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建筑标准统计(共5篇)
陕西省建筑标准统计 篇1
材料统计(材料计划)员责任工作标准
一、岗位责任:
1、主管计划统计(材料计划)
2、按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各种统计报表,深入现场和劳务作业队,掌握生产动态,发现问题能解决的普及时解决。
3、创新、开拓进取,每一季度有一条合理化建议并实施。
4、承担下述指标:施工产值,工程主要形象进度,竣、交工面积,工程质量合格率,优良率,优质工程,工伤事故频率,无人身伤亡事故。
5、无机械事故,无火灾事故。
6、承担如下责任: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所施工工程拖延工期的责任,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由于管理不善而发生的重大治安灾害性事故的责任。
7、承担材料浪费赔偿责任:
(1)项目法施工的所有员工因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工序操作造成质量返工必须按材料进场价赔偿材料费、返工费。
(2)各级管理人员对作业层签发的工序操作、施工组织设计、指令等技术文件和生产指挥文件,因违反科学管理或因签发文件自身存在技术或管理问题所造成的质量返工由主管负责人和签发人按职位共同承担材料费和返工费的赔偿。
(3)因违章指挥、工作失职发生的安全事故由责任人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处罚。
二、工作标准
1、能独当一面,工作积极性高,奉公守法,吃苦耐劳;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做好本职工作。
2、遵守工作时间,有事请假,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服从分配,积极工作。
3、努力学习施工技术知识,熟悉各种技术措施、规章制度、标准、规定。
4、坚决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大胆管理按章办事,不徇私情,遇安全措施未跟上施工进度要果断处理。
5、做好管区内的达标工作和施工管理,做到措施资料齐全。
6、协助参加项目值班检查,同时做好记录,保证项目检查记录有检查人、整改人、整改时间,做好资料消项反馈。
7、根据新工程施工准备进展情况,及时填写开工申请报告。
8、做好调度,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做好车辆平衡调度,根据物件大小、人员多少距离远近来安排车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材料部门配合做好预制构件、钢构件、加工件、外协件等材料的调度,满足生产急需。及时疏通周围关系,创造必要条件,保证施工现场生产正常进行。协调各劳务作业队和施工现场之间的生产矛盾,分轻重缓急合理调剂确保重点。
9、年、季、月计划要协调项目各有关部门的指标关系,与有关部门联系工作做到态度和蔼,积极主动。
10、年、季、月计划上报公司个省部门,下达劳务作业队和有关部门。
11、每月一次对工地进行形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反映汇报。月末,根据下达重点形象进度考核项数与实际达到部位计算重点工程形象兑现率。
12、在编制年、季、月生产计划时,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组织均衡生产,保障安工作与生产任务协调一致。对改善劳动条件、预防伤亡事故的项目必须视同生产任务纳入生产计划优先安排。
13、在生产任务与安全保障发生矛盾时,必须优先解决安全工作的实施。
14、履行四个必须
(1)材料计划必须计算准确(设计预算利料分析,施工预算材料分析)对材料两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说明或两算差的补充说明。材料供应必须满足施工进度
(2)材料管理必须有质量保证,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更不准使用。限额供料的手续必须齐全。
(3)开工前的“三通一平”必须有科学论证,禁止盲目从事,影响现场整体布局。认按施工组织设计,工序程序组织施工,按合理施工顺序组织生产。
(4)在检查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检查安全措施项目的执行情况,对施工中重要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实施工作(如支拆脚手架、安全网等)要纳入生产计划列为正式工序,给予时间保证;根据业务部门的需要、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数据及资料,虚心听取有关部门的改进意见,完善统计工作、指导有关部门完成上级布置的统计工作,指导限额领料员搞好实物工程量的统计工作。
15、做到六个到位
(1)建立工程项目登记台账,管理周、月、季计划报表和开申请报告等资料到位
(2)贯彻执行《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严格按照建筑业统计制度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及各种统计调查任务到位。
(3)同料具部门配合做好施工机械的调度平衡,满足生产需要。根据施工需要联系大型机械进出场及时、不误生产到位。
(4)协助工程科搞好外协工作,解决生产紧迫问题。深入现场和劳务分包单位,掌握生产动态,发现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马上汇报到位。
(5)提供统计综合分析报告,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公布计划实施结果,积极参加统计调研工作,运用于施工生产到位。
(6)建立健全各种统计台账《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完成台账》,《项目产值完成台账》《实物统计台账》,《开工、竣工工程统计台账》《建设项目建筑安装产值完成情况综合台账》督促检查劳务作业队等价统计资料,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16每天做好十件工工作
(1)施工用水、用电的管理,建立台账及时收集登记。
(2)协助工程技术科,抓好年、季、月计划的完成及考核形象进度的完成情况。
(3)负责停水、停电、断路、断气等情况的通知、收集、转发。(4)负责气象资料的收集、转发、填表等工作。(5)按时参加各种生产会、调度会。
(6)做好有关档案资料的提供、整理,交资料员入档。
(7)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供资料,提出统计分析报告。
(8)管理好统计报表、工程开工报告单等资料,要求存档的资料及时整理及时入档。
(9)在施工程向次年结转情况提供结算工程一览表、年终根据工程任务变化作调整,编制施工计划。
(10)根据单位方针目标、及各工程总进度要求,下达周、月、季度计划指标及编制施工计划。
陕西省建筑标准统计 篇2
厦门市明确承担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日常管理工作机构
厦门
近日, 厦门市建设局、厦门市经济与信息化局明确承担厦门市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日产管理工作机构为厦门市建筑节能管理中心, 具体负责厦门市一、二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机构的备案及监督, 负责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应用的协调和监管, 在信息平台发布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等具体工作。 (信息来源: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
云南省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
云南
2016年4月29日,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云南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 (云建法[2016]245号) 和《关于聘任云南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专家的通知》 (云建法函[2016]204号) 。由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工业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 明确了云南省建筑节能协会是承担全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日常管理工作的机构, 并提出了云南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要求和机制。同时已受理专家委员会专家申请, 征集云南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专家。 (信息来源: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征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专家及试点评价机构
内蒙古
近日,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工作会议。由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立了自治区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协调组及日常管理办事机构。办事机构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科技开发推广中心, 陈久旺担任办公室主任, 张少峰为副主任。并明确了下一阶段自治区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工作重点。日前已经开始征集自治区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机构和专家。 (信息来源: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
浙江省2家评价机构开展绿色建材试点评价工作
浙江
陕西省建筑标准统计 篇3
近年来,粮油工业统计工作日益得到我省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粮油加工企业的重视,统计工作力度和统计范围逐年加大。2006年,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科学指导下,在我省各设区市粮食局和省局直属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们采用特定软件进行报表填报和汇总,圆满完成了2006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现将我省2006粮油加工业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粮油加工业基本情况
2006年,我省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填报单位共266家,比上年增加39家。其中,国有企业36家,占14%,比上年减少3家;民营企业230家,占86%,其中合资企业1家。
在266家填报单位中,日处理原料100吨以下的企业181家,占68%,日处理原料100-200吨的企业54家,占20%,日处理原料200-400吨的企业19家,占7%,日处理原料400-1000吨的企业11家,占4%,日处理原料1000吨以上的企业1家,占0.4%。大米加工企业55家,年生产能力81.6万吨,比去年增长27.6万吨;小麦粉加工企业179家,年生产能力460万吨,比去年增长23.5万吨;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32家,年油料处理能力71.3万吨,比去年减少26.4万吨;食用油年精练能力61.6万吨,比去年增长41.9万吨。
全省全年米、面、油总产量236.8万吨。大米产量29.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1.4万吨,增幅73%;小麦粉产量185万吨,比去 1
年同期增长27万吨,增幅15%;食用植物油产量22.3万吨,比去年同期略有降低。与去年同期相比,米、面的机能利用率大大提高,食用植物油的机能利用率略有降低,但均未达到企业生产能力水平。其中,大米加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为36%,小麦粉加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为40%,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为17%。
2006年陕西省粮油加工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66亿元,比去年增加2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3亿元,比去年增加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亏损1003万元);企业资产总计45亿元,比去年增加8亿元;负债总计31亿元,比去年增加6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676人,比去年增加938人。
二、我省粮油加工业主要特点
1、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小麦粉加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全省粮油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情况稳定,产品总产量、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行业经济运行较好。在整个行业中,小麦粉加工业的各项指标占据了相当比重,处于主导地位。其企业数量、产品产量、产品销售收入、年加工能力约占全行业的70%左右,工业总产值占60%左右,利润总额占50%左右,资产总额占65%左右。
2、粮油工业布局特色鲜明,加工产业带基本形成。
从我省粮油加工企业的分布和企业加工能力的布局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小麦粉、大米、食用油加工产业带基本形成。全省四分之三的小麦粉加工企业和小麦粉加工能力集中在关中地区,四分之三的大米加工企业和大米加工能力集中在陕南地区,90%左右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和食用植物油加工能力集中在关中和陕南地区。
3、非国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我省粮油加工企业产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粮油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6年的统计中,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6%,其年生产能力占粮油加工业的92%,基本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不仅如此,非国有企业的实力大大增强,2006年现价工业总产值62亿元,占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94%;产品销售收入60亿元,占粮油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95%;资产总额为41.6亿元,占粮油加工业资产总额的92%;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而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负数。同时,涌现出一批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如陕富、老牛、祥和等面粉加工企业和嘉里、邦淇、石羊、八鱼等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
4、粮油名牌产品和“放心粮油”工程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省积极引导和推动粮油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粮油名牌产品和“放心粮油”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省已有“爱菊”、“老牛”、“陕富”“邦淇”等11个品牌荣获“陕西名牌产品”称号;34家生产企业生产的38个品牌119个品种的粮油产品获得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放心粮油”称号,9家粮油经营店获得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粮油销售放心店”称号。
三、我省粮油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在全省粮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小型企业有235家,占企业总数的88%,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上(含200吨)的大中型企业有31家,只占企业总数的12%。其中,大米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53家,200吨以上的2家,分别占大米加工企业总数的96%和4%;小麦粉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157家,200吨以上的22家,分别占小麦粉加工企业总数的88%和12%;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25家,200吨以上的7家,分别占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总数的78%和22%。全省日处理原料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1家,为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西安邦淇制油科技有限公司)。小型企业在我省粮油加工企业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大型企业屈指可数,难以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和规模效益。
2、企业加工机能利用率低。
近年来,全省粮油加工业的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但远远未达到企业生产能力水平。2006年粮油加工业总体机能利用率仅为35%,其中大米加工的机能利用率为36%,小麦粉加工的机能利用率为40%,食用植物油加工的机能利用率为17%,粮油加工业亟待资源整合和挖潜改造。
3、国有企业发展困难,整体运行较差。
2006年,国有粮食加工企业整体亏损1003万元,其中小麦粉加工企业亏损549.47万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亏损465万元,只有大米加工企业盈利11.3万元,相当一部分国有粮油加工企业
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2006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4亿元,负债总额4.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9%,致使国有企业背上了高额利息、融资和经营困难的包袱,还时刻面临着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困境。二是规模偏小,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在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上(含200吨)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只有3家,占全部大中型企业不到10%的比例,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三是技改资金缺乏,工艺落后。我省大多数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建于八十年代,老型号磨机、榨机多,工艺比较落后,加之技改资金困难,没有力量进行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4、企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
目前我省粮油加工业在企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机制和体制创新能力滞后,竞争力不强,还需进一步调整结构,创新机制和体制,加大科技和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的多样化、专用化、标准化和工业化。
综上所述,2006年,我省粮油加工业总体运行稳定,特色粮油加工带基本形成,非国有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企业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行业机能利用率低、国有企业发展困难等诸多问题。因此,我省粮油加工业急需进行资源整合,加大技改资金的投入,提高加工机能效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从而带动我省粮油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四、几点建议
1、为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粮油加工业是粮食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国家制定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为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使粮油加工企业在项目建设、融资、流通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充分调动粮油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粮油加工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粮油加工业的资金投入
建议国家加大预算内资金对我省粮油加工业的投入,加大对粮油加工业的资金投入或进行财政贴息,以提高我省粮油加工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有一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具有相当规模、列入扶持名单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进行重点和优先扶持,设立专项扶持经费,用于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以及对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奖励等。
3、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陕西省产科质量标准大全 篇4
陕西省三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基本标准(2013版)
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三级医疗保健机构设置的产科适用本标准。
一、功能任务
1、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2、依法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3、严禁未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资质非法开展产科业务。
4、开设普通产科、高危产科。开展2个以上产科亚专科业务。
5、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围产保健技术指导、高危孕产妇诊治、监护及住院分娩。
6、开展爱婴活动,实行母乳喂养。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7、承担高危孕产妇抢救工作,接收下级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孕产妇转诊。被确定为区域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的必须建立产科急救绿色通道以接收其他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孕产妇的转诊。
8、参与做好本区域孕产期保健服务资料的收集、登记、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
9、开展围生期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承担基层产科人员的实习进修及培训。
10、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工作。
二、科室设置
三级医疗保健机构设置产科时应设有与产科规模相适应的新生儿科。有条件的应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一)产科
1、门诊:普通妊娠门诊、高危妊娠门诊、优生遗传门诊、产褥期保健门诊、营养心理咨询门诊、母乳喂养咨询室、胎儿监护室、宣教室。应开设两个以上的亚专科。有条件的可设胎儿医学、母体医学等专科门诊。
2、病房:母婴同室病房、高危病房、隔离病房,产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沐浴室、处置室、治疗室、换药室、预防接种室。
3、产房: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备用手术间。有条件的可设产后观察室。
4、住院手术室:符合手术室标准,备有产科抢救和新生儿复苏设备、药物。
(二)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应独立设置新生儿科。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应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设新生儿门诊。
(三)其他科室
1、辅助科室:医学影像科、心电图室、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产前诊断实验室。有条件的可设遗传实验室。
2、其它相关设置参照同级综合医院等级标准。
三、床位及人员
(一)床位:
1、产科床:>30张;
2、分娩床:产科床位与分娩床之比为15-20:1(不包括隔离分娩床);
2、待产床:分娩床与待产床之比为1:2-3。
(二)人员:
严禁聘用未取得相应资质人员非法从事产科诊疗服务。
1、医师应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助产、护理人员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所有人员按照执业资格范围执业。助产工作应由医师或助产专业人员承担。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2、各类人员配置数量应与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服务工作量及床位数相适应。
卫技人员:床位≥1.5:1;母婴同室床:护士≥1:0.6;分娩床:助产士≥1:3;待产床:助产士≥1:0.5。
新生儿科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
3、产科至少有一名主任医师,高危门诊至少有一名副主任医师。
4、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师、护士应经过专科培训。
5、新生儿科负责人应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组负责人应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四、房屋及设备
(一)产科门诊
1、房屋
普通妊娠门诊、高危妊娠门诊、产褥期保健门诊:面积≥15㎡,内设检查间,有符合控感要求的洗手设施。一人一室。门诊宣教室:面积≥20㎡。
2、设备
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骨盆测量器、皮尺、超声多普勒、胎心监护仪、血压计、体重计、体温计、听诊器、冷光灯、产科急救药品器械(见附表2:急救药品器械配备标准)、氧气装置、脐血流监测仪。宣教室应有影像设备、模具、孕产期及生殖保健宣教资料。
(二)产房
1、房屋
产房内部设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区之间有实际屏障,标识明显。各区应有上下水设备(限制区的上下水应设在刷手间,不可设在分娩室或手术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湿度50%-60%为宜。年分娩量大于500人的应专设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1)限制区内设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备用手术间、刷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分娩室或手术间室内墙面、地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不设地漏。
分娩室总面积≥80㎡。环境清洁、安静、无污染源,与待产室相连,形成相对独立区域。应多通道,洁污分开。若分娩室为单人单间,每间使用面积≥25㎡,若设置为多张产床的分娩室,每张产床使用面积≥20㎡。
隔离分娩室应有缓冲区,内有洗手设施。隔离分娩室应有专用污物通道。
备用手术间应有开展产科急诊手术的基本设施、设备、器械。(2)半限制区内设普通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治疗室、器械室、办公室。待产室相对独立,与分娩室连接。待产室、隔离待产室面积要满足待产需要。
(3)非限制区内设产妇接待区、换鞋处、更衣室、值班室、污洗间、医废暂存间、卫生间、库房等。
2、设备
产房基本设备:多功能产床、B超仪、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血气分析仪、镇痛分娩设备、供氧设施、空气净化消毒设备、负压吸引装置、超声多普勒、骨盆测量器、输液泵、穿颅器、手术照明灯、无菌器械敷料柜、抢救药品柜、冰箱、保暖降温装置、产钳、胎头吸引器、头皮钳、宫颈检查包、消毒产包、清宫包、宫腔填塞包、阴道拉钩、侧切缝合器械、开口器、舌垫、舌钳、导尿管、新生儿秤、挂钟、湿度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担架车、新生儿转运车等。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新生儿复苏台、吸痰器、气管插管、复苏气囊、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脐静脉插管包。
备用手术间设备:应有麻醉机、产科手术及新生儿复苏的基本设施和设备。
(三)母婴同室病区
应设普通病房、隔离病房、产科重症监护室、换药室、处置室、新生
儿沐浴室、预防接种室。
1、房屋
普通病房、隔离病房:每组母婴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房间采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有室温控制设施。有独立的新生儿床。每床单元应有供氧、吸引、照明、呼叫设施。
产科重症监护室:单床使用面积≥25㎡,设在护士站附近,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室温控制设施。配备有监护、急救设备,符合卫生部有关标准。
换药室、处置室:面积≥15㎡,设在病区内,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新生儿沐浴室:面积≥15㎡,设在病区内,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流动水洗浴设施和室温控制设施。
预防接种室:面积≥10㎡,设在病区内,门窗严密,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2、设备: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氧源吸氧装置、调温设施、空气净化消毒设备、担架车、轮椅、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超声多普勒、电动吸痰器、抢救车、皮尺、骨盆测量仪、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手电筒、按压板、开口器、舌垫(压舌板)、眼罩、沙袋、体重秤、导尿包、静脉切开包、计时钟等。
有条件的可配备常规抢救盘(输氧用盘、输液用盘、采血用盘)、特殊抢救盘(产后出血抢救盘、子痫抢救盘、心衰抢救盘)。
(四)新生儿科
1、房屋:床位设置按照与产科床位的比例1:5设置,每床净使用面积≥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每床净使用面积≥6㎡,恢复室每床净使用面积≥3㎡。
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内部设置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123号)、《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23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2、设备:开放式抢救辐射台、低压吸引器、吸引管、复苏气囊、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各种型号气管导管、专用氧源、空氧混合装置、新生儿复苏专用药品柜(0.9%氯化钠注射液、肾上腺素、纳洛酮等)、脐静脉插管设备、早产儿复苏(监护仪、塑料膜)、转运暖箱及转运配套设施、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经皮测胆仪。
(五)遗传实验室:按照卫生部有关遗传实验室建设标准执行。
(六)手术室、麻醉科:按照卫生部有关手术室、麻醉科的建设标准执行。
五、药品配备
1、产科基本抢救药品
宫缩剂: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甲酯栓或米索前列醇 心血管系统药物:去乙酰毛花苷、罂粟碱、肾上腺素、阿托品、山莨菪碱
解痉降压药:硫酸镁、拉贝洛尔、硝苯地平、酚妥拉明、硝普钠 升压药:重酒石酸间羟胺、多巴胺
利尿剂:呋塞米
镇静药:地西泮、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吗啡
止血剂:酚磺乙胺、血凝酶、氨甲苯酸、维生素k1、6-氨基己酸、凝血酶原复合物
扩容剂: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醋酸钠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纠酸药:碳酸氢钠
麻醉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等
其它:氨茶碱、纳洛酮、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甘露醇、肝素、10%葡萄糖酸钙。
2、新生儿科基本抢救药品 呼吸药:氨茶碱、纳洛酮
循环药: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洋地黄类 纠酸药:碳酸氢钠
止血剂:维生素K1、血凝酶 镇静剂:苯巴比妥钠、地西
六、辅助检查
具备三级医疗保健机构所需的检验、影像、功能检查、病理诊断能力。
七、技术水平
(一)产科危重病人的监护、处理技术
1、心、脑、肺复苏;
2、心力衰竭的抢救;
3、急性心律失常的抢救;
4、各种休克的抢救;
5、呼吸衰竭的抢救;
6、羊水栓塞的抢救;
7、产科出血的抢救;
8、子痫的抢救;
9、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早期诊治;
10、DIC的诊断及处理。
(二)胎儿疾病诊断及监护技术
1、胎儿疾病产前诊断;
2、先天缺陷的产前诊断;
3、宫内缺氧的监测;
4、胎儿生长发育监测;
5、胎儿成熟度监测;
6、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
(三)产程监护、处理技术
1、产程监护技术;
2、各种难产诊治技术; ⑴头位难产识别与处理; ⑵臀位难产识别与处理; ⑶其他难产的识别与处理。
3、产科出血防治技术;
4、毁胎术;
5、软产道损伤的处理技术。
(四)孕产期保健技术
1、孕产期保健及产后康复技术;
2、孕产妇营养咨询及指导技术;
3、高危妊娠监测及处理技术;
4、早产的预测及处理技术。
(五)终止妊娠技术
(六)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
(七)新生儿复苏及合并症的抢救技术
(八)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
(九)胎儿监护技术
(十)脐血流监测技术
(十一)镇痛分娩技术
八、制度职责
(一)医疗核心制度
1、首诊医师负责制;
2、三级查房制度;
3、值班、交接班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病历书写及病历管理制度;
6、查对制度;
7、会诊制度;
8、疑难危重病案讨论制度;
9、危重症抢救制度;
10、手术分级管理与审批制度;
11、术前讨论制度;
1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3、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4、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15、死亡讨论制度;
16、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7、医患沟通制度。
(二)产科专科制度及人员职责
1、制度
(1)爱婴医院工作制度;(2)产科工作制度;(3)产科业务培训制度;(4)宣教室工作制度;(5)产科门诊工作制度;(6)高危妊娠门诊管理制度;(7)产房工作制度;(8)待产室工作制度;
(9)隔离待产室工作制度;(10)分娩室工作制度;(11)隔离分娩室工作制度;(12)产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13)母婴同室管理制度;(14)新生儿沐浴室工作制度;(15)产儿科医师双查房制度;(16)新生儿交接制度;
(17)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报告制度;(18)高危孕产妇新生儿(儿)科医师会诊制度;(19)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20)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21)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
(22)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
(23)死婴、死胎管理制度;
(24)胎盘处置管理制度;
(25)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2、职责(1)产科主任职责:
(2)产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3)产科主治医师职责;(4)产科住院总医师职责;
(5)产科住院医师职责;(6)助产人员职责;(7)母婴同室儿科医师职责;(8)母婴同室责任制护士职责;
(三)新生儿科(病室)专科制度及人员职责
1、儿科医生进产房、手术室制度;
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生职责;
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职责。
(四)产科、新生儿科基本登记
1、普通产科门诊登记;
2、高危妊娠门诊登记;
3、产科出、入院登记;
4、分娩登记(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
5、出生缺陷登记;
6、疑难危重病案讨论登记;
7、重危病人抢救登记;
8、孕产妇死亡登记;
9、围产儿死亡登记;
10、差错事故登记;
11、新生儿交接登记;
12、死婴、死胎、胎盘处置登记。
(五)产科基本抢救程序
1、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程序;
2、羊水栓塞抢救程序;
3、DIC抢救程序;
4、子痫抢救程序;
5、心衰抢救程序;
6、心、肺、脑复苏程序;
7、新生儿复苏程序。
(六)产科、新生儿科基本诊疗护理常规 有规范的诊疗护理常规,及时修订,认真执行。
九、产科管理
产科应有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对产科质量全程监控,定期评价、持续改进。
(一)门诊管理
1、医务人员应遵守医德规范、仪表端庄、衣帽整齐、坚守岗位、佩戴胸卡。
2、接诊室内清洁卫生,设备仪器摆放整齐完好备用,不得存放无关物品。
3、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医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4、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早孕建卡(或产科门诊病历),规范填写保健卡、门诊日志。
5、进行高危妊娠筛查与管理,按妊娠期进行高危评分。高危孕妇实行专册登记并在保健卡(病历)上作高危妊娠标记。筛查出的高危妊
娠孕妇应转入“高危妊娠门诊”诊治。
6、做好孕期保健及孕期营养与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工作。
7、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及产后42天复查工作。
8、凡属妊娠禁忌症者,应尽早动员终止妊娠。
9、严禁对胎儿进行非医学原因的性别鉴定和非医学原因的大月份引产。
10、做好孕期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
(二)产房管理
1、产房实行助产士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床前交接班制度。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应更换产房专用的衣、帽、口罩、鞋。检查产妇前后应洗手。
2、医师或助产士应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实行抢救危重患儿新生儿(儿)科医师进产房、手术室制度。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前应通知新生儿科医生。
4、实行高危产妇床旁监护。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对传染疾病、疑似传染病孕妇在产程处理中增加额外预防措施,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产后对房间按照消毒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6、产房用过的巾单和污物应经由污染路线,或装袋封口运出。
7、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产妇的胎盘按照病理性废物处理。
8、胎儿娩出后应由助产医师(士)清洁呼吸道、断脐、处理脐带、擦干、Apg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油浴(早产儿不做)、称体重、测量身长、打新生儿双足印和母亲大拇指印于新生儿记录上,在新生儿手腕系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的手腕带,并用标明同样内容的包被包裹。
胎儿娩出后30分钟内,助产人员应帮助产妇和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非高危因素胎儿娩出后出现异常情况时,由助产人员及时抢救,并通知新生儿科医生到场抢救。
9、产妇分娩后产房留置观察两小时,观察情况记入分娩记录。如无异常,送回母婴同室病房,助产士与病房护士及家属进行床头交接,三方签字后并将交接记录单存入病历。
10、助产人员应认真、及时作好产程、分娩记录(手术分娩由手术医师记录)、出生缺陷儿、死胎、死产等各种登记。遇有抢救情况必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1、保持产房整洁,空气消毒净化装置每日消毒一次;每周对室内全部物品、家具彻底消毒一次;每月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菌落总数合格,做好记录。
12、设备和药品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和更换。
(三)母婴同室管理
1、母婴同室产妇、新生儿床应配备足够的保暖被褥。房间采光充足,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2、母婴同室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制度。病理新生儿收住新生儿科病房,产妇可在新生儿科哺乳间按需哺乳。
3、母婴同室实行产科、新生儿科医生双查房制度。(1)产科医生负责产妇。每日检查,书写病历记录。
(2)新生儿科医生负责新生儿。新生儿进入母婴同室后,新生儿科医生应该完成新生儿记录单。无特殊情况新生儿查房记录每日记录一次,特殊情况随时记录。新生儿病历由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管理,出院时归入产妇病历。
4、母婴同室实行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对孕产妇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护理服务体现对产妇生理和心理及社会等全面护理。
5、有产科危急重症抢救流程并定期演练,有相关记录。
6、建立新生儿与母亲分离交接手续。因医护工作需要母婴暂时分离时,应有双方签字的凭证供产妇执存。
7、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母乳喂养的有关规定和《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
8、母婴同室限制探视。探视者洗手后方可接触新生儿。
9、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应暂停接触新生儿。
(四)病历管理
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符合基本要求。出生婴儿均应在出生后建立母婴同室新生儿记录,由儿科医生书写。病理婴儿应收入新生儿科,建立完整新生儿病历。
1、产科病历: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规范化产科住院病历(病理产应书写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产程图、产程记录、分娩记
录、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病案首页、出院记录、疑难危重症讨论记录,各种告知书及知情同意书,新生儿交接记录单。手术病人应有:危重病人术前讨论记录单、术前谈话记录单、术前小结、麻醉谈话记录单、麻醉记录单、手术记录单、手术风险评估表、术前核查及手术器具清查单,输血患者应有输血签约单及有关血液资料标志。
产科重症疾病标准(见附件1-3:产科重症疾病标准)
2、母婴同室新生儿记录: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新生儿出生记录单、查房记录、检验报告单。
3、新生儿病历:病理新生儿应及时收住新生儿科,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建立病历。
十、新生儿管理
(一)新生儿复苏
1、人员要求: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医生、助产士均应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实行岗前培训,每年定期复训。
2、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分娩时产科医生应提前通知新生儿科医生(必要时提前请新生儿科医生会诊),新生儿科医生应提前到场,负责组织抢救,产科、新生儿科医生及助产士共同实施抢救。
3、操作要求:按规范的复苏流程图操作(第七版)。
(二)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
1、人员要求:产科母婴同室病区应有新生儿科医生管理新生儿;
2、技术要求:有独立的母婴同室新生儿记录,由新生儿科医生记录。
病区能完成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负责宣传母乳喂养。
(三)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管理
1、人员要求:医护比、床护比符合国家建设要求;
2、技术要求:医生熟练掌握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技术、新生儿复苏后的监护及合并症的处理、掌握早产儿监护及合并症的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新生儿感染的治疗。
3、有区域转运或应急会诊的绿色通道、标识醒目;
4、有发生紧急情况、暴发感染的应急预案;
5、有可行的应急会诊及报告制度。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
(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1、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产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5、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6、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
(二)具体要求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并自觉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上岗人员应先培训后上岗。
1、产房:
(1)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应更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遵守洁污不
交的原则。
(2)使用过的巾单和污物应经由污染路线,或装袋封口运出。(3)分娩室和待产室每日湿式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待产室应当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4)分娩室和备用手术间应安装适宜的、卫生许可批件等证件齐全的空气消毒净化装置。环境卫生学应达到二类环境的要求。
2、母婴同室:
(1)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爆发。
(2)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孕产妇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3)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孕产妇,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
(4)应配备适宜、卫生许可批件等证件齐全的空气消毒净化装置,每日湿式清洁。环境卫生学应达到三类环境的要求。
3、新生儿科感染管理按照国家《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执行。
4、感染管理要求
(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2)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从洁到污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
并洗手。
(3)所有重复使用的需要灭菌的医疗器具必须送中心消毒供应室(CSSD),集中清洗、灭菌,不得自行清洗。
(4)、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标志清楚,统一处理,登记项目齐全。输血完毕后,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冷藏保存一天。
(5)、胎盘的处理要符合《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卫政法发[2005]123号)的要求。
(6)、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流程,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建立健全太平间工作制度,完善遗体的登记、交接、转运、存放、处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规则,确保遗体规范管理。
(7)、每季度对产房、新生儿科的重点区域和部位进行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结果合格。细菌菌落总数分别为:空气≤4cfu/(15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5cfu/cm2; 卫生手消毒≤10cfu/ cm2;外科手消毒≤5cfu/cm2;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每季度对母婴同室进行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结果合格。细菌菌落总数分别为:空气≤4cfu/(5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10cfu/cm2; 卫生手消毒≤10cfu/ cm2;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十二、服务质量标准
1、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95%;
2、院内子痫发生率<0.1%;
3、滞产发生率为零;
4、产后出血发生率<2%;
5、子宫破裂发生率为零;
6、会阴侧切率<30%;
7、Ⅲ度会阴撕裂发生率为零;
8、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2%;
9、院内纯母乳喂养率>80%;
10、剖宫产率<20%;
11、无指征剖宫产率为零;
12、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3、住院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率为零;
14、新生儿死亡率<0.5%;
15、围产儿死亡率<1%;
16、围产儿死亡报告率、出生缺陷报告率100%;
17、高危孕妇健康状况跟踪率100%;
18、院内感染率<10%;
1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20、医疗事故发生率为零。
十三、附件
附件1-1:急救药品柜器械配备标准 第一层:
(1)急救药品 见产科基本抢救药品
(2)一次性无菌物品:一次性输液器5付、输血器2付 一次性注射器:2ml、5ml、10ml、20ml、50ml各5付
留置针18#、20#各3枚,透明敷贴3个,肝素帽3个,标本采集试管
吸痰管2根、吸氧管2根、无菌手套2付、备皮刀1个 导尿包1个、气管导管2.5#、3.0#、6.0#、6.5#、7.0#各1根 牙垫2个、口咽通气管2个(3)抢救用盘:
开口器包1个(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各1个),心内针、绷带、纱布包各1,气管切开包1个、静脉切开包1个。第二层:
左屉:基础治疗用盘(弯盘、酒精、碘伏、砂轮、止血带、胶布、止血钳、启瓶器、剪刀、输液贴、棉签各1)。
右屉: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叩诊锤各1个 电池1号、2号各2个。下层:
(1)左侧:常备液体各1瓶、吊篮。
(2)右侧:小儿、成人简易呼吸器、小儿、成人咽喉镜各1套、电插板1个心外按压板。
附件1-2:产科门诊急救药品器械表:
(1)治疗盘内盛:消毒液、棉签、输液贴、针管(1-30ml)、输液器、留置针、砂轮、止血带、各式试管、弯盘。
(2)急救包(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牙垫)吸氧管、吸痰管、手电筒、扳手等。
(3)急救药品: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复方醋酸钠注射液50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ml、50%葡萄糖注射液4支、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支、硫酸镁注射液4支、地西泮注射液2支、呋塞米注射液2支、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2支、缩宫素注射液4支。
(4)口服药品:硝苯地平片、盐酸利托君片等。附件1-3:产科重症疾病标准
1、严重产科并发症与合并症:
重度子痫前期、早发型子痫前期、子痫、HELLP综合征、重度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早产(≤32周)、前置胎盘、前置胎盘大出血、凶险性前置胎盘、近足月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复杂类型双胎(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一死一活、双胎发育不均衡、双胎之一合并畸形)、三胎及以上多胎。
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妊娠合并严重子宫畸形。
产后出血≥1000ml、严重软产道裂伤、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忽略性横位、脐带脱垂、肩难产、羊水栓塞、严重感染、晚期产后出血、疤痕子宫放弃胎儿引产。
2、严重内、外科合并症:
(1)妊娠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血友病、白血病、再障、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严重贫血等)。
(2)妊娠合并心脏病(风心、先心、冠心、心脏病换瓣后长期抗凝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3)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并发症者)。(4)妊娠合并甲亢危象。
(5)妊娠期急腹症(指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胃穿孔、腹膜炎、肾结石、胰腺炎等)。(6)妊娠合并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等合并器官损害)。
(7)妊娠合并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8)妊娠严重肝病(合并肝硬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重症肝炎)。(9)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重症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哮喘持续状态等)。
(10)妊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多发性硬化、格林巴综合征、脑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高压等)。
(11)产科各种部位栓塞。
附件1-4:母婴同室危急重症抢救盒
1、子痫急救盒备用药品: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3支
酚妥拉明注射液 2支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 1支
呋塞米注射液
1支 盐酸氯丙嗪注射液 1支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1支 地西泮注射液 3支
东莨菪碱注射液 2支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1支
2、心衰急救盒备用药品:
50%葡萄糖注射液 5支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2支 碳酸氢钠注射液
10支
呋塞米注射液
2支 地塞米松注射液
6支
注射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 2支
3、失血性休克急救盒备用药品
缩宫素注射液
10支
氨甲苯酸注射液 6支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1支
地塞米松注射液 3支 50%葡萄糖注射液 5支
盐酸洛贝林注射液 1支 呋塞米注射液
2支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1支
盐酸多巴胺注射 3支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2支
附件2 陕西省二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基本建设标准(2013版)
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二级医疗保健机构设置的产科适用本标准。
一、功能任务
1、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2、依法开展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3、严禁未取得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非法开展产科业务
4、开设普通产科、高危产科。
5、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开展围产保健技术指导,开展高危孕产妇诊治、监护及住院分娩。
6、开展爱婴活动,实施母乳喂养。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7、承担高危孕产妇抢救工作,及时识别及转诊超出本医疗保健机构处理能力的危重孕产妇。确定为区域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的必须建立产科急救绿色通道,以接收下级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孕产妇的转诊,8、负责或参与本区域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的资料收集、死亡讨论、调查评审。做好孕产期服务资料的收集、登记、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
9、开展孕产期应用性研究和学术交流,承担基层产科人员的实习进
修及培训任务。
10、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二、科室设置
二级医疗保健机构设置产科时应设有新生儿病室(或新生儿科)。严禁医疗保健机构对内外承包、出租产科、新生儿科。
(一)产科
1、门诊:普通妊娠门诊、高危妊娠门诊、产褥期保健门诊、母乳喂养咨询室、胎儿监护室、宣教室。
2、病房:母婴同室病房、高危病房、隔离病房、抢救室,新生儿沐浴室、处置室、治疗室、换药室、预防接种室。
3、产房: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床)、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床)、备用手术间,有条件的可设产后观察室。
4、住院手术室:符合手术室标准,备有产科抢救和新生儿复苏设备、药物。
(二)新生儿病室:独立设置新生儿病室。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新生儿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区域新生儿抢救中心应设新生儿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三)其他科室
1、辅助科室: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科、放射科。
2、其它相关设置参照同级综合医院等级标准。
三、床位及人员
(一)床位: 产科床:≥20张
分娩床:产科床位与分娩床之比为15-20∶1(不包括隔离分娩床)待产床:分娩床与待产床之比为1:2-3
(二)人员:
严禁聘用未取得相应资质人员非法从事产科诊疗服务。
1、医师应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助产、护理人员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所有人员按照执业资格范围执业。助产工作应由医师或助产专业人员承担。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2、各类人员配置数量应与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服务工作量及床位数相适应。
卫技人员:床位≥1.5:1;母婴同室床:护士≥1:0.6;分娩床:助产士≥1:3;待产床:助产士≥1:0.5。
新生儿科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
3、产科至少有一名副主任医师,高危门诊至少有一名主治医师。
4、新生儿病室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师、护士应经过专科培训。
5、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由具备儿科高年资主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组负责人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且有1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四、房屋及设备
(一)产科门诊
1、房屋
普通妊娠门诊、高危妊娠门诊、产褥期保健门诊:面积≥15㎡,内设检查间,有符合控感要求的洗手设施。一人一室。门诊宣教室:面积≥15㎡。
2、设备
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骨盆测量器、皮尺、超声多普勒、胎心监护仪、血压计、体重计、体温计、听诊器、冷光灯、产科急救药品器械(见附表2:急救药品器械配备标准)、氧气装置、脐血流监测仪。宣教室应有影像设备、模具,孕产期及生殖保健宣教资料。(二)产房
1、房屋
产房内部设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区之间设置隔段,标识明显。各区段应有上下水设备(限制区的上下水应设在刷手间,不可设在分娩室或手术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湿度50%-60%为宜。有隔离产房的参考产房建设标准。
(1)限制区内设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床)、刷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柜)。分娩室或手术间室内墙面、地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不设地漏。
分娩室总面积≥60㎡。环境清洁、安静、无污染源,与待产室相连,形成相对独立区域。应多通道,洁污分开。隔离分娩室与污物有专用
通道。若分娩室为单人单间,每间使用面积≥25㎡;若设置为多张产床的分娩室,每张产床使用面积≥20㎡。
隔离分娩室(床)应有缓冲区,内有洗手设施。污物处理符合规定。备用手术间应有开展产科急诊手术的基本设施、设备、器械。(2)半限制区内设普通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床)、治疗室、器械室(柜)、办公室。待产室相对独立区域,与分娩室连接。(3)非限制区内设换鞋处、更衣室、值班室、污洗间、医废暂存间(柜)、卫生间、库房等。
2、设备
产科基本设备:产床、B超仪、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镇痛分娩设备、供氧设施、空气净化消毒设备、负压吸引装置、超声多普勒、骨盆测量器、输液泵、穿颅器、手术照明灯、无菌器械敷料柜、抢救药品柜、冰箱、保暖降温装置、产钳、胎头吸引器、头皮钳、宫颈检查包、消毒产包、清宫包、宫腔填塞包、阴道拉钩、侧切缝合器械、开口器、舌垫、舌钳、导尿管、新生儿秤、挂钟、温湿度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担架车等。
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新生儿复苏台、吸痰器、气管插管、复苏气囊、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
备用手术间设备:应有麻醉机、产科手术及新生儿复苏的基本设施和设备。
(三)母婴同室病区
应设普通病房、隔离病房、危重症抢救室或产科重症监护室、换药室、处置室、新生儿沐浴室、预防接种室。
1、房屋
普通病房、高危病房、隔离病房:每组母婴同室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房间采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有室温控制设施。有独立的新生儿床。每床单元应有供氧、吸引、照明、呼叫设施。危重症抢救室:单床使用面积≥15㎡,设在护士站附近,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室温控制设施。配备有监护、急救设备,符合卫生部有关标准。分娩量大、有条件的可设产科重症监护室(按照三级产科建设基本标准设置)
换药室、处置室:面积≥15㎡,设在病区内,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新生儿沐浴室:面积≥15㎡,设在病区内,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流动水洗浴设施和室温控制设施。
预防接种室:面积≥10㎡,设在病区内,门窗严密、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2、设备: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氧源吸氧装置、调温设施、空气净化消毒设备、担架车、轮椅、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超声多普勒、电动吸痰器、抢救车、皮尺、骨盆测量仪、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手电筒、按压板、开口器、舌垫(压舌板)、眼罩、沙袋、体重秤、导尿包、静脉切开包、计时钟。
有条件可配备常规抢救盘(输氧用盘、输液用盘、采血用盘),特殊抢救盘(产后出血抢救盘、子痫抢救盘、心衰抢救盘)。
(四)新生儿病室(科)
1、房屋:床位设置按照与产科床位的比例1:5设置,每床净使用面积≥3㎡。监护室每床净面积≥6㎡,恢复室每床净面积≥3㎡。设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内部设置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123号)、《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23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2、设备:新生儿暖箱、开放式抢救台、新生儿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蓝光治疗仪、血糖监测仪、经皮测胆仪、供氧设施、复苏设备氧源吸氧设施、转运暖箱及转运配套设施。
(五)手术室、麻醉科:按照卫生部有关手术室、麻醉科的建设标准执行。
五、药品配备
1、产科基本抢救药品
宫缩剂: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甲酯栓或米索前列醇 心血管系统药物:去乙酰毛花苷、罂粟碱、肾上腺素、阿托品、山莨菪碱
解痉降压药:硫酸镁、拉贝洛尔、硝苯地平、酚妥拉明、硝普钠 升压药:重酒石酸间羟胺、多巴胺 利尿剂:呋塞米
镇静药:地西泮、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吗啡
止血剂:酚磺乙胺、血凝酶、氨甲苯酸、维生素k1、6-氨基己酸、凝血酶原复合物
扩容剂: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醋酸钠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 纠酸药:碳酸氢钠
麻醉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等
其它:氨茶碱、纳洛酮、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甘露醇、肝素、10%葡萄糖酸钙。
2、新生儿基本抢救药品 呼吸药:氨茶碱、纳洛酮
循环药: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洋地黄类 纠酸药:碳酸氢钠
止血剂:维生素K1、血凝酶 镇静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
六、辅助检查
具备二级医疗保健机构所需的检验、影像、功能检查等诊断能力。
七、技术水平
(一)产科危重病人的监护、处理技术
1、心、脑、肺复苏;
2、心力衰竭的抢救;
3、急性心律失常的抢救;
4、各种休克的抢救;
5、呼吸衰竭的抢救;
6、羊水栓塞的抢救;
7、产科出血的抢救;
8、子痫的抢救;
9、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早期诊治;
10、DIC的诊断及处理。
(二)胎儿疾病诊断及监护技术
1、胎儿疾病产前诊断;
2、先天缺陷的产前诊断;
3、宫内缺氧的监测;
4、胎儿生长发育监测;
5、胎儿成熟度监测;
6、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
(三)产程监护、处理技术
1、产程监护技术;
2、各种难产诊治技术; ⑴头位难产识别与处理; ⑵臀位难产识别与处理; ⑶其他难产的识别与处理。
3、产科出血防治技术;
4、毁胎术;
5、软产道损伤的处理技术。
(四)孕产期保健技术
1、孕产期保健及产后康复技术;
2、孕产妇营养咨询及指导技术;
3、高危妊娠监测及处理技术;
4、早产的预测及处理技术。
(五)终止妊娠技术
(六)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
(七)新生儿复苏及合并症的抢救技术
(八)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NICU)
(九)胎儿监护技术
(十)脐血流监测技术
(十一)镇痛分娩技术
八、制度职责
(一)医疗核心制度
1、首诊医师负责制;
2、三级查房制度;
3、值班、交接班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病历书写及病历管理制度;
6、查对制度;
7、会诊制度;
8、疑难危重病案讨论制度;
9、危重症抢救制度;
10、手术分级管理与审批制度;
11、术前讨论制度;
1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3、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4、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15、死亡讨论制度;
16、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7、医患沟通制度。
(二)产科专科制度及人员职责
1、制度
(1)爱婴医院工作制度;(2)产科工作制度;(3)产科业务培训制度;(4)宣教室工作制度;(5)产科门诊工作制度;(6)高危妊娠门诊管理制度;(7)产房工作制度;(8)待产室工作制度;(9)隔离待产室工作制度;(10)分娩室工作制度;(11)隔离分娩室工作制度;
(12)产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13)母婴同室管理制度;(14)新生儿沐浴室工作制度;(15)产儿科医师双查房制度;(16)新生儿交接制度;
(17)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报告制度;(18)高危孕产妇新生儿(儿)科医师会诊制度;(19)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20)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21)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
(22)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
(23)死婴、死胎管理制度;
(24)胎盘处置管理制度;
(25)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2、职责
(1)产科主任职责:
(2)产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3)产科主治医师职责;(4)产科住院总医师职责;(5)产科住院医师职责;(6)助产人员职责;(7)母婴同室儿科医生职责;
(8)母婴同室责任制护士职责。
(三)新生儿科(病室)专科制度及人员职责
1、儿科医生进产房、手术室制度;
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生职责;
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职责。
(四)产科、新生儿科基本登记
1、普通产科门诊登记;
2、高危妊娠门诊登记;
3、产科出、入院登记;
4、分娩登记(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
5、出生缺陷登记;
6、疑难危重病案讨论登记;
7、重危病人抢救登记;
8、孕产妇死亡登记;
9、围产儿死亡登记;
10、差错事故登记;
11、新生儿交接登记;
12、死婴、死胎、胎盘处置登记.(五)产科基本抢救程序
1、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程序;
2、水栓塞抢救程序;
3、DIC抢救程序;
4、子痫抢救程序;
5、心衰抢救程序;
6、心、肺、脑复苏程序;
7、新生儿复苏程序。
(六)产科、新生儿病室基本诊疗护理常规 有规范的诊疗护理常规,及时修订,认真执行。
九、产科管理
产科应有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对产科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一)门诊管理
1、医务人员遵守医德规范、仪表端庄、衣帽整齐、坚守岗位、佩戴胸卡。
2、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早孕建卡(或产科门诊病历),规范填写保健卡、门诊日志。
3、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医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4、接诊室内清洁卫生,设备仪器摆放整齐完好备用,不得存放无关物品。
5、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按期进行高危评分,对高危孕妇实行专册登记并在保健卡(病历)上作高危妊娠标记。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孕妇应转入“高危妊娠门诊”诊治。
6、凡属妊娠禁忌症者,应尽早动员终止妊娠。
7、严禁对胎儿进行非医学原因的性别鉴定和非医学原因的大月份引
产。
8、做好孕期保健指导与咨询工作。
9、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及产后42天复查工作。
10、做好孕期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
(二)产房管理
1、产房实行助产士24小时值班制,严格执行床前交接班制度。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应更换产房专用的衣、帽、口罩、鞋。检查产妇前后应洗手。
2、医师或助产士应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书》。
3、实行抢救危重患儿儿科医师进产房、手术室制度。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前应通知新生儿科医生。
4、实行高危产妇床旁监护。
5、应当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对传染疾病、疑似传染病孕妇在产程处理中增加额外预防措施,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产后对房间按照消毒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6、产房用过的巾单和污物应经由污染路线或装袋封口运出。
7、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产妇的胎盘按照病理性废物处理。
8、胎儿娩出后应由助产医师(士)清洁呼吸道、断脐、处理脐带、擦干、Apg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油浴(早产儿不做)、称体重、量身长、打新生儿双足印和母亲大拇指印于新生儿病历上,在新生儿手腕系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的手
腕带,并用标明同样内容的包被包裹。胎儿娩出后30分钟内,接产人员应帮助产妇和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非高危因素胎儿娩出后出现异常情况时,由接产人员及时抢救,并通知新生儿科医生到场抢救。
9、产妇分娩后产房留置观察两小时,观察情况记入分娩记录。如无异常送回母婴病房,助产士与病房护士及家属进行床头交接,三方签字后的交接记录单存入病历。
10、助产人员应认真、即时作好产程、分娩记录(手术分娩由手术医师记录),出生缺陷儿、死胎、死产等各种登记。遇有抢救情况必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1、保持产房整洁,空气消毒净化装置每日消毒一次;每周对室内全部物品、家俱彻底消毒一次;每月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菌落总数合格,做好记录。
12、设备和药品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和更换。
(三)母婴同室管理
1、母婴同室产妇、新生儿床应配备足够的保暖被褥。房间采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2、母婴同室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制度。病理新生儿收住新生儿科病房,产妇可在新生儿科哺乳间按需哺乳。
3、母婴同室实行产科、新生儿(儿)科医生双查房制度。⑴产科医生负责产妇,每日检查,书写病历记录。
⑵新生儿(儿)科医生负责新生儿。新生儿进入母婴同室后,新生儿
(儿)科医生应该完成新生儿记录单。无特殊情况新生儿查房记录每日记录一次,特殊情况随时记录。新生儿病历由新生儿(儿)科医生负责管理,出院时归入产妇病历。
4、母婴同室实行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对孕产妇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护理服务应体现对产妇生理和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护理,5、有产科危急重症抢救流程并定期演练,有相关记录。
6、建立新生儿与母亲分离交接手续。因医护工作需要母婴暂时分离时,应有双方签字的凭证供产妇执存。
7、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母乳喂养的有关规定和《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
8、母婴同室限制探视。探视者洗手后方可接触新生儿。
9、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应暂停接触新生儿。
(四)病历管理
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符合病历管理的基本要求。出生婴儿均应在出生后建立母婴同室新生儿记录,由儿科医生书写。病理婴儿应收入新生儿科(病室),建立完整新生儿病历。
1、产科病历: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规范化产科住院病历(病理产应书写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产程图、产程记录、分娩记录、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病案首页、出院记录、疑难危重症讨论记录,各种告知书及知情同意书,新生儿交接记录单。手术病人应有:危重病人术前讨论记录单、术前谈话记录单、术前小
结、麻醉谈话记录单、麻醉记录单、手术记录单、手术风险评估表、术前核查及手术器具清查单,输血患者应有输血签约单及有关血液资料标志。
疑难危重急症标准(见三级标准附表1-3:产科重症疾病标准)
2、新生儿病历: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新生儿出生记录单、查房记录、各种检验报告单。
十、新生儿管理
(一)新生儿复苏
1、人员要求:产科、儿(新生儿)科、麻醉科医生、助产士均应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实行岗前培训,每年定期复训。
2、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分娩时产科医生应提前通知新生儿(儿)科医生(必要时提前请新生儿科医生会诊),新生儿(儿)科医生应提前到场,负责组织抢救,产、儿科医生及助产士共同实施抢救。
3、操作要求:按规范的复苏流程图操作(第七版)。
(二)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
1、人员要求:应有新生儿(儿)科医生管理新生儿。
3、技术要求:有独立的新生儿住院记录,由新生儿(儿)科医生管理;病区能完成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负责宣传母乳喂养。
(三)新生儿病室管理
1、人员要求:应有专职新生儿医生。
2、技术要求:医生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后的监护及合并症的处理、掌握早产儿监护及合并症的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新生儿感染的治疗。
3、有区域转运的绿色通道,标识醒目。
4、有发生紧急情况、暴发感染的应急预案;
5、有可行的应急会诊及报告制度。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
(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1、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危重症抢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新生儿科(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5、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
(二)具体要求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并自觉遵守卫生规范、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所有新进人员需经培训后上岗。
1、产房:
(1)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遵守洁污不交的原则。
(2)使用过的巾单和污物应经由污染路线或装袋封口运出。(3)分娩室和待产室每日湿式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待产室应当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4)分娩室和备用手术间应安装适宜的、卫生许可批件等证件齐全的空气消毒净化装置。环境卫生学应达到二类环境的要求。
2、母婴同室:
(1)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爆发。
(2)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产妇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3)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孕妇,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4)应配备适宜、卫生许可批件等证件齐全、可在有人活动情况下使用的空气消毒净化装置。每日湿式清洁。环境卫生学应达到三类环境的要求。
3、新生儿病室(科)管理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执行。
4、感染管理要求:
(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2)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从洁到污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3)、所有重复使用的需要灭菌的医疗器具应集中清洗、灭菌,不得自行清洗。
(4)、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标志清楚,统一处理,登记项目齐全。输血完毕后,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冷藏保存一天。
(5)、胎盘的处理要符合《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卫政法发[2005]123号)的要求。
(6)、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流程,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建立健全太平间工作制度,完善遗体的登记、交接、转运、存放、处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规则,确保遗体规范管理。
(7)、每季度对产房、新生儿科的重点区域和部位进行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结果合格。细菌菌落总数分别为:空气≤4cfu/(15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5cfu/cm2; 卫生手消毒≤10cfu/ cm2;外科手消毒≤5cfu/cm2;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每季度对母婴同室进行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结果合格。细菌菌落总数分别为:空气≤4cfu/(5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10cfu/cm2; 卫生手消毒≤10cfu/ cm2;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十二、服务质量标准
1、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85%;
2、院内子痫发生率<0.2%;
3、滞产发生率<0.5%;
4、产后出血发生率<2%;
5、子宫破裂发生率为零;
6、会阴侧切率<20%;
7、Ⅲ度会阴撕裂发生率为零;
8、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3%;
9、院内母乳喂养率≥85%;
10、剖宫产率<15%;
11、无指征剖宫产率为零;
12、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3、住院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率为零;
14、新生儿死亡率<0.5%;
15、围产儿死亡率<1.5%;15、16、围产儿死亡报告率、出生缺陷报告率100%;
17、高危孕妇健康状况跟踪率100%;
18、院内感染率<10%;
1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20、医疗事故发生率为零。附件3 陕西省一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基本标准(2013版)
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依法取得执业执业资格的一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适用本标准。
一、功能任务
1、开设普通产科。接收正常孕妇住院分娩,依法开展助产技术服务。
2、严禁未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非法开展产科业务,3、承担孕产妇系统管理,建立孕妇保健手册,开展围产保健技术服务,识别高危孕产妇,并负责高危孕产妇转诊。
4、开展爱婴活动,实行母乳喂养。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5、负责本机构或本区域孕产妇保健资料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
6、承担本机构或本区域村级(街道)孕产妇保健指导及技术人员培训、监督管理;
7、开展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8、承担上级下达的指令性工作,按时参加上级工作例会。
二、人员标准
严禁聘用未取得相应资质人员非法从事产科诊疗服务。
1、至少应有一名产科医师和一名助产士(师)。同时应有一名经过培训的内儿科医师或全科医师。
2、医师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助产士(师)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所有人员按照执业资格范围执业。助产工作应由医师或助产专业人员承担。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三、房屋标准
1、门诊设诊室一间,面积不少于15㎡,诊断、检查分开,内有流水洗手设施。候诊室可利用走廊空间。
2、母婴同室,一组母婴床的面积不少于6㎡,新生儿床独立设置。
3、分娩区域相对独立,设有待产室与分娩室各一间,区划合理。⑴分娩室面积一般不少于15㎡,墙面应用可擦洗消毒的材料,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保暖设施,室内不设地漏。
⑵待产室(可与分娩室的缓冲间合用)设待产床1-2张,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内设更衣、换鞋区。室内有流水洗手设施。
四、设备标准
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产床、多普勒胎心听诊器、骨盆测量器、器械台、器械敷料柜、急救柜(箱)、母婴同室按每单元床配备必需物品、消毒产包、输液包、氧气瓶(袋)、负压吸引器、开口器、舌垫、导尿管、新生儿秤、挂钟、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听筒、卷皮尺、污物桶、冰箱、照明灯、会阴切开缝合器械、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宣教资料和设备、急诊转运设备。
新生儿抢救设备:新生儿复苏台、新生儿保温箱、氧气面罩、复苏气囊、新生儿喉镜及气管插管、吸痰管、低压负压吸引器。
五、辅助检查
江西省工业集聚情况统计分析 篇5
(一)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1~2014年江西省工业总产值规模迅猛增长, 从2001年的1016.0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79.35亿元, 增长了2733.34%, 说明十四年来, 江西省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 2001~2014年江西省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呈现M型的震荡趋势, 2001~2005年江西省工业迅猛增长, 2005年工业总产值增幅高达50.23%, 增速达到历史高峰;而2011~2014年增幅不断回落, 到2014年增幅仅为16.68%。
江西省工业总产值增速的回落一方面与其规模的加大、基数的上升有关, 数据表明, 2001年江西省工业产值仅为1016.02亿元, 而2010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达到了13835.61亿元, 2012年更是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 达到了20809.47亿元, 伴随着工业产值规模的加大, 其增长幅度必然会出现回落;另一方面, 工业总产值增速的回落与宏观经济下行有关, 2008~2009年, 受金融危机蔓延影响, 工业产值增速明显下滑, 2012~2014年,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受此影响, 同期江西省工业产值增速保持低位。
(二)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江西省也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主要表现在传统高耗能行业产值比重显著下降, 而先进装备制造业行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 这说明江西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数据显示, 2014年高耗能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52.1亿元, 占工业总值的比重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先进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千亿元, 达7262.1亿元, 同比增长7.10%, 比全省高2.7个百分点, 贡献率达36.0%, 实现利润515.4亿元, 增长7.91%。
数据进一步显示, 2014年江西省制造业企业资产总值为16033.3亿元, 占总资产的85%, 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资产总值为1802.3亿元, 采矿业资产总值为1045.3亿元, 占比分别为9.55%和5.45%, 可以明显看出江西省工业经济中以制造业为主导, 占比远高于热力、燃气、采矿业等传统行业。此外, 最新数据显示, 2014年江西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1471个, 其中采矿业3637个, 制造业44196个,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638个, 分别占7.1%、85.9%和7.0%。上述数据进一步表明江西省工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工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三) 工业科研投入加大
随着江西省工业发展规模的扩大, 江西省工业企业对工业科研投入日益重视。加大工业科研投入能有效的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有助于企业掌握核心技术,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 工业企业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能很好的推动江西省工业转变生产方式, 有助于江西省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江西省的区域竞争力。
数据显示, 2014年, 江西省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研究经费支出为110.7亿元, 比2008年增长123.4%;R&D研究经费的投入强度为0.41%。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954个, 比2008年增长120.3%,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7%。这体现出了企业对研发活动的重视, 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4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专利申请数量为4893件,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69件, 分别比2008年增长547.2%和494.0%。
二、各地市工业发展情况
(一) 各地市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从各地市工业总量变化上看, 2001~2014年江西省各地市工业总产值均大幅增长, 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 各地市最高的为南昌市, 其工业总产值为285.16亿元, 最低的为吉安市, 仅为39.74亿元;而到了2014年, 南昌市工业总产值逼近5000亿元大关, 达到了4991.39亿元, 是2005年的125倍。这表明江西省各地市工业在过去十四年发生了巨大的进步, 工业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化发展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 各地市工业发展不平衡
从各地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上看, 南昌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最高, 其次为九江市, 景德镇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最小。2014年南昌工业产值为4991.39亿元, 占全省的比重为17.34%, 九江市工业总产值为4560.16亿元, 占全省的比重为15.84%, 景德镇市的工业总产值为1083.54亿元, 占全省的比重仅为3.76%。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 地理位置占据了先天优势, 以江铃汽车集团、洪都工业集团为代表的汽车、航空业发达;而九江作为江西省唯一一个港口城市, 水运航运发达, 地理位置优越, 造船业、石化业发达, 因此南昌和九江较全省其他地市而言, 工业基础较好, 工业发展明显占据优势。
(三) 各地市工业发展增速变化不一
从各地市工业总产值增速变化来看, 2001~2014年, 增幅最大的是吉安市, 2001年吉安市工业产值为39.74亿元, 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值迅速增加到了2729.42亿元, 增幅为6767.64%, 在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 增幅最小的为景德镇市, 增幅仅为1103.57%。吉安市过去以井冈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业发达, 而工业基础较为薄弱,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相关政策, 吉安市工业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四) 地市省内工业排名变化较大
从排名上看, 吉安和宜春上升幅度最大, 景德镇、鹰潭和新余下降幅度最多。2001年, 吉安和宜春的工业总产值在江西省11个地市中分别排第11和第6位, 而到了2014年, 这两个地市在全省的排名分别上升至第5和第3位, 排名分别上升了6位和3位。与之相反, 2001年, 景德镇、鹰潭和新余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分别排在第3、第5和第7位, 到了2014年, 这两个地市的排名分别下降至第11位、第7位和第9位, 景德镇排名下滑了8位, 鹰潭和新余排名均下滑了2位。
三、江西省工业集聚分析
(一)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
本节采用的数据均来自2001~2014年的《江西省统计年鉴》、《南昌市统计年鉴》、《九江市统计年鉴》及江西省其他各地市统计年鉴, 其中反映江西省各地市发展工业情况用的是2001~2014年各地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指标, 反映江西省工业总体发展水平用的是2001~2014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二) 集聚方法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江西省各地市工业集聚程度, 鉴于数据的获取的可行性, 本文选择集中度的方法来测算江西省各地市的工业集聚情况。工业集中度计算公式如下:
(三) 各地市工业集聚结果
第一, 综合历年来看南昌市、九江市为江西省的工业集聚中心, 工业集聚最低的是抚州市。2014年, 南昌市工业集中度为0.1734, 在省内排名第一, 其次为九江, 集中度为0.1584。从2001年至2014年, 南昌市的工业集中度在0.17至0.30之间, 在江西省11个市区中工业集中度常年稳居第一。2001~2014年, 九江市工业集中度集中在0.10至0.16之间, 仅次于南昌。整体来看, 抚州市的集中度最低, 抚州市的集中度最低为0.0405, 最高为0.0534, 在江西省其工业化程度相对较弱。
第二, 宜春市、吉安市、上饶市和萍乡市近年工业集中度在全省的排名上呈现上升趋势, 这说明这四个地市工业发展在全省的比重上升。而鹰潭、新余、抚州和景德镇这四个地市工业集中度在省内的排名下降。宜春市2001年的工业集中度为0.0687, 2014年上升为0.1093。吉安市由0.0403上升为0.0949, 上饶市2001年工业集中度为0.0597, 2014年为0.0888。
第三, 江西省各地市的工业发展差距总体在不断减小。在2001年, 各地市的工业集中度最高的地市与最低的地市差值为0.2490, 2005年的最大差值为0.2144, 2009年的最大差值为0.1650, 2011年最大差值为0.1389, 2014年的最大差值为0.1358。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 江西省的工业化发展格局慢慢调整, 各地市工业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 工业经济朝“全面推进, 均衡发展”的格局发展。
(四) 结论分析
为了全面反映江西省工业集聚的空间集聚情况, 本文根据2014年江西省各地市工业集中度数据, 利用空间计量常用的G eo D a软件制作了江西省工业集聚空间分布图, 如图1所示。本文根据2014年江西省工业集聚程度的空间分布图, 得出以下结论:
1.江西省工业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强, 东西弱的格局。赣北地区的九江市、南昌市、宜春市和赣南地区的赣州市工业集中度均超过0.10, 而赣东地区的抚州、景德镇和赣西地区的萍乡、新余的工业集中度均小于0.07, 很明显说明江西省工业主要集中在赣北和赣南, 这是因为赣北地区区位优越, 作为沿江城市的九江水运发达, 低廉的水成本和丰富的水资源使九江石化产业发达;而南昌作为省会城市, 政策性投入明显, 固定投资在省内靠前, 基础设施较全省其他地市超前。赣南地区资源储备丰富, 尤其是稀土资源储量在全国领先, 赣州市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 形成以赣州稀土、赣锋锂业为代表行业龙头冶炼产业集群。
2.江西省各地市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梯队。南昌、九江、赣州和宜春四个地市为第一梯队, 其工业集中度均超过0.10, 南昌和九江是江西省老牌工业强市, 工业基础较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随着江西省委打造南昌和九江双核战略, 这两个地市的工业发展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赣州作为江西省占地面积和人口最多的地市, 其地理位置独特, 濒临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发达地区, 近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赣州市抓住契机, 大力承接珠三角和闽三角的工业转移, 加快了本地工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发, 赣州地区的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可以说赣州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潜力无限。宜春市交通便利, 沪昆高铁穿境而过, 县域经济发达, 丰城、樟树和高安等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位居江西省前列。
上饶、吉安、鹰潭这三个地市为第二梯队, 其工业集中度在0.07~0.10之间, 其中上饶、吉安这三个地市的人口和地域面积较大, 其工业发展水平在江西省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仅次于南昌、九江和赣州。鹰潭虽然人口和地域面积较小, 但其工业基础较好, 以江西铜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加工和冶炼业发达, 故其工业集聚度也相对较高。
【陕西省建筑标准统计】推荐阅读:
陕西省卫生县城标准05-15
陕西地方标准陕西传统村落保护规范07-01
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11-20
陕西省建筑八大员考试11-11
陕西省建筑行业统筹管理文件摘要08-30
陕西建工集团企业标准07-18
陕西建筑企业资质查询05-28
陕西省2017年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和统计学基础知识: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考试题10-07
陕西建筑优质结构工程12-05
陕西省建筑施工B类安全员考试试题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