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2024-06-21

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共8篇)

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篇1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检察职能,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已成为检察机关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们组织人员对当前涉检信访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了原因,针对原因思考并提出了有关对策,以期更好地做好涉

检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涉检信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检察机关或检察人员的案件。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依法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涉检信访形势仍然严峻,检察机关的信访总量仍很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检察职能,做好涉检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一、涉检信访的主要问题

高检院下发的《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集中处理涉检信访问题专项活动工作方案》对涉检信访主要问题是这样归纳的:(一)群众举报后未查处或查处不到位或查处后未反馈的;(二)依法应当受理的申诉、控告不受理的;(三)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四)执法不规范引发的信访事项;(五)执法错误,该纠正未纠正的;(六)控告检察干警执法不廉,违法违纪的;(七)其它涉检事项,依法属于检察机关处理权限的。这些问题虽然大部分是过去办案中发生的,通过不断规范和改进,有的已经得到了解决,但还有一些问题在目前的执法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积极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党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一些位高权重的贪官受到了惩处,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举报热情。

其次,随着普法和举报宣传活动的深入,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敢于用国家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随着检察机关不断强化法律监督,不断加强法制宣传,公民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只要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不服,就到检察机关申诉。同时,检察机关对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敢抗善抗,取得了社会的信赖。

2、消极方面的原因。

一是信访机制不完善。检察机关在接待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时,没有完整细致可操作的机制,这样容易导致当事人对检察机关的处理不服。此外,对于一些无理缠访的当事人不敢依法处理,检察机关也没有细致可操作的机制,而是一味迁就妥协,力求少生事端。

二是办案中法院、检察院对一些案件的证据采信、法条理解存在差异,容易引发涉检上访。

三是信访接待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接待人员在接待那些重复访、无理访、缠访的上访人时,有时耐心不够,简单打发了之,甚至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致使矛盾激化。

三、做好涉检信访工作的对策

(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这为我们当前推进新时期检察机关的涉检信访工作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向与指导,因此,我们检察机关必须加强自身学习,认真查找自身在涉检信访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深刻体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切实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用现代司法理念指导涉检信访工作,从而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涉检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将每一件涉检信访工作抓好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处理涉检信访”干警素质。

一是加强学习。即要求“处理涉检信访”干警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处理涉检信访”干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二是树立公仆意识,为民排忧解难。强调“处理涉检信访”干警坚持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要求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反映社会热点,除了办理日常信件外,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上访群众,“处理涉检信访”干警均能独当一面,做到耐心听取意见,深入调查问题,公正处理问题,快速高效地做好处理涉法上访工作,使一批批来信来访者反映的问题,能够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三)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检上访。

坚持公正执法、狠抓办案,以质量效果为中心,全面提高办案质量,使查办犯罪工作的重心逐步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果转变。工作中,采取设立案件线索专管员、案件质量专管员,成立案件监督管理中心,建立侦查与批捕、起诉部门双向延伸、共同把关制度,健全并严格落实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

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建立完善数量、质量、效果有机统一的办案工作综合考评体系,加大对办案质量和效果的考核力度等措施,有效地促进执法办案水平的提高,保证案件质量,提高办案效率,使自侦案件大要案比例、有罪判决率和挽回经济损失额大幅提高、涉检信访案件大幅下降,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检上访案件的发生。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确

保涉法上访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是规范和约束工作行为、保障工作有序进行的有力措施。目前,一是继续推行和落实“案件首办责任制”,实行领导负责制,坚持领导包案,部门领导就是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自的工作责任;二是完善联系协调机制。外部,主动加强与信访部门的联系,定期参加信访部门召开的情况通报会,及时掌握基层群众的信访动态,凡是隶属检察机关管辖或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案件,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避免重复上访;与公安、法院、纪检监察和政府有关部门畅通情报信息渠道,实现互相配合,信息共享。内部,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各部门相互沟通可能引发当事人上访的信息,使全院信息共享和全院联办;三是实行涉检上访案件“限时办理”制度,防止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完善接访跟踪督办机制。按照职能分工对案件进行分流,控申部门负责跟踪办案,及时催办、督办,确保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侦查、侦查监督、公诉等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办案,加强诉讼监督,减少涉法上访问题的发生。对重大节日、特殊时期及重大活动上访案件摸底排查,实行动态监控。

(五)严格执法,有错必纠

要站在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的高度,站在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高度,真心诚意地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这也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执法为民的总要求。检察机关要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拿出解决问题的勇气,把案情弄清楚,有错必纠,把矛盾和纠纷彻底化解在基层。实践证明,只要敢于负责,工作到位,避免采取过激手段,涉检信访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解群众心中的不满情绪,消除影响稳定的因素。2008年下半年,我院控申科收到一件故意伤害案因证据不足而判无罪并要求国家赔偿的案件后,本着以人为本,有错必纠的原则,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审结并支付了国家赔偿金到申请人,及时化解了矛盾,维护了检察机关严格执法,有错必纠的良好形象。

(六)坚决依法打击个别恶意上访人员。处理涉检上访问题要坚持正确引导教育与保护人权相结合的原则,检察机关应当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核心,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解决突出问题为落脚点,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要区别性质,因势利导,对那些无理上访、缠访以及利用上访敲诈勒索、蛊惑人心、煽动闹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要依法予以打击处理,以起到教育大多数的目的。

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篇2

一、涉检信访的产生原因

就产生信访案件的深层次原因来看, 主要是传统法律文化对信访的影响, 我国处于转型时期, 矛盾多发, 上访群众的维权意识增强但依法维权的意识和技能薄弱等, 具体来说大体分为以下几点:

(一) 当事人法律意识薄弱, 存在法律认识上的偏差

一些当事人由于不懂法或者没有全面理解法律的内涵, 存在法律认识上的偏差。如上访者对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不了解, 对法律程序不清楚, 心态也较为极端;虽然办案人员依法对案件作出了正确处理, 但当事人却固执己见, 一味上访;一些当事人由于证据意识差, 不注意依法收集、保存证据, 举证不充分或者证据不足, 导致案件最终不能立案或者起诉等, 当事人却认为办案人员执法不公, 希望通过上访途径解决问题。

(二) 信访成功案例提高了民众信访的积极性

随着信访处理与各单位评价的关联度日益加深, 信访量的多少成为衡量相关单位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作为涉检信访归责单位的检察机关无疑也会强化对涉检信访的处理, 而通过信访途径可以实现“权利救济”的结果则进一步激发当事人的信访热情。

(三) 案件质量存在问题

一是侦查阶段出现问题, 表现为侦查人员证据意识不强, 对证据的收集不到位, 导致案件最终作不捕或者不诉处理, 引起被害人的不满而向检察机关申诉;侦查人员工作不细、不实, 收集的证据不注意保存、固定, 案件在批捕后证据却发生了变化, 犯罪嫌疑人借此上访;侦查程序不合法、侦查人员违法办案, 不当使用强制措施, 侵害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当事人以此申诉等。

二、涉检信访现状特点分析

(一) 涉检信访案件涉及面比较集中, 主要为申诉和举报

不少上访群众都是因为检察院对自己反映的申诉案件不支持或者不服反贪局的不立案决定上访。申诉案件大多都是疑难复杂案件, 申诉人总是认为自己的理由很充分, 当检察院向其解释不予以支持的理由后, 其往往难以接受, 从而引发涉检信访, 甚至越级上访。对于举报人反映的贪污受贿案件, 很多情况下都是猜测, 证据不足, 有的达不到立案标准。举报人往往认为是检察院包庇, 所以不断来信来访。

(二) 涉检信访群众年龄普遍偏大, 中老年人居多

近两年涉检信访案件上访者大多处于50—60岁, 甚至有的上访者年龄超过70岁。通常年轻的上访户较为明理, 通过向其解释法律、讲明道理, 他们一般都能理解和满意, 因此也很少发生越级上访。年龄偏大的上访群众, 一般思想较为固执, 不轻易接受外界观点。

(三) 缠访、闹访较为突出

一些上访者纠缠于自己的诉求, 长时间无休止地到检察院胡搅蛮缠, 有时还会作出过激行为。另外, 越级上访情况普遍。部分上访群众“唯上”的意识明显突出, 认为官大于法, “不求法律求清官”。上访重点也由向控申部门反映转移到了求“领导批示”或“清官私访”上, 导致越级访、赴省访、进京访的数量增多。

二、涉检信访工作处理机制

(一) 严格执行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制定《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实施办法》, 实行信访风险评估, 划分风险等级, 制定稳控方案, 为及时发现执法办案风险苗头, 第一时间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稳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防范措施。

(二) 领导接待制度

在疑难的初信初访中, 有相当一部分来访人希望能够直接得到检察长的接待, 这种面对面的接访方式能够增强来访民众的信任感, 也便于协调检察院各部门的整体力量, 提高接访的成效。对于告急访、集体访、缠访或者可能引发越级上访的情形, 按所涉部门的分管检察长职责范围实行分管检察长包案, 包案领导直接负责接访、处理和息诉罢访。

(三) 做好释法明理工作, 每月排查信访隐患

检察院在接待群众来访中创新工作方式, 采取“告之, 更要告知”的方式引导群众依法、有序、明理信访, 以百姓听得懂、听的明的方式进行释法明理工作,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针对来访群众反映问题逐一释疑解惑、辨析事实, 明确诉求, 发现和发掘群众举报中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让每一名来访群众都明白自己如何正确表达诉求, 如何依法实现其合法诉求。同时, 每月不定时排查信访隐患, 时刻掌握信访动态。

(四) 联合接访与协调联动机制

做群众信访工作, 要注重情、法、理的综合运用, 各部门协调联动, 形成合力, 共同化解。对于案件涉及多个部门的, 如果所涉部门是检察院内部部门, 则由控申科牵头, 联合所涉部门的办案人员共同接访来访人;如果涉及多个部门, 则由办案部门人员协调联动各部门负责人, 主动沟通相关情况, 研究解决办法, 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化解疑难案件。

三、完善涉检信访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 完善教育引导群众机制

当前, 信访人存在两种心理误区。一是群众从众心理。部分群众看到各级机关对信访工作的重视, 产生了错误的心态, 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到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访一访、闹一闹, 不正当的要求就有可能得到满足。上访人盲目攀比, 萌生过高、无理的要求, 这是产生上访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期望过高, 群众在公安或法院处理过程中遇到不顺利即到检察院控告和申诉, 认为检察机关能对公安和法院的案件结果和办案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所以, 在依法处理与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注重教育群众, 把引导群众依法信访、逐步建立良好的信访秩序作为涉检信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努力在释法解疑上下功夫, 拓宽检察宣传渠道, 加强检察宣传, 引导群众找准投诉渠道, 正确举报和反映情况, 依法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重视分析造成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帮助当事人识法、懂法, 提高守法意识, 防止闹访等情况的发生。

(二) 坚持规范执法, 善用调解

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十分重视调解的作用, 把调解工作贯穿在办案中大大减少了信访量。在实践中发现,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上访, 大部分都是由于执法不规范或执法瑕疵对上访人或其近亲属造成身心上的伤害, 对其生活和精神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要求讨一个说法, 有的诉求很高, 有的态度很强硬。通过与上访人沟通了解, 他们其实是想寻找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不是真的想走上访之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实,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促成调解是一条有效之路。

(三) 提高干警素质, 完善和创新信访接待机制

检察干警要通过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政治修养, 以便在信访接待过程中更好地为来信来访群众解读政策和法律。当然, 要准确高效地解决信访问题, 仅仅具有较强的政策理念、法律意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谈话艺术,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接待来信来访的工作中, 要时刻秉着“立检为公, 执法为民”的信念, 对待群众要“关心、热心、诚心、耐心”, 要针对信访人员的性格特点, 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与之交流, 虚心听取他们的陈述。即使对于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问题, 也不能一推了之, 该移送的及时移送, 对部分缠访、闹访的群众, 要通过谈话教育,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赢得当事人的信任, 使他们不至于对检察机关产生抵触情绪和误解;对于个别经过教育仍无理取闹, 扰乱信访秩序的来信来访人, 可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四) 加强与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 建立信访联系制度

有些复杂的信访工作牵涉到几个职能部门, 因此, 信访工作需要协调各方力量, 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检察机关要加强同基层党委政府及信访、纪检、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明确信访件的移送、反馈、协调及信息通报等具体事项, 遇事及时沟通情况, 必要时可采取联合接待, 共同答复的方式做好息诉工作。

(五) 要积极探索信访新机制, 探索解决信访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积极研究制定与《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相适应的配套措施, 要不断完善处理涉检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 特别是要完善信访案件流程管理机制、信访数据统计分析机制、信访风险评估机制、重大事件及时上报机制、群体性事件排查预案机制、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以及涉检信访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同时, 完善涉检信访预警机制:与人大、纪检监察、信访局、街道办事处和其他政法部门建立信访信息联动机制, 密切关注涉检信访最新动态, 发现涉检上访苗头及时通报。必要时要开展案后回访, 巩固息诉成效, 并从根本上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执法水平, 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检察机关的规范化建设, 努力从机制上遏制和减少涉检信访案件的发生。

要做好检察信访工作, 始终要一直坚持一个信念:“要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在初信初访的首次办理环节上, 要使检察机关真正发挥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维护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摘要:近年来, 涉检信访案件逐年增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检察机关作为社会矛盾化解的主力之一, 必须不断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方法,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涉检信访问题呈现复杂化倾向, 集中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检察机关在积极稳妥地处理涉检信访案件的同时, 应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化解社会矛盾。文章拟从涉检信访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对策建议, 探讨完善处理涉检信访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涉检信访,原因特点,工作机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胡笳.检察机关应对新刑诉法科技证据规定的探索与思考[J].法治论坛, 2012, (3) .

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篇3

一、心理疏导的主要功能

1、认知调节。人们的思维认知非常重要,正确的认知使人产生正确的行为,错误的认知则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行为。人们的思维认知有时候会步入误区,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调节和控制,往往成效甚微。心理疏导是通过攀谈、解释、说明、引导、启发等方式,与上访人员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使其调整心理状态,排除心理障碍,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2、心理支持。个人在面临困难时,如果能得到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或者社会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就能提高心理应激能力。相反,如果外界支持、疏导不够,个人受挫情绪和悲观心态容易增强,甚至萌发对抗心理。目前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还没有全面普及。在此情况下,信访就成为群众寻求心理支持、反映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信访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心理疏导的基本功。

3、情绪宣泄。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宣泄是人们获得精神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人们在特定时期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的情绪宣泄,来达到内心的平衡。通过发泄不满、埋怨等方式消除情绪,有利于人们恢复心理平衡,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心理疏导作为解决心理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人们提供了情绪宣泄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避免因情绪激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心理疏导的方法

1、针对上访人员的对立心理,做好情绪疏导工作。有的上访人员带有排斥心理,难以接受不同意见,对有关政策、规定及问题发生的根源也不愿意深入了解,而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解决问题。一旦愿望落空,他们往往会把矛头指向信访接待人员,与其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在信访接待中,工作人员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上访人员的心情,体谅上访人员的处境,学会专心、专注地倾听,让其有机会发泄不满、表达诉求,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要耐心地宣传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实做到变“堵”为“疏”,使上访人员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如针对郭德敏二十年涉检上访一案,郭德敏对孟津县人民检察院于1992年1月24日作出的郭治良涉嫌贪污一案撤案决定不服而长期上访。对此,孟津县院专门成立处理郭德敏涉检上访一案工作组,充分运用处理信访案件“五步工作法”和心理疏导方法,使郭德敏息诉罢访,此案得以顺利解决。

2、针对上访人员的自尊心理,做好情感疏导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多数上访人员既为了讨个公道、要个说法,又有一种赢得理解的心理渴求。接访者态度热情,一个笑脸、一杯热水、一句暖人的话语,就能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问题的解决。在具体工作中,信访工作人员要热情而礼貌地接待群众来访,平等相待、专心倾听、认真记录,同上访人员进行朋友般的交流。遇到上访群众情绪激动的情况,要宽容理解、耐心劝慰,尽快使上访人员冷静下来。总之,必须自始至终使来访者感受到亲切、温馨的氛围,感受到受人尊重、被人理解的温暖,从而消除隔阂,转变对问题的看法,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

3、针对上访人员的困惑心理,做好政策疏导工作。解疑释惑是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上访事件是由于群众对有关政策、法律不熟悉或者片面理解造成的。对这类上访人员,要面对面地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打消其疑虑。而对于有的来访者提出的过急、过高甚至无理要求,即使政策上无依据、道理上讲不通,也不能置之不理、一推了之,要带着感情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这就要求信访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和政策常识,真正做到讲清形势、讲明政策、讲透道理,最大限度地赢取上访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其心悦诚服。

4、 针对上访人员的求助心理,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上访人员大都是带着困难、问题而来的,他们都希望通过信访渠道获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信访工作人员必须从维护行业稳定和职工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发挥应有的答疑、协调功能。同时,要根据工作实际,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上级单位的沟通协调,为解决上访人员的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篇4

2010年03月23日 2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电(记者朱大强)针对中国目前大量社会矛盾以涉检信访的形式表现,涉检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检察机关贯彻<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源头治理,通过涉检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和自身监督,既严格依法办事又注重协调解决信访群众的实际困难。

高检院控告检察厅有关负责人说,近几年,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开展集中处理涉检信访专项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涉检信访形势有所好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国仍处在矛盾凸显期,大量社会矛盾以涉检信访形式表现出来,一些长期积存的涉检信访问题处理难度加大。

这一《实施意见》要求,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坚持定期组织检察干部下访。各级检察机关要切实把涉检信访排查化解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对上访量比较大的地区,上级检察机关要定期派出巡回接访组,按照案件管辖范围就地接待上访群众,方便群众反映问题。

基层是涉检信访矛盾化解的重心,要建立健全涉检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高度重视初信初访的办理化解工作。加强源头治理是最大限度减少涉检信访问题产生的重要举措,这位负责人说,要完善规范执法行为机制,强化对执法办案的监督制约,建立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并坚持定期对涉检信访形势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判。

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篇5

发表时间:2008-08-0

5唐慧

[内容摘要]在涉法上访中,涉检上访占有一定比例,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结伙上访、越级上访、缠访缠诉,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不和谐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立足检察实践,分析了涉检上访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涉检上访原因对策

近年来,涉检上访案件不断发生。特别是结伙上访、越级上访、缠访缠诉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不和谐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做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机关,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上访问题,责无旁贷,是检察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执法为民”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一、涉检上访案件产生的原因

涉检上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上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检察机关或检察人员的案件。包括:⑴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案件;⑵反映检察机关在处理群众举报线索中久拖未决,未查处、未答复的案件;⑶反映检察机关违法违规或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的案件。引发涉检上访案件的原因主要有:

1、办案人员水平不高,办案质量差留下隐患。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撤销案件和做不起诉处理的案件,并不都是错案,也不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多数案件定性准确,但因办案人侦查水平不高,突破案件能力差,没能及时收集有用的证据和固定证据,难以定案;或因年代久远,办案人员更迭,原案卷材料不完整,甚至遗失,给涉检上访留下隐患。

2、上访人认识上的误区促成越级上访。有的上访人错误地认为,越往上找解决问题越快,因而将上访信到处邮寄,直至中央纪委。也有的上访人对国家赔偿法等法律规定了解不全面,提出法律规定以外的赔偿问题,“不图打鱼搁勒水”,要不来也搭不上啥,成为无理缠诉。还有的上访人对行政、司法机关办案办事不公、推诿拖拉、作风粗暴不满,提出质疑、催办。到检察机关上访时多数情绪偏激,怨气较多。接待人员如果宣传法律不到位,缺乏耐心,工作方法简单,往往导致申诉人不满意而缠访不止。

3、上访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维权意识的体现。随着普法和举报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群众法制意识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了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别是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后撤销案件或做不起诉处理的当事人,从没想要或根本不敢要保证金和扣押款,到敢于索要,并提出赔偿经济和精神损失等要求,体现出上访人法律意识的觉醒和对检察机关的信任。

4、信息传递不够,反馈时效性差,影响了解决涉检上访问题的最初时机。部分基层检察机关客观上受经济制约,办公硬件设施落后,信息传输手段老化,传递、反馈不及时,往往错过处理涉检上访问题的良机,进而引发越级上访。部门基层院干警主观能动性较差,因循守旧,对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影响了上级的科学决策。

5、科学、规范、协调的依法预防和处理工作机制尚未形成。⑴制度不健全。近年,各级检察机关虽在处理涉检上访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但相关制度尚未健全,按经验办事成为趋势,少数检察机关的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对有关工作制度的理论研究,这也是引发越级上访的一个重要因素。⑵机制未形成。各级党委政法委在处理涉法上访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他们多数都对上访工作认真负责,但也仍有借故推诿的时候,上访落空时有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引发新的矛盾。

6、对个别恶意缠访人员打击不力,姑息迁就,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其缠访情绪。有关部门从同情弱者的角度出发,对部门上访专业户从生活上给予接济,使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上访中尝到了甜头。这就助长了上访行为,加剧其上访念头。加之有些上级机关为息事宁人,凡对越级上访者一律让基层部门接回,并限期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个别上访人员重复上访、缠访。

二、处理涉检上访问题的对策

2005年5月1日,修改后的《信访条例》已正式颁布实施,为我们正确处理涉检上访提供了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作为检察机关的控申部门,要做好群众上访接待工作,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提高处理涉检上访问题的工作能力。但更主要的是强化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公正执法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上访,并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处理上访问题的效率、效果。

1、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检上访。检察机关要坚持公正执法、狠抓办案,以质量效果为中心,全面提高办案质量,使查办犯罪工作的重心逐步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果转变。工作中,采取设立案件线索专管员、案件质量专管员,成立案件监督管理中心,建立侦查与批捕、起诉部门双向延伸、共同把关制度,健全并严格落实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建立完善数量、质量、效果有机统一的办案工作综合考评体系,加大对办案质量和效果的考核力度等措施,从而保证案件质量,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检上访案件的发生。

2、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涉检上访问题,还必须从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内部监督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解决涉检上访问题的长效机制。案件质量不高,是引发涉检上访案件的直接原因。在办理自侦案件方面,侦查人员不仅要提高证据意识,注重证据质量,保证案件质量,还要在规范执法行为上下功夫,要使案件在侦查阶段不留任何上访隐患。在办理刑事案件方面,要加强对案件流程的管理,严把案件处理的各个关口,对不捕、不诉以及有重大上访隐患的案件进行重点把关,并做好每位当事人的息诉息访工作。

3、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解决涉检上访。在接待、受理、办理涉检上访中,坚持“有理推定”的理念,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从上访人的角度出发,发现上访的症结所在;办理案件,不但要考虑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而且还要考虑当时的执法背景、执法效果以及上访人的承受能力。笔者认为,只要从有理的角度看待涉检上访,坚持全部有理全部解决、部分有理部分解决,就能够使大部分涉检上访及时平息。

4、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加强催办督办工作。最高人民检察出台《首办责任制实施办法》,就是要将矛盾和纠纷解决在案件的首次办理环节,这也是预防和减少涉检上访案件的关键所在。检察机关要把首办责任制工作机制延伸到处理涉检上访案件的每个环节,着重抓好对涉检上访案件的首次办理。检察机关控申部门首先要认真处理好初信、初访工作,在首次接待中,做到耐心细致,及时分流控申举报线索;其次要抓好首办责任案件的催办、督办工作,对移送相关部门的首办责任案件,随时了解案件办理的进展情况,掌握案件可能引起上访风险情况,及时进行催办督办。具体承办首办责任案件的责任部门,不仅要提高办案质量,还要树立案件上访风险意识,要能及时有效的办理并回复结果。

5、坚持领导包案机制,完善责任人负责机制。对于涉检上访问题,检察机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主管检察长直接抓,责任部门具体负责,其它部门各司其职,上下互动,全院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对于每个涉检上访案件,要按照首办责任制的规定,确定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研究制定处理案件及息诉罢访的工作方案。对排查出的每一起可能引发涉检上访的案件,都要实行“四定一包”,即定领导、定专人、定方案、定时限,包息诉罢访。对所有涉检上访案件,都要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有关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息诉罢访不放过。

6、完善检察机关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妥善处理好每个涉检上访案件,达到将矛盾和纠纷都能消化在基层,不是检察机关某一个部门所能办到的,必须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完成。检察机关各部门要树立“大信访”观念,在办理每个案件过程中,都要有风险意识,要与控申部门建立联系协调机制,畅通情报,信息共享,共同做好涉检上访案件的处理工作。

7、采取公开审查形式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目前,检察机关公开审查案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不起诉案件的公开审查,二是刑事申诉案件的公开审查。两个公开审查虽然诉讼阶段不同,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为了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案件办理透明度,接受群众及社会监督,化解矛盾,提高办案质量。同时,公开审查也是有效预防和解决涉检上访的重要手段。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过程中,把侦查部门、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他们委托的人对案件处理的意见,作为检察机关对案件是否做出不起诉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涉检上访发生的可能性。在刑事申诉案件办理过程中实行公开审查,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案件,要求案件承办人、申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与以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政协委员为主体的听证员共同参加听证会,听证员形成的听证意见作为案件承办人提出处理意见的重要依据。公开审查的形式做到了公开、透明、公正,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解决涉检上访。

8、采取国家救济的手段处理、解决涉检上访问题。在很多涉检上访案件中,上访人由于犯罪行为或诉讼导致贫困的现象比较多见,尤其是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致使伤亡而又得不到合理赔偿时,最终走入越访越穷,越穷越访的怪圈,极容易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针对该种现象,很多地方的检察机关正在摸索通过国家补偿的形式化解上访的新途径,国家补偿的形式也确实解决了很多多年积累的缠访案件。但采取国家补偿也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国家

没有法律规定,采取该种方式解决上访于法无据;二是造成检察机关经费更加紧张;三是采取国家补偿解决信访的具体案件范围、条件、标准还不一致,有误导信访者只要访到底就能得到钱的嫌疑。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尽快采取措施,制定国家补偿的费用来源、范围、标准、程序等规范性规定,使国家补偿有法可依。

9、要努力解决上访问题,坚决依法打击个别恶意上访人员。处理涉检上访问题要坚持正确引导教育与保护人权相结合的原则,检察机关应当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为工作的核心,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解决突出问题为落脚点,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同时,对于涉检上访问题的处理也要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公正地处理好上访问题,要区别性质,因势利导。对那些无理上访、缠访以及利用上访敲诈勒索、蛊惑人心、煽动闹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要依法予以打击处理。

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篇6

一、目前涉检信访的主要特点

(一) 广义上的涉检信访数量增长较快

但同时这类信访多是一些积案, 信访人重访、缠访、闹访现象突出, 反映的问题大都于法无据, 已成为困扰基层检察院的主要问题。

(二) 对检察机关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增加, 特别是对一些旧案的收缴决定, 赃款处理决定等方面不服, 要求检察机关给予答复解决。

二、涉检信访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涉检信访问题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 有信访人自身的原因, 有办案质量的原因, 有处访机制存在缺陷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过去, 群众对司法机关存在惧怕心理, 对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 大都不敢申诉。现在, 随着普法的深入, 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敢于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只要对案件处理不服, 就敢于控告、申诉、举报。

(二) 信访人对法律认识的错误

由于信访人的法律知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片面性, 往往出现对反映的问题先入为主, 以自己的利益、价值观为主导, 对反映的问题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罪轻与罪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把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办案看作是偏袒一方, 从而导致其不断向检察机关反映诉求。另外, 现在比较突出的是, 一些信访当事人认为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把本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控告、申诉到检察院, 特别是一些多年在公安、法院系统上访的没有达到目的, 继而转向检察机关, 以控告公安、法院徇私枉法为名进行缠访、闹访, 如果检察机关处理不好, 即以越级上访相要挟。

(三) 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办案质量方面存在瑕疵

首先表现为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司法不公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些司法人员不能秉公办案, 比如本该立案的刑事案件由于种种原因干扰而不予立案侦查, 该批捕的不批捕, 该起诉的不起诉等等;其次表现为司法机关信访接待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案件承办人、接待人员的责任心和法律政策水平不高, 对一些来访者不能依照法律、政策作出正确的解答和圆满处理, 而是简单说教, 甚至推诿扯皮, 致使矛盾激化。

(四) 申诉机制运作问题

目前的申诉机制在启动上没有时间限制, 一些信访人反映的多是历史遗留问题, 使复查案件失去良机。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政策不同, 执法部门的办案水平也受到历史局限, 并且由于办案人员更迭, 原案材料不完整, 而又时过境迁, 取证十分困难, 只能普遍采取阅卷定案。这样一方面很难改变原处理决定, 造成申诉难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助长一部分人随意申诉, 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

三、化解涉检信访的对策

涉检信访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 解决、化解信访案件, 要根据不同个案, 采取不同的措施, 选择不同的路径加以解决。

(一) 强化自身建设, 提高干警素质

做好涉检信访工作, 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 要把涉检信访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其次, 提高干警自身素质也至关重要。为此, 一是要加强学习, 学习新时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处理涉检信访的内功。二是要强化公仆意识, 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耐心听取群众诉求, 深入调查问题, 公正处理问题, 快速高效地做好处理涉检信访工作。

(二) 坚持关口前移, 强化源头治理

涉检信访的源头主要是业务部门, 如果源头治理不到位, 就会陷入“边处理、边发生”的恶性循环。因此, 办案部门要从各办案环节抓起, 不断强化办案质量。在检察机关, 要实行案件风险评估制度, 对容易引起涉检的不捕不诉案件, 要从预防涉检信访出发, 把不捕不诉案件的着力点用在推动当事人双方矛盾融化上, 即通过征求多方意见, 弄清矛盾症结所在, 寻找实现矛盾拐点的途径, 推动双方对话, 促成书面和解意见, 最终达到矛盾化解目标。

(三) 建立矛盾预警对接机制, 形成工作合力

1.加强内部联系

妥善处理好每起涉检上访案件, 不能仅仅依靠控申部门单打独斗, 必须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大信访”观念, 每个业务科室在办理案件中都要有风险意识, 对所办案件要进行涉检风险评估。同时, 控申部门要作为预防涉检信访的中心点, 负责涉检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 形成预防涉检信访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快速反应, 确保群众的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疏导。

2.加强横向联系

首先要与各政法部门形成对接, 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法诉求, 及时与政法各部门形成司法调解对接, 使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对矛盾进行调控。其次, 要依托辖区各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资源平台, 设立信访联络员, 与全辖区信访网络联动, 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联合, 对一些矛盾激化的态势进行预警对接, 使相关部门早准备、早预案、早疏导, 形成良性互动, 达到左右协调的社会化处置上访的工作格局, 逐步完善涉检信访联合调处机制。

(四) 建立涉检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涉检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才能提高干警的责任意识, 执法为民的理念和涉检信访风险意识。干警在具体执法办案中, 每做一个决定都会考虑程序是否合法, 实体是否公正、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有关法律政策精神是否得以体现, 激烈的矛盾是否化解, 会不会引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涉检上访等等, 把预防涉检上访的这根弦贯穿于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 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涉检上访的诱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Z].

[2]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Z].

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篇7

一、产生涉检信访的原因

(一)上访者方面的原因

1. 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首先,在党中央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关注民生信号频频传递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而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也激发了广大群众举报贪腐的热情。其次,随着法制宣传和举报宣传的深入,广大群众对检察机关的职能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敢于用法律手段维权。过去,群众对司法机关存在畏惧心理,不敢维权。近几年来,群众无论是对公安、检察院还是对法院处理的案件不服,都敢于上诉、申诉,发现司法人员徇私枉法、违法办案的,都敢于控告。再次,检察机关对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坚持执法为民,敢抗善抗,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有“冤”就到检察机关“申”,体现出群众法律意识的觉醒和对检察机关的信任。这也是近年来申诉案件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城市基本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金融和投资活动也越来越活跃,城市基本建设中的拆迁补偿给一些人造成了损害,也给一些人带来了致富的机会,出现了诸多社会矛盾,检察机关受理的涉检信访案件中有相当数量与城市基本建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金融与投资的活跃,不规范甚至违法的投资行为,使一些人利益受损,也是引发涉检信访的重要原因。

3. 上访人对法律的理解以及对事实的认识偏差。在司法实践中,一些上访人理解存在误区,对法律和事实的认识存在偏差或错误,这也是引起涉检上访的一个主要原因。有部分上访人仅依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判断事物,不能客观、正确地对待案件事实、对待检察机关依法作出的裁定;有部分上访人因法律知识贫乏,加之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事实本身认识片面、不到位,不信任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正确处理,盲目上访,甚至越级上访。

还有一部分非涉检问题,在其他机关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群众强烈要求检察机关解决。即使检察机关接访人员为其明确指明信访渠道,促其通过正当程序解决,上访人员也出于对检察机关的信任,执意要求检察机关解决,因为在部分群众的意识里,检察机关管辖范围无所不包,即认为“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其他执法机关都归检察机关监督”。

4. 以上访举报为名,实为达到个人目的。有些上访人并非对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而是试图通过涉检上访达到其他目的。有的上访人以不服公安机关的处理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为名,举报控告公安民警刑讯逼供、非法拘禁或者法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试图通过检察机关查办这些案件,达到改变司法机关对其作出的处理决定或裁判的目的。

(二)执法机关方面的原因

一是普通刑事案件中侦查机关收集、固定证据不扎实,造成诉讼程序无法进行,致使被害人一方上访。二是案件性质认定不准确,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造成瑕疵案,致使当事人上访申诉。三是对群众的举报没有及时查处。有的检察机关以查处大案要案和人员力量不足为由,对案件没有及时进行查处。有的检察机关对一些比较敏感的案件,以时机不成熟为由决定缓查。有的检察机关对举报中心的初查范围掌握过严,限制了举报中心初查作用的发挥。群众举报迟迟得不到合理答复,导致出现重复上访或越级上访。四是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处理赃款、赃物及扣押款物不规范,以及个别办案人员不熟悉业务或责任心不强,不重视执法细节,执法办案中存在瑕疵等原因也会引发上访。五是刑民交叉案件增多,此类案件法院按先刑后民原则要求公安机关处理,而公安机关认为属民事案件而不立案,最后都推到检察机关,导致涉检上访。

二、做好涉检信访工作,预防和减少涉检上访

要接待和处理好涉检信访案件,必须摆脱旧的工作理念的束缚,摒弃“听了、转了、完了”的做法,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拓展新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涉检上访案件的产生,从源头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一)深化认识,将涉检信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长期以来,不少干警片面认为信访只是检察工作的附属物,重办案轻信访的倾向比较明显,甚至认为群众上访是故意刁难找茬儿。应该清醒认识到,涉检信访工作涉及检察机关的各业务部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连,关系社会稳定。特别应从以下四方面对涉检信访重新定位:第一,信访是当事人的权利。第二,做好涉检信访是维护稳定的重要措施。第三,群众信访说明我们的工作尚有不完善之处,并需改进。第四,做好涉检信访工作是事关检察机关形象的大事。基于此,应按照属地管辖及分级负责的原则,推行办案责任和信访责任合二为一,增强检察干警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源头预防,减少涉检信访发生。检察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应牢固树立“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从办案源头抓起,是减少和遏制涉检上访的治本之策。

一是要强化干警的职业道德修养,规范执法行为。在办案时不越权办案,在立案时不放纵犯罪,在扣押赃款赃物和采取强制措施时不违规操作,注重每个办案环节,是对一些无理上访、缠访的最好节制。

二是要强化干警业务素质,提高办案能力。首先要注重各类业务培训,提高干警的专业技能和实用办案能力。此外,对于典型成功的疑难案件要进行研讨,由承办人交流心得,提高干警办理疑难案件的能力。

三是强化案件监督管理,严把案件质量关。第一,规范办案流程,做到程序合法,确保每个办案环节不出纰漏,从源头上减少涉检上访案件的发生。第二,侦查人员应牢固树立证据意识,不仅要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也要注意收集无罪、罪轻的证据。第三,严把案件受理、立案、批捕、起诉等重要关口,在证据的分析、事实的认定、案件的定性上狠下工夫,保证案件质量,杜绝上访隐患。第四,对疑难案件应注重集体研讨,共同把关,同时对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案件、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有异议的案件由分管检察长亲自把关,提交检察委员会决定,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第五,控申部门把好案件复查关。对受理的刑事申诉和赔偿案件,该纠正的坚决纠正,该赔偿的坚决赔偿。

(三)完善机制,多方协调运作处理涉检信访难题。

一是建立涉检信访预警机制。控申部门应及时掌握涉检上访的动态情况,坚持定期对涉检信访进行集中排查和部门排查,对涉检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协调、早化解,将重点信访案件纳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多方协调配合,创建“大信访”工作格局。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贯彻落实“首办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解决好自己管辖区的信访问题,共同将涉检信访处理在初信初访环节。还要加强与同级相关部门的联系,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强化工作合力,相互配合,形成左右互动的社会化处置上访的工作格局,逐步完善涉检上访联合调处机制。

三是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于集体访、无理缠访、赴省进京上访、重大节日、会议等特别防护时期的上访,应当启动快速反应应急处理机制。与政法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突发性涉检上访的应急处理预案,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意识,一旦发生问题,切实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快速高效,及时化解,防止矛盾的升级。

四是建立无理缠访缠诉案件处理机制。坚持司法工作规律和诉讼活动规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处理举报控申案件,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工作秩序,该终结的坚决终结。同时,对缠访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并主动与缠访人亲属及所在社区联系,争取支持和协助。

三、以大力抓好接待为载体,建立处访“绿色通道”

一是对待涉检上访人的态度上,要站在上访人的角度去理解其苦恼的心理状态,让其感到检察机关是同情其处境,理解其心情的,用此方法达到缓和矛盾的目的。

二是对待涉检上访人反映的问题上,要用心听取,对上访材料认真审阅,摸清上访人员心态,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处理措施和方案。特别要区别情况,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情况比较紧急的涉检上访案件。

三是对待涉检上访人的答复上,要具有说服力,使其充分理解检察机关答复的内容。对于检察机关办案中确实存在的错误,要将纠正的结果告知上访人;对于办案中不存在问题的案件,要坚持原决定,在答复中进行法制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上访人,真正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

涉检信访工作的形势仍然还很严峻,检察信访只有不断探索新思路,将该项工作做细,才能积极缓解社会交会到检察系统的各类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检察院

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涉检信访;处理机制;完善对策

近些年来,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很多的上访现象,受到了足够重视。检察机关的一大任务是积极妥善的处理涉检信访案件,其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也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一、现阶段我国涉检信访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涉检信访工作机制的内生逻辑缺陷

从本质上来讲,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检信访案件时,其实处理的问题都与检察机关自身相关,这种体制对检察机关涉检信访案件的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检察机关进行了创新,制定了涉检信访案件异地交办制度、涉检信访公开听证制度等,促进了涉检信访工作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二)涉检信访工作机制体系化建构不足

首先为没有完善的信访分类解决机制,没有系统区分诉和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涉检信访的定义范围设置较宽,在涉检信访事项中加入了与检察权相关的所有事项;这样对诉讼开展及信访处理工作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是没有构建联系协调机制,信访人存在着严重的多头信访问题,而检察院、法院、其他机关没有将分工及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起来,容易出现问题。

二、新形势下完善涉检信访处理机制的对策措施

(一)对涉检信访源头治理机制有机优化

首先大力建设案件治理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办案治理的提升,促使涉检信访得到有效减少;要对三大诉讼法深入研究,对不同种类诉讼程序科学分析,且对工作要求、制定标准等内容合理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各类案件办理流程;案管部门需要严格监督制约其他办案部门,将案件预警、质量评估反馈工作科学开展下去。大力建设业务部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能够流畅的运转案件,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其次,完善信访预判及前置处理体系;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民主权利为信访,相关部门不能够生硬的阻止信访;而是要积极联系与协调其他业务部门,将涉检信访联动机制构建起来;办案过程中,其他相关业务部门需要及时科学的评估分析涉案当事人的信访意愿与可能出现的风险,向控申部门等及时通报。在信访案件处理过程中,控申部门如果发现其他业务部门没有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则需要及时反馈和督促,解决问题。业务部门需要及时疏导具有较强信访意愿的涉案当事人,将信访渠道主动告知给当事人,依法信访。

(二)大力改革涉检信访处理机制

首先,结合办案效能建設要求,对信访办理流程有机优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因为没有划分诉访,导致缺失司法终局性原则,不符合法治要求。因此,就需要科学分离诉访,对信访范畴有机界定,促使信访事项得到分类处置。检察机关需要积极联系其他司法部门、行政机关等,将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起来,这样信访堵塞可以得到避免,也不会出现多头处理等问题;要对检察内部机构的协同合作机制有机构建和完善,更加快捷的处理和引导信访事项。

其次,逐步实现信访办理检务公开;提前公开程序,促使信访人的程序处分权利得到保障,以便实现信访人抵触、不信任情绪消除的目的;将外部监督积极引入进来,在公开听证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基础上,要逐步公开论证、公开示证涉检信访案件,促使案件办理的透明度得到有效提高;案件办理过程中,对第三方的意见积极听取,促使当事人的情绪有效缓解。

(三)强化监督保障机制

首先,对内部协作与制约机制有机完善;对控申部门的职能定位、权责分工等进行明确,以便保障控申部门能够全程监督信访事项的办理过程;如果部分案件交由其他部门办理,控申部门也需要切实履行监督督促职能,跟踪掌握案件办理情况,以便及时办结信访案件。要对内部协作配合机制有机完善,对信访案件的分流、办理、反馈等机制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各个部门需要主动承担涉检信访处理职责,联动协调上下级检察机关,将整体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对被害人救助制度有机完善;很多信访当事人无法通过诉讼程序,获得满意的补偿,进而出现负面的情绪。检察机关需要及时解决这些人员情理之中的诉求,促使其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将司法机关的人本关怀充分凸显出来。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对救助标准、条件、程序等进行明确,规范开展司法救助,促使司法救助的法律效果及社会效果得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涉检信访处理机制是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现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涉检信访处理机制,凸显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彦昌,梁国武.健全涉检信访工作机制,提升涉检信访工作"正能量"[J].管理学家,2014,5(10):123-125.

[2]王谦,刘彦.完善涉检信访案件终结机制的对策[J].人民周刊,2016,8(19):77-79.

上一篇:行政人事专员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文明经营户评选标准