受聘的专兼职人员及受聘人员原工作单位(部门)三方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的聘任合同,聘用周期一般为3年。
第十六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凝聚和建设一支具有政治素质高、治学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团队。注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和壮大科研队伍。
第十七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兼职人员组成。人数不少于15人,其中正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5人,副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8人以上。
第十八条 为保证重点研究基地骨干队伍的稳定和研究方向的长期发展,重点研究基地应设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科研岗位和科研人员。专兼职研究人员在重点研究基地从事项目研究的工作时间:校内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8个月;校内兼职人员每年不少于3个月;校外专兼职研究人员(含境外访问学者)应根据研究项目的实际需要,安排驻基地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六章 项目和成果管理
第十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把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瞄准前沿学科,发挥创新优势,强化质量意识,力争产出能够填补科学空白和具有学术前瞻性的精品成果,并注重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十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加强项目和成果管理。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对策研究,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有建设性和影响力的咨询报告。
项目研究完成后,应首先由基地学术委员会进行审定,并签署意见,上报项目来源部门进行结项审查。
第二十一条 要注重保护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基地项目研究成果包括的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等,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相应的重点研究基地或依托高校。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其著作权由资助方和作者共同所有。
第二十二条 建立重点研究基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类报告(简报)及其内容将列入对基地的检查评估指标体系。
(一)工作报告制度,内容包括:
1.重大学术活动报告,如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学术活动纪要、依托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等;
2.重大项目研究进展报告;
3.规章制度制订、修改和执行情况报告;
4.承接和组织全国、省级学术交流、论坛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情况报告;
5.其它有较大影响活动的工作报告等。
(二)成果简报制度,内容包括:
1.重大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
2.专题学术研讨会内容摘要;
3.研究咨询报告摘要;
4.标志性论文、专著摘要等。
第七章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第二十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积极吸收中青年教师参加重大项目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吸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研究工作,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把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的推广和应用,在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依托高校及相关院(系)应支持重点研究基地自主举办各类培训班,并支持其将部分培训收入留作基地学术发展基金使用。
第二十六条 各重点研究基地应充分发挥专业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每2年须主办或联办一次高水平的全国或全省学术会议,研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及研究进展,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增进合作机制与平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研究队伍。
第八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七条 重点研究基地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结算,并按规定提供项目结算清单。
第二十八条 省属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主要由依托高校投入。省教育厅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基地重点项目研究。依托高校每年应保证为基地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运行和开放课题等经费。
第九章 检查评估
第二十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淘汰替补”的动态管理模式。省教育厅对正式挂牌的重点研究基地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科研成果突出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奖励,对未能通过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1年期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止经费支持)。整改仍未通过的,取消重点研究基地资格。
第三十条 检查评估采取依托高校自检、组织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单位自检:依托高校每年应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年度检查。帮助重点研究基地总结学术成就和工作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通过工作简报的形式向省教育厅报告。
2.专家评估: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实地检查评估。重点研究基地及依托高校应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安排,及时提出自评工作报告和评估申请。
第三十一条 评估的重点、内容和办法:
1.评估重点:以评价科研质量和成果水平为重点,考察评估重点研究基地取得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及其学术贡献。基础研究类的成果侧重评价成果的原创性和学术性;应用研究类成果侧重评价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2.评估内容:以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4项条件和5项职责任务为依据,考察建设发展规划的实施与科研目标的实现,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和学术贡献,特别是取得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以及成果的转化应用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在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管理工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情况。
3.评估方法:采取基地主任汇报和专家组实地考察打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估结果由省教育厅公布。
第三十二条 取得以下突出成绩的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结论为合格,特别突出的为优秀。省属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将获得在项目立项和经费资助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1.依托高校支持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基地建设计划全面完成的;
2.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成绩突出,研究成果创新程度高,应用广泛,产生较大影响的;
3.积极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服务提出的论证报告和建议,已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的;
4.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5.规章制度健全,管理工作成效突出的。
第三十三条 存在以下问题的重点研究基地,其评估结论为不合格。主管部门将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一年后复查。经复查仍不合格的,撤销重点研究基地资格。
1.依托高校对基地建设支持不力,每年经费投入不足或配套经费不到位的;
2.无正当理由,未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或未取得研究成果的;
3.评估期内没有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的;
4.违反经费使用规定,擅自挪作它用的;
5.科研成果存在学术质量低劣、抄袭剽窃等问题的;
6.评估材料中有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等现象的;
7.经专家检查评估确认,其他高校同一研究方向科研机构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实力已超过受评基地的;
8.严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产生不良影响的。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6
(试行》的通知 陕监发[2011]6号
各市(区)监察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物价局、财政局、人社局:
现将《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违规行为处理及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印发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省监察厅、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局、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违规行为处理及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政策,规范入围的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行为,落实部门职责,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依据《行政处罚法》以及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惩戒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内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入围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以及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管理监督部门及其人员的行政责任追究。
第三条
违规行为是指在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中,入围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三统一”有关规定,损害公民(患者)、法人和企业(单位)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四条
违规行为处理及责任追究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入围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理 第五条
药品生产企业不按合同约定的品规、时限、地点、价格供应药品的,或擅自改变合同约定时限、地点、价格供应药品的,或向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提出合同规定之外费用的,予以警告,并限期10日整改。逾期不改的,取消所涉及的药品品规中标资格,两年内不得参加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
第六条
药品生产企业擅自停止供应药品的,或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造成不良后果的,取消该生产企业全部药品中标资格,该生产企业两年内不得参加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
第七条
药品经营企业违反药品“三统一”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并限10日整改;逾期不改的,取消配送资格,两年内不得参加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
(一)因自身原因,造成未按合同规定配送,影响医疗机构用药的;
(二)擅自中止合同,停止采购、配送药品的;
(三)从非统一采购渠道采购入围药品,串货配送的;
(四)擅自配送非入围药品替代入围药品的;
(五)配送近效期药品,推诿或拒绝提供退换的;
(六)擅自扩大配送区域的;
(七)擅自改变价格,以高于或低于合同规定价格采购、配送药品的。
第八条
药品经营企业未按合同约定时间向生产企业结清货款的,给予警告,并责令10日内结清;若超过20日仍未结清或一年之内累计发生三次未按合同规定结清货款的,取消其配送资格。
第九条
药品经营企业与生产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出现“回扣”、“提成”、“违反规定的赞助”、“科室提单费”、“进药费”、“新药评审费”等费用的,或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其配送资格,两年内不得参加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
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在执行“三统一”政策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及主管领导的责任。
(一)提供虚假的药品采购历史资料的;
(二)不按规定签订药品购销合同的;
(三)不按药品购销合同采购药品,擅自采购非入围药品替代入围药品的,及其它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的;
(四)不执行价格主管部门审核的集中采购药品临时零售价的;
(五)与入围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进行二次议价的;
(六)擅自对药品加价或提高加价率的;
(七)同入围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它协议,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八)收受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钱物或其它利益的;
(九)不按规定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送采购履约情况报表的;
第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结清货款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10日内结清;若超期20日仍未结清或一年之内三次未按合同约定时限结清货款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主管领导责任,直至免职。
第十二条
凡受到两年内不得参加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活动处理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列入陕西省药品非诚信交易单位黑名单,在陕西省药械集中采购网上进行公布。
第十三条
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规行为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章
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及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监察(纠风)机关依法对药品“三统一”工作有关职能部门履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执行药品“三统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企业执行药品“三统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违反药品“三统一”合同和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查处。
第十八条
价格管理部门依法对药品“三统一”工作价格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依法对药品“三统一”工作补偿办法的执行,及保障经费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第二十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对药品“三统一”工作中执行国家医保政策开展监督检查,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第二十一条
药品“三统一”管理职能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有假公济私、营私舞弊、失职渎职行为造成后果的,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行政问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
处理、申诉及报告程序
第二十二条
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有本办法列举的违规行为的,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及本规定进行处理。
需要追究涉嫌违规企业、医疗机构中由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任命人员的行政责任时,由行业主管部门移送任免机关、行政监察机关按照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职能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职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任免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按照法律法规之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向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或上级部门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五条
行政处罚、责任追究的处理结果向本级药品“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影响重大的违规案件的处理处罚结果要向上一级“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药品“三统一”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其职责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三月二
十八日
陕西省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动态调整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及时补充和调整我省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药品的品规和价格,满足用药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确保药品安全价廉,对经过统一采购招标的药品实行集中挂网、动态调整管理。
第二条
参与我省医疗机构统一采购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负责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集中挂网、动态调整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保证用药的原则。
第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启动动态调整程序:
(一)同品规中标生产企业不足3家的(独家品规除外),包括统一采购招标品规出现空缺的;
(二)同品规中标生产企业虽然满3家,但有价格更合理的品规申报参加统一采购的;
(三)中标品规价格高于同厂家同品规在我省市场现行供货价的;
(四)因政策变化需作调整的。
第五条
省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药品“三统一”办公室)负责制定规则、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省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心负责具体操作、提供服务、药品配送、维护平台。
第六条
省监察、纠风部门负责对集中挂网、动态调整的全程进行监督。第二章
申报方法
第七条
药品生产企业可随时对符合本办法第四条增补条件的品规提出申请,省药品“三统一”办公室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并公布动态调整目录信息。
第八条
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通过省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心网络平台(陕西省药械集中采购网,网址:)提出申请,填写企业及申报药品的电子信息,并提交纸质申报材料。
第九条
一个生产企业只能作为一个申报人,委托一名授权代表参加申报。第十条
申报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取得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证书的生产企业;
(二)近两年内企业无生产(销售)假药和严重违反GMP规定、申报品种无生产(销售)劣药行为;
(三)近两年内申报品规在国家、生产企业(境外和港澳台药品总代理)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质量公告”中无质量不合格记录;
(四)注射剂类生产企业,申请投标品种须完成工艺处方核查(境外和港澳台药品总代理除外);
(五)近两年内未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性为严重不良反应的品规;
(六)具有相应的药品生产供应能力。申报品种为抗微生物药中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口服或注射制剂的,申报企业年销售额在8000万元以上;申报品种为大容量注射剂类,申报企业年销售额在4000万元以上;其他申报品种,申报企业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为准);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一条
申报企业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申报函、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
(二)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认证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境外和港澳台药品总代理需提供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认证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四)上一年度单一企业纳税申报表复印件加盖报名企业公章;
(五)申报品规一览表;
(六)供货承诺函;
(七)境外和港澳台药品总代理除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交代理协议书或由厂家出具的总代理证明(复印件);
(八)由企业所在市级以上药监部门提供的以下证明材料:
1近两年内企业有无生产(销售)假药和严重违反GMP规定、申报品种有无生产(销售)劣药行为。境外和港澳台药品总代理近两年内有无销售假药和严重违反GSP规定、申报品种有无销售劣药行为;
2近两年内申报品种在国家、生产企业(境外和港澳台药品总代理)所在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质量公告”中有无质量不合格记录;
3注射剂类生产企业,申请投标品种进行工艺处方核查的情况说明(境外和港澳台药品总代理除外)。
(九)没有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489号)中的品规,需提交政府定价文件;
(十)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等其他相关文件资料。第十二条
需提供的药品品规资料:
(一)国产药品需提供生产批准文件(复印件),批准文号必须为国药准字号,进口药品需提供《进口药品注册证》(复印件),港澳台药品需提供《医药产品注册证》(复印件);
(二)药品质量标准(复印件);
(三)药品说明书(原件);
(四)投标药品近两年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说明;
(五)投标药品上年度销售量和生产能力的情况说明;
(六)提交材料真实性声明等其他相关文件材料。第三章
动态调整
第十三条
省药品“三统一”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对申报企业和品种资质进行审核。第十四条
省药品“三统一”办公室负责从省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采购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价格谈判。
第十五条
对申报企业的审核结果通过陕西省药械集中采购网向社会公示3日。公示期内,接受并处理企业咨询、申投诉。公示结束后,企业和专家组进行价格谈判。
对申报企业的审核结果和价格谈判的结果,应由企业确认。
第十六条
专家组以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扣除21%的顺加差率后的价格、国家公布的基本药物基层平均采购价格、省内外现有中标价扣除5%的顺加差率后的价格、本省市场现行价为参考,结合我省医疗机构实际采购价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可能成交的建议价格,与中标企业及申报企业进行协商谈判。
第十七条
经价格谈判,专家组提出拟挂网价格。
第十八条
企业应按要求参加价格谈判,并对拟挂网价格进行确认。企业未按要求参加价格谈判,或对拟挂网价格未进行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九条
确认拟挂网价格的企业数超过3家时,由专家组按照以下顺序依次选取入围企业。
(一)同品规已中标企业;
(二)动态调整新入选企业;
按上述排序仍不能选定的,由专家组投票,按照“简单多数胜出”的原则选取。第二十条
拟挂网价格原则上符合以下要求(因政策变化需要作出调整的除外):
(一)低于国家制定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扣除21%顺加差率后的价格。没有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489号)中的品规,必须低于国家发展改革委、陕西省物价部门、企业所在地省级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扣除21%顺加差率后的价格。
(二)不高于国家公布的基本药物基层平均采购价格扣除5%顺加差率后的价格。没有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的基本药物基层采购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10〕2996号)中的品规,有药品差比价关系的,按药品差比价规则推算价格,无药品差比价关系的,不执行此条规定。
(三)同一生产企业同品规不高于该品种在《陕西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网上采购挂网候选品种清单》中采购供货价扣除5%顺加差率后的价格。
(四)不高于该品种在我省基层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药品中标价。
(五)不高于同厂家同品规在陕西省现行市场供货价。
(六)同一生产企业的药品报价应体现差比价规则。第四章
结果评定
第二十一条
省药品“三统一”办公室对拟挂网价格进行审定,确定拟入围品规和拟挂网价格。
第二十二条
物价部门对拟挂网价格审核备案。审核备案后,通过陕西省药械集中采购网向社会公示,公示期7日。
第二十三条
公示期内,接受并处理企业咨询、申投诉。公示结束,经省药品“三统一”办公室审定,报省监察厅备案后发布公告。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经省药品“三统一”办公室审定,按废标处理。
(一)经核实,企业提供虚假资料的;
(二)不按规定签订合同的;
(三)其他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形。第五章 附 则
《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现场实施;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114-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化,因此,人们充分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是相对而言的,以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主要是以完成施工进度和质量为目标,完全忽视环保问题,并且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渣、废水等,给我国的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建筑企业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绿色的施工技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顺应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施工质量。
1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现场实施与动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针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认识不足
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现状来看,绿色施工技术还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还比较落后,绿色施工技术仍处于初始阶段。通常情况下,我国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只是注重表层施工,也就是说注重控制环境污染、减少施工产生的噪音等基础工作,并没有全面协调各项作业掌握绿色施工技术,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工作人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工程绿色施工的概念,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绿色施工质量。
1.2 缺少健全的项目管理部署
一般情况下,开展绿色施工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但是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使用廉价的建筑材料,从而使得建筑不能达到绿色标准。与此同时,很多施工单位没有制定绿色施工岗位及部门职责,对绿色施工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目标,另外,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也不完善,缺少健全的项目管理部署,因此,非常不利于绿色施工的进行。
1.3 缺乏完善的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建立监督管理部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施工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就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同时,施工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都较低,没有一个长远的管理意识,并缺乏绿色施工意识,从而影响了绿色施工的质量。另外,一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措施,没有制度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因此导致很多的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懒散的现象,制约了绿色施工的进度。
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现场实施和动态管理有效措施
2.1 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应该重视所有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绿色施工技能。同时,施工单位要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方案,对现场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另外,还要保证施工现场设备的完好和卫生条件,从整体上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作业条件,从而保证绿色施工的进程。
2.2 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部署
第一,在建筑施工中,还要建立相应的绿色施工项目组织机构,让每位员工都能各尽其职;第二,施工单位还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节约措施和环保措施,比如,节水、节能、节材等制度,让所有员工都充分认识到节约和环保的重要性;第三,要建立绿色施工动态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加强对材料采购、现场施工等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第四,还要做好绿色施工的评价管理工作,在施工之前先对市场做一个全面的调查,了解绿色施工的标准,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施工效果进行评价。
2.3 确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实施和动态管理的关键
2.3.1 建立节约意识
首先,要加强对材料资源的利用,在具体的绿色施工之前,要采购相应的环保材料,保证材料的损耗比定额损耗率低于百分之十五,施工单位尽量采用C16以上的钢筋作为套筒连接材料,以达到节材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效果,节约用水,在与劳务分包单位签订合同之前,要在合同上详细注明节水条例,并且保证市场施工人员的节水器具配置率为百分之百。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现场施工中如果要进行洒水,一定要采用附近的湖水,不要随意浪费人们的饮用水。
再次,要加强能源的利用率,我们都知道,在施工现场会有很多的设备都需要消耗能源,比如,施工人员使用的照明灯,因此,施工单位要采购节能的照明灯。如果天气条件允许的话,施工单位还可以利用太阳能,以此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最后,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在施工的时候会用到很多的设施和办公生活用品等,这些都加重了土地的占用面积,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尽量开垦荒地,减少农田和耕地的使用,在完工之后还要恢复好原地形,减少周边环境的污染。
2.3.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要控制好废气排放量。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来降低废气的排放。比如,在城市建设中,不要采用煤炭取火,以此来减少废气的污染。
第二,针对建筑中的垃圾,不要自行焚烧,这是因为一旦对垃圾进行焚烧就会产生很多的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会直接被排放到大气中,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第三,污水排放量。在建筑施工中,要保污水排水口通畅,把污水排放口设立在施工现场的两侧,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化粪池和除油池,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到化粪池和除油池中,减少污水的污染程度。
第四,还要加强噪声的控制。众所周知,在所有的建筑施工中,都会有噪声产生,噪声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施工单位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噪声降到最低。比如,在施工现场建立相应的声源的隔离带,以此来减少噪声的扩大,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等到晚间23:00以后施工,因为这是人们睡觉的时间点。
第五,要加强对扬尘的控制。首先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现场附近的植被进行遮挡,其次,还要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度,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抽取;再次,在对现场施工之前,要对现场的设备进行冲洗,从而保证施工现场的洁净。
第六,要加强对光污染的控制。在施工中,避免不了对照明器具的使用,因此,为了减少光污染,就应该选择利用精确调节的照明对象,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照明角度,以免灯光对施工人员产生危害,比如,在具体的照明器具上加装弧光保护防护罩,这样就能达到了光污染控制的目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因此,施工单位应该重视绿色施工技术,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并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部署,从而促进工程绿色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万旭峰.探析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现场实施和管理[J].科技展望,2015,35:21+54.
[2] 周展飞.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现场实施及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4,16:47-48.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分析论文 篇8
绿色施工是绿色产业及绿色建筑理念的延伸,是文明施工内涵的进一步扩展。绿色施工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文明施工,同时还需要能够体现出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是建筑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绿色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绿色施工观念。
绿色施工理念是当前建筑施工中的一种全新理念,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对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对环境和能源等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施工人员都是外雇的农民工,这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而且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将绿色施工的相关工艺和技术有效的发挥出来。
1.2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
绿色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这也导致绿色建筑材料价格较高,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大范围的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工程的造价势必会增加,从而对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带来较大的影响。绿色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在推行过程中需要获得政策上的扶持,这样才能大范围的进行推广。但当前我国绿色建筑材料并没有获得政府的补助,其价格很难降下来,这就为其大范围的在建筑施工中进行应用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1.3施工技术存在不足。
绿色施工管理不仅需要理念上的转变,而且还需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支持。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施工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企业管理较为落后。特别是一些中小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重视眼前的利益,出于成本的考虑,对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对技术和工艺的更新也不重视,市场上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也很少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应用,这对绿色施工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1.4绿色施工监管不力。
当前绿色施工还没有全面普及,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在绿色施工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半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还不完善,从而导致监管缺失。在当前绿色施工环境下,关于能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等都没有强制性的标准要求。而且政府对于相关的施工企业也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利用绿色施工技术和工艺,在施工管理工作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标准,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加快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培养绿色施工的理念。
绿色施工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加快理念上的.转变,通过培养相关人员绿色施工理念,从而进一步使其树立良好的绿色施工意识,更好的推动绿色施工的顺利进行。
2.1.1组织人员培训。绿色施工作为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体系,人员在其中作为非常重要的要素,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绿色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绿色施工的意识,使其明确自己在绿色施工中的职责,从而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依照绿色施工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的培训,培养其绿色施工理念,认识到绿色施工对环境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其责任感,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绿色施工的自觉性。
2.1.2制定施工管理制度。在绿色施工中还需要利用规范的制度来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在思维和行为上养成绿色施工的自觉性,更好的推动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讲,需要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在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工程质量、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考虑,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绿色施工过程中能够做到尊重环境,因地制宜及实现科学化管理。
2.2加大政府支持。
绿色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都属于新产品,在价格上不占据优势,这就会对投资经济目标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绿色施工,政府需要加大对绿色施工的扶持力度。
2.2.1加强资金支持。绿色施工材料、工艺、设备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很难迅速推行,为了更好地使绿色施工管理方法能够在施工中发挥实际的作用。政府应该对使用绿色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的施工企业一定的补贴,增加其采用绿色施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还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使绿色建筑工程能够被更多的人认识到,从而增加“绿色效益”,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发展。
2.2.2加强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了保证绿色施工管理能够在施工企业中使用,政府应该将政策向那些采用绿色施工的企业倾斜。为其减免一定的赋税,扩展其融资渠道,这样才能使绿色施工管理能够在建筑施工中更好地实行,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的质量。
2.3提高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在绿色施工技术上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大大限制了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为此,相关的企业应该着力提高自身的绿色施工工艺、技术,使企业能够在新的形式下具备更大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结语
《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篇9
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方面建筑标准的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绿色施工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当做是建筑企业自身水平的衡量标准。我国的建筑产业中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出路,将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因素,如节能、低碳、环保等绿色技术逐渐运用在建筑产业中。在行业内强力的竞争的条件下,结合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应运而生。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查阅相关的资料后,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绿色施工意识相对薄弱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较好的绿色施工意识。主要表现在进行施工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绿色施工的相关知识宣传,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绿色施工技术培训的等级也不够。从劳动类型来说,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对于各种劳动力的需求量很大。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绿色施工相关的资源没有进行专业的认识,导致很多资源被浪费。有的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对于绿色施工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对于绿色施工的内涵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整体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2.建筑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绿色施工没有绝对的重视
建筑企业之所以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就是从中争取利益,如果在建筑工程中充分运用相应的绿色施工技术,必然会导致工程的建筑成本直线提升。建筑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偶尔对绿色施工没有进行相应的重视。这样必然导致、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不能够达到计划的目标。
3.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足
通过对我国的建筑企业进行分析得知,我国的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的效率更是不能够达到要求。很多建筑企业仅仅追求建筑工程施工利润,对于与绿色施工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和设备,对新型的设备和方法使用相对较少。因此在整体的施工管理中,没有实现科学和规范的管理,导致企业管理没有全面的系统化,对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也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
4.现有的管理监管制度并不是十分的完善
对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绿色施工技术来说,也没有完全明确相应的标准。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并没有与绿色施工相配套的技术标准,因此对于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的排放一般都处于管理相对薄弱的状态。
二、如何实现绿色施工管理模式
1.建立绿色施工的管理队伍
绿色施工的管理队伍是实现绿色施工的根本保障,作为专业的管理队伍,一定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在上岗前要接受严格的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有较高的绿色施工水平,才能确保在管理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对于绿色施工相关的要求、工艺和原则等要严格落实,确保管理的正确性。
2.完善绿色施工管理机制
在进行绿色施工管理的时候,要依靠于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是保证绿色施工的根本。只有对施工制度进行合理的制定,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规范进行,结合相应的施工单位和施工项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修改,以此确保符合实际要求。
3.加强对绿色施工的实施
对建筑工程进行绿色施工,需要运用良好的绿色施工制度,并确保绿色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控制。在绿色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各项参数进行全面的收集,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整个绿色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有良好的落实点,并以此确保整个工程的绿色施工有章可循。
4.加强绿色施工的技术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技术是保证一切都能够按要求进行施工的关键。对绿色施工来说,技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整个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新型的技术进行了解和分析,并选择出适合本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要求的技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施工水平的不断提升。绿色施工技术的使用,需要将节能和环保技术协调使用,并提升施工中的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绿色施工技术的使用,提高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方法。
三、结束语
【《陕西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印发《陕西省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违规行为处理及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09-06
陕西省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07-23
山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实施细则(试行)11-23
陕西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要求11-25
陕西建筑优质结构工程12-05
陕西省建筑施工B类安全员考试试题07-03
陕西省建筑行业统筹管理文件摘要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